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是什么:从无我到如来藏,解锁佛教哲学的终极洞见 | 一喃佛法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7 січ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68

  • @likaho9200
    @likaho9200 6 годин тому +2

    精彩,非常感謝!

    • @yinanfofa
      @yinanfofa  4 години тому

      @@likaho9200 感谢鼓励

  • @谷口晴生-h4l
    @谷口晴生-h4l 5 годин тому +2

    很棒的解說,立馬訂閱!👍

    • @yinanfofa
      @yinanfofa  4 години тому +1

      @@谷口晴生-h4l 感谢鼓励和支持!

    • @谷口晴生-h4l
      @谷口晴生-h4l 3 години тому +1

      @@yinanfofa 這是我見過對「空性」最棒的解說,非常感謝!🙏

  • @神奇傑克-r3z
    @神奇傑克-r3z 7 годин тому +2

    感恩分享

    • @yinanfofa
      @yinanfofa  7 годин тому

      @@神奇傑克-r3z 感谢鼓励

  • @alvin83100
    @alvin83100 2 дні тому +8

    简单来理解深奥的自然法则 真棒👍
    阿弥陀佛🙏

    • @yinanfofa
      @yinanfofa  2 дні тому

      @@alvin83100 感谢鼓励 阿弥陀佛

  • @nelsonsu3098
    @nelsonsu3098 8 годин тому +2

    健康快樂過每一天,佛不佛沒關系,別被耽誤,悉達多之前,之後並沒有變好,

  •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День тому +4

    空性用大腦想像好解釋 ,不好解釋的是物質,困擾我多年,直到讀到楞嚴經😊

  • @leming2815
    @leming2815 9 годин тому +1

    謝謝版主用簡單扼要、濃縮精簡的文圖解釋了佛教最甚深的空性見解,並且是以龍樹菩薩及後續開衍出的應成見來解釋。我想有涉獵過這些內涵者,可聽懂一些,並可了解這是一個濃縮的整理內容。
    不過,初看第5個「無見」時,頓時亦覺不解….想問版主的是:因您有提到唯識、如來藏,而其主張的三性之圓成實性為諦實有,等於在它所安立的諸法究竟體性為空性之上卻又主張「諦實」….您的「無見」是要表達空性、勝義諦亦是空性、無自性的這點嗎?

    • @yinanfofa
      @yinanfofa  9 годин тому

      @@leming2815 我想就是不执着 即不执着世俗谛 也不执着胜义谛

  • @一路-u3q
    @一路-u3q День тому +5

    佛陀受到了很多誤解,不僅被他的敵人誤解,也被他的朋友誤解,事實上,被朋友的誤解比被敵人的誤解來得多。  他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受到更多的誤解,而它的原因就是:他是最深奧的師父之一。他的洞見是那麼地深,所以一定會被誤解。   我根本不是在解釋佛陀,因為我不是一個佛教徒,我不是一個跟隨者,我跟佛陀一樣地經驗到了同樣的東西,所以當我在談論佛陀的時候,就 好像我在談論我自己。  它不是一種評論,也不是一種解釋,佛陀只是要跟你談話的一個藉口,一個將我自己的瞭解傳達給你的美麗藉口。   希望這件事能夠被記住:我所談論的是我自己的經驗,我使用佛陀來作為一個掛釘,將我自己的瞭解和經驗掛在它上面。   我愛這個人,我非常喜愛這個人,因為沒有其他人曾經像佛陀一樣碰觸到那樣的深度和高度,他仍然保持是人類意識所曾經到達的最高峰----埃弗勒斯峰。
    我從來不是你從字面上所瞭解的那種靈修者。 我從來不去廟宇或教堂,也沒有詠誦過任何經典或透過修行某種特定的方法尋找真理,更不會去向上帝禮拜或祈禱。 那一點都不是我的方式。 當然,你可以說我沒有任何靈性修煉。 然而對我而言,靈性修持有著完全不同的內涵,靈性修持需要有坦誠率直的個別性。 不允許任何的依賴。 不惜任何代價的為自己獲得自由。 這樣的修持從來不會在人群裡,而是屬於單獨的,因為在群體中還從來沒有發現過真理。 真理只在個人的單獨中尋獲。 不曾生,不曾死⋯只是從1931年12月11日到1990年1月19日這段期間拜訪了這個星球。 -奧修
    ~~~
    幫你認識自己的網站~~ 奧修網站 可先從電子書法句經(第二卷)入門

  • @林煜山
    @林煜山 День тому +4

    成唯識論釋(正智出版社)----個人推薦,了解空性的入門磚
    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即是空性!無智亦無得
    空性=空而有性,無形無色而有作用

  • @林田-e3y
    @林田-e3y День тому +4

    影片做的不錯😗

    • @yinanfofa
      @yinanfofa  День тому

      @@林田-e3y 感谢鼓励

  • @orffhuang
    @orffhuang День тому +4

    沒心理現象沒煩惱、石心木人,有慈悲喜捨的AI人 !

  • @hxqing
    @hxqing День тому +3

    当我们生起 空性本身是不是空的 的疑问时 ,我们已经陷入 概念错乱 的迷惘中 。
    空 是一却法都必定具有的性质 (当然 ,这只是某些思想家的观点) 。这种性质 ,叫做 “空性” 。若再继续问 空性本身是否具有空性 就相当于问 橙色本身是不是橙色的 一样不合理 。

  • @謝進益-c2d
    @謝進益-c2d День тому +3

    第五種無見似不應理,也非中道,而是邊見,如來藏與阿賴耶識比喻為地球的晝夜,晝明夜闇(無明)無明,妄想,不可思議,眾因緣所集。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明心,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即無明,有其客觀因緣異熟的條件。唯識學較少闡明清淨的如來藏,對雜染的阿賴耶,萬法種子,(三世因果),心意識,性相用,能藏,執藏,所藏三種儲存信息的功德相貌作用……盡量發明,當今的量子力學可算是唯識學的科學論述,如月亮不去觀察它,它就不存在,雖然我們都知道它存在,但此存在等同怪力亂神,玄談,沒有明確的座標系,與運動向量,不符相對論原理。

  • @entderlii8520
    @entderlii8520 День тому +3

    簡單說就是死後靈魂的感覺,在靈魂世界擺脫輪迴系統無業力纏身時,就是無眼耳身意的感覺,沒有感覺便是直識

  • @jasonsung9261
    @jasonsung9261 День тому +3

    這種將「空性」敘述成五種不同的方式是無需的,從佛陀在二轉法輪講述「般若」中,對於「空性」只講了「緣起性空」,並沒有做更多的解釋,包括「無我」。「性空」的闡釋始於龍樹菩薩的「中觀論」,其後發展成「應成」與「自續」兩種主流論點,在龍樹菩薩與應成派的「空性」闡述裏主要是在説明「境和物」的「自性空」,這就含蓋了所謂的「主、客體」。「空性」的闡釋必須要從「緣起」開始,兩者是不可分的一體兩面,而所謂的「無我」是從「境物」的「自性空」中延續出來的,因為「我」也是「境」的一部分。所以從佛陀教義到「中觀」思想,「性空」是從「無境」出發而最後達到「無我」,這不僅是歷史的脈絡,也是修行的次第。

    • @月亮-g1x
      @月亮-g1x День тому +2

      空性源自佛陀的「緣起性空」,意指萬物皆因緣和合,無固定自性。「無我」則是從對「自性空」的理解中延伸,因「我」亦為緣起之物,並無獨立存在。「中觀」思想由龍樹菩薩發展,透過「應成」與「自續」進一步詮釋空性,強調主客體皆無自性。空性與緣起是一體兩面,修行需先悟緣起,方能體達無我,這是佛教從教義到修行的核心脈絡。

  •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День тому +3

    是的,楞嚴經就是這樣解釋空性😊

  • @MrTianzhen
    @MrTianzhen День тому +3

    般若空慧(真空)-无相慈悲(妙有)-无上菩提(中道)是佛法第一妙谛的三位一体,无见在此,如来藏在此,无主无客在此,无客体在此,无主体在此!此即是百分之百活在当下的你我他都是十一维宇宙的全息投影啊!

    • @張順憲
      @張順憲 День тому

      @@MrTianzhen
      三維空間+時間=四維次!
      四維時空+量能=五維次!
      五維能空+訊息=六維次!
      我們的意識只能感應到六維次!
      因為第八識是訊息庫!
      光量子動能在第五維次!
      請教您的十一維次要加上甚麼東東呢?

  • @李永成-x5p
    @李永成-x5p День тому +2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 @yinanfofa
      @yinanfofa  День тому

      @@李永成-x5p 可不是吗😄

  • @MalachiLai0528
    @MalachiLai0528 День тому +2

    促成視頻,不是促成視頻,是你透過述說如何促成視頻,讓聽眾達到某種境界,這個過程就是如來;當你驚嘆!哇嗚,真不簡單.就是結果.邊聽隨著內容,會發展不同,好比花開,前段是一朵花,這段是另一朵.種子開花,因此所述都是阿賴耶的變現.因此過程若引導到大圓鏡智,或非大圓鏡智,就是主要差異.因此聽非聽,自己就是無上法王.任何要聽聽看都是染污的證據.

  • @一路-u3q
    @一路-u3q День тому +3

    我們詢問真理,而這個詢問的行為本身卻與真理背道而馳。因為這個詢問的行為本身隱含著:別人有可能給你解答。詢問本身暗示著:別人可以告訴你真理是什麼。但是,沒有人能告訴你真理是什麼,真理無法用語言傳遞。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落入語言文字,那就是謊言。
    為什麼呢?因為知道真理的人,並非以訊息的形式知道。否則,我們早就可以很容易地把這項訊息傳遞給任何準備好想要接受的人了,但真理唯有,無法傳遞,無法揭露。頂多可以用幾個隱喻:但這些隱喻也僅有一個非常具感受性的心才能接收得到,否則你還是會錯過。
    奧修

    • @hxqing
      @hxqing День тому

      好的老师在学员用不恰当的方式提出其心中的疑问时 ,有时候会以身作则 ,用一种一看就看得出是 无理之问 的问题来让学员自己明白自己提出的是一种 无理之问 。
      当然 ,经里面 ,佛陀会问 :假如有人这样发问 ,他是否问得合理 。

    • @月亮-g1x
      @月亮-g1x День тому

      真理並非外在得來,而是內在體悟。詢問本身假設他人能提供答案,然而真理超越語言與概念,無法被傳遞或解釋。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語言描述都只是表象,並非真相本身。真理唯有通過個人內心的感知與直覺才能體會,隱喻僅是指引方向,而非終點。修行的關鍵在於放下對外尋求答案的執念,轉而內觀自身,方能感應那不可言說的真實存在。

  • @ggks8333
    @ggks8333 День тому +3

    感谢分享.只是感觉讲话以外的所有声音都是燥音,即使声音小也是燥音.除非做的是音乐.放音乐就放音乐,画蛇添足的背景音乐.甚是聒噪

    • @yinanfofa
      @yinanfofa  День тому

      谢谢您的建议 后续改正

    • @hxqing
      @hxqing День тому

      也许 ,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声尘 ,是为了适应某些 没有这些分散注意力的外在因素会令他们感到坐立不安 的学员吧 ?对于 已经不受这些外在因素干扰其定力的老有学或无学 来说 ,提供检验自己的修学功力的进展或退失的实际器材 ,对他们来说 ,也是值得把握的 。

  • @wildkidT
    @wildkidT 3 години тому +1

    僅次於佛陀的偉大人物應該是舍利弗,這是相應部記載的。
    龍樹菩薩也不錯啦遠勝過那些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主張者與補特佳羅論者,可惜他也帶來佛教走向哲學化、抽象化的問題。
    阿含經相應部這些根本教點雖然零散,應該還是比較中道。

  • @李煥國-q6h
    @李煥國-q6h День тому +1

    一切來自寂靜,復歸於寂靜😂😂😂❤❤❤🎉🎉🎉

  • @月亮-g1x
    @月亮-g1x День тому

    空性即無自性,萬物皆因緣而生,無固定實體;體悟空性即解脫執著與苦惱。

  • @ntccall6382
    @ntccall6382 День тому +1

    有死过的人再生才能明白什么是星空中的空性、活人是不能明白的

  • @vidya014
    @vidya014 15 годин тому

    空性是修学手段。
    目的不是进入空性,而是依靠空性之概念,进入“无我”状态。
    “空”并不存在。

  • @黃德銘
    @黃德銘 День тому +1

    對於佛教,我一直有一個很深的疑問
    佛陀教導我們離欲,但又把西方極樂世界描述得如此富麗堂皇
    七寶樹.金沙.琉璃.黃金鋪地??
    如果都離欲了,那要這些幹嘛??

    • @yinanfofa
      @yinanfofa  День тому

      @@黃德銘 我想是心物一元 念头好 事相就庄严 就像面相 大体上是看的出来的

    • @謝進益-c2d
      @謝進益-c2d День тому

      @@黃德銘 從相究理,你如果從三十七道品的角度去理解這些表法,現象就能理解,這些化境就是三十七道品的功德相貌,離欲即無生,極樂世界無苦非無欲,雖有欲,一切生活資具,飲食欲樂如他化自在天,從想心中生,白話就是高極精神文明。不若裟婆世界,追逐物欲,貪無止境,資生艱難。

  • @黃德銘
    @黃德銘 День тому

    請問
    本影片最後的英文歌曲是啥

    • @yinanfofa
      @yinanfofa  День тому

      @@黃德銘 because of you

    • @黃德銘
      @黃德銘 День тому

      @@yinanfofa 謝謝您,感恩~~

    • @yinanfofa
      @yinanfofa  День тому

      @黃德銘 不用客气 👍

  •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День тому

    創造也是空?服務眾生也是空?😊

  • @dannyliu7481
    @dannyliu7481 День тому

    用肤浅理论来展现空性、那么连空性边都着不到。

  • @TにSたk
    @TにSたk 9 годин тому +1

    空性一點都不深澳,五蘊皆空法爾如是

  • @善入寂滅
    @善入寂滅 День тому

    空性
    如來 如來藏 如如 一真 真如
    法界 性海 圓成實性....有太多的名相 只是應眾當機說法罷了
    今日是 本師釋迦摩尼佛成道日 弟子應讚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吾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 @jan3751
    @jan3751 День тому +2

    空性一点都不深奥,穿衣吃饭睡觉看书…………………用的就是空性,无空性,啥也做不了!

    •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День тому

      那麼 物質也是空?😊 食物也是空?能量也是空?😊

    •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День тому

      楞嚴經裡面清楚交代物質與光與空性😊

    • @謝進益-c2d
      @謝進益-c2d День тому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你所理解的空應該是無,跟佛法的空即妙有的無常觀,不在ㄧ條路上,人家說的是忠孝東路,你卻在問忠孝西路。答案只會是不知道,不知所云。

    • @善入寂滅
      @善入寂滅 День тому

      大德 誤也穿衣吃飯睡覺 是個人雜染的六識所為 跟空性毫無關係 七識末那(極計度分別識) 管人體基能 諸如呼 心跳 消化....當然有病時得吃藥 因緣不夠時也無用 分段生死罷了
      如來藏 不變隨緣 不變的是萬得具足 不必修 祂就在哪裏!在那裏盡虛空遍法界!隨緣後來變隨便 搞出三界六道 沉浮於此
      怎麼出離?四聖諦 苦集滅道 三轉十二行相 去體會 慢慢學 慢慢修 從穿衣吃飯睡覺開始吧!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 @jan3751
      @jan3751 21 годину тому

      @@Human_kind_let_china_lead_us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 。

  • @kib3571
    @kib3571 День тому +1

    “空性”也就是“无实性”。

  • @khanhchan5234
    @khanhchan5234 День тому +2

    一开口就錯,佛学不是哲学!

    • @58671234
      @58671234 9 годин тому

      佛學為什麼不能是哲學?

  • @kib3571
    @kib3571 День тому

    如果. . .

  • @wildkidT
    @wildkidT 3 години тому +1

    影片中露西的片段是偽科學,其實人腦的使用都是100%。
    牛頓的引力說也是被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理論所否定,插畫真的使解說黯淡不少😅。

    • @yinanfofa
      @yinanfofa  3 години тому

      @@wildkidT 哈 好的 谢谢指出

  • @vidya014
    @vidya014 14 годин тому +1

    无见,无听,无嗅,无尝,无触觉,无六意识。

    • @vidya014
      @vidya014 14 годин тому

      “我“,本身就代表着“局限”.
      无我,就是破局限。
      破什么局限?
      就是破眼耳鼻舌身意,破六识。

  • @張順憲
    @張順憲 День тому

    創造名詞、偏離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