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你的國際觀:自評跨文化敏感度五階段|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6 сер 2024
  • 最近自己與身邊人都發生一些跨文化的事件與議題,決定拍支片跟大家聊聊,也帶領大家一起覺察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究竟處在哪一個階段(當然你以為的不一定是實際的),希望這集能為大家帶來對於多元共融議題更深一層的思考,也藉此增加對自己的認識。
    下集延伸討論: • 平權之路:人性拉扯、種族與特權、保障名額與階...
    註:本集主要引用 Dr. Milton J. Bennett 的跨文化敏感度發展模式理論(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並融合此論述延伸的跨文化敏感度評量 IDI(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的五個階段來講述。
    ➤時間軸傳送門:
    00:00 開始
    01:26 第一階段:否認/防禦(Denial/Defense)
    04:02 第二階段:兩極化/文化倒置(Polarization/Reversal)
    05:38 第三階段:差異最小化(Minimization)
    07:16 第四階段:接納(Acceptance)
    07:43 第五階段:調適(Adaptation)
    08:48 這些階段如何體現在你我身上?
    12:16 「跨文化」不僅僅是種族議題
    12:55 這個論述 與 #IDI 評量給我的衝擊
    17:39 多元共融議題的自覺與共學
    ➤本集主要引用的論述:
    -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r. Milton J. Bennett)
    -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IDI®)
    -
    Hi 我是 #雪力 #Sherry #夏瑄澧 !
    臉書按個讚| / sherrysnotes.fb
    IG追起來| / sherrys_notes
    我在這執業|www.bconsultin...
    合作邀約|info@bconsulting.com.tw
    我們的Podcast|bit.ly/3S7yUFv (隔週更新上周YT最新集數)
    -
    ➤關於我:
    想要打造 #多元共融 ( #DEI )社會,並正在進行中的心理人
    百彥國際發展顧問有限公司 創辦人
    企業及組織顧問|高階主管教練
    ➤學歷及國際認證:
    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 高階管理人組織心理學碩士 (XMA)
    哥倫比亞大學Barnard學院心理&社會雙學士 
    MBTI® 國際認證講師(certified practitioner) 
    HOGAN 霍根測評進階解讀認證講師
    IDI® 跨文化敏感度認證施測師
    南佛羅里達大學姆馬商學院 職場多元共融認證實踐師
    #DMIS #IDI #國際觀 #多元共融 #DEI #多元文化 #多元性別 #多元種族 #多元宗教 #跨文化 #跨文化敏感度 #自我成長 #自我覺察 #身心靈 #心理健康 #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SherrysNotes #Sherryhsia #夏瑄澧

КОМЕНТАРІ • 43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15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經驗想要分享,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喔!
    ➤時間軸傳送門:
    00:00 開始
    01:26 第一階段:否認/防禦(Denial/Defense)
    04:02 第二階段:兩極化/文化倒置(Polarization/Reversal)
    05:38 第三階段:差異最小化(Minimization)
    07:16 第四階段:接納(Acceptance)
    07:43 第五階段:調適(Adaptation)
    08:48 這些階段如何體現在你我身上?
    12:16 「跨文化」不僅僅是種族議題
    12:55 這個論述 與 #IDI 評量給我的衝擊
    17:39 多元共融議題的自覺與共學

  • @lunawhite4779
    @lunawhite4779 Рік тому +47

    我覺得心胸不寬廣的人不只在跨文化的方面低敏感,而是任何事情都都被套用他們的中心價值,他們會在日常生活對周遭的人事物無時無刻輸出既定印象。

  • @creator_3344
    @creator_3344 Рік тому +5

    「站在對方的方面想」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最多可以聽聽聆聽,靜心感受,讓對方的敘述分享在內心發酵,這需要時間。

  • @kellyinvietnam8120
    @kellyinvietnam8120 Рік тому +5

    說到語言能力好跟文化理解力強不強這件事,我有一個超級好笑的例子。
    我在海外住了很久,有歐洲、日本、北京也有東南亞。的確通常英文說的好的人,他們想法比較國際化一點,白話文就是好溝通。
    但有一次我在越南,遇到一個講英文的當地人,他的內容整個完全是越南的邏輯和文化。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好震撼,一度以為我其實是在跟他說越南話🤣
    說實在的,這個人他能這麼堅持,完全沒受到外文的影響,如此原汁原味也是不簡單。

  • @1we122h4
    @1we122h4 Рік тому +5

    現在在蘇格蘭讀書 課堂上充滿了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同學
    每天都有新的驚喜 每個同學都有不同背景
    有時候聽他們描述的方法 和了解文化 有很多傻眼和好玩的地方
    有次就因為非洲貧窮的議題 得到第一次Culture shock
    用台灣的生活標準 真的無法想像有人一天賺低於30台幣 在很多國家還是個普遍現象
    然後我同學也被我驚嚇到 原來有人的世界沒有極度貧窮的觀念
    更何況性別歧視 種族歧視 國族歧視
    如果長期待在台灣真的很難被察覺

  • @fcyang1434
    @fcyang1434 Рік тому +27

    很感謝雪莉做了這樣的影片,前陣子台大牙醫系的學生歧視原住民的事件,我不以為意。直到看了這個影片,我才發覺其實我停在前面的階段,認爲只是開玩笑而已,但卻忘記了身為原住民會有的感受。我都忘了,玩笑本來就建立在對方也覺得舒服的情況下才成立,以為自己沒有在歧視。我也發現我很不擅長去問班上的原住民同學那些關於他們的文化的問題,例如會不會說族語等等。希望自己之後可以改進。

  • @xu4u4
    @xu4u4 Рік тому +6

    謝謝Sherry的分享,看了影片有種釋懷的感覺。「遇到衝突會讓人退縮回前個階段」真的是很重要的認知。我最近退出了參與多年的性別性向議題圈,這幾年強烈地感受到圈內瀰漫著階段三的氛圍;如果想從階段四或五的角度,聚焦具體差異來討論議題,往往會引起很大的衝突,被認為「不支持自己人」。今天看了Sherry的分享我才理解到,或許是我的夥伴們感受到了衝突,於是擺出防衛的姿態;也可能是我預期了他們的防禦,給了自己過多的壓力。我離開了團體,但這未必是件壞事,而是對團體也跟自己的諒解;平權的路徑有很多,不同的人或團體有不同的背景經歷,扮演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支持;分道揚鑣反而能給社群提供更多的協助。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也互相祝福。困在階段三的人有他們現階段的人生課題,而我多少也帶著階段二的視角在說這些話。總歸計較誰境界高低也大可不必,讓這些評量更多地是檢視自己吧。不知不覺說了好多,再次謝謝Sherry的分享❤️

  • @user-zg6zt9wz4g
    @user-zg6zt9wz4g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雪力的分享🙋

  • @lovetheworld1111
    @lovetheworld1111 Рік тому +7

    其實就是能不能夠從自我中心到察覺真實現象且接受現實,可適用在非常多領域

  • @sawakun
    @sawakun Рік тому +1

    出國前的跨文化敏感度的學習這個真的很重要

  • @hcdong5152
    @hcdong5152 Рік тому +1

    謝謝雪力在最後分享去日本的經驗。這幾年疫情的關係,去日本的外國人減少,而由於他們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很多都是應屆畢業生,在(當時疫情)市場沒有會說聽英文的需求之下,他們在讀書在面試的時候,比較不會注重在外語這一塊。還有可能在面對說著很棒的英語的外籍人士的時候,當下反應不及,也許引發緊張會更聽不懂您說的英語。這是我自己的理解,也謝謝你的反饋跟理解。

  • @aoun7857
    @aoun7857 Рік тому +5

    異文化對我而言就只是一堆undefined而已
    但兩個文化對撞而必須出一個結果時
    還是不免得思考什麼結果才是符合邏輯的
    雖然我得出的結果往往都是隔離衝突,而不是相互融合
    不知道哪裡可以測這個IDI,要是像MBTI那樣有簡易版的就好了

  • @user-lo4mn4mx1x
    @user-lo4mn4mx1x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非常好奇Sherry的論文內容!希望有一集可以分享!

  • @user-me-is-me
    @user-me-is-me Рік тому

    很有帮助,非常期待您的论文,我们最近正在接洽相关的活动。希望从您这里得到一些启发。

  • @useridcn
    @useridcn Рік тому

    希望錄一集給台灣教育現場的工作者(學前到高等教育)讓他們知道,雖然目前課程裡面沒有這樣的內容,但如果想做,可以怎樣幫助自己與學生提升cultural competence, awareness, & responsiveness.

  • @HiHowAreYouToday
    @HiHowAreYouToday Рік тому +1

    謝謝 Sherry 的分享,覺得好棒喔!
    影片中提到IDI、Hogan 我也想更了解自己,
    不知道哪兒可以做這些測試

  • @fridaliu1462
    @fridaliu1462 Рік тому +1

    很棒的分享🎉

  • @user-qp1ck8hj4l
    @user-qp1ck8hj4l Рік тому

    我很擔心自己的文化包容度不想我所期待的一樣,所以做足了心理準備才能勇敢面對(上片後很久才打開看)

  • @TheEgoistpaul
    @TheEgoistpaul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Bennett的理論的前題是以民族文化為中心,來分析解釋這五個階段,所以對像我INTJ這樣很有個人主義,獨來獨往不合群,破除傳統的人格,又住過很多國家的浮萍來說,可能不太能夠合理地解釋。我好奇我的IDI測驗結果會是哪一個階段。

  • @bellewu19990321
    @bellewu19990321 Рік тому +9

    非常感謝製作這個影片,亞洲看起來沒什麼種族的問題,歧視反而更難被意識到,能有這個影片梳理亞洲特有的刻板印象,讓藏在潛意識裡的歧視能夠浮現出來。
    另外雖然跟影片無關,如果方便的話,想請問一下先前曾提到的MBTI工作坊約莫何時會開放報名呢?我很期待,所以很怕知道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報名了😂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4

      謝謝你喜歡這支影片!
      關於工作坊,雖說預計會在春季加開,但由於細節尚未敲定,我們先開放有興趣的朋友來登記,在確認開課時,我們會優先主動通知登記過的朋友們喔!登記傳送門:bit.ly/3ZKtCV3

  • @horacez2269
    @horacez2269 Рік тому +2

    總覺得自己在acceptance,不過應該是高估了,時常會被polarization困擾

  • @elvislui4974
    @elvislui4974 Рік тому +1

    就像某国人去到別國旅行會問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你不用中文跟我說話?
    跨文化住宅,在淪陷區香港住的我是住在一個公屋,鄰居有部分是本地人也有中国新移民,再來的是尼泊爾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印尼人、菲律賓人、非洲某國加拿大藉人和英國人及澳洲人。當中也有人身為間諜而入住的職務也有,儘管不同我們還是和諧地相處。這五種狀態基本上是必須要用到。自2019年後香港人移民世界各地「跨文化」在當地人民是很新解又陌生的體會,要被「跨文化」會否對當地人做成不便和各種不習慣而引申到移民政策朝令夕改也會讓香港人感到抱歉。本土人要接受不同背景政治文化宗教的習慣是一個很新鮮又有點像被旅行的感覺,不知道台灣人的你有沒有這些感覺?我本身在淪陷區香港住的也有很強烈的被旅行和被移民感覺。
    記得在1998年新年在麗江的四方街與兩位中華民國老兵(他們當年已經是97、98歲)交談,我們喝著鐵觀音娓娓道來我旅遊的經過和他們是為何和如何在紅衛兵的入城到適應當地生活及被再教育歷程。這五個階段在這兩位老國民兵來說是很強勢之下被調整心態。
    我路過的,正在找日本花道的片,心理學的也有看就是沒想到會有國際心理學這門課程。聽聞片主老師所解說和最後的結論倒也有幾分與佛法相似的地方。
    祝 全台灣和世界和平快樂。新年快樂!
    來自淪陷區香港

  • @jonaswutw
    @jonaswutw Рік тому +1

    我覺得這議題好像很適合找“闈鴻”一起來探討耶。

  • @rickyyu7249
    @rickyyu7249 Рік тому

    謝謝sherry 很有啟發性

  • @jinyu9158
    @jinyu9158 Рік тому +4

    所謂的尊重,是指如實地承認對方與我不同的事實
    《你和我之間:找到遠不孤單,近不受傷,剛剛好的距離》金惠男 著
    당신과 나 사이 : 너무 멀어서 외롭지 않고 너무 가까워서 상처 입지 않는 거리를 찾는 법
    김혜남 저

  • @Anggieisgood
    @Anggieisgood Рік тому

    雖然沒有好壞
    還是會有對我而言
    有好有壞的部分
    不管是中國 俄羅斯 越南 泰國 新加坡~ 能夠學好的部分 避開不好的部分 就是跨文化最棒的事

  • @Mr-Bear525
    @Mr-Bear525 Рік тому

    需要文化自信平等的交流

  • @queersue197
    @queersue197 Рік тому

    wow感觉我是会在polarization, 明明身处于三个文化,但还是忍不住作比较,看样子还得放开自己

  • @s0972821
    @s0972821 Рік тому +1

    因為有一個國最近一直在喊厲害了我的國,所以我們就用相同的方式對待牠們,剛好而已。

  • @user-xw6cl1cl1m
    @user-xw6cl1cl1m Рік тому

    说得太好了,这样的烦恼很矛盾

  • @debby0212
    @debby0212 Рік тому

    Sherry這期的觀點跟我不謀而合 只是我比較悲觀

  • @youbruni5659
    @youbruni5659 Рік тому

    请问可以在哪里做IDI测试?他们的网页上似乎有多版本的测试项目?

  • @maruko568
    @maruko568 Рік тому

    找不到idi評量網站,想問誰找到了嗎?

  • @jasonke4097
    @jasonke4097 Рік тому

    我認為環境影響覺察,國際關而非進步與認同更無退步,假設一個人在外面留學,你不會一開始就否認你周遭一切,除非你吃過苦頭,你會試圖去融合使自己不突出,而去接受一切文化,但這契機是什麼?是因為你在異地你不想做異類,若你在你家鄉你會接受符合你價值觀和判斷的一切而非包容喔,而當你在你熟悉的家鄉,身旁都是你熟識的人時,新來的異鄉人便是品頭論足的頭號選項,是故意的嗎?不是是因為突兀,當他跟你同在用餐卻不曉得怎麼點餐時你會下意識的想問:「出國為什麼沒做功課呢」然後你會想想當時出國的自己,若自己當時比他還好,你便會對於此人打上一個語言障礙的標籤,但假設他是一個柬埔寨人,你會下意識的把落後與他打上等號,當然你可以不歧視他,因為你的價值觀把人定為平等,你也可以幫助他,因為你的價值觀叫你幫助他來充實內心,但你覺對不會沒益處而想跟他雞同鴨講,因為你不會因為他的語言不通而去認可,你的自我與環境影響你的國際關
    ,國際關脫離不了自我,我覺得不可能不去批判一個活在鎂光燈下的人,你不會去批判一顆樹林的樹,但是不會放過草原上唯一的那一顆,因為當你看見時你會思考,當它特異獨行時你會思考、當你們有利益關係時你會思考、當你們有共通點你會思考、當你發現高低時你會比較、當你沒事幹時你也有可能會注意到

    • @jasonke4097
      @jasonke4097 Рік тому

      柬埔寨只是假設
      重點是安逸的環境與
      令你不安的環境才是改變你接納還是自我認同的關鍵
      而這兩點離不開自我,因為你是為自己好

  • @Ken-rn2nw
    @Ken-rn2nw Рік тому +1

    我觉得如果你们要了解多元文化,可以直接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生活一段时间

  • @VickyZhan
    @VickyZhan Рік тому +1

    套一句連續劇台詞, 政治就是像愛上渣男.....

  • @MengHuaHung
    @MengHuaHung Рік тому +2

    印度、穆斯林、還有一堆女性不友善或階級文化,很難讓人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