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高僧面临的七个生死问题,一句阿弥陀有多难?一探究竟你不了解的净土内核,如何定义净土?|少康流|净土属性|五逆十恶|一切难行之法|往生|围攻净土|化土报土|三界|别时意|法门【03/净土宗】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8 вер 2024
  • #净土宗 #称名念佛 #善导大师 #弥陀净土 #别时意 #净土真宗 #辩证唯心主义
    #真幻无二 #念佛往生 #净土宗理论体系 #净土宗与禅宗
    -----------------------------------------------------------------------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频道会员!👇
    / @riverside-sc
    -----------------------------------------------------------------------
    ✌频道系列内容,最佳观影顺序建议✌
    01-----早期佛教史-----: • 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史|超岩寺|佛教东传|早期佛...
    02-----部派佛教史-----: • 佛陀的堂弟,反佛的男人,提婆达多的旗帜-苦行...
    03-----印度大乘佛教史-----: • 大乘佛教的理境、道行和果地|五位|十地|转染...
    04-----中国佛教简史-----: • 磨难中向前,一度把佛教推成国教的高僧们!神僧...
    -----佛教诗词系列-----: • 佛教中的禪意如何點亮人生?法眼|宗風|是會因...
    -----自得其乐系列-----: • 《春有百花秋有月》”平常是道“的禅学小故事
    ✌最新更新系列,请关注本频道播放列表(按数字顺序观看)✌
    -----------------------------------------------------------------------
    #净土宗内部争论, #少康流特点, #善导大师解释, #净土宗易行性, #净土宗理论斗争, #净土宗与大乘佛教, #净土宗修行方式, #净土宗心内净土, #净土宗心外净土, #净土宗与唯识学, #净土宗往生条件, #净土宗圣贤与凡夫, #净土宗化土与报土, #净土宗三界内位置, #净土宗念佛即时往生, #净土宗五逆罪往生, #净土宗成佛难易程度, #净土宗念佛别时意趣, #净土宗往生时间问题, #净土宗念佛实践与理论, #净土宗往生的因果报应, #净土宗念佛的功利性问题, #净土宗往生的实际操作问题。

КОМЕНТАРІ • 275

  • @alb1201
    @alb12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7

    我實在是不願意這樣 ...。
    末法末在哪裡 ... 呢。
    經文明明是。
    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卻是變成 ...
    一切世間難行之法。 @@
    這 ...
    不末法也末法 ... @@
    一切世間,難信而易行。
    做是很容易做。也很容易做得到。
    難信。
    第一難信。淨土真有。或說實有。
    通常講到這裡,現代人就會講 ...
    請拿出 ... 化學分子 來證明 @@
    第二難信。
    淨土真有。是因為,本心本性,本具佛性。
    所以
    這個真有。的原因,本具佛性。
    第三難信。
    也正因為,本具佛性。
    如果說是 心 本具佛性。
    那就是 心 ( 裡 ) 本來有淨土。
    這個太~難信。
    因為現在的人會多問一句 - -
    那是〔誰〕接往生?🤔
    答:
    【是你的本心本性.本具佛性.接你去生出你心裡的淨土。】
    嗯。多次檢查了。語句.語詞.語順序,沒錯。
    打字成一句話是很容易。
    各種爭、各種鬥 ...
    好吧我承認,我打字成,各眾逗 ( 誤 )。
    易行。
    這個中文字,很難。
    哪裡難?🤔
    把我所有的凡夫心、凡夫行,
    凡夫的一舉一動。
    易行。
    全部變成,
    心心念念,憶念,本心本性,本具佛性。
    嗯。字打完了。
    做得到的,其實不必看我囉唆。
    看我這麼囉唆。
    其實都心底有數 ...
    凡夫我 ... 壓根沒做到 ... @@
    南無清淨光如來
    阿彌陀佛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好久没见师兄的留言,留言已经置顶了,不过我们有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件事,Stone师兄针对您留言的回复:
      ----------------------------
      相关资料都显示--佛经原典是“难信”。这没有争议。
      但是拿着佛经来讨论“难信”与“难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也是吴老师一直在破除的“经书教育法”的原因。
      难信 必然难行。信了,必然“易行”。
      本质上说--难信就等于难行!信,就是“易行”,这是净土宗在神学方面赋予佛教神学性质的“贡献”。
      “信”与“行”是有机结合的,并不是二元对立的。
      吴老师的净土课里讲的就是非理性是佛学神学的基础,这用“四框架”理论来解释,清楚得很~
      ----------------------------
      当然: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里把这个“难信”的知识点纠正一下。

    • @alb1201
      @alb12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就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明。
      我自己,第一次的把,
      《佛說阿彌陀經》打開。
      依照,我們這裡是注音。
      第一次的從頭讀到完。
      先別講,信或不信。
      古言、古語、古字、古詞。
      懂得還是不懂得?
      談不上懂得。
      談不談得上,信?🤔
      凡夫心,前前後後反反覆覆。
      要自己追尋。
      大概就是自己與自己爭辯吧。
      長時間之後,
      嗯,終於,肯信了。
      於是再問這一題。
      第一次的,
      把《佛說阿彌陀經》讀完。
      信 ... 嗎?
      信不完備。
      事實上是,先行而後信。
      所以證明,
      是易行而難信。
      當然啦。
      會講說這個行,
      是真正講,
      持名念佛,就照著經文內容講,
      先持個 24 小時再說。
      怎麼想,不信的人,大概都不會去做。
      修行是難信故難行,是合理的。
      然而其實 ...
      說到最後一個最終。
      悉達多,有要你我〔修〕淨土,嗎?
      我反覆驗校。最終得了這個結論。
      包括到,經文明示,一日到七日。
      執持名號。
      都不是〔修〕。
      是狀態的表達。
      現代人的描述是 - -
      因為他的,核心價值理念是這樣,
      所以他,表現出來的行動是這些。
      那,就不是〔修〕。而是自然。
      - -
      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核心價值理念是如此。
      表現出來的行動與行為是如此。
      南無清淨光如來
      阿彌陀佛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這種視頻有的是基督教徒開的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香港有「道風山」,
      🎯臺灣有龔天民,
      🎯以「研究」佛教,
      弱化佛教,而期消滅佛教。

    • @xshawn287
      @xshawn287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破除”经书教育法???狂妄之极,真学佛,缘起法绕不过,动不动就要闹革命,这种极端思维不是魔说是什么?经书教育法破除了,人就能对佛法生信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在你眼根里,耳根里,阿赖耶识里种个种子,你信或不信某一世定能生根发芽。信,就是信,不信的话怎样都是不信,末那识,阿赖耶识,观音菩萨,大乘都大批人不信,说破大天也无用,你破除经书教育法,来个大一统,大小乘,学术界就信了? 这个吴老师,八卦佛教历史,蜻蜓点水式的讲述各宗派观点,这对于哪些已经对佛法生信的人都无益,对初学者更是如此。佛法不仅仅是为了精神解脱,更重要是为了生死解脱。否则学老庄,黑尔戈康德不更舒服吗?起码相对没那么晦涩,各宗派的争论也没那么激烈。经书没准都没研究透,都懒得研究,动不动”破除“经书教育”法“,提婆达多都得给你的吴”老师“点赞。

  • @Buddha_Bassist
    @Buddha_Bassist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感謝善知識, 對淨土宗的了解加深了不少
    期待之後的60條視頻🪷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感谢您为频道充电~定不负大家的期待~

  • @cjosphy8553
    @cjosphy8553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以善道大師的淨土思想為唯一的理論核心就沒有那麼多迷惑了! 讀一下《佛說阿彌陀經》吧! 最後念佛人是平生業成。

  • @KelvinLee-kp7vo
    @KelvinLee-kp7vo 21 день тому +2

    頻主對於淨土雖然參考很多資料,但是顯然不夠深入大乘法義,因此只看到所謂的"矛盾",卻沒有看到和體會法義。建議頻主多誦淨土五經、體會信願行、深入大乘法義、了解甚麼是理事圓融。謝謝。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20 днів тому

      吴老师的课程是从四框架的(历史、哲学、文学、神学)中的前两个视角观察佛教的~

  • @kuanchou318
    @kuanchou318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老兄ㄚ~是難信之法,不是難行之法。
    你是那個版本寫難行之法 你創的嗎?

  • @zoeliu6072
    @zoeliu6072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您人真好,對淨土宗很有貢獻,原來他們是在戰鬥中成長的,若有堅實理論那就不可小覷,那現在淨土宗99%都是少康流,我並不真的以為這樣就不可能,起碼在定力的培養上也算是有所緣境了。
    說是在戰鬥中成長的,難怪有人會說淨土宗跟華嚴宗學徒是最愛槓的宗派。
    無論如何,華嚴宗的祖師才真正是智力卓絕,要跟本師釋迦牟尼佛辯論的時候,也才有我會想看,我算是連本師都想跟他辯論的人。😂 感謝您這努力,很精彩。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感谢您的支持~净土成宗,没有理论支撑是不可能的,依据的也还是其他宗派的经典,从中找到净土的土壤,请您持续关注~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學佛若成辯論會
      兩舌多諍火宅悔
      六字洪名三藏圓
      豈知願王歸中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南無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摩訶薩!

    • @zoeliu6072
      @zoeliu6072 26 днів тому

      @@淨華居士 還有辯經大場呢,要跟蘇格拉底這些智者當朋友。會怎麼不好就要多多訓練思辯力,思辯力好的通常閱讀也多,不至於想殺人吧什麼了不起的事,當初外道五比丘都是去找世尊辯論的後才改投世尊座下,當時辯論是常態,都還有誰誰誰議論第一,連護法神都有辯才天,連我們板橋民間信仰的慈惠宮都也有供奉呢。
      中國人基本上連腦袋自古都是被皇帝韭菜割掉的,這不行,做學問的方法論也沒被建立起來(李敖看法),任何人做學問都得靠自己有幾分天賦自己摸索,才有可能出眾呢,無法傳承超可惜。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學佛入世法不俗
      莫把佛法作學術
      鑽研文字徒惑業
      火宅不出廢紙圖
      澄觀六祖特作疏
      十大願王華嚴入
      若棄願王捨一乘
      倒是荒唐言糊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摩訶薩!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大德安好:
      您對佛法的熱忱令人欽佩,但我們也當謹記佛陀教導的中道精神。讓我們一同反思:
      1. 信解行證的重要性:
      佛法修行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辯論的技巧。"信解行證"四個階段缺一不可。我們需要對佛法生起真實信心,透徹理解其義理,切實踐行於日常,最終證悟真理。過於偏重任何一個方面都可能使修行失衡。
      2. 十大願王的圓融意涵:
      普賢十大願王不僅是華嚴宗的核心,更是通往圓滿佛果的指南。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每一願都蘊含深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後的普皆迴向,它體現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華嚴境界。我們的每一個善行,都可以通過迴向而遍及法界。
      3. 導歸極樂與蒙佛授記的微妙:
      普賢行願最終導歸極樂,這揭示了華嚴與淨土的不可分割性。往生極樂不是終點,而是成佛道路的重要階段。蒙阿彌陀佛授記,意味著我們必定能夠成佛。這個過程體現了從一步一步的修行,到一念相應的圓頓。
      4.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這個華嚴核心思想啟示我們,任何一法都含攝整個法界。我們不應執著於某一特定的修行方法或理論,而應該以開放的心態體認萬法的圓融。您對華嚴的欣賞很好,但請不要因此而輕視其他法門。
      5. 理論與實踐的平衡:
      深入經藏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落實到日常修行中,則如同"紙上談兵"。我們應當將所學付諸實踐,在生活中體現佛法的智慧。
      6. 超越宗派之見:
      雖然不同宗派有其特色,但究其根本,皆是佛陀應機施教的方便法門。我們應該以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各個宗派,理解它們之間的互補性。
      7. 培養信願心:
      除了智慧的追求,信願心的培養同樣重要。堅定的心願心能夠指引我們的修行方向,幫助我們克服障礙。
      最後,希望您能夠在追求智慧的同時,也重視信心的培養和實踐的重要性。讓我們共同努力,以圓融的心態修學佛法,最終達到解脫自在的境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
      二、頌願生淨土。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即應改於「願我」二字,為「是人」二字,則無惑矣;今且依文,文則可知。
      **不生華藏,而生極樂**
      略有四意:
      一、有緣故;
      二、欲使眾生歸憑情一故;三、不離華藏故;
      四、即本師故。
      *「略有四意」者* :
      一、彌陀願重,偏接娑婆界人。
      二、但聞十方皆妙,此彼融通,初心忙忙,無所依託,故方便引之。
      三、極樂去此但有十萬億佛土,華藏中所有佛剎皆微塵數,故不離也。如《大疏》 說:華藏世界,底布風輪,須彌塵數,普光摩尼海中出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不言其數,安測其量。華藏剎海處在蓮臺,臺面純以金剛為座,四周輪圍,金剛雜寶,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列在其中,如天帝網,安布而住。一一香水海,各以四天下微塵數香水河右旋圍繞,一海一種,種所持剎,各有不可說佛剎塵數。自下而上列二十重,一一相去,各有佛剎塵數之剎,一一種剎,各有剎繞,如經所引重數繞數漸增。準其一一剎,各有十剎微塵之剎而為圍繞,各攝眷屬,橫豎交絡,一一相當,遞相連接,成世界網。故知阿彌陀佛國不離華藏界中也。
      四、即此第三十九〈偈讚品〉云:「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共圍繞」,乃至賢首如來,阿彌陀、釋迦等,彼並判云「讚本尊遮那之德」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摩訶薩!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1

    🌳🌅善導大師 (阿彌陀佛的應化)《觀經四帖疏》
    核心思想:
    🥇一切善恶凡夫皆可仗阿彌陀佛愿力往生極樂淨土。
    🥈稱名念佛为“正業”,讀誦、禮拜、 讚歎、 觀察為“助業”。
    🥉若能“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问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均可往生淨土。
    *🌟善導大師對《觀經四帖疏》有極高的自信自肯,他自己表述:*
    *“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經法。應知”。*
    即《四帖疏》的義理,已經請佛菩薩給予印證, 決定是正确的。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唐高宗以念佛口出光明, 神異無比,故賜額给大師所居寺院為“ 光明寺”, 後世學人因而稱善導大師為“ 光明和尚”。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蓮池大師於其《往生集》讚曰: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 觀其自行之精緻,利生之廣博,萬代而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 設非彌陀,必觀音、普賢之儔也...
      印光大師於其《文鈔》讚言:“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又以偈讚言:「世傳師是彌陀現,所說当作佛說看。」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1

    *大乘經典,確實是佛說*
    台灣噶舉佛學院
    ✨🪷✨🌅✨🪷✨
    昨天我們對於大乘的經典、般若經系的經典,尤其是《心經》做了許多介紹,但這可能會衍伸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大乘經典,真的是佛說的嗎?
    許多小乘學者認為:大乘的經典與教理,並非佛說,而是由龍樹菩薩或無著菩薩所建立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小乘自己的經典與論典」,以及「歷史事實」這兩個角度來解釋。
    一,從小乘自己的經典與論點說明
    小乘佛教在公元初期有非常多的部派,其中最主要也最根本的部派有兩個,也就是說一切有部和大眾部。
    在「說一切有部」解釋戒律的經典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告訴出家僧眾,佛的經典總共可以分成十二種:「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本事、本生、方廣、希有、譬喻、論議」,這十二種經典分類稱作「十二分經」。
    這十二分經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方廣」,所謂的「方廣」,指是的內容非常龐大、廣泛的意思。
    同時,在另外一個小乘的根本部派,也就是大眾部在一部界定戒律的經典中,則將經典分成九種,剛剛分為十二種,這裡分為九種,包括「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憂陀那、如是語、本生、方廣、未曾有。」這當中也提到「方廣」這個部分。
    以上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小乘各派別都主張經典中,有一個「方廣」部,那這個「方廣」的經典,具體指得是什麼呢?
    小乘佛教中,有一部非常具有權威性的論典,叫做《大毗婆沙論》,是由五百位「說一切有部」的阿羅漢尊者同時編撰而成的,有一百卷,裡面仔細地闡述了公元一、二世紀時,印度小乘佛教各個部派的思想,以及許多大師們的主張。
    在這樣一部小乘共許的經典中,很清楚提到說:
    *「脇尊者言:此中般若說名方廣。」*
    這邊的脇尊者,是一位「說一切有部」早期的思想大師,據說是馬鳴菩薩的老師。這位尊者年紀很大了才出家,出家之後,他就嚴守頭陀戒律(《水滸傳》裡有位「頭陀武松」,名字一樣,但內涵不一樣)「頭陀」是一種僧眾中的苦行,完全不躺不臥,因此他的雙脇、也就是腋下,完全不會碰觸床板,他因為修持這樣的苦行,因此被稱為「脇尊者」。
    我們可以看到,「說一切有部」的這部論典《大毗婆沙論》,明確說到「說一切有部」的大師「脇尊者」認為:
    *般若經就是方廣部,也就是說,說一切有部、也就是小乘佛教,是支持「般若經是方廣部」這種說法的。*
    而前面我們引用的戒律經典,都談到方廣部是屬於九種、或十二種經典中的其中一種,這樣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
    *小乘也認為大乘的般若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經典。*
    除此之外,在小乘佛教部派的無畏山部傳承的經典中,也明確地談到了「十波羅蜜」,另一個小乘部派說出世部所傳承的、一部名為「大事」的佛陀傳記中,則提到了修行的「十地」,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屬於大乘特有的內容,小乘不會細說十波羅蜜等,這可能需要一個宣說的能力,否則可能說不出來。
    還有很多的小乘本身的經論證據,可以證明大乘的經典是佛說的,基於時間的原因,我們今天就不用多說。
    二,從歷史事實上分析
    *從歷史事實來看,根據現代學者們的研究與紀錄,龍樹菩薩約莫是出生於公元150年的大師,而目前已知,最早翻譯的大乘經典是公元179年,由大月氏國的支讖譯師,是從梵文的《般若八千頌》,翻譯到中文,稱為《道行般若經》。*
    從這個時間上來看,我們可以斷定這部《道行般若經》在印度流傳的時間,一定早於龍樹菩薩出生的時間,所以才會被支讖譯師帶來中國並進行翻譯為中文。總之,「大乘佛教由龍樹菩薩創造」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從以上這些經論根據與歷史事實來看,可以斷定大乘佛教的經典與思想,都並不是由龍樹菩薩等後代學者所創造的,而是由佛陀宣說的一種法教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1

    *📚中文佛經是世界上最圓滿最真實的經典*
    *🌄因為佛法的傳播,它是四面八方,不是只有傳到南傳這些國家。所以現在佛教有三大系: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教佛教。藏教佛教代表密,北傳就是中國、日本、韓國、越南,這支是北傳,大乘佛教。*
    *🌄佛就講了六種成就: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跟什麼人在一起,這個叫六種成就。「如是我聞」就是阿難自己親自聞佛所說記錄下來,不是聽人家講的,也不是自己編的,是如是我聞。*
    *🛑唐朝武則天的譯場三千多人,而且是國家在做的,政府審定的,請當代的高僧大德來審核的,真的是經典,沒有錯誤了,才能入《大藏經》。* 
    🛑 *從唐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清朝,最近一次的《大藏經》編輯就是《乾隆大藏經》,我們華藏淨宗學會淨老和尚提倡印一萬部流通,簡稱《龍藏》。*
    這都是經過國家政府在嚴格的審核、檢查,請當代的高僧大德來鑑定,確定是真經才能入藏。
    最好也不要去看這些不正確的言論,那是誤己誤人,毀謗三寶(謗佛、謗法、謗僧)。
    *🛑你看歷代祖師多少人依這些經修行成就的,最近一個海賢老和尚,他依《佛說阿彌陀經》,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自在往生,他作證轉給我們看,證實這部經沒錯,他修行真的得到成就。*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2

    諸大乘經, 帶說淨土者,多難勝數。 而《楞嚴經•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實為念佛最妙開示。
    *🪷念佛法門在古印度的流布*
    (一) 馬鳴菩薩為禪宗第十二代祖師
    佛涅槃600年《大乘起信論》
    求生淨土 保菩提心不退
    《摩诃摩耶经》(箫齐沙门释昙景译)讲了佛入灭到佛教(在印度)灭亡,中间1500年的大事,其中有佛授记马鸣菩萨和龙树菩萨出世。
    *「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
    ---《摩诃摩耶经》
    (二) 龍樹菩薩
    佛涅槃700年 《十住毗婆沙論》
    求生淨土 易行大道
    *「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
    --《摩诃摩耶经》
    (三) 世親菩薩
    佛涅槃900年 《往生論》
    五念行門 保證往生
    在八千般若佛授記說:
    *「盛稱聖者無著名,成就明智具德尊,由此抉擇造深論,並由所作諸論力,分別實與非實義,善巧通達意氣高,從彼所演釋義中,世親獲得正解處。」*
    ( 最早的 《般若经》形式, 大约出現于公元1世纪中叶 )
    地品讚亦說:
    *「世間眾智中勝者,有如第二佛世尊,隨說能成眾親友,能作此者是世親。」*
    *🪷念佛法門在娑婆世界的流布*
    普賢菩薩
    • 十大愿王 導歸極樂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
    文殊菩薩
    以念佛故 開根本智
    《觀佛三昧海經》
    《文殊發願經》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21 день тому +1

    *🏞️世尊對後世誹謗大乘的預言*
    *🎴《大乘是成佛之道,除佛以外無人能說》*
    其实,佛陀在行将示寂的涅槃会上,就曾明确预言,佛灭后将有人会说:
    *“如来先说九部法印,19如是九印,印我经律,初不闻有🎴方等经典一句一字。如来所说无量经律,何处有说🎴方等经耶?”即对大乘经典是佛说表示怀疑。*
    但佛陀郑重指出:
    *“如是说者,非我弟子!若有说言:‘如来为欲度众生故,说🎴方等经’,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最后,佛陀作了如下总结--
    *“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不如是,是魔所说!”20*
    *🛑基此,我们坚信:大乘显密经教,既源于佛陀本怀,又出之佛陀时代。*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如来性品第四之四》
    *🎴方廣或方廣經*
    (二乘人於阿含時證悟無學的小果,卻誤以為那就是究竟之道。佛陀為了要破除他們的偏見,乃於阿含之後的八年間,講說
    *《楞嚴經》、《楞伽經》、《圓覺經》、《維摩經》、《思益經》、《勝鬘經》、《金光明經》《 大寶積經》、《淨土三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地藏經》、《大集經》*
    *等大乘經典以彈訶小乘,使之恥小慕大而進入大乘。)*
    *【法華會上 方暢佛懷】*
    (參考印光大師法要)
    [註]天臺宗將一代時教大分五時,所謂華嚴時、阿含時、 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華嚴純大無小,(21 天)
    阿含純小無大,(12 年)
    *方等攝小歸大, ( 8 年)*
    般若即小即大, (22 年)
    如是曲順根機,循循善誘。
    *直至法華涅槃時(8年)*
    *始開權顯實,開跡顯本,*
    *彙三乘歸於一乘,*
    *普授成佛之記。*
    19、特指小乘经典。大小乘经典根据体例、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大类,通称“十二部”、“十二分教”,此中记别、自说、方等三部分内容为小乘经所无,故名。
    🛑達摩祖師帶來
    *🏞️《楞伽經》*
    *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七卷楞伽經卷六.大、一六、六二七中)
    *🏞️《佛說無量壽經》*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使他們都能夠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地能到極樂世界,而且自自然然地能夠不退轉,和阿彌陀佛同樣無量光、無量壽。
    *🏞️《妙法蓮華經》云:*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法華經•方便品》*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實在太深奥了, 就連聲聞, 緣覺, 菩薩都不能完全理解,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地藏菩薩本願經》*
    *「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 一辟支佛名。 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脱。」*

  • @BeyondWind
    @BeyondWind Місяць тому

    很有启发意义的思考,如博主所言,净土理论体系有其发展过程,其中冲突来自于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在此尝试回答视频中所提的几个问题:
    诸法平等,净土为根本实相,众生个人体验有“心造”的因素而各不相同,报土为根本实相,化土为个人体验,个人修行由根本智现报土,化土报土并无边界对立。
    同样也不难理解念佛往生净土,净土即在“念”中,一念净信而得得净土。五无间可往生,但往生非成佛,个人体验之净土依修行因果而有不同,总而言之,净土思想实质是个人的自我救赎,净土体现佛性之平等性而“来者不拒”,依照“即心即佛”的如来藏思想,众生自有佛性,所谓往生也不以“生死轮回”为标志,此生往生也不该是对立的,心清净之时就是往生,只是个人的自我救赎之路不同,“诸佛接引”只是个说法,不要把“佛”看作是有具体“佛身”的实体,大概来说佛就是人的念头,念佛号成了“佛念”之时,就是往生之时。
    上面表达可能在名相上不能尽义,但总体上我认为学佛要尽量远离两边对立思维,很多困难都可以用不一不异的平等性来解决。

  • @user-dx3hv2xz9f
    @user-dx3hv2xz9f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淨土宗以難行道與易行道的理論贏得民間廣大信眾,高深的理論老百姓會聽不懂,淨土易行,帶業往生,念佛得佛菩薩庇祐,吸引廣大信徒,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國經建立了淨土宗完整的神話體係

    • @user-nc3zl4bt3k
      @user-nc3zl4bt3k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佛(醒)是無神論、佛(醒)是科學,若有個神支配前生後世審判善惡支配命運不就違背佛學?一切皆為虛幻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講的是緣起性空無主宰者、無常、無我,也就是空,而所謂空字也是空。宇宙自然天成有無限個雲河系,宇宙是成住壞空循環著。每個人死亡後即隨波飄散宇宙中怎有前世來生?誰有能力超越緣起性空之自然法則讓人輪迴前世來生?睜閱以上文字當下的您是(醒)著也就是(佛)著,所以人人皆是佛。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請修正用詞,是「修證系統」「念佛感應系統」、「諸佛海會系統」,不是神話系統!
      切勿輕慢淨土三寶!淪落外道魔業之流!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20 днів тому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20 днів тому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user-mm3vo7bc7z
    @user-mm3vo7bc7z Місяць тому

    精彩好看❤

  • @get_the_way
    @get_the_way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

  • @nortonwey372
    @nortonwey37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南无阿弥陀佛

  • @user-vt1et1od5m
    @user-vt1et1od5m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净土是需要在四大分离,中阴身之时,善念不断,头暖而出,并能不随业风,一心念持佛号,至十声并很多声,方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南无阿弥陀佛

    • @user-zq6ge3dh2p
      @user-zq6ge3dh2p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看把你能耐的,大聪明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有夢最美

    • @nuite111
      @nuite111 29 днів тому +1

      是呀!如果就這點用處,就如武俠小說說的這門功夫“難練易破”。阿彌陀佛還需要化兆載永劫修行才成佛? 淨土三經根本沒要求要在中陰之時,善念不斷,頭暖而出云云。經土三經只要求你一向專念,也就是阿彌陀經說的一心不亂 (念這句佛號,不要換來換去的)。易行道就是這些其他宗派亂解釋才會造成念佛人沒有往生信心。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往生。

    • @konghong7129
      @konghong7129 14 днів тому

      根本就沒有中陰身的狀態

  • @user-mm3vo7bc7z
    @user-mm3vo7bc7z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很好看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感谢您的支持!

    • @user-mm3vo7bc7z
      @user-mm3vo7bc7z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我自己證悟的都是邪魔外道,還需靠您理性整理,才好調整思路與方向。
      我們學習西洋哲學的,越學越難以融合「佛學邏輯」,但佛學卻真實存在不虛,這點非常有意思。
      竊以為是超越邏輯、哲學的特殊知識(這樣形容不曉得合不合宜)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user-mm3vo7bc7z 感谢您的抬爱,吴老师的课程准确的说应该是按照宗教四框架(历史、哲学、文学、神学)中的前两个维度在观察佛学,至今1000多节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输出内容,非常不容易,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机缘不同,所以不敢说这些课程看完就一定会有多少层次的提高,只是多了一个维度,大家在哪个点、哪个地方得到的体会都是收获,
      佛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论高低,不论根器,都可以通过学习直达内心,这也是吸引我的最大魅力之一

    • @user-mm3vo7bc7z
      @user-mm3vo7bc7z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上一篇我有發表小弟的見解,那是我的親證,但與我們學的方法論、傳統的邏輯學還是黑格爾的正反合,都對不上...欠大大的火候啊!感謝您能出這些具有邏輯且正信不迷的佛學,供大家成長!!感恩

  • @mrkang1154
    @mrkang1154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阿彌陀佛沒有好像在釋迦摩尼佛這樣以人的形態出現在世界,只是一種概念描述的存在,而非真人。
    修行解脫是需要靜坐入定來開發腦内部的心智潛能來達到啓明解脫的狀態,同時人的生活都是因果的束縛,腦部意識擴展與因果束縛,念念阿彌陀佛就那麽容易解脫?那麽當年釋迦摩尼佛還雲游四處、尋師訪道,之後還在菩提樹下搞了個六年,那麽他不是很冤枉 ?簡單的念阿彌陀佛不就 得了嗎?
    净土的概念有很多不實際的論點。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三寶不依邪見多
      經論不解煩惱魔
      若佛弟子明正法
      諸佛廣讚極樂國
      彌陀本願何須他
      諸佛護念一乘法
      雜修雜行雜亂心
      五濁眾生何能拔
      不明經論莫自大
      權實二法莫亂抓
      有為專為火宅生
      若持念佛自通達
      不請自說妙釋迦
      六方諸佛廣舌誇
      執持名號真了義
      彌陀接引妙覺華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南無阿彌陀佛!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佛,是覺悟之意象,法,則是宇宙真理的體現。
      當我們探討「眾生平等」,卻見佛陀的十大弟子僅證阿羅漢,未能成佛,這不禁引發疑問:真理的光輝是否僅照耀於少數之上?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提及,即使是反對大乘佛教的有部,其律典中亦有多佛思想,甚至記載釋尊曾為提婆達多及阿闍世王授記未來成佛。這似乎暗示,成佛的可能性並非僅限於特定聖者,而是開放給所有眾生。
      「慈悲喜捨」的理念,若僅停留在自我與他人的解脫,而無法觸及眾生的度化,則如何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乘精神?
      大乘聖典中,如《維摩經》、《勝鬘經》等,以在家菩薩為弘法中心,打破了僧俗、男女的界限,挑戰了固執保守的比丘僧團。
      「神通不敵業力,業力卻不如願力」,這句話揭示了即使是佛教中的神通也無法超越因果律,但願力--即佛菩薩的意志與決心--卻能夠引領我們走向解脫。
      淨土救濟的思想,源自佛陀的本懷,如《雜阿含經》所述,向佛走去一步,便有無量功德。這些教義暗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淨土宇宙觀,超越了傳統的聲聞僧團所重視的範疇。
      世親菩薩的轉變,從執著小乘佛法到領悟《華嚴經》的不可思議境界,再到成為「千部論主」,是對大乘佛法深刻理解的體現。
      所以者何?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一實相印:「印者信也,蓋如來所說諸大乘經,皆以實相理,印定其說,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若有實相印,則是佛說;若無實相印,則是魔說」
      《大般涅槃經》云:「若人信心無有智慧,是人則能【增長無明】;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
      春風不潤無根草
      佛法不度無緣人
      若言道在文字中,經書比你先作聖?
      若言修在偏執上,四果得道幾時曾?
      若言道在佛心中,念佛妙法蓮一乘!
      若言修在佛性上,導歸極樂佛道成!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摩訶薩!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22 дні тому

      阿彌陀佛是佛教常用的譬喻故事呀 ,一般人只讀淨土三經 ,沒有讀上百本經書,不曉得佛教內常常用寓言故事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20 днів тому

      *唯大乘深位菩薩,*
      *方能徹底了當, 諦信無疑。*
      *能於此法深生信心。*

    • @mrkang1154
      @mrkang1154 20 днів тому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释迦摩尼佛都不太提级菩萨道,这都是佛陀不在世之后,那些之后的后人自己做出来的经文。非佛陀亲言本意。而且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有吹捧成份的!

  • @jasonyou8741
    @jasonyou8741 День тому

    实有与心造没有冲突。大乘佛教不是唯物主义,是不承认有一个真实客观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唯心造,没有一法能跑到心外去,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很多人不知道眼前的一切是心产生的幻相,以为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实有的,对这些人就要说净土实有。但对已经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人,就可以说净土心造。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梵、中、英三版《阿弥陀经》对于往生条件的翻译对比,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作者:朱亚仲)”
      *在全球化进程下,地域和语言的障碍已经不复存在,在尼泊尔等地重新出土的梵文本,为我们弥补净土经文的资源缺陷提供了有力依据。净土三经中,《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的梵文本均已重现,只是梵语在国内属于极其冷门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笔者采用德裔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马克思·缪勒(F.Max Müller 1823-1900)的梵英译本,对相关经文段落进行对比,英语相对于古汉语而言要简单的多,更便于准确的理解。*
      缪勒教授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梵语大师,他对印度宗教、神话、哲学、语言等都有深湛的研究,也是西方学术领域中印度研究与宗教比较等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净土经文的译本收录于其主编的《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第49册,上述经文,在缪勒译本中如下:
      Beings are not born in that Buddha country of the Tathagata Amitayus as a reward and result of good worksperformed in this present life. No, whatever son or daughter of a family shall hear the name of the blessed
    Amitayus, the Tathagata, and having heard it, shall keep it in mind, and with thoughts undisturbed shall keep it in mind for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or seven nights-when that son or daughter of a family comes to die, then that Amitayus, the Tathagata, surrounded by an
    assembly of disciples and followed by a host of Bodhisattvas, will stand before them at their hour of death, and they will depart this life with tranquil minds. After their death they will be born in the world Sukhavati in the
    Buddha country of the same Amitayus, the Tathagata.[1]
      笔者将其翻译成汉语:
      *众生不因今世所做之善行而得生彼国。不,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并牢记于心,这样的心持续一、二、三、四、五、六或七个夜晚不被打扰--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临寿终时,被许多菩萨和弟子围绕着的阿弥陀佛将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会以平静安详的心情去世。在他们去世后将出生于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
      从缪勒的译本可以看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被译为“不因今世所做之善行”,根本不存在善根福德多少的问题,缪勒显然知道他与中国译经家在这段译文上的分歧,因此用了很长一段注释,来解释为什么这样翻译。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被缪勒译为“听到名号并牢记于心,持续一段时间不被打扰”,是要我们在思维意识层面来领悟名号功德,并且愿意往生的想法持续一段时间不改变,这一段时间在经文中表现为一日到七日,这是一种虚数表示法,就是让你尽其形寿而不要改变,如果你只有三天的寿命,往生的愿心就维持三天;如果你还有三十年的寿命,愿心就维持三十年。*
      笔者再从教理上解释下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分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念佛功夫成片是伏住见思惑,事一心不乱是破除了见思惑,理一心不乱是开始破除无明惑。
    *以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为例,大师临终发愿往生极乐,告诉弟子证入五品,圆五品就是达到了伏住见思惑,但还没有破除见思惑。*
    连智者大师这样千年一见的高僧,尚且达不到事一心不乱。
      *关于弥陀临终接引,缪勒的翻译和玄奘大师是一样的意思,是佛先出现在净业行人面前,由于看到了佛出现在面前,所以净业行人会以平静安详的心情去世,然后往生到极乐净土。*
      *如上,从这段经文对比解释中,我们看到,往生并没有什么条件和要求,只要你具备真实的信愿心,就可以往生。*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Місяць тому

      *「 唯信為本」之文*
      ✨🪷✨🌅✨🪷✨
      *淨土法門, 唯信為本。*
      *信得極,五逆十惡,皆能往生。*
      *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 皆無其分。*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 講記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Місяць тому

      *蕅益大師說的「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Місяць тому

      🏞️《法鼓經》云:
      ✨🪷✨🪷✨🪷✨
      *若人臨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所以我刚才讲,你看耶路撒冷,新兴的的犹太国家以色列,原来都是西印度的范围,都受印度文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照我研究的比较宗教,认为世界上真正的宗教起源,都在印度。*
    *这一句话,如果学者们有意见,我可以批驳他们,因为他们不懂印度文化。 印度本有婆罗门教,佛教是后来兴起的。西方的宗教,你看耶稣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密宗那一套;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画十字,就是密宗准提法的五印,用金刚拳印印额头、心窝、左肩、右肩、喉头。*
    所以西方人研究耶稣一辈子,有十几年找不到他的踪迹,现在研究出来,晓得耶稣失踪的十几年,他正在印度西藏边上学佛!这在西藏密宗的资料找出来一点,说有个同参到中东去弘法,被人家钉到十字架上。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第二天第三堂·南怀瑾先生》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基督教的“ 阿門”、
      回教的“阿拉”
      以及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宗教, 在他們祈祷時,
      開口音都是用“阿”字音, 這也是密宗哦!
      ---南懷瑾老師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上品上生与中品上生的分别在于发大乘菩提心。中品上生,相信阿弥陀佛,勤奋念佛,持戒念佛,但没发大乘菩提心,却陷入色受想行识,不会持戒般若波罗蜜多。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根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大乘佛教的菩提心可分为5种: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
      其实通过念佛也可以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然后妙愿妙行(出到菩提),最后如同如来(无上菩提)。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 saṃbodhi) 的意思:无上圆满正确的知见/觉知/觉悟。
      ------------------------------------
      A) 上品中生
      根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只是「发心菩提」或「伏心菩提」,还未 明心菩提(明心、见性无殊),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明心菩提(得授阿耨多罗三妙三菩提记),又在西方极乐世界「出到菩提」和「无上菩提」。
      根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中生是纯说第一义谛,又念如来。
      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纯说第一义谛。
      龙树菩萨作,后秦龟兹国法师鸠摩罗什翻译,《中论》第01卷 破因缘品第一: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以此二偈赞佛,则已略说第一义。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初发菩提心,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贪嗔痴 或不贪不嗔不痴」。只有真如法体/自性本具,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幻众皆有佛性,也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上品中生是初发大乘菩提心,真如法体/自性本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不会善恶分别心。《諸法無行經》鳩摩羅什法师翻译: 「...於有威儀則喜,於無威儀則礙,則是不學佛法。於清淨行則喜,於不清淨行則礙,則是不學佛法。.....於離欲行則喜,於婬慾行則礙,則是不學佛法。於離瞋想則喜,於瞋想則礙,則是不學佛法。.....」
      上品中生,若是纯说第一义谛,就是真如法体/本具不生不灭的自性。缘起性空者,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上品中生,不是缘起于一切法(色受想行识),而是(发心菩提)初发大乘菩提心,缘起性空,如《佛说无量寿经》:「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若是(发心菩提)初发大乘菩提心,那么就是「不来不去」,「不往不返」,「不生不灭」却不是「往生」!是如法「化生」。
      上品中生,念如来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上品中生,念如来时,是印契真如/本性,又随顺如来妙愿。《佛说无量寿经》第18妙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上品中生,没念佛名时,缘起性空者,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一切法(色form受想行识)皆是因缘假合,无常生灭,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发心菩提)初发大乘菩提心,缘起即是虚妄。
      上品中生,不但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凡夫相」,而且没有「往生」。是不生不灭的圆满本性(本来就具足圆满,只是迷于色受想行识),随顺如来妙愿,是如法「化生」。
      《佛说无量寿经》: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电影=如电如影)
      《圆觉经》:「...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因为具诸功德本(本性本来就圆满,只是迷于色受想行识),又随顺阿弥陀如来妙愿,所以如法化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性无殊,见如来。
      初发大乘菩提心就不是因果,是妙因妙果。是本性随顺如来妙法妙愿,是「如法化生」。
      ----------------------------------------
      B) 上品上生
      《观经四帖疏》不是佛经,不能依止,只供参考。根据善导法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 是"上品凡夫"。因此还未(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只是发心菩提 或 伏心菩提。
      《观经四帖疏》:
      「...第三重举九品返对破者。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者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
      此之三人各以己业专精励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续不断。各回所作之业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如弹指顷即生彼国。以此文证。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日数虽少作业时猛。何得判同上圣也。然四地七地已来菩萨论其功用不可思议。岂藉一日七日之善华台授手迎接往生也。此即返对上上竟。.....」
      上品上生,也是发大乘菩提心,自性本具,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智般若,六度如幻。无论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上生或《佛说无量寿经》的「上辈」和「中辈」都不是只念1句佛号而已。
      上品上生是「回向发愿心」。没有发大乘菩提心,没有真如自性本具,没缘起性空,哪来的「回向发愿心」?所以上品上生绝对是先发大乘菩提心,后本性随顺如来妙愿。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化生是「发心菩提」和「伏心菩提」,还未「明心菩提」、「出到菩提」 和「无上菩提」。上品上生,不是1句佛号而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二》: 「...布施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自性空故。..」
      由于是发大乘菩提心,缘起性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是如法供养常住十方佛、如法供养常住十方法、如法供养常住十方僧。是如法妙有。
      上品上生,发大乘菩提心,念如来名号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如来名号时,是印契真如/本性,又随顺如来妙愿。《佛说无量寿经》第18妙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上品上生,没念如来名号时,发大乘菩提心,如同《佛说无量寿经》的上辈、中辈。或《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的内容。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Maha Paramita/大智般若,六度如幻。
      上品上生,未(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只是「伏心菩提」而已。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如果如幻居士是工作因缘,那么1天8小时工作、6小时睡觉、琐事3小时,那么1天最少17小时没念佛。
      上品上生,没念佛时,就是练习大智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Maha Paramita。
      上品上生(上品凡夫),没念佛时,大智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如空中做,如梦如幻如法。发菩提心,缘起性空,如法供养常住十方佛,如法供养常住法,如法供养常住僧。
      《佛说无量寿经》: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觉了一切法,是时时刻刻在「色受想行识」中发现「因缘假合,生灭无常,如梦如幻」,但又空中如幻、如梦、如法。
      另一个做法是,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因为真实观察到因缘假合,生灭无常,如梦如幻。诸法是空相,所以又空中做,如梦如幻,如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二》: 「...布施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自性空故。..」
      由于是发大乘菩提心,是缘起性空,所以是如法妙有,是如法供养常住十方佛,如法供养常住十方法,如法供养常住十方僧。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念佛三昧,超出上品上生。念佛法门 不需次第学,是以如来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从早念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念佛,哪里会破戒?但需(读诵大乘妙法经典,例如《妙法莲华经》或《华严经》)以如来正知见为铺,念如来为主要。
    根据《佛说般舟三昧经 》未必化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佛说无量寿经》的第42妙愿和第45妙愿 不是必定要化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西方极乐世界妙法比较方便,所以自古还是劝化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谓的方便是指「初地至十地」的方便。所以历代都有读《华严经》的「初地至十地」或世亲菩萨造《十地论》,方知乘阿弥陀如来48妙愿是如何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念佛时,怎样处理?
    举个例子,托钵时 肯定没有念佛,不然会发生交通意外。吃饭时、上厕所时,也不念佛。
    除非已经念如来、见如来,如来授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然实践念佛三昧时,除了睡觉,还有1两个小时没念佛。如果是托钵,那么托钵的来回最少又花1小时。
    简单说,不会发大乘菩提心,不会大智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那么没有念佛时,就是陷入色受想行识。无论是托钵、吃饭、上厕所,等等都是陷入色受想行识。
    因此可以先以上品上生为基础,再实践念佛三昧。
    托钵/吃饭/没念佛时,初发菩提,缘起性空者,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又如法 不食如幻众生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南无本师阿弥陀如来
    念佛三昧是闭关,谢绝外缘,不同上品上生。如果是念佛三昧,根据佛经是念如来,见如来,如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samadhi。 《圆觉经》: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samapatti/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若是念佛三昧,可以依《佛说般舟三昧经》,《楞严经.大势至念佛章》,《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念佛三昧是念阿弥陀如来,见阿弥陀如来,请如来授阿耨多罗三妙三菩提,明心、见性无殊后,又妙愿妙行,如同如来。
    《佛说般舟三昧经》:「…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若先业障不能问者,则应思惟:'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像、如梦。'
    如是谛观法性空寂,然知如来了一切法皆如幻梦,如来自性非幻非梦犹如虚空,能以智悲出现我前:'愿为我放大悲青光,灭除众苦。'
    时佛即为放眉间光,名曰青焰。其光才照,诸苦销除,即坐证得法光明忍,悉能了达无量三昧。第七日夜,梦见如来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明心菩提后,又妙愿随顺阿弥陀如来第42和45妙愿,而妙行(是出到菩提)。念佛三昧,还是化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无上菩提。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根据《大乘大义章》,慧远法师(东晋334年-416年)曾读《妙法莲华经》、《般舟三昧经》、《大智度论》,更作了《大智度论钞》。
      《大乘大义章》不是佛经,不能依止,只能参考。
      《大乘大义章》另名《鳩摩羅什法師大義》:
      遠問曰。念佛三昧。般舟經念佛章中說。多引夢為喻。夢是凡夫之境。惑之與解皆自厓已還理了。而經說念佛三昧見佛。則問云。則答云。則決其疑網。若佛同夢中之所見。則是我相之所矚想相。專則成定。定則見佛。所見之佛。不自外來。我亦不往。直是想專理會大聞。於夢了疑大我。或或不出。境佛不來。而云何有解。解其安從乎。若真茲外應。則不得以夢為喻。神通之會。自非實相。則有往來。往則是經表之談。非三昧意。後何以為通。又般若經云。有三事得定。一謂持戒無犯。二謂大功德。三謂佛威神。為是定中之佛。外來之佛。若是定中之佛。則是我想之所立。還出於我了。若是定外之佛。則是夢表之聖人。然則成會之表。不專在內。不得令聞於夢明矣。念佛三昧法法為爾不。二三之說。竟何所從也。
      什答。見佛三昧有三種。一者菩薩或得天眼天耳。或飛到十方佛所。見佛難問。斷諸疑網。二者雖無神通。常修念阿彌陀等現在諸佛。心住一處。即得見佛。請問所疑。三者學習念佛。或以離欲。或未離欲。或見佛像。或見生身。或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是三種定。皆名念佛三昧。其實不同。者得神通見十方佛。餘者最下。統名念佛三昧。復次若人常觀世間厭離相者。於眾生中。行慈為難。是以為未離欲諸菩薩故。種種稱讚般舟三昧。而是定力。雖未離。亦能攝心一處能見諸佛。則是求佛道之根本也。又學般舟三昧者。離言憶想分別。而非虛妄。所以者何。釋迦文佛所說眾經。明阿彌陀佛身相具足。是如來之至言。又般舟經種種設教。當念分別阿彌陀佛。在於西方。過十萬佛土。彼佛以無量光明。常照十方世界。若行如經所說。能見佛者。則有本末。非徒虛妄憶想分別而已。以人不信。不知行禪定法。作是念。未得神通。何能遠見諸佛也。是故佛以夢為喻耳。如人以夢力故。雖有遠事。能到能見。行般舟三昧菩薩。亦復如是。以此定力故。遠見諸佛。不以山林等為礙也。以人信夢故。以之為喻。又夢是不然之法。無所施作。尚能如是。何況施其功用。而不見也。又諸佛身有決定相者。憶想分別。當是虛妄。而經說諸佛身皆從眾緣生。無有自性。畢竟空寂。如夢如化。若然者。如說行見諸佛身。不應獨以虛妄也。若虛妄者。悉應虛妄。若不虛妄。皆不虛妄。所以者何。普令眾生。各得其利。種諸善根故。如般舟經中見佛者。能生善根。成阿羅漢。阿惟越致。是故當知。如來之身。無非是實。又憶想分別。亦有時有。若當隨經所說。常應憶想分別者。便能通達實事。譬如常習灯燭日月之明。念復障物。便得天眼。通達實事。又下者持戒清淨。信敬深重。兼彼佛神力。及三昧力。眾緣和合。即得見佛。如人對見鏡像。又一凡夫。無始以來曾見。皆應離欲得天眼天耳。還復輪轉五道。而般舟三昧。無始生死以來。二乘之人。尚不能得。況於凡夫。是故不應以此三昧所見。謂為虛妄。又諸菩薩得此三昧見佛。則問解釋疑網。從三昧起。住麁心中。深樂斯定。生貪著意。是故佛教行者。應作是念。我不到彼。彼佛不來。而得見佛聞法者。但心憶分別。了三界之物。皆從憶想分別而有。或是先世憶想果報。或是今世憶想所成。聞是教已。心厭三界。倍增信敬。佛善說如是微妙理也。行者即時得離三界欲。深入於定。成般舟三昧。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如来第33妙愿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不要抗拒如来妙愿、妙法妙光,但需要发大乘菩提心。
      因为欲求无上菩提心,所以就在阿弥陀如来的妙愿妙光下继续念佛,至到明心菩提。
      明心菩提后又乘如来妙愿,而妙行。例如,第42妙愿,供养十方如来。是出到菩提。
      所以不是害怕或抗击如来的妙愿,而是要发大乘菩提心。
      八十卷的《华严经》和《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都是由唐朝三藏實叉難陀翻译。
      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四》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詔制譯:
      ......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樂,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願智所現種種上妙莊嚴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願。」
        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
        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
        彌勒答言:「於來處去。」
        曰:「從何處來?」
        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善男子!如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善男子!彼莊嚴事亦複如是,不住於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善男子!
      譬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複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譯
      「.....佛子!修智慧者,一心諦聽,今為汝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為求無上菩提,發心欲證此三昧者,是人要須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慧得故。修智慧者,應當遠離妄語、綺語、及諸散亂無益之事,於諸眾生雖起大悲而常攝心,不染、不散。詣精舍中覩佛形像,金色莊嚴,或純金成,身相具足,無量化佛入於三昧,在圓光中次第而坐。
      即於像前頭面禮足,作是思惟:『我聞十方無量諸佛,今現在世,所謂:一切義成佛、阿彌陀佛、寶幢佛、阿閦佛、毘盧遮那佛、寶月佛、寶光佛等。』於彼諸佛隨心所樂尊重之處,生大淨信。想佛形像,作彼如來真實之身,恭敬尊重如現前見,上下諦觀一心不亂。往空閑處端坐思惟,如佛現前,一手量許,心常繫念,不令忘失;若暫忘失,復應往觀。如是觀時,生極尊重恭敬之心,如佛真身現在其前,了了明見,不復於彼作形像解。見已,即應於彼佛所,以妙花鬘、末香、塗香恭敬右繞,種種供養。彼應如是一心繫念,常如世尊現其前住。然佛世尊一切見者、一切聞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如是審復,想見成已,還詣空處,繫念在前,不令忘失。
      一心勤修,滿三七日,若福德者,即見如來現在其前;其有先世造惡業障不得見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更無異想,還得速見。何以故?若有為求無上菩提,於一事中專心修習,無不成辦。若於所修數數怯退,彼尚不能自得解脫,何況度脫諸苦眾生?若遇如是,疾得菩提正真之道,不能勤修,當知徒是地之重擔。譬如有人於大海中,飲一掬水,即為已飲閻浮提中一切河水。菩薩如是,若能修習此菩提海,則為已修一切三昧諸忍、諸地、諸陀羅尼,是故常應勤修匪懈,離於放逸,繫念一心,要令自得現前見佛。
      如是修習初見佛時,作是思惟:『為真佛耶?為形像耶?』若知所見是真佛者,便於佛前,兩膝著地,合掌恭敬,憶念虛空毛端量處及微塵中一切諸佛無量威德、大慈悲故,來現我前,即應啟請:『唯願世尊為我演說如來不思議境界大三昧法。』若聞如來一切所說,應決定信,勿生疑惑,即於是處得此三昧。
      若先業障不能問者,則應思惟:『一切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像、如夢,如是諦觀法性空寂。然知如來了一切法,皆如幻夢,如來自性非幻、非夢,猶如虛空,能以智悲出現我前,願為我放大悲青光,滅除眾苦。』
      時佛即為放眉間光,名曰青焰,其光纔照,諸苦銷除,即坐證得法光明忍,悉能了達無量三昧。第七日夜,夢見如來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知所見是形像者,應思諸佛及諸眾生皆亦如像,但隨想見,無實體性。既知如來如幻、如化、如夢、如焰,如是自然現前見佛,亦如夢中,無實可得,非生而生、非滅而滅、非去而去、非識而識、非有為而現諸行、非言說而演諸法、非我、非壽、非眾生、非養育、非趣生、非想、非作、非知、非食,非即蘊、非在蘊、而示諸蘊,乃至界處亦復如是。一切非有,亦復非無,是故諸佛及一切法,真實平等,皆同一相,如陽焰等。一切眾生諸佛及土,皆唯自心識想所現。識想為緣,所生諸色,畢竟非有。如來已離一切識想,是故不應以色像見。知所見像,隨想生故,乃至虛空毛端量處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猶如虛空,平等無異。若我分別即見於佛,若離分別即無所見,自心作佛,離心無佛,乃至三世一切諸佛,亦復如是,皆無所有,唯依自心。
      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常見如來,親承供養。.....」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念阿弥陀如来,见阿弥陀如来,乘阿弥陀如来妙愿妙法,见释迦牟尼如来。
      🌷《佛说无量寿经》第42妙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佛说无量寿经》第45妙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時我及眾僧, 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眾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菓, 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花, 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 而眾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第一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
      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什么是一佛乘(Eka-yāna)?
      妙法妙境直接转识成大圆镜智,极为方便。
      ------------------------------------------------
      妙愿妙行,如法供养十方如来是为了回向利益十方如幻众生。
      🌷《佛说无量寿经》第42妙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佛说无量寿经》第45妙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
      念阿弥陀如来,就是直接以如来的果地觉为因地心,然后直接乘如来妙愿,而妙行。
      学如来。妙法妙境是为了方便如幻众生。妙法妙境缘起于妙愿妙行。
      如来和菩萨摩诃萨的回向不同于小菩萨的回向。
      由于妙愿妙行,如来和菩萨摩诃萨 曾经无数劫的六度万行、供养十方如来,妙因妙果,妙法妙境回向、方便利益十方如幻众生。
      阿弥陀如来与弥勒菩萨摩诃萨 的回向是「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至成佛道」。
      1)🌷《佛说无量寿经》: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國。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不遭苦患;目覩其色、耳聞其音、鼻知其香、舌甞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阿難!若彼國人天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2)🌷《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阿僧祇寶以為其地;阿僧祇宮殿、阿僧祇門闥、阿僧祇窓牖、阿僧祇階陛、阿僧祇欄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寶成;阿僧祇幡、阿僧祇幢、阿僧祇蓋,周迴間列;阿僧祇眾寶瓔珞、阿僧祇真珠瓔珞、阿僧祇赤真珠瓔珞、阿僧祇師子珠瓔珞,處處垂下;阿僧祇半月、阿僧祇繒帶、阿僧祇寶網,以為嚴飾;阿僧祇寶鐸風動成音,散阿僧祇天諸雜華,懸阿僧祇天寶鬘帶,嚴阿僧祇眾寶香爐,雨阿僧祇細末金屑,懸阿僧祇寶鏡,然阿僧祇寶燈,布阿僧祇寶衣,列阿僧祇寶帳,設阿僧祇寶座,阿僧祇寶繒以敷座上;阿僧祇閻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雜寶諸形像、阿僧祇妙寶菩薩像,處處充遍;阿僧祇眾鳥出和雅音;阿僧祇寶優鉢羅華、阿僧祇寶波頭摩華、阿僧祇寶拘物頭華、阿僧祇寶芬陀利華,以為莊嚴;阿僧祇寶樹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寶放大光明。如是等無量阿僧祇諸莊嚴具,以為莊嚴。
      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說;廣博嚴麗皆同虛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善財童子於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
      爾時,善財童子見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踊躍無量,身心柔軟,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於無礙解脫之門。普運其心,普見一切,普申敬禮,纔始稽首,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遍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
      .....善財童子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身心歡喜,柔軟悅澤,即得無量諸總持門、諸辯才門、諸禪、諸忍、諸願、諸度、諸通、諸明,及諸解脫、諸三昧門。……
      ----------------------------------------
      最后在西方极乐世界授记成佛。未来佛只能由佛授记证明。根据《楞伽经》,当时的龙树菩萨也只是初地菩萨而已。
      《楞伽经》卷六《偈颂品》:
      「...大慧汝应知,善逝涅槃后,
      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
      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 @user-pi2sm5zl9y
    @user-pi2sm5zl9y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在虛幻的基礎上不斷構築出繁雜的枝葉結構 終究只是試圖在空中建樓閣罷了。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宗教四框架-历史角度与哲学的角度

  • @南無阿彌陀佛-i4g
    @南無阿彌陀佛-i4g 9 днів тому

    *【法華會上 方暢佛懷】*
    (參考印光大師法要)
    [註]天臺宗將一代時教大分五時,所謂華嚴時、阿含時、 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華嚴純大無小,(21 天)
    阿含純小無大,(12 年)
    方等攝小歸大, ( 8 年)
    般若即小即大, (22 年)
    如是曲順根機,循循善誘。
    *直至法華涅槃時(8年)*
    *始開權顯實,開跡顯本,*
    *彙三乘歸於一乘,*
    *普授成佛之記。*
    *🏞️《妙法蓮華經》云:*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法華經•方便品》*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實在太深奥了, 就連聲聞, 緣覺, 菩薩都不能完全理解,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維摩經》*
    *「心淨國土淨」出自《維摩經》的〈佛國品〉,即是「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净土教系的教典《阿閦佛經》和《阿彌陀經》*
    再是,大乘佛教關于信仰的經典邃有《阿閦佛經》和《阿彌陀經》。
    前者是説東方妙喜世界的殊胜,后者是説西方极樂世界的美妙,二者都是佛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
    *🏞️《佛說无量壽經》*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使他們都能夠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地能到極樂世界,而且自自然然地能夠不退轉,和阿彌陀佛同樣無量光、無量壽。
    🏞️《十地經》
    (梵語:Daśabhūmika Sūtra),又称《十住經》,大乘佛教經典,收入《華嚴經》〈十地品〉,内容在於宣講菩薩修行的十個位阶(十地)。

  • @user-jj9oi8us3o
    @user-jj9oi8us3o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討論了諸多宗派對淨土的詰問,但淨土宗對這些詰問的回應呢????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净土宗系列后续 主要围绕这七个问题展开的,它很基础的问题,但是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 @user-km3sj9nh7e
    @user-km3sj9nh7e Місяць тому +6

    根本上就是道地的中國文化思想,執著不捨的意念一無是處
    ua-cam.com/video/Ob61viVV-P8/v-deo.html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Місяць тому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耶穌是鐵血戰士 勸你不要胡說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user-ks4tw2yi6q
      視頻説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user-ks4tw2yi6q
      耶穌誕生於釋迦牟尼之後400餘年,古印度阿育王在西元前2世紀曾經大肆弘揚佛教,派遣高僧至敘利亞、波斯、埃及、馬其頓等地傳播佛教,中東地區早於耶穌誕生前就受佛教思想影響,年青的耶穌受感召而到印度學佛,並非沒有可能。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user-ks4tw2yi6q
      請問這是基督教徒開的視頻嗎?
      自己人把關?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释迦牟尼佛说是「阿弥陀佛」。
    梵文的mita的意思是limited(有限)。"弥陀佛" 的意思是 "有限的佛"。
    梵文Amita的意思是unlimited(无限)。ābha 是“光”的意思。Amitābha的意思是 "无量光"。Tathāgata 是"如来",Buddha是"佛"。
    弥陀的意思是有限/量,阿弥陀的意思是无限量。称「阿弥陀」是「弥陀」,就是说「阿弥陀佛」是「有限寿命」、「有限光的佛」。
    「弥陀」不同于「观音」的简化。「观音」并没有歪曲Avalokitasvara的意思。「弥陀」却歪曲了Amitabha的意思。
    日本的念佛法门是唐朝时代传去。唐朝时代的发音是Amita 。韩国念阿弥陀如是发音,Amita。唐密,“A” 音是印契本性的方便。Om A Hung.
    ----------------------------------------
    Google,关键词:mahayana mita dictionary
    Mahayana (major branch of Buddhism)
    Mita (मित) refers to “limited (domain)”, according to the 2nd century 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chapter 40.
    ----------------------------------------
    转载于维基百科,关键词:阿弥陀佛
    在梵语中,无量光(अमिताभ,Amitābha)与无量寿(अमितायूस्,Amitāyus)都来自同一个字根 अमिता(Amita,音译阿弥陀)。
    अमिता(Amita)来自梵语动词字根मा,mā-,源自原始印欧字根 *meh₁-,意为“测量、量度、被计算”,拉丁文同源词metiri>mensus>mensurare>英文measure,mā的过去分词形态 mita(弥陀);
    否定冠词अ,a-,音译“阿”,拉丁文、英文同源词a-/an-/un-/u-;
    a加上mita意为“无量、无法测量、无法计算”。后缀 ābha 是“光”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光”,音译阿弥陀婆或阿弥多婆。
    另一个梵文名 Amitāyus,后缀 āyus 是“寿命”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寿”,音译阿弥陀庾斯。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南无本师阿弥陀如来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梵文的eka ratram 的意思是 一日一夜 或明相至明相。明相至明相的意思是 「日出至日出」。
    「一心不乱」的意思是「专心念如来」,然后临命终时,如来令心不乱,胎生或化生西方极乐世界。
    「专心/一心不乱/系念不乱」的特征是「专心看手机,忽略其他事情」,「专心念佛,忽略其他事情」。
    「一边念佛,一边做事」不是「专心/一心不乱/系念不乱」。
    ----------------------------------------
    《佛说无量寿经》: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百法」一词源自《百法明门论》。「法」的意思就是「色、受、想、行、识」。初发菩提心,缘起性空者,觉了一切法(色受想行识),犹如梦幻响。发现一切法(色form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假合,无常生灭,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样就会对一切法失去兴趣。
    一减, 对色受想行识的兴趣,
    一增, 对妙法妙境的兴趣,
    就变成 专心念如来,系念不乱。
    --------------------------------
    如果不依《佛说阿弥陀经》,可以依《佛说无量寿经》。
    除了依《佛说阿弥陀经》,也可以依《佛说无量寿经》的第18妙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根据《佛说无量寿经》,胎生西方极乐世界 或 化生西方极乐世界。
    发大乘菩提心,十念化生西方极乐世界。
    没发大乘菩提心,十念胎生西方极乐世界。
    ----------------------------------------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
    對曰:「已見。」
    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
    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佛說無量壽經》的重点在于阿弥陀如来48妙愿,阿弥陀如来妙法,和发大乘菩提心。缘起性空者,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真如法体,佛性本具,随顺如来妙法妙愿。
      第19妙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
      🌷《佛說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
      根据《佛说无量寿经》,有胎生和化生西方极乐世界。胎生西方极乐世界,500岁不见如来。胎生是因为不会发大乘菩提心,却陷入一切法(色form、受feelings、想 perception、行 mental formations、识 consciousness)。不会学如来,不会发大乘菩提心,却善恶业报分别心。
      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纯说第一义谛。
      龙树菩萨的《中论》第01卷 破因缘品第一: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以此二偈赞佛,则已略说第一义。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初发大乘菩提心,直接就缘起性空,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绝不陷入「色受想行识」。
      初发大乘菩提心,就不再陷入「我相、人相、眾生相」。《佛说无量寿经》:「..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这些法(色form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假合、生灭无常,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诸法绝对是无自性,是幻人幻众,因缘假合,无常生灭。
      《佛说无量寿经》: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淨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
      (电影=如电如影)
      《佛说般舟三昧经》:
      「..若说经,当如法。
      了身本,犹如幻。  
      勿受阴,勿入界。
      阴如贼,四如蛇。
      为无常,为恍惚,
      无常主,了本无。
      因缘会,因缘散,  
      悉了是,知本无。  
      加慈哀,于一切。
      施贫穷,济不还。
      是为定,菩萨行;
      至要慧,起众智。…」
      (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圆觉经》: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金刚经》: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愣伽经》:
      「...愣伽王!我说真如法体是如实者亦是分别,如分别色为实际,为证实智乐修行无相智慧,是故莫分别如来为智身智体,心中莫分别,意中莫取我人命等。
      云何不分别?意识中取种种境界,如色形相如是莫取,莫分别可分别。
      复次,愣伽王!譬如壁上画种种相,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愣伽王!一切众生犹如草木无业无行。..」
      《道行般若经卷第一》:
      「...须菩提语诸天子:「设复有法出于泥洹,亦复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赐如空,无所有。..」
      《诸法无行经》:
      文殊师利言:「于诸天子意云何?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诸天子言:「幻化人尚无住处,何况从此住地至于馀地。」。文殊师利言:「诸天子!一切法如幻,无去无来无过无出无至无到。」
      ----------------------------------
      由于是发大乘菩提心,缘起性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是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是如法妙有。
      《大般涅槃经》/《大乘涅槃经》: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
      念如来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念如来时,是印契真如/本性,又随顺如来妙法妙愿。《佛说无量寿经》第18妙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没念佛时,《佛说无量寿经》:「觉了一切法(色受想行识),犹如梦幻响」。因此上辈和中辈都是发大乘菩提心,又六度如幻。
      初发大乘菩提心,就沒有「貪嗔痴 或不貪不嗔不痴」,「感恩惭愧憎爱 或不感恩不惭愧不憎爱」。初发大乘菩提心,不会迷于/陷入色form、受feelings、想 perception、行 mental formations、识 consciousness。
      《圆觉经》:「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初发大乘菩提心,佛性本来就具足圆满。本性空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只是迷色受想行识而已。缘起性空者,不会善恶分别心,又演变成善恶的权力斗争。《諸法無行經》鳩摩羅什法师翻译: 「...於有威儀則喜,於無威儀則礙,則是不學佛法。於清淨行則喜,於不清淨行則礙,則是不學佛法。.....於離欲行則喜,於婬慾行則礙,則是不學佛法。於離瞋想則喜,於瞋想則礙,則是不學佛法。.....」
      初发大乘菩提心,不是陷入一切法(色受想行识),而是「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又六度如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82》: 「...布施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自性空故。..」
      由于Maha Paramita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智般若,所以是「如法礼佛」,不是「迷法拜佛」。不是陷入(色form、受feelings、想 perception、行 mental formations、识 consciousness)而拜佛。
      发大乘菩提心,本性空寂/真如法体又如幻、如化、如法「礼」如来。如空中做。
      《悲華經》卷第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若菩薩見第一義,得無癡精進,不著三界。若不著三界,是謂三昧無畏沙門之法,如空中動手悉無所著,又觀諸法不見相貌。大悲!是名菩薩摩訶薩以無所畏莊嚴瓔珞。善男子!云何菩薩具足於忍?如是菩薩住於法時,不見諸法如微塵相貌,逆順觀行於諸法中解無果報,於所習慈了無有我,於所習悲了無眾生,於所習喜了無有命,於所習捨了無有人。雖行布施,不見施物。雖行持戒,不見淨心。雖行忍辱,不見眾生。雖行精進,無離欲心。雖行禪定,無除惡心。雖行智慧,心無所行。雖行念處,不見思惟。雖行正勤,不見心之生滅。雖行如意足,不見無量心。雖行於信,不見無障礙心。雖行於念,不見心得自在。雖行於定,不見入定心。雖行於慧,不見慧根。雖行諸力,無所破壞。雖行諸覺,心無分別。雖行正道,不見諸法。雖行定業,不見心之寂靜。雖行慧業,不見心之所行。雖行聖諦,不見通達法相。雖修念佛,不見無量行心。雖修念法,心等法界。雖修念僧,心無所住,教化眾生心得清淨。雖持正法,於諸法界心不分別。雖修淨土,其心平等猶如虛空。……」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读诵大乘经典,就会对妙法妙境 有兴趣。有兴趣就会专心念阿弥陀如来。
      🌷《佛说无量寿经》: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发现一切法(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假合,无常生灭,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样就会对一切法失去兴趣。
      一减, 对色受想行识的兴趣;
      一增, 对妙法妙境的兴趣,
      就变成 专心念如来,系念不乱。
      -----------------------------------------
      🌷《佛說無量壽經》: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頗梨樹、珊瑚樹、瑪瑙樹、車璩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頗梨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車璩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國。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不遭苦患;目覩其色、耳聞其音、鼻知其香、舌甞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阿難!若彼國人天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又,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露,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車璩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車璩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極樂。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車璩、瑪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如是眾鉢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
      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廝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飢寒困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殖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諍。是以壽終,福應得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遇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忉利天王,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諸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人天踐之而行。無量寶網彌覆佛上,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絞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葉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Місяць тому

      閉嘴拉

    • @X-hg2rj
      @X-hg2rj Місяць тому

      天魔、魔子魔孙轮回三界,受尽三灾苦。
      天上的大谎言者,自称创世,欺世盗名,必定面临恶业的果报。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佛告比丘:“世有三灾。云何为三?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佛告比丘:“以此当知: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诸有为甚可厌患,当求度世解脱之道。此四天下及八万天下诸山、须弥山皆悉洞燃。一时,四天王宫、忉利天宫、焰摩天宫、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宫亦皆洞燃。....”
      天魔畏怖佛教,佛教三乘怖天魔。

  • @shankswalker8832
    @shankswalker883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如有修占察經相應,淨土宗不乏兼修各宗各法門祖師,自然對於什麼對眾生根機最合適比較明瞭。如善導大師也感應了聖僧夜夢教導,寫成觀經疏。

  • @Superlucky2024
    @Superlucky2024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阿彌陀佛應該是龍樹從大龍的創作出來的假神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心中有假,看萬物皆假
      心中有正法,看正法皆正
      《無量壽經》:

      行惡之法求惡者,其有谀谄及反戾
      福德智慧薄少者,終不堪任聞此法
      短促倒覆及愚癡,悭吝甚多成穢意
      貪淫瞋恚惑亂者,此輩不任聞此法
      學鮮懈慢憍自輕,弊惡親友意未成
      真卷自舉外如清,斯眾不任聞此經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云: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 志求佛道者
      當為如是等 廣讚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 諸佛法如是】
      【以萬億方便 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此】
      汝等既已知 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 無復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20 днів тому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20 днів тому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heyin4684
    @heyin4684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视频主所解释的所谓7个问题,稍微懂点净土理论的人都不屑一驳。很奇怪,自己对佛教净土理论知识这么匮乏,哪里有勇气来展现出来呢?视频说“心造”就是在心内,“实有”就不是心造,这是不懂佛教关于“内外”、“实有、幻有”基本概念的表现。说实有西方净土,又说和“万法皆空”产生冲突,这是在展现自己对佛教理论的无知。真佩服视频主的勇气,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 @xshawn287
      @xshawn287 Місяць тому

      这个频道多期视频谈到净土法门都是摆出一副侃侃而谈,字里行间不屑的态度呼之欲出, 名褒暗贬,也不足为奇了。你能指望一个把“南无”念成nan wu,兜“率”天都念错的人对佛法有多深的理解,这频道的特色就是喜谈佛教历史人物的八卦还爱夹带私货,有一期把慧远与鸠摩罗什的友好交流,硬生生解读成两人对唯心净土和实有净土的互喷,令人啼笑皆非。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可能您没有留意之前的视频,没关系,后续会详细拆解~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大乘大义章的视频最近就会做完,互喷是您的理解,不是事实。事实是罗什大师对汉传佛教有些内容以讹传讹的观点确实是有批评的,当然更多的是探讨。

    • @xshawn287
      @xshawn287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Riverside-sc 您很精明,会编写吸睛题目,会选材,唯心净土和实有净土的话题之争一定会对您的频道人气和视频点击量起到正向作用,您频道的简介--“祝愿大家通过佛学离苦得乐,回归内心的宁静...” 但是人通过佛学真能离苦得乐吗?必须指出--最终回归内心的宁静只能靠实证吧,佛学如果只是拿来当哲学研究,探索,只会越钻疑点越多罢了。信谁的呢?谁在讹?谁又在传讹?就像您的视频看的越多, 众人怀疑也都自然被“无明”带起来了,哈哈。怀疑您是佛教徒吗?用哪种法门修行,或每日多久坐禅?或每日是否坚持坐净土宗早晚课?看的出您明显是对中印佛教发展史,以及各宗派特色方面的话题更感兴趣,也试图从中厘清脉络,归纳思想。但是“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难的终究是佛法本身,而不是宛如频道这样10几分钟“干货”,浓缩可不一定就是精华呀~,佛学院风格的研究,解构,整理,看似“理性”的分析。反而会对弘扬佛法产生反作用,为什么龙树只破不立,是因为无处可立,空破空,再破也是无限俄罗斯套娃,只要做不到无漏,“业”的种子持续发芽作用,习气不断影响到思维,思维随着经验和阅历再逐渐变化,终究沦为戏谈,又如何解脱?如果你真是笃信佛教之人,更应注重从经文本身和自我修证入手,否则研究的越多,疑古之风愈烈,空耗岁月。谈论净土法门,净土思想,净土宗,唯心或实有,每一期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否则“断人慧命”此类话说出来太重了,也没意思,但是一不小心把初学者引入断或常之邪见就真不好了。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網絡上充斥着这種視頻
      有的是由基督教徒開的
      順便傳福音
      洗版

  • @zoeliu6072
    @zoeliu6072 Місяць тому

    未聽先留言😂🎉❤

  • @Tony-uz5fc
    @Tony-uz5fc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对不起频主。辨说西方净土,无论你信否,发音首先要正确。,"无"应念"谟"。请还佛老人家一个尊重。
    其次所列净宗所谓矛盾则大有商榷。建议还是先把五经一论读熟后再捉疑问。既便只作制学用,也算是先端正了态度。
    我佛慈悲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是不假方便皆通大道。奈何人籍法矛攻法盾,以讹传讹祸乱宗家。若是无心说岂非可怜悯者?
    今有同道持念多年。善根已种功未唐捐。只待机缘成熟向上一着便心境豁然如法智转。今遇拆墙开示忽发迷闷。若失信念大生谤毁.功乎罪乎?
    先有演净大德:读破万卷坐塌百蒲。智慧超人辩才云端。有修有证于谛不惊者。彼尚能回小向大赞净顶西。其名其数皆历历在目。而今人断章取句东听西闻。少证微修脑慢舌速。胆大心粗盲引徒众。定邪慧黯妄谤经典。岂非街福势盖三代帝王,弄才欲凌七世状元。痴耶智耶?
    今此路过听问:何是凡圣?答曰:凡人从门入,圣人离相行。
    而是凡是圣冷暖自知。纵小有微证者当知亦是舟车旅途窗外境界。非果地彼岸。切莫未得谓得,末证言证错认了消息。
    须知具一切种智名佛。
    我赞诸同道,修一切法门乐回向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 @suea6732
    @suea673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淨土在佛性裡,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即能往生,何謂一心不亂,持著本性念佛,而非意識心。本性與佛性相連關係,才能往生淨土。而往生淨土頂多能修至阿羅漢,若要修至成佛,還是必須得回娑婆世界修菩薩行。

    • @cybergate
      @cybergate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一心不乱?很多人临死都神志不清了,太难了。修圣道门的,至少一生中很多开悟的机会,有修行次第。而净土这种,念一辈子佛都不知道自己念得怎么样,然后死后突然一个大考。

    • @user-jq3qi8zh2e
      @user-jq3qi8zh2e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不對
      西方淨土可以修到菩薩道的八地不動地都沒問題,然後就能迴入娑婆,也不怕會退轉墮入惡道

  • @user-ik8ss4nh1j
    @user-ik8ss4nh1j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现在修行净土宗的都是把净土想成天堂的。。。想得是去享受避难, 内心 不清净如何与自性弥陀相应????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大乘圓教可曾知?華嚴法華為最上
      牛乳總攝功德海,普賢願行乃奧藏
      無上醍醐佛秘髓,普賢守恆經中王
      念佛本願一乘妙,受持導歸極樂邦
      文殊般若轉法輪,豈知一行三昧窗
      以佛名號入實相,速證菩提佛道場
      普門三根萬法收,捨此妙筏何處往
      豐干饒舌豈能明?可憐增上慢如盲
      諸佛稱歎最勝願!可悲輕慢五逆腸
      五時八教皆心味,是心是佛作佛航
      信願念佛佛密因,菩薩萬行之總綱
      矧以本師念佛成,藥師佛亦勸迴向
      諸佛護念之勝法,一念功德圓三藏
      如是如來菩薩行,皆從極樂界出光
      始自華嚴普賢願,終於法華念佛方
      勸君莫謗一乘法,一切諸佛菩薩創
      勸君莫壞一乘法,一切眾生生蓮芳
      勸君莫輕一乘法,一切萬法本來相
      若言道在文相中,經書比你先成聖?
      若言修在執著上,奈何三界未出曾?
      若言道在佛心中,念佛妙法心蓮乘!
      若言修在佛性上,普賢願行佛道成!
      南無阿彌陀佛!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淨土是彼岸,法門如妙筏
      橫渡六道海,信願行能達
      無奈五濁惡,愚痴冥頑眾
      自往苦海溺,愛莫能助生
      譬如心念友,形影不相離
      若心與念別,船槳分斷聻
      又如母憶子,浪子戲火宅
      心自偏惡航,佛菩薩識哉?
      彌陀本願何須他
      諸佛護念一乘法
      雜修雜行雜亂心
      五濁眾生何能拔
      不明經論莫自大
      權實二法莫亂抓
      有為專為火宅生
      若持念佛自通達
      不請自說妙釋迦
      六方諸佛廣舌誇
      執持名號真了義
      彌陀接引妙覺華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19 днів тому

      重點在感應之道
      佛力加持

  • @jeffreychern6451
    @jeffreychern6451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有門票入場就好,小弟不在乎坐哪一區。🤭

    • @cybergate
      @cybergate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问题是修一辈子,不到死你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门票。修小乘啥的,证果是立刻知道的,活着就知道。

    • @chewnamhow2692
      @chewnamhow269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cybergate修净土念佛法门不必等死后才知道,现在就知道,只要一辈子信愿行念佛,,这就是平生业成,凡夫入报,觉定往生!修小乘证果是靠自力,要断见惑与思惑才能证到阿罗汉果!这简直比登天还难,除非是上根之人才能做到啊!现在会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南无阿弥陀佛🙏😊🙏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Місяць тому

      @@chewnamhow2692 有夢最美

    • @cybergate
      @cybergate Місяць тому

      @@chewnamhow2692 你这是车轱辘话了,什么叫现在知道?你修到净土现前,活见净土了吗?如果是别人告诉你的,那不叫知道。至于往生概率,连净空法师都说,万人念佛往生难有三五。至于小乘,证到初果就可以了,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解脱。南传佛教国家初果很常见。看似难实则次第分明的易行道。

  •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淨空沒有舍利子相對的星雲一堆,淨空的舍利花比我老爸過去還少很多光這質我老爸一堆顏色,淨土不是不對,但追求不對的淨土宗是一大群人指鹿為馬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觀音菩薩舍利花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樓主是異教徒吧

    •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我出過家,然後一個該叫我師兄的小師兄,他說自己以前出家過年紀也比我大,這和尚剛好什麼都不修覺得自己唸阿彌陀佛全世界都該讚嘆他的出家人,說實在的就是他我放棄了還俗了,雖然佛教徒不該謗僧但和尚很多怎樣我都是知道的

    •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淨空和尚的教法給俗眾聽還好,給和尚學他媽敗壞佛門

    • @zoeliu6072
      @zoeliu6072 Місяць тому

      行家,莫灰心。🎉

  • @jianyang0503
    @jianyang0503 Місяць тому

    赞叹您!感谢您!期待净土宗史。先生,从评论区也能看出来,很多人认为净土宗是中国人自己搞的宗教神话,这点佛教内和佛教外的学术,是如何对待的呢?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龍樹菩薩難易判
      天親往生論造詮
      鳩摩玄奘三藏師
      何來凡夫造神源
      何況三寶皈依了
      僧寶領眾講經道
      除非魔業惑亂心
      否則正法應持妙
      南無阿彌陀佛!

  • @jackwang4765
    @jackwang4765 Місяць тому

    感谢老师的讲座。关于是实有净土,还是心中净土。我想起来另一个解释,就是说地狱,净土,和娑婆世界,都是实有,也都是心造。就是说,我们在娑婆世界所有的感受,对我们凡人来说,是实际存在的,之所以我们感受到它存在,因为我们还没有成佛,所以我们被困。地狱也是如此,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在地狱受苦,那是在我们这个境界里它确实存在。净土也是一样,它实有存在。按照净土的一种解释,我们可以带业往生,前往净土继续修行。那也是对于没有成佛的来说,这个净土,可以实有,因为确实可以去到。但,也是如山河大地,地水火风一般,都是心造。净土犹如另一种“娑婆”世界,另一个“地狱”一样实有存在,但一旦成佛,也就知道那些也是“唯心”造。再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电影黑客帝国,困在里面的人觉得那都是真实的,对于他们的感受来讲确实是真实的。修行,就是要跳出这个“真实”,不再为其所困。我们目前看到观察到的宇宙,也是实有,也是心造。真相,不仅仅在我们这个维度。也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希望有朋友可以解答,讨论。感谢。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请师兄留意后续的大乘大义章视频版

    • @jackwang4765
      @jackwang4765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 @MrShuchaoyi
      @MrShuchaoyi Місяць тому

      以二谛的观念来看,净土之实有,如娑婆世界之于吾辈之实有。净土之空,如一切法缘起性空之共相。争论这个实有还是空的问题,应该首先厘清是圣义谛还是世俗谛上来谈。如果说净土圣义谛真实有,那就完全违背了中观的般若空义了。

    • @jackwang4765
      @jackwang4765 Місяць тому

      @@MrShuchaoyi那请问这个净土在世俗谛上真的是实有吗?娑婆世界是实有,因为我感受到了。如何证明净土在世俗谛上的实有?

    • @user-fy8wh1wc5z
      @user-fy8wh1wc5z Місяць тому

      @@jackwang4765色类各有道,人道众生用肉眼估计看不到

  • @user-ko4bo8jv4l
    @user-ko4bo8jv4l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个人认为 净土偏唯心 但不能说没有 境界没达到 就感觉到有 境界提升到佛 就真没有了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个人见解 阿弥陀佛

  •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Місяць тому

    念佛法門的理論依據在金剛經裡!
    首先要知道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如是無我的覺悟者!
    那就表示口念阿彌陀佛、心中要存無我精神!
    那就符合了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說一切善法即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悲願、神通、遍知等十波羅蜜(十行善法)。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若說没有極樂世界,
      也就没有天堂。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經文:路17:21(全段17:20〜21)
      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
      *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

  • @chia-weichang6246
    @chia-weichang6246 Місяць тому

    真幻不二

  • @user-vn6mc1he5j
    @user-vn6mc1he5j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生前危害社會,壞事做盡,
    臨死才來念阿彌陀佛,
    是沒有用的。
    千萬別相信一聲阿彌陀佛,
    能化八十億劫惡業,
    只能說這是一種妄想,
    也是對眾生極大善意的謊言,
    因果不可改,
    就算是佛,
    也沒有那種權力去干涉因果,
    只能靠傳法教化來改變人心,
    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修行。
    往好處想若有萌發善根,
    雖然不知道多少劫,
    只要當下決定秉持善心,
    該還的該報的報完,
    就可以走入善道從頭修起。
    大乘佛法教義很多是(未親證),
    也無法親證的。
    不能說不對,
    很多是歷代修行人的經驗,
    用托名與譬喻,
    增添學習時的活潑生動,
    與聯想力。
    就很像補習班的教材,
    往往比課本更生動一樣。
    但傳著傳著,
    就被斷章取義變成咒語與神話,
    也夾雜其他個人喜好或地域風情,
    雖然是宗教化,
    與普及化必經的過程,
    但比較可惜就是讓許多學佛的人,
    失去了親修實證的機會,
    失去了今世能經由自身精進,
    由內而外,
    體驗到佛法真正美妙的地方。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1

      諸佛願力不思議
      三寶見證何須疑
      善惡皆為火宅溺
      佛法圓教一乘諦
      因緣因果唯佛記
      羅漢三明遠不及
      五濁凡夫濁眼力
      妄謗三寶魔業繫
      勸君知之為知矣
      莫再塗說害人己
      信解行證修次第
      本來面目如來體
      勸君老實念佛起
      莫再坐井觀天迷
      本願寶船直至西
      蓮綻佛道諸佛喜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19 днів тому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19 днів тому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mle893
    @mle893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弥陀口里念弥陀,不知弥陀怎奈何。自己弥陀猜不透,临终怎么出娑婆。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五濁眾生彌陀救!
      奈何煩惱彌陀由?
      易行殊勝彌陀名,
      盲嫗欲時彌陀守!
      毒箭不拔身先亡,
      火宅未脫多聞罔。
      我執上慢疑不斷,
      縱修人道佛亦惶。
      坐井觀天徒虛妄,
      班門弄斧增邪瘡。
      曲士束教研三藏,
      三世諸佛嘆冤枉。
      指月觀指指已喪,
      摸象鼻腿分如盲。
      一念三千三諦圓,
      莫誤佛性轉業障。
      愚夫愚婦又何妨,
      老實念佛求西方。
      今生解脫本願船,
      蓮綻妙覺菩提光。
      勸君信解多思量,
      勸君行證有擔當。
      勸君惜取得人身,
      淨土妙門待君敞。
      南無阿彌陀佛!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本心唯佛等覺料,再談究竟妙覺藥。
      權實二教當明了,佛陀本懷一乘教。
      般若譬如熟酥味,當知僅漸通法表。
      何為真如覺圓教?華嚴法華彌陀妙。
      圓融總攝功德海,十大願王普賢導。
      無上醍醐佛秘髓,諸經中王法華照。
      一代時教菩提果,極樂剎華綻佛道。
      諸佛護念應知曉,彌陀十方最勝耀。
      莫輕願力易行船,莫視自力功夫好。
      如是本願功德力,諸菩薩行佛心要。
      普賢毛孔微塵剎,凡夫禪定豈能著?
      法華智慧絕妙超,眾生悟性堪能造?
      彌陀願攝諸三寶,一生補處如來報。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十大願王 大行 普賢菩薩摩訶薩!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 @nuite111
    @nuite111 29 днів тому

    五逆十惡可不可以往生?其實 觀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五逆十惡之人,臨終時能念佛也可以往生。但是 佛說無量壽經裡的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其中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講的就是這種明明知道念佛,卻要蔑視佛恩,想說:反正阿彌陀佛怎麼都會救度我,所以殺人掠貨無惡不做。這種人,阿彌陀佛願裡就排除往生了。可是後世有機緣還是可以重拾念佛法門往生。所以,要區分是以前做惡,後來後悔念佛,還是明明就念佛,但還是蔑視佛恩,整天做壞事的人。
    世間學者或聖道門大師們,往往幫佛決定誰可以往生,😂😂😂😂,這樣也叫大師,我也是無言😅😅😅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22 дні тому

      其實不同經的說法不同 ,你第一段說的是其中一本的說法而已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19 днів тому

      「心淨國土淨」出自《維摩經》的〈佛國品〉,即是「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19 днів тому

      🌳🌅善導大師 (阿彌陀佛的應化)《觀經四帖疏》
      核心思想:
      🥇一切善恶凡夫皆可仗阿彌陀佛愿力往生極樂淨土。
      🥈稱名念佛为“正業”,讀誦、禮拜、 讚歎、 觀察為“助業”。
      🥉若能“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问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均可往生淨土。
      *🌟善導大師對《觀經四帖疏》有極高的自信自肯,他自己表述:*
      *“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經法。應知”。*
      即《四帖疏》的義理,已經請佛菩薩給予印證, 決定是正确的。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19 днів тому

      唐高宗以念佛口出光明, 神異無比,故賜額给大師所居寺院為“ 光明寺”, 後世學人因而稱善導大師為“ 光明和尚”。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19 днів тому

      蓮池大師於其《往生集》讚曰: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 觀其自行之精緻,利生之廣博,萬代而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 設非彌陀,必觀音、普賢之儔也...
      印光大師於其《文鈔》讚言:“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又以偈讚言:
      *「世傳師是彌陀現,所說当作佛說看。」*

  • @Universal_Holy_Consciousness
    @Universal_Holy_Consciousness Місяць тому

    兜率(shuai),因為梵文是tu’sita

  • @user-vh5or9kq5g
    @user-vh5or9kq5g Місяць тому

    想了解真言宗的故事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我也是,但是到目前为止,日本佛教史的课还没放出来呢

  • @user-xt6vy3ro3b
    @user-xt6vy3ro3b Місяць тому

    難信之法跟難行之法 意思相差很多.

  • @weefung2277
    @weefung2277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净土非佛说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若說没有極樂世界,
      也就没有天堂。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Місяць тому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睪丸

  • @adanchen2124
    @adanchen2124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一知半解 自以為是!

  • @user-pj6ux9tw2d
    @user-pj6ux9tw2d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他講我聽不懂

  • @waimansin8872
    @waimansin8872 Місяць тому

    😅😅😅😅😊

  • @jaysun6439
    @jaysun6439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纯理论调侃,于实修毫无益处

  • @alb1201
    @alb12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先把空誤會,
    然後說,空與有,衝突。
    先講有吧。
    什麼是實有。
    不滅。只要它不滅。就能說它實有。
    好的。實有而不滅的這個東西 ...
    嗯。現在講科學。它。有沒有化學分子.化學鍵?🤔
    慘了。
    如果說它,有。有化學分子.有化學鍵。
    那,其實它結構不穩定。它不可能不滅。
    如果說它,沒有。沒有化學分子.沒有化學鍵。
    那它是有什麼呢。😉
    喔。於是說,沒有這種東西。
    任何有化學分子.有化學鍵。
    都會滅。化學鍵都可以被打破。
    結構都是不穩定的。
    於是,眾緣和合,太容易解釋了。
    科學文字就是,化學分子.化學鍵的堆積。
    而這個堆積。
    是無性的。白話文。不能有個性。
    因為。
    有個性的話會互斥,而無法堆積。
    也就是小小結論。
    任何,可以用化學分子.化學鍵來分析的,
    它本身,無性。空無自性。
    空。是講這麼一回事。
    由此可知
    空本身並不與有衝突。
    空本身,是從觀察有,而得出的結果。
    如果這個空,搞錯了。
    當然會一直說,
    空有,有衝突 ... 。
    這個空。要搞正確,就已經很難了。
    要證、要悟 ... ?🤔
    算了算了。
    要證、要悟,您們去證,您們去悟。
    我。
    念佛。
    南無清淨光如來
    阿彌陀佛

  • @vermouthstone9446
    @vermouthstone9446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佛教世俗化、大衆化最激進的一派,信教成本與難度最低的一派,逼格最低端、最墮落、最違背祖宗的一派。學起西亞天啓諸教,搞起了救世主、天堂、只要信就行。。。净土真宗更是其中邪門,都惡人正機了。。。信教難度與成本成了負數。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若說没有極樂世界,
      也就没有天堂。

    • @vermouthstone9446
      @vermouthstone9446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先有“彌賽亞”後有“阿彌陀”。。。耶穌是希臘化的猶太人,“猶太人的新王,為猶太人帶來新的律法”。你家佛教僧侶割包皮、喝紅酒?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vermouthstone9446
      *一般查經家總喜歡說,摩西的年代遠在西元以前四、五千年的論調,但是歷史的記載,*
      *⭕僅只一千五百年,*
      *⏩(西元前1500年)。*
      ⭕誰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並沒有以色列的字樣呀!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近五千年历史*
      *⏩ (中國文明诞生於*
      *约西元前2070年)*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網軍屡見不鲜
      貶低異教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連要批評的對象都打錯,還想批評佛法,趕快把明顯錯誤的地方改一改,免得障礙眾生。裡面很多幼稚的挑釁和製造矛盾,感覺心態非常不正。
    影片連佛陀為何勸眾生求生淨土都搞不清楚,居然還講淨土和小乘的目的衝突,昏倒。淨土可以帶業往生,既然有業,自然不是涅槃境界,所以去淨土不是終點,而是去進修的,只是淨土的環境比娑婆世界好很多,就像一個各種條件都很好的學校,能夠幫助眾生早日圓滿成就,其中最殊勝的就是淨土修行不會退轉。在這裡修行,經常各種障礙讓人產生二心,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道心,馬上就散亂、退轉,進進退退,所以修行很久都無法成就。到了淨土沒有退轉的因,眾生就算進度很慢,只要一直前進,最後都可以成就,圓成佛果。這跟小乘的目的不是一樣嗎?怎麼會不一樣。
    每個世界都有一尊佛教化,佛所教化的世界就是佛願力所造的淨土,你難道不知道,連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是世尊願意所造的淨土,是因為你的心不清淨,看起來是五濁惡世。世尊示現過,此世間也是莊嚴淨土,與他方淨土一樣殊勝。既然我們的世界也是淨土,雖然因為你心不清淨,看起來是染汙,但是你的確就住在這個淨土裡面,那你說你到底住在哪裡?萬法唯心所造唯識所變,怎麼會衝突?萬法皆空,所以念佛也不能對淨土產生貪念,淨土是修行的地方,不是讓人去吃喝玩樂享福的地方,如果心態不正確,去了淨土也要在邊界先待五百年掃除障礙。你到底是在幫人還是害人啊?不要拿著詞彙的表象就想要挑起矛盾,真是幼稚的作法。
    你前面還說「萬法心造唯識無境」,怎麼後面就以為佛陀示現的是穢土???佛陀的化身也是清淨的(你該不會以為化身是染汙的吧),我們這個世界當然也是淨土啊,化土是本願所化,報土難道就不是嗎?報土也是清淨的,只是眾生不清淨,看起來才是充滿染汙的穢土,兜率天也有很多天人,如果他們沒有想要親近彌勒菩薩,也無法進到彌勒淨土,只能在天上繼續享樂。又回到你最開始的錯誤,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不是難行之法),是指著根性說的,只要真正願意相信去行,不分根器,都可以成就,也就沒有什麼人可以去什麼人不可以去的問題。現在是末法時期,佛陀才要眾生念佛往生,到了西方世界後就不會退轉,那時有很多時間研究高深法門,直到成就。你這樣刻意分成淨土和穢土互相對立,還講成差別待遇,你根本是在扭曲佛法,居心惡劣。
    西方淨土在哪裡,這個經上應該有講過,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但是跟娑婆世界在華嚴世界的同一層,當然不可能在娑婆世界的三界之中。但是你也不要以為西方淨土只是華嚴世界的一個小世界,因為淨土之間都是沒有差別的,佛與佛之間也沒有差別,別再用分別心講佛法。
    念佛何時往生,這個經上也有講過,臨壽終時阿彌陀佛和諸菩薩會來接引,須臾間就往生了。誰能往生這個經上也有講過,基本上只有毀謗佛法的不能,因為會毀謗佛法,表示不信佛法,既然不信,自然無法往生,其他重罪,那讓佛陀去跟他們講吧,一般人根本不會犯下這些重罪,就不用想,如果你以為犯罪後可以逃到淨土,那你就是根本不信。至於念佛是不是天上掉大餅,你自己念念看,念到一心不亂,跑步也很簡單啊,誰不會跑步,那你去跑個奧運金牌回來看看啊。念佛還那麼多雜念這樣要怎麼往生?趕快放下妄念一心不亂吧!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你可以拍影片阿 還有寫論文去推翻學術界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Місяць тому

      @@user-ks4tw2yi6q 機緣到了就會實現

    • @淨華居士
      @淨華居士 26 днів тому

      ​@@user-ks4tw2yi6q
      佛法只視學術界
      三寶不如學者頁
      可憐可悲可嘆息
      奈何火宅輪轉業
      不如老實念佛耶
      西方淨土萬修切
      文殊普賢釋迦勸
      放下煩惱無明歇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22 дні тому

      @@淨華居士 修行跟學術沒衝突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19 днів тому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jbaoer8953
    @jbaoer8953 Місяць тому

    请问这位对佛学很有研究的老师是谁?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闲者知无涯 吴老师

    • @jbaoer8953
      @jbaoer8953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能具体介绍一下吗?比如学历背景在哪儿工作? 谢谢🙏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jbaoer8953 吴老师的微信号:dharmalab 您自己问吧,加的人太多,最好注明来意

    • @jbaoer8953
      @jbaoer8953 Місяць тому

      @@Riverside-sc 谢谢

  • @lcf2366
    @lcf2366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講得很奇怪,一些在淨土三經內都有答案,有些也根本不重要,感覺每有太了解淨土宗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22 дні тому +1

      沒有奇怪啊 ,他是在講歷史演變 ,你講的是現在此時的淨土宗的總結 ,淨土在歷史上才不只三經 ,再來三經就跟基督教新約一樣,你以為新約是所有福音書嗎? 他們把不符合他們喜歡的福音書全都排斥在外 ,把其中幾本取出合併叫新約 ,所以萬一信徒去對照被排斥的經書 ,就會發現新約跟被排斥的有很多矛盾 , 把現在淨土公認的三經去比對歷史上淨土宗其他經書或是其他宗門的經書 ,就會發現三經跟其他佛經有矛盾了

    • @lcf2366
      @lcf2366 21 день тому

      @@user-ks4tw2yi6q 摘了一籃葡萄準備拿去賣,是不是要把壓壞、變形的、蟲蛀的、沒長熟的、太老不甜的拿掉,這時有流浪漢去垃圾堆裡挑丟棄的來吃,說還是可以吃,且也有營養,也是好的,但又發現他吃的和商人賣的東西很不一樣,在想為什麼同顆樹的果實竟有這麼多差異不同。又抬頭看看同個果原生產的橘子,指著橘子說,那些和葡萄根本不一樣,怎麼可能是來自那果園的?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21 день тому

      @@lcf2366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過這是佛教"歷史頻道" ,要看現在佛法如何說 ,不適合看這個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19 днів тому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19 днів тому

      佛言:
      慎勿信汝意,
      汝意不可信;
      得阿羅漢已,
      乃可信汝意。
        
      ---《佛說四十二章經》
        就佛法而言,心分
      為妄想心、肉團心、菩提心。菩提心,才是真實心。

  • @willsoonqen6020
    @willsoonqen6020 Місяць тому

    南傳巴利文藏經,有釋迦佛世尊《本生經》,紀載如來過去世歷劫生死流轉的每一生;任何証無為法聖果者,佛、獨覺、解脫道...皆得宿命通,如實知見前生每一世生死及六道流轉,完整了悟十二緣起在四念住的止觀中,并証見四聖諦八正道...;眾生普遍無明共業,離不開"未知生,焉知死",畢生每刻每片段,不知不覺,未知生,老邁,焉知死,臨終處生死臨界,無奈於"未知生,焉知死..."莫大的困惑!這才是解脫,往生善趣或淨土,最大关鍵!不管什麽信仰,都難逃避!臨終能如实知見正在念佛,知所生,方能知所死,才知往生何...未知生,焉知死,何以往生!

    • @user-fl8lx5qi2z
      @user-fl8lx5qi2z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巴利文三藏有个几把净土,诽谤世尊,也不怕犯口业。

    • @konghong7129
      @konghong7129 14 днів тому

      巴利三藏是沒有淨土開示的。

    • @willsoonqen6020
      @willsoonqen6020 14 днів тому

      @@konghong7129 你說得對,巴利文藏經并沒有開示淨土;我所說乃針對如實知見的重要,不管是解脱道証果,或求往生淨土,仍須生活的如實知見,這是基本要求,只是大多忽略了!四念住修行,不只於坐禪,还有行禪,乃至生活中的自覺,正是學習如實知見的途徑,而每天生活的失覺,是普遍毛病,不能了了分明己身所作!

  • @angelakoh0402
    @angelakoh0402 Місяць тому

    .我们的化土享受阿弥陀佛的报土,佛土在三界外,信愿行,看你的功力到才能往生。很多例子证明,有僧人三天三夜不睡。把阿弥陀佛念耒。全是靠阿弥陀佛力。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多項證據表明「耶穌是一位佛教僧侣, 教義來自阿彌陀經!」*
    視頻。myTea德國草本茶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羊皮古卷『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 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user-kr8vo7mb1j小提醒 Місяць тому

      若說没有極樂世界,
      也就没有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