Це відео не доступне.
Перепрошуємо.

「中國用語入侵」是個問題嗎?問題的癥結和根本的解決之道何在?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4 тра 2023
  • 今天來聊一個稍微有一點久的時事。也許還有人記得,前一陣子康軒出版社所編輯的課本裡,因為有一個地方提到用「土豆」這個詞來稱呼「馬鈴薯」,引起很多人擔憂「中國用語入侵」。今天的影片,我們不聊康軒這件事情的對錯,就直接來談核心的問題:「我們應該擔心『中國用語入侵』嗎?」
    ✨喜歡的話請訂閱並開小鈴鐺✨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加入頻道會員,以火力支援我推廣文學:
    ua-cam.com/channels/IFq.html...
    想看更多我的作品,可參閱以下網站:
    chuckchu.com.tw/publications
    或者有活動合作及邀約,也可參考網站:
    chuckchu.com.tw/invites

КОМЕНТАРІ • 1,6 тис.

  • @mermaidchao9871
    @mermaidchao9871 Рік тому +858

    我是一個盡量不使用中國用語的國小老師,在改作業時,不是因為政治立場,而是基於現在正式考試是以教育部公布的詞、讀音為主,所以考試時要用教育部公布來作答。
    日常生活中,我不會禁止他們使用中國用語(老師也沒資格限制這種事情),但我會跟他們說這個詞是中國來的。(用意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使用的詞是哪裡來,所以我不是只針對中國,今天若是日文、英文、梵文的外來語,只要是我知道的,我也都會分享給學生。)
    很認同朱老師在影片後面說的,很多老師在解釋一個詞彙的意思時,很常都是把意思說出來而已,但其他類似詞之間微小的差異(如程度、強度、使用時機之類的)都沒有讓學生知道,就沒辦法讓學生知道這個詞帶給人的感受。所以我在解釋一個詞的意思時,往往都要想很多情境(而且還要是小學生通常能夠理解的情境)來讓他們想像,進而明白這個詞大概是怎樣的感受。

    • @jaw8916
      @jaw8916 Рік тому +45

      加油,希望你能一直堅持下去!我認為語感這種東西就是要從小養成,同時也能讓孩子對語言有更多的了解,甚至是產生興趣。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20

      你真是一個好老師❤️👍✨

    • @user-bl1rg6me7g
      @user-bl1rg6me7g Рік тому +24

      現代漢字詞語中有大量來自日本的翻譯,甚至很多日本已經棄用的翻譯。我可以說如果我從小就知道各漢字的語源比例,我對世界的比例感會很不一樣。

    • @tianashu2951
      @tianashu2951 Рік тому +11

      真的,就像我媽常常會蹦出很少用特殊的台語,都需要舉例情境增加了解幾個相似詞其中微妙的差異。情境好重要啊~~~

    • @lanlan7795
      @lanlan7795 Рік тому +4

      >>很多老師在解釋一個詞彙的意思時,很常都是把意思說出來而已,其他類似詞之間微小的差異(如程度、強度、使用時機之類的)都沒有讓學生知道,就沒辦法讓學生知道這個詞帶給人的感受。
      這的確是重要的,
      但我遇過的老師從國小到高中的國文老師,都有做到。
      我以為教師訓練就會要求了@@
      反而大學的國文老師,才是你口中的那種只把意思講出來,甚至根本不想上課的感覺。

  • @Chuck158207
    @Chuck158207  Рік тому +335

    晚上剛好在外面看戲,回來就發現留言區很熱鬧XD。我還滿樂見大家談談「自己絕對不用什麼詞」或「傾向用什麼詞」,不管你的標準跟我一不一樣,「自有一套標準」都是好事。有堅持,才會有紀律和品質。而當你的堅持有明確的傾向,就會有風格。
    所以,如果你覺得某些中國用語很爛,堅持不用,我覺得很棒。你覺得某些詞可以用,也沒問題。重點是,你自己有給自己一套標準。

    • @ingchou5242
      @ingchou5242 Рік тому +6

      謝謝老師破解了我長期以來被支語警察糾正的困擾🥹
      同時讓我反思,如何更精準地使用語彙
      (大概就是多看書吧_(┐「ε:)_

    •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Рік тому +22

      @@ingchou5242 真的。
      一直到現在,看小說還是會發現新的單字。
      像最近才學到:
      頎長,身材修長的樣子。
      漫漶,模糊不可辨別。

    • @ingchou5242
      @ingchou5242 Рік тому +8

      @@ptgirls5751 好美的詞彙❤如果生活中可以有越來越多具有美感的詞句就好了🥺(就像美感設計普及到生活中那樣

    • @ae86409888
      @ae86409888 Рік тому +1

      在怎麼說、因該還是會有些用法•••另人無法接受八!

    • @cocojimme
      @cocojimme Рік тому +4

      分享一個非常好笑的事情給大家笑一個❤
      最近在YT上找到一種十小時以上的聽書,就是把大陸那邊的多人廣播劇剪輯成大一整集而且沒有廣告的那種影片,播放當成背景音來工作。但是我很常換故事,因為真他媽錯字有夠多🤣🤣
      施施然給我唸成濕濕然,我真的整口茶噴出來,後面就再也聽不下去,一直在糾錯。導致我到現在還一直記得這個錯誤😅
      其實對岸的文化水準真的不高。他們的文學因為審查的關係產量雖大但都毫無美感,連寫個美人都只是翻來覆去的膚白貌美,連婀娜二字都不曾見過。真正的文學大家其實都不說話了,誰知道哪時候會被小學生糾正用字遣詞呢😕

  • @123Sunwell
    @123Sunwell Рік тому +390

    個人是翻譯領域的工作人員,除了翻譯外主要工作是校稿
    看到手上的東西有中國用語,比起「台灣人該用台灣用語」的念頭,第一個想到的其實是「這個譯者有沒有使用軟體」,然後對接下來的內容做一點心理準備
    當然,使用軟體協助翻譯工作或許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個人體感哪怕是業界評價最高的Trados,出來的結果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中翻英常出現逗號連用卻沒有形容詞子句或連接詞(或者反過來用一堆連接詞)的這種小學級文法錯誤,英翻中也常發生一字多義的單字沒有針對正確的脈絡使用(Mass,有質量或者大眾的意思,然後被我抓到Mass Transport大眾運輸被翻成質量運輸)
    如果使用軟體還有再檢查也就算了,偏偏每天都有譯者自己沒檢查被我抓到錯誤的情形。當然校稿的工作本就如此,但一想到譯者有偷吃步加上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的成品還要我擦屁股,薪水也沒多多少,就整個一肚子火。我是不會用軟體作業的老害派,對我來說比起用軟體後還要再全文檢查,自己有能力看到直接翻下去且能夠交出幾近無誤的品質,手動翻譯就會更省時省力
    能夠判斷有無使用軟體的根據,主要在於英翻中使用的字庫多為大陸用語(信息、數據、質量等,就連視頻也看過好幾遍),除此之外標點符號也都會有微妙的空格…於是校稿的時候就會順便把那些用語改成台灣慣用的了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4

      還有互聯網、大數據、量化…

    • @andromeda0624
      @andromeda0624 Рік тому +19

      誒我還以為數據是科學常用詞彙……?但我其實覺得數據(data)翻譯的還行?粗略的理解是這個「數值」是有「根據」的,而這些「有根據的數值」是我們要處理、分析的「資料」(data analysis)。大數據(big data)分析就是用一些統計方法處理大量的資料以擬合、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還有像是量化這個詞我覺得也是科學用詞。用「量化」我就可以明白這是在做「定量」的研究,可能會有一些數據處理是跟計數、測量有關的。

    • @123Sunwell
      @123Sunwell Рік тому +37

      @@andromeda0624 並不是說「數據」這個詞有什麼不好,但這的確是大陸對data這個字的慣用翻法;其實你也提到了,我們這邊會稱其為「資料」
      大數據(Big Data)其實也是對岸的詞彙,只是這個詞很直覺又只有三個字(如果已經先知道數據的話)很朗朗上口,加上傳過來時兩岸交流多,所以我們平時不會察覺這其實不是台灣起源的詞;台灣對於Big Data的官方指定譯詞是「巨量資料」,我相信一般人平時根本沒聽過XD
      會順手改這些還有個原因就是有被客戶要求過…或者噹過,那與其賭客戶不會在意,這邊我先改了也省點之後還要應付客戶的心力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2

      比起大陸用語... ANI-ONE 這家動漫公司的字幕正確性讓我更不敢恭維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8

      @@userJiangPisces "大數據" 台灣早就有在用也沒甚麼台灣自己的用語... DATA 歸 DATA... 大數據 歸 大數據.. 背後意義不同... 我就相關領域背景的...
      單純講 DATA 確實 台灣慣用 [資料] 旦有些情況台灣原本自己也會講 [數據](比較順口)... 旦中文的 [大數據] 跟單純的 [資料] 意義並不同...
      更別提 [巨量資料] 一來凹口 二來語意上不夠特殊性... 實在沒必要龜毛這個...

  • @DQ-pb9ho
    @DQ-pb9ho Рік тому +602

    想起以前寫作老師說:對語言的敏感就是對人生的敏感。

    • @jordanhamilton9735
      @jordanhamilton9735 Рік тому +17

      没想到连台湾朋友也像小粉红那么玻璃心,有点失望。

    • @user-ev6nz1ms5h
      @user-ev6nz1ms5h Рік тому +81

      ​@@jordanhamilton9735 不得不說習近平就是這樣,您說是吧?

    • @annapin1010
      @annapin1010 Рік тому

      ​@@jordanhamilton9735 台灣是防守與抵抗,頂多是草木皆兵,跟小粉紅像瘋狗一樣入侵亂吠怎麼會一樣?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26

      @@jordanhamilton9735 你可以挖掉自己的眼睛不要看,沒人逼你來看我們聊天

    • @teemo5641
      @teemo5641 Рік тому +67

      @@jordanhamilton9735 其實我不太清楚你指的玻璃心是怎麼評斷的,畢竟每個人敏感的點本就不同,我也不好用自己的標準去對你評斷,不過就我的觀點來看,在這個對面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要人不敏感恐怕是強人所難,豈不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llih0074
    @llih0074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7

    作爲一個在大陸生活、只剩下3~4個省沒有去過的香港人,我想説:大陸很大!南北東西差異非常大!隨便一種蔬菜水果,例如「馬鈴薯」「青瓜」「菜心」,全國都能找出5-6種不同叫法。光是「掃把」/「垃圾剷」,我就聽過差不多10種叫法!不要總是拿【台灣】 vs 【整個大陸】,以爲大陸只有1個通用標準,然後高舉「反對文化入侵」大旗,什麽都政治上腦說是「中共用詞」!
    我們應該理性地,分區地看。例如,台語是福建閩南的一個分支(當然也有自己的特色),很多用詞用法和閩南非常相似。廣東/廣西部分地區用詞習慣也和香港非常相似。一些東北話四川話,我們覺得好玩也拿來用了,這沒什麽大不了啊!台灣人什麽時候如此沒自信,懼怕中國大陸文化入侵?但爲何從來沒有人反思現代中文數百個詞匯,來源於日本?10幾20年前港台文化在大陸大行其道的時候,大陸人從來沒有討論過這個議題啊!
    網路詞匯也不需要過分擔心,只要它是優雅的(不是“666”,“絕絕子”,“YYDS”),生動的,經過時間的沉澱後,自然會被大衆接受,甚至納入詞典。例如有誰知道「套路」這個詞,其實才出現了6-7年而已,但已經被廣汎用於正規文學作品,也被納入了辭典。

    • @SH-fe8dx
      @SH-fe8dx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非常同意,台灣現在的狀況充分顯示出缺乏自信的心態!其實,大陸現代用語也融入了很多台灣的用詞,打拼、Q、社區、吐槽、、、台灣人又怎麼看呢?

    • @zhiyongliu-iy5ss
      @zhiyongliu-iy5ss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台湾人越来越不自信了,源于实力的变化

    • @felton-rx3ue
      @felton-rx3ue 26 днів тому

      套路是一个很老的词,只是最近几年发展出了不同的用法与意涵,比如用做动词

    • @xiangpeng4295
      @xiangpeng4295 6 днів тому

      有一点说错了,“套路”出现很久了,只是近年才流行起来。

  • @leximeow6191
    @leximeow6191 Рік тому +384

    作为普通的大陆民众我不会想什么语言霸权的事情,也尊重选择词汇的自由。因为工作性质我会接触到香港和台湾的同事,为了让他们比较听得懂我都会特地使用他们的词汇,比如对香港同事我会讲 “人客” 而不是“客人”;对台湾同事会讲“饭店”而不是“酒店”,出于沟通的层面,只要抱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就好了,说不定还会觉得两岸三地的词汇使用差异挺有意思。而关于正式的语言教育,我相信大陆的学校也不会允许学生在作文上面写诸如“牛逼”这种词,其实相同的观点我们早就已经提出过了,就是网络语言对大众表达的影响,越来越偏向粗俗化,这是一个共通的问题。

    • @j82739110
      @j82739110 Рік тому +25

      很認同你的理性觀點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51

      原來是這樣…確實啦,就算人在中國,哪個國文老師會讓學生在正式的文章裡面寫「牛逼」啊

    • @h46074hh
      @h46074hh Рік тому +42

      認同越來越偏向粗俗化,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23

      在我的語言學習背景來說... 旅館或餐廳被稱酒店 讓我很難接受也無法理解... 大陸很多用語很直觀 旦有些又很歪...滿怪的

    • @weilun5828
      @weilun5828 Рік тому +12

      現在很多這樣的"粗俗"的詞,我一直想不到該怎們形容,謝謝你讓我學到一個詞。
      我實在是不知道我需要學習牛逼這個詞幹嘛?

  • @exia5693
    @exia5693 Рік тому +29

    我是馬來西亞人,對於用語入侵的問題其實跟你相同,語言是一個很特別的東西, 不要小看它
    如果覺得大家都説中國用語就會被統一, 那台灣人對自己也太沒自信了吧
    台灣要注重的反而是資訊類的統戰,不要被各種假新聞給欺騙還比較重要
    會從中國傳過來的用語, 就是有某些吸引力,大家有自由拒絕它們,但也有自由接受他們
    更多需要的就是你説的語感,我從小就對語感沒什麽感覺,一直到現在學習英、美語才知道語感的差別
    PS: 有些中國用於還要用某些中國的語氣來説, 才會有味道 XD 用台灣腔來説反而還怪怪的
    PS:我另外想上升到繁體簡體的部分, 當年來台灣時, 手機還沒換成繁體的文字輸出,結果還被台灣人罵,說在台灣不用繁體就滾
    我尊重繁體簡體的差別,但在世界自然變化的情況下,在我小時候學習簡體的情況下,也請包容簡體
    不要只是因爲中國的原因,就拒絕一切與中國有關的事情(但結果還是願意用中華民國來讓對方吃豆腐,呵呵)

  • @svpotato
    @svpotato Рік тому +211

    講到重點上了啊👍🏻👍🏻👍🏻👍🏻但是去解決語文教育,這種「根本上的原因」,卻往往是台灣最難以執行的問題(同理也可以套到少子化/交通/房價/缺工等問題上)

    • @bill40116
      @bill40116 Рік тому +7

      有趣的是目前讚數最多的這則留言使用的是中國語法的句型🤣(非引戰只是覺得有趣)

    • @svpotato
      @svpotato Рік тому +2

      @@bill40116 要呼應影片主題啊😆

    • @zxc23441
      @zxc23441 Рік тому +3

      台灣人就是怕麻煩 與其靜下心好好想想問題在哪 怎麼解決 有什麼辦法解決
      直接粗暴強硬的禁止 只告訴大家這樣做 卻不說為何這樣做 因為這樣省事多了
      台灣一堆問題都是這樣造成的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76

    謝謝朱宥勳老師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個獨派…敢這樣露臉+用真名+對著鏡頭跟大眾說自己是「獨派」,你真的比我勇敢好多。

    • @goo_ree
      @goo_ree Рік тому +21

      只有在中国境内公开声明自己是个独派才很需要勇气吧,在一个有言论自由的地方说这些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才对。还是说你有什么难言之隐?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3

      @@goo_ree 我沒有啊,只是我曾經在UA-camR蒟蒻的影片下面留言「我是台灣人」就被人質問說你是不是塔綠班,
      還有「綠蛆、1450、民進黨側翼、人家花錢收買的網軍、死台獨狗、台獨綠蛆」「用尿也滋不醒了,完蛋了」「你還敢用本人的照片當大頭貼呀,你這外表放到我們大陸,連峨嵋山的獼猴都不要呢」…等等等,我全都被罵過,所以我對於敢露臉、敢用鏡頭記錄自己想法、敢對著大眾說自己真實的心聲、敢讓大家知道自己真名、甚至敢用公開影片跟大家談政治與歷史文化的人,都覺得很佩服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40

      @@user-ir3xg3di2s 沒錯…還有,我就曾經因為在臉書發政治公開貼文批評2019〜2020年的台灣某政治人物,就被他的粉絲跟蹤、監視、連著騷擾好幾天到我不敢上學,重點是那個人還是我的三年好朋友,所以我確實後來越來越不敢露臉+以真名發表自己的政治立場了(我絕不會說那名政治人物就是荒腔走板的韓國瑜,然後我的朋友就是死忠韓粉,我更不會說我朋友只大我兩歲竟然還會是中國國民黨的死忠粉絲,更不會說「明明我從來沒有因為無意間發現了她的政治立場,卻從來沒有干涉過她,更沒有批評過她,反而是她看到韓國瑜被罷免後我們一群人在社群上面歡天喜地,對方就連續好幾個晚上跟白天都來私訊狂罵我,情緒勒索的手段刀刀命中要害,害我恐慌症大爆發,沒有辦法正常面對媽媽以外的親人,沒有膽子正常上學、一整個暑假都不敢正常出門,一直處於擔驚受怕恐慌之中,我也更不會說她事後在我要她認真為了她造成的嚴重後果向我道歉之時,她反而冷冷的說「我以前傷我的同學,我都不認為他們欠為什麼,所以恕我不會再向你說什麼道歉,而且妳確定你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是其他網友給妳的嗎?妳卻擅自歸咎到我頭上?」)

    • @user-vg6xh8hz3w
      @user-vg6xh8hz3w Рік тому

      老師是「宥」喔

    • @goo_ree
      @goo_ree Рік тому +8

      ​@@userJiangPisces 天哪,很抱歉触及到了令你难过的事情。我发问「还是说你有什么难言之隐?」的初衷绝非如此。
      我以中国人的身份,提两点我个人的愚见:
      1.那些因为你说自己是台湾人就开始谩骂攻击的人,大部分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接受中国政府的宣传后,深信“台湾人本质上是想统一的,只是民进党在当中挑拨离间”的鬼话,所以才会在你表明身份后,对你冠以“绿蛆”、“1450”的名号。他们的可怜之处还不在于被谎言迷惑本身,而在于即便翻墙了,也不愿意费精力去了解真正的台湾,只会把时间花在攻击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言论上面。这样一群不愿动脑的可怜虫的攻击,除了令人反感以外,没什么可怕的。
      2.韩国瑜?他真的很离谱好不好!我在对岸都拿他的新闻当笑话集锦来看。
      我希望今后这类不正常的人以后能够自动远离你。祝愿你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样他们就不太容易扰乱到你;也祝愿你有一副矫健的身躯,这样他们就追不太上拔腿逃开他们的你。

  • @DawnLee
    @DawnLee Рік тому +56

    的確,在這樣接近13分鐘的論述中,能很清楚的瞭解到問題的核心在於語文教育太流於型式而沒有深度在 🥺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1

      亞洲幾乎都這樣

  • @hsinw6162
    @hsinw6162 Рік тому +522

    整部影片沒有廢話,身為一個曾經的支語警察,我被說服了,謝謝分享

    • @lydiahs5310
      @lydiahs5310 Рік тому +90

      我也是。本來我是那種看到任何支語都會火冒三丈的人,看完這支影片有比較釋懷。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40

      @@lydiahs5310 我也是!!深為一個曾經的支那用語警察,看到有人講「早上好」「晚上好」「彩票」「賽馬彩票」「牛逼」「多得去了」「我估計是沒聽懂」就會ㄌㄧㄚˊㄎㄧˇㄌㄞˇ,
      但我偶爾還是會講什麼「捲髮妹子」「接地氣」「我覺得不行」之類,
      或是我跟媽媽至今在聊天的時候,我也會嚴格阻止我媽使用「翻篇」這種中國用語,
      但是我有時也會講:「套用一句中國用語,就是『累得慌』」或是「套用一句中國用語,就是『捧殺』」,或是「套用一句用語,就是『糟心』,很糟糕到我覺得根本是在糟蹋我的心」之類,
      看完本影片後有釋懷不少

    • @cocoremi
      @cocoremi Рік тому +22

      我是沒有 雖然你能說那是少數 但我就真的遇過因為認為跟中國同文同種所以可以真心信賴中國跟中國統一 反而其他國家的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不過對於語感跟詞彙脈絡很重要這項是完全認同

    • @Nayutaisii
      @Nayutaisii Рік тому +2

      @@cocoremi 你說的這類人非蠢即壞!除之而後快!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

      @@cocoremi 天哪…

  • @allpass97
    @allpass97 Рік тому +81

    講到重點了 我們的語文教育真的讓人很難喜歡文學 只是在背 XD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3

      日韓共台 這幾個地方的教育都這樣

    • @voicechen5693
      @voicechen5693 Рік тому +2

      現在沒有在背了,所以語文的底更差。

  • @cyanhugowu6393
    @cyanhugowu6393 Рік тому +265

    同意老師的說法,應該加強的是語文教育。
    可怕的不是中國用語,而是扁平化、單一化的中共語法。
    當「馬上」、「立刻」、「瞬間」、「剎那」、「須臾」通通變成「立馬」,「推測」、「猜測」、「猜想」、「推斷」、「揣測」通通變成「估計」,
    講「質量」不知道是mass還是quality,看到不是吃的menu也翻成「菜單」,
    這才是文學上的災難。

    • @d86123
      @d86123 Рік тому +34

      立馬跟估計完全受害...

    • @Chuck158207
      @Chuck158207  Рік тому +128

      沒錯,語言接觸應該是要讓選擇增加,而不是變少。

    • @666get
      @666get Рік тому +35

      中共語法目的只是要讓更多人能了解某個詞彙
      粗暴把單一詞彙塞入很多解釋或是粗暴的直譯其他語言
      像是menu可以指的是「清單」、「選單」,但對岸一律稱「菜單」,好讀簡單又暴力
      從文化大革命後,文字和語言對中共來說只是溝通的「工具」而已

    • @王里長
      @王里長 Рік тому +20

      看到現在很多人把原本句子裡的「水平」硬是直接轉成「水準」我也很痛苦……

    • @user-ok4xe5mc5x
      @user-ok4xe5mc5x Рік тому +3

      『文學災難』,講這麼白又說我們看不起別人了,不過我本身就是信仰多樣性優於單一性的人,所以我會同意這種具有冒犯性質的說法;套到大自然中裡就是多數物種滅絕沒關係,只剩下對人類『有用處』的少數物種就可以。

  • @zoeliu6072
    @zoeliu6072 Рік тому +16

    我投你一票,我是學英國文學的,印象中,傳統經典對這件事的認定是:不可能的,如同您所説的一樣。❤️❤️❤️
    太好了,我最近也在想這事。

  • @oreo8250
    @oreo8250 Рік тому +13

    覺得老師講的語文教育這塊真的覺得很有感觸,在學校裡認認真真用心教導,想要帶給學生更多內容老師其實不佔多數,我們國文老師上課雖然不會亂上,但一整節課上下來,根本還是不懂他想講甚麼,課文講得模糊不清,有時候實在是很生氣,我也只有一個老師,你教那麼爛我是要怎麼讀。
    我反而喜歡剛畢業的實習老師,因為他們大多還抱著對教書的熱忱,所以上課內容都很豐富,講的也很詳細。

  • @ckckl8717
    @ckckl8717 Рік тому +39

    我覺得比起詞彙入侵,在文章裡狂塞標語的文化才可怕......

    • @cocojimme
      @cocojimme Рік тому

      😂😂😂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6

      怎麼突然想起毛澤東,他的標語真的有夠多😂😂😂

  • @sayukilin6375
    @sayukilin6375 Рік тому +17

    講解得非常清楚也很有說服力,語文教育還沒充實的現況下,合理推廣使用台繁就有的詞並適度糾正中國用語仍有其必要與影響力。畢竟語言都是為了溝通,所以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提醒絕對有助於喚起身邊人的敏感度

  • @0920.Kuljelje
    @0920.Kuljelje Рік тому +40

    看完老師的分析真的是讓我釋懷很多,我通常使用「中國用語」都是在調侃的時候,算是有刻意去使用,但平常我還是使用臺灣通用的詞彙。
    我比較擔心的是年輕一輩(大概25歲以下)不使用原本的詞彙而大量使用語感差的中國用語,聽一次刺耳一次也是會不舒服的啊🥲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6

      24歲1999年出生的天然獨表示非常非常認可你說的話…
      說實話,到了我這種可以當別人媽媽的年紀時,我也會擔憂小我十多歲的那種小孩,連原本台灣人在用的詞彙是什麼都不知道或是不熟悉,只會一味的用對岸的語彙,那才是真的糟糕吧(有時候確實是「一代看不慣一代」,這話是真的…)
      (p.s.我有時也會用中國流行用語調侃自己ex:「像我這種要顏值沒顏值,要身材沒身材的普通妹子,我的一張臉就可以是最好的避孕套了」因為我覺得在這裡,「避孕套」比「保險套」更傳神,更能傳遞出「避孕」的功用,所以這種時候我就會故意用對岸用語開玩笑,但正式文章裡絕對不用,我寧可自己的文筆太「台」也不要變成「中國北方話」的語感)

  • @mjsparrow2248
    @mjsparrow2248 Рік тому +18

    老師真的說得很好。與其擔心其他語言入侵,不如提升自我的語言能力才是重點嗚嗚

  • @shaaxu
    @shaaxu Рік тому +53

    詞彙間的差異,我是從大量閱讀小說培養出來的。除非遇到很有熱忱的老師,或從體制規範上整頓,不然我覺得蠻困難的。

    • @user-ep6ei3ju8p
      @user-ep6ei3ju8p Рік тому +1

      這樣看來表達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環,正確知道自己想什麼的人才會挑材料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6

      我也是!從小到大多多閱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方式,無論是看言情小說、少女漫畫、IG貼文、臉書貼文、部落格、武俠還是推理小說、古典小說、各種漫畫、圖文科普書籍,我覺得都是很好的來源,因為不管小學老師認不認可、不論那些在短期內對於「作文的文筆」會不會有立即性的幫助、不管老師反對不反對、鄙視不鄙視,我認為他們都是文化的一環,都是學習方式的一種

  • @user-ot4hz3vf5s
    @user-ot4hz3vf5s Рік тому +11

    我自己對台灣或中國的用語沒有什麼政治立場,很認同宥勳老師說的!尤其作為一個語言學愛好者,這部影片看得超舒服!
    通常一個語言,基礎的文法、頻繁出現的詞彙很難替換成外來語(英語:我懷疑你在內涵我),而抽象、使用範圍狹窄的用外來語,有時可以減少本土詞沒有配對的情況。而且某些學術詞彙又要求嚴格定義,這時就必須審慎處理翻譯,像是台灣的“壓力”及中國的“壓強”,從小到大常聽到的“壓力不是力”可能也是翻譯不準確的影響。
    不過,我個人對於兩岸用語,好吧兩岸的“流行語”我都不太喜歡www,台灣的“電”、中國的“學霸”總給我一種諷刺的感覺,或許是我個人的環境問題,才給我這樣的語感。而日常用語,我也習慣使用台灣用語,像老師說的,我們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對我來說,確實不好改變。
    話說回來,我倒是蠻喜歡使用中國的“迷因句型”,不夾雜於日常口語,而會獨立表達,若有接觸中國影片的應該能心領神會,例如 “你禮貌嗎” “每日ㄨㄨ1/1”。迷因,或許是最難翻譯的,它與原始來源的影片幾乎完全結合,美式、中國、臺灣各地的迷因都是如此。臺灣的傑哥在對岸也頗為風靡。
    放眼生活周遭,幾乎沒有物品是使用外來詞,大多是歷史上的各種累積,我們現在能夠創造自己的各種用詞,或許也歸功於經濟,如果我們依賴中國,生活用詞一定也會大為變化,文化上也不算弱勢,否則可能像日本、朝鮮 (語) 、越南那樣充斥著中國、西方的外來詞。
    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我個人覺得啦,畢竟客語、閩南語 (學術稱呼) 、現代漢語同屬漢語族,構詞法相對接近,創造新詞不算太難。不過台灣原住民,諷刺的是,反而是少數,翻開字典是琳瑯滿目的漢語、台語、日語借詞,有點可惜。
    (這篇沒什麼重點,想到什麼打什麼,各位抱歉wwww

  • @user-mf9cx7xv2w
    @user-mf9cx7xv2w Рік тому +24

    說到詞彙的隨波逐流,想到當初那個給水母配音的搞笑影片。
    因為使用假借字拼湊字幕,出現了「歸剛a」這個詞語。
    一個推廣台語的臉書粉專作了張圖,解釋正確用法是「規工」。
    底下某網友的留言是「可是語言的使用,不是本來就要隨時代做出改變嗎?」
    哇塞。

    • @ingchou5242
      @ingchou5242 Рік тому +2

      這就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嗎⋯⋯😢

    • @hua-du-phac
      @hua-du-phac Рік тому +5

      「隨時代作出改變」概念錯誤,是「在時間推移時變化」成為經驗法則,而不是因為「時代」轉換用語,而且時代的劃分通常是人為的、帶有觀點的。

    • @hueic5663
      @hueic5663 Рік тому +2

      我是不接受華語讀音去空耳臺語的,漢字本身有其意義,空耳根本沒辦法理解文字意含,甚至造成誤導。我認為最經典的就是「切仔麵」,根本會讓人以為是用切的,甚至反向將臺語讀成tshiat而不是tshı̍k

    • @user-bl1rg6me7g
      @user-bl1rg6me7g Рік тому +1

      @@hueic5663 這就有趣了。歷史上文字的演進都是表意符號的抽象原意逐漸脫落形成表音文字,從聖書體到腓尼基文字、從漢字到日文假名,卻沒有反過來的(我不是文字專家,歡迎反駁及補充)。這就說明了單純紀錄音素的文字在傳播及演化中更受歡迎,人似乎很自然的使用表意文字的讀音來標注詞語而不在意其意思的脫落。
      況且中國史上不就很愛用漢字的意義來在音譯中暗貶所謂蠻族嗎。如魏志倭人傳中音譯各國名及人名選的字可都不怎麼友善。

    • @hueic5663
      @hueic5663 Рік тому

      @@user-bl1rg6me7g 造成麻煩的誤會誤導局面,主要是因為漢字是還「活著」的表意文字吧,而且還是多種語言共享的文字,所以一個字可以有N種讀法。如果是像「修但幾累」這種華語就字面上讀起來完全無意義的空耳還沒什麼問題,最怕「切仔麵」這種似是而非的空耳混淆視聽。

  • @hebbeff409
    @hebbeff409 Рік тому +100

    其实很多“中国用语”只是北方(东北或北京)的用语,比较严肃的辞书都不会认可的,可是南方人的语言常常被打压,比如中国南方人称呼外祖母为外婆,但是学校要求按照北京方言叫姥姥,媳妇在中国南方也只是指儿子的妻子,北方人才把这个词当作本人的妻子

    • @d86123
      @d86123 Рік тому

      還好啦,很多人口中的"弟弟"與"妹妹"也不是指真正的弟弟與妹妹,有些是指"某人"的兒子或女兒,都是語感的問題而已。在正確的時候講媳婦也不至於有人會聽不懂再講誰

    • @666get
      @666get Рік тому +20

      原來是北方用詞更加強勢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7

      原來是這樣!謝謝樓主科普!!
      P.s.我也是上周才跟一位山東籍的七十歲教授確認了一下她說的「ㄌㄠˇㄋㄧㄤˊ」是什麼,才知道她說的不是「老娘」,是「姥娘」,就是我在中國UA-camr 影片裡聽到的「姥姥」的意思,我們南方人(我是台灣人)通常叫「外婆」或「阿嬤」,而我們家的狀況是「奶奶住在瑞芳,所以都叫奶奶為『瑞芳阿嬤』,外婆住在高雄,所以稱呼外婆為『高雄阿嬤』」,但是這通常用於口語,寫正式文章時還是要寫說「住在瑞芳的阿嬤」「住在瑞芳的祖母」或是「住在高雄的外婆」

    • @user-kt6cg2lh5v
      @user-kt6cg2lh5v Рік тому +19

      對的,燕趙之地的語言叫『普通話』 本身就是一種霸權,南方自古以來都是被歧視(南蠻)打壓的,統一語言統一思想都是北方政權統一南方人。

    • @user-nk7vc7dv8f
      @user-nk7vc7dv8f Рік тому +4

      同意你說的,我算是日常生活中會對中國用語很敏感的人,很常聽到中國用語就會上網搜尋確認,之前查詢就真的發現台灣聽到意思相差比較多或特別的用法都是中國北方方言。

  • @sayukilin6375
    @sayukilin6375 Рік тому +15

    朱老師說得很好,對有選擇能力的人,外來語都是資源。遺憾的是現況仍有人對資訊缺乏選擇能力,不只流行語,對新聞、娛樂內容均同,來什麼吞什麼。在此情境下,再加上我從對岸接遊戲翻譯案過程經歷的某些狀況,對我來說提醒大眾對中國用語的警惕(不是徹底禁用流行語)也是在保全我的工作。
    先從結論說起,如果遊戲玩家都不介意遊戲裡都是中國用語,那麼未來很多遊戲中文版都會是中國用語,像我這樣的台繁遊戲譯者就不再那麼被需要了。
    個人遇到的現況如下,提供大家稍微想像個人想表達的危機感。這個危機不無可能在開放更多服貿協議後蔓延到其他文化產業(例如書籍翻譯都被取代為中國行文的繁體字版)
    已有譯者先進留言提到校稿會遇到很多中國用語,這其實包含台灣譯者愛用中國用語,以及翻譯根本就是中國譯者翻,只讓台灣譯者做編輯甚至簡轉繁,看不到原文的情況下能優化語感的空間很小。我自己還遇過繁體文本是中國譯者處理,我只是做最終LQA檢查,只有修改「錯誤」的權限,對於用語優化乃至專有名詞/行文風格的修改更加無能為力。
    再者,中國翻譯公司的譯者窗口大多是不認為需要熟悉台繁的中國人,不一定尊重台繁是另外一種語言風格,有時候譯者得努力說服窗口才能使用自己覺得語感較好的表達,或者根本不被接受只能照改。
    加上部分歐美日遊戲公司認為一樣都是中文,把簡繁一起發包給規模看似更大、擁有更多語種部門也可以更便宜的中國翻譯公司,在此心態下也不怎麼在意台繁跟簡中不同的表達有什麼差,權力跟溝通途徑也都在不一定尊重台繁的中國公司手上。
    相信部分遊戲玩家也發現PS平台大作的中文配音都說簡中,好一點的是字幕有做過本地化編輯,不會同時有台繁的配音。
    再例如惡xx堡最新作的繁體字幕的中國用語多到令人不適,甚至有玩家製作了台繁字詞替代的MOD供人使用。
    我完全可以想像那個本地化過程是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我們沒有選擇能力並持續主張我們偏好看到自己的語言(例如回饋意見給遊戲製作方,不去使用未本地化的內容例如先前在後期限縮使用簡中版本法術名稱的哈利波特手遊)遊戲本地化成果被簡中侵蝕的情況只會擴大,這是因為中國佔據了資源而且高機率沒有尊重我們的語言
    有人說,要賺人家的錢就不得不低頭,但我覺得我是低頭下去就賺不到錢啦!

    • @Taiwanese_gymbagess
      @Taiwanese_gymbagess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這也是我之所以擔憂早已充斥中國譯本的台灣出版業界,尤其比較嚴肅的學術經典著作,很少有本土翻譯🥲

    • @sayukilin6375
      @sayukilin6375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Taiwanese_gymbagess 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市場不堅持,出錢的就不在乎,我們這些產出者再有堅持也是微力

  • @radio0529
    @radio0529 Рік тому +21

    「我看到的不是頻阿!」
    學過傅立葉轉換的我:「未必不是。」
    owo

    • @hebbeff409
      @hebbeff409 Рік тому +4

      视频的语感比较像是用电脑播放的那种,影片更像是用胶片放映的那种

    • @HenOOXX
      @HenOOXX Рік тому

      硬要說的話光子也是頻,但影片的意義是來自於光子們在時空中的「排列」,而不是光子本身

    • @diquark5431
      @diquark5431 Рік тому

      @@HenOOXX 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顏色,是因為視覺細胞分辨出了光子的頻率,所以看到了頻率,其實也沒錯

    • @HenOOXX
      @HenOOXX Рік тому

      @@diquark5431 但我想表達的重點是「排列」。就像用筆寫的文字其組成成分的墨水,但使這個文字有意義的是墨水在平面空間上的「排列」而不是墨水本身。

    • @diquark5431
      @diquark5431 Рік тому

      @@HenOOXX 對呀, 這些排列不就是頻率的空間分佈嘛.

  • @user-xb7du1pn7g
    @user-xb7du1pn7g Рік тому +84

    我基本上會盡可能的不使用中國用語,除非那個用語幾乎已經讓我無法分辨。
    「語言接觸」後,很明顯只有弱勢的台灣的語言受到了影響,而強勢的中國那邊完全沒有影響,他們更龐大,隨時能吞噬我們。
    我看過有一個老師上傳一個孩子的每日心得,孩子整篇心得把「警察」寫作「公安」,看得我發毛。
    話說台語其實也是中國那邊的閩南話+一些日語啊,結果還是中國啊……台灣的,無論中文還是台語,本身就無法擺脫中國,除非像韓國日本那樣,發展出自己一套新語言。
    以我個人讀過數千本台灣跟中國的小說和各種創作作品來看,台灣用語寫出來的文章,跟中國用語寫出來的文章(哪怕那一篇中國用語文章不用近代那些中國詞,譬如牛逼、走心走腎、接地氣、幹飯……等等),讀起來的語感真的是感受得出不同。常常讀了中國的小說一段時間後,那段時間寫出來的文字的語感就很有中國味,連講話都飄中國味,還被說滿口中國腔,而回去讀了台灣的小說後(還不能是近幾年的作品,因為已經被中國影響了),才又恢復一些台灣味。
    大大提出的「語文教育」,真的是很根本的問題,但也很無奈,因為基本沒辦法解決,哪有那麼多受過精確語文教育的人去當國語老師教下一代。
    (話又說回來,中國現在是越來越多只剩羅馬拼音的詞了,這個在台灣這邊好像也漸漸有人在用,不過我覺得可以改用ㄅㄆㄇ啊,譬如他們說ZF,我們可以說ㄓㄈ。

    • @0724bert
      @0724bert Рік тому +24

      中國那邊沒有被影響不是因為他們那邊強勢,而是那邊有道高牆……那邊的牆高到台灣用語無法傳達過去讓大部分的人知道,所以當然完全沒影響啊。所以只有台灣受影響而那邊不受影響我完全不會擔心,反而是替那邊的人感到難過。台灣那麼多有趣的流行用語那邊都無法參與,真是太不幸了

    • @user-yt4kx1yh9k
      @user-yt4kx1yh9k Рік тому +51

      完全無法接受用「公安」取代「警察」,兩種雖然乍看下是同個職業,但是背後有完全不同的社會脈絡,形成不同的處事風格。
      尤其是在看過那些從中國流出來的「公安打普通人」影片後,再看下面普通中國網友習以為常或小粉紅無腦護航的留言,我就頭皮發麻。同樣的場景放到台灣警察身上試試,無緣無故動手毆打頂多開張罰單的民眾,還不被全網罵死、上級處罰。
      兩種根本就不是一個職業,行為舉止也不是一個水準,用「公安」取代「警察」,那台灣警察也太可憐了。

    • @hebbeff409
      @hebbeff409 Рік тому +13

      其实中国人也不是很喜欢用“公安”这个词,日常生活中还是说“警察”多一点

    • @0724bert
      @0724bert Рік тому +5

      @@user-yt4kx1yh9k 如果單純以語言的角度來看,公安感覺就是公共安全,我覺得也沒有說很不適合或很低劣。而且就像樓上說的,其實警察這個詞在中國也是很常用,你要不要也順便否定一下警察這個詞

    • @finalfantasyre7
      @finalfantasyre7 Рік тому +1

      日本的警官漢字叫刑事,其實用看的也會覺得很像刑法才會有的東西

  • @user-sw6ti2ll4d
    @user-sw6ti2ll4d Рік тому +5

    好感謝老師的講解!對自己的職業好有反思與珍惜。

  • @bb3030340
    @bb3030340 Рік тому +2

    謝謝你願意把這種標題
    深入淺出有條有理分析
    讓我們看待事情不是只有
    對錯 好壞 喜歡不喜歡的
    淺薄的認知裡
    謝謝老師 很受教😊

  • @user-ottoyu123
    @user-ottoyu123 Рік тому +6

    恨屋及烏 而已。
    沒道理可講,其實也正常。你討厭一件事情,但你實際上又拿它無可奈何,於是聽到有關聯
    的事情就下意識地反感、敵意、抵制。
    這些人真的在意語言的純潔性嗎?也未必,説兩句外語,台灣閩南語中有些日本外來詞匯,
    他也不覺得有問題。
    這些人真的是糾結語義的準確性嗎?也未必,誰天天生活用語咬文嚼字?
    支語警察、支語ptsd患者在意“中國用語”,在意的不是“用語”,而是“中國”。
    所以,同樣的字型,定義為殘體字就莫名反感,定義爲俗體字就坦然接受。
    所以,同樣的用語,中國特有的萬分之一就莫名反感,兩岸共用的萬分之9999就坦然接受。
    甚至發展到爲了標榜不同、區分彼此,開始腦補支語,人爲劃綫。比如,早安/早上好,質
    量/品質,這些都是中國通用的常用詞,說哪個都一樣。有些人非得區分出假想的支語,然
    後朝著假想敵英勇攻擊。説老實話,正常的中國人看見這種都會莫名其妙,不知道支語警察
    亢奮的點在哪裏,不都是中國用語嗎?

  • @xuanlin7964
    @xuanlin7964 Рік тому +3

    謝謝老師的講解,之前也跟家人討論過這個問題,一個人對於政治立場的看法,是不會因為中國用語的入侵就改變的,不喜歡小朋友用中國用語的原因,也確實像老師說的一樣,覺得用詞不精確,以及小朋友的詞彙變少,用牛逼,牛,去誇獎他人,但是其實應該有更多精確的詞彙可以去誇獎別人的,而不是像蓋章一樣,讚,很讚,棒,到底想要誇獎的是什麼,語文方面真的需要再精進。影片超值得分享!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32

    我不會擔心「中國用語傳入台灣」,但我主張「一定要知道中國會怎樣講,也要同時知道台灣原本的講法是什麼」,文化可以彼此互相影響(涵化),但不可以忘記自己的根、不要完全被同化,一定要守護好台灣本土文化的獨特性。
    P.s.牛逼這個詞我也不喜歡…「牛(厲害之意)」這個詞我覺得還好,很可愛,
    但是「逼」這個詞是指女性生殖器的意思欸
    7:32雖然我是獨派,但是我也會調侃自己是「妹子」,也常常把「立刻、馬上」講成「立馬」,
    「吃貨」我也會講(不過通常是拿來調侃自己用,不然那來形容別人是什麼什麼「貨」其實滿沒禮貌的)
    1:02這就是為什麼我大學後(2017以後)都改用「兒媳婦」而不是用「媳婦」,因為在台灣「媳婦」是兒子的妻子,但在海外「媳婦」是指「自己的太太」,為了避免誤會,後來我一定會對人說「兒媳婦」這種不會造成人家誤會的詞,畢竟…在我印象中我小學時(2006)網路還沒有發達成這樣時,「兒媳婦」這個詞就已經存在在台灣了,所以應該不算中國的網路用語吧
    4:51我這個1999年出生的「天然獨」是絕對不會,但是我很擔心現在的Z世代,有很多一天到晚都在使用抖音的現在的小孩,我真的會擔心他們變成「天然統」…當然我希望十年後我會發現是我想多了
    4:58我就是那個只會講「(以北京話為主軸發展而成的)國語」,雖然很努力學習台語,但是台語講得超級爛的人,但我超獨的啊
    5:30笑死XD貓英大統領女神跟一群我的友軍XD
    5:12我絕對是想跟中國分開的那個
    5:19還有一個反例:就是蘇格蘭人跟英格蘭人雖然都講英文,
    但是只有「英格藍人」打從心底真正認同英國,
    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爾蘭人其實都不是很認同英國(資料來源參見CHEAP的影片)
    6:03我老爸就是那個「台語講得很好,但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
    6:07突然想起雖然嘴裡講著「大陸」,但是實際上是獨派的曹興誠先生
    6:12念了四年日文系的台灣人表示非常認同…我們系上誰覺得自己是精神日本人呢?很少吧!
    9:28「耐操好用檔第一」被戳到笑點XD
    9:33雖然我是獨派,但我也很喜歡「接地氣」這個詞,「親民」感覺是「形容一個人很親切,很讓人覺得沒有甚麼距離」,但是「接地氣」感覺更傳神,個人覺得「接地氣」甚至比「上道」「了解我在想什麼」「會讀空氣」等詞彙更加漂亮,就是「接觸到了底層人民深刻的想法,能夠解讀並理解我們這群人之中散發的空氣或是氛圍,並且做出讓我們覺得很有親切感也很上道的行為」
    (其他獨派友軍拜託不要打我)
    我也很喜歡「辣妹」、「美女」「正妹(ㄇㄧㄝ)」這幾個同樣形容「迷人的女性」的詞彙,以及他們的不同
    10:14天哪,我真的不知道「正點」是外省人用語耶(驚訝)我活了二十四年才知道,我覺得很驚艷
    11:34~12:41嘆氣…你說得太真實了,尤其是簡單而粗暴的紅筆槓掉那一段
    11:44~12:02還在念日文系大一的時候,我人生第一次寫日文作文,所以當時偷偷跑去找我的初級日語課老師幫我改作文,當時老師針對其中一段文字問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邏輯脈絡,我跟她解釋,然後老師針對我的想法提出疑點,
    當年我還很自責:我又不是什麼花錢請人幫我製作衣飾的客戶,我有什麼資格跟老師討論,害人家耗那麼久的時間呢?
    但現在朱宥勳老師解說,我才知道原來「跟學生討論他到底想表達什麼」並且「逐步引導出能表達出學生心聲的詞彙或語句」也是一個教語文的老師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呀…
    教授謝謝妳,雖然當時跟我討論作文到晚上八點,但老師卻是非常地有耐性與我討論要用什麼詞彙和語句,感覺很窩心!現在想來真的蠻感人的
    1:13我只有國三時在尹辰伊老師的書裡看到「閨中密友」這個詞形容「很要好的女性朋友」,到了高二下(2016)才一直聽到我同學講「閨蜜」,
    還有我們從小到大講「OK繃」,中國講「創可貼」,
    我們講「易開罐」中國講「易拉罐」,
    我們講「原子筆」他們講「鋼珠筆」還「圓珠筆」(?還是我記錯了嗎?為什麼我國一2011年好像也看過「鋼珠筆」一詞出現在台灣的書上面?)
    還有我們講「垃圾」,他們講「拉基」
    我們講「彩券」他們講「彩票」,
    只是我看了這張圖才發現原來我大二(2019)年習慣講的「土豪」「給力」「靠譜」「顏值」「套路」竟然也都是…(我真是被滲透得完全不知不覺)
    是說我手上的ASUS手機明明就是台灣品牌,結果我從2015年開始擁有它開始它裡面都是寫著「記憶體優化」,我真的是覺得大翻白眼,給我寫「最佳化」好嗎
    阿對,還有「走心」我喜歡講成「較真了」或是「往心裡去了」「很介意」或是「很在意」,
    只是後來才知道「較真」這個我在2018年大二跟我同學學到的詞彙原來也是中國用語,身為一個獨派我有時候真的快昏倒,真是被統得不知不覺啊,太可怕了,我只能希望我永遠記得這些詞彙的「台灣在地的用法」長怎樣,永遠不要忘記保護好台灣文化的獨特性,與這塊小島文化的特殊性,就算政治上永遠不會被吞併,文化上我也希望永遠不要被吞噬。

    • @user-vu9ow9dz7q
      @user-vu9ow9dz7q Рік тому +1

      垃圾講拉基 1949年入台 80年代小學老師外省籍就這樣說 離譜亦是

    • @chenmacgyver
      @chenmacgyver Рік тому +7

      你好認真啊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0

      @@chenmacgyver 謝謝,我認為認真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真的很謝謝你看到我的努力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3

      我看大陸動漫不過當做在嫖 還是白嫖... 有多少嫖客會想跟被嫖的在一起甚至入贅的?

    • @pbs0083
      @pbs0083 Рік тому +5

      另外 有些東西 台灣本來自己也早已在用 大可不必太龜毛要去考就台灣說法... 台語和日語字自身就很多外來語... 新馬的年輕人這幾年也常講大陸用語旦他們有政治問題嗎?

  •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Рік тому +1

    我很認同這一集說的內容。
    我只碰過一位在文字、詞語上有深入教學的國文老師。
    她第一次讓我明白到有些看似相似的文字詞語其實不同的──而且可能差別很大。
    那是國中時的班導。
    以前曾試著回去找她,只可惜錯身而過。
    很讓人懷念的一位老師。

  • @user-oc9mn5ml7v
    @user-oc9mn5ml7v Рік тому +40

    名詞的用語我覺得不用太過擔心,
    更有問題的是單位差異,
    最經典的是台灣的斤跟大陸足足差了100g

    • @phonhouyu8438
      @phonhouyu8438 Рік тому +2

      台湾的斤是传统的斤,和中国明清时代的斤是一样的,大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方便度量把华制单位对照公制修改过,规定两斤等于一千克,两华里等于一公里,但他们接收台湾以后好像没在台湾改,所以台湾的斤两还是传统的用法。

    • @chendanjin
      @chendanjin Рік тому +1

      蝦皮大陸賣家還在那邊80斤,好歹改成公斤吧

    • @MaTaiTai0418
      @MaTaiTai0418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這個很多台灣賣家也懶得改,我也認為很不可思議。

    • @dagedasaoguonianhao
      @dagedasaoguonianhao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在新疆是一斤就是一千克噢

    • @rok5192
      @rok519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那是證明你單位沒學好...
      斤跟公斤 本來就不一樣~~

  • @jacky000a
    @jacky000a Рік тому +10

    比起詞彙的(被)同化,個人覺得文法上的同化更難受且危險一點,尤其是某些使用同樣的字且語意相近,語感卻大不相同的文法。
    例如「讓」,過往在台灣大多是指「同意」,但現在「要求」反而快要佔了大多數的感覺。「醫生終於讓我出院了」從醫生終於同意我出院了變成了醫生終於打算把我趕出院了;「老師讓小朋友坐下」從老師允許久站的小朋友坐下變成老師叫小朋友乖乖坐好。
    又或是「特別」,以前使用的「特別」通常是 special 或 extraordinary,隱含著比較的對向,但現在常常就只是單純 very。「這家的滷肉飯特別好吃」原本應該隱含著一個被比較的對象,可能是「這家店的東西都不錯而滷肉飯又更為突出」、「這家店的東西都普普只有滷肉飯很厲害」或是「跟其他家的滷肉飯比起來這家的遙遙領先」,但現在就只是「這家店的滷肉飯很好吃」的意思。
    而且麻煩的是,把「讓」做要求或是把「特別」做非常也不是以前從沒人這樣用過,也沒辦法說這樣用是錯誤的,只是比例上的變化,從以往較少數的用法變為幾乎成為主流的用法,反而比明目張膽的詞彙的中國用語更難以察覺且潛移默化。

    • @leegunring
      @leegunring Рік тому

      「同意」和「讓」的涵義還是差很多吧?「同意」比較被動,但「讓」可以主動
      我聽過「讓座」、「讓分」,但我可沒聽過「同意座」或「同意分」XD
      她同意我求婚了→恭喜
      她讓我求婚了→不見得同意,只是讓你求婚而已

    • @jacky000a
      @jacky000a Рік тому

      @@leegunring 一個字本來就不只有一個意思,你說的讓座、讓分的讓又是另一個意思了。讓本來就可以有同意、渡讓、謙讓、退後、寬限、躲避、許可、指使等等很多不同的意思,你說的讓座的讓是謙讓、讓分的讓是寬限的意思。
      我說的並不是「一個字詞被改變成變成不同的意思了」,而是各個意思使用的比例的改變,讓常看到的句子在語感上發生了變化。

  • @TACOC
    @TACOC Рік тому +2

    很棒的觀點與結論。大家著重入侵議題思考,旁支分享下個人對於外來語的想法:哪個詞更合義/帶感就用哪個。
    像我自己是覺得“touched”比“很感動”還要更能表達相關情緒。有他國用語更適合,我會毫不留情的替換為更對味的詞以精準輸出想法,畢竟溝通有時重點不是用字,而是你想傳達什麼。
    喜歡最後講到老師會槓掉學生用詞,這很令人困擾。真想修改的話,老師可與學生好好討論再給建議,當然這完全是額外付出所以實行可能困難......。

    • @user-wp1si7np5x
      @user-wp1si7np5x Рік тому +3

      touched 也可以翻譯成「觸動」倒是蠻貼切的,像touched heart 觸動人心
      我是覺得當下會想不到其他詞語能替代,往往是因為自身語言上資料庫的缺乏啦

  • @user-um9cy7kw4h
    @user-um9cy7kw4h Рік тому

    謝謝你讓我對於中國用語入侵有不一樣的視角。語言在文化的重要性上不言而喻,而文化多樣性是台灣非常迷人的特色,看到原住民語言、客語、閩南語的衰退讓人擔憂,台灣國語的語句被替換讓人焦慮,就彷彿背後有隻手操縱主流的嘴巴,讓我們一次一次被迫麻痺和習慣。真心期待我們的國家可以更重視自己的語言以及文化。

  • @lian4302
    @lian4302 Рік тому +7

    我自己也是把一些中國用語單純當作外來語使用,通常是有在台灣用語裡面比較難精準表達的詞。比如說朱大提到的接地氣和親民有點不一樣、靠譜雖然是可靠的意思但語感上也有點不一樣……之類的。而且中國流行語在表達比較「俗」的語感時非常精確。
    不過只要是會和台灣用語衝突的就拒絕使用了。比如說視頻之類。
    個人也認為只要有自己的原則,知道在用什麼詞並且與周遭的人溝通無礙就沒問題。也很贊同朱大說的根源是台灣語言教育的根基就有問題。想到讀研究所寫論文的時候指導教授指正我用的詞,詢問我「為什麼用這個詞」、「你知道它的意義嗎」、「如果不知道就不要亂用」。其實想想這樣的教學方式應該更早拿來教學生,讓他們自己思考為什麼用哪一個詞,而不是像影片中說的就用紅線劃掉換上自以為正確但可能反而不夠精確的詞彙。

  • @xiaoxuanli1496
    @xiaoxuanli1496 Рік тому +8

    很多明明就只是中國網路流行詞,不少受教育高的中國人也很討厭應,但就一下被代表成了中國詞彙,扁平化一個地方的語言,也很奇怪欸

    • @1116shiho
      @1116shiho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nsdd 上網我就要怎麼網感高怎麼來,最好都是樂子梗!又不能代表我生活中的用語/書面上的文化素養~

  • @lemon_caramel
    @lemon_caramel Рік тому

    非常喜歡這一集的內容,之前是真的覺得很擔憂中國的用語入侵是不是會影響到大家對於統一之類的看法,在學校上語言學的課程的時候也因為「語言是思考的方式」這句話更加害怕如果語言被改變了是不是我們的思考方式也被改變了。但影片的最後在講現金台灣的語文教學方式並不是培養學生的語感,感覺就很能理解為什麼在影片會說其實中國語言入侵不完全是壞事了。真的很感謝這隻影片降低我的害怕感啦~

  • @TheCasio46
    @TheCasio46 Рік тому +7

    其實我認為中國用語不是入侵,而是豐富了人們的用詞。
    大概在90年代吧,那段時間我一直有種中文詞彙似乎快死亡的擱淺感,
    而那段時光也正是台灣八大娛樂業最興盛而鋪天蓋地的時期,
    用語是粗寡鄙陋的,就連小說創作也都是情情愛愛及世故市儈的,
    充滿了對盛世下男女速食之能事,如今中國元素再度進入眼簾讓人重新感受到中文的氣慨及恢弘。

    • @trioxidelee1157
      @trioxidelee1157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各地方言的说法和口音都一直在变,还有各种新词,现在信息的传播和迭代太快了

  • @st093076
    @st093076 Рік тому +4

    12:19 這邊很感同身受!
    我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想在作文中描寫一段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
    忘了前後文,但大概是
    「......原以為......,可他一轉身......便......。」
    結果老師把我的「可他」用紅筆槓掉,直接寫「錯字扣分,請寫『可是他』」
    當時真的覺得老師妳認真的嗎😂我就是要描寫連貫一氣呵成的動作場面啊!

  • @cloveringer
    @cloveringer Рік тому +5

    感謝宥勳整個邏輯跟相關資訊的補充
    這確實是個讓我非常擔憂的問題
    因為孩子實在是都對大陸用語朗朗上口都不知道台灣用語了= ="
    但就算語言被同化 真的要保有自己的國家意識~
    我們要努力!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同感(嘆氣)

    • @macfred3399
      @macfred3399 Рік тому

      举个例子吧,现在很多欧美兴起的新兴思想,大陆人口体量巨大所以进行吸收和本土化改造的能力强大得多,各种传播打磨后基本是更适合华语人群习惯的版本,进而扩散到华语圈。比如feminism在小红书App上的传播,目前大量台湾用户使用小红书并且受到影响,这可不是官方推动的哦。相较而言语言啥也不是,你的担心多余了。

  • @2fa_flora
    @2fa_flora Рік тому +1

    語言的其中一種美麗(或者說有趣之處)
    就是它具有流動性並且隨著世代和文化創新
    我想對自己有更高追求的人,自然會有對語言使用上的堅持

  • @light3010
    @light3010 Рік тому +1

    我是不太能接受這種論述,之前在看惡棍特工的時候,酒吧那幕讓我記憶非常深刻,句中的角色就因為比三的手勢不對就差點讓整個計畫泡湯,這種小小的細節就是區分你我最簡單的方式。
    我立場是右邊直接拉滿的獨派,中國用語那些我其實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台灣人不管在文化上還是政治上已經完全脫離,就像英國跟美國那樣不存在任何搖擺空間,此時想怎樣用就怎樣用。
    對於現在小朋友用中國用語我覺得無可厚非,畢竟學校、家庭常常教育失能,長時間泡在文化相較強勢的中國的環境裡很正常,像是Bilili、中國漢化遊戲、動畫等等。
    最無法接受的反而是現在跟我年紀差不多20~30歲以上的人。我就問你,水準用了2.30年好好的為什麼看1.2年"視頻"你習慣就變了,從我媽口裡講出視頻的瞬間我真的嚇到了。

  • @natsumetoki
    @natsumetoki Рік тому +3

    超喜歡詞彙有「質感」這個論點!!!

  • @user-nh9mk9wq7x
    @user-nh9mk9wq7x Рік тому +4

    話說「語感」真的很重要
    其實我們很多人英文學的不算好也是因為沒有理解它的語感
    只去記憶這個單字是什麼意思
    甚至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語言就沒學好造成的

  • @asukaterl
    @asukaterl Рік тому

    整部影片的邏輯清晰,必須推廣出去!

  • @Hsiaochia
    @Hsiaochia Рік тому +1

    謝謝朱大的解說 🎉🎉🎉

  • @user-mn9se4hb7d
    @user-mn9se4hb7d Рік тому +7

    無論如何都很感謝你拍了這支影片討論這個議題,讓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這個議題並且提出一個方向改善

  • @fernandoz2023
    @fernandoz2023 Рік тому +32

    其實,中國用語的氾濫,是「果」。它的「因」才是讓很多人焦慮的原因。它的因是什麼呢?不是教育,而是網路:大量的文字以及影音節目不斷地灌輸到臺灣人的大腦中。久而久之,不僅用詞開始同化,思考邏輯也開始轉變。語言承載的不僅是語感而已,更潛在深層的,是它背後的文化與邏輯。稍微回想一下我們看過的好萊塢電影及日本漫畫,就可以知道,美語與日語呈現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也因此,當你開始用中國用語的時候,潛意識裡也已經開始融入中國人的世界觀。學術上,或許會去區分到底1945之後的才算中國用語還是2000年之後的等等,但那些只是人為的區別,潛意識不會去區別那些。教育雖然很重要,但網路的影響更快更不費功夫。

    • @DDD.ChenLittleD
      @DDD.ChenLittleD Рік тому +7

      不太懂你想表達的,
      如果你想用好萊塢電影及日本漫畫來舉證,可否細展開來兩者世界觀差別?
      台灣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共融之地,但你有因為上述外來文化進入而認為自己是美國人或日本人??
      你提到網路影響力,代表你也知道網路很難擋的,你看中國防火牆真能擋住中國人嗎?沒有吧。
      我認為文化交流在全球各地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老師提到的觀點確實該被重視,
      另外,台灣人需要知道中國政治(以黨治國)和台灣政治(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的區別與優劣,
      而不是擋起牆、劃分界線,列一堆中國用語,一昧的反共反中國。
      誇張點的舉例,中國清朝鎖國政策帶來的後果,大家都曉得。
      總結一句,保持開放批判心態,學習對方優點,借鑑對方缺點。

    • @strangeplant543
      @strangeplant543 Рік тому +1

      你中間那段舉例只會更亂,你學對面築高牆也擋不住科技太發達帶來的流動性,像我自己就會去查去區分也很少會用到中國的詞語而且我是網路成癮者呢,所以也是要家長或身邊人的導正阿

    • @user-ul3el1jl5q
      @user-ul3el1jl5q Рік тому +1

      @@DDD.ChenLittleD 多元共融有时候不代表几个不同的群体会融合在一起,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还是华人和华人会在一起,韩国人和韩国人,日本人和日本人,越南裔和越南裔,你就是想融入别的族群,别人也根本不会搭理你,你要是一个华人居住在白人或者黑人社区,那你就倒霉了

    • @lanlan7795
      @lanlan7795 Рік тому +1

      前方高能(X

    • @s910928100
      @s910928100 Рік тому

      @@DDD.ChenLittleD他在說世界觀。你說的是國家認同?不相干吧

  • @Patricia.16.
    @Patricia.16. Рік тому

    很感謝你做的影片!超喜歡的,真的是寶藏影片啊!

  • @rioayn
    @rioayn Рік тому +29

    個人認為辨別中國用語和台灣用語有一個很方便的功能,就是可以輕易分辨詐騙😂
    信息什麼什麼鏈接什麼什麼,一看就是詐騙簡訊😊

    • @rok5192
      @rok519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難怪詐騙會越來越多.
      因為詐騙犯也會用台灣的用語.
      自己就甘願被騙~~

  • @user-qr5pz9mb7d
    @user-qr5pz9mb7d Рік тому +25

    贊同老師說的「有挑選能力的人不必擔心材料庫太大」XDD
    我有一些正在學習中文的外國朋友,有時他們會搞混中國跟台灣習慣的用語,或者因為網路上的資訊繁雜而意外吸收到中國習慣使用的語法,並且為此感到混亂。
    在幫他們解惑之前,我會先去研究他給我的句子/詞彙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產生的,他究竟想表達什麼,進而掌握不同用法間的些微差異,反而對自己正在使用的語言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XDDD
    不過,反對中國用語的背後,可能有一部分是聽到中國的說法就不開心吧XDD
    覺得用著與對方一樣的詞彙、操著相似的口音就好像成為了他們的一份子一樣:(

    • @leegunring
      @leegunring Рік тому +1

      問題就是出在「有挑選能力的人」沒那麼多啊~
      那些主張禁支語的本來就不是在擔心像up主這樣有造詣的人
      up主就好像在說「武漢病毒對身體好的人來說只是感冒」一樣
      我會說這是「沒有用的真理」

    • @yongyang6733
      @yongyang673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这该死的优越感

  • @user-zh5uu2nx8b
    @user-zh5uu2nx8b Рік тому +31

    11:48 國中寫日記時,我為了表達那個情境中小孩子的可愛,把「好吃(ㄔ)!」換成「好ㄘ!」也在一旁備註寫錯的原因,結果老師還是用紅筆把他畫掉...恩...還用我在公沙小的表情對我搖頭...突然想以有這麼一件事😮‍💨

    • @redford1412
      @redford1412 Рік тому +13

      換作是我的話應該不會用注音文,而是使用近音字替代寫作「好粗」吧(等等,好像哪裡怪怪的)

    • @ted.2139
      @ted.2139 Рік тому +2

      @@redford1412 🤨

    • @ingchou5242
      @ingchou5242 Рік тому +5

      @@redford1412 每一代講好吃都不一樣呢哈哈😂沒有對錯啦

    • @jard63226
      @jard63226 Рік тому +6

      跟老師說那個不是錯字,是狀聲詞😂

    • @jard63226
      @jard63226 Рік тому

      不過好像有人覺得注音不應該當作字來使用,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原因🤔

  • @hoshinyan5834
    @hoshinyan5834 Рік тому +4

    其實字詞的涵義都是從字詞中出來的,更重要的是保留台灣目前還有的「相對完整文學」。如同繁體字是發展完整的字體,學中文字體絕對不會學去簡體一樣
    中文珍貴的就是能從字體推出意涵、詞語推出意境、字組成詞後形成婉轉,是個實用、花樣都數一數二複雜且多樣的文化
    如同老師舉出的搞不懂的例子,走心是走入內心,因此是深入心坎。走神是魂遊,意旨神(精神)走(遊蕩、離開)。可以看到,走心是相對直接的理解方法。
    同樣的,視頻=>可視化頻率,影片=>影像片段、質量=>品質程度(量),品質=>物品質等,可以發現中國用語都是直譯,畢竟十四多億(現在應該超過了?)人口大小鄉鎮都有,還經歷過一次文革
    你怎麼要求所有人民懂這麼多文學蘊意?所以只能、只剩讓文學變得淺顯易懂一途。
    但台灣有這麼大嗎?既然沒有,那保留這個中國無能堅持的文化不也很好嗎?
    (之前看B站的影片有提到,現在中國建語言模型遇到的大問題就是年輕一代文學造詣與文學運用度過低、並且還得圈圈繞繞掉審查。爬下來的文字良率低。而且中文還複雜度高......)
    總之,其實政治因素在這話題來說並不重要。(畢竟台灣是個族群大熔爐,文學早就不純正了還談甚麼文化統一,就算真統了沒兩個禮拜新住民或原住民、台灣人的一些方言口癖又給統回去了。)

  • @user-sr3ns1rl4g
    @user-sr3ns1rl4g Рік тому +1

    True 個人也覺得語感問題跟知道脈絡由來,以及知道自己為何這麼選擇比較重要
    像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用‘’軟件‘’勝過‘’軟體‘’因為體這個字的量體感太強,而且一直讓我覺得比較偏向用在生物、有機體上,結果軟體卻是說一個沒有實體的東西,所以基於這層考量我會選擇用軟件
    而像"視頻"本身其實在台灣用語的意思跟解讀不是影片的意思,我就會區分開來
    但現實就是支語警察根本搞不清楚也不管這些差別,甚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甚麼或會怎麼造成影響就四處出征,堅持自己立場就算了還一直想強迫他人改變,真不知道算不算矯枉過正地只是變成了綠色的紅衫軍

  • @user-fb5xd3im2z
    @user-fb5xd3im2z Рік тому +4

    想到我周圍的朋友說過
    "作文只要記好考試用的黃金方程式隨便都5~6級分"
    哈哈,這就是語文教育

  • @____kitty156
    @____kitty156 Рік тому +10

    老師講得太好了...真的好多人連中文都用不好

  • @chou7761
    @chou7761 Рік тому +1

    看到留言區這麼熱鬧也來分享我的拙見好了
    我認為語言本來就是你習慣我習慣就沒問題的 純粹溝通的工具
    如果有人在句子中偶爾塞了幾個中國專有用語 讓大家覺得不適應不習慣
    那麼最後該用詞也不會被繼續使用
    另外 我覺得在話裡面塞幾個中國來的詞語並不有害
    反而能增添語言多元性和活性
    語言是會 且應該要不斷隨著時代演化
    過度對它侷限縮窄 或主張維護捍衛那所謂的正統 是不合時宜的
    所以我很能同意影片中提到的
    我們這一代應該要有挑選和釐清詞彙意涵的能力
    才能夠在這新奇語言衝擊下保有自己的想法

  • @nymphoiept
    @nymphoiept Рік тому +1

    說得太好了,我常常遇到講話很隨便的人,語法或用字遣詞錯誤百出都完全沒感覺,我在旁邊聽了實在很痛苦。私底下也常糾正我朋友說話,還被朋友酸是國文小老師😂

  • @Knovour
    @Knovour Рік тому +5

    基礎沒打好,就算沒有網路也會被各種文字載體給影響,就算沒有這些影響,也會出現許多奇怪的「黑話」,真要說的話,我反而覺得那些黑話對語言的傷害遠比語言入侵還要大

  • @pjlu884
    @pjlu884 Рік тому +47

    聽到唸「ㄈㄚˋ」國而不是「ㄈㄚˇ」國、唸「水準」而不是「水平」,我就特別開心。
    當然,我堅持「品質」而不是「質量」。

    • @user-pf5pe5fr3i
      @user-pf5pe5fr3i Рік тому +8

      個人覺得質量就是要有質跟量的意思,邏輯上才說得通

    •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Рік тому +23

      其實ㄈㄚˇ國才是正確的。
      法國是法蘭西的簡稱,但一般人不會說ㄈㄚˋ蘭西吧!

    • @toh81390
      @toh81390 Рік тому +17

      質量 是物力學的專有名詞, 中國這個詞這樣用就很不恰當

    • @ch860
      @ch860 Рік тому +24

      理組的我也覺得質量留給物理學,東西好用品質

    • @ingchou5242
      @ingchou5242 Рік тому +3

      我是那個會說ㄈㄚˇ國跟質量的人啊哈哈
      ㄈㄚˇ這個部分,我覺得是教育部改來改去,所以沒有一定怎麼念欸(硬要說French 是音譯啊😂所以念得出來就好

  • @psychedelicos47
    @psychedelicos47 Рік тому +1

    精闢👍

  • @Howard5757
    @Howard5757 Рік тому +1

    整部影片都是重點,很有料。

  • @jijiinin715
    @jijiinin715 Рік тому +6

    呱吉每次直播或podcast都念正ㄇㄟˋ 很想糾正他🤣

  • @Weii23
    @Weii23 Рік тому +5

    我自己反而覺得就是因為大家對中國反感到一個極致, 所以用中國用語反而形成一種調侃的感覺而且覺得對岸有些詞彙很搞笑而已, 當然其他人的想法我不知道, 但至少我身邊跟我一樣20初頭左右的人都不覺得說中國用語就是認同對岸政治理念, 就像我前面說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嘲諷的意味. 然後語文教育水準我深感認同, 從小到大老師基本上只會教我們怎麼背國文背成語, 而不是教我們怎麼用這些成語或是詞彙表達我們的內心情感, 自然像現在網路文化盛行的年代就容易被帶偏, 因為我們是為說而說, 完全不懂詞彙的涵義, 只是片面的亂用而已

  • @rjgiy2181
    @rjgiy2181 Рік тому

    認同你~~太棒了,一直很喜歡你的影片❤

  • @skilzlee3619
    @skilzlee3619 Рік тому +1

    這才是學中文的用意⋯我現在才明白⋯謝謝老師!

  • @ad8do
    @ad8do Рік тому +10

    在對話上,有些用語就是不通順,用語感美感這樣形容的確很貼切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畢業後才喜歡打文章,就學時對於國語感到很低落,不耐煩,在重要的考試上我甚至拒絕寫作文
    當時我對於國語課有種說不上的鬱悶
    如今,我用自己的方式慢慢理解文學,我希望可以在敘事上更為進步,想靠著觀念上`技巧上,讓我傳達事物更容易讓對方吸收

  • @user-cq6dl2ne3o
    @user-cq6dl2ne3o Рік тому +1

    非常有料

  • @phonering
    @phonering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聽老師分析真的很爽。說實話,我接觸的台灣人,有很多中文都不好,我自己的中文也沒多好,溝通的時候會覺得很疑惑,怎麼同一個詞在我這裡跟在對方那裏是不同的意思……台灣人跟台灣人溝通都尚且如此了,就不要說台灣人跟別人了。我認為台灣已經是語言很統一的地方了,這樣溝通都會有障礙,中國那邊語言那麼的寬鬆,他們整天還自己發明一些根本就沒有字可以對應的音的詞彙,只能用英文拼音拼出來的那種,我實在想不到他們到底是怎麼互相理解新發明的詞彙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語言這部分來說,中國的中文比台灣的中文的生命力旺盛很多,中國的中文像青春期瘋狂發育的少年,台灣的中文像白髮皤皤的老翁。

  • @duh4405
    @duh4405 Рік тому +5

    有些中國詞彙可以很好的表達 例如內卷 躺平之類的 我就覺得這反而是語言的一種進步

  • @weilun5828
    @weilun5828 Рік тому +11

    對於這隻影片我有幾個不同的想法
    1.在以前剛開始不同文化的接觸,很多東西是台灣還沒有的,因此我們的命名方式都是使用外語或是改良,就是所謂的伯萊語。
    2.我覺得在至少國小 國中 高中國文課還是要保持台灣原本的語文用法。
    我的想法是 : 剛開始學習時都是被動接受,老師(家長)教授學生接受,在學校還沒有在基本的語法用法保持一致,會容易造成混亂。舉例 : 土豆是花生還是馬鈴薯? 這種差異會顯現在學校時所接受的語文用法,跟回到家時家長平時對話所說的又不一樣。
    國小生甚至於幼稚園都是先從認識開始,而不是先認知為什麼?在校老師跟你說土豆=馬鈴薯,在家聽到的是馬鈴薯.土豆=花生,會不會有小朋友搞混,所以到底什麼是什麼? 這只是其一簡單的例子
    3.我在看中國的影片時(不論是什麼題材),都發現一個問題 > 簡略化。
    一.將幾個詞組成的一段話以幾個字間單替代使用
    二.通用化,舉例:單位(這個詞)。
    我們的所使用的單位是使用在量化後的一個區別,公厘 公分 公尺 公厘,一棟 一戶 一輛 一台。
    中國則是經常在買房時使用單位這個詞,我要買一個單位,一個單位要多少?這一個單位有幾平米?
    試問一個小朋友聽得懂這在說什麼嗎? 還有最後平米的問題,小朋友可能在家長口中聽過一戶幾坪幾話題,但突然聽到平米這個詞,會不會把米省略掉,只注意到平 > 當作是坪? 把200平米 當作 200坪,一坪大約是3.2平米,200坪就是640平米。
    而平米這個詞又是什麼?平方米.平方公尺的簡略使用的詞。
    我單是舉個例子就能夠衍伸出這麼多語文用法的差異,其中還不包刮中文,還牽扯到數學。
    結論: 所以我還是認為基本的課程不能隨意更改,萬丈高樓平底起,基礎都沒打好,談何來的外來語? 基礎的學好了,自然而然的會去思考為什麼? 而不是突然更改要你去學。
    問個問題用馬鈴薯不好嗎? 為什麼要改土豆?
    以上是針對語文的用法差異造成的影響
    以下是我看過本支影片後的想法
    我覺得這支影片講述得太過簡單化,輕而的將太多因素抽離,比如標題的"中國用語入侵",你如何確定不是政治上的影響?
    影片中所提到的隨著時間的往前詞語上的改變是一定的,當有一個抽象模糊的想法我們不能夠精確的表達出來時,我們用外來語來加強我們的用語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我在觀看中國的影片時感受到一個情形(我用感受一詞而不是發現.看到.觀察),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多了,而接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有多少?學過進階學程的有多少?有多少人只是為了應付而讀到國小國中,不的不為了生活去工作而無法繼續讀書?
    台灣受到中國語文的影響絕大多數都是透過網路影片
    由於人口基數過多也造成競爭非常激烈! 過於龐大相同性質的影片流出,為了廣告&點擊進而賺取生活開銷,造成品質參差不齊。
    現在的時代只要會使用手機,就算不認識幾個字都能使用手機,在影片中所呈現出的語文用法實在是無法讓我接受。
    直白的說就是平均學歷不夠高,文學上的使用太過簡單.單一.攏統,太多這樣的影片來影響到我們。太多不經思考讓我們可以放鬆的有趣影片,會讓我們不經意的.慢慢的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
    -------------------哥鴿割戈擱胳菏疙------------------------
    討論「中國用語入侵」是個問題嗎?可以衍伸的話題太多了,顯得著支影片太過簡單簡短。
    雖然隨著時前往前很多事物都會改變,但有些事物還是需要去關注,必免過度影響。
    最讓我感到該思考的是,我們是否還會思考這件事,在中國的影片實在是太多不需要你的思考,他們模仿的影片實在是太多了,有太多看似有趣的影片大量充斥著我們得生活。
    「中國用語入侵」是個問題嗎?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語言上的問題,年輕小朋友能夠有效的辨別真假? 年老的長輩能辨別真假? 我們需要慎重的是思考"思考.想法"的這個問題
    以前長輩會聽醫生說,就是不聽家人說。聽詐騙集團說,不聽警察說。現在都看影片說...
    我有空時會在網路上有趣的話題,回復我的看法。這個話題包含的太多了,很多我曾經有的想法無法一一舉例,只能大略的帶過。
    經常遇到我下面的回覆,問我一個看法相左問題,但沒有任何自己的思考跟想法的,我就不回復了。

    • @user-pz8iz9ie9r
      @user-pz8iz9ie9r Рік тому

      贊同你的觀點 推推~

    • @5438915487
      @5438915487 Рік тому

      伯萊語是希伯萊語嗎?

    • @rickchen0930
      @rickchen0930 Рік тому

      你説的這些簡化用語、短影音都是所謂網路速食文化,和中國、和語言本身沒有什麽關係,平方米這種國際單位也和中國沒有關係

    • @s8180505
      @s8180505 Рік тому +6

      你說的「伯萊語」不應該是「舶來語」嗎?

    • @weilun5828
      @weilun5828 Рік тому

      @@s8180505 是的應該是舶來,打太快了沒注意到! 不過懂的人應該都懂。

  • @alfonsochu0914
    @alfonsochu0914 Рік тому

    最近剛好跟其他家長聊到關於協助小朋友造句和作文寫作能力的訓練,所以對於你所說的「良好的語文訓練」深感興趣,有機會可以分享一下嗎?

  • @rekz994
    @rekz994 Рік тому

    謝謝!

  • @WRRRin
    @WRRRin Рік тому +11

    現在語文方面積非成是的現象真的太嚴重了
    身為一個比較會在意的人
    看到或聽到時都忍不住想糾正
    但每次都講出來的話又會被當機掰人
    真的希望這種得過且過造成用字不精確的情況可以少一點_(´ཀ`」 ∠)_

    • @lanlan7795
      @lanlan7795 Рік тому +5

      這現象除了語文其實在其他專業也+-發生
      說回來都是因為台灣人認真專注在各樣事物的人,太少
      大部分都很隨便

  • @user-zm9hv4ox6x
    @user-zm9hv4ox6x Рік тому +33

    有時候我會有點介意,但有時候我也覺得中國的用語在某方面就是比台灣還有用或者有獨到的情境
    像牛逼兩個字我就挺喜歡,因為這兩個字有對岸才有的俗氣

    • @stellaqian1645
      @stellaqian1645 Рік тому

      没错没错,土豪和牛逼就很搭😂

    • @john0628
      @john0628 Рік тому +2

      我蠻不喜歡 聽口氣很粗俗= =

    • @user-hk8vm3lc7g
      @user-hk8vm3lc7g Рік тому +1

      最近聽到「瞎逼逼」這個詞 感覺就是很沒教養的人在自以為是的說個不停的樣子。我想不到台灣有哪個詞可以去形容

    • @user-ro8ku2qr8j
      @user-ro8ku2qr8j Рік тому +5

      @@user-hk8vm3lc7g 頂多就是說某個人在講幹話吧 對岸強烈土味的用語好像比較多

    • @cher-yusu833
      @cher-yusu833 Рік тому +1

      ​@@user-hk8vm3lc7g 看語境可用自吹自擂或話唬爛平替,不過語感上是沒這麼粗暴到拿刀架對方脖子直接拒絕對話的感覺,還是用「叭餔咧」代替(誤)

  • @voicechen5693
    @voicechen5693 Рік тому

    謝謝您,減少許多我的焦慮感。

  • @user-bk2sx4xu5i
    @user-bk2sx4xu5i Рік тому +3

    講外來語分類時我突然想到生物學中提到的「外來種」、「入侵種」與「歸化種」XDDDD
    感謝朱大這部影片讓我沒那麼牴觸中國用語了
    找到自己用得最順的才是最棒的🫶

    • @user-bk2sx4xu5i
      @user-bk2sx4xu5i Рік тому +3

      大致講解一下這三個詞的差異
      外來種:因為各種因素而從外國傳入該國家的物種
      入侵種:由於該外來種太過強勢,威脅到該國的原生種
      歸化種:外來種與原生種達成一定平衡,共同組成生態圈的一部分

  • @winky9831
    @winky9831 Рік тому +6

    中國用語入侵臺灣和香港大力推行普通話有相似之處,真的 ,瞭解詞語背後的故事很重要!!

  • @koshizu1988
    @koshizu1988 Рік тому +1

    看完以後明白自己為何自大學以來就立志做粗文人了 謝謝你朱老師

  • @s-lchen4875
    @s-lchen4875 Рік тому

    說得太棒了!! 💚💙💜

  • @marklin9099
    @marklin9099 Рік тому +10

    真的很認同大陸用語也有一些比我們形容得更精確的部分,甚至簡體寫法在某些個人註記上也是非常便利的方式。
    但是我認為學校、教師、教材基本上是不適合教這些容易產生混淆的詞彙,在一個我們現行已有普遍性稱呼、而非新興事物、且很容易讓人產生混淆的時候,教這種用詞我就完全不能認同。
    否則...我們是否要教學生,台灣的很感冒=大陸的不感冒,那課本的感冒是哪一個感冒?也是否教一下大陸的小姐是專指特殊行業,並每一次提到小姐再跟學生解釋這是敬稱、還是指她從是特殊行業?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相關行業應該是教育學生、並幫其解惑,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困惑吧?

    • @user-mi2xm4jk2f
      @user-mi2xm4jk2f Рік тому

      中国官方叫失足妇女😂 或者从事卖淫行业,色情行业,妓女都不怎么用,小姐是民间在用,他有他的历史性,以前共产主义大家都叫同志,男人女人都一样,干的活也一样,不是男女,而是男女一样,女性也要去做工地,耕田,穿的也差不多,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港台电影进去中国,女主角都很漂亮,都用小姐称呼,这个词又重新拿来使用了,小姐这个词古代都在用了。那开始有一些妓女经常也打扮的很性感,大家开始用小姐称呼他们,所以算是污名化的一个词,也算是多义词吧,现在官方也不用小姐这个词了,多用女士称呼。
      但他肯定是知道这个词有指女士这个称呼的,把妓女叫小姐算是尊重她们,要不然怎么称呼呢?但是其他人就不喜欢被叫这个词了,但他们肯定是知道小姐不是单指妓女。

  • @shirman8550
    @shirman8550 Рік тому +3

    我覺得中國用語中,「碰瓷」這詞倒挺不錯的,台灣還沒有這麼簡短的詞來描述假車禍之流的詐騙案件,雖然他本意專指其中一種案件(引誘你觸摸一個瓷器,再宣稱它受到損壞要你賠償),但無意中產生一種譬喻化的修辭,可以用來形容所有假造自身損害來要求你賠償的詐騙案件。

  • @yujiang9636
    @yujiang9636 Рік тому +1

    雖然有些老師真的不會教,但課本內容、課綱、教育體制這些問題更多

  • @ColLeCt-hb4xg
    @ColLeCt-hb4xg Рік тому +3

    超級贊同的!台灣的教育根本就是抹滅學生對文學語言的學習熱情,以前國高中作文被槓掉換成不喜歡的文字真的覺得很無言,找老師他也說不出什麼,只說這樣寫考試比較高分,真的ㄏㄏ

  • @hungsana1837
    @hungsana1837 Рік тому +7

    一個人過度使用支語背後還透露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有多麼頻繁使用中國的網路媒體及應用程式。可怕的是這些平台往往有意無意傳達統戰思想(所謂滲透),所以對於這種語言現象仍不可不慎。
    個人不用「牛逼」的原因反而是其中隱含的性別因素,可能是牛的生殖器很大所以被用來形容厲害的意思吧,這就跟台灣講「太屌了」差不多,同樣也是我不喜歡的用詞。

    • @JO-gz6pf
      @JO-gz6pf Рік тому

      逼其實是指女性性器官,我也不知道這詞怎麼來的

  • @ivan06513
    @ivan06513 Рік тому +1

    老師解析的太清楚了
    尤其是語言的語感那部分
    而那個走心真的是沒辦法理解
    一開始還覺得這到底是什麼疾病嗎
    走心了需不需要看醫生之類的xD

  • @ralapkuo7550
    @ralapkuo7550 Рік тому

    謝謝!
    另外老師您在6:47用的句型超中國的(?
    這種排比的口號表達出的感覺就很堅定,很激昂,很爽

  • @user-cr3yv1do8h
    @user-cr3yv1do8h Рік тому +9

    我家兒子就有這個狀況,有時候會使用中國用語。
    他現在7歲,學校還沒教歷史,我也很難講清楚我們跟中國的關係。
    後來跟其他人討論出,我們跟中國不一樣,錢幣不一樣,孩子就立刻懂了!

    • @m240582
      @m240582 Рік тому +2

      那後來有解決你自己沒辦法說明與中國關係的問題嗎?

  • @alan198015
    @alan198015 Рік тому +3

    我不確定是不是我把問題想得太過簡略了
    但我覺得中國用語的入侵
    只表現出這這幾年台灣娛樂產業的衰弱
    在年輕一輩創造流行能力的不足

  • @nonoiseftz
    @nonoiseftz Рік тому

    想到一些曾看過的用詞用法上的疑惑 像是"對某某人很感冒"從前後語意來看應該是指對某某人很有意見或不認同之類 但也看過明明是"同樣語意"但句型卻是"對某某人很不感冒".....

  • @prankdogbad
    @prankdogbad Рік тому

    認同~~~讚

  • @chsiw3504
    @chsiw3504 Рік тому +46

    語感的確很重要
    以前在玩遊戲的時候,最有感的就是早期翻譯是台灣翻譯的
    但是後期開始慢慢外包中國翻譯,就開始會有一種內容質感下降的感覺
    我一直印象很深的就是日文中在講「りょうり(料理)」的時候
    台灣會直接聯繫到料理
    但中國翻譯直接會變飯菜...…
    今天的料理非常美味
    今天的飯菜非常美味
    馬上讓人直接從沉浸遊戲直接變成WTF

    • @kala0629
      @kala0629 Рік тому +16

      其實就中文「料理」這個詞彙的語感來說,通常更見於精製或是正式的菜色;一般若是形容家常菜,我們多半會直說這道「菜」,而非這道料理。例如:我爸燒得一手好菜。
      但在日文語彙中りょうり(料理)的使用則更寬闊一些;因為日文中沒有用「菜」來囊括菜色的用法,或者說類似的會使用「ご飯」,但若直譯的話這是「飯/餐」的意思。如果要翻譯「我爸燒得一手好菜。」這句話,多半還是會用 お父さんは「料理」が 上手です。
      我不確定「今天的料理非常美味」這句話出現的情境是如何,若是在餐廳,當然直接翻譯為料理原汁原味也符合原意,但若是家中用餐,「今天的飯菜非常美味」其實是符合語感正確翻譯。
      日文也只是初學,分享一下看法,如果有誤歡迎指正感謝。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7

      今天的料理非常美味➡️今天這一道道擺盤精美的美味菜餚非常美味,一道道美饌色香味俱全。
      今天的飯菜非常美味➡️今天準備的這些菜跟飯雖然看似普通,雖然不是可以放上辦桌的那種漂亮菜餚,但是很好吃
      這兩句若要說有什麼差異,我覺得我的想法與分析大概是這樣。我的表達能力不是非常滿分,敬請見諒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3

      @@kala0629 日文系的表示認同

    • @BH19940
      @BH19940 Рік тому +1

      @@userJiangPisces 總結得非常到位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3

      @@BH19940 謝謝你…
      (P.s.也感謝我國高中的時候看了非常多尖端出版社的漫畫,雖然我的老師過分古板所以很賭爛我這麼愛看漫畫,非常不認可我,但是尖端出版社的很多譯者和編輯的語言能力都非常精湛,我也是拜他們之賜才學到很多課本不會出現的語言表現的,比方言情小說、古裝少女漫畫裡表現美麗氛圍的文字,「美饌」這個詞我也是在林青慧老師的《藍雪花》裡面學到的)

  • @tomsonchiou
    @tomsonchiou Рік тому +2

    我現在能理解當年我在那邊"紅豆~大紅豆~"父母的心情了XD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大紅豆!芋頭!ㄑㄧㄚˇㄑㄧㄚˊㄑㄧㄚ〜

  • @140ysl
    @140ysl Рік тому

    謝謝你

  • @chendanjin
    @chendanjin Рік тому +1

    國小時喜歡把看的書裡面的句子寫進作文裡,有次國小老師打叉表示用錯詞,國中不死心把曾經被打叉的再寫一遍,國中老師卻表示這個比喻用得好😂

  • @user-zh3hm3wb8q
    @user-zh3hm3wb8q Рік тому +5

    想請問老師對「詞義弱化」的看法或見解。(我不確定是否是用這個詞來形容)
    比如在表達對某個角色的喜愛,以往可能是「超讚的,有夠可愛」
    現代的可能是「香爆,尊死」這種誇飾性比較強的字眼搭配
    這種在表達時使用的詞彙浮誇化的情況是基於什麼情況呢?

    • @Chuck158207
      @Chuck158207  Рік тому +5

      這個其實就是人類喜新厭舊的習性,覺得舊的詞彙沒那麼夠力了,本能想找更新鮮的詞~

    • @userJiangPisces
      @userJiangPisces Рік тому +1

      為也學過這個!但我也忘記正確的專有名詞是不是「詞義弱化」了,比如以前我們會用「好美」去形容一個很好看的人,後來改用「美爆了」之類的,再後來可能改用「女神」之類的更加強烈的詞彙去形容一個很美的人

    • @GaryROC
      @GaryROC Рік тому +2

      我有注意到,對岸的用詞都會用的很極端、強烈,也連帶影響到台灣
      像是"高端""低端"這種含"極高""極低"意味的用語,已經取代比較和緩的"高低階"在台灣的用法
      甚至連不存在的"中端"都莫名的取代了中階的用法(不是只有兩端嗎? 要說也是中段吧)

  • @SpAOVOAq2
    @SpAOVOAq2 Рік тому +8

    就我個人的語感會覺得現在很多人愛用的「質量」是有「品質的量化」的感覺,雖然因為科學上這個詞是有嚴格定義容易所以我不是很喜歡,但也大概能理解這個說法,直到有一次看到有人在為「質量」這個說法辯解時,說這是個偏義複詞,卻拿「重質不重量」這句話來解釋,才發現真的有人不是靠語感說話的。
    還好影片中不是說語言的質量和脈絡

    • @Nobodycare18
      @Nobodycare18 Рік тому +2

      個人經驗,「質量」的個詞是源自於中國早些年商品上都會寫「質量保證」,表示品質好並且不偷斤減兩,品質數量都有保證,但久而久之大家都忽視了量的部分而變成只有「品質」的意思。
      我是完全沒辦法接受用「質量」代替「品質」,因為質量原本就是物理量的意思,既使在中國我也認為這是誤用了,只是積非成是而已。

    • @user-cv4rb7vz4r
      @user-cv4rb7vz4r Рік тому

      这两个词完全不一样
      “这张桌子质量很好”意思是这张桌子很牢固
      “这张桌子品质很好”意思是这张桌子用的材料很有讲究
      只有台湾人会弄混

    • @diquark5431
      @diquark5431 Рік тому

      沒有必要刻意區分學術專有名詞和日常用語,不然數學上的群,域,環這些專有名詞會讓我們日常中一個字也講不出來,我們沒必要像避諱皇帝的名號那樣禁止詞彙的使用。

    • @martinli219
      @martinli219 Рік тому

      @@Nobodycare18 质量 这个词在大陆的语境中还是隐含了一些数量的含义。例如一般认为更好的商品会更重一些。例如高质量完成某项工作,不仅表示完成的工作水准高,数量也要够多。

    • @s910928100
      @s910928100 Рік тому

      我認為質量就是mass。不是quality也不是quantity,更不是quality加quantity

  • @Quincy001
    @Quincy001 Рік тому

    我感覺有些詞感覺還好
    (正常狀態下)語言是一個工具 用來表達我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