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勘誤】9:14 八月底時已拍板定案改為60級分,而非45級分。
自願就學方案是包含在多元裡面嗎?
學測檢定依然是15喔!還是上限兩科
希望也可以關注高職,高職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但高中卻有兩次,從一開始教育部在制定課綱的時候都沒考量到高職生,學習歷程對我們也很沒有幫助,因為我們職校還是得要製作作品集,真的只是增加我們的作業量而已
@@moneymommy3582 其實高職有很多科本來就是很莫名其妙,聽高職同學說其實高職三年也就只是先學大學1.2年級的東西,如果是美髮汽修科這種還有存在的必要,但什麼電機科也要設...
@@howardchan7556 但是為了更細分還有隱藏的15+跟15++
108課綱:我們要讓學生培養多元能力,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還是108課綱:學生的混和題型答案必須跟參考答案相同才有分
真的 尤其社會科 明明回答的答案符合題意 但答案就必須跟他的參考答案一樣🙄
真的超瞎,要去猜出題老師的思路到底怎麼走,本質上就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填鴨式問題(超難搞的
留言最佳金馬獎就給你了
比填鴨式教育更夭壽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非固定填鴨式教育
混合題真的靠北( ง °皿°)ง⁼³₌₃很難get到他要的點
108課綱第一屆,以學生的角度。高一的時候懵懵懂懂不知道要怎麼做,老師也只說自由發揮多元學習,自己探索,所以作品根本不能看。高二的時候懂部分概念後,作品主題越深入,但導師有些很用心指導,有些就...,一樣自己摸索。突然有大學端的教授表示他們不明白我們學生傳過去的檔案表達的意思,他們感覺在「玩心電感應」,學校老師的苛責也接踵而來。我們學生何嘗不是也在和你們玩心電感應。社區高中學生段考都很ㄍㄧㄥ了,還要邊做學習歷程邊摸索邊準備考試,111學測也快到了,對於新制度,我真的是醉了。
回歸最原始的制度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高二時去大學參訪,中興的教授說想看到的是與申請的科系相關的學習歷程,但根本沒想到要念什麼的我,到底要做什麼呢?每一樣學習歷程都做得半吊子,到頭來我們終究不懂教授想看的,就這樣成為白老鼠
學習歷程完全破東西,考段考之餘還要用那個,而且也不一定知道以後要讀什麼,只能瞎做。學測考完再統整做出備審資料不好嗎?
@@ursowrongwrongisaid 這麼做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只是徹底剝奪偏鄉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
@@ryanlin306 要不偏鄉考試 其他畫學區或在家自學
108課綱就是把舊課本的東西都刪掉給你一本新的薄的跟雜誌一樣的課本,然後考試還是考那些刪掉的跟你說那叫素養,所以學校乾脆不鳥108課綱保持者「你繼續你的108課綱,我繼續我的舊課程」
第三屆108課綱的高一生非常非常有感,真的是課本要刪就刪,我還是要會^^而且因為一些選修課變多的關係正課變得很少,所以老師每天都在趕課,聽不懂就我們學生的事了
真的 反正素養不教 基本的刪掉,因為高二自然組 物化一週各兩堂笑死,什麼都教不完,刪掉當不用教,完美。
第三屆🙋太中肯了,老師上課都還要自編講義把之前刪掉的課再補回來,學校新課綱課本基本上就....段考還是會考舊課綱,因為新課綱根本刪到沒東西了......
是不是應該要規定,如果課本沒有教,就不應該考啊...
@@LouisChiaki 不是呀 新課綱就是覺得你要自己去學習啊,沒教不代表不會考,很鬼。
把原本的指考改成分科測驗就是讓學生開始從指考戰士變成重考狂戰士,然後台灣教育要改,就是要從根本改,每次都從國外抄一些酷酷的概念回來,也不管大環境下適不適合就直接拼湊出一個奇怪的奇美拉,國外的制度長那樣可能是因為有其搭配的環境,但台灣每次教改都是東拉一些 西取一些 然後給變相學生更大的壓力罷了 而且升學制度瘋狂的改 只會讓許多在改革初的學生應接不暇 原本從考試至上突然轉成另一個型態,然後很多東西都明顯沒規劃好,尤其是學習歷程檔案的系統,那個容量根本少的可憐,很多大學教授甚至也沒完全搞清楚狀況,就要讓學生和大學端接受這奇怪改革,說實在的,這根本只是上層人士對自己政策自我意識過剩的傲慢罷了補充一下9/25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出包 許多學生上傳的檔案被刪掉、重置 沒備份的直接重來了
這ID太猛
哈哈哈 文件4mb根本笑死 只是單份檔案大一點或是兩份合併就爆了,影片檔10mb更是天大的笑話 1分半的影片要壓到144p才能傳 解析度像被幹過一樣,說好讓學生壓力減輕,別鬧了,你又要看在學又要看學習歷程,我只有感覺到體重大幅減輕而已啦,因為根本沒時間吃飯^^
然後我一直都不明白從分數制改成級分制有什麼意義,說到底還是在比較考試成績,但是只要觀察前最高前幾分的就知道,只要錯幾題級分就是直接往下,拿會考來舉例很多時候只要錯一兩題分數就會直接砍掉1-2個級分,而且一來一往下,就是好幾間學校,改成級分制不只沒有減少學生的壓力,反而讓頂尖人才的分數跟其他人一樣,然後接下來要看學習歷程到時候,就變成看誰的東西精彩,但往往精彩的成果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而且學校根本沒在教如何把簡報、論文等弄好的課程,這樣半套的改革真的只是徒增學生壓力罷了
身為108課剛的第二屆高中生,我其實覺得108在實行層面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在原本教育方式跟學校資源並沒有貼近新課剛的方式時,這樣改課剛只是強行轉彎。因為教育部的機關只會確定課本符合新課剛,而在只有課本符合,但講義不符合的狀況下,難以練習、統整新課剛的出題方向,造成課本、講義、段考的三方斷層。
@@黃標-o8s 非常同意,我是現在制度使用者,已經1年過去了,我們班超過一半的學習歷程為0,包括我也是1年級做的歷程,全都不是我想讀的專業,學校還弄了小論文,但那跟資料統整沒差別,現在的學生是能做神麼論文,我們的範例還是畢氏定理我還很討厭加權,我的英文是爆爛的那種,去外面補習也都是課外補充,我連課內都上不好了,而且我可能連國中程度都沒有,我也只能盡力的把考試內容背起來,但考完又會忘記,所以我也就放棄了,雖然知道這不好,但這樣真的沒有心力去讀他
其實原本的立意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看成績,結果,應該是發現很難,最後反而改得亂七八糟而且,靠聯考翻身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考題越考越難,近10年來,大多數考高分的學生還是靠補習居多,我七年級生的國高中年代還有天才不需靠補習就能拿第一,等到差我七歲的妹妹上國高中,班上前幾名幾乎都是補習出來的,也有台大生坦言,自己能考上台大也有七八成是家境較好的因素。美國也有菁英當道的問題,菁英家庭的下一代能夠倚靠父母給的資源成長,考上較好的學校,階級複製的問題恐怕不是單純改教育制度或是把考試改回聯考就能解決的。
越考越難,結果課綱內容越刪越多....
我覺得補習也不一定都會變好,我是中學六年都沒補習,因為知道自己不適合,可能反而越補越慘,而且我們家沒那麼多錢,寧願把錢花在其他地方,而不要只用在這種三年或六年內才有用的升學考試上面
@@miki.306 我雖然沒錢補習,但是國三有掛車尾進入能力分班念書,才深深感受到原來師資可以對自己影響這麼大
@@miki.306 補習真的差很多,就算不補習除非你真的是天生IQ300,不然你做的題目量跟補習的差太多,補習的人刷題是沒補的好幾倍,現在考試的題目也是多刷題就會的,沒刷題可能還不會
不要只看成績然後要幫學習歷程打成績:三小????
從小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我們到了高中突然來個什麼歷程檔案探索興趣,問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然後考試日期沒變學測題目還變更難,而且現在連一般申請都要看在校成績,所以從高一開始我們就要1.探索興趣2.想盡辦法參加各種活動比賽豐富自己的歷程檔案3.拚小考拚段考4.拚學測了解以前跟現在不一樣的地方5.國英數B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只能重考我請問教育部這樣有讓學生的壓力減輕嗎?是不是因為你們的小孩都送出國念所以完全不懂台灣學生的苦??
30歲大叔路過,現在應該是相對不錯的方法了,至少可以讓你多思索自己喜歡的事物。我當年考指考考完才開始思索自己想念的科系是什麼,只有約莫兩個禮拜可以去想,結果上大學1/4的人休學沒畢業或轉學重考。如果當時政府早就有調整,當年我這些同學不必多花四年甚至更久轉換跑道。新的政策也是委屈現在的小朋友了,只能說現在正在慢慢變好,只是剛改變大家都還不適應。最後的是,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真正要學習的是處理事情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等等。你們正在做的學習歷程檔案反而更像是大學要教導的方向。
學測是變簡單吧範圍都小了
@@unclewang2457 範圍沒有變小多少而且還要加素養題手寫題還有以後國文英文沒有指考了兩科難度只會往上介於學測指考間
最後一段講得很實在,我想那些教育部大官的小孩,絕對不會是白老鼠
@@aerc1222 身為26歲的小叔(? 表示,給我3年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也沒有用,我本人其實小時候就一直有在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但是永遠想不出來,是最近一兩年才比較有想法的,有些東西不是給時間用想的就有用的,要去外面各種接觸之後,才會有感覺到自己適合做什麼
感覺讓學生自己選擇這種概念應該要在更早一點落實列如在國中或國小就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學習的專業科目,到了高中才讓學生選擇感覺真的有點晚,很容易就會誤選自己以為有興趣但實際上沒有的科系。
推,應該要從國中小的教育制度就開始調整
同意,要怎麼改不是問題,但是這些培養應該早一點開始,最後都丟在高中都沒有足夠的摸索時間,變得太倉促了。
"學生自己選擇這種概念"是什麼概念啊? 國中升高職不就可以選科了,不管多早都會誤選啦,講一堆屁話
@@mokou2502 笑死 就因為多早都會誤選就否定從小給選則概念的話 才是真正的屁話
@@DD-oq3ve 連自己選擇的概念是什麼都論述不出來,自己選晚餐要吃麥當勞還是便當店,這樣算不算自己選擇啊? 到底誰在講屁話啊?先把選擇打對再來吧,小朋友
個人在擔任數理家教,有兩名明年要考學測的學生我覺得,108課綱並沒有讓他們變得更輕鬆1. 雖然課綱、升學制度的目的是要讓他們「多元學習」但是學校老師開的選修課,基本上也沒多少還是很難達到像是選擇自己真正想上的(有可能只是從五、六個選一個自己"比較"想上的)而且學測也不考那些東西,學測不考的,高中生真的有意願上嗎(像我到大學才覺得自己對寫程式有興趣,但如果高中叫我看if, for我應該會把它巴到地上)題外話,之前看課綱內容是寫說「對數學沒有需求的人,高三可以不選修數學」只是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學校高三讓學生不修數學的,都還是數甲數乙選一個來上(只是現在學測數B只考高一二內容;分科測驗又沒有數乙...所以數乙學了不考)2. 考試壓力我個人覺得,沒有減輕以我教的數學來說多了10~12分的非選題,比以往的全選(填)題還要多教他們該如何寫有邏輯的計算過程因為10~12分雖然不算多,但還是可能差了1~2個級距3. 申請入學的制度設計,基本上還是偏重學測因為"第一階段"還是先用學測來篩選出錄取人數的n倍(看過有些科系是2倍,也有10倍的)再進入第二階段(影片提到的,學習歷程+面試筆試占比 > 學測分數)在一、二階段還是都用得到學測分數而且還是跟之前一樣,先用學測來篩人的狀況下還是先把學測成績顧好再說(更甚者,現在學測成績還要延用到分發...)如果我學測成績夠高,就算學習歷程在高一二都擺爛那我還是可以試試看比較好的學校,因為我一定可以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就看教授的心情,或者是用面試/筆試的分數來補(反正這種東西,只要有寫教授也很難給0分,頂多就30.40分跟80.90分的差別)又萬一真的都沒上,再隔一個月就可以考分科測驗,我還是有優勢但如果我學測成績太低,就算我學習歷程做到全國第一我還是沒辦法填太好的學校,因為第一階段就被刷掉了如果我想考好學校,甚至有可能要直接重考 (因為分科測驗一開始就輸人一截)結論:現在實務環境下,我的感覺是學生還是重於念書學習歷程跟小時候的暑假作業一樣,deadline前再開始動工而已如果要有guts一點,真的要「多元入學」那就把學習歷程的重要性調得比考試還重,我想風氣一定會變只要出現"反正學測考高也沒用"的事實,那學習歷程檔案就可能會被重視了(但接下來的爭議就是,比較有資源的人學習歷程是不是會做得比較好)(我個人覺得是啊,我身邊的一些人從小就開始超修了,當然可以寫出比較有深度的東西)(而且現在高中老師會不會抗議,他們也都只是對國英數自社熟悉而已,突然他們會的東西可能直接變成0價值)(所以就又回到無限迴圈了)PS. 突然覺得「聯考比較好」跟「聯考比較不好」的兩派人想法可能根本不同1. 聯考比較好->因為只要靠國英數自社這五科,就可以考到好學校達成階級翻轉2. 聯考比較不好->因為對於那些某個專業很厲害,但學科很弱的人,還是不能上好學校要我說的話,我覺得現在國中升高中的「會考+特殊選才」可能還比較符合兩者共識
完全同意你說的
推一個
同意推
真的是這樣選修也沒幾個就選一個感覺比較有用的我就選英文文法本來要提升課外能力的課還不是被拿來提升學科能力
為了減輕學生壓力,所以讓學生沒有第二次考國文英文的機會我不太懂OUO
我也是不太能理解⊙ω⊙
因為指考國英比學測國英難很多所以如果學測爆了 還要再花半年衝更高難度的指考壓力更大
+1
@@子李-l3j 現在如果學測爆了就直接重考 有比較好嗎
拜託一下......學測和指考從來沒有同樣的範圍考兩次捏
國英只考一次的影響非常嚴重,但這部影片沒有說清楚。在新型考試的影響下,第一次國英考爆相對就沒有選擇的空間,只有重考一條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說要減輕學生壓力都很奇怪。
討厭的是連藝能科都要採計,我想考的是資工,但是連體育、美術都要反而讓我很頭痛
您那個是繁星制度吧?
@@奇異-e3k 他應該是在說甄選一直都這樣,因為繁星和申請的在校(後者看校系)一直或近年都是含括各科
姊身為資深工程師勸你一句,出社會以後不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寫code就好。大公司員工動輒上千上萬人,大型專案的參與者動輒上百人 ,你不可能什麼都會。有些東西找到對的人指點一下(比如說有些專案 legacy code一大堆 找個20年前參與過專案的人解釋一下歷史比較好懂) 。 學藝/通識能力就是就是很重要的人脈基石,很多資訊都是在球場裡,在公司的樂團表演時流通的。現在對你要求這些是在幫你,你聽不聽得進去就看你自己,佛度有緣人
分科就可以不用管
反正國內又不重視那些 頂多各採1學分比較頭痛應該是生物 化學 地科 甚至國文而國內術科根本沒路用 再高也是被埋沒 (藝術大學 體育大學 自己就有術科考試 不一定看學校成績
不管怎麼改,只要把你興趣的東西變成一個考試就足以抹殺掉那個興趣了。
興趣在需要被評價的那一刻就成了工作了
(108第一屆高中生路過)ㄜ...新課綱對我們而言不但無法解決提前趕進度的問題,畢竟學測日期差不多,更有可能加重負擔。志祺也說過一次做完備審資料可能會荒廢學業,但把準備備審分散成三年做學習歷程其實更容易讓高中三年學習受影響,況且做備審時進度早已教完,荒廢學業造成的影響真的不會比學習歷程帶來的影響大(好比你每學期做一次備審)。
ODO;a 嗚啊,會不會是因為現今高中課程的壓力已經大到無法兼顧學習歷程,甚至連放鬆及睡眠的時間都已經被剝奪了之後,還要再多塞一個進來的原因...?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108第二屆,今年的高二生路過~我覺得制度是應該改,但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用公權力將這些東西硬塞進來,導致老師和學生都無所適從順便抱怨一下,有些老師總是喜歡拿「學習歷程檔案」為藉口,要求學生每上一堂課就要寫一篇課程心得與反思,這真的很令人抓狂,是誰會在上了一堂學分課程後就充滿想法還能反思生活阿
是啊!
可以理解與想像教育部的理想,但看到現今的制度,不禁有種,只會讀書或者只喜歡讀書並擅長考試的孩子在現在的氛圍下,似乎成為原罪,「被責備你怎麼沒有其他才能」的感覺。
@共产主义和鄧文熙,万岁(反阿神反八炯) 不想說人話就閉嘴吧
上面那个人在说啥,念咒语吗XD
@@路西法-f9x 我也滿認同的,讀書不應該只是應付考試用的,而是增加知識用的
@@路西法-f9x 我二類的,我們就需要很多會讀書的,而且理科的考試能考好的人最後貢獻給台灣的產業利潤的確高,我們數理平均水準也比西方好吧,其餘一類三類也很多都是如此,不然也不用國考了。此外我覺得原po說的原罪,應該是指跟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去做對比,不讀書沒有什麼關係,有其他的興趣當然也很好,但很多人都拿我們這些努力很久、為了未來薪水好一些花時間鑽研枯燥乏味題目的人,去跟那些啥都沒做整天玩的人比較,然後說我們只會考試其他啥也不會,我覺得也的確蠻荒謬的。我支持多元發展,但很多不努力的人都拿這個當藉口,憑什麼我們薪水高,就憑我們用青春和汗水去換取一條道路。
不太懂為甚麼是一群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教育部關員和沒教高中的大學教授來決定教育制度
說得好像做學習歷程很輕鬆一樣,明明就是給高中生多加一項長期的壓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備審啦,長痛不如短痛
備審至少可以根據填好的科系做,學習歷程要在你高一二還有最忙的三年級上學期上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念什麼 就得丟一堆你根本知不知道會不會跟你科系有關的垃圾
真的,我們在上高中之前根本沒有這種東西,高中忽然就要我們生出來,到底要怎麼辦……
沒錯,起碼被審是有目的性的。同樣一份歷程,我在申請A科系可以著重在同伴互助合作上,在申請B科系上則可以更多描寫如何籌備寫計畫書但學習歷程檔案,因為不確定或是怕自己志向未來有變化,就變成同伴互助、籌備寫計畫書兩大重點都要花費篇幅力氣去描述那,問題又來了會不會A教授只想看互助合作,然而卻在我描寫如何籌備寫計畫的部分,就將這篇歷程草草看過了呢,畢竟教授們要看的學習歷程檔案太多太多了
學習歷程真的對高中生來說有種某名的壓力在QAQ,對於未來的志向我也覺得備審會比較好一些
殘酷的現實是,大學教授很忙不管是學習歷程還是備審他們都沒多少時間去看,讀大學的時候不止一次跟教授吃飯時聽他抱怨這個😂
我是老師,分科測驗不考國英及數乙,但是有考數甲,志祺應該是一時口誤,所以我來幫忙澄清一下~~身為老師,我也非常非常非常不爽108課綱,但是能怎麼辦呢?只能繼續走下去吧。
我相信你也不爽。
我到現在還在不爽學習歷程。
頂大社會組考數甲。。。
老師同感 機掰政府
不該由你認定
說個笑話,教育部長會因為沒有商務艙道歉,卻不會因為亂改教育制度道歉
可能小孩都送去國外了吧!
@@Jojo-jv1bn 你確定不是國際學校?
說個笑話:你、我、他能用嘴巴總結說教育被亂改
@@howardchan7556 我是這屆高三的應該比你更有資格說了吧?
身為這屆的高三,現在就是白老鼠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而且還因為疫情的關係拖延課程,導致很多課都上不完,最後考出來的分數就是一個字慘
我只能說我們這第一屆108課綱真的很可憐,學習歷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用大學教授才會喜歡,超浪費時間和心力,我們學校甚至有人直接不做還有壓力變得更大了,"分科測驗"國數英又不考,導致我們一不小心考差了就沒有第二次機會,真的會蠻可惜的(像我數學就超爛)
我也是覺得這種只能一試定終身的方式很麻煩,這樣如果要彌補考試沒考好就只能明年再來了(T_T)
光學業就佔了大部分的課後時間,在考試為主的社會文化底下,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學習歷程檔案的事
我也是第一屆實施的,前幾個禮拜學校找了清大的教授來說他們學習歷程到底要看什麼,但是重點是我們都已經高三了都在準備學測,哪裏有時間再弄新的「教授想看到的」學習歷程出來==更諷刺的是我們學校還是前導學校ㄏㄏ
當今年的大一生說他們高中時沒有畢典很慘時高三生:學習歷程,分科測驗,老師斷麥的網課,暑輔沒上到複習,書都放學校
真的~高三生才是最慘的好嗎?國英數還只能考一次,考爆了就只能等重考了( TДT)
我是覺得不用比慘啦 要比每年都有得拿出來比 誰知道明年後年又會發生什麼爛事
同感
我們這屆末代指考生表示 我們連重考的機會都沒有
末代跟白老鼠都很慘啦我覺得;;好累ㄛㄛㄛㄛㄛㄛㄛㄛ(來自高三生的悲慘哀嚎
反正只要還要考試 壓力就不會變不管制度怎麼改 原本壓力減少了但因新制度更多壓力出來 我覺得沒差多少(學習歷程真的煩#
如果只想沒壓力 那乾脆不要讀 去學校玩而已
中肯。
不考試你壓力才更大 就跟沒有規則的審查制度一樣
壓力來源不只有考試,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才是根本原因。不斷改考試制度,但幫助學生生涯探索的重視還不夠多,學生的未來仍然容易迷惘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108課綱第一屆高職生看到「學習歷程系統」幾個字就有點反感,雖然有較多的證照或報告之類的可以直接用,也算方便都存雲端,但沒搞清楚狀況的老師還是一堆。有人說跟大學教授心電感應,我真的雙手雙腳贊成,很多高中端導師也都沒搞清楚狀況,那我很好奇大學教授們能get到我們傳這個作品的點嗎?現在傳歷程變成一個「期末工作」,課業壓力一下來,真的沒幾個會認真做歷程
學習歷程⋯?能吃嗎?我都直接放鳥它,上學考試就夠累了
覺得如果教與學的觀念還是沒有改變,考試規則再怎麼改都還是會出現「學生壓力大」、「教學還是不正常」的問題......簡單來說考試制度慢慢隨著時代修改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對待學習、看待升學的方式有一起逐步向前嗎...?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思維啊。
我認為不管制度再怎麼改,教學都很難正常化,像國英數B只在學測考,可是高三下還是有國英數啊,以前是一半的學生不聽課,現在變成全部的學生放飛自我,感覺沒有比較好
@@施逸凡-v6u 高三下教育部沒有給國英而且說國英就罷了,什麼叫數B只在學測考?
@@陳力維 國外教育就真的好嗎?或說適合套用在我們台灣嗎
制度跟理念是一回事每次到學校執行的時候都嘛會歪掉
教育根本在於思想但是執行者似乎很愛一刀切舉例三民主義是威權產物但也不是沒有營養成份直接從課綱刪掉真的很可惜
@@神農氏-b3b 三民主義是國父提出的是蔣公把他變成威權產物
老師跟本沒在管的,反正他就上他的,管政府的什麼政策,課趕完就好了,反正大學是學生自己的事
我們學校不太一樣喔 老師們是真的有在實行108課綱 自主學習時間真的就是大家自己去探索想做什麼甚至可以請老師來教你 然後多元選修也開了蠻多堂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 而且平常老師們出的作業都蠻為我們著想的出一些讓我們可以直接當學習歷程的作業 所以在做學習歷程方面我們都沒什麼壓力 (就是一學期可以丟上去的學習歷程至少都有3、4個因為平常的作業就可以拿去上傳了雖然感覺評論區的各位都不太喜歡新課綱但我還蠻喜歡的XD因為像我這種很懶的個性要我在高三把備審資料都做完我應該會很痛苦w新式考題也可以督促我多認真準備一下考試因為不再只有選擇題了總而言之我真的還蠻喜歡新課綱的w覺得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想幹嘛當然這是要建立在能像我們學校一樣好好實行的前提下啦w
痛苦的108課綱 學生們大部分都不太清楚要做什麼 學習歷程跟考試說明總是很混亂必須承認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制度*神智不清的考生*
辛苦了 感覺對重考生很不利
以前經歷過課綱微調現在看起來當時真的是小菜一碟新課綱的學生真的挺痛苦的
我是108課綱受害者……
108課綱受害者+1⋯
感覺不管考招怎麼改 都沒辦法解決階級複製的問題...富裕的家庭 就越有資源讓小孩不管是培養/探索興趣 還是花錢補習感覺越有錢的孩子 越有機率成為符合當下社會期待的樣子 這無可避免...
而且私立學校的師資也一定會比公立的學校好像多元學習的部分,私立的學校可能有什麼法文、西班牙文或是各種可以親自動手做的科學類課程反觀我們公立的只有各種歷史地理的延伸在寫學習歷程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可以放什麼當人家私立的學習歷程做實驗時我們可能還在寫考卷(◑‿◐)那我要放什麼?考卷訂正嗎?階級複製基本上改不太掉啦弄這些多元的東西,偏鄉一點可能更沒資源勒……
@@user-gm8go 私立師資沒比較好因為所有教師都是經由教師甄選而來所以 你是好老師 你有能力 你是希望去比較穩定的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
作為今年的高一新生想發表一些感想。近幾年看到教育制度的改變其實還滿欣慰的,至少出發點是好的。會有這麼多質疑的聲音其實是因為大家還沉浸在過去,那個用分數決定一切的時代,很多人是以落點決定科系的,考完學測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個人認為這樣有點慘。我算是很早認清自己志向的考生,我認為從高一就開始做發展愛好和專長挺重要的。這個制度好的地方在於我們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但同時,所有申請的第一階段依舊是學測成績,不會有教授在剛開始就一個一個去看你的學習歷程,所以就算你已經具備某科系大一的能力那又怎樣?學測考砸了有人會管你嗎?有人說你可以特殊選才啊!但你真的知道有這個管道的科系佔比有多少嗎?時代在前進,人也一樣在前進,但升學問題又不僅是制度問題,跟文化意識和整個社會結構也有關係。改變的路會很漫長,但希望有一天臺灣會是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末代指考生路過,能夠在上大學前就決定人生志向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而在這些少數中大部分的志向也是從科系出路來選擇的,所以你算蠻特別的。不過通常你說的這種人想透過特殊選才的機率其實蠻高的,畢竟能在剛上高中就有方向,代表已經有所規劃,因此他們大多能提早別人參加不同比賽,充實特定方面的知識,加上這種人通常目標都不會放太低,所以實力都蠻雄厚的…
高一新生怎麼臆測大學教授的想法?
大一新生路過備審面試這種東西有錢是真的砸的出來我當初西裝就要用花錢借的 買不起面試交通費也是要錢真的是我感覺整個錄取過程中最不公平的一個門檻個人認為 特選+指考制度並行才能解決問題
@@owenedward5513 一個少之又少的人路過XD我是按照興趣選系、不在乎出路,而且也不是經由特殊選才的管道入學。
我兒子剛升國三,就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興趣上摸索以後的路,所以很同意你的想法,可是我想大部分反對的人應該是找不到自己的專長目標,制度逼著我們做父母的進步也是好事,與其懷念聯考的省心,不如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孩子,不要在孩子對某事物表現出興趣時,就叫他快去唸書,最後說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來自對姐姐的內疚,女兒才是我摸索養育之路的白老鼠)
高三:死老鼠高二:白老鼠高一:首次人體實驗
0:06 「不再考國英數三科」這樣的說法容易造成「分科測驗完全不考數學」的誤解,雖然後面有補充分科測驗有考數甲,但容易使對於這個制度不熟悉的人只留下「分科測驗不考國英數」的印象。8:42 應該說「新增混合題型」比較適當。指考的一份試卷內僅有「純選擇題」一個部分,而分科測驗則會改為一份試卷內有「純選擇題」和「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兩部分。
要聳動才好看啊
@@ryo3961 可以講 竟然不再考國英「數乙」三科了 聳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正確性
頂上去給77看到
志淇七七一直在強調是為了減緩學生的壓力,可是新的制度反而讓學生壓力更大…畢竟指考是讓學測考不好的學生擁有再一次的機會,但新的制度下來會變成你只有一次,不然就明年再來…另外多了很多課外學習,其實對於還沒摸索好自己興趣的學生來說,壓力更大了,因為大學端很可能會參考這些東西來評估學生,萬一學生課外學習的東西很零散,很難說服大學端錄取學生…
108課綱準學測生在此~~老實說我們這一屆根本就是白老鼠啊(燦笑到高二上老師才在說我們學習歷程應該怎樣怎樣現在回去看一年級的學習歷程真的慘不忍睹能理解教育部希望學生不要讀死書但問題是現在台灣的考試制度就是要看分數啊一直強調素養,在試卷上加了一堆題組反而增加考試難度,還不如純選擇題香
108課綱只能用一句話總結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學生的壓力來源是競爭,考試是需要競爭發展出來的產物。所以不管每年的難度多難競爭之後總是會有輸家。
學習歷程檔案就是一個先跑先贏的制度,那為什麼不特殊選材就好
特選吧 但那是極少數人
@@ursowrongwrongisaid 你的意思是要全台大學師資平分,每個學校都要有現在每間學校有的科系加起來的科系嗎?你要不要想一下你自己說的有多天方夜譚
@@G36_maid 已經更正,感謝提醒筆誤
你大學評分者?除了相關人等,誰有資格講這樣?
學校就是這樣,只在乎高分。不在乎學什麼,這就是東亞社會。我們永遠都活在不斷改變形狀的科舉。
可以學HKDSE,直接分數改等級到要球就可以了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陳力維 少子化少起來
@@laa1005 不是這麼簡單
講的好像現在的體育音樂那些現在就被重視了現在的升學壓力根本不減好嗎
108課綱恰恰相反,就我於我們學校社團情況觀察,因為學習歷程,很多父母都會要求孩子去學術性社團,但講真的教授根本不在乎你是什麼社團
本人我原本是在台灣讀書,成績普通,有時會考差,後來家人把我送去國外讀書之後,我的成績進步很多,而且是真的有學到和了解知識。我自己對台灣的教育分析,以我 "個人" 學數學的經驗為例,台灣上課的課本和內容都教得很基礎很簡單,但每次小考(出版社的黃卷)或段考都考得很進階。之後家長就會把小孩丟到補習班,以為會進步,但是補習班永遠都是在教資優班的題目,甚麼奧林匹亞數學題,拜託,我是來補習,不是來考奧林匹亞數學,小考和段考都不會了,你教甚麼資優班題目。然後補習班就會都把重心在輔導資優班的學生,然後就會拿資優班學生的成績打廣告招生,這些資優班的學生就成了他們的招牌。這些完全不需要補習還來補習的資優生得到一堆幫助,還有一堆資優題給他們玩,然後我們這些真正需要補習的學生永遠無法學到任何小考或段考相關的題目。後來我到了國外,學校小考大考真的都是考老師上課教過的題目,而且都會一步一步慢慢教,連不讀書的學生聽一下,考試至少都有C及格以上,很少遇到不及格,不像台灣一個班一大堆考不及格。我因為我剛到當地,所以英文沒有好到可以讀英文數學題目,所以也有在國外補數學。國外的補習班會先問你學校教什麼,然後看學校老師給題目,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題目是會考的,所以都是根據這些題目來教學生。就這樣,因為上課都有教,也從補習班學到這些題目的英文意思和解題技巧,我的成績也進步了很多。所以結論,我覺得台灣要改革的不只是考試制度,還有老師的教學內容,要教多點考試會考的題目,幫助學生去理解。小考別再他媽的買出版社的黃卷,因為課本也沒有教,段考也不會考。還有補習文化,如果補習班教的都是一些資優班的題目,拜託別去了,他們只想賺你的錢而已,他們永遠只會幫完全不需要補習還來補習的資優生。
一直改革是健康而正確的方向, 但問題是讓 "住在雲端的人" 來主導改革, 注定是一場悲劇!
「只要努力就會有好成績」,這句話不知道扼殺多少青少年的學生生涯,考試並不是只要努力分數就一定會上升的,本來就應該因應時代跟多元的興趣、專長來評斷一個人,分數從來就不能定義一個學生的價值。
現在資訊發達,在封閉的學校裡能知道的事情比以前多太多了;提早探索變得有可行性了。要體認到學校最大的效用是保護青少年免於危險、免於健康受損,其餘只是加分項。
人生不是只有讀書,只是讀書是最輕鬆的事情,把所讀的課程內容考出來就知道自己到底付出多少努力,若是把篩選制度越弄越複雜,考的就不僅僅是讀書了
全台有認真在辦學測口試的也沒幾間,交清團體面試根本搞笑帶你逛校園,宣傳自己學校多棒,講完簽個名領個西點就回家了。那幹嘛還要口試?以下個人想法:1.故意和其他學校某些系撞面試時間,讓學生只能擇一跑來搶學生2.教育部可能有規定一定要有口試之類,所以做做樣子,也免於被查水表我覺得為了排名與搶學生,很多學校用各種方式在亂搞了,成就了學校卻傷害了學生的權益以上是我夢到的
你說的第一項是正確的,那是清交用來避免備取到太後面的手段,因為很常被用來當台大熱門科系的備胎
教育部沒有規定要口試啦...面試只是個人申請二階的一種手段
怎麼改,就有部分權力的家長還是不認為自家的小孩能得到優勢,所以又發動改制度,就一直改個沒完了,因為真正改制度的不是孩子,是背後永遠不滿足的各方家長
不太可能就是,現在的教育制度就是有能力的家長為了自家孩子對決鬥爭出來的,不會因為人口變少就不會相鬥,這是觀念問題不是人變少就可以解決
對於考生來說等於國文和英文都只剩一次的機會,以前的指考相當於第二次機會,而現在只要學測國文和英文爆了就差不多重考了,還有就是指考少了數乙,所以沒有自然組數甲爆了但剛好社會分數夠高且數乙9×然後跨組的操作了
其實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以我個人而言我就是那個學測國英考得比較好,但指考國英卻爆掉的那位。我那個時代指考的國文考試時間很短,但又需要在相應的時間寫出作文,學測時間兩小時寫選擇題、複選題+兩、三篇短文+一篇長文作文,但以當年指考80分鐘又要寫三篇文章而言根本來不及寫完。學測國文從頂標到指考只剩均標,那種心情真的很幹。
說真的升高一真的滿頭問號。不確定自己該不該衝段考拚繁星;學習歷程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學端希望看到的;在108課綱體制下升大學的範例太少,現在真的是在恐慌耶
如果能繁星就努力拼繁星吧 相對來說已經是最輕鬆的路了
身為技職體系出來的人還是希望整體教改偏向學科術科和一光是企業請年輕人進來從頭開始做一堆沒實務經驗學起來也是很痛苦但實際上高職、科大是很少被討論起相關議題
畢竟高職和科大的制度比較完善,每個科大都會列出國、英、數、專一、專二的加成,讓考生自己判斷來填志願也同樣能參加繁星,更有推甄,能夠以實作項目來爭取入學機會比起普通高中、大學,以總成績定生死而言,高職、科大的制度好太多了
@@Archerlan 我倒是覺得統測真的很不人性一但你後悔想轉就很難走了
高職科大制度就是畢業後,成績比不過一般大學生,然而升學還是主要看成績,技術也好不到哪裡去,然後什麼都不會,證照基本上很多都不會看,制度沒有好到哪裡去
目前只有郭台銘敢提出這個論調其他政客都是高高的讀書人所以完全不重視這塊很可惜其實
因為技職體系的不會去當政客,所以根本沒人在乎,導致很多高職科大生,被高中大學生看不起
可以提提父母角色的重要性,同學靠聯考翻身所以覺得聯考公平令我啼笑皆非,孩子的興趣不該上高中再探索,探索興趣也不是幾年一換的導師做得來的,從小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或是只會要求去唸書,結果當然截然不同
這個想法是好的,我也不清楚學測制度是怎麼樣,但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統測,學校的面試制度繁雜,每個學校加權分數不一樣等等的,最後父母還是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資訊量,我的父母是願意花時間陪我一起看學校制度,但仍然還是把我送去補習班,請補習班幫忙,更不要說那些家裡經濟狀況差的,父母沒時間、不願意,也沒錢送孩子去補習班,最後下場還是有錢就可以挑學校,沒錢的只能一切聽學校安排,當然不是全部如此,但是這是我看到週邊朋友的困難
@@vivian.tai.1826nv 我當然也面臨這樣的困難,我還因此負債,但兒子有興趣而且真的很認真學習,一切都值得。因為當初女兒我就是希望省點錢,所以走了點冤枉路。可是什麼制度就不用補習班?聯考也要補習壓力也很大啊,除非不在乎校系😄這個世界好像只有會讀書一定沒興趣,跟有興趣但不喜歡唸書這兩種人在角力。以我的年紀,很高興看到現在「被學校放棄」的孩子變少了,我自己是聯考考上國立大學,但不覺得政府應該只照顧會唸書的人,還有大學能挑選想要的學生我覺得很棒,跟出社會老闆透過面試挑員工一樣,面試前我們對應徵公司及產業了解越完整面試成功的機率也增加是吧?如果教授仍覺得成績至上,那他自然不會認真讀你的自傳學習計畫,但大學方想做改變,教授們看得出來你的自傳是出自補習班還是你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兒子也是去短期補習班獲取準備方向,面試跟履歷技巧一生受用,女兒沒有所以面試都沒信心參加,很可惜。以前因為家境而無法升學的孩子更多更多,社會在改變,很緩慢但很正向,我很喜歡現在的年輕人,質感普遍很好,我們中年人就落差大一些,你說的情況不管什麼年代、什麼國家、什麼制度,基本都無法完全改變,只能慢慢將社會底層一個個往上拉
@@vivian.tai.1826nv 這兩年我身邊單親家庭孩子靠學習歷程上好學校的不少,台大、伯克萊都有,夠強夠積極,政府跟學校會幫你找資源,但如果消極的抱怨制度跟家境,真的讓人很難使上勁,感覺很多家庭找不到施力點,最後被迫求助補習班。如果只看成績對我的孩子來說當然很有利,但我很高興看到他挑戰自我做唸書以外的事情
@@jilljill7025 我覺得除了教育制度 還有就是某些父母輩的想法,畢竟不管怎麼改 賺錢的永遠都是那幾個行業,很多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往那幾個行業去而讀那些熱門科系,畢竟想法不改,教育制度不管怎麼改都不會公平,因為在上位的永遠都是那些,到現在變成就是那幾門行業開始造神,其他行業不被尊重..甚至被貶低,這就是差距🤔
@@jilljill7025 這兩年靠學習歷程的學生不少? 奇怪,學習歷程不是108那屆才開始的? 你是不是打錯了? 現在他們才高三而已
我看到教學還是不正常不小心大聲笑了出來XDD
我覺得要讓高中生提前探索自己是好事,可是也要確保營造出能夠讓高中生探索的環境。 我是明星高中升頂大的學生,我在一間資源相當豐富的高中時,藉由很多管道探索之後,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對於未來很有方向了,但是我在上了大學之後,接觸到了大專院校的人事物,還是讓我對於人生目標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那其他那些沒有什麼資源的高中職學生又應該如何提前探索? 探索自我這件事一定是越早越好,可是做選擇這件事要在有足夠的資訊、時間的情況下才能做。有些學生甚至高二高三都還在考慮轉組,強迫學生在高一高二的年紀就要做出選擇的方向,如果他們未來決定要變換方向,那他們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才有辦法做到,否則就只能將錯就錯了。 我認為大一不分系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政策,只有當學生真正進到了大專院校的環境,他們才能真正的了解這個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也才更成熟。
說強迫只是自己幻想轉換或沒目標時,申請的分數會低。但實際上完全沒資格這樣講(你當自己評分人員喔?
只能說台灣還是沒放棄傳統思維 不管是教育部 家長 等等 只要 讀書至上主義 美術體育沒出路等等的思想 就沒辦法接受國外的教育制度 所以才會推出這種四不像的制度出來 要什麼沒什麼的感覺 反而是荼毒學生...
我覺得大部分留言都犯了兩個毛病:1.指責申請二階讓家庭富裕的學生佔盡優勢2.根本連制度的皮毛都不了解不能說1.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大部分人在二階制度的瞭解上都是廢物,我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連二階怎評分,替代項目是什麼都不了解。那怎能說「那樣會高分,但只有有錢的人能那樣」呢?先不提大家怎能認定那樣會高分,難道不能有替代資料?所有方式都得有趣才能做?2.更是超大的問題:比如一直到現在還一堆人在那學測、學習歷程5050。先不講這5050的前一個50是說學測最多50%,後者一直以來都是學測以外的項目加總,不是只有書面資料形式的部分學習歷程。
108課綱最痛苦的莫過於上課 補習完後根本沒時間也沒體力搞這些,最能發展興趣 拿出成果的社團課一個禮拜才三節,動不動還被拿去演講 考試有的沒的,根本什麼都做出來
不用擔心阿 因為跟你同程度的人也差不多這樣
哇一個禮拜有三節
以下是由第一屆快爆肝的白老鼠的見解1.分科不考國英數理由是減輕負擔,不要說笑話好嗎?學測主科爆了直接重考,想跟重考補習班聯合賺錢也不是這樣2.級分制說是為了不必為分數斤斤計較,那假設90分到80分是一個級距,考80和90的人被視為一樣,不就變成在降低高分提升低分嗎?再來只要差一題就會級分就會直接下降,等於直接把分數壓低啊3.學習歷程說是不要造成短時間的軍備競賽,但他M還不是用錢堆出來的,而且還擴散到兩年半呢~這不是增加城鄉與貧富差距那我也不知道了(聽說北部還有專門做學習歷程的補習班,東部…資源都不夠了談什麼)。再加上少的可憐的經費與隨便寫寫的網站=隨時當機+無限bug4.108課綱的思考方向與起初理念必須承認是好的,但是問題是配套措施與一系列的規定與範例都沒有做好,一直改來改去,不僅我們累老師更累。而且範本要嘛不足要嘛講的很模糊,變成我們不知道大學要什麼,大學也沒有收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導致最後一樣用分數看人,回到了一考決勝負。5.課綱當初的理念是希望可以讓學生適性發展,朝真正有興趣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是要看學生對這個科系"有沒有了解、有沒有感興趣",那應該是分數及學習歷程各半,而不是依舊一樣用分數看人。造成成績好但沒方向的人學了也不知道要幹嘛;不擅長考試或是成績沒有很理想,卻對這個科目很適合及很有興趣的人,只能被迫去二流大學亦或是重考,造成資源浪費及分配不均的問題。6.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把教育部冰進去,讓他不要做事不要亂改制度。唯一一個不做事不會被罵的政府部門非教育部莫屬(底下歡迎各大冷凍庫業者協助)
自主學習要做學習歷程檔案但我們好像都在玩手機ww(燦笑
你會後悔 我說真的 真的真的拜託一定要認真做出一點成果不然你真的會想哭--來自第一屆新式學測仔
已經變質了
@@ioreedfi2317 第一屆 +1 樓主你那邊還來得及 自主學習真的不要放棄 ! 跟我一樣高三才在焦慮真的 too late
身為108課綱的第一屆小白鼠,我覺得學習歷程檔案這個東西真的沒有必要。當初剛入學時老師都說學習歷程是你們未來升大學要用的重要資料,但3年了在這東西上,但還是有很多的疑問。例如為什麼一二年級的學習成果為什麼一定要在單個學期做完?又或是讓我最不能理解的,為什麼不能在高三統測後在做?畢竟有很多人(我自己就是)都在高三或統測後才知道自己想要讀什麼科系,但當我們要去做學習歷程才發現一二年級選的學習成果可能跟未來要讀的科系無關,但是又不能改變只能選當初上傳的學習成果。還有雖然還沒統測但我們大部份人都已經在忙著複習跟寫考題,還要我們分出時間來做學習歷程?!為什麼不能跟以前一樣到高三下或統測在做備審資料就好,畢竟那時大部份人都已經決定好未來想讀什麼科系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到了高三才發現有用的資料根本沒有還不能改變的現況。😭😓
那如果我學測國英數沒考好呢?分科測驗沒這些科目,我還是只能再重考學測。還有重考後,以前的學習歷程檔案還能用嗎?沒有經歷過108課綱的重考生怎麼辦(在學期間還不用做學習歷程檔案)?能夠理解改革考試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每次配套措施之類的都很混亂或是沒講清楚,讓學生和老師無所適從,最後反而造成反效果,台灣教育部仍需努力。
教育部本身就是個笑話吧XD
人家明明就有講清楚......是你沒動手查吧@@ 學習歷程本就會保存至中央,沒做或不想做就用備審資料
乾脆把學測當托福辦好了 一個月一場給你試
@@ursowrongwrongisaid 那很多學校的學生素質會變參差不齊,不可能這麼做
其實學測改為5-6月放榜反而比較慘,因為在高三下的時候得為了申請入學二階(例如面試)準備卻又不能放掉課業(因為可能得分科)如果等到學測放榜再決定要不要拚分科就來不及了 因為離考試只剩一個月變相導致學測考好的不敢二階和分科放掉任何一邊 最後兩頭空反之如果學測沒考好(尤其是國英)則幾乎是明年再來 對於志在第一志願的人來說壓力更大
多元管道本來就是用錢入學 那些技能課程費用貴到爆 越有錢越能學越能上好學校
其實要改變的真的不是制度,而是社會風氣。在升學主義仍然盛行的情況下怎麼改都還是有壓力,在社會風氣還沒改變之前學生家長根本只管我要怎麼上好大學,而不是我要學習什麼內容...而這次改變最讓學生不滿的是1.學習歷程到底要怎麼做,大學入學端要看什麼、系統很爛2.分科測驗:只要國英數考爆了就直接明年當學弟沒有像指考一樣有第二次機會。但說到底,其實真的很多人不適合讀書(或沒有讀書的天份),不應該真的只在乎怎麼升學,而是要讓教育真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內容(不是只會應付考試)、幫助學生找到他們有興趣的方向(我知道108課綱有這部分的改變,但我覺得可以更好),甚至可以告訴學生說不讀書沒關系,要找到有興趣的事情發展,或是直上可以養活自己...而不是告訴學生不讀書以後會沒用。
不靠考試分數決定入學對一些不是頂尖的學校來說 真的會讓學校素質下降 會考開始後超明顯
其實這就是政府的目的阿,政府希望減少所謂的明星高中,提升社區高中的素質。達到像選國中那樣,提倡就近入學。也希望減緩高低(地位)分流
@@林映萱-s4f 是降低社區高中的品質吧垃圾就該集中處理==
不管怎麼調整都改變不了一點,想成為精英讓父母躺平的孩子,好還不夠,還要比同一才能的同輩更好,而越多招生取向也就意味著優秀的孩子要追求卓越的項目要更多,而更多項目不是要花更多錢培養 ( 尤其才藝 ) 就是伴隨更大的壓力 (因為要顧及課業但同時也不能只顧及課業還要花時間、財力去培養才藝 ) ,到最後其實是有能力有財力的小孩才能勝出,還是喪失公平性。最根本的是頂尖大學永遠爭的都是那幾個名額,考試制度在怎麼變也不會觸及到本質,淘汰和生存才是本質,不論怎麼樣的制度,只要你有往上爬的壓力,只要大學想收更好的學生,壓力依舊是那,依舊是那句話,想上好大學,好還要更好,只是從更會考變成更優秀多才,比如你或許有一兩項特殊才藝,但有特殊才藝的未必只有你,如果其他人在口才、考試成績比你好,你依然是被刷下。所以聯考制度雖然扭曲,但也單純,就專心那幾個項目,而且單純反而對窮學生更有利,不然那種要透過與學校的關係去交涉或要花大錢培養某些才能的活動反而不利於一窮二百的孩子。當然透過這種方式確實是能增加社會上人才的多樣性。
末代指考路過感覺這個課綱就是要學生早點想好自己未來的目標、以後要做什麼 可是又有多少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 而且求學階段一直都是探索的過程
改了半天,其實問題核心是「如何解決問題」、「作決定」、「critical thinking」一直都不受重視,但這些才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關鍵。
所謂的減輕壓力只是把更多壓力加到其他地方而已學習歷程每學期都要上傳 一個學期只能上傳6件 還有一段期限 期限過了就沒辦法傳 期限通常在學期末 也就是你要一邊準備段考一邊準備學習歷程 高三準備學測時也還要繼續準備學習歷程 每學年還要勾選學習歷程 然後高三升學時只有3個學習歷程會被大學端看到 我是不懂壓力減輕在哪裡啦 原本考完學測才要準備的東西 現在要一邊準備一邊上傳 可能有人會說可以利用高一高二的時間準備啊 我高一上傳了11件 高二上傳了5件 但我不覺得我做的學習歷程大學教授看到會滿意 就連很多老師都搞不懂學習歷程在幹嘛 可能幾張考卷 幾張學習單都讓我們當學習歷程來上傳本人111學測生 可能有望數學自然頂標 但也有可能會因為學習歷程卡住而上不了好大學:)(有想法請理性討論 別亂噴)
你好 我跟你一樣,是111學測的考生,我認為轉移壓力這件事是正確的,如果壓力全部都是在「考試」上的話,評定一個學生的能力將只剩下成績,而忽略了諸多更需要被重視的能力。現階段,學生可以憑自身喜好或能力許可選擇升學管道,如果自身有多元才能,可以選擇申請、特選等管道;如果自己很會考試,那可以選分發。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個人申請入學的重要元素,其旨在希望學生能以時間軸的方式來統整自身的成長與表現自身能力,而非連夜趕工擠在一個點上的備審資料。如此,學習歷程檔案提供了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個人能力展現。每一個升學管道都有它難的地方,分發入學制度簡單,但考試很難;申請入學則制度較難,但考試相對容易。
聯考什麼的年代久遠;學測什麼的年代久遠;指考什麼的年代久遠;不管制度怎麼變,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實力和某種頑固(?),也不確定時代會如何汰換自己,一切都會過去,你只剩下你自己,要自己看著辦(?)。
個人認為指考和聯考仍是目前現行制度最公平的一種,繁星學測其實可以用舊制的特色招生取代,總共名額不超過10%,就不會出現四科45級分仍能上醫學系的怪狀了
這幾年還是許多人覺得考試錄取學校是最公平的,沒錯,他是形式上最公平的,但是錄取大學並非只看一個人會不會「考試」,大學乃學術研究機構,自然需要各種不同的能力,教育也應因應社會進步而改進,聯考適合的是「中低度技術密集」的社會,而臺灣目前已經產業轉型,我們需要「高度技術密集」的社會環境。
會這樣改是因為一堆高分進醫學系的學生根本不想當醫生,教授不想再看到他們了
就不要填第一志願填社區高中阿,而且在大學中繁星計畫生,學期成績沒有明顯低於一般生,45分上醫學系有何不妥
如果他真的不適合讀醫學,往後的七年學校也會把他刷掉。但如果他其實很適合讀醫學,不也是撿回一顆遺珠嗎
只會讀書考試 但不會與人溝通、不懂得合作、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就算上好大學又有什麼用?
這裡是108第二屆的高二。個人覺得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還蠻不錯的,但前提是學校有好好的引導學生。分科測驗確實很奇葩,考爛了真的會變成瘋狂重考戰士。我不認同一試定終身的聯考,畢竟大學也不可能單看成績就判定申請者到底是不是對科系有熱忱還有是不是真的適合,更何況有些科系的專業是聯考科目中沒有的。且如果沒有面試或書面審查,教授怎麼知道申請者了不了解這個科系,如果申請者進去之後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順帶一提,我發現聯考廢除的時候自己甚至還沒出生。
唉這裡是高一新生老實說雖然老師們努力嘗試解釋了學習歷程但根本沒能讓學生們比較了解那個機制不過當然不能怪在教師身上啦只是有種被當白老鼠的感覺然後又要擔心做錯或根本不懂大學想要看到的是什麼
@@LuIris030 真正的白老鼠是那些現在正在奮鬥的高三學生
@@GanNiNiangNiTaMaDeBi 無可否認希望學長姐們在不斷變動的制度中仍能順利考上想要的大學
想太多~大學入學的書面審查,只是讓教授看到高中生對該科系的幻想和自我憧憬罷了,說有多了解,能沾點邊就很不錯了啦~這很正常,畢竟高中老師也都不是各科系的專業。
108課綱 高三生經過~~學習歷程真的很麻煩,到了我們高三才說明教授們要的格式,等於之前傳的根本廢掉,會弄到頭痛!!而且我就是還不知道要讀什麼科系的,傳學習歷程檔案根本就是有就丟,我還是很迷茫!順道抱怨一下,如果有人要繁星的,繁星好像會算到三上的成績,所以三上也要顧好成績(氣到!)
身為頂大學生並且有協助處理高中生升學的經驗老實講常常會看到來問升學問題的都是一堆家長像是系上有辦給高中生弄一個證書的活動來詢問跟關心的有一半是家長家境真的不好的同學最好是有這時間跟閒錢搞一堆證明跟履歷實際上還是只有家境相對富裕的能把學習歷程弄得漂亮
系上活動如果是指營隊的話,那應該是對申請完全沒幫助才對,頂大大學生自己辦的營隊太多團康性質的內容,有腦的教授根本不會買單。
沒有喔 是能力檢定
@@JChen-hk6su 其實就歐美國家的文化來看,大學是給有錢人研究學術用的,不是給窮人翻身用的。
我覺得教育制度需要一點時間沈澱,改來改去對誰也沒好處!希望志祺七七可以花點時間講台中的私中亂象
怎麼說是亂象
第一志願衛曉明,一中科班都私中上來,國三教高一課程
台中好多人國小四五年級就開始一直補習要考上衛道曉明明道,而且私中的入學考試根本是考國一的範圍,國小生讀起來超辛苦。私中不受教育部的規範管制,可以能力分班,大家都拼死拼活想考上資優班。家長雖然都知道這樣的制度不好,但是無能為力,因為私中的資源好太多了,成績也跟公立差太多。現在好多國小生補習補到10點甚至更晚!這不是亂象是什麼呢?
@@Mia-fh1tk 大姊別那麼激動 我只是好奇問問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是台中人所以習以為常了,以為每個縣市都是這樣
@@Mia-fh1tk 彰化也很多人在補習要考私中,我就是其中一個,從小三補數學到小五小六補全科班,不過私中的資源和升學輔導確實比一般的社區公立學校做得好就是了
我超生氣的,指考真的超讚,108課綱讓我重考難度大大提升
學習歷程檔案在跟你招手
@@口口口口-m9v 今年先拼轉系吧 悲傷
今年的重考生好像還可以用備審資料,但明年就不好說了,所以今年重考還是有機會的
@@多拉米蟲 但是不管怎樣,國英數爆一個就是直接吃重考
大部分的問題根本不是教育制度,而是其他社會問題(像是產業結構)
學測多加一堆素養題手寫題變得更難然後再說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取消國文英文數B的指考,我們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下就上考場然後考爆了連第二次的機會都沒有只能重考,減輕的是教育部的壓力吧
現在的素養我個人考起來覺得是把指考跟學測併在一起,之前學測純選擇真的香,現在難度加上手寫真的變好難(根本就學測指考合一了吧 也沒變簡單
目前唯一比較公平就只有大專院校的統一入學測驗,一題就是一個分數,而國中基測變成會考,高中學測變成指考都沒變的都是採不對稱量尺分數,不管要怎麼考先廢除量尺分數採用一題一個分數會比較公平。
8:19 用學習歷程取代備審那一段 有些人一次整理三年重要事件還比較有效率 現在是每個學期都不知道要塞什麼進去探索是一段過程 但制度的設計只要結果原本可以把握時間參加喜歡的活動跟有興趣的社團 會不會變成提早應付檔案而強迫學術活動
自己亂猜或認定就自己擔
而且實際上一般人也沒資格說制度只看結果,我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
@@howardchan7556 上交一份檔案就是你努力的結果考試分數就是你考試的結果請問你哪一點不知道?
你知道人家怎評分的?不知道。你報告沒有過程?你在校成績沒有曲線?你課堂內容沒有被揭露?你學測沒有盡量的減少分數的影響?過程和成果都有,然而,你並沒有資格說大學方是怎評分的。
學習歷程檔案記錄的是結果和達成結果的過程,不是只有結果喜歡的活動跟有興趣的社團一樣可以寫進學習歷程檔案,沒有「為了應付檔案強迫學術活動」這件事
我剛好經過被制度扼殺的時代。之前剛開始開放「高中生」可以用學測成績報名「高職生」用統測報名的「科技大學」,直接把科大名額瓜分,而且高中生可以拿很低的分數來報科大,讓高職生更難上國立科大,讓高中生更容易有國立的學校唸,真搞不懂為什麼要讓更沒有競爭力的又沒專業基礎的高中生來唸重實作的科大。
所以學測的國英數只要考砸了不就等於直接明天重考嗎?這樣反而加重學生對於考國英數時的壓力吧⋯⋯
为什么?一命考试和多命考试那个压力大不是更明显吗?
@@TheKhtan 如果有兩次機會的話會覺得至少還有備案的感覺但如果只有一次 那基本上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明年見不過也可能因為太過緊張導致失常就是了
改革的當下會有些不適和陣痛期,但把時間拉長,5年10年,再回來審視改變後成果如何,我認為才是比較好的思考方向。必須承認的是,這樣的改革是把學生當成白老鼠,要準備一些跳脫以往在校學習的型態和習慣,肯定是會非常耗時耗力想想考上好大學是為了什麼?現在大多數人會回答是為了那一張學歷吧
很明顯,現在的學生光是只會考試還不夠,還必須有自己的興趣、專長,意思是會讀又會玩的人才是這個世代的「學霸」。只能說,唉~只能說,出身低的學生,要靠唸書翻身的機會真的越來越小了
身為職校出生.聯考其實很不友好.多元入學本來是好的.偏偏教育部動了職校的課綱(當時的職校話語權不大)...本人經驗不算正確.但我當時的確很靠夭教育部.高職被刪了一半的專業課程.還是靠老師們自己偷偷換課才補回來.還好後面大學還是進去了.當時課綱是永遠的痛!
你好 白白我覺得 大學跟職校的問題還是分開討論的好
這部分有聽過讀高職的同學靠夭過
@@lsh820611 職校課綱沒被牽連到的話.我才不會無聊講這種事.不是想分開就能分開.
我覺得啦!不如學日本,聯考一次後,再讓學生到各校各類報名考試比較好日本的制度是聯考一次國、英、數後,各校各類訂出標準分,高於標準分可以來考試,各校各類依照自己的需求製作考題,達到挑選人才的效果
喔喔喔😲 原來日本是這樣考🤔
可是那就回到聯考前的狀態了啊,日本各大學幾乎都是獨招吧?
聽起來跟臺灣學測差不多阿 我們只是比較多科目標準分的部分不就跟學測的第一階門檻一樣嗎?
日本那套獨招很整人,七帝大還故意撞期,相當勞民傷財,而且日本不是學歷主義,日本有重視技職匠人的血統。
我是108課綱第一屆也就是所謂的白老鼠想分享我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兩個字:狗屎無形中加了許多壓力在我們身上一堆報告一堆訪查大學教授有些先看過我們的歷程的回饋是不知道我們想表達什麼割,你沒具體跟我說你想看什麼老子怎麼知道你想要什麼書已經多到靠北準備考試都來不及了我還犧牲時間去做訪查、報告就不錯了還能期待我做出什麼東西再來學校老師其實很多也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個遊戲規則每個老師都是一套說法我知道的就有三種滿納悶的還有一開始高一進來宣導都是以多參加營隊參加活動為基底我就想說笑死我家比較窮我不就喝西北風貧富差距的差別就出來了有錢的學習歷程西堤沒錢的學習歷程滷肉飯但到頭來我還是想通了沒過學測級分門檻 那些東西都是我前面說的:狗屎說到底還是用考試來決定所以真的有分攤到壓力嗎你確定真的有找到你各位教授想要的“那種”學生嗎制度不改台灣學生永遠只會是個考試機器 整條都要打掉重做當然不是說打就打:)
我會選C,出發點是好沒錯,但是完整的配套與緩衝期卻沒到位不管是基測、北北基測。學測、指考,很多人都經歷過我也經歷過,雖然多元入學管道增加了,但考試的壓力依然擺在那邊更不用說,面試與準備備審資料,真的耗時間、耗金錢不管怎麼改,都會有人不滿意,畢竟沒有個制度是完美的,能滾動、彈性調整就很不錯了你說美國的大學考試制度好嗎?未必,甚至還發生走後門的弊案,當時新聞也鬧很大你說日本?光一個英文科考試就可以爭了老半天了
我覺得制度慢慢沉澱就好,其他人一直罵其實也沒有什麼用處,沒有現在的混亂以後要怎麼進步,總是要給出政策的人經驗吧,好的政策又不是睡一覺就會出現的ouo
美國的大學高教是進來容易出去難,學費超級貴。
教育部長可以為了台大選校長下台,卻沒有半個教育部長願意承擔教改錯誤部分而下台,這就是台灣教育面臨的問題。想有錢、想當官、想獲得權力的傳統意識形態就是台灣教改面臨的阻力。
額,我認為108也沒有幫助欸,因為還是要看學測成績,然後才是學習歷程,所以學測沒有到一定標準也會被刷掉。分科也跟指考差不多,只是加了學習歷程讓大家更忙,而且又沒說學習歷程要怎麼做,大家就跟著老師走,沒有差別就又被刷掉,有夠哭的。我認為現在制度要改的是1學習歷程的時效性改掉變成三年一起算,還有檔案大小可不可以大一點啊,影片壓的跟漿糊一樣,只看到黑影在動,有夠4k。2特招管道增加除了學測外的考試管道3增加選課機制,有一些你根本沒興趣的課要上,根本就在滑手機浪費時間好嗎?我希望可以多一點自己喜歡的課再聽。4增加上課時間,但減少節數5九點上課,三點放學6指考變成真正的指定考試,只考指定的那一科,但是具有鑒別度。這是我作為一個學生所體驗出來的感想。考試累死人。
@共产主义和鄧文熙,万岁(反阿神反八炯) 有病哦大家在認真討論不歡迎智障小粉紅
真的很同意本人高一新生雖然一直聽到學習歷程很重要但又不了解大學要的是什麼也根本不懂機制是什麼
@@LuIris030 我高二,學習歷程重要的是反思,什麼是反思,帶來的意義?通常會上這門課的原因是有興趣或想體驗看看,而我學到了什麼?我是寫這兩點進去。題外話:最ㄎㄅ的是通常你找不到範本可以抄通常要自己寫,然後會開始毫無頭緒然後拖到最後一天
@@LuIris030 大學端的老師應該還是主要看自傳及面試(我夢想的科系有聽說是這樣)聽說他們也是瀏覽過去這樣
@@LuIris030 如果你真的很厲害的話,可以試試看奧林匹亞,直接有學校念。
D.不考試靠學費分級想讀什麼學校都可以學校一方面不用接受教育部大量補助學費價格以高中在校成績表現來評分如果排名越前面學費越便宜(所以只要有錢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以後就沒有戰校問題只有夠不夠錢的問題
這樣以後就變成資本有錢人的天下了,不過美國的大學還真的有錢就可以進去唸,只是他們是進來容易出去難。
@@陳力維 這樣才能訓練人才,而且大學學歷才不會那麼廉價。現在社會就是讓大學太過於廉價,且不夠紮實。且如果班上因為進步而有所成長也能降低學費這樣獎勵的方式,也能讓人激發潛能。而且學校本來就是用來教育的,肯付錢教育就能夠享有教育權利,看看現在這制度就是要去區隔優等跟普通生差異。而且名牌大學本來就是培養,未來的頂尖人材人脈聚集地,想想如果有錢人也想讀書也不用跑到國外去讀不是很好嗎?而且他繳的學費是比你們多很多,要畢業也要有一定水準也不會職業本身的限額。比起什麼聯考,學測指考,分科測驗有用多,而且不會有排擠效應,每個學校招生也不會遇到問題,因為在這種制度下就變成大學特色吸引人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沒有排擠效應。加上在後期你拿到文憑也是要參加國家考試或職業考試都是自己的自由,對於這種制度下比起現在還好很多。而且每一間大學不會因為教育部偏心補助造成學校有不平衡的補助問題。而且大學本來就是學習技能的地方,很多人因為高中很努力考上大學,就開始玩,根本就和原先教育做的完全不同,看看美國就很清楚大學比起高中更認真才是對自己要出社會前最重要的訓練場所。
其實我的看法 是覺得 拿學習歷程 當評量還不錯耶... 當然我不否認那個 ....空間有夠小 要壓縮在壓縮....網站也公家機關的樣。只能說很倒楣,遇到疫情..啥事都不太能做浪費一堆時間在家。我還是覺得 分數制度最好,雖然 就是比誰記憶力好,但不可否認 這最公平...但也是最無趣的。 我覺得 台灣教育制度不管怎麼 改 都不會好 的最大原因 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 身邊那些老頭子...只會跟你說 興趣能當飯吃嗎? 好好讀書不行嗎? 然後就把你 丟到補習班去了!?好就算 今天很幸運 你選擇了你有興趣的科系,結果呢?出了社會...多數時候 還是為了生活 只能選擇一個非相關的工作吃口飯 ? 台灣的問題 不單單只是 教育而是 一整個 產業鏈 都有問題, 學生畢業找不到 一個能 發揮的場所,長輩又灌輸各位 去乖乖 拿鐵飯碗 。 而且 現在這個社會 你的學歷 還不如 家族企業 ,人家後台硬一點 房產 多一點 躺著賺 我們這些底層小老百姓的血汗錢呢?腐敗的老人 掌管全國利益,政治+金錢+思維。個人淺薄的看法。
今年高三生報到雖然學習歷程檔案還蠻麻煩的但想到或許教授能夠因為學習歷程檔案看到別的自己而不是用分數看到自己就抱著一絲絲希望做了真心希望第一屆的我們都可以上到理想的大學也在這裡祈禱希望自己可以學測就上不要分科測驗!感覺就算分科測驗上理想大學的希望也很渺茫
職校生表示:??統測萬年不變!!一次定生死!! 國英直接放棄 衝 專一 專二
很喜歡志祺七七團隊的影片,題材跟進時事,讓已經畢業多年的人還是可以容易知道很多最新資訊,還有會造成討論的話題也是很促進不懂的人更了解當下學生的想法,當制度剛改的那屆真D辛苦(´⊙ω⊙`)
(108課綱現役第二屆白老鼠)我是覺得現在的學習歷程檔案和一些自主學習計劃是幾乎每一個人都要做的感覺,就會占掉我們不少時間(若時間管理好的人不會這麼覺得)。有點太麻煩了,而且還占大學入學的一半(學測+學習歷程)。如果選擇備審(教育部說可以選),我是覺得如果多數人都做學習歷程的話,可能會被教授問為什麼做備審。我是覺得可以換成一個高中三年的紀錄吧,就是說自己高中做過什麼事、得什麼獎之類的(相當於備審)。還是覺得備審好很多,至少比較不麻煩。
為何一直有人拿到錯誤資訊--不是一半啦!是學測最多50%,學習歷程、筆面試、術科等學測以外的科目加總最少50%
@@howardchan7556 抱歉,不過我反而還是覺得備審比較簡單容易。畢竟還是節省很多的時間去處理學習歷程和其他之類的
一個末代指考生對於教改的見解廢除聯考的理由如下:1.考試考太細,變成背多分2.不利於社會發展:聯考不考的東西,老師就不教;縱使老師教了,大部分學生也不想學3.減輕學生的壓力4.教改後可以讓弱勢族群更有翻身的機會5.聯考考試的分數直接相加,不公平,所以要改成級分制,不應該為那幾分斤斤計較針對1,文科可能真的就是背多分,但如果大家有寫過聯考時期的物理,就知道聯考不完全是背多分。而且改成多元入學之後,學測的國文跟社會反而變成大家都不太去準備,因為很少考背的東西,尤其是社會,有些題目光看選項就很明顯知道答案是哪個,因為其他選項都很離譜。換句話說,改成多元入學之後,反而讓大家對於文科更加不重視,反而更不利於社會發展。看看現在大家的發文就知道,多少人言不及義,或是總是找不到中文詞彙,硬是要湊幾個英文單字進去。對於2.,其實教改之後,考試也不採計那些科目,有改跟沒改根本沒有差異。至於3.,說是為了要減輕學生壓力,實則給部分學生更大的壓力。在學測尚未放榜時,考生們要一邊準備備審資料,一邊準備指考。有的學生甚至覺得指考太難,就直接重考了,升學壓力豈非更重?4.影片中針對這項論點,提出了偏鄉學校確實會在教改之後,有比較多的「弱勢族群」考上頂大。但所謂的「弱勢族群」的定義到底是什麼?繁星入學好像就是把一些分數比較低的高中,全部定義為「偏鄉學校」,然後就讀「偏鄉學校」的學生,就是「弱勢族群」。大家認為這樣的制度合理嗎?一個家住都市的人,跑去所謂的「偏鄉學校」讀書,就是「弱勢族群」?然後住在偏鄉的人,考到第一志願,反而不是「弱勢族群」?這個制度很顯然有問題嘛!所以你能說那份報告說多元入學可以讓更多弱勢族群上頂大嗎?完全不可以這樣解釋!5.講什麼各科分數相加起來不公平,那就不要加就好了啊。讓各個大學科系自己去訂定各科的分數要達到多少,不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然後考試本來就是想要把學生的所學數據化,才有一個標準去判斷大家的學習狀況啊,既然是數據,自然就有斤斤計較的必要。在做實驗的時候,難道能隨便測量,然後說不要斤斤計較那些數據嗎?況且,改成級分制之後,分數一樣也是在斤斤計較,只是提前到判定你是幾級分的時候計較而已,根本沒有達到原本預設的目的。綜上所述,教改後,不僅完全沒有達到更好的成效,反而浪費更多的成本,如此成本遠大於效益的政策,根本不應執行。故我建議改回聯考制,分數不要相加就好了。當然也可以保留一些多元入學的名額,但如今的制度,明顯是多元入學的名額,嚴重擠壓到考試入學的名額。
改成兩次指考最公平既可以公平競爭也不會一試定終身 還有一次機會
那對第一次指考考得好的人不公平
@@osso3926 基測也是考兩次,第一次考完的人能先填志願
不會啊 如果可以靠第二次來翻身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會不公平 況且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拼第二次
@@osso3926 第二次考不是撿剩的名額嗎?
反正哪有差,會脫穎而出的不管在哪種制度都會往上爬,就算失敗也不會抱怨反而會另尋出路,無論如何你有能力有本事就算你沒有被發現,你依然可以靠自己打一片天。
上一屆和我們這屆真的超慘😢我連考招制度都還沒完全搞懂只能埋頭趕快準備學測前陣子又碰到疫情不能在外讀書馬上就要學測了🙂不說了,我要邊哭邊讀了😢
加油
好慘 要加油喔
我家是普通中產家庭,不過家母做為家教,有群我戲稱為天母幫(但不全是天母人)的學生及其家長,相對於一般學校的普通學生,那些無界塾、歐洲學校、美國學校的孩子在不用考試的入學方式仍然十分有利。畢竟錢不是萬能,但可以搞定非常多的問題,比如直接請家母特訓面試流程、校正被審資料,而課外活動也脫離不了資源多寡的影響,所以教改怎麼改都挺微妙的呢。
我覺得考試方式的改變反而事小,目前看不出這方面有多大的不同,重點還是在學習歷程檔案,這對學生或老師都是一大考驗(折磨)
內容沒少多少,但是要做的變多,很累啊
單靠成績好也沒戲唱
@@葉昌衡 英文少了3課,各科都有變少但是刪掉的東西,我們高中生還是需要讀完才能擁有完整的計算、素養那有刪跟沒刪的差別只是:「段考不考,學測考」「段考考,學測考」
@@allpassplease1223 一直都這樣啊!不然講學測讀書方式時,為何部分人講明不要過度看重段考和模擬考
@@葉昌衡 其實我覺得內容少了真的很多,光是自然科的物理化學就少掉滿多比較複雜的運算單元,國文英文這類就沒差太多了,畢竟語言類本來就不能拘泥於範圍這種東西。問題是在於他還是可以出超綱的東西,只要把它塞在閱讀測驗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說那是考你理解能力。 因此的確還是要把選修的範圍大概讀過比較好,不然你看之前的學測生物幾乎年年超綱也沒在送分的(ง •_•)ง,加油
說真的我也很喜歡‘’分數‘’只要你考的高分就代表好學校 然而並不代表有好的未來 大部分的人常抱怨未來不是他們所想要的 因為未來不像考試是有個明確的目標 就像考試有固定的範圍 只要努力專注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成績 但未來並沒有人指引你 做哪些你就會有好的未來 政府應該改進改善‘’現在‘’的考試制度 因為那是適用於之前時代的制度 現在應該改進改善這種模式
叫各大學保留名額給技藝出眾的學生提出申請,剩下名額聯考讓大學可以挑選提出申請的學生,甚至可以超額入取技藝出眾比較重要
那不就之前的技保體保生跟比賽像奧林匹亞之類的加權分
啊這樣繞一圈是在搞笑喔?又把有問題的制度再實行一次是在幹嘛?
試問我們中文系如何展現所謂的「技藝出眾」?多背幾首詩嗎?多寫幾篇文章嗎?
學術方面的技藝出眾就只能用「考試」「實驗」「作文」這類的來比那不就變相增加讀書壓力嗎?為了提高你所謂的技藝能力,讀更多書
我當時就是考完學測成績不理想,再考指考的那群人之一,在考完指考後唯一的想法就是每個人都應該要考指考。首先,學測的制度讓高中只讀了兩年就夠了(我不清楚現在如何,所以講當時的狀況),這是非常奇怪的現象,高三上學期時,不論是學生或老師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學測」上,也就導致高三的課學習的不完全,那我就會懷疑那還上高三的課幹嘛?再來,學測考完了,大部分的學生會開始等成績,並且等申請,一直到申請已經不過了才準備讀書,而在此期間想讀書的人就會被影響。最後,因為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學測準備,導致高三的課程基本上一定上不完,想要考指考的人只能自己額外努力讀書。所以我就在想,為什麼不廢掉學測,只考指考,利用指考來申請入學以及登記分發,不但可以及早訂定未來的方向來選擇要讀的學科,也可以將高中三年的書完全念完。以上是我當年的想法,現在改了新課綱,我對這個了解不深,即便看了七七的影片也覺得不夠理解,或者說難以理解(? 我就不對這次的修改多加評論了~
【勘誤】
9:14 八月底時已拍板定案改為60級分,而非45級分。
自願就學方案是包含在多元裡面嗎?
學測檢定依然是15喔!還是上限兩科
希望也可以關注高職,高職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但高中卻有兩次,從一開始教育部在制定課綱的時候都沒考量到高職生,學習歷程對我們也很沒有幫助,因為我們職校還是得要製作作品集,真的只是增加我們的作業量而已
@@moneymommy3582 其實高職有很多科本來就是很莫名其妙,聽高職同學說其實高職三年也就只是先學大學1.2年級的東西,如果是美髮汽修科這種還有存在的必要,但什麼電機科也要設...
@@howardchan7556 但是為了更細分還有隱藏的15+跟15++
108課綱:我們要讓學生培養多元能力,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還是108課綱:學生的混和題型答案必須跟參考答案相同才有分
真的 尤其社會科 明明回答的答案符合題意 但答案就必須跟他的參考答案一樣🙄
真的超瞎,要去猜出題老師的思路到底怎麼走,本質上就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填鴨式問題(超難搞的
留言最佳金馬獎就給你了
比填鴨式教育更夭壽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非固定填鴨式教育
混合題真的靠北( ง °皿°)ง⁼³₌₃
很難get到他要的點
108課綱第一屆,以學生的角度。高一的時候懵懵懂懂不知道要怎麼做,老師也只說自由發揮多元學習,自己探索,所以作品根本不能看。高二的時候懂部分概念後,作品主題越深入,但導師有些很用心指導,有些就...,一樣自己摸索。突然有大學端的教授表示他們不明白我們學生傳過去的檔案表達的意思,他們感覺在「玩心電感應」,學校老師的苛責也接踵而來。我們學生何嘗不是也在和你們玩心電感應。社區高中學生段考都很ㄍㄧㄥ了,還要邊做學習歷程邊摸索邊準備考試,111學測也快到了,對於新制度,我真的是醉了。
回歸最原始的制度
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高二時去大學參訪,中興的教授說想看到的是與申請的科系相關的學習歷程,但根本沒想到要念什麼的我,到底要做什麼呢?每一樣學習歷程都做得半吊子,到頭來我們終究不懂教授想看的,就這樣成為白老鼠
學習歷程完全破東西,考段考之餘還要用那個,而且也不一定知道以後要讀什麼,只能瞎做。學測考完再統整做出備審資料不好嗎?
@@ursowrongwrongisaid 這麼做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只是徹底剝奪偏鄉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
@@ryanlin306 要不偏鄉考試
其他畫學區或在家自學
108課綱就是把舊課本的東西都刪掉給你一本新的薄的跟雜誌一樣的課本,然後考試還是考那些刪掉的跟你說那叫素養,所以學校乾脆不鳥108課綱保持者「你繼續你的108課綱,我繼續我的舊課程」
第三屆108課綱的高一生非常非常有感,真的是課本要刪就刪,我還是要會^^而且因為一些選修課變多的關係正課變得很少,所以老師每天都在趕課,聽不懂就我們學生的事了
真的 反正素養不教 基本的刪掉,因為高二自然組 物化一週各兩堂笑死,什麼都教不完,刪掉當不用教,完美。
第三屆🙋太中肯了,老師上課都還要自編講義把之前刪掉的課再補回來,學校新課綱課本基本上就....段考還是會考舊課綱,因為新課綱根本刪到沒東西了......
是不是應該要規定,如果課本沒有教,就不應該考啊...
@@LouisChiaki 不是呀 新課綱就是覺得你要自己去學習啊,沒教不代表不會考,很鬼。
把原本的指考改成分科測驗就是讓學生開始從指考戰士變成重考狂戰士,然後台灣教育要改,就是要從根本改,每次都從國外抄一些酷酷的概念回來,也不管大環境下適不適合就直接拼湊出一個奇怪的奇美拉,國外的制度長那樣可能是因為有其搭配的環境,但台灣每次教改都是東拉一些 西取一些 然後給變相學生更大的壓力罷了 而且升學制度瘋狂的改 只會讓許多在改革初的學生應接不暇 原本從考試至上突然轉成另一個型態,然後很多東西都明顯沒規劃好,尤其是學習歷程檔案的系統,那個容量根本少的可憐,很多大學教授甚至也沒完全搞清楚狀況,就要讓學生和大學端接受這奇怪改革,說實在的,這根本只是上層人士對自己政策自我意識過剩的傲慢罷了
補充一下9/25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出包 許多學生上傳的檔案被刪掉、重置 沒備份的直接重來了
這ID太猛
哈哈哈 文件4mb根本笑死 只是單份檔案大一點或是兩份合併就爆了,影片檔10mb更是天大的笑話 1分半的影片要壓到144p才能傳 解析度像被幹過一樣,說好讓學生壓力減輕,別鬧了,你又要看在學又要看學習歷程,我只有感覺到體重大幅減輕而已啦,因為根本沒時間吃飯^^
然後我一直都不明白從分數制改成級分制有什麼意義,說到底還是在比較考試成績,但是只要觀察前最高前幾分的就知道,只要錯幾題級分就是直接往下,拿會考來舉例很多時候只要錯一兩題分數就會直接砍掉1-2個級分,而且一來一往下,就是好幾間學校,改成級分制不只沒有減少學生的壓力,反而讓頂尖人才的分數跟其他人一樣,然後接下來要看學習歷程到時候,就變成看誰的東西精彩,但往往精彩的成果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而且學校根本沒在教如何把簡報、論文等弄好的課程,這樣半套的改革真的只是徒增學生壓力罷了
身為108課剛的第二屆高中生,我其實覺得108在實行層面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在原本教育方式跟學校資源並沒有貼近新課剛的方式時,這樣改課剛只是強行轉彎。因為教育部的機關只會確定課本符合新課剛,而在只有課本符合,但講義不符合的狀況下,難以練習、統整新課剛的出題方向,造成課本、講義、段考的三方斷層。
@@黃標-o8s 非常同意,我是現在制度使用者,已經1年過去了,我們班超過一半的學習歷程為0,包括我也是
1年級做的歷程,全都不是我想讀的專業,學校還弄了小論文,但那跟資料統整沒差別,現在的學生是能做神麼論文,我們的範例還是畢氏定理
我還很討厭加權,我的英文是爆爛的那種,去外面補習也都是課外補充,我連課內都上不好了,而且我可能連國中程度都沒有,我也只能盡力的把考試內容背起來,但考完又會忘記,所以我也就放棄了,雖然知道這不好,但這樣真的沒有心力去讀他
其實原本的立意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看成績,結果,應該是發現很難,最後反而改得亂七八糟
而且,靠聯考翻身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考題越考越難,近10年來,大多數考高分的學生還是靠補習居多,我七年級生的國高中年代還有天才不需靠補習就能拿第一,等到差我七歲的妹妹上國高中,班上前幾名幾乎都是補習出來的,也有台大生坦言,自己能考上台大也有七八成是家境較好的因素。美國也有菁英當道的問題,菁英家庭的下一代能夠倚靠父母給的資源成長,考上較好的學校,階級複製的問題恐怕不是單純改教育制度或是把考試改回聯考就能解決的。
越考越難,結果課綱內容越刪越多....
我覺得補習也不一定都會變好,我是中學六年都沒補習,因為知道自己不適合,可能反而越補越慘,而且我們家沒那麼多錢,寧願把錢花在其他地方,而不要只用在這種三年或六年內才有用的升學考試上面
@@miki.306 我雖然沒錢補習,但是國三有掛車尾進入能力分班念書,才深深感受到原來師資可以對自己影響這麼大
@@miki.306 補習真的差很多,就算不補習除非你真的是天生IQ300,不然你做的題目量跟補習的差太多,補習的人刷題是沒補的好幾倍,現在考試的題目也是多刷題就會的,沒刷題可能還不會
不要只看成績然後要幫學習歷程打成績
:三小????
從小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我們到了高中突然來個什麼歷程檔案探索興趣,問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然後考試日期沒變學測題目還變更難,而且現在連一般申請都要看在校成績,所以從高一開始我們就要
1.探索興趣
2.想盡辦法參加各種活動比賽豐富自己的歷程檔案
3.拚小考拚段考
4.拚學測了解以前跟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5.國英數B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只能重考
我請問教育部這樣有讓學生的壓力減輕嗎?是不是因為你們的小孩都送出國念所以完全不懂台灣學生的苦??
30歲大叔路過,現在應該是相對不錯的方法了,至少可以讓你多思索自己喜歡的事物。我當年考指考考完才開始思索自己想念的科系是什麼,只有約莫兩個禮拜可以去想,結果上大學1/4的人休學沒畢業或轉學重考。如果當時政府早就有調整,當年我這些同學不必多花四年甚至更久轉換跑道。新的政策也是委屈現在的小朋友了,只能說現在正在慢慢變好,只是剛改變大家都還不適應。最後的是,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真正要學習的是處理事情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等等。你們正在做的學習歷程檔案反而更像是大學要教導的方向。
學測是變簡單吧範圍都小了
@@unclewang2457 範圍沒有變小多少而且還要加素養題手寫題還有以後國文英文沒有指考了兩科難度只會往上介於學測指考間
最後一段講得很實在,我想那些教育部大官的小孩,絕對不會是白老鼠
@@aerc1222 身為26歲的小叔(? 表示,給我3年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也沒有用,我本人其實小時候就一直有在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但是永遠想不出來,是最近一兩年才比較有想法的,有些東西不是給時間用想的就有用的,要去外面各種接觸之後,才會有感覺到自己適合做什麼
感覺讓學生自己選擇這種概念應該要在更早一點落實列如在國中或國小就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學習的專業科目,到了高中才讓學生選擇感覺真的有點晚,很容易就會誤選自己以為有興趣但實際上沒有的科系。
推,應該要從國中小的教育制度就開始調整
同意,要怎麼改不是問題,但是這些培養應該早一點開始,最後都丟在高中都沒有足夠的摸索時間,變得太倉促了。
"學生自己選擇這種概念"是什麼概念啊? 國中升高職不就可以選科了,不管多早都會誤選啦,講一堆屁話
@@mokou2502 笑死 就因為多早都會誤選就否定從小給選則概念的話 才是真正的屁話
@@DD-oq3ve 連自己選擇的概念是什麼都論述不出來,自己選晚餐要吃麥當勞還是便當店,這樣算不算自己選擇啊? 到底誰在講屁話啊?先把選擇打對再來吧,小朋友
個人在擔任數理家教,有兩名明年要考學測的學生
我覺得,108課綱並沒有讓他們變得更輕鬆
1. 雖然課綱、升學制度的目的是要讓他們「多元學習」
但是學校老師開的選修課,基本上也沒多少
還是很難達到像是選擇自己真正想上的
(有可能只是從五、六個選一個自己"比較"想上的)
而且學測也不考那些東西,學測不考的,高中生真的有意願上嗎
(像我到大學才覺得自己對寫程式有興趣,但如果高中叫我看if, for我應該會把它巴到地上)
題外話,之前看課綱內容是寫說「對數學沒有需求的人,高三可以不選修數學」
只是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學校高三讓學生不修數學的,都還是數甲數乙選一個來上
(只是現在學測數B只考高一二內容;分科測驗又沒有數乙...所以數乙學了不考)
2. 考試壓力我個人覺得,沒有減輕
以我教的數學來說
多了10~12分的非選題,比以往的全選(填)題
還要多教他們該如何寫有邏輯的計算過程
因為10~12分雖然不算多,但還是可能差了1~2個級距
3. 申請入學的制度設計,基本上還是偏重學測
因為"第一階段"還是先用學測來篩選出錄取人數的n倍(看過有些科系是2倍,也有10倍的)
再進入第二階段(影片提到的,學習歷程+面試筆試占比 > 學測分數)
在一、二階段還是都用得到學測分數
而且還是跟之前一樣,先用學測來篩人的狀況下
還是先把學測成績顧好再說
(更甚者,現在學測成績還要延用到分發...)
如果我學測成績夠高,就算學習歷程在高一二都擺爛
那我還是可以試試看比較好的學校,因為我一定可以過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就看教授的心情,或者是用面試/筆試的分數來補
(反正這種東西,只要有寫教授也很難給0分,頂多就30.40分跟80.90分的差別)
又萬一真的都沒上,再隔一個月就可以考分科測驗,我還是有優勢
但如果我學測成績太低,就算我學習歷程做到全國第一
我還是沒辦法填太好的學校,因為第一階段就被刷掉了
如果我想考好學校,甚至有可能要直接重考 (因為分科測驗一開始就輸人一截)
結論:現在實務環境下,我的感覺是學生還是重於念書
學習歷程跟小時候的暑假作業一樣,deadline前再開始動工而已
如果要有guts一點,真的要「多元入學」
那就把學習歷程的重要性調得比考試還重,我想風氣一定會變
只要出現"反正學測考高也沒用"的事實,那學習歷程檔案就可能會被重視了
(但接下來的爭議就是,比較有資源的人學習歷程是不是會做得比較好)
(我個人覺得是啊,我身邊的一些人從小就開始超修了,當然可以寫出比較有深度的東西)
(而且現在高中老師會不會抗議,他們也都只是對國英數自社熟悉而已,突然他們會的東西可能直接變成0價值)
(所以就又回到無限迴圈了)
PS. 突然覺得「聯考比較好」跟「聯考比較不好」的兩派人想法可能根本不同
1. 聯考比較好->因為只要靠國英數自社這五科,就可以考到好學校達成階級翻轉
2. 聯考比較不好->因為對於那些某個專業很厲害,但學科很弱的人,還是不能上好學校
要我說的話,我覺得現在國中升高中的「會考+特殊選才」可能還比較符合兩者共識
完全同意你說的
完全同意你說的
推一個
同意推
真的是這樣
選修也沒幾個
就選一個感覺比較有用的
我就選英文文法
本來要提升課外能力的課
還不是被拿來提升學科能力
為了減輕學生壓力,所以讓學生沒有第二次考國文英文的機會
我不太懂OUO
我也是不太能理解⊙ω⊙
因為指考國英比學測國英難很多
所以如果學測爆了 還要再花半年衝更高難度的指考壓力更大
+1
@@子李-l3j 現在如果學測爆了就直接重考 有比較好嗎
拜託一下......學測和指考從來沒有同樣的範圍考兩次捏
國英只考一次的影響非常嚴重,但這部影片沒有說清楚。在新型考試的影響下,第一次國英考爆相對就沒有選擇的空間,只有重考一條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說要減輕學生壓力都很奇怪。
討厭的是連藝能科都要採計,我想考的是資工,但是連體育、美術都要反而讓我很頭痛
您那個是繁星制度吧?
@@奇異-e3k 他應該是在說甄選一直都這樣,因為繁星和申請的在校(後者看校系)一直或近年都是含括各科
姊身為資深工程師勸你一句,出社會以後不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寫code就好。大公司員工動輒上千上萬人,大型專案的參與者動輒上百人 ,你不可能什麼都會。有些東西找到對的人指點一下(比如說有些專案 legacy code一大堆 找個20年前參與過專案的人解釋一下歷史比較好懂) 。 學藝/通識能力就是就是很重要的人脈基石,很多資訊都是在球場裡,在公司的樂團表演時流通的。現在對你要求這些是在幫你,你聽不聽得進去就看你自己,佛度有緣人
分科就可以不用管
反正國內又不重視那些 頂多各採1學分
比較頭痛應該是生物 化學 地科 甚至國文
而國內術科根本沒路用 再高也是被埋沒
(藝術大學 體育大學 自己就有術科考試 不一定看學校成績
不管怎麼改,只要把你興趣的東西變成一個考試就足以抹殺掉那個興趣了。
興趣在需要被評價的那一刻就成了工作了
(108第一屆高中生路過)ㄜ...新課綱對我們而言不但無法解決提前趕進度的問題,畢竟學測日期差不多,更有可能加重負擔。志祺也說過一次做完備審資料可能會荒廢學業,但把準備備審分散成三年做學習歷程其實更容易讓高中三年學習受影響,況且做備審時進度早已教完,荒廢學業造成的影響真的不會比學習歷程帶來的影響大(好比你每學期做一次備審)。
ODO;a 嗚啊,會不會是因為現今高中課程的壓力已經大到無法兼顧學習歷程,甚至連放鬆及睡眠的時間都已經被剝奪了之後,還要再多塞一個進來的原因...?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108第二屆,今年的高二生路過~
我覺得制度是應該改,但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用公權力將這些東西硬塞進來,導致老師和學生都無所適從
順便抱怨一下,有些老師總是喜歡拿「學習歷程檔案」為藉口,要求學生每上一堂課就要寫一篇課程心得與反思,這真的很令人抓狂,是誰會在上了一堂學分課程後就充滿想法還能反思生活阿
是啊!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可以理解與想像教育部的理想,但看到現今的制度,不禁有種,只會讀書或者只喜歡讀書並擅長考試的孩子在現在的氛圍下,似乎成為原罪,「被責備你怎麼沒有其他才能」的感覺。
@共产主义和鄧文熙,万岁(反阿神反八炯)
不想說人話就閉嘴吧
上面那个人在说啥,念咒语吗XD
@@路西法-f9x 我也滿認同的,讀書不應該只是應付考試用的,而是增加知識用的
@@路西法-f9x 我二類的,我們就需要很多會讀書的,而且理科的考試能考好的人最後貢獻給台灣的產業利潤的確高,我們數理平均水準也比西方好吧,其餘一類三類也很多都是如此,不然也不用國考了。
此外我覺得原po說的原罪,應該是指跟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去做對比,不讀書沒有什麼關係,有其他的興趣當然也很好,但很多人都拿我們這些努力很久、為了未來薪水好一些花時間鑽研枯燥乏味題目的人,去跟那些啥都沒做整天玩的人比較,然後說我們只會考試其他啥也不會,我覺得也的確蠻荒謬的。
我支持多元發展,但很多不努力的人都拿這個當藉口,憑什麼我們薪水高,就憑我們用青春和汗水去換取一條道路。
不太懂為甚麼是一群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教育部關員和沒教高中的大學教授來決定教育制度
說得好像做學習歷程很輕鬆一樣,明明就是給高中生多加一項長期的壓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備審啦,長痛不如短痛
備審至少可以根據填好的科系做,學習歷程要在你高一二還有最忙的三年級上學期上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念什麼 就得丟一堆你根本知不知道會不會跟你科系有關的垃圾
真的,我們在上高中之前根本沒有這種東西,高中忽然就要我們生出來,到底要怎麼辦……
沒錯,起碼被審是有目的性的。
同樣一份歷程,我在申請A科系可以著重在同伴互助合作上,在申請B科系上則可以更多描寫如何籌備寫計畫書
但學習歷程檔案,因為不確定或是怕自己志向未來有變化,就變成同伴互助、籌備寫計畫書兩大重點都要花費篇幅力氣去描述
那,問題又來了
會不會A教授只想看互助合作,然而卻在我描寫如何籌備寫計畫的部分,就將這篇歷程草草看過了呢,畢竟教授們要看的學習歷程檔案太多太多了
學習歷程真的對高中生來說有種某名的壓力在QAQ,對於未來的志向我也覺得備審會比較好一些
殘酷的現實是,大學教授很忙不管是學習歷程還是備審他們都沒多少時間去看,讀大學的時候不止一次跟教授吃飯時聽他抱怨這個😂
我是老師,分科測驗不考國英及數乙,但是有考數甲,志祺應該是一時口誤,所以我來幫忙澄清一下~~
身為老師,我也非常非常非常不爽108課綱,但是能怎麼辦呢?只能繼續走下去吧。
我相信你也不爽。
我到現在還在不爽學習歷程。
頂大社會組考數甲。。。
老師同感 機掰政府
不該由你認定
說個笑話,教育部長會因為沒有商務艙道歉,卻不會因為亂改教育制度道歉
可能小孩都送去國外了吧!
@@Jojo-jv1bn 你確定不是國際學校?
說個笑話:你、我、他能用嘴巴總結說教育被亂改
@@howardchan7556 我是這屆高三的應該比你更有資格說了吧?
身為這屆的高三,現在就是白老鼠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而且還因為疫情的關係拖延課程,導致很多課都上不完,最後考出來的分數就是一個字慘
我只能說我們這第一屆108課綱真的很可憐,學習歷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用大學教授才會喜歡,超浪費時間和心力,我們學校甚至有人直接不做
還有壓力變得更大了,"分科測驗"國數英又不考,導致我們一不小心考差了就沒有第二次機會,真的會蠻可惜的(像我數學就超爛)
我也是覺得這種只能一試定終身的方式很麻煩,這樣如果要彌補考試沒考好就只能明年再來了(T_T)
光學業就佔了大部分的課後時間,在考試為主的社會文化底下,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學習歷程檔案的事
我也是第一屆實施的,前幾個禮拜學校找了清大的教授來說他們學習歷程到底要看什麼,但是重點是我們都已經高三了都在準備學測,哪裏有時間再弄新的「教授想看到的」學習歷程出來==更諷刺的是我們學校還是前導學校ㄏㄏ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當今年的大一生說他們高中時沒有畢典很慘時
高三生:學習歷程,分科測驗,老師斷麥的網課,暑輔沒上到複習,書都放學校
真的~高三生才是最慘的好嗎?國英數還只能考一次,考爆了就只能等重考了( TДT)
我是覺得不用比慘啦 要比每年都有得拿出來比 誰知道明年後年又會發生什麼爛事
同感
我們這屆末代指考生表示 我們連重考的機會都沒有
末代跟白老鼠都很慘啦我覺得;;
好累ㄛㄛㄛㄛㄛㄛㄛㄛ(來自高三生的悲慘哀嚎
反正只要還要考試 壓力就不會變
不管制度怎麼改 原本壓力減少了但因新制度更多壓力出來 我覺得沒差多少
(學習歷程真的煩#
如果只想沒壓力 那乾脆不要讀 去學校玩而已
中肯。
不考試你壓力才更大 就跟沒有規則的審查制度一樣
壓力來源不只有考試,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才是根本原因。不斷改考試制度,但幫助學生生涯探索的重視還不夠多,學生的未來仍然容易迷惘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108課綱第一屆高職生
看到「學習歷程系統」幾個字就有點反感,雖然有較多的證照或報告之類的可以直接用,也算方便都存雲端,但沒搞清楚狀況的老師還是一堆。有人說跟大學教授心電感應,我真的雙手雙腳贊成,很多高中端導師也都沒搞清楚狀況,那我很好奇大學教授們能get到我們傳這個作品的點嗎?現在傳歷程變成一個「期末工作」,課業壓力一下來,真的沒幾個會認真做歷程
學習歷程⋯?能吃嗎?我都直接放鳥它,上學考試就夠累了
覺得如果教與學的觀念還是沒有改變,
考試規則再怎麼改都還是會出現「學生壓力大」、「教學還是不正常」的問題......
簡單來說
考試制度慢慢隨著時代修改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對待學習、看待升學的方式有一起逐步向前嗎...?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思維啊。
我認為不管制度再怎麼改,教學都很難正常化,像國英數B只在學測考,可是高三下還是有國英數啊,以前是一半的學生不聽課,現在變成全部的學生放飛自我,感覺沒有比較好
@@施逸凡-v6u 高三下教育部沒有給國英
而且說國英就罷了,什麼叫數B只在學測考?
@@陳力維 國外教育就真的好嗎?或說適合套用在我們台灣嗎
制度跟理念是一回事
每次到學校執行的時候都嘛會歪掉
教育根本在於思想
但是執行者似乎很愛一刀切
舉例三民主義是威權產物
但也不是沒有營養成份
直接從課綱刪掉真的很可惜
@@神農氏-b3b 三民主義是國父提出的
是蔣公把他變成威權產物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老師跟本沒在管的,反正他就上他的,管政府的什麼政策,課趕完就好了,反正大學是學生自己的事
我們學校不太一樣喔
老師們是真的有在實行108課綱
自主學習時間真的就是大家自己去探索想做什麼
甚至可以請老師來教你
然後多元選修也開了蠻多堂
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
而且平常老師們出的作業都蠻為我們著想的
出一些讓我們可以直接當學習歷程的作業
所以在做學習歷程方面我們都沒什麼壓力
(就是一學期可以丟上去的學習歷程至少都有3、4個
因為平常的作業就可以拿去上傳了
雖然感覺評論區的各位都不太喜歡新課綱
但我還蠻喜歡的XD
因為像我這種很懶的個性
要我在高三把備審資料都做完我應該會很痛苦w
新式考題也可以督促我多認真準備一下考試
因為不再只有選擇題了
總而言之
我真的還蠻喜歡新課綱的w
覺得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想幹嘛
當然這是要建立在能像我們學校一樣好好實行的前提下啦w
痛苦的108課綱 學生們大部分都不太清楚要做什麼 學習歷程跟考試說明總是很混亂
必須承認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制度
*神智不清的考生*
辛苦了 感覺對重考生很不利
以前經歷過課綱微調
現在看起來當時真的是小菜一碟
新課綱的學生真的挺痛苦的
我是108課綱受害者……
+1
108課綱受害者+1⋯
感覺不管考招怎麼改 都沒辦法解決階級複製的問題...
富裕的家庭 就越有資源讓小孩不管是培養/探索興趣 還是花錢補習
感覺越有錢的孩子 越有機率成為符合當下社會期待的樣子 這無可避免...
而且私立學校的師資也一定會比公立的學校好
像多元學習的部分,私立的學校可能有什麼法文、西班牙文或是各種可以親自動手做的科學類課程
反觀我們公立的只有各種歷史地理的延伸
在寫學習歷程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可以放什麼
當人家私立的學習歷程做實驗時
我們可能還在寫考卷(◑‿◐)
那我要放什麼?考卷訂正嗎?
階級複製基本上改不太掉啦
弄這些多元的東西,偏鄉一點可能更沒資源勒……
@@user-gm8go 私立師資沒比較好
因為所有教師都是經由教師甄選而來
所以 你是好老師 你有能力 你是希望去比較穩定的公立學校
還是私立學校
作為今年的高一新生想發表一些感想。
近幾年看到教育制度的改變其實還滿欣慰的,至少出發點是好的。會有這麼多質疑的聲音其實是因為大家還沉浸在過去,那個用分數決定一切的時代,很多人是以落點決定科系的,考完學測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個人認為這樣有點慘。
我算是很早認清自己志向的考生,我認為從高一就開始做發展愛好和專長挺重要的。這個制度好的地方在於我們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但同時,所有申請的第一階段依舊是學測成績,不會有教授在剛開始就一個一個去看你的學習歷程,所以就算你已經具備某科系大一的能力那又怎樣?學測考砸了有人會管你嗎?有人說你可以特殊選才啊!但你真的知道有這個管道的科系佔比有多少嗎?
時代在前進,人也一樣在前進,但升學問題又不僅是制度問題,跟文化意識和整個社會結構也有關係。改變的路會很漫長,但希望有一天臺灣會是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末代指考生路過,能夠在上大學前就決定人生志向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而在這些少數中大部分的志向也是從科系出路來選擇的,所以你算蠻特別的。不過通常你說的這種人想透過特殊選才的機率其實蠻高的,畢竟能在剛上高中就有方向,代表已經有所規劃,因此他們大多能提早別人參加不同比賽,充實特定方面的知識,加上這種人通常目標都不會放太低,所以實力都蠻雄厚的…
高一新生怎麼臆測大學教授的想法?
大一新生路過
備審面試這種東西有錢是真的砸的出來
我當初西裝就要用花錢借的 買不起
面試交通費也是要錢
真的是我感覺整個錄取過程中最不公平的一個門檻
個人認為 特選+指考制度並行才能解決問題
@@owenedward5513 一個少之又少的人路過XD
我是按照興趣選系、不在乎出路,而且也不是經由特殊選才的管道入學。
我兒子剛升國三,就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興趣上摸索以後的路,所以很同意你的想法,可是我想大部分反對的人應該是找不到自己的專長目標,制度逼著我們做父母的進步也是好事,與其懷念聯考的省心,不如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孩子,不要在孩子對某事物表現出興趣時,就叫他快去唸書,最後說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來自對姐姐的內疚,女兒才是我摸索養育之路的白老鼠)
高三:死老鼠
高二:白老鼠
高一:首次人體實驗
0:06 「不再考國英數三科」這樣的說法容易造成「分科測驗完全不考數學」的誤解,雖然後面有補充分科測驗有考數甲,但容易使對於這個制度不熟悉的人只留下「分科測驗不考國英數」的印象。
8:42 應該說「新增混合題型」比較適當。指考的一份試卷內僅有「純選擇題」一個部分,而分科測驗則會改為一份試卷內有「純選擇題」和「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兩部分。
要聳動才好看啊
@@ryo3961 可以講 竟然不再考國英「數乙」三科了 聳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正確性
頂上去給77看到
志淇七七一直在強調是為了減緩學生的壓力,可是新的制度反而讓學生壓力更大…
畢竟指考是讓學測考不好的學生擁有再一次的機會,但新的制度下來會變成你只有一次,不然就明年再來…
另外多了很多課外學習,其實對於還沒摸索好自己興趣的學生來說,壓力更大了,因為大學端很可能會參考這些東西來評估學生,萬一學生課外學習的東西很零散,很難說服大學端錄取學生…
108課綱準學測生在此~~
老實說我們這一屆根本就是白老鼠啊(燦笑
到高二上老師才在說我們學習歷程應該怎樣怎樣
現在回去看一年級的學習歷程真的慘不忍睹
能理解教育部希望學生不要讀死書
但問題是現在台灣的考試制度就是要看分數啊
一直強調素養,在試卷上加了一堆題組
反而增加考試難度,還不如純選擇題香
108課綱只能用一句話總結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學生的壓力來源是競爭,考試是需要競爭發展出來的產物。所以不管每年的難度多難競爭之後總是會有輸家。
學習歷程檔案就是一個先跑先贏的制度,那為什麼不特殊選材就好
特選吧 但那是極少數人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ursowrongwrongisaid 你的意思是要全台大學師資平分,每個學校都要有現在每間學校有的科系加起來的科系嗎?你要不要想一下你自己說的有多天方夜譚
@@G36_maid 已經更正,感謝提醒筆誤
你大學評分者?除了相關人等,誰有資格講這樣?
學校就是這樣,只在乎高分。不在乎學什麼,這就是東亞社會。我們永遠都活在不斷改變形狀的科舉。
可以學HKDSE,直接分數改等級
到要球就可以了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陳力維 少子化少起來
@@laa1005 不是這麼簡單
講的好像現在的體育音樂那些現在就被重視了
現在的升學壓力根本不減好嗎
108課綱恰恰相反,就我於我們學校社團情況觀察,因為學習歷程,很多父母都會要求孩子去學術性社團,但講真的教授根本不在乎你是什麼社團
本人我原本是在台灣讀書,成績普通,有時會考差,後來家人把我送去國外讀書之後,我的成績進步很多,而且是真的有學到和了解知識。
我自己對台灣的教育分析,以我 "個人" 學數學的經驗為例,台灣上課的課本和內容都教得很基礎很簡單,但每次小考(出版社的黃卷)或段考都考得很進階。之後家長就會把小孩丟到補習班,以為會進步,但是補習班永遠都是在教資優班的題目,甚麼奧林匹亞數學題,拜託,我是來補習,不是來考奧林匹亞數學,小考和段考都不會了,你教甚麼資優班題目。然後補習班就會都把重心在輔導資優班的學生,然後就會拿資優班學生的成績打廣告招生,這些資優班的學生就成了他們的招牌。這些完全不需要補習還來補習的資優生得到一堆幫助,還有一堆資優題給他們玩,然後我們這些真正需要補習的學生永遠無法學到任何小考或段考相關的題目。
後來我到了國外,學校小考大考真的都是考老師上課教過的題目,而且都會一步一步慢慢教,連不讀書的學生聽一下,考試至少都有C及格以上,很少遇到不及格,不像台灣一個班一大堆考不及格。我因為我剛到當地,所以英文沒有好到可以讀英文數學題目,所以也有在國外補數學。國外的補習班會先問你學校教什麼,然後看學校老師給題目,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題目是會考的,所以都是根據這些題目來教學生。就這樣,因為上課都有教,也從補習班學到這些題目的英文意思和解題技巧,我的成績也進步了很多。
所以結論,我覺得台灣要改革的不只是考試制度,還有老師的教學內容,要教多點考試會考的題目,幫助學生去理解。小考別再他媽的買出版社的黃卷,因為課本也沒有教,段考也不會考。還有補習文化,如果補習班教的都是一些資優班的題目,拜託別去了,他們只想賺你的錢而已,他們永遠只會幫完全不需要補習還來補習的資優生。
一直改革是健康而正確的方向, 但問題是讓 "住在雲端的人" 來主導改革, 注定是一場悲劇!
「只要努力就會有好成績」,這句話不知道扼殺多少青少年的學生生涯,考試並不是只要努力分數就一定會上升的,本來就應該因應時代跟多元的興趣、專長來評斷一個人,分數從來就不能定義一個學生的價值。
現在資訊發達,在封閉的學校裡能知道的事情比以前多太多了;
提早探索變得有可行性了。
要體認到學校最大的效用是保護青少年免於危險、免於健康受損,其餘只是加分項。
人生不是只有讀書,只是讀書是最輕鬆的事情,把所讀的課程內容考出來就知道自己到底付出多少努力,若是把篩選制度越弄越複雜,考的就不僅僅是讀書了
全台有認真在辦學測口試的也沒幾間,交清團體面試根本搞笑帶你逛校園,宣傳自己學校多棒,講完簽個名領個西點就回家了。
那幹嘛還要口試?以下個人想法:
1.故意和其他學校某些系撞面試時間,讓學生只能擇一跑來搶學生
2.教育部可能有規定一定要有口試之類,所以做做樣子,也免於被查水表
我覺得為了排名與搶學生,很多學校用各種方式在亂搞了,成就了學校卻傷害了學生的權益
以上是我夢到的
你說的第一項是正確的,那是清交用來避免備取到太後面的手段,因為很常被用來當台大熱門科系的備胎
教育部沒有規定要口試啦...面試只是個人申請二階的一種手段
怎麼改,就有部分權力的家長還是不認為自家的小孩能得到優勢,所以又發動改制度
,就一直改個沒完了,因為真正改制度的不是孩子,是背後永遠不滿足的各方家長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思維啊。
不太可能就是,現在的教育制度就是有能力的家長為了自家孩子對決鬥爭出來的
,不會因為人口變少就不會相鬥,這是觀念問題不是人變少就可以解決
對於考生來說等於國文和英文都只剩一次的機會,以前的指考相當於第二次機會,而現在只要學測國文和英文爆了就差不多重考了,還有就是指考少了數乙,所以沒有自然組數甲爆了但剛好社會分數夠高且數乙9×然後跨組的操作了
其實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以我個人而言我就是那個學測國英考得比較好,但指考國英卻爆掉的那位。我那個時代指考的國文考試時間很短,但又需要在相應的時間寫出作文,學測時間兩小時寫選擇題、複選題+兩、三篇短文+一篇長文作文,但以當年指考80分鐘又要寫三篇文章而言根本來不及寫完。學測國文從頂標到指考只剩均標,那種心情真的很幹。
說真的升高一真的滿頭問號。
不確定自己該不該衝段考拚繁星;
學習歷程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學端希望看到的;在108課綱體制下升大學的範例太少,現在真的是在恐慌耶
如果能繁星就努力拼繁星吧 相對來說已經是最輕鬆的路了
身為技職體系出來的人
還是希望整體教改偏向學科術科和一
光是企業請年輕人進來從頭開始做
一堆沒實務經驗學起來也是很痛苦
但實際上高職、科大是很少被討論起相關議題
畢竟高職和科大的制度比較完善,每個科大都會列出國、英、數、專一、專二的加成,讓考生自己判斷來填志願
也同樣能參加繁星,更有推甄,能夠以實作項目來爭取入學機會
比起普通高中、大學,以總成績定生死而言,高職、科大的制度好太多了
@@Archerlan 我倒是覺得統測真的很不人性
一但你後悔想轉就很難走了
高職科大制度就是畢業後,成績比不過一般大學生,然而升學還是主要看成績,技術也好不到哪裡去,然後什麼都不會,證照基本上很多都不會看,制度沒有好到哪裡去
目前只有郭台銘敢提出這個論調
其他政客都是高高的讀書人所以完全不重視這塊
很可惜其實
因為技職體系的不會去當政客,所以根本沒人在乎,導致很多高職科大生,被高中大學生看不起
可以提提父母角色的重要性,同學靠聯考翻身所以覺得聯考公平令我啼笑皆非,孩子的興趣不該上高中再探索,探索興趣也不是幾年一換的導師做得來的,從小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或是只會要求去唸書,結果當然截然不同
這個想法是好的,我也不清楚學測制度是怎麼樣,但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統測,學校的面試制度繁雜,每個學校加權分數不一樣等等的,最後父母還是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資訊量,我的父母是願意花時間陪我一起看學校制度,但仍然還是把我送去補習班,請補習班幫忙,更不要說那些家裡經濟狀況差的,父母沒時間、不願意,也沒錢送孩子去補習班,最後下場還是有錢就可以挑學校,沒錢的只能一切聽學校安排,當然不是全部如此,但是這是我看到週邊朋友的困難
@@vivian.tai.1826nv 我當然也面臨這樣的困難,我還因此負債,但兒子有興趣而且真的很認真學習,一切都值得。因為當初女兒我就是希望省點錢,所以走了點冤枉路。可是什麼制度就不用補習班?聯考也要補習壓力也很大啊,除非不在乎校系😄這個世界好像只有會讀書一定沒興趣,跟有興趣但不喜歡唸書這兩種人在角力。以我的年紀,很高興看到現在「被學校放棄」的孩子變少了,我自己是聯考考上國立大學,但不覺得政府應該只照顧會唸書的人,還有大學能挑選想要的學生我覺得很棒,跟出社會老闆透過面試挑員工一樣,面試前我們對應徵公司及產業了解越完整面試成功的機率也增加是吧?如果教授仍覺得成績至上,那他自然不會認真讀你的自傳學習計畫,但大學方想做改變,教授們看得出來你的自傳是出自補習班還是你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兒子也是去短期補習班獲取準備方向,面試跟履歷技巧一生受用,女兒沒有所以面試都沒信心參加,很可惜。以前因為家境而無法升學的孩子更多更多,社會在改變,很緩慢但很正向,我很喜歡現在的年輕人,質感普遍很好,我們中年人就落差大一些,你說的情況不管什麼年代、什麼國家、什麼制度,基本都無法完全改變,只能慢慢將社會底層一個個往上拉
@@vivian.tai.1826nv 這兩年我身邊單親家庭孩子靠學習歷程上好學校的不少,台大、伯克萊都有,夠強夠積極,政府跟學校會幫你找資源,但如果消極的抱怨制度跟家境,真的讓人很難使上勁,感覺很多家庭找不到施力點,最後被迫求助補習班。如果只看成績對我的孩子來說當然很有利,但我很高興看到他挑戰自我做唸書以外的事情
@@jilljill7025 我覺得除了教育制度 還有就是某些父母輩的想法,畢竟不管怎麼改 賺錢的永遠都是那幾個行業,很多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往那幾個行業去而讀那些熱門科系,畢竟想法不改,教育制度不管怎麼改都不會公平,因為在上位的永遠都是那些,到現在變成就是那幾門行業開始造神,其他行業不被尊重..甚至被貶低,這就是差距🤔
@@jilljill7025 這兩年靠學習歷程的學生不少? 奇怪,學習歷程不是108那屆才開始的? 你是不是打錯了? 現在他們才高三而已
我看到教學還是不正常不小心大聲笑了出來XDD
我覺得要讓高中生提前探索自己是好事,可是也要確保營造出能夠讓高中生探索的環境。
我是明星高中升頂大的學生,我在一間資源相當豐富的高中時,藉由很多管道探索之後,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對於未來很有方向了,但是我在上了大學之後,接觸到了大專院校的人事物,還是讓我對於人生目標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那其他那些沒有什麼資源的高中職學生又應該如何提前探索?
探索自我這件事一定是越早越好,可是做選擇這件事要在有足夠的資訊、時間的情況下才能做。有些學生甚至高二高三都還在考慮轉組,強迫學生在高一高二的年紀就要做出選擇的方向,如果他們未來決定要變換方向,那他們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才有辦法做到,否則就只能將錯就錯了。
我認為大一不分系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政策,只有當學生真正進到了大專院校的環境,他們才能真正的了解這個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也才更成熟。
說強迫只是自己幻想轉換或沒目標時,申請的分數會低。但實際上完全沒資格這樣講(你當自己評分人員喔?
只能說台灣還是沒放棄傳統思維 不管是教育部 家長 等等 只要 讀書至上主義 美術體育沒出路等等的思想 就沒辦法接受國外的教育制度 所以才會推出這種四不像的制度出來 要什麼沒什麼的感覺 反而是荼毒學生...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我覺得大部分留言都犯了兩個毛病:
1.指責申請二階讓家庭富裕的學生佔盡優勢
2.根本連制度的皮毛都不了解
不能說1.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大部分人在二階制度的瞭解上都是廢物,我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連二階怎評分,替代項目是什麼都不了解。那怎能說「那樣會高分,但只有有錢的人能那樣」呢?先不提大家怎能認定那樣會高分,難道不能有替代資料?所有方式都得有趣才能做?
2.更是超大的問題:比如一直到現在還一堆人在那學測、學習歷程5050。先不講這5050的前一個50是說學測最多50%,後者一直以來都是學測以外的項目加總,不是只有書面資料形式的部分學習歷程。
108課綱最痛苦的莫過於上課 補習完後根本沒時間也沒體力搞這些,最能發展興趣 拿出成果的社團課一個禮拜才三節,動不動還被拿去演講 考試有的沒的,根本什麼都做出來
不用擔心阿 因為跟你同程度的人也差不多這樣
哇一個禮拜有三節
以下是由第一屆快爆肝的白老鼠的見解
1.分科不考國英數理由是減輕負擔,不要說笑話好嗎?學測主科爆了直接重考,想跟重考補習班聯合賺錢也不是這樣
2.級分制說是為了不必為分數斤斤計較,那假設90分到80分是一個級距,考80和90的人被視為一樣,不就變成在降低高分提升低分嗎?再來只要差一題就會級分就會直接下降,等於直接把分數壓低啊
3.學習歷程說是不要造成短時間的軍備競賽,但他M還不是用錢堆出來的,而且還擴散到兩年半呢~這不是增加城鄉與貧富差距那我也不知道了(聽說北部還有專門做學習歷程的補習班,東部…資源都不夠了談什麼)。再加上少的可憐的經費與隨便寫寫的網站=隨時當機+無限bug
4.108課綱的思考方向與起初理念必須承認是好的,但是問題是配套措施與一系列的規定與範例都沒有做好,一直改來改去,不僅我們累老師更累。而且範本要嘛不足要嘛講的很模糊,變成我們不知道大學要什麼,大學也沒有收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導致最後一樣用分數看人,回到了一考決勝負。
5.課綱當初的理念是希望可以讓學生適性發展,朝真正有興趣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是要看學生對這個科系"有沒有了解、有沒有感興趣",那應該是分數及學習歷程各半,而不是依舊一樣用分數看人。造成成績好但沒方向的人學了也不知道要幹嘛;不擅長考試或是成績沒有很理想,卻對這個科目很適合及很有興趣的人,只能被迫去二流大學亦或是重考,造成資源浪費及分配不均的問題。
6.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把教育部冰進去,讓他不要做事不要亂改制度。唯一一個不做事不會被罵的政府部門非教育部莫屬(底下歡迎各大冷凍庫業者協助)
自主學習要做學習歷程檔案
但我們好像都在玩手機ww(燦笑
你會後悔 我說真的 真的真的
拜託一定要認真做出一點成果
不然你真的會想哭
--來自第一屆新式學測仔
已經變質了
@@ioreedfi2317 第一屆 +1 樓主你那邊還來得及 自主學習真的不要放棄 ! 跟我一樣高三才在焦慮真的 too late
身為108課綱的第一屆小白鼠,我覺得學習歷程檔案這個東西真的沒有必要。當初剛入學時老師都說學習歷程是你們未來升大學要用的重要資料,但3年了在這東西上,但還是有很多的疑問。例如為什麼一二年級的學習成果為什麼一定要在單個學期做完?又或是讓我最不能理解的,為什麼不能在高三統測後在做?畢竟有很多人(我自己就是)都在高三或統測後才知道自己想要讀什麼科系,但當我們要去做學習歷程才發現一二年級選的學習成果可能跟未來要讀的科系無關,但是又不能改變只能選當初上傳的學習成果。還有雖然還沒統測但我們大部份人都已經在忙著複習跟寫考題,還要我們分出時間來做學習歷程?!為什麼不能跟以前一樣到高三下或統測在做備審資料就好,畢竟那時大部份人都已經決定好未來想讀什麼科系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到了高三才發現有用的資料根本沒有還不能改變的現況。😭😓
那如果我學測國英數沒考好呢?分科測驗沒這些科目,我還是只能再重考學測。還有重考後,以前的學習歷程檔案還能用嗎?沒有經歷過108課綱的重考生怎麼辦(在學期間還不用做學習歷程檔案)?
能夠理解改革考試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每次配套措施之類的都很混亂或是沒講清楚,讓學生和老師無所適從,最後反而造成反效果,台灣教育部仍需努力。
教育部本身就是個笑話吧XD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人家明明就有講清楚......是你沒動手查吧@@ 學習歷程本就會保存至中央,沒做或不想做就用備審資料
乾脆把學測當托福辦好了 一個月一場給你試
@@ursowrongwrongisaid 那很多學校的學生素質會變參差不齊,不可能這麼做
其實學測改為5-6月放榜反而比較慘,因為在高三下的時候得為了申請入學二階(例如面試)準備卻又不能放掉課業(因為可能得分科)
如果等到學測放榜再決定要不要拚分科就來不及了 因為離考試只剩一個月
變相導致學測考好的不敢二階和分科放掉任何一邊 最後兩頭空
反之如果學測沒考好(尤其是國英)則幾乎是明年再來 對於志在第一志願的人來說壓力更大
多元管道本來就是用錢入學 那些技能課程費用貴到爆 越有錢越能學越能上好學校
其實要改變的真的不是制度,而是社會風氣。在升學主義仍然盛行的情況下怎麼改都還是有壓力,在社會風氣還沒改變之前學生家長根本只管我要怎麼上好大學,而不是我要學習什麼內容...
而這次改變最讓學生不滿的是1.學習歷程到底要怎麼做,大學入學端要看什麼、系統很爛2.分科測驗:只要國英數考爆了就直接明年當學弟沒有像指考一樣有第二次機會。
但說到底,其實真的很多人不適合讀書(或沒有讀書的天份),不應該真的只在乎怎麼升學,而是要讓教育真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內容(不是只會應付考試)、幫助學生找到他們有興趣的方向(我知道108課綱有這部分的改變,但我覺得可以更好),甚至可以告訴學生說不讀書沒關系,要找到有興趣的事情發展,或是直上可以養活自己...而不是告訴學生不讀書以後會沒用。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思維啊。
不靠考試分數決定入學對一些不是頂尖的學校來說 真的會讓學校素質下降 會考開始後超明顯
其實這就是政府的目的阿,政府希望減少所謂的明星高中,提升社區高中的素質。達到像選國中那樣,提倡就近入學。也希望減緩高低(地位)分流
@@林映萱-s4f 是降低社區高中的品質吧
垃圾就該集中處理==
不管怎麼調整都改變不了一點,想成為精英讓父母躺平的孩子,好還不夠,還要比同一才能的同輩更好,而越多招生取向也就意味著優秀的孩子要追求卓越的項目要更多,而更多項目不是要花更多錢培養 ( 尤其才藝 ) 就是伴隨更大的壓力 (因為要顧及課業但同時也不能只顧及課業還要花時間、財力去培養才藝 ) ,到最後其實是有能力有財力的小孩才能勝出,還是喪失公平性。
最根本的是頂尖大學永遠爭的都是那幾個名額,考試制度在怎麼變也不會觸及到本質,淘汰和生存才是本質,不論怎麼樣的制度,只要你有往上爬的壓力,只要大學想收更好的學生,壓力依舊是那,依舊是那句話,想上好大學,好還要更好,只是從更會考變成更優秀多才,比如你或許有一兩項特殊才藝,但有特殊才藝的未必只有你,如果其他人在口才、考試成績比你好,你依然是被刷下。
所以聯考制度雖然扭曲,但也單純,就專心那幾個項目,而且單純反而對窮學生更有利,不然那種要透過與學校的關係去交涉或要花大錢培養某些才能的活動反而不利於一窮二百的孩子。
當然透過這種方式確實是能增加社會上人才的多樣性。
末代指考路過
感覺這個課綱就是要學生早點想好自己未來的目標、以後要做什麼
可是又有多少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 而且求學階段一直都是探索的過程
改了半天,其實問題核心是「如何解決問題」、「作決定」、「critical thinking」一直都不受重視,但這些才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關鍵。
所謂的減輕壓力只是把更多壓力加到其他地方而已
學習歷程每學期都要上傳 一個學期只能上傳6件 還有一段期限 期限過了就沒辦法傳 期限通常在學期末 也就是你要一邊準備段考一邊準備學習歷程 高三準備學測時也還要繼續準備學習歷程 每學年還要勾選學習歷程 然後高三升學時只有3個學習歷程會被大學端看到
我是不懂壓力減輕在哪裡啦 原本考完學測才要準備的東西 現在要一邊準備一邊上傳 可能有人會說可以利用高一高二的時間準備啊 我高一上傳了11件 高二上傳了5件 但我不覺得我做的學習歷程大學教授看到會滿意 就連很多老師都搞不懂學習歷程在幹嘛 可能幾張考卷 幾張學習單都讓我們當學習歷程來上傳
本人111學測生 可能有望數學自然頂標 但也有可能會因為學習歷程卡住而上不了好大學:)
(有想法請理性討論 別亂噴)
你好 我跟你一樣,是111學測的考生,我認為轉移壓力這件事是正確的,如果壓力全部都是在「考試」上的話,評定一個學生的能力將只剩下成績,而忽略了諸多更需要被重視的能力。
現階段,學生可以憑自身喜好或能力許可選擇升學管道,如果自身有多元才能,可以選擇申請、特選等管道;如果自己很會考試,那可以選分發。
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個人申請入學的重要元素,其旨在希望學生能以時間軸的方式來統整自身的成長與表現自身能力,而非連夜趕工擠在一個點上的備審資料。如此,學習歷程檔案提供了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個人能力展現。
每一個升學管道都有它難的地方,分發入學制度簡單,但考試很難;申請入學則制度較難,但考試相對容易。
聯考什麼的年代久遠;學測什麼的年代久遠;指考什麼的年代久遠;
不管制度怎麼變,
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實力和某種頑固(?),
也不確定時代會如何汰換自己,
一切都會過去,你只剩下你自己,要自己看著辦(?)。
個人認為指考和聯考仍是目前現行制度最公平的一種,繁星學測其實可以用舊制的特色招生取代,總共名額不超過10%,就不會出現四科45級分仍能上醫學系的怪狀了
這幾年還是許多人覺得考試錄取學校是最公平的,沒錯,他是形式上最公平的,但是錄取大學並非只看一個人會不會「考試」,大學乃學術研究機構,自然需要各種不同的能力,教育也應因應社會進步而改進,聯考適合的是「中低度技術密集」的社會,而臺灣目前已經產業轉型,我們需要「高度技術密集」的社會環境。
會這樣改是因為一堆高分進醫學系的學生根本不想當醫生,教授不想再看到他們了
就不要填第一志願填社區高中阿,而且在大學中繁星計畫生,學期成績沒有明顯低於一般生,45分上醫學系有何不妥
如果他真的不適合讀醫學,往後的七年學校也會把他刷掉。但如果他其實很適合讀醫學,不也是撿回一顆遺珠嗎
只會讀書考試 但不會與人溝通、不懂得合作、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就算上好大學又有什麼用?
這裡是108第二屆的高二。個人覺得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還蠻不錯的,但前提是學校有好好的引導學生。分科測驗確實很奇葩,考爛了真的會變成瘋狂重考戰士。我不認同一試定終身的聯考,畢竟大學也不可能單看成績就判定申請者到底是不是對科系有熱忱還有是不是真的適合,更何況有些科系的專業是聯考科目中沒有的。且如果沒有面試或書面審查,教授怎麼知道申請者了不了解這個科系,如果申請者進去之後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
順帶一提,我發現聯考廢除的時候自己甚至還沒出生。
唉
這裡是高一新生
老實說雖然老師們努力嘗試解釋了學習歷程
但根本沒能讓學生們比較了解那個機制
不過當然不能怪在教師身上啦
只是有種被當白老鼠的感覺
然後又要擔心做錯或根本不懂大學想要看到的是什麼
@@LuIris030 真正的白老鼠是那些現在正在奮鬥的高三學生
@@GanNiNiangNiTaMaDeBi 無可否認
希望學長姐們在不斷變動的制度中仍能順利考上想要的大學
想太多~大學入學的書面審查,只是讓教授看到高中生對該科系的幻想和自我憧憬罷了,說有多了解,能沾點邊就很不錯了啦~這很正常,畢竟高中老師也都不是各科系的專業。
108課綱 高三生經過~~
學習歷程真的很麻煩,到了我們高三才說明教授們要的格式,等於之前傳的根本廢掉,會弄到頭痛!!
而且我就是還不知道要讀什麼科系的,傳學習歷程檔案根本就是有就丟,我還是很迷茫!
順道抱怨一下,如果有人要繁星的,繁星好像會算到三上的成績,所以三上也要顧好成績(氣到!)
身為頂大學生並且有協助處理高中生升學的經驗
老實講常常會看到來問升學問題的都是一堆家長
像是系上有辦給高中生弄一個證書的活動
來詢問跟關心的有一半是家長
家境真的不好的同學
最好是有這時間跟閒錢搞一堆證明跟履歷
實際上還是只有家境相對富裕的能把學習歷程弄得漂亮
系上活動如果是指營隊的話,那應該是對申請完全沒幫助才對,頂大大學生自己辦的營隊太多團康性質的內容,有腦的教授根本不會買單。
沒有喔 是能力檢定
@@JChen-hk6su 其實就歐美國家的文化來看,大學是給有錢人研究學術用的,不是給窮人翻身用的。
我覺得教育制度需要一點時間沈澱,改來改去對誰也沒好處!希望志祺七七可以花點時間講台中的私中亂象
怎麼說是亂象
第一志願衛曉明,一中科班都私中上來,國三教高一課程
台中好多人國小四五年級就開始一直補習要考上衛道曉明明道,而且私中的入學考試根本是考國一的範圍,國小生讀起來超辛苦。私中不受教育部的規範管制,可以能力分班,大家都拼死拼活想考上資優班。家長雖然都知道這樣的制度不好,但是無能為力,因為私中的資源好太多了,成績也跟公立差太多。現在好多國小生補習補到10點甚至更晚!這不是亂象是什麼呢?
@@Mia-fh1tk 大姊別那麼激動 我只是好奇問問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是台中人所以習以為常了,以為每個縣市都是這樣
@@Mia-fh1tk 彰化也很多人在補習要考私中,我就是其中一個,從小三補數學到小五小六補全科班,不過私中的資源和升學輔導確實比一般的社區公立學校做得好就是了
我超生氣的,指考真的超讚,108課綱讓我重考難度大大提升
學習歷程檔案在跟你招手
@@口口口口-m9v 今年先拼轉系吧 悲傷
今年的重考生好像還可以用備審資料,但明年就不好說了,所以今年重考還是有機會的
@@多拉米蟲 但是不管怎樣,國英數爆一個就是直接吃重考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大部分的問題根本不是教育制度,而是其他社會問題(像是產業結構)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學測多加一堆素養題手寫題變得更難然後再說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取消國文英文數B的指考,我們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下就上考場然後考爆了連第二次的機會都沒有只能重考,減輕的是教育部的壓力吧
現在的素養我個人考起來覺得是把指考跟學測併在一起,之前學測純選擇真的香,現在難度加上手寫真的變好難(根本就學測指考合一了吧 也沒變簡單
目前唯一比較公平就只有大專院校的統一入學測驗,一題就是一個分數,而國中基測變成會考,高中學測變成指考都沒變的都是採不對稱量尺分數,不管要怎麼考先廢除量尺分數採用一題一個分數會比較公平。
8:19 用學習歷程取代備審那一段 有些人一次整理三年重要事件還比較有效率 現在是每個學期都不知道要塞什麼進去
探索是一段過程 但制度的設計只要結果
原本可以把握時間參加喜歡的活動跟有興趣的社團 會不會變成提早應付檔案而強迫學術活動
自己亂猜或認定就自己擔
而且實際上一般人也沒資格說制度只看結果,我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
@@howardchan7556 上交一份檔案就是你努力的結果
考試分數就是你考試的結果
請問你哪一點不知道?
你知道人家怎評分的?不知道。
你報告沒有過程?
你在校成績沒有曲線?
你課堂內容沒有被揭露?
你學測沒有盡量的減少分數的影響?
過程和成果都有,然而,你並沒有資格說大學方是怎評分的。
學習歷程檔案記錄的是結果和達成結果的過程,不是只有結果
喜歡的活動跟有興趣的社團一樣可以寫進學習歷程檔案,沒有「為了應付檔案強迫學術活動」這件事
我剛好經過被制度扼殺的時代。
之前剛開始開放「高中生」可以用學測成績報名「高職生」用統測報名的「科技大學」,直接把科大名額瓜分,而且高中生可以拿很低的分數來報科大,讓高職生更難上國立科大,讓高中生更容易有國立的學校唸,真搞不懂為什麼要讓更沒有競爭力的又沒專業基礎的高中生來唸重實作的科大。
所以學測的國英數只要考砸了不就等於直接明天重考嗎?這樣反而加重學生對於考國英數時的壓力吧⋯⋯
为什么?一命考试和多命考试那个压力大不是更明显吗?
@@TheKhtan 如果有兩次機會的話會覺得至少還有備案的感覺
但如果只有一次 那基本上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明年見
不過也可能因為太過緊張導致失常就是了
改革的當下會有些不適和陣痛期,但把時間拉長,5年10年,再回來審視改變後成果如何,我認為才是比較好的思考方向。
必須承認的是,這樣的改革是把學生當成白老鼠,要準備一些跳脫以往在校學習的型態和習慣,肯定是會非常耗時耗力
想想考上好大學是為了什麼?現在大多數人會回答是為了那一張學歷吧
很明顯,現在的學生光是只會考試還不夠,還必須有自己的興趣、專長,意思是會讀又會玩的人才是這個世代的「學霸」。
只能說,唉~只能說,出身低的學生,要靠唸書翻身的機會真的越來越小了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身為職校出生.聯考其實很不友好.
多元入學本來是好的.偏偏教育部動了職校的課綱(當時的職校話語權不大)...本人經驗不算正確.但我當時的確很靠夭教育部.高職被刪了一半的專業課程.還是靠老師們自己偷偷換課才補回來.還好後面大學還是進去了.當時課綱是永遠的痛!
你好 白白
我覺得 大學跟職校的問題還是分開討論的好
這部分有聽過讀高職的同學靠夭過
@@lsh820611 職校課綱沒被牽連到的話.我才不會無聊講這種事.不是想分開就能分開.
我覺得啦!不如學日本,聯考一次後,再讓學生到各校各類報名考試比較好
日本的制度是聯考一次國、英、數後,各校各類訂出標準分,高於標準分可以來考試,各校各類依照自己的需求製作考題,達到挑選人才的效果
喔喔喔😲 原來日本是這樣考🤔
可是那就回到聯考前的狀態了啊,日本各大學幾乎都是獨招吧?
聽起來跟臺灣學測差不多阿 我們只是比較多科目
標準分的部分不就跟學測的第一階門檻一樣嗎?
日本那套獨招很整人,七帝大還故意撞期,相當勞民傷財,而且日本不是學歷主義,日本有重視技職匠人的血統。
我是108課綱第一屆
也就是所謂的白老鼠
想分享我對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
兩個字:狗屎
無形中加了許多壓力在我們身上
一堆報告一堆訪查
大學教授有些先看過我們的歷程的
回饋是不知道我們想表達什麼
割,你沒具體跟我說你想看什麼老子怎麼知道你想要什麼
書已經多到靠北準備考試都來不及了我還犧牲時間去做訪查、報告
就不錯了
還能期待我做出什麼東西
再來學校老師其實很多也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個遊戲規則
每個老師都是一套說法
我知道的就有三種
滿納悶的還有一開始高一進來宣導都是以多參加營隊參加活動為基底
我就想說笑死
我家比較窮我不就喝西北風
貧富差距的差別就出來了
有錢的學習歷程西堤
沒錢的學習歷程滷肉飯
但到頭來我還是想通了
沒過學測級分門檻 那些東西
都是我前面說的:狗屎
說到底還是用考試來決定
所以真的有分攤到壓力嗎
你確定真的有找到你各位教授想要的“那種”學生嗎
制度不改台灣學生永遠只會是個
考試機器
整條都要打掉重做
當然不是說打就打:)
我會選C,出發點是好沒錯,但是完整的配套與緩衝期卻沒到位
不管是基測、北北基測。學測、指考,很多人都經歷過
我也經歷過,雖然多元入學管道增加了,但考試的壓力依然擺在那邊
更不用說,面試與準備備審資料,真的耗時間、耗金錢
不管怎麼改,都會有人不滿意,畢竟沒有個制度是完美的,能滾動、彈性調整就很不錯了
你說美國的大學考試制度好嗎?未必,甚至還發生走後門的弊案,當時新聞也鬧很大
你說日本?光一個英文科考試就可以爭了老半天了
我覺得制度慢慢沉澱就好,其他人一直罵其實也沒有什麼用處,沒有現在的混亂以後要怎麼進步,總是要給出政策的人經驗吧,好的政策又不是睡一覺就會出現的ouo
美國的大學高教是進來容易出去難,學費超級貴。
教育部長可以為了台大選校長下台,卻沒有半個教育部長願意承擔教改錯誤部分而下台,這就是台灣教育面臨的問題。想有錢、想當官、想獲得權力的傳統意識形態就是台灣教改面臨的阻力。
額,我認為108也沒有幫助欸,因為還是要看學測成績,然後才是學習歷程,所以學測沒有到一定標準也會被刷掉。分科也跟指考差不多,只是加了學習歷程讓大家更忙,而且又沒說學習歷程要怎麼做,大家就跟著老師走,沒有差別就又被刷掉,有夠哭的。
我認為現在制度要改的是
1學習歷程的時效性改掉變成三年一起算,還有檔案大小可不可以大一點啊,影片壓的跟漿糊一樣,只看到黑影在動,有夠4k。
2特招管道增加除了學測外的考試管道
3增加選課機制,有一些你根本沒興趣的課要上,根本就在滑手機浪費時間好嗎?我希望可以多一點自己喜歡的課再聽。
4增加上課時間,但減少節數
5九點上課,三點放學
6指考變成真正的指定考試,只考指定的那一科,但是具有鑒別度。
這是我作為一個學生所體驗出來的感想。考試累死人。
@共产主义和鄧文熙,万岁(反阿神反八炯) 有病哦
大家在認真討論
不歡迎智障小粉紅
真的很同意
本人高一新生
雖然一直聽到學習歷程很重要
但又不了解大學要的是什麼
也根本不懂機制是什麼
@@LuIris030 我高二,學習歷程重要的是反思,什麼是反思,帶來的意義?通常會上這門課的原因是有興趣或想體驗看看,而我學到了什麼?我是寫這兩點進去。題外話:最ㄎㄅ的是通常你找不到範本可以抄通常要自己寫,然後會開始毫無頭緒然後拖到最後一天
@@LuIris030 大學端的老師應該還是主要看自傳及面試(我夢想的科系有聽說是這樣)聽說他們也是瀏覽過去這樣
@@LuIris030 如果你真的很厲害的話,可以試試看奧林匹亞,直接有學校念。
D.不考試靠學費分級
想讀什麼學校都可以學校一方面不用接受教育部大量補助
學費價格以高中在校成績表現來評分
如果排名越前面學費越便宜(所以只要有錢想讀什麼就讀什麼)
以後就沒有戰校問題只有夠不夠錢的問題
這樣以後就變成資本有錢人的天下了,不過美國的大學還真的有錢就可以進去唸,只是他們是進來容易出去難。
@@陳力維 這樣才能訓練人才,而且大學學歷才不會那麼廉價。現在社會就是讓大學太過於廉價,且不夠紮實。且如果班上因為進步而有所成長也能降低學費這樣獎勵的方式,也能讓人激發潛能。
而且學校本來就是用來教育的,肯付錢教育就能夠享有教育權利,看看現在這制度就是要去區隔優等跟普通生差異。
而且名牌大學本來就是培養,未來的頂尖人材人脈聚集地,想想如果有錢人也想讀書也不用跑到國外去讀不是很好嗎?而且他繳的學費是比你們多很多,要畢業也要有一定水準也不會職業本身的限額。
比起什麼聯考,學測指考,分科測驗有用多,而且不會有排擠效應,每個學校招生也不會遇到問題,因為在這種制度下就變成大學特色吸引人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沒有排擠效應。
加上在後期你拿到文憑也是要參加國家考試或職業考試都是自己的自由,對於這種制度下比起現在還好很多。
而且每一間大學不會因為教育部偏心補助造成學校有不平衡的補助問題。
而且大學本來就是學習技能的地方,很多人因為高中很努力考上大學,就開始玩,根本就和原先教育做的完全不同,看看美國就很清楚大學比起高中更認真才是對自己要出社會前最重要的訓練場所。
其實我的看法 是覺得 拿學習歷程 當評量還不錯耶... 當然我不否認那個 ....空間有夠小 要壓縮在壓縮....網站也公家機關的樣。只能說很倒楣,遇到疫情..啥事都不太能做浪費一堆時間在家。
我還是覺得 分數制度最好,雖然 就是比誰記憶力好,但不可否認 這最公平...但也是最無趣的。
我覺得 台灣教育制度不管怎麼 改 都不會好 的最大原因 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 身邊那些老頭子...只會跟你說 興趣能當飯吃嗎? 好好讀書不行嗎? 然後就把你 丟到補習班去了!?
好就算 今天很幸運 你選擇了你有興趣的科系,結果呢?出了社會...多數時候 還是為了生活 只能選擇一個非相關的工作吃口飯 ?
台灣的問題 不單單只是 教育而是 一整個 產業鏈 都有問題, 學生畢業找不到 一個能 發揮的場所,長輩又灌輸各位 去乖乖 拿鐵飯碗 。
而且 現在這個社會 你的學歷 還不如 家族企業 ,人家後台硬一點 房產 多一點 躺著賺 我們這些底層小老百姓的血汗錢呢?
腐敗的老人 掌管全國利益,政治+金錢+思維。
個人淺薄的看法。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今年高三生報到
雖然學習歷程檔案還蠻麻煩的
但想到或許教授能夠
因為學習歷程檔案看到別的自己
而不是用分數看到自己
就抱著一絲絲希望做了
真心希望第一屆的我們
都可以上到理想的大學
也在這裡祈禱
希望自己可以學測就上
不要分科測驗!
感覺就算分科測驗
上理想大學的希望也很渺茫
職校生表示:??統測萬年不變!!一次定生死!! 國英直接放棄 衝 專一 專二
很喜歡志祺七七團隊的影片,題材跟進時事,讓已經畢業多年的人還是可以容易知道很多最新資訊,還有會造成討論的話題也是很促進不懂的人更了解當下學生的想法,當制度剛改的那屆真D辛苦(´⊙ω⊙`)
(108課綱現役第二屆白老鼠)
我是覺得現在的學習歷程檔案和一些自主學習計劃是幾乎每一個人都要做的感覺,就會占掉我們不少時間(若時間管理好的人不會這麼覺得)。有點太麻煩了,而且還占大學入學的一半(學測+學習歷程)。如果選擇備審(教育部說可以選),我是覺得如果多數人都做學習歷程的話,可能會被教授問為什麼做備審。我是覺得可以換成一個高中三年的紀錄吧,就是說自己高中做過什麼事、得什麼獎之類的
(相當於備審)。還是覺得備審好很多,至少比較不麻煩。
為何一直有人拿到錯誤資訊--
不是一半啦!
是學測最多50%,學習歷程、筆面試、術科等學測以外的科目加總最少50%
@@howardchan7556 抱歉,不過我反而還是覺得備審比較簡單容易。
畢竟還是節省很多的時間去處理學習歷程和其他之類的
一個末代指考生對於教改的見解
廢除聯考的理由如下:
1.考試考太細,變成背多分
2.不利於社會發展:聯考不考的東西,老師就不教;縱使老師教了,大部分學生也不想學
3.減輕學生的壓力
4.教改後可以讓弱勢族群更有翻身的機會
5.聯考考試的分數直接相加,不公平,所以要改成級分制,不應該為那幾分斤斤計較
針對1,文科可能真的就是背多分,但如果大家有寫過聯考時期的物理,就知道聯考不完全是背多分。而且改成多元入學之後,學測的國文跟社會反而變成大家都不太去準備,因為很少考背的東西,尤其是社會,有些題目光看選項就很明顯知道答案是哪個,因為其他選項都很離譜。
換句話說,改成多元入學之後,反而讓大家對於文科更加不重視,反而更不利於社會發展。看看現在大家的發文就知道,多少人言不及義,或是總是找不到中文詞彙,硬是要湊幾個英文單字進去。
對於2.,其實教改之後,考試也不採計那些科目,有改跟沒改根本沒有差異。
至於3.,說是為了要減輕學生壓力,實則給部分學生更大的壓力。在學測尚未放榜時,考生們要一邊準備備審資料,一邊準備指考。有的學生甚至覺得指考太難,就直接重考了,升學壓力豈非更重?
4.影片中針對這項論點,提出了偏鄉學校確實會在教改之後,有比較多的「弱勢族群」考上頂大。但所謂的「弱勢族群」的定義到底是什麼?繁星入學好像就是把一些分數比較低的高中,全部定義為「偏鄉學校」,然後就讀「偏鄉學校」的學生,就是「弱勢族群」。
大家認為這樣的制度合理嗎?
一個家住都市的人,跑去所謂的「偏鄉學校」讀書,就是「弱勢族群」?
然後住在偏鄉的人,考到第一志願,反而不是「弱勢族群」?
這個制度很顯然有問題嘛!
所以你能說那份報告說多元入學可以讓更多弱勢族群上頂大嗎?
完全不可以這樣解釋!
5.講什麼各科分數相加起來不公平,那就不要加就好了啊。讓各個大學科系自己去訂定各科的分數要達到多少,不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然後考試本來就是想要把學生的所學數據化,才有一個標準去判斷大家的學習狀況啊,既然是數據,自然就有斤斤計較的必要。在做實驗的時候,難道能隨便測量,然後說不要斤斤計較那些數據嗎?
況且,改成級分制之後,分數一樣也是在斤斤計較,只是提前到判定你是幾級分的時候計較而已,根本沒有達到原本預設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改後,不僅完全沒有達到更好的成效,反而浪費更多的成本,如此成本遠大於效益的政策,根本不應執行。故我建議改回聯考制,分數不要相加就好了。當然也可以保留一些多元入學的名額,但如今的制度,明顯是多元入學的名額,嚴重擠壓到考試入學的名額。
改成兩次指考最公平
既可以公平競爭也不會一試定終身 還有一次機會
那對第一次指考考得好的人不公平
@@osso3926 基測也是考兩次,第一次考完的人能先填志願
不會啊 如果可以靠第二次來翻身也是靠自己的努力
不會不公平 況且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拼第二次
@@osso3926 第二次考不是撿剩的名額嗎?
反正哪有差,會脫穎而出的不管在哪種制度都會往上爬,就算失敗也不會抱怨反而會另尋出路,無論如何你有能力有本事就算你沒有被發現,你依然可以靠自己打一片天。
上一屆和我們這屆真的超慘😢
我連考招制度都還沒完全搞懂
只能埋頭趕快準備學測
前陣子又碰到疫情不能在外讀書
馬上就要學測了🙂
不說了,我要邊哭邊讀了😢
加油
好慘 要加油喔
我家是普通中產家庭,不過家母做為家教,有群我戲稱為天母幫(但不全是天母人)的學生及其家長,相對於一般學校的普通學生,那些無界塾、歐洲學校、美國學校的孩子在不用考試的入學方式仍然十分有利。畢竟錢不是萬能,但可以搞定非常多的問題,比如直接請家母特訓面試流程、校正被審資料,而課外活動也脫離不了資源多寡的影響,所以教改怎麼改都挺微妙的呢。
我覺得考試方式的改變反而事小,目前看不出這方面有多大的不同,重點還是在學習歷程檔案,這對學生或老師都是一大考驗(折磨)
內容沒少多少,但是要做的變多,很累啊
單靠成績好也沒戲唱
@@葉昌衡 英文少了3課
,各科都有變少
但是刪掉的東西,我們高中生還是需要讀完才能擁有完整的計算、素養
那有刪跟沒刪的差別只是:「段考不考,學測考」「段考考,學測考」
@@allpassplease1223 一直都這樣啊!不然講學測讀書方式時,為何部分人講明不要過度看重段考和模擬考
@@葉昌衡 其實我覺得內容少了真的很多,光是自然科的物理化學就少掉滿多比較複雜的運算單元,國文英文這類就沒差太多了,畢竟語言類本來就不能拘泥於範圍這種東西。問題是在於他還是可以出超綱的東西,只要把它塞在閱讀測驗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說那是考你理解能力。 因此的確還是要把選修的範圍大概讀過比較好,不然你看之前的學測生物幾乎年年超綱也沒在送分的
(ง •_•)ง,加油
說真的我也很喜歡‘’分數‘’只要你考的高分就代表好學校 然而並不代表有好的未來
大部分的人常抱怨未來不是他們所想要的 因為未來不像考試是有個明確的目標 就像考試有固定的範圍 只要努力專注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成績 但未來並沒有人指引你 做哪些你就會有好的未來 政府應該改進改善‘’現在‘’的考試制度 因為那是適用於之前時代的制度 現在應該改進改善這種模式
叫各大學保留名額給技藝出眾的學生提出申請,剩下名額聯考
讓大學可以挑選提出申請的學生,甚至可以超額入取
技藝出眾比較重要
那不就之前的技保體保生跟比賽像奧林匹亞之類的加權分
啊這樣繞一圈是在搞笑喔?又把有問題的制度再實行一次是在幹嘛?
試問我們中文系如何展現所謂的「技藝出眾」?多背幾首詩嗎?多寫幾篇文章嗎?
學術方面的技藝出眾就只能用「考試」「實驗」「作文」這類的來比
那不就變相增加讀書壓力嗎?
為了提高你所謂的技藝能力,讀更多書
我當時就是考完學測成績不理想,再考指考的那群人之一,在考完指考後唯一的想法就是每個人都應該要考指考。
首先,學測的制度讓高中只讀了兩年就夠了(我不清楚現在如何,所以講當時的狀況),這是非常奇怪的現象,高三上學期時,不論是學生或老師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學測」上,也就導致高三的課學習的不完全,那我就會懷疑那還上高三的課幹嘛?
再來,學測考完了,大部分的學生會開始等成績,並且等申請,一直到申請已經不過了才準備讀書,而在此期間想讀書的人就會被影響。
最後,因為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學測準備,導致高三的課程基本上一定上不完,想要考指考的人只能自己額外努力讀書。
所以我就在想,為什麼不廢掉學測,只考指考,利用指考來申請入學以及登記分發,不但可以及早訂定未來的方向來選擇要讀的學科,也可以將高中三年的書完全念完。
以上是我當年的想法,現在改了新課綱,我對這個了解不深,即便看了七七的影片也覺得不夠理解,或者說難以理解(? 我就不對這次的修改多加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