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哲学:爱因斯坦和霍金,都崇拜的哲学大师,他的传奇人生!【小播读书】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8 чер 2021
  • 说到波普尔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极具影响力,波普尔是爱因斯坦接触过,而且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怀疑过的思想大师;波普尔的思想对另外一个20世纪的大物理学家霍金,也有巨大的影响,霍金在大学时就是波普尔的忠实追随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是霍金理论研究的重要法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我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哲学和人生的话题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感兴趣的点下订阅:bit.ly/3aqXr5h
    #小播读书 #哲学 #人生

КОМЕНТАРІ • 49

  • @liweny297
    @liweny297 Рік тому +7

    小播读书,非常有质量,希望不断更新。

  • @user-ve9jj6cu4r
    @user-ve9jj6cu4r Рік тому +6

    请多总结,看书需要时间,而人生的时间非常有限,谢谢分享

  • @percywong4547
    @percywong4547 2 роки тому +11

    非常喜歡這一講.有些複杂但把波普尔的总体思想做了ㄧ個很好的总结.谢谢老師的分享. 提及社会科學研究方法的不适应,但最新的諾貝爾獎得主,得到ㄧ些结论並且確認得到结论的方法也使我感到奇怪!

  • @davidwang7784
    @davidwang778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讚。

  • @jiangkent444
    @jiangkent444 2 роки тому +5

    波普尔的书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不好读懂。这个视屏把波普尔的思想讲的很明白。赞👍

  • @marvinhe9581
    @marvinhe9581 Рік тому +2

    谢谢普及

  • @user-hs2rl5xn6m
    @user-hs2rl5xn6m 2 роки тому +5

    22:12 小播:「一項科學知識不能被證偽,就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
    這話有問題。應該修正為:「一項科學知識沒有證偽可能性,就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
    Popper強調的是「證偽可能性」,但不是「證偽」。他他認為「恆真式」及形而上命題沒有證偽可能性,故不是科學知識。真正的科學知識還是要被「證實」,不能被「證偽」。科學知識被證偽就要下台,不再是科學知識了。
    參照拙作:ua-cam.com/video/XRT4UcijVog/v-deo.html

  • @XKong-wf5yt
    @XKong-wf5yt 3 роки тому +4

    这么好的哲学节目竟然没人观看

    • @user-sg4zn9yj7e
      @user-sg4zn9yj7e 2 роки тому +1

      有人看又怎样呢

    • @jasonwang9667
      @jasonwang9667 Рік тому

      【 觀自在 ~ 非觀,非自,非在 】
      ~萬象皆幻!
      【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樂在其中!
      觀人者智,觀己者明,觀心者空。
      觀即有空,無我無空,空空如也。

  • @jasonhuhare
    @jasonhuhare Рік тому +1

    雖然第一次聽你的,不過真心覺得很不錯!讚!

  • @srseki
    @srseki Рік тому +1

    本质主义就是人类对简单化的一厢情愿,总希望原理不要太复杂

  • @miaomiaomimi
    @miaomiaomimi Рік тому +3

    非常好,我打算买几本波普尔的书来看看,有推荐不

  • @guipingfangakakevinfang2037
    @guipingfangakakevinfang2037 Рік тому +1

    句句珠玑,感谢播主对卡尔.波普尔思想的整理和分享

  • @miaomiaomimi
    @miaomiaomimi Рік тому +1

  • @user-zm6bk2fx8h
    @user-zm6bk2fx8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我们的宇宙的本原是具有透明性质的时空场(即空间场或时间场)。2,宇宙绝对精神是存在的,并主宰着宇宙基本发展规律,而人的思想观念是宇宙绝对精神的不同程度的体现。3,在这种前提下,从思辩意义上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从实证意义上说,产生了释迦牟尼哲学。4,空间零空图和与此相互对称的时间零空图是宇宙的最根本演变规律的象形结构的体现,因而可以由宇宙理数推导得出来。5,事物或现象中的矛盾可以由时与空零空图(即椭圆复合轨迹)数学函数约化而得到。

  • @shdfjgcdrhv
    @shdfjgcdrhv Рік тому

    猜想-證偽循環;世界三的自我進化和開放世界對其的保護;好意味著避免壞而非追求好;社會學只有趨勢,人類認為它有原理的這種簡化思維反過來影響社會的發展。我覺得社會有一些原理,也有一些趨勢,重要的是分開兩者,而這過於困難,所以波普爾的先假定其是趨勢是更嚴謹的,可進化的。

  • @johncheung9899
    @johncheung9899 3 роки тому

    顶你

  • @hangli2268
    @hangli2268 3 роки тому

    顶一个。

  • @guipingfangakakevinfang2037
    @guipingfangakakevinfang2037 Рік тому +2

    我觉得寿命不够用了,如果我能有一万岁,去探索万物,该多好啊

  • @graycibigfish7617
    @graycibigfish7617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博主也厉害

  • @user-rz4pv5pr9h
    @user-rz4pv5pr9h 2 роки тому +1

    老师您好,非常喜欢您的视频,希望您能讲一个海德格尔的系列。

  • @user-us9yu7wi8g
    @user-us9yu7wi8g Рік тому

    本质主义要符合有还是不对劲,要符合无限宏观与无限微观融于一体,符合真正去有的自由平等,符合自由创造性和所创造能和谐共存性。。。

  • @russjing
    @russjing Рік тому

    卡尔波普是很多交易员的灯塔

  • @FF-te3pt
    @FF-te3pt Рік тому

    科学上讲某种理论或者模型都有其边界,超出其边界便不再适用,其实一定意义上可以等同于可证伪性。比如牛顿力学并不适用于非惯性参考系,但是我们不能说其是错误的,这就是其边界。

  • @kingsummer9097
    @kingsummer9097 3 роки тому

    哔哩哔哩有up主吗?

  • @meili2366
    @meili2366 Рік тому

    👍

  • @user-je5gs2hm1z
    @user-je5gs2hm1z 2 роки тому

    人工智能也是这样思考的

  • @uzuggnokniy5064
    @uzuggnokniy506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讲得好,比讲马哲好。可以看出讲马哲不是小播真实认知。没有做到财务自由和经济独立的人,在域内讲马哲有个人和政治风险,本身就是笑话,大学设党委更是个笑话。我们要超过西方,首先要解放思想,学术自由和百花齐放。回想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虽是一个进步,但也是一个笑话和悖论。从这期始,我加入订阅。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роки тому

    現在社會之所以會感到很不確定,是因為出現一堆新工具吧?比方川普當選,很多人就認為是大數據+社群的運用,使得民意改變了,而這是新的技術,所以不知道不熟悉的人肯定覺得充滿了變化,不知道該怎麼應付,但是很明顯的,幫川普操作大數據+社群的團隊,肯定很清楚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其帶來的影響,所以才能夠操作民意達到自己想要的情形啊,要是大家都不確定,那怎麼還會有人使用這些新工具呢?反而新工具出現後,不確定的因素就更少了,真正會覺得看不懂好誇張的,反而是一般民眾,因為這些東西怎麼產生影響、為什麼影響,影響哪些人,一般人是完全不能理解也接觸不到,自然覺得整個都不確定。
    我們應該是無法找到世界的本質,因為世界的本質就是世界本身,我們如果想要描述或看到世界的本質,應該是要從世界的外面觀察,但是我們卻身在世界之內,所以應該只能看到一部份,但是這不但追求本質完全無用,因為本質本來就不可觀察,我們只能夠建立許多不同模型來加以描述,有的模型很有用,於是帶來兩百年來的科技突飛猛進,像是相對論、量子力學都是模型啊,從牛頓力學的固定時空模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模型,量子力學將一切量子化,這也是一個模型,人對於世界的本質描述方式,一直隨著我們的認知再不斷改變著。

  • @motle710
    @motle710 2 роки тому

    爱因斯坦和霍金都喜欢波普尔, 但波尔和波普尔互相看不惯

  • @FF-te3pt
    @FF-te3pt Рік тому

    关于知识的起源论述,我不能认同,很多客观事物的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我们只能发现它试图准确的认识它。其实波普尔的第三个世界应该就是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 @kirasuesue9150
    @kirasuesue9150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最喜欢波普尔说过一句话:无限的宽容必然导致宽容的消失。

  • @lanwang4944
    @lanwang4944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栏目对波和维的哲学思想叙述和评价,在汉语自媒体关于哲学介绍的栏目里,处于名列榜首的地位。我研究了一辈子文史哲、政法社、心教神等,没见过将这两位哲学大师的学术观点讲得如此清晰易懂,就释疑解惑这点来说,小播在中国高校哲学讲师队伍里,同样应名列第一。

  • @leungmr7655
    @leungmr7655 Рік тому

    广告太多

  • @JeffChen285
    @JeffChen285 Рік тому +1

    波普尔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混在一起而不加区分,这本身就是一种教条主义。具体说,此乃西方启蒙运动的一个非理性的恶果。西方自然科学的有效性其实是来自于还原主义。将还原主义用于社会,就自然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所谓自由其实是自私的同义词。同理,人权的本质,其实不过是个体企图从整体中捞取利益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在西方个人主义眼中,由社会所涌现出来的,非自私性和非自由性的整体性真理是反直觉的,因而是无法理解的。这便是我要强调的,社会动物一旦还原成为自私的个体,便很难被重新组装回去。西方自由民主的自我衰落不仅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 @lucian5694
    @lucian5694 Рік тому

    从您的关于波普尔证明决定论不正确的描述,我以为不正确。如果世界是机械决定了,那么人获得新的认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决定的。关于后面的反身性,如果世界是决定论的,也解释的通。虽然在人类看来,未来会随着人因为获得新的预测对世界采取行动而改变未来的结果,但是这个全部过程也可以是以机械决定论的方式进行,只是人类有那种人在改变世界的错觉罢了。虽然我自己不是一个世界机械决定论者(至少目前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未来不是确定的), 但是单从您描述的波普尔的逻辑来说,他并不能因此而导出缪误来。

  • @JeffChen285
    @JeffChen285 Рік тому

    人类首先是主观动物,其次才是客观动物。即,人类总是主观判断优先,客观事实判断排后的。证伪精神也好,批判思维也罢,其实都不过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发展一个自然结果。思想发展的一个规律是,每个个体的思想其实都是缺少独立性的,都是受到了集体语言环境影响的。但同时,几乎每个人又都感觉自己的思想是独立的。例如,所谓批判思维精神便是这样一种自欺欺人的东西。只要稍微认真思考一下便知,其实没有谁喜欢批判那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同时也没有谁不愿意批判那些自己不认同的东西。换言之,一切批判都是有选择的批判。即,都是基于自己的某个固定的预设立场的。例如我发现,中国大陆那些盲目崇尚西方自由民主的所谓自由公知们,他们的所谓批判精神,其高度主观性,高度的选择性,以及高度的预设性再明显不过了。在我看来,这不仅不是真正的批判精神,而是非理性的反智精神。

  • @user-rc7vp1oo8w
    @user-rc7vp1oo8w 2 роки тому

    可惜,哲学不是科学的方法论,而是科学的掌舵者,要他生他就生,要他死他就死。

  • @JeffChen285
    @JeffChen285 Рік тому

    卡尔波普尔的思想本身其实也仅仅证明了一件事,即任何一种作为夸夸而谈的哲学思想,其本质仍然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具体说,科学的可证伪性原则说起来十分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不符合绝大多数科学家的主观心理及其人类的基本行为动机。例如我发现,批判思维也好,证伪精神也罢,其实仅仅适用于两种情况:1 作为泛泛而谈的高谈阔论;2 选择性地用于那些自己不喜欢或者不认同的理论学说。对于绝大多数科学家来说,其实最难做到的是质疑那些自己坚信是正确的东西。以天文学家为例,由于观测的尺度局限以及对新的解释工具的渴望,他们普遍将新理论例如广义相对论所提供的哪怕是错误的启示视为救命稻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要求他们具有证伪精神又是如何可能呢?

    • @shdfjgcdrhv
      @shdfjgcdrhv Рік тому

      如果人性真是你所總結到的這樣,那科學應該停留在古希臘或者天圓地方裡面。很顯然你說的這個追求舒適可能是普遍的人性,但肯定也有普遍且一直存在的人性在推動向前。

    • @shdfjgcdrhv
      @shdfjgcdrhv Рік тому

      大多數人都信一個東西,那跟著信那個的價值何在?這就是波普爾提出的問題

    • @shdfjgcdrhv
      @shdfjgcdrhv Рік тому

      理解為都是假說就行了。宇宙這麼大,人類只可能給出假說。只是有些假說,相對於物自體信噪比高一點

    • @JeffChen285
      @JeffChen285 Рік тому

      @@shdfjgcdrhv : 【如果人性真是你所總結到的這樣,那科學應該停留在古希臘或者天圓地方裡面。。。】。。。我知道,西方进步主义的虚幻是很难被驳倒的。用休谟的说法,波普尔的观点属于应当如何(ought to),因而它是一种科学哲学的价值观。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是什么(is)。或者说,科学的方法论到底是什么?按照我观点,科学是没有严格定义的。有用的就是科学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首先,何止马克思主义,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任何主义,任何心理学其实都是不可证伪的。难道不是吗? 以波普尔为例,他只用了一本《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便完成了对自己的自我否定。

    • @shdfjgcdrhv
      @shdfjgcdrhv Рік тому

      @@JeffChen285 波普爾的意思是這些理論都是應該去證偽的。理論也是有信噪比的,有些跟現實擬合很差,沒什麼價值

  • @karlpopper6135
    @karlpopper6135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Solos is anti Po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