朱子治家格言 | 凡事預則立-第4集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2 чер 2024
  • 朱子治家格言 | 凡事預則立-第4集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凡事預則立。
    我們繼續學習《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經文:「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宜」是應該,應該趁還沒下雨之前就把屋頂、門窗修理好。「綢繆」是把門窗關好,遇到大風大雨的天氣,房屋才不會受損。
    「毋臨渴而掘井」,不要等到口渴了才開始挖井,那就來不及了。人做事要穩重,要考慮周詳、長遠。假如我們是老闆,會用什麼樣的人做主管?這個就是標準。一個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人,就不會浪費公款;一個能夠未雨綢繆的人,就是深謀遠慮的將才,事情交代給他,我們會很安心。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做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事情成功的幾率也會更大。假如非常匆忙、草率地做決定,很容易出差錯。就像建房屋之前,要提前勘探地形、設計圖紙,打好地基,這樣建成的房屋才穩固。
    這也是提醒我們,看待事情要考慮長遠,不能只看眼前。比如我們教育孩子,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他將來的事業、家業才會幸福興盛。假如我們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看眼前的得失,也就是沒有未雨綢繆。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從胎教開始。正如文王姬昌的母親太任,她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太任懷文王的時候眼不看邪曲的場景,耳不聽婬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從不歪著身體睡覺,坐不偏斜、站不跛腳。切割不正、氣味不良的食物不吃,擺放不正的蓆子不坐,夜裡就讓樂師朗誦詩歌。因此姬昌生下來就非常聰明,人們都說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真正懂得未雨綢繆的人都會做好事前準備,愈早教育孩子愈好。胎教做得好,「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生」。母親用心陪伴孩子成長,言行柔和質直,孩子在胎中就領受母親的正氣,他先天就非常好,出生後不怎麼哭鬧,很好教。
    我們學習《朱子治家格言》也是未雨綢繆,自己身教做到了,孩子自然學習到這些好的品質,都是他以後事業、家業成敗的關鍵,這是真正為孩子「計深遠」。
    再者,一個人能時時做好準備,代表他的性格不拖拉。假如孩子從小養成了拖延的習慣,可能對他以後的事業會產生很大的障礙。假如領導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給他,最後因為拖延影響到整體的運營,這樣的做事態度一定不會被重用,嚴重的可能就被辭退了。
    當然,做事也不能太著急,要適中。《弟子規》說,「事勿忙,忙多錯」,慌張的人定力不足,容易出差錯。
    如何培養孩子從容中道的處事態度呢?「緩事宜急幹,敏則有功」,不太著急的事情,能提早把它做好,假如臨時有什麼變動,我們也有足夠的空間來應對。
    「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這件事時間比較緊迫了,此時要提醒自己或當事人,要冷靜,不要急,急事宜緩辦。心態調正了才能把事情辦好,否則出的狀況會更嚴重,到時候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彌補。
    我們常說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一是行善。懂得照顧好父母,盡孝道;樂於助人,歡喜布施,這都是「未雨而綢繆」。
    人假如沒有高度的自我反省能力,不知不覺就會產生傲慢。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矣」。一個人有周公的才能,但他吝嗇把自己的財物或者好的經驗與人分享,那他這一生不可能有大作為。
    曾國藩先生說,「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一個人假如傲慢、吝嗇,不喜歡與人分享,那他到團體中,可能會與人相處得很不愉快,說話、做事容易給人造成壓力和不適。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
    --整理自蔡老師《朱子治家格言》學習分享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