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感謝頻道主的整理,因為我是成大學生,民國90-94年在成大,有聽過幾次吳京的演講,內容跟吳京說的有些不同我回饋給您,吳京說教育部是執行者,他當時和李遠哲所領導的教改會有些見解不太一樣,教育部是教育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執行者,但又有教改會寫政策,那教育部與教改會意見不合要聽誰的,吳京說他當時主張教育部就是教改部(應該是不想被教改會控制),吳京說他不認同廣設大學,因為他認為社會是多元的,人才也是多元的(我個人是認為他用詞很含蓄),不用全部上大學,與教改會意見不同,因此他的教育部還特地主張三條國道---普通、技職、終身(就是補校),也就是要一般教育、技職教育、補校教育並行(他還蠻提倡終身學習的),這我還有印象,我國中時拿到三條國道的文宣品,好像是一張墊板。另外,影片有提到吳京下台原因是沒錯的,他說他當初想要開放大陸學歷來,結果就被李登輝召見了,然後就被要求下台了。
history.moe.gov.tw/Memorabilia?yearInterval=1992%EF%BC%8D2001&page=4請看教育部的網頁,廢除高中聯招是林清江時代,不是吳京喔
感謝補充,挺適合討論的所以就先置頂了,謝謝您
他開放中國學力的理由是什麼? 目的?
@@鄺任翔 吳京說,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讓許多在大陸受教育的台灣學生畢業後,無法回台灣工作,等於把人才拒絕在門外,台灣要和大陸搶人才,要先承認台灣學生在大陸的學歷。
@@鄺任翔避免鎖國政策,人才良性競爭強化國力多元交流(只是當初看得太遠了,民眾政策都很短視近利);還有一個重點踩到了政治利益(沒有矛盾就沒有選票就沒有利益)
還有一位叫「史英」的,就是建構式數學的元兇,廣設高中大學,人本教育,打擊基層教師的士氣都是他的傑作。
感謝補充🙏🙏
@@mynotebooks這個史英是不學無術之徒,尤清當台北縣長時,還重用他,尤清真是眼睛障礙啊!現在史英的兒子還在高雄市市招搖撞騙!XD
@@mynotebooks史英也是不學無術之輩吧!
個人從事教職三十多年,簡單說台灣的教改,就是換湯不換藥,升學主義跟文憑至上的觀念,不論你怎樣改,就是擺脫不掉,搞到最後,一般公立學校,尤其是中學,就是搞特殊班來滿足家長學生需求,私立學校就是保證班,如同相聲裡面說的“教育普及(補習)”...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那就是實施分流及跳級制度落實,現在的學習都是以“年級”為主,而非個人的能力,為了所謂的公平,把學生關在格子裡,一年跳一級,考零分的跟一百分的放在同班,放棄前後兩端只取“常態”,分流也是籠罩在升學主義之下,技職跟高中一樣,都在搶升學率作為辦學績效,顯示不論怎麼改,還是同一台舊車,換換顏色,貼個貼紙而已!
謝謝您的補充
教改成功創造了天然獨一代,受日本智庫指揮的李登輝要負責!
李遠哲在教改成果典禮上說了一句話“我很高興在這裡告訴大家我們的高職教育正式走入歷史”,以前我司員工一半以上是高職畢業或是在學學生,他們肯做肯學非常任勞任怨今天大部分的他們在電子業發光發熱從測試員到維修員晉升到研發設計,他們有了一技之長雖然他們只有高職學歷,現在教改後呢?即使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還是一身瞭然,毫無技能又高不成低不就,這也是很多學子畢業之後從事被取代性很高的工作這也是薪資所得上不來的因素之ㄧ,有些工作很多高中畢業就可以做的卻因為教改大家都要讀到大學研究所,不止浪費資源更浪費青春,對家長而言經濟負擔也增加4~6年。李遠哲把美國那套教育體系造本宣科拷貝到台灣,美國那套小學到高中教育的失敗難道他不知道?歷史罪人啊~~
@@林知良-z1p 現在很多製造業都缺工,18-22歲的年輕人都去念大學,拿到學歷,你要他從基層員工做起,就會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偏偏產業跟學校所學又不能完全適用,這個制度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我覺得教育的成果是到社會上來檢驗的。教育內,就是一個精神與物質哪個重要的競技場,怎樣都好,進入社會後就各取所需就好了。現在是明顯人才有點集中在某些行業,某些行業缺人了。
我小時候就是喜歡史地,最後高中被迫還是唸了二類組,學測社會科不小心考了滿分。大學研究所都是理工科系,最後考了理工科系的高考當公務人員,直到兩年前受不了公職環境離職。如果讀史地不會餓死,我會去唸嗎?如果可以,我還真的想…
讀史地最好當youtuber,成功案例看向cheap,我覺得台灣史地youtuber不是很競爭還有滿多空缺的,光靠cheap一個人不太夠
@@XX-rs5sc讀史地不一定要當youtuber,也可以把歷史地理加入遊戲啊,世紀帝國 、全面戰爭 、維多利亞 、鋼鐵雄心……這些策略遊戲真的可以勾起我學歷史的興趣。
@@buuuuuuiiii 但台灣政府和業界對文化產業不怎麼重視,包含遊戲、漫畫、動畫
@@XX-rs5sc 那當然是重視更有用的東西囉
@@阿光-o4r 才怪XD
作為第一線的國中老師 首先現行教育中的老師大多數為教改後入職的老師居多 因此說教改無法成功是老師們的責任我極為不認同教改一句話 想像與現實差距極大很多政策只考慮 首都區學校的狀況 而忽略其他地區的教育現狀 再來 教改只改課程 課綱 核心的 教師待遇 薪資 以及教師的進場退場機制不改 要老師用9萬的工作內容 卻只給老師4萬的薪水 不適任教師只要不犯法基本上難以離校 這些問題比課綱 課程更重要吧最後教育 是一個全面事業 不是一道政令 說改就改 結果就是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可憐基層
悲劇
是代課老師嗎?
@@瓦特泰勒政府又在”從台北看天下”
認同您,這是核心中的基礎問題。
社會風氣不改,教改理念再好都會被家長們和老師玩爛
真的QQ尤其有很多朋友都碰到直升機父母
講的好
認同
老師也是被升學率壓迫,弄不好學校減招,就得丟飯碗...
@@kevenchen8144 也有老師是單純「心裡變態」想展現自己的優越感我高中就有老師以段考考卷考倒學生為樂,他出的考卷每次班上幾乎沒有人及格,零分的也過半,原因是他會出超範圍的內容,然後會教自己的班這些內容,然後試圖考贏其他老師教的班
教改最失敗的就是廢除專科學校、貶低技職體系的價值。
🥲🥲
沒有廢除,依照理論還是重視技職,所以讓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打通技職的國道。
但是也嚴重的讓技職教育廢了
大家都忽略的技職教育,現在的技職教育資源很多都投入餐飲、觀光、運動休閒科系,反而電子電機資訊等理工科基本被忽視,導致現在一堆學生出來都是低薪,真心建議不要再去讀餐飲觀光相關的科系了,我母校就是這樣搞,主打餐飲觀光,導致很多大專畢業後只能領低薪,餐飲基本已經是紅海市場了,不要再傻傻浪費時間讀
非常認同
呃………是我搞錯了嗎?現在缺工潮最嚴重的,好像是餐飲業耶?
@@蔡秉諺-f5g你忘了那些「外送師」也是餐飲業的一部分了嗎 很多人大學讀完都去跑那個了
餐飲業的缺工跟環境也有比較大的關係..
這個從「中國流亡過來的年輕人」還在編造吳鳳事件,抹黑原住民賺流量,不愧是亡國滅種,向共產黨磕頭下跪的國民黨員😡
升學壓力根本不在教育制度而是社會壓力,講更精確的是社會壓力,講更精簡的是「競爭」,如果真的「行行出狀元」,那家長跟學生不會對未來如此焦慮,結果就是不管制度怎麼改,大家想的都是名校及熱門科系,怎麼改都沒用。
認同,小朋友唸美術班,同學父母都當升學班在念,而不在乎小孩興趣,小孩有位同學,一半以上根本不想畫畫。
👌! 諾貝爾「德政」 讓18分進大學,再荒唐四年 ⋯大都連18分基礎也沒有了。眾多新生代的青春 與大筆學費泡湯♨️,人生也廢掉一大半。
@@朱哲緯-j4j 是哪裏的美術班?是需要經過美術資優鑑定的正式美術班嗎?也太強了可以當升學班。考高中美術班即使是附中,會考成績也只要求5B, 術科成績卻不是泛泛之輩可以考上的,我認識的要考美術班的學科成績都不太好耶😆
@@erichong1058 高中是設計類或是廣告設計,沒錯小弟就是功課不好去那種科系,小孩是小學是考試進去的,我目的是希望小孩能適性發展;你能去了解一下,以前的數學班或是什麼才藝班,都是以前所謂的升學班,你指的功課不好那是已經像復興美工那時的,不會唸書所以去念設計類。跟你說的會考意思不一樣,說什麼班,通常是小學國中,什麼科是指高職或是普高的普科,什麼系是指科技大學,或是一般大學。所以我的意思就是,都到現在念這些有才藝班的小孩,父母心態還是跟過去一樣,小孩問同學是自己想念美術班還是被逼的,他們一半是被逼的,這樣您能了解嗎😉
說真的,把大學砍到剩1989年的23間就好了。其他乖乖去技職體系和業界接軌。沒有不好,德國藍領和白領領的差不多,有時候還更多
發出去的糖要收回來,不被駡死才怪。
現在罵教改,都不會提到高職生的慘況…在高職,老師都在罵實習課是以前的一半,要學的技術比以前多,根本不紮實,上科大老師在罵以為你們高職都學過了,沒想到高職生什麼都不會!畢業後….就算是以前高職生的工作,求職普大又比科大有優勢😢😢😢
科大老師要忙論文升等
因為教授要升等得看論文數量QQ
ㄏㄏ 高中被罵 大學被罵高中白學 道職場再被罵 大學白學 ㄏㄏ
那是因為你念的是私科吧!我念北科就沒這問題
我是念私科沒錯,但我講的跟公私立沒關係吧我不知道你是念哪個科系,也可能我畢高職業15年了,那時候剛改沒幾年老師還在反彈中,我念建築科,製圖一週6堂,電腦製圖2堂,測量4堂,而老師的想當年沒有電腦製圖,一般製圖2天,測量一整天,這就差很多了…然後改成這樣,高職老師抱怨,科大老師抱怨,還要被政客靠北產學無法銜接,幹,我們就命賤的白老鼠!!
教改救了補教業,毀了孩子未來,傷了家長的荷包
教改沒有誰的對錯 只是政策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當年孫運璿跟李國鼎要讓張忠謨回台來搞教改 而不是發展晶片 就不會有現在的台灣號稱科技島 讓一個諾貝爾得獎的人來搞教改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會研究得獎的人 就應該讓他幫台灣發展相關的人才培育 而不是讓他大方向的去改正教育體制
李遠哲最大的問題,就是廣設大學,這樣反而是告訴大家,想要入社會生活,就要讀大學,這不是更強調文憑主義嗎?人各有志,想要唸書的,就升大學;不想要唸書的,就選擇讀高職,學一技之長就業,這樣的觀念是拿諾貝爾獎的人看不透的。所以說,李遠哲懂什麼教育?當時就應該提升勞工,提升一技之長的價值,這樣才能像澳洲一樣,勞工都可以養活自己,月入百萬臺幣(7到8萬澳幣),只有很想要唸書的,才會上大學。現在還有兩個大魔王:一是補救教學。二是素養導向教學補救教學會半強制學生要進行補救,搞到學校的校隊、運動、音樂性社團幾近消失。然後要求那些學生從50幾分提升到60幾分。犧牲了興趣與專長培養的時間,只為了提升那幾分,把學生半強制綁在他很討厭的課堂中,這就是目前的補救。大人們,放過那些學生吧!108課綱的素養更是亂搞,那些專家學者只會打高空,根本分不清楚什麼叫做學習歷程的階段性。把還在知識養成階段的國中小,全部塞進知識應用階段,這對中後段的學生幾乎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很多影片都只會訪問明星高中的明星學生,大讚多元入學與學習檔案的好處,但是,他們敢訪問一般高中嗎?問問那些教授,他們國中小階段有做過這些嗎?沒有這樣搞的教授,為什麼可以當上教授?這可以說明,有沒有這樣搞,跟日後當教授沒有直接關聯啊!研習時,所有的宣講教授都會很得意的秀出題目,問說這是數學考題?社會考題?自然考題?拜託,一個要測驗學生數學能力的數學題目,出的像國語、歷史、自然考題,讓人很難分辨,這有什麼好得意的?一句話就問倒他們了,「如果學生答錯,可以告訴我,那是學生語文不好?自然不好?社會不好?還是數學不好?」這樣的「叫改」,更是可怕!人家國外根本就不是這樣搞的好嗎?臺灣的教育繼續向下沉淪中。
其實未來的台灣必須走向執照與專業化。我們40年前讀大學是因為很多學問只有大學有,但現在網絡讓一切都普及了...現在的大學四年,我是真不知道青年人在裡面學習什麼?
台灣職場 重視學歷 不重視技術要應徵好職位 比學歷要升職 主要看人脈和人際溝通能力 好的公司還會考慮擔任主管的有一定技術 亂七八糟的公司 就只看關係好壞結果就是 有技術的常常只能創業 才能追求更好的發展
讓人從小身處在相互競爭的生態環境底下長大的人最終只學會如何自相殘殺而已為的就是利益
😿😿😿
真正的問題是低薪化....物價房價大漲300%,跟教改沒什麼關係不過教改確實的讓貧窮遺傳,只是有權有勢的家庭才能申請好的學校,沒有背景的只會更慘
不只是低薪,低薪的源頭是房地產金融吸血綁架了「實體經濟」!因為幾乎所有產業成本支出最大的部分之一就是「土地成本」!土地成本隨著通膨不斷翻倍成長,老闆因為房租or土地成本變高自然不想給員工漲薪甚至會想辦法削減人力
但偏偏土地成本又是對於社會最沒有貢獻的一部分..
@@XX-rs5sc 第狹人稠 又沒有正確政策方向的結果
@@XX-rs5sc 台灣就是被炒房給搞爛的
台湾物价比大陆如何,为啥油管很多人抱怨,贫富差距比大陆还大吗?
其實台灣的所有問題說白就一句話"配套不足、太快上線"我不知道這樣講會有多少人懂,台灣人非常不團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很多東西就算有配套了還是做不起來然後台灣人又很懶,所以出問題後會把問題推給某個人到最後大家都不想管了
不僅不團結還不尊重專業,還喜歡理盲跟情勒😅最近聽說有同業的前輩費用沒收到還被反咬一口,結果當然是不起訴啦😂
😿😿
就像柯文哲講的,政客的就喜歡短期內看得見的政績,誰會想辛苦做了八年然後把成果留給下一任接受
@@嘉明李-j9z 很多都東西都要深挖才知道政客沒有好好宣傳自己政績也是個問題
支那人礦也一樣慘
教改不管怎麼改,最終在教育現場還是以填鴨式、權威式教育。再怎麼改還是四個字,死性不改。
升學主義不改的前提之下,基本上無解
@@mynotebooks升學主義背後是代工產業型國家的陰影而台灣落後的房地產政策加重了這些陰影台灣只有轉型成創意導向的高科技國家如荷蘭、以色列、新加坡一般才有機會擺脫儒家教育部分的糟粕
@@XX-rs5sc 這大概就是國家體質就很向一個體弱多病的 要持續健身 復健一樣又譬如 洗腎 確要加班一樣
@@鄺任翔 形容的很好,台灣確實很多問題,但台灣也能做到非常棒的事,健保就是台灣領先亞洲乃至於世界的部分如果台灣方方面面能做到健保水準,台灣應該就能成為東亞第一國了
@@XX-rs5sc 但...健保也有很多問題....但他的目的與企圖是好的就是了原來就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方向
更可惡的是,由於補教業的龐大利益,既使政府和全民都認為教改錯誤,但根本無法撼動策錯誤的政策,只能一直不認錯,走下去!!!
補教業挽救了官僚學者們糟糕的惡果,我看是怕後天努力的人跟那些人穩上台大的天才產生競爭吧!
升學主義,唯有讀書高在作祟,人人上大學讀碩士,學歷還是被稀釋了,對整體社會沒幫助!
😿❓😿
我覺得要評論教改成功與否, 還關係到社會上各職業是否都有出路, 大家擠破頭念名校其實就是為了高薪工作, 要是產業能多元, 教育才能多元, 要是產業永遠只有少數領域能賺錢, 不管教改怎麼改, 大家還是拼命當醫生去台積電
這種事情 不斷的出現..
短線操作下的結果,但歷史就是沒有如果。加上現在少子化,大學勢必自然淘汰,不需要擔心,關掉一半的校園,將是未來三十年會面對的真實事件。現在的多元入學與思想,才是真正讓知識廣泛流傳的方法,頂尖高校生去好公司,一般民眾就當充實自己的資修環境,學校好壞,大家心知肚明了!教育的精神,在於基礎知識的推廣,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高等教育就看天賦,生而不平等的範疇。只期許台灣的雙語教育要開始啟動,從幼兒就要切入,才是走向國際的捷徑。
贊成多元入學,甚至年齡限制越少越好!
但目前多元入學上還有許多漏洞有資源的學生還是相對會取得比較多的優勢
@@XX-rs5sc 整天喊缺兵 然後國防體系的先限制年齡 等道要戰爭的時候 你們這些後備ㄉ都得上去當砲灰 ㄏㄏ
@@鄺任翔 而且重點是台灣的兵種訓練非常弱,對技能和知識的提升也很有限,不像以色列那樣當過兵後反而成為企業爭搶的人才,因為以色列兵種的各種技能和知識訓練非常紮實
@@mynotebooks 應該開放台灣所有頂尖大學、系所、教授的課程vr直播化、mooc化且應該保障保持台灣所有高等體系學子擁有最頂尖最先進的移動VR設備
看了三個視頻, 讓我對內閣制,青年低薪,教改有基本的了解! 非常感謝頻道主的用心, 內容精闢畫面又生動活潑!
感謝朋友的支持!
教改要改的其實是「家長觀念」...建構式數學強調問題切割與思考,這個對電腦程式邏輯非常有用,但是解題速度很慢(用電腦工具輔助時,這不是問題)。至於技職教育弱化的問題,倒是不用煩惱,在還不知道自己性向前,使用全科教育可以最大開發潛力,如單純的技術工作如水電工,大學生和技職生上手時間有很大差別,但是時間一拉長,大學生基本學科能力較廣,工作潛力高多了。不過不管教改怎麼改,前段班和後段班都沒差別,最有感的是大多數的中段班,填鴨式教學和創新自由教學也顯著的不同,有些學生適合公式化技巧熟練教學,也些學生適合提點思考自主學習。入社會後,老闆需要的是奴才、人才,還有鬼才,會用人的老闆才叫成功。
朋友看得透徹喔!
了解了!終於知道是誰讓我們的下一代變成這樣!(跟我們以前讀的書本完全不一樣)沒辦法教下一代😢😢😢
我一向認為不管教育怎麼改革首要的重中之重必定是從教師的培育開始
雖然沒有證據是李遠哲搞的,但是我聽到的是李遠哲當年說過他會五種語言,所以學生當然應該學多種語言,所以現在小學生有三種必修語言課程(中、英、母語)。更慘的是三者拼音系統都不同,而對歐洲人的外語至少是同一套拼音系統,甚至同為羅曼語系,可能連語法都類似(近到接近方言)。就像我學的阿美語分為北部阿美、山線阿美、海線阿美、南部阿美共四大阿美語。甚至海線阿美還能分出長濱阿美方言;山線阿美有泰源阿美方言,兩者有部分方言不能溝通,但是基本上是能正常交流的。而目前小學生學習的三種語言彼此不互通,要都學好真的是要天生神力或有李遠哲的DNA遺傳吧。
真猛0.0
有些人有語言天分
教改確實挺失敗的,但是教改的失敗是社會風氣導致的...凡事都是分數至上的結果論...說過程成重要但是又不重視過程...搞得我超亂的...
因為短視近利造成的
為什麼當前會低薪?當化工系沒碰過燒杯,當機械系沒看過PLC,當電子系不會用示波器,當資訊系不會寫程式。當你是老闆你要如何給薪?
真的是高手點出了問題所在
沒時間找過去的人背鍋了,人工智慧崛起、網路社群資源充足,成人自己好好地想辦法找資源教育自己,然後再教小孩學會找資源去學習了。
👍👍👍
現在搞國小搞親子共讀 真的累人
教改的第一步是要改家長😅搞不清楚狀況
80/20法則菁英佔兩成,換言之平庸之人佔八成若不廣設大學,人人能輕易唸到學士,在現今的國際社會裡,就業的基本學歷就是學士,縱使臺灣沒有廣設大學,其他國家並不會等我們跟著不廣設,也不用幻想是否能像德國一樣靠國高中學歷的技職體系撐起就業,有好的薪資收入,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基於奴性文化的中華文化底下的我們,最會的就是拼價格,產品價格便宜,生產的勞工自然低薪。
基於奴性的中華文化底下?全球包括美國哪個不是奴性?印度階級談談?資本社會不都是一樣
@@永生花5566 你看歐美的勞權多強 就知道他們不奴性 你看自由啟蒙思想來自哪裡 不也是歐洲嗎
3:41 吳京 戰狼是你😂😂😂😂
成年好久了在求學過程只剩痛苦的回憶在那個環境我只是個沒有價值的不合格的學生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幹嘛
是的QQ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我也是,不過我算中段成績,成績不好跟成績好的待遇真的差很多,成績好的,大家見到就是笑的很開心,成績不好的,不是很一般,就是臭臉,尤其在出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的時候特別明顯當我知道美國並不注重成績,再看看我美國優秀的朋友對於展示的成績的不習慣,我真的好羨慕她,從我們老師口中說出不注重成績的那刻,甚至覺得好諷刺,真的,為什麼台灣做不到?
唯有讀書高、賺大錢的風氣還在。怎麼改大家都不可能在裡面減輕壓力。
這個觀點有點深入,滿好的如果再繼續深入會發現年輕人不想生小孩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正在被系統性剝削《新世紀資本論》一書中有提到如今運用資本運作(炒股、炒房)獲得報酬的效率是遠遠高過於介由勞動賺取報酬的效率的
平均台灣人:不賺大錢不然要幹嘛
@@XX-rs5sc 台灣現況除了炒房以外,還有幹詐騙,投資詐騙機房沒多久就回本了,這樣誰想幹正當行業
@@jimmykirito0305台湾人求财这方面跟大陆人一样,共同点了😂
我自己倒是教改的受益者。以廣設大學為例,原本高職升四技二專的路很窄,2000年前後陸續有些學校升格(類組錄取率約33%),運氣不錯考上排名前面的私立科大,光這樣就足夠讓我的眼界大開了,接觸的同學、老師和環境都跟鄉下高職不同。那些沒升學或考到後段二專的同學職涯很明顯就受限了,大多只能待在基層產線,對比我現在年薪近200,多少有點差距。
哇,大大在什麼產業努力呢?
台灣教育跟跟很多國家比不算太失敗啦,上限沒有很高下限沒有很低
感謝朋友現身說法感覺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mick00614 看薪資就知道是電資類的 貨事權值股類ㄉ
10:02 沒錯啊 這部分家長的責任也很大
如果說失敗只能說社會的失敗但個人不覺得完全失敗至少現在年輕人比我那年代有思想有自我多了
確實但科目三那群又難說了XD
@@mynotebooks 整體上我是持樂觀的態度啦我態度就像另一位youtuber 蔡桑一樣,他講山道猴那集說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沒有癡狂過?現代有山道猴 我們那年代也有大度猴草莓這類污名化的詞彙都從我20歲出社會在污衊年輕人,過了2X年還是有人用這詞在污名化年輕人在過幾年我要五十了,現在的我只有戒慎恐懼的提醒自己,以後千萬不要像個 腦袋僵化的中老年人,因為實在看太多這類老人了 XD
確實如此XD
一個好的改革跟社會風氣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改革的本身就是要改變社會風氣,改革的成敗就在改革者的視野與能力。政治人物居高位、拿高薪、還要推卸責任,那就換人當囉~
技職體系不是教改以後才被忽略 很早以前就這樣了 我讀的是第一志願的高工 高中聯招大多是前三志願 最差也是第四志願 也不算廢才 但是校長有一次開週會時說 因為政府培養一個高職生是高中生的三倍錢 所以希望我們畢業先不要升學 要工作幾年去回饋社會 如果有補習班來門口發傳單是會被教官趕走的 所以學校就是擺爛 兩天實習課常常看不到老師 每學期的英文課本 上沒幾頁 幾乎都新的 我們就是這種技職體系出身的 畢業後從事本業的大約不到三分之一 這樣的技職體系根本沒意義
現在有在改變了,不過是改成成績至上及升學主義😅
不過現今高職升學管道很多,不一定要考取好成績也能上前面的大學,像我在高職期間有進行專題研究在校外得了不少獎,這樣的經歷拿去做備審資料都可以推到不錯的大學
第一線的教師其實都沒有參與到上面決策的建議與討論,他們不會一昧反對,但需要讓他們有個底,不能直接丟下來要求執行,第一線的教師壓根沒有適應期,備課很難直指核心!
這確實也是當初的問題之一
重點是高等教育過於膨脹又與產業脫節,造成多數人投入過多時間追求無助就業的文憑,事後又要轉進其他科系或補強產業所需。找到適當工作有能力養家時,都已是大齡男女,連帶造成少子化。少子化影響學生數量,再造成高教人才難以就業,惡性循環!!!
是的QQ
最該改的是家長與老師的觀念
🥹🥹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證照"這件事沒好好的推動,現在各個行業很多都不需證照就能營業,你如果強制這個行業就是需要證照才能開業,那麼證照就比學歷還重要了,就好比律師,你沒證照你有好的學歷也是無法執業的,如果我們還是以學歷用人,那麼擠破頭考學校那還是不可避免的。
執照跟證照不一樣
證照無用論也是一個問題😿😿😿
啊沒辦法啊一個台大的還是輔大的你要選誰一樣薪水當然請台大呀我高中數學老師的真實寫照他一個好朋友就因為讀輔大沒被錄取老師
律師也不是只要考上執照就安泰了,還要看你的個人特質是不是真適合做這行,薪水絕對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優渥,跟醫師、工程師一樣高工時和M型是常見的,而且做律師你考上要找實習跟指導這個要人脈,再來當受僱要跟著前輩學東西累積經驗跟慢慢累積案源,中小所、大所、有辦外國業務的那些又都不太一樣,感覺網路上並沒有對於所謂“高社經地位”工作的正確評價和對工作內容的認識😂
李遠哲1994年進行教改,我女兒2013年讀小六時,數學月考會取材國中會考,每天寫好幾頁連家長都不會的數學作業,社會科出A3大小填充題考卷,連外國譯音寫與書本不同都要扣分,成績不好還要抄寫,家長會提出疑問卻被導師兇回來,小孩整個創造力與活潑全都不見,因為老師只要學生死讀書就輕鬆混日子,老師不要學生會思考、會問問題,遇到這些混吃等死的老師,再崇高的教改也變成廢物
😿😿😿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QQ
ua-cam.com/video/PrQ2275BBZY/v-deo.htmlsi=NHt7bFS-tgH-6S_g
廣設大學沒有技職內涵,這兩個問題可以追朔到李登輝與李遠哲 雙李的老人思維中。
我是技職體系出來的,我唸的高工也是當年俗稱的6大省工的電機科是高工中分數最高的,班上的同學也有高中聯招第一志願的,同學在高中聯招中平均一定是前三志願,當年二專的台北工專出路其實比大部分的大學來的好,也有些同學因為家裏是開工廠或是水電...等企業所以讓孩子唸高工畢業後直接在家工作......可我們上高工一年級時台北工專改成台北技術學院,又設立了雲林技術學院...到我畢業時加上原本的台灣技術學院已經有好幾所技術學院了.....本來想技職體系就應該以就業為主,課程應該也以時下最需要的技術當做培訓可我們高職就學工程數學,還有IC設計才用的到數位邏輯....課程都偏大學課程了,15,16歲的小孩怎麼聽的懂,後來學校直接說雖然我們是高職但還是以升學為主的高職,到高三後很多課程都是針對升學的,最後班上51位只有兩位沒升學直接就業,因為家裏有工廠,兩位去當兵,當兵退位後這兩位也升學了.....高職畢業15年後再做個統計班上平均學歷一半都是碩士畢業而且幾乎是清交及國立的研究所,剩下升學的全是大學畢業.....如今我也從事IC設計至少15年以上的時間,我都在想早知道都是升學,那還唸什麼高職,當年直接唸高中升大學選的科系還更多.....
2:08 鄒族的說法比較有可能
房價或甚至其他高生活成本會壓垮高薪職業外的其他興趣未來發展...
7:33 叫戰狼哥 自己下場阿😂😂😂😂😂
請問您背後的中華民國全圖 是在哪裡購買的?
自己做的
@@mynotebooks 哇 厲害👍🏻。本以為市場上有售 想入手看看。現在知道是自製非賣品了。
其實不是教改問題,是社會風氣問題不管大學還是技職都一樣,你沒興趣什麼都會不想學!社會風氣的問題就是:什麼工作賺錢比較重要、但不在乎這個人的人格!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從小培養興趣、喜歡上之後,遇到挫折才有耐心去克服
真的QQ
以台北市的很多家長來說,他們會相信補習班説的,所以很多人去考私中,一週花四、五天去補英文,然後安親班週六,日還加課。就算這樣很多不會念書的孩子成績還是起不來,經濟能力好的家長最終的手段就是送出國洗個大學學歴。其實很多孩子如果走技職體系可能如魚得水,但家長們長期被私校跟補習班的觀念帶著走,卻忽略了他們就是獲利至上的商人而非真正的教育家。我的結論就是怪自己蠢,花了時間花了金錢結果念了一個不好的大學,然後怪東怪西,卻不知可能孩子走其他技職專長可能更多機會。
真的:(
教改到底誰的錯?就學生家長跟官僚啊,因為法不責眾沒人敢得罪家長失去選票,但是家長們你們知道你家小孩是哪塊料嗎?只會拼命給小孩補習考醫學院法律系將來當醫生律師法官賺大錢,賺大錢!賺大錢就是學生家長腦袋想的所以我講三次,這就是社會風氣,影片裏不是講到適才適用,有哪個學生家長能真的接受,硬逼小孩去念他沒興趣或讀不來的科系,然後就硬補習重考上後就一直被當然後退學再重考再被當,然後小孩子受不了絕望了最後拿著刀去砍人了,干李遠哲屁事!他是用教育拿諾貝爾獎的嗎?官員要政績家長要小孩成龍成鳳賺大錢,上下交相賊一拍即合,不好意思我全說出來了。
👍👍大哥您看得透徹!
效死 結果實際 沒被警的 一師 法官 也一樣是血和勞工 ㄏㄏ
你說得職業也很難賺大錢,投入成本培養成本高你忘了算進去了,賺大錢的是財團大資本、有政商關係的跟詐騙集團還有那些房東好不好😂賺的比一般人多的才是各行業的頂尖人才,然後是各大高工時爆肝行業
@UroboretrosDragon 為什麼你不是回把掐著孩子的那雙手鬆開?
@UroboretrosDragon 因為不鬆手被逼瘋拿刀砍人的不是我,你問我幹啥?
民性決定一切,台灣短視近利,企業都是搞低門檻的加工代工的微利行業,為了低價搶訂單全都轉移到低薪國家設廠,台灣缺了製造業,技職也無用武之地,加上企業崇尚高學歷才有高發展,工薪階層當然追求高學歷,沒人願意去搞低薪的基層勞工。
真的🥹🥹
這讓我想到王安石變法,我覺得利不百倍不變法,任何變動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做為聯考最後幾屆的人來說...教改最失敗的原因1.廢除技職教育..本人聯考上大學.但很反對廢除或貶低技職教育.技職教育的人才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菁英人才只需要少數且也不是必要人才...2.廢除人為干涉最少的聯考.改為人為評分的多元入學...例如以連勝文來說.聯考制度下他只能上輔大.如果在多元入學制度.他的背景上國立大學沒問題.這就是造成寒門難以翻身的惡改...3.吳京是教改失敗最大應該要負責的人.敝人曾在成大吳京辦公室工作數年.我只能說...黨國寄生國庫.不學無術.每天傳真剪報給在美國遊艇上的吳大部長閱讀.辦大學演講活動的資金來源.演講人的審聘...我只能說嘿嘿嘿...有夠噁心
查了一下吳京的歷程,吳的人脈不錯,又國民黨的根本檔不了
挖 朋友的現身刷法更是難得!
@@chenggloria8206 社會科也不一定吧公民素養法律知識還是很需要的而歷史地理的確更該著重在會經歷到、會使用到的
疑?你說的吳京跟我看到的感覺不一樣,我是成大畢業,民國90-94年在成大,他已經卸下部長,而你說的吳京辦公室我猜也是他卸下部長後的,大學教授有些名氣接接演講有演講費也很正常,要貼上黨國寄生國庫我覺得有點太過。不過我對吳京部長的印象在於,成大時有一位機械系研究生喜歡自己單獨辦活動,自己找名人來弄個小聚會演講,他有邀請吳京然後就幾個互不認識但有興趣的學生在成大旁的一間飲料店,喝飲料聽演講者演講並與之對談,活動結束後研究生要給吳京一個紅包當作是演講費,吳京直接跟學生拒絕,就類似說不需要之類的話,我覺得他至少知道是學生一個人自掏腰包的,他不好意思拿。剛剛那位主辦機械系研究生辦了另一場,請了另外一位政治人物,他就收下了,我只能說高下立判。另外我對吳京印象不錯的原因是,兩次在成大遇到他,他都直接伸出手跟我握手,雖然他也不知道我名字,但是他可能覺得這個學生有見過,就主動跟我打招呼吧,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很熱情的老師,也不是一個愛財的人,至少不拿學生錢。
@@soulfree6847 你覺得你對就好,那你知道當時一年幾場12校大專聯合巡迴專題演講?資金從何募集(自來水,水利局,中油,台電,環保局...)?邀請演講人又有哪些(郝龍x,王建x...之流)?某些演講人講稿還要我們幫忙寫好?租借場地不順利時找那些校長處理?場地工讀生如何聘選?辦公室0830上班到下午2點半就拉鐵門下來?辦公室幾個員工?早上剪報剪那幾家?傳真到美國哪裡給吳部長?人都有好幾面,也許你我看到的面向不同!不過有一點你說的沒錯,本人或許沒有收取資金入私人口袋,但資金運用的流向卻是依照他交代去處理給專門對象...而那些對象的學歷背景卻跟演講題目毫無關係...我沒有要你一定相信我所言,我只是說出我在那時的經歷。
教改是應該的,但是某些方向錯了。例如,大學一下增加太多了,導致大學生一下子太多了,變得沒有鑒別度。主要應該是下面大學核可單位的問題,一方面不願擋人財路,因爲很多高中因爲少子化導致的學生來源不足,一時都想升級為大學;一方面又可以以配合教改之名讓學校升級。我相信當時的教育主管單位應該發了一筆橫財。
可以參考教育系周祝瑛老師對於教改的相關著作~
感謝補充
李遠哲提出教改,但後面的方向就不是她能完全掌控的,相關利益團體會推著他往前走向一個他也無法掌控的方向,就跟台灣的房地產政策一樣,政府要緩漲,但總有人會推著產生暴漲。
教改運動李遠哲回國前就開始
是的最近又重新被推播可能是因為最近他又出來說話了XD
感謝影片!老李推動教改,讓今時大學多倒閉,這是較讓人垢病的。除此之外,最佩服的總統,在蔣經國後只有老李。因為,至今仍不時感覺到老李仍然在當總統的影子。而話說教改推動者,當然是當時的老闆老李。只有總統有權力如此幹,但身為忠貞明理的國中小教師,當然是一目了然其用心,自然要站在第一線跟他用力抗衡。話說,偉大的老李,他老人家一貫的計倆,在立法院放朱高正,在立法院外放野百合,在教改放李遠哲.史英。反正,就是要與國民擋舊時當權派對著幹。然後,日據變日治,然後,又廣設大學,然後,有一堆側翼在立法院前遊行,然後,跟國民教育老師叫陣,然後,又把黑手伸進高等教育,意圖廢除教授治校的自由民主學風政策。然後,終於有一天老李自己承認了教改是為了台毒,然後,又去日本祭拜靖國戰犯神社,然後,就說自己日本人,理當台毒...最後,祝 台灣文明昌盛富強!
幹線支持🙏🙏
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害得,我當年推甄上高雄五專模具科,被我父親硬逼去改考普通高中考大學,讓我就很痛苦。
真的
李先生 是位 願意承擔 起頭討論者, 由專制獨裁 進入多元開放(網路技術 也開始正式展開).....
教改也不只是有大眾升學主義不改的問題,第一線的保守及反抗也是一大問題。「教育改革」本來就是要改變這些人的做為,但喊教改失敗最大聲的,往往也是這些人。因為高喊教改失敗才能轉移自己該負的責任。
確實!
然後隨著社會的進展,學校越來越注重人權,這點是好事。但不知道為何,學校的管教權一直被剝奪,主管機關也不出來幫忙。如:在美國和澳洲,學生眼裡好開放的國家,其實很多城市的公立學校到國高中小上課一樣是要收手機,或將手機放在教室外門口 的。但是在台灣也沒見教育機關來幫一線學校辯護!!取消退學制更是讓不遵守規範的案例肆無忌憚!!在學校的學務體制真的難為。
不弱化下一代怎麽統治
當初九年一貫推行前先在實驗小學試教建構式數學拿到補習班給老師看老師也是一個頭大後面升到國中 也沒有配合的相關教材上學上得很是痛苦父母跟老師看我都像是問題學生學也學不好教也教不動
大学扩招不扩招终究影响不了精英,清华北大台大这些,不管你怎么改,一样是图书馆临晨四五点就开灯的那种,我觉得大家也得改变观念,不要觉得大学毕业就怎么地牛逼。我觉得教育改革要做的是不要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了。但是教育这个东西,起码在大陆是一种筛选人的东西了。
首先,翻開當年的報紙雜誌,再把當年媒體新聞報導找出來,這議題是當年社會的共識,不是任何一個人要強推的。教改會失敗,主要是政策不夠周全,最重要的是好大喜功,政治人物都急於數字的成果。一窩蜂的每個專校,都想升等成大學,實際上也確實幾乎都改成了大學。算一算當時全台的專校,現在還有幾所仍然還是專校的?這樣就有多少所大學了?同時間拼命鼓勵新辦大學,大學就好像房地產一樣,一間間的迅速冒出來,如此又有多少間大學了?兩者相加,比原有的大學數量還多,就算沒少子化,也是太多了,水龍頭般的窄門,變成了水桶般的大門,這樣如何能篩選出優秀的學生呢?更何況現在又少子化,也就變成供遠過於求,也就根本談不上篩選了!至於技職體系的問題,其實長期以來,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都希望孩子去讀大學,如果是要念技職,讀到高職就足夠了,哪會讓孩子去讀。而且像台北工專商專這些名校,雖然是技職體系,但實際上因為考試制度的問題,造成了其實是很多普通高中的天下,而非技職體系的職校。這就造成了這些技職的名校,都想升格為大學。
感謝朋友的現身說法!
教改最大的責任就是每個望子成龍的父母啊。誰不想讓自己兒女有個好學歷以後能找到好工作。政府官員沒一個敢對人民說不
7分上大學, 台灣🇹🇼之光👌👌👌
😏😏
12:13 安餒就是姓連的挖坑給他跳😂
我覺得在民主國家中任何改革發展都不可能有所謂的成功或者失敗,這只是國家經驗以及社會經驗在摸爬滾打中的初期階段,到了發展中期就會開始穩扎穩打,不會出現過多離譜失敗的改革經驗,最後進入已發展國家的行列,這一切過去的大事都已成上軌道的小事了!👍👍👍台灣人爭吵過後依然會選擇穩步向前,一同繼續發展屬於台灣人的未來
爭吵過後應該互相妥協團結合作,這是民主的藝術之一,解決矛盾和利益分配不公的文明機制,斗而不破
希望如此👍👍👍
@@XX-rs5sc 好見解
當初廣設大學又將聯考制度廢掉就錯了,讓一堆原本上不了大學要學ㄧ技之長的學生出現在大學浪費國家資源也浪費家長所繳的學費,玩了4年一事無成又找不到工作。
🥲🥲🥲
7:31 好節目 好內容簡單講 建構式數學 事數學專門的 才會主張推廣但 我們的師培沒有跟上再加上 一堆以經再教的第一線老屁股怎麼可能說改舊改所以才會馬上 就一團亂 被批一團糟實際上 很多家長父母 則連教育都不會
是的教育不能只推給學校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那時推建構式數學學校也沒有多少老師會教
那時候的建構式數學也有點走火入魔,只允許一種解法
@@shungshung616 應該說要按範例模式但現在就....
台灣現在都少子化了,傳統產業老闆給的薪水能夠跟科技業相比嗎?提供的保障能和科技業相比嗎?如果都不行的話,請問一下如果你家的小孩是技職體系出來的學生,要去過以前那一種低薪的生活嗎?從台積電片地開花,就可以看得出來政府要把整個台灣建立成一個科技島,傳產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是必然的,未來少子化,傳產老闆們為了要生存,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本支出,買自動化機器,傳產老闆們願意拿出個一兩千萬去買一台機器嗎?
我們那個年代還不錯都還注重技職….隨著時代改變改到不知道改什麼?
要想在受儒家文化荼毒的文化圈成功引用西式教育,簡直比登天還難!兩者文化對人才培養上根本就存在巨大差異,有再好的樣本給台灣借鏡,社會風氣也一樣照舊那一曾不變的套路
社會風氣是一個大問題QQ
我覺得不能全怪儒家,儒家文化不等於考試文化,問題應該出在科舉時代的思維至今深深烙印在臺灣人心中,導致教改窒礙難行。也許換個角度想,西式教育自己也有各自的問題,再生搬硬套到臺灣,導致教育問題特別嚴重...不過我認同,要教育改革之前,社會風氣、家長觀念是第一個要改變的。
升學壓力一定是減輕的,只是學生素質變差而已。
西式教育建立在家庭教育上,台灣太早了說白就是沒配套,想說桌子一拍大家都配合台灣民眾把教育責任丟給學校,學校西化導致不能打罵但台灣社會把問題歸咎在學校而不是父母不管或沒時間管再繼續下去就要講到工作了反正邏輯大概是這樣
儒家文化好,瘋了才去消滅。進步派早就毀掉了公眾討論的基礎邏輯了!
那個建構式數學我真的是看不懂 還好當時我逃過了
13:45 要是有人跳出來是家長虛榮心的問題 這下票會飛走還會得罪全世界😂所以沒有政治人物跟老師會去玩火😂
我有猜李遠哲會不會是背鍋的人,滿感謝有這則影片的分析。我認為台灣在選科系是未來著想無可厚非,但也不該犧牲孩子的興趣,很多家長似乎不知道,除了可以讀賺錢的科目以外,還可以讓小孩去選修自己有興趣的科目,看未來是否可以專職,但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小孩嘗試或讓他們了解工作生態超奇怪的
小孩提前瞭解後會更不想升學出社會工作我跟你保證(以現在低薪高房價的環境來說,沒有任何一行業是讓人滿足的)
對,這也是台灣教育的一個大問題學習中並沒有很好的做到適性發展以及興趣探索突然到了高中 甚至是大學時 要你選擇一個以後會改變終生的決定..
@@mynotebooks 輔導客 一年級一結客 其他時段排學科 看看這正策制度方向 什麼結果都不意外
台灣經濟規模太小 只養得起醫牙電資幾種特定高薪產業 不參考業界薪水只問小孩有沒有興趣是有錢人才能這樣任性
@@ljk34 醫牙電資現在也稱不上高薪了,現在的年輕醫生照樣得靠父母買房
11:05 我國中的時候聽到這個就想說 這樣我就不用考基測了直接像日本高中那樣附近唸就好了我們班導是屬於那種超級老派式的聽到這個就很崩潰 在課堂上在那邊瘋狂批鬥
更多的是一般大學自以為高人一等輕視技職體系並非台大卻自封中字輩抬高自己身價實在是看不懂這種人的心態職業無貴賤,學校亦同社會風氣要改變只能靠多數人正確觀念淺移默化
化學不去搞化學 搞啥教改 自以為是
因為他名號太響了 所有想借用他的名號吧
@@mynotebooks明號雖響,胸無點墨!你問他學問是什麼?他老兄也不知道怎麼回答!XD
過去就曾聽聞智者曰:「本國技職教育.方向均朝理論」
1:42 有嗎😂😂😂😂😂
家長觀念不改,其他什麼都是徒勞無功.....
確實
@@TWCUCU 我自己是師範大學出身的,雖然我沒有當老師,但週邊同學7-8成左右都是老師,就很常聽到靠背那些恐龍家長,但他們也挺範建的,邊罵還邊年年到處考教徵....
當年的白老鼠現在都成年成家了⋯還在遺傳之前的教改⋯一代傳一代⋯
國編本其實不錯
如果用線性計分的方式來評論優劣那怎麼改都一樣啦
結果這些人才都沒有責任心因為他們是為了分數而努力不是為了想扛起責任而努力
今年已經50多歲了,社會上的事看得夠多了, 教改失敗了嗎? 政府不承認,就不算失敗. 如果承認失敗,那就是教改會要負責.那就是李遠哲要負責. 但問題是,他想負責嗎? 他能負責嗎? 他又要怎麼負責? 如果真的是教育改革失敗,砍他頭再把他滿門抄斬,這就算負責了嗎?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容失敗的. 所以說失敗的,都是不用負責的人. 要負責的人,都不會認為失敗. 最多只會說不完美,有改善的空間,但絕沒有失敗.結論就是,不用去檢討教改失敗誰要背鍋,只要去想未來到底要怎麼辦還比較有意義.
還在李遠哲,台灣教改運動與廣設大學開始,李遠哲還沒回國;專科改制為大學是吳京教育部長的決策
吳鳳後來在土耳其復活了,也回台灣了
欸XD
9:01 有道理
青年報國在理工。理工是立國基礎。共產黨本身就是重視工業的政黨,台灣若無強大的理工力量,根本無法對抗中共、反併吞。
是嗎?搞革命成功的有幾個是理工科的?
教改根本就是圖利財團...因為大學所花的費用很大..所以用助學貸款跟銀行借..所以得利的是學校跟銀行...但銀行跟學校大多都是財團才有辦法開的...而畢業的大學生卻只能拿到當時22K的薪資.......
教改怎麼樣都不影響低薪問題教育再怎麼改出來的結果都是低薪社畜我沒得過諾貝爾化學獎,要是我得過,我一定會很懂教育,搞什麼建構式數學什麼碗糕洨的推動社會的教改。
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11:53 我要是他可能就直接調個什麼水了 去問一下那個抹黑我的😂
免試升學方案居然要考試真的是莫名其妙,學生要讀的書越來越多,這是哪門子的教改?
感謝頻道主的整理,因為我是成大學生,民國90-94年在成大,有聽過幾次吳京的演講,內容跟吳京說的有些不同我回饋給您,吳京說教育部是執行者,他當時和李遠哲所領導的教改會有些見解不太一樣,教育部是教育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執行者,但又有教改會寫政策,那教育部與教改會意見不合要聽誰的,吳京說他當時主張教育部就是教改部(應該是不想被教改會控制),吳京說他不認同廣設大學,因為他認為社會是多元的,人才也是多元的(我個人是認為他用詞很含蓄),不用全部上大學,與教改會意見不同,因此他的教育部還特地主張三條國道---普通、技職、終身(就是補校),也就是要一般教育、技職教育、補校教育並行(他還蠻提倡終身學習的),這我還有印象,我國中時拿到三條國道的文宣品,好像是一張墊板。另外,影片有提到吳京下台原因是沒錯的,他說他當初想要開放大陸學歷來,結果就被李登輝召見了,然後就被要求下台了。
history.moe.gov.tw/Memorabilia?yearInterval=1992%EF%BC%8D2001&page=4
請看教育部的網頁,廢除高中聯招是林清江時代,不是吳京喔
感謝補充,挺適合討論的
所以就先置頂了,謝謝您
他開放中國學力的理由是什麼? 目的?
@@鄺任翔 吳京說,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讓許多在大陸受教育的台灣學生畢業後,無法回台灣工作,等於把人才拒絕在門外,台灣要和大陸搶人才,要先承認台灣學生在大陸的學歷。
@@鄺任翔避免鎖國政策,人才良性競爭強化國力多元交流(只是當初看得太遠了,民眾政策都很短視近利);還有一個重點踩到了政治利益(沒有矛盾就沒有選票就沒有利益)
還有一位叫「史英」的,就是建構式數學的元兇,廣設高中大學,人本教育,打擊基層教師的士氣都是他的傑作。
感謝補充🙏🙏
@@mynotebooks這個史英是不學無術之徒,尤清當台北縣長時,還重用他,尤清真是眼睛障礙啊!現在史英的兒子還在高雄市市招搖撞騙!XD
@@mynotebooks史英也是不學無術之輩吧!
個人從事教職三十多年,簡單說台灣的教改,就是換湯不換藥,升學主義跟文憑至上的觀念,不論你怎樣改,就是擺脫不掉,搞到最後,一般公立學校,尤其是中學,就是搞特殊班來滿足家長學生需求,私立學校就是保證班,如同相聲裡面說的“教育普及(補習)”...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那就是實施分流及跳級制度落實,現在的學習都是以“年級”為主,而非個人的能力,為了所謂的公平,把學生關在格子裡,一年跳一級,考零分的跟一百分的放在同班,放棄前後兩端只取“常態”,分流也是籠罩在升學主義之下,技職跟高中一樣,都在搶升學率作為辦學績效,顯示不論怎麼改,還是同一台舊車,換換顏色,貼個貼紙而已!
謝謝您的補充
教改成功創造了天然獨一代,受日本智庫指揮的李登輝要負責!
李遠哲在教改成果典禮上說了一句話“我很高興在這裡告訴大家我們的高職教育正式走入歷史”,以前我司員工一半以上是高職畢業或是在學學生,他們肯做肯學非常任勞任怨今天大部分的他們在電子業發光發熱從測試員到維修員晉升到研發設計,他們有了一技之長雖然他們只有高職學歷,現在教改後呢?即使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還是一身瞭然,毫無技能又高不成低不就,這也是很多學子畢業之後從事被取代性很高的工作這也是薪資所得上不來的因素之ㄧ,有些工作很多高中畢業就可以做的卻因為教改大家都要讀到大學研究所,不止浪費資源更浪費青春,對家長而言經濟負擔也增加4~6年。李遠哲把美國那套教育體系造本宣科拷貝到台灣,美國那套小學到高中教育的失敗難道他不知道?歷史罪人啊~~
@@林知良-z1p 現在很多製造業都缺工,18-22歲的年輕人都去念大學,拿到學歷,你要他從基層員工做起,就會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偏偏產業跟學校所學又不能完全適用,這個制度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我覺得教育的成果是到社會上來檢驗的。
教育內,就是一個精神與物質哪個重要的競技場,怎樣都好,進入社會後就各取所需就好了。
現在是明顯人才有點集中在某些行業,某些行業缺人了。
我小時候就是喜歡史地,最後高中被迫還是唸了二類組,學測社會科不小心考了滿分。
大學研究所都是理工科系,最後考了理工科系的高考當公務人員,直到兩年前受不了公職環境離職。
如果讀史地不會餓死,我會去唸嗎?
如果可以,我還真的想…
讀史地最好當youtuber,成功案例看向cheap,我覺得台灣史地youtuber不是很競爭還有滿多空缺的,光靠cheap一個人不太夠
@@XX-rs5sc讀史地不一定要當youtuber,也可以把歷史地理加入遊戲啊,世紀帝國 、全面戰爭 、維多利亞 、鋼鐵雄心……這些策略遊戲真的可以勾起我學歷史的興趣。
@@buuuuuuiiii 但台灣政府和業界對文化產業不怎麼重視,包含遊戲、漫畫、動畫
@@XX-rs5sc 那當然是重視更有用的東西囉
@@阿光-o4r 才怪XD
作為第一線的國中老師
首先現行教育中的老師大多數為教改後入職的老師居多 因此說教改無法成功是老師們的責任我極為不認同
教改一句話 想像與現實差距極大
很多政策只考慮 首都區學校的狀況 而忽略其他地區的教育現狀
再來 教改只改課程 課綱 核心的 教師待遇 薪資 以及教師的進場退場機制不改 要老師用9萬的工作內容 卻只給老師4萬的薪水 不適任教師只要不犯法基本上難以離校 這些問題比課綱 課程更重要吧
最後教育 是一個全面事業 不是一道政令 說改就改 結果就是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可憐基層
悲劇
是代課老師嗎?
@@瓦特泰勒政府又在”從台北看天下”
認同您,這是核心中的基礎問題。
社會風氣不改,教改理念再好都會被家長們和老師玩爛
真的QQ
尤其有很多朋友都碰到直升機父母
講的好
認同
老師也是被升學率壓迫,弄不好學校減招,就得丟飯碗...
@@kevenchen8144
也有老師是單純「心裡變態」想展現自己的優越感
我高中就有老師以段考考卷考倒學生為樂,他出的考卷每次班上幾乎沒有人及格,零分的也過半,原因是他會出超範圍的內容,然後會教自己的班這些內容,然後試圖考贏其他老師教的班
教改最失敗的就是廢除專科學校、貶低技職體系的價值。
🥲🥲
沒有廢除,依照理論還是重視技職,所以讓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打通技職的國道。
但是也嚴重的讓技職教育廢了
大家都忽略的技職教育,現在的技職教育資源很多都投入餐飲、觀光、運動休閒科系,反而電子電機資訊等理工科基本被忽視,導致現在一堆學生出來都是低薪,真心建議不要再去讀餐飲觀光相關的科系了,我母校就是這樣搞,主打餐飲觀光,導致很多大專畢業後只能領低薪,餐飲基本已經是紅海市場了,不要再傻傻浪費時間讀
非常認同
呃………是我搞錯了嗎?現在缺工潮最嚴重的,好像是餐飲業耶?
@@蔡秉諺-f5g你忘了那些「外送師」也是餐飲業的一部分了嗎 很多人大學讀完都去跑那個了
餐飲業的缺工跟環境也有比較大的關係..
這個從「中國流亡過來的年輕人」還在編造吳鳳事件,抹黑原住民賺流量,不愧是亡國滅種,向共產黨磕頭下跪的國民黨員😡
升學壓力根本不在教育制度而是社會壓力,講更精確的是社會壓力,講更精簡的是「競爭」,如果真的「行行出狀元」,那家長跟學生不會對未來如此焦慮,結果就是不管制度怎麼改,大家想的都是名校及熱門科系,怎麼改都沒用。
認同,小朋友唸美術班,同學父母都當升學班在念,而不在乎小孩興趣,小孩有位同學,一半以上根本不想畫畫。
👌! 諾貝爾「德政」 讓18分進大學,再荒唐四年 ⋯大都連18分基礎也沒有了。
眾多新生代的青春 與大筆學費泡湯♨️,人生也廢掉一大半。
@@朱哲緯-j4j 是哪裏的美術班?是需要經過美術資優鑑定的正式美術班嗎?也太強了可以當升學班。考高中美術班即使是附中,會考成績也只要求5B, 術科成績卻不是泛泛之輩可以考上
的,我認識的要考美術班的學科成績都不太好耶😆
@@erichong1058 高中是設計類或是廣告設計,沒錯小弟就是功課不好去那種科系,小孩是小學是考試進去的,我目的是希望小孩能適性發展;你能去了解一下,以前的數學班或是什麼才藝班,都是以前所謂的升學班,你指的功課不好那是已經像復興美工那時的,不會唸書所以去念設計類。跟你說的會考意思不一樣,說什麼班,通常是小學國中,什麼科是指高職或是普高的普科,什麼系是指科技大學,或是一般大學。所以我的意思就是,都到現在念這些有才藝班的小孩,父母心態還是跟過去一樣,小孩問同學是自己想念美術班還是被逼的,他們一半是被逼的,這樣您能了解嗎😉
說真的,把大學砍到剩1989年的23間就好了。其他乖乖去技職體系和業界接軌。沒有不好,德國藍領和白領領的差不多,有時候還更多
發出去的糖要收回來,不被駡死才怪。
現在罵教改,都不會提到高職生的慘況…
在高職,老師都在罵實習課是以前的一半,要學的技術比以前多,根本不紮實,上科大老師在罵以為你們高職都學過了,沒想到高職生什麼都不會!
畢業後….就算是以前高職生的工作,求職普大又比科大有優勢😢😢😢
科大老師要忙論文升等
因為教授要升等得看論文數量QQ
ㄏㄏ 高中被罵 大學被罵高中白學 道職場再被罵 大學白學 ㄏㄏ
那是因為你念的是私科吧!我念北科就沒這問題
我是念私科沒錯,但我講的跟公私立沒關係吧
我不知道你是念哪個科系,也可能我畢高職業15年了,那時候剛改沒幾年老師還在反彈中,我念建築科,製圖一週6堂,電腦製圖2堂,測量4堂,而老師的想當年沒有電腦製圖,一般製圖2天,測量一整天,這就差很多了…
然後改成這樣,高職老師抱怨,科大老師抱怨,還要被政客靠北產學無法銜接,幹,我們就命賤的白老鼠!!
教改救了補教業,毀了孩子未來,傷了家長的荷包
教改沒有誰的對錯 只是政策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當年孫運璿跟李國鼎要讓張忠謨回台來搞教改 而不是發展晶片 就不會有現在的台灣號稱科技島 讓一個諾貝爾得獎的人來搞教改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會研究得獎的人 就應該讓他幫台灣發展相關的人才培育 而不是讓他大方向的去改正教育體制
李遠哲最大的問題,就是廣設大學,這樣反而是告訴大家,想要入社會生活,就要讀大學,這不是更強調文憑主義嗎?
人各有志,想要唸書的,就升大學;不想要唸書的,就選擇讀高職,學一技之長就業,這樣的觀念是拿諾貝爾獎的人看不透的。
所以說,李遠哲懂什麼教育?
當時就應該提升勞工,提升一技之長的價值,這樣才能像澳洲一樣,勞工都可以養活自己,月入百萬臺幣(7到8萬澳幣),只有很想要唸書的,才會上大學。
現在還有兩個大魔王:一是補救教學。二是素養導向教學
補救教學會半強制學生要進行補救,搞到學校的校隊、運動、音樂性社團幾近消失。然後要求那些學生從50幾分提升到60幾分。犧牲了興趣與專長培養的時間,只為了提升那幾分,把學生半強制綁在他很討厭的課堂中,這就是目前的補救。大人們,放過那些學生吧!
108課綱的素養更是亂搞,那些專家學者只會打高空,根本分不清楚什麼叫做學習歷程的階段性。把還在知識養成階段的國中小,全部塞進知識應用階段,這對中後段的學生幾乎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很多影片都只會訪問明星高中的明星學生,大讚多元入學與學習檔案的好處,但是,他們敢訪問一般高中嗎?
問問那些教授,他們國中小階段有做過這些嗎?沒有這樣搞的教授,為什麼可以當上教授?這可以說明,有沒有這樣搞,跟日後當教授沒有直接關聯啊!
研習時,所有的宣講教授都會很得意的秀出題目,問說這是數學考題?社會考題?自然考題?拜託,一個要測驗學生數學能力的數學題目,出的像國語、歷史、自然考題,讓人很難分辨,這有什麼好得意的?一句話就問倒他們了,「如果學生答錯,可以告訴我,那是學生語文不好?自然不好?社會不好?還是數學不好?」這樣的「叫改」,更是可怕!
人家國外根本就不是這樣搞的好嗎?臺灣的教育繼續向下沉淪中。
其實未來的台灣必須走向執照與專業化。
我們40年前讀大學是因為很多學問只有大學有,但現在網絡讓一切都普及了...
現在的大學四年,我是真不知道青年人在裡面學習什麼?
台灣職場 重視學歷 不重視技術
要應徵好職位 比學歷
要升職 主要看人脈和人際溝通能力
好的公司還會考慮擔任主管的有一定技術 亂七八糟的公司 就只看關係好壞
結果就是 有技術的常常只能創業 才能追求更好的發展
讓人從小身處在相互競爭
的生態環境底下長大的人
最終只學會如何自相殘殺而已
為的就是利益
😿😿😿
真正的問題是低薪化....物價房價大漲300%,跟教改沒什麼關係
不過教改確實的讓貧窮遺傳,只是有權有勢的家庭才能申請好的學校,沒有背景的只會更慘
不只是低薪,低薪的源頭是房地產金融吸血綁架了「實體經濟」!
因為幾乎所有產業成本支出最大的部分之一就是「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隨著通膨不斷翻倍成長,老闆因為房租or土地成本變高自然不想給員工漲薪甚至會想辦法削減人力
但偏偏土地成本又是對於社會最沒有貢獻的一部分..
@@XX-rs5sc 第狹人稠 又沒有正確政策方向的結果
@@XX-rs5sc 台灣就是被炒房給搞爛的
台湾物价比大陆如何,为啥油管很多人抱怨,贫富差距比大陆还大吗?
其實台灣的所有問題說白就一句話"配套不足、太快上線"
我不知道這樣講會有多少人懂,台灣人非常不團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很多東西就算有配套了還是做不起來
然後台灣人又很懶,所以出問題後會把問題推給某個人
到最後大家都不想管了
不僅不團結還不尊重專業,還喜歡理盲跟情勒😅最近聽說有同業的前輩費用沒收到還被反咬一口,結果當然是不起訴啦😂
😿😿
就像柯文哲講的,政客的就喜歡短期內看得見的政績,誰會想辛苦做了八年然後把成果留給下一任接受
@@嘉明李-j9z
很多都東西都要深挖才知道
政客沒有好好宣傳自己政績也是個問題
支那人礦也一樣慘
教改不管怎麼改,最終在教育現場還是以填鴨式、權威式教育。
再怎麼改還是四個字,死性不改。
升學主義不改的前提之下,基本上無解
@@mynotebooks升學主義背後是代工產業型國家的陰影
而台灣落後的房地產政策加重了這些陰影
台灣只有轉型成創意導向的高科技國家如荷蘭、以色列、新加坡一般才有機會擺脫儒家教育部分的糟粕
@@XX-rs5sc 這大概就是國家體質
就很向一個體弱多病的 要持續健身 復健一樣
又譬如 洗腎 確要加班一樣
@@鄺任翔 形容的很好,台灣確實很多問題,但台灣也能做到非常棒的事,健保就是台灣領先亞洲乃至於世界的部分
如果台灣方方面面能做到健保水準,台灣應該就能成為東亞第一國了
@@XX-rs5sc 但...健保也有很多問題....
但他的目的與企圖是好的就是了
原來就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方向
更可惡的是,由於補教業的龐大利益,既使政府和全民都認為教改錯誤,但根本無法撼動策錯誤的政策,只能一直不認錯,走下去!!!
補教業挽救了官僚學者們糟糕的惡果,我看是怕後天努力的人跟那些人穩上台大的天才產生競爭吧!
升學主義,唯有讀書高在作祟,人人上大學讀碩士,學歷還是被稀釋了,對整體社會沒幫助!
😿❓😿
我覺得要評論教改成功與否, 還關係到社會上各職業是否都有出路, 大家擠破頭念名校其實就是為了高薪工作, 要是產業能多元, 教育才能多元, 要是產業永遠只有少數領域能賺錢, 不管教改怎麼改, 大家還是拼命當醫生去台積電
這種事情 不斷的出現..
短線操作下的結果,但歷史就是沒有如果。
加上現在少子化,大學勢必自然淘汰,不需要擔心,關掉一半的校園,將是未來三十年會面對的真實事件。
現在的多元入學與思想,才是真正讓知識廣泛流傳的方法,頂尖高校生去好公司,一般民眾就當充實自己的資修環境,學校好壞,大家心知肚明了!
教育的精神,在於基礎知識的推廣,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高等教育就看天賦,生而不平等的範疇。
只期許台灣的雙語教育要開始啟動,從幼兒就要切入,才是走向國際的捷徑。
贊成多元入學,甚至年齡限制越少越好!
但目前多元入學上還有許多漏洞
有資源的學生還是相對會取得比較多的優勢
@@XX-rs5sc 整天喊缺兵 然後國防體系的先限制年齡
等道要戰爭的時候 你們這些後備ㄉ都得上去當砲灰 ㄏㄏ
@@鄺任翔 而且重點是台灣的兵種訓練非常弱,對技能和知識的提升也很有限,不像以色列那樣當過兵後反而成為企業爭搶的人才,因為以色列兵種的各種技能和知識訓練非常紮實
@@mynotebooks 應該開放台灣所有頂尖大學、系所、教授的課程vr直播化、mooc化
且應該保障保持台灣所有高等體系學子擁有最頂尖最先進的移動VR設備
看了三個視頻, 讓我對內閣制,青年低薪,教改有基本的了解! 非常感謝頻道主的用心, 內容精闢畫面又生動活潑!
感謝朋友的支持!
教改要改的其實是「家長觀念」...建構式數學強調問題切割與思考,這個對電腦程式邏輯非常有用,但是解題速度很慢(用電腦工具輔助時,這不是問題)。至於技職教育弱化的問題,倒是不用煩惱,在還不知道自己性向前,使用全科教育可以最大開發潛力,如單純的技術工作如水電工,大學生和技職生上手時間有很大差別,但是時間一拉長,大學生基本學科能力較廣,工作潛力高多了。不過不管教改怎麼改,前段班和後段班都沒差別,最有感的是大多數的中段班,填鴨式教學和創新自由教學也顯著的不同,有些學生適合公式化技巧熟練教學,也些學生適合提點思考自主學習。入社會後,老闆需要的是奴才、人才,還有鬼才,會用人的老闆才叫成功。
朋友看得透徹喔!
了解了!終於知道是誰讓我們的下一代變成這樣!(跟我們以前讀的書本完全不一樣)沒辦法教下一代😢😢😢
😿😿😿
我一向認為不管教育怎麼改革
首要的重中之重必定是從教師的培育開始
雖然沒有證據是李遠哲搞的,但是我聽到的是李遠哲當年說過他會五種語言,所以學生當然應該學多種語言,所以現在小學生有三種必修語言課程(中、英、母語)。
更慘的是三者拼音系統都不同,而對歐洲人的外語至少是同一套拼音系統,甚至同為羅曼語系,可能連語法都類似(近到接近方言)。
就像我學的阿美語分為北部阿美、山線阿美、海線阿美、南部阿美共四大阿美語。甚至海線阿美還能分出長濱阿美方言;山線阿美有泰源阿美方言,兩者有部分方言不能溝通,但是基本上是能正常交流的。
而目前小學生學習的三種語言彼此不互通,要都學好真的是要天生神力或有李遠哲的DNA遺傳吧。
真猛0.0
有些人有語言天分
教改確實挺失敗的,但是教改的失敗是社會風氣導致的...
凡事都是分數至上的結果論...
說過程成重要但是又不重視過程...
搞得我超亂的...
😿😿😿
因為短視近利造成的
為什麼當前會低薪?
當化工系沒碰過燒杯,當機械系沒看過PLC,當電子系不會用示波器,當資訊系不會寫程式。
當你是老闆你要如何給薪?
真的是高手
點出了問題所在
沒時間找過去的人背鍋了,人工智慧崛起、網路社群資源充足,成人自己好好地想辦法找資源教育自己,然後再教小孩學會找資源去學習了。
👍👍👍
現在搞國小搞親子共讀 真的累人
教改的第一步是要改家長😅搞不清楚狀況
80/20法則
菁英佔兩成,換言之平庸之人佔八成
若不廣設大學,人人能輕易唸到學士,在現今的國際社會裡,就業的基本學歷就是學士,縱使臺灣沒有廣設大學,其他國家並不會等我們跟著不廣設,也不用幻想是否能像德國一樣靠國高中學歷的技職體系撐起就業,有好的薪資收入,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基於奴性文化的中華文化底下的我們,最會的就是拼價格,產品價格便宜,生產的勞工自然低薪。
基於奴性的中華文化底下?全球包括美國哪個不是奴性?印度階級談談?資本社會不都是一樣
@@永生花5566 你看歐美的勞權多強 就知道他們不奴性 你看自由啟蒙思想來自哪裡 不也是歐洲嗎
3:41 吳京 戰狼是你😂😂😂😂
成年好久了
在求學過程只剩痛苦的回憶
在那個環境我只是個沒有價值的
不合格的學生
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
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幹嘛
是的QQ
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我也是,不過我算中段成績,成績不好跟成績好的待遇真的差很多,成績好的,大家見到就是笑的很開心,成績不好的,不是很一般,就是臭臉,尤其在出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的時候特別明顯
當我知道美國並不注重成績,再看看我美國優秀的朋友對於展示的成績的不習慣,我真的好羨慕她,從我們老師口中說出不注重成績的那刻,甚至覺得好諷刺,真的,為什麼台灣做不到?
唯有讀書高、賺大錢的風氣還在。怎麼改大家都不可能在裡面減輕壓力。
這個觀點有點深入,滿好的
如果再繼續深入會發現年輕人不想生小孩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正在被系統性剝削
《新世紀資本論》一書中有提到如今運用資本運作(炒股、炒房)獲得報酬的效率是遠遠高過於介由勞動賺取報酬的效率的
😿😿😿
平均台灣人:不賺大錢不然要幹嘛
@@XX-rs5sc 台灣現況除了炒房以外,還有幹詐騙,投資詐騙機房沒多久就回本了,這樣誰想幹正當行業
@@jimmykirito0305台湾人求财这方面跟大陆人一样,共同点了😂
我自己倒是教改的受益者。以廣設大學為例,原本高職升四技二專的路很窄,2000年前後陸續有些學校升格(類組錄取率約33%),運氣不錯考上排名前面的私立科大,光這樣就足夠讓我的眼界大開了,接觸的同學、老師和環境都跟鄉下高職不同。
那些沒升學或考到後段二專的同學職涯很明顯就受限了,大多只能待在基層產線,對比我現在年薪近200,多少有點差距。
哇,大大在什麼產業努力呢?
台灣教育跟跟很多國家比不算太失敗啦,上限沒有很高下限沒有很低
感謝朋友現身說法
感覺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mick00614 看薪資就知道是電資類的 貨事權值股類ㄉ
10:02 沒錯啊 這部分家長的責任也很大
如果說失敗只能說社會的失敗
但個人不覺得完全失敗
至少現在年輕人比我那年代有思想有自我多了
確實
但科目三那群又難說了XD
@@mynotebooks
整體上我是持樂觀的態度啦
我態度就像另一位youtuber 蔡桑一樣,他講山道猴那集
說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沒有癡狂過?
現代有山道猴 我們那年代也有大度猴
草莓這類污名化的詞彙都從我20歲出社會在污衊年輕人,過了2X年還是有人用這詞在污名化年輕人
在過幾年我要五十了,現在的我只有戒慎恐懼的提醒自己,以後千萬不要像個 腦袋僵化的中老年人,因為實在看太多這類老人了 XD
確實如此XD
一個好的改革跟社會風氣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改革的本身就是要改變社會風氣,改革的成敗就在改革者的視野與能力。政治人物居高位、拿高薪、還要推卸責任,那就換人當囉~
技職體系不是教改以後才被忽略 很早以前就這樣了 我讀的是第一志願的高工 高中聯招大多是前三志願 最差也是第四志願 也不算廢才 但是校長有一次開週會時說 因為政府培養一個高職生是高中生的三倍錢 所以希望我們畢業先不要升學 要工作幾年去回饋社會 如果有補習班來門口發傳單是會被教官趕走的 所以學校就是擺爛 兩天實習課常常看不到老師 每學期的英文課本 上沒幾頁 幾乎都新的 我們就是這種技職體系出身的 畢業後從事本業的大約不到三分之一 這樣的技職體系根本沒意義
😿😿😿
現在有在改變了,不過是改成成績至上及升學主義😅
不過現今高職升學管道很多,不一定要考取好成績也能上前面的大學,像我在高職期間有進行專題研究在校外得了不少獎,這樣的經歷拿去做備審資料都可以推到不錯的大學
第一線的教師其實都沒有參與到上面決策的建議與討論,他們不會一昧反對,但需要讓他們有個底,不能直接丟下來要求執行,第一線的教師壓根沒有適應期,備課很難直指核心!
這確實也是當初的問題之一
重點是高等教育過於膨脹又與產業脫節,
造成多數人投入過多時間追求無助就業的文憑,事後又要轉進其他科系或補強產業所需。
找到適當工作有能力養家時,都已是大齡男女,連帶造成少子化。
少子化影響學生數量,再造成高教人才難以就業,惡性循環!!!
是的QQ
最該改的是家長與老師的觀念
🥹🥹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證照"這件事沒好好的推動,現在各個行業很多都不需證照就能營業,你如果強制這個行業就是需要證照才能開業,那麼證照就比學歷還重要了,就好比律師,你沒證照你有好的學歷也是無法執業的,如果我們還是以學歷用人,那麼擠破頭考學校那還是不可避免的。
執照跟證照不一樣
證照無用論也是一個問題😿😿😿
啊沒辦法啊
一個台大的還是輔大的你要選誰
一樣薪水當然請台大呀
我高中數學老師的真實寫照
他一個好朋友就因為讀輔大沒被錄取老師
律師也不是只要考上執照就安泰了,還要看你的個人特質是不是真適合做這行,薪水絕對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優渥,跟醫師、工程師一樣高工時和M型是常見的,而且做律師你考上要找實習跟指導這個要人脈,再來當受僱要跟著前輩學東西累積經驗跟慢慢累積案源,中小所、大所、有辦外國業務的那些又都不太一樣,感覺網路上並沒有對於所謂“高社經地位”工作的正確評價和對工作內容的認識😂
李遠哲1994年進行教改,我女兒2013年讀小六時,數學月考會取材國中會考,每天寫好幾頁連家長都不會的數學作業,社會科出A3大小填充題考卷,連外國譯音寫與書本不同都要扣分,成績不好還要抄寫,家長會提出疑問卻被導師兇回來,小孩整個創造力與活潑全都不見,因為老師只要學生死讀書就輕鬆混日子,老師不要學生會思考、會問問題,遇到這些混吃等死的老師,再崇高的教改也變成廢物
😿😿😿
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QQ
ua-cam.com/video/PrQ2275BBZY/v-deo.htmlsi=NHt7bFS-tgH-6S_g
廣設大學沒有技職內涵,這兩個問題可以追朔到李登輝與李遠哲 雙李的老人思維中。
我是技職體系出來的,我唸的高工也是當年俗稱的6大省工的電機科是高工中分數最高的,班上的同學也有高中聯招第一志願的,同學在高中聯招中平均一定是前三志願,當年二專的台北工專出路其實比大部分的大學來的好,也有些同學因為家裏是開工廠或是水電...等企業所以讓孩子唸高工畢業後直接在家工作......可我們上高工一年級時台北工專改成台北技術學院,又設立了雲林技術學院...到我畢業時加上原本的台灣技術學院已經有好幾所技術學院了.....本來想技職體系就應該以就業為主,課程應該也以時下最需要的技術當做培訓可我們高職就學工程數學,還有IC設計才用的到數位邏輯....課程都偏大學課程了,15,16歲的小孩怎麼聽的懂,後來學校直接說雖然我們是高職但還是以升學為主的高職,到高三後很多課程都是針對升學的,最後班上51位只有兩位沒升學直接就業,因為家裏有工廠,兩位去當兵,當兵退位後這兩位也升學了.....高職畢業15年後再做個統計班上平均學歷一半都是碩士畢業而且幾乎是清交及國立的研究所,剩下升學的全是大學畢業.....如今我也從事IC設計至少15年以上的時間,我都在想早知道都是升學,那還唸什麼高職,當年直接唸高中升大學選的科系還更多.....
感謝補充🙏🙏
2:08 鄒族的說法比較有可能
房價或甚至其他高生活成本會壓垮高薪職業外的其他興趣未來發展...
7:33 叫戰狼哥 自己下場阿😂😂😂😂😂
請問您背後的中華民國全圖 是在哪裡購買的?
自己做的
@@mynotebooks 哇 厲害👍🏻。本以為市場上有售 想入手看看。現在知道是自製非賣品了。
其實不是教改問題,是社會風氣問題
不管大學還是技職都一樣,你沒興趣什麼都會不想學!
社會風氣的問題就是:什麼工作賺錢比較重要、但不在乎這個人的人格!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從小培養興趣、喜歡上之後,遇到挫折才有耐心去克服
真的QQ
以台北市的很多家長來說,他們會相信補習班説的,所以很多人去考私中,一週花四、五天去補英文,然後安親班週六,日還加課。就算這樣很多不會念書的孩子成績還是起不來,經濟能力好的家長最終的手段就是送出國洗個大學學歴。其實很多孩子如果走技職體系可能如魚得水,但家長們長期被私校跟補習班的觀念帶著走,卻忽略了他們就是獲利至上的商人而非真正的教育家。我的結論就是怪自己蠢,花了時間花了金錢結果念了一個不好的大學,然後怪東怪西,卻不知可能孩子走其他技職專長可能更多機會。
真的:(
教改到底誰的錯?
就學生家長跟官僚啊,因為法不責眾沒人敢得罪家長失去選票,但是家長們你們知道你家小孩是哪塊料嗎?只會拼命給小孩補習考醫學院法律系將來當醫生律師法官賺大錢,賺大錢!賺大錢就是學生家長腦袋想的所以我講三次,這就是社會風氣,影片裏不是講到適才適用,有哪個學生家長能真的接受,硬逼小孩去念他沒興趣或讀不來的科系,然後就硬補習重考上後就一直被當然後退學再重考再被當,然後小孩子受不了絕望了最後拿著刀去砍人了,干李遠哲屁事!他是用教育拿諾貝爾獎的嗎?官員要政績家長要小孩成龍成鳳賺大錢,上下交相賊一拍即合,不好意思我全說出來了。
👍👍
大哥您看得透徹!
效死 結果實際 沒被警的 一師 法官 也一樣是血和勞工 ㄏㄏ
你說得職業也很難賺大錢,投入成本培養成本高你忘了算進去了,賺大錢的是財團大資本、有政商關係的跟詐騙集團還有那些房東好不好😂賺的比一般人多的才是各行業的頂尖人才,然後是各大高工時爆肝行業
@UroboretrosDragon 為什麼你不是回把掐著孩子的那雙手鬆開?
@UroboretrosDragon 因為不鬆手被逼瘋拿刀砍人的不是我,你問我幹啥?
民性決定一切,台灣短視近利,企業都是搞低門檻的加工代工的微利行業,為了低價搶訂單全都轉移到低薪國家設廠,台灣缺了製造業,技職也無用武之地,加上企業崇尚高學歷才有高發展,工薪階層當然追求高學歷,沒人願意去搞低薪的基層勞工。
真的🥹🥹
這讓我想到王安石變法,我覺得利不百倍不變法,任何變動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
做為聯考最後幾屆的人來說...教改最失敗的原因1.廢除技職教育..本人聯考上大學.但很反對廢除或貶低技職教育.技職教育的人才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菁英人才只需要少數且也不是必要人才...2.廢除人為干涉最少的聯考.改為人為評分的多元入學...例如以連勝文來說.聯考制度下他只能上輔大.如果在多元入學制度.他的背景上國立大學沒問題.這就是造成寒門難以翻身的惡改...3.吳京是教改失敗最大應該要負責的人.敝人曾在成大吳京辦公室工作數年.我只能說...黨國寄生國庫.不學無術.每天傳真剪報給在美國遊艇上的吳大部長閱讀.辦大學演講活動的資金來源.演講人的審聘...我只能說嘿嘿嘿...有夠噁心
查了一下吳京的歷程,吳的人脈不錯,又國民黨的根本檔不了
挖 朋友的現身刷法更是難得!
@@chenggloria8206 社會科也不一定吧
公民素養法律知識還是很需要的
而歷史地理的確更該著重在會經歷到、會使用到的
疑?你說的吳京跟我看到的感覺不一樣,我是成大畢業,民國90-94年在成大,他已經卸下部長,而你說的吳京辦公室我猜也是他卸下部長後的,大學教授有些名氣接接演講有演講費也很正常,要貼上黨國寄生國庫我覺得有點太過。不過我對吳京部長的印象在於,成大時有一位機械系研究生喜歡自己單獨辦活動,自己找名人來弄個小聚會演講,他有邀請吳京然後就幾個互不認識但有興趣的學生在成大旁的一間飲料店,喝飲料聽演講者演講並與之對談,活動結束後研究生要給吳京一個紅包當作是演講費,吳京直接跟學生拒絕,就類似說不需要之類的話,我覺得他至少知道是學生一個人自掏腰包的,他不好意思拿。剛剛那位主辦機械系研究生辦了另一場,請了另外一位政治人物,他就收下了,我只能說高下立判。另外我對吳京印象不錯的原因是,兩次在成大遇到他,他都直接伸出手跟我握手,雖然他也不知道我名字,但是他可能覺得這個學生有見過,就主動跟我打招呼吧,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很熱情的老師,也不是一個愛財的人,至少不拿學生錢。
@@soulfree6847 你覺得你對就好,那你知道當時一年幾場12校大專聯合巡迴專題演講?資金從何募集(自來水,水利局,中油,台電,環保局...)?邀請演講人又有哪些(郝龍x,王建x...之流)?某些演講人講稿還要我們幫忙寫好?租借場地不順利時找那些校長處理?場地工讀生如何聘選?辦公室0830上班到下午2點半就拉鐵門下來?辦公室幾個員工?早上剪報剪那幾家?傳真到美國哪裡給吳部長?人都有好幾面,也許你我看到的面向不同!不過有一點你說的沒錯,本人或許沒有收取資金入私人口袋,但資金運用的流向卻是依照他交代去處理給專門對象...而那些對象的學歷背景卻跟演講題目毫無關係...我沒有要你一定相信我所言,我只是說出我在那時的經歷。
教改是應該的,但是某些方向錯了。例如,大學一下增加太多了,導致大學生一下子太多了,變得沒有鑒別度。主要應該是下面大學核可單位的問題,一方面不願擋人財路,因爲很多高中因爲少子化導致的學生來源不足,一時都想升級為大學;一方面又可以以配合教改之名讓學校升級。我相信當時的教育主管單位應該發了一筆橫財。
可以參考教育系周祝瑛老師對於教改的相關著作~
感謝補充
李遠哲提出教改,但後面的方向就不是她能完全掌控的,相關利益團體會推著他往前走向一個他也無法掌控的方向,就跟台灣的房地產政策一樣,政府要緩漲,但總有人會推著產生暴漲。
教改運動李遠哲回國前就開始
是的
最近又重新被推播
可能是因為最近他又出來說話了XD
感謝影片!
老李推動教改,讓今時大學多倒閉,這是較讓人垢病的。
除此之外,最佩服的總統,在蔣經國後只有老李。因為,至今仍不時感覺到老李仍然在當總統的影子。
而話說
教改推動者,當然是當時的老闆老李。只有總統有權力如此幹,但身為忠貞明理的國中小教師,當然是一目了然其用心,自然要站在第一線跟他用力抗衡。話說,
偉大的老李,他老人家一貫的計倆,在立法院放朱高正,在立法院外放野百合,在教改放李遠哲.史英。反正,就是要與國民擋舊時當權派對著幹。然後,日據變日治,然後,又廣設大學,然後,有一堆側翼在立法院前遊行,然後,跟國民教育老師叫陣,然後,又把黑手伸進高等教育,意圖廢除教授治校的自由民主學風政策。
然後,終於有一天老李自己承認了教改是為了台毒,然後,又去日本祭拜靖國戰犯神社,然後,就說自己日本人,理當台毒...
最後,
祝 台灣文明昌盛富強!
幹線支持🙏🙏
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害得,我當年推甄上高雄五專模具科,被我父親硬逼去改考普通高中考大學,讓我就很痛苦。
真的
李先生 是位 願意承擔 起頭討論者, 由專制獨裁 進入多元開放(網路技術 也開始正式展開).....
教改也不只是有大眾升學主義不改的問題,第一線的保守及反抗也是一大問題。
「教育改革」本來就是要改變這些人的做為,但喊教改失敗最大聲的,往往也是這些人。因為高喊教改失敗才能轉移自己該負的責任。
確實!
然後隨著社會的進展,學校越來越注重人權,這點是好事。但不知道為何,學校的管教權一直被剝奪,主管機關也不出來幫忙。如:在美國和澳洲,學生眼裡好開放的國家,其實很多城市的公立學校到國高中小上課一樣是要收手機,或將手機放在教室外門口 的。但是在台灣也沒見教育機關來幫一線學校辯護!!取消退學制更是讓不遵守規範的案例肆無忌憚!!在學校的學務體制真的難為。
感謝補充🙏🙏
不弱化下一代怎麽統治
當初九年一貫推行前
先在實驗小學試教
建構式數學拿到補習班給老師看
老師也是一個頭大
後面升到國中
也沒有配合的相關教材
上學上得很是痛苦
父母跟老師看我都像是問題學生
學也學不好
教也教不動
大学扩招不扩招终究影响不了精英,清华北大台大这些,不管你怎么改,一样是图书馆临晨四五点就开灯的那种,我觉得大家也得改变观念,不要觉得大学毕业就怎么地牛逼。我觉得教育改革要做的是不要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了。但是教育这个东西,起码在大陆是一种筛选人的东西了。
😿😿😿
首先,翻開當年的報紙雜誌,再把當年媒體新聞報導找出來,這議題是當年社會的共識,不是任何一個人要強推的。
教改會失敗,主要是政策不夠周全,最重要的是好大喜功,政治人物都急於數字的成果。
一窩蜂的每個專校,都想升等成大學,實際上也確實幾乎都改成了大學。算一算當時全台的專校,現在還有幾所仍然還是專校的?這樣就有多少所大學了?
同時間拼命鼓勵新辦大學,大學就好像房地產一樣,一間間的迅速冒出來,如此又有多少間大學了?
兩者相加,比原有的大學數量還多,就算沒少子化,也是太多了,水龍頭般的窄門,變成了水桶般的大門,這樣如何能篩選出優秀的學生呢?更何況現在又少子化,也就變成供遠過於求,也就根本談不上篩選了!
至於技職體系的問題,其實長期以來,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都希望孩子去讀大學,如果是要念技職,讀到高職就足夠了,哪會讓孩子去讀。
而且像台北工專商專這些名校,雖然是技職體系,但實際上因為考試制度的問題,造成了其實是很多普通高中的天下,而非技職體系的職校。這就造成了這些技職的名校,都想升格為大學。
感謝朋友的現身說法!
教改最大的責任就是每個望子成龍的父母啊。誰不想讓自己兒女有個好學歷以後能找到好工作。政府官員沒一個敢對人民說不
7分上大學, 台灣🇹🇼之光👌👌👌
😏😏
12:13 安餒就是姓連的挖坑給他跳😂
我覺得在民主國家中任何改革發展都不可能有所謂的成功或者失敗,這只是國家經驗以及社會經驗在摸爬滾打中的初期階段,到了發展中期就會開始穩扎穩打,不會出現過多離譜失敗的改革經驗,最後進入已發展國家的行列,這一切過去的大事都已成上軌道的小事了!👍👍👍
台灣人爭吵過後依然會選擇穩步向前,一同繼續發展屬於台灣人的未來
爭吵過後應該互相妥協團結合作,這是民主的藝術之一,解決矛盾和利益分配不公的文明機制,斗而不破
希望如此👍👍👍
@@XX-rs5sc 好見解
當初廣設大學又將聯考制度廢掉就錯了,讓一堆原本上不了大學要學ㄧ技之長的學生出現在大學浪費國家資源也浪費家長所繳的學費,玩了4年一事無成又找不到工作。
🥲🥲🥲
7:31 好節目 好內容
簡單講 建構式數學 事數學專門的 才會主張推廣
但 我們的師培沒有跟上
再加上 一堆以經再教的第一線老屁股怎麼可能說改舊改
所以才會馬上 就一團亂 被批一團糟
實際上 很多家長父母 則連教育都不會
是的
教育不能只推給學校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
那時推建構式數學
學校也沒有多少老師會教
那時候的建構式數學也有點走火入魔,只允許一種解法
@@shungshung616 應該說要按範例模式
但現在就....
台灣現在都少子化了,傳統產業老闆給的薪水能夠跟科技業相比嗎?提供的保障能和科技業相比嗎?如果都不行的話,請問一下如果你家的小孩是技職體系出來的學生,要去過以前那一種低薪的生活嗎?從台積電片地開花,就可以看得出來政府要把整個台灣建立成一個科技島,傳產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是必然的,未來少子化,傳產老闆們為了要生存,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本支出,買自動化機器,傳產老闆們願意拿出個一兩千萬去買一台機器嗎?
我們那個年代還不錯都還注重技職….隨著時代改變改到不知道改什麼?
🥹🥹
要想在受儒家文化荼毒的文化圈成功引用西式教育,簡直比登天還難!兩者文化對人才培養上根本就存在巨大差異,有再好的樣本給台灣借鏡,社會風氣也一樣照舊那一曾不變的套路
社會風氣是一個大問題QQ
我覺得不能全怪儒家,儒家文化不等於考試文化,問題應該出在科舉時代的思維至今深深烙印在臺灣人心中,導致教改窒礙難行。也許換個角度想,西式教育自己也有各自的問題,再生搬硬套到臺灣,導致教育問題特別嚴重...不過我認同,要教育改革之前,社會風氣、家長觀念是第一個要改變的。
升學壓力一定是減輕的,只是學生素質變差而已。
西式教育建立在家庭教育上,台灣太早了說白就是沒配套,想說桌子一拍大家都配合
台灣民眾把教育責任丟給學校,學校西化導致不能打罵
但台灣社會把問題歸咎在學校而不是父母不管或沒時間管
再繼續下去就要講到工作了反正邏輯大概是這樣
儒家文化好,瘋了才去消滅。進步派早就毀掉了公眾討論的基礎邏輯了!
那個建構式數學我真的是看不懂 還好當時我逃過了
13:45 要是有人跳出來是家長虛榮心的問題 這下票會飛走還會得罪全世界😂所以沒有政治人物跟老師會去玩火😂
我有猜李遠哲會不會是背鍋的人,滿感謝有這則影片的分析。我認為台灣在選科系是未來著想無可厚非,但也不該犧牲孩子的興趣,很多家長似乎不知道,除了可以讀賺錢的科目以外,還可以讓小孩去選修自己有興趣的科目,看未來是否可以專職,但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小孩嘗試或讓他們了解工作生態超奇怪的
小孩提前瞭解後會更不想升學出社會工作我跟你保證(以現在低薪高房價的環境來說,沒有任何一行業是讓人滿足的)
對,這也是台灣教育的一個大問題
學習中並沒有很好的做到適性發展以及興趣探索
突然到了高中 甚至是大學時 要你選擇一個以後會改變終生的決定..
@@mynotebooks 輔導客 一年級一結客 其他時段排學科
看看這正策制度方向 什麼結果都不意外
台灣經濟規模太小 只養得起醫牙電資幾種特定高薪產業 不參考業界薪水只問小孩有沒有興趣是有錢人才能這樣任性
@@ljk34 醫牙電資現在也稱不上高薪了,現在的年輕醫生照樣得靠父母買房
11:05 我國中的時候聽到這個就想說 這樣我就不用考基測了直接像日本高中那樣附近唸就好了
我們班導是屬於那種超級老派式的聽到這個就很崩潰 在課堂上在那邊瘋狂批鬥
更多的是一般大學自以為高人一等輕視技職體系
並非台大卻自封中字輩抬高自己身價
實在是看不懂這種人的心態
職業無貴賤,學校亦同
社會風氣要改變只能靠多數人正確觀念淺移默化
真的
化學不去搞化學 搞啥教改 自以為是
因為他名號太響了 所有想借用他的名號吧
@@mynotebooks明號雖響,胸無點墨!你問他學問是什麼?他老兄也不知道怎麼回答!XD
過去就曾聽聞智者曰:「本國技職教育.方向均朝理論」
1:42 有嗎😂😂😂😂😂
家長觀念不改,其他什麼都是徒勞無功.....
確實
@@TWCUCU 我自己是師範大學出身的,雖然我沒有當老師,但週邊同學7-8成左右都是老師,就很常聽到靠背那些恐龍家長,但他們也挺範建的,邊罵還邊年年到處考教徵....
當年的白老鼠現在都成年成家了⋯還在遺傳之前的教改⋯一代傳一代⋯
國編本其實不錯
如果用線性計分的方式來評論優劣
那怎麼改都一樣啦
結果這些人才
都沒有責任心
因為他們是為了分數而努力
不是為了想扛起責任而努力
😿😿😿
今年已經50多歲了,社會上的事看得夠多了, 教改失敗了嗎? 政府不承認,就不算失敗. 如果承認失敗,那就是教改會要負責.那就是李遠哲要負責. 但問題是,他想負責嗎? 他能負責嗎? 他又要怎麼負責? 如果真的是教育改革失敗,砍他頭再把他滿門抄斬,這就算負責了嗎?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容失敗的. 所以說失敗的,都是不用負責的人. 要負責的人,都不會認為失敗. 最多只會說不完美,有改善的空間,但絕沒有失敗.結論就是,不用去檢討教改失敗誰要背鍋,只要去想未來到底要怎麼辦還比較有意義.
還在李遠哲,台灣教改運動與廣設大學開始,李遠哲還沒回國;專科改制為大學是吳京教育部長的決策
吳鳳後來在土耳其復活了,也回台灣了
欸XD
9:01 有道理
青年報國在理工。理工是立國基礎。共產黨本身就是重視工業的政黨,台灣若無強大的理工力量,根本無法對抗中共、反併吞。
是嗎?搞革命成功的有幾個是理工科的?
教改根本就是圖利財團...因為大學所花的費用很大..所以用助學貸款跟銀行借..所以得利的是學校跟銀行...但銀行跟學校大多都是財團才有辦法開的...而畢業的大學生卻只能拿到當時22K的薪資.......
🥲🥲
教改怎麼樣都不影響
低薪問題教育再怎麼改出來的結果都是低薪社畜
我沒得過諾貝爾化學獎,要是我得過,我一定會很懂教育,搞什麼建構式數學什麼碗糕洨的推動社會的教改。
😏😏
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11:53 我要是他可能就直接調個什麼水了 去問一下那個抹黑我的😂
免試升學方案居然要考試真的是莫名其妙,學生要讀的書越來越多,這是哪門子的教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