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得罪保险销售的视频: 看完你就知道该不该买保险了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8 лют 2025
- 推荐使用Interactive Broker投资, 请点击: www.interactiv...
您的点击会给我带来收益(不会对您产生费用),也是对我的支持。这些收益会帮助我为大家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
欢迎加入「一口新饭」社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长! onenewbite.com/
Disclaimer: * I am not a licensed or registered insurance agent.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are solely my own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financial advice or an endorsement of any insurance products.
推薦使用Interactive Broker投資, 請點擊: www.interactivebrokers.com/mkt/?src=mxyzPY&url=%2Fcn%2Fwhyib%2Foverview.php
您的點擊會給我帶來收益(不會對您產生費用),也是對我的支持。這些收益會幫助我為大家持續產出優質的內容。
歡迎加入「一口新飯」社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長! onenewbite.com/
Disclaimer: * I am not a licensed or registered insurance agent.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 are solely my own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financial advice or an endorsement of any insurance products.
您好Mr Zheng,我是理想汽车的产品专家,看到您的一个信息说在中国,您具体在哪个城市?我们来安排您的试驾!
干了10年保险经纪,现在在投行。看了你视频几年,第一次参与讨论。1)同意Ray所说的有关灾难性保险需要买。保险公司算好概率加上成本和利润,买term insurance的人在概率上肯定是亏的(negative expectation),但是law of large number 核心是你需要有足够的random sample数量,而我们都只有一条命,如果你有100000条命的话可能不买保险好一点,这个negative expectation的赌局为什么要参与?把它看成商品就行了,有economic utility & emotional benefits. 咱们买手机和出去吃饭也是让人家赚钱的…2)另外投资类保险,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financial quotient. 我接触很多客户都不会算自己投资(稳定收益)然后拿利润买保险。经纪人都不一定能解释什么是IRR,客户能说清楚复利和单利的不知道有没有一半。这类是富人的产品是有一点道理的,有些地方有遗产税,保险赔付(不是退保)能不纳入遗产计算,对于富人是有意义的。不过富人做这事情,和做这事情成为富人是两码子的事,只是偷换概念让我们追随富人的步伐而已。。。
通透,我有个关系不错的保险经纪,我买保险纯粹是照顾生意,我相信她也明白这些道理,我也把这些意见说给过她,她也明白我不买投资保险的原因,😂
所以只能買意外險和重病癌症險而已吧,我是買定期的,非終生制
@@xk4527跟我一模一樣
感覺只是做個人情而已
分析得十分透彻精准。把实质问题都讲得很到位。我曾和朋友有过多次解释,总是觉得言不达意。这个视频算是把事情理明白了。
说的太好了,估计这个视频会动了不少在美华人的奶酪(毕竟在美华人常搞的副业基本上就是地产销售,保险销售和保健品销售这几样)。大部分卖保险的都会承诺给你一个很好的收益,并用复利的概念给你洗脑。其实稍微了解下投资就知道,这个保险理财产品是不公平的,你出卖了你长达十多年的机会成本,换取了微不足道的所谓的“稳定”的收益。一般上钩的人都是对投资一窍不通,不愿意学习,并且对风险非常厌恶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好骗的老实人)。当然了,你在合同上签名的那一刻,你也就变成了卖你保险的那个人的一个“供血者”,就再也逃不出了。如果你不同意我说的,那么我建议你去把你买的保险的条款输入给ChatGPT,让它帮你分析告诉你这个产品实际的年利率,即使你有这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总体7%的年利率,你也要清楚,这个是你牺牲掉了你大半辈子的机会成本(对于大部分人就意味着你注定无法通过投资跃升阶级),并且一般前5年左右都是完全没有回报的(意味着你自己在牛市中选择自己创造一个熊市并在里面投资),这个是和那个经纪人给你洗脑的“复利”的优点是完全相反的。
现在一些保险公司升级销售了:除了要洗脑保险理财产品。对于一些人群,会诱导他们向保险公司贷款买更高额的理财产品。理由是贷款的费用可以抵税(北美高税收)。
首先保险姓“保“,然后也没有让你把所有钱都放保险公司,你可以花些钱买保险,另一些钱放在理财基金产品上
所以老美都不卖保险给低端用户, 事钱少一堆人不懂瞎bb
@@qida2937前几年利息低的确可以“套息差”,不过这个加息周期下,很多亏了,客户经理又要找借口解释了
保险就是一个家庭的基本盘。任何一个让你去把自己资金100%投入保险的经纪都不是好经纪。
没有那么多人会去学习投资的,同时,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也不一定可以赚钱,除非很有耐心。
如果拿一个保险的回报率去跟其他的金融产品比较,那只能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作用的产品,没办法进行比较
喊话全部做保险经纪的:事实就是事实,暴利就认,不要洗地!!
每个地区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在马来西亚来说,全部agency赚的佣金就是大概保费的60%(前6年的总保费的50-60%),只是你身为agent可能拿20-30%而已(以职位而定),其他20-30%是你的上级层层拿的。我们马来西亚的sales illustration里面写的明明白白的, 只是一般消费者不会注意而已(保险业务也不会特地教顾客去看)
我也是当过6年的保险经纪,所以佣金的事你懂我懂,不然每个领导为什么那么积极地做增员?豪车怎么每年换?
你们抽60%佣金如果是好好卖保险产品的话,不是最可耻的,毕竟明码实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可耻的是打着投资的名号卖保险,若给顾客知道自己的“投资”要先被抽取60%佣金,你觉得哪一个冤大头会上当?
保险不可耻,投资不可耻,用信息误导做诈骗才可耻😠
XYZ文中说的“保险归保险,投资归投资”已经很给你们台阶下了,不把话说明白,已经算很给你们代理长脸了😌
說的好
做了6年保险经纪看过太多不当人的勾当:为了业绩把储蓄险当投资卖的,还要加上讯息误导;卖医药卡特地隐瞒顾客病历但求顺利通过赚佣金的;每5 -6 年劝顾客保单放掉再买一份,佣金再刮一轮的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办不到的。
几乎每个组织都是这样搞的,6年里我换了3个组织了,就是因为同样坑顾客钱的套路的,之后我就知道这个行业没救了,果断离开,投入更值得发展的行业。
保险业近这几年开始注重与平台直接卖给顾客了,Grab Uber对德士司机的冲击,就如同ETF对传统基金销售业的冲击。我觉得这个才是符合这一代的营销方法。通过代理卖保险太多知识盲区了,消费者白白被坑而已,根本对公司对消费者不是一个双赢的营销管道了。
想问下储蓄险是ray视频里提到的term life保险吗?
@shin214 不是, term life insurance是纯保险没有投资/储蓄属性的人寿险,保费会比投资险便宜50%-60%左右。没有现金价值的,而且每年需要重新续保,保费每五年根据年龄起价。
在马来西亚保险界,属于冷门的产品类,因为可以加的rider很少。保险经纪通常没有被教育推广这种保险,佣金自然也很低。通常顾客是需要上门到保险公司柜台咨询和办理的。我自己是卖过几份,都是顾客要求,而我特地去总公司柜台问的,所以了解比较多。
@@shin214不是.term life 是指人壽,可以是不一樣的term. 可以是5年,10年,20年,甚至更多.
对保险的本质谈的很清晰。但个人认为,作为IUL这种产品,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适合的人群的。它的投资功能,对很多人是有价值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知识、精力和毅力去坚持定期投入的,并且它还具备延税、节税和保单抵押等优势。保险公司对其投资部分的收费其实也是有很明确的说明的。如果能在购买前了解并接受这个费用,其实和你买任何产品一样,支付一定的费用也是非常正常的。保险产品本身并不存在欺骗性,它并不适合每个人,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很多经纪人并不完全了解其实质,而可能在销售时没有讲清楚或夸大了收益,造成一定的欺骗性,这才是问题所在。
我是在大陆工作的精算师,Ray最后对保险的分类和建议都非常准确👍🏼 甚至用词都非常准确。我个人只够买了定期寿险和重疾保险,也是跟其他人这么建议的。
精算师是什么
@@BALANCED-Maybe幫保險公司計算怎麼設計商品才能穩賺錢的
意外险、百万医疗不买吗😂
定期寿险就是定额寿吧?如果家里有被动收入还需要买吗?
@ 意外没有买,定寿额度够了😂好医保又买
終於有人在網上說清楚保險應該如何買,我已經和我的朋友講了幾十年了。謝謝你勇敢的發了這個視頻🎉
所以损失的只是机会成本,还是可以保底锁利的。其实有很多人只有赚钱的能力,赚到了之后,却不会管理,或者不想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而保险公司是有专门的理财专家来管理这些资金的。白纸黑字也都标明管理费比例与金额,并不是哄骗,当然顾客要选对经纪人。我想说的是保险产品并没有问题,主要是顾客自己要选对经纪人。
哇 Ray总结得很好 我副业做保险经纪 但绝对不是被金字塔销售洗脑的经纪 15:20 处 1.是指term life,critical illness等保险。2. 是personal health & dental plan,如果有公司可以通过公司购买,这样能作为公司的一expense。3. 是所谓的保本基金 在加拿大叫做seg fund。4. 在加拿大一般就是分红人寿 par life 或者 万能人寿 universal life。 确实1和2是最值得买的,3和4 需要按照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去考虑,不要轻易听信保险经纪的忽悠,把保本基金和分红人寿吹上天。😂😂😂
2没有公司补助听起来也不用买吧
像我们这种完全完全不懂任何投资的家庭,比如几十万放在储蓄账户一点利息都得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投资的,估计会考虑买这种人寿保险,至少他们承诺你百年之后(必须去世后)才会给你二十万,每年交4千,交15年(我爸爸给我买的,估计再有五六年就付完了)。他现在又开始建议我也买这种给我的孩子,我是真的不知道这种算是好的人寿保险吗😢😢,我也不知道怎么计算。如果真要买人寿保险,买哪一种啊,还有做投资理财找谁做啊,是银行还是fedelity还是找谁呢,对于财务一窍不通,我总觉得那几十上百万的存款每一年应该可以有点收益的😢😢,但身边谁也不认识🤷,可以少稍稍指点下吗😮😮❤
@@RZhan-sv5re买美股大盘etf定投,闭眼买就好不用想
@@calvin19980324怎么买😢
分析得非常好。我虽然在几十年前也有类似的了解,只买不可负担后果的保险,但是没有如此能说服人的条理。譬如说,我在孩子大学毕业后就停止人寿保险(term life)。即使曾经有理由买的保险,当现状改变后,也可能变成没有理由了。即使是车险,我也只保liability。
我出国前就在保险公司工作。我认为无论国内外,现代的保险早已失去了最初发明保险时的初衷,变成了金融机构骗钱的工具。因为现代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其需要的范围,也就是说,你交的保费,绝大部分都付给了保险公司支付给管理人员的高昂成本,而不是用于赔付。
一半用于赔付吧
像我们这种完全完全不懂任何投资的家庭,比如几十万放在储蓄账户一点利息都得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投资的,估计会考虑买这种人寿保险,至少他们承诺你百年之后(必须去世后)才会给你二十万,每年交4千,交15年(我爸爸给我买的,估计再有五六年就付完了)。他现在又开始建议我也买这种给我的孩子,我是真的不知道这种算是好的人寿保险吗😢😢,我也不知道怎么计算。如果真要买人寿保险,买哪一种啊,还有做投资理财找谁做啊,是银行还是fedelity还是找谁呢,对于财务一窍不通,我总觉得那几十上百万的存款每一年应该可以有点收益的😢😢,但身边谁也不认识🤷,可以少稍稍指点下吗
@@RZhan-sv5re 如果你有几十万的闲钱不知道怎么处理,不如花其中的百分之一去学习相关知识,而不是求助于身边或网上的“熟人”
你花在学习上的成本,会带来远高于百分之一的收益,何乐不为呢?
当然,等我开始卖理财和保险产品了,也会非常喜欢你这种承认自己不了解还愿意相信“专业人士”的客户啦
@@RZhan-sv5re如果你想了解内地或香港的产品逻辑,我可以~银行保险基金行业都工作过,博主讲的IUL我也了解,收费咨询不卖产品
@@RZhan-sv5re百年之後給你20萬,這個報酬率也太低了吧,百年之後20萬價值甚至比現在10萬的價值低
关注你一年多,如果这个视频在去年11月做出来该多好啊,去年看了你的一些理财视频,就觉得指数基金有未来,没过两月我就买了跟你视频描述的这款保险一模一样的投资性保险。结果可想而之!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保险也没法退了,也不想再继续交了。只能自认亏损了😂 不过还是很感谢你分享的内容,我从中收获很多。虽然我没有投资的天赋,但你分享的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内容真的让我充满能量。你是一个能量很强且有智慧的人,你的话已经可以影响一部分人了!特别欣赏你,也很感恩遇到你这么有能量的UA-camr。祝你越来越好🥰
忽略了人们为啥要购买投资类保险的原因,就是人性。举例是很简单的,但是绝大多数人自己在做主动投资的时候,人性其实占到90%以上。而购买保险其实是一种被动投资。当然,现在很大投资类保险参杂了重疾,死亡等各种消费类保险来忽悠你。但是当你签下一份投资类保单时,其实就是一份被动投资。如果自己研究透彻了各种基金,投资eft等等,虽然其实买保险和自己定投这些是一样道理,但那归根结底也是主动类投资,当市场波动时,能做到的人比例远小于1%,这就是人性。所以,投资类保险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认为损失一部分的机会成本,来覆盖人性,是值得的。
基本同意。那还要看这一部分机会成本占你的总资产多少了。投资类保险一般会让你每年往里面放6000到20000不等,你得考虑会不会对你的生活现金流和投资组合产生影响。
但會買投資型保單的人,恰好就是你說的那群沒有意識到人性弱點、被人性弱點掌控行為的人。
我理解保险本质是为不确定的风险支付一个确定性的成本。
其实富人是用保险合法避税的,还有就是被告的时候人寿保险里的钱没人能动。这也是买储蓄性保险的最大功能,两个最主要的功能Ray没有提。富人的确都买很多保险,1.规避遗产税,美国遗产免税额大概1千万,不少人是有3千万以上的人寿保险。2. 富人大多开公司,公司做大之后100%一定会有法律诉讼,而人寿保险储蓄里的钱是不能被用来做赔付的。OJ simpson 就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老板被告之后也是靠保险里的钱生活的。😊
所以更说明了“富人用保险XXX”的论点无法用到普通人身上: 因为对我们不适用,大多数人没到千万美金级别以上。我们更应该想“如何变富”。但保险无法帮你致富🤣🤣。
@@MoneyXYZ 富人买这些保险的钱对于他们的资产都是九牛一毛,损失的收益等于请保镖的费用。普通人根本学不了富人的策略
@MoneyXYZ 你肯定到了的😁特斯拉最近大涨啊😉😉😉
那为什么不搞个信托呢
在加拿大分红人寿保险是作为避税遗产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這是我聽過把保险講得最清楚的人很受益 非常感謝
关注ray很久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高质量视频。第一次留言是被你的勇气打动,敢于说出保险这块大蛋糕的真相,触碰到了很多经纪的利益。
我自己本身也会买重大灾难的保险,然后不会买投资类的保险,可是我觉得投资类的保险也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如果说一般会自己投资和管理自己资产的人,一般都不会去选择投资类的保险。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不懂投资的,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他们可能连etf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会用trading app,那么这个时候投资类的保险对他们还是有用的。
講真話才會有流量,大家都是聰明人!
"Becoming Your Own Banker" 这个书讲了,有投资的终身寿险,policy loan把钱贷出来一钱"多"用(可以同时持有保险的投资 和 自己买的,比如S&P500),或者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钱,达到类似HELOC的效果。再有就是小企业主、自雇人士,拿公司的盈利钱买终身寿险,然后赔付的时候,赔付到继承人手里,避免了生前从公司拿出钱的分红税。 这是我知道的一些,您说的100%都对,只是一些别的角度。
感谢Ray,你把我这些年究竞买不买人寿保险的困惑,一下子搞清了,又如醍醐灌顶。感谢你!
非常赞成 我在买人寿保险时就认为保险和理财功能应该分开
非常感谢,发现你的思考方式很多都触达本质。
身边有很多人都乐于购买投资类保险,尤其是视频开头提到的保本保险。😂
如果一个人没有理财能力, 平时花钱又不节制, 这种保险也算不错的.
@@jzhou7138 👍
你说的很有道理!很多人会被保险经纪人说得糊里糊涂的买了投资性保险。我自己想了想,得出的结论和你一样。
美國有一些賣IUL的保險公司其實是有直銷結構的,他們會用免費理財課程去吸收下線,賣出去的保險也是層層分潤(可以想像多少隱藏費用在裡面)。另外他們似乎也在利用保險在獎學金計算上被免除的特性,把財產都轉移到保險內,讓小孩可以去申請有財產限制的獎學金(但是跟隱形費用比,真的有省到嗎?)。還有這場跟保險公司的對賭中,因為時間過長,購買人有時都會高估自己在10年20年後的繳款能力,最後是因為繳不出保費,反而蒙受違約罰金。不如量力而為直接投資方便運用的指數基金
大讚博主,全是給自己同胞的良心話❤❤
作为一个保险代理人,我表示博主比很多代理人都更认清保险本质。 但是也有一些我觉得理解有误的:保险公司的投资原则是“在风险最小的范围内争取最大收益” 。根本不会“都放在标普500”,因为抵抗不了金融危机。保险公司一般投资违约风险极低的国债、优质企业债;少部分你说的稳定股票投资组合;然后是高门槛的优质资产。如果你愿意牺牲流动性而换取比债券更高的收益,保险产品是不错的选择。 或者你根本不想花时间去研究你的长期纪律性储蓄该如何进行的话,你也可以买这类产品。 还有一点要跟正,我所知的许多知名富人持有多张这类保险保单。但确实占总资产比例很少。您如果想了解香港的产品,我们可以私下研究,我可以给你提供素材。
我非常同意Ray的观点 我自己会看Ray的频道 并且在投资中也获得了收益 我很乐意分享我的经验 有时候也会把Ray的视频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后来发现有些朋友学习金融知识的意愿不高 我也就理解了这些理财产品存在的意义 就是让不愿意学习的朋友也得到一些稳定的收益😂
从投资角度不否认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保险还是偏重于保障功能,也许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意外发生,就是另外的故事了,保险是有保额的,重点还是在保障。无疑定投SP500十年,你的收益绝对比保险公司多,只是如果意外发生在第五年,那你的投资被迫停止,因为你要拿钱处理你的身体状况,但是这时候你的保额就发挥杠杆作用了。
再买个term life 不就有保额做杠杆了吗
终于懂了。每次听保险销售推荐搞得云里雾里的。
感谢xyz
前一阵好好研究了一下IUL,搜集了很多资料,最后没有买。 这个视频是我看到的对IUL分析得最清楚无私的。
把您的所有视频看了两遍,也作为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开立了香港卡和ib账号,在您发布这条视频之前,我就总是在想我的安全边际是什么,什么是我“触之即死”的领域,于是我就想着给我的父母买一份保险,观念和你不谋而合,就是让保险回归保险属性,你彻底改变了我,RAY,而且我发现我们的成长经历也有惊人的相识,但是我现在苦于无法进行原始资本积累,非常痛苦。想请问您我该怎么做,怎么发挥自己的disadvantage
延遲滿足,把所需花費降到最低,將一切獲得的薪酬存下來,每月個定投投資標普500指數 VOO或者風險高一點的納指 QQQ。
@@leojesselivermore 谢谢您的建议!我已经在做了,节俭并且复利,目前为止已经看完了四本关于指数投资的书籍,但是在keep buying一书中提到了,如果被动收入小于主动收入,我应该把重心放在提高主动收入上,现在我就是提高不了自己的主动收入,我在国内一家500强制造企业上班,月薪只有8000
@@leojesselivermore 谢谢您的回复!这相当的正确,我已经在做了,并且已经看了四本关于指数投资的书籍,但是在《keep buying》一书中提到,如果被动收入小于主动收入,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提升主动收入上,我目前在国内一家500强制造企业上班,月薪只有8000,我不知道该怎么提升自己的主动收入
不用緊張,不要攀比,學習怎麼賺錢,改變你可以改變的
改變你可以改變的,例如環境,或是學好英文
看了这个视频心情有点小复杂, 也看了一些评论, 有不少保险经纪评论的, 我也在保险行业干了11年,但是是做数据,精算,算是做后台的技术人员吧,你说的IUL,我原来东家的各种费用计算什么的,不少都是我audit的,作为精算师audit。本人现在不在保险行业了,所以你没有动我的蛋糕,只是想讨论一下,尽量客观。我只谈过寿险,医疗险什么的不熟,没发言权。
1,你的视频我看了不少,你对很多事情都是有非常独到的眼光,但是,我想说,听到你说你只买term,我可以确定的说你对寿险是不很了解的。Term应该是年轻的时候,给老婆孩子留的一个保障,年纪大了,UL,WL,或者IUL才是正确选择。不止有保障,death benefit也是免税的,富人是利用这个做部分的避税,所以,其实这部分政府是限制的,你付的钱,不是想付多少就付多少,有GLP, GAP,7pay等等的限制,超过限制,保险就不是保险了,death benefit也不免税了,这也是富人不能完全用保险避税的原因之一。从保险行业出来也有快十年了,希望写的东西还是对的。
2, 还有一个问题,等你年纪打了,保险公司不会卖给你term了,或者非常非常贵。就像你说的,保险公司算好了你会赌输,没错,对大部分人,一定是输的,但万一你是那小部分人呢。这是给家人保障的一部分。
3, 中国人善于计算,就像你说这个是和保险公司对赌,本质上没错,但是你要是因为这个不买寿险,那就真错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保险其实是政府负担不了的社会保障,但是作为一个公司,有些还是上市公司,必定是要赚钱的,而且人家提供服务,提供保障,赚钱不是天经地义么。保险的名声,是被不少无良经纪人搞坏了,保险其实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是对家人的保障。
4, 你是懂投资的,而且明显是投资赚了钱的,所以你说,对于保险+投资类的产品,还不如买保险,自己投资。没错,但是我觉得你这样会误导很多自以为是的人,投资不是每个人都玩得好的。我和老婆也都是学历不错,在美国生活了快20年了,我们自己投资,有亏有赚。我买了你说的IUL,我老婆也买了,但是这只是我们投资的一部分,我们还有自己投资的股票,房地产,529,这算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吧。
5, 这个IUL,有自己的用法,我们是打算开始的多放钱,然后收益可cover保险部分和管理部分的费用之后,自然增长,等过几年孩子上大学,一部分的费用是打算从这里贷款出来的,贷款,并不是withdraw,不交税。完成上大学的使命后,只要保持里面有钱,保险就还一直在,死后钱免税留给孩子。有人也会觉得这个目的不一定非得用保险完成,没错,这只是手段之一。
博主是聪明人,不需要我废话,主要是觉得博主的这期视频可能会误导不少同胞,中国人对保险本来就是有偏见的,觉得为了个小概率事件付那么多钱不值得,侥幸心理,不值得提倡。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环,你要是看到保险公司每年为飓风,付了多少钱,你就不会这觉得这些公司都是骗子了,指的是正规的保险公司。当然他们收的钱更多,要不怎么维持这个保障?同时,你多付的钱也提供了就业。我十年前出车祸,车完全废了,我没事,保险公司完全赔了钱,让我买新车,如果要是没保险,自己得多花好多钱。
大家讨论,喷子勿扰~~~
说的太好了!我也有IUL,您说到重点IUL前期多放钱是对的。
@ 谢谢☺️
感谢参与讨论。但是最后你还是把投资和保险两件事混淆了。
最后一段关于“飓风,车祸”等保险理赔的论述和我的是一样的。我严重支持这些保险,我也买了。我没说不买保险。只是没必要非得用保险来投资。(整个视频都在解释这一点,你也说了,投资不一定非得用IUL)。
视频也说,投资类保险对特定的人有特定的用法。如果你相信你是这部分人,OK的。这也是我视频的观点。
我从来没把保险一棒子打死,我强调了;我喜欢保险,认为它是最伟大的金融发明之一,而且我也是保险的直接受益者(我车祸用过,房屋用过)。
当我们讨论保险和飓风和车祸关系的时候,很简单,所有人都听得懂。但它和IUL这种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用它来证明IUL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是对没看视频的观众的严重误导,也是对任何被IUL target 的客户的误导话术。
还有,不存在“IUL”客户“赌赢了”的时候。假如标普500经历20年不涨反跌,你可以想象经济有多糟糕。 通胀水平也早已让IUL里的钱分文不值(假如保险公司还存在);如果是通缩,那祝所有人好运。 你看,如果涉及到投资我们可以讨论的点太多了,可以讨论上好几天,很难辨出对错。但你是精算师,你已经得出结论了:大概率在投资上客户会输给保险公司。
更重要的是:“不懂投资的人会成为保险公司的鱼肉”。因为连标普500都不调查的人你可以指望他不被保险销售和复杂的条款搞得昏头转向?不会被upsell?”同样的“自以为是”的人总会被市场教育。简单说:个人财物上没有“省心的solution, 人们总会为自己的无知交学费”。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自己的无知。投资类保险无法为投资上的无知兜底,反而会压榨这种无知。这就是为啥我要坚持把保险和投资分开。既买保险,也买投资;但就是不要把它们合在一起。
最后,买term 人寿就是让家人最脆弱最需要依赖你的那几年有保证。比如还有房贷和孩子大学毕业前。如果等你90岁了你还负债累累要家人承担还债的风险或者你的子女在你90岁时还依赖你的话, 大概率你没有能力坚持买交那么长时间的人寿保险。皇上都没办法保证自己的下一代一定会怎样。老百姓把孩子教育好让他自己靠双脚站立是最靠谱的投资。
@@MoneyXYZ
谢谢你继续讨论, 我看你视频也看了至少一两年,还是挺喜欢你的,确实觉得你对很多事情有独到见解。你有一期谈早起做事情,把早上时间利用起来的视频我非常喜欢,也在努力这么做。
其实我开始说的心情小复杂,主要是觉得这个视频会误导一部分人,特别是看了一些评论之后更觉得会这样。没有说你说的东西都错,保险是好东西,但是中国人本来对保险就有成见,加上无良经纪,即使是在美国的同胞们对人寿保险的接受程度也有限。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事物的认知每个人对每件事物也都不一样,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因为这个视频的部分内容不买保险。 我也知道你没有说保险一无是处,希望大家都听得明白。
再说回IUL,我个人还是不认同这是个“对赌”,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呢,对我来说没有输赢,这只是一个投资渠道,至少我觉得投资风险要分散,这也是分散的一部分。
1, “不懂投资的人会成为保险公司的鱼肉”,个人不觉得是这样,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就像是你去饭店,买个鸡蛋西红柿,估计你也会做,成本更低,为啥不自己做,为啥去饭店?
2, 还有,不知道你看的IUL具体是哪家公司的什么产品,我买的是有ceiling 和floor的,如果我买的指数今年是跌的,我的收益会floor在0,当然保险部分的收费和资金管理的收费都是要照常收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可以当成是一个更保守的大盘投资。当然如果今年收益特别好,比如2024,我的收益也会被ceiling限制, 几年百分之20几的纳指和标普我可能只能拿到貌似是12% 还是15%,忘了。我个人觉得这个保险,没有什么输赢,只是为服务付钱而已。
保险和投资结合,好不好,我觉得这个一半一半吧,有好有坏,确实让很多人理解不了,本来保险就不简单了,加了投资更麻烦。保险公司做投资,估计没有比专业的投资公司好,但是他们也是有专门的team,应该比不少散户强吧?这个要看比较对象,你投资做得好,如果从投资回报角度讲,你肯定没有必要买这个东西,但是从风险控制角度讲不一定。我投资水平一般,标准散户,部分钱只买大盘,部分自己玩玩炒股票。
最后,term的讨论,这个我也不太同意。
1, 部分人寿保险可以买/加long term care的rider,这个其实很多人都需要,老了需要人照顾,这个是term给不了的。
2, 你说的90岁负债累累,要家人承担风险这里我没看懂。我的意思是说,我保险的death benefit可以免税给孩子的,其他的留给孩子的钱,房子是要交不少遗产税的。 这是个benefit。也不是说有了这个就可以保证下一代怎么样,这俩没啥关系,总不能一点不留给孩子吧。所以我觉得保险还是应该一直有,年轻时候term,经济实力允许了就买UL, WL,VUL,IUL什么的,个人想法。
😀 新年快乐!
@@MoneyXYZ你作为40多万粉丝的UA-camr应该中立,不能误导,你有这样的责任。为什么投资和保险一定要分开?为什么保险就是term最好? 我自己的IUL10几年前买的,一共放了8万多,现在现金价值20几万,150万的死亡理赔。我就觉得这样的保险结合投资是非常好的。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跟你一样投资股票会赚钱,不能只站你自己的立场。新年快乐!
我是台灣的保險業務我跟客戶說明商品時的觀念也十分類似,但是並非每個客戶都想要自己投資,這些客戶資金原本在客戶不自行投資的前提之下,考慮機會成本把錢從銀行拿到保險公司反而是增加獲利的且同時要考慮稅務問題、人性問題,我會請客戶別把保險當成投資但這並非一個毫無價值的商品,保險業務之所以讓很多人排斥就是因為很多業務利用資訊不對等、欺騙的手段來銷售。
所以沒有好壞看自己需求,想無腦理財獲得一點點利潤保本可以放保險。
想要更大利潤就可能要投股市機會大,但要自己做功課承擔風險。
我兩個都有,也保守也想獲多利潤,平衡ㄧ下。
@@meichung6394 畢竟我自己是保險業務把傭金算進去的話這商品吸引度還是蠻高的,故我的資金比例70%在保險商品中,但30%資金在風險市場中波動的時候,我有發現心態上比較穩,不會隨便就想賣出,因為畢竟才占一部分的比例,虧光了會心疼但不會影響生活。
開頭說的那種投資跟保險混為一體的東西十幾年前在台灣就很盛行,畢竟當時大多數人對投資沒什麼概念。現在這種投資型保單因為利率的降低跟通膨變的超不划算,但還是很多人會繼續買。因為對他們來說把錢存到自己看不見的地方避免花掉,又有未來期望值很吸引人。跟他們說定存勉強打平通膨又說會想去花掉,丟債領息又說風險比定存高。人類的心理需求跟實際損益脫鉤這點真的很奇妙。
有的人是根本沒儲蓄習慣,有的人只是追求高於定存就好
美国的投资型人寿保险,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1.税 2.保护和财富传承(人都有走的一天,所以需要用终生型保单,不可撤销信托里面通常都有很多终生型保单)3.增长稳健性(投资部分保底不跌,annual reset) 4.Infinity Bank (有的计划有很好的参与型拿钱方式,一笔钱可以用三次, 充分利用OPM)
像我们这种完全完全不懂任何投资的家庭,比如几十万放在储蓄账户一点利息都得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投资的,估计会考虑买这种人寿保险,至少他们承诺你百年之后(必须去世后)才会给你二十万,每年交4千,交15年(我爸爸给我买的,估计再有五六年就付完了)。他现在又开始建议我也买这种给我的孩子,我是真的不知道这种算是好的人寿保险吗😢😢,我也不知道怎么计算。如果真要买人寿保险,买哪一种啊,还有做投资理财找谁做啊,是银行还是fedelity还是找谁呢,对于财务一窍不通,我总觉得那几十上百万的存款每一年应该可以有点收益的😢😢,但身边谁也不认识🤷,可以少稍稍指点下吗
@@RZhan-sv5re每個國家和家庭條件病史都不同,沒辦法給你有效的建議。
只能跟你說台灣的現況,不要著急的去投資理財,寧願把錢放著也不要去做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理財,台灣現在詐騙猖獗,大家都為了讓錢生錢反而讓畢生積蓄被騙光
非常好👍,讲解非常清晰,但忽落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号称买保险公司的投资加上遗产继承可以合理避税,这是我的疑问,难道政府只给保险公司这个避税政策吗?我猜这可能是大家投资保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有机会可以再讲解一下。
Firstly I like the statement that if you can't explain a financial tool nicely within one hour better don touch it. Like your discussion on uncertainty its profound and useful
@@tomato3347 Actually that's not a good statement, u wont be able to understand most investment instrument in less than 1 hour, as everyone have different knowledge background.
講解得非常詳細,也跟我個人對保險的理解與決策一致。
太实用了,感谢分享,而且这期视频都没使用配乐,这真的就非常serious了!
🤣🤣是因为这个视频“枯燥到不值得用音乐烘托”。
我身边就有人辞职去全职卖一类投资类的保险,形式极度类似传销,每天不是开大会就是四处旅游彰显事业有前途吸引更多人加入,这类保险有点大脑的人都知道一定要避免,你想想,这保险要养活这么一层一层的销售人员的提成,那些钱都是你买保险的人口袋里的钱啊。
三年前买了IUL,绝对是个骗局,扣掉费用这三年的收益只有1-2%,宣传追踪sp500的收益根本大谎话。当初经纪人宣传卖保说是可以投资,现在经济人说这是保险别指望很高收益。交了3万刀违约退保了,算是学了个教训。
买IUL 的目的主要还是人寿吧,投资部分肯定不如自己啊
@@hejessica2799经纪人的忽悠说法是收益跟踪美股的,有9-10%理财收益,交几年就cover一辈子保费了。完全不提保险金有多贵,随时可以调整,不需要通知受保人。这三年股市大涨,这个收益完全属于诈骗了,不够付保费的。
你的IUL使用了premium financing还是没用那种?
家庭理财本来就应该是保守确定性的基本盘+风险投资的组合,人寿保险和股票ETF一样都是一个资产配置工具,更多是互补而不是互踩。
很喜欢这期视频!你分析了保险的本质,特别是那句"让保险回归保险本身"说得太对了。不过我发现视频里没有谈到保额这个话题,作为一个经常纠结保险的人,我特别想知道你是怎么思考保额的问题的。毕竟买多少保额,直接决定了保险能不能真正帮我们抵御那些你说的"灾难性后果"。也希望你能在后续的视频里聊聊这个话题!谢谢啦!
这个要看具体问题了。我买的都是高的保额。但是原则是保额够用就行。但这个“够用”需要仔细考虑。宁可多估,不要少估。
如果你是被动收入者,不用买重疾;如果你是工薪阶层,个人建议5年年收入。 比如你20万 一年的年收入,你买100万的保额比较合理。折算下来可能就是每年存2万。保险公司给你支付3%的年利息。你牺牲了利差和流动性。但你获得重疾保障。大概这个逻辑。
不只是投资保险包装,其实很多所谓的高端理财产品,也就是把常见的指数基金、债券包装的高大上。
醫療險另外談,
其他保險保死險就好了,便宜的定期險和意外險,不要買什麼綁利率的壽險和投資型保單。
賭的是英年早逝能留一筆錢給家人度過難關,不是讓他們變富裕。
已經很有錢的人,突然死了也不怕家人無法過活,這種人也不需要保險。
跟我对保险的看法完全一致,只是之前没想到从投资/保险分离的角度解释,之前跟别人解释该买哪些保险时一般都是用“高杠杆”辨别,买那些“高杠杆”的保险来给极端情况兜底。比如重疾险一年交几百块,但是万一得了重疾能赔200万,比如汽车第三者险一千多块万一撞坏别人的车能赔300万;至于那些一年交几千然后说什么60岁后能每个月领钱的相比之下杠杆率太低了一般就不值得买
说得很好 多年来我就是秉承这个原则 保险和投资分开 从来不听那些经纪的忽悠
感觉周围那些买这些产品的人 都不是financially savy的人
@@jijiwaiwai6747 投资不是包赚的 但保险+投资包赔 最怕遇到的就是半savvy的😝
同意,如果要投資就買S P 500,千萬別買IUL或GIUL。Term life真是最實際的也應該是便宜的,很容易跟別家比較。車險也一定少不了。房屋保險看情況。
有錢人,買人壽險,為的是給繼承人有一筆錢可以先繳遺產稅
说的很有道理,但存在即合理,所以当我炒股炒币结果又从事保险后我觉得有份保险很有意义,上面一个老哥说的很对,我就是那个被人性左右至今没有在经融行业获取正反馈的人,人性在市场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认为保险是做“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事,没办法做变成富人的事
和我的观点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我自己之前只是模糊的感觉,Ray把我的这个感觉非常清晰的说出来了。
在寿险行业做了十多年,转财产保险了哈哈😂 人寿保险和投资的确根本不沾边😂
这个问题,西人的论坛,视频讨论已经很多了。 我的总结就是,有dependant (儿女或者配偶)一定买一份term life insurance. 确保万一有事,儿女能长大不用去睡大桥底下。 其余任何投资性质保险你都不用买... 例外是如果你TFSA, RRSP全部买满 且无房贷。 如果还有500万加币存款。可以考虑买保险免税资产传承。要不都是被割韭菜
我有孩子只买term life 。😊
之前有用过UHC联合健康险,由雇主出部分保费这样的,觉得还不错,因为本人没有什么大疾病,那保费总是要交的,积得多了就可以考虑买他们提供的基金名单里选投资。不提钱出就不用报税。(不知道UHC有那么多3D的事)。今年从12月开始,UHC保费上涨很多,就转Blue Cross了。
當我看到把life insurance 用保險兩字來稱呼,就知道對保險的認知是很粗淺且外行的。
請精準使用人壽保險的用字
英雄所见略同 我曾经和重疾险和储蓄险的agent聊过 最后我都决定不买 逻辑和你说一样 不过你的逻辑更完备一些🎉
像我们这种完全完全不懂任何投资的家庭,比如几十万放在储蓄账户一点利息都得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投资的,估计会考虑买这种人寿保险,至少他们承诺你百年之后(必须去世后)才会给你二十万,每年交4千,交15年(我爸爸给我买的,估计再有五六年就付完了)。他现在又开始建议我也买这种给我的孩子,我是真的不知道这种算是好的人寿保险吗😢😢,我也不知道怎么计算。如果真要买人寿保险,买哪一种啊,还有做投资理财找谁做啊,是银行还是fedelity还是找谁呢,对于财务一窍不通,我总觉得那几十上百万的存款每一年应该可以有点收益的😢😢,但身边谁也不认识🤷,可以少稍稍指点下吗
這集非常重要,雖然我一直知道保險不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解釋不清
有你的說明,大概已經完成90%以上的問題了
再聽不懂,那就自己保重
是的,而且投资类保险回报极其低下,几乎被保险公司赚光了!我18年在渣打银行开户被美女柜姐迷惑购买一份储蓄保险,她只会跟你说乐观情况下预计最高金额,现在6年过去,(已经供断)。我现在退保只能拿到60%的本金,我大概要等多五六年才能拿到本金。就是说我的钱在无利息的情况下借给了保险公司十年。这十年我投资什么不好😢
感谢up,最近正好在犹豫要不要买香港的分红险,几家大的保险公司仔细看了很久,都没完全搞懂计划书,正如你视频提到的,太复杂的投资还是不要碰。投资回归投资。谢谢!
不要买,这种分红险没用的。我们十几年前在国内的汇丰银行买的友邦保险,最后亏了几万退了出来
這部片看了兩遍,非常有幫助,謝謝Ray
買保險相當於買自己一個看跌期權,對於我這種宅男中產年輕單身族群。
我願意承擔多一點風險。把錢放在股市。
任何投資與投機都是一種概率。good luck~~
保险需要和债务,税务,和投资的组合一起看的。
只谈回报率和机会成本,那肯定是不如其他的金融产品。
我只能說,我買過三次保險!!!三次都是給好朋友騙!!除了醫療的,窮人什麼都不用買,要不然輸死你,,,,另外如果是富人,可以多買幾個後備的保單
终于找到这世界第二个人跟我想法一样了。或者说我交际面太窄了。真希望有更多些理性的探讨问题的朋友啊啊啊❤
終於有人說出我對保險的看法!
有人與自己的觀念是一樣的很讓人開心,自己本身也只會真正的保險,投資跟保險分開。
哇嗚,你真的很棒,無法認同你更多。謝謝你!
保險基本上就是只要買傷害意外手術這類的比較實用,投資不建議買,不過,如果你對真正的投資(股票、基金、期貨)這種專業投資沒有概念的話,其實還是可以考慮買投資型保險,專門給沒有投資概念的人專用的增值保險,雖然錢不多,至少還是有其用途。沒有沒有用的保險,看你需求還有怎麼去使用而已。
保險是們很複雜的科學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了解敢談論的真的不多。根據我從事保險近二十年的經驗,同意Ray說的,投資類的保險商品,市場可取代的物件很多。就我的經驗,投資類保險,主要符合大多數無法自己研究投資管道的民眾,且相較之下的管理費、投資成本比銀行端、證卷端的基金便宜許多。或許不是最佳選擇,但是大多數人可以選擇入門的一種方式。
讲的非常好👍
講解非常通俗易懂,也證實了我多年的想法,保險和投資的收益是不應該混淆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定期保險最多是保險到80歲,有沒有純保險買到100歲的呢?
我在美国这边认识的老板们买理财寿保基本没有说是用来投资的。
都是用来抵税的。
所以太多收入买才有用, 希望增加收入买没用。
投資歸投資 儲蓄歸儲蓄 保險歸保險 財務規劃越單純反而越有效率
爸两个清晰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再利用客户知识不足,赚取部分投资收益以及所谓的管理费用。有些产品组合可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但保险及投资的组合不是。
这个视频真的是爱了 胜造七级浮屠❤❤❤
说得太好了。聪明的头脑!
对了,再者,标普五百在过去20年的几何平均收益在8%,前提是你锁20年。如果同样是保单,大概是6.5%,但他同时获得了1.人寿保险、2.避免“亏损厌恶”心理;3.强制纪律性储蓄;4.可有信托功能。 5.还有很多。这也是一种需求。 保险是一种工具,螺丝刀和锥子虽然长得像,但并不是同一种工具。
保单获得不了6.5%, 远远达不到,这被严重夸大了。
你忘記考慮保險公司本身也有倒閉的風險 二十年什麼事都說不準
@@MoneyXYZ 您在加拿大可能接触的比较多的是美式分红,美式以固收类占比较大,权益类占比较小。20年会略低于这个数,但也不是远远不及。英式保单权益类较多,短期波动会有一些,20年6以上的很多都能做到。美式英式是风格的不同。风险偏好不同。
@@Hugo-hz2oh 您这个疑虑,可以试试问下Chatgpt,它肯定说的比我好。首先保险公司因为监管极严,这包括资本充沛率,资本使用方式(就博主说的投指数鸡精监管就是不允许的,因为不够稳);以及保险公司还会再保险,让它的倒闭风险极低,全球有几家保险公司所在国政府是不允许其倒闭的,即便倒闭了,其他保险公司和政府也会接手保单。 还记得罗斯福新政让银行都得买保险的事吗?保险公司的基因决定了它不会倒闭,也决定了它跑不赢sp500。
@@Hugo-hz2oh 还有 你真的那么担心,可以选择经历多次全球经济危机、经理两次世界大战 、08年金额危机。依然平稳发展的公司。你把违约风险降到底。但相对你的收益可能会稍微下降一些。金融产品没有既要又要的,就是个风险权衡问题。
IUL不是对标股市而是储蓄账户的,保本且有高收益,随时可以提现出来,这才是目的
国内的朋友看完视频有个大致框架可以移步有知有行加深理解
希望Ray能谈一谈富人如何用这个来合法避税传承下一代🙏🏽IUL还有更有风险的带premium financing的,更刺激🤣 完全同意一般人($30M USD以下)就不要考虑了!但是确实想知道是否对富人有价值、如何使用~^_^
非常赞成,今年买重疾险就遇到很多投资回报夹杂在里面,最终还是选择了主打保险不追求增长的产品
以前30岁开始准备买保险,约经纪人, 她居然合同没带? ! 说太长了😂 我难道听你讲就签约? 还在那里跟我宣传自己银行账户😮我早做好攻略, 疾病险我问了几个问题, 她回答让我明白公司规避一切容易赔付, 交通意外险我想买,她说只卖公共交通😂😂😂😂😂坐地铁出事百万分之一我信你个鬼
笑死我了!!🤣🤣🤣
用股票來領利息、用債券來賺價差、用保險來儲蓄,都是很神奇的事
都很合理
沒什麼神奇的啊,就像股市中有的人賺的是零和博弈,有人賺的是市場膨脹,有人賺的是企業價值,標的一樣,玩的遊戲不同,看事情的模型不同罷了
你一定有聽周冠男冠男教授的演講
然後一個窮B在講大道理
如果你人在美国,家里有孩子老人,工作性质属于户外或者体力劳动,那保险就是必须。如果你不符合上述条件,那医保买最便宜的(别不买),意外险人寿险适当买点就行。在美国,小病不给好好医(“多喝水”“抗生素吃点”),科室推荐来推荐去要大半年,熬成大病了才好好治而且技术真不赖,麻醉后一点感觉没有。
终于找到这世界第二个人跟我想法一样了。或者说我交际面太窄了。真希望有更多些理性的探讨问题的朋友啊啊啊❤。 但有一个小点是不是没考虑 比如保险公司交涉时 医疗机构会打折 给保险公司的客户。这样可能多收益一些 我们可以稍微重新估算
这集逻辑梳理很清晰 表达通透 大大的点赞
大佬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投资的 每个人对金融的知识都不同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 在低风险低利息的银行储蓄 和 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 保险正好填补了中间的缺口
我也买了Term 的保险,买的都是20年的~但是20年后,如果我们万一去世,至少留下了几个房子给孩子们,如果孩子们当时没有钱可以立马支付加拿大的房产增值部分的税金,房子就会被贱卖(这也是为啥投资人都喜欢这种捡漏) ,所以我们又买了分红的终身寿险,就是你说的第四类😂,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若不然,我们需要额外给孩子准备定存?基金?来应对这种情况?希望听到博主的分析❤
你的做法没错,在加拿大税务考量非常必要。保险属于被动投资,投资组合里不能都是主动投资,你看富人和保险公司的投资都很多样,而且安全是第一原则。人生就像踢足球,我们不能总是进攻,必须也要注意防守。
分析得太棒了,赞❤
Ray 說到這個話題了😆 對保險的這個想法其實我很早就想通了,曾跟家人還有許多朋友聊天時聊過,但真的沒什麼人可以接受,畢竟...這實在是有點反人性(或者是說,保險公司就是拿捏著人性在推銷產品的)
不以爲然,比例:假日安排去教會、買菜、車加油、孩子去中文學校上課、去老人院看望父母、上餐館吃飯,要一趟走完?還是一樣一樣的做?回家後再出門?出一趟門完成最多的事情,叫做事半功倍。理財規劃兼具保障、節稅功能一舉數得,適合非專業、小財在手的人,不是嗎?
真正有錢人不需要保險!窮人買不起。中產買點消費型,拿了社會好處,肩負為社會提供消費力養分。。另外保險根本不是字面理解,用它的人都是變相理解。保險公司和煙草公司一樣,辦公樓越來越豪橫,還去買?給他們添磚加瓦?貢獻自己?各安天命吧!
讲明白了谢谢
太同意了,同样的comments,👍
怎么说呢?这些深层的道理,由浅入深地讲解,还得是Ray!
视频逻辑清晰,我是一个特不会表达和没有逻辑的人,愁死了
这个视频太好了👍一直好想了解买保险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哪种适合自己买
在馬來西亞的“儲蓄保險”,我們把錢放進定期存款,收益都比它多... 保險還是回歸保險會好一點~
不過以投資類保險來說通常可以以較低的壽險成本拉出比一般人壽保險更高的壽險保額。
而且這年頭有時可能已經不是「個人的生死攸關問題」,且「死亡」早已不是最可怕的事。
當面臨家人失能需要受人長期照顧且「薪資中斷」時,有一些投資型產品可每個月提供穩定金流提供照顧「又」持續性的替你投資你因薪資中斷沒辦法持續投入的錢。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比較是在講「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但是我在談的是「即使是理財,也少部分可配置在保險,其餘部分則可以完全自由的運用」
想請問Ray,像我這樣的邏輯是否有什麼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