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hink the next things going to happen will be in a few directions: 1. Company such as Asus will try to do the similar thing as Apple to develop its own ARM based Soc. 2. Intel, AMD, nVidia etc should start to implement a optical bus system to replace the PCI bus. And hopefully, in the fall of 2021, we will see optical based computers, motherboards and addon boards, and 10G optical network will be standard for all PC and notebooks, in addition to a new optical based USB standard.
别家M1分析看来全部都是复读机啊,每次看都会涨姿势
刀圣什么时候讲权力的游戏?
刀聖怎會來這裡,你da vinci做好了嗎(催更啦)
居然见到了喜欢的up主在另一个up主下评论
你再不更新我就要取关你了🐶
去更新去,到处闲逛~~~
建议up主出个英文版的,英文几个知名频道都没讲的这么深入的。知道你不在乎订阅,但是好的内容值得更多人看到。加油!
咋不在乎订阅呀,要订阅,还要3连,让更多人看到!
up主忽略了M1很重要的8路DDR。双路DDR,带宽利用率很难超过50%,提升到8路DDR,带宽利用率必然提升显著
现在就只是in package封装DDR,以后推进到chiplet技术,可以封装的DDR还会变大。
现在已是chiplet,RAM芯片是跟 Hynix买的,不是台积电生产的,只是封装在同一颗chip中,跟AMD做法完全相同,封装技术也相同
現今的x86早就不是使用原生的CISC指令集了
其實現在的x86在基層的調動也是使用類似RISC的methods
很早就是如此了
x86的包袱主要是軟體層面的,太多老舊的架構與電路需要backwards compatibility
不然x86發展成這樣,能耐當然遠遠不只如此。
說白了最近幾年的ARM芯片的設計其實很多都是學x86學來的
包括ALU跟FPU功能上分開來獨立成一塊區域
以及類似SSE指令集的非定向功能
Branch prediction很多相關的新特性毫無疑問也是跟x86學來的
其實ARM跟x86越來越像了
只是一個包袱多一個包袱少
僅此而已
看苹果的设计, 这个M1的晶体管数量是惊人的160亿个,比很多X86的16核以上的CPU还要多,等于苹果内嵌了两套核以Hybrid调度机制运行的CPU,其大核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应该已经能并发执行多个重新打包的精简指令,也就是你说的目前ARM越来越像X86了。但是晶体管数量惊人的大核心即使在TMSC最先进的加持下也只能运行在低频下。而且受这种堆叠封装的限制,两套核心组将很难同时,持续地满频运行。苹果目前的选择就是奔着封闭生态的便携设备去的,M1估计有着极高地制造成本,通用芯片将很难承受这么高的制造成本。
所以, 把功劳归功于linux系统吧, 可以适配各种cpu.
没包袱,这点和重要,不用考虑其他的操作系统
不過圖像處理的部分呢
Intel的內顯搞了這麼多代居然被apple一次超越幾倍,更不用說就算m1使用模擬模式居然也是不輸intel處理器跑原生app
硬核
AK可能不是很了解近6年来Intel挤牙膏的程度,不是每年提升俩三成,而是这六年加起来都没有30%,基本每年能提升5%就够意思了,你可以看看n年前的7700k的回收价,你更本想不到这是5年前的四核u该有的价格,就是因为都多少代了不换架构不升制程,只能强行超频加压来提性能,这也是为啥苹果放弃Intel。每年俩三成是amd近几年的速度,现在已经彻底反超Intel了
多核提升有,单核不超过30%
Intel提升還是有的 在耗電量方面
Intel看不起對手和消費者不只六年,八年前出的14nm目前主流CPU還在用;看他們現在追得多辛苦就知道他們當時有多傲慢擺爛,果然產業還是要有競爭呀。
@@jackh0 证明保值,耐用,哈哈哈
你忘了說 Intel只換腳座
看完了這視頻 我馬上就訂閱了這頻道
其他的媒體都是復讀機只有這個頻道認真的分析了起來,
這視頻的內容是其他媒體所無法相比的
Intel:姓A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哈哈哈哈哈哈哈姓X就很厉害咯
苹果是要打四家,AMD,英特尔,英伟达和微软
@@略略啊 英伟达????苹果欺负一个游戏显卡?逗我?
@@w-u7288 苹果是不仅仅是设备制造商,还是方案整合商。M1就是例子,核心显卡性能是英特尔核显的五倍,难说以后不会做独显
@@略略啊 可是Nvidia主攻游戏 而苹果主攻工作
自从 iPhone4 以来,这是最震撼我的变化了。
MacOS 就是基于 UNIX 内核来做的,当然有虚拟内存这一说法,从 SSD 里面划一部分空间当作临时内存,这是很常见的事。这个 M1 芯片和那个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鲲鹏920(华为)我感觉就差不多,就是大整合,把以前什么南桥的都给干进来了。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非常明显。
1. 维修问题,坏了内部的某个东西,整体的就要换,成本非常高。
2. 扩展问题,我以前只要加内存条就行,现在不行,要整个都换;
3. 还有散热问题,那么多东西整合在一起,说实话,发热肯定会互相影响,不是所有应用都会把都是平均得消耗计算机资源的,得找个很好的散热器;
4. 增加开发者开发应用难度,以前的大家都是约定好的这么一套规范,哪个机器上都一样,苹果上来这么一搞,要想开发出极致优化过的程序,那不得更深入了解 M1 芯片。
无外乎就是成本,就是贵。说白了钱💰到位,其他才能到位
讲的有道理
怪不得老黄一心想买ARM,也怪不得AMD今年的新显卡配合新处理器互通会有加成。学到了
那是 PCI-E bus的标准功能,老早摆在这里,看你用不用?AMD说用,Intel也会很快跟进
蘋果這一搞 老黃跟蘇媽都各自要買一個arm的公司了
真的講得太好了
比起那些半桶水只會亂捧一通的頻道主
這支影片真的才有深度有知識
不,真来深度没有专业知识你是听不懂的,他只是比别的媒体多讲了一点关于计算机运行的原理如何应用在M1芯片的基础知识而已
@@jason_huang 我知道
這影片的深度對我來說也還好 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很夠了
畢竟AK是打算講得通俗易懂
我覺得這部影片拿捏得當 很棒
@@jason_huang AK讲深了你也听不懂
@jh lau 快,咸鱼找个傻子出了
我也很看好M1的设计思路,但是感觉阿婆主有些说过了。x86的复杂指令集并不是复杂在指令多,而是复杂在指令不定长上,换的优势也不是通用性而是长流水线和指令缓存命中率。回到M1芯片,抛开时钟频率和发热不谈,soc也不可能允许无限整合,一是工艺上也不允许无限做大核心面积,毕竟超过一定尺寸后良品率会很成问题,另一个5nm或更低工艺下,量子效应所导致的整体计算性能下降。这个世界上没有银弹,M1本身也谈不上什么突破性的设计,而是尝试去优化已有的方案组合。至于单独神经网络芯片的方案,我对其通用性能也比较存疑。
发表几个愚见:
1 用了 ARM,未来黑苹果就没法搞了(现在还是过渡阶段。但总有抛弃X86的一天)。
2 这芯片集成度,一旦坏了其中的一个原件,只能整体替换,代价不菲。
3 苹果公司说到做到,赞一个。记得几年前听到过类似新闻。以为只是随口说说。
即便不集,用坏了出质保大部分情况下该换代了...
谢谢 AK哥的解读,让我这个硬件小白 从原理和逻辑上对M1 有了进一步理解。 期待后续的评测视频。
今天已经有拿到机器了,很快铺天盖地评测就出来了
B站已经有了,但是都是小up
你的解读是最深入和专业的
1,精简指令集
2,cpu gpu 统一内存集成
3,苹果封闭生态
4,npu协助gpu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高度定制化,软硬件结合带来的超高效能加成,也确实只有苹果生态做得到了,PC的优势还是在于模块化,靠DIY强堆硬件来提升性能
UP主讲的好,别人讲的除了剪视频就是剪视频,完全不考虑大部分观众其实不是他们的同行,关注的信息还是不一样的。
哇,这期视频真的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当时就纳闷,为什么新的mac不出32GB高配版本啊,好抠门,原来是受限soc的面积。。感觉这期视频学到了不少东西,感谢up
@@qiangguo8808 时钟效应是啥?
卡
卡
为什么那个频率降低了,内存就降低了。我是小白
肯定不是,RAM是另外两块 die,从Hynix买回来封装进去,封2粒最高16G,封4粒便32G,单一粒die是不能再大,但RAM是不同die,再看 Intel曾出过一粒CPU,notebook用的,封装了 Intel的CPU die及AMD的graphic chip die往同一颗chip,比M1面积大得多,显然是Apple有空间放32G RAM,看来Apple也挤牙膏,下一挤才给你 32G RAM
我待過 IC Design house. 你的分析完全到位精準, 很讚 !
ak大佬的东西硬核有意思,昨天下午两点首播,现在都过5万播放量了,继续支持!
德峰大佬
知识面丰富,学习!听懂20% 值得👍
技术类,用人话说的清楚的就是你了,赞!
行业标杆,又重新定义了cpu ,还有楼主的强大的解析,通俗易懂。小白都能看得明白!
所以nv今年拿出的是显卡直接读取内存,而AMD拿出的是CPU直接访问显存
英特尔必思
AK
哥知识专业且丰富,讲解透彻易懂。
60个INTEL工程师点了踩
点了直接到英特尔报道
可能不是工程师造不出来 而是董事会不给
@@nilaomugexi 生态不同,Intel面临的挑战更大,直接比较是不公平的,例如M1 chip只支援 64bit指令,没有 32bit指令,但 Intel 不能放弃 32 bit,单支援32 bit指令已用多很多芯片面积,竞争上下风
专家硬核分析到位!期待机器到手后实测, M1芯片真如官方所描述那么强大,果断要入手了
这么强,好想买,但我又不用电脑,不买又好像亏了
终于碰到休息的时候ak哥开播了
一口气买了3台M1再顺带带回一副airpodsmax:2台pro/1台mini,实在太好用了,外出携带特别适合,还能给手机充电,坐等14和16寸发布。。。
太棒了,我也想吐槽,全网大部分都在复读...
终于等到你来讲m1了,永远那么专业。顶
這視頻提供更易理解為何M1突然能把效能提這麽多~~~
Cpu gpu npu集成,不應該去集成內存,應該改為直接訪問ssd。這樣可以解決集成内存不足,把剩餘空間增加去cpu gpu npu。x86平台應該加入npu,npu可以通過判定軟件使用那-個指令集更為有效率。
直接訪問ssd?看來你沒讀過書啊
因为cpu的计算速度太快,外部设备(包括ssd)的数据传输到cpu的速度太慢,才有了ram;又因为ram到cpu的速度还是远跟不上cpu的数据处理速度,所以才有了cpu的L1,L2,L3缓存。
把CPU和GPU集合起来,再加上DRAM--按摩店AMD表示我也能行!
在拳打英特尔,脚踢英伟达之后,又有新的对手出现了,没想到苹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看来AMD的春天要来了,你们提升架构,拉高频率的玩法玩不通了,轮到我AMD玩制程和集成SOC了吧,以后直接卖AMD主板!插上固态硬盘甚至USB就能运行了。
诶,那amd基于zen3和rdna2卡的Smart Access Memory加成,从理念上来说是不是已经有点类似了
@@高坂涼風 但還是存在著電路上的延遲
Intel和AMD合作的Soc intel 8809G, intel出CPU, amd出Radeon RX Vega M显卡, 在未集成DRR4的情况下, TDP来到了恐怖的100W, 销量惨死
认真看完了,发现订阅量不够高的原因:太专业,全特么干货🥱
好家伙,这就是行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发布会看到的视野!
很专业的一期视频,很有营养。
看完發表會我的唯一想法
我眼前的的macbook pro成廢鐵了😂
几时买的
@@gcmming 2018
是17版本的
不至于,x86还会存在一到两年的时间,现在ARM的软件生态还不成熟。像 JetBrains全家桶这种刚需
超棒的影片! 希望能出更多更快!然後如果能解釋更多細項會好 !
soc这中计算体系设计的确是一种趋势,但成为覆盖整个计算行业的趋势目前还是不太现实,cpu,gpu,内存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之能够应对更多的需求。不过这种片上系统的思想的确是值得引人注目的。这我有个脑洞,随着各种集成电路开发环境的发展,ip,硬件计算架构的统一,未来会不会没有intel,amd,n厂这种单一计算单元的设计提供者,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计算体系的设计者,一部分厂商像arm这种公司专注于指令集架构,像fpga大厂赛灵思(先已被amd收购)专注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环境生态的创建发展,另一部分厂商像苹果这种整个软硬件计算体系生态的设计者、建设者;前者提升了计算体系的开发效率,使得后者成为可能。
其实我是搞软件算法,硬件计算不是特别了解,说的不对,尽管喷,我只是开了脑洞而已。
干货已收,期待下期实测。
I think the next things going to happen will be in a few directions: 1. Company such as Asus will try to do the similar thing as Apple to develop its own ARM based Soc. 2. Intel, AMD, nVidia etc should start to implement a optical bus system to replace the PCI bus. And hopefully, in the fall of 2021, we will see optical based computers, motherboards and addon boards, and 10G optical network will be standard for all PC and notebooks, in addition to a new optical based USB standard.
講的很清楚 詳細的都說出來了 非常中立的解說!馬上訂閱了
AK哥哥能不能以后讲一期RiscV的内容,很期待啊!
@@corehello8354 嗯 精简指令集
当年学习riscv真的痛苦。很蠢的设定,还没有乘除法。但是现在好像明白了一点,对于memory的读取是它的优势。
@@corehello8354FPGA engineer,新人刚被laid off, 打算继续这个方向。
看了两分钟, 点了订阅, 非常专业
突然明白amd为啥要收购赛思林了……
专业 透彻 佩服👨🏻💻
wow,awesome!
看见这个封面第一个想到的词🤣
老番茄吗?
AK 愈來愈好了,做視頻也專業
不知道是不是我眼光局限,我觉得英文youtuber 中好像很少有从技术层面讲的像你这么深入的,中文圈里我倒是看过有几个讲电脑技术比较深入的。
分享一下哪几个UP主呢!
其实M1之所以跑分高,处理视频快那是因为M1内部集成了大量的专用计算单元,就比如编辑视频所需的H265 H264编解码器M1是有专用计算单元的。跑分所用的算法也是有专用的集成单元,所以成绩吓人是必须的。但是实际用起来会不会高分低能就难说了,毕竟未来是否会有新的算法,是很难说,Intel的优势是通用架构即使未来出任何算法都能保证以一样的算力去实现,而M1说简单了就是以后出新算法只要硬件没有专用单元必然速度严重滑落,比如以后出个H266标准结果算法差异还和之前的H265、H264差异巨大M1就歇菜了,这些苹果是没有讲的所以说M1没有武德就是因为人家应对不同的东西都有专用计算模块,应对不同工作有趁手的工具,不像X86只能拿不趁手的工具组合起来用
说的对的,定制化的硬件模块,就只能处理特定格式的数据,功能单一,不符合的数据只能通过cpu核心软解。
跑分只是参考,重要的是具体跑了那些项目,每项具体得分。
没有这些没跑分意义不大。
就你的視頻最有料,看完感覺自己學了不少
14:43 开始疯狂的输出,屌爆了!
大哥
干货非常多,很棒
我只是在想,M系列到了第七代以后该怎么命名。毕竟M7这个名字已经被iPhone5S上的M7协处理器给占用了。
跳过M7,命名为MX 🤣
干货很多,i了i了。偶尔的一次随手翻阅发现了一个宝藏博主
讲的不错,但是SoC是趋势还言之过早:)
個人認為SoC的天生缺陷還是絕對存在的
發熱問題絕對是相當具挑戰性的一環
再加上SoC難以通用化,沒辦法takeover伺服器生態鏈或家用PC領域
更別說統一訪問內存其實有更大的天生缺陷
就是不同部件讀取內存的頻率差異太大
會發生嚴重的搶資源問題以及調度問題
GPU跟CPU之間最容易發生這種事了
兩種硬體對內存的訪問習慣差異實在太大
天生的
@@F1ve-seveN 有道理,且走且看M1芯片能怎麼繼續進化
需要電池的設備都換上Soc
這樣是趨勢,X86能效比太差了
太好了,等的就是这样的解释,学到
已經有人拿到機器然後已經公布出來說了一句話叫做:不講武德、基本款根本虐待其他家。
吊打老机型 自己干翻自己
这个是做法对于企业内的管理也很有启发
能玩PC GAME 嗎
@未亡人岩里蔡氏 远程打游戏 手机都可以啦 真无语
目前不行,要看第三方的适配,
@@didih3339 不是不行,但成本就無法壓低。
@@timgao9137 www.bilibili.com/video/BV1ri4y1V7tE 看一下这个
能啊……很能,非常能,当初DTK上就测了古墓丽影啊
这期都是干货,非常棒!!!
赞同,M1绝对是新时代的开始
楼主有水平,讲的明明白白!
我觉得苹果真心要抠掉PC一大部分市场了!我不管你能有多广泛的用途。新m1瞄准的就是多媒体的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这性能真大不讲武德了!看评测,我准备买台mini!
太贵了
难,只有专业用户和特定需求的用户(如剪辑,工作站需求者),mac 这个系统 就对于臭打游戏(像我来说,windows x86架构还是必需品),很多人就算这个需求小,那也还是有
@@Weifan 剪辑也要看软件适配 现在不知道软件适配怎么样呢 因为如果用的是阿逗比的东西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所以视频工作者 还需要观望 如果是 fcp这样的苹果生态用户就无所谓了 买买买
@@Weifan 臭打游戏的一台主力windows一台mini,目测也很香。苹果系统没windows的弹窗横行,有苹果生态的,用airpods也很爽。所以我台机也装黑果。当然m1之后没黑果的必要。
@@howarang 你就看m1值多少,如果等效i9,那还是香的。而且手提电脑来说,续航逆天!
但是DRAM内存的延时主要还是DRAM本身原理的问题。接口速度再快这个延时基本改不了。除非换SRAM了。
MacBook Air 对比的是 Core i7-1060NG7
- 10nm IceLake
- 4C8T
- 1.2GHz-3.8GHz
- Iris Plus 300MHz-1100MHz
- 10W
至于 MacBook Pro 13 对比的,是 2 个雷电接口的 i7 版本
,对比的是 Core i7-8557U
- 14nm++
- 4C8T
- 1.7GHz-4.5GHz
- Iris Plus 300MHz-1.15GHz
- 15W
完全就是真·不讲武德的对比,显卡就更不用说了,对着老而羸弱的uhd630疯狂输出......
并不想质疑才刚刚初代的M1,但是,能不能光明正大的和intel 11代或者ryzen比一比啊.......2.6TFLOPS 大概就和 Intel Xe Graphics 类似的水平。
还有甚至CPU 对比的是 ProRes Transcode 性能--拿专有加速电路(存疑)对比通用计算.......
对比的不是i3吗?
谢谢你的原创content👍
每次都在试图理解全片的内容,最终都不小心走神停在享受声音的稳定输出上,然后又倒回来重新听内容 = =
”
享受声音的稳定输出上“?
分析非常有道理😃
怎麼聽完了,感覺apple不是要做筆電,感覺要做遊戲機?,難道要做AppleXbox 打微軟XBOX
只能說 只要是做電腦的工程師 想要幹嘛就幹嘛
这是个提高眼界和知识的好平台
苹果的好在足够封闭,苹果的坏也是足够封闭
要看世界格局的。开源软件硬件大量转型成定制了。真正受欢迎的是针对每个客户定制的软件硬件配套设施。我要它听懂我的话,而不是要它开放开源。开源只有名没有利,封闭却能名利双收。封闭可能会彻底洗白,不存在“坏”。
@@zhiyquan6453 软件行业面向消费者和面向商业用户是不一样的。消费者数量庞大,厂商只要满足一部分的用户需求就够了。而面向商业用户,相比而言少的可怜,如果有十几个非标准化的操作系统,大部分做适配成本就扛不住,只做一两个可能又用户太少。
比如像office,如果三星、联想等等厂商全和苹果这么搞,office都去做兼容的可能性高吗?更别说其它小软件厂商了。
说白了就是苹果自己吊打自己,至于INTEL和X86,苹果不跟你们玩了,你也别比
了
对,我反而想听听苹果封闭的坏处
电丸的讲解一直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等着你更新了, 看中了你手上带的手表和电脑椅子,能方便说一下型号不?
那这样的话,路走窄了啊,以后真的就毫无扩展性可言了。
处理器做成5纳米了,你要求性能只有等量子处理器了!再说了一个13寸的本子,有一大半是电池,将电池设计加强,空间不就出来了吗?
這是錯誤的想法,你看手機路有變窄麼? 比X86還多元。
ARM一直都比X86還多元可擴充,既然APPLE已經出來,剩下就是windows ARM跟其他的跟上,時間問題而已,未來開發軟體依舊多元,如果不跟上,可以預料未來高性能使用唯獨APPLE,但性價比使用者繼續用低階電腦。
@@hardyhuang561 在win上用arm,怕不是被x86打的媽都不認得
@@nansayu2144 Windows 自己有做ARM,相對APPLE轉換ARM的表現確實非常怠慢,但怠慢不代表他不會轉變。
因為APPLE 在ARM生態還滿完善的,遲早會威脅到WINDOWS,如果windows還在使用低效能的萬年x86,被甩幾條街是遲早的問題。
油管的播放量和评论才是真正的有意义
intel每年性能提升20~30%?不是2~3%么?……
的確是20到30啊
@@Caramel_exe 还真没有,否则intel就不会被人骂挤牙膏那么多年了
那是不是可以给ipadpro刷个arm的mac?
那不是 更加封闭 更加的专业 面对更加特定人群 没有虚拟机真的不行
内存不够的时候,用硬盘交换是一直都有功能(aka虚拟内存),甚至都没有用完内存交换就开始了,activity monitor里面的swap used就是。纯的16G LPDDR4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必然交换,但因为ssd速度进一步提升,会让内存与ssd交换带来的性能牺牲大大减小(但减小也有性能牺牲)。16GB的限制是因为现在package设计只能放两个die,我认为产品定位决定的,之后的(M2?)只需要围着Core多放几块die就行,dram到core的距离是差不多的,pacakge变大,但延迟不见得变大。只是围满一圈也放不了多少块die(参考GDDR5在GPU旁边),所以M系列的内存将不会像intel电脑一样能有非常大的内存,除非apple觉得允许package外的DRAM
直接訪問ssd,不要集成內存
这次游戏性能也太强了,dota2中特效能110帧,相比iris pro只有20帧
太專業了,雖然我聽不懂😅,但專業有獨特見解思維,正是我想要的。
知乎er:苹果何时跌下神坛?
苹果:不太清楚啊。不过我知道有人要跌下神坛了。
分析到位,太有收获了!!!!!!!
你这封面越来越魔性了🙄
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就是5g,5g也可以加入处理器里面,集成基带,云计算加上本地运算。本地只需要一个普通处理器,更强的性能直接云处理,收集信息显示即可
知道怎么实现有什么用,会做的已经跑去芯片公司了
逼着你看了?自己点进这种视频还说这种话?
@@feimao5175 逼你回答问题了?回答不出来说这种话?
@@nilaomugexi 逼着你回我了?急了就说这种话?
知道冰箱怎么制冷有什么用,会做的已经跑去冰箱公司了
知道手机构造有什么用?会做的已经跑去手机公司了
知道显示器技术有什么用?会做的已经跑去显示器公司了
知道星链卫星原理有什么用?会做的已经去space x公司了
讲的真好,算是听懂了一点
苹果股票买起来
不知道ak入手佳能r5没,我现在是17款高配mbp15寸,听说苹果要换芯,所以一直等着,迟迟没换机
我是r5➕atomos ninja V外录,然后外接一个2TB三星T7,用fcp剪辑,一是解决了过热问题,二是不用买大容量cfexpress卡,三就是ProRes确实比h.265好剪太多了
我的情况是这样,毕竟挂个录机,有时候确实不太方便,所以有点想买个m1的mac mini,用来直接剪r5的h.265,如果买了的话是战未来了?还是将将够用?或者现在对于视频剪辑来说还不值得购买,得等更强大的机型出来才能剪r5的h.265或者8k?
希望ak能解答我的小困惑,先谢过啦!
终于理解大刘所写的智子的含义了,真的越集成越🐂🍺
智子的意思不是这个吧...
我觉得苹果最大的优势和短板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针对性的特定系统的封闭循环。而且如果单纯跑分可能会很高,但是面临综合使用的情况下,内存就会面临争夺问题,CPU,GPU会在系统内部争夺内存的分配权。所以整体来说苹果的这个M1 CPU可以说是桌面级定向系统,跑分虽然高,但是实际使用会不如预期。特别是在复杂场景下,因为内存短板,而出现一些其他问题,但是要解决内存问题,最暴力的做法是直接扩容,但是这样又会带来功耗和热量的上升,而热量上升后,由于3D堆叠架构的原因内部积热会成为新的问题。所以M1芯片要走的路还很长。
直接訪問ssd,不集成內存
我也是对统一内存心存怀疑。看看大型专业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再说吧。
分析的很有特色,如果在讲信号延迟和功耗的时候提一下总线这个概念也许相比说信号在主板上穿梭,会更专业硬核一点。
專業喔! bus 概念完全正確! 應該是M/B Desinger !
《无机之谈》也能讲这么好,赞
专业解读,独特见解!
您說的真好!謝謝受教了。
对于我这个半电脑盲而言,這集资訊实在很好十分有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