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太貴,是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你支持「心理諮商」和「心理治療」納入健保嗎?|志祺七七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9 сер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456

  • @beesmall
    @beesmall 3 роки тому +762

    ★★★關於諮商的澄清與資源分享★★★
    嗨~大家好 我是正在讀諮商輔導的碩班生
    這邊有一些東西跟大家澄清一下
    也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源給大家~
    首先 我們現在大部分都已經不是躺在沙發上聊天
    然後一邊問問題記筆記了啦XD
    當然這個跟學派有一些關係
    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做討論!
    然後下面是資源分享的部分
    -
    【我想聊聊可以找誰?】
    ★如果你是學生
    學校的諮商中心和輔導室是很棒的資源
    而且在學期間是免費的喔!
    但有些學校人可能比較多
    一次申請會給一個同學6~8次的額度
    但也會視情況跟你討論是否提前結束或增加次數
    有些人可能會想
    「啊~我的事情不嚴重啦,有其他更需要的人,我不要去搶資源」
    欸斗 這個可以不必太擔心喔
    學校的資源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有同等機會可以使用
    大部分去申請的時候 會先填一些簡單的資訊
    也會稍微聊一下 大致了解你的狀況
    學校會衡量每個人的需求與緊急程度去安排
    所以說 在你去申請之前
    你不會知道你到底會排在哪個位子
    就是一個薛丁格的號碼牌啊啊啊啊啊
    咳 反正就像前面說的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談
    有需要的話就可以去試試看~
    另外補充
    有些學校有輔導/諮商/心理相關的科系
    在上實務課的時候學生會有接案的練習
    雖然可能還不夠專業
    但那時候也可以去報名試試看試水溫喔!
    ★如果你出社會了
    可以搜尋附近的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
    一個小時計費1200以上
    (還沒有心理師證照的實習生可能半價)
    如果在經濟上有些顧慮
    可以查查地方衛生機關(縣市政府的衛生局)
    會提供免費諮商或諮詢的額度(大概每人2次)
    但是那個通常大排長龍 會等比較久
    ★如果你希望可以匿名、不露面
    張老師1980專線
    他們是一群半專業 但受過長時間訓練的志工
    如果用中華電信、市話或公共電話打過去是免費的喔!
    (其他的要看各家費率不同)
    只是他們不是24小時 各地區的開線時間不同
    大家可能要查查看自己那邊的是什麼時候
    再來的話是政府的1925專線
    24小時 全年無休 免付費
    ★如果你不排斥就診、用藥
    可以找醫院或診所的精神科/身心科醫師
    我之前也有看過精神科喔
    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那時候是因為高三考試壓力太大了
    身心都有不少的狀況
    我自己覺得 雖然當時沒有說是焦慮或憂鬱症
    但有一些藥物的輔助也是有幫助的
    至少可以讓我心情比較穩定 睡眠也比較好
    精神變好了 讀書效率也會比較高
    讀書效率高了也就沒那麼焦慮了呢
    -
    【線上諮商/諮詢資源】
    最近因為防疫考量
    心理相關的服務也慢慢移到線上了
    這裡將資源整理給大家
    其中有些是免費的
    有需要的人可以點進去看看~
    FarHugs 遠距抱抱
    www.farhugs.com/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心療在線
    www.tip.org.tw/therapyonline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在宅抗疫心生活
    reurl.cc/833aQ7
    -
    【額外補充】
    以上的內容只是我整理的部分擷取
    如果想看更多內容
    「諮商的形式與內容」、「我有傷害自己的想法怎麼辦」、「我也想幫助別人」
    可以點選下面的網址看全文
    reurl.cc/R00VAe
    以上的資訊提供給大家(。・∀・)ノ゙

    • @gemsihara6025
      @gemsihara6025 3 роки тому +22

      1980 是真的不錯。 我曾剛踏入社會,家裡等問題,壓力大沮喪等,打了防自莎專線等,他們會跟你聊天等,就是會讓心情等得到正能量,後面就好了。大家別忘了,自己的情況不孤單,別傻傻的,做了不能在回頭的傻事。謝謝您提供的資料,希望更多有需要的人能看見

    • @user-cx1wo2rz5u
      @user-cx1wo2rz5u 3 роки тому

      👍

    • @user-qx1od3rj1v
      @user-qx1od3rj1v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去很多新興的診所 也還是做在沙發聊天 邊聊邊寫筆記的形式 感覺一點新台幣1500的價值都沒有

    • @user-wv3vb5jv2n
      @user-wv3vb5jv2n 3 роки тому +2

      學校的輔導室根本沒用

    • @lanno7889
      @lanno7889 3 роки тому +2

      大學的時候有找過輔導室,那位諮商師剛好在我去的那一學期之後就離開了,後來才知道是實習生。往後坐鎮輔導室的是我們的國文老師。 😅
      我的感覺的話,算是能緩解但無法根治吧~
      基於我個人是私人和對外分的比較清楚的狀況,晚上有過的煩惱白天完全說不明白。另一個就是我是那種反過來安慰對方的 哈哈 😀
      介於我也在乘機練習自己的敘述能力,某部分的配合積極,我懷疑如果我沒這麼做可能會場面尷尬00。
      單就對於陌生人接觸的能力不錯,但能探到深層內容大概還不行,尤其是我這種不是很緊急水面平靜的無從下手。(〃′o`)
      話說我最後有跟對方說,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幫助 來著,但是聲音有點抖…弄得我自己超尷尬嗚…

  • @Usagi-2004
    @Usagi-2004 3 роки тому +77

    同意,但是必須篩選。
    我自己曾經去過精神科門診約1~2年 ,一次的門診+治療師動輒都千元以上。
    我自己現在回顧過去那2年的治療內容和我自己說過的話,我發現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在家庭教育中,所以我覺得可以編列預算強制生孩子前必須接受「養兒教育」,讓父母去學習如何當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人們常常聽到「不會當父母」這點害了多少孩子。

  • @monquee1
    @monquee1 3 роки тому +82

    其實背後還是牽扯到健保制度的問題,醫院不是沒有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但礙於健保點數的限制,它能夠給醫院賺的錢還不如幼兒陪讀的時薪,所以國內臨床心理師數量並沒有很少,但醫院的心理師人力是真的不足,因為根本不賺錢,所以不會增加心理師的聘任,也不希望心理師做治療,而是多做稍微沒那麼賠本的衡鑑,被醫生轉介急需立即治療的患者,則可能被告知要等半年,因為心理師的時間大多被塞要做衡鑑。

  • @arash267
    @arash267 3 роки тому +201

    我是個有身障卡的重鬱患者
    很謝謝有這個議題能夠被注意
    “現階段”我自己也不支持
    影片分析一如既往的精闢
    希望留言也可以溫柔的分享看法
    77說了一句重點……
    「社會支持」如果我們能夠更和善對待他人
    其實真的可以減去更多基礎情緒問題患者對諮商的需求這是非常確實的…
    對於接觸許多治療和大小互助團體甚至希望宣導資訊和更了解自己而環島過的我,真的非常有感觸…

    • @lynhsia8166
      @lynhsia8166 3 роки тому +5

      希望能給你一個抱抱🫂

    • @kirakira1118
      @kirakira1118 3 роки тому +4

      謝謝分享~安慰的擁抱

    • @arash267
      @arash267 3 роки тому +16

      其實連要留言我都會覺得戰戰兢兢的,台灣人其實真的算友善的,但網路世界確仍蠻可怕的。
      但面對這方面議題真的還是覺得希望能分享一下讓更多人了解,謝謝樓上有溫柔的回應。

    • @user-ur1gx4vy6r
      @user-ur1gx4vy6r Рік тому +1

      我也有身障手冊,剛做完ㄧ個療程的心理諮商,是政府免費的,過程很艱辛,痛,我有一個小車禍的官司,兩年了對方一直要我賠償,我沒有錢,昨天她在庭上說我是中華民國最該被重判的人,說我想利用精神疾病脫罪,冤枉啊!我根本沒說我有憂鬱症,每次開完庭我就想死,很想死我沒有撞到對方,我本來就怕人,幾乎不與人接近,這樣還要面對官司,我再說我沒有撞到對方,她自摔,我看到了報警,警察沒有要我做筆錄也沒有畫車禍的線,更沒說我是肇事者,後來就變成被告,我撐不下去了,如果有人看到我的留言,請澄清我不是藉精神疾病脫罪的人,我是冤死的⋯⋯

    • @user-ur1gx4vy6r
      @user-ur1gx4vy6r Рік тому +1

      @@arash267 我也曾被網路霸凌,連網路我都怕,更別說人群中,諮商很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還是要珍惜資源

  • @suyousing
    @suyousing 3 роки тому +102

    謝謝志祺的分享和推廣,心理健康議題真的很需要大家的重視,希望未來是個人人都能安心諮商,活出自己的時代❤️

  • @user-vw5jo4ff8e
    @user-vw5jo4ff8e 3 роки тому +394

    我自己覺得 ,單純是我們的其他醫療太便宜+台灣薪水普遍偏低,才會覺得,心理諮商太貴,

    • @oldWu_stillalive
      @oldWu_stillalive 3 роки тому +16

      正解耶

    • @himhim._.
      @himhim._. 3 роки тому +2

      同意~

    • @ciouyu_ntnugac
      @ciouyu_ntnugac 3 роки тому

      嘿啊

    • @isak2061
      @isak2061 3 роки тому +6

      正解! 聽老師們說 中國 跟 新加坡等等國家諮商收費更誇張!

    • @darkside2308
      @darkside2308 3 роки тому +23

      高房價>低薪>繳不出健保>沒能心理治療>隨機殺人>失業>少子化....無限loop
      台灣全民安樂死計畫執行中,感謝政府感謝黨。

  • @bosscowcow5355
    @bosscowcow5355 3 роки тому +147

    注意!!!!!
    你家人朋友要的是傾聽與陪伴,不是要你一直跟他說:你就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這種幹話

    • @ttual463
      @ttual463 3 роки тому +2

      真的
      每次聽到都覺得超他媽幹
      又不是我自願生病

    • @shouaku2450
      @shouaku2450 2 роки тому +2

      我跟我家人說我的狀況很糟,遇到什麼事,感覺快不行了,但他們只會說
      啊 你轉念不就好了,不要往那邊想就好了啊,你幹嘛那樣想,你是那麼脆弱是不是,我們以前都沒有遇過這種事,為什麼你會有?
      聽得真的很傷心,感覺他們一點也不在乎我的狀況😢

    • @Tina-iy7pb
      @Tina-iy7pb Рік тому

      @@shouaku2450 我昨天才聽到一模一樣的話...

    • @user-fc6xf7xv3i
      @user-fc6xf7xv3i Рік тому

      @@Tina-iy7pb 我上周才聽到一模一樣的話

  • @soulcounterfeit8923
    @soulcounterfeit8923 3 роки тому +23

    我覺得最靠北的是法律層面,馬的要信任一個人已經很難了,還要分主治醫師跟諮商師,等於要講兩遍才走完療程,真的讓人很火

  • @demidemiou
    @demidemiou 3 роки тому +69

    A 或 C吧,我自己就是讀心理相關科系的, 說真的因為健保佔比的部分,精神科或身心科真的可以說是在醫院中的超級弱勢,很多時候更是被冷落的狀態,因為我們賺不了什麼錢!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說醫院本來就不是要賺錢的地方,但事實就是真的會看業績呀!! 我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得到幫助,而沒有充足的資金真的很難擴增人力呀,希望真的能做調整,另外,像是社工老師也真的很辛苦,希望也能改善他們的待遇環境。

    • @himhim._.
      @himhim._. 3 роки тому

      其實不賺錢更多是因為精神科自費項目太少又太小,目標是提高科內營業額的話,反而應該開發更多自費項目+擴充人力、病房

  • @ChenAHsuan
    @ChenAHsuan 3 роки тому +13

    不是「心理健康跟身體健康一樣重要」,而是「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因此,主動關懷他人,伸出援手,或許只是不經意的一句話,也可能幫助到他人。

  • @user-sw1st3mo8k
    @user-sw1st3mo8k 3 роки тому +39

    我也是一個有情緒障礙的人,在國中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媽去帶我看心理科,結果每個禮拜要去一兩次,一個月至少都要萬起跳,因為情緒障礙沒有辦法拿到身障卡,只好自費,對家裡也是一種負擔,但沒有去看,情緒障礙會變嚴重,只好去看了

  • @andariel1112
    @andariel1112 3 роки тому +57

    台灣的健保基本上大方向讓你不會死
    並不是要完全治好你
    這種治本政策不容易加入資源分配

    • @francisli6688
      @francisli6688 3 роки тому +2

      以前動過膝蓋手術,如果是健保的材料,要額外多動一次手術,也增加住院時間,手術還會間隔一個月以上,還要加上本來的治療時間兩個月,期間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所以我選擇自費材料,但我有保險。那如果是弱勢呢?沒收入的幾個月要怎辦?窮人的容錯率本來就低,健保真的就讓你不會死!但那之後呢?

    • @maxi0361
      @maxi0361 3 роки тому

      問題是,心理疾病其實嚴重的不止至死,帶小孩一起死的也有,那還不夠嚴重嗎?

  • @chrispsy5546
    @chrispsy5546 3 роки тому +8

    1.如果政府也認為心理健康重要,那當年政府組織改造就應該依原訂計畫成立「心理健康司」,而非變成「心理與口腔健康司」(口腔到底跟心理有什麼關係?!這背後的水很深,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瞭解原委)
    2.片中77有提到...跟復健科一樣...。這些年不知各位有沒有去過~多數的復健科診所的操作模式是:掛號看診後,會拿到一張卡(像是集點卡的樣子),之後可以去做六次治療(多數是熱敷、電療、拉筋...之類的儀器進行治療)、每次只要要再付50元。我曾因為背痛去復健科掛號,也拿集點卡去進行了6次復健,之後又再去掛號數次、進行了6*x次的復健,但都沒有痊癒,後來經朋友介紹去自費的復健治療所,裡面都是學有專精的復健師在幫我進行治療,每次1000元左右,幾次之後就明顯好很多。想像一下,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若納入健保,很有可能出現像復健科集點卡那樣的場景,我擔心那將是心理工作的悲劇,或者說不管是對心理師或個案來說都是悲劇。
    3.心理治療在每個國家都會因其社會、文化、民族性的特殊狀況,而有不同的運作方式。若以考量國家的特殊狀況這個觀點來思考,台灣的「全民健保」可說是世界獨有、是特殊的,各位不反對吧,但...這個全民健保運行了這麼多年,各個層面都出現了問題,太多人無限制的看診,不珍惜醫療資源,也因為看病便宜,奧客、刁民讓醫病關係變得非常不好,「醫病關係不好」這是我反對心理治療納健保的主因。因為諮商、心理治療中「治療者」與「被治療者」的關係是攸關治療能否朝向有意義方向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這些年健保所營造出的社會氛圍,很可能讓還沒開始進行的心理治療就呈現了雙方關係不均等的現況,我甚至敢斷言這治療肯定無效。
    4.過去100多年,從歐洲開始的心理治療已累積許多治療現場的經驗,曾聽過一句話「付費是治療的重要過程」,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難已理解這句話的意涵為何,而當我歷練過在學校當心理師、而後幫機構處理個案,到最後開始自行執業、做收費的個案,我慢慢感受這話的意思,簡單的說,其實就是「動機」;當個案真的感覺到自己需要,不管費用跟他的經濟收入狀況相不相符,他會很積極的投入每次的談話、很珍惜每次的諮商;相較於曾參與過機構的諮商工作,我經驗到當個案獲補助、只需付幾百塊...,會導致他們的來談動機很弱,後續的治療效果都非常不好。
    5.「錢」,以某個角度來看,可說是77這影片探討的主軸。談到錢,就傷感情,但最傷台灣心理師的是,我們台灣的自費心理治療費用,相較於全世界各國的收費是偏低的,或更具體來說,台灣心理師的年收入在台灣全體的排名,應該就跟一般受薪階級差不多罷了(在學校4萬就算高薪,若自己執業、接自費案,平均每月能有6萬就算高收入,而多數高收入的自行執業心理師都是靠接演講、工作坊等「業外收入」,絕非是因收費個案而有高收入,但心理師卻時常被誤解成是高收入族群。而納入健保後心理師的收入將會如何?其實我不知道,但多數心理師在評估的都不是收入將如何改變,而是如上第4點曾述,這樣對諮商、心理治療的影響是什麼?會帶來更好的治療成效嗎?而多數的心理師都不認為納入健保會有更好的諮商、心理治療成效。
    6.台灣的社會風俗、人文與民情有那麼高的諮商、心理治療的需求嗎?多次聽到我的個案告訴我...當年事情剛發生時曾去算命(有人說去宮廟求神問卜、有人說去教會...)帶我去的人都說有效,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卻沒辦法變好,是到最後走投無路才想來這裡「試試看」。上述這樣的狀況可以這麼來理解,在台灣的文化中有很多處理「心理」問題、狀態的方法與管道,諮商、心理治療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這「一小部分」之所以會有成立,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先嘗試周遭人際網絡所提供的方法(算命、宮廟、教會...),然後多數人的問題都能獲得解決,那些未獲改善的人,若有很高的動機想讓自己好起來,才會開始考慮諮商、心理治療,也才會願意付出時間與金錢。而納入健保後,諮商、心理治療的排序將可能會在算命之前(因為費用最低),個案一方面在那個階段的動機不高(為什麼?因為還有算命等方式可以去嘗試),但諮商、心理治療是需要時間的(每週進行1次、若進行10次就是兩個半月)而他可能3次就不想來了、就準備去嘗試其他的方法,他對諮商、心理治療的評價將是「無效、浪費時間」,將讓越來越多人對諮商、心理治療留下負面的看法。
    7.該怎麼做?我的看法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的「將諮商、心理治療納入健保」過門檻,可以讓政府正視國人對諮商、心理治療的需求,但政府應先去處理過去數十年健保制度虧損連連的問題、並找出問題的核心,而我認為這問題的關鍵可能與台灣人的消費心理有關,讓所有人都能以便宜的價錢來就醫,是立意良好的規劃,但為數不少貪小便宜、想要讓健保費回本...的心態與浪費醫療資源的行為,卻讓這良好的立意在每隔幾年就聽聞健保可能崩盤報導、健保費需要漲價的規劃,這些年來國人以健保來就醫、看病、拿藥的習性與心態,若無法透過教育與制度讓這樣的習性與心態轉變,那麼在將諮商、心理治療納入健保後,一方面勢必讓健保的危機加速與加深,另方面也將導致台灣的諮商、心理治療的專業形象與成效崩盤,我認為,若健保崩盤,我們就是回到30多年前那~看病很貴,所以不會很常去看病的狀況,但若諮商、心理治療的專業因納入健保後卻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如上述第6點所述,那「一小部分」將不存在,國人的關於心理健康問題的處理、保護與支援將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結語,若健保崩盤,可以透過制度的改革而重新開始,但不適合在台灣健保體制下的諮商、心理治療,卻因納入健保而讓國人留下錯誤的印象,台灣的諮商、心理治療將退回原點,要讓國人有正確的認識與重新接受可能難上加難。

  • @user-mr9gl7dc7r
    @user-mr9gl7dc7r 3 роки тому +46

    感謝七七分享這個議題
    我個人覺得,可以向美國學習,納入保險當中。
    但因為東方文化的特殊性,承認自己需要看諮商師,還是件難以開口的事情⋯⋯倘若說完全搬運西方的方式,非常不妥。
    面對一線工作吃緊的問題,大學內的心理系、心輔系也是被學生搶破了頭。大學內名額有限,培養人才又需要時間,真的沒辦法一下子解決😖

  • @paulchen3382
    @paulchen3382 3 роки тому +5

    很謝謝志祺關注諮商心理師的相關議題,我自身為一個準諮商心理師,在社區諮商所服務,來談的個案都是自費的個案。那因為我是實習心理師的身份,所提供的是公益諮商的服務,一次的收費是600元,比起大多數1600起跳的諮商費用少了很多,我發現願意來使用公益諮商的人,很多都有經濟上的考量,1600對他們來說真的負擔很大,但即便收費600元也不便宜,許多個案仍持續地與我工作,有的甚至是自己打工的學生、只有基本薪資的社會新鮮人,所以我想讓有需求的人取得相關資源真的很重要。
    另一面來說,諮商很講求個案、來談者負起解決問題、改善自己生活處境的責任,絕對不能只有心理師在負責努力,而收費這件事情很高程度提高了個案覺得自己需要動起來、嘗試做出改變的意願,因為收費代表個案、來談者自己也已經投入了成本。當反觀學校、社福機構,常常提供的諮商、諮詢都是不用收費的時候,很常聽到個案因為覺得自己沒有付出相應的成本,因此沒有太大的改變意願,而使得諮商難以推動。
    而我所看見的便是健保制度本身讓個案付出責任的程度過低。我,至少我,會反過頭來擔心如果諮商納入健保,使得整體的社會付出的健保成本更高了,卻造成了更多的資源浪費。

  • @user-it2gn2np8n
    @user-it2gn2np8n 3 роки тому +81

    志祺介紹職業的系列,有機會邀請心理師嗎?

    • @p3399p
      @p3399p 3 роки тому +4

      希望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都能被邀請上來聊聊、分享

  • @user-ed2ck1ct7o
    @user-ed2ck1ct7o 3 роки тому +14

    意見衝突也有很多時候是消費者跟心理師的資訊落差,
    有些人期待心理諮商簡短快速有效,
    此外單純口語方式讓人覺得專業度難免不足(相比吃藥、做檢查),
    又或是期待有個神奇方法不療而癒,
    自己不用做什麼,事情就好轉了。
    但心理諮商往往需要付出晤談以外的心力,
    包含事前事後的記錄與後續規劃,
    還有受訓過程的努力
    於是兩者就意見不合,
    對於晤談次數或是價錢就沒辦法協商出。

  • @himhim._.
    @himhim._. 3 роки тому +42

    看標題就先按讚~有討論有推!
    身為一線人員,在各種配套完成以前,
    再考慮健保資源有限,一塊餅各行各科都想分一杯,我目前也傾向先不納健保。
    另外其實"付錢"也是諮商/治療關係中的重要一環,
    一般自費諮商也會在前幾次的晤談中和個案討論治療計畫(包含價錢),
    這個討論也會一定程度影響關係建立與治療效果。

  • @sungga129
    @sungga129 3 роки тому +33

    這邊推薦還在學籍的同學,可以多利用學校的輔導室資源,有很多不錯的實習心理師

  • @natalialou3677
    @natalialou3677 3 роки тому +12

    做過半年以上,一次3000。
    五萬多以上的治療,覺得是人生最好的投資。
    不讚成納入健保,醫療本來就不應該廉價。
    現在的健保已經就有包含諮商跟精神科治療了,如果有依照醫生的指示好好治療到穩定的狀態,再來考慮做諮商才是比較好的作法。
    多數有問題的人根本也不會想到要做諮商才是最大的問題。

    • @natalialou3677
      @natalialou3677 3 роки тому +2

      補充一下,真的底層會有社工介入。大多數的人都還是排斥治療,覺得自己沒問題。
      我曾經問過我一個每天把她有憂鬱症掛在嘴邊的同事,問她要不要去做諮商。
      她回我「諮商好貴,不如去買包包。」我想這才是大多數需要治療的人的想法吧

    • @user-fo1ev4cz4h
      @user-fo1ev4cz4h 3 роки тому

      @@natalialou3677 便宜可以讓更多需要且經濟負擔不了的人可以去治療,但壞處就是讓醫療在一些人心中變得很廉價,然後不尊重專業,覺得為什麼那要那麼貴,我爸媽那個世代許多人就是這樣

    • @natalialou3677
      @natalialou3677 3 роки тому

      @@user-fo1ev4cz4h
      一般精神科是有健保的,所以大家都是可以享有基礎資源。
      其實有很多不貴的心理資源可以運用,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花一個小時3~5000去做諮商。
      健保只能讓大家受到平等的醫療,要活得更好就需要錢錢。
      以你父母親的經驗來講的話,如果不用費用我想他們也不一定會去。
      這跟運動為什麼要花錢,不是去公園跑一跑就好了嗎?好像差不多

  • @user-fz1oi8tp9i
    @user-fz1oi8tp9i 3 роки тому +34

    我是一個即將進入精神科職場的護理師
    我非常非常非常 不支持現階段將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健保所給付之額度在各項目皆是非常吃緊的狀況 也直接壓縮到了醫療照護品質
    我同意心理諮商是很重要的議題
    但在現有資源下要將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只會使得各項醫療品質皆下降而已
    健保制度是靠壓榨第一線人員所維持的
    不希望心理諮商也進入這個火坑

    • @user-qw1jw9lt3z
      @user-qw1jw9lt3z 2 роки тому

      我決定自己去了解跟讀相關心理諮商的課本跟資訊⋯😓😓🙏🙏,聽起來自救好像保險點⋯😑

  • @gabrielle1626
    @gabrielle1626 3 роки тому +120

    我覺得可以由身心科醫生診斷後如果有需要就可以轉介有納入健保的心理治療診所或醫院 因為有些真的是一直吃藥沒辦法完全治療的 不然心理治療的價格非常混亂 其實很多身心障礙者本身就是低收入戶或者無法工作者 加上他們也很難申請社會補助的關卡 其實真的會把他們推到很邊緣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事情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8

      心理治療本來就在健保裡了,影片也有提到。
      現階段安排心理師的流程也的確是由身心科醫師診斷後開出治療藥物以及心理治療的單,只要基本的掛號費和部分負擔,不會超過一千元/月。而且一個月內屬於同一個治療,不用重複付錢。只要患者跟心理師有本事,想要在工作日內讓個案和心理師安排每天進行治療都可以。(但實務上辦不到啦,最快的頻率大概是一週一次)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4

      再補充一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就醫都可以有相對應的減免優惠。

    • @user-lg2oe2dp7e
      @user-lg2oe2dp7e 3 роки тому +1

      不過通常這個健保都要等很久啦,自己最快等到的一次是7、8個月後ㄌ...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user-lg2oe2dp7e 所以更不希望心理諮商進來搶心理治療的機會和資源⋯⋯
      這有點像是輕重症分流,因為資源有限。健保cover重症患者個案,輕症未到疾病的等級有急需就找免費專線或自費之類的。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Рік тому

      @@user-fc1sk1vl2u 請問,你說一個月內屬於同個治療,不用重複花錢。但我以前去醫院看過身心科,醫生幫我轉心理治療,一週一次,我每次去都要花一次掛號費耶?

  • @user-dk9nj8zl1y
    @user-dk9nj8zl1y 3 роки тому +45

    謝謝志琪討論這個主題 😭😭😭

  • @hikaruishin
    @hikaruishin 3 роки тому +14

    根據心理師法心理治療也是諮商心理師的業務範圍之一喔 這點需要更正,感謝您!
    Btw 還是要非常感謝77願意用心製作這集內容,對於大眾對於公共心理衛生的政策問題有切中要點的了解(諮商心理師路過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諮商跟臨床只差衡鑑而已對吧?確認一下我的知識是否正確

    • @Wunwunwinwin
      @Wunwunwinwin 3 роки тому +5

      不是喔,臨床心理師跟諮商心理師主要的差異是對腦部心智功能相關的衡鑑及治療

    • @user-ls8lh7oh4s
      @user-ls8lh7oh4s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user-fc1sk1vl2u 衡鑑也有,但衡鑑的範圍不一樣

  • @user-xv2dl5pi5y
    @user-xv2dl5pi5y 3 роки тому +14

    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是健康的,那就能夠解決很多生理上的問題。

  • @sophielee5258
    @sophielee5258 3 роки тому +7

    我身邊跟我自己都有憂鬱症病史,但根本沒有人有去看心理諮商。因為那時候都沒什麼錢,基本上憂鬱的一部分原因也有金錢跟工作壓力。根本惡性循環。大家需要的其實是諮商,但都去診所「治療」。每次去就是拿藥,拿了就走。每日就是在吃藥。

  • @yumiion
    @yumiion 3 роки тому +4

    BC
    堅決反對直接納入健保,第一是擠壓到其他資源了,會是惡性循環,第二從佔比來看政府對於心理資源的重視遠低於需求,除非真的提高健保費用,但多出來的佔比要怎麼分配也是個問題
    其實中間關於公衛的提議我覺得是好的,社區諮商這種基礎預防是更重要的,公衛在心理預防這塊要更重視,希望大家多關心身邊的人,多多參加心理講座,心理諮商最後的成效大部分還是在個人和重要他人上,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支持者,那才是對於當事人最大的療癒

  • @mikeliu7738
    @mikeliu7738 3 роки тому +3

    身為一輩子都因為PTSD而頻繁身心科和諮商打轉的人,其實很希望納入健保。
    但現行健保的總額給付制度,只能反對。
    現在還能靠錢換治療,現行健保制度一納入,加上台灣對心理相關重視程度的低落,恐怕會讓這塊接近崩壞。
    很重要的一點,心理諮商不只是預防,對我來說更勝所謂的「深度心理治療」。
    (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我遇到深度心理治療不適合,我也是換了好幾個心理諮商師才遇到適合的)
    是,我不諱言因為家裡有錢所以才讓我增加活下來的意願。同一件事而患上 PTSD 的人好些最後選擇自我了斷。
    因為吃身心科藥物/打鎮定劑都只能暫緩狀況,而那時候我們都還是學生、都很年輕,諮商費用高昂到讓我們覺得自己死了,家人才能好好活著。
    而當時其中一位好友也真的就這樣付諸行動,離開了。
    納入健保或許可以稍微防止這種對未來自己就是無盡錢坑廢物的絕望感,但如果因為總額給付制度讓心理諮商變成未來無人願意從事的領域,就弄巧成拙了。
    這樣,反而會讓原本就吃緊的資源更加稀缺。
    家裡在我學生時代已經花費了起碼兩台 BMW 的錢在醫藥費上,當然這只不是門診,也包括自殺被救的救護車、急診費芸芸。
    這些年來的治療,讓病情非常穩定,但我仍不敢說我自己是過來人,每個月都還是得固定回診。
    我學到的教訓是,我不能太相信自己,沒有固定回診很容易一觸發就失控。
    而這當然,都是有錢才辦得到。目前 50 分一次/2000,每月支出視實際情況而定。
    現在出社會好些年,也早退伍滿八年不用再教召了。
    雖然早已可完全自行負擔,還能給家裡錢,但那是我很幸運,有個願意花錢的家裡,讓我撐到病情好轉、能於社會自立。
    沒有這個條件的人比比皆是,所以還是希望能納入健保,尤其是針對學生階段的人。
    我不知道現在學校的心理諮商是怎麼樣,當年大學的時候,學校心理諮商中心後來直接讓我轉到醫院身心科做諮商,坦承處理不來。
    而在那之前是醫院、學校兩邊跑,後來就沒去心理諮商中心,全部都在醫院進行了。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3 роки тому +13

    正在苦於大學畢業後沒辦法去學校進行諮商,
    甚至很害怕一次諮商少則兩千,多則六千甚至好幾萬,但又被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三者纏身的人+1

    • @user-tt5vk4em8i
      @user-tt5vk4em8i 3 роки тому

      可以去醫院排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11

    心理師的培養是要有相關碩士學位以及一年全職實習並且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完成,並非大學的心理系、心輔系畢業生就能擔任。
    在這樣至少得讀書六年(含實習)的情況下,擔任心理師能賺到的錢並不符合他們的培育過程以及勞力及心力付出。各方人手不足的原因不外乎是錢太少、工時長、壓力大。
    身為仍持續使用健保進行治療的患者,我當初排區域醫院的心理師也是等了至少兩個月。
    如果純諮商的個案也收納進來,產生排擠效應,不知道更急切需要治療的患者是不是要等半年才能見到心理師?在這段等待期,是不是會發生更多悲劇?

    • @samchen4347
      @samchen4347 3 роки тому +3

      含實習是至少七年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1

      @@samchen4347 開始有4+1學士碩士雙學位的心理系了,學業上應該可以縮短到五年,然後加實習為六年?

    • @molan1667
      @molan1667 3 роки тому +1

      @@user-fc1sk1vl2u 標榜說是五年一貫,其實常常是名不符實,因為要學要做的東西太多,我想一般民眾也不會想要碰上倉促畢業的心理師的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molan1667 我明白實際執行的難度,我申請上的學校剛好都有五年一貫。對於志向明確的心理系學生,能提前做準備是好事,並不覺得這是倉促畢業,我也申請正取過心理系專門培育心理師人才的特殊組別。對於志向不明的學生,他們不會申請4+1,也不會真的能在5年內修業完畢。

  • @user-okfine
    @user-okfine 3 роки тому +111

    現在的健保負擔得了嗎?怕過度濫用資源……

    • @annejhuo4534
      @annejhuo4534 3 роки тому +10

      說到重點了⋯
      曾在醫院上班十多年
      會轉職的原因有兩個:
      醫院護理部勾心鬥角、仗勢欺人的不少
      健保太方便!導致濫用、不知珍惜
      物以稀為貴➡️專業醫療人員
      給予專業知識療程、薪資水準也要成正比

    • @432v01
      @432v01 3 роки тому +1

      有些簡單的做法,例如限定次數、調整部分負擔等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user-qb8sr6fm2u
      @user-qb8sr6fm2u 3 роки тому +10

      @@432v01 我覺得可以用「參照個人去年(或過去3年)所使用的健保支出總額」的方式,來決定個人下個年度的保費

    • @lanno7889
      @lanno7889 3 роки тому

      健保支出每隔幾年就會大審一次,最近剛審過,所以保費調漲了。虧空以目前制度應該不會,健保是留有預備金的,保費的調整是根據預備金狀況而不是即收即用。健保費率目前是調回了幾年前的級距,離法規上限還有距離。七七也說了健保是總額制的,所以是先有多少錢才決定怎麼用。
      資源濫用倒真的很需要思考呀
      目前有一派人認為應該集中資源保重症,我有點好奇大家對這個的想法 🤔

    • @Usagi-2004
      @Usagi-2004 3 роки тому +5

      @@user-qb8sr6fm2u 同意你說的現在老人「用越多要付越多」! 不然我們七八年級生現在付的,還沒到我們老時不僅要付出更多,搞不好等我們老時就健保破產!
      自己用吃搞出來的病自己負責!關於吃的健康教育真的不能等!

  • @user-vv2ez5dt1e
    @user-vv2ez5dt1e 3 роки тому +7

    心理諮商其實是可以治療有明顯身心症狀以及心理疾病的,如憂鬱症、焦慮疾患(像PTSD)甚至是思覺失調,當然有些會配合藥物治療,但心理諮商治療技術是可以應用在這些症狀上的
    社工系學生路過><
    然後躺沙發那種的是超級久遠的心理諮商了,現在應該沒什麼人在做這種事情了w
    而心理諮商是不是像兩個人聊天其實會看使用的治療技術而定 不同的治療技術在治療者跟個案身上的關係也會不太一樣
    順便幫社工宣傳一下如果有煩惱是可以找社工的,因為諮商也是社工的專業學習範圍內!

    • @alakatw
      @alakatw Рік тому

      躺沙發那種是古典精神分析~

  • @user-ii3nx3su5m
    @user-ii3nx3su5m 3 роки тому +9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台南市的高二生,最近正好有在做心理諮商相關的 之類的社會探究,然後以下是我們的議題的大綱,可以的話煩請給些指教,謝謝大家。
    我們的想法如下:
    在社區廣設輔導員
    臺灣現行的輔導系統,都是較被動的模式-例如:113,都是案件發生後加以輔導,通常都是需要或是被發現才尋求幫助,而我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認為在社區廣設輔導員,讓這些具有專業背景的輔導員深耕社區和社區成員融為一體,才能更有效的預防不必要的悲劇,但若此政策能施行,社區輔導便能真正地發現潛在風險並加以解決。所以我們希望藉由增加社區輔導員來解決人民的問題。
    1.按照縣市鄉鎮人口比例在社區廣設輔導員
    2.在特定年齡層中增收費用,此費用將做為輔導員之薪資補貼
    3.加強輔導員的職前訓練以提升輔導員質和量
    4.建立完善輔導系統
    5.政府預算投入更多在社區輔導員
    利益與影響:
    1.提升民眾對諮商服務的使用意願。
    2.使台灣有足夠的輔導員在社區服務
    3.達到事前預防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4.改變國民對於尋找輔導員進行諮商排斥的態
    5.改變社會對於心理諮商的異樣眼光
    此議題有貼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如果有意願的話,可以去參考看看,謝謝。

    • @thomashuang6703
      @thomashuang6703 3 роки тому

      然後在這裡再道一個歉,發了這種像趁熱度一樣的留言,雖然最後提出來的議題,我相信大家一看就知道,只不過是粗淺的拙見,但我們真的花了蠻多時間去關注相關議題,還是拜託各位,有意願的話請幫助我們,謝謝。

    • @user-wc7vl2th3v
      @user-wc7vl2th3v 3 роки тому

      大家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

    • @YuJin091520
      @YuJin091520 3 роки тому

      身為一名社工師,提供一些回饋:
      首先,我覺得高中生就能關注到大眾心理健康的問題,很讚!
      一、使用什麼手段或方式改善社區居民及個人的心理困擾,我覺得可以先從社區居民普遍遇到心理困擾時,他們會採取什麼行動開始分析。直接表明設置社區輔導員,有點不清楚現行問題跟這個解決方法之間的關聯。
      二、現行國內在社區心理衛生有做哪些事情?是不是有不足的地方,所以你們提出使用社區輔導員的方式處理?
      三、輔導員的養成背景是什麼?為什麼不是在社區廣設心理師或社工師,而是用輔導員來介入?這種方式國內外有先例嗎?
      這幾個方向都可以再想想,祝你們研究順利~

    • @user-ii3nx3su5m
      @user-ii3nx3su5m 3 роки тому

      @@YuJin091520 謝謝

  • @bercyli
    @bercyli 3 роки тому +3

    很開心看到,
    台灣的精神疾病心理治療的討論度,
    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謝謝志祺七七。

  • @cacl26h2o6
    @cacl26h2o6 3 роки тому +28

    真的......很貴,我3年來每兩周一小時,每次1600但卻被其他人罵諮商沒路用,但要是那入健保的話我肯定品質一定會下降

    • @choosetrack
      @choosetrack 3 роки тому +12

      @@vicentcarro 人需要時間去改變

    • @mikeliu7738
      @mikeliu7738 3 роки тому +17

      @@vicentcarro 視乎病情和病源不同,每個人所需要的時間可以差很多。
      以我自己為例,PTSD 事件發生在很年輕的時候,初期否認自己有問題完全沒有治療,後來病發嚴重,遇到的心理治療和諮商又不適合,最後 4、5 年前才找到目前在看、適合的心理師,後來也逐漸不用再吃身心科藥物,變成只進行諮商,也從每週一次逐漸降到每月一次,但到現在還是不敢不固定回諮商的診。
      找對人諮商的效果非常明顯,不過我碰過有兩年就完全走出來的,我也希望我能那樣。

    • @user-fc1sk1vl2u
      @user-fc1sk1vl2u 3 роки тому +11

      @@vicentcarro 你可能病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然後你期望在三年內完成治療?

    • @cacl26h2o6
      @cacl26h2o6 3 роки тому

      @@vicentcarro 就算是安慰劑,那也是因為確實有達到認知上達成緩解的效果才會叫安慰劑

    • @happymoonapple
      @happymoonapple 3 роки тому +2

      @@vicentcarro 花十幾年二十幾年養成的習慣本來就不會馬上改變

  • @user-nh6tp6cg3g
    @user-nh6tp6cg3g 3 роки тому +3

    其實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半一半,因為目前台灣對於心理師的人力是相當吃緊的,而他們也是人啊..各位,他們在接收我們這些算是負能量的東西時,他們也要花時間消化,但相對的,我也是支持,因為曾經聽同學說他去看精神科基本2-300起跳,不知道是他看得是這樣還是本來就這樣,而當前的社會觀也影響著許多懷有心理師抱負的人,因為社會的眼光而退縮,如果是以教育層面進入且設定為不可不教的範圍之一,那這樣對於這種需要幫助的人,也會擁有更多友善,雖然有些人本來就不友善...(๑‾᷅^‾᷅๑),但可以減少許多的偏見和既定印象,在影片中我蠻喜歡77最後說的:「做這些事(關心他人)的前提,是要先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為了照顧關心他人,而疏忽了自己內心的需求,這社會少一點攻擊,多一點包容,這社會安全網就能愈來愈牢固,而減少「接不住」的事件發生。

  • @nlhou123
    @nlhou123 3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這一期的主題,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心理健康相關議題,真的很棒!
    藉著留言作一些回應。
    1.大家可以看一下心理師法,心理師法裡面對於心理師法業務範圍的規範,對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部份,概括來說,包括: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治療。而就精神衛生法的規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官能症及精神病,因此就法規來說,精神官能症的病患仍可以施以心理諮商,非精神病患也可以施以心理治療。所以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區別並不是有無疾病的問題。
    2.那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區別是什麼呢?目前學界的看法,一個是深度的差別;一個是心理治療涉及到人(性)格的改變,心理諮商在於生活困擾議題的處理;
    3.心理諮商對於國人心理健康的初級照護非常重要,最基本的,國人可以透過心理諮商來紓緩生活壓力,而生活壓力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同身體健康要注意三高、營養、運動,心理諮商是心理師用以協助民眾紓緩生活壓力的重要方法;

  • @jieh9851
    @jieh9851 3 роки тому +9

    物理治療在健保上也是個大問題,我受傷後更加了解健保給付的物理治療多數都是無效治療、治標不治本,只能去找自費物理治療,半個~一個小時就是$1500起跳,還要來回好幾次才能真正解決

  • @Jas-ti7hr
    @Jas-ti7hr 3 роки тому +2

    身為諮商和藥物治療都經歷過的患者兼公衛人,分享一下法國和台灣的差異:
    (法國和台灣都有很強大的健保制度,但在此先不討論兩者弊端。
    台灣是單一保險人,法國則有叫做mutuelle的制度,就是另外購買私人保險來補足政府健保沒有涵蓋的剩下30%,)
    1.學校機構都有提供心理諮商服務/轉介服務:
    台灣:每次申請諮商,最多有6次會談,和學校聘僱的諮商師談;
    法國:每次申請諮商,最多有3次會談,透過政府網站來找有為學生提供服務的諮商師,甚至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語言(但找不到講中文的)
    (3次諮商結束後,可以透過校醫或校護再次申請多3次,都是免費)
    只要是學生,在這兩個國家都完全免費。
    2.心理諮商(找psychologist)在兩國都沒有健保,治療(找psychiatrist)則有,但如果在法國有被醫師診斷並建議轉診,則健保會給付70%,若自己買或公司買的mutuelle有包含心理諮商(通常是非常好的保單),則諮商費用可全免。
    台大的話則是有提供學生保險給付心理治療(psychiatrist)的每月補助,記得一個月好像補到1000初台幣,只要將收集好的看診收據教到學校申請即可(詳細資訊再請大家自己查詢)
    個人的觀察是,在法國的社會氛圍,似乎更能大方得鼓勵對方去找心理諮商;台灣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人重視並為此倡議,希望大家都越來越好,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
    如果有誤請指正!

  • @user-zi4tl8xe6k
    @user-zi4tl8xe6k 3 роки тому +37

    希望私人保險可以買,目前如果是有影響到功能,符合失能認定,失能險是可以給付的。

    • @henrypm5548
      @henrypm5548 3 роки тому +1

      但要符合失能表示有一定的嚴重性了,很難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理賠要請出來又是一門學問了

    • @user-zi4tl8xe6k
      @user-zi4tl8xe6k 3 роки тому +1

      對呀,所以目前商業保險還是有缺失,保險很多都需要診斷證明,這就做不到預防。
      不過這則留言只是想說讓不知道能夠領失能給付的人知道,如果符合狀況,還有這個資源可以用。

  • @wennihealing
    @wennihealing Рік тому +2

    諮商的價值在透過對話的方式協助你/妳思考,找出問題的癥結點,陪伴你去面對內心的真正的恐懼,並且我要做到自己不陷入還能拉你/妳一把,所以我覺得要處理的是「覺得諮商貴」的這個感覺,「貴」是因為覺得付出的大於收穫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平,一邊放著經濟壓力、人際問題、原生家庭的悲傷,另一邊放著3600元,這3600可以從根本解決你3~5年所承受的壓力,可以思考一下這時候你還會覺得3600元貴嗎?
    但以提上健保能讓大家的心靈獲得釋放跟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很感動也很期待有這樣的機會。

  • @ChrisHozy
    @ChrisHozy 3 роки тому

    社會支持 是最能防止的第一步驟
    近期疫情,所以在校園職場上,有同事主動找同仁聊天 訴說的心理狀況、近期壓力以及去尋求醫療協助,所以剛好推薦對方聽聽PODCAST或找人聊聊看看書,舒緩後再去面對焦慮,因為對方前段時間有出車禍,所以還是要回醫院複診觀察。
    無論疫情與否,心理健康很難知道,所以主動尋求他人協助,不要感到不安或麻煩他人
    最後感謝志祺七七團隊 以及關心相關議題網友們 有你們真好

  • @youngwang4859
    @youngwang4859 2 роки тому +1

    心理會影響生理,如果可以即早獲得專業諮商人員的幫助,因而改善心理健康的話,生理的健康也會間接獲得改善,也是預防勝於治療!
    生理的醫療行為需求若減少,在不增加總預算的情況下,精神科也能得到更多資源
    比如,人因為壓力、人際關係、疲勞等等原因,造成暴飲暴食、吸煙飲酒、打架、免疫力降低、便秘等等而產生的的生理疾病,如果能及早獲得心理方面的支持,後續的疾病或許也能停止發生

  • @aero7560
    @aero7560 3 роки тому +8

    其實心理有問題的人非常多啊… 身體會生病,心理同樣也會生病… 這應該要同理去看待才行

  • @ivy1079017409
    @ivy1079017409 3 роки тому +3

    ▎陪伴憂鬱六大心法
    「別當評判者」
    當一個人跟你訴說他的人際困擾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幫她批評她遇到的爛人?還是批評他自己不懂得保護自己?還是判斷誰是誰非?這些事情其實一般人平常都會做,而且每天做,因為從小到大大家都是這麼學來的。但即便是這樣,批判無法拉近你跟對方的距離,而是讓對方跟你越離越遠。試著收起你的分析跟批評,高談闊論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你的面前。
    也不要告訴他你覺得他很好很令人羡慕了,他就是覺得自己不好不棒,越多的稱讚只會讓他更難卸下對外武裝的面具。
    「不給期待」
    每個人都會希望身邊的人快樂,面對憂鬱的人不給期待的意思,不是對他們說我不期待你好起來,只是請不要對他說出希望他能早日擺脫憂鬱,希望他快點好起來之類的祝福話語,每個期待跟祝福,都會讓他們重新自我質疑一次,只能苦笑以對。
    「離開拯救者的焦慮」
    有些時候看到親友憂鬱或是難過,會忍不住想要幫助他脫離現在的情緒,因為那種無法幫忙對方的這種心情,也是會令人感覺到很難受的。要認清楚自己想幫忙他,是因為對方真的需要,還是你自己想解決自己無能為力的焦慮感。如果你真的想要支持你眼前的他,除非他問你,否則請你不要急著告訴他各種解決方法,也不需要修正他們的想法,即使你覺得他們的想法很負面,也不急著更正他們,更不需要去同意或是反對他的做法或想法。
    「我聽,我在,我陪伴」
    每個人的苦痛都是獨一無二的,比較不能讓人感覺欣慰。當你收起比較、批評、建議甚至是祝福的聲音,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竟無話可說。
    曾經在課程中教導學員陪伴他人的方法,原則就是不批判,不建議,不去分析對錯,甚至也不給出期待跟祝福,讓他們依循上面的原則去兩兩分組練習去對話,一個人說話一個人回應,每個負責回應的人後來都發現自己聽完之後居然不知道要說什麼,只能認真點頭,眼神專注看。結束之後問說話的人感覺如何,普遍都回答感覺很好,為什麼很好,因為能好好地說一件事,好好的被聽見,不會被打斷,不會被評價,不會感覺到冒犯跟被拒絕。
    如果感覺到他說的事情令人感覺到悲傷,就真誠的表達自己也覺得悲傷,如果你覺得聽完那些事情令人生氣,你可以描述胸口那種悶燒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心疼,就告訴他,你知道他這段時間以來真的辛苦了。
    「保有空間,各自喘息」
    陪伴憂鬱者也是需要能量的,請不要把自己全部的人生精力都賠進去,這樣只會讓自己失去耐性跟能量,適時的給自己喘息的機會跟時間,是維持長期抗戰戰力的好方法。
    「尋求專業」
    有些話,越是親近的人越難說出口,例如被性侵的人,事件過後可能很難向自己的家人或是姊妹說,又或是覺得在人際當中格格不入的處境,找朋友說或許還被責備是自己想太多,另外還有許多的愛恨情仇,是深藏在關係底下無法被說出來的秘密,專業不只是提供專業知識的協助,也提供一個安全且保密的空間。

  • @hudsonvan4322
    @hudsonvan4322 3 роки тому +16

    這是個微孤獨的時代 大家都需要心理諮商 所以我才投入體驗教育

  • @zxcvbook
    @zxcvbook 3 роки тому +1

    我認為很多都是提升人民素質就能大幅改善的
    比如減少親情勒索、校園霸凌、性侵害修法可無視少年福利法對未成年定罪等等

  • @user-vq1vw5wv1l
    @user-vq1vw5wv1l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支持納保,關於排他效應的部分,我覺得可以從基礎的掛號費做調整,現階段的掛號費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負擔,導致大家會有濫用健保的情況發生,但是若是提高看診的門檻,就可以有效做到節流的部分,目前的想法是可以做到掛號費double,也不是大部分人負擔不起的價格,也可以更有效地做到醫療分流,這樣就可以增加精神科加入健保衍生的問題。(雖然這絕對不會有執政者敢做哈哈)

  • @aa920318
    @aa920318 3 роки тому +8

    心理諮商在某個YT有看過相關的議題(好像是超級歪?)
    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其實是把社會的問題轉嫁給個人
    所以我是支持心理諮商納入健保的;不過一定要經過醫師的評估「這能不能納入健保」
    比如單純的老人很孤單沒人陪想找人聊天就不能

  • @user-qu8yr7cd5r
    @user-qu8yr7cd5r 3 роки тому +12

    心理健康最初的安全網是家庭,應該從最源頭開始導正,家庭教育不能等!

    • @angelachenn
      @angelachenn 3 роки тому +3

      確實
      但要做到其實非常難成本也非常高
      尤其在華人社會
      很多父母都會有小孩就是自己的所有物的思想
      要導正是難上加難

    • @Hihbjngyik
      @Hihbjngyik 3 роки тому +5

      應該有不少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家庭導致的,要從家庭導正很難。

    • @user-qu8yr7cd5r
      @user-qu8yr7cd5r 3 роки тому +1

      @@angelachenn 當然很難 但這才是本 將心理問題納入健保只能治標

    • @user-qu8yr7cd5r
      @user-qu8yr7cd5r 3 роки тому +3

      @@Hihbjngyik 很難沒錯 我們有很多時間 一代一代傳下去 有一天會成功的 但是不做我相信極端犯罪會越來越多

    • @chihchinghuang9164
      @chihchinghuang9164 3 роки тому +3

      我也覺得很大部分跟家庭有關.......

  • @user-pu8bj5ui7e
    @user-pu8bj5ui7e 3 роки тому +2

    感謝77重視心理議題

  • @justin1000222
    @justin1000222 3 роки тому +1

    同意,增加相關商業保險的正常化是很重要的的第一步,唯有商界和民眾都能接受相關的保險,政府才有可能參照既有的模式來為中低收入戶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險。

  • @gwyn.
    @gwyn. 3 роки тому +2

    現在台灣的狀態不是問支持不支持了。。。是應該要納入健保。
    一個社會的推進往往會產生等比增加的精神壓力。
    如果不能納入的話或許以其他形式能給需要的人或者有憂鬱傾向者方便的提供服務會比較妥當。(雖然說有1925,但是還是希望有特定的診斷比較好。)

  • @lailai7662
    @lailai7662 3 роки тому +7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有健保是好還是不好 身為醫學院的學生 看到醫療人員的處境 都會覺得很心疼 是不是健保其實某種程度也讓醫療人員變得廉價?畢竟台灣人看醫生太容易了⋯⋯

  • @lensarty6558
    @lensarty6558 3 роки тому +4

    不同意 反對擠佔現在有限的心理諮商人力資源。倒不如是設計專案,讓有需要的人另外申請 並且需要經過審批

  • @laurencedidi
    @laurencedidi Рік тому +2

    根據心理師法第14條
    諮商心理師之業務範圍如下:
    一、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之心理衡鑑。
    二、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三、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四、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五、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諮商心理業務。
    前項第五款之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因此影片中提到諮商心理師不能做心理治療,這是不正確的資訊。

  • @user-ok4yu3wt3d
    @user-ok4yu3wt3d 3 роки тому +9

    7:51
    「影響到現有的服務品質」
    應該是影響醫療品質吧
    醫療本來就不是服務業

    • @vanillaing
      @vanillaing 3 роки тому +8

      其實只要會和人接觸的職業,都具有服務性質qq
      我自己也是相關背景,可以理解大家面對各種不尊重醫療專業的狀況很生氣
      但和人接觸就會有「人」的問題,目前我傾向覺得,不用去強調不是服務業,而是更多反思「如何建立服務模式,才會讓雙方的關係更加平衡?」
      畢竟醫療就和所有交易一樣,是「提供醫療服務,換取金錢」
      要避免就診者「出錢就是老大」的心態,重點還是要回到源頭:建立更加互信、尊重的醫病關係
      而或許可以透過在服務流程中加入更多的溝通、衛教,來達到這個目的
      一點想法分享💡

  • @ikasoo5666
    @ikasoo5666 3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77團隊製作這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此議題。

  • @chsiny
    @chsiny 3 роки тому +1

    輔諮人一直在等志祺七七團隊出這支片・*・:≡( ε:)

  • @user-zu7xt5dr8j
    @user-zu7xt5dr8j 3 роки тому +11

    納入健保不代表不用付錢
    而是所有繳健保費的人幫你分攤
    先要釐清這點
    該不該納入健保應該就很明白了

    • @chihchinghuang9164
      @chihchinghuang9164 3 роки тому

      因為負債所以也可以說是之後的納稅義務人(?

    • @happymoonapple
      @happymoonapple 3 роки тому

      對於醫院或醫師來說
      心理治療的健保兌換點數很低
      低到連付醫院心理師固定月薪都覺得虧

  • @ye9718
    @ye9718 3 роки тому +2

    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提高薪水..,我之前在國外生活的時候,當地的符合最低薪資的薪水族以簡單支撐生活並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但在台灣連生存都有點麻煩

  • @JEFF33133
    @JEFF33133 3 роки тому

    雖然我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但有一些事情想表達:隨著現在越來越多人有精神上面的疾病,我認為應該要有個地方可以教學這部分 像是今天看77影片才知道有分心理諮商跟心理治療,當初我患上精神疾病的時候也因為錯誤認知心理治療就是躺在沙發上跟你聊聊天 問一些問題 之後收取費用 因此拖了很久才治療 也不用太專業 就是一些基礎的認知
    對於當時還是學生沒有收入的我來說費用讓我猶豫非常久,我想多數精神病友應該都跟我一樣 害怕造成更多經濟負擔就算父母同意讓你去看 自己內心也會排斥 會對此感到愧疚之類的(當然可能有例外)
    然而除了看民間心理諮商師這管道之外,有一些是免費的政府或醫院提供的 先來說說政府的我有去申請過他只有兩次我那一次去也不太像是心理諮商 對方聽完我的問題之後會再介紹幾間診所給我 就這樣 並沒有提供太大的幫助
    醫院的部分我不太確定是不是每一間醫院都一樣,但我目前參加過的要預約 然後要等非長久 我大概等了半年才有一次所以幫助也是挺小的 心理的健康並不像感冒之類的看診個一次兩次就會痊癒,不論是諮商還是治療都需要長時間 密切的做才會有效果 醫師或諮商師也需要時間來了解你的狀況,現在的資源真的太少 但我也理解支持反對的原因 所以也很希望有一個兩邊都能顧到的方法

  • @suekokumquat
    @suekokumquat 3 роки тому +1

    D....
    希望學校,家庭教育等以加強重視人們的心理健康,等到長大遇到什麼,或者在學期間得憂鬱症,家人不懂得支持,在社會也尋求不到幫助,就可能會造成被害者逐漸變成犯罪者....
    被霸凌十年,光是要找到合適的醫生就花了許多時間金錢,找到醫生後又要花時間適應藥物的作用,我過了很久才好一些,精神治療是長期抗戰...
    不求能納入健保,比較希望有一天這社會能多點互相體諒....

  • @m4ru8
    @m4ru8 3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你們帶大家一起來關注到這方面的問題

  • @user-he8gr9rb9t
    @user-he8gr9rb9t 3 роки тому +2

    欸……
    雖然這是很多人對心理諮商的想像
    但是這其實電影導致的刻板印象
    因為電影能呈現的很多限制
    我自己正在讀研究所
    我自己也有諮商的經驗
    我猜完成這部影片的工作人員
    都沒有被諮商的經驗
    那些問題不一定會被設計過
    心理師也可能甚至不會問什麼問題
    我在就會用很多方法
    鼓勵案主主動去分享詮釋
    希望在影片中的
    可以再加入字卡補充一下
    免得越來越多人對心理諮商有錯誤的想像或印象

  • @ziffadventure6330
    @ziffadventure6330 18 днів тому

    諮商沒辦法給予親民的價格給人民 ,那沒辦法諮商的人只能讓那些悲劇發生了!
    現在的社會一堆自私自利不分是非批評他人公審他人的人
    就是最大讓人身心受創需要精神心理治療的根源。
    如果社會風氣沒改變
    社會問題也只會更嚴重更多而已
    沒什麼好意外的。

  • @leugreen
    @leugreen 3 роки тому +34

    有沒有人想過,如果是因為缺錢而需要心裡醫生的話,會不會因此越看越憂鬱...😅

    • @nini890216
      @nini890216 3 роки тому +3

      但這體系真的有辦法所有人都救嗎?還是有實際面要考量吧

    • @lensarty6558
      @lensarty6558 3 роки тому +1

      會的

    • @hueihuei3033
      @hueihuei3033 3 роки тому +2

      所以得了憂鬱症還是要先找一份工作才有錢治療自己XD

    • @user-lc7qp1oh2w
      @user-lc7qp1oh2w 3 роки тому +6

      可能不一定都要靠心理醫生,有朋友的力量也會有幫助的,但是沒有的話,其實台灣都有資源的

    • @soulcounterfeit8923
      @soulcounterfeit8923 3 роки тому +6

      這個就是不懂心理諮商跟臨床諮商的差別的人才會講的

  • @potato_9912
    @potato_9912 3 роки тому +41

    如果把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納入教育階段會不會更好呢

    • @user-qb8sr6fm2u
      @user-qb8sr6fm2u 3 роки тому +11

      考試不考,估計就跟健康教育課一樣,直接在教育現場被跳過

    • @Lousliver
      @Lousliver 3 роки тому +12

      教育基本上就是照成心理健康的問題XD

    • @mindy9352
      @mindy9352 3 роки тому +3

      @@Lousliver 尤其是霸凌

    • @chihchinghuang9164
      @chihchinghuang9164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覺得現在有一點進展了
      我以前的學校還是有在認真上輔導課XD
      只是沒有講得很深入

    • @user-qp6kq2te4u
      @user-qp6kq2te4u 3 роки тому +1

      覺得地方社區 也可以舉辦定期心理講座 幫助當地居民如何更好的照顧和排解自己的心情

  • @adhdinosaur4503
    @adhdinosaur4503 3 роки тому +1

    D.我比較認同的是衛服部的想法(公衛計畫),因為大家都會有心理壓力

  • @user-tt5vk4em8i
    @user-tt5vk4em8i 3 роки тому +1

    身為一位精神科工作人員,看到這個議題心情其實很複雜
    一來就如同所有醫院工作的醫療人員,在健保制度下,每一位工作人員為了低給付的健保給付,為了醫院的營運需付出大量的精力與勞力,往往工作量與得到的健保點值不符
    身心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各專業人員的醫療給付、藥價的壓低,國際藥廠退出台灣醫療,導致得尋找其他替代藥物
    就如同影片所說的,身心科不是沒有健保給付的治療項目,只是給付的點數過低,工作人員又有忙不完的工作,許多醫院為了營運,很少進行心理治療,就算有人數有限、次數也有限
    與民眾相關的社區安全,每位居家護理師、個管人員和醫師手邊需要負擔個案量有多少?有人知道嗎?
    精神科醫師都好羡慕,國外的醫師每次門診只要看10個以下的個案,台灣精神科醫師門診量40到上百都有
    在健保制度下,同時要維持「量」與「質」的困難,是所有臨床工作者的兩難
    心理諮商納入健保看似可以提供更多心理會談的服務,但資源有限,健保負債的情形下,心理諮商納入健保,勢必壓縮其他醫療資源,
    每位臨床工作人員被迫服務更多的個案來賺得相同的點質,個案的量提升了,服務的「質」也就…
    精神科工作者如何比現在有更多心力去注意可能造成社會危險的「嚴重精神病人」
    訴我直言,「醫療體系」處理的本來就是嚴重已到疾病程度的個案,以一般社區民眾為主的心理諮商納入實在有違醫療精神
    我不否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也認同當自己陷入迷惘與困難時,有專業人員的協助有很大幫助
    但心理諮商納入健保後,點值一定比現行的各項心理治療低,同樣為了生存,個案的量一定要比現在多更多
    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一天的專業訓練,大多是千元起跳,如果一個小時的心理諮商在健保制度下收費基本低薪不知道各位心理師是否願意?
    提供低價醫療費用的背後,可能的潛在風險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
    PS:各縣市政府都有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免費的心理諮商給有需要的民眾使用

  • @xxx83221
    @xxx83221 3 роки тому +1

    這麼多人需要看諮商是因為這整個社會的制度和生態既扭曲又壓迫人,源頭沒有被解決,人們的心理永遠健康不起來,所以諮商資源永遠都不足夠。

    • @chihchinghuang9164
      @chihchinghuang9164 3 роки тому

      我倒是覺得這個需求必然會存在
      不管是哪裡都有這樣的人
      只是已開發國家才有空注意並且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 @sekk-kp7hp
    @sekk-kp7hp 3 роки тому

    社會支持是有前提的,現代人各種社會壓力,多的是滿滿的批評競爭和負能量,哪還有餘裕去關心人,只能先顧好自己。
    看YT有沒有人要做心理健康相關的議題或各種紓解壓力方法之類的懶人包,透過網路的影響力還比較直接能幫到沒法負擔諮商的族群,最後手段就自學,網路或心理學的書滿坑滿谷隨便你挑。
    真心覺得健保給付是假議題,看看教改和社會安全網喊了幾年?短期內根本無解。

  • @nagi1176
    @nagi1176 3 роки тому

    諮商真的不便宜
    我覺得真的從教育做起比較重要
    各種場所發生的霸凌
    還有檢討被害者的風氣
    不過對於現在已經有需求的人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我自己為了省錢又等過半年才開始治療
    但當下最痛苦的時刻真的很難熬
    納保立意良善但缺乏可行性與配套措施
    雖然污名化變少但冷漠卻在增加
    不過這個牽扯到太多議題了
    現在疫情期間就算要去醫院治療
    我可能也不太敢也不想造成醫護負擔
    希望大家都能多點同理心吧 加油!

  • @ivy1079017409
    @ivy1079017409 3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志祺七七關注這個議題!!

  • @miyukiuk
    @miyukiuk 3 роки тому

    A.C.
    本身是憂鬱症患者長達多年,
    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諮商師之外,
    感覺醫生最後都只能開著助眠藥就結束看診,
    個人不是非常喜歡這種看病的方式,
    費用更變成一種龐大的壓力開銷。
    如影片所說已經錯過最好的治療時間很多年,
    根本就是在說自己,
    這種問題久了生理會影響心理,心裡會影響生理。
    很謝謝志祺七七能將此議題拿出來討論,
    讓更多人能意識到這被忽略已久卻沒有解決的問題。

    • @h850106
      @h850106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正確稱呼是「心理師」才對,不是諮商師喔。
      心理師分為「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兩種。

  • @user-nu2uc4uk4s
    @user-nu2uc4uk4s 3 роки тому +11

    臨床心理師的心理治療點數344點,深度心理治療點數1203點,但心理師不能做

    • @Booboochacha666
      @Booboochacha666 3 роки тому

      真的很弔詭!

    • @user-vu9fg4er4q
      @user-vu9fg4er4q 3 роки тому

      希望臨床心理師也可以批價深度心理治療!!!!

    • @user-nu2uc4uk4s
      @user-nu2uc4uk4s 3 роки тому +1

      但業績跟…醫院的結構性問題…

    • @happymoonapple
      @happymoonapple 3 роки тому +5

      真的很弔詭
      臨床心理師學了七年心理
      醫生學精神醫學只是學科中一部分
      但是卻是精神科醫師負責決定要怎樣治療跟做深度治療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Рік тому

      請問什麼是深度心理治療啊?有什麼差異嗎?

  • @happymoonapple
    @happymoonapple 3 роки тому +3

    感覺像美國那樣用保險來給付諮商費用或許可行

  • @thomashuang6703
    @thomashuang6703 3 роки тому +2

    最近這個議題真的有被發現

  • @dimmer41
    @dimmer41 3 роки тому +1

    心理治療/諮商與復健/物理治療有相關的健保制度問題,真的覺得商業保險(回歸醫療本質,而非一再炒作金融)和其他相關輔助單位可以好好評估,人民的生活與觀念水平提升了是進步的象徵,但制度也應該隨著做調整,希望可以在做相關的議題

  • @user-vc9nb4tu8v
    @user-vc9nb4tu8v 3 роки тому +2

    與其一直想如何讓不需要的人拿不到資源,不如考慮怎麼讓需要的人能取得吧?
    為了讓部分人沒好處拿而犧牲經濟弱勢者的心理有點不好
    重視報復勝過幫助或許是人性,但畢竟扭曲,還是盡量不要用這種心態做決策

  • @charles88
    @charles88 3 роки тому +3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是需要的

  • @user-bb4jz4wu9u
    @user-bb4jz4wu9u 3 роки тому +1

    支持啊!支持心理諮商納入健保啊!

  • @user-qx1od3rj1v
    @user-qx1od3rj1v 3 роки тому +1

    10:02 那些說社會支援的第一線都是再講幹話
    試問現代人有誰喜歡一個整天散發負能量的人
    就算知道他有精神病 事情發生的當下根本都不當一回事
    時間久了就離你而去

    • @chihchinghuang9164
      @chihchinghuang9164 3 роки тому

      我同意你說的時間久了就會受不了
      但我覺得社會支持的增加
      不一定是要一個人長期免費被吞食
      而是患者或潛在患者身邊有多一點人
      基於對心理健康的了解
      每個人在一句話、一小段時間裡正面地幫助他
      患者也不會一揭露自我就被貼上負面標籤撕不掉,被當成怪物一樣
      這樣也是一種好的改變
      (依然太理想化哈哈)

  • @agehaxxxxx
    @agehaxxxxx 3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分享這個議題!

  • @user-oo7tp6gd4l
    @user-oo7tp6gd4l Рік тому

    A支持,
    心理疾病會併發(引起)很多身理上的不適,甚至因為長期的心理不健康而產生生理疾病:若是心裡健康了,身體方便也會相對地減少醫療需求的,心裡健康也很重要,沒有道理要這麼禮讓其他疾病資源。
    另外,我自己的經驗是,台灣的專業心理諮商師還不夠多,相關宣導更是不足,這些可能比高貴的費用更絆腳。

  • @invisiblelan1457
    @invisiblelan1457 3 роки тому +1

    真心不認為可行,主要是無法分辨出真正有需求的人,如果被濫用,或甚至為此得拉高所有人健保費,我個人認為不怎麼公平啦🥲

  • @Archerlan
    @Archerlan 3 роки тому +5

    納保後變便宜,諮商者的積極程度跟全額自費會不同吧?
    可能一般只要一小時就結束的諮商,因為便宜而拖到兩、三個小時,不僅增加諮商師的負擔,還會擠壓到其他人的時間
    反而造成諮商師供不應求,依然會形成社會安全死角,結果只是多花納稅錢而已,根本沒有實質上的好處

    • @threethree8852
      @threethree8852 3 роки тому +1

      覺得不一定耶,積極度可能確實會有差別,但是曾經使用過學校資源的我和身邊的人也沒有因為免費就隨便,一般時間也不會「拖到兩、三小時」,心理師還是會控制時間的

  • @cfFinance
    @cfFinance 3 роки тому

    很棒的主題👍

  • @user-hd4ol6bu7w
    @user-hd4ol6bu7w 3 роки тому +3

    聽過國外的研究生說學校的諮商不太有幫助
    反正我就爛到沒辦法去諮商

  • @user-cr7iy8tn4d
    @user-cr7iy8tn4d 3 роки тому +1

    C 健保根本連其他醫療項目都負擔不起來,若像B單純調整佔比也只是從其他科別搶資源來

  • @soy5756
    @soy5756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很認同在輕鬱的時候接受諮商會很有幫助,但我覺得健保已經很吃緊了,要把心理諮商和治療放進去有點難。

  • @VKChian
    @VKChian 3 роки тому +23

    列入健保會更排不到吧 現在就已經塞車了

    • @HolyLightBill
      @HolyLightBill 3 роки тому +4

      或許可以期待供需同時上升吧?
      納入健保 更多人願意使用 也更多人想入行賺錢 就會更多人就讀相關科系了?

    • @Lodyia
      @Lodyia 3 роки тому +4

      @@HolyLightBill 但以現行的被健保規範的多數醫護人員 最後被壓榨的機率比較高 也造成很多人唸完了 不願就業、轉行的情形

    • @user-lc7qp1oh2w
      @user-lc7qp1oh2w 3 роки тому

      其實不太可能,我覺得會是供不應求,況且對諮商有相關興趣的人,真的少之又少,即便有能力的人去當好了,他不一定有興趣跟熱忱,可能反而讓自己生病了,而且壓力會很大,所以重點應該是各位的社會支持,和個人的心理素質提升

    • @VKChian
      @VKChian 3 роки тому +2

      看起來還是大環境的問題比較嚴重呢 這種被稱為文明病的東西已經逐漸習以為常 也表示大部分的人心裡壓力都偏大

    • @HolyLightBill
      @HolyLightBill 3 роки тому +3

      所以果然還是要從教育做起吧?
      這麼一來從開始執行到對社會現況有所影響 大概又是幾十年後的事了
      ​ @嚴若維 我本身就是有興趣的人 因為高三時曾受過學校輔導 認真覺得這件事應該有更多人來做
      可是填志願時 把諮商相關科系跟原本喜歡的英文日文混著填 最後落在日文去了XD
      社會支持談何容易 大多數會出問題的人都是連自己原生家庭都有狀況 進而導致之後的人際關係問題
      如果當初不是得到專業幫助 我大概也不會有今天吧

  • @bingluenzhuang
    @bingluenzhuang 3 роки тому +4

    那些打從不在乎自己健康的人搞到身上一堆慢性病,都可以理直氣壯的健保吃垮了,更別提這些人可能在稅金、健保等對社會福利的費用可能還被補貼甚至沒付出
    憑什麼在這個對受薪階級如此不友善,承受最多社會壓力同時還作為稅金、健保費用的主要來源的受薪階級,連想做心理諮商都變得這麼奢侈?

  • @BlueSkyCh.
    @BlueSkyCh. 3 роки тому

    現代人的心理問題在日趨漸長
    的確 心理健康跟生理健康一樣重要
    如果可以讓每個人都治療心理問題
    那對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要納入健保 我覺得會有很大的問題
    在現階段還沒納入健保前
    健保就一副要倒的樣子
    納入健保後 健保絕對倒
    先不論濫用健保
    心理疾病是很多現代人的問題
    人數的部分一定比想像的多
    所以我覺得納入健保是個不錯的方式
    但在那之前必須先處理現在的醫療狀況
    如健保、血汗醫療、醫生一直被告等等的問題

  • @qazedcrfv456
    @qazedcrfv456 3 роки тому +7

    復健納入健保做了很多無效醫療,心理也要來嗎xD

  • @fglin5584
    @fglin5584 3 роки тому

    D 如果是要預防考量,我認為不該納入健保,反而由保險處理會比較好。因為納入健保就一定會有申請跟審核的問題,先不提審核標準是怎麼,假設他詳細的訂出細節,當這部份需求增加時一定會對健保造成負擔,如果沒辦法解決健保錢的問題,那麼(1)可能會壓縮到其他醫療需求,你如何抉擇那些比較重要,或是繼續壓低藥價與壓榨醫療人員。(2)審核與使用額度的問題,如果醫師判定患者可能有潛在問題,但無直接證據顯示所以額外的部分無法申請健保,那麼是要醫療人員忽視或是自行吸收,如果忽視最後造成問題甚至是社會事件,那與論不會導向當初的醫療人員嗎?,如果為了避免爭議全部患者都做最仔細的檢查,長期下來又會造成資源不足。。。我不是專業也不是行業內人員以上問題我是直接用現在健保問題直接套進去想的,這些只是我的疑問如果有誤,請告訴我,讓我知道我哪些觀念或是既定印象是錯誤

  • @KittyMaverick
    @KittyMaverick 3 роки тому

    我曾經有諮商配合藥物合併治療一年多。諮商一次2200(大約45分鐘,當然偶爾超過),一個月大概只能一次。當時精神還不是太好只能當親戚的家教,收入有的話每個月才3000。扣除醫藥費還有電話費,剛好打平。(行吃住家人支持。藥物即諮商因為家裡不太能接受,為了少一點爭執還有保留醫療自主權,由自己出錢。)
    諮商停止是因為諮商師覺得狀況穩定,可以想要去在約,不用固定追蹤了。雖然生活品質在沒諮商後還是有進步,但心靈層面是感覺有一些疙瘩沒處理。
    以現在的收入然後非常偶然才用諮商的話,其實覺得2200其實是可接受的價位了。但在收入非常少,而且又要固定的那一段時間,那個價位是有點壓力的。但究竟誰卡在那個狀況中,要健保來補助,不管是納入精神科還是另外設可能都會有些困難吧。
    不知道設立一個非營利組織,基金會,或個人捐款的門檻會不會比較低。差不多有點保險補助的方向,但算是買給別人的保險吧?

  • @deleteellen
    @deleteellen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憂鬱症,我薪水低,我不支持諮商納保。
    心理問題都是要很長年的治療,而且還不一定能有顯著的效果,納保絕對拖垮國家經濟

  • @user-zu7cn9dd9g
    @user-zu7cn9dd9g 3 роки тому

    忽略心理師專業度、醫療市場供需失衡、福利太低、又缺少後續的社會(社區)支援系統,沒有適用爲身心健康問題所立的專法,畢竟動用到看身心科已經是很嚴重的心理問題了!醫療只能提供長期的輔助,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解鈴還需繫鈴人,要靠自己去改變(想法、行為、生活)才會有用。

  • @LexChanKlaus
    @LexChanKlaus 3 роки тому +1

    心理諮商一般都要進行很多次,一般人真的負擔不起,又不一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