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發菩提心,但常隨順習氣而提不起心力,要如何克服?【精華】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8 лис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34

  • @陳善音
    @陳善音 3 роки тому +5

    南無阿彌陀佛

  • @peyjintan8785
    @peyjintan8785 3 роки тому

    感恩法藏和尚🙏🙏🙏

  • @Lee-wi9tt
    @Lee-wi9tt 3 роки тому +5

    禮敬法藏和尚🙇‍♂️🌹

  • @陳文玲-s6m
    @陳文玲-s6m 2 роки тому

    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 @estherwee367
    @estherwee367 3 роки тому +3

    师父阿弥陀佛🙏

  • @阿山哥-h9h
    @阿山哥-h9h 3 роки тому +5

    感恩師父!讚嘆師父!

  • @bluemoonmassageandspa4019
    @bluemoonmassageandspa4019 3 роки тому +1

    頂禮師父,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 @dasing2
    @dasing2 Рік тому +1

    不能身出家的, 就心出家...🙏🙏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煩惱跟菩提即是空有不二啊!菩提與煩惱捨不得亦取不得!南無阿彌陀佛

  • @wusheng
    @wusheng 2 роки тому

    佛告思无量义菩萨:“善男子,菩提心者,非有非造离于文字。菩提即是心,心即是众生。若能如是解,是名菩萨修菩提心。菩提非过去、未来、现在,如是心、众生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能如是解名为菩萨。然于是中实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为始行众生故说有菩提,如阿罗汉取证,于法无所得,以世俗言辞故说有菩提。然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然于是中亦无有心,亦无造心者,亦无有菩提,亦无造菩提者,亦无有众生,亦无造众生者,亦无有声闻,亦无发声闻者,亦无辟支佛,亦无发辟支佛者,亦无有菩萨,亦无发菩萨者,亦无有佛,亦无成佛者,亦无有为,亦无造有为者,亦无无为,亦无造无为者,是中已得、今得、当得皆不可得。”--乾隆大藏经第95部《庄严菩提心经》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乾隆大藏经第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乾隆大藏经第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无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乾隆大藏经第18部《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发菩提心,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发菩提心。此是菩提,我今为趣此菩提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善勇猛,由彼菩萨决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提性故。若诸菩萨发菩提心有所执著,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是故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是故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以故?善勇猛,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萨埵,不名菩萨。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唯执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又,善勇猛,若生平等性即实平等性,若实平等性即心平等性,若心平等性即是菩提。若于此中有如实性,即于此中无所分别。若有分别心及菩提,彼便执著心及菩提,由此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名真发心者。又,善勇猛,菩提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非菩提内得有实心,菩提与心如实如理俱不可说是觉、是心。由如实觉,菩提与心俱不可得、无生不生,故名菩萨,亦名摩诃萨及如实有情。所以者何?以如实知非实有性。如实知谁非实有性?谓诸世间皆非实有,非实所摄,非实有生,但假安立。云何世间非实有生,但假安立?非实有者无实生故。以无实生及非实有故,说诸法无实无性。由如实知非实有性故,亦可说如实有情;于实有中亦不执实有故,复可说随如实有情。虽作是说而不如说。所以者何?非如实理有少有情或摩诃萨。何以故?善勇猛,以证入大乘名摩诃萨故。--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94卷
    又,善勇猛,若能远离大有情想名摩诃萨。彼于一切心及心所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于菩提及菩提分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于心内见有菩提,亦非离心见有菩提,非于菩提内见有实心,亦非离菩提见有实心。如是除遣无所修习、无所除遣,于所修习及所除遣俱无所得、无所恃怙、无所执著,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若能如是发菩提心,乃可名为真实菩萨。彼虽如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何以故?善勇猛,彼已安住大菩提故。若能如是无所执著,都不见有心及菩提生灭差别,亦不见有发心趣向大菩提者,无见无执、无所分别,当知已住无上菩提。若能如是无所执著,发起胜解及解脱心,当知名为真实菩萨。又,善勇猛,若诸菩萨不离心想及菩提想发菩提心,彼远菩提非近菩提。--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94卷

  • @suilianlee729
    @suilianlee729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想想看真的很多东西。
    因该是不敢不会做。
    但学着做。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1

    還有釋迦牟尼佛為了度化自己俗家親弟,也是先順其好色情慾的習氣,誘以慾勾牽令其內心攝受正法後,再帶入地獄觀照執著情慾的過患,這也是證明世尊確實是先順應眾生慣性習氣後,再令入攝受身心二法進而迅速捨離最好的方式。南無阿彌陀佛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1

    還有一個公案可以證明釋迦牟尼佛,都是依著眾生的習氣而令其增上道業的,證果舍利弗曾經教導兩位在家居士修行禪定,一位賣菜的教導不淨觀,一位守墓者教導數習觀,結果不久之後兩人都退轉不願修行,釋迦牟尼佛知道後,告誡舍利弗應將兩人的修法方式互換,也就是順其賣菜慣性數錢的習氣容易入手禪修,另一位順其慣性看盡腐爛殘骸,較能輕而易舉相應禪修的方式,結果不久兩位都證得阿羅漢,這就是順其慣性最好的證據。南無阿彌陀佛

    • @lt6857
      @lt6857 3 роки тому

      正是啊
      您舉的例子非常之好~
      就說佛有無漏智慧,亦是正遍知!
      觀其得度因緣,是得隨順其習氣而方便圓滿,因此才會如此行之~
      而在未證菩提的我等凡夫,無法了解自己與他人證悟之因緣,當然就不得冒險行之阿!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因此依循著世尊說法之教誡,及祖師大德的彙整。未了悟之前,當然得從斷煩惱習氣的次第法落實!
      這是最根本保險的做法!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lt6857 我的例子啊都是有憑有據的啦!也是釋迦牟尼佛親自發表的! 可不是我自己憑空杜撰的!南無阿彌陀佛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lt6857 如果真正發菩提心的人啊根本沒有煩惱可斷啦!煩惱顯現的同時就是菩提覺醒來呀!南無阿彌陀佛

    • @lt6857
      @lt6857 3 роки тому

      @@釋信念-z6f
      並沒有人說,您舉的例子是沒根據地
      我不也是引用您舉得例子了嗎?
      若站在究竟義而言,心性本具當下圓滿~說啥?做啥?修啥?都是多餘的啊!因此煩惱與菩提本是一心在作用別無二三。縱然說了一心,也是方便眾生分別所設的!
      而言説~有煩惱可斷,有菩提可證!本是就次第法而言,方便度眾!
      所以,若一昧的捨本逐末抑或是捨末逐本
      皆是有違世尊當年之本意阿!
      不好意思~無意觸惱
      我只是心平氣和,站在互換意見的立場上留言的!
      南無阿彌陀佛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lt6857 什麼叫做捨本逐末?什麼又叫做捨末逐本?麻煩你舉個例子出來?你這種沒頭沒腦的斷章取義好奇怪的留言喔!

  • @克羅哈德
    @克羅哈德 3 роки тому +3

    有時候想想 看到身邊的人無一不是為了利益而存在
    一生只想追逐金錢異性地位成就等.. 他們覺得這樣的人生才叫人生
    此刻菩提心發起來了也馬上滅了... 幹嘛呢? 好不值得
    眾生把自己的一生跟貪欲執著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想出離
    不是不想救他們 他們根本不自愛 不想出離 以顛倒為真理 能得救乎?
    難 太難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曾經有個公案:有一個佛弟子很喜歡香氣撲鼻,故佛陀允許這位佛弟子,一邊禪修一邊薰香,也因為這個習氣最後證得阿羅漢,若是因為這個習氣可以幫助你精進道業?何樂不為呢!南無阿彌陀佛

    • @lt6857
      @lt6857 3 роки тому +1

      法師您好
      佛的應許
      有佛無漏圓滿的智慧
      洞悉了所有眾生得度之因緣~
      因此廣開方便度眾之法~
      而我等凡夫的自以為,有時看似依於習氣
      而道業有所增上,實則是增長了執著與貪念!不得不慎阿!
      這就是為什麼佛跟我們凡夫的自以為會
      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
      南無阿彌陀佛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lt6857 那你又有什麼樣的高超智慧可以知道凡夫到底是依著自己的執著而成就道業?還是依著自己的習氣而成就道業?你分得出來嗎!你有什麼資格說別人、嘴別人?那你自己呢?你應該反省你自己吧、問你自己的心吧!南無阿彌陀佛

    • @lt6857
      @lt6857 3 роки тому

      @@釋信念-z6f
      哎~
      善意的交流,您怎做如此解讀呢?
      適逢中秋佳節
      敬祝
      您吉祥平安
      南無阿彌陀佛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lt6857 因為你寫凡夫啊?你在說誰呀!我對一切眾生都想成是未來佛你的高下心太強烈了吧?

    • @釋信念-z6f
      @釋信念-z6f 3 роки тому

      心裡有佛也能成就無上正覺佛天天都是佳節啦!整個法界眾生啊都普天同慶啦!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