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確實,實驗教育對於許多家庭是良好的解方。但是我身邊也有從實驗教育回到一般公立學校的孩子,在孩子小時就知道他應該適合什麼樣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許,可以採訪看看那些從體制外回到體制內的家庭,而非只著眼於「實驗教育」這塊美麗的招牌,才能做出更適合孩子及家庭的判斷。
確實也有許多實驗教育回到傳統教育的孩子, 但兩者本就無好壞之分, 單純看是否適合或是否接受(但切換會讓孩子較辛苦), 體制外教育各種體系有自己著眼的方向, 甚至同體系中還有細分不同派別, 一樣沒有好壞, 入學前真的需要家長花大把時間去了解, 以及平時就能靜下心觀察孩子狀況, 才能選擇較合適的教育,體制外教育有些家長是必須比體制內家長付出多數倍心血/金錢才行, 盡可能提前接觸學校評估清楚, 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 能不能配合學校方針, 以減少孩子不適應的情況, 如果無法先行評估或無法配合, 走體制內教育確實是較安全的選擇, 畢竟體制外教育的是一條跟多數人不同且持續改進中的的路。另外把「體制內過不下去就換實驗教育試試看」這種想法是不正確也很危險的, 只能說多個選擇, 評估工作也變得多了許多但多些例子出來, 確實能提供未來家長更多的評估資訊~但每所體制外學校都不一樣, 還是要分辨清楚
如果能找校友來談10年來的發展可能會讓人更加了解體制外教育的成果、幫助現行體制內的國中小已經辦法提供有效果的學習環境有能力的家長不是照傳統送去補習班就是找體制外教育試圖解決問題教改到現在依舊是理想很豐滿
這部份建議去各校去了解, 一來有些體制外系統剛成立不久, 實例不多, 二來因體制外學校很多, 提供實例僅代表該校之成果, 不代表所有體制外學校, 所以現況針對有興趣之體制外學校主動了解, 會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主題很好,但實際討論到的東西很少?希望能有更具體、更深入的內容
很不錯的議題聽起來有點像北歐式教育可惜關鍵想聽的 支持研究 主要支出還有十年的成效跟進展都著墨太少希望可以再做更多內容 加油
我小孩後來也都進了實驗小學/國中。影片裡有拍到高中生,可是沒講到小孩到底如何對接上國立高中或大學? 升大學用繁星? 可是繁星名額少。用考的,則要重新考好多好多東西。這也是我現在納悶的事。台灣(日韓中港坡等) 升大學都是要在高中最後一年考你每一科,而且每一科都搞得很難,尤其數學。台灣考醫學院還要考你數A,真是亂來。國文也是要考古文。送實驗學校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小孩多點時間探索討論,而非「被教」。我也希望小孩大學能在台灣讀,不過目前備案就是去國外讀大學。
一旦走了體制外就回不去了,去國外也沒辦法讀什麼好學校,要這樣的話台灣後段那種個位數分數就能上的學校也能讀,但就沒什麼意義,既然選了體制外就不要care什麼讀大學不讀大學吧
醫學院全世界都是要考數學和自然 不是台灣的問題 … 真的那麼寬鬆大家都考滿分怎麼選才
看社會多重視醫生吧,現在只用成績而不用其他更合適的標準就是因為便宜行事
@@漫步雲端-n1p 美國申請醫學院要考MCAT ,沒什麼數學的。而且醫學院算碩博士。大學一般讀個premed/生物/化學等。再給個例子,我走國際路線,我要申請電機系,高中沒選生物。可是台灣學測把生物化學物理地質全綁在自然。要不然還要另考個學科。我就納悶為何學測學科不合一就好了,然後自然拆開。
按照目前的少子化情況,未來考大學不會是一件難事。教育的重點在於身為家長的我們是否能擺脫過去傳統教育的束縛及現在社會的教育氛圍,真正放手讓小孩走上他想要的路線;還有是否能接受由小孩自己選擇的路線(不論升學或是提早就業),這些事情一再的考驗著家長的想法與做法。
多「元」入學的更高階版 $$$$$$$&砸出來的
教育的大躍進~前人走得辛苦。課綱也朝鼓勵探究與自主學習的方向前進,受益的都是我們的下一代
台灣的就業環境、社會氛圍跟國外不一樣,實驗教育的孩子如果要在台灣,最終還是要想辦法回歸一般大學,但孩子確實可以有個快樂童年
的確,這些孩子最後可能還是要進入大學。但我認為實驗教育出來的小孩,他們對自己的探索和了解會比體制內的學生要多得多,在選擇大學時也會更容易進入自己本身有興趣的領域就讀,學習動機也會高出一般學生許多,而不是像大部分的體制內學生,在毫無方向和充滿不確定的的情況下先找個科系讀再說。至於入學方式的部分,現在的多元入學方式也越來越多,相信未來也會持續增加,而不用讓這些孩子為了考大學被強迫去學習那些所謂的「基本科目」。
國外支持你做自己,但是結果自負,也是金融科技薪資壓倒其他系統。這是文化問題,家長要做到知道自己小孩出社會會很辛苦,但是仍尊重獨立,國外沒錢家庭也是好學校好科系比較容易翻身,當然機會量也差很多,社會生存成本差很多
其實選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長大以後是這樣小時候也是這樣
片中官員雖然說補助經費從2800萬漲到3800萬但是這是沒有考慮到實驗教育學校暴增加上物價上漲的說的所以各家拿到的補助經費可能還比以前不夠,卻被用總量的概念講的好像很支持一樣
實驗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解方,感謝為這條路付出心血的前輩們,為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
媽!我上電視了!
想到自信心、挫折處理與自我認知的問題,實驗教育出來的孩子如果不強求學校,選擇 (1) 理工類別的科系 or (2) 國立大學商科 不被二一熬到畢業,應該會在普通階層的職缺面試時比一般體制出來的學生更有優勢?🤔
法規鬆綁了,但政府對實驗教育的支持仍不夠。尤其是實驗教育財源自籌,導致學費偏高,但學校仍持續負債。
學校教育不就來料加工業嗎?把我們都培養成優秀的綿羊。
只想知道成果,孩子成為影響世界,國家,社會的人物了嗎?還是成果都跟一般普通教育沒什麼差別?天下雜誌的教改影片,得到的結論選擇教改實驗教育的孩子到了長大結婚後並沒有比一般普通教育者有成就。若是沒有比較有成就,想問誰從中獲得利益了呢?
先問你自己對於有成就的定義是什麼?高收入?還是風光的職業?還是樂於自己的工作?
你這種成就導向的傳統教育價值觀剛好就證明了實驗教育的寶貴人的價值不在於有什麽成就人的價值在於人本身
若實驗沒讓孩子更有成就,那只能說就是錢在做怪。家長有錢,安慰自己我丟了那麼多錢,我沒有對不起孩子。想想民國5,60年代出生的人,家裡有多餘的錢讓你去學什麼嗎?就是進一般學校讀書,現在你過的不好嗎?活不下去嗎?所以錢在做怪。
人生追求的目標並不是只有結果,是過程。
確實,實驗教育對於許多家庭是良好的解方。
但是我身邊也有從實驗教育回到一般公立學校的孩子,在孩子小時就知道他應該適合什麼樣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或許,可以採訪看看那些從體制外回到體制內的家庭,而非只著眼於「實驗教育」這塊美麗的招牌,才能做出更適合孩子及家庭的判斷。
確實也有許多實驗教育回到傳統教育的孩子, 但兩者本就無好壞之分, 單純看是否適合或是否接受(但切換會讓孩子較辛苦), 體制外教育各種體系有自己著眼的方向, 甚至同體系中還有細分不同派別, 一樣沒有好壞, 入學前真的需要家長花大把時間去了解, 以及平時就能靜下心觀察孩子狀況, 才能選擇較合適的教育,體制外教育有些家長是必須比體制內家長付出多數倍心血/金錢才行, 盡可能提前接觸學校評估清楚, 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 能不能配合學校方針, 以減少孩子不適應的情況, 如果無法先行評估或無法配合, 走體制內教育確實是較安全的選擇, 畢竟體制外教育的是一條跟多數人不同且持續改進中的的路。
另外把「體制內過不下去就換實驗教育試試看」這種想法是不正確也很危險的, 只能說多個選擇, 評估工作也變得多了許多
但多些例子出來, 確實能提供未來家長更多的評估資訊~但每所體制外學校都不一樣, 還是要分辨清楚
如果能找校友來談10年來的發展
可能會讓人更加了解體制外教育的成果、幫助
現行體制內的國中小已經辦法提供有效果的學習環境
有能力的家長不是照傳統送去補習班就是找體制外教育試圖解決問題
教改到現在
依舊是理想很豐滿
這部份建議去各校去了解, 一來有些體制外系統剛成立不久, 實例不多, 二來因體制外學校很多, 提供實例僅代表該校之成果, 不代表所有體制外學校, 所以現況針對有興趣之體制外學校主動了解, 會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主題很好,但實際討論到的東西很少?希望能有更具體、更深入的內容
很不錯的議題
聽起來有點像北歐式教育
可惜關鍵想聽的
支持研究 主要支出
還有十年的成效跟進展
都著墨太少
希望可以再做更多內容 加油
我小孩後來也都進了實驗小學/國中。
影片裡有拍到高中生,可是沒講到小孩到底如何對接上國立高中或大學? 升大學用繁星? 可是繁星名額少。用考的,則要重新考好多好多東西。
這也是我現在納悶的事。
台灣(日韓中港坡等) 升大學都是要在高中最後一年考你每一科,而且每一科都搞得很難,尤其數學。台灣考醫學院還要考你數A,真是亂來。國文也是要考古文。
送實驗學校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小孩多點時間探索討論,而非「被教」。我也希望小孩大學能在台灣讀,不過目前備案就是去國外讀大學。
一旦走了體制外就回不去了,去國外也沒辦法讀什麼好學校,要這樣的話台灣後段那種個位數分數就能上的學校也能讀,但就沒什麼意義,既然選了體制外就不要care什麼讀大學不讀大學吧
醫學院全世界都是要考數學和自然 不是台灣的問題 … 真的那麼寬鬆大家都考滿分怎麼選才
看社會多重視醫生吧,現在只用成績而不用其他更合適的標準就是因為便宜行事
@@漫步雲端-n1p 美國申請醫學院要考MCAT ,沒什麼數學的。而且醫學院算碩博士。大學一般讀個premed/生物/化學等。
再給個例子,我走國際路線,我要申請電機系,高中沒選生物。可是台灣學測把生物化學物理地質全綁在自然。要不然還要另考個學科。我就納悶為何學測學科不合一就好了,然後自然拆開。
按照目前的少子化情況,未來考大學不會是一件難事。
教育的重點在於身為家長的我們是否能擺脫過去傳統教育的束縛及現在社會的教育氛圍,真正放手讓小孩走上他想要的路線;還有是否能接受由小孩自己選擇的路線(不論升學或是提早就業),這些事情一再的考驗著家長的想法與做法。
多「元」入學的更高階版 $$$$$$$&砸出來的
教育的大躍進~前人走得辛苦。課綱也朝鼓勵探究與自主學習的方向前進,受益的都是我們的下一代
台灣的就業環境、社會氛圍跟國外不一樣,實驗教育的孩子如果要在台灣,
最終還是要想辦法回歸一般大學,但孩子確實可以有個快樂童年
的確,這些孩子最後可能還是要進入大學。
但我認為實驗教育出來的小孩,他們對自己的探索和了解會比體制內的學生要多得多,在選擇大學時也會更容易進入自己本身有興趣的領域就讀,學習動機也會高出一般學生許多,而不是像大部分的體制內學生,在毫無方向和充滿不確定的的情況下先找個科系讀再說。
至於入學方式的部分,現在的多元入學方式也越來越多,相信未來也會持續增加,而不用讓這些孩子為了考大學被強迫去學習那些所謂的「基本科目」。
國外支持你做自己,但是結果自負,也是金融科技薪資壓倒其他系統。這是文化問題,家長要做到知道自己小孩出社會會很辛苦,但是仍尊重獨立,國外沒錢家庭也是好學校好科系比較容易翻身,當然機會量也差很多,社會生存成本差很多
其實選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長大以後是這樣小時候也是這樣
片中官員雖然說補助經費從2800萬漲到3800萬
但是這是沒有考慮到實驗教育學校暴增加上物價上漲的說的
所以各家拿到的補助經費可能還比以前不夠,卻被用總量的概念講的好像很支持一樣
實驗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解方,感謝為這條路付出心血的前輩們,為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
媽!我上電視了!
想到自信心、挫折處理與自我認知的問題,實驗教育出來的孩子如果不強求學校,選擇 (1) 理工類別的科系 or (2) 國立大學商科 不被二一熬到畢業,應該會在普通階層的職缺面試時比一般體制出來的學生更有優勢?🤔
法規鬆綁了,但政府對實驗教育的支持仍不夠。尤其是實驗教育財源自籌,導致學費偏高,但學校仍持續負債。
學校教育不就來料加工業嗎?
把我們都培養成優秀的綿羊。
只想知道成果,孩子成為影響世界,國家,社會的人物了嗎?還是成果都跟一般普通教育沒什麼差別?天下雜誌的教改影片,得到的結論選擇教改實驗教育的孩子到了長大結婚後並沒有比一般普通教育者有成就。若是沒有比較有成就,想問誰從中獲得利益了呢?
先問你自己對於有成就的定義是什麼?
高收入?還是風光的職業?還是樂於自己的工作?
你這種成就導向的傳統教育價值觀
剛好就證明了實驗教育的寶貴
人的價值不在於有什麽成就
人的價值在於人本身
若實驗沒讓孩子更有成就,那只能說就是錢在做怪。家長有錢,安慰自己我丟了那麼多錢,我沒有對不起孩子。想想民國5,60年代出生的人,家裡有多餘的錢讓你去學什麼嗎?就是進一般學校讀書,現在你過的不好嗎?活不下去嗎?所以錢在做怪。
人生追求的目標並不是只有結果,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