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真正關鍵在於放下內心的執著,正如觀世音菩薩所教導的七字心咒,簡單易記,卻蘊藏著無盡的智慧。明了這七字,就能解開修行的迷津,成就佛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七個字的奧秘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лют 2025
  • 南無阿彌陀佛。
    隨緣訂閱、點讚、分享,與我們一同傳播佛法的光明。
    轻松解讀佛教經典,幫助您找到寧靜與啟迪,分享愛與慈悲。
    #傳說 #神話 #佛教 #佛家#佛学知识 #修心修行 #佛教文化 #禅悟人生 #传统文化 #愿众生平安健康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佛学智慧

КОМЕНТАРІ • 37

  • @洪薪閔-j1z
    @洪薪閔-j1z 13 годин тому

    阿彌陀佛

  • @Sophia-hung
    @Sophia-hung 17 годин тому

    感恩版主慈悲分享佛陀智慧,無所住而生其心,讓我越來越好,感謝你,感謝你,非常感謝你 ! ❤️

  • @小羽-v4l
    @小羽-v4l 23 години тому

    感恩🙏 南無觀世音菩薩🙏

  • @williamfuller9402
    @williamfuller9402 День тому +6

    从6:25开始看,无所住而生其心

  • @lihchioujean7339
    @lihchioujean7339 День тому +4

    南無阿爾陀佛、觀世音菩薩。 真的 佛法非常的深奧。

  • @tiantiewong3562
    @tiantiewong3562 День тому +3

    南無阿彌陀佛

  • @許文龍-r2g
    @許文龍-r2g 21 годину тому

    感謝分享💕💕💕
    大道至簡,因材施教、解惑⋯⋯就差「因緣和合」💕💕💕

  • @jennytan2301
    @jennytan2301 16 годин тому

    謝謝分享!2025新年如何許願, 2025 新年新氣象,迎接更幸福的2025 新年. 祈愿天下太平,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不發生災難、不戰爭、没瘟疫,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孝順父母, 求父母 身体健康 平安如意, 长命百岁 . 多積陰德改善命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諸惡莫作.
    身為一個學佛的人,學習佛法的佛教徒來講
    我們是要有宏觀的發心的
    為什麼佛菩薩的福報都非常大
    那是來自於佛菩薩的發心發願
    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也就祂的發心非常宏觀
    因為佛菩薩都明白 眾生是一體的
    也就是我如果為你好
    其實就是反過來為我自己好
    你好就是我好 大家共好
    生命本來就是一體
    佛菩薩有這樣的一種思維跟見地
    所以祂們的發心是非常非宏觀的
    所以既然有這麼宏觀的發心
    當然也能夠成就非常非常宏觀
    以至乃至成佛都沒問題了
    所以我們想要成就我們人生的小家庭
    那如果我們能夠發廣大的心
    這小家庭的成功 成就
    當然就不在話下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正確的發心發願.
    請大家一起念佛, 南無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南無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願觀世音娘娘救眾生. 回向给世间众生, 2025新年許願, 愿佛法广传世间.

  • @張立樺
    @張立樺 День тому +2

    南無阿彌陀佛🙏🙏🙏

  • @王寂爭
    @王寂爭 День том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 @OkOk-mh8ii
    @OkOk-mh8ii День тому +1

    這就是宇宙的本來面目。完全正確。❤❤

  • @xbd-hz5gt
    @xbd-hz5gt День тому +1

    无所著❤而生其心

  • @helenchong1259
    @helenchong1259 День тому

    观音菩萨说的对。

  • @AMTF728
    @AMTF728 2 дні тому

    🙏☀️☀️☀️

  • @詹順順
    @詹順順 День тому

    弟子慶幸,感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慈悲開示七字心咒:(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引弟子修行方向的一盞(明燈)。

  • @智能胡
    @智能胡 День тому

    以凡夫心要入諸法實相,無住生心,無過於念佛。

  • @sevenli532
    @sevenli532 День тому

    多年前,一位師兄打坐時,菩薩對他說:
    在來去之間、有有無之間、在虛實之間、在動靜之間。
    如何印證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 @las3456
    @las3456 День тому

    【不 執 著】
    世道人生,真理無常,生滅法則,唯心正真,無常是常,不妄不執,法於自然。
    想開心清,看開静定,放開不執,清静無為,了因斷果,明心見性,正覺智慧!

  • @helenchong1259
    @helenchong1259 День тому

    修行两者都有:增长智慧。绝断轮回。

  • @jessyyang6605
    @jessyyang6605 День тому

    所謂:三慧具足,即:聰慧、智慧和覺慧,這三者之間有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差異:
    *聰慧:* 指的是一個人的先天聰明才智,即自然的敏銳和理解能力。聰慧通常與一個人快速學習新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
    *智慧:* 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洞察力,不僅僅是快速學習或記住信息。智慧涉及到能夠在實際情況中運用知識,做出明智的決策,並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智慧常常與成熟、判斷力和道德觀念相關。
    *覺慧:* 這個詞在佛教中經常被提及,意味著通過修行而獲得的深入洞察力和覺悟。覺慧超越了普通的知識和智慧,涉及到對於生命本質、因果關係以及宇宙法則的深刻理解。覺慧是指對真理和實相的覺悟。

  • @jessyyang6605
    @jessyyang6605 День тому

    智慧 (Wisdom):這是一個廣義的詞,涵蓋了深刻的理解、知識和經驗的結合,特別是在判斷和決策時所顯示的能力。
    智 (Knowledge):這指的是一個人對事物的理解和掌握,更多地強調學習和積累的知識。
    慧 (Insight):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洞察力,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通常與直覺和精神覺悟有關。

  • @jessyyang6605
    @jessyyang6605 День тому

    人身難得今已得,暇滿人生當如何。
    三慧倶足圓滿果,聰智覺慧解脫樂。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 human body, but now that we have it, what should we do with our life of leisure and fulfillment?
    The three insights together lead to perfect results: intelligence, wisdom, and enlightenment, which bring joy of liberation.

  • @jessyyang6605
    @jessyyang6605 День тому

    學佛了生脫死求解脫,
    貪愛無住於心止輪迴。
    Learn Buddhism to escape from birth and death and seek liberation.
    Let greed and attachment not dwell in the mind and stop the cycle of reincarnation.

  • @馬仕達
    @馬仕達 День тому

    成佛又如何
    就得永生嗎

    • @shuipingling935
      @shuipingling935 День тому

      对的,不仅得永生,而且是完全自在的生命。

    • @馬仕達
      @馬仕達 День тому

      @shuipingling935 佛經應該就冇信佛得永生之說
      他只是無量壽
      按佛教說阿彌陀佛將來都會入滅..
      所以可能最終你們都是永遠消失於宇宙

    • @marcolee9756
      @marcolee9756 День тому

      ​@@馬仕達肉體不得永生,但靈魂不滅

    • @shuipingling935
      @shuipingling935 Годину тому

      @@馬仕達 信佛是得永恒自在的生命。阿弥陀佛不会入灭,佛经中有讲无量寿,寿命无量无边。也有讲会入灭,会入灭是针对一些信观世音菩萨的众生说的,说将来久远劫后,阿弥陀佛入灭,观世音菩萨补上成佛。佛都是不生不灭的,是真理的境界,没有尽头的。

  • @jessyyang6605
    @jessyyang6605 День тому

    神愛世人,不分族類。
    神降世間,教導博愛。
    神犧己身,告誡德行。
    神再降世,赦罪救贖。
    神回國度,世亨平安。
    God loves everyone regardless of race. God came to earth to teach universal love.
    God sacrificed himself to teach virtue. God comes again to forgive sins and redeem sins.
    God returns to his kingdom, and the world is prosperous and peaceful.

  • @JackHuang-on2ce
    @JackHuang-on2ce День тому

    我今天哪,才发现原来佛陀在世的时候,一点都不好命!他的修行之旅,苦得很!这得戒,那得忍。
    再看看耶稣也是一样。
    虽然不太了解Nabi Mohammad 的一生,可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在世时,一定也不好过,都是可怜人。。。。。

    • @shuipingling935
      @shuipingling935 День тому

      深入佛法,就会明白佛是究竟自在的,所以他来我们这个世间就是要我们也得到这样神通自在,悲智无尽的生命。

    • @JackHuang-on2ce
      @JackHuang-on2ce День тому

      @shuipingling935 或许吧!他应该学会了无求。这是欲望的另一个极端。但,就算无求,也是一种苦。
      他的极端修行法,对于他本人是残酷的,而因为他无求,所以没那么苦。。。。
      但是在这世上,如果人人都这么极端地活,恐怕这世界虽然没有贪念,但也不会有如今的盛旺。
      他上了天堂后,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应该会有这样的感悟。
      我们却把他的极端,看成了引以为傲的价值观。
      我身为佛教弟子,这么说,是不是很过分?
      我只是觉得他的执念,让很多和尚和尼姑都跟随着他极端,而他们却不自知。

    • @shuipingling935
      @shuipingling935 Годину тому

      @@JackHuang-on2ce 佛那个不叫极端,叫究竟解脱苦恼,究竟安乐,彻底自在。不是您说的极端。若我们都能像佛一样,那我们这个苦恼世界也就会变成极乐净土。还有佛的修行不是极端修行法,是叫中道。他在六年苦行后,发现不对头,所以成佛走的一定是中道,即是苦乐两头不着。

  • @劉青楓
    @劉青楓 День том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