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Car 免車位證明僅限人口少於10萬的市鎮,像東京的 K Car 就要車位證明,這時就會有把車子掛在老家戶籍(不用車位),但車子在東京市區開,然後晚上再去巷子違停的狀況,所以火花羅晚上看的那些是鑽漏洞的,並不是免車位的原因,所以要討論日本的停車位問題時,要同步把 K Car (輕自動車) 這個用來半取代機車的因素考慮進去,另外日本的政策其實不鼓勵開車,車輛持有成本是故意增高的,甚至許多公司是限制員工通勤手段的(比如某些公司會強制你搭電車上班),也因此輕自動車這種灰色地帶才會這麼盛行,這都跟台灣不同,要討論要一起考量。 而討論歐洲停車時也同步有兩個因素要放進來,一個是歐洲的機車使用率,因為天氣關係,歐洲有幾個月份是根本不騎車的,我之前在機車公司,歐洲市場都是放到最後才考慮的市場,只有靠近地中海的國家才比較會使用機車,所以政府的規劃對於汽車的考量會高很多,再來是歐洲的商業區很多都是舊市區(超過9成吧...),不具有新增建停車場的可能性,所以他們也不可能規定商家要有停車廠才能開業,尤其是有些存在多年甚至百年的商家,他真的生不出停車場給你。 台灣該偏向哪種?我自己覺得對舊城區跟對重劃區,以及現行道路修整,三者應該分開討論、綜合考量,不然最後都會造成某些問題。
💵『日本縱貫紀念追夢T恤』:sho.pe/5cfw47
📄『仿賽嘴越野嘴』嘲諷貼紙:sho.pe/6dqhxj
📄『貴圈真亂』嘲諷貼紙:sho.pe/6dqhqe
講錯了
日本汽車持有率高是因為政府鼓勵民眾開汽車降低事故風險
甚至主推k car免車位證明
都是因為交通安全
然而日本公司大部分9成都不准自行開車上下班為的就是控制大家出勤正常率也降低一人車的交通堵塞。
隨便問一些住過日本幾年的人都知道
我也日本住過幾年
日本人真的就是用車位證明控制大車+計程車公司經營化限額來保持交通安全跟順暢。
再來回覆車流問題,日本早早就規劃好取消迴轉增加車流率,而非迴轉造成各種車流問題。這些都是有統計數字的。
交通安全應該鼓勵搭乘大眾運輸 , 鼓勵開車這個邏輯很怪 , k car是為了日本車廠及其供應鏈所產生出來的 , 跟交通安全沒關係
@@hungfulin 日本早期騎車的並不少,k car是為了降低事故傷亡還有降低市區使用大車+碳排放而產生出來的產品,於k car上市期間,日本也針對機車考照調整難度(我認爲比考汽車還難的難度)。
日本還有減少機車停車場等等相關措施。
我有考過日本駕照也住過日本,上課集體上課都有說明,除非上課人員唬爛我,但他們制式教材應該也沒必要。
關於妳說交通安全的部分,的確一般行業上班都不能開自家車上班某部分就是因為怕事故影響公司受眾權益受損。也請企業主動補助交通費。
日本地大,郊區商家都一大片停車場,台灣沒那麼大,土地不是很便宜,限制有停車位一定會有差
台灣地價不便宜,商家在郊區搞一片停車場,他有能力嗎?多久才回本?
台灣停車場都是養地,過渡時期,幾個靠著賺錢的?現在投入成本比出租房子報酬率更低!
我覺得台灣最大的問題還是
政府不做事把基礎建設的責任轉移給私人
不蓋人行道➡️騎樓淨空
不蓋人行道➡️建物退縮
長期如此人民分不清公私有區域,花盆雜物亂堆路邊、騎樓停車問題等。
而且道路設計與周邊工程沒標準化,權責劃分不清。
出事了大家再來踢皮球,有夠討厭
你知道有些騎樓其實是私有土地.....你如果要把騎樓停車的問題歸國管到時地主全部蓋起來都沒得停
新竹市已經有些騎樓地主用鐵門隔起來了連行人都不能走
@@wangbuy26 我的意思就是政府不蓋停車位跟人行道,行人跟停車就只能去騎樓
@@wangbuy26 要解決問題就是政府要硬起來把路側空間做一個有效的運用,不是把需求丟給私人土地
我可能沒有打的很清楚 拍謝讓你誤會
@@Miataspirit 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下新竹市擴大人行道後的現象該臨停該違停的不會少反而壓縮到馬路行車大小,停車格在市區要能設到人人有位可以停太難了只能說難處很多,以台灣道路的大小讓民眾能多使用大眾運輸比較重要再來才是擴大人行道,增設停車位反而是其次了
騎樓法就是個雞肋,不敢擴張強制執行、又不整個收掉,導致有的地方有騎樓(沒有封、可以走路的)、也有人行道,有的兩個都沒有,完全失衡。
新北交通局超噁心的
我反映說禁行機車跟待轉區很危險,他們要我提出資料佐證
我反跟他們要禁行機車跟待轉的安全性評估資料他們卻跳針回說交通安全要考量所有用路人
要不要大家一起灌爆他們的電話
試試看跟台南開放的道路要資料或問有關注的議員通常都會辦法佐證?
講個很少人說的,機車停等區也是畫假的,一堆汽車照停也不會怎樣
你應該向上反映,請交通部處理吧
「我反跟他們要禁行機車跟待轉的安全性評估資料」
我覺得你可以先去選立委,這樣就可以要資料了
台灣的困境是別的國家在發展建設的年代就已開始逐步改善,台灣則是持續向下沉淪
上面的政府近乎無心無力改善,下面的(多數)百姓拒絕改變
所以有意識到交通問題的民眾跟路權團體只能參考著周遭國家依樣畫葫蘆提出解方,卻還要被失敗主義加素質論者反對說怎麼改都沒用
各黨派內鬥都來不及了,現在可是拚永久執政的好機會,哪有空管你交通解方
反正路能通、沒發生重大事故就好
@@Fhsijwbf12jdh 發生更好, 有題材可以鬥
你說的才是真實狀況,底下人民討論再多政府不改變真的沒用
@@Fhsijwbf12jdh
其實不單單黨派內鬥
還有民意問題
譬如:台北的捷運、大安森林公園
當初被罵得多慘
之後還政黨輪替
後續還有誰敢做這樣的決策
每個決策的背後都會有失利的群眾
只是台灣的政客大多只想當鄉愿罷了
笑死,誰有空跟你發展建設,是不用抗中保台喔?
救圖存亡的時期,在這邊跟我談建設,你背後是習近平?
7:02
說到使用者付費
可是台灣人最大的問題就想停免錢的
所以違規停車才一堆
台灣執行車庫法最大作用是提高擁車成本
來間接減少大家買車
也不需要完全參照日本
尤其是商家的部分
只要先有車位才能買車就足夠了
但是台灣也不太適合像歐洲那樣停巷子
台灣巷子機車太多了
買車的人先讓自己的車子有個家
巷弄才不會那麼擠
前幾週南投的路邊停車畫上停車格之後全部跑光光沒有人要停
有停車場也要搭配執法啊
@@makotokase66我還看過一種奇景,付費停車場裡面車很少,但停車場四周紅線停滿滿的汽機車😅
@@a460742 早期台中 老虎城附近也是這樣,就旁邊人行道公園紅線到處都是汽機車違停,旁邊收費停車場根本沒幾台車。
後來幾次強力執法後慢慢越來越多人避免為了省那幾十元幾百元結果最後領車拖吊罰更多,現在雖然還是會有違停,但是跟幾年前比真的差很多
反倒是現在收費停車場常常爆滿....
收費規劃要做,但是還是要有相對應的執法力度,不然都是白搭
會違規的前提就是不怕被抓,所以警察的執法力度就是問題,如果執法力度可以轉化成數字,台灣鐵定不比歐洲日本來的高
逢甲那邊也都停綠色人行道和紅線,沒人停停車格(除非臨停)
有車庫法,好歹回家(長時間停車)後,不會佔用路側停車的車位,有的地方停車位,甚至一整天都被附近住家佔用
可以羨慕但對於目前的台灣並無法實際去做
土地私有化~你要怎樣讓目前的建築又規劃出自家停車位出來?
頂多可以頒發新政策~讓未來要建設的房屋強制規畫車庫法
但目前來說這些舊有房屋根本做不到
從現在開始新領牌的車要有車庫就好啊
日本也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有停車位
你要買車除了自家車庫外
還可以到外面租停車格
只要有租賃證明一樣能買
個人還蠻希望沒車庫不要買車的~有的透天一家人住~四五台車周圍巷弄隨便停
那只要多幾家這種的巷弄就塞爆
知道理虧,一是駛走,一是給賠款。
@@glay730719買車前可以先去租車位。
我認為只是政策方向不同而已,日本的做法是從源頭掐掉最終停車地點所產生亂象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便你一人擁有的車多,事實上你不會分身,一個人就是開一台車。
所以其實出現在路上的車輛比是不會變的,也就是說跟台灣一樣,你一個人也就只能一次只開一台車,但你家裡的車並不會占到公共區域,而是放在你私人停車格。
(你有錢你可以買很多車跟很多停車格)
當你開完車最終回到家時,你的車也就停在私人停車地方,一樣是不會占到公共區域,那麼公共空間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也就是利用你睡覺、或是在家又或是平日不開車,車子停在家的時間制造空閒的公共區域)
但我也覺得台灣不要學日本,或是說台灣無法學日本。我認為台灣並沒有日本的車庫法所擁有的體質。
台灣學日本,選舉下次就不用選了,下次絕對選不上😂😂😂
所以整部影片看下來,我第一點就好奇為什麼完全沒討論到回家停車的問題,家中沒車位就等於要放外面的公共區域,那來的人停哪?
台灣不可能學日本啦,因為沒車庫、停馬路上的太多太多了,不然為什麼馬路邊永遠就是停滿車、永遠就是沒空位,如果學日本,現在的執政黨下次也不用選了,選不上,懂嗎?
提高路邊停車費也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
@@陳柏宇-o4h 整部影片很明顯跟你說,台灣目前舊有房屋無法適用於車庫法
要解決目前問題只能先把眼前的問題先解決,就是把副幹道或小巷設為停車場
畢竟舊有房屋如果要適用於車庫法~你想土地私有化~誰會願意把目前居住的房屋拆掉一部份來設停車位?
要實行車庫法可以在未來要建設的新建築上規定~但絕對無法在目前舊有房屋上規定!
大家想推車庫法是希望能提高擁車成本,不要讓一些有車卻沒車庫的大爺每天把車停在路邊,甚至還佔位子不給別人停,尤其是在市區,常常就是因為路邊沒辦法停車,附近也沒停車場,導致不想下車消費,寧願去有停車場的百貨跟購物中心
歐洲停車還有一個問題是很多城市如果不是當地的車根本連城區都進不去,對當地人來說可能還好,但對遊客來說就很不友善,更別說很多遊客是根本看不懂當地語言,英文在歐洲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會通的,而且每個地方停車規定也不一定相同,去歐洲自駕一定要做好功課,不然可能罰金很貴喔。
日本的話,如果會說日本大眾運輸很方便的人肯定沒有走出幾個大城市的市區過,其實日本郊區非常的車本主義,跟美國非常像,甚至你如果把一些日本建築與招牌換成美式的再加上個得來速你會真心覺得就在美國,比較有差的地方就是日本人比較不會忘記行人的需求,路側幾乎都可以找到人行道,然後日本很少找到單向四五線道的路。
台灣最大的問題是道路空間規畫與道路階級的標準不明,加上不知道哪個天才想出來的世上唯一強制車種分流的政策,一定要弄出慢車道來占用道路空間,還有主要幹道上也一堆路側停車格與違停,再加上紅綠燈亂插一通,很多路四線道的效率甚至遠低於日本的雙線道,也許把道路變成移動中的停車場才是我國的主要的政策方向?說真的台灣也不是沒有想要改善停車這個問題,過去的獎勵車位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但很多善意的政策後來都變成上下交相賊。
我去歐洲的感想 你說的觀光景點通常旁邊會有一個很大的地方是遊客專用停車場 然後有一些巷子格子是晚上6點前可以停晚上是居民專用 超過6點警察就開始拖吊 而且只要一個人就能夾娃娃吊走
像搖曳露營就看得出來,山梨縣縣民一戶一台甚至到兩台汽車
私以為無車城市反而對(相較團客)人均消費更高的自由行遊客來說更加友善。從觀光的角度來說,遊客使用大眾運輸的成本一定叫租用車輛、計程車、遊覽車來的低廉且方便,就好比台北、高雄等都會區的自由行國際旅客比宜蘭、墾丁還要多,不就是因為交通易達性嗎?
可以有車庫法來限制車輛增長速度,但店家的停車空間可以用歐洲方案來解決
台灣現在有個問題是路邊車格被長時間占用,尤其只有一般費率車格的地區,商家真的能使用的很少或停在車格內的車輛真正需要周邊商家服務的很少
台北市和平東路三段636巷 路邊停車格停一天只要30 周一到周五才收費 等於停一個月才600左右
上次去配合施工側溝更新 通知車主移車 車主說到現場要40min......
等於說他平常極少用車 但就是把車停在那 台灣這樣的車輛真的不少 還有很多停到看起來要報廢了 也沒有單位處理
我覺得是台灣停車需求就是在 那何不好好規劃路邊停車 順便用科技執法+收費 臨停30分鐘50元 超過等比例累積 一個小時100 150加上去 馬上停車效率翻很多倍 與其只會畫紅線然後都亂七八糟的停車 不如好好規劃整齊😅
一堆巷弄沒畫停車格可以免費停車, 然後附近住戶就買廂型車停在那邊當私家倉庫. 一堆人看被檢舉也不會被取締, 所以有樣學樣~最後整條路都被占滿, 根本沒法停車
我也是這樣認為!
@@hankcai同感!
K Car 免車位證明僅限人口少於10萬的市鎮,像東京的 K Car 就要車位證明,這時就會有把車子掛在老家戶籍(不用車位),但車子在東京市區開,然後晚上再去巷子違停的狀況,所以火花羅晚上看的那些是鑽漏洞的,並不是免車位的原因,所以要討論日本的停車位問題時,要同步把 K Car (輕自動車) 這個用來半取代機車的因素考慮進去,另外日本的政策其實不鼓勵開車,車輛持有成本是故意增高的,甚至許多公司是限制員工通勤手段的(比如某些公司會強制你搭電車上班),也因此輕自動車這種灰色地帶才會這麼盛行,這都跟台灣不同,要討論要一起考量。
而討論歐洲停車時也同步有兩個因素要放進來,一個是歐洲的機車使用率,因為天氣關係,歐洲有幾個月份是根本不騎車的,我之前在機車公司,歐洲市場都是放到最後才考慮的市場,只有靠近地中海的國家才比較會使用機車,所以政府的規劃對於汽車的考量會高很多,再來是歐洲的商業區很多都是舊市區(超過9成吧...),不具有新增建停車場的可能性,所以他們也不可能規定商家要有停車廠才能開業,尤其是有些存在多年甚至百年的商家,他真的生不出停車場給你。
台灣該偏向哪種?我自己覺得對舊城區跟對重劃區,以及現行道路修整,三者應該分開討論、綜合考量,不然最後都會造成某些問題。
的確沖繩的K Car 也要停車位,我每個月公司都有補助3500日幣
單純好奇,日本公司要怎麼強制員工搭電車上班?如果用其他交通方式(開車、騎車等等)公司是如何知道然後去限制?
@@exodia6097
很簡單
通勤補助
你要開車上班
那就沒有這項補助
搭電車就有
在仔細去想想日本的油價
自然而然
會往電車通勤上走
而且通勤補助買月票
在站跟站之間無限使用
也算是一種獲得的好處
畢竟日本的交通費用
不算是便宜的
@@exodia6097 日本公司可能規定強制上班交通方式。然後、日本公司的習慣支付上班交通費用。通常火車月票已經滿了。通常在郷下公司支付機汽車費用。就是大概10~15日元/公里。這是一定不夠保有機汽車。然後、自己開機汽車有交通事故的風險。有火車地方、太多人選擇火車。
最大的問題就是駕照太好考了,提升考照難度,廢除終身制,定期更換駕照,減少不適任的駕駛人
終身制真的該廢了!,一堆不適任駕駛到處都是,最近路上還有一堆飆車亂開的,很多蓋車牌或用假車牌的問題也很氾濫,這政腐只會鬥臭對手,不做正事不管民生真夠惡劣的!
台灣人的僥倖心態, 考照再難都沒用, 落實交通教育才是根本之道.
雖然有照三寶很多但也一堆是騎身分證的,定期考照對於他們根本沒差
@@tomhuang282 所以無照也要改啊 至少要比照酒駕直接公共危險吧
然後就出現大量的電驢
小弟我現在就住在北海道,以下分享一些我在這邊看到的交通問題與借鏡他國處理交通問題所衍伸的別的問題:
1.千萬別把日本的交通神格化,我就住在學區,小學校離我家走路1分鐘內就到,但每天放學當小朋友站在路口要過馬路時,並沒有像我們之前看到影片那樣,而是車輛繼續呼嘯而過,直到有車輛終於願意停下來時小朋友才能過馬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如果車輛後方也有車輛,你突然剎車容易造成追撞,而且部分車輛也不會保持安全距離
2.擁車證在台灣要避免像是影片所說的登記在哪裡的問題,如果配套或防鑽漏洞的方式沒擬定好,會有一堆車輛登記在偏鄉,然後市區一樣路邊停滿車
3.拿北海道來說對台灣不太公平,畢竟北海道地廣人稀,即使在札幌,也有很多超市停車場大到靠北,這對於高地價的台灣是無法比擬的
4.之前有住過新加坡一小段時間,對於他們車輛總量管控覺得很棒,以及車牌上路的規定也很好,但如果實行在台灣,一定會衝擊到執政黨的選票,我想不會有哪一個政黨想拿這個來開玩笑!但這卻是最直接有利的方式,但相對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大眾運輸的部分)一定要做好
5.雖然日本人的擁車是台灣人的一倍,但日本人口超過一億,再加上國土面積也比台灣大,所以相較於台灣人口如此密集,真的不能用單一的方式來去解決,必須綜合所有的方式才能對症下藥
6.台灣的問題還有當初的道路規劃造成了一連串的問題,如果能有效打房,迫使老舊建築願意都更,也能解決老舊公寓沒有蓋地下停車場的問題
新加坡的抽籤制很可以啊,其實面積小的國家都很適合參考。
身為住在日本郊區的我應該還是有資格說出來講兩三句話
日本的郊區主要就是因為地廣人稀,像是從我家到最近的餐廳走路需要10分鐘以上,超級市場需要走路15分鐘以上,所以那些商店基本上不會預設有人是用走路來到店裡的,所以一定會有停車位。
5:50 在郊區,例如要開車從主要道路要進入右邊的商店的停車場的時候,其實也只能停在路中間等直行車通過之後才能彎進去,後面的車只能在後方等待或是從路肩閃開那台車(道路中央沒有圍起來的話,基本上車都是可以隨意穿越的),因為在路邊基本上不會有停車或是障礙物,所以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閃過去的沒有問題
而火花羅說的歐洲的停車方式就有點像是在郊區的車站附近的商店或是居酒屋的街道,商店之間排的比較緊密,所以不會有商店自己的停車位,要另外去找私人的付費停車場。所以在開車到目的地之前最好先搜尋附近的停車場
其實車位法會約束到的基本上只有人口密度比較高的都市的人,因為在郊區的話你家的庭院就是停車位了,根本沒有差,而在都市開車可以說是自討苦吃。例如你要彎進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巷子的話,基本上你可以預設自己是不進去了,因為行人不會讓你,你也等不到沒有行人通過的時候,而且停車費很貴。不過我認為這也是要建立在公共交通很發達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對了,要說我家有多郊區的話,下班從公司開車回家的話要經過將近15公里沒有路燈的山路,晚上要從自己家出門的話,一離開停車位我的車就會自動幫我打開遠光燈
5:50那邊美國跟歐洲會做好左轉車道(日本的右轉),所以我是覺得這種路外停車場的干擾問題日本並沒有處理好
@@sparklo 我以前部隊駐紮過日本, 常常在部隊下班時候會去到日本女友的家吃晚餐和睡覺 日本有些郊區很偏僻常常看到貨卡隨意停在自家門口或房子周邊路上停車 ,其實車庫法只能管到繁忙城市內而以 ,還有我日本女友家很偏僻郊區開車要1個小時 沒車會很不方便 買東西要去半小時才有超市
車庫法雖然也有衍生出來的問題,但是我仍然認為車庫法是可以保持日本街道整齊、市容美觀的最底層因素;車庫法就是從底層邏輯去處理問題,車沒辦法不使用的時候折起來減少存放空間,一部車就是會需要停放空間,你沒有私人空間準備來停放,就一定得停到公有空間;再來就算有固定的停車位,其實都沒辦法確保某些時段、地區都市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更不用說連限制都沒有了,最後結果就是車到處隨便停放、違規停放。車庫法就是在底層問題的最根本解法,才能讓擁車率如此高的日本還能享有乾淨、整齊的都市空間。
順帶著車庫法其實把一個觀念深植民眾那就是車是要停在停車位上的。雖然感覺很可笑但是很多臺灣人真的沒這個觀念。
最後我也知道台灣都市發展到現在已經是死結,實行車庫法幾乎不可能,這一直都代表了台灣的都市發展並沒有長遠計畫。台灣交通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問題不會放在那邊不去處理就自己解決,只會慢慢變大,但如果有個好時機可以解決交通問題,我會說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因為往後要解決只會更加困難。
歐洲沒有車庫法但是街景的美也沒比日本差
@@sparklo 沒有要跟大大吵架的意思,歐洲、日本都很好,但是設想一下如果歐洲也有車庫法,街道整齊和美觀是否又能更上一階?
我也沒要跟你吵架,不用緊張
只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歐洲都不採用日本那套?就是因為缺點一堆啊!
歐洲是直接把老城區畫出來,非居民禁止開車進入,比日本做得更激進
@@sparklo 同樣的大大你也不用緊張,你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不採用歐洲那套?答案同樣也是缺點一堆啊。底層問題沒有解決,私家車,私人車位不準備就一定是會需要佔用公有空間,這是很基本的邏輯問題。我跟大大都是關注台灣交通問題的人,其實也不用再去探究日本、歐洲誰比較優秀?我們都了解台灣交通都比上面地區差很多;日本、歐洲也曾經經歷過交通不好的時刻,但他們努力找出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而台灣沒有。
事實上全世界可以說只有日本用那套,歐洲系統這麽多國家用,也證明能夠解決問題,而且交通死亡率也沒有日本高,街景也沒有比日本差
日本那套光是右轉車跟直行車的干擾問題又建不出中央左轉車道、以及建成區違停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停車場法反而阻礙人行道建設,我就不覺得有比歐洲好
你去問一些比較過日本跟歐洲交通系統的人都知道,日本根本超級車本主義
雖然日本汽車持有率(63.38%)比台灣(37%)高,但台灣是因為有爆量的機車。台灣的載具方面直接跳過了自行車的選項。加上機車後,機動車持有率是99.4%。這些爆量的無論汽機車,在沒有車庫法之下,無論合法或非法都必須占用大量公共空間。
而且車輛持有率和旅次不同,人行設施和大眾運輸的健全可以替代掉許多短程運輸(例如台灣人自豪的走路五分鐘到巷口7-11也要騎車開車),私家車可以備而不用。所以日本的狀況是人口密集區不一定要買車,在需要買車的地方也不一定每天都要用車,就算每天要用車也還是必須停在自家或付費停車場。
車庫法規範的是車輛的持有者,好像沒有商家耶?可能像美國一樣規定在其他(如建築)法規裡,但性質和車庫法就不一樣,難謂車庫法的鍋了。在停車需求下,短期收費路側停車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台北的例子也是路側收費加速停車位的輪轉,促進店家的消費額。這和日本車庫法的初衷是一致的:車輛就不是給你長期無償停放在道路、占用公共空間的東西。
不過就如同火哥說的,無論日本或歐洲都比台灣好太多。台灣錯過了車輛大眾化的黃金年代,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實施車庫法的現實條件。
但是假如假如有條件實施,我還是會贊成,尤其在住宅區。日本是連機車都很有意識會塞進自己家門前面的小畸角,占用到人行道的比例不多。
台灣還有一個問題是
路上的汽車,體積越來越大
真的不要小看每一台車都多那個10公分寬,
在市區移動、會車,一定有難度上差別的。
還有高度,休旅車對於前方的駕駛視野,乃至整條馬路的視野(比如天際線?)
相較於傳統轎車,都有更強的遮蔽性。
遮蔽一多,整體可視範圍變差,車速就必然降低。
整個道路效率就降低了。
台灣人特有的超愛買大車 車一定要越大越好 然後違停或當路隊長的時候造成所有人的麻煩
@@はく-g8z 今天去三重買水煎包(集美
一台賓士就停在車道上的外側車道(雙向各二 共四線道
下車排隊買煎包 然後又去隔壁五十嵐買飲料買完才慢悠悠回到車上開走
上次去排隊的時候 對向一台賓士 車子一樣停車道上 人呢? 跑去旁邊剪頭髮了 一剪就是半小
沒辦法,華人的愛面子文化
花一樣錢當然要越大越好,無論房子土地都一樣
我覺得車輛買大買小的問題主因更需求有關,如我有在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普通的轎車或小車空間不過讓我裝載單車或其他物品,普遍的台灣車輛無法去當作牽應車輛使用這讓我在購車時的選擇比較大的車輛
我有個同事一直說他之後要換休旅車
然後跟我說他覺得休旅車視野會比轎車好
當下只想回他 要不要聽一聽自己在說什麼
不是視線比較高就代表視野比較好耶
台灣汽車860萬台,機車1440萬台。
汽車沒有發揮高運量的優勢,一人汽車相當多,但是體積卻吃掉四台機車。
台灣公共運輸很爛,所以沒有中繼點可以轉乘,台灣沒有人行道,所以台灣人不走路,車都要停到目的地附近,所以車庫法就算在台灣復刻,確實不會起到作用。
基礎運輸建設的條件差太多。
因為鄉下沒車=殘廢,沒有別的運輸手段給你移動,所以只能讓每個人都擁有個人載具,且修法合法違停。
各種原因,使得台灣交通死亡日均8人,年死3千人,事故數從106逐年上升,來到112已經40萬件。
從一開始交通發展策略就不對
你去看以前台灣的街道是二線道
那年代還有人行道
後來拓寬成四線道,人行道直接不見。
就知道政府從沒想過要認真規畫交通
只想著讓路變寬,卻沒有想過暴增的車輛要放哪?
這時候該想到的就是公共運輸分流,藉此減少個人載具的擁有數。
但是政府沒有去做。
我先說啦,你有沒有看過一般大樓跟老透天附近,一堆沒車位卻買好幾台車的,車子全部在外面四處停,因此造成是政府設立的臨時停車格、停車場,全部被居民當成永久停車場停的滿滿的,那變成這樣你消費者要怎麼停下來消費,這樣造成的就是你連觀光、消費都會影響到
台灣地狹人稠就是必須要限制你買車子的條件,這是硬性條件的影響,每個國家面對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台灣的人口密度跟歐洲是不能比的,台灣亂象比其他國家嚴重多了,限制買車一定會改善居民亂停的問題
我先說啦,巴黎人口密度是台北的兩倍
倫敦人口密度跟台北相近
@@sparklo 問題是台灣的街區、路面、腹地,都十分狹小,哪來的地方給沒車位的居民四處漫延到周圍停車,毫無限制的現況就是停車格、停車場幾乎都被維持有車位卻購買車輛的大樓居民、老透天居民,以幾乎半永久佔據的方式停滿了,導致真正才是有臨停需求的消費、觀光的人群無處停放車輛,這幾乎是台灣城市每個地方的真實寫照
一棟大樓上百戶,大樓依照法規蓋停車位,未持有車位的估計有一半,但持有機車汽車的卻是幾乎全部,更甚者一戶好幾台,我現在去我家裡外面繞一圈,基本上所有百分之90的停車位(格)都被這些大樓的居民+老透天居民半永久性的佔據的滿滿滿的了
那你覺得巴黎的街區、路面、腹地有小到做不出歐式的停車管理嗎
所以我才說台灣需要限制車輛取得啊,台灣確實是腹地狹小,法國他們的整個街區腹地也確實是大很多,歐式停車也確實是適合他們的方式,我想表達的是台灣可能比較不適合這個方法
私人車輛還是得用車庫法來制衡。 一堆人買的起車卻沒有停車位,整天找路邊的車位停。導致路邊車格少的可憐,都被這種人給佔走了。真正需要的根本用不到== 更扯的還有騎重機來換汽車,搞得好像花錢租車位的都白癡一樣
外出當然可以停路邊,尤其是短時間停車。
但住家停車我非常反對停路邊。
住家允許路邊會排擠真正需要路邊臨停的使用者。
這次我反對火哥的看法
我還是支持日本的系統
非建成區可參考以下方案
微調車庫法,將商家的公有停車場
改非私人化,連貫商家共用停車場
就能解決車輛依賴性問題
而且強制商家必須附設停車場
也可以解決貨車卸貨車位需求
台灣一堆貨車卸貨只能路邊停車
貨車又那麼大台影響往來車輛
這比車流交織還危險幾百倍
車流交織至少在你視野內可見
你還可以去做防範或應對
貨車那麼大台,車輛為了閃他
而去侵入別人的車道影響他車
如果原車道沒有車輛願意禮讓
被影響的是不是只能一直卡在那
回歸正題,建成區改善道路規劃
把人行道規劃好並做出停車彎
只靠路邊停車,以台灣地這麼小
有再多的路邊也不可能夠停
台灣地狹人稠加上機車密度又高,勢必無法直接套用其他國家的系統,但還是能截長補短,最終找到最適合的方案
@@willy6908 台灣的都市規劃已經晚了其他國家數十年,真的要實施車庫法台灣房價可能會在暴漲一波(台北可能會在翻數倍)
目前往歐美方向會相對適合,配合人行道及避車彎的設置,為來提高車輛持有成本會是比較可行的方向
先解決房價吧 你現在買的一堆東西很大比例都在繳房租 還繼續限制你的商店規模 房租佔比越來越高😅
@@IREXIC 日本購入是先繳
不動產取得稅:
土地:固定資產稅評價額 × ½ × 3 %
建物:固定資產稅評價額 × 3 %
但固定資展稅+都市計劃稅
固定資產稅:政府課稅標準 × 1.4%
都市計畫稅:政府課稅標準 × 0.3%
每年7%固都稅是裡出來的??
台灣房價高,但持有成本低,不就更應該要學習外國?? 房屋持有成本提高,才能有效壓低一堆人囤房不是嗎?
@@IREXIC 2024年的固定資産税
先不論地域變動因素,標準還是1.4%
固定資産税の税率は1.4%が標準ですが、地域によって変動します。
都市計畫税查了一下2024年也是0.3%
直接看総務省的資料
歐洲的停車邏輯遇到台灣人的交通邏輯,還是一樣行不通
歐洲人:嗯,這邊沒停車位,那我去別的地方看看
台灣人:嗯,這邊沒停車位,那我並排停車吧
不對吧
台灣人:這邊沒有免費的停車位 那我直接停紅線 賺
@@hankcai什麼,你說不能停車,我就隨便停
台灣人 :什麼你說這裡不能停車 ?我這個三角形的按下去哪有不能停的地方 ?
台灣人:找不到停車位喔….那我先停路中間吧,反正我很快就好
因為台灣人沒辦法走路,像2:18這種放在台灣,一定所有車都擠在店門口,遠的格子沒人停,這種距離已經是台灣人騎機車的距離了
現在常有一個人養好幾台車. 專找廉價或免費公有停車位佔用
請大家多多向當地政府反應. 調漲停車費. 讓車位可以流動.
尤其是長期被佔用的免費的停車位
依「新北市公有停車場管理自治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本府得考量公有停車場使用情形及所在地區停車需求,每六個月檢討費率一次,如收費時間內平均車位使用率高於百分之八十或低於百分之五十時,得調整費率種類、時段或停止收費,並公告之。本局明年將納入該區域收費費率調整檢討。造成您困擾及不便之處,尚祈見諒。
影片中講到日本登記地點跟實際使用地點會有出入的例子其實會有一些方法不會成立,如當你車輛需要做定檢時的回登記地址,跟如果長期有外地車牌在同一個區域逗留警察可能會去關切,660cc的車子無須車庫這個優待其實也是看地區去實施!
我在群馬住兩年用品川車牌只有被警察關心一次而已,他想瞭解半夜三點怎麼有東京車牌出現在群馬鄉下而已,當然在都市出現其他地方的車牌就可能就比起容易被關心
@@ChunTSAi-w1h 每個都道府縣的政策差異還蠻大的!
@@林廷奕-j4x 每個都道府縣都會希望你辦去他們那裡,這樣才有稅可以收,後來搬去長野他們就強烈建議要換長野牌
無照駕駛一堆還是在開車騎車這種不定時三寶都沒人在管了,誰管你車子掛在哪一區
一車一車庫
至少避免了完全沒車庫 卻擁有多台車的人
我家附近就有一戶人家 一直都5台車以上
他家可以停一台 但是他家的車包誇機車全部停在外面
整條路都停他家的車 而且他家的車都是那種20年以上近報廢的
也不怕被撞還是刮 就是開倒不能開就報廢
然後又收進來相同等級的車
其實他說法有BUG,他沒算台灣人多數還會再有機車 CC
吃完飯洗自己的碗, 開完車停自己的停車格, 這是為自己行為負責, 不造成他人困擾, 很合理沒毛病
我個人是贊成車庫法的, 甚至覺得應該要推廣到某些特定量體以上的新公寓大樓, 應該要強制附設一定數量的對公眾開放的地下停車位, 可以是收費沒有關係, 或是給予一些容積獎勵.
因為現在大樓越蓋越高, 原本巷弄間路邊公有停車場在都更前就已經不足了, 都更後, 新大樓帶來更多的人口, 即便新建案有地下停車場, 但均為住戶私用, 頂多只能解決住戶自己的用車, 但新大樓會帶來住戶的訪客, 商場的顧客, 都會排擠到原本舊社區就不足使用的停車空間.
可是歐洲那種方式
以台灣人這種極度自私自利的民族性
會變成兩種情況
一種巷子住戶把自家門口霸佔不讓別人停只讓自己停
另一種是沒霸佔門口空位的住戶或者沒車的住戶 他們的門口被別人停住堵死讓他們無法正常出入
車不是自己的沒辦法移車 你法律還直接讓那些車子可以合法停他們家門口 連叫警察來吊都沒辦法
歐洲那種方式必須要有高度自律跟高水準的國民才能實施
日本是因為地大地價便宜才會發生影片中說的車庫法的問題
放在台灣地價貴的話反而才能真正壓制私有轎車的數量
但說到底 法律無法朔及既往 你車庫法實施下去已經已經有的車輛不會消失 中短期內對減少車輛的效果不明顯
執政黨一樣被希望改善交通的選民罵
新車或二手車買賣被車庫法限制將會大幅減少 擋人財路又提高選民買車成本 執政黨一樣被罵
結論就是 對政府來說 都不做維持現狀最好
法規繼續維持對四輪高度友善 繼續歧視其他交通工具跟行人路權
所以 既然打不過他 那就加入他 反正擁車成本那麼低 好處又多多
那我們何不大家都一起買車一起開車 一起讓道路塞爆吧
你說的情況是在只推廣歐洲停車機制的情況,實際上如果要推廣最好是跟進歐洲的人行道規範,道路旁一定要有突起式的人行道,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你說的被停堵住導致住戶無法正常進出,至於有人直接停到人行道上的解決方法,我目前的想法是用檢舉制度,並且搭配計點,應該能有效制止停上人行道的問題,另外,你後面提到的政府問題我很認同,只要愚民還在,基本上就很難有政府去做這種短期內沒有效益的事
確實~打不過就加入
只要自己家有地方停 公司有地方停 平時上街購物都去百貨公司大賣場
卻是在台灣~四輪高度友善阿 交通法規都是專門為四輪服務
看一半就火大完全不知道火哥在說什麼,日本商店的停車場大部分扮演著地震時避難的聚集點,很多地區是在山林裡,道路中斷沒有救援,斷水斷糧時商店還會無償援助食物和用品,而且都是商家自發性的,這不是單純的盈利或說國家收費的問題,怎麼會和居民沒關係,平面停車場越多代表可移動的避難場越多。仙台地震時我真的感受良多。
我才完全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歐洲也有地震帶,人家也不需要停車場法來作為避難點,事實上全世界的郊區大賣場都能作為你口中的避難點
再來店家要不要提供無償援助食物到底跟今天的主題有什麼關聯?
充電站也是,防災上來說,電車是最差勁的選擇,日本是天災多的島國,本身也容易遇到電力網受災而中斷的情況,日本不如台灣政府那麼強推電能車也是這因素,沒電這些大型廢五金也沒用處。救難隊可以幫你送油,但沒法幫你送電,難不成還要配一台5KW發電機給受災戶充電來發動那輛車去做運輸嗎...一桶油給一輛貨車可以處理很多事情,但一桶油給一輛電車根本沒用,當然也有那種靠電車引電的做法,可能撐多久?日本有超商系統設計時有導入透過外部電車引電入店內使用,使食物不會因退冰而損壞,但只能撐一天。那我不如一桶油給5KW發電機,設法讓救災單位運油來維持電力,而不是運電池來,運電池(救難的死重物品)去。日本車廠押寶氫能車也是這因素,國內根本無法維持電網抗災性,油與氫反而是最好運輸的燃料。
日本政府缺乏大量公有土地使用,可台灣有一堆廢棄營區是在市區可以讓政府蓋立體停車場,偏偏都省事的態度(立體多了消防安檢與一堆結構維持問題)弄成平面的了事,舉凡高雄市市區內有大量營區撥歸給高雄市政府後,不是賣掉就是弄個平面停車場民營,搞的高不成低不就。
@@KoGaSenRx>>廢棄營區
一言不合就打營區主意,真他媽的謝了喔
營區厭惡設施滾、靶場厭惡設施滾、訓場厭惡設施滾
就連公共用途的發電廠、變電所、核廢儲存場、污水處理廠、焚化爐、殯儀館、療養院都厭惡設施滾,只想自己爽公共怎麼樣關我屁事管他去死, 人民都這種心態難怪台灣交通也爛成這樣,費拉不堪
@@s20030 你要不要看高雄市新興區的前802醫院現在是啥模樣?我寫廢棄營區可不是還有駐軍的營區,如果旁邊是地下掩體指揮所的營區沒在用那也就算了,例如澄清湖圓山飯店對面,但廢棄到如澄清湖仁武鳥松交界區那段連大門都拆了就是鐵欄杆圍著一小塊的營區殘渣,圍在那邊有何意義?連大門都沒了,後面是澄清湖烤肉區,緊鄰道路旁邊而無作用,這種廢到非歷史價值也沒軍事價值連樓房建築設備都沒有的渣營區遺址怎不活化應用?
@@KoGaSenRx 廢棄營區要不要轉聽車廠可以討論,但增加停車位治標不治本,停車位多會導致買車誘因上升,車輛總數會更多
日本的停車証, 什麼老家在鄉下, 車在都市使用, 人家日就想到這個盲點了, 規定是住家的1還是2公里內的停車位才算合格。 日本的警察真的會去看會去測距離,日本人做事認真的態度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再來,如果要用偷雞摸狗的方式去處理一個停車位,保佑不要被公司/鄰居知道, 包準你直接社會人格死亡。
看到一半先看留言,後面就先PASS了
講結論,某些點我是認同的,是有缺點
但就台灣來看,我還是覺得日本車庫法拿來台灣用利大於弊
其餘的其他留言朋友講很多了,我就不在重複了。
太晚了~跟社會住宅一樣
早年沒推動 現在已經太遲了
沒有車位為什麼要買車呢?
我也不懂
@@HankHsuGm 目前為止得到的答案都是無恥😊
台灣人買車不需要買私人停車位的,占用路邊空間,只要不是畫紅線或是黃線,慣性長期占用根本已成常態。
我覺得還沒建設的可以先要求,例如住宅一樓規劃做店面的應該公設人行道和卸貨車格,商場應有多少比例的樓地板做停車場;已經建設的就改道路設計,把機車道拿掉,填充人行道和停車空間。
台灣其實像是兩者並行,但都沒有成系統的規劃;與其去想大改成日本或歐洲,不如先把目前現行的狀況去做整理,讓明明能停車卻被占用的空間明文釋放出來。
其實一些比較新的建案 規劃區 就比較重視你說的這些
可以看林口那些比較新的建案 人行道 超級寬 路邊開放停車當緩衝區
比較有印象的就 林口 仁愛路二段 那條路 做的其實就不錯
交通規劃設計真的是非常專業的領域,希望政府官員能夠多多向這些有見解、知識的人交流討論,雖然台灣交通意識落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救,現在開始改變一定會有成效
只能在有生之年持續加油了
雖然目前前景相對悲觀,但是真的不開始改變就完全沒救,很高興的是近年其實很多觀念有慢慢真的改變了,例如行人過斑馬線狀況在各縣市是真的明顯看到有改善,很多路口設計也漸漸看到有要重新檢討設置的部分。
但是能夠延續多久或是能進步到多少程度真的得靠大家不斷的精進和注意,我們所有民眾都該持續關注一下。
前提是政策出來後民眾願恴配合嗎? 民眾只會說違停很方便,停一下而己又不會死,幹嘛擾民,這時你要怎麼做?
獵人完結了可能都還沒有明顯改善
牽一髮動全身 都市計畫也在交通的一環內
車庫法有關定自家車輛必須停在離住宅區附近半公里內距離,而且影片說日本車輛比台灣持有率高一倍,人家人口基數跟台灣能比嗎,日本也是人口密集國家之最了,而且日本完全禁止路邊停車的,跟台灣的禁止不同,你送貨或你進去巷子口停放,都是店家或是民眾自己有溝通的,台灣的路邊停車是在大馬路上直接停,原本兩台車的路寬被塞到剩下一台車,所以我推車庫法單可以改進符合台灣的現狀,日本持有車子的人通常是上下班、一家四口旅遊,而且基礎交通發達我人在新宿坐車山手線或是到富士山跟大阪都很方便,台灣就只有台北捷運享受著尊貴待遇,推行車庫法或改善交通設施才是最基本的,我們政府只會整天辦交通畫畫比賽還有宣導小朋友要多搭大眾運輸減碳排喔,桃園百貨公司蓋那麼快,捷運蓋了快十年了
人口基數跟裡面的數據有什麼關係嗎?反過來說如果不能比那台灣幹嘛去學?
日本完全禁止,而歐洲很多路邊停車
但是歐洲並沒有因此產生什麼明顯的交通死傷的問題,那為何一定非日本那套車庫法不可不是嗎?
我覺得「沒開車的人幫有開車的人付停車費」那段,說得通但有點假議題。
因為如果有停車場會漲價,沒有停車場就可以減價
那是不是我為了省錢,會選擇不開車去比較便宜的?
為什麼我不開車還要去有停車場但較貴的?
正常人根本不會這麼做啊
如果有,那就是客人早已經撇除有停車位帶來的漲價成本,但因為其他商家優勢(例如地點優勢:我可以少走一大段路)
這對於客人而言,成本早就已經抵銷掉了。
汽車持有率跟車庫法實施也是不同邏輯
你拿台灣來跟日本比汽車持有率
但日本跟台灣條件有一樣?
所以日本如果沒有車庫法,汽車持有率就保證能更低嗎?
當然我也覺得台灣跟日本的條件本來就不同,當然也不能完全照抄
像是第二點「停車效率轉換」就真的很有道理
台灣本來就應該「好的學,壞的不學」
日本的車庫法被讚頌的就是買車要有車位證明這件事,這就是提升擁車的成本,至少能減少那些把馬路當自家車位的問題。(這在台灣真的很氾濫)
交織問題我覺得是道路設計可以解決的問題。
最後找車位的問題,按照你說的話( 2:50 ),那日本不就連找都不用找?去商家不就保證有專用停車位了?
會有路側停車,那就是專用車位不足,你若是路側空間不足也是一樣結果
但你也沒選項了(日本的話至少有路側停車做最後的緩衝)
不過差別在歐洲就是全部共用,而日本會有分配不均的問題
(也就是你說的停車效率轉換)
所以這條台灣的確不應該學。
我覺得真的要學車庫法
先把實體人行道和內挖臨停卸貨格做起來吧
而且 規定新建建築要有一定停車格的話
是不是又要把房價拉高一波 政府幫建商炒房?
停車格你又不一定要買
@@jung7247 公設收你一筆,停車格再收你一筆
要先搞好大眾運輸,讓私家車依賴性降低,沒錢買停車位的把車子賣掉去搭車,不然就是騎機車(前提是機車路權改善)
阿不過政府帶頭炒房不是第一次了,高官底下都有房地產當然是炒好炒滿😊
買車附停車位可以用租的阿 炒什麼房?
@@陳風-g6p 各縣市大眾運輸要搞好 二十年就過去了....公車缺人客訴一堆 輕軌一堆人拚死反對 捷運要徵收動工 難.....
市區公園全部改建10樓停車塔,1樓依然是公園頂樓也是公園,應該可以賺不少,總之就是增加市區內停車塔
不用車庫法可以,那就全台路邊巷子停車(白線跟格子)全部收費,夜間也要但有折扣,拿物品佔用的抓到一律銷毀佔用物,台灣現實面對的確實就是一堆人買得起車卻繳不起停車費在那邊到處霸佔免費路邊或違停,你要停要就自己買車位,要就每天繳停車費無一例外,不然就不要開車
歐洲就是這個樣子
@@pen561 台北最嚴重 其他縣市其實路邊停車真的收的蠻兇的 真的是要停就要付費
想請問火哥,日本市區有很多路側停車格,關西這邊通常是限時60分鐘,超過就要回來重買一次票
那機車有辦法停嗎?還是只限普通車跟輕自動車停放?
本人住在京都快2年了
也確實非市區 不路邊停車是不太可能的 變成有點貓抓老鼠的感覺 甚至還衍生出 車體 一半停在人行道 一半停在車道
就為了“盡量不影響別人”
日本外地的朋友來 也都會有的驚訝 我也總是回答:あ、京都だから
我認為不可能完全擺脫機動載具,無論是市區還是郊外,但
1. 市區要以行人、腳踏車、大眾運輸為預設移動方式,以此減少機動載具的交通量
2. 郊外不可避免地會比較交通沙漠,所以要在城市和郊區的邊界廣設P+R (Park+Ride),讓在郊區騎車開車的人轉乘大眾運輸進市區
車庫法造成商業區變得稀疏看來是事實,我也不反對利用道路空間臨時停車,但居民的長期停車就需要用車庫法管制了,而不是長期佔用道路空間。如果能改良車庫法+路側停車指數型費率,應該能成功讓長期停車停路外、臨時停車停路側,但又不會造成停車用地侵蝕市區土地🤔
突然拍攝影片反對車庫法
個人覺得原因是這一招作用於台灣的機車上
效果或者比日本的三不運動更強烈😏
個人感覺 台灣必然要走向立體停車場的方向才有辦法解決停車問題 台灣人口密集 土地相對算小 如果有車庫法 因為需求蓋立體停車場能夠獲利 才會更有機會吸引投資人去興建 這樣才有可能解決台灣的停車問題 而且如果大都是路外停車場 行車視野變好 台灣的交通才會相對的安全 台灣六都光汽車就5百多萬輛 你想要把它們停在六都的那些路上? 路側停車 就看看現在多少人停車要多久才能停進去 一台車要路側停車 週轉率越高 等於長時間占用兩線道路的寬度 同樣的空間蓋成立體的 可以停5倍10倍的車輛 還不會占用額外的車道
路邊停車常常一放就一整天半天,反正費率便宜,晚間還不用收費,完全沒有臨停功能
倒是可以學歐洲一些城市,路邊停車最久停兩三個小時的收費方式
人家願意停在停車格裡就該感謝了,違停不收費不限時,豈不更香
我贊成日本的做法 雖然車輛沒有減少 但是道路順暢不少
影片已預設立場,認為路側一定能有停車位…就是沒車位,有你也停不到。
事實上就是只要不要像台灣這樣亂做,歐洲停車通常繞3、5分鐘內就找得到
@@sparklo 台灣人沒辦法走路,門口沒有就是沒有
沒人行道怎麼走路?
我覺得火花羅很強調巴黎市人口密度為20,545人/平方公里遠高於台北市的9,234人/平方公里
但永和區37,509、大安區拿25688、大同區/松山區20,000人來看巴黎20,545人/平方公里其實兩者不算差到2倍
拿巴黎市區密度3780人/平方公里,巴黎都會區密度688人/平方公里(通勤圈)比又有不同的感受
就好比東京去查wiki會給你6444人/平方公里,但實際上在沙丁魚時間去擠電車,遠超過大安區搭捷運的密度感受
另外高雄市新興區25,027、臺中市北中西南區都有20000或將近的水準
這兩個城市大眾運輸也比台北跟巴黎東京更差,代表實際感受會更慘
巴黎能撐起2萬人的密度更高度依賴超龐大的地鐵系統而不是什麼路邊停車機制,日本也是如此
路側停車也沒什麼問題,但台灣的問題就是隨便停在紅線
停在路邊然後沒人行道、停在出入口、停在騎樓擋到(或反過來盆栽直接卡在那)
所謂的小巷弄原本可以會車變成兩邊停滿只能單行道,能單行道變成車子進不去或是會尻到
私人產權搞到公共利益很有問題,整體規劃就是很破爛
車庫法我不覺得大家是要照抄一模一樣的
多數人提及車庫法應該都是認為買車格才能買車這種車輛總量管制有幫助
而不是建成區要不要綁個停車場,就如影片所說台北市已經長成這樣,那已經沒什麼機會去配置
(但實際上就是很多建案還是會要求蓋停車格來換取容積率或是一些獎勵等等)
交通沒有什麼靈藥,畢竟就算巴黎跟東京,通勤時間還是狗幹擠,不管電車還路面
在這些城市生活的人應該不會覺得交通有因為路邊停車還車庫法機制帶來高度便利,就是超級狗幹塞跟超塞的差別
阿如果用旅遊體驗去看,非尖峰都嘛也算還行,也沒必要在通勤時間跟當地人擠,但當地人就沒選擇
人口密度問題我覺得還是出在整體國家政策,不會是單一交通政策就可解決
德國我覺得就是很好的範例,總人口8380萬人,首都柏林352萬人,密度為3,920人/平方公里
漢堡178、慕尼黑145、科隆106、剩下5~79名落在10~73萬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首都仍然算擁擠,但是所有的都市幾乎都吃下分散式的人口,產業也分散這在這些州
台灣的問題就是1/3人塞在雙北都會區,僅11.6%的人在剩餘近7成的土地
雖然這題是在講車庫法的建成區停車格vs路邊停車系統
但解決高密度的高效的交通還是會走向大眾運輸系統
畢竟車輛不管怎麼停,土地使用效率上就是比較差,最終目標還是降低路面用車
而大眾運輸銜接的就是行人、自行車或機車這類的設施
那台灣詬病的主要也是人行道的不足,行人路權不夠
不管日本巴黎,其實就連巴黎當地人也對行人權益沒感到很滿意
參考巴黎的話,巴黎其實是要往無車路線走,所以要學根本不是什麼路邊停車系統
Anne Hidalgo巴黎市長有舉辦「無車日」(car-free day)活動
1st~4st Arrondissement精華區的規範
1.全城速限由50公里降至30公里,阻絕穿越型車流,只有特准車輛得以進入市中心
2.2024年禁止柴油車、2030年禁止燃油車,車輛全面電動化
3.投資超過二億歐元,建造超過1000公里的自行車道,鼓勵更環保也更健康的「主動運輸」(active mobility)
超過211間學校周遭的區域,禁止機動車進入,僅供行人與自行車進入
4.發展「15分鐘城市」(市民住處15分鐘步行以及騎自行車可及範圍內,擁有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場所)
5.2025年前要移除將近七萬個停車位
總結以上,台灣該做的也就是
1.大眾運輸的完善
2.至少各縣市把人行道覆蓋完整,尤其無障礙的設計很重要
尤其ubike很盛行也很適合都市短途運輸,有餘力把單車道設計好
這也對輪椅使用者有很大的影響
能處理好這兩項那我認為不用管理車輛總量
停車格還是路邊停車都不是什麼很重要的問題
不對
跟本原因就是台灣現在路邊幾乎全畫紅線,騎樓不讓停,然後再叫你去想辦法找車位,一堆車在路邊內卷
停車場車位畫超小,不合理的停車格長度,收費又貴
日本的停車場 車格有一半也是小到靠北 大概只能停kcar的大小 快吐😵💫
車庫法漏洞很多,需要其他法律輔助。
1、要搭配戶籍。有當地房地產所有或租賃證明,才能買/租當地車位,再來才能買車。
2、要搭配進城稅,本地車免徵。
不然只是幫忙炒作鄉下車位而已。
租賃證明之類的在台灣大概會很有問題,現在有些租屋處雖然會附設停車位,但很多房東都不願意去申報和讓你遷戶籍了。
搞不好最後為了車位還得去外面租一個停車位(某種變相提高成本讓人不開車?)
台灣很多問題真的不提還好,提出來就是變成一整串問題粽子,發現過往一堆問題被擱置在那邊沒處理。
這樣會變中共那邊那樣 限本地車牌
我覺得日本的車庫法 可以單純要他的有停車位才能買車這條設定 說真的台灣一堆舊車都丟在路邊佔停車位 那根本都沒在開了 還不願意去處理 在日本你要留車 就必須去租 或買一個停車位 這點是我覺得能有效控制台灣的車輛問題 有車的人沒停車位都亂停這件事 其實有時候也是因為很多舊車佔了需要使用車位的人而導致
車庫法就是買車的時候要去警察局申請車庫證明
然後警察來的時候確認你有停車位後就會開證明給你
所以你只要警察來的看之前把車位空出來就可以了
他根本不會管你持有幾台車…
有些家裡沒車位的也就是先去停車場租個暫時車位來搞證明
目前高承載真的有改善假日的交通狀況,上下班時間實施高承載,汽車必須座位滿足60%以上才可以上路,轎車是3位,mpv是4-6位才可以上路,這樣可以大幅降低塞車狀況。
商家準備停車場的營運成本可以由收取停車費支出阿,跟商品售價沒關係,全聯、好事多、百貨公司都不是停免費的餒。
同意 停車場營運成本 跟 店內商家沒有太大關係。而且日本蠻多停車場是完全免費 幾乎沒有所謂的維持成本(就是塊空地畫了線),mall的話就是收停車費等等來做維持。
我也認同,只要變成收費就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個人的車庫法還是要有,就算他有bug那也是少數,否則路邊停車格就是被附近住家占用
這個的前提是必須在鄉下土地便宜,而且樓層數不超過2樓的狀況。 實際上在台北市不可能靠停車費收支平衡。
一個小餐廳才幾個座位而已,只要設置三個停車位差不多就是少了一半的營運空間….怎麼可能跟營運成本無關
台北市一個停車格可以放一4人桌 一頓可以吃600-1000 你停車費要這樣收嗎😅
你前面舉的2個例子都是"賣場" 有人會走路去好市多嗎 一次買一箱餅乾就扛回家😅
日本還有一個作法,超貴的停車費。
歐洲停小巷,台灣巷太小,又多半是住宅,沒人願意給人擋門口。
慚愧,我也沒有解方
日本薪水比台灣高,日本國產汽車價格約合台幣35萬,本田跟鈴木之類的,汽車持有率才高一倍,根本超有效的好嗎
ㄏ,那你怎麼不去看看歐洲跟日本比起來,日本實施車庫法也沒有降低車輛依賴
甚至我自己實際使用上日本比歐洲還依賴車輛
@@sparklo 因為日本土地大。而且比台灣便宜。日本土地面積是台灣20倍。人口才6倍多。你說的對。我跟你道歉。我是想說在車庫法在日本沒用。在台灣可能會很有用。因為台灣土地非常貴。持有成本高。
現在日本薪水有比台灣高嗎(懷疑
我薪水比我在台灣時少了快一半 唉
@@雪月-r9r 有啦。時薪1000日圓出頭。問題是日本汽車很便宜
這問題的癥結點在於,沒車庫又不去租車位,一整年佔著白線或沒畫線的地方,
一條兩台車會車沒問題的巷子,硬是搞成連垃圾車出入都有問題。
台灣實施歐洲的方式,巷弄那些居民搞路霸的更厲害。
日本人很少會把鄉下註冊的汽車,開進城市長期停放,一旦讓其他人知道,臉面人脈會盡垮。
日本 車庫法 台灣 還是得實施
火花羅 提出的問題比較偏向 臨時停車的問題
問題是 台灣車輛總數已經是失控狀態了
很多人買車是沒在看有沒有車位的
造成很多人都是在路邊拿花盆 交通錐占車位影響交通
說難聽點就是侵占國有地
但我覺得日本車庫法實施一半即可
就是只實施買車必須要有車庫證明
商場那段說真的別抄日本 超蠢
台灣其實也有意識到有停車位才會有人潮 有人潮 才會有錢潮
所以比較新的商場 或 商業區 鄰近其實都有大量設置停車格
法規有沒有規定我是不知道 (我猜是沒有啦)
但這是好現象
林口outlet 那區塊 其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台灣現在的問題已經從成本外部化變成外部私有化,巷子裡一堆住戶拿花盆廢棄物占用停車空間,店家占用騎樓人行道營業,路邊到處都是私設的進出斜坡,如果把這些都清除掉,我估計全台灣的可停車區域最少能多出1/2以上
1. K CAR 在城市一樣要有停車位 法規查清楚好嗎 2. 講人均汽車輛是詭辯, 怎不講地均汽車輛. 台灣這麼小塞這麼多車? 更別說機車算進來就遠超日本了. 3. 買車要有停車位這麼簡單, 你講一堆營業場所的規定模糊焦點幹嘛? 4. 講地價更好笑 沒錢開啥車?
車庫法在2001年後才規定10萬人以上城市需要納入Kcar
講地均汽車量也是詭辯,怎麼不講單一城市汽車量或是單一郊區汽車量?
是喔很簡單喔?那建成區問題怎麼解決快獻策啊
誰講了地價?影片都看不懂不要在這邊惹人笑,笑死
笑死台灣這麼小?日本很大?
學新加坡賣車證,控制上路車輛
可是日本的市區規劃大多都是住商分離,所以商場有停車場這件事本來就沒太大問題;
住宅區就單純住宅區,比起台灣居住生活環境更舒適。
鄉下偏遠地區本來地就大,交通就是以開車為主,用走的當然會覺得很麻煩。
看看內湖COSTCO有停車場假日還是塞到爆炸,出台北外縣市要找個停車場都困難,路邊也不知道會不會被開單。
火花大,抱歉並沒有不認同您的說法;只是對台灣的狀況來講現在討論這個似乎還在空中樓閣階段😂
有點像每次都考零分的學生在煩惱自己下次要考80分還是考90分,哪一位的學習方法適合我呢
台灣有太多的汽機車用路人10元停車費都不願意付,只想停免費的,長期霸佔路側、巷弄還有各種可以免費無成本停車的地方
我想有一件事小提醒大兄弟,我真的很贊同你想改變台灣的心態,我跟你一樣,我希望你之後不要改變你做這種影片的初衷,這種東西就是要有人看,有人關注,政府才會做事
一堆人講車庫法車庫法的。我是持中立的態度啦,但如果要施行車庫法,那就是兩輪四輪一起來。
台灣人的問題不是什麼車庫法還是人行道,台灣人的問題是改革別人都大力支持,輪到要改革自己利益的時候就理由一堆。
火哥幫交通部做了一堆,問題是交通部只想混日子。
跟廢物絞痛部說一堆也是白說,躺著領薪水爽的勒!
交通部只想躺著收大家拼命買車的貨物稅跟燃料稅,一般白牌機車每年收不了什麼稅所以一直在交通建設上歧視機車,加上官員自己肯定都是開豪車,根本不管民間疾苦
我覺得車庫法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拉,但不是完全照抄就是。日本有辦法推動車庫法,除了因為他們很早就想到這個問題並開始做以外,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日本多數的都會區在二戰中被夷平的很徹底,讓他們的大城市也有辦法推動新的考慮停車問題的都市計劃😅。(唯一的例外應該就是京都,京都基本沒受過什麼大破壞,所以既成的建成區也很多,所以車庫法在這裡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效果)而歐洲的城市基本也跟京都很像,都有很大的建成區,自然尋找停車問題的解法就會向路邊停車靠攏,畢竟你不可能因為要停車就把房子全部拆掉生出車位來吧?!😅
台灣如果要解決停車問題,歐洲路邊停車模式自然是要考慮,畢竟台灣太晚才想到要解決停車問題,建成區已經大到不能完全實施車庫法了,但是車庫法考慮的點我們應該也是要學,至少在新建房屋/公共建築這邊我們可以做出規範,不要讓問題更加惡化😅 當然問題的源頭,車輛總數管制才是最應該要做的。台灣車輛持有成本真的太低了,而購買成本卻又高的誇張,跟世界多少國家正好相反😂 台灣的交通不下點猛藥真的是救不起來阿
感謝版主上傳分享,作為專職司機工作的我是覺得只能說國情不同就是在交流各國後擷取各國的精華來整合成最適合本國的方式!
版主您自己也提到你有22國的自駕親身體驗相信你一定也會在駕駛上路任何一個國家前都一定要先了解「大部分成文和不成文」的本地交通規則後才上路,該注意的一定要注意才不會踩雷。
因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多數的用路人無論在任何國家都是無法改變任何國家的規定,這是定律(好比奧運台灣就是要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才能參賽,現況改變不了難道就不比賽了嗎?我是這個意思)所以我的結論是自駕任何國家前請先守當地法律規定吧⋯⋯
最後請問版主覺得新加坡如何呢?雖然星只是一個城市國家但它的制度面我覺得平均度最高,建議您參考一下,感謝
我剛剛也在想新加坡的總量管制法,但突然發現那是因為他是城市國家所以好用,如果用在其他非城市國家的地方,也會有跨區停車的問題。
例如南投縣發的車牌,但車輛出現在台北市停車,數量一多台北市的總量管制就失敗了;如果用全台灣車輛總數考量,也是無法解決車輛集中在都市導致交通混亂的問題。
@@andy760428 感謝你讀完我的分享,我的看法是取其精髓,用根本的價值去因應國情的不同^_^
車庫法總比胡亂停車好的多
@@pen561 沒人說能絕對100%
但至少能減少很多問題
台灣沒車庫停路邊的比比皆是
甚至久久開一次的
光是解決這些人的返家違停問題就好很多了
@@pen561 每種政策本來就有正反面,主要還是看政府怎麼解決、配套
但依照目前現況,它能解決的我是不認為只有10%-20%而已啦
額外開銷?原來買車的車庫費用是叫做額外開銷?
怎麼不說你那些鄰居才是叫額外收入(?)
我還是贊成車庫法
歐洲巷子路邊停車在台灣也很難施行
台灣巷子沒辦法路邊停車,停了會被旁邊的住戶謾罵驅趕、擺盆栽;住戶會想盡辦法阻止汽車停在他家門口(放摩托車、腳踏車..)
強制畫車格一定會遭受當地居民強烈反對,最後一樣不了了之
八米(含)以下巷弄政府不徵收, 九成九都是私人土地..
房屋寬度4~8米, 大都有門戶與車庫出入口, 一台車4~6米,
你一台車停下去, 屋主就出不了門了... 常常要找警察清開通道..
我覺得你拿苫(ㄕㄢ)小牧來嘴真的很不厚道
你就知道人家是偏鄉了,什麼沒有連居民都少、但就是地大
那我要移動到三個店面遠的距離本來就會很長
請問你在歐洲某都市中心移動三個店面需要多久??
你自己都用google maps來做解說了
在日本你就用北海道偏鄉、在歐洲你就用市中心
不是這樣比的吧......
歐洲鄉下的小鎮也不會這樣好嗎XD
不對,我在日本的時侯鮮少看到路邊停車,而且有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擁車需要證明自己有停車是非常合理的,不然就是車子先買,再來佔用大家到公共容積。
沒停車位你總是要回家,然後就違停,非法佔地層出不窮
你的誤區在哪裡知道嗎?
日本一堆車位也是用租的,只是人家是私人出租
歐洲一堆車位也是用租的,只是是國家租給你
路邊停車系統不等於免費停到飽好嗎….
@@sparklo 你在講什麼🤔?停車使用者付費本來就是天經地義。
我同事在茨城縣有7台車,但那是因為他家就是有地可以提出容納7台車以上的空間。
換成在台灣你要買七台車根本沒有限制。 只要耍賴,罰單我繳就是,但事實上就是車子取得容易後,要放哪裡就看誰任性了。
你知道你的誤區在哪嗎?就是不想購車需要還要負責安置自己停車的責任,當台灣改變成購車還要提出停車空間的責任時,第一個衝擊的是車市利益,這就是既得利益者的盤算。
換成在台灣沒有限制 不等於 在歐洲沒有限制好嗎
我現在講的是歐洲系統跟日本系統之間的差異,提台灣幹嘛?
不是只有車庫法才叫做使用者付費,人家歐洲路邊停車一樣可以收費,不要我說東你講西,誰在跟你講台灣
邏輯有點差,自己都已經知道歐洲是古城了,所以歐洲到底是不要學車庫法還是不能學。是想學也不能吧,那邊這麼多老房子,哪一間有地下車庫可以實施車庫法
邏輯有點差,那台灣現在都是私人建成區,早就不是60年前日本剛開始實施車庫法那時車少人少的時間了,哪來的空間把房子打掉做路外停車場?
@@sparklo 所以說到底是不能學還是不想學,我說什麼你答什麼啊?是在比賽雞同鴨講嗎...
你去問他們啊問我幹嘛?事實就是歐洲沒有用,日本這套也一堆問題,請問他們是不能學還是不想學,對日本的車庫法是否有負面影響有什麼關聯嗎?
台灣人長期佔用自家前的公共馬路路肩當自家停車位 ,甚至小巷弄亂停車造成行車困難這個問題,不知何時能解…
台灣的交通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方法,而是台灣沒有"交通部",只有"腳痛部“。
不想做啦!反正都一樣薪水啊!
說的好像是交通部敢提出來你都會配合,多數人一定都是自私的,為了你的自私就算政策是對的也只會四處帶風向,逼迫政府低頭,違停不就是如此? 限縮ok但有配套嗎? 沒有就只是會更多人違停....今天換成是你被影響我敢說你也一樣會反對...
我覺得歐洲的路邊停車在台灣不太可行,至少市區不太行
畢竟台灣小太多,市區很擁擠,加上人行道規劃不完善
看看影片中拍到的歐洲路邊停車的畫面,旁邊都還有人行道
台灣有太多地方沒人行道了,尤其巷道內有車停在路邊就是沒路走
日本的停車法我覺得是比較在遏止市區內的車量
畢竟大城市如東京大阪有著較為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以及車庫法來盡量減少待在市區內的車量以及違規停車
當出了大城市到了人車較市區為少的郊區等地方,自然空地多,嚴格控管的也就少了
實際想想台灣塞的地方不也是大城市?花東、彰化嘉義等等就算路邊有停車也沒有在塞吧
舉例雙北有著捷運系統,然而汽機車還是一堆,就是因為每個家擁有的車可能都超過1台了
一家四口都在上班的話,可能有一個人是坐捷運,而其他三個人都各有一台機車,騎機車上班
然後假設這家人假日一起去吃個飯,大家都不坐捷運而是一起騎車出去,就要佔三個機車位
台灣跟歐美日比偏小,比起把所有市區內的人行道重新做好花的時間和錢
公共系統完善後,實施車庫法減少市區內車量還更快吧
事實上就是要把人行道做出來….
不是說沒有人行道所以不做路側停車,人行道本身就不該像台灣這樣被消滅
@@sparklo 是的,有人行道是最好的,只是全市區實施好不知道幾十年過去了
加上台灣市區小,巷子也小
以及各種釘子戶
實施起來難上加難
台灣有車沒車位佔公共空間 還要天天找位置 日本是回家就有自己位置能停 日本開車不擔心沒位置停
提到這個,我直接補充一個我在日本跟以歐洲友人討論過的部分,日本停車法,主要是建築在城市規劃這塊一點也沒錯,但是日本跟台灣及歐洲最大的差異是土地私有制度,在台灣每一間房屋前方幾乎都有所謂的“共有”道路或者“開放通道”。
但是日本不一定,甚至沒有所謂的“共有通道”也就是你可能走的通道是別人的“私人土地”,甚至這些通道不一定要開放給你通行,所以在日本政府並沒有這樣多的土地可以運用,所以把這個所謂的停車空間規劃轉嫁給土地所有者,而政府所能做的就是道路規劃,這也是為何在日本有非常多的住宅,你是沒法開車甚至騎車到門口的原因,因為通往你家門口的道路可能是你鄰居的私人通道而“非”道路。
但是歐洲不一樣主要跟歷史有關,以歐洲是數千年階級制度改變過來的世界,也就是以前的歐洲城市有很多地區的城市規劃土地是政府的,也就是你只有房屋殼是你的其他的不是,所以道路運用都是政府可以控制,而政府就可以不用去要求這塊,只要把道路規劃出一塊給用車者停車使用就好。
以上反觀台灣,其實台灣比較不同的地方是政府規定,政府有求的是每一個建物,都要提供道路空間,也就是你家門口基本要有2.5米寬的空間作為道路,這個通常會用“法定空地”去規範,但是由於空間太小還多地方沒法作為停車使用,再來就是產權問題,因此政府才會想改學日本把問題丟給老百姓,也就是道路土地有求你提供,但是停車空間沒法執行,再來就是建築規範問題,要是這個法真的在台灣執行,你要想你家以後要都更,有1/4空間要改公共停車場,也就是會壓縮建商的容積比,你想房價會...怎樣 這就是停車法在台灣難執行的真正原因,跟錢有關,政府不得罪的狀況下把問題丟給老百姓
換句話說
如果有車庫法
即使汽車持有率多一倍
看起來也沒這麼亂了?
可以這麼說,但是老話一句,建成區的問題怎麼解決?
@@sparklo
個人想法是當前建成區無解
1. 持有成本過低
我放著不管也不會怎樣
新的規畫不干我的事
除非你給很多錢錢
2. 產業過於集中
沒有人想每天通勤2小時以上上下班
這兩點導致都市更新難以推動
2. 可能還可以鼓勵企業遠端工作
舒緩一些
1. 真的無解
多數人都希望別人付出
弄啥屯房稅
如果有人提出提高持有稅
幫助都市換血的政策
絕對不會被選上
無解
另外
現在買新社區的人們
真的該拿到政府的獎狀
他們用他們的$$來幫政府改善人行道
台灣還是比較適合走路邊停車這個方向 但需要將現在紅黃線的制度打掉重新規劃 確認規劃好真正不可以停車的地方畫紅線並嚴格取締 增加目前可停車的路邊 集中人力在必須取締的區域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
鯛民停路邊久了都會進化成路霸,乾脆一點沒畫車格地方就上紅線,遇違停即拖走,嚴刑改歪風。
在日本沒車會累死 本人我曾經是駐日美軍 目前派駐歐洲 影片上所說的確是真的
車庫法不能解決台灣的交通問題。台灣的交通問題的真正來源是政府行政怠惰,都市計畫50年都沒修,大家可以想一想,50年前的生活環境跟現在的生活環境鐵定不一樣嘛,人口密度,交通方式鐵定不一樣.所以50年前的都市計畫套到現在可以用嗎?肯定不能用嘛。結果政府還是繼續用啊。
政府行政怠惰的來源又是來自於選舉,因為選舉要贏才會有權利,有錢,所以要迎合老百姓需求(台灣人的性格大家都知道,跟歷史有關,為了方便統治,把地方有主導能力的仕紳都殺光了,剩下什麼都不懂的一般百姓,隨著歷史進程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政策都要立即有效,政府最好不要來動我的利益,久而久之整個社會風氣就被操縱成現在的樣子。簡單的講就是歷史共業。
我想會來看這支影片的朋友應該都是很有正義感,想要改變現狀的人。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日子過得好就好,事情沒掉到我頭上,不要妨礙我就好,這是普遍的人性。不管哪一行哪一業都是這樣想。科學家有研究過,現在人類的祖先推演到最前面,大概就是幾百人而已。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現在每天走在路邊的陌生人,嚴格來說都是兄弟姐妹。如果人人都能少一點私心,多為共同的理念付出,我想未來就會變得更好。
最後,我想說的是,要改變台灣現狀最快的方式,就是廢掉雙重國籍,讓在台灣生活的人,可以把這片土地當成真正的家,把資源都用在建設這片土地上,而不是賺大錢後,匯到國外給不屬於台灣人的子孫揮霍,給外國人賺走。
總算有人提到建成區的都市規劃問題了
其實和兩區的發展脈絡相關:日本發展晚,所以可以有限度學美國做商家停車場。歐洲因為發展早很多,沒辦法將商家停車空間私人責任化,所以有此折衷。
說起來以台灣已經大範圍都市化狀況,確實歐洲是個好範本。
另外台灣更雪上加霜的,在於相比日本歐洲城市發展晚,所以都市大眾運輸缺乏,不得不回去依賴私人載具。
然後也不要說什麼政府無能:影片裡也說了,以六都如此大規模建成區範圍下,你還要求大規模私有財產無償提供公有化,本身就是不可能的行為。
輕自動車並沒有不用車位
是要看地方
人口擁擠的地方譬如東京大阪要買輕自動車還是要車庫證明的
另外把車登記在鄉下的取巧作法是有
但是大多數人不會這樣做
因為日本人民族性很守規矩
不像華人一樣貪小便宜
再來就是車庫證明需要去當地政府申請
要跑鄉下去申請這個也是頗麻煩
日本人另外一個民族性就是怕惹麻煩
所以真的是沒有多少人會這樣做
如果 台灣實行停車法。彰化的不二坊及其他類似的店家就得要關門
終於有次我覺得你的想法不行了,如果你沒有車位回家就是停路邊,那路邊就沒有停車位,這就是台灣停車最大的問題不是嗎。(大樓外都畫紅線也是造成沒地方停的主因)
路側停車做好為什麼會沒有停車位XD
@@sparklo
何謂做好?
以香港為例
連收費的路邊汽車泊位就有數量不足及被終日霸佔的問題
免費的路邊機車泊位往往更是有緣份和運氣才遇上空檔使用
歐洲就做得很好啊
我認為光是雙北大部分的人包含作計程車的都租車位了,我認為車庫法根本本末倒置我倒是認為把這些蚊子館或沒有用的建築拆了改蓋停車場還比較適合。
台灣光是炒房炒地皮這麼嚴重,都沒有推車庫法車位就被炒得非常.....
認真講我認為還是公共交通作好,把機車路權大開放到125都可以上國道、不用兩段式轉左、沒有禁行機車比較實在汽車的數量就會少許多,除非有需求或平衡感差的就開車....
台灣根本不該發展路側停車(實際上台灣根本不用發展啊,現在難道不是已經停好停滿了?)
歐洲發展路側停車有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肯定已經有人行道的狀況才會有路側停車
台灣現況是小巷子裡停好停滿,剩的道路空間連會車都很困難,然後行人自己想辦法用飛的
這樣的現況要想辦法走的方向肯定是先朝提高擁車成本,降低車輛數以及釋放道路空間(給行人)
所以歐洲的小巷跟台灣的小巷基本是兩件事,歐洲的小巷,實際路幅你會發現都有10米以上,兩側各保留1.5米以上的人行道,剩7米,
留一側停車剩的只夠不分向不畫雙向
台灣的狀況是6米巷兩邊停滿,中間剩3米會車很困難,行人? 沒在討論行人的
所以歐洲那種狀況才是真的不適合台灣,除非你根本沒有要討論行人的用路權利
要減少路側停車需求,唯二解就是減少車輛數以及把車趕去路外停車場(當然同時需要增加路外停車廠數量)
而車庫法就是可以同時滿足這兩個需求的方案
不是說日本的那套台灣要全抄,而是針對台灣現況迫切需要改進的方向挑選合適的方案
火哥的論點說,路側停好,要做什麼就走路處理完再開走,這個概念很好,但為什麼在台灣很困難?
應該這樣說,台灣現在路側停車本來就已經非常誇張了
但並沒有真的實現這種路邊停好車,附近吃喝玩樂處理完再開走
反而更常看到的是明明100公尺內就有路外停車場,甚至前面20公尺就有路邊停車格
但還是一堆車直接併排違停,原因就在台灣沒有良好的人行道系統,我就是一定要停在目的地前,步行距離0
所以在沒有完善的人行道以前,談車停在一個地方然後步行這個論點都是假的
因此我的看法還是,先減少車輛數 & 把車趕去路外停車場,才能釋放出道路空間,才有蓋人行道的機會
歐洲小巷10米?我去過歐洲20個國家耶,你會覺得我看不出歐洲的小巷幾米?
事實上要增設路側停車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人行道,但是你會發現日本因為實施車庫法,很多住家緊臨的小街道也沒有人行道,就是因為車庫法才會導致日本人行道設置比歐洲還要差
且提高擁車成本跟車庫法沒有直接關係,反倒是車庫法增加了車輛依賴是非常明顯的
@@sparklo 但是你引用在影片裡的"小巷",路幅就是那麼寬啊。
在歐洲,如果真的是只有6米以下,多半就是只有人行道+不分向車道或單行道,不給停車。更窄的甚至直接就行人專用不給汽車走了
我影片放的4:07你覺得那是幾米巷弄?
7:12那個怎麼看也不是10米巷弄,一樣做好單側停車
@@sparklo 4'07,單側的路邊停車都停到人行道上了,這部份你認為在當地是合法的嗎?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先合理的推論,這條巷子根本沒有允許路側停車,好吧,就假設這個國家允許路側停車時停上人行道,這應該不會是我們想要仿傚的模式吧?(對啦,台灣現在就已經一堆車停在人行道上了)
回到你的問題,4'07這條巷子,我以影片裡停在路邊的SUV為參照物,假設它的車寬是1.8米,人行道莫約1.2米寬,總路幅(建物牆到牆),大約超過8米寬
所以我們可以釐清一下,在這條莫約八米寬的巷子裡,有開放路側停車嗎? (車子停上人行道是合法的嗎?)
7:12這一個巷子,用同樣的方式,大約也是7~8米寬,同樣的,兩側都有人行道,然後這條是單行道(圖片方向地面有個X),所以這是一條有完整人行道,路幅不足所以設計成單行道的巷子。
所以你會發現,在歐洲真的能實現雙向各一車道+路側停車+雙側人行道的"巷子",沒有10米是辦不到的。而不足10米的,人行道一定有,再來就是要嘛不開放路側停車保留雙向通行,要嘛就是開放停車但限縮車輛通行(譬如單行道)
在台灣,就是5米的巷子會搞到像歐洲8米巷一樣的停車+通行條件,犧牲的就是行人
在台灣但凡路幅有8米,就是隔雙向各一線+停車用路肩。同樣犧牲行人
日本的系統沒有問題,澳洲也是類似這樣,只是台灣現在沒辦法做,台灣現階段適合用歐洲路邊停車的方式,或者企業買地蓋立體停車場。但路邊停車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被住戶長期佔用,一定要用小時計費,並且嚴格取締違規停車,再增強考照制度,最好是每20年還是幾歲回去強制重考換照,一堆三寶
這裡是不是一言堂?
有問題討論會被強制糾正?
嚇死
嗯,巴黎人口密度是台北兩倍,但是台北人口密度太高不能學歐洲
不過我不能糾正,這才是你理想中的討論自由嗎?
嚇死
這樣你就知道台灣的問題在哪了,不只交通亂,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沒辦法好好討論~
同意!日本自駕好幾次,尤其是機車,根本沒有車位可以停。因為店家主要面對開車族群,所以機車格自然就少甚至沒有,飯店也是這樣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台灣太小了
所以停車位很缺
我去日本旅遊發現
不管多熱鬧的市區
只要是停車場基本都會有空格
反觀台灣在鬧區要找一個停車格
找半小時以上都是常有的事
而且日本也是很多人會臨停
但是他們的道路設計比較寬
所以就算是臨停也不太會影響到車道的車流
車庫法的好處就是
回家的時候
車子有一個能長時間停留的私人空間
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減少車子亂放的問題
台灣一堆明明旁邊就有停車場的結果還是要違停
其實我還是很贊同買車須有車位證明(如果不連帶商業車位規定的話),因為真的太多人都是在佔位子,太影響市容了,如果政府把車格規劃多一點的話還是也可能哪來的人都會想辦法占位子,多少警察都沒再抓,連臨停都能誇張到停在路中間,交通部都是在蝦的
能停的地方全畫停車格不能停的全部畫紅線再加上電子收費配合電子監控開罰違停仔應該能有效改善
聽不出來歐洲跟台灣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地比較大~離開城市差不多車可以隨便停了
請問下,如果小巷著火了!車都停小巷?卡住消防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