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最容易混淆的2個字:“心“”和“性”到底有啥不一樣? | 修行者必看 | 往生西方| 開悟解脫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лют 2025
- 佛經中最容易混淆的2個字:“心“”和“性”到底有啥不一樣? | 修行者必看 | 往生西方| 開悟解脫
明心見性是佛經中最常出現的詞匯。对于“心”和“性”这两个字,我个人比较倾向的是一种比较圆融的解释,那就是心和性,既不是完全一样的,也不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就像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性是心的本质,心则是性的表现形式。它俩其实是相辅相成,不分家的,就像《心经》里说的那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感謝分享🙏
「心」為道之體、「性」為道之用
「明心」之後「見性」,「見性」才能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真心:虛空能容萬物,萬物無法擾虛空。
見性:呼吸吐氣。
一起討論、一起修行。🙏😊
赞叹高师兄学佛几十年,功底深厚,记忆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都非常强,发愿不辞辛苦制作各种视频传播佛法,也引来很多同参道友们热烈讨论。佛教的理论要是懂了其实非常简单,只是佛教一是外来的翻译的内容,二是古代中文,使得佛理扑朔迷离。其实佛教难的是有所证,证得佛教真实不虚。
首先感謝您的留言鼓勵🙏另外我想表達對您說的「佛教難的是有所證」非常贊同。佛教需要實證,而非考證。🙏🙏🙏
非常感谢师兄,南无阿弥陀佛🙏
能听到高一竼老师的解释读经,是离不开因缘,是福果的感应,老师对经文解释的淋漓尽致,受益匪浅感恩佛菩萨加持老师功德无量!阿彌陀佛!🙏🙏🙏🌹🌹🌹
您言重了🙏感恩留言鼓勵🙏🙏🙏
性, 遇緣起作用, 就稱作心.
👍👍👍
謝謝師兄分享,清淨無為,對自己慈悲點😊
感恩鼓勵和關心🙏對自己慈悲一點讓我想到好多年前的一句廣告:男人要對自己好一點😂
活參這兩字妙!@@QingLiangJing
這廟大智者多,小弟可以好好穩固下😂😂😂
是的,受益良多,非常感恩! 阿彌陀佛!
感謝您留言鼓勵🙏🙏🙏
声音非常宏亮,听了非常舒服,感恩分享.
感恩您的鼓勵🙏🙏🙏
宏亮舒服 已落二三
@@榮弘許 請問何謂一?🙏
風幡不是心動非
我們中華民族 已經被佛教 拜偶像 欺騙了五千年 不要再被騙了 ---摘自(從死裡復活的緬甸和尚)
靜淨敬
*時時對齊於「大妙」則成矣
~😅此「誠」之謂也。
南無阿彌陀佛!
真誠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洗心除妄念,青凈心念佛,臨命終時佛必接引!開悟見性妙明覺心惟往生淨土佛力加持才能證得!娑婆世界難!南無阿彌陀佛
頂禮善知識!
性中無我二分別,
心無自性乃皈體,
幻海識中見真如,
大丈夫行當如是。
以此稱頌善知識功德
境随心转,迷时被境转,悟时转境界°
👍👍👍
我們中華民族 已經被佛教 拜偶像 欺騙了五千年 不要再被騙了 ---摘自(從死裡復活的緬甸和尚)
自性由出生就本有、不靠因緣決定不變不滅、遇境心就現、要明全是幻影、但又不能斷滅相
👍👍👍
那請教您未出生時有沒有?
@@tppyj168有
永恆常存
识自本心,一切吋中安住本心,即是成道
🙏🙏🙏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普皆迴向
🙏🙏🙏
如果字幕能稍稍慢一點,就更完美了,不然會來不及看清楚,以致整句含義無法了解,謝謝,感恩。
早上的龧光,云霧散了,曙光出现天亮啦
性為體 心為用
"性"是一種純粹的靈性能量;"心"是靈性能量產生認知。
🙏🙏🙏無求便是得, 求謀未必得,由來本冇物,何故有得失?
心太性清淨佛無動
见相即见心,见是法界体
既然你能看到万事万物的存在,说明你的生命根本就已经在这里了。你只需要把万事万物存在的这个定义,解释放下,剩下的就是仅存的存在本身,就是背尘合觉,就是离相寂灭,就是观自在。
重要的不是看到什么,重要的是这个看的本身,这个看的本身就是一切
谢谢大德分享🙏
我們中華民族 已經被佛教 拜偶像 欺騙了五千年 不要再被騙了 ---摘自(從死裡復活的緬甸和尚)
離塵為體,六識之根,性在作用,除妄辨真。心與性兩者的關係,就如同手與拳的關係一樣。手是體,拳是用。賢首國師,解釋妄盡還原觀給武則天了解時,解釋到心就像是宮殿前的金獅子,而性(性質)是金子做成的。虛雲老和尚講得是麵與麥,性就像麥,心就像各種麥做出來的食物例如麵。佛經裡講的性就像是鏡子,心就像是鏡子上映現的影像。
👍👍👍
👍
修心可以養性!
心生法、性顯相!
內心性、外法相!
『性善則相好性要圓融,心通則法通心要明淨』。故心性有不同!皆是能生法相之所、唯修心可養性、故知:心是藏識可變之所、性是執識不變之所!
金剛經的四句偈是:
1.不住相(相空)而生清淨心。
2.不分別(性空)而生平等心。
3.不執著(法空)而😂生正覺心。
4.不妄想(心空)而生慈悲心。😢
人就是复杂的东西,有了自性,要找心,有了心,又去研究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哈哈 爱折腾嘛😂😂😂
我們中華民族 已經被佛教 拜偶像 欺騙了五千年 不要再被騙了 ---摘自(從死裡復活的緬甸和尚)
眾生都是如此
沒什麼
非常到位的解说。心不净,就无法见性。那么多杂念思想混乱又如何能见性。
性含容ㄧ切包刮空有心映現照見ㄧ切空有像鏡子映現萬物
👍👍👍
「勸人常念佛,把心安住」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誠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願此功德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歷代祖先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阿弥陀佛🙏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蓮師心要建言1-6---古儒吉頻道都不錯,減少在佛言佛語中打轉
真心妄心分,是將妄心修成真心,是要用妄心找到真如心。真如心才是本來自性清静涅槃。
心不自心,因境故心;
境不自境,因心故境。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即為真如自性之體大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即為真如自性之相大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即為真如自性之用大
此六祖之開悟偈即是不得不說出【性】的文字相。
亦即是馬鳴菩薩所說的(一心三大義)
一念不覺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粗
即是【心】。
此三細相,凡夫聖者皆有之
不同之處在於聖者生心不執著,凡夫執著不肯放。繼而六粗之相執著深!起惑造業受苦報,六道輪回無了期!
聖者生之三細相,留惑潤生渡眾生,大悲心相即如是!!
🙏🙏🙏
見聞覺知同一覺性,只是境塵時相的差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很棒契入佛理的詩偈。山是無言的存在,人是覺知者,和合生起森羅萬相!舒發情懷為詩句,落在阿賴耶識裡。
@@謝進益-c2d 🙏🙏🙏
本心唯佛等覺料,佛性佛乘唯佛教。
莫談一念三千理,念佛心圓三諦了。
莫輕願力易行道,華嚴法華圓融曉。
莫作方便不見月,彌陀淨土真覺妙。
南無阿彌陀佛!
心和性絕對是分開的,釋尊在講金剛經時,所強調的四偈句等,心空,性空,是不同的兩種境界,有人先明心,有人先見性!
各位大德 要修行 首先 先了解自己(心)和宇宙(性), 心代表的是自己了解和知識,性代表是宇宙道理和特性, 所以達摩祖師才會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所以心才會用(明)來表示,性用(見)表現, 祝大家早日明心見性, 南無觀世音菩薩。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
我們中華民族 已經被佛教 拜偶像 欺騙了五千年 不要再被騙了 ---摘自(從死裡復活的緬甸和尚)
烏鴉黑,海鷗白,無差別,斷差別。
👍👍👍
没那么复杂的去理解心和性,这只是语言文字的局限和个人表达方式的不同,道是简易的。心有人把它当作心意识,那就是性的运作和体现。而有人把它当作真心、清净心时那就是本性。所以在听“讲法”人的开示时,就要听清楚其意,就不会有疑义。
再说色空是一,不是二,见相即见性。
"色空是一,不是二。"這句話我不會這麼說。我會說:"色空不二"!
如果您大神
一語道破
還需要其他受眾
佛言佛語的加持嗎?
心性是一合相 一合相即是不可説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
金剛經云: 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生無所住心 ... 發阿耨多羅三名三菩提心者 應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南無阿彌陀佛
🙏🙏🙏
這樣說吧
水為性體,心動則波起,岸邊的泡沫可看為妄念執著
六祖惠能曰
菩提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不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说得好👍👍👍
如鏡子為「性」體,所照能顯萬(心)相而不執著諸法,鏡面塵垢為執著妄念(誤會認為) ;
放下對世間誤認 ,如擦掉鏡面塵垢,清淨鏡體本如來自性能顯相。
阿彌陀佛
自性能顯相,而能作佛事,
顯相即明心,如來即自性。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
統領大眾,一切無礙
皈依無上金剛歷代祖師
🙏
@@陳文興-q5i 阿弥陀佛🙏
心與性的關係,不一不二.性是體,無相無作,本自清淨光明(無量光),本不生滅(無量壽),本不動搖.而心是性的妙用,緣來則應,能生萬法,故說心因境有.性無相,難以名之,故有多種稱呼(真心.本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性清淨圓明體.真如.菩提心.標月指所示),本性體空,故稱真空;心 能顯相,但所呈現之相卻是虛幻相,故稱妙有,因此心性的本質是妙有真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若明瞭心是性的妙用,那麼心所現的境稱之為法界.明心見性後啟修,知道能念和所念都是 同一顆心(心即佛),持此正知正見,一心不亂,必能往生西方淨土或十方佛國(信.願.行).小小見解,提供叁考.
佛法的难就是名相 名可名非常名 心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楞严经必须要学 不然怎么都是枉然。其实小乘佛教倒是适合每个人 修行的蓝本
深以为然啊👍👍👍
我們中華民族 已經被佛教 拜偶像 欺騙了五千年 不要再被騙了 ---摘自(從死裡復活的緬甸和尚)
心性不一不異,是無常相。
心为后天之体,性为先天之体
🙏
心为其体,性为其用。心作意故显其性,心无挂碍故显法性真如。
正確!
但佛法中所說的心是無形無色的!
@@chhuang2458 🙏🙏🙏
@@chhuang2458 从法性法体说:“空中无受想行识….,”, 不是“无受想行识…”。 从方便处说:水无形无色,却不说无水之体。
说反了。性为体,心为用。
@@安大业 👍👍👍
性是勝義空性、法性、實性、真理,是般若正智的對象。它不具心的性格。這應是龍樹中觀宗不同於如來藏系之處。
心與性乃是不相同。
心乃是在意識之後,當心與意識相合起了作用,才出現情緒與性,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要斬斷情緒,讓性趨向於靜與淨。
所以,知性還是不夠的,明心更是重要,尤其是心的功能要非常清楚明瞭,才能夠從明心走向物質科學;至於明心見性則只是走向社會科學而已。
🙏🙏🙏
如果把心和性合成一个词来解释,那么"心性"这个词的意思就被限定在解释心的性,心性=空性+佛性。空性=? 佛性=?
空無是不對的,滅盡定最高好像是到梵天,那是竪出三界,我們佛教要的是最少證果橫出三界,主動權要拿回來,不隨因緣流轉被動無盡輪迴,那個是其他所有宗教的共同性。
性是无相的,心是有相,无论真心幻心都是名相。
性是通过心的作用,无念无住而见相非相,才能体证,严格说,性这个字也是名相,正因如此才需要离相而说法。
用世间知识概念逻辑去说明、理解心与性,是很难究竟的,一说即不中。万部佛经都是方便法,教人去亲身去证悟,而不是只停留在对佛法的理解上,正如六祖批神会:只是个知解宗徒尔!
佛陀在金刚经里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若性為魚,則心為水,見魚必先見水,見了魚忘了水,若不忘水則有水迷。
🙏我见过很多都是比喻成水和波。
你的比喻不正確
是水與波
言簡意賅
故弄玄虚!大到至简!心生性!性⭕️心!性乃心之显也……阴为阳生!阳为阴用……
😂😂😂
心不明其性必而生疑'就是人類最大災難
🙏
性 = 生 心 (拆字) = 由 性 生心 = 性 (佛經) = 佛性
心 = 妄心 (佛經) = 宇宙起源 = 無中生有 = 萬物之靈
明心見性 = 把心 照亮 黑暗中看不見的背後 竟是 佛性
= 又叫 摩尼寶珠 = 這寶珠是佛性 可以發光 = 此光能生成萬法 (無色界) = 萬法 能生成萬物(色界以下)
👍👍👍
高人也
高
佛法主要講如何降伏其心,即如何培养好的心性丶性情丶性格,如此而已。不必说得神乎玄乎的。
外行乱講少澎風.百丈一字错五百世狐身.
內行是如何講呢
順逆積累直符使
數義彌張藏十地
九疇分野藏甲辰
表裡內外中宮蕴
六儀甲首辰心始
時甲所使六卿分
分合日月臨勢位
尊位師保居安鎮
上中下位安鎮泰
中宮心儀節制解
🙏🙏🙏
儒家講的是仁,君子
🙏
心性指人的性情。不必想得太複杂。修行就是修心性,净身口意把心修,不修心性多枉然。
❌你說的不是「性」
還是為了流量
唉!
唉!
胡說八道,明心是明真心,見性是見佛性
那我哪一句是胡說哪一句是八道呢
如是解說!亦不知所云!沒有入定!!你在解釋什麼?
突增雜訊!!!
感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