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因為很多上一輩的婚姻也不是充滿愛或是很會經營關係才結婚不會離婚。我們並不全然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去經營關係或是愛人的方式,但我們學到很多情緒勒索、道德勒索的方式,所以我們跟父母都是愛無能,只是我們受過教育有更多的選擇避免勒索,但依然不知道怎麼去愛跟經營關係。 剝奪其中一人教育或是工作的能力或是夢想也能夠綁住彼此不離不棄、生兒育女,但那跟愛人或是經營關係沒有任何相干。
So accurate. I’ve been single for 3 years now and I am 41. I don’t even bother with dating apps just wanna meet someone in person. If it happens it happens.
D 每天都有好多不同的變化在發生,現在的人po的文就不時地想要去看看,誰看了?誰回了?漸漸要求反饋的速度要越來越快,經營關係並不是馬上就能夠看到成果或是回覆,也有可能因為資訊更新快速,導致大家越來越沒有耐心。我自己的家人朋友關係走一個細水長流路線,因為平常事情很多,但是定期會和朋友聯絡感情,和固定的家庭時間,才發現,現在的生活可能讓能夠好好經營關係的扣打變得比以前的人還要少了(這邊說的是優質的人際關係,非social),可能也分掉了戀情的經營力氣了。
D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窮就得花時間賺錢,重視自我與獨處,不適合或不想要進入一段關係,價值觀的磨合與碰撞實在是會讓一段關係很疲累,現在有對象或結婚不是件必要的事情了,意義與幸福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現在也很少人能有辦法信任且為對方奉獻,畢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不是對的人 愛的定義總讓我想到Fish love的那影片
2022 台灣影音創作者年會【FEAT.CON】
由 #影音創作者協會 聯手多位頂尖創作者與 UA-cam 官方,
共同舉辦台灣第一場影音創作者年會!
12/27 前購票享早鳥優惠,再送「年會全場簡報」喔!
別再猶豫,趕快行動⥬ s.accupass.com/d64UPM
怎麼不拍個王李的八卦主題?
剛好在段考前一天
應該說上一代人們有太多根本不適合的對象被迫在一起,非但沒有離婚,甚至連孩子都被迫生了1.2個,生長在這樣家庭裡面的小孩並不少,從小受到的情緒勒索,還有看長輩相處不愉快的經驗,讓我們長大之後反而害怕愛情,害怕自己遇到不適合的人,害怕進入一個關心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最後安慰自己單身比較好
怎樣才能生0.2個?
@@thingnot5798 他應該是說孩子都生了一 . 二個......
@@thingnot5798 跟附近鄰居平均阿,每對夫妻也平均各有一顆蛋蛋。
認同,上一代,真的是最佳模範,,,
同意+1
生1~4個都有看過,然後仍然相處不好、產生一堆問題影響到小孩子的身心發展
或是
有些根本經濟條件不夠硬要強求諸己...以為達成"傳統的傳宗接代"目標,就能掩飾/蓋過人生其他方面不成功的事實/缺點
反而貧窮階級複製,有些長輩到退休年紀仍在工作,並用情緒勒索討孝親費
逢年過節聚會時候,他們的小孩也跟我吐露自己也不好過,哪來多餘的錢給孝親= =
D 因為很多上一輩的婚姻也不是充滿愛或是很會經營關係才結婚不會離婚。我們並不全然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去經營關係或是愛人的方式,但我們學到很多情緒勒索、道德勒索的方式,所以我們跟父母都是愛無能,只是我們受過教育有更多的選擇避免勒索,但依然不知道怎麼去愛跟經營關係。
剝奪其中一人教育或是工作的能力或是夢想也能夠綁住彼此不離不棄、生兒育女,但那跟愛人或是經營關係沒有任何相干。
有道理耶
從離婚是羞恥...到離婚是解脫的社會演化,這與愛無能毫無關係。如果完美互補關係的男女稱為富人,無法進入關係或處在不良關係的男女稱貧,現在社會跟以前相比,只是貧富差距拉大,富人變多,窮人也變更多,中產消失...。人們對自我需求經過各種管道媒體更了解自己所要的完美,在各項條件、時間允許限制下盡力追求或等待最適合的人到來,沒有對錯,是整體社會人們變聰明了...。而有時候聰明的人們才知道....終究會有一個人出現...讓自己傻到不行..
@@吳建億-t3r 真的,其實就是M型化,這個理論我記得譯本講社會演進研究的書上有提過。
認同
頂上去
從快樂大學聽過一段話「父母用打壓/攻擊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但會停止愛自己」。不少家庭都會打罵孩子,孩子不會愛自己,那就更不用說去愛別人了。
我認識的朋友大概十位會有一位是真的有能力愛身邊的人,他們總是能柔軟有耐心的待人接物,充滿正能量,能夠真實建構一個有感情交流的朋友/家庭關係。我覺得偏重智力發展和結果/功利導向的教育,要付一部分的責任。身為成年人我只能繼續保持這樣的自覺,期待自己的心臟能越來越強大。
「智力發展/功利導向的教育」,很認同你的關鍵字。
很赞同。感觉同理心的教育同样重要
.在乎人權⋯⋯:丶
一@@kuan-jungchen1418 ,;:,,:⋯(…。八....丫.,了
;小心謹慎.刈 在.入境
你說得對,大概至少從我們這個世代以下開始,很多人在學生時代與普通的「朋友」的交情與親切度都是很反覆無常的,更何況是對磨合更大的伴侶。
1.沒錢
2.出社會後,工作已經夠忙了
哪裡有時間去談一場
不知道有沒有結果的戀愛
我覺得「對愛情和家庭的價值觀不同」也是原因之一。
就以華人社會而言,老一輩普遍把結婚生子視為對父母和社會的義務,「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就是經典的例證;但對我們這一輩來說,愛情和婚姻是一種個人權利,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跟誰結婚、要不要生孩子都是自己的自由,不需要有壓力。
既然成家不再是一種責任,加上現代人的生活有更多值得關心的事,愛情和家庭的重要性自然也就被稀釋了。
其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還有一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的本意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其中以不能盡到後輩的責任為最大,舜娶妻子時沒有告訴他的父母,這是他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啊!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亅這句話是被東漢趙岐在《十三經註疏 》中故意扭曲了
過去結婚生子被視為標配
主要還是因為個人
在經濟上的貢獻度
沒有現代的單一人產值大,
且因為醫療科技的關係
平均壽命也不夠長如果
不多多生育
勞動力便不足以推動經濟,
但現代社會中
一個人被鼓勵
自我成長、進修
產生更多的價值,
質量上升了,
不再只能追求量產(?)
簡單來說產值大就不需要量多
量多有時便無法兼顧品質 安捏
個人小見🤓🤓
如果不孝有罪,我認罪,並且求處死刑
說真的,深入思考,反思自己想要什麼
,認識自己真的很難很累
還不可以睡前想,不然直接失眠
追求標準社會認同簡單多了
老一輩可能不是不想選擇,而是不知道選擇或沒得選
我不想像我爸媽互相忍受這麼多年,直到我大學畢業終於離婚
我現在就失眠了😂😂😂
要不是看到你的名字我以為我夢遊發文🥲👍
只是上一代18歲結婚20歲已經晚婚被笑 。。。
以後就是60歲結婚80歲生小孩了
+1
很喜歡最後提醒的「這是心靈勵志書籍,所以會比較主觀」的提醒,
看此類書籍容易把自己帶入,有時反而會對自己是誰更加混亂,
我們都需要從真實的生活去培養並認識自己,
不能只依賴勵志書籍,它是種方式,但不是解答。
在台大念了四年多,身邊單身的朋友真的挺多的。我的觀察是,大家都傾向投注較多的時間精力在學業與其他興趣上,對於談戀愛,很多人抱持的是比較隨緣的態度。
在這邊看到許神也太神了吧
朝聖許神
許神留言串到此一遊😍
@@fishTaoTeChing 真的!自從分手後就蠻享受單身的時光,但還是希望未來能遇到一個能一起玩一起生活的另一伴
@@fishTaoTeChing 如果你覺得你是在伺候對方,那說明那個人不是對的人。好的伴侶是可以在對方面前完全放鬆,做自己。可以接受對方的,也知道對方可以接受自己的種種"不完美"。能有一個能說心裡話,分享一些遇到的大小事的人還是很好的
總覺得愛無能的言論還是建立在,人生好像一定要結婚才比較好的預設立場,所以開始檢討現代人為什麼沒那麼早結婚或不婚。
第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實還是有落差,在台灣有低薪、通膨、買房困難、學歷貶低的問題,另外台灣是高齡化社會的時代,壽命延長後什麼樣的年紀要達到的社會目標似乎也不同,只要能夠承擔得起責任,較晚結婚生子似乎不是什麼問題。怕的就是太早成家立業,結果經濟能力承擔不起,何況是還要花時間照顧陪伴的小孩。
第二,愛無能的概念認為因為太追求自我,無法好好與人相處所以才難建立起伴侶,是自我中心所以造成無法協調。
但事實上太追求伴侶好像也是一種不獨立,因為太過依賴伴侶給自己情感上的需求卻沒有意識到對方不是聖人,不可能事事配合,引起伴侶衝突。那為什麼不自己照顧自己,建立起自己的交友圈和生活重心,不要事事依賴伴侶配合,是不是反而與伴侶的相處形成平衡,但這樣的作法不就是一種自我追求嗎。
第三,現在男女都需要工作,家裡的事情也不應該都是女生處理,沒有誰一定是依賴誰,不適合在一起還一直勉強,對周圍的人和小孩也不見得好。許多覺得離婚不好勉強在一起的夫妻,最後都把不滿遷怒給小孩,好像如果沒有孩子的出生,就不用委屈自己受苦。
所以以台灣來說很多時候的晚婚、不婚、離婚以及不生小孩,其實是一種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也對別人的負責。
寫得太好了
請接受我的鼓掌👏
接受我的膝蓋👏👏👏👏👏👏👏👏
說得太好了!!!!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
D. 沒有感受被愛的童年,自然就不會去愛別人
爸媽總是用他們以為可以表達愛的方式宣稱自己很愛孩子
可是孩子的感受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也不一定能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爸媽早死,隔代的怎麼辦?
畢竟連愛是什麼都不知道,連健康的愛都沒體會過。我覺得這樣的人只要被別人好好對待都會覺得是心靈救贖,也會覺得這就是愛。但有些時候對一個人好,其實很簡單和輕而易舉。
父母不愛自己,代表還是要加倍的愛自己、表現更好得到注意力,也更有能力愛別人(用自己不曾得到的、想像的愛去對待別人),在這個愛的練習當中,學會選擇值得愛的人去愛。
這其實和志祺之前拍過的影片--「我們可以因為被生下來控告父母嗎? 」有很大的連結
不是人們已然失去對愛情的嚮往,而是我們不想成為傷害他人的人
再者,因為當前的社會型態已經不允許年輕人有太多自己的自由的時間,
想當然也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去思考如何妥善的經營男女關係,
因此,交友軟體就是為了讓手機不離身的現代人,用最省時間的方式來和異性聊天說話
但.......如同影片中所說,交友軟體會將一段關係廉價化,就因為我們一次可以選擇"喜歡"很多的卡片(對象),
所以不會太看重其中一個人的心理感受,反而產生更強烈的自我中心心態,認為別人應該要和自己合得來才可以
事實上,真正完全互補,一見鍾情的不是沒有,但是機率之低,可以讓許多人一輩子都遇不到......
而不結婚生子,事實上也不見得是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子,
而是我們都不相信未來,不相信自己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能穩定發展
冒然的生子,若不能確保自孩子出生起20年都能給予不錯的生活品質,
簡直無異於犯了剝奪別人生命的罪,與殺人罪又有何異所在?
正如我們有時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被生下來,將心比心,又何必生下下一代來受苦呢?
如果排除了生育的目的,那麼婚姻的意義又何在呢?
更多男女寧願維持男女朋友關係,也不願步入禮堂,很大原因是對未來沒有把握,不敢也不捨得絆住對方.......
說真的,說不結婚不是因為沒錢,可富人可不要太喜歡結婚喔~結了又結不亦樂乎!
說現代年輕人「愛無能」「不在乎自己感受」我覺得恰恰相反,我父母輩大比例都不了解什麼是愛,為了現實條件結的婚,那才是「無愛能」,無愛也能!現代年輕人在意感受超過現實條件,不願意妥協退讓隱忍,恰恰是「不在乎自己感受」的相反吧?
認同
认同
不過也不代表爸媽那時代就特別會經營關係,反而多的是社會壓力下的隱忍
今年8月時還首度出現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逼近「1比1」的誇張現象,裡面就不少中壯年離婚的。的確,看看大S、理科、福員愛、力宏北鼻.....這些有錢的都離婚了,不婚少子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峻
霍皮人的末日將會毀滅人類
@@謝正道
我不囉嗦,直接嗆一句話就好了:
「想跟我談戀愛的人,
請直接到我頻道留言」
現在還有個現象~豪門婚禮幾乎絕跡了!!!!~更多的幾乎都是直接找代理孕母~然後自己切斷輸精管(鄧文迪讓每一個男人嚇到!!!!)
我覺得也不是,爸媽那代基本上只要勤勞刻苦別做死沒有不能熬出頭的,和我們這個內捲的一代有時代上的根本差異。
我覺得現代人更加重視相處的感受,不會把結婚視為一定要做的事,遇到對的人才會想要結婚,晚婚就是相對的結果。
我覺得只是因為價值觀念的改變
讓婚姻變得多餘 且沒必要
畢竟上個世代相對傳統
很多人用婚姻綁住彼此
就算不滿意也會因為害怕社會和家族的眼光不敢離婚
現在的人說分就分
又或者乾脆不結婚
婚姻現在不能用來證明愛情
只是拿來節稅或是增加緊急聯絡人而已
本來以為這集會是時事題(homhom)的擦邊球(順便敲碗), 結果意外蠻有意義的。我同意很多人根本不適合結婚,一輩子放飛自我也蠻好的。至於少子化就留給移民政策解決也未嘗不是一種方法,畢竟地球上人口已經爆量。
不生孩子是環保的實踐
移民可以,但是要有條件,拒絕接受難民還有來台灣滲透的人
同意,少子化也是根據經濟發展所訂出來的名詞,基本上根本可以不用理會
這個時代背景的人們已經不追求婚姻了吧!
降低人口也是呢
我覺得是A+B吧。
我自己是結婚快10年,我運氣很好😂遇到一個交往完全不費力氣,彼此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想什麼,有共同愛好跟興趣,喜歡做的事跟愛吃的都差不多,我們很常講同一句話,到現在要10年還是這樣....我個性急他慢慢又仔細,剛好互補,窮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也扶持過來,但我們沒生孩子,討論5-6年也問了身邊有孩子的朋友,100%都叫我們不要生,主要是很花錢再來就是外界因素太多...連我婆婆都說別生好花錢好累,想想我們兩個真的過得很好超愜意也都有存款,不必什麼養兒防老😄(現在還是有些人是養兒防老的觀念)。
這個時代不要養老防兒就偷笑了
兒子不要敗光妳家產就不錯了
我也是!!我還沒結婚,但是遇到一個對的人,真的有夠幸運,感情上雖然還是會吵架,但問題都不大,兩個人個性互補,興趣很接近,喜好也很類似,相處起來很愉快!
人無法好好經營關係 最大的問題是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T力場 人與人之間都隔著一層心靈之壁 就像想互相取暖的刺蝟一樣 需要溫暖卻又怕被對方傷害
我們能做的只有以更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尊重每個人的想法跟觀點,真實理解彼此的想法後才能減少傷害
福音傳教士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覺得這樣無法好好經營一段關係,乾脆都跟大家先保持距離再說
自給自足的時代,只要有錢,不需要別人,也能滿足一切生活所需,包括買到快樂和排遣無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舒適的很!
和他人真實交集,是把他人拉進自己的世界,若是不相容,就選擇放棄;若要為了關係,逼自己踏出舒適圈,懶啊!恐懼啊!算了!
不想對別人花心思,也不奢求別人對我好,更懶得回應長輩的要求
單身下來,無事一身輕
講得很實在 現代人就是越來越被「做自己」和「不能失去自我」困住
但往往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我」
反過來想,如果每個人愛無能 不就沒有下一代,反而可讓人類的種種問題在這一代結束~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有問題的所有人
工作已經犧牲了許多
必須跟人磨合、配合別人喜好、不讓情緒影響工作.........
ㄍㄧㄥ了一整天,下班後,就是想要做自己、有自己的時間,不想再配合任何人......雖然很孤單,但下班後,真的沒什麼多餘的力氣繼續跟人相處了......所以還是選擇單身吧~
跟家人相處的感受就是累、累、累........
D. 以前大部分的人結婚的主要目的是在低傳染病風險的前提下繁衍後代。
到了現代。一、平均年齡上升不急著繁衍;二、人口爆炸不需要繁衍;三、醫療進步愛情和繁衍脫鉤。
與其說是現代人比較不會經營關係,不如說是現代比較少外力去強行維持關係了。
我有問過已婚多年的朋友還愛不愛他老婆,他說他跟老婆都覺得感覺跟以前不一樣,現在比較像"習慣"在一起的感覺。
其實很多老一輩的父妻也是這樣,明明已經不喜歡,甚至一說話就吵架,只是不想離開這個熟悉圈而已,會害怕分開後身邊的人會說三道四 ; 還有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而不想分開。
華人圈更習慣苦苦支撐,相比西方,例如美國,很多人離婚當吃飯,因為實在太自我。
功不成 名不就、覺得照顧自己已經很不容易,很難再照顧別人或覺得給承諾太沈重,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
上2代主要是活下來,沒餘裕思考生活;
上1代在年輕時努力拚經濟,結婚只是社會要求,也沒思考過配對問題,有能力思考的是家庭背景有一定的社經地位。
我們這一代,算是第一代「普遍」以自己的想法決定要不要遵從社會規範的。
我相信父母提供的榜樣非常有參考價值,只不過多數時候他們提供的是反面教材。
我覺得大部分人沒有把愛情當作需要修煉的課題,都只想享受好的一面,一旦有些摩擦就急著切斷關係,缺乏愛人的能力確實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大家都太自私了。
所以才無法愛,甚至結婚後也無法好好相處。培養自愛,與愛人的能力再說吧!
自私?當兵是義務都有人逃兵了,戀愛是義務嗎?
要自愛懂自己想要什麼,懂對方要的感情跟自己也一樣,才不會空努力一場
我沒想這麼多诶,單純覺得太麻煩了
我只想讓自己過好生活,多餘的時間陪父母
結婚?生小孩? 我能想到的負面太多太多了
養隻寵物棒多了
至於老了怎麼辦? 遺產給我哥
看那個時候有沒有合法安樂死,活夠了就掰掰拉這世界
人們逐漸忘記情感是建立起來的,不是在自動販賣機投幾個硬幣後就能得到的。
深感認同,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
但是我個人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我是一個總是會為自己留後路的人,我認為活著最重要的事就是自立更生,但我也害怕受傷,每每看著那些新聞案件這樣的想法都會加深一點,恐懼就會加深一點。
所以我為了保護自己,放棄了愛人,因為愛充滿了風險。
10:04 開始說得不錯
我前年就看完這本書了,前幾篇不錯,但後面蠻爛尾的,感覺是愛無能說完了,而且也沒提出什麼心理科學上的看法,只是作者自我觀察與主觀的感覺。最後不知道要說什麼了,只好瞎湊幾個看似有關的議題,然後在截稿出版前快寫完給出本社出書,不太推薦買!
以前喜歡一個人 現在喜歡一個人大概就是這樣的心境
工作賺錢之後,談了幾次戀愛,覺得要把時間跟精力還有金錢花在另一個人身上很累,有時候都會想把這些時間跟金錢留給自己。
自己出國旅遊、跟朋友出去玩、吃自己想吃的東西、看到想買的東西就買,不要受到他人羈絆,一個人去看看這個世界,遠比與一個人互相折磨還要來得快樂。
所以如果遇到的這個人經濟實力、價值觀跟生活興趣跟自己不符合,很快就會想要放棄了…
2:54「ㄒㄩㄢˉ」起「ㄒㄧㄢˋ」風😂😂
我自己認為人的本質就是自私的,某程度自私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之所以說人是靠團體互相幫忙不過也是為了增加自己存活的概率而已,放到現在,我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的好好的,為什麼還要迎合別人,為了所謂的和諧社會放棄自己的想法真的有比較好嗎?
以前的社會環境教育我們要為社會作貢獻(追求經濟,增加人口)理所當然地會成家立業,但現在我們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的開心阿,管別人做什麽?(當然如果是有野心的還是需要跟別人周旋的)
當然我的觀點是人性本惡,不是沒有願意為公眾服務的人,不過現實也說明這種人少之又少。我是希望人的善意是出自本心,而不是這個世界告訴你人就是要善良,就是要融入團體,否則你什麼都不是。無論如何,我還是希望人間有愛的
我自己比較樂觀,可能歐美跟台灣不一樣吧,但對容易過度在乎家庭的華人社會來說,愛情意識變弱反而是好事,而且很多人光看自己家庭根本不覺得結婚有多少好處,甚至不是兩個人,是兩個家庭的磨合...想想就頭痛
看了看頭像還在想自己什麼時候想那麼開了
是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 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以我這個還是學生的觀點來說:我認為目前(台灣)有些人因為從小到大沒有機會可以戀愛 就因為那國中時期的封閉思想 例:你現在要好好讀書 談戀愛甚麼的 [以後再說]等等..... 所以就導致了許多人沒經驗而膽怯 又或是因為從小的壓力導致的 原因很多
我身為一名學生深有體會目前戀愛的種種困難 (尤其是現在的性平委員會真的不懂存在的意義在哪= =
以我得觀點來說看戀愛這件事可能還太淺 但戀愛大部分不只是傳宗接代吧 更多的應該是有另一個伴侶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吧! 不求完美的對象 只求那能陪伴的對象 以上是我認為的 台灣的一些觀點 內容很主觀請見諒
抱歉問一下,好奇性平會的存在跟你談不談戀愛有關係嗎?
@@cyh00393 額....
我目前來看
性平會 會限制男女、男男、女女之間的互動 例:假設有兩個男生其中一個男生做出疑似去觸碰另一名男生的下面
被發現了!
那位目擊者可以去向師長報告 然後如果師長上報學務處 學務處便會召集性平委員開性平會議 據我所知此會議 不會去在意那名被觸碰的人的想法 而是直接對有疑似行為的人進行懲處
再一個例子:一對情侶在教室抱抱、十指相扣 老師看到了! 也可以照上面的流程一樣 男生抱女生 男生會受到懲處 而這其中也不會去在意女生的想法是怎樣的 (所以目前我覺得很沒有存在的必要
以我的理解來看 性平會的存在目的應該是要做到:為以防 男女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性騷擾、性侵害、性罷凌等....事件
可現在卻像是限制性別間的互動
目前性平會導致了戀愛所需的三要素 親密、激情、承諾 中的激情變得沒有
而這段戀愛就會變得不那麼完美了!
依附類型來看,台灣老一輩也是在極端的環境長大,像戒嚴或貧窮,個性大多不是安全型,只是因為傳統思維結婚
小孩子大多也被養育成依附類型中的焦慮依附型或迴避依附型,過度依賴關係或恐懼關係
只是我們知道亂結婚會毀了人生,所以不敢結了,這個部分也是參考上一代
就如同影片說的,想要的目標就是"精進自我",不管是從哪方面,想要獲得的是那個成長感、成就感
人和人的關係太不可控,不要建立關係就是避免傷害的最好辦法
除了人類存亡的問題,不結婚交往在現在的社會也沒甚麼很大的不方便
就自己的觀察,會造成"愛無能"的狀況,也有些是因為"不需要"
我覺得會形成這種愛無能的狀況,也不一定是太保全自我。
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不敢面對自我!
不敢面對自己的自我上的缺陷。
因為在這個可以很即時做出比較的時代,當我們看到同儕或是後進的人,感覺上生活比我過得好,我就會還怕自己是否做的不夠好?
所以會想著在社群軟體上,展現出自己更美好的一面,想著要更好的物質、更好的伴侶、更好的自己。
卻沒想到人都是有缺點跟弱點的!
逼著自己不去看、不去想。
甚至有的“缺點”在旁人來看也不算缺點,頂多算個人特質。
但就怕面對這些缺陷,自己就弱了、輸了!
而只好不停追求虛幻的完美,而錯過中間路途的美好人事物,當然會變成愛無能。
我覺得,在這號稱“重視”人際關係相處的資訊時代,我們真的在人情世故的相處上,遠輸我們的上一輩。
主因是個人主義吧,有好有壞。這個年代強調愛自己,男女都應該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壞處就是過度強調私人,所有的利益導向都會想要是自己,導致人與人更需要防備,自然地愛就少了很多。
「需要」與「想要」的差別吧,跟上一代相比,現代人比較不需要擔心生存問題,於是把重心放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加上網路和社群媒體的發達,我們很容易看到什麼樣的人生狀態是「更好」的,不管是在選擇工作上、一般人際互動上、選擇伴侶上。我們不再因為「需要」而妥協於現狀,而是跟從內心的「想要」,所以才會在考慮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之前,不輕易做出承諾。這樣也不一定比較不好,慢一點找到的人或許才可以走得更長遠。另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是,為什麼上一代這麼急著在二十來歲就達成這些「進度」?每個人的人生歷程本來就都不一樣,就算是上一代,也一定有人晚婚,或甚至到了三四十歲離婚,再找到另一個更適合的伴侶結婚,那麼設立某種社會規範,某種「進度」,真的有其必要性嗎?會不會只是在個體身上施加過多的社會壓力?
D
我認為是節奏以及生活圈的改變。
過去傳統社會,你日常交流的人潮是有限的,而現在卻是每個人面對他人就像在全世界貿易的商人一般,繁雜且過目即忘。
很感謝父母,他們的感情生活成為我的榜樣,也讓我有思考的能力與餘裕。
真的很有感觸,交友軟體的方便造成假性挑剔,尤其只能從照片和自介認識時,最後幾乎只在挑長相
甚至配對到也會覺得可能還有更好看更喜歡我的人而不主動聊天⋯
即使好聊(內在過關),聊了一個月剛好,出來也是有風險雙方對外貌或經濟有認知差異而無果(外在失敗)
就覺得...還不如多放幾條線,或是速約有效率
感覺愛情跟婚姻當中的限制是我們可以輕易想像的(養不起小孩、要配合對方、怕被拋下、要跟別人共享生活空間...等等),但在關係中的美好卻是真實去經歷過才知道的,所以在權衡的時候才會很自然覺得不結婚比較好,但這樣就會錯過很多東西...
我個人覺得我們這個世代 網路影響太大了
除了77提到的交友軟體和通訊軟體
網路上各種吸眼球的事物和資訊也讓人完全停不下來
每個人停下來觀察身邊的人的時間 相對也減少了
認識對象的途徑跟選擇變多了,跟這個對象吵架就會直接分手沒有磨合
這很有趣,人不管到哪個世代都還是群體生物,即使是網路世界,也都是人組成的,沒有任何一個網路上的資訊是大自然生成的。
那麼,到底是在追尋什麼?我認為是一種幻覺。
@@user-E04SU3XL3G 本能吧 人自古以來就是群聚動物 在野外孤身一人的存活率會大幅降低 所以孤獨感會引起人的原始恐懼 當然還是看個人啦 只是一種可能性罷了
時代與以往大大不同了,相比起要承擔經營感情的壓力和可能的傷害,人們有更多取悅自己的選擇來分散孤獨和寂寞,越來越多人因此趨向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活,也因爲交友軟體的盛行,速食愛情也越來越普遍,因此戀愛不再像是以前那麽的讓人着迷,自然而自然就嬾得好好經營一段感情了。
知道自己就只是要平凡而已
不想特別去追女生也就不會遇到 (甚至自己有點恐女
經濟方面我覺得不是問題,自己一個月三萬覺得都能活了
現在應該也不會有很多人是 交往後就不想工作的人吧(?)
內心算是真的有想要另一伴 但這社會實在太難融入
大概個人是這樣覺得...
可以交往一樣月薪3萬的人
真的超級有感!!
感覺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忙著往前衝反而忘了關心身邊的事物QQ...
不向前衝不然要幹嘛?需要被關心的人要自己要檢討,自己心靈太過弱小才要被關心
自從看了志棋七七反生主義那一集後,我就打算不生孩子了,甚至沒有結婚也無所謂,整個人生豁朗開朗
沒錯,全世界未婚異性算哪根蔥哪根算哪個咖,我頂天立地做人問心無愧憑什麼我要跟這些人告白
D
內心真實的聲音
造成了現在的結果
不管現在狀態是怎樣
人都能抱怨,都能感到不滿足
單身抱怨沒人陪
結婚抱怨沒自已的時間跟空間
這就是人
看起來 跟對象相處裡會沒有自我那這會是好的關係嗎
@@肯恩-u6j
我不囉嗦,直接嗆一句話就好了:
「想跟我談戀愛的人,
請直接到我頻道留言」
讓我見識一下有沒有人來報名
誠徵想當頂客族的女性
@@隱居練氣修仙中 有人卻留言簡直是奇蹟
@@l7i7k7e7
嗨
@@隱居練氣修仙中 我男的你也可以???
以前人東西壞了就維修,現代人東西壞了就換掉,這句話在形容婚姻,但我想以前的維修也可以解讀成某一方隱忍居多吧...要說以前人都一人訂終身,不如說現在才是正常的現象,我附近身邊的女長輩,婚姻都嘛是一路忍過來的...
畢竟婚姻本來就不是什麼有趣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婚姻本身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現代人沒有程度的責任吧?
婚姻裡,只要其中一方不開心,另一方也一定會受到影響。所以那些男長輩一樣是困在關係裡。
這個世界既然已經如此,找到價值觀相近的人非常重要。
若不然,再多的喜歡也難長久。
很簡單吧
忙著賺錢的人得到賺錢,忙著愛情的人得到愛情
至於很多人喜歡講什麼窮忙,有興趣自然會尋求增進那樣技巧
以前东西坏掉第一个想到的是修补,修到不能再修才丢,现在东西坏掉第一个想到就是丢,关系和爱情也一样
這是什麼神奇的監視系統!!!五天前我還跟高中舍友說:我覺得自己都沒發展好的人沒資格養孩子;而我自己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應該永遠都會認為發展不好自己了...所以我不可能去生孩子。
同樣的道理也會在:喜歡一個人時,如果覺得對方很好,那作為完美主義者會覺得自己配不上;如果覺得對方“也就還好吧”,對於關係的完美主義也會覺得沒必要去進一步發展😂
這支影片解說的太精闢ㄌ...!
應該是今年最喜歡ㄉ一支!
很多部分都覺得很符合自己的情況
我是享受於追求自己獨特性的那類人 我身邊也有跟我情況類似的朋友 (無法踏入一段關係)
就像影片中說的
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自己)所以在那之前的狀態就是不想談戀愛 想花時間把自己好好充實
(也有許多複雜的因素像是害怕被愛 只想單方面喜歡等等)
這樣的日子蠻快樂的也不會有過多的情緒壓力
(盡量避免受傷害)
明明世界那麼廣闊 值得探索的事有那麼多 卻要被感情綁住大部分的情緒和生活(無論是家人 友情 感情 職場人際都是)真的太~太讓人感到厭倦了
像影片中提到只要感覺和這個人相處會感到過於疲憊或很麻煩 身心的反應機制就會告訴我需要保持距離
所以磨合有時候對我來說感覺過於強求 我不喜歡別人改變我 所以我也不會想要改變別人
適時的設下停損點對於兩邊都好
當然也有例外 就是這個人讓我發現這樣的改變和磨合對我是好的 會成長的!
所以傾向於一開始就像身邊的人們展示80%的自己
無論是現實還是網路都是如此
我覺得可以避免掉一些與不適合的人磨合這件事
我相信人是物以類聚的
如果老是在跟不適合的人磨合
勢必是自己身上也有什麼沒察覺到的問題
片尾最後的提問我認為三種都是
原因(都有親自體驗過XD)
A 面對面的與人交際的確很花錢還有時間 平常的社交能量可能在上班時就消耗光了 下班後會很需要與自己獨處的空間
B 說等待感覺很消極 雖然重視自我 但為了更了解自我也不斷的去接觸不同的人(有點像路邊發試用的業務心態?)
我認為只要在每一次面對與人的關係中不去傷害別人 保持誠懇
就是找到與自己合拍的人最好的方式
C 成長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無法繼續的緣分感到可惜 但就像上面提到的繼續磨合對彼此不一定是最好的 適時的停損讓彼此保有快樂的回憶比較好
網路阻絕溝通這部分有些我不太認同
相比之下
現實面對面溝通的確比較有效率 而且人都是見面三分情xD
(文中提到要去猜測對方文字的口氣也很沒必要 打字方式就只是一種習慣而已 應該是比較敏感的人會在意這種事)
我也很喜歡網路溝通 可以傳很多可愛的圖(๑•̀᎑
不想承受失戀啊
現代人受過教育下,太習慣覺得"有付出一定要有收穫"這件事
愛情的世界也是
如果付出一堆卻什麼也得不到,不平衡之下很容易成為變態跟蹤狂
偏偏愛情是世界上你付出不一定會有成果的事物
有付出一定有收穫這倒是一個很嚴重的觀念問題,尤其是旁人總會把不成功歸咎於你不努力,基於這樣的心理壓力,多數人不敢嘗試新的,也不敢放棄舊的,所以成為了沒有夢想只會工作的機器
有付出當然要有收穫,賺錢不容易啊,捐錢給慈善機構人家還會給你收據,與其愛情沒有收穫,不如我去做志工,人家還會給你獎狀
D 现今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很多连续剧、电影里的男女主角都很完美,所以导致大家对择偶标准也越来越高
所以呢?怪罪電視公司囉?標準高又如何?公司老闆挑員工有標準,考公職有分數限制,試問有標準是件壞事嗎?
如果說要好好經營一段關係,會需要許多的磨合,要高度投入,還要承受相應而來的痛苦,而且這還沒提到進入一段關係之前會面臨的各種告白失敗的打擊。
現在這個社會環境已經對這個世代的人如此不友善了,那麼我為什麼還要沒事找事搞死自己。
戀愛主要目的是什麼?
是結婚還是只想要在一起不孤單,或者是想解決生理、心理需求,就我戀愛結婚到現在前面都是一種回憶,到老了有在一起熟悉自己的人,有一起回憶小朋友到長大的過程,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心裡只有一句話“平平淡淡就是福”。
任何人事物都需要努力,不要把順其自然當成不想努力的藉口,沒有人有義務完全配合誰。
對自己生活與追求目標努力,換來更嶄新充實的自己;對另一半/家人/朋友努力溝通、磨合、相處、觀察,換來互相珍惜交心的一生陪伴。
不要小看自己承受壓力的能力,努力面對解決思考反省,會比逃避的過日子來的靈魂富足。
愛別人沒有比愛自己重要吧
在不能好好思考自己要什麼 學會愛自己之前 我都是愛無能
覺得可能是現在的時間成本比以前更寶貴
即使很努力了,沒緣分的人就是不會喜歡你;喜歡你的人你又不喜歡,你也不想浪費別人的寶貴時間
(騙炮、工具人的例外)
以前人下班能做的事很少、時間卻很多,不外乎就是泡茶聊天、酒吧夜店>>幾乎都是以找對象為出發點的活動
現在
就算早早下班,活動一堆
有很多興趣活動可以去享受,而且獲得快樂的機率都很高
自然不會想把時間花在 沒有把握的感情上
反而更享受自我成就感追求的過程、因而認識更多同好、特別的回憶等事情上
珍惜短暫的生命時光
現在真的就是這樣…
但要有意識的反省自己的生活
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野生主播
😄 我是開放性關係的,根本沒想過要戀愛或結婚。一個同志從小就不能照搬爸媽的生活理念或社會固有的人生階段。一切都必須要我自己去探索。我連自己養老的資金都準備好了 所以不會太擔心老後生活。
So accurate. I’ve been single for 3 years now and I am 41. I don’t even bother with dating apps just wanna meet someone in person. If it happens it happens.
D 選擇逃避和無視問題
常常用通訊軟體很容易遺忘即時性的回應問題本身
我覺得時常面對面並且不輕易逃避才能拉近兩者的距離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
在不面對面的情況下,我很難感知道對方目前的情緒與感想
相對地就無法做出一些正確的回應導致關係緩慢的決裂
而且過度依賴通訊軟體也會產生一些看不見的隔閡
通訊軟體對我的影響非常多,尤其是當對方選擇使用無視來迴避我的任一回覆時
通常關係只能扶搖直下
反而面對面的溝通比較能使雙方都能更靠近問題點來進行溝通
進而使問題被解決,距離也會藉此拉近
把愛的字替換成相處,說到底就是學習如何跟自己還有他人相處,如果總是把原因歸咎在別人情緒勒索或環境的影響,這樣根本無法改變。題外話,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老是把情緒勒索掛在嘴邊的人,那個人通常也是很會情緒勒索的人
基礎上可能是「多元思想」讓人們更不受限於固定幾項「社會功課框架」,而網路世界化的環境下,能發展的方向也變多變廣了,大家能更專注於自我發展上
很多時候人類也喜歡用可見數據來定位自己、關心他人,上一代用「收入、結婚、生子」檢視大家的進度,這也是對彼此表示關心的共通準則與話題
現代變的非常多元之後,很多數據非常個人化也很陌生,定位自己靠的是自身領域週圍的社群數據(讚、分享),但大家還是有關心他人的需求,最後找到了一個最大公因數:「你開心就好」
「愛無能」比較像是以上一代為比較基礎產生的觀點
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真正有"能力"了解別人
因為戀愛的成本與代價很大好不容易認識的人搞不好人家不是這樣想的。失戀了要花很多時間來療癒,現在追求的是平靜給快樂重要。大喜必有大悲唯有平靜才長久,做人真的很累。
現代人離婚率那麼高,就連身邊的人也很多結了婚又離,所以才會開始想:真的有需要結婚嗎?
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所以這個世代的好處就是並沒有一定的對錯,我覺得蠻好的
志祺這支影片跟我想法一模一樣
人們就是同時享受通訊的方便卻也被科技給侷限住了
經營一段關係需要雙方都用心投入 只靠一個人維持是無法平衡的
簡單又老問題就是:「逃避責任」
這是每個人生早晚都會做的功課..
逃避現實生活的麻煩責任的擔當
才會脫軌父母那個吃苦耐勞的社會..
沒錢沒多富倒成了不婚不生的藉口
然而..等到有錢時候就整個來不及這樣.
到時就會恍然沒有伴侶小孩的孤單
畢竟每個年齡層階段想法又是另一回事.
功課?誰出的?出的人有何資格?我只認中華民國憲法的義務而已
個人覺得以上皆是XD
不過如果分性別,男生主要是AC(因A而C),女生主要是BC(因B而C)
此外,誰都不想受傷,但在不可能無傷過活(一定得受傷)的前提下
應該寧願受工傷吧(工作上受的傷),畢竟是混口飯吃必定附帶的風險,避無可避
情傷根本自己找罪受吧,怨不得人很痛苦欸XD
現在在日本比較新的主流論點是在這個版本之上追加一項
就是生活的進步,在個人滿足感越來越高之後就會傾向不受拘束的個人生活
請問有相關資訊能分享嗎
其實就是覺得經營關係的過程很麻煩而已,比起花費那個時間,寧願去提升自己的價值,收穫感比較強烈。
老實說我覺得這樣也沒有不好,如何跟自己相處也算是現在社會的新課題,畢竟人生走到最後還是只剩自己,但有的人就是一邊喊孤單,然後又不願意對經營關係付出努力,最慘的是還打著自己「工作繁忙」的旗號,實際上對於自己人生根本沒有什麼規劃,我只能說這種人活該單身。
Nice
D 每天都有好多不同的變化在發生,現在的人po的文就不時地想要去看看,誰看了?誰回了?漸漸要求反饋的速度要越來越快,經營關係並不是馬上就能夠看到成果或是回覆,也有可能因為資訊更新快速,導致大家越來越沒有耐心。我自己的家人朋友關係走一個細水長流路線,因為平常事情很多,但是定期會和朋友聯絡感情,和固定的家庭時間,才發現,現在的生活可能讓能夠好好經營關係的扣打變得比以前的人還要少了(這邊說的是優質的人際關係,非social),可能也分掉了戀情的經營力氣了。
自己的家庭就一團糟了,加上身邊親戚朋友、網路上看過這麼多婚姻鬼故事,還是單身舒服
除了自己的問題之外有時候覺得談感情好麻煩,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比較自在,雖然身邊的也在說要找一個好歸宿,但他們都吵架吵到要離婚了實在很沒說服力(我指他們要我趕快找男朋友的事)
過年被問為什麼不談戀愛,我就把這個影片搬出來。 介紹她們多來看志祺七七的影片。
C+D發生些不好的事實在是不想再經歷一次那種恐懼(我現在嚴重到連被牽住手/被搭訕都會感到恐懼,無比想逃離……去看醫師的話說不定會打死醫師😂😂),所以我投向紙片男友😂😂
緣分早在發生事情時就徹底斷了😂😂😂
奔向我美男吸血鬼的老公李奧納多先生求安慰😂😂
C沒緣分,現在身邊有結婚的(包含我)大多是學生時期認識、追求,相處下去並結婚;反之沒有對象者則是學生時期沒喜歡的人,連出社會後更難遇到同輩的人。久而久之就也不怎麼積極去認識他人。
所以還是要先有愛並且愛到想擁有他的念頭後才會有追求行動。
我很感謝我先生當初能愛上我這個不敢愛自己的人,彼此的初戀
這個時代真正難過的不是吶喊拋棄婚姻和拒絕生育的人,而是期待愛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的人。人們都在講社會多元化選擇不結婚不孕育也是一種個人自由,可殊不知更多的人是拿這種大眾探討的言論當作個人懶惰的藉口。當人們負面能量輸出太大的時候真正受影響的是往往是健康心態與渴望愛情美好的人,他們不願意放棄簡單幸福的追求卻需要為那些吶喊巨嬰買社會單。
父母輩聊巷口八卦,聊鎮上電影院久違的上了1部新片。某人要到外縣市工作的話,會盛大的辦場歡送會。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鄰居的妳 喜歡德國的某個地下樂團,我喜歡日本的某個地方藝術家。要到國外打拼,簡單的道別,反正幾個月後還會相見。
資訊量大 導致共同的話題相對減少;世界縮小 導致不珍惜身邊的緣分。
不結婚,有時候是因為結婚除了雙方以外,還有各自原生家庭,我是自己覺得我父母我都忙不完了,還要再去負擔另一半的父母,到時候左右為難,不如專心照顧自己的父母就好
沒錯,另一伴的父母算哪根蔥哪根蒜哪個咖
我覺得得先了解,擁有的不多也可以很快樂這件事,得先了解眼前只有一杯茶也能感到很平靜,自然就能去欣賞別人
要先了解經營關係後得到的東西和自我獨處得到的東西是否可以批敵
D 總是在發生問題的時候,二分成「你的錯」或者是「我的錯」。個人覺得很多時候並不是誰的錯,而只是兩個人的溝通模式出現了問題。
建立起良好的伴侶關係也算是一種社會認定的理想標準,身邊也不乏為了事業而犧牲伴侶關係的朋友,但也有為了家庭,自願放棄經濟理想的,雖然經濟能力不比之前好,但日子還是開心的。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想的是什麼?經濟學本身就是一堂取捨的課題,在他人眼中崇拜的對象,背後捨棄了什麼。自己與自己疏遠,才是愛無能吧
另外的問題就是一些不會放手的父母,現實生活中幾乎都沒朋友夠寂寞了,好不容易交到的女友,卻被對方父母制止,本身有癲癇,活動時間也都一直被家人限制,都已經要30歲了還被像小孩一樣管東管西的,一個人出門看到大家群聚在一起或有伴侶的走在路上,心中都是那麼難受!!!
D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窮就得花時間賺錢,重視自我與獨處,不適合或不想要進入一段關係,價值觀的磨合與碰撞實在是會讓一段關係很疲累,現在有對象或結婚不是件必要的事情了,意義與幸福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現在也很少人能有辦法信任且為對方奉獻,畢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不是對的人
愛的定義總讓我想到Fish love的那影片
我爸媽應該是愛我的,但他們愛我的方式卻讓我感覺像是個襯托他們人生的工具
長大後我發現我也可能會複製同樣的模式去對待下一代
所以我決定獨善其身
把資源留給更有意願去發展生命和有需要的人
D 我覺得是太追求快節奏,而沒有好好感受每一段關係所帶來的成長以及快樂。
不管是人生或是不同的人際關係都太過追求結果,漸漸變成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而不是因為愛對方所以跟他相愛
我認為每段關係應該要去享受相處帶來的快樂、成長,讓成為點綴彼此生活的一段美好緣分
很久以來,我一直在感情方面說明,所謂交往不該是注重吃喝玩樂性愛體貼這些膚淺可偽裝的表面
真正交往是雙方深入了解彼此,
是的(彼此),除了了解對方以外,也要了解自己,不要以為你真的認識全部的自己,否則怎麼一堆白痴總愛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做)
連自己都不願意花心力了解,你憑甚麼認為你能真正認識對方,而對方真的認識你?
就像冰雪奇緣的小公主和王子唱歌,王子從頭到尾只會說,嗯,你說的對,小公主就認為王子好懂自己,這就是典型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才會以為別人真懂自己
所謂認識,了解,就是深入知曉雙方在現實裡,各種狀況所展現的態度,從中分析出彼此真實性格為何,這才是真正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