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勘誤】02:25 應為「文(ㄨㄣˋ)飾」11:11 應為「窠(ㄎㄜ )臼」感謝觀眾提醒,不好意思,我們下次會更小心檢查用字、讀音細節!🙏
5:50 我不認同文言文一定更準確,精煉是精煉了,但很多字段簡化後反而出現多種詞義都可以套入並解釋的狀況。
可以不上廉恥,但是基本語文教育需要加強。😅
這兩個在考試也很常錯😅
我是覺的也沒必要唸對,別人知到你說什麼就好了。反正現在大家也都不再乎自己有沒有唸措或寫錯,不然就不會有「再啦,幹!」的梗了。
還記得這是以前大考必考的讀音在講國文的主題還唸錯真的要檢討😏
國文老師們都說:讀文言文可以讓你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藉此不要重道覆轍。但是歷史老師都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一個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香港沒怎麼教文言文但考試會考幾題,通常都是用來陰人的,我們都當作考推理能力的題目
你說的這兩句都對,但前者的意思是讓你在面對事情思考和決策的時候有參考依據,後者則是站在局外的角度綜覽歷史後的結論,兩者的差異蠻大的喔 :)順帶一提我喜歡的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不如经济史,世界史和欧洲哲学史。文言文学完准备去中国当公务员鱼肉人民是吧。
但實際上根據現在許多考古後的結果,很多文言文文章其實也都是根據當時錯誤的人傳人訊息而寫的,反倒造成後世的人們錯誤的理解歷史
@@joeyingwaichan6406 12篇範文
我本身不太在意文言文跟白話文的比例,但是真的很想靠腰學習歷程檔案的部分,高中讀書考試都佔了大部分的時間,除非是天才或是成績優秀的人才有比較多的時間把自己的學習歷程用好
其實還好。有些學校一階過了。二階都是備滿,全收完
有歐 我也覺得學習歷程壓力挺大的
@@chenghanlin9149這不是負擔大不大的問題,是學習歷程本身對於資源較豐富的家庭是較有利的,因為大學端他其實比起你的課內學習表現,他更喜歡的是你課外其他領域的學習表現,而這點,較有錢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去海外參加一些大型活動,反觀較弱勢的家庭,除非孩子在學習方面特別突出,不然基本上跟那些有錢人根本無法比較
學習歷程檔案不是壓力大是沒用,是對大部分人投資報酬率過低
@@阿權-k7k 好奇是哪個部分
以前在美國加州的高中唸書,文學只佔了英文課的一半,另一半在學的是邏輯寫作,像是看社論或是寫簡單的論文。還記得有個作業是讓學生從當時加州在公投的法案中選一個,寫你自己支持或反對的理由。反觀我在離開台灣前的高中國文課,老師要我們寫作文,題目是「為什麼不該生氣」,我舉手問老師能不能寫「為什麼該生氣」,老師說不行。
台灣老人要的是服從,叫你寫A你公開問能不能寫倒A,他當然不能接受有人在他的地盤上發出異音啊,要寫你就自己默默寫,然後正反論述最後總結說你認為什麼是好的就好了,文筆好、邏輯好OR你平時成績好,哪怕內容跟老師不符他也不會說話
你是為了對付考試,不是學習當作家。如果考試開放自己修正命題,那你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dongch1259 基本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有基本素養的公民,還是培養考試機器?
而且很多的命題都跟實際生活經驗完全相反,「為什麼要健康?」「服從的重要性」「任何曾導致你想自殺的小小小理由(淦,生怕不刺激到憂鬱症患者是吧?不就還好我沒憂鬱症,如果真的因為這個命題病情被影響,老師能負責嗎?)」?????
別國教育是為了學生,台灣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成為考試機器。遇過不少作文題目光題目中的命題就漏洞百出、讓人很想吐槽但是底下不是問你"你支持嗎?請寫出你的論點",而是逼你就照著題目的論點續寫下去壓根就沒想讓學生培養思辨能力。
我是中文系畢業的,我認為文言文作為文學、藝術來欣賞、學習,的確讓我得到許多心靈的陶冶,尤其精練的文字更是絕妙! 但我覺得這次這位老師的發言會引起熱議,是因為她的發言很明顯的讓人覺得是帶有政治目的的,課綱不應該跟意識型態掛鉤,今天這件事,不少論者會批評說什麼108課綱是為了迎合當權者,所以刻意去中國化,加入母語課,國文課賞析更多台灣文學作品,歷史課程刻意抹去中國史觀,地理課幹嘛花那麼多時間在一座蕞爾小島,顯然很多人都厭惡以意識型態去修改課綱可是這位老師的發言也帶有強烈的意識型態,在短短5分鐘的影片裡,她提到什麼「對語文教育完全無知的人竟說文言文是黨國遺毒」、「近幾年在中國的帶領下,亞洲崛起」、「多年來的教改,始終是在去中國化的原則指導之下…」、「賴清德不用期待了」等語,再再使人覺得這位老師只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用「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這樣的說詞來強渡關山文言文有存在跟學習的必要,這就是中文系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但這應該是中文系的專業,要留給有興趣的人去深入研讀,而不是把國文科有限的教學時數拿去強迫所有青春學子學習,他們是現代人,該學點現代人需要的語文教育,這一點我覺得課綱的方向沒錯,就像歷史教育,過去我們的時代,把歷史科更有限的時數,幾乎塞滿中國史,忽略我們實際生活的土地,讓學生背了許多日常生活用不著的中國歷史,卻不知腳下土地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過去的教育方式,結果就是造就出許多像區老師這樣的人,這位區老師,根本就是以其僵固的政治意識形態來批評課綱108課綱的確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但絕對不是區老師所批評的這些,現在的國文課本,有廢掉文言文嗎?沒有兩者兼備嗎?只不過因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調整了文言與白話的比例,這有什麼錯?怎麼搞得如喪考妣,好像不讀幾篇古文,台灣就要滅亡似的,妳覺得這些這麼重要,推薦給學生私下閱讀不行嗎?有人說我們不准讀這些嗎?再來,語文教育中,今文比例高於古文,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哪一個不是如此?就連獨裁的中國也是這樣,所以要批評文言文比例降低這件事,請包括區老師在內的人,提出到底有哪一個國家的語文教育,是古文比重超過今文的?如果舉不出,那麼就請這些人閉嘴,不要以其過時的道統觀來鬧笑話了,這對中文系的未來發展,沒有好處
整個廉恥只看「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這句話當然會覺得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但整部廉恥到底是什麼樣的文章。禮、義、廉,三個都不討論就直接說大家都無恥,對於學生來說這跟網路上酸民亂噴沒什麼不一樣。全部人都無恥,就我最有恥。想想傳統所謂的「禮」約束之下,廉恥這篇文章是應該公開被讚揚的嗎?作者什麼人,什麼時空背景。禮記開始「禮」在歷史的洪流中到底如何演化。現今的「禮」又是如何?如果當時那位老師以這角度去反對文言文那我肯定支持。但我看到的,那位老師就像是發表一篇跟 「廉恥」差不多的言論。
該教師所為,很顯然是項莊舞劍,選舉到了,用這種方式來為她心儀的陣營助選,已經不是單純對探討教育課程的就事論事,而這種指桑罵槐、意有所指、非黑即白的論調,以她身為教師如此的身教,反倒是成為了人格教育的反面教材
幫推文言文值得用來作為閱覽欣賞、或留給有興趣的人深入鑽研但用來給所有人考試非常沒意義
另外建議樓主可以在每個驚嘆號、句號、問號後面換行留言排版比較好看、可讀性也會比較好
@@africa-huh 謝謝建議🙏
我高中時很喜歡讀古文,覺得其中傳達的理念其實很有趣,但是國文成績一直很不好發現自己其實不是讀不懂古文,而是不擅長考試久了之後也漸漸對古文失去興趣
我跟你一樣,而且我作文除了抒情文,其他都達不到評卷老師想要的要求。但我大學仍持續念中文系,發現中文真的很有趣,尤其是諸子百家,國高中為了趕課根本沒有好好教,這是讓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儒道墨法真的被誤解得很誇張😢
這就是考試最大問題吧,把本來就有興趣的人都搞到沒興趣。
@@kidooma 以我個人的感受而言台灣教育就是不斷把人從小培養的、對學科的興趣消磨殆盡。我小時候本來對數學、化學、歷史、地理都挺感興趣但在學校,我就只感覺是為考而學罷了,而到如今已經對其提不起興趣。
@@dodo-pq5pw 儒家唯一認同孔子傭兵團軍子動口不動手,道理講不過讓你看看物理
我也覺得很有趣,很多都像寓言故事一樣www
我覺得教不教文言問不是重點,重點是把文言文拿來考試,變成大家都要鑽牛角尖。
現在作文都寫不是很好了,用字遣詞都有問題,還學文言文,根本本末倒置
@@賴博威 的確,我覺得作文還比較有用
@@tab6942 如果你有機會改作文考卷就曉得了,文章沒有段落、承先啟後,語意讓人感到天馬行空,擬人擬物文字修辭也讓人費解,成語應用更是讓人啼笑皆非,真的還是多學學作文還比較好
對,看看國家考試
同意此觀點,多練習寫作能力,或者多點語文表達能力課程,未來在職場上獲得的幫助更多。
文言文的存在與否,我不予置評。但說到無恥,我反而覺得比起沒學過禮義廉恥的孩子們,跟進入社會受到大人世界的鞭打與浸染後,在一次次的衝擊中,慢慢從體會到羞恥的痛苦,走向善於利用羞恥感帶來的快樂的我們相比,恐怕更知道何謂羞恥...
在寫啥
新鮮的雅婷姊
等等 這裡不要開車R
廉恥惟自學可有焉,且歐美不讀廉恥者,眾也,亦有廉恥,故知北一之師,其言謬也,吾等當力求在改課綱,使國文為選修,勿再荼毒天下學子,耗其精力,使之生怨看,我也能寫文言,把我放進課本吧🤣
@@joshuayang0331 能行給過,寫得民初那味都出來了
我的母親就是一位高中國文教師,而我也非常喜歡文言文與白話文。文言文讓我感受到古人的表達之美-可以用簡單的字描述一段冗長的話語 (但也可以用很冗長的文字解釋一個簡單的詞句),也讓我這個懶得說話的人可以用很簡短的字詞表達我的想法 (但常常被抱怨講話太文言別人聽不懂就是了)。 而在現代文學中也不缺乏許多優秀的作家,如: 黃春明、廖鴻基、吳念真等,他們所使用的文辭更貼近現代的生活,可以說是"用文字看電影"。 文言文的美在於細嚼慢嚥的變化無窮,白話文的美在於意境萬千,因此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至於比例多少,我想這是一個難題。 曾跟母親探討過文言文與人品道德的關係,母親告訴我她認為問題不再於我們教了多少文言文,而是整個環境的教育問題。一個人的品德養成不可能只靠讀文言文, 如果說文言文可以拯救人的道德,那為何古代還會有這麼多透過科舉進入官場,卻成為一代奸臣的古人呢? 因此重點在於我們怎麼去理解與應用我們所學習的知識。 對母親來說,重點不在於文言文刪減,而是她常常感到疑惑:我到底是要教對學生有幫助的內容,還是要教學測會考的內容呢? 這點讓母親在備課上常常無所適從。但我很喜歡母親上的課,對比其他老師的照本宣科,我的母親更願意讓我們去思考不同的面向。在白話文裡,母親會告訴我作者是在甚麼樣的環境情況下寫下了這篇作文,而作者想表達的,除了文字的表象上,是否還有其他的意思呢? 在文言文中,母親除了告訴我作者的心理狀況與時代背景外,也會引導我去思考一些字詞的意思,並讓我多讀幾次,多體會幾次;而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就像岳陽樓記,表面上是范仲淹為好友紀錄功績的一篇文章,但最後一段卻也顯露范仲淹對於當時被貶謫的一種豁達。 (順便偷臭一下岳陽樓這邊風景真很你們都看不到)最後感謝志祺對於這個議題的研究與討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麼樣的教育制度最適合大家,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我正就讀中部的第一志願,作為一位108課綱的使用者,我想要提供一些我和我的同學們遇到的真實情況給各位參考。首先,我們一致認為國文課的節數過多。高一高二時期,加上幾乎每個人都會參加的第八節輔導課,就有五節國文課。到了高三,國文課甚至多達六節課。在這些課程裡,我們不免要讀《赤壁賦》、《鴻門宴》等經典選文,其中卻還參雜許多不必要的文章,例如《戰士,乾杯》等。在高一到高三上的五個學期內,我們只有15篇A類選文,反而這些不太重要甚至不需要老師花時間教學的文章讓整個課程顯得冗長。其次是國文題目的答案爭議。在我們學校裡面,同學們在對於一個題目的正確答案通常都會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我也不例外。這樣的不一致性導致多數的題目都能在我們的爭辯與討論下得到多於一個的答案。然而,不管是大考或是例行段考,出題老師幾乎不曾退縮,放寬答案標準。這讓身為考生的我們在面對國文題目時更加手足無措。當一個題目的解答可以被眾多說法解釋而合理化時,就會影響考試的正確性,甚至對於學生來說,寫國文題目就像是在賭博。唯有臆測到出題老師的思路的人能拿到該題的分數,我相信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的。另外,當我們正在討論是否該減少考文言文時,正方會主張「文言文在日常生活用不上」,而此時常常會在網路上看到反方反擊「買菜也不會用到三角函數」。我想說的是,數學,是一門專業科目,再以科技為主軸的現今環境下,已經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反觀國文,作為一門語言,我們希望能學到的不是其中的艱澀之處,而是懂得如何利用它來完成溝通,就如同英文、日文等一樣。相對於研究字的形音義,我想對於學生更需要的是媒體識讀、文章分析等能力,而不是如同學測的第一題那種類型的軍備競賽。最後,經過我與班上幾位同學討論後得出了解決方法。我們認為,隨著許多資訊電機學系的科系不採計國文,那應比照數學推行A組與B組分考。如此一來,文史法商類的學生能繼續琢磨中華傳統文化之美,而志向在資電學院的學生亦可更專心於英數自三科上。總而言之,現行的教育體制 ( 不論文言文或是其他108課綱的部分 ) 皆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只是決策的官員和第一線的民意代表永遠只憑自己數十年前對教育的認知進行修正。當這些人願意傾聽基層學生與教職員的聲音時,台灣的教育才能有被救起的一天。以上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與補充。
我其實覺得高中國文課節數還好欸,我國中一個禮拜有7堂國文課 6堂數學(本來是7堂) 6堂英文
推你上去數學的話,我感覺學到國中部分就夠用了,其實高中學的泛用性也普普不過上述的那場辯論,反方好像也沒提出"文言文在日常生活用得上"的論點就是了
雖然我已經畢業多年,但對於你在國文題目臆測出題老師的理解這件事情也是深有同感
我現在大學畢業也沒有接觸到108課綱但身為曾經國文頂標的人我覺得我也可以來分享一下我高中在上國文課的時候比起文言文我還覺得白話文的課文比較無聊然後我認為國文對於我們這些母語使用者來說不該單單被當作一種溝通工具如果我們只需要溝通那國中畢業就綽綽有餘了設計課綱的人應該要找到國文除了當作溝通工具以外的意義最後我認為學習每個東西並不一定只是為了用上他就像學習數學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學會用不同的角度方式切入問題我相信其他科目也是同理有太多東西你可能終其一生都用不到但或許你學習他的效益已經顯現在生活中只能沒有發覺而已
有夠優秀
:為什麼一定要學文言文? :因為考試會考。基本上考試成績還使主導著一切,不管是老師、學生還是出版社,大家都脫離不了它。
整個社會都還無法脫離升學跟應試主義
把大部分的儒家文學刪掉就好 , 留下道家才正確有用 , 後世儒生所著文學 , 都把孔子思想曲解了
我在學校學文言文就只是因為考試會考,其他要我想我還真的想不出什麼其他用處
@@trcgodllo論語還不錯啊!最重要的是每篇都很短!
還不如拿那些時間教邏輯思維、媒體判讀、法律常識、財務觀念這些一輩子用得到的東西
我是高中老師(非國文科),我是覺得古文可以有,但比例不必高。國文課把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語文表達能力更重要,而這兩個教學目標與古文比例並非正相關。以我的學生為例,能在沒有註釋的情況下讀懂一篇古文者,全校可能才一到兩位,多數同學真的只是為了考試而讀。至於讀了古文是否有助語文表達能力?我只能說有一半學生連申請大學的自傳都寫不好。附帶一提,我們學校雖非第一志願,卻也是每年有一到三位應屆醫科,總之學生程度不會太差,也都有好好念國文。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有半數同學無法好好寫出一篇自傳。所以我實在不能理解部分國文老師把古文捧得那麼高的心態,只慶幸與我合作的國文科同事大多是注重實用性的年輕老師,不會上課時不上課反而在那傳教。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這樣。以前念書的時候,除了考完試老師會稍微講一下作文,其他時間根本沒有教過學生作文怎麼寫。 現在會用到的東西不教,反而花費一堆時間專注在背誦古文、記下字義、猜測那些古文作者的內心世界。
古文的教學與考試,對於中文的生活使用,幫助真的沒那麼大,反而可能成為阻礙古文大概就當作興趣讀就好,真的拿來當成考試項目,比例過大反而排擠了真正重要、實用的語文知識甚至光現行比例,我覺得就有點過多了
看到你提到語文表達能力 我真的感觸良多 非常認同這比背誦、考試文言文重要多了高中國文有一課項脊軒志課後老師叫我們模仿寫一篇自己書房的作文我就用類似課文內的架構寫結果寫得慘不忍睹 因為我沒自己的書房 只能憑空杜撰(我沒那麼浪漫寫隨處都是我書房云云)最印象深刻是被老師要求在課堂上朗誦我的爛作文被老師當作負面教材說不要寫出「一看就知是假」的東西讓我記憶超深刻學習國文作文歷程上一直被教導要寫得有起承轉合、要令人感動、劇情要有跌宕起伏但這個時代這個年紀的學生有幾個有那種人生歷練?至少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變成都要編撰故事 甚至是老師鼓勵我們用「想像」地去寫作文明明都會笑古代文人寫文八股但這種荒唐的教育制度何嘗不是...
@@33lee61 《項脊軒志》是我學生時代讀過最觸動我的文言文文章項脊軒志表面寫的是書房,實際上根本是在描繪他家裡的變故這也是為甚麼以"志"做結尾,書房只是歸有光的"載體"這也是這篇文章最厲害的地方,他利用一間書房,描繪出他喜中帶悲、悲中帶喜的家庭,屬借物寫人。但你們老師不去分析歸有光"藉書房來描繪他的家庭故事"的寫作手法反而只是膚淺要求你們寫一篇"自己的書房",還把題目鎖死在書房?且萬一,寫作的學生對"書房"沒什麼相關聯的情感,最有情感連結是其他東西,該怎麼辦????或甚至像你這樣沒有自己的書房,那根本寫不出來完全是填鴨式教育法分析、教授歸有光的寫作手法才是國文課應該傳授的重點,也理應學生應該從國文老師那裏學到的重點之一而絕對不是去要求單單仿寫、複製這篇文章的架構,那些不過是文章的表面。以我來看,他根本是在糟蹋《項脊軒志》這篇文章我說真的,項脊軒志文末那棵枇杷樹,都比你們老師做的事情還有意義。諷刺的是,這的確也是台灣教育的普遍現象。
蠻認同我國文老師說得話:「國文課教的應該是讀懂文言文的方法,而不是各種有名的人發牢騷寫的文章」
的確,老實說,我個人覺得,讀懂文言,應該就國中學好,然後甚麼文章的,直接改選修,別再搞成必須考科搞得學生哀號四起
要讀懂文言文? 大部分有名的文言文都有白話文翻譯啊 連用什麼修辭都有講 只有要研究古代文獻的科系才需要特別去鑽研吧
跟學習一樣,我們是要學習隨時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死背 ,台灣的教育現階段還是教導人怎麼做專業的工人,太少交人怎麼學以自用,實驗教育的學校希望能夠再多一點。
@@ljk34 我老師他的意思是把我們教到不需要他或是翻譯本,也可以在面對文言文時自己看懂,至於想讀什麼文言文是我們的選擇
蘇軾:嘿嘿
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比例有討論的價值,但是要跟道德或是去中化扯上關係就莫名其妙。把議題無限上綱弄成政治爭議的那名老師自己才是無恥。
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目的
那我問你!學文言文、學歷史,那些知識分子的人是不是照樣舔共呢!?學完,照樣舔下去,舔到一乾二凈!反倒不懂國文的人,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知道中共的惡行!所以學文言文做什麼呢!?學翻譯嗎?那為何不學習西方國家的歷史呢?學中國歷史也都是「皇帝篡位、篡位、再篡位」打打殺殺啦!戰爭啦!搞內戰啦!中國5000年的歷史都是這樣來的!你們覺得讀文言文會更有品德嗎?戰爭就是品德嗎?你們看中國!連續劇不都是文言文的古裝劇嗎?!還是一樣,「皇帝至上」一樣「斬草除根」學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呢?
@@takahashi-aina-ql9uf6jg6l兄弟冷靜
@@takahashi-aina-ql9uf6jg6l 你冷靜點吧,而且你的邏輯也蠻有問題的,西方的歷史也是打打殺殺,哪裡的歷史沒有打打殺殺過,而且懂不懂人與人想處根本與懂不懂國文沒有關係,不管上層還是底層的人,都有好人與壞人,我想你得想想你的邏輯是不是正確的
以前真的超討厭國文課要背一大堆古文、註釋但我不否認古文有它的價值在其實當下看到新聞第一時間我就是想著這是國文老師的看法啊!!! 學生有認同嗎XDD國文老師是不是怕自己的專業發揮空間不夠(?沒教「廉恥」就沒有廉恥的論述我也充滿問號況且學過「廉恥」的人就都有廉恥嗎?我認為這跟學不學古文不是直接關係耶 另外在大選將近討論這件事不免讓人有政治聯想,藉議題發揮之感~
我猜有部分或許是國文老師們的吃飯工具,他們或許專精文言文,但不能辨別現代文章的概念,是否比文言文更能體驗教育本質...
身為一個新課綱與舊課綱交界的學生真的覺得文言文應該列入選修逼迫所有學生學習沒有興趣的文言文也無法改善語文素養以前的那些思想觀放在現代也不太適用不如多教教媒體素養 等等才是對現代真正有幫助的事情
選修+1
歐美那邊也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讀莎士比亞文學,也都是選修,想讀的自然會去研究
樓主,我跟你一樣是身為一個新課綱與舊課綱交界的學生,但我覺得大學國文應該把它變成選修課,並不是所有大學生喜歡上國文,雖然有點偏體,但讓想讀的人去讀比較好,而不是限制每個人都要修,至於高中文言文說真的列入選修比較好,以前的事放在現代的確會讓一些學生感到很煩感。關於大學國文應該把它變成選修課的事,同樣的放在大學公民課、歷史課裡面,也必須列入選修,而不是必修,尤其是歷史課,念外語系的,上該語言學當地的歷史本身已經很吃力,教育部還要我們念其他地方的歷史
@@小黑-r7w 我是香港人,我應該沒理解錯吧,連大學都要必修文言文?也太荒謬吧正常大學應該已經分好科只學自己的專門領域吧.......
5、6年級也沒比較有廉恥,另外不管在公務單位還是其他行業第一線,有時候遇到部分教職員 比流氓還難搞
那天遇到一個人說他網購要收到東西之後再匯款(不要貨到付款),因為他是退休老師,鬼打牆N遍,呵呵
@@azh2303 真的,部分教職員我覺得真的是奧客範本,自以為精英,然後最容易被洗腦受騙,我在銀行處理過很多詐騙,要不是女老師被外國高階外交官騙愛情,就是要匯款領包裹
我覺得您有些言過於實了,建議您不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更好
@@miaocacao5617 確實!感謝提醒,內文已修正部分。想到以前被退休老師盧過 就非常反感
看看現在的政客們就算上過國文,接受高等教育或菁英教育,哪個有廉恥的w (單純嘲諷 有沒有上過文言文跟自身有無廉恥根本完全不相關好嗎==
我是明年年初學測的應屆考生,雖然大家可能會叫我滾回去乖乖唸書不要添亂,但我對這個事件有一些觀點和看法:1. 我認為現在發生這件事情,對於一個剩一個月就要學測的學生來說,身心狀態難免受到影響,特別是對準備國文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說。我個人是偏數理方面的學生,對於理解古文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有點排斥。現在突然爆發文言文是否刪減的問題,我感受的只有徬徨無助,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念國文、甚至想放棄國文這個學科。真的不希望政治選舉影響考生心態。(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一樣的感受,也或許我抗壓性太低🥲)2. 關於區老師的言論,我有看過原影片,我非常認同她前半段關於108課綱有缺陷的想法。只是後來她以文言文來做舉例,是她的專業科目以此來做例子的確非常合適,但她卻把整個議題拉到政治議題上去討論,又剛好正逢選舉期間,意識形態是大家所關注的,導致眾多媒體把重點放在「文言文的去存」身上,而不是討論108課綱這個議題。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有點失焦的疑慮。有可能是我不夠深入了解並查詢資料,但我所看到相關影片的評論區,會發現基本上都在討論「文言文的去存」以及「意識形態的偏好」,還有許多過激言論,我覺得這可能是媒體報導失焦,導致重點擺放錯誤,希望大眾能真正討論到108課綱的問題。(其實區老師也有呼籲各媒體可以問問看其他科目的看法,但下一秒媒體就問她對於文言文風波的想法是什麼,嗯,我給予尊重🫡)3. 我排斥文言文,甚至樂見於有些古文被課綱拿掉,但我認為假設排除掉考試、成績等相關因素。古文或是文學會是非常「美」的知識。就像湯顯祖的牡丹亭,它讓我認識到元曲的美好,也讓我認識到白先勇改編成崑曲所呈現的驚豔。這是我因為古文而認識到古代戲曲的例子。但以現在高中來說,應該他被放在課本裡,出現在考卷上,我們必須得字字斟酌、了解主角的感受、整篇文章要傳遞的思想等等,就只是因為考試會考,卻無法真正了解其中意涵,就如同大家所說的「考了就忘」、「不知道的文言文要幹嘛」。無法真正感受其中意涵,就只會被淪為考試工具而已。(古文真的很美,但以現在體制來說就不美了🥲)以上三點是小弟我的看法,也請大家不吝嗇給予指教,但請友善發言,謝謝🙏(什麼「支持文言文就滾回去中國」、「你討厭文言文你台獨」真的不用留,感謝您的配合)也希望政府、老師們能認真看待課綱這個問題,也請不要政治意識型態牽扯其中,你們修改的是多數學生的權益,而不是你們的政策與選票。感謝看到這裡的大家,有希望可以祝福我學測國文可以前標(誤😂🙏
我是一個現在108課綱底下的高中生~我其實覺得文言文的存在固然有他的意義,畢竟那是整個中文界文學的精粹,了解古人在過去所面臨困境的處方,讓我們能身歷他們的處境進而思考自己本身的煩惱或問題,我也不支持全部刪除~但我認為增加白話文它所代表的意義是讓本土化真正的能夠扎根,了解好幾百年以前的事情卻不了解當代台灣的文學發展和素養,過度的刪減和增加反而是本末倒置~不過現在討論文言文的議題過度的和政治綁在一起,媒體偏袒某方沒有給足因該要給的背景知識,而且台灣人的媒體識讀能力很差,導致我身邊很多人都認為高中完全沒有文言文,歷史不教中國史,其實台灣根本根本根本根本沒有真正的「去中國化」⋯⋯(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應‘該,謝謝’
你出社會工作幾年會有很多新的想法。😊
108課綱只是推薦了15篇建議學生閱讀的古文,至於其他所有的古文,編撰課本的各家出版社都能自由採用,絕對沒有哪一篇是被強迫刪除的。總有些媒體斷章取義,還有那位老師,讓整件事情陷入意識形態之爭,再度分化台灣人。而此刻正值選舉期間。
本身廉恥這件事情就很明顯是政治化的操作...但沒想到...還居然有用吵了好一陣子無意義的話題😂😂
其實白話文和本土化沒什麼太大關連,白話文也是五四運動時期發展來的。 文言文除非未來是文學文字工作者,不然比較多是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和雅趣,有時工作上還是需要能信手捻來一筆。畫畫概念多少也會用到。就如同英國古詩這樣的關係其實文言文過去確實量太大了,雖然造就我們和更早輩分的人文言和歷史學識高,但是在社會上也是少數人,而且真的很大成分用不到。108課綱比較想要學生多元化學習但是這也成為108的詬病,因為108課綱沒思考到執行後許多事情反造成學生壓力,台灣的考試升學結構並沒有改變太多。題外話,台灣國文也太重視讀寫,許多人反倒是出社會後才真正學習言語表達和聆聽。但是照理說這方面學生時期就該有建構才對。
我覺得文言文已經可以改成有興趣再去學的科目並與一般國文課切割了
其實在外國老早把古文分開變專門科目 國小國中學基本淺本 高中變選修 大學變專科 台灣卻是有些人還在主張國小到大學強迫學 理由都543 騙小孩 導致火星文發達 連白話文都學不好
好像也不錯、文組可以選修、還可以多學一點。理科就學通用課即可、後面聯考也不一定要考。
其實所有科目都可以比照國文,高中的數理商法很多都教到大學一二年級的範圍了,在還沒選科系的情況下每科都塞那麼多,畢業之後全部忘掉真的沒意義還有既然國文可以拿不實用的素養當作後盾,音樂美術也應該納入課綱,看看路邊的海報設計跟餐廳裡放的音樂,這問題絕對比國文嚴重
你可能要先理解何謂「國文」,再來說要不要把文言文切割。
@@皇日洋 您何不先講講您對於「國文」的理解呢?文言文對於不少人像理組來講實在用不太到,學了往往也是白費時間,不如拿來學習其他科目,把文言文留給需要的人來學習,不是更好嗎?
個人在下當年基測 PR 99 作文滿級,學測國文 15 級,指考國文 85 分經驗者,淺見是這樣。文言文絕大多數根本就沒有用。而我上大學後開始當家教的經驗是,所謂國中基礎語文能力就打好底子,絕絕絕絕絕對根本沒有這種事情。太多學生根本當時連寫出一篇文章好好完整傳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都辦不到,更不用說還想透過進階的語體去學習更精練的文字。多數的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根本都只是在死記硬背,完全沒有鍛鍊到表達方法跟思維整理。更甚者我有看到學生連理清自己核心想法,跟把敘事說好的能力都沒有,卻在文章中塞滿修辭跟成語藉此來達到高分的荒謬現象。而學習文言文有助道德成長,我認為完全是無稽之談,我甚至認為老師會有這種想法單純只是一種統計偏誤。學生會要坐下來好好學文言文的那一刻,因為事實上因為文言文對多數學生來講有夠無聊,也就代表他們是真的想好好念好書,這種學生能道德價值不合普世價值的機率我認為相對低很多。再者,古文的價值觀跟現代差距很大,如果是要透過故事描述跟傳達正向且合期待的價值觀,還要特別挑選過內容,不然有太多古文背後那些君權神授跟階級制度的思維根本不合現代想法。我甚至認為,與其靠教導論語來傳輸道德,還要闡釋一堆當時的禮儀風氣跟價值觀,還不如帶領學生解析導讀鋼之鍊金術師的片段,更加實際且有用得多。道德價值觀的傳達,根本來說,我認為還是首重家庭教育,學校的師生氛圍次之,最後才屬課綱內容。當然,精練的文言文是中文語言的根基,學習他們有助於更通透中文的演變以鍛鍊文字的精確應用,完全不否認,但是我個人認為那已經不是一般高中生需要精進的部分,而是該留待選修跟大學了。多數學生絕對還沒有到達那種可以靠學習文言文來讓他們對語言的瞭解更全面通透的境界。
同意,文言文對於語文寫作的幫助太狹窄了與其廣泛教授文言文,不如把時間拿去教授學生如何寫出好的作文、求職信之類古文與"素養"的關係也挺缺乏依據
不刪文言文沒關係,但可不可以學數學分成數甲跟數乙,讓那些想學文言文的學生讀更艱深的內容,然後我們這些受國文折磨的學生也可以脫離苦海。
不如說乾脆向自然科分成必修選修,不想讀的就不用讀了
走語文系再讀文言文,走自然類組的真的不想讀那麼多
你可以把他當音樂、美術來讀啊,去年約200個科系不採計國文,今年已經將近270個科系不採計,其中包含台、清、陽明、成的電機、資工、機械、物理、光電等科系。他要教文言文就給他教,誰理他。
@@joshuayang0331順道一提其實社會科也有選修喔~現行課綱是:社會三科各3本必修(共3本,常在高一、高二學,不分類組都要學)、各兩本選修(共6本,常在高三學,自然組不用學),以及社會探究與實作(也是選修,常在高二學,自然組不用學)自然四科各1本必修(共4本,常在高一學,不分類組都要學)、自然探究與實作(必修,常在高二學,社會組也要學),以及物理、化學各5本選修,生物4本選修(共14本,常在高二、高三學,社會組不用學)。
@@joshuayang0331之所以可能會有「社會沒選修」的錯覺,大概是因為必修社會的量比較龐大(共18學分),自然比較少(共12學分,含自然探究與實作)。不過其實經過一次課綱改革,社會科、自然科都有做出一定的讓步,減少自己的量(印象中以前必修社會24學分,共12本;必修自然16學分,共8本)
我在想為甚麼不把課程分開成「中文」和「中國文學」課程, 然後把「文言文」、「唐詩」、「宋詞」那些放到「中國文學」去.就像英國和日本都把「古文」和日常生活需要的語言能力劃分成不同的科目那樣.
認同,其實把文言文單獨拉出來做成一個古文科目會更好
因為國中已經把日常會用的字詞教的差不多了,如果高中再把文字獨立出來就只會剩下那些這輩子看不到第二次的古文用詞,而且也不見得能覆蓋到文學需要的字詞
@@iandmyself1235那就不需要去學了啦
以前香港就是這樣分科,我們中文科分成讀、寫、聽、說四份卷,文言文就只佔閱讀卷的其中幾題,我們通常都覺得文言文是考邏輯推理能力,幾乎沒學生會真的專研,甚至有老師會策略性選擇不教文言文,但我們的中文考試跟台灣很不同,相比起語文能力更像在考綜合智商,首先藍色窗簾這類問主觀情感的題目肯定不會有
分科并不是那麽容易的,類似日本這樣也很重視升學的國家,分科意味著重構升學科目。對於台灣這種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少子化的國家,打著修改課綱減負爲名的政策歸根結底不過是給政府無力有效增加台灣青年人就業收入的抹粉之舉,畢竟要是上普通大學出來也能就業結婚買房,真的有那麽多家長會逼著學生卷生卷死嗎?不過這幾年已經出現大學招生不足的問題了,看起來也要沒那麽卷了。
我覺得高中數學也可以不要那麼難,難的留給更高等的教育給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去學習😂
高中數學夠淺夠基本了 到大學普遍是不夠用的
顧炎武:廉恥。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高中數學很簡單阿,對數學有興趣的都在學競賽數學吧,況且現在也有類組的選擇阿,數學爛就去文組嘍🥱
高中數學的確有點教太深了,要論實用,說實在我覺得國中畢業等級的數學就夠用了高中那些對於一般生活,可用性實在非常狹窄況且在現在資訊化的時代,實在沒必要強迫每個學生成為一台台人體計算機
@@jaswang4201小姐,高中文組一樣要學數學謝謝,數學成績不達標一樣是要被老師當並且花大錢重修的謝謝,如果因為數學作業交不出來,同學又不肯借你抄,家裡又沒有辦法憑關係拿到廠商的答案本的,老師一樣威脅你警告一支送出去謝謝(在我們高中警告算是很重的處罰了,平常基本上都是記缺點的),而且學校是會強迫家長看到學生的數學分數,家長也要簽名(不給家長簽名會變成偽造文書罪),老師也會當著全班的面報所有人的分數,並且強迫數學不好的人要跟其他人分組坐並且強迫我們假日也要開讀書會的謝謝,文組絕對不代表不用學數學,而且絕對不代表數學不曾形成我們沉重的壓力
身為高中生,我常常被文言文的某些內容啟發、激勵到(尤其是在學測複習古文時更感)。像是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還有赤壁賦的「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之類的,其實有發自內心的體悟後自然而然就背起來了。還有,我認為師資也是影響學習動機很重要的因素(很幸運可以遇到一個很會教文言文的老師)最後,不得不說某些臺灣本土的文言文確實很爛,像是鹿港乘桴記。
尊重你的觀點,然而我不覺得鹿港乘桴記很爛,反而跟我的人生經驗有連結到,感觸很深刻!我個人認為北一女老師在意的是去中化的問題,但她不敢明說,怕惹禍上身,只好用上綱到道德標準來包裝她的立場,其實她不曉得學生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去中化的問題,在乎的是那些煩人的學習歷程,還有學測到底要考不考的問題!說實在的高中國文內容百分百文言文也行,問題是老師上課的方法真的要與時俱進,不要一味的考默書,背注釋及形音義比較,那真的是"小學而大遺",說真的沒有多少學生會喜歡!
鹿港乘桴記怎麼了?是因為是罵日治時代去學校的台灣人是奴隸有爭議的關係嗎?但我覺得可以讀,因為能讓學生知道日治時期不是所有台人都自願被日人統治
胡適曾說:我手寫我口意思是:甚麼時代的人 說著甚麼時代的話現在有許多學生希望文言文保留那正是因為[考試會考]那如果考試不會考 那學生們還會想學文言文嗎?
不如說,考試不考,國文可能會變成另類藝能科
但你不知道的事 胡適也是飽讀文言文。
民初的文豪們哪個不是從小就學習文言的,徐志摩的新詩很潮對吧,人家小時候也是在私塾裡頭寫文言的。我手寫我口是創作方面的事,無關學習。
對於喜歡閱讀、文學、歷史或了解他人的學生來說,就算考試不考還是會想要讀。古文是人們認識當代作家的一大媒介,透過文章去探究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作者價值觀,在百年後的人們或認同,或反對,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收穫,這何嘗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來自一個三類學生的看法)
我是希望只學文言文但不要考試
我覺得還是可以教,你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與想法,像我就覺得古人超聰明,很佩服
我認為文言文是有高度的文學價值的,以前學生時代寫作文時特別有感即便是寫白話文作文,也往往能運用文言文學到的一些寫作、敘述、修辭技巧,讓文章的意境比較深厚不過要扯到禮義廉恥道德觀就有點過頭了......道德觀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的身教在高中要學多少比例的文言文確實是值得討論的,而且不管多少比例都一定會有爭議,很難讓所有人接受這一點我不會做什麼批評所以真正該檢討的是改了課綱卻不改考題範圍
不能用文言文寫作文
@@正在吃雞-e8k 不是用文言文寫作文是用從文言文吸收學習到的寫作技巧
做為學生.我覺得文言文不用全刪.但留一部分就好.禮義廉恥這東西不應該是用文言文來教.況且我們在讀文言文時也不會想到什麼禮義廉恥.只會覺得幹 這什麼東西,怎麼看不懂😂
真的不會屌他禮義廉恥,只會想到:ㄍ又要默寫了
@@零零-e9k 真的.只會好難歐.為什麼要背這些
應該讓政客們選舉前都念一遍禮義廉恥
我們沒刪師說,但這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學會尊師重道,禮義廉恥是真的要家教來比較好
真實
其實我高中時還蠻喜歡古人的人生思想的,對於自身價值觀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那時聽老師講解論語、孟子或唐宋八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每每人生遇到困難時,也都會想起蘇東坡的赤壁賦:變與不變的想法只在一線之隔,換個角度看事情,人生會更加灑脫。我想這就是讀古文的用意吧,了解古人的價值觀,加以學習並套用到自己往後的人生上,讓自己的生活不會過得那麼苦悶。
正解
小時候爸爸買了一套紅皮精裝書(從來沒看他自己翻過,猜是本來要放書房裝門面,後來不知道為什麼竟定居在我房間的書架上了),我還蠻愛看書就拿來看,從小學就在看山海經、鏡花緣、莊子...所以很擅長讀文言文,閱讀測驗成績都不錯。但是從小看遍名著,文言文讀滿的我也沒有成為聖人,所以只能說某位老師想太多了。
前陣子有看過呂捷歷史頻道,有講到古文的意義。那支影片很推薦去看。其實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古文的授課方式很枯燥乏味,才讓大家學古文學得很痛苦。早在漢朝時代,文學家去推敲先秦時代文章時候,就已經給現代的人最好的答案:「微文大義」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言簡意賅,古有云「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詩,能體會意境就夠了。文,你可以理解他的核心精神,最多就再多欣賞作者用字技巧、結構安排就可以了,硬是要解釋那個單詞、單字什麼意思,那很無聊,而且你怎麼保證你說的是對的,又或說你過分解讀?難不成可以搭時光機回去問?還是觀落陰?通靈?我覺得古文更像是沒有答案的申論題,如同哲學問題一樣,只要讀者可以吸收、有合理的邏輯解釋,那就是沒問題,就是好答案。硬是要去定義那每一題的答案,很無聊,而且也是在摧毀學生對文學欣賞的熱情。
如果是針對古文批評那一篇,個人覺得內容有點偏頗,後來看到有人答覆ua-cam.com/video/fnpfZHuaRRo/v-deo.html你可以參考一下雖然呂捷歷史頻道不錯,但是,關於文言這個觀點,實在難以苟同
@@bingbong2630你推薦的影片我看了,呂捷的貼文我也去翻開原文。我是這樣覺得單以影片內容,大部分我很認同,包含古文的意義、以及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看古文。但是以貼文來說,我覺得他對於宋朝的轉變確實有些太過粗暴。解釋得過於簡單,我不是很認同知識特權的理論。平心而論,我不覺得他發言嚴重到「誤人子弟」的程度(留言區的部分),在一個成熟的自由法治國家,每一個人都有講幹話的權利,就算你不認同他。你如果不認同,那你自己就去說、去尋找可以說服你的,也不需要直接定死説他怎麼樣,真正的言論自由,除了免於文字獄的恐懼,我們也接受一切合理的質疑和討論。還有,我覺得因為一個人過去的作為、或是他做錯的一件事就定死一個人,我講白點,這和中國極權國家作法根本沒差別,只不過你的領域從「政治」轉移到網路上的鍵盤戰爭而已。所以我自己呂捷認同影片說的,你推薦的我也是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呂捷貼文原文大約他講宋代,我是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但是你要說他很差嗎?不能這要樣說我想你也是一定程度得理性觀眾,才有「你認同他的歷史,但是文言文觀點不 認同。」
@@無-f9x 沒錯,的確如此,跟你這種理性的人說話,真舒服對於立場和觀點部分,我盡量都以善意方式解讀,論點方向的不同,不一定是偏頗主要還是要針對其合理性和普遍性做判斷,不因10分不良就直接推翻90的優良
我覺得最大問題台灣或者說亞洲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都有問題首先為了興趣而學習的動力,絕對比為考試而學習更大第二為考試而學習的知識在考試完畢後基本都忘得差不多
雖然不否認文言文的文化意義,但我認為現在小孩比較需要的是能分辨是非的閱讀辨識與批判能力。另外比起文言文,我倒是認為不如加強"程式語言"肯定更實用也對國家發展更有利。
確實!
chatGPT笑了
@@jonzrj我都在叫她寫一些奇怪的東西ww
我認為更麻煩的一點是"註釋",文言文是精簡的文體,但註釋是後人推測當時的情境並翻成白話的結果,更多時候因為沒有時間或其他因素無法詳細解釋原因,導致學生只能死背"後人"寫好的註釋,強迫學生依某位"後人"的看法去應對填鴨式的考試內容,在學生時期我就因為提出不同於註釋的觀點,而被老師、試卷正解認為是錯誤的想法,亦無得到我可以接受的解釋,導致到現今我還是認為文言文考題根本無法將學生帶入反思的地步,僅是強迫大腦吸收的無用知識而已
想起這個範文.文章第一個"春"字, 後人註釋時竟然可以穿鑿附會那個春是哪一年的春天, 令我糊塗至今.
我們國小有一個很特別的註釋教法:給你一篇文章、挑出幾個詞要你解釋然而,解釋的方法是從"拆字" "上下文推論"等等等等的方法去教學,而不是直接要你背現在大多數學校註釋考試,不給上下文直接給你一個詞叫你寫答案,根本就是白癡填鴨。
個人對教學文言文的想法是學習他裡面的思想與歷史脈絡(當代的文化習俗),更進一步的是修辭,而不是死背硬記。但我們的教育花了不少時間要我們默背、默寫,思想的部份放水流,讓學習文言文的體感只有浪費時間沒有任何啟發。
我討厭的不是學文言文,而是討厭把文言文拿來考試,考課本內有教的文言文課文我能接受,但考沒教過的就⋯
考沒教過的, 就是考素养能力, 奧數理化沒人教, but就是有人会, this just is素养能力
其實文言文固然能對學生文學素養有所提升 但就像數學一樣 數學可以培養我們的邏輯能力 但要學到多少 很顯然更難的數學題不會讓我們邏輯更強 文言文也一樣 適量的文言文可以引導我們學習成長 但太多文言文只會造成學生的負擔 也可能反過來使學生放棄國文(但要放棄國文也很難 因為以升學來講根本不可能放棄)因此我認為順應時代來看刪除文言文對學生沒有壞處
蠻喜歡文言文的一些作品,就覺得可以用這麼精準的字詞去描述,超美的!
志祺講的很好 我目前是準備學測的高中生 這三年每一次來我敢說幾乎每次的段考 老師都是全力的在講解文言文的課文 不是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我們的成績而已 段考跟志祺說的學測考題真的都沒有因為課綱文言文比例的修正做出任何挑整 因此第一線人士老師不可能改變教學模式 因為講難聽一點就是會害到我們的成績 我們實際上的課堂就是放在文言文 也沒有多的時間能上白話文 通常白話文就是自學 段考的出題老師也不會出太難 就意思意思而已 到了三年級 甚至還有再花更多時間練習國寫 我甚至忘記老師上次上白話文的課文說什麼時候了 但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我自己閱讀一篇白話文 這篇文章是在諷刺現在的科技進步下 人們生活方式都改變 對不同生活型態樣貌做出的取捨 作者用很漂亮的文筆來講出了這些我很有感觸的議題 可是這篇文章根本不在我們的段考範圍中 同時我回想讀過的文言文 真的大多數都是過時的價值觀 至少都不是現在主流的啊 我並沒有否定 只是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君王了 很多以前的文章 那些可能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 他並不是大自然的鐵律 並不是他們不重要 他們有存在的歷史價值文學意義 這是值得學習的 只不過我會覺得因此排擠到一些跟當代社會更有連結度的文章就太可惜了
教育趕了也沒用關鍵還是考試考試文言文出題比例應該下降
我知道這不是重點,但是逗號被你吃了嗎?
學測請加油但你好像該認真讀書不是來這看影片😂(雖然我也差不多
好像跟我一樣,那篇是《而未來在我面前破滅》嗎?我做完筆記之後才知道那篇不考😢老師都只教文言文,白話文真的都是自己讀...
文言文不是拿來溝通的,我覺得是拿來讀的,像我的老師也沒有讓我們默背或是默寫,真的讓我們慢慢讀,而且我也認為真的有讀進去的人說話基本上也不會難聽到那裡去,總不會形容詞少到只能罵髒話。😂
我高中時,文言文就是考默寫。看。錯一字扣一分。我不認為死背課文對國文有啥幫助。
这个视频讨论了高中生是否应该学习古文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另一些人则认为学习古文对提高基础汉语技能并不是很有效,应该更注重现代汉语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对此问题的看法不一。学生们认为新的教学大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和考试内容之间的差距。教师们也对新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认为整体规划不合理。 - 00:00 ⚔古文反叛- 03:23 📊古文比例争议- 06:47 📚古文教学观点- 10:11 🎓古文教育问题
我是現在正在讀高二的學生,在學校中,對於理組的人來說,很多人很排斥國文,因為學文言文對於專業知識還有能力來說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對於文言文沒有甚麼熱忱甚至是覺得在浪費時間(像我自己就是,會覺得不如把時間拿去讀數物化或者英文,甚至是有出現"廢除理組國文"的聲音。
那你們學校數物化英有特別猛嗎?😂
理組+1,但比起學國文浪費時間,我更傾向是老師帶領的問題分組後國文老師也跟著換了,國文課也不再只是原本的古文翻譯了😂😂不論是古文或白話文,好的老師可以從文章中帶出哲學思考或價值、邏輯思辨等等的討論議題,我覺得收穫很多~
大學讀文組的也用不到文言文。我就問有哪個職業律師是用文言文在寫卷宗的?
很多學校學測根本都不看國文,多看多浪費時間
高中時是理組,還好當時國文老師不機車,知道什麼叫因材施教,不會要求理組去背一些一輩子也用不到的東西,而是把重點放在語文理解和表達。
以現場老師來說:1.考試(學測主導)部分:108課綱學測其實也才兩年,而且舊30篇的內容確實有很少出現在選項中,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重。但是第一年可能因為取消分科國文,文言比例超高,而且都不是課本出現過的文言文,反而出現文言文很重要,但課堂訓練嚴重不足。但這點第二年就好點了。至於第三年?總統大選後隔週揭曉。2.其實各家出版社確實都還是30篇的形狀,但國文課一週只剩四堂,再加上第一點的狀況,所以白話文確實會被相對割捨,那怕有幾篇白話文很有趣(如:小王子),也只能快速帶過。3.我也深刻認同本土文言的指標性、文學性深深低於原30篇。但勸和我還覺得相對好點,鹿港真的不知道在幹嘛,畫菊又太短,根本不是高中的程度。4.回到文言文部分,畢竟視現場教師,只要辯護就有原罪,但我就說我的主觀評述吧。身為當年國文課都在睡覺的國文老師,我只能說對於這些古文,很難用當下的目光去看待有沒有意義,引黑格爾的話來說:「凡存在必合理。」許多文言文是淘洗了兩千年或一千年才留下來,其實在很多部分(如:人性、生死、戰爭等)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如果只是因為不白話就放棄了是否可惜?彷彿就有點像因為我不會出國所以不需要英文、不會讀理工不想學數學?就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裡的「況脩短隨化,終期而盡。」、「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典論論文裡「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都是離開高中之後才理解的,腦海裡偶然出現。更何況各式各樣不稱意的貶官文學,裡面所給的不同樣面對人世困境的解方,這也是人文學科的價值(如果你都願意看到著,只抓著這點駁斥人文學科是無價值的,我也隨便)。5.至於最後一點,這幾年台灣似乎漸漸開始有點尊重專業的「表像」,我想簡訊是設計業,大概會是這點的第一線。但到底為什麼好像這個議題大家都是專業?
可是照這個邏輯存在即合理那麼在您口中不知道幹嘛的鹿港也應該合理啊反之既然存在即合理我們現在就在討論是不是要讓其不存在不是嗎
文言文,在某些時候,確實對於人生有它的價值只是拿來給學生廣泛考試,學生只會為考而學反而很難去理解、吸收文言文裡面所蘊含的意義
再者如果教文言文是要透過過去人們的經驗來讓學生度過迷惘那應該改教聖經、佛經、古蘭經,他們有更久的歷史,也撰寫了更多關於破除迷惘的方法豈不是嗎若是說這些經書有宗教介入的疑慮,那強制教文言文不也只是強制灌輸了某些思想的儒教而已嗎?
雖然我想你只是為了反駁我而已。但還是稍微回復我並沒有覺得鹿港不合理,我的不知道在幹嘛係指文章本身的邏輯紊亂,因為洪繻的年代就是那樣,也是他面對的現實問題,所以導致現在的教學只能教為什麼這篇文章本身會有不合理,去反過來批評,但選了一篇文章,教學意義卻只有反過來批評。然後宗教中立與政治中立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且我國沒有哲學課,不然我不覺得納入聖經或佛經不好,畢竟中文系的訓練過程中,也不乏會碰到佛經跟西方哲學(聖經)。然後....不說其他我所列舉的典論論文跟蘭亭集序都不算是儒家經典,更別說儒教。至於另外的,我同意考試容易使學習無趣,所以在踏進研究所之前,我也不覺得學習有趣。但很多東西的基底,卻也是那段無趣的時光建立起來的。而沒有考試,又會有多少人會去碰這些學科知識,畢竟學習容易就是乏味的。
1. 老王賣瓜。2. 有時人與人立場不同,產生衝突。那過程中的討論內容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我無論如何都想達到我的目的"。 所以那種時候就不用爭了,自己做自己的決定。3. 想學就去學,不想就不要學,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了,要不要那個成績,也是自己要不要"放下"的問題而已。其他:高中國文課考題討論時,一個國文老師先是用自己的看法解題,解完後對解答發現錯了,又改口用另一種解釋。連國文老師都搞不清楚...這種情況屢次發生,題目可能甚至不是文言文!如果"我覺得"剛好跟"文學教授覺得"一樣就得分,否則扣分,題目是這樣子出的嗎?既然如此,那我也"覺得",語文課根本就是一群自以為是的鬼扯蛋在定規則而已,憑什麼說我的理解不對,他們的就對,這當中甚至有思想篩選的嫌疑!所有的科目中,沒有一科像國文這樣讓我感到如此不屑與荒謬的。截自網路:恥無恥 無恥矣 - 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 能認為沒有羞恥心是可恥的事,那麼他就不會有恥辱的事了那請問恥是什麼,羞恥心又是什麼? 哪有人用同一個字或辭去解釋的,字典至少也會換個同義字(雖然然都是鬼打牆互相解釋而已)...為了那些本就沒有邏輯、虛構的發想找解釋真的是浪費時間。真的還不如去寫程式...😮💨
在國語科中,增加思辨、修辭對生活來講更有用處吧
我覺得閱讀文言文其實是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內涵,跟他人溝通時也顯得比較有素養,算是在充實自身的軟實力吧!另外在小說【1984】中有提到:政府部門會刻意將較為晦澀艱難的文字替換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藉此逐漸降低人民的用詞遣字的能力,以此更加容易控制民眾,實行愚民政策。還有不要以為古人都是用文言文對話的,古人只有在寫文章時才會用文言文,目的是為了精簡文字,古人對話時用詞方式跟現代如無異。例如:大文豪-歐陽修經常跟朋友出去玩,之後再跟朋友一起比賽寫下遊玩時的心得,而用字最精煉,能用最簡短的文字表達最完整的意思的人,就是比賽冠軍。
中文比英文有涵養,但是人文水平學中文有比英文的好嗎
1984 中的 Newspeak 作為一個科幻小說中的概念滿酷的,但其實語言學中並沒有證據支持「語言會限制思想」的論點;而作為語言自然演化的一部分,人們總會找出別的方法去傳達原本語言中沒有的概念。
居然是理智的網友,好稀有@@Frankium
你對1984有錯誤理解吧?書中的新語並不是簡易化,而是經由不斷改變用詞來讓人民習慣聽從政府。
@@WuHo 一陣子沒看,可能有部分內容記錯了,謝謝指正。
個人認為文言文不應該是必修,畢竟不是培養一個公民所必要的。語言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任何人在接受義務教育後都能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完整理解他人的思想。文言文確實有其藝術或歷史價值,但就跟古典樂一樣,應該屬於選修的範疇。
每個科目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但時數就那麼多,文言文捨棄一些真的沒那麼可惜。
顧炎武:廉恥,之現代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站在我自己學生的觀點其實再多的古文真的對自己沒什麼用,想想各位在學習倫理道德、貶謫文學真的有覺得:「哇!這樣的精神好偉大,是我們應該共同學習、效法的」嗎。我自己的感覺是:「喔他好偉大,他時時對自己的上司忠心耿耿,忠心到感覺連命都可以放棄。」接著下一句話就會從腦中蹦出來:學這個要幹嘛?以下我想以傳統道德觀念「忠」和「孝」為例來看古代的價值觀念到底跟現代有什麼差別:事實上,在我們這個自由平等的社會,何來君臣,何來的絕對服從。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固然存在,但是下屬絕對有反對上司的權利,這才是現在的社會。你可能會想,那至少「孝」這個東西應該要留下吧,君臣先不論,父子總會存在嘛,但我想說的是,現在社會的父子關係也早已不像古時候那樣,「小丈則受,大丈則走」對於現在來說根本是詭異的價值觀,我都懷疑這是要學生有受虐傾向嗎?現代生活中的父子關係其實是一種互相,我認為知恩圖報是人的本性不需要特別教育,一個人對我好,我因而喜歡他,反過來也對他好,這真的再合理不過了,不用你教我也知道。當然,孝的觀點也從知恩圖報而來,但是孝把他更深的刻畫成了一種道德約束。但是這層約束又更不合理的變形,變成令人不解的價值觀:即使父母親沒對我好,我依然要報恩。這種無恩圖報的精神真的是有點過頭了。從孝的角度,一個子女沒有報答父母,往往會受到怪罪。而從現在的價值切入,我們還需要夠思考這個父母是不是也有些問題?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也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互相關係,兩邊都需要檢討自己有沒有問題,這個知恩圖報的關係才能成立而除此之外我也反對說學古文、中國文化是黨國遺毒的觀點,我認為中國文化應該是專制體制遺毒、人治社會遺毒才對。從邪惡一點的陰謀角度去看,孝跟忠其實是同個概念,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孝,就有辦法對自己的上司忠心,因為心態是完全可以套用的。都是絕對的服從。這樣的方式自然能讓社會穩定團結,但是為什麼我會說他是陰謀呢?因為這個體制犧牲的就是在底下的下屬、子女,絕對的服從放任他們在上面亂搞,真的有比較值得提倡嗎,各位可以思考看看。除此之外,我覺得新課綱課本並沒有完全移除中華文化,只是在嘗試取得平衡的數量。且其實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改變,從原本的「某某價值觀是我們應該效法的」灌輸知識,到現在變成「某某價值觀該被推崇嗎?跟你心中的想法有什麼差別?」的思辯式學習,我認為是好的方向。能讓每個人都塑造自己的人格價值,和別人學的是同個東西,卻學到不同東西。……………………………分隔線……………………適應新課綱的老師辛苦了,你們為了給學生多元教育,自己也被迫不停學習新的東西、不擅長的領域。但是老師在抱怨的同時我也想抱怨一下,因為我們同時也要被爆炸的資訊塞的眼花撩亂。看起來這種課綱真的要把我們都變成文藝復興人,變成一個全才,這樣的學習方向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太累了」。確實這樣廣泛的內容確實學生沒辦法學得很深。但是這至少給與學生更多的機會去找出自己可能想要什麼。所以這樣的勞累你們覺得值得嗎?最後還是謝謝這些在教育現場中的老師,無論你們對於新課綱適應的好或壞,我都認為你們盡力的在讓社會變得更好。……………………另一條分隔線…………我自己是辯論社的一員,所以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跟我一樣會表達。以上這篇留言不完全是108課綱的功勞。當然這也是108課綱的漏洞,就是他讓會發表的人有更多機會發表了,也更知道怎麼發表,但是不擅長發表的人學習更加艱難,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最後一條分隔線-----我自己是國文成績算是前面的學生(PR值保守估計85吧),這個科目幾乎不太帶給我壓力,反而成為我在理科學生中突出的優勢點,但我真的覺得這科目學起來不知道要幹嘛,對我而言頂多和別人辯論、打嘴砲的時候說出古文好像比較厲害?反正真心覺得現在古文的教學方向很不健康。
我認為文言文字裡行間透露的精煉以及優美的表達確實使我有所感悟,看多了反而會更想去琢磨文字表達的奧妙。但是我也認為文言文應該是屬於藝術類的,就像不論是美術或是音樂在能產生共鳴的群體中才能有其價值,我認為文言文跟他們一樣應該是選修性質的專業。我自己大學是學機械的但興趣是讀書跟簡單的寫作,雖然不是走文學類的專業但我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所以不希望完全廢除這門課。我覺得大家之所以討厭文言文不是艱澀難懂而是因為考試,過於簡短的文句常常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在解讀上更容易因人而異,所以我覺得文言文的考試應該改變方式,因為詮釋文章的權利不在學生而是出題者只會使學生因為認知差異而討厭文言文。
11:11 我猜你想說的是“脫離文言文的窠(ㄎㄜ)臼”?(有點尷尬這集剛好在談文言文和文學素養……😆)
我個人很愛國文,那些古人的文學 詩詞那些都很愛,但我覺得適量就可以,每個年代分配ㄧ點,以前的文言文學ㄧ些,但近代的文學我們也也涉略,畢竟幾千年前的文言文也太久遠的(老實說跟台灣歷史也沒太大關係,我覺得中國人自己也沒那麼精通的啦)我倒是很像知道屬於台灣自己的文學史,以前這些都不被允許認識了解的。有時候老是想跟中國綁在ㄧ起實在很煩,中國文化五千年是很了不起,但我們是台灣啊~ 說真的也沒多少我們的事,何必非要ㄧ直去沾人家光的感覺,台灣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學,認識ㄧ點屬於自己的過去也很重要
高中國文課的用意到底是什麼1. 文學常識跟素養 (避免用錯成語 看不懂古文)2. 表達能力 (文章段落編排 重點 語言邏輯 相互溝通)3. 了解文學歷史發展 (唐詩 宋詞 等等的演化流程)4. 古人思想 (儒道家 禮義廉恥)以一個已經畢業好久但當初學測也起碼15級的人而言 上述幾點國文課都有些許效果 但有些要素其實其他科目的課也會包含 (例如歷史 公民) 而國文課的確在字義上就花了很多時間
所以看來你的字詞義就學得不太好15級就15級13級就13級起碼15級是什麼鬼以一個(中間省略)而言這又是什麼詭異的語法
@@夏侯-s9y 🤷🏼🤷🏼♂️
A,個人不討厭古文,而且考試題目沒改變,只是拔了課本裡的古文只是變相增加負荷而已,從古文30改成古文15(課本)+古文30(A級選文)實際上是變成古文45啊!11:12秒應該把巢臼改成「窼臼」,聽過去的時候想了一下有巢臼這詞嘛?轉頭翻字典去了。
可以學孫子兵法啊,課文內容有魄力又實用,而且外國人都在學,學孫子兵法不只能學到文言文也可以跟上國際趨勢
我倒覺得先從史記切入更好,畢竟史記承襲自春秋精神,對後世的文學影響也很深遠,重點是寫的通俗易懂。孫子兵法可以搭配商場策略之類的一起合開😂
其實我也看過孫子兵法 其中的戰略不僅可以用在商場 也可以用在人際關係
沒錯,我們陸軍專科學校都在學這個
++++++1
@kong8345 人際關係商業運動競賽打電動(策略遊戲)都可以用😂😂
淺說莊子《齊物論》17 --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這是莊子在論述,為什麼世道風氣變得浮誇,為什麼社會容不了真話呢?原來造成這種現象,都是因為每個人想追逐個人成就(小成),為了榮華富貴而不敢說真話。具體來說,如果每個人只想著自己成功, 就會不計手段勾心鬥角, 然後社會就會複雜並失去良善。如果每個人只考慮自身利益, 就會忌憚現實不敢講真話, 然後社會將變得虛偽不務實。莊子前面所說的"無有為有",是指內心主觀成見(成心),若與客觀事實產生落差,就容易犯了這種誤失。造成這種誤失,有可能是無心,不是故意所為之。然而,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基於受到環境壓迫, 或者是基於私心,而故意裝瞎說假話。正如莊子齊物論所分析的, "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也就是說,不論客觀事實是什麼,也不論對方觀點是否正確,純粹基於個人利害考量,能夠把錯的辯稱是對的,並且把對的說成錯的。莊子進一步說明,人的語言,經過思想想法的洗練,是變得更好更明確,還是變得複雜不明白了呢?人類的語言表達, 應該是想說出心裡的話。但是所說的話, 卻那麼地奇怪與捉摸不定。(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人的話真的發自內心, 或者是本來就想言不由衷呢?( 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如果人的話不是人話, 與鳥叫有什麼分別呢?這種鳥語可以用來明辯真理嗎?( 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世道風氣受隱蔽, 能夠明辨真假嗎?誠實言語受隱瞞, 能夠明辨是非呢?(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當我們在抱怨社會風氣不好, 社會變得不善良不能誠實說話的同時, 而每個人都在質問的同時。(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殊不知,這是每個人所造成的。如同現代所說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是無辜的。什麼原因呢?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莊子歸結的原因, 就是每個人沈浸自我成功(小成), 以及為了個人的富貴榮華。換句話說, 只要不要在意自我成就, 以及沒有利害關係, 就不會言不由衷,也敢於說真言。比如,在中國冬奧期間, 有人採訪瑞典金牌選手, 請他評論中國人權問題。結果, 他說他不敢說, 因為他即將前往中國比賽。等到他回瑞典後, 記者再次採訪他, 他說他不敢說, 因為他的隊友還在中國。又比如, 秦朝趙高的"指鹿為馬" , 朝臣受到趙高威嚇, 當著秦二世的面前, 卻公開依附趙高的話, 可以把一隻鹿說成馬。又比如, 西方國王新衣的故事, 也是一樣。又比如,台灣的統獨議題,是真福國利民的真議題,還是少數政治人物,為了謀求在中國的好處,或藉以作政治上的算計呢?看到兩邊相互批評攻擊, 都是心存善念而講真心話嗎?由此也可知, 為什麼許多國家民主推行不順遂,然後國家社會亂象叢生呢?人民所看到國家社會的混亂,且總把責任怪罪於政治人物。殊不知,根本原因還在於自己,是自己腦袋不清楚明白所致。應該是人民自己素質不夠, 才會被政客騙得團團轉。這也就是,道家思想一再強調的,自身明白才是最重要的,如莊子所說的"莫若以明", 以及老子所說的"自知之明"。這也應該是民主文明進程之一,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之一。台灣當下雖有國會擴權亂象,卻也是台灣民主進一步昇華的契機,正在考驗人民的政治智慧。( 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我認為古文教育重點應是: 選擇具有重要核心價值的文章,授課時傳授核心價值,並且探討古人觀點、敘事方式與現代的不同,由此延伸至時空背景的系統化學習。古文並不一定是艱澀的文言文,像大部分唐宋古文便是古人刻意不加華麗詞藻,強調經世致用的樸實文體,只是口吻仍屬古代語體。然而當代古文教材卻被考試束縛,“難”的文言文相較“具核心價值”的古文更有考題價值,導致教育方向也走偏。現代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該是要求學生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而是能夠將所遇情況用所學的措辭精煉簡短地描述,使語意清晰,並且可以讓有同樣學識的人們有所共鳴,而這點和調整減少文言文比例並不衝突,關鍵還是落在考試出題和老師們教育理念。如果說學生們普遍考試分數低落,除了考慮學生語文素養低落外,是否也該檢討考試、授課內容不符“需求”呢? 如果看懂文言文是為了看懂更難的文言文、應考更刁鑽的考題,並將之稱為語文素養,反而忽略了其中千錘百鍊、可以套用在現世的普世價值,如此要怎麼要求學生把國文當成一門“學問”呢?
國文如果特別雕琢文言文上,搞得很像古時候的僵化科舉、考據學,不夠注重當下需要的事物,而顯得偏激的科目。
我自己就是108課綱的第一屆白老鼠,我最常抱怨的就是課本裡面的文言文有砍,但是都跑到什麼補充教材裡面,學測也照考。最後就變成要讀的東西比原本更多,高中三年用課本的時間也就佔了一半左右。拜託文言文真的拿去給想上中文系、有興趣的人讀就好。想提升寫作表達能力,還不如讓學生上台辯論,提升語言組織的邏輯還比較實用。
其實不只108,是連以前的國文考試也是沒範圍的考😂,許多考題都沒在課本中😂
不排斥調降比例,但可以調整教學策略在有限的課程中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價值,及不足處從中國的視角提升到東亞文化知悉文言文是扮演交流重要的工具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其餘有興趣的人,有待大學以上專業培養或於課外自修涵養就行了
學文言文可能是為了讓我們和祖宗在夢境中交流吧😂
在託夢時才能聽得懂🤣
放心他們也聽不懂,他們也是講當代的白話文,發音跟語意跟現在的不同,考慮到以前的教育普及率也不可能懂文言文
梦遗了😂
也可能是讓你穿越回古代時能溝通
短短的例句印象無窮🎉
我認為文言文還是有很多的文學價值但對於學生還說,真正的重點還是要「教、考合一」大人們有所謂的為了學生好的想法,就要做到完整的規劃否則對於第一線的學生來說,只是成為教改下的白老鼠
我現在是一個正在準備學測的學生,然後我想說說我對文言文比例的看法以及整個108課綱的想法, 首先我十分認同影片最後提到的考試以及課本教的差距過大,我大多數在寫題目的時候看到的文言文其實完全不是課本教的,且不只閱讀,很多時候會看不懂文言文有一大原因也是題組給的文章明明是白話文,但總是在題組最後一題會出現什麼以下哪句話最符合文章表達的看法,接著選項全是文言文.-. 這種連上下文都沒給的讓原本就很難懂的文言文反而更難看懂整選項的意思是什麼了。然後文言文最大的毛病其實就在於閱讀,文言文的語法跟文字都是太久以前的東西,因此要看懂的話必須要透過自身的大量閱讀來辦到,所以刪減課文絕對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看不懂的還是看不懂,然後課本有教的考的也沒幾題, 所以核心問題應是考題方向要偏重文言文還是白話文才對(或者考試考的文言文大多要符合課本教的,但我覺得不可能) 這又牽扯到了如何透過白話文出一個很有「鑑別度」的題目,現在的國語考題分為三類, 純粹的白話文題組(大多屬於送分題) 新詩題組(每次我都看不懂在寫三...) 文言文題組 新詩基本只會在前五題其中一題,我認為這很好因為新詩真的太難懂了, 所以剩下的題目都圍繞在白話文和文言文, 可是白話文要怎麼出的難呢? 我們都看得懂而且能理解白話文,所以往往那些白話文的難題都是超級有爭議的,很多都是雖然A C選項都對 但A選項比C選項再更對一點點所以選C... 我只能說雖然這很靠北但好像是唯一一種能考的白話文難題,這種題目要對通常是邏輯要夠好不能只靠自己對中文的感覺去判斷,所以這種題目考點算明確我勉強能接受 但這種題目絕對不能多, 因此要讓整份國文考卷有鑑別度基本只能靠文言文了,課文的15篇古文是必看(至少故事內容要有印象),然後其他不懂的文言文就只能憑自身累積的古文閱讀能力判斷了。所以我認為現在的文言文比例其實差不多,主要是希望考題能在更貼近所教的選文,把不屬於課本教的古文比例減少,這樣的話甚至教育部把學校教的古文15篇上調成18我也是沒意見(甚至是支持的) 最後我想在談一下影片剛開時講的學古文能提升學生在國語的表達能力的觀點,對此我想說別開玩笑了大姊,我去讀那些文言文的譯本也能有同樣的效果好嗎,能提升國文素養的關鍵絕非學習古時候古人對於文字及詩體的雕琢,而是他們透過詩傳達的觀念。 說完了文言文比例問題 再來聊我對108課綱的整題看法吧 : 108課綱大多數的問題其實跟國文一樣,就是教得跟考的就是不一樣,理科可能比較不明顯,但文科就真的是如此了,拿我舉例,我理組,然後社會科完全沒讀但還是能靠題目的文章敘述來對題目做判斷,因此我的社會在模擬考還是能有接近前標的程度,但這就對社會組的很不公平了,因為這就代表著他們的考題沒有照課本教的出才會讓一個完全沒複習社會科的人考到接近前標(我們學校自然組高2還是有教社會科 但我們對社會科的態度基本就是能不被當就好且老師的段考考卷也會因是自然組所以把社會考卷出的簡單) 。至於英文在108課綱的調整我也是真的氣爛,現在的英文考題明顯變難,而變難的原因也多虧那該死的雙語政策,首先我認為這變難的程度真的變太多了,如果想要拿到11~12級分以上的話要練習的絕非是110年度以前的學測,反而是以前的英文指考及110年度之後的學測英文,這種單方面地將英文變難的下場就是讓北部這種英文比較好的地方更有優勢,而中南部這種0英文環境的地方劣勢更重,簡單來說就是城鄉差距更大了,但其實我不反對雙語化,而是雙語化必須建立在一個有英文環境的前提下,而不是單方面提升英文難度然後讓學生被迫逼著提升自己的英文程度,最基本的就是至少要有新進教師帶來新的英文教法,讓學生本身的英文程度先提高然後再增加英文難度,但現在的情況是舊老師還是舊教法舊進度,所以想提高英文程度的話最快的方法就是直送補習班了(而這讓我也有懷疑是不是這個政策後有什麼黑幕但這就屬於純粹的臆測也超出我想表達的重點了) 。真的是最後了,不免俗地還是要提雞八學習歷程檔案,這東西我完全搞不懂他的意義,高一高二就是屬於讓學生玩的時間,多了這個東西反而讓我們多了許多壓力,拿社團舉例,沒有學習歷程檔案時還能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社團不需考慮其他的事,但多了學習歷程檔案後我們就會變成說選一些學術性社團反而是能對未來的升學有一定幫助的,這也導致了之前77提到的熱門社團的人數下降問題(EX.熱音熱舞) 所以我個人是完完全全的反對這個制度的(學習歷程檔案) 大學的事理應留給高2下~高3生煩惱 , 再說了這東西根本就是以前的備審資料, 教授到頭來看得還得是考試成績,這是一整個台灣的教學風氣的事,而不是簡單的更改制度就能改變的事,也因此在這種風氣未變制度先變得狀況才會讓學習歷程檔案被說成是想學西方但學得很失敗,歸根究底我們現在還是處於華人風氣科舉制度,這麼個只改制度不改風氣改法造成的就只是畸形的結果 阿阿阿終於講完我想講的話了阿 打字打得好累-------- by 國文模擬考頂標學生(會講這個主要是想讓我的話看起來更有說服力,其次是單純想炫耀 我真棒awa)
模擬考頂標卻不會斷句跟換行......只是把自己想打的東西打出來,都不會顧慮一下讀的人怎麼看嗎......
當然是A,因為最好拿分啊。不像白話文要一直思考,要從作品的年代和角度去思考文章。文言文之乎者也注釋詞性文法都是貝多芬就能拿到好成績,不用自主思考的學習真棒(反串
我只記得國高中時,只要遇到文言文課文,都必定要被註釋及課文高中二年級時還有個文科天才老師推出了必背中英文文章本子(含中文文言文及英文文章),整個年級都要背,不管普職美術科,不背完直接按沒背的次數記警告當時在截止時間前,看到職科及美術科的同學在國文英文老師桌子那背文章,人潮之洶湧,至今依然令我印象深刻那位天才老師還抓了完全沒背的職科的學生在那邊數落兩三個小時為了老師的某個申請計畫,而如此興師動眾,這真的有必要嗎?或許可以如同數學來做個分級以理科來說,還不如多讓學生練習白話文的作文能力,而非一直背文言文美工科及職科也不一定需要背這種令人無言也用不到的東西
很喜歡團隊每次都能都能跟進時事讓大家討論,影片也有不同的觀點,像是老師和學生的立場來去做討論,不知針對這一次的文言文事件,還有延伸到108課綱的問題是不是規劃的不完善,或是在拉大學生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些是我們觀眾可以進一步做思考。我很認同影片裡說的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學生」,因為就是要達到和學生的共識,教育才會進步,對於這一次的議題討論,我認為文言文他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讀一些有文學價值的文章,了解古人的想法,但是沒有必要去把國文課的大部分上課時間,拿來講解文言文,只是因為考試會考,忽略了本質,讓學生死背注釋,文章,學習文言文只是為了能夠讀懂更難的文言文而去應付考試,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確實新的課綱仍有不足,考試的方向也沒有因為新課綱而調整是最大的問題吧,學生還是無法脫離文言文,整體來說還需改進。
108課綱最大的問題就是理想說的很好但實際上根本做不到,把一堆東西刪掉反而只是讓學生學習上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國中也是學新課綱的人來說就更為明顯。最大的問題就是國中刪掉了但是高中老師都默認你會,因為高中老師根本無從得知學生國中有學什麼沒學什麼,舉問題最大的歷史來當例子,無論國中高中歷史對於中國史及世界史都有很大的刪減,國中中國史幾乎刪掉了宋朝之前大部分的內容,從周到漢只剩下兩個單元的內容,學生根本無法得知朝代更迭的原因為何,更無法了解時代的特徵,但是到了高中這些被刪掉的內容也沒有教,而且課本變成了主題式教學,但主題式教學應該是要建立在對朝代已經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對,再以世界史為例子,無論國中或高中關於中古歐洲的歷史幾乎整個被刪掉,但高中許多知識再有中古歷史知識的情況下會比較好了解(例如文藝復興的背景提到封建制度瓦解莊園經濟衰退商業復甦,但108課綱下的國中課本根本就沒提到封建制度、莊園經濟,高中課本亦除了少少的文字完全無多加說明,不了解這些何來商業復甦之談?但考題中亦會出現這些觀念相關題目),當然並不是說這些刪掉的東西一定要會,但是如果不會的話在理解上就會有點困難。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國英數社自各科目皆有類似問題,像數學也會遇到這種情形,國中數學砍掉了三角形母子相似,但高一數學證明算幾不等式就需要用到這一個概念,但課本也沒有多做說明,又或者像是許多人到了高二甚至還不太會二次函數配方。這次大家都只專注在爭執文言文到底重不重要,真正關心到108課綱下學生學習狀況的人並不多,而且教育部亦沒有想針對108課綱做改進。
當初國文課 文言文除了常常要默寫比較反感以外 相較於白話文而言 我個人是更喜歡文言文的 快10年過去的現在 我仍然記得當初學測國文錯的題目幾乎都是白話文的閱讀理解😂
那些所謂的「閱讀理解」很多也只是過度解釋,只是你很雖小跟出題老師有不同的解讀,就沒分數
白話文題目一堆都過度解讀,根本要通靈才寫的出來
我也一直覺得白話文的解讀比文言文更恐怖文言文大部分寫的都是作者近期發生的事,寫一件事帶出一點道理,問發生什麼事帶什麼道德白話文大部分寫作者年少時橫跨出社會,好幾件事寫出不同的感受,問作者當時什麼感受,為什麼這樣寫,又有什麼想法想帶出,為什麼要特別寫出這個東西,為什麼不用這字取代那字好像出題人員非常了解作者寫白話文中的每一句都有更深的含義,好像每句都能用好幾十字來分析的一樣
學校國文課應該要教學生說話的邏輯思考,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以及透過辯論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太多出社會非常需要的“技能”是學校不會教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學習系統太升學導向,所有老師學生家長都被升學逼著跑,大部分老師根本沒心思去搞“不會考的”東西
其實我覺得啦,可以學一些對學生比較有幫助的文言文,那的確是古人的經驗智慧例如,孫子兵法.....我強烈建議要學這本書,就算放在現代也很有用例如李世民的三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至於一些比較偏向 『藝術層面』的,就把它當成課外讀物例如唐詩宋詞,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除了考試以外好像.....沒啥用XD就把這些當成類似畫畫這樣,可以當成是種興趣~
11:11處~正確用語應該是「窠(音"科")臼」不是「巢」臼唷~~
現在想想,《孔乙己》不愧是魯迅先生的傳世經典,即便是飽讀詩書的列位師尊也悟不出任何教訓,手裡握著《孔乙己》、嘴裡唸著《孔乙己》、上台教著《孔乙己》、台下學著《孔乙己》,唯獨所有人的腦子裡乾乾淨淨。
這個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沒有學"廉恥"或"文言文"會無恥。所以所有的歐美、非洲及阿拉伯人等都是無恥的嗎?你要不要聽聽看自己在說什麼?!
這就是我想說的,看啊,難不成到了台灣還在天朝上國思想?不獨廉恥者,謝謝,60億起跳
我蠻喜歡葉丙成教授的看法和想法,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看看。😀😀個人覺得,當社會不斷發生無恥事件,尤其擁有權力的人可以如此表率,那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了。至於課程、教改倒是另一個問題,牽扯到教育量能、家庭教育、社會經濟、人民生活成本等等。
影片中,有一段描述讓人感同身受且映象深刻就是老師直接跳過白話文的文章,繼續講下一篇文言文老師這樣做的原因是,「白話文的文章基本上都看得懂,有問題請自行提出。」基本上,段考是不會少了這些白話文文章但主要是,加強學生們對文言文的認識,盡可能做到讓學生都看過比較出名且可能上考題的文章所以,結論是就是課綱刪減,但對於實際上課應該是沒有差別的該認識、該介紹、需要花時間講解的文言文依然要講解反向思考一下刪減文言文反而加重學生壓力,因為要自行閱讀的白話文變多但統測學測等等升學考的文言文占比卻沒減少
A級選文(補充教材)在學測出現這件事,雖然說占比很小,上課也不怎麼上(老師說來不及上,可以跳過),當年在快學測的時候才知道會考,平常都是被跳過的,導致花時間惡補,超級扯。雖然我高中三年很晚才知道要考也是很扯,但說認真的,我真的沒聽過說那個也是考試範圍(我的同學看了考試占比直接放棄補起來),至今忘不掉突然得知補充教材不是真的看看就好,那種晴天霹靂的感覺。三年有多少本補充教材阿,大部分空白惡補起來真的是惡夢...
拜託寫了一堆就只講一件事情而已
11:11 是不是沒有巢臼這個詞 而是窠(ㄎㄜ)臼吧
身為邁向中年的一份子,這影片底下留言真是讓我感嘆,比起那些在政論節目頻道吵來吵去的老人們,很明顯的年輕世代們的論述更有條理,更具說服力,也有更多不同的觀點表達,希望你們可以讓台灣往好的地方改變。
我也覺得現在高中生好強喔…以前根本沒有這麼多想法跟執行的能力🥹高中時代對國文的印象真的是在背注釋跟默寫的痛苦中度過……超級討厭。比起學古文,我覺得應該增加閱讀量、培養邏輯能力還有表達能力,看網路留言就可以發現,錯字先不提,有很多人連留個言都語意不通、看不懂他想供三小都看不懂,真應該送回國小上國語課。
簡單講,升學主義改不了的情況下讓大考考題與課綱脫節只是讓課綱的認同度降低而已,大學教授來出學測考題的時候是否沒有反應新課綱的變化,這個部分應該要由大考中心把關並且讓政府去監督。
A 我很喜歡之前老師上課(一個禮拜五個小時)她會完整闡述完作者當時的身心情況或是所處的際遇下有感而發的完成著作,如果能夠在高中時期,就能更體會到這些感受,或許就會提高我們看事物上的格調,又或是提早對人生的感悟有一定程度上的認識
我是目前在讀高一的學生,我覺得目前的文言文對我來說很難,我的段考都在不及格的邊緣,我覺得應該把文言文的比例在往下調到10到15趴左右,其他的高級文言文應該留給喜歡國文的人上大學後自己去鑽研,而且我覺得文言文對寫作文幫助不大,因為我在寫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古人怎麼想,我只會根據自己當下想到去寫,並且我國中時就有許多文言文的注釋要背,到了高中又增加了許多需要背的注釋,導致我對國文的興趣沒有到特別的,反而注重在其他科目,這是我的個人想法。
現代人連白話文都寫得一塌糊塗,先把應用文學好再說吧
問題是:文學是一種藝術的形式,解讀文學,很大部分就像是解讀一個音樂作品、一個畫作。所以一個文章有很多種不同的解讀是正常的,就像是要解讀一張畫一樣,到底是誰能真正猜到作者想透過這幅畫表達甚麼?眾說紛紜,沒有人對,也沒有人錯,藝術作品的意義常常要看個人的解讀。然而,現在的國文題目大多是:要你猜這個文章的意境;要你憑上下文去填空;要你描述文章的風格;更扯的是非選擇題、作文第一大題------我們並不是作者肚子裡的蛔蟲,怎麼會知道作者全部想表達的?導致現在的國文就像是賭博,誰能猜中作者的心思,誰就高分,失去了意義。身為一個第一線學生,我們的國文分數就像是刮刮樂,令我十分無力
B國立編譯館時代的高中生表示。文言文純粹是方便老師出題的東西。活到現在4x了,也從來沒有體會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義跟場警。職場上沒有廉恥的人,都是讀過顧炎武廉恥的人。與其為了考試跟方便老師出題,花一堆時間背誦文言文,還很有可能一輩子用不到,花點時間在邏輯思考跟倫理辯證,美學,音樂素養實在一點。
【職場上沒有廉恥的人,都是讀過顧炎武廉恥的人】超級認同= =成天把禮義廉恥掛嘴上的 往往自己都做一些蠅營狗苟之事
自己悟性不夠就沒辦法。若說倫理辯證,文言文也大把事理議論。
10:40 真的講到我的心聲不管怎麼刪,為了應付考試大家還是會去買《核心古文六十篇》課綱有沒有改根本沒差
文言文的確是中文裡重要的部分,身為中文老師當然會跳腳,但確實不是必要的,把文言文跟修養道德聯繫在一起更是錯誤,這點看看某國人就知道了,修養道德終究來自於社會和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環境影響
我是香港人,我們文言文只估讀書聽說四份卷中閱讀卷的其中幾題,聽到50%學文言文也太難吧,完全無法想像
@@joeyingwaichan6406 我個人其實還蠻喜歡文言文的,或者應該說喜歡國文,以前每學期拿到新課本的時候,國文課本是唯一一本我會提前翻出來看的
虽然… 但是呢 大陆教材文言文比例是长期少于台湾的 考试考得也少
@@淡然黑 我也沒有很討厭,以前也找過聊齋志異文言版來看,但可能因為粵語本來就很多用字發音都跟文言文相同,所以考試通常都出一些超難超冷門沒人聽過的,而且會考(可能類似你們學測?)就只會出幾題,課本是有的但很多老師都會跳過沒教。而且我們有分中文和中國文學兩科,可能有修讀中國文學才會學得比較深入吧
其实贵国的高中文言文比例一直比敝国高。
有興趣的自己上大學之後去選修就夠了,家裡的長輩也好幾個以前有沒學過文言文,他們也不會不知廉恥,更何況那是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對學生來說真的學了就是為了考試而已
我覺得經典文學很重要的是作者的人生觀~作品中流露的忠貞、堅忍、豁達、隨遇而安都有默默地在影響我的人生觀
文言文就是這些提倡者最後的尊嚴 XD如果以後都不用學文言文了 這些人用處就小很多了 他們覺得自己的飯碗受到威脅 才在那邊提倡文言文 XDD
每次的改革都有被影響的既得利益者阻撓,這個是正常情況
確實是這樣,學那些八股的東西出社會有啥用...
所以數學有什麼用?你去買東西需要算三角函數嗎?數學這科目留著是讓教的人飯碗留著而已(我在用你的邏輯)
@@breadbread4685 不好意思 我的職業是工程師 我學的數學 到現在我工作中還在使用 而且這是有生產力的喔 不是靠嘴砲學生教不再使用的文言文賺錢 XD
@@breadbread4685 所以數學分數甲數乙,國文為啥不分
11:11 ,窠臼(音同科救)
文言文結合歷史脈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高中和國中都遇過很會教的國文老師(她們本身也同時兼任不同班級的歷史老師),如果老師沒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時間歷程跟文化背景,以及各種相關人物在當代的關係,確實會比較難以投入學習。或許需要討論的不是文言文該不該廢除,而是考試制度要如何修正。
108課綱 自然科才是最大受災戶,學測只考高一內容,自然科高二才是精髓,等同於舊課綱7~8成內容沒被刪但是全都不考,根本沒人讀近幾年各大學理工科系段考都一踏糊塗
108課綱之前就只考高一內容而已 指考才考三年 但學測考題不需要讀到高二高三的東西就寫得出來 但有讀過的更容易答對
@@Yang-p7j 自然科太過簡單一直以來都是個大問題,原本自然科上課時間就夠少了還要跟生物物理化學地科平分時間,108科展課綱之後再刪上課時數根本莫名奇妙,國英數 連社會科 高二範圍都有考,自然科高一化學只講濃度平衡反應國二早就學過了,物理只考物理史生物地科加的東西也極少讓一個國中自然學得不錯的國中生去考自然都能頂標
@@Yang-p7j但因為是選修,一堆人要讀不讀以致於大學重基礎的理工科系問題超多,而且選修的難度跟就課綱差距甚遠以致於很多學生到大學有較大落差或不適合的問題
@@louisyang8613 認真? 我之前是讀台北前五志願 一個班也不超過十個自然滿級分 要滿級分還是有點難度吧 頂標是國中程度就能寫嗎 現在學生程度有這麼好? 話說自然考13級其實也上不了台清交成自然組吧會被篩掉 不過當初也有聽到自然科時數減少 但好像多了程式的課 有嗎 我覺得這個改動其實是不錯 還是大家一樣在玩電腦沒學程式😂
@@neruclaudius9568 我自己是指考 的確考完學測前指考範圍會先晾在旁邊 發現要考指考才在狂讀 但這種問題可以靠二階依校系考他們想考什麼放在筆試其實會比什麼都加進學測來得好
A:我超喜歡,所以我讀中文系。只是我發現,在我讀中文系之前,老師教得古文都是以翻譯為主,這是為了教註釋跟考試的教法,也是一直被詬病的方式,這樣不僅沒有教到精髓還很沒有意義。應該要用像呂捷老師這樣(雖然呂老師是教歷史的)用古文去教現代價值,我大學的老師也是這樣教,這才是真正古文的精髓。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畢業三年了,我只記得以銅、古和人為鏡,可以星爆氣流斬
讀書時很喜歡讀文言文,但現在出社會了覺得真的沒有讀文言文的必要,非常贊成有興趣再學
重點在於現在關於講述品德的文學基本上都是古文現代如果扯到這類道德倫理的文章,不是超長就是用白話把文言文再講一次刪掉文言文的話倫理道德的相關知識就變得很難教,課文會變超長還不如直接用文言文,除了字數少外還能學到怎樣看一些古文章當然太刁鑽的文言文就沒必要更深入,學簡單易懂的就好一些太八股過時的概念和文章也沒什麼必要學
而且大量過時的倫理道德觀念真的滿討厭的
語文應該是作為與人交流時所使用的工具,而古文(文言文)則是作為語文賞析的作品就像學習英文,重點應該是能夠用英文與人交流(聽說讀寫),而不是一股腦地研究莎士比亞的每個字句如果台灣教育無法脫離升學主義、考試至上的風氣,這些問題也只會不斷的被拿出來討論
身為文言文教育的受害者 支持刪掉文言文 比微積分還沒用的東西(XD
我爸也覺得學文言文真的不曉得到底是要學三小(說這話題時還蠻激動的),畢竟你出社會又不會用文言文跟人交流,就算你說這能修身養性也不會說能變得有多成熟吧?而且有老師說什麼讀文言文(詩)可以知道古人當下的體悟還是教訓什麼的,啊幹你去讀歷史不就好了嗎?直接默寫還是默背的意義到底在哪?
那為什麼要學三角函數...
@@Vayy我認為學習應該跟自己的未來產生連結,如果你未來要學工程學,你就必須要會三角函數,要不然你就會讀的很痛苦😂。同樣的,如果想要細細品嚐古文,那麼就以選修的方式去學習即可。
@@Vayy 因为三角函数是数学的基础,而文言文并不是文学的基础,带点脑子吧。欧美人不会文言文,就不能进行文学研究了吗,世界上的所有文学理论,难道不是几乎都诞生在欧美吗。学文言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单词好吧,甚至不如俄语
@@Vayy你484純文或是非高中體系😂
【勘誤】
02:25 應為「文(ㄨㄣˋ)飾」
11:11 應為「窠(ㄎㄜ )臼」
感謝觀眾提醒,不好意思,我們下次會更小心檢查用字、讀音細節!🙏
5:50 我不認同文言文一定更準確,精煉是精煉了,但很多字段簡化後反而出現多種詞義都可以套入並解釋的狀況。
可以不上廉恥,但是基本語文教育需要加強。😅
這兩個在考試也很常錯😅
我是覺的也沒必要唸對,別人知到你說什麼就好了。反正現在大家也都不再乎自己有沒有唸措或寫錯,不然就不會有「再啦,幹!」的梗了。
還記得這是以前大考必考的讀音
在講國文的主題還唸錯真的要檢討😏
國文老師們都說:讀文言文可以讓你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藉此不要重道覆轍。
但是歷史老師都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一個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香港沒怎麼教文言文但考試會考幾題,通常都是用來陰人的,我們都當作考推理能力的題目
你說的這兩句都對,但前者的意思是讓你在面對事情思考和決策的時候有參考依據,後者則是站在局外的角度綜覽歷史後的結論,兩者的差異蠻大的喔 :)
順帶一提我喜歡的是: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不如经济史,世界史和欧洲哲学史。文言文学完准备去中国当公务员鱼肉人民是吧。
但實際上根據現在許多考古後的結果,很多文言文文章其實也都是根據當時錯誤的人傳人訊息而寫的,反倒造成後世的人們錯誤的理解歷史
@@joeyingwaichan6406 12篇範文
我本身不太在意文言文跟白話文的比例,但是真的很想靠腰學習歷程檔案的部分,高中讀書考試都佔了大部分的時間,除非是天才或是成績優秀的人才有比較多的時間把自己的學習歷程用好
其實還好。有些學校一階過了。二階都是備滿,全收完
有歐 我也覺得學習歷程壓力挺大的
@@chenghanlin9149這不是負擔大不大的問題,是學習歷程本身對於資源較豐富的家庭是較有利的,因為大學端他其實比起你的課內學習表現,他更喜歡的是你課外其他領域的學習表現,而這點,較有錢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去海外參加一些大型活動,反觀較弱勢的家庭,除非孩子在學習方面特別突出,不然基本上跟那些有錢人根本無法比較
學習歷程檔案不是壓力大是沒用,是對大部分人投資報酬率過低
@@阿權-k7k 好奇是哪個部分
以前在美國加州的高中唸書,文學只佔了英文課的一半,另一半在學的是邏輯寫作,像是看社論或是寫簡單的論文。還記得有個作業是讓學生從當時加州在公投的法案中選一個,寫你自己支持或反對的理由。反觀我在離開台灣前的高中國文課,老師要我們寫作文,題目是「為什麼不該生氣」,我舉手問老師能不能寫「為什麼該生氣」,老師說不行。
台灣老人要的是服從,叫你寫A你公開問能不能寫倒A,他當然不能接受有人在他的地盤上發出異音啊,要寫你就自己默默寫,然後正反論述最後總結說你認為什麼是好的就好了,文筆好、邏輯好OR你平時成績好,哪怕內容跟老師不符他也不會說話
你是為了對付考試,不是學習當作家。如果考試開放自己修正命題,那你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dongch1259 基本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有基本素養的公民,還是培養考試機器?
而且很多的命題都跟實際生活經驗完全相反,「為什麼要健康?」「服從的重要性」「任何曾導致你想自殺的小小小理由(淦,生怕不刺激到憂鬱症患者是吧?不就還好我沒憂鬱症,如果真的因為這個命題病情被影響,老師能負責嗎?)」?????
別國教育是為了學生,台灣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成為考試機器。
遇過不少作文題目光題目中的命題就漏洞百出、讓人很想吐槽
但是底下不是問你"你支持嗎?請寫出你的論點",而是逼你就照著題目的論點續寫下去
壓根就沒想讓學生培養思辨能力。
我是中文系畢業的,我認為文言文作為文學、藝術來欣賞、學習,的確讓我得到許多心靈的陶冶,尤其精練的文字更是絕妙!
但我覺得這次這位老師的發言會引起熱議,是因為她的發言很明顯的讓人覺得是帶有政治目的的,課綱不應該跟意識型態掛鉤,今天這件事,不少論者會批評說什麼108課綱是為了迎合當權者,所以刻意去中國化,加入母語課,國文課賞析更多台灣文學作品,歷史課程刻意抹去中國史觀,地理課幹嘛花那麼多時間在一座蕞爾小島,顯然很多人都厭惡以意識型態去修改課綱
可是這位老師的發言也帶有強烈的意識型態,在短短5分鐘的影片裡,她提到什麼「對語文教育完全無知的人竟說文言文是黨國遺毒」、「近幾年在中國的帶領下,亞洲崛起」、「多年來的教改,始終是在去中國化的原則指導之下…」、「賴清德不用期待了」等語,再再使人覺得這位老師只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用「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這樣的說詞來強渡關山
文言文有存在跟學習的必要,這就是中文系存在的重要理由之一,但這應該是中文系的專業,要留給有興趣的人去深入研讀,而不是把國文科有限的教學時數拿去強迫所有青春學子學習,他們是現代人,該學點現代人需要的語文教育,這一點我覺得課綱的方向沒錯,就像歷史教育,過去我們的時代,把歷史科更有限的時數,幾乎塞滿中國史,忽略我們實際生活的土地,讓學生背了許多日常生活用不著的中國歷史,卻不知腳下土地過去發生了什麼事
過去的教育方式,結果就是造就出許多像區老師這樣的人,這位區老師,根本就是以其僵固的政治意識形態來批評課綱
108課綱的確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但絕對不是區老師所批評的這些,現在的國文課本,有廢掉文言文嗎?沒有兩者兼備嗎?只不過因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調整了文言與白話的比例,這有什麼錯?怎麼搞得如喪考妣,好像不讀幾篇古文,台灣就要滅亡似的,妳覺得這些這麼重要,推薦給學生私下閱讀不行嗎?有人說我們不准讀這些嗎?
再來,語文教育中,今文比例高於古文,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哪一個不是如此?就連獨裁的中國也是這樣,所以要批評文言文比例降低這件事,請包括區老師在內的人,提出到底有哪一個國家的語文教育,是古文比重超過今文的?如果舉不出,那麼就請這些人閉嘴,不要以其過時的道統觀來鬧笑話了,這對中文系的未來發展,沒有好處
整個廉恥只看「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這句話當然會覺得這篇文章很有意義
但整部廉恥到底是什麼樣的文章。
禮、義、廉,三個都不討論就直接說大家都無恥,對於學生來說這跟網路上酸民亂噴沒什麼不一樣。
全部人都無恥,就我最有恥。
想想傳統所謂的「禮」約束之下,廉恥這篇文章是應該公開被讚揚的嗎?
作者什麼人,什麼時空背景。禮記開始「禮」在歷史的洪流中到底如何演化。現今的「禮」又是如何?
如果當時那位老師以這角度去反對文言文那我肯定支持。
但我看到的,那位老師就像是發表一篇跟 「廉恥」差不多的言論。
該教師所為,很顯然是項莊舞劍,選舉到了,用這種方式來為她心儀的陣營助選,已經不是單純對探討教育課程的就事論事,而這種指桑罵槐、意有所指、非黑即白的論調,以她身為教師如此的身教,反倒是成為了人格教育的反面教材
幫推
文言文值得用來作為閱覽欣賞、或留給有興趣的人深入鑽研
但用來給所有人考試非常沒意義
另外建議樓主可以在每個驚嘆號、句號、問號後面換行
留言排版比較好看、可讀性也會比較好
@@africa-huh 謝謝建議🙏
我高中時很喜歡讀古文,覺得其中傳達的理念其實很有趣,但是國文成績一直很不好
發現自己其實不是讀不懂古文,而是不擅長考試
久了之後也漸漸對古文失去興趣
我跟你一樣,而且我作文除了抒情文,其他都達不到評卷老師想要的要求。
但我大學仍持續念中文系,發現中文真的很有趣,尤其是諸子百家,國高中為了趕課根本沒有好好教,這是讓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儒道墨法真的被誤解得很誇張😢
這就是考試最大問題吧,把本來就有興趣的人都搞到沒興趣。
@@kidooma 以我個人的感受而言
台灣教育就是不斷把人從小培養的、對學科的興趣消磨殆盡。
我小時候本來對數學、化學、歷史、地理都挺感興趣
但在學校,我就只感覺是為考而學罷了,而到如今已經對其提不起興趣。
@@dodo-pq5pw 儒家唯一認同孔子傭兵團
軍子動口不動手,道理講不過讓你看看物理
我也覺得很有趣,很多都像寓言故事一樣www
我覺得教不教文言問不是重點,重點是把文言文拿來考試,變成大家都要鑽牛角尖。
現在作文都寫不是很好了,用字遣詞都有問題,還學文言文,根本本末倒置
@@賴博威 的確,我覺得作文還比較有用
@@tab6942 如果你有機會改作文考卷就曉得了,文章沒有段落、承先啟後,語意讓人感到天馬行空,擬人擬物文字修辭也讓人費解,成語應用更是讓人啼笑皆非,真的還是多學學作文還比較好
對,看看國家考試
同意此觀點,多練習寫作能力,或者多點語文表達能力課程,未來在職場上獲得的幫助更多。
文言文的存在與否,我不予置評。但說到無恥,我反而覺得比起沒學過禮義廉恥的孩子們,跟進入社會受到大人世界的鞭打與浸染後,在一次次的衝擊中,慢慢從體會到羞恥的痛苦,走向善於利用羞恥感帶來的快樂的我們相比,恐怕更知道何謂羞恥...
在寫啥
新鮮的雅婷姊
等等 這裡不要開車R
廉恥惟自學可有焉,且歐美不讀廉恥者,眾也,亦有廉恥,故知北一之師,其言謬也,吾等當力求在改課綱,使國文為選修,勿再荼毒天下學子,耗其精力,使之生怨
看,我也能寫文言,把我放進課本吧
🤣
@@joshuayang0331 能行給過,寫得民初那味都出來了
我的母親就是一位高中國文教師,而我也非常喜歡文言文與白話文。文言文讓我感受到古人的表達之美-可以用簡單的字描述一段冗長的話語 (但也可以用很冗長的文字解釋一個簡單的詞句),也讓我這個懶得說話的人可以用很簡短的字詞表達我的想法 (但常常被抱怨講話太文言別人聽不懂就是了)。 而在現代文學中也不缺乏許多優秀的作家,如: 黃春明、廖鴻基、吳念真等,他們所使用的文辭更貼近現代的生活,可以說是"用文字看電影"。 文言文的美在於細嚼慢嚥的變化無窮,白話文的美在於意境萬千,因此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至於比例多少,我想這是一個難題。
曾跟母親探討過文言文與人品道德的關係,母親告訴我她認為問題不再於我們教了多少文言文,而是整個環境的教育問題。一個人的品德養成不可能只靠讀文言文, 如果說文言文可以拯救人的道德,那為何古代還會有這麼多透過科舉進入官場,卻成為一代奸臣的古人呢? 因此重點在於我們怎麼去理解與應用我們所學習的知識。 對母親來說,重點不在於文言文刪減,而是她常常感到疑惑:我到底是要教對學生有幫助的內容,還是要教學測會考的內容呢? 這點讓母親在備課上常常無所適從。
但我很喜歡母親上的課,對比其他老師的照本宣科,我的母親更願意讓我們去思考不同的面向。在白話文裡,母親會告訴我作者是在甚麼樣的環境情況下寫下了這篇作文,而作者想表達的,除了文字的表象上,是否還有其他的意思呢? 在文言文中,母親除了告訴我作者的心理狀況與時代背景外,也會引導我去思考一些字詞的意思,並讓我多讀幾次,多體會幾次;而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就像岳陽樓記,表面上是范仲淹為好友紀錄功績的一篇文章,但最後一段卻也顯露范仲淹對於當時被貶謫的一種豁達。 (順便偷臭一下岳陽樓這邊風景真很你們都看不到)
最後感謝志祺對於這個議題的研究與討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麼樣的教育制度最適合大家,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我正就讀中部的第一志願,作為一位108課綱的使用者,我想要提供一些我和我的同學們遇到的真實情況給各位參考。
首先,我們一致認為國文課的節數過多。
高一高二時期,加上幾乎每個人都會參加的第八節輔導課,就有五節國文課。
到了高三,國文課甚至多達六節課。
在這些課程裡,我們不免要讀《赤壁賦》、《鴻門宴》等經典選文,
其中卻還參雜許多不必要的文章,例如《戰士,乾杯》等。
在高一到高三上的五個學期內,我們只有15篇A類選文,
反而這些不太重要甚至不需要老師花時間教學的文章讓整個課程顯得冗長。
其次是國文題目的答案爭議。
在我們學校裡面,同學們在對於一個題目的正確答案通常都會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我也不例外。
這樣的不一致性導致多數的題目都能在我們的爭辯與討論下得到多於一個的答案。
然而,不管是大考或是例行段考,出題老師幾乎不曾退縮,放寬答案標準。
這讓身為考生的我們在面對國文題目時更加手足無措。
當一個題目的解答可以被眾多說法解釋而合理化時,
就會影響考試的正確性,甚至對於學生來說,寫國文題目就像是在賭博。
唯有臆測到出題老師的思路的人能拿到該題的分數,
我相信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另外,當我們正在討論是否該減少考文言文時,
正方會主張「文言文在日常生活用不上」,
而此時常常會在網路上看到反方反擊「買菜也不會用到三角函數」。
我想說的是,數學,是一門專業科目,再以科技為主軸的現今環境下,已經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反觀國文,作為一門語言,我們希望能學到的不是其中的艱澀之處,
而是懂得如何利用它來完成溝通,就如同英文、日文等一樣。
相對於研究字的形音義,我想對於學生更需要的是媒體識讀、文章分析等能力,
而不是如同學測的第一題那種類型的軍備競賽。
最後,經過我與班上幾位同學討論後得出了解決方法。
我們認為,隨著許多資訊電機學系的科系不採計國文,
那應比照數學推行A組與B組分考。
如此一來,文史法商類的學生能繼續琢磨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而志向在資電學院的學生亦可更專心於英數自三科上。
總而言之,現行的教育體制 ( 不論文言文或是其他108課綱的部分 ) 皆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只是決策的官員和第一線的民意代表永遠只憑自己數十年前對教育的認知進行修正。
當這些人願意傾聽基層學生與教職員的聲音時,台灣的教育才能有被救起的一天。
以上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與補充。
我其實覺得高中國文課節數還好欸,我國中一個禮拜有7堂國文課 6堂數學(本來是7堂) 6堂英文
推你上去
數學的話,我感覺學到國中部分就夠用了,其實高中學的泛用性也普普
不過上述的那場辯論,反方好像也沒提出"文言文在日常生活用得上"的論點就是了
雖然我已經畢業多年,但對於你在國文題目臆測出題老師的理解這件事情也是深有同感
我現在大學畢業也沒有接觸到108課綱
但身為曾經國文頂標的人我覺得我也可以來分享一下
我高中在上國文課的時候
比起文言文我還覺得白話文的課文比較無聊
然後我認為國文對於我們這些母語使用者來說
不該單單被當作一種溝通工具
如果我們只需要溝通那國中畢業就綽綽有餘了
設計課綱的人應該要找到國文除了當作溝通工具以外的意義
最後我認為學習每個東西並不一定只是為了用上他
就像學習數學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
學會用不同的角度方式切入問題
我相信其他科目也是同理
有太多東西你可能終其一生都用不到
但或許你學習他的效益已經顯現在生活中只能沒有發覺而已
有夠優秀
:為什麼一定要學文言文?
:因為考試會考。
基本上考試成績還使主導著一切,不管是老師、學生還是出版社,大家都脫離不了它。
整個社會都還無法脫離升學跟應試主義
把大部分的儒家文學刪掉就好 , 留下道家才正確有用 , 後世儒生所著文學 , 都把孔子思想曲解了
我在學校學文言文就只是因為考試會考,其他要我想我還真的想不出什麼其他用處
@@trcgodllo論語還不錯啊!最重要的是每篇都很短!
還不如拿那些時間教邏輯思維、媒體判讀、法律常識、財務觀念這些一輩子用得到的東西
我是高中老師(非國文科),我是覺得古文可以有,但比例不必高。國文課把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語文表達能力更重要,而這兩個教學目標與古文比例並非正相關。
以我的學生為例,能在沒有註釋的情況下讀懂一篇古文者,全校可能才一到兩位,多數同學真的只是為了考試而讀。至於讀了古文是否有助語文表達能力?我只能說有一半學生連申請大學的自傳都寫不好。附帶一提,我們學校雖非第一志願,卻也是每年有一到三位應屆醫科,總之學生程度不會太差,也都有好好念國文。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有半數同學無法好好寫出一篇自傳。
所以我實在不能理解部分國文老師把古文捧得那麼高的心態,只慶幸與我合作的國文科同事大多是注重實用性的年輕老師,不會上課時不上課反而在那傳教。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這樣。以前念書的時候,除了考完試老師會稍微講一下作文,其他時間根本沒有教過學生作文怎麼寫。 現在會用到的東西不教,反而花費一堆時間專注在背誦古文、記下字義、猜測那些古文作者的內心世界。
古文的教學與考試,對於中文的生活使用,幫助真的沒那麼大,反而可能成為阻礙
古文大概就當作興趣讀就好,真的拿來當成考試項目,比例過大反而排擠了真正重要、實用的語文知識
甚至光現行比例,我覺得就有點過多了
看到你提到語文表達能力 我真的感觸良多
非常認同這比背誦、考試文言文重要多了
高中國文有一課項脊軒志
課後老師叫我們模仿寫一篇自己書房的作文
我就用類似課文內的架構寫
結果寫得慘不忍睹 因為我沒自己的書房 只能憑空杜撰
(我沒那麼浪漫寫隨處都是我書房云云)
最印象深刻是被老師要求在課堂上朗誦我的爛作文
被老師當作負面教材說不要寫出「一看就知是假」的東西
讓我記憶超深刻
學習國文作文歷程上
一直被教導要寫得有起承轉合、要令人感動、劇情要有跌宕起伏
但這個時代這個年紀的學生有幾個有那種人生歷練?
至少我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
變成都要編撰故事 甚至是老師鼓勵我們用「想像」地去寫作文
明明都會笑古代文人寫文八股
但這種荒唐的教育制度何嘗不是...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33lee61 《項脊軒志》是我學生時代讀過最觸動我的文言文文章
項脊軒志表面寫的是書房,實際上根本是在描繪他家裡的變故
這也是為甚麼以"志"做結尾,書房只是歸有光的"載體"
這也是這篇文章最厲害的地方,他利用一間書房,描繪出他喜中帶悲、悲中帶喜的家庭,屬借物寫人。
但你們老師不去分析歸有光"藉書房來描繪他的家庭故事"的寫作手法
反而只是膚淺要求你們寫一篇"自己的書房",還把題目鎖死在書房?
且萬一,寫作的學生對"書房"沒什麼相關聯的情感,最有情感連結是其他東西,該怎麼辦????
或甚至像你這樣沒有自己的書房,那根本寫不出來
完全是填鴨式教育法
分析、教授歸有光的寫作手法才是國文課應該傳授的重點,也理應學生應該從國文老師那裏學到的重點之一
而絕對不是去要求單單仿寫、複製這篇文章的架構,那些不過是文章的表面。
以我來看,他根本是在糟蹋《項脊軒志》這篇文章
我說真的,項脊軒志文末那棵枇杷樹,都比你們老師做的事情還有意義。
諷刺的是,這的確也是台灣教育的普遍現象。
蠻認同我國文老師說得話:「國文課教的應該是讀懂文言文的方法,而不是各種有名的人發牢騷寫的文章」
的確,老實說,我個人覺得,讀懂文言,應該就國中學好,然後甚麼文章的,直接改選修,別再搞成必須考科搞得學生哀號四起
要讀懂文言文? 大部分有名的文言文都有白話文翻譯啊 連用什麼修辭都有講
只有要研究古代文獻的科系才需要特別去鑽研吧
跟學習一樣,我們是要學習隨時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死背 ,台灣的教育現階段還是教導人怎麼做專業的工人,太少交人怎麼學以自用,實驗教育的學校希望能夠再多一點。
@@ljk34 我老師他的意思是把我們教到不需要他或是翻譯本,也可以在面對文言文時自己看懂,至於想讀什麼文言文是我們的選擇
蘇軾:嘿嘿
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比例有討論的價值,但是要跟道德或是去中化扯上關係就莫名其妙。把議題無限上綱弄成政治爭議的那名老師自己才是無恥。
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目的
那我問你!學文言文、學歷史,那些知識分子的人是不是照樣舔共呢!?
學完,照樣舔下去,舔到一乾二凈!
反倒不懂國文的人,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知道中共的惡行!
所以學文言文做什麼呢!?
學翻譯嗎?
那為何不學習西方國家的歷史呢?
學中國歷史也都是「皇帝篡位、篡位、再篡位」
打打殺殺啦!
戰爭啦!
搞內戰啦!
中國5000年的歷史都是這樣來的!
你們覺得讀文言文會更有品德嗎?
戰爭就是品德嗎?
你們看中國!
連續劇不都是文言文的古裝劇嗎?!
還是一樣,「皇帝至上」
一樣「斬草除根」
學中國歷史有什麼意義呢?
@@takahashi-aina-ql9uf6jg6l兄弟冷靜
@@takahashi-aina-ql9uf6jg6l 你冷靜點吧,而且你的邏輯也蠻有問題的,西方的歷史也是打打殺殺,哪裡的歷史沒有打打殺殺過,而且懂不懂人與人想處根本與懂不懂國文沒有關係,不管上層還是底層的人,都有好人與壞人,我想你得想想你的邏輯是不是正確的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以前真的超討厭國文課要背一大堆古文、註釋
但我不否認古文有它的價值在
其實當下看到新聞第一時間我就是想著這是國文老師的看法啊!!!
學生有認同嗎XDD
國文老師是不是怕自己的專業發揮空間不夠(?
沒教「廉恥」就沒有廉恥的論述我也充滿問號
況且學過「廉恥」的人就都有廉恥嗎?
我認為這跟學不學古文不是直接關係耶
另外在大選將近討論這件事不免讓人有政治聯想,藉議題發揮之感~
我猜有部分或許是國文老師們的吃飯工具,他們或許專精文言文,但不能辨別現代文章的概念,是否比文言文更能體驗教育本質...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身為一個新課綱與舊課綱交界的學生
真的覺得文言文應該列入選修
逼迫所有學生學習沒有興趣的文言文也無法改善語文素養
以前的那些思想觀放在現代也不太適用
不如多教教媒體素養 等等才是對現代真正有幫助的事情
選修+1
把大部分的儒家文學刪掉就好 , 留下道家才正確有用 , 後世儒生所著文學 , 都把孔子思想曲解了
歐美那邊也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讀莎士比亞文學,也都是選修,想讀的自然會去研究
樓主,我跟你一樣是身為一個新課綱與舊課綱交界的學生,但我覺得大學國文應該把它變成選修課,並不是所有大學生喜歡上國文,雖然有點偏體,但讓想讀的人去讀比較好,而不是限制每個人都要修,至於高中文言文說真的列入選修比較好,以前的事放在現代的確會讓一些學生感到很煩感。關於大學國文應該把它變成選修課的事,同樣的放在大學公民課、歷史課裡面,也必須列入選修,而不是必修,尤其是歷史課,念外語系的,上該語言學當地的歷史本身已經很吃力,教育部還要我們念其他地方的歷史
@@小黑-r7w 我是香港人,我應該沒理解錯吧,連大學都要必修文言文?也太荒謬吧
正常大學應該已經分好科只學自己的專門領域吧.......
5、6年級也沒比較有廉恥,另外不管在公務單位還是其他行業第一線,有時候遇到部分教職員 比流氓還難搞
那天遇到一個人說他網購要收到東西之後再匯款(不要貨到付款),因為他是退休老師,鬼打牆N遍,呵呵
@@azh2303 真的,部分教職員我覺得真的是奧客範本,自以為精英,然後最容易被洗腦受騙,我在銀行處理過很多詐騙,要不是女老師被外國高階外交官騙愛情,就是要匯款領包裹
我覺得您有些言過於實了,建議您不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更好
@@miaocacao5617 確實!感謝提醒,內文已修正部分。
想到以前被退休老師盧過 就非常反感
看看現在的政客們就算上過國文,接受高等教育或菁英教育,哪個有廉恥的w (單純嘲諷 有沒有上過文言文跟自身有無廉恥根本完全不相關好嗎==
我是明年年初學測的應屆考生,雖然大家可能會叫我滾回去乖乖唸書不要添亂,但我對這個事件有一些觀點和看法:
1. 我認為現在發生這件事情,對於一個剩一個月就要學測的學生來說,身心狀態難免受到影響,特別是對準備國文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說。我個人是偏數理方面的學生,對於理解古文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有點排斥。現在突然爆發文言文是否刪減的問題,我感受的只有徬徨無助,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念國文、甚至想放棄國文這個學科。真的不希望政治選舉影響考生心態。(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一樣的感受,也或許我抗壓性太低🥲)
2. 關於區老師的言論,我有看過原影片,我非常認同她前半段關於108課綱有缺陷的想法。只是後來她以文言文來做舉例,是她的專業科目以此來做例子的確非常合適,但她卻把整個議題拉到政治議題上去討論,又剛好正逢選舉期間,意識形態是大家所關注的,導致眾多媒體把重點放在「文言文的去存」身上,而不是討論108課綱這個議題。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有點失焦的疑慮。有可能是我不夠深入了解並查詢資料,但我所看到相關影片的評論區,會發現基本上都在討論「文言文的去存」以及「意識形態的偏好」,還有許多過激言論,我覺得這可能是媒體報導失焦,導致重點擺放錯誤,希望大眾能真正討論到108課綱的問題。(其實區老師也有呼籲各媒體可以問問看其他科目的看法,但下一秒媒體就問她對於文言文風波的想法是什麼,嗯,我給予尊重🫡)
3. 我排斥文言文,甚至樂見於有些古文被課綱拿掉,但我認為假設排除掉考試、成績等相關因素。古文或是文學會是非常「美」的知識。就像湯顯祖的牡丹亭,它讓我認識到元曲的美好,也讓我認識到白先勇改編成崑曲所呈現的驚豔。這是我因為古文而認識到古代戲曲的例子。但以現在高中來說,應該他被放在課本裡,出現在考卷上,我們必須得字字斟酌、了解主角的感受、整篇文章要傳遞的思想等等,就只是因為考試會考,卻無法真正了解其中意涵,就如同大家所說的「考了就忘」、「不知道的文言文要幹嘛」。無法真正感受其中意涵,就只會被淪為考試工具而已。(古文真的很美,但以現在體制來說就不美了🥲)
以上三點是小弟我的看法,也請大家不吝嗇給予指教,但請友善發言,謝謝🙏(什麼「支持文言文就滾回去中國」、「你討厭文言文你台獨」真的不用留,感謝您的配合)
也希望政府、老師們能認真看待課綱這個問題,也請不要政治意識型態牽扯其中,你們修改的是多數學生的權益,而不是你們的政策與選票。
感謝看到這裡的大家,有希望可以祝福我學測國文可以前標(誤😂🙏
我是一個現在108課綱底下的高中生~
我其實覺得文言文的存在固然有他的意義,畢竟那是整個中文界文學的精粹,了解古人在過去所面臨困境的處方,讓我們能身歷他們的處境進而思考自己本身的煩惱或問題,我也不支持全部刪除~
但我認為增加白話文它所代表的意義是讓本土化真正的能夠扎根,了解好幾百年以前的事情卻不了解當代台灣的文學發展和素養,過度的刪減和增加反而是本末倒置~
不過現在討論文言文的議題過度的和政治綁在一起,媒體偏袒某方沒有給足因該要給的背景知識,而且台灣人的媒體識讀能力很差,導致我身邊很多人都認為高中完全沒有文言文,歷史不教中國史,其實台灣根本根本根本根本沒有真正的「去中國化」⋯⋯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應‘該,謝謝’
你出社會工作幾年會有很多新的想法。😊
108課綱只是推薦了15篇建議學生閱讀的古文,至於其他所有的古文,編撰課本的各家出版社都能自由採用,絕對沒有哪一篇是被強迫刪除的。
總有些媒體斷章取義,還有那位老師,讓整件事情陷入意識形態之爭,再度分化台灣人。而此刻正值選舉期間。
本身廉恥這件事情就很明顯是政治化的操作...
但沒想到...還居然有用吵了好一陣子無意義的話題😂😂
其實白話文和本土化沒什麼太大關連,白話文也是五四運動時期發展來的。
文言文除非未來是文學文字工作者,不然比較多是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和雅趣,有時工作上還是需要能信手捻來一筆。畫畫概念多少也會用到。就如同英國古詩這樣的關係
其實文言文過去確實量太大了,雖然造就我們和更早輩分的人文言和歷史學識高,但是在社會上也是少數人,而且真的很大成分用不到。108課綱比較想要學生多元化學習
但是這也成為108的詬病,因為108課綱沒思考到執行後許多事情反造成學生壓力,台灣的考試升學結構並沒有改變太多。
題外話,台灣國文也太重視讀寫,許多人反倒是出社會後才真正學習言語表達和聆聽。但是照理說這方面學生時期就該有建構才對。
我覺得文言文已經可以改成有興趣再去學的科目並與一般國文課切割了
其實在外國老早把古文分開變專門科目 國小國中學基本淺本 高中變選修 大學變專科 台灣卻是有些人還在主張國小到大學強迫學 理由都543 騙小孩 導致火星文發達 連白話文都學不好
好像也不錯、文組可以選修、還可以多學一點。理科就學通用課即可、後面聯考也不一定要考。
其實所有科目都可以比照國文,高中的數理商法很多都教到大學一二年級的範圍了,在還沒選科系的情況下每科都塞那麼多,畢業之後全部忘掉真的沒意義
還有既然國文可以拿不實用的素養當作後盾,音樂美術也應該納入課綱,看看路邊的海報設計跟餐廳裡放的音樂,這問題絕對比國文嚴重
你可能要先理解何謂「國文」,再來說要不要把文言文切割。
@@皇日洋 您何不先講講您對於「國文」的理解呢?
文言文對於不少人像理組來講實在用不太到,學了往往也是白費時間,不如拿來學習其他科目,把文言文留給需要的人來學習,不是更好嗎?
個人在下當年基測 PR 99 作文滿級,學測國文 15 級,指考國文 85 分經驗者,淺見是這樣。
文言文絕大多數根本就沒有用。
而我上大學後開始當家教的經驗是,所謂國中基礎語文能力就打好底子,絕絕絕絕絕對根本沒有這種事情。
太多學生根本當時連寫出一篇文章好好完整傳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都辦不到,更不用說還想透過進階的語體去學習更精練的文字。
多數的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根本都只是在死記硬背,完全沒有鍛鍊到表達方法跟思維整理。
更甚者我有看到學生連理清自己核心想法,跟把敘事說好的能力都沒有,卻在文章中塞滿修辭跟成語藉此來達到高分的荒謬現象。
而學習文言文有助道德成長,我認為完全是無稽之談,我甚至認為老師會有這種想法單純只是一種統計偏誤。學生會要坐下來好好學文言文的那一刻,因為事實上因為文言文對多數學生來講有夠無聊,也就代表他們是真的想好好念好書,這種學生能道德價值不合普世價值的機率我認為相對低很多。
再者,古文的價值觀跟現代差距很大,如果是要透過故事描述跟傳達正向且合期待的價值觀,還要特別挑選過內容,不然有太多古文背後那些君權神授跟階級制度的思維根本不合現代想法。
我甚至認為,與其靠教導論語來傳輸道德,還要闡釋一堆當時的禮儀風氣跟價值觀,還不如帶領學生解析導讀鋼之鍊金術師的片段,更加實際且有用得多。
道德價值觀的傳達,根本來說,我認為還是首重家庭教育,學校的師生氛圍次之,最後才屬課綱內容。
當然,精練的文言文是中文語言的根基,學習他們有助於更通透中文的演變以鍛鍊文字的精確應用,完全不否認,但是我個人認為那已經不是一般高中生需要精進的部分,而是該留待選修跟大學了。多數學生絕對還沒有到達那種可以靠學習文言文來讓他們對語言的瞭解更全面通透的境界。
同意,文言文對於語文寫作的幫助太狹窄了
與其廣泛教授文言文,不如把時間拿去教授學生如何寫出好的作文、求職信之類
古文與"素養"的關係也挺缺乏依據
不刪文言文沒關係,但可不可以學數學分成數甲跟數乙,讓那些想學文言文的學生讀更艱深的內容,然後我們這些受國文折磨的學生也可以脫離苦海。
不如說乾脆向自然科分成必修選修,不想讀的就不用讀了
走語文系再讀文言文,走自然類組的真的不想讀那麼多
你可以把他當音樂、美術來讀啊,去年約200個科系不採計國文,今年已經將近270個科系不採計,其中包含台、清、陽明、成的電機、資工、機械、物理、光電等科系。他要教文言文就給他教,誰理他。
@@joshuayang0331順道一提
其實社會科也有選修喔~
現行課綱是:
社會三科各3本必修(共3本,常在高一、高二學,不分類組都要學)、各兩本選修(共6本,常在高三學,自然組不用學),以及社會探究與實作(也是選修,常在高二學,自然組不用學)
自然四科各1本必修(共4本,常在高一學,不分類組都要學)、自然探究與實作(必修,常在高二學,社會組也要學),以及物理、化學各5本選修,生物4本選修(共14本,常在高二、高三學,社會組不用學)。
@@joshuayang0331之所以可能會有「社會沒選修」的錯覺,大概是因為必修社會的量比較龐大(共18學分),自然比較少(共12學分,含自然探究與實作)。不過其實經過一次課綱改革,社會科、自然科都有做出一定的讓步,減少自己的量(印象中以前必修社會24學分,共12本;必修自然16學分,共8本)
我在想為甚麼不把課程分開成「中文」和「中國文學」課程, 然後把「文言文」、「唐詩」、「宋詞」那些放到「中國文學」去.
就像英國和日本都把「古文」和日常生活需要的語言能力劃分成不同的科目那樣.
認同,其實把文言文單獨拉出來做成一個古文科目會更好
因為國中已經把日常會用的字詞教的差不多了,如果高中再把文字獨立出來就只會剩下那些這輩子看不到第二次的古文用詞,而且也不見得能覆蓋到文學需要的字詞
@@iandmyself1235那就不需要去學了啦
以前香港就是這樣分科,我們中文科分成讀、寫、聽、說四份卷,文言文就只佔閱讀卷的其中幾題,
我們通常都覺得文言文是考邏輯推理能力,幾乎沒學生會真的專研,甚至有老師會策略性選擇不教文言文,
但我們的中文考試跟台灣很不同,相比起語文能力更像在考綜合智商,首先藍色窗簾這類問主觀情感的題目肯定不會有
分科并不是那麽容易的,類似日本這樣也很重視升學的國家,分科意味著重構升學科目。
對於台灣這種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少子化的國家,打著修改課綱減負爲名的政策歸根結底不過是給政府無力有效增加台灣青年人就業收入的抹粉之舉,畢竟要是上普通大學出來也能就業結婚買房,真的有那麽多家長會逼著學生卷生卷死嗎?
不過這幾年已經出現大學招生不足的問題了,看起來也要沒那麽卷了。
我覺得高中數學也可以不要那麼難,難的留給更高等的教育給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去學習😂
高中數學夠淺夠基本了 到大學普遍是不夠用的
顧炎武:廉恥。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高中數學很簡單阿,對數學有興趣的都在學競賽數學吧,況且現在也有類組的選擇阿,數學爛就去文組嘍🥱
高中數學的確有點教太深了,要論實用,說實在我覺得國中畢業等級的數學就夠用了
高中那些對於一般生活,可用性實在非常狹窄
況且在現在資訊化的時代,實在沒必要強迫每個學生成為一台台人體計算機
@@jaswang4201小姐,高中文組一樣要學數學謝謝,數學成績不達標一樣是要被老師當並且花大錢重修的謝謝,如果因為數學作業交不出來,同學又不肯借你抄,家裡又沒有辦法憑關係拿到廠商的答案本的,老師一樣威脅你警告一支送出去謝謝(在我們高中警告算是很重的處罰了,平常基本上都是記缺點的),而且學校是會強迫家長看到學生的數學分數,家長也要簽名(不給家長簽名會變成偽造文書罪),老師也會當著全班的面報所有人的分數,並且強迫數學不好的人要跟其他人分組坐並且強迫我們假日也要開讀書會的謝謝,文組絕對不代表不用學數學,而且絕對不代表數學不曾形成我們沉重的壓力
身為高中生,我常常被文言文的某些內容啟發、激勵到(尤其是在學測複習古文時更感)。
像是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還有赤壁賦的「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之類的,其實有發自內心的體悟後自然而然就背起來了。
還有,我認為師資也是影響學習動機很重要的因素(很幸運可以遇到一個很會教文言文的老師)
最後,不得不說某些臺灣本土的文言文確實很爛,像是鹿港乘桴記。
尊重你的觀點,然而我不覺得鹿港乘桴記很爛,反而跟我的人生經驗有連結到,感觸很深刻!我個人認為北一女老師在意的是去中化的問題,但她不敢明說,怕惹禍上身,只好用上綱到道德標準來包裝她的立場,其實她不曉得學生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去中化的問題,在乎的是那些煩人的學習歷程,還有學測到底要考不考的問題!說實在的高中國文內容百分百文言文也行,問題是老師上課的方法真的要與時俱進,不要一味的考默書,背注釋及形音義比較,那真的是"小學而大遺",說真的沒有多少學生會喜歡!
鹿港乘桴記怎麼了?是因為是罵日治時代去學校的台灣人是奴隸有爭議的關係嗎?
但我覺得可以讀,因為能讓學生知道日治時期不是所有台人都自願被日人統治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胡適曾說:我手寫我口
意思是:甚麼時代的人 說著甚麼時代的話
現在有許多學生希望文言文保留
那正是因為[考試會考]
那如果考試不會考 那學生們還會想學文言文嗎?
不如說,考試不考,國文可能會變成另類藝能科
但你不知道的事 胡適也是飽讀文言文。
民初的文豪們哪個不是從小就學習文言的,徐志摩的新詩很潮對吧,人家小時候也是在私塾裡頭寫文言的。我手寫我口是創作方面的事,無關學習。
對於喜歡閱讀、文學、歷史或了解他人的學生來說,就算考試不考還是會想要讀。古文是人們認識當代作家的一大媒介,透過文章去探究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作者價值觀,在百年後的人們或認同,或反對,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收穫,這何嘗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來自一個三類學生的看法)
我是希望只學文言文但不要考試
我覺得還是可以教,你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與想法,像我就覺得古人超聰明,很佩服
我認為文言文是有高度的文學價值的,以前學生時代寫作文時特別有感
即便是寫白話文作文,也往往能運用文言文學到的一些寫作、敘述、修辭技巧,讓文章的意境比較深厚
不過要扯到禮義廉恥道德觀就有點過頭了......道德觀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的身教
在高中要學多少比例的文言文確實是值得討論的,而且不管多少比例都一定會有爭議,很難讓所有人接受
這一點我不會做什麼批評
所以真正該檢討的是改了課綱卻不改考題範圍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不能用文言文寫作文
@@正在吃雞-e8k 不是用文言文寫作文
是用從文言文吸收學習到的寫作技巧
做為學生.我覺得文言文不用全刪.但留一部分就好.禮義廉恥這東西不應該是用文言文來教.況且我們在讀文言文時也不會想到什麼禮義廉恥.只會覺得幹 這什麼東西,怎麼看不懂😂
真的不會屌他禮義廉恥,只會想到:ㄍ又要默寫了
@@零零-e9k 真的.只會好難歐.為什麼要背這些
應該讓政客們選舉前都念一遍禮義廉恥
我們沒刪師說,但這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學會尊師重道,禮義廉恥是真的要家教來比較好
真實
其實我高中時還蠻喜歡古人的人生思想的,對於自身價值觀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
那時聽老師講解論語、孟子或唐宋八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每每人生遇到困難時,也都會想起蘇東坡的赤壁賦:變與不變的想法只在一線之隔,換個角度看事情,人生會更加灑脫。
我想這就是讀古文的用意吧,了解古人的價值觀,加以學習並套用到自己往後的人生上,讓自己的生活不會過得那麼苦悶。
正解
小時候爸爸買了一套紅皮精裝書(從來沒看他自己翻過,猜是本來要放書房裝門面,後來不知道為什麼竟定居在我房間的書架上了),我還蠻愛看書就拿來看,從小學就在看山海經、鏡花緣、莊子...所以很擅長讀文言文,閱讀測驗成績都不錯。但是從小看遍名著,文言文讀滿的我也沒有成為聖人,所以只能說某位老師想太多了。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前陣子有看過呂捷歷史頻道,有講到古文的意義。那支影片很推薦去看。
其實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古文的授課方式很枯燥乏味,才讓大家學古文學得很痛苦。
早在漢朝時代,文學家去推敲先秦時代文章時候,就已經給現代的人最好的答案:「微文大義」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言簡意賅,古有云「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詩,能體會意境就夠了。文,你可以理解他的核心精神,最多就再多欣賞作者用字技巧、結構安排就可以了,硬是要解釋那個單詞、單字什麼意思,那很無聊,而且你怎麼保證你說的是對的,又或說你過分解讀?難不成可以搭時光機回去問?還是觀落陰?通靈?
我覺得古文更像是沒有答案的申論題,如同哲學問題一樣,只要讀者可以吸收、有合理的邏輯解釋,那就是沒問題,就是好答案。硬是要去定義那每一題的答案,很無聊,而且也是在摧毀學生對文學欣賞的熱情。
如果是針對古文批評那一篇,個人覺得內容有點偏頗,後來看到有人答覆
ua-cam.com/video/fnpfZHuaRRo/v-deo.html
你可以參考一下
雖然呂捷歷史頻道不錯,但是,關於文言這個觀點,實在難以苟同
@@bingbong2630
你推薦的影片我看了,呂捷的貼文我也去翻開原文。
我是這樣覺得
單以影片內容,大部分我很認同,包含古文的意義、以及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看古文。
但是以貼文來說,我覺得他對於宋朝的轉變確實有些太過粗暴。解釋得過於簡單,我不是很認同知識特權的理論。
平心而論,我不覺得他發言嚴重到「誤人子弟」的程度(留言區的部分),在一個成熟的自由法治國家,每一個人都有講幹話的權利,就算你不認同他。你如果不認同,那你自己就去說、去尋找可以說服你的,也不需要直接定死説他怎麼樣,真正的言論自由,除了免於文字獄的恐懼,我們也接受一切合理的質疑和討論。
還有,我覺得因為一個人過去的作為、或是他做錯的一件事就定死一個人,我講白點,這和中國極權國家作法根本沒差別,只不過你的領域從「政治」轉移到網路上的鍵盤戰爭而已。
所以我自己呂捷認同影片說的,你推薦的我也是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呂捷貼文原文大約他講宋代,我是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但是你要說他很差嗎?不能這要樣說
我想你也是一定程度得理性觀眾,才有「你認同他的歷史,但是文言文觀點不 認同。」
@@無-f9x 沒錯,的確如此,跟你這種理性的人說話,真舒服
對於立場和觀點部分,我盡量都以善意方式解讀,論點方向的不同,不一定是偏頗
主要還是要針對其合理性和普遍性做判斷,不因10分不良就直接推翻90的優良
我覺得最大問題
台灣或者說亞洲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都有問題
首先為了興趣而學習的動力,絕對比為考試而學習更大
第二為考試而學習的知識
在考試完畢後基本都忘得差不多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雖然不否認文言文的文化意義,但我認為現在小孩比較需要的是能分辨是非的閱讀辨識與批判能力。另外比起文言文,我倒是認為不如加強"程式語言"肯定更實用也對國家發展更有利。
確實!
chatGPT笑了
@@jonzrj我都在叫她寫一些奇怪的東西ww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我認為更麻煩的一點是"註釋",文言文是精簡的文體,但註釋是後人推測當時的情境並翻成白話的結果,更多時候因為沒有時間或其他因素無法詳細解釋原因,導致學生只能死背"後人"寫好的註釋,強迫學生依某位"後人"的看法去應對填鴨式的考試內容,在學生時期我就因為提出不同於註釋的觀點,而被老師、試卷正解認為是錯誤的想法,亦無得到我可以接受的解釋,導致到現今我還是認為文言文考題根本無法將學生帶入反思的地步,僅是強迫大腦吸收的無用知識而已
想起這個範文.
文章第一個"春"字, 後人註釋時竟然可以穿鑿附會那個春是哪一年的春天, 令我糊塗至今.
我們國小有一個很特別的註釋教法:給你一篇文章、挑出幾個詞要你解釋
然而,解釋的方法是從"拆字" "上下文推論"等等等等的方法去教學,而不是直接要你背
現在大多數學校註釋考試,不給上下文直接給你一個詞叫你寫答案,根本就是白癡填鴨。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個人對教學文言文的想法是學習他裡面的思想與歷史脈絡(當代的文化習俗),更進一步的是修辭,而不是死背硬記。
但我們的教育花了不少時間要我們默背、默寫,思想的部份放水流,讓學習文言文的體感只有浪費時間沒有任何啟發。
我討厭的不是學文言文,而是討厭把文言文拿來考試,考課本內有教的文言文課文我能接受,但考沒教過的就⋯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考沒教過的, 就是考素养能力, 奧數理化沒人教, but就是有人会, this just is素养能力
其實文言文固然能對學生文學素養有所提升 但就像數學一樣 數學可以培養我們的邏輯能力 但要學到多少 很顯然更難的數學題不會讓我們邏輯更強 文言文也一樣 適量的文言文可以引導我們學習成長 但太多文言文只會造成學生的負擔 也可能反過來使學生放棄國文(但要放棄國文也很難 因為以升學來講根本不可能放棄)因此我認為順應時代來看刪除文言文對學生沒有壞處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蠻喜歡文言文的一些作品,就覺得可以用這麼精準的字詞去描述,超美的!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志祺講的很好 我目前是準備學測的高中生 這三年每一次來我敢說幾乎每次的段考 老師都是全力的在講解文言文的課文 不是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我們的成績而已 段考跟志祺說的學測考題真的都沒有因為課綱文言文比例的修正做出任何挑整 因此第一線人士老師不可能改變教學模式 因為講難聽一點就是會害到我們的成績 我們實際上的課堂就是放在文言文 也沒有多的時間能上白話文 通常白話文就是自學 段考的出題老師也不會出太難 就意思意思而已 到了三年級 甚至還有再花更多時間練習國寫 我甚至忘記老師上次上白話文的課文說什麼時候了 但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我自己閱讀一篇白話文 這篇文章是在諷刺現在的科技進步下 人們生活方式都改變 對不同生活型態樣貌做出的取捨 作者用很漂亮的文筆來講出了這些我很有感觸的議題 可是這篇文章根本不在我們的段考範圍中 同時我回想讀過的文言文 真的大多數都是過時的價值觀 至少都不是現在主流的啊 我並沒有否定 只是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君王了 很多以前的文章 那些可能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 他並不是大自然的鐵律 並不是他們不重要 他們有存在的歷史價值文學意義 這是值得學習的 只不過我會覺得因此排擠到一些跟當代社會更有連結度的文章就太可惜了
教育趕了也沒用
關鍵還是考試
考試文言文出題比例應該下降
我知道這不是重點,但是逗號被你吃了嗎?
學測請加油
但你好像該認真讀書
不是來這看影片😂(雖然我也差不多
好像跟我一樣,那篇是《而未來在我面前破滅》嗎?我做完筆記之後才知道那篇不考😢老師都只教文言文,白話文真的都是自己讀...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文言文不是拿來溝通的,我覺得是拿來讀的,像我的老師也沒有讓我們默背或是默寫,真的讓我們慢慢讀,而且我也認為真的有讀進去的人說話基本上也不會難聽到那裡去,總不會形容詞少到只能罵髒話。😂
我高中時,文言文就是考默寫。看。錯一字扣一分。我不認為死背課文對國文有啥幫助。
这个视频讨论了高中生是否应该学习古文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另一些人则认为学习古文对提高基础汉语技能并不是很有效,应该更注重现代汉语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对此问题的看法不一。学生们认为新的教学大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和考试内容之间的差距。教师们也对新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认为整体规划不合理。
- 00:00 ⚔古文反叛
- 03:23 📊古文比例争议
- 06:47 📚古文教学观点
- 10:11 🎓古文教育问题
我是現在正在讀高二的學生,在學校中,對於理組的人來說,很多人很排斥國文,因為學文言文對於專業知識還有能力來說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對於文言文沒有甚麼熱忱甚至是覺得在浪費時間(像我自己就是,會覺得不如把時間拿去讀數物化或者英文,甚至是有出現"廢除理組國文"的聲音。
那你們學校數物化英有特別猛嗎?😂
理組+1,但比起學國文浪費時間,我更傾向是老師帶領的問題
分組後國文老師也跟著換了,國文課也不再只是原本的古文翻譯了😂😂
不論是古文或白話文,好的老師可以從文章中帶出哲學思考或價值、邏輯思辨等等的討論議題,我覺得收穫很多~
大學讀文組的也用不到文言文。我就問有哪個職業律師是用文言文在寫卷宗的?
很多學校學測根本都不看國文,多看多浪費時間
高中時是理組,還好當時國文老師不機車,知道什麼叫因材施教,不會要求理組去背一些一輩子也用不到的東西,而是把重點放在語文理解和表達。
以現場老師來說:
1.考試(學測主導)部分:108課綱學測其實也才兩年,而且舊30篇的內容確實有很少出現在選項中,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重。但是第一年可能因為取消分科國文,文言比例超高,而且都不是課本出現過的文言文,反而出現文言文很重要,但課堂訓練嚴重不足。但這點第二年就好點了。至於第三年?總統大選後隔週揭曉。
2.其實各家出版社確實都還是30篇的形狀,但國文課一週只剩四堂,再加上第一點的狀況,所以白話文確實會被相對割捨,那怕有幾篇白話文很有趣(如:小王子),也只能快速帶過。
3.我也深刻認同本土文言的指標性、文學性深深低於原30篇。但勸和我還覺得相對好點,鹿港真的不知道在幹嘛,畫菊又太短,根本不是高中的程度。
4.回到文言文部分,畢竟視現場教師,只要辯護就有原罪,但我就說我的主觀評述吧。身為當年國文課都在睡覺的國文老師,我只能說對於這些古文,很難用當下的目光去看待有沒有意義,引黑格爾的話來說:「凡存在必合理。」許多文言文是淘洗了兩千年或一千年才留下來,其實在很多部分(如:人性、生死、戰爭等)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如果只是因為不白話就放棄了是否可惜?彷彿就有點像因為我不會出國所以不需要英文、不會讀理工不想學數學?就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裡的「況脩短隨化,終期而盡。」、「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典論論文裡「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都是離開高中之後才理解的,腦海裡偶然出現。更何況各式各樣不稱意的貶官文學,裡面所給的不同樣面對人世困境的解方,這也是人文學科的價值(如果你都願意看到著,只抓著這點駁斥人文學科是無價值的,我也隨便)。
5.至於最後一點,這幾年台灣似乎漸漸開始有點尊重專業的「表像」,我想簡訊是設計業,大概會是這點的第一線。但到底為什麼好像這個議題大家都是專業?
可是照這個邏輯
存在即合理
那麼在您口中不知道幹嘛的鹿港也應該合理啊
反之
既然存在即合理
我們現在就在討論是不是要讓其不存在不是嗎
文言文,在某些時候,確實對於人生有它的價值
只是拿來給學生廣泛考試,學生只會為考而學
反而很難去理解、吸收文言文裡面所蘊含的意義
再者
如果教文言文是要透過過去人們的經驗來讓學生度過迷惘
那應該改教聖經、佛經、古蘭經,他們有更久的歷史,也撰寫了更多關於破除迷惘的方法豈不是嗎
若是說這些經書有宗教介入的疑慮,那強制教文言文不也只是強制灌輸了某些思想的儒教而已嗎?
雖然我想你只是為了反駁我而已。但還是稍微回復
我並沒有覺得鹿港不合理,我的不知道在幹嘛係指文章本身的邏輯紊亂,因為洪繻的年代就是那樣,也是他面對的現實問題,所以導致現在的教學只能教為什麼這篇文章本身會有不合理,去反過來批評,但選了一篇文章,教學意義卻只有反過來批評。
然後宗教中立與政治中立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且我國沒有哲學課,不然我不覺得納入聖經或佛經不好,畢竟中文系的訓練過程中,也不乏會碰到佛經跟西方哲學(聖經)。然後....不說其他我所列舉的典論論文跟蘭亭集序都不算是儒家經典,更別說儒教。
至於另外的,我同意考試容易使學習無趣,所以在踏進研究所之前,我也不覺得學習有趣。但很多東西的基底,卻也是那段無趣的時光建立起來的。而沒有考試,又會有多少人會去碰這些學科知識,畢竟學習容易就是乏味的。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1. 老王賣瓜。
2. 有時人與人立場不同,產生衝突。那過程中的討論內容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我無論如何都想達到我的目的"。
所以那種時候就不用爭了,自己做自己的決定。
3. 想學就去學,不想就不要學,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了,要不要那個成績,也是自己要不要"放下"的問題而已。
其他:
高中國文課考題討論時,一個國文老師先是用自己的看法解題,解完後對解答發現錯了,又改口用另一種解釋。連國文老師都搞不清楚...
這種情況屢次發生,題目可能甚至不是文言文!
如果"我覺得"剛好跟"文學教授覺得"一樣就得分,否則扣分,題目是這樣子出的嗎?
既然如此,那我也"覺得",語文課根本就是一群自以為是的鬼扯蛋在定規則而已,
憑什麼說我的理解不對,他們的就對,這當中甚至有思想篩選的嫌疑!
所有的科目中,沒有一科像國文這樣讓我感到如此不屑與荒謬的。
截自網路:恥無恥 無恥矣 - 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 能認為沒有羞恥心是可恥的事,那麼他就不會有恥辱的事了
那請問恥是什麼,羞恥心又是什麼? 哪有人用同一個字或辭去解釋的,字典至少也會換個同義字(雖然然都是鬼打牆互相解釋而已)...
為了那些本就沒有邏輯、虛構的發想找解釋真的是浪費時間。
真的還不如去寫程式...😮💨
在國語科中,增加思辨、修辭對生活來講更有用處吧
我覺得閱讀文言文其實是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內涵,跟他人溝通時也顯得比較有素養,算是在充實自身的軟實力吧!
另外在小說【1984】中有提到:政府部門會刻意將較為晦澀艱難的文字替換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藉此逐漸降低人民的用詞遣字的能力,以此更加容易控制民眾,實行愚民政策。
還有不要以為古人都是用文言文對話的,古人只有在寫文章時才會用文言文,目的是為了精簡文字,古人對話時用詞方式跟現代如無異。例如:大文豪-歐陽修經常跟朋友出去玩,之後再跟朋友一起比賽寫下遊玩時的心得,而用字最精煉,能用最簡短的文字表達最完整的意思的人,就是比賽冠軍。
中文比英文有涵養,但是人文水平學中文有比英文的好嗎
1984 中的 Newspeak 作為一個科幻小說中的概念滿酷的,但其實語言學中並沒有證據支持「語言會限制思想」的論點;而作為語言自然演化的一部分,人們總會找出別的方法去傳達原本語言中沒有的概念。
居然是理智的網友,好稀有@@Frankium
你對1984有錯誤理解吧?書中的新語並不是簡易化,而是經由不斷改變用詞來讓人民習慣聽從政府。
@@WuHo 一陣子沒看,可能有部分內容記錯了,謝謝指正。
個人認為文言文不應該是必修,畢竟不是培養一個公民所必要的。
語言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任何人在接受義務教育後都能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完整理解他人的思想。
文言文確實有其藝術或歷史價值,但就跟古典樂一樣,應該屬於選修的範疇。
每個科目都覺得自己最重要,但時數就那麼多,文言文捨棄一些真的沒那麼可惜。
顧炎武:廉恥,之現代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站在我自己學生的觀點其實再多的古文真的對自己沒什麼用,想想各位在學習倫理道德、貶謫文學真的有覺得:「哇!這樣的精神好偉大,是我們應該共同學習、效法的」嗎。我自己的感覺是:「喔他好偉大,他時時對自己的上司忠心耿耿,忠心到感覺連命都可以放棄。」接著下一句話就會從腦中蹦出來:學這個要幹嘛?
以下我想以傳統道德觀念「忠」和「孝」為例來看古代的價值觀念到底跟現代有什麼差別:
事實上,在我們這個自由平等的社會,何來君臣,何來的絕對服從。
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固然存在,但是下屬絕對有反對上司的權利,這才是現在的社會。
你可能會想,那至少「孝」這個東西應該要留下吧,君臣先不論,父子總會存在嘛,但我想說的是,現在社會的父子關係也早已不像古時候那樣,「小丈則受,大丈則走」對於現在來說根本是詭異的價值觀,我都懷疑這是要學生有受虐傾向嗎?
現代生活中的父子關係其實是一種互相,我認為知恩圖報是人的本性不需要特別教育,一個人對我好,我因而喜歡他,反過來也對他好,這真的再合理不過了,不用你教我也知道。
當然,孝的觀點也從知恩圖報而來,但是孝把他更深的刻畫成了一種道德約束。但是這層約束又更不合理的變形,變成令人不解的價值觀:即使父母親沒對我好,我依然要報恩。這種無恩圖報的精神真的是有點過頭了。
從孝的角度,一個子女沒有報答父母,往往會受到怪罪。而從現在的價值切入,我們還需要夠思考這個父母是不是也有些問題?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也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互相關係,兩邊都需要檢討自己有沒有問題,這個知恩圖報的關係才能成立
而除此之外我也反對說學古文、中國文化是黨國遺毒的觀點,我認為中國文化應該是專制體制遺毒、人治社會遺毒才對。
從邪惡一點的陰謀角度去看,孝跟忠其實是同個概念,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孝,就有辦法對自己的上司忠心,因為心態是完全可以套用的。都是絕對的服從。
這樣的方式自然能讓社會穩定團結,但是為什麼我會說他是陰謀呢?
因為這個體制犧牲的就是在底下的下屬、子女,絕對的服從放任他們在上面亂搞,真的有比較值得提倡嗎,各位可以思考看看。
除此之外,我覺得新課綱課本並沒有完全移除中華文化,只是在嘗試取得平衡的數量。
且其實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改變,從原本的「某某價值觀是我們應該效法的」灌輸知識,到現在變成「某某價值觀該被推崇嗎?跟你心中的想法有什麼差別?」的思辯式學習,我認為是好的方向。能讓每個人都塑造自己的人格價值,和別人學的是同個東西,卻學到不同東西。
……………………………分隔線……………………
適應新課綱的老師辛苦了,你們為了給學生多元教育,自己也被迫不停學習新的東西、不擅長的領域。
但是老師在抱怨的同時我也想抱怨一下,因為我們同時也要被爆炸的資訊塞的眼花撩亂。看起來這種課綱真的要把我們都變成文藝復興人,變成一個全才,這樣的學習方向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太累了」。確實這樣廣泛的內容確實學生沒辦法學得很深。但是這至少給與學生更多的機會去找出自己可能想要什麼。所以這樣的勞累你們覺得值得嗎?
最後還是謝謝這些在教育現場中的老師,無論你們對於新課綱適應的好或壞,我都認為你們盡力的在讓社會變得更好。
……………………另一條分隔線…………
我自己是辯論社的一員,所以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跟我一樣會表達。以上這篇留言不完全是108課綱的功勞。當然這也是108課綱的漏洞,就是他讓會發表的人有更多機會發表了,也更知道怎麼發表,但是不擅長發表的人學習更加艱難,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最後一條分隔線-----
我自己是國文成績算是前面的學生(PR值保守估計85吧),這個科目幾乎不太帶給我壓力,反而成為我在理科學生中突出的優勢點,但我真的覺得這科目學起來不知道要幹嘛,對我而言頂多和別人辯論、打嘴砲的時候說出古文好像比較厲害?反正真心覺得現在古文的教學方向很不健康。
我認為文言文字裡行間透露的精煉以及優美的表達確實使我有所感悟,看多了反而會更想去琢磨文字表達的奧妙。
但是我也認為文言文應該是屬於藝術類的,就像不論是美術或是音樂在能產生共鳴的群體中才能有其價值,我認為文言文跟他們一樣應該是選修性質的專業。
我自己大學是學機械的但興趣是讀書跟簡單的寫作,雖然不是走文學類的專業但我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所以不希望完全廢除這門課。
我覺得大家之所以討厭文言文不是艱澀難懂而是因為考試,過於簡短的文句常常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在解讀上更容易因人而異,所以我覺得文言文的考試應該改變方式,因為詮釋文章的權利不在學生而是出題者只會使學生因為認知差異而討厭文言文。
11:11 我猜你想說的是“脫離文言文的窠(ㄎㄜ)臼”?(有點尷尬這集剛好在談文言文和文學素養……😆)
我個人很愛國文,那些古人的文學 詩詞那些都很愛,但我覺得適量就可以,每個年代分配ㄧ點,以前的文言文學ㄧ些,但近代的文學我們也也涉略,畢竟幾千年前的文言文也太久遠的(老實說跟台灣歷史也沒太大關係,我覺得中國人自己也沒那麼精通的啦)我倒是很像知道屬於台灣自己的文學史,以前這些都不被允許認識了解的。有時候老是想跟中國綁在ㄧ起實在很煩,中國文化五千年是很了不起,但我們是台灣啊~ 說真的也沒多少我們的事,何必非要ㄧ直去沾人家光的感覺,台灣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學,認識ㄧ點屬於自己的過去也很重要
高中國文課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1. 文學常識跟素養 (避免用錯成語 看不懂古文)
2. 表達能力 (文章段落編排 重點 語言邏輯 相互溝通)
3. 了解文學歷史發展 (唐詩 宋詞 等等的演化流程)
4. 古人思想 (儒道家 禮義廉恥)
以一個已經畢業好久但當初學測也起碼15級的人而言 上述幾點國文課都有些許效果 但有些要素其實其他科目的課也會包含 (例如歷史 公民) 而國文課的確在字義上就花了很多時間
所以看來你的字詞義就學得不太好
15級就15級
13級就13級
起碼15級是什麼鬼
以一個(中間省略)而言
這又是什麼詭異的語法
@@夏侯-s9y 🤷🏼🤷🏼♂️
A,個人不討厭古文,而且考試題目沒改變,只是拔了課本裡的古文只是變相增加負荷而已,從古文30改成古文15(課本)+古文30(A級選文)實際上是變成古文45啊!
11:12秒應該把巢臼改成「窼臼」,聽過去的時候想了一下有巢臼這詞嘛?轉頭翻字典去了。
可以學孫子兵法啊,課文內容有魄力又實用,而且外國人都在學,學孫子兵法不只能學到文言文也可以跟上國際趨勢
我倒覺得先從史記切入更好,畢竟史記承襲自春秋精神,對後世的文學影響也很深遠,重點是寫的通俗易懂。
孫子兵法可以搭配商場策略之類的一起合開😂
其實我也看過孫子兵法 其中的戰略不僅可以用在商場 也可以用在人際關係
沒錯,我們陸軍專科學校都在學這個
++++++1
@kong8345
人際關係
商業
運動競賽
打電動(策略遊戲)都可以用😂😂
淺說莊子《齊物論》17 --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這是莊子在論述,為什麼世道風氣變得浮誇,為什麼社會容不了真話呢?
原來造成這種現象,都是因為每個人想追逐個人成就(小成),為了榮華富貴而不敢說真話。
具體來說,
如果每個人只想著自己成功, 就會不計手段勾心鬥角, 然後社會就會複雜並失去良善。
如果每個人只考慮自身利益, 就會忌憚現實不敢講真話, 然後社會將變得虛偽不務實。
莊子前面所說的"無有為有",是指內心主觀成見(成心),若與客觀事實產生落差,就容易犯了這種誤失。
造成這種誤失,有可能是無心,不是故意所為之。
然而,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基於受到環境壓迫, 或者是基於私心,而故意裝瞎說假話。
正如莊子齊物論所分析的, "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
也就是說,
不論客觀事實是什麼,也不論對方觀點是否正確,純粹基於個人利害考量,能夠把錯的辯稱是對的,並且把對的說成錯的。
莊子進一步說明,人的語言,經過思想想法的洗練,是變得更好更明確,還是變得複雜不明白了呢?
人類的語言表達, 應該是想說出心裡的話。
但是所說的話, 卻那麼地奇怪與捉摸不定。
(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人的話真的發自內心, 或者是本來就想言不由衷呢?( 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
如果人的話不是人話, 與鳥叫有什麼分別呢?
這種鳥語可以用來明辯真理嗎?
( 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
世道風氣受隱蔽, 能夠明辨真假嗎?
誠實言語受隱瞞, 能夠明辨是非呢?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
(言惡乎隱而有是非?)
當我們在抱怨社會風氣不好, 社會變得不善良不能誠實說話的同時, 而每個人都在質問的同時。
(道惡乎往而不存?)
(言惡乎存而不可?)
殊不知,這是每個人所造成的。如同現代所說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是無辜的。
什麼原因呢?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莊子歸結的原因, 就是每個人沈浸自我成功(小成), 以及為了個人的富貴榮華。
換句話說, 只要不要在意自我成就, 以及沒有利害關係, 就不會言不由衷,也敢於說真言。
比如,在中國冬奧期間, 有人採訪瑞典金牌選手, 請他評論中國人權問題。
結果, 他說他不敢說, 因為他即將前往中國比賽。等到他回瑞典後, 記者再次採訪他, 他說他不敢說, 因為他的隊友還在中國。
又比如, 秦朝趙高的"指鹿為馬" , 朝臣受到趙高威嚇, 當著秦二世的面前, 卻公開依附趙高的話, 可以把一隻鹿說成馬。
又比如, 西方國王新衣的故事, 也是一樣。
又比如,台灣的統獨議題,是真福國利民的真議題,還是少數政治人物,為了謀求在中國的好處,或藉以作政治上的算計呢?
看到兩邊相互批評攻擊, 都是心存善念而講真心話嗎?
由此也可知, 為什麼許多國家民主推行不順遂,然後國家社會亂象叢生呢?
人民所看到國家社會的混亂,且總把責任怪罪於政治人物。
殊不知,根本原因還在於自己,是自己腦袋不清楚明白所致。應該是人民自己素質不夠, 才會被政客騙得團團轉。
這也就是,道家思想一再強調的,自身明白才是最重要的,如莊子所說的"莫若以明", 以及老子所說的"自知之明"。
這也應該是民主文明進程之一,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之一。
台灣當下雖有國會擴權亂象,卻也是台灣民主進一步昇華的契機,正在考驗人民的政治智慧。
( 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我認為古文教育重點應是: 選擇具有重要核心價值的文章,授課時傳授核心價值,並且探討古人觀點、敘事方式與現代的不同,由此延伸至時空背景的系統化學習。古文並不一定是艱澀的文言文,像大部分唐宋古文便是古人刻意不加華麗詞藻,強調經世致用的樸實文體,只是口吻仍屬古代語體。然而當代古文教材卻被考試束縛,“難”的文言文相較“具核心價值”的古文更有考題價值,導致教育方向也走偏。現代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該是要求學生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而是能夠將所遇情況用所學的措辭精煉簡短地描述,使語意清晰,並且可以讓有同樣學識的人們有所共鳴,而這點和調整減少文言文比例並不衝突,關鍵還是落在考試出題和老師們教育理念。如果說學生們普遍考試分數低落,除了考慮學生語文素養低落外,是否也該檢討考試、授課內容不符“需求”呢? 如果看懂文言文是為了看懂更難的文言文、應考更刁鑽的考題,並將之稱為語文素養,反而忽略了其中千錘百鍊、可以套用在現世的普世價值,如此要怎麼要求學生把國文當成一門“學問”呢?
國文如果特別雕琢文言文上,搞得很像古時候的僵化科舉、考據學,不夠注重當下需要的事物,而顯得偏激的科目。
我自己就是108課綱的第一屆白老鼠,我最常抱怨的就是課本裡面的文言文有砍,但是都跑到什麼補充教材裡面,學測也照考。最後就變成要讀的東西比原本更多,高中三年用課本的時間也就佔了一半左右。拜託文言文真的拿去給想上中文系、有興趣的人讀就好。想提升寫作表達能力,還不如讓學生上台辯論,提升語言組織的邏輯還比較實用。
其實不只108,是連以前的國文考試也是沒範圍的考😂,許多考題都沒在課本中😂
顧炎武:廉恥,之現代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不排斥調降比例,但可以調整教學策略
在有限的課程中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價值,及不足處
從中國的視角提升到東亞文化
知悉文言文是扮演交流重要的工具
更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其餘有興趣的人,有待大學以上專業培養
或於課外自修涵養就行了
學文言文可能是為了讓我們和祖宗在夢境中交流吧😂
在託夢時才能聽得懂🤣
放心他們也聽不懂,他們也是講當代的白話文,發音跟語意跟現在的不同,考慮到以前的教育普及率也不可能懂文言文
梦遗了😂
也可能是讓你穿越回古代時能溝通
短短的例句印象無窮🎉
我認為文言文還是有很多的文學價值
但對於學生還說,真正的重點還是要「教、考合一」
大人們有所謂的為了學生好的想法,就要做到完整的規劃
否則對於第一線的學生來說,只是成為教改下的白老鼠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我現在是一個正在準備學測的學生,然後我想說說我對文言文比例的看法以及整個108課綱的想法, 首先我十分認同影片最後提到的考試以及課本教的差距過大,我大多數在寫題目的時候看到的文言文其實完全不是課本教的,且不只閱讀,很多時候會看不懂文言文有一大原因也是題組給的文章明明是白話文,但總是在題組最後一題會出現什麼以下哪句話最符合文章表達的看法,接著選項全是文言文.-. 這種連上下文都沒給的讓原本就很難懂的文言文反而更難看懂整選項的意思是什麼了。然後文言文最大的毛病其實就在於閱讀,文言文的語法跟文字都是太久以前的東西,因此要看懂的話必須要透過自身的大量閱讀來辦到,所以刪減課文絕對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看不懂的還是看不懂,然後課本有教的考的也沒幾題, 所以核心問題應是考題方向要偏重文言文還是白話文才對(或者考試考的文言文大多要符合課本教的,但我覺得不可能) 這又牽扯到了如何透過白話文出一個很有「鑑別度」的題目,現在的國語考題分為三類, 純粹的白話文題組(大多屬於送分題) 新詩題組(每次我都看不懂在寫三...) 文言文題組 新詩基本只會在前五題其中一題,我認為這很好因為新詩真的太難懂了, 所以剩下的題目都圍繞在白話文和文言文, 可是白話文要怎麼出的難呢? 我們都看得懂而且能理解白話文,所以往往那些白話文的難題都是超級有爭議的,很多都是雖然A C選項都對 但A選項比C選項再更對一點點所以選C... 我只能說雖然這很靠北但好像是唯一一種能考的白話文難題,這種題目要對通常是邏輯要夠好不能只靠自己對中文的感覺去判斷,所以這種題目考點算明確我勉強能接受 但這種題目絕對不能多, 因此要讓整份國文考卷有鑑別度基本只能靠文言文了,課文的15篇古文是必看(至少故事內容要有印象),然後其他不懂的文言文就只能憑自身累積的古文閱讀能力判斷了。所以我認為現在的文言文比例其實差不多,主要是希望考題能在更貼近所教的選文,把不屬於課本教的古文比例減少,這樣的話甚至教育部把學校教的古文15篇上調成18我也是沒意見(甚至是支持的) 最後我想在談一下影片剛開時講的學古文能提升學生在國語的表達能力的觀點,對此我想說別開玩笑了大姊,我去讀那些文言文的譯本也能有同樣的效果好嗎,能提升國文素養的關鍵絕非學習古時候古人對於文字及詩體的雕琢,而是他們透過詩傳達的觀念。 說完了文言文比例問題 再來聊我對108課綱的整題看法吧 : 108課綱大多數的問題其實跟國文一樣,就是教得跟考的就是不一樣,理科可能比較不明顯,但文科就真的是如此了,拿我舉例,我理組,然後社會科完全沒讀但還是能靠題目的文章敘述來對題目做判斷,因此我的社會在模擬考還是能有接近前標的程度,但這就對社會組的很不公平了,因為這就代表著他們的考題沒有照課本教的出才會讓一個完全沒複習社會科的人考到接近前標(我們學校自然組高2還是有教社會科 但我們對社會科的態度基本就是能不被當就好且老師的段考考卷也會因是自然組所以把社會考卷出的簡單) 。至於英文在108課綱的調整我也是真的氣爛,現在的英文考題明顯變難,而變難的原因也多虧那該死的雙語政策,首先我認為這變難的程度真的變太多了,如果想要拿到11~12級分以上的話要練習的絕非是110年度以前的學測,反而是以前的英文指考及110年度之後的學測英文,這種單方面地將英文變難的下場就是讓北部這種英文比較好的地方更有優勢,而中南部這種0英文環境的地方劣勢更重,簡單來說就是城鄉差距更大了,但其實我不反對雙語化,而是雙語化必須建立在一個有英文環境的前提下,而不是單方面提升英文難度然後讓學生被迫逼著提升自己的英文程度,最基本的就是至少要有新進教師帶來新的英文教法,讓學生本身的英文程度先提高然後再增加英文難度,但現在的情況是舊老師還是舊教法舊進度,所以想提高英文程度的話最快的方法就是直送補習班了(而這讓我也有懷疑是不是這個政策後有什麼黑幕但這就屬於純粹的臆測也超出我想表達的重點了) 。真的是最後了,
不免俗地還是要提雞八學習歷程檔案,這東西我完全搞不懂他的意義,高一高二就是屬於讓學生玩的時間,多了這個東西反而讓我們多了許多壓力,拿社團舉例,沒有學習歷程檔案時還能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社團不需考慮其他的事,但多了學習歷程檔案後我們就會變成說選一些學術性社團反而是能對未來的升學有一定幫助的,這也導致了之前77提到的熱門社團的人數下降問題(EX.熱音熱舞) 所以我個人是完完全全的反對這個制度的(學習歷程檔案) 大學的事理應留給高2下~高3生煩惱 , 再說了這東西根本就是以前的備審資料, 教授到頭來看得還得是考試成績,這是一整個台灣的教學風氣的事,而不是簡單的更改制度就能改變的事,也因此在這種風氣未變制度先變得狀況才會讓學習歷程檔案被說成是想學西方但學得很失敗,歸根究底我們現在還是處於華人風氣科舉制度,這麼個只改制度不改風氣改法造成的就只是畸形的結果 阿阿阿終於講完我想講的話了阿 打字打得好累-------- by 國文模擬考頂標學生(會講這個主要是想讓我的話看起來更有說服力,其次是單純想炫耀 我真棒awa)
模擬考頂標卻不會斷句跟換行......只是把自己想打的東西打出來,都不會顧慮一下讀的人怎麼看嗎......
當然是A,因為最好拿分啊。不像白話文要一直思考,要從作品的年代和角度去思考文章。
文言文之乎者也注釋詞性文法都是貝多芬就能拿到好成績,不用自主思考的學習真棒(反串
我只記得國高中時,只要遇到文言文課文,都必定要被註釋及課文
高中二年級時還有個文科天才老師推出了必背中英文文章本子(含中文文言文及英文文章),整個年級都要背,不管普職美術科,不背完直接按沒背的次數記警告
當時在截止時間前,看到職科及美術科的同學在國文英文老師桌子那背文章,人潮之洶湧,至今依然令我印象深刻
那位天才老師還抓了完全沒背的職科的學生在那邊數落兩三個小時
為了老師的某個申請計畫,而如此興師動眾,這真的有必要嗎?
或許可以如同數學來做個分級
以理科來說,還不如多讓學生練習白話文的作文能力,而非一直背文言文
美工科及職科也不一定需要背這種令人無言也用不到的東西
很喜歡團隊每次都能都能跟進時事讓大家討論,影片也有不同的觀點,像是老師和學生的立場來去做討論,不知針對這一次的文言文事件,還有延伸到108課綱的問題是不是規劃的不完善,或是在拉大學生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些是我們觀眾可以進一步做思考。
我很認同影片裡說的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學生」,因為就是要達到和學生的共識,教育才會進步,對於這一次的議題討論,我認為文言文他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讀一些有文學價值的文章,了解古人的想法,但是沒有必要去把國文課的大部分上課時間,拿來講解文言文,只是因為考試會考,忽略了本質,讓學生死背注釋,文章,學習文言文只是為了能夠讀懂更難的文言文而去應付考試,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
確實新的課綱仍有不足,考試的方向也沒有因為新課綱而調整是最大的問題吧,學生還是無法脫離文言文,整體來說還需改進。
顧炎武:廉恥,之現代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108課綱最大的問題就是理想說的很好但實際上根本做不到,把一堆東西刪掉反而只是讓學生學習上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國中也是學新課綱的人來說就更為明顯。最大的問題就是國中刪掉了但是高中老師都默認你會,因為高中老師根本無從得知學生國中有學什麼沒學什麼,舉問題最大的歷史來當例子,無論國中高中歷史對於中國史及世界史都有很大的刪減,國中中國史幾乎刪掉了宋朝之前大部分的內容,從周到漢只剩下兩個單元的內容,學生根本無法得知朝代更迭的原因為何,更無法了解時代的特徵,但是到了高中這些被刪掉的內容也沒有教,而且課本變成了主題式教學,但主題式教學應該是要建立在對朝代已經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對,再以世界史為例子,無論國中或高中關於中古歐洲的歷史幾乎整個被刪掉,但高中許多知識再有中古歷史知識的情況下會比較好了解(例如文藝復興的背景提到封建制度瓦解莊園經濟衰退商業復甦,但108課綱下的國中課本根本就沒提到封建制度、莊園經濟,高中課本亦除了少少的文字完全無多加說明,不了解這些何來商業復甦之談?但考題中亦會出現這些觀念相關題目),當然並不是說這些刪掉的東西一定要會,但是如果不會的話在理解上就會有點困難。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國英數社自各科目皆有類似問題,像數學也會遇到這種情形,國中數學砍掉了三角形母子相似,但高一數學證明算幾不等式就需要用到這一個概念,但課本也沒有多做說明,又或者像是許多人到了高二甚至還不太會二次函數配方。這次大家都只專注在爭執文言文到底重不重要,真正關心到108課綱下學生學習狀況的人並不多,而且教育部亦沒有想針對108課綱做改進。
當初國文課 文言文除了常常要默寫比較反感以外 相較於白話文而言 我個人是更喜歡文言文的 快10年過去的現在 我仍然記得當初學測國文錯的題目幾乎都是白話文的閱讀理解😂
那些所謂的「閱讀理解」很多也只是過度解釋,只是你很雖小跟出題老師有不同的解讀,就沒分數
白話文題目一堆都過度解讀,根本要通靈才寫的出來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我也一直覺得白話文的解讀比文言文更恐怖
文言文大部分寫的都是作者近期發生的事,寫一件事帶出一點道理,問發生什麼事帶什麼道德
白話文大部分寫作者年少時橫跨出社會,好幾件事寫出不同的感受,問作者當時什麼感受,為什麼這樣寫,又有什麼想法想帶出,為什麼要特別寫出這個東西,為什麼不用這字取代那字
好像出題人員非常了解作者寫白話文中的每一句都有更深的含義,好像每句都能用好幾十字來分析的一樣
學校國文課應該要教學生說話的邏輯思考,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技巧,以及透過辯論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太多出社會非常需要的“技能”是學校不會教的,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學習系統太升學導向,所有老師學生家長都被升學逼著跑,大部分老師根本沒心思去搞“不會考的”東西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其實我覺得啦,可以學一些對學生比較有幫助的文言文,那的確是古人的經驗智慧
例如,孫子兵法.....我強烈建議要學這本書,就算放在現代也很有用
例如李世民的三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至於一些比較偏向 『藝術層面』的,就把它當成課外讀物
例如唐詩宋詞,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除了考試以外好像.....沒啥用XD
就把這些當成類似畫畫這樣,可以當成是種興趣~
11:11處~正確用語應該是「窠(音"科")臼」不是「巢」臼唷~~
現在想想,《孔乙己》不愧是魯迅先生的傳世經典,即便是飽讀詩書的列位師尊也悟不出任何教訓,
手裡握著《孔乙己》、嘴裡唸著《孔乙己》、上台教著《孔乙己》、台下學著《孔乙己》,唯獨所有人的腦子裡乾乾淨淨。
這個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沒有學"廉恥"或"文言文"會無恥。所以所有的歐美、非洲及阿拉伯人等都是無恥的嗎?
你要不要聽聽看自己在說什麼?!
這就是我想說的,看啊,難不成到了台灣還在天朝上國思想?不獨廉恥者,謝謝,60億起跳
我蠻喜歡葉丙成教授的看法和想法,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看看。😀😀
個人覺得,當社會不斷發生無恥事件,尤其擁有權力的人可以如此表率,那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了。
至於課程、教改倒是另一個問題,牽扯到教育量能、家庭教育、社會經濟、人民生活成本等等。
影片中,有一段描述讓人感同身受且映象深刻
就是老師直接跳過白話文的文章,繼續講下一篇文言文
老師這樣做的原因是,「白話文的文章基本上都看得懂,有問題請自行提出。」
基本上,段考是不會少了這些白話文文章
但主要是,加強學生們對文言文的認識,盡可能做到讓學生都看過比較出名且可能上考題的文章
所以,結論是
就是課綱刪減,但對於實際上課應該是沒有差別的
該認識、該介紹、需要花時間講解的文言文依然要講解
反向思考一下
刪減文言文反而加重學生壓力,因為要自行閱讀的白話文變多
但統測學測等等升學考的文言文占比卻沒減少
A級選文(補充教材)在學測出現這件事,雖然說占比很小,上課也不怎麼上(老師說來不及上,可以跳過),當年在快學測的時候才知道會考,平常都是被跳過的,導致花時間惡補,超級扯。雖然我高中三年很晚才知道要考也是很扯,但說認真的,我真的沒聽過說那個也是考試範圍(我的同學看了考試占比直接放棄補起來),至今忘不掉突然得知補充教材不是真的看看就好,那種晴天霹靂的感覺。三年有多少本補充教材阿,大部分空白惡補起來真的是惡夢...
拜託寫了一堆就只講一件事情而已
11:11 是不是沒有巢臼這個詞 而是窠(ㄎㄜ)臼吧
身為邁向中年的一份子,這影片底下留言真是讓我感嘆,比起那些在政論節目頻道吵來吵去的老人們,很明顯的年輕世代們的論述更有條理,更具說服力,也有更多不同的觀點表達,希望你們可以讓台灣往好的地方改變。
我也覺得現在高中生好強喔…以前根本沒有這麼多想法跟執行的能力🥹
高中時代對國文的印象真的是在背注釋跟默寫的痛苦中度過……超級討厭。比起學古文,我覺得應該增加閱讀量、培養邏輯能力還有表達能力,看網路留言就可以發現,錯字先不提,有很多人連留個言都語意不通、看不懂他想供三小都看不懂,真應該送回國小上國語課。
簡單講,升學主義改不了的情況下讓大考考題與課綱脫節只是讓課綱的認同度降低而已,大學教授來出學測考題的時候是否沒有反應新課綱的變化,這個部分應該要由大考中心把關並且讓政府去監督。
A 我很喜歡之前老師上課(一個禮拜五個小時)她會完整闡述完作者當時的身心情況或是所處的際遇下有感而發的完成著作,如果能夠在高中時期,就能更體會到這些感受,或許就會提高我們看事物上的格調,又或是提早對人生的感悟有一定程度上的認識
我是目前在讀高一的學生,我覺得目前的文言文對我來說很難,我的段考都在不及格的邊緣,我覺得應該把文言文的比例在往下調到10到15趴左右,其他的高級文言文應該留給喜歡國文的人上大學後自己去鑽研,而且我覺得文言文對寫作文幫助不大,因為我在寫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古人怎麼想,我只會根據自己當下想到去寫,並且我國中時就有許多文言文的注釋要背,到了高中又增加了許多需要背的注釋,導致我對國文的興趣沒有到特別的,反而注重在其他科目,這是我的個人想法。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現代人連白話文都寫得一塌糊塗,先把應用文學好再說吧
問題是:文學是一種藝術的形式,解讀文學,很大部分就像是解讀一個音樂作品、一個畫作。所以一個文章有很多種不同的解讀是正常的,就像是要解讀一張畫一樣,到底是誰能真正猜到作者想透過這幅畫表達甚麼?眾說紛紜,沒有人對,也沒有人錯,藝術作品的意義常常要看個人的解讀。然而,現在的國文題目大多是:要你猜這個文章的意境;要你憑上下文去填空;要你描述文章的風格;更扯的是非選擇題、作文第一大題------我們並不是作者肚子裡的蛔蟲,怎麼會知道作者全部想表達的?導致現在的國文就像是賭博,誰能猜中作者的心思,誰就高分,失去了意義。身為一個第一線學生,我們的國文分數就像是刮刮樂,令我十分無力
B
國立編譯館時代的高中生表示。文言文純粹是方便老師出題的東西。
活到現在4x了,也從來沒有體會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義跟場警。
職場上沒有廉恥的人,都是讀過顧炎武廉恥的人。
與其為了考試跟方便老師出題,花一堆時間背誦文言文,還很有可能一輩子用不到,花點時間在邏輯思考跟倫理辯證,美學,音樂素養實在一點。
【職場上沒有廉恥的人,都是讀過顧炎武廉恥的人】超級認同= =
成天把禮義廉恥掛嘴上的 往往自己都做一些蠅營狗苟之事
自己悟性不夠就沒辦法。若說倫理辯證,文言文也大把事理議論。
10:40 真的講到我的心聲
不管怎麼刪,為了應付考試大家還是會去買《核心古文六十篇》
課綱有沒有改根本沒差
文言文的確是中文裡重要的部分,身為中文老師當然會跳腳,但確實不是必要的,把文言文跟修養道德聯繫在一起更是錯誤,這點看看某國人就知道了,修養道德終究來自於社會和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環境影響
我是香港人,我們文言文只估讀書聽說四份卷中閱讀卷的其中幾題,聽到50%學文言文也太難吧,完全無法想像
@@joeyingwaichan6406 我個人其實還蠻喜歡文言文的,或者應該說喜歡國文,以前每學期拿到新課本的時候,國文課本是唯一一本我會提前翻出來看的
虽然… 但是呢 大陆教材文言文比例是长期少于台湾的 考试考得也少
@@淡然黑 我也沒有很討厭,以前也找過聊齋志異文言版來看,但可能因為粵語本來就很多用字發音都跟文言文相同,
所以考試通常都出一些超難超冷門沒人聽過的,而且會考(可能類似你們學測?)就只會出幾題,課本是有的但很多老師都會跳過沒教。
而且我們有分中文和中國文學兩科,可能有修讀中國文學才會學得比較深入吧
其实贵国的高中文言文比例一直比敝国高。
有興趣的自己上大學之後去選修就夠了,家裡的長輩也好幾個以前有沒學過文言文,他們也不會不知廉恥,更何況那是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對學生來說真的學了就是為了考試而已
我覺得經典文學很重要的是作者的人生觀~作品中流露的忠貞、堅忍、豁達、隨遇而安都有默默地在影響我的人生觀
文言文就是這些提倡者最後的尊嚴 XD
如果以後都不用學文言文了 這些人用處就小很多了 他們覺得自己的飯碗受到威脅 才在那邊提倡文言文 XDD
每次的改革都有被影響的既得利益者阻撓,這個是正常情況
確實是這樣,學那些八股的東西出社會有啥用...
所以數學有什麼用?你去買東西需要算三角函數嗎?數學這科目留著是讓教的人飯碗留著而已(我在用你的邏輯)
@@breadbread4685 不好意思 我的職業是工程師 我學的數學 到現在我工作中還在使用 而且這是有生產力的喔 不是靠嘴砲學生教不再使用的文言文賺錢 XD
@@breadbread4685 所以數學分數甲數乙,國文為啥不分
11:11 ,窠臼(音同科救)
文言文結合歷史脈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高中和國中都遇過很會教的國文老師(她們本身也同時兼任不同班級的歷史老師),
如果老師沒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時間歷程跟文化背景,
以及各種相關人物在當代的關係,確實會比較難以投入學習。
或許需要討論的不是文言文該不該廢除,而是考試制度要如何修正。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108課綱 自然科才是最大受災戶,學測只考高一內容,自然科高二才是精髓,等同於舊課綱7~8成內容沒被刪但是全都不考,根本沒人讀
近幾年各大學理工科系段考都一踏糊塗
108課綱之前就只考高一內容而已 指考才考三年 但學測考題不需要讀到高二高三的東西就寫得出來 但有讀過的更容易答對
@@Yang-p7j 自然科太過簡單一直以來都是個大問題,原本自然科上課時間就夠少了還要跟生物物理化學地科平分時間,108科展課綱之後再刪上課時數根本莫名奇妙,國英數 連社會科 高二範圍都有考,自然科高一化學只講濃度平衡反應國二早就學過了,物理只考物理史生物地科加的東西也極少
讓一個國中自然學得不錯的國中生去考自然都能頂標
@@Yang-p7j但因為是選修,一堆人要讀不讀以致於大學重基礎的理工科系問題超多,而且選修的難度跟就課綱差距甚遠以致於很多學生到大學有較大落差或不適合的問題
@@louisyang8613 認真? 我之前是讀台北前五志願 一個班也不超過十個自然滿級分 要滿級分還是有點難度吧 頂標是國中程度就能寫嗎 現在學生程度有這麼好? 話說自然考13級其實也上不了台清交成自然組吧會被篩掉
不過當初也有聽到自然科時數減少 但好像多了程式的課 有嗎 我覺得這個改動其實是不錯 還是大家一樣在玩電腦沒學程式😂
@@neruclaudius9568 我自己是指考 的確考完學測前指考範圍會先晾在旁邊 發現要考指考才在狂讀 但這種問題可以靠二階依校系考他們想考什麼放在筆試其實會比什麼都加進學測來得好
A:我超喜歡,所以我讀中文系。只是我發現,在我讀中文系之前,老師教得古文都是以翻譯為主,這是為了教註釋跟考試的教法,也是一直被詬病的方式,這樣不僅沒有教到精髓還很沒有意義。應該要用像呂捷老師這樣(雖然呂老師是教歷史的)用古文去教現代價值,我大學的老師也是這樣教,這才是真正古文的精髓。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
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畢業三年了,我只記得
以銅、古和人為鏡,可以星爆氣流斬
讀書時很喜歡讀文言文,但現在出社會了覺得真的沒有讀文言文的必要,非常贊成有興趣再學
顧炎武:廉恥,之應用。賴皮寮: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柯嘴砲: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重點在於現在關於講述品德的文學基本上都是古文
現代如果扯到這類道德倫理的文章,不是超長就是用白話把文言文再講一次
刪掉文言文的話倫理道德的相關知識就變得很難教,課文會變超長
還不如直接用文言文,除了字數少外還能學到怎樣看一些古文章
當然太刁鑽的文言文就沒必要更深入,學簡單易懂的就好
一些太八股過時的概念和文章也沒什麼必要學
而且大量過時的倫理道德觀念真的滿討厭的
語文應該是作為與人交流時所使用的工具,而古文(文言文)則是作為語文賞析的作品
就像學習英文,重點應該是能夠用英文與人交流(聽說讀寫),而不是一股腦地研究莎士比亞的每個字句
如果台灣教育無法脫離升學主義、考試至上的風氣,這些問題也只會不斷的被拿出來討論
身為文言文教育的受害者 支持刪掉文言文
比微積分還沒用的東西(XD
我爸也覺得學文言文真的不曉得到底是要學三小(說這話題時還蠻激動的),畢竟你出社會又不會用文言文跟人交流,就算你說這能修身養性也不會說能變得有多成熟吧?
而且有老師說什麼讀文言文(詩)可以知道古人當下的體悟還是教訓什麼的,啊幹你去讀歷史不就好了嗎?直接默寫還是默背的意義到底在哪?
那為什麼要學三角函數...
@@Vayy我認為學習應該跟自己的未來產生連結,如果你未來要學工程學,你就必須要會三角函數,要不然你就會讀的很痛苦😂。同樣的,如果想要細細品嚐古文,那麼就以選修的方式去學習即可。
@@Vayy 因为三角函数是数学的基础,而文言文并不是文学的基础,带点脑子吧。欧美人不会文言文,就不能进行文学研究了吗,世界上的所有文学理论,难道不是几乎都诞生在欧美吗。学文言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单词好吧,甚至不如俄语
@@Vayy你484純文或是非高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