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民國44(?)~48年,我住在景美的車前路,因為家父很重視教育,就安排我越區到古亭國小就讀,每天搭火車到水源地那站下車,再走到學校去,至於為何不是搭到古亭?長大之後,我一直忘記問,很可能跟票價有關,當時的人,過日子不容易,能省則省。美國的滑水團到新店碧潭表演,我很有印象,記得(希望記憶無誤)前往觀賞的人,塞滿、掛滿、堆滿車廂裡外和車頂,那景況和印度的火車非常像!後來我們遷居到高雄、台中,等我想起這條鐵路時,發現它早已『作古』,著實傷心不已!之後,每每走在汀州路上,都不勝唏噓!非常感謝你翔實的敘述這條鐵路的歷史,真謝謝!
今年86歲,住永和的老奶奶都會跟我說:過了中正橋,看到鐵軌往左走就是艋舺,往右走就是公館新店,她們以前很窮,沒有錢搭火車,都是用走的。我小時候就住在南勢角,對中和站很有印象,現在景安路和平路交叉口以前是平交道,小時候都在那裏看火車。現在的台灣電力公司中和服務所大樓就是以前中和站的站房改建而來的。
我今年45歲,以前國小時候曾有幸看到在中和線行駛的柴油貨運列車
我54歲,興南國小、中和國中是我的母校,我曾經看過片中說的台鐵中和線客運包車,當時我還以為客運也有定期行駛。
我38歲 小時候會去外婆家住 外婆住積穗 印象中員山路跟中正路的交叉路口有個平交道 是不是就是中和線的運煤貨車?
@@quein2100 地圖打開,板橋板新路跟中和板南路就是中和線的軌道。
在公館附近混了十幾年,看了影片才知道原來汀州路以前是鐵路路廊,還有警察局對面那塊謎樣的空地的來由,感謝分享!
謎樣的空地+1 🤣
你在古亭站二號出口下,往紀州庵的方向走,會行經汀州路,那路段你很明顯看出鐵道的路是高的,兩邊是低的。那年代這段火車開的很慢,附近的學生常常會跳車逃票,我的高中老師念強恕,他跟我們說的。你在公館住這麽久有去過蟾蜍山嗎?我覺得它是台北的小九份。
我也是對於那塊謎樣的空地感到疑惑,今天終於得到答案了
@@changli5508 +1
@@zoewu9792 蟾蜍山我有印象的時候已經是管制區,只能在山腳下活動而已
以前住新店搭公車到萬華要搭超久,我還真的不曉得以前有新店到萬華的鐵路這個頻道真的提供超多較冷門的知識 超棒DER
其實,台北捷運會成功,多少也要歸功於以前的鐵路,至於其他縣市要有捷運,必須要做取捨了
我是老台北人,家住木柵,經常進城,印象中現在捷運萬隆站,是以前的堆煤空地,景美車前路是火車站前的路,舊車站已變成羅斯福六段的車道。
小時候住在大坪林,會覺得大坪林這麼偏僻誰會來,長大後聽爺爺說以前住在這邊的時候還有鐵路,現在才看到這支影片,真是意義非凡。
在"新店區公所站"旁的新店文史館到4/30有"新店鐵路紀念特展",推!(規模偏小,可以一同觀賞旁邊的“水電共生故事館”,講述龜山、小粗坑及桂山電廠的發展脈絡)
謝謝訊息分享,明天想去看看...🤗
@@樸實人周一、周二和國定假日休館喔
@@seisen205 謝囉!留言前有去Google map查了一下,週日好似有開放...離家不遠,運動去。😁
我就住在旁邊公園哈哈哈
小時候我老家就住在大坪林車站旁,親眼目睹美國滑水隊來碧潭表演時,火車從台北載滿乘客,(可以想像印度火車那樣,只是沒那麼誇張),很多乘客滿到火車頂,火車慢慢的開,怕乘客摔落受傷。當時的台灣百姓生活簡樸,沒什麼娛樂,突然有任何活動,一窩蜂,嗡嗡嗡!
中和線是79年9月19日起停止貨運列車業務,9月22日貨列進入中和站將相關設備物品載離,9月23日中和車站關閉停止運作。
如果以後人的眼光來看 日本人當初設計的路線 其實還滿有遠見的雖然後來以捷運的形式復活 但是也是使用當時的路廊來鋪設路線 只可惜中南部的糖鐵沒有好好保存 不然就能像日本那樣 鐵道密度高
剛好相反,因為國府把鐵路拆除蓋了羅斯福路北新路比較寬大的馬路,現在才有空間路幅蓋捷運綠線,否則像汀洲路那段鐵路路幅這麼窄,根本無法蓋。
中南部的糖鐵軌道品質很差,不適合改成客運
@@Yota502 要改建就要花錢,其實很久以前有要把部分糖鐵路線改成南北線的想法,最後因為經費與效益問題不了了之
@@bohua-tseng 其實經費其次,最怕碰上環評。碰上環評,有錢也沒用。
@@yuchen9216 這就是沒有眼光 所以摩托車才這麼多
新店線也是台北最早停駛的,而台9線北宜公路新店、烏來、千島湖、石碇那條過去都是延伸的台車道而線道106,平溪-木柵-景美就是延伸計畫的路廊
不過我覺得環狀線在板橋段改線時不把板南路、板新路的路段一併改掉走中山路、民族路、民權路接文化路這件事真的算一個考慮不周的部分,如果改過去的話就不會有現今板橋站前後的兩個小轉彎半徑90°彎,更不會因為壓在台鐵隧道上方導致無法增設全高隔音牆了,而且還可以在文化路側興建一個轉乘大樓,讓板橋站的轉乘距離更近。
且除了改為服務積穗地區居民(人口相對也更多)還有環球購物中心的運量保證更不會像現在一樣車站無法設在三民路口且中原-中和間行駛速度過慢的問題只是想當然若是採用該方案新板特區的景觀也會受到更大的壓迫就是了幾乎整條文化路一段上面都會是高架橋🤣🤣
真的!!
走板南板新能免於徵地問題
@@OwO_Twalker 積穗地區307、57公車就很好用了,我相信即使環狀線走環球那邊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搭307、57公車
那裡上下班車流量大,如果當初這樣蓋,想必很多居民會抱怨,又是交通黑暗期
1990年代我在中和讀書,那時中和線還在,但營運班次非常稀少,一周沒幾班,而最大的特點是在斜跨景平路時,有一大段是鐵公路共用,因此馬路上會出現上百公尺的鐵軌,而且沒有平交道。
當年家住景美車前街,目睹了火車上掛滿人要去看滑水團表演..充滿回憶的鐵路..感謝..
好懷念舊台鐵中和站,小時候去親戚家住還看過火車,後來沒多久就圍起來改建了,變成現在的捷運南勢角站。
期待學長能講講最近台鐵公司化的爭議與日韓兩國在公司化期間發生的爭議事情 謝謝
哇,想害學長啊
@@s888865 笑死,講完業配馬上砍光
我家住中和員山路611巷,以前小時後對於路口的火車每天嘟嘟起牆起牆覺得好玩還會跟車內旅客揮手打招呼呢!看了這影片才知道原來是運煤碳的火車,感謝制作視頻,辛苦了,受益良多
感謝所長製作如此棒的影片,第一是因為都是自己熟悉的景物,第二是我阿公以前也從事跟煤礦有關的行業,所以對這集特別有親切感,可惜太晚看到這部影片,想講的已經有人講過了,像是那個景美的車前路。另外我想補充一下,那個「製壜會社前」,那個「製壜」就是製作玻璃瓶,我印象中的地點是在羅斯福六段往它的142巷,目前路易莎那個地方,以前本來是鐵皮圍起來的廢墟,後來因為花博而整建成公園,更之後才蓋了大樓。但去查了資料,有人講是馬路對面,三福街跟景華街之間,還請知道的人指教。還有可以蒐尋「製壜會社前車站」的維基百科,參考文獻第一項「鐵道停車場一覽」,是個不錯的資料。
台大電機學生簽到 ( 學長好~~原來那個大空地是舊車站阿這也解釋為什麼汀洲路在水源公館這段這麼窄 ( 騎腳踏車真的都在跟機車拼速度~~
推!終於講到萬新鐵路了。算是新店線的前身。其中幾站站名就是沿用以前站名,所以這個影片很重要,可以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該站叫這個名稱。
藉此重溫中和線的歷史搭乘環狀線往返新店板橋正是走在中和線舊鐵道上在捷運新店松山線未開通時以往通勤時間耗時一個半小時即使有公車行經秀朗橋到景安捷運站附近還是得繞行連城路走積穗接板橋中山路實在是難忘的通勤回憶
我比年青同好幸運一點點……我小學2年級讀基隆南榮國校,老師帶我們去碧潭遠足就從基隆火車站(是日本原版 屋頂尖尖那一棟!)坐到萬華換新店線(萬華後站,那年代好幾年都放著車身畫大大紅十字會標誌1~2節車廂 也不知幹嘛的?)蒸汽機車頭則是類似Ck124 這類型的?(不敢確定,有待更專業同好確認!)下了新店火車站就離碧潭不遠了! 還有一次坐新店線(時序忘了,列車是客貨運混合式,換句話說就是要等待貨運編組完成列車才能開,長大後回憶,新店線大概兩組列車對開 就能賺了!)🥰🤣😅
超酷!!現在才知道警察局對面那麼大塊地原本的用途!! 感謝解說
終於能理解為什麼那邊會有一塊空地了
+1,現在才知為何墾丁撞奶前有一塊很大的淨空區,還被停了一堆機車。
在我這個老永和人的記憶中,每當夜深人靜時都會聽到火車行駛的聲音!這是我年幼時的回憶,約在1970年代!
日據時代馬路跟公路不發達年代,鐵路是最經濟實惠的交通工具。但大多服務載貨運為主,乘客為次。
前幾年從某「懷舊達人」的粉絲團裡,得知有萬新鐵路和中和線的存在,但是都沒有再深入的講解,只有貼文中的新聞剪報和照片,但今天看到所長的影片,介紹的非常詳細,將來龍去脈解說的一清二楚。小的時候曾和家人搭計程車前往新莊親戚家,途中經過當時的中和線,在當時的中山路和板南線交叉口,然後計程車直行到中正路右轉,又碰到從板南路出來的貨運列車,橫越整條中正路,沿著中正路左邊逆向往板新路行駛,到了後期只剩下鐵軌留在路面上,其餘的平交道設備都拆光了。
以前住萬隆常常騎汀州路去南機場,騎車的時候就覺得這條路設計很像鐵路路廊,也跟景美夜市那邊有點類似,沒想到還真的是鐵路路廊
在公館待過幾年,非常有趣的鐵路與車站史,謝謝!
以前新店到淡水要先搭火車到萬華然後可以轉人力三輪車到北車再搭到淡水或是後來台汽客運也有新店到淡水的班次那時候真的是一搭就要三四個小時~~~
其實羅斯福路五六段和新店北新路上面的公車站名就可以看出當年的火車站大概在哪公車有萬隆,大坪林,七張;也有捷運萬隆站,捷運大坪林站,捷運七張站,這些公車站距大約300公尺。其中萬隆,大坪林和七張應該就是當年火車站的位置。景美還有一條車前路,在好樂迪附近還有幾間一層樓的平房,那邊應該就是當年的景尾車站附近
原來如此,難怪那些公車站近到很不合理
雖然站名相同、路線類似,但還有一點差別。新店站原址應該在 碧潭有約 肯德基後面,大概是現在100公尺附近,現在的新店站是 貨運站。捷運七張、大坪林、萬隆、公館站有位移。在現在公車站 七張 大坪林 萬隆 公館位置,那邊的道路也是不正常的寬(就一塊小範圍額外多兩到三線道),或許就是原站台用地。這也就是直行台九到北車的公車站名依序會是:-七張>捷運七張>大坪林>捷運大坪林>(略)>萬隆>捷運萬隆>公館(現只剩基隆路上、羅斯福路上已刪除)>捷運公館>台電大樓>捷運台電大樓-
這集好棒!超喜歡所長去敘述以前舊線的故事
町唸做「丁」就是個約定成俗的讀音,這麼有知識性的內容個人覺得還是唸「挺」會比較好,然後「汀」也應該唸做「聽」......
敲碗日治時期規劃但是最後不了了之的西南部海岸線~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西南部海岸線蓋成
這條沒鋪成真的可惜
雖然說沒搭過台鐵新店線跟台鐵中和線的路廊,但我可以用搭現今的台北捷運來體驗一下當時的台鐵路線,只可惜無法看到這幾兩條線的台鐵古蹟,很感謝所長製作這部影片提供我們認識。
小學三年級我由螢橋國小轉老松,於是上下學常搭這路線火車。由萬華後站搭到和平站。讀北一女分校的二哥,也常搭火車來往於和平與七張之間。他說最常玩的遊戲是車到水源地時,跳下火車,往前跑去公館站,與火車比快。或放學時,反向的與火車比快。一直到讀初中時,火車才停運了。猶記得,美國滑水隊來碧潭表演的那年,曾有一度除旅客充滿於車箱,甚至於爬上了車箱頂。夏天的午後,沿線滿佈田嬰,飛在空中吃蟲。夜裡則是沿線常充滿了螢火蟲。有一天,火車來時鳴笛,驚起了家中院子裡養的火雞,竟飛到行進中的車箱頂了。17斤重的火雞就此找不回來了。這條路線,從來沒有人稱之為萬新鐵路,都是說新店線。又聽萬新一詞實在覺得憋扭。
推薦《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這本書,有提到所長今天提到的內容!
其實汀州路從廈門街口到師大路口可以感覺到是鐵路改建,兩旁的房子比路基略低。
初次知道這條新店線鐵路,是在某次日本旅遊時在當地書店買到一本報導日治時期台灣全島鐵路的鐵道雜誌特刊。後來向家父問起這條鐵路,才知道家父年輕時也搭過這條路線。
有搭配出外景非常的棒!而不是在那邊地圖畫畫畫。但只有一小段與一個車站太少了如果可以實地勘察當初各個舊車站如今的景況,會更生動更有即視感。加油!
應該是因為那個車站離所長的學校很近吧😂
以前家住景美,媽媽常說小時候會帶我坐火車回古亭的娘家,但印象中從來沒看過火車,原來1965年這段鐵路就開始拆除了,也算是見證這段鐵道歷史的末代乘客,雖然自己完全沒印象
北捷萬隆景美中間的超高壓變電站外羅斯福路上有這條新店鐵路的歷史紀錄,好像就剩銘文還有鐵路意象的裝飾
萬隆"公車站"(變電所外面那邊)有牌子寫了部分歷史然後景美捷運站其實和過去的景美車站沒差很遠,那條車前路說明了過去的車站位置此外,這影片可以幫景美的台語正音,美要發尾的音才對,因為其實是在講過去的地名,發米的音很明顯是從國語直翻
對,北捷的景美台語廣播是標準台北腔「景尾」講法 kíng-bé。
景美原來叫梘尾
然後‘’梘‘我記得是指當初瑠公圳為了跨越景美溪時所建造的類似暗管的結構(之前景美舊橋下還看得到現在好像沒了)景美的舊名“梘尾”因此而來~ 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住在永和,今天講得剛好都是我常逛生活圈範圍的歷史,非常有趣!
之前住螢橋國小附近每天騎汀州路到公館上課,沒想到這條路居然有這樣的一段歷史!
總是不知不覺中看完,很喜歡日治時期的車站名稱,比較有文字美感,變更後,土味很重
而且日治時期站名大多使用台灣原本的地名,現在一堆車站站名為了貪圖方便都直接用跟當地歷史文化沒關係的路名作為站名..
@@hzpj 豐原?清水?松山?全都是台灣古地名被日本改掉,還原本哩。日本地鐵也一堆X丁目這種跟路名一樣的車站好嗎?
除了馬場町改成和平外,其他的都是比照日本地名雅化(?)的方式把三個字改成兩個字(日本把桃仔園改成桃園站,鶯歌石站改鶯歌站、水返脚站改汐止站),差別在哪裡?
以前老師及大人們總是說日據時期,日本從台灣掠奪了多少天然資源可是現在看到鐵路與城市相關影片,才知道100年前日本對台灣的建設有多認真台灣人也可以跟日本本國間移動,不管是念書 經商 或是搬到本國居住都是常有的事日治時期的台灣相比國民黨到台灣初期真的好太多了
其實他們會這麼認真建設台灣是也沒想過這塊土地只能統治50年.....不過日本人做事態度相當嚴謹是不容否認 瞧他們剛得到台灣就全力進行土地資源調查 不到20年的時間就能畫出台灣堡圖這種精密到跟現代一樣水準的地圖資料 而且這幾乎九成都是他們自己派人調查的畢竟清廷哪種馬虎的態度對台灣的調查資料根本沒像樣的 對一個地區的開發沒有詳盡的資料輔佐根本無法好好規劃
早期Csk只是過客心態
富商買了個姑娘當二房還要感謝他的意思日本得到台灣前是拿了清朝一大筆賠款,之後掠奪亞洲又撈了一大筆資源,國府拿到台灣時是打完二戰一窮二白也沒拿賠款也沒侵略外國撈錢,是能建設甚麼?
其實1~(推翻滿清)的(革命黨人),95%以上都是(留學日本的)。2~而(大亞東計劃),中國人也有份。足見日本建設(台灣)之重要。二戰時(盟軍)曾說:要攻日本本土,必先拿下台灣,所以轟炸台灣,老台灣人(跑空襲),就是(盟軍)重要戰略。(文山地區)是軍事要地,也被炸得很惨,死了很多人…幹!
以前小時候有做過火車到新店,再到碧潭,約在1956年前後,上小學之前,還在月台上照相,後面有新店兩個字。
看到好多人留言裡的回憶殺....🤗讓我回憶起~1988讀書時租過最後畫面裡的“台鐵宿舍”哦🤔~兩層的磚造屋,印象最深的是“往外推開的白色窗框”...每回開窗時都想唱上一句廣告詞“Mr. Brown coffee~”😁
沒錯小時從景美塔水車到萬華換淡水線回淡水外公家是永久記憶,
我以前就很納悶為什麼光明街跟新店街不少老店家甚至還有戲院,這影片幫我解惑了不少,新店火車站在光明街45號的位置,那邊也距離捷運新店站大概幾分鐘的步行距離而已,然後捷運新店站再過去的新店老街跟碧潭吊橋(不過以前應該只有渡船頭而已?)火車站+渡船頭這兩個因素相加,繁榮是滿正常的。
已消失的萬新鐵路最後就成為了松山新店線 (西門 ↔️ 新店) 的一部分
沒想到之前跟所長請求的萬新鐵路所長竟然做了!!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原本的「公館」位於師大公館校區附近偏南,而萬新鐵路公館站比聚落位置稍北,在基隆路以北、汀州路往寶藏巖的巷子口。後來捷運新店線原本打算比照台鐵新店線的水源地、公館兩站,分別設台灣大學站和公館站;後來決定合併為一站時,選擇了公館來當作站名,但捷運站實際的位置其實更接近原本的水源地站。也導致大家久而久之拿捷運站名來指稱台大對面的商圈,「公館」這個地名的概念也就北移了500公尺以上。而如果要去最初的公館(師大校區),反而就卡在捷運公館和萬隆兩站的中間,我個人比較習慣搭到萬隆啦!就不用在台大公館商圈裡人擠人還要過基隆路。
確實只有在地的才知道,以前我小時候的公館是指現在公館圓環以南師大分部這一區,圓環往北到東南亞戲院小時候都叫"頂(上)公館",那邊公車站牌多比較熱鬧,就是現在公館商圈,往南過師大分部的汀洲路150巷尾還有條公館街,接上羅斯福路後再過去點那邊我們就叫萬隆了...另外公館站遺址是在台電綜合研究所的地下停車場入口處,我出生前2年廢站的..
我也住在附近,但真的不知道公館指的原本是圓環以南這個範圍,乾隆時期的地圖,這裡叫做萬盛庄。
看影片的時候忽然想到個小知識,不過估計很多投資外國股市的人早就知道了。股市漲跌用的紅綠兩色,我印象中似乎只有陸港台三地是紅色漲、綠色跌(有錯請指正),其他都是綠色漲、紅色跌。所以不是影片弄錯了,而是應該那兩段顯示漲跌的片段素材來自於國外或UA-cam本身的素材庫,所以是綠漲紅跌的模式。
已成歷史的追憶,令人懷念的鐵道故事之旅喔!值得保存的記錄片喔!
看影片才知道原來空地以前是水源地車站 and 旁邊是宿舍 +1 感謝分享
認真推
我以前看過 汀州路 曾經有鐵道 。
以前無意間知道有條鐵路的存在,後來也看到很多老照片,我對這感到好奇,之前看到台鐵淡水線的介紹,在想會不會出介紹萬新鐵路的,真的出來了,不過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建議是可以多實地介紹一些台鐵新店線的痕跡,例如螢橋國小的校門位置,還有鐵路的路基會比較高,現在的汀洲路-羅斯福路段你細看會發現,還有車前路也是因為以前車站的關係,建議大家來景美可以看看這些痕跡,知道以前這條鐵路的歷史。
來臺大快兩年了,今天終於知道那塊空地的由來,以及旁邊是臺鐵舊員工宿舍!😯
我媽童年時新店線還在營運, 而且因為就住在鐵道旁, 她說常常在鐵軌旁撿煤炭題外話, 以前字典會把汀標示"ㄊㄧㄥ"的發音, 但以一個在地人的角度, 從來都沒聽過有人這樣讀 XD
其實那個字確實應該讀聽
正確來說是念「聽」州路,但好像的確大家都念「丁」州路XD
好奇2:08提到的景尾經深坑到石碇的鐵路之後會介紹嗎?看起來路線類似規畫興建中的環狀線南環段+深坑輕軌
新店路每次在修路的時候都會看到鐵軌
板新路往南延伸至板橋民生路=中和中正路的主線旁邊,那段隔著環狀線樁柱的平行道路,大致就是當時與中正路平行之鐵軌的位置。
所長真的好帥❤️
想了解從景尾經深坑到石碇的鐵路是怎麼消失的?
所長 等你的大作好久了👍
小時候搭過的火車,很期待這段影片,終於看到了,謝謝您,很可惜沒有留下照片或影片。
這兩條鐵道的變遷剛好就是我的童年與成長。
我看過他在38年前有火車還在路上跑的樣子,而環狀線是從南勢角到板橋車站的一條鐵道,只要45歲以上住台北人就知道
可惜沒有順便細說 景尾到石碇支線(木柵路前身)的故事。
捷運淡水線和新店線的大部分路段與原本台鐵路線差不多,拆台鐵蓋捷運有點類似“復駛”還有高雄臨港線部分路段,也是改建成高雄環狀輕軌部分路段劉銘傳鐵路在龜山那段,未來也要蓋桃園捷運棕線其實那些車站在維基百科上封面和大部分內容都是今天的捷運站但是裡面的內容包含台鐵站時期的歷史
總覺得台北充斥著各種砍掉重練☹️ 板南線、淡水線、新店線、環狀線明明本來就有的台鐵路廊都被浪費掉⋯
都是沿用以前的路廊,哪有浪費?
很有意思的報導,新店鐵路只存在台爸老媽的記憶中!
希望所長也能介紹台鐵其他廢棄支線:深澳線、林口線、東勢線、神岡線、東港線、高雄臨港線等 ,讓大家認識他們過去的風華
深澳線、桃林鐵路已經介紹過了
汀州路從以前都聽人家講聽州路第一次聽到唸丁@@
是送氣的「聽」沒錯,我一直都這樣講。
萬華車站附近那條汀州路真的能感覺出以前是火車走的景美那邊的「車前路」應該就是因為以前是火車走的,才會如此命名汀州思源路口的那個愛迪達原來是歷史建築啊😮不過10公里設16座車站,放在今天真的滿不符合效益的,每一站間的站距都只有幾百公尺,跟公車站一樣~然後馬場町改成和平,感覺真的一點文化也沒…
國民黨美學
馬場町是228事件後,到解嚴期間的處刑場之一
車前路那邊有一個煤場 給火車用的
馬場町改成和平,是因為和平東西路在附近嗎?
@@musicwithimagine 不是ㄟ 和平西路過古亭才變和平東路
8:41 墾丁蛋蛋ㄉㄨㄞ奶超好喝👍
比較懷念陳三鼎。
@@twhot 陳三鼎珍珠太軟不對我口味 而且他一直漲價
好有趣,謝謝分享!上班通勤都會經過新店線那幾個站,一直很好奇為何取這些名字,長知識了~!原來搭捷運經過的路徑是以前的鐵路^^
景美有條車前路。羅斯福路至景文街聯絡道。便是早年新店線鐵路景美火車站前道路。仔細觀察它週邊還有景美火車站月台遺蹟
貨物繞道線好可惜,感覺有山手貨物線的潛力XD
難怪板南路路景非常奇特,和縣民大道很像。不過,對照大台北地區,其他縣市的支線,似乎是拆了就拆了,不像台北,還能以捷運姿態回歸(即使沒完全重疊,或是直接改建升級),差很多。
以前新店溪是可以行船的。
以前(公路)不發達,(貨運)靠船,我家就是當時的(船家)
我在小粗坑出生長大我家就在發電廠旁以前那區域的人都是靠鐵路在生活我的爺爺舅舅都是靠推著輕便車來往新店至烏來賺取工資養活一家大小
我搭過的萬新支線、舊山線都相繼走入歷史,這真是最令人傷心的事!
超酷的!原來很多捷運路線都是以前鐵路的路線呀想說怎麼會只有淡水呢。之前路過也在想說為什麼叫版南路,原來是從板橋到南勢角。
有聽說水源地站的月台,在所長後方的那個路口,有個寫著「公館」的那塊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汀洲路也有很多特別寬的地方,以前可能是火車站,例如重慶南路口附近,沒記錯過去應該是瑩橋站,那邊的路特別寬。
從寶藏巖走木棧道下來到水源町公園,印象有看到一小段的鐵道
我是中和南勢角人,住了這邊三十多年了!有聽長輩說以前南勢角捷運站是火車站,只是不知道接到板橋是走板南路,因為板南路有點小,我以為是走64下面那條大路是火車路線....
鐵道板南路段二側當初應該不是道路所以就是原先鐵路局用地~板新路段二側當初就有道路~所以後段特別寬敞小時候還跟過大人一路走鐵道至烘爐地土地公廟拜拜~不過有年發生鄰居的小朋友被火車把身體輾成二段後就極少有人在鐵道上行走了
環狀線本來要走板南路,後來才改走景平路。
@@yuchen9216 結果造就中和站的90度減速大彎…
小時候就住在中和和平街後門打開就是中和線的鐵路。
下次講講桃園以前存在的桃林鐵路吧!
請問你可以做一支影片介紹烏來觀光台車嗎?我蠻想知道這條鐵路的歷史
蠻有趣的,當初覺得(礙眼)的鐵路被拆除,後面卻成了捷運再度復活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高雄把鐵路拆掉蓋輕軌也很有趣
@@yuchen9216 我也覺得蠻有趣的,也許高架會更好?
捷運在地底下,自然就不礙眼了
@@Yota502 貴啊⋯⋯
中和南勢角到板橋車站過去也有鐵路,現已成為板南路
哇~這歷史還真有趣,現在的捷運路線真的是以前的鐵道路線😮
這個說法有點牽強
中和線 我小時候有坐過1次 最後2節 南勢角發車 年紀太小了只知道等發車等很久
那路口這麽大,原來如此!感謝解謎!
記得最後提到的愛迪達,很久以前是一間木造日式房子,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影片中說的鐵路員工宿舍?😆
難怪水博附近這個路口的腹地這麼大
大坪林停車場比較接近今日捷運七張站
民國44(?)~48年,我住在景美的車前路,因為家父很重視教育,就安排我越區到古亭國小就讀,每天搭火車到水源地那站下車,再走到學校去,至於為何不是搭到古亭?長大之後,我一直忘記問,很可能跟票價有關,當時的人,過日子不容易,能省則省。
美國的滑水團到新店碧潭表演,我很有印象,記得(希望記憶無誤)前往觀賞的人,塞滿、掛滿、堆滿車廂裡外和車頂,那景況和印度的火車非常像!
後來我們遷居到高雄、台中,等我想起這條鐵路時,發現它早已『作古』,著實傷心不已!之後,每每走在汀州路上,都不勝唏噓!
非常感謝你翔實的敘述這條鐵路的歷史,真謝謝!
今年86歲,住永和的老奶奶都會跟我說:過了中正橋,看到鐵軌往左走就是艋舺,往右走就是公館新店,
她們以前很窮,沒有錢搭火車,都是用走的。
我小時候就住在南勢角,對中和站很有印象,現在景安路和平路交叉口以前是平交道,小時候都在那裏看火車。
現在的台灣電力公司中和服務所大樓就是以前中和站的站房改建而來的。
我今年45歲,以前國小時候曾有幸看到在中和線行駛的柴油貨運列車
我54歲,興南國小、中和國中是我的母校,我曾經看過片中說的台鐵中和線客運包車,當時我還以為客運也有定期行駛。
我38歲 小時候會去外婆家住 外婆住積穗 印象中員山路跟中正路的交叉路口有個平交道 是不是就是中和線的運煤貨車?
@@quein2100 地圖打開,板橋板新路跟中和板南路就是中和線的軌道。
在公館附近混了十幾年,看了影片才知道原來汀州路以前是鐵路路廊,還有警察局對面那塊謎樣的空地的來由,感謝分享!
謎樣的空地+1 🤣
你在古亭站二號出口下,往紀州庵的方向走,會行經汀州路,那路段你很明顯看出鐵道的路是高的,兩邊是低的。那年代這段火車開的很慢,附近的學生常常會跳車逃票,我的高中老師念強恕,他跟我們說的。
你在公館住這麽久有去過蟾蜍山嗎?我覺得它是台北的小九份。
我也是對於那塊謎樣的空地感到疑惑,今天終於得到答案了
@@changli5508 +1
@@zoewu9792 蟾蜍山我有印象的時候已經是管制區,只能在山腳下活動而已
以前住新店搭公車到萬華要搭超久,我還真的不曉得以前有新店到萬華的鐵路
這個頻道真的提供超多較冷門的知識 超棒DER
其實,台北捷運會成功,多少也要歸功於以前的鐵路,至於其他縣市要有捷運,必須要做取捨了
我是老台北人,家住木柵,經常進城,印象中現在捷運萬隆站,是以前的堆煤空地,景美車前路是火車站前的路,舊車站已變成羅斯福六段的車道。
小時候住在大坪林,會覺得大坪林這麼偏僻誰會來,長大後聽爺爺說以前住在這邊的時候還有鐵路,現在才看到這支影片,真是意義非凡。
在"新店區公所站"旁的新店文史館到4/30有"新店鐵路紀念特展",推!
(規模偏小,可以一同觀賞旁邊的“水電共生故事館”,講述龜山、小粗坑及桂山電廠的發展脈絡)
謝謝訊息分享,明天想去看看...🤗
@@樸實人周一、周二和國定假日休館喔
@@seisen205 謝囉!留言前有去Google map查了一下,週日好似有開放...離家不遠,運動去。😁
我就住在旁邊公園哈哈哈
小時候我老家就住在大坪林車站旁,親眼目睹美國滑水隊來碧潭表演時,火車從台北載滿乘客,(可以想像印度火車那樣,只是沒那麼誇張),很多乘客滿到火車頂,火車慢慢的開,怕乘客摔落受傷。當時的台灣百姓生活簡樸,沒什麼娛樂,突然有任何活動,一窩蜂,嗡嗡嗡!
中和線是79年9月19日起停止貨運列車業務,9月22日貨列進入中和站將相關設備物品載離,9月23日中和車站關閉停止運作。
如果以後人的眼光來看 日本人當初設計的路線 其實還滿有遠見的
雖然後來以捷運的形式復活 但是也是使用當時的路廊來鋪設路線
只可惜中南部的糖鐵沒有好好保存 不然就能像日本那樣 鐵道密度高
剛好相反,因為國府把鐵路拆除蓋了羅斯福路北新路比較寬大的馬路,現在才有空間路幅蓋捷運綠線,否則像汀洲路那段鐵路路幅這麼窄,根本無法蓋。
中南部的糖鐵軌道品質很差,不適合改成客運
@@Yota502 要改建就要花錢,其實很久以前有要把部分糖鐵路線改成南北線的想法,最後因為經費與效益問題不了了之
@@bohua-tseng 其實經費其次,最怕碰上環評。碰上環評,有錢也沒用。
@@yuchen9216 這就是沒有眼光 所以摩托車才這麼多
新店線也是台北最早停駛的,而台9線北宜公路新店、烏來、千島湖、石碇那條過去都是延伸的台車道
而線道106,平溪-木柵-景美就是延伸計畫的路廊
不過我覺得環狀線在板橋段改線時不把板南路、板新路的路段一併改掉走中山路、民族路、民權路接文化路這件事真的算一個考慮不周的部分,如果改過去的話就不會有現今板橋站前後的兩個小轉彎半徑90°彎,更不會因為壓在台鐵隧道上方導致無法增設全高隔音牆了,而且還可以在文化路側興建一個轉乘大樓,讓板橋站的轉乘距離更近。
且除了改為服務積穗地區居民(人口相對也更多)
還有環球購物中心的運量保證
更不會像現在一樣車站無法設在三民路口
且中原-中和間行駛速度過慢的問題
只是想當然若是採用該方案
新板特區的景觀也會受到更大的壓迫就是了
幾乎整條文化路一段上面都會是高架橋🤣🤣
真的!!
走板南板新能免於徵地問題
@@OwO_Twalker 積穗地區307、57公車就很好用了,我相信即使環狀線走環球那邊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搭307、57公車
那裡上下班車流量大,如果當初這樣蓋,想必很多居民會抱怨,又是交通黑暗期
1990年代我在中和讀書,那時中和線還在,但營運班次非常稀少,一周沒幾班,而最大的特點是在斜跨景平路時,有一大段是鐵公路共用,因此馬路上會出現上百公尺的鐵軌,而且沒有平交道。
當年家住景美車前街,目睹了火車上掛滿人要去看滑水團表演..充滿回憶的鐵路..感謝..
好懷念舊台鐵中和站,小時候去親戚家住還看過火車,後來沒多久就圍起來改建了,變成現在的捷運南勢角站。
期待學長能講講最近台鐵公司化的爭議與日韓兩國在公司化期間發生的爭議事情 謝謝
哇,想害學長啊
@@s888865 笑死,講完業配馬上砍光
我家住中和員山路611巷,以前小時後對於路口的火車每天嘟嘟起牆起牆覺得好玩還會跟車內旅客揮手打招呼呢!看了這影片才知道原來是運煤碳的火車,感謝制作視頻,辛苦了,受益良多
感謝所長製作如此棒的影片,第一是因為都是自己熟悉的景物,第二是我阿公以前也從事跟煤礦有關的行業,所以對這集特別有親切感,可惜太晚看到這部影片,想講的已經有人講過了,像是那個景美的車前路。
另外我想補充一下,那個「製壜會社前」,那個「製壜」就是製作玻璃瓶,我印象中的地點是在羅斯福六段往它的142巷,目前路易莎那個地方,以前本來是鐵皮圍起來的廢墟,後來因為花博而整建成公園,更之後才蓋了大樓。但去查了資料,有人講是馬路對面,三福街跟景華街之間,還請知道的人指教。
還有可以蒐尋「製壜會社前車站」的維基百科,參考文獻第一項「鐵道停車場一覽」,是個不錯的資料。
台大電機學生簽到 ( 學長好~~
原來那個大空地是舊車站阿
這也解釋為什麼汀洲路在水源公館這段這麼窄 ( 騎腳踏車真的都在跟機車拼速度~~
推!
終於講到萬新鐵路了。算是新店線的前身。其中幾站站名就是沿用以前站名,所以這個影片很重要,可以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該站叫這個名稱。
藉此重溫中和線的歷史
搭乘環狀線往返新店板橋
正是走在中和線舊鐵道上
在捷運新店松山線未開通時
以往通勤時間耗時一個半小時
即使有公車行經秀朗橋到景安捷運站附近
還是得繞行連城路走積穗接板橋中山路
實在是難忘的通勤回憶
我比年青同好幸運一點點……我小學2年級讀基隆南榮國校,老師帶我們去碧潭遠足就從基隆火車站(是日本原版 屋頂尖尖那一棟!)坐到萬華換新店線(萬華後站,那年代好幾年都放著車身畫大大紅十字會標誌1~2節車廂 也不知幹嘛的?)蒸汽機車頭則是類似Ck124 這類型的?(不敢確定,有待更專業同好確認!)下了新店火車站就離碧潭不遠了! 還有一次坐新店線(時序忘了,列車是客貨運混合式,換句話說就是要等待貨運編組完成列車才能開,長大後回憶,新店線大概兩組列車對開 就能賺了!)🥰🤣😅
超酷!!現在才知道警察局對面那麼大塊地原本的用途!! 感謝解說
終於能理解為什麼那邊會有一塊空地了
+1,現在才知為何墾丁撞奶前有一塊很大的淨空區,還被停了一堆機車。
在我這個老永和人的記憶中,每當夜深人靜時都會聽到火車行駛的聲音!
這是我年幼時的回憶,約在1970年代!
日據時代馬路跟公路不發達年代,鐵路是最經濟實惠的交通工具。但大多服務載貨運為主,乘客為次。
前幾年從某「懷舊達人」的粉絲團裡,得知有萬新鐵路和中和線的存在,但是都沒有再深入的講解,只有貼文中的新聞剪報和照片,但今天看到所長的影片,介紹的非常詳細,將來龍去脈解說的一清二楚。
小的時候曾和家人搭計程車前往新莊親戚家,途中經過當時的中和線,在當時的中山路和板南線交叉口,然後計程車直行到中正路右轉,又碰到從板南路出來的貨運列車,橫越整條中正路,沿著中正路左邊逆向往板新路行駛,到了後期只剩下鐵軌留在路面上,其餘的平交道設備都拆光了。
以前住萬隆常常騎汀州路去南機場,騎車的時候就覺得這條路設計很像鐵路路廊,也跟景美夜市那邊有點類似,沒想到還真的是鐵路路廊
在公館待過幾年,非常有趣的鐵路與車站史,謝謝!
以前新店到淡水
要先搭火車到萬華
然後可以轉人力三輪車到北車再搭到淡水
或是後來台汽客運也有新店到淡水的班次
那時候真的是一搭就要三四個小時~~~
其實羅斯福路五六段和新店北新路上面的公車站名就可以看出當年的火車站大概在哪
公車有萬隆,大坪林,七張;也有捷運萬隆站,捷運大坪林站,捷運七張站,這些公車站距大約300公尺。其中萬隆,大坪林和七張應該就是當年火車站的位置。景美還有一條車前路,在好樂迪附近還有幾間一層樓的平房,那邊應該就是當年的景尾車站附近
原來如此,難怪那些公車站近到很不合理
雖然站名相同、路線類似,但還有一點差別。
新店站原址應該在 碧潭有約 肯德基後面,大概是現在100公尺附近,現在的新店站是 貨運站。
捷運七張、大坪林、萬隆、公館站有位移。在現在公車站 七張 大坪林 萬隆 公館位置,那邊的道路也是不正常的寬(就一塊小範圍額外多兩到三線道),或許就是原站台用地。
這也就是直行台九到北車的公車站名依序會是:-七張>捷運七張>大坪林>捷運大坪林>(略)>萬隆>捷運萬隆>公館(現只剩基隆路上、羅斯福路上已刪除)>捷運公館>台電大樓>捷運台電大樓-
這集好棒!
超喜歡所長去敘述以前舊線的故事
町唸做「丁」就是個約定成俗的讀音,這麼有知識性的內容個人覺得還是唸「挺」會比較好,然後「汀」也應該唸做「聽」......
敲碗日治時期規劃但是最後不了了之的西南部海岸線~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西南部海岸線蓋成
這條沒鋪成真的可惜
雖然說沒搭過台鐵新店線跟台鐵中和線的路廊,但我可以用搭現今的台北捷運來體驗一下當時的台鐵路線,只可惜無法看到這幾兩條線的台鐵古蹟,很感謝所長製作這部影片提供我們認識。
小學三年級我由螢橋國小轉老松,於是上下學常搭這路線火車。由萬華後站搭到和平站。
讀北一女分校的二哥,也常搭火車來往於和平與七張之間。他說最常玩的遊戲是車到水源地時,跳下火車,往前跑去公館站,與火車比快。或放學時,反向的與火車比快。一直到讀初中時,火車才停運了。
猶記得,美國滑水隊來碧潭表演的那年,曾有一度除旅客充滿於車箱,甚至於爬上了車箱頂。
夏天的午後,沿線滿佈田嬰,飛在空中吃蟲。夜裡則是沿線常充滿了螢火蟲。
有一天,火車來時鳴笛,驚起了家中院子裡養的火雞,竟飛到行進中的車箱頂了。17斤重的火雞就此找不回來了。
這條路線,從來沒有人稱之為萬新鐵路,都是說新店線。又聽萬新一詞
實在覺得憋扭。
推薦《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這本書,有提到所長今天提到的內容!
其實汀州路從廈門街口到師大路口可以感覺到是鐵路改建,兩旁的房子比路基略低。
初次知道這條新店線鐵路,是在某次日本旅遊時在當地書店買到一本報導日治時期台灣全島鐵路的鐵道雜誌特刊。後來向家父問起這條鐵路,才知道家父年輕時也搭過這條路線。
有搭配出外景非常的棒!而不是在那邊地圖畫畫畫。但只有一小段與一個車站太少了
如果可以實地勘察當初各個舊車站如今的景況,會更生動更有即視感。加油!
應該是因為那個車站離所長的學校很近吧😂
以前家住景美,媽媽常說小時候會帶我坐火車回古亭的娘家,但印象中從來沒看過火車,原來1965年這段鐵路就開始拆除了,也算是見證這段鐵道歷史的末代乘客,雖然自己完全沒印象
北捷萬隆景美中間的超高壓變電站外羅斯福路上有這條新店鐵路的歷史紀錄,好像就剩銘文還有鐵路意象的裝飾
萬隆"公車站"(變電所外面那邊)有牌子寫了部分歷史
然後景美捷運站其實和過去的景美車站沒差很遠,那條車前路說明了過去的車站位置
此外,這影片可以幫景美的台語正音,美要發尾的音才對,因為其實是在講過去的地名,發米的音很明顯是從國語直翻
對,北捷的景美台語廣播是標準台北腔「景尾」講法 kíng-bé。
景美原來叫梘尾
然後‘’梘‘我記得是指當初瑠公圳為了跨越景美溪時所建造的類似暗管的結構(之前景美舊橋下還看得到現在好像沒了)景美的舊名“梘尾”因此而來~ 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住在永和,今天講得剛好都是我常逛生活圈範圍的歷史,非常有趣!
之前住螢橋國小附近每天騎汀州路到公館上課,沒想到這條路居然有這樣的一段歷史!
總是不知不覺中看完,很喜歡日治時期的車站名稱,比較有文字美感,變更後,土味很重
而且日治時期站名大多使用台灣原本的地名,現在一堆車站站名為了貪圖方便都直接用跟當地歷史文化沒關係的路名作為站名..
@@hzpj 豐原?清水?松山?全都是台灣古地名被日本改掉,還原本哩。
日本地鐵也一堆X丁目這種跟路名一樣的車站好嗎?
除了馬場町改成和平外,其他的都是比照日本地名雅化(?)的方式把三個字改成兩個字(日本把桃仔園改成桃園站,鶯歌石站改鶯歌站、水返脚站改汐止站),差別在哪裡?
以前老師及大人們總是說日據時期,日本從台灣掠奪了多少天然資源
可是現在看到鐵路與城市相關影片,才知道100年前日本對台灣的建設有多認真
台灣人也可以跟日本本國間移動,不管是念書 經商 或是搬到本國居住都是常有的事
日治時期的台灣相比國民黨到台灣初期真的好太多了
其實他們會這麼認真建設台灣是也沒想過這塊土地只能統治50年.....不過日本人做事態度相當嚴謹是不容否認 瞧他們剛得到台灣就全力進行土地資源調查 不到20年的時間就能畫出台灣堡圖這種精密到跟現代一樣水準的地圖資料 而且這幾乎九成都是他們自己派人調查的畢竟清廷哪種馬虎的態度對台灣的調查資料根本沒像樣的 對一個地區的開發沒有詳盡的資料輔佐根本無法好好規劃
早期Csk只是過客心態
富商買了個姑娘當二房還要感謝他的意思
日本得到台灣前是拿了清朝一大筆賠款,之後掠奪亞洲又撈了一大筆資源,國府拿到台灣時是打完二戰一窮二白也沒拿賠款也沒侵略外國撈錢,是能建設甚麼?
其實1~(推翻滿清)的(革命黨人),95%以上都是(留學日本的)。2~而(大亞東計劃),中國人也有份。足見日本建設(台灣)之重要。二戰時(盟軍)曾說:要攻日本本土,必先拿下台灣,所以轟炸台灣,老台灣人(跑空襲),就是(盟軍)重要戰略。(文山地區)是軍事要地,也被炸得很惨,死了很多人…幹!
以前小時候有做過火車到新店,再到碧潭,約在1956年前後,上小學之前,還在月台上照相,後面有新店兩個字。
看到好多人留言裡的回憶殺....🤗
讓我回憶起~1988讀書時租過最後畫面裡的“台鐵宿舍”哦🤔~兩層的磚造屋,印象最深的是“往外推開的白色窗框”...每回開窗時都想唱上一句廣告詞“Mr. Brown coffee~”😁
沒錯小時從景美塔水車到萬華換淡水線回淡水外公家是永久記憶,
我以前就很納悶為什麼光明街跟新店街不少老店家甚至還有戲院,這影片幫我解惑了不少,
新店火車站在光明街45號的位置,那邊也距離捷運新店站大概幾分鐘的步行距離而已,
然後捷運新店站再過去的新店老街跟碧潭吊橋(不過以前應該只有渡船頭而已?)
火車站+渡船頭這兩個因素相加,繁榮是滿正常的。
已消失的萬新鐵路最後就成為了松山新店線 (西門 ↔️ 新店) 的一部分
沒想到之前跟所長請求的萬新鐵路所長竟然做了!!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原本的「公館」位於師大公館校區附近偏南,而萬新鐵路公館站比聚落位置稍北,在基隆路以北、汀州路往寶藏巖的巷子口。後來捷運新店線原本打算比照台鐵新店線的水源地、公館兩站,分別設台灣大學站和公館站;後來決定合併為一站時,選擇了公館來當作站名,但捷運站實際的位置其實更接近原本的水源地站。也導致大家久而久之拿捷運站名來指稱台大對面的商圈,「公館」這個地名的概念也就北移了500公尺以上。而如果要去最初的公館(師大校區),反而就卡在捷運公館和萬隆兩站的中間,我個人比較習慣搭到萬隆啦!就不用在台大公館商圈裡人擠人還要過基隆路。
確實只有在地的才知道,以前我小時候的公館是指現在公館圓環以南師大分部這一區,圓環往北到東南亞戲院小時候都叫"頂(上)公館",那邊公車站牌多比較熱鬧,就是現在公館商圈,往南過師大分部的汀洲路150巷尾還有條公館街,接上羅斯福路後再過去點那邊我們就叫萬隆了...
另外公館站遺址是在台電綜合研究所的地下停車場入口處,我出生前2年廢站的..
我也住在附近,但真的不知道公館指的原本是圓環以南這個範圍,乾隆時期的地圖,這裡叫做萬盛庄。
看影片的時候忽然想到個小知識,不過估計很多投資外國股市的人早就知道了。
股市漲跌用的紅綠兩色,我印象中似乎只有陸港台三地是紅色漲、綠色跌(有錯請指正),其他都是綠色漲、紅色跌。
所以不是影片弄錯了,而是應該那兩段顯示漲跌的片段素材來自於國外或UA-cam本身的素材庫,所以是綠漲紅跌的模式。
已成歷史的追憶,令人懷念的鐵道故事之旅喔!值得保存的記錄片喔!
看影片才知道原來空地以前是水源地車站 and 旁邊是宿舍 +1 感謝分享
認真推
我以前看過 汀州路 曾經有鐵道 。
以前無意間知道有條鐵路的存在,後來也看到很多老照片,我對這感到好奇,之前看到台鐵淡水線的介紹,在想會不會出介紹萬新鐵路的,真的出來了,不過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建議是可以多實地介紹一些台鐵新店線的痕跡,例如螢橋國小的校門位置,還有鐵路的路基會比較高,現在的汀洲路-羅斯福路段你細看會發現,還有車前路也是因為以前車站的關係,建議大家來景美可以看看這些痕跡,知道以前這條鐵路的歷史。
來臺大快兩年了,今天終於知道那塊空地的由來,以及旁邊是臺鐵舊員工宿舍!😯
我媽童年時新店線還在營運, 而且因為就住在鐵道旁, 她說常常在鐵軌旁撿煤炭
題外話, 以前字典會把汀標示"ㄊㄧㄥ"的發音, 但以一個在地人的角度, 從來都沒聽過有人這樣讀 XD
其實那個字確實應該讀聽
正確來說是念「聽」州路,但好像的確大家都念「丁」州路XD
好奇2:08提到的景尾經深坑到石碇的鐵路之後會介紹嗎?
看起來路線類似規畫興建中的環狀線南環段+深坑輕軌
新店路每次在修路的時候都會看到鐵軌
板新路往南延伸至板橋民生路=中和中正路的主線旁邊,那段隔著環狀線樁柱的平行道路,大致就是當時與中正路平行之鐵軌的位置。
所長真的好帥❤️
想了解從景尾經深坑到石碇的鐵路是怎麼消失的?
所長 等你的大作好久了👍
小時候搭過的火車,很期待這段影片,終於看到了,謝謝您,很可惜沒有留下照片或影片。
這兩條鐵道的變遷剛好就是我的童年與成長。
我看過他在38年前有火車還在路上跑的樣子
,而環狀線是從南勢角到板橋車站的一條鐵道,只要45歲以上住台北人就知道
可惜沒有順便細說 景尾到石碇支線(木柵路前身)的故事。
捷運淡水線和新店線的大部分路段
與原本台鐵路線差不多,拆台鐵蓋捷運
有點類似“復駛”
還有高雄臨港線部分路段,也是改建成高雄環狀輕軌部分路段
劉銘傳鐵路在龜山那段,未來也要蓋桃園捷運棕線
其實那些車站在維基百科上
封面和大部分內容都是今天的捷運站
但是裡面的內容包含台鐵站時期的歷史
總覺得台北充斥著各種砍掉重練☹️ 板南線、淡水線、新店線、環狀線
明明本來就有的台鐵路廊都被浪費掉⋯
都是沿用以前的路廊,哪有浪費?
很有意思的報導,新店鐵路只存在台爸老媽的記憶中!
希望所長也能介紹台鐵其他廢棄支線:深澳線、林口線、東勢線、神岡線、東港線、高雄臨港線等 ,讓大家認識他們過去的風華
深澳線、桃林鐵路已經介紹過了
汀州路從以前都聽人家講聽州路
第一次聽到唸丁@@
是送氣的「聽」沒錯,我一直都這樣講。
萬華車站附近那條汀州路真的能感覺出以前是火車走的
景美那邊的「車前路」應該就是因為以前是火車走的,才會如此命名
汀州思源路口的那個愛迪達原來是歷史建築啊😮
不過10公里設16座車站,放在今天真的滿不符合效益的,每一站間的站距都只有幾百公尺,跟公車站一樣~
然後馬場町改成和平,感覺真的一點文化也沒…
國民黨美學
馬場町是228事件後,到解嚴期間的處刑場之一
車前路那邊有一個煤場 給火車用的
馬場町改成和平,是因為和平東西路在附近嗎?
@@musicwithimagine 不是ㄟ 和平西路過古亭才變和平東路
8:41 墾丁蛋蛋ㄉㄨㄞ奶超好喝👍
比較懷念陳三鼎。
@@twhot 陳三鼎珍珠太軟不對我口味 而且他一直漲價
好有趣,謝謝分享!上班通勤都會經過新店線那幾個站,一直很好奇為何取這些名字,長知識了~!原來搭捷運經過的路徑是以前的鐵路^^
景美有條車前路。羅斯福路至景文街聯絡道。便是早年新店線鐵路景美火車站前道路。仔細觀察它週邊還有景美火車站月台遺蹟
貨物繞道線好可惜,感覺有山手貨物線的潛力XD
難怪板南路路景非常奇特,和縣民大道很像。不過,對照大台北地區,其他縣市的支線,似乎是拆了就拆了,不像台北,還能以捷運姿態回歸(即使沒完全重疊,或是直接改建升級),差很多。
以前新店溪是可以行船的。
以前(公路)不發達,(貨運)靠船,我家就是當時的(船家)
我在小粗坑出生長大
我家就在發電廠旁
以前那區域的人都是靠鐵路在生活
我的爺爺舅舅都是靠推著輕便車來往新店至烏來賺取工資養活一家大小
我搭過的萬新支線、舊山線都相繼走入歷史,這真是最令人傷心的事!
超酷的!原來很多捷運路線都是以前鐵路的路線呀想說怎麼會只有淡水呢。之前路過也在想說為什麼叫版南路,原來是從板橋到南勢角。
有聽說水源地站的月台,在所長後方的那個路口,有個寫著「公館」的那塊地,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汀洲路也有很多特別寬的地方,以前可能是火車站,例如重慶南路口附近,沒記錯過去應該是瑩橋站,那邊的路特別寬。
從寶藏巖走木棧道下來到水源町公園,印象有看到一小段的鐵道
我是中和南勢角人,住了這邊三十多年了!有聽長輩說以前南勢角捷運站是火車站,只是不知道接到板橋是走板南路,因為板南路有點小,我以為是走64下面那條大路是火車路線....
鐵道板南路段二側當初應該不是道路所以就是原先鐵路局用地~板新路段二側當初就有道路~所以後段特別寬敞
小時候還跟過大人一路走鐵道至烘爐地土地公廟拜拜~不過有年發生鄰居的小朋友被火車把身體輾成二段後就極少有人在鐵道上行走了
環狀線本來要走板南路,後來才改走景平路。
@@yuchen9216 結果造就中和站的90度減速大彎…
小時候就住在中和和平街後門打開就是中和線的鐵路。
下次講講桃園以前存在的桃林鐵路吧!
請問你可以做一支影片介紹烏來觀光台車嗎?我蠻想知道這條鐵路的歷史
蠻有趣的,當初覺得(礙眼)的鐵路被拆除,後面卻成了捷運再度復活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高雄把鐵路拆掉蓋輕軌也很有趣
@@yuchen9216 我也覺得蠻有趣的,也許高架會更好?
捷運在地底下,自然就不礙眼了
@@Yota502 貴啊⋯⋯
中和南勢角到板橋車站過去也有鐵路,現已成為板南路
哇~這歷史還真有趣,現在的捷運路線真的是以前的鐵道路線😮
這個說法有點牽強
中和線 我小時候有坐過1次 最後2節 南勢角發車 年紀太小了只知道等發車等很久
那路口這麽大,原來如此!
感謝解謎!
記得最後提到的愛迪達,很久以前是一間木造日式房子,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影片中說的鐵路員工宿舍?😆
難怪水博附近這個路口的腹地這麼大
大坪林停車場比較接近今日捷運七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