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鉴赏无遮大观003-- 建盏收藏之乱象 曜变(1)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8 вер 2024
  • ,曜变盏在中国宋代瓷器文化中,属于不入流的品类,根本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这么说,可能很多人难以接受。建过曜变盏的人,无不称赞它的光斑七彩闪烁、变幻莫测,极其壮观。正因为它过于繁杂、过于妖艳、过于迷幻,全无宋代极简文化之意蕴。所以,才不能登上宋代无上文化之大雅之堂。可市场上有很不少人,还是坚信它是贡器,是宋代宫廷用瓷。尤其是当曜变残盏在中国杭州被发现后,更认为找到了曜变盏是贡器的依据。殊不知,残器出土地址并非在宋代皇城之类,而是在旁边的一个驿站中。即使是在皇城范围内出土,也还要看它出土的地质层是否两宋的。如果是元代、明代地质层,也不能说明它是宋代皇宫御用品。实际上,即使抛开文化内涵不谈,仅仅从曜变盏的器型来考证,也可以充分证明其不是贡器。
    很多建盏玩家并不清楚,底款标有“进盏”、“供御”的建盏,它们的器型与普通建盏是不同的。不仅高度、弧度有区别,束口形状的区别最明显。其束口被称为鳖唇口,比普通束口更含蓄,整个建盏的器型也显得更精致。先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供御盏,注意看它的口沿。再看我个人收藏几件供御、建盏标本,全都一样。当然,这种区别如果不是在对比状态下,一般人还是很难察觉的。正因为如此,一些早期的当地建盏造假者对此都没有认识。他们会将刻有“进盏”、“供御”款的老底足,粘贴到老盏上冒充贡器。比如这件就是,底足上再糊上一些泥土,无论看器型、看釉面、看底足,都是老货无疑。可是,我们拿过来只看了一眼,就告诉他你这是贴底。他很惊讶。而破绽就出在器型上,你看,我们把这件与标本做个对比,看看,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除了作为分茶用的大器,这类斗茶盏,只要刻有“进盏”、“供御”的,都是这种器型,还没见到过例外。所以,是否属于贡器,只看器型、不用看底款就完全可以判定了。
    当我们了解到这个规律后,再来看看目前已经发现的3件半曜变盏,很显然,它们没有一件是鳖唇口,全部是标准的普通建盏束口盏器型。这样一来,曜变盏无论如何与贡器是沾不上边了。在宋徽宗钦点的建窑建盏无上文化体系中,曜变盏如果连贡器的边都沾不上,说它是建盏的顶级品类,且不令宋代文人墨客们笑掉大牙。没错,曜变盏也是中国宋代瓷器文化的结晶,只不过,它不属于宋代正统瓷器文化的主流系列,只能归结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宋代旁支文化系列中。

КОМЕНТАРІ • 15

  • @cloudy5985
    @cloudy5985 Рік тому +1

    觀點新穎,讓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很棒的視頻🎉

  • @baggioroberto3738
    @baggioroberto3738 Рік тому +2

    问题是烧之前也不知道能烧出耀变天目啊😂,刻意去烧出一个窑变天目的碗去做贡品还成功了,这几率比烧出窑变天目本身都低吧。

  • @kathryn8938
    @kathryn8938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無知是一種罪,我小時候看了也用了很多的舊器。覺得它們舊,不正常,有毒不好。就無視它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 @penghanjiao4865
    @penghanjiao4865 Рік тому

    涨知识了,老哥

  • @lovekibainuzuka
    @lovekibainuzuk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其實市場決定價格 沒錯以前可能是不入流的品質 我猜是以前某個師傅燒窯的過程中出現某些巧合因素造出的 當時甚至沒價格 但隨著年代 人的審美 文化交融等過程 這種建盞能變成天價也是無可厚非 我自己確實很喜歡曜變這個品種 非常絢麗耀眼 但又不失大氣 重點是他少 稀有的東西就很貴

  • @user-nl1wp5mu1y
    @user-nl1wp5mu1y Рік тому +3

    只能說還好宋徽宗沒看過曜變🤣

  • @James-li4kx
    @James-li4kx Рік тому

    看你的视频,仔细感觉一下,确实黑的好看。黑得发亮,深沉

  • @brucemti
    @brucemti Рік тому +2

    葡萄在日本

  • @user-zm5hn8vl1s
    @user-zm5hn8vl1s Рік тому

    我是建盏爱好者,可以加您个vx学习探讨一下吗

  • @johnsontang228
    @johnsontang228 Рік тому +1

    没人追求耀变,因为只有3只半

    • @xinguwan
      @xinguwan  Рік тому

      是的,以前只有3只半。问题是,现在市场上,3.5万个都不止了。

    • @user-nl1wp5mu1y
      @user-nl1wp5mu1y Рік тому

      主要追油滴
      也追求曜核😂
      曜變殘片一小片也是夢想

    • @user-nl1wp5mu1y
      @user-nl1wp5mu1y Рік тому +1

      我想作者想表達的是因為曜變的緣故導致那些燒🔥新盞的忘本了,盡是燒一些亂七八糟胭脂味過重的釉相

  • @user-mq1jo5xx6n
    @user-mq1jo5xx6n Рік тому

    宋代汝窑、青瓷都是素雅格调,曜变如在那时,一定不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