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是怎麼唸書的?|《考試腦科學》|文森說書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0 січ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448

  • @David-rt2cu
    @David-rt2cu Рік тому +679

    我是醫生,在我學習的過程中確實認為學習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專注的重複練習」打遊戲是如此、運動是如此,讀書也是

    • @gloria7483what
      @gloria7483what Рік тому +4

      😊😊😊😊😊😊😊😊😊😊😊😊😊😊😊😊q😊😊😊😊😊😊😊😊😊😊😊😊😊😊😊😊😊😊😊😊😊😊😊😊😊😊😊😊😊😊😊😊😊😊😊😊😊😊😊😊😊😊😊😊😊😊😊😊😊😊😊

    • @winnietao5712
      @winnietao5712 Рік тому +17

      【專注的重覆練習】謝謝你!

    • @cs85197144
      @cs85197144 Рік тому +74

      我對讀書的認知是:你懂得越多,你越不容易被別人騙,因為我發現我出社會一陣子後,用那些知識,去識別一堆人,他們都在唬爛!

    • @陳峻恩-u1e
      @陳峻恩-u1e Рік тому +8

      最簡單方法滿不錯的,但是我更喜歡有趣的方法。

    • @bearlet765
      @bearlet765 Рік тому +27

      但是說實在的,醫師除了認真外,醫師體力真的很好,前一天值班,隔天還能神采奕奕看診!

  • @MrLikemusic888
    @MrLikemusic888 2 роки тому +132

    讓記憶的事情產生在大腦產生感覺 會是記最快的(海馬迴快速通關)
    方法1 睡眠充足 讓海馬迴記憶
    方法2 複習內容要一樣 這樣才能產生LTP(長期記憶)
    方法3 一個月內複習是最有效(複習四次)
    方法4 打開所有感官學習(不要只是用視覺學習)

    • @42337YFRE
      @42337YFRE Рік тому

      ヽ(*´∀`)ノ゚😆

  • @波波羅
    @波波羅 2 роки тому +336

    那些優等生有的是天資聰穎
    有的是擇善固執的好勝心
    更有的是有點變態的享受考試
    比起學會他們的學習方式
    我覺得找到那些會讓讀書跟你融為一體的理由更重要

    • @olddriver649
      @olddriver649 2 роки тому +9

      赞同,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但最重要的还是找出最适用于自己的方式。

    • @svpotato
      @svpotato Рік тому +2

      確實,真的不曉得這部影片有什麼問題,他就沒想過他同樣是在讓台灣教育繼續陷於分數導向的框架內嗎?🙄

  • @dahung8039
    @dahung8039 Рік тому +130

    我自己在當老師,在學習過程,不少時候也沒做好複習,這些腦科學的東西剛好有聽過研習,也跟學生介紹了,學習方式在有效率也得花時間去實踐,但不可否認,對多數人來說交朋友或玩遊戲比學科有趣。
    一天已經困在學校八小時了,還要他們把回家到睡前剩餘的2~4小時拿來複習功課,其中繳交期限快到的作業可能還先花他兩小時做,到最後一部份的學生因為一次的拖延,變成每天趕作業,唸書都臨時抱佛腳,還有更慘的直接不念書,而最認真的前段班,一天睡不到六小時,幾乎沒有娛樂,醒著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唸書。
    人本來就有個體差異,對中段的普羅大眾來說,你要他一天上八小時的課,還要寫作業一小時、唸書複習兩小時,假日繼續複習或補習,把他們當住院醫生操喔,學制有點變態

    • @helios2908
      @helios2908 Рік тому +7

      台灣的學生真的辛苦😢

    • @Gigi-Li
      @Gigi-Li Рік тому +4

      香港的也一樣辛苦

    • @chainchain4216
      @chainchain4216 Рік тому +14

      然後出社會發現自己讀科系低薪或是只能從事低階工作。
      除了少部分頂尖的人年薪百萬。
      在往上讀,出來發現不是每間公司都需要高學歷,形成惡性循環。
      比起有些人很早察覺興趣發展還慘。

    • @42337YFRE
      @42337YFRE Рік тому

      ヽ(*´∀`)ノ゚

    • @flyflower8899
      @flyflower8899 Рік тому +6

      台灣教育體制,真的很爛,我本身不是愛看書的人,但是我出社會,在學語言之類,發現要找對的老師,你聽懂他在講什麼,最好下課可以回想剛剛上課在講什麼
      台灣就教你分數是一切,確沒教你怎麼找到有效學東西
      外國就以你能力來發展
      搞什麼,難怪台灣一直在幫人代工

  • @Linchard
    @Linchard 2 роки тому +87

    跟我的經驗一樣,我就是因為發現自己記不太起來,除非知道來龍去脈,所以才會養成學習原理的好習慣,漸漸的就在難的考試中發揮很好

    • @treemoongo
      @treemoongo 2 роки тому +7

      以我的經驗來說 養成學習原理的學生會在後期有較好的成就
      因為人就是會忘掉東西

  • @dichterlim
    @dichterlim 2 роки тому +126

    以職業棋手的例子來說,其實他們的記憶不只是透過邏輯思考的結構關聯性,還包括經驗(情緒)記憶,因為他們在對弈,或者是觀看別人棋局的過程中,都有自己思考的參與,以及因此所帶來的是否符合預期等情緒,而增強了經驗記憶,自己寫的東西或親身參與的工作比較容易記得,也是同樣的原因。

    • @kaladin-journey
      @kaladin-journey 2 роки тому +4

      確實 尤其是當對手丟出飛刀而自己毫無防備的時候,真的印象深刻。

    • @melodieyang6763
      @melodieyang6763 Рік тому +2

      想請問以你自身的經驗來看,音樂/樂器的學習是否和重複複習或肌肉記憶有關,又或者可否分享什麼才是較好的學習方式。謝謝!

    • @42337YFRE
      @42337YFRE Рік тому +1

      ヽ(*´∀`)ノ゚同意😆

    • @阿濤-u8v
      @阿濤-u8v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kaladin-journey當對手丟出大雪崩定石時…

  • @康蕙-b7h
    @康蕙-b7h 7 днів тому +1

    謝謝文森製作這麼棒的影片!
    看到影片裡的例子我想跟文森分享一件事,108課綱已經把國中歷史去脈絡化了...他們用區域史(如東亞史),或集合幾個朝代的制度一起說(這是一個災難......) 整個課程去中國化。 以後遇到中學生,你會發現他們的歷史跟你學的很不一樣。

  • @milletian
    @milletian Рік тому +7

    看完留言很多人認為台灣的教育體制讓學生不能一展長才,都學一些對工作沒有幫助的知識。
    但我認為學什麼不是重點,考試制度是要篩選出學生的「特質」,甚至可以拿架空世界的小說內容當作歷史考題,拿線上遊戲設定當作數學考題,學什麼根本不重要,而是要挑出那些跟學習能力有關的特質的人。
    像是能耐住苦悶去鑽研公式、腦筋靈活很會解題技巧、甚至乖巧聽話能犧牲娛樂也是社會(職場)所需要的特質。
    為什麼大公司喜歡找名校員工?他們看重的不只是能力,還有你能夠你能夠通過考試制度念到名校,代表你具備一定程度的學習能力,而且在競爭中活下來的人積極度都很強,願意為了薪水當社畜

  • @滢渟
    @滢渟 Рік тому +3

    点赞是因为说他接触到学霸说他们视野不在什么常春藤或者名车等那些的那句。
    事实上,现实中,有好多常春藤的学生还远不如很多不是藤校的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好,差很多,打过交道。能去藤校,是因为他们好多年前就以爬藤为目标,在一个方向上积累,甚至还有不择手段的,但是那些真本身素质高的人,并不是最看重什么“title 名头、大帽子”这些东西,不是全都多年前就以爬藤为人生目标,反而看含金量和适合自己情况等等。而且
    还因为其他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外在客观别的因素,尤其是藤校在美国的,从中国往美国申请,那不同地域的信息差可就差大了!一个人过往一些年的走法可就差大了!从一线城市和南方那些爱出国的城市走的,或者先去香港台湾新加坡等这种跳板绕一绕再去美国的,就更容易,但北方有全国知名的学霸省份高考大省,但是传统不喜欢出国留学这方面信息少,还有中学还是大学还是研究生出国的都不一样,反正我们上高中的时候,考不上好大学的才换赛道出国读大学,但后来出国之后发现,高中就在国外读的比研究生才从中国往美国拿成绩直接申请(不读语言)的学霸再往后继续读申请容易很多,还有各种走法,什么从college换学分的啊等等吧,以前在国内全都不知道啊。。。等等吧

  • @winnielai179
    @winnielai179 Рік тому +5

    practice makes perfect ^_^
    我是一個很笨拙的人,初中時只顧背誦,高中剛開始成績真的差了大截,爸爸都在家長日責怪班主任,也認為是我分心了,事實上就是大家都盡了本分,是我溫習方法不適用在高中的批判思考課程了。自責與不甘心過後,我不斷調整溫書方法,由集中背誦變成了集中操卷,變得不斷問為什麼這種答題方法比較高分,成績也明顯進步了。如果我是天資聰穎,就能一直保持高分,但我不是呢,領悟力高、會反思、願意努力、心態謙虛,也是能令我這種平庸的人學習做好呢。

  • @米-q4h
    @米-q4h 2 роки тому +145

    (已經出社會才發現學習樂趣的人)
    腦袋被注入好多東西 超感謝文森解析這本書跟分享洞見!!!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роки тому +6

      不客氣👀

    • @user-sy1tb6vs4p
      @user-sy1tb6vs4p Рік тому +3

      我也是出社會才發現學習的樂趣(握手

    • @music2MULucky
      @music2MULucky Рік тому

      @@vincent_reading
      池谷裕二 Ikegaya Yuji
      腦科學權威,1970年生於日本靜岡縣藤枝市。1998年取得東京大學藥學研究所的藥學博士學位。目前為日本東京大學藥學系教授。自2002年起,約有2年半的時間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目前為日本東京大學的藥學研究所教授、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客座副教授。
      2002~2005年之間,曾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分校)留學,2014年起擔任現職。專長領域為神經生理學,研究腦健康主題。另外,2018年起擔任ERATO腦AI融合研究計畫的代表職,目的是開發出足以移植大腦的新型AI智能芯片。曾榮獲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表彰青年科學家獎(2008年);日本學術振興會講(2013年);日本學識院學術獎勵賞(2013年)等獎項。

    • @music2MULucky
      @music2MULucky Рік тому

      @@vincent_reading
      0:37

    • @evangeline6648
      @evangeline6648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以前要學太多東西了 出社會可以選擇自己想學的 因此會學得快樂

  • @azaubox
    @azaubox Рік тому +4

    我不擅長考試 所以考了很多年,最後得出比較有效的方法: 建立有邏輯性的重點大綱支脈+回想的頻率+不斷的做練習題去確認自己的認知+在生活中建立相關的複習點 總之就是不斷的 回想加除錯
    順道一提: 我那些醫學系的室友,共同點就一個,慣性讀書。" 今天沒事做,不然先來看一下下一章好了, 這禮拜教的都還沒有,好焦慮啊! " 這是常聽他們講到的話。

  • @bartfong8603
    @bartfong8603 Рік тому +2

    謝謝Vincent一直努力做的影片,一點小小心意

  • @disarmedpianist
    @disarmedpianist 2 роки тому +49

    我覺得這跟各個國家教育系統有關。我在北美上的小至大學,升學過關的唯一方法是靠背書,考試也是選擇題,很多時候都是一張選擇題考試卷決定你一整年的成績,這就導致很多有其它潛力的學生就此被淘汰。我當初念本科時被主任叫去,警告以我的成績哪裡也去不了。我反覆向學校說明,如果我有寫論文或是做項目的機會的話就可以讓他們知道我不是傻子,結果還差點被當成麻煩分子當級。
    幾年後我到了歐洲,成功的拿到了文科及醫學兩個碩士學位,並且因為兩篇論文均得獎被保送醫學院拿博士。我的博士項目被清華大學看上,主動與我合作。今年我的醫學博士就要畢業了,正在籌備博士後,並且剛剛被我的母校聘請為醫學碩士班負責人。
    寫這麼多目的不是炫耀,只是想說很多教育體系和父母對孩子某項表現的執著,很可能會扼殺了一個人其他方面天份的展現,那就真的很可惜。要是我當初還留在北美,以我那選擇題分數來做職業鬥爭的話,我的未來肯定像那個主任說的,哪裡也去不了,又如何能用選擇題以外的天分來回饋社會呢?

    • @利朱-q3o
      @利朱-q3o Рік тому +1

      这么说北美考试制度不行吗?请教。

    • @hahahehe9223
      @hahahehe9223 Рік тому +1

      十分同意你的經歷,真的能理解,因為我現在也是這樣,挺難過的😢

    • @hahahehe9223
      @hahahehe9223 Рік тому

      不過我情況是亞洲

    • @42337YFRE
      @42337YFRE Рік тому

      ヽ😆

    • @mia-oo3tv
      @mia-oo3tv Рік тому

      台灣也是選擇題,而且非常制式,很適合死讀書的學生。

  • @s9002500022
    @s9002500022 Рік тому +28

    文森真的很跟得上流行欸哈哈,各種小彩蛋,天才真的是要在讀書跟生活之間找到方法記憶才是真正厲害的👍

  • @wanqinloo4.0
    @wanqinloo4.0 2 роки тому +263

    我觉得文森也很棒啊 有一双发现他人好特质的双眼

    • @wanqinloo4.0
      @wanqinloo4.0 2 роки тому +10

      14:30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роки тому +48

      謝謝你哈哈哈,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別人對我這麼說

    • @user-101lnf
      @user-101lnf 2 роки тому

      @@vincent_reading 魚來了
      (*¯︶¯*)

  • @aaronwang5375
    @aaronwang5375 2 роки тому +36

    我覺得世界上有天才存在,但99%的人都不是
    說別人是天才或資質好
    反而是否定了他們獨自一人努力出來的成果
    到台大之後
    發現大家都是各高中的佼佼者
    出國後
    又發現大家是各國的佼佼者
    如果有仔細了解成績好同學的話
    會發現他們在背後花的時間
    比其他人多很多
    並不是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天才
    大都是大量時間+有效率的方法堆出來的
    讀書大致上就是 1. 閱讀 ▶ 2. 背誦 ▶ 3. 確認是否記住
    通常大家會忽略確認是否記住的重要性
    透過闔上書本自問自答、寫考題、做筆記,確認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
    不斷重複到會為止
    就是終極的方法
    補習班只是學習工具,並不是學習根本
    有很大的碗不裝水來喝一樣會渴
    不過不管如何,還是要了解一件事
    「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時區」
    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不需要什麼年紀一定要達到什麼里程碑感到壓力
    順著自己步伐,盡最大的努力就好~~~

    • @sandychen1851
      @sandychen1851 Місяць тому

      說的真好!有得到一點安慰!

  • @潘宜玟
    @潘宜玟 2 роки тому +17

    要從填鴨式教育,跳到連結閱讀素養,是一個非常繁雜的世紀演變哪!所以不理解也是人之常情。我時常在多益或是其他的閱讀上,跌了不少次,所以給自己一點時間習慣習慣吧

  • @wisdomofmasters3582
    @wisdomofmasters3582 2 роки тому +21

    😊
    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有道理的知識,另一種是有用的知識
    我們絕大部分人腦子裡裝的都只是有道理的知識
    別人教你的東西有用,是因為你有去用

  • @popopoopoo_
    @popopoopoo_ Рік тому +3

    LTP是海馬迴的最佳記憶狀態
    保持好奇與情緒
    用原則去記憶(大腦喜歡的方式)
    保持複習最好搭配五感體驗
    保持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自信
    找到自己的學習甜蜜點(嘗試評估與分析)

  • @ytli6876
    @ytli6876 Рік тому +28

    我從事這行業,高材生大多有這特質,比一般人更早理解自己的目標,學習不會漫無目標,另外幾乎肯定他們都有很強的紀律性,懂掌握每天所使用的時間,學習用什麼方式,他們其實各施各法,沒有特定的方式,只是用他們認為自己適合的方式…

    • @chenggloria8206
      @chenggloria8206 Рік тому +2

      這都是廢話吧,真正的重點是他們智商高,就承認吧,他們就是智商高,其他說法都是鬼話

    • @chainchain4216
      @chainchain4216 Рік тому +7

      其實更多是聰明,懂得用力在哪。
      紀律真的難講。

    • @42337YFRE
      @42337YFRE Рік тому

      ヽ(*´∀`)ノ゚同意😆

    • @yfs6666
      @yfs6666 Рік тому

      @@chainchain4216 那也要他願意用力才有用,這難道不是一種紀律嗎

  • @鐵匠史密斯
    @鐵匠史密斯 2 роки тому +20

    世界還很大,只要我用心,花點時間,找到模式,我也可以做得不錯
    重要的是,自己要愛自己、肯定自己!

  • @paradise0113
    @paradise0113 Рік тому +9

    發現文森的咬字不一樣了,很喜歡!一字一句都更明確,謝謝你提供這麼好的內容!

  • @WDamI
    @WDamI 2 роки тому +134

    真的覺得應該將學習方法或是一些關於思考邏輯的知識納入課綱
    中間排名的學校有一堆學生浪費一堆時間讀書也沒有成效
    最糟糕的是甚至沒有自覺自己有問題

    • @su-lr1sx
      @su-lr1sx 2 роки тому +6

      化學老師可以教出另一個化學老師 , 畫家可以教出另一個畫家 , 廚師可以教出另一個廚師
      可是怎麼就沒有哪個天才可以教別人成為天才 , 天才真的是不可教的嗎?
      照理說思考只是一種電流 , 思考速度就是電流速度 , 因此每個人的思考速度都是一樣的 , 所謂的遲鈍是不存在的

    • @楊仁廣
      @楊仁廣 2 роки тому +7

      很多人不是不喜歡讀書,只是東讀西讀看多就忘了,做任何事都有一些小技巧.如果小學就灌輸讀書方法,做人做事明辨是非,或許台灣就不會一直說是填鴨式教育,同時舉一反三,下一代更多同學不迷茫進入社會到底要什麼?

    • @andyyeh75
      @andyyeh75 Рік тому

      ​@@su-lr1sx 光速是恆定不變的。差別在於腦細胞間的連結緊密程度。

    • @大頭良
      @大頭良 Рік тому

      太對了

    • @TreeWish-k6h
      @TreeWish-k6h Рік тому +2

      @@su-lr1sx 跟電路板的Layout一樣,電流速度再快,你沒有畫通道的地方電流就是過不去,所以是神經元沒有連結到。

  • @jimmychen4308
    @jimmychen4308 Рік тому +1

    3記憶方法

    跟學過的聯想
    從原理推導
    2海馬迴記憶原理
    有趣的東西
    情緒
    3結論
    所有感官學習
    教給別人
    定期複習

  • @bagaba306
    @bagaba306 12 днів тому +1

    刻意練習,專注練習,及時反饋, 學會並精通唯一途徑

  • @檮杌-o8y
    @檮杌-o8y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這裡只是在探討記憶,但卻遺漏了一項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問題--如果上課時根本連聽都沒有聽懂,後面哪來的脈絡和邏輯?更別說複習了(什麼都沒聽懂,複習多少次都沒用,因為根本沒有東西可以複習)。
    而那些優等生往往能在第一時間聽懂9成以上的上課內容,後續的複習當然可以更順暢地安排。
    而讓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聽懂9成以上內容的要素,就是個體上天資的差異。對於同樣努力的人而言,這才是決勝關鍵(特別是理工科目、需要理解的,就更是如此)。
    而且對於很多在第一時間根本聽不太懂老師說什麼的人而言,也會因為「習得無力感」更加陷入複習的惡性循環。就算他不服輸、努力鑽研並且複習,最後找到方法衝出一條路,成就也比不過那些跟他一樣努力或者努力差他一些但天資和理解力勝過他很多的人。
    不要忘了,「龜兔賽跑」故事中的烏龜之所以能跑贏兔子,只不過是因為兔子實在是偷懶得太厲害了。

  • @user-59fuc5k5china
    @user-59fuc5k5china Рік тому +2

    唸書沒有技巧沒有偏方,與生俱來的理解力和後天的努力決定每個人的成績

  • @jtina2804
    @jtina2804 2 роки тому +9

    視頻真的很棒🥺
    (時不時的括號也很有趣😂)

  • @ericjoe123
    @ericjoe123 2 роки тому +22

    個人經驗覺得,學業成績跟智商測驗分數有正相關,去參考高材生的讀書方法等同於看偉人傳記一樣沒有太多意義,尤其是醫學系。 笨的人再怎麼補拙都很難彌補先天的差異的(應屆上醫學系這種難度。)

    • @yuncongwang7777
      @yuncongwang7777 Рік тому +4

      我觉得跟投入时间精力正相关,虽然也有些人把能长期坚持学习的称为天赋

    • @郭又綺-g9l
      @郭又綺-g9l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智力測驗也可以練習,小孩可以練習智力測驗很多次

  • @pennylin8891
    @pennylin8891 2 роки тому +15

    謝謝文森 一直為我們選擇 大腦的學習方式 THANK YOU!!!

  • @gravitywide
    @gravitywide 2 роки тому +63

    學霸擁有什麼特質不一定,但他們一定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專注力」,可是很多人缺乏專注力!打開課本就想睡或看不到幾十分鐘就看不下去,比如我😂

    • @LA-wo3vo
      @LA-wo3vo 2 роки тому +31

      專注力是不是憑空產生的,關鍵其實是在會不會對正在學習的那個東西感到興趣或成就感。換句話說,那些學霸之所以能夠很專注,其實是因為他們在那些學科裡面有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 @gravitywide
      @gravitywide 2 роки тому +4

      @@LA-wo3vo 嗯嗯,不過即使沒興趣的學科,有些人的專注還是比較長。

    • @LA-wo3vo
      @LA-wo3vo 2 роки тому +3

      @@gravitywide 還有另一方面是重要性的問題,假設一個你今天學一個東西(對,就是課本XD),但是這個東西除了三年之後的大考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用不到了。雖然你知道大考很重要,但是課本的內容本身對你而言卻是用不太到的東西,那你自然很難專注在這上面。

    • @van7908
      @van7908 2 роки тому +2

      這個非常重要,學霸的專注力都很驚人,所以讀書效率也很高

    • @sr1804
      @sr1804 2 роки тому +2

      @@LA-wo3vo但我不是為了大考而學。那些知識很有趣啊,以社會為例國外人民的名族性可以從地理環境推理到歷史事件推理到他們的人格再推理到他們的法律的制定原因。每件事都環環相扣不用背就可以推出來了

  • @love-neko
    @love-neko 2 роки тому +16

    留意一下學霸的原生家庭,他們大多是較富裕、安穩的,而不是整天動不動就打小孩、辱罵小孩的垃圾父母。所以智商不在線又沒錢的人就不該生,只是製造慘劇。

  • @lighthouse3731
    @lighthouse3731 2 роки тому +1

    6:23 就像我记忆T细胞激活过程,我能完整的把整个过程说出来,在我的脑袋里,这个过程是一张很大的图,然后以逻辑方式一步一步的往下回忆,所以别人问我为什么能把这个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其实我只是没有把图拆分成小碎片去记忆,如果只是强记而不去理解,那么知识就不会巩固。
    9:26 哈哈,我读书方式跟你视频不谋而合。我大学期间复习从不死记硬背,我复习的方式就是自己给自己出题,把答案写在别的地方,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做一次题目。而且我出题有一个习惯是出难题,必须要深度思考才能知道答案,所以我在出题的时候就要摸清知识的重点,否则题目就流于表面,无法达到刺激大脑的效果。所以我大学考试非常轻松,甚至因为知识记忆巩固,在往后读进阶知识的时候都并不会太吃力。尽管如此,我的记忆力其实是非常的差,甚至乎很多时候看见某个我认识的明星,就是忘记究竟这个明星叫什么名字,所以如果我只靠死记硬背,肯定毕不了业。

  • @kwokdicken2793
    @kwokdicken2793 Рік тому +4

    參考書那邊我有點不一樣的理解, 你從不同的書裏看到同一樣的東西, 可以幫助你在這件內容之上建立更多連結。而且, 你看不同的參考書, 都看到同樣的東西, 那也產生了情緒反應, 就是"喔, 這個我以前看過"。 而且也令學習更有趣味性, 不枯燥。這樣都有助記憶。我覺得這些書都太簡化認知過程或心理效應或大腦運作, 很多時候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但不能當作真理。 倒不如說, 我有點想找一堆學生來做個實驗, 要一組複習一樣的教材, 一定的日程裏, 複習10次。另一組, 看同樣的內容, 但不同的教材, 十種教材各看一次。還有一組, 同樣的內容, 2種不同的教材, 複習5次。 比如, 如此這般。可能還要加上聲音教材、聲畫教材、文字教材的組合體。看看哪樣的組合學習記憶才最穩固。

    • @max10280406
      @max1028040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真的,我就喜歡多看同一個內容,不一樣的說明方式去理解。或者增加記憶,解釋的方式不同,也會幫助理解能力。

  • @黃永勳-r2u
    @黃永勳-r2u 2 роки тому +10

    想更加了解如何去實踐大腦LTP作用的作品,可以參考「卡片盒筆記法」這本書,完全就是依照大腦機制(海馬迴)所建構出來的一個筆記方式

  • @wangwang91
    @wangwang91 Рік тому +2

    1. Theory
    Fundamental-Link to more complicated theory
    2. Memorize
    Learn something with curiousity/question
    Memorize with experience, story, visual, feeling, touch senses, other senses.
    Loyal to the same book/text book for visual memory
    3. Revision
    Revise N, N+1, N+7, N+14 days
    This will help strengthen LTP(long term potentiation)
    4. Others
    Creat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Sleep for brain to store memory
    Teach others to strengthen own memory

  • @coni7899
    @coni7899 2 роки тому +1

    Thanks!

  • @3p16h8
    @3p16h8 2 роки тому +7

    感謝,希望之後能多說說這種對學生、考生有幫助的書

  • @FD12731
    @FD12731 2 роки тому +5

    哇….好棒的作品,影片當中有好多句話值得牢記!

  • @horn2131
    @horn2131 2 роки тому +4

    感謝分享,又能少買一本了! (反觀)果然有藏字XD 從原理出發是工程師一生的課題~~我反而是從工作後才提起學習的欲望,為了學習而學習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能找到學習樂趣的人都是很幸運的。

  • @juneyang1400
    @juneyang1400 2 роки тому +1

    棒,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的本质,和乐趣,并用动手,表达的方式去理解所学知识消化它。重复,温习最终消化理解。Comprehen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

  • @bonnieli8993
    @bonnieli8993 2 роки тому +31

    這支影片比之前多了很多有趣的生活比喻,這些比喻已經在我的腦袋留下深刻印象了 🤣
    如何騙過海馬迴這個豬隊友,笑wwwww

  • @a1991810209
    @a1991810209 2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

  • @林郁真-n5r
    @林郁真-n5r Рік тому +1

    文森說書說得越來越有趣了,很引人入勝。讓我又重新對學習提起了興趣,希望我能順利走出學習低潮

  • @江沛樺-x1o
    @江沛樺-x1o 2 роки тому +7

    感謝文森做了這集,給出了很好的價值觀,覺得很正面很棒,謝謝你❤

  • @burggerbig102
    @burggerbig102 Рік тому +1

    学习就是记忆和找规律的过程,但是天才的大脑会把这个过程变得更快或者思维方式更高效

  • @harweiz
    @harweiz Рік тому +9

    以前老師有教我一個方法,叫自然學習法,就是看書的範圍
    從每隔幾小時看一次到一週看一次(網路上可以找)
    然後就整本背起來了😂
    因為都是用看的很輕鬆,但是滿花時間的

  • @走路滑倒
    @走路滑倒 Рік тому

    在準備考研究所,我很高興能夠看到這個影片。

  • @Lu74138
    @Lu74138 2 роки тому +13

    看完發現道理都懂方法也都知道,但就是懶得動。老早就知道有興趣會學得很容易,但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很難引起興趣:(
    但我還是會試試看,開LTP的。

  • @iamweakman
    @iamweakman 2 роки тому +2

    講得太好
    很有共鳴
    謝謝文森!!

  • @suchinchen7713
    @suchinchen7713 Рік тому +2

    我的情況很特殊 我在校成績 都不好 但是 大考都考很好(全國級的)。連T大的博士 也很快(?很輕鬆?)就拿到。只是分享 有這麼一回事;我不是有炫燿心 何況跟大家炫耀絲毫沒有任何意義!!

    • @王櫻緋
      @王櫻緋 Рік тому

      我懂,因為我和您一樣,最後學歷也是博士……靠的是智商和好運。但是我發現真的要比較實力,自己比不過哪種又聰明又努力的人~努力的人還是最受我尊敬。

  • @jninlove
    @jninlove 2 роки тому +1

    非常有趣的描述方式

  • @Enryishere
    @Enryishere Рік тому +2

    怎麼覺得文森越來越幽默ㄌ🤣 感謝用心製作影片~~

  • @老干媽
    @老干媽 Рік тому

    文森的影片都好好看 尤其是有很多真實事件XD

  • @rowland8482
    @rowland8482 Рік тому +1

    我觉得能让我喜欢的老师教的东西成绩都能很好,现在很后悔历史没学好,因为小时候的历史老师们我都喜欢不起来😩

  • @BackChao
    @BackChao Рік тому

    每個人的大腦以及身體基因加上運作方式還有環境的不同,無法以偏概全

  • @Den-tn1xq
    @Den-tn1xq 2 роки тому +8

    但是就是有很多人可以花很少時間就理解一個陌生的事物...

  • @mindy_tatapiew
    @mindy_tatapiew Рік тому +3

    很有用耶!謝謝文森的分享❤️❤️❤️

  • @taekwondoneopets
    @taekwondoneopets 2 роки тому +1

    影片中的是西洋象棋唷,但围棋的记忆法也是类似的,棋手记的是棋子下的位置排列顺序而不是散散的每个位置。

  • @米安-g6w
    @米安-g6w 2 роки тому +4

    收穫好多❤
    那個「真的很好玩」我快笑死🤣

  • @ellehuang6355
    @ellehuang6355 2 роки тому +5

    這一集真是受益良多,謝謝文森的分享。😊

  • @chiweilee1168
    @chiweilee1168 2 роки тому +18

    並沒有好嗎(用連結方式解決背誦),高中更多背誦的東西
    光英文、化學都是背誦為基礎,你沒背誦,連連結的機會都沒有
    舉例來說,字首、字根就是單純背誦,或是單字背多的總結,沒辦法都靠連結來處理
    而且方法記憶,需要更好的教學方式(補習班或講義或背法)
    更多的是家庭背景優勢、經濟優勢
    對一般人來說,自己去創造連結並沒有意義,光想背法就浪費多數時間
    總而言之,就是多問、多試方法,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而已
    很多學霸只是比別人努力,或是家庭優勢

    • @jayhuang4854
      @jayhuang4854 2 роки тому +1

      認同 我從鄉下國中考上明星高中再考上頂大,身邊的同學一個比一個有資源。
      當然努力的人也很多,只是我不認為單只是什麼記憶方法這麼簡單罷了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роки тому +4

      謝謝你告訴我這一些,的確在國中、高中那一塊我較多是參考書中提供的資訊,沒有顧及到臺灣的狀況。
      另外是關於家庭優勢與經濟優勢以及創造連結的前提是背誦我也滿認同你說的,因為這也是我身邊那些功課相當好的朋友曾經跟我講過的

    • @rehsetjhrjktr
      @rehsetjhrjktr 2 роки тому +3

      不只是學習資源而已
      富裕的家庭從小飲食一定也更豐富營養
      基本上連你的IQ都會被家庭背景影響

    • @peterlaish1405
      @peterlaish1405 2 роки тому +1

      很多人故意忽略家庭背景,踩所謂不努力的人來抬高自己

    • @林台客
      @林台客 2 роки тому

      真的同意 至少人家父母走過了 直接把經驗教你 差爆幹多

  • @Icey199584
    @Icey199584 Рік тому +1

    很不錯的分享,最近學日文學得很挫折。感覺好像一直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 @xxxlllhhh
    @xxxlllhhh 2 роки тому +2

    背選擇題題庫時,只要把題目和正確答案做一個邏輯上的連結,這一題就幾乎算是背起來了。

  • @amber310
    @amber310 2 роки тому +4

    複習真的太重要了!

  • @jblee7059
    @jblee7059 2 роки тому +1

    谢谢文森制作的这个影片,学到了很多

  • @lakthmi
    @lakthmi Рік тому +1

    今天这讲太棒了 直接给娃看了🎉😂真是太省事了 感谢🙏

  • @cassie-FreeKp
    @cassie-FreeKp 2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分享!新年快樂呀!

  • @Ying_An
    @Ying_An Рік тому +1

    人確實有智商高低,但是其實很多看起來聰明的人 智商沒有比你更高
    那些聰明的人可能只是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而已
    我認為花時間學習得到的成果不只是"等差",而是"等比"的成長
    量化的的解釋就是花1的時間得到1的結果,花2的時間會得到4的成果而不只有2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我認為學習的速度是取決方法和邏輯
    拿簡單數學的例子,有花過時間背過九九乘法的人一定算得比沒花過時間背九九乘法的還快
    再拿英文語言當例子,已經花過大量時間背過英文單字的人,一定會比剛接觸英文的人還更容易記憶單字
    因為在頭腦已經有單字庫可以拿來做聯想
    而我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獲得許多經驗,藉此轉化為學習的方法,而這些方法都能夠加速以後學習的速度
    所以花越多時間學習的人,會顯得越聰明,只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很多邏輯還有很多方法
    談到有些更深入的,為什麼有些人被視為天才,我認為有部分的人能稱為天才是為他們對於學習的狂熱導致
    好比普通人平時一定會有很多閒下來的時間,譬如吃飯 洗澡...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人在吃飯洗澡通勤這些時間還不停地在想著正在學習的事情,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當然囉,還是有真正的天才,就是那種年紀非常小,就能夠精通各種事物的人
    就是真正高智商的天才

  • @Cherry-el6gi
    @Cherry-el6gi Рік тому

    謝謝文森的分享,內容很有趣,收穫滿滿~

  • @wallowes
    @wallowes Рік тому +1

    其實,最後面的結果還是一樣,當大家花費的時間數相同的時候,還是天分高的人贏,所以這種方式,還是只能靠時間數贏過那些天分高的人。

  • @HsinYuChang_chy1982
    @HsinYuChang_chy1982 Рік тому

    看到真的很好玩笑出來XD 然後括號字幕也好好笑哈哈

  • @yaolee8284
    @yaolee8284 Рік тому +2

    對了,題外話,其實日本人名字的漢字不算是簡體,不能像簡轉繁一樣改寫他們的用字,所以作者池谷先生的"谷"不該改成"穀"才對。

  • @h3703
    @h3703 Рік тому

    很喜欢你的视频 每一个都让我学到些东西

  • @岳軒-p8g
    @岳軒-p8g 2 роки тому +4

    後天學測才看到這影片🥲如果早一個月出就好了😂

  • @celinawan486
    @celinawan486 2 роки тому +1

    剛剛好考試需要!!!謝謝文森的建議

  • @aeshoeverywhere3322
    @aeshoeverywhere3322 2 роки тому +1

    謝謝😊對正在學習的我很有幫助!🎉❤

  • @music105
    @music105 2 роки тому +1

    感謝文森說書分享!

  • @suchinchen7713
    @suchinchen7713 Рік тому +2

    (btw,我大學讀的是數學系,裡面的天才都是系上最認真的哦~)
    更:蠻意外大家回應很熱烈哈哈,分享一本我最近看的書叫「大腦解鎖」,基本上作者的論點跟我一致,都認為心態才是關鍵的因素,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翻看。
    ============================
    想想孔子和慣竊 或是 柏拉圖和流浪漢
    人的最大不同 在於思想(例如思想廣深度和個人人生目標)
    因為思想不同 人生實踐就不同 ;連生活內容都不同(除了都必須 吃喝拉撒)!!

    • @_id_5829
      @_id_5829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高微好難

  • @Chia-b7i
    @Chia-b7i 2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您的分享,對學習又有更新的認識,馬上就來試試

  • @Hugohabor7799
    @Hugohabor7799 Рік тому +1

    以前也是用類似的記憶方式
    但....
    要生成記憶迴圈得花很多時間
    科目真的太多了...
    後來又回到了棄保幾個科目的循環

  • @用盡心思
    @用盡心思 Рік тому +1

    專注非常重要~~但學校卻沒有專門的課程教專注

  • @loveTWLuKangboy
    @loveTWLuKangboy Рік тому

    08:12 這段讓我想到以前國中考試時歷史有出一題:日治時期日本在臺灣施行__運動? 我想不到就寫了健康運動XD (答案是皇民化運動) 看來我的海馬迴從那時就很活躍
    P.S 天堂跟信長真的好玩

  • @紅流
    @紅流 2 роки тому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必須拿到快速通關票必須要有興趣和好的情緒,正好文森都符合。所以我能夠透過文森說書幫助我唸書!

  • @99-qi2tw
    @99-qi2tw Рік тому +1

    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但學校卻沒有課程教如何專注

  • @wei_yellow
    @wei_yellow 2 роки тому +2

    15:09 南港感覺真的會漲(唉不是
    一直在抓文森的心裡話,很鬧

  • @alexiaLOL5438
    @alexiaLOL5438 Рік тому

    喜歡這集!!!

  • @Tim30-b9i
    @Tim30-b9i 2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文森分享好書~

  • @beautybeauty1928
    @beautybeauty1928 Рік тому +1

    小孩的課業成績是爸爸的經濟實力+媽媽的情報能力. 我高中時每天中午不吃學校的,我偉大的媽媽會準備我愛吃的. 是這樣我才有讀書的動力

    • @beautybeauty1928
      @beautybeauty1928 Рік тому

      Very touching! I know I will get married. When I have a baby with my dear hubby, i am listening to this lovely song. And at last my dear baby is super super cute, brilliant, and graceful. ♥️♥️♥️♥️♥️♥️♥️

  • @VibratingCar
    @VibratingCar Рік тому

    15:09 他們都買南港區

  • @cHwEi_1995
    @cHwEi_1995 2 роки тому +7

    文森可以看看 深度學習的技術這本書
    雖然文森解說的跟深度學習這本有出入
    但也是推薦給你,可以考慮這本的影片製作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一個方式
    叫做 『記憶提取』

  • @刘亚坤-v4x
    @刘亚坤-v4x Рік тому

    高质量的分享!

  • @steven20031166
    @steven20031166 2 роки тому +2

    我讀有一本腦科學,切開左右腦,裡面卻有提到,肌肉細胞本身是有記憶的。

  • @urania0123
    @urania0123 Рік тому

    突然覺得自己很容易驚訝還有很容易有各種情緒是一件幸運的事😂

  • @yaozhenglin1294
    @yaozhenglin1294 Рік тому

    并没有,如果他可以这样计算,说明大脑思维方式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的,这样简化计算需要的计算复杂度是普通的好几倍,实际上单次计算速度是普通人的十几倍几十倍。就像芯片只会处理二进制而已,但是是人类的兆倍以上。很多学霸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式,然而能完成这件事情,已经是一种天赋了。其实绝大部分都没法让别人复刻。

  • @have-bear
    @have-bear 2 роки тому +6

    我比較喜歡把「知識記憶」的過程稱為「記憶資訊」,把「方法記憶」的過程稱為「理解知識」
    「資訊」與「知識」的差別在於:
    「資訊」描述訊息本身,及「知」
    「知識」強調資訊之間的連結與意義,及「識」
    我認為利用情感連結記憶的方式應該是另一種機制,應稱為「體會」
    理解一件事並不需要帶有情緒,但如果懂得「欣賞」知識本身的意義,則可以「看」得更透徹

    • @framepetal
      @framepetal 2 роки тому

      如果懂得「欣賞」知識本身的意義,則可以「看」得更透徹→想問這部分可以舉個例子嗎? 感覺好像懂又好像沒懂。

    • @have-bear
      @have-bear 2 роки тому +1

      就好比欣賞音樂,每個旋律,段落的銜接做的好,就會覺得好聽
      我們並不只是因為它符合樂理就覺得好聽,而是一種更深層的感覺
      同樣的,知識之間的關聯,一致性也會帶給我愉悅感,我將其稱之為「完美感」
      反之如果其中有一點誤解或模糊的地方,我就會感到有瑕疵
      因此,透過「欣賞」知識,我能「看到」知識的意義,並發現哪裡可能有問題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正確的事物總是完美的」

    • @framepetal
      @framepetal 2 роки тому

      @@have-bear 哦哦,理解,我也很喜歡這樣的完美感,覺得有時候很像一種ASMR,真的很愉悅。而且透過看透,就能看透更多原本看不懂的部分。

    • @42337YFRE
      @42337YFRE Рік тому

      ヽ(😆

  • @elvischen1228
    @elvischen1228 Рік тому +1

    老實說能運用邏輯跟推理來做為運用的人就是比較聰明,不然怎麼有人一下就能運用有人一輩子還是不會用?

  • @jaydenku30
    @jaydenku30 2 роки тому +3

    所以我們應該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 @justforfun8230
      @justforfun8230 2 роки тому +1

      沒錯 但願能不屈服於現實

    • @Mu-hz6kp
      @Mu-hz6kp Рік тому +1

      偏偏小時候都在學沒興趣的事,浪費時間

    • @Raylin-c1i
      @Raylin-c1i Рік тому

      不,是學會讓不喜歡的事,變成有興趣。

    • @Raylin-c1i
      @Raylin-c1i Рік тому

      這才是超能力😂

  • @KurakiMaki
    @KurakiMaki Рік тому

    5:36 我們用圍棋來說說,結果放西洋棋?有在校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