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我用富士有15年多了,各种镜头都入手了不少。X-Pro系列和X100 系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富士相机之一。但我可直言 X-100VI,特别是溢价销售,排队等货的就是智商税!建议任何要入手的朋友都去试试Q3 才做决定。镜头硬件的差距巨大,全画幅vsAPSC也是毫无悬念的碾压。我也不是鼓吹徕卡,直说是任何厂家的全画幅配个35定焦镜头都是碾压 X100vi
羨慕再考慮X-T5還是X100VI
老師少見的器材開箱影片XDD
其实不爱器材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要固定镜头的话,要么徕卡,要么索尼黑卡😄富士就全产品线来看,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它好不到哪去。
我原来一直是富士用户,大大小小的镜头也入手了不少,但很久没买新机了就订了X-T5,同时也排队X-00VI。后来一上手X-T5, 啥?!就这满满的塑料廉价感也搞饥饿营销了??直接退了订单上 Q3! 不后悔!!底大一级压死人是正确的! X-100VI 的APSC 是完完全全无法与全幅对比的!特别是徕卡的这颗28/1.7镜头!锐利无比,28的焦段切割到90焦段还是锐利无比。谁还在买溢价X100VI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我也不鼓吹徕卡,但是 X-100VI也是完全无法与其他任何厂家的全幅相比的。买个索尼全幅不香吗?
若不是膠片模擬,富士應該沒市場了
看穿着这期节目应该是好几个月之前拍的了。希望UA-cam的更新速度能赶上B站。
对我来说它没有替代品,当然有钱的话肯定是徕卡了。足够小,曝光三要素拨盘,光学取景器,闪光灯,这个价位。对我来说没有别的替代品。用各种传统手动的方式操控相机,帮你更好的了解什么才是在自动化前相机本来的样子。你也能借此理解徕卡m存在的价值。用这相机体验摄影是有门槛的。当然跟风时尚是另一回事。
隆重出席怎么也开箱 惊讶中😂
曾經很熱愛X100V,快門數來到了90K;現在則熱愛GR3,快門速來到了40K。
怎麼數
没人拿这个相机来干活的吧……
啥都不懂开什么箱 说话多少有点装逼
這東西沒那麼神而且溢價太嚴重就算是官方原價還嫌貴
智商税,没我的R8好用
R8根本一坨屎
我用富士有15年多了,各种镜头都入手了不少。
X-Pro系列和X100 系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富士相机之一。
但我可直言 X-100VI,特别是溢价销售,排队等货的就是智商税!
建议任何要入手的朋友都去试试Q3 才做决定。
镜头硬件的差距巨大,全画幅vsAPSC也是毫无悬念的碾压。
我也不是鼓吹徕卡,直说是任何厂家的全画幅配个35定焦镜头都是碾压 X100vi
羨慕
再考慮X-T5還是X100VI
老師少見的器材開箱影片XDD
其实不爱器材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要固定镜头的话,要么徕卡,要么索尼黑卡😄富士就全产品线来看,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它好不到哪去。
我原来一直是富士用户,大大小小的镜头也入手了不少,但很久没买新机了就订了X-T5,同时也排队X-00VI。
后来一上手X-T5, 啥?!就这满满的塑料廉价感也搞饥饿营销了??
直接退了订单上 Q3! 不后悔!!
底大一级压死人是正确的! X-100VI 的APSC 是完完全全无法与全幅对比的!特别是徕卡的这颗28/1.7镜头!
锐利无比,28的焦段切割到90焦段还是锐利无比。
谁还在买溢价X100VI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我也不鼓吹徕卡,但是 X-100VI也是完全无法与其他任何厂家的全幅相比的。买个索尼全幅不香吗?
若不是膠片模擬,富士應該沒市場了
看穿着这期节目应该是好几个月之前拍的了。希望UA-cam的更新速度能赶上B站。
对我来说它没有替代品,当然有钱的话肯定是徕卡了。足够小,曝光三要素拨盘,光学取景器,闪光灯,这个价位。对我来说没有别的替代品。用各种传统手动的方式操控相机,帮你更好的了解什么才是在自动化前相机本来的样子。你也能借此理解徕卡m存在的价值。用这相机体验摄影是有门槛的。当然跟风时尚是另一回事。
隆重出席怎么也开箱 惊讶中😂
曾經很熱愛X100V,快門數來到了90K;現在則熱愛GR3,快門速來到了40K。
怎麼數
没人拿这个相机来干活的吧……
啥都不懂开什么箱 说话多少有点装逼
這東西沒那麼神
而且溢價太嚴重
就算是官方原價還嫌貴
智商税,没我的R8好用
R8根本一坨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