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博士解惑:只有「福建話」!沒有「河洛話」這種東西!【歷史哥精選檔案|蔡正元】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4 лис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439

  • @zyj_jim
    @zyj_jim Рік тому +24

    闽南话才是正确的,因为全福建单单语系就有闽南语系,客家语系,莆仙语系,闽东语系等等。而闽南话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级市,在地理划分上属于闽南

    • @KiatJin_Si
      @KiatJin_Si Місяць тому

      大明帝國當代的日本臨摹坤輿萬國圖抄繪中,與中國貿易朝貢往來的琉球國(即更早古稱的夷州)是琉球群島,不在明帝國版圖的東寧是台灣。(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所謂石井鄭氏族譜,除了無法辨識真偽而大抵修篡起來的譜序,在現今福建沿海岸地區的石井鎮名,明、清當代與以前從未出現過以石井為名,在民國初所設延平鄉,民國29年(1940年)才改為石井鎮。)
      在19世紀與廣東有接觸的英文文獻,“Hoklo”是廣東人及客家人稱廣東潮州汕頭地區人的用法。在日治時代的台灣主要稱用“福建人”而不用“Holo”。概東南亞、印尼或菲律賓等華僑,都自稱福建人,沒有人用“Holo”,在台灣會自稱為“Holo”人及“Holo”話的,概為從不知何時開始的基於在連結中華民族中原“正統漢人"的憧憬意識而推論成文下來。
      日治時期台灣各地使用台語的熟蕃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以與被日本具備北京官話或通譯背景的語言學者所劃分歸類為福建本土㲍納語族群有所區別。
      在台灣的日治時代的戶籍謄本,種族欄登記不是內、清、支、中、滿、朝...的「寄留」戶口,就是台灣本土籍。日治時代的戶口名簿是日本政府以清國政府分開登記的台灣戶籍與支那戶籍為根據(清國從未將台灣全島納入其行政版圖之中,在台灣西部設立了福建省轄下的台灣府,期間也採用賜姓政策當時的平埔族、賽夏族、排灣族等。),將台灣戶籍的本土台灣人,以所會使用的語言的認定種族欄分類為:會說臺語、客家語,但已經不會說父母族語的熟番的「福」、「廣」;會說族語的熟番的「熟」;會說族語的生番的「生」;會父母族語與臺語的「福熟」。

    • @林大喵-x1i
      @林大喵-x1i 9 днів тому

      作为闽西客家人,我觉得叫“闽南话”很合理。叫“福建话”也太狂了,福建是著名的语言岛,语言众多,闽南话只是其中一种,

    • @KiatJin_Si
      @KiatJin_Si 8 днів тому

      @@林大喵-x1i 你們中國的“China”音來源是延用了來自歐洲殖民者接觸東亞大陸皇朝,給你們的泛稱,在歷代的當代皇朝尤其嶺南大南方人民不會自稱是中國人、漢人一詞語彙。當代東亞大陸沿緣島弧除了早已有國族的高麗與日本,尚還未有國族意識的族群就被殖民者概括到了“㲍納”稱。

    • @KiatJin_Si
      @KiatJin_Si 8 днів тому

      @@林大喵-x1i 福建本土裡所謂閩南語的最基本語彙第一人稱“我”語源音來自日語“wa”-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如同在台語用蛤(ha)?音。因此,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應答。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韓語的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在接觸同時將當下身邊或手邊食物向對方分享的表示:자 ja, 먹자 meogja, 자 ja(這,吃吧,來)。原始底層東夷音源語彙的引導感嘆詞“자 ja”,在台語用為當下對人事物以形容的表示:“這ja”李歡喜、抵“這ja”、”這ja“嗷喔、wi"這ja”過、“這ja”大叢,等用法。從未知接觸的底層基於食物需求引導,台語是基於台語語法的也同時延伸用為“吃”的“呷ja”音用。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唉唷就見笑的就派勢誒)。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鮮卑語後裔(概西元317-581年間影響到7世紀中)使用突厥語彙所解釋漢字音的拓拔(鮮卑)裔突厥(大唐皇朝都域已使用漢字系統的突厥語族政權),古突厥語彙:be部族首領;伯peh(台語)、qïmbaq金箔;金箔kim-po̍h(台語)、bi分開;裂pit(台語)、sïqi四至;四至sì-tsì/tì(台語土地範圍術語),台語另用為sì-kè四界(到處、處處)、古突厥語“ɑŋlɑ-”是理解、明白;台語表示安撫應肯的“安啦”音用源、likʐir曆日;日子li̍t-tsí(台語)、tuq纛(旗、旌旗);tō纛(台語意是旗幟邊邊的裝飾)。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今台灣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歷代帝國疆域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華夏文明的起源是中國向來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夷狄蠻戎等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而落葉中原的夷國都域文明遺族)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家、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殘忍、溫度、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KiatJin_Si
      @KiatJin_Si 8 днів тому

      @@林大喵-x1i 福建本土裡所謂閩南語的最基本語彙第一人稱“我”語源音來自日語“wa”-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如同在台語用蛤(ha)?音。因此,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應答。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今台灣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歷代帝國疆域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所謂華夏文明的起源是中國向來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夷狄蠻戎等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而落葉中原的夷國都域文明遺族)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lovingyou2419
    @lovingyou2419 Рік тому +13

    兩位都是有深度有內涵的評錀員 對話精采

    • @峽羽773
      @峽羽773 Рік тому

      蔡博士可是做了研究出了一套三冊的臺灣島史記, 裡面可是滿滿的學問;弄一套來讀讀吧。

  • @zhouyim
    @zhouyim Рік тому +24

    蔡正元讲出了一个很多人不认可的历史真相,就是所有现有的方言发音,距离古汉语的差距,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进化的方向不同而已。

    • @不知不觉-i9f
      @不知不觉-i9f Рік тому

      不是的!蔡正元真正讲得是中华民国写得历史是经不起验证的!

    • @總統好
      @總統好 Рік тому +1

      錯了

    • @hujack7019
      @hujack701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漢化百越講的應該是隔壁的廣東話才對

    • @Bonnie-88899
      @Bonnie-88899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他没这么说,蔡正元的意思现在长江以北的方言发音离古汉语太远,已经胡化的严重了

    • @hujack7019
      @hujack7019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胡話? 那個胡? 亂說。

  • @TheChen126
    @TheChen126 Рік тому +3

    每次听蔡博士将历史,就像听故事一样,十几分钟一下就过了,感觉很不过瘾

  • @masterwong5568
    @masterwong5568 Рік тому +17

    我們這里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都叫福建話

    • @ooxxoo2418
      @ooxxoo2418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真的我看汶萊人 吳尊 也說他講福建話

    • @LEEeechoy-er9om
      @LEEeechoy-er9om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ooxxoo2418 所以你的身份證Race: Chinese/Cina/支那

    • @ooxxoo2418
      @ooxxoo2418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LEEeechoy-er9om 大家都是中國人不要分那麼細

    • @JonathanLee-qf8pd
      @JonathanLee-qf8pd Місяць тому

      ⁠​⁠@@LEEeechoy-er9om 台灣地區的身份證是:支那民國台灣省xx市/xx縣或支那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

  • @LibeliumDragonfly
    @LibeliumDragonfly Рік тому +9

    语言本来就很有意思,福州甚至有长乐旗下话,是当年驻防八旗说的话,听起来实际上相当的像西南官话,和周围的福州话完全不同。

    • @SeanChen5487
      @SeanChen5487 Рік тому +1

      有駐軍的地方往往都有軍區的混合方言,像是廣東惠州的平海古城通行的方言就是官話夾雜閩粵客語,和週邊的惠州方言差異很大

  • @leahwang9370
    @leahwang9370 Рік тому +7

    感謝歷史哥帶著華人重溫中國歷史和文明文化

  • @w.z.6062
    @w.z.6062 Рік тому +5

    有意思的歷史!

  • @nansun3445
    @nansun3445 Рік тому +7

    这一集很有趣😂

  • @shulu5951
    @shulu5951 Рік тому +6

    福佬 不等於 河洛。

  • @閃電-w6j
    @閃電-w6j Рік тому +9

    我想方言區或語言區由於人類的遷徙,並不按照行政區來劃分。當我們討論現今方言或語言的時候,按照的昰合乎科學,專業,嚴謹,客觀的語言學或語音學的標準。可以區分福建的方言為閩北,閩東,閩南等等。
    當我們以政治,族群的角度來看,在不同的移民區,自然會產生相對的,簡化的,方便於政治,利益,或統治者的群體劃分所產生的習慣稱呼,例如東南亞的福建,廣東,台灣的本省,外省,美國的拉丁裔或西語裔ㄧ般,其實昰ㄧ種政治角度的劃分而非純語言的劃分。細觀其中,其實還包括了許多不同的文化與語言的分支。
    福建在不同的時代均有不同的移民移入,由於地形阻隔也造成了福建省複雜的方言分布。

  • @jeffreyyop5850
    @jeffreyyop5850 Рік тому +5

    我是马来西亚的福建人。小时后看的福建大戏(歌仔戏)有写闽剧,也觉得好奇为啥叫闽剧而不是福建剧!近十多年才知道什么回事!

    • @connieou4699
      @connieou4699 Рік тому +1

      在福建闽剧单指福州话的戏剧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闽剧福州话 闽菜福州菜为主其他都算地方菜 没用闽

    • @clc56
      @clc56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福建的簡稱就是閩。

  • @chen-se1nk
    @chen-se1nk 29 днів тому

    以前歷史整理的不多,現在應有歷史文化學校,研究者給與終身俸

  • @connieou4699
    @connieou4699 Рік тому +5

    改闽南话是对的。不能因为讲闽南话的人口多一点就让闽南话代表整个福建的方言吧。要知道福建的方言是很多很复杂的。

    • @connieou4699
      @connieou4699 Рік тому +3

      闽南话就是福建南部的方言,合适。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分地方說,好比霞莆話,沒人聽得懂

  • @忍者蛙-j2j
    @忍者蛙-j2j Рік тому +6

    有請龍介仙說明一下

    • @楊耀昌-c4c
      @楊耀昌-c4c Рік тому

      我想应称龍介先吧?仙是有点嘲諷的,例如糊塗燒酒仙,其实暗罵鬼了,其它像繳(?)仙、諞仙、王祿仔(?)仙、嘛啡(?)仙鴉片仙等等都是負面語詞。

  • @ttroygotknife
    @ttroygotknife Рік тому +1

    作為會粵東/西兩面方言的小孩,聽閩南話沒大問題,就是很多詞和字用的不同. 比如,衣/衫/裳.

  • @young22yy
    @young22y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漢武帝隨後在公元前111年冬季滅亡閩越國(其領土大約浙南至閩北範圍,都城在福州),悉數遷徙 (曾經效忠於閩越王朝的王公貴族和士兵) 到江淮一帶,由於期間有大部分民眾並沒有完全遷徙出閩越地區,從而形成了東漢末期星羅棋布於這一廣闊地帶的山越人群。
    福建不僅邊界多山,就是境內也是山巒峰起,地勢高險。福建還流傳一句話:“閩道難,更甚於蜀道難。且還有生活在遼闊稠密森林中的閩越人,要如何一一點名遷移?很多中國學者就指出,遷徙的只是閩越國都(福州)城內,王公、貴族、豪強等較有影響力的人群罷了。 八王之亂後,就算衣冠南渡,大多會選擇在魚米之鄉的江浙一帶落腳。福建多山多丘陵,沿路瘴癘魍魎(瘧疾叢生),交通極為困難。因為多山多丘陵,可耕種的面積甚少,尚且還得與閩越原住民爭地。而無奈會流落來到此處的,應該人數不多.
    專門研究魏晉南北朝史權威的中國歷史學家王仲犖教授則認為,自永嘉元年(307年)至劉宋泰始二年(466年)一百六十年間,北方流民分七個階段南下,但流亡南下的人大都只抵達荊州、揚州、梁州、益州等地,沒有流入福建的記載。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朱維幹教授也認為「衣冠入閩說」不僅無根據,且背離四世紀當時的歷史局勢。
    閩南語是中古漢語,混合南蠻閩越語。的確有很多詞彙的字根發音,和中古漢語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只要語法、音調及用詞不同,既使時光穿梭,讓你回到唐朝,還是聽得一頭霧水。就像閩南話、廣東話、客家話、雷州話及海南話,裡頭很多用語發音都一模一樣,可惜就是無法溝通。如果說閩南話等於唐朝的中古漢語,那就真是攀親附戚,一廂情願罷了.

  • @kuroro747
    @kuroro747 Рік тому +1

    有意思!☺

  • @simonhou3222
    @simonhou3222 27 днів тому

    會幾句閩南話,就對閩南語指指點點。閩南語有白話音和文讀音两種系統,不是只有口語,蔡博士!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有漢字對應,相當程度保留了古漢語,對應普通話也有百分七八十重疊有字。福建人在明清两代上京做官不在少數,心系家國,雖然離開中原,心中的文化仍然向著中原。在台灣,老輩可以不知中國,但心中肯定有中原。

  • @kelvinhsieh9687
    @kelvinhsieh9687 Рік тому

    精彩👍👍

  • @FelixGuo-c2i
    @FelixGuo-c2i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陳世明教授,能夠證明2000年前閩南台灣話是中原的讀書音,閩南語和其他20-30種方言一起都存在,像廣東,客家,蘭南口語和現在的國語,都會通行!

  • @herosio270
    @herosio270 Рік тому +2

    河洛,是客家人對閩南民系的蔑稱“貉僚(佬)”,在不與客家人交界的泉州就無此民系稱呼,而是省內自稱“下南”(相對福州)。由於贛民南遷較晚,閩系、廣府系稱贛系移民為客,而贛系移民則蔑稱閩系為貉佬,贛人遷入粵東-閩南之時,閩人實際上也是漢畬雜處,大量畬人正在漢化之中。--當然,贛人自己也沒少與山地畬民融合。閩客競爭,類似南北朝時無論胡漢,北稱南為南蠻,南稱北為北侉,這是同一種心理。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1

      閩南人晚於1706年前的西晉末年才南遷南京(東晉)而後才入閩南建泉州府,叫河洛人住東漢,西晉首都圈洛陽,地處洛水黃河之南謂洛陽,唐末第二批河洛人再入閩南開拓漳州平原設漳州府,廈門府原屬泉州管。這是閩南的歷史,天生沒有與外族通婚的習慣,來臺400年,幾乎不與原住民通婚,他們有九個族,因為不同族,秦人身高180公分是甘肅種,50萬攻入粵,粵人是秦人混有西甌越種(遍及廣東,廣西,北越)。東甌越種在浙江,閩北福州也是秦人的後裔,身材比閩南人高一個頭。閩南人的遠祖是西周晉人,首都在山西西南的絳城。至於閩西的贛人是江西移民,應該也有客家人,他們原來住在河北,河南,山東交界宋末南遷,有入江西,有入粵東北,梅縣,陸豐,海豐,有的入閩西南汀州府,客家人叫我→(河洛郎)。聽仔細啦,是(河洛郎)。他們自稱(客家人)(漢人)。(福佬)就是(福建佬)可能是粵人對福建人的稱呼,其實福建方言一大堆,族群獨立複雜,語言各異,學者專家五十年還無法貫通。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你講的是從復旦大學李輝的那個早期版本出來吧?你不知道那個是個有問題的獨論,與復旦團隊更早與後來做出來的結論有矛盾,閩南人有不少百越族的基因才是復旦與台灣其他學術團隊都重復做出來的得到的共同結論。另外那個安陽說法是要把閩南人漢人來源導到河南東部或者更東的山東而不是河洛地區,你要不要去看原文?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另外推薦你去看大衛羊的影片,他有解釋閩南語底層的百越語,陳x明先生的東西少看,有水準人多看一點資料都知道那是以偏概全亂編的故事。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狢獠應該是畬族叫閩南人的,客家人南下後才跟著叫的,後來取雅字才變成廣府人與客家人口中的鶴佬或福佬或學佬。閩南人取諧音又編出河洛的故事,這種編造在明代就出現過,騙顧炎武說州志記載山中非漢人叫城中人“河佬”(其實是狢獠),留下一個沒頭沒尾的記錄,去找漳州府志卻跟本找不到,後來的史料也沒人用河佬,這樣取諧音的亂講在閩南很早就開始了。

  • @蕎麥君-z1z
    @蕎麥君-z1z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3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從中原南下的閩南移民不想忘本,才會自稱河洛人,河洛是指黃河洛水祖先曾定居的地方,硬解河南洛陽太狹礙了

  • @jiezhongguoxibuwangyou
    @jiezhongguoxibuwangyou Рік тому +2

    可不可以请蔡教授讲一下粤吹口中的粤语

    • @jiezhongguoxibuwangyou
      @jiezhongguoxibuwangyou Рік тому

      全国各地的航空都不开小灶,要多加一种语言,就他们搞特殊,他们不搞特殊,国泰事件连香港人也会暴跳!

  • @chengshiluo-hr9kz
    @chengshiluo-hr9kz Рік тому +2

    真的,我是东北人,走到东北以外的地方,别人问我哪里人,第一反应就是说我是东北人,除非人家继续问才会具体讲,东北人走到哪里,早就把东北三个省成为一个省啦~也是很奇怪很…从来没人教过我第一反应就讲东北人…😂😂😂

    • @EastSpring582
      @EastSpring582 Рік тому

      因為清末為抵抗俄國、倭奴和朝鮮人,加上山東當時大旱饑民眾多,所以偷偷放山東饑民往東北開荒。我家也在此時闖關東,可惜後來遇到共產黨打家劫舍,五房人口僅一人逃出虎口到台灣。只能說我是中國人。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因為東北與中原隔大山,地處東北方,統稱東北人

  • @shulu5951
    @shulu5951 Рік тому +3

    閩南語跟國民黨無関。國民黨敗退台灣,只知其北台灣在泉漳兩族為水源地打到士林芝山巖,根本聽不懂泉漳是閩北閩南,只知泉漳語言相似,中間因為日本人也是以台北總督府做行中心。當時殘兵斷水斷腿無數,急需救援,比手畫腳之後,就以泉漳人用的福建話為依據。此時,北台灣的客家人已被趕到楊梅,新竹山區。整個台北以泉漳話和日本話居多,林洋港謝東閩及連震東皆是 福建人。老蔣反共心急,沒有為語言學分閩南閩北。陳誠(當時副總統)為材是用,並無心分閩北閩南。至於 福佬變成河洛)是以 訛傳訛之誤。

    • @vincentlee4606
      @vincentlee4606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現在台灣閩南人所謂"河洛話"是"福佬人"演變過來?

  • @kimchu0421
    @kimchu0421 Рік тому +6

    多謝!

    • @kimchu0421
      @kimchu0421 Рік тому +2

      咱連從哪裡來也不懂耶,你們比我更為中國人咧……臺灣文化撇不清中國啦☆☆

    • @HistoryBro100
      @HistoryBro100  Рік тому +1

      謝謝支持

  • @beeho3122
    @beeho3122 Рік тому +1

    廣東佬一律稱呼福建省的福建佬講福建話。上海佬講上海話,四川佬講四川話,湖南佬講湖南話…等等。

  • @alienchow459
    @alienchow459 Рік тому +1

    其实闽东还是有不少客家人的,所以把现在的闽语简单称为“福建话”也不是很严谨,就好像香港人把他们说的广州话称为广东话一样,也是不对的。

  • @klgsyf
    @klgsyf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正元 讚讚

  • @wahoocool
    @wahoocool Рік тому +3

    應正名福建話臺灣腔

  • @harryy33
    @harryy33 Рік тому +11

    冷知识:在温州无论是讲温州话的还是讲浙南闽语(闽南语在浙南的方言岛)的温州本地人都管‘闽南话’叫‘福建话’,另外‘闽东话’叫‘蛮讲’

    • @alalalaking633
      @alalalaking633 Рік тому

      闽东震怒!!!!

    • @harryy33
      @harryy33 Рік тому

      @@alalalaking633 😂没有贬义、讲蛮话的本地人就是这么称呼的

    • @alalalaking633
      @alalalaking633 Рік тому

      @@harryy33 我就是本地人好吧,整个闽东讲的基本是平话,蛮讲是平话下面的一个分支,只有靠近温州那一小撮在讲。宁德片区讲的是福宁话,福州讲的是福州话,和蛮讲都不一样233333🤣

    • @alb1201
      @alb1201 Рік тому +1

      @@alalalaking633
      〔漢〕人其實不太願意講這一題 ...
      冒號:
      《閩》這個字原本哪來的 ...
      很抱歉,《閩》這個字原本 ...
      蠻 ( 蛮 ) 字來的 @@
      〔漢〕人在中原的時候,
      叫這塊地叫蠻。蠻族所在地。
      叫這島嶼叫夷。蠻夷所在的島嶼。
      〔漢〕人其實不太願意講這一題 ...

    • @alalalaking633
      @alalalaking633 Рік тому +1

      @@alb1201 别编可好?
      “閩”字来源是因为古闽人以蛇为图腾崇拜,常将蛇供于门内。 闽字里面这个虫字是念做huǐ(虺)",是蛇的意思。《说文解字》:“闽,东南越,蛇种。”
      而“蛮”则泛指长江以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南部和贵州南部这些地方,所以还有“苗蛮”的称呼,游戏里的“南蛮国”一般也放在广西四川那一片。

  • @yili-bn3jm
    @yili-bn3j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就是依據魏晉時期潁川集團的說話來定的

  • @vincentlee4606
    @vincentlee4606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為什麼老一輩的本省人(講閩南話的)都自稱是
    "holo郎"(河洛人)? 如果是河洛人, 講的話當然可以稱之為河洛話!

  • @stephencheung3080
    @stephencheung3080 Рік тому +2

    應該就是廣東人說的... 鶴佬

  • @林盈伸-i4v
    @林盈伸-i4v Рік тому +12

    讃 蔡正元博講歷史真的棒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地区都搞不清 福州是闽东 然后说抖音老板闽南的 明明是闽西的

    • @呂蔭堯
      @呂蔭堯 Рік тому

      ​@@怀旧电视剧-w5t
      觀福建地理
      福州在北亦在東
      口語上閩北閩東都有人說
      至於抖音 tiktok
      創始人確實為閩西人
      然對比之下
      閩西為小眾
      閩南為大眾
      故命名時
      以閩南語稱之
      得桃 tiktok
      “得桃”一詞取自西遊記
      孫悟空大鬧天宮摘蟠桃
      閩南語將其衍生為
      遊戲 玩耍之意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呂蔭堯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胡建地图胡州在中间靠右边 宁德在福州上面 宁德都叫闽东 福州叫闽北?南平武夷山才叫闽北 地图三明在福州左边 所以三明叫闽西

    • @呂蔭堯
      @呂蔭堯 Рік тому

      @@怀旧电视剧-w5t
      福建地形斜長
      相對於漳泉廈劃分閩南
      福州寧德屬閩北不為過
      福州歸類閩東也說得通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呂蔭堯 按你这样说那就不存在东西了 直接上北下南得了

  • @James-kh6iy
    @James-kh6iy Рік тому

    这估计得@罗文老师过来看一下,之前有一期纯乱侃。

  • @Ch0uBianBian
    @Ch0uBianBian Рік тому

    原來如此

  • @s07287
    @s07287 Рік тому

    韻書可以證明嗎?

  • @ctlee2483
    @ctlee248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935年以后才有闽南语的说法,泉州漳州厦门金门移民到南洋从清朝开始都自稱为福建话

  • @朱景華-o3m
    @朱景華-o3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蔡博士,我是外省第二代的正藍軍,跟您一樣,嚮往兩岸統一,也喜歡看您的節目,但您今天說到河洛語只能稱閩南語,我是不人同的,您這期的論訴,大有問題,應該謹慎求証❤❤❤

    • @朱景華-o3m
      @朱景華-o3m 16 днів тому

      閩南話就是河洛話,在漳州,人人都知他們的祖先來至河南光州固始,開漳聖王陳元光就是光州固始人;所以我何閩南語非河洛語,俺父親是山東李氏人,俺母親是漳州黃姓!我從小就聽本省老師說,我們的閩南語本名是河洛語!

    • @朱景華-o3m
      @朱景華-o3m 16 днів тому

      更正所以為何閩南語非河洛語?蔡博士請您再用心考查,陳教授說「是」😂

  • @大馬-c7r
    @大馬-c7r Рік тому +6

    歷史地理太爛,蔡博士的課跟不上

  • @家有何田田
    @家有何田田 Рік тому +3

    河洛不是河南洛阳 是黄河和洛河 或者北洛河

    • @唐门-w8o
      @唐门-w8o Рік тому

      把北字扣了吧,诶,这杠抬的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洛陽是洛水之北,黃河之南,它在中間

  • @dzw7492
    @dzw7492 Рік тому +1

    秦始皇約公元前219年派秦軍屠睢和趙佗共20萬人馬建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之後秦滅趙陀建國之後又臣服漢武帝正式進入中國版圖 因此東南方應就有秦漢族古語音

  • @Marty-o5o
    @Marty-o5o Рік тому

    我们潮州老家的宗祠里有记载我们村里人是很久很久以前从河南迁移而来的,很早很早以前我们被称为南蛮,因为当时南方不发达,是个蛮荒之地,都是迁移来的难民之类的,不被重视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潮汕應該也是河洛人,洛陽人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秦嶺以南為南蠻,百越族

  • @tcguanz
    @tcguanz Рік тому +3

    福州话和福建话根本不同啊

  • @_A_Ong
    @_A_Ong Рік тому +5

    所以,我们这些【早在国民党建立之前】就到马来西亚或者东南亚的福建人都说我们说的是【福建话】才是正确的。
    还有一个现象跟国民党时代很像,在马来西亚,福州人很喜欢从政,福建人不太会想要当官。 会不会觉得为何我把福州人分开来说? 因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一个福建人会认为福州人是福建人,我们都认为他们就是福州人,跟我们福建人没有关系。 现在我看地图也了解到福州在福建省里面,但是还是无法认为福州人跟我们是自己人。可能是说的语言不一样的关系吧。

    • @9172爸爸
      @9172爸爸 Рік тому +3

      福建很多语言..你说的福建话.就是南洋华人指的福建话是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就是现在他们讲的闽南话..,
      福建还有莆田的莆田话(莆仙话},还有福州话(平话),还有福建北部南平.建瓯.建阳那边的(闽北话)

    • @annchinn76
      @annchinn76 Рік тому +2

      没错,福州话和福建话的区别极大,我说福州话,我先生一家(菲律宾华侨)说福建话,我们两边都听不懂。可是我先生一家人在台湾厦门和当地人沟通无阻

    • @connieou4699
      @connieou4699 Рік тому

      请注意,福建的福字取自福州

    • @9172爸爸
      @9172爸爸 Рік тому

      @@connieou4699 那建字呢??

    • @9172爸爸
      @9172爸爸 Рік тому

      @@connieou4699 有的人说建州是建阳

  • @夢裏不知身是客
    @夢裏不知身是客 Рік тому

    長知識了!

  • @鄭良任
    @鄭良任 Рік тому +4

    沒有"台灣話"這種東西!

    • @HistoryBro100
      @HistoryBro100  Рік тому +12

      其實是有的,閩南語在各地都會在地化,台灣話也是一個分支

    • @jui-chin3120
      @jui-chin3120 Рік тому +5

      嚴格來說台灣話應該是各族的原住民語,該不會語言也是先註冊就屬誰的吧!

    • @kim7258
      @kim7258 Рік тому +1

      那也沒有四川話上海話山東話北京話等等,這些說法都是分裂國家的語言(笑),全中國大陸應該只有一種中國話,而全地球也應該要只有一種地球語一樣,但其實受到地區分隔外來語影響等等,語言本來就會產生分歧在地化的表現,現在的所謂台語裡面有不少,日語葡萄牙語等影響的用語,例如賴打(打火機)、胖(麵包)等等,那麼敏感做什麼~

    • @wahoocool
      @wahoocool Рік тому

      福建

    • @LibeliumDragonfly
      @LibeliumDragonfly Рік тому +5

      @@kim7258 到底是谁敏感了,管马铃薯叫土豆都不行?

  • @林諸勝
    @林諸勝 28 днів тому

    漳州話跟泉州話不完全相同。漳州人不是逃難來的,而是由唐朝陳元光之父建請朝廷奉旨帶領河南洛陽鄉親到漳州開墾拓荒,因懷念故鄉所以才把漢語稱為河洛話,後來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把河洛話叫閩南語。另,陳元光被朝廷笧封「開漳聖王」。

  • @home-n6e
    @home-n6e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河洛出處是連戰家族吧

  • @brighthorse6981
    @brighthorse6981 Рік тому +1

    五胡乱华后衣冠南渡,南京成了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此时来自北方的河洛话与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言,金陵雅言也是现代吴语的祖先,而现在的南京话是明初大量安徽南下的江淮话,与现代吴语无关了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金陵雅言仍找得到河洛語的語根,你說的正確,西晉河洛人首先跟政府來到金陵為東晉,而後再八姓入閩南建泉州府,距今1706年。

    • @林瑞寅
      @林瑞寅 Рік тому +1

      金陵雅言是吳語的祖先,我也同意,唸楓橋夜泊最直接。現在的南京話原來是明初的安徽南下的江淮話,那是宋朝傳到安徽的,那是唐宋600年第二代中華文化文明時代的產物,滿朝文人,文化大革新,大量創新文字出現,南宋初李清照就是推廣者,唐朝用(料)字。宋朝發明(費)字。李清照就要重新介紹。江淮安徽是古冀南地區,文化傳承是必然,到了明初應該是成熟期,已通行全國,叫南京官話,朱隸帶40萬人到北京也講南京話,比北京人口還多

  • @yenmo22348
    @yenmo22348 Рік тому +11

    開漳聖王是從中原地區,也就是河洛地區到福建等地平亂,因此中原王朝的語言文化能遍及福建,福建的陳姓人口這麼多也是因為開漳聖王他們的族人到福建過生活所影響的,也是說中國古代福建就是不可分割的領土

    • @connieou4699
      @connieou4699 Рік тому +1

      福建是自古以来的兵家不争之地。

    • @young22yy
      @young22yy Рік тому

      歷朝歷代王朝,都是以征服、討伐、開疆闢土(侵略佔領)來擴大版圖,以成就帝王前所未有的豐功偉業. 但在被異族打趴時,就到處哭訴什麼"五胡亂華",遼金霸佔我領土,難道漢人未曾"華亂五胡",騷擾南蠻,併吞閩越.
      華夏歷代皆被異族統治過.而被鮮卑族統治殖民時期稱遼朝. 被女真人統治殖民稱金朝.被蒙古人統治殖民稱元朝.被滿人統治殖民稱清朝.
      如果當年邪惡的美帝不當攪屎棍,而日本征服統一了華夏.那百年後改朝換代,我也可將這段歷史稱為"和朝",開國皇帝就是昭和天皇.
      百年後改朝換代,咱華夏即可不費一兵一卒,繼承日本前朝在”大東亞共榮圈”所佔領的土地.而朝鮮、菲律賓、印尼、 中南半島及日本,也將成為我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地區的人民,也成為炎黃子孫.

    • @rainbow_show
      @rainbow_show Рік тому +1

      哪是平亂?是侵略. 福建本是百越民族的地區.
      就像開台聖王"鄭成功".

    • @yenmo22348
      @yenmo22348 Рік тому

      @@rainbow_show 但平亂不是跟倭子侵略台灣一樣,倭子到台灣是不給台灣人種糧食不給台灣人定甘蔗價格不讓台灣人拜祖先

    • @展翅高飛-n4n
      @展翅高飛-n4n Рік тому +2

      所謂河洛話指的是黃河、洛水一帶所使用的語言 現今以泉、漳兩地移民為主的台灣人絕大多數皆來自於黃河、洛水一帶 故將台灣閩南語正名為河洛話 成為漢文化的主流價值 而非只是一地區性的個別方言而已 這只是重回歷史的正軌而已
      眾所周知蔡正元是共產黨的打手 台灣人將台灣閩南語正名為台語或河洛話 找回昔日的光榮感 成為漢文化的主流價值這是共產黨所不樂見的 將危及共產黨的領導威信 所以欲借由其打手來打擊這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2

    河洛話是早期台灣閩南人取廣府人的福佬叫法諧音再加故事編造的,其實開漳聖王陳元光父子跟據最新的考證是河東人(山西),帶的兵主要是唐初的當地府兵,親族是山西人,很有可能是五代閩國時為拍馬屁有很多亂造祖譜的事,閩國王審知帶來的光州人與中原人大多住當時的國都福州與福建北部,而不是閩南,福州話也與閩南語不同,所以從唐初到南宋的文人學者能查到留下的文獻都是閩南(漳州)不似中原文化,光州固始在當時也不是河洛地區而是淮河道。現在的基因發現(大陸復旦大學與台灣的馬階和中研院各自研究做出相同的結論,見YT上四問四答中馬階研究員的說明)也是南方漢人都有混當地原住民,其中廣府民系與閩南民系離北方漢人較遠(混更多南方當地族群),客家民系與贛語民系相近有更多的漢人基因,語言與文化也是會隨時代變動的,更別說在融合那麼多的其他族群,而閩南當地的歷史學者的共識是明代以前的族譜不可信不能證明什麼(見盧客文訪閩南/朝汕的YT),也找不到任何歷史文獻說閩南人是河洛人更別提其他民系也沒有這樣叫,閩南語中的中古漢音最有可能是唐宋開始漢化的閩南當地百越與畬族學習書面漢文字的發音,與日文的情況相似,後來泉州開始發達了,從浙江與閩北又再南下的大量漢人融合這些少民而形成今日的閩南民系,所以基因結論與歷史文獻完全找不到閩南人是河洛人這件事情。而那些把這謊言當信仰的怪人們卻在影片留言更多的謊言,啥中共隱瞞真相啦,把閩南人的蔡正元改叫成客家人,說兩岸基因學者都被買通所以閩南民系才有那麼多比例的百越基因,污衊更多漢人基因的客家民系是少數民族才會出這影片戳破這謊言啦,真不知道這群人的腦子裝什麼?更有人提陳世明的片面的論點,把南下漢族的文化改叫成閩南的河洛文化本來就是沒邏輯的錯誤,日本人有漢語元素也有濃厚的漢文化,日本人是漢人?拉二胡就是胡人?信基督教就變成歐洲人?這種從人類學與語言學的角度來加料去以偏概全的誤導人的方式還是被基因與歷史文獻打臉了啊。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你講的是從復旦大學李輝的那個早期版本出來吧?你不知道那個是個有問題的獨論,與復旦團隊更早與後來做出來的結論有矛盾,閩南人有不少百越族的基因才是復旦與台灣其他學術團隊都重復做出來的得到的共同結論。另外那個安陽說法是要把閩南人漢人來緣導到河南東部或者更東的山東而不是河洛地區,你要不要去看原文?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另外推薦你去看大衛羊的影片,他有解釋閩南語底層的百越語,陳x明先生的東西少看,有水準人多看一點資料都知道那是以偏概全亂編的故事。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黃冠鈞-d6d 李輝做的是父系,其他含了母系,中華有文字以來是父系社會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黃冠鈞-d6d 那隻佯不是說古越族? 華夏從何而來? 夏之前堯舜的考古證據在那? 中國最早文化良渚是那個民族?

  • @paulccng2163
    @paulccng2163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正名?...不用管名稱了...重點是利用今天的所謂台語的確可以有效解讀甲骨文...

  • @rainbow_show
    @rainbow_show Рік тому

    福建話是不精確但可以理解的一個詞.
    華人來自中國, 中國很大, 語言繁多. 到外國時, 外國人不會太囉嗦問你哪裡人?說甚麼話?
    因此泉州府等地移民就直稱福建. 來自廣東的人就說廣東.
    就這樣, 官方也登記你的語言為福建話或廣東話.
    但廣東人也有說潮汕話的, 也有說梅縣客家話的.
    到台灣移民的福建人有說泉州話的客家話的, 但他們不知道自己語言的學術分類是閩南語客家話.
    那是文書上的事. 他不知道, 不認同也無所謂.
    又過兩百年後, 子孫說自己是台灣人, 台灣人嘛就講台灣語. (日本政府制定的, 要把台民與中國徹底割裂)
    好了, 閩南語多一個分類, 以區域分, 叫台語(台灣語的簡稱).
    這是政治環境不同造成的名詞差異.
    祖先是同鄉(閩南區域),但子孫後代有不同的語言稱呼.
    "福建話/台語".

  • @home-n6e
    @home-n6e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待完郎要抗議ㄌ 傷ㄌ民族自尊心 你小心一點

  • @林聰明-v1p
    @林聰明-v1p Рік тому

    凸仙。。

  • @楊耀昌-c4c
    @楊耀昌-c4c Рік тому +3

    胡適先生有句名言:「大胆假設,小心求証」但即令像他這樣抱持慎辨偽的大師,仍有些考証,後世証明有偏差。而錢穆大師孫子兵法的考証,到了馬王堆兩部兵法都現世後,大概对他多少有些尷尬吧?
    說河洛話應不是來自河洛之間,委員舉証歷歷,令人神馳折服!但仍有点疑惑,今天講閩南方言的百姓,追溯祖籍地,最多都源自靠近河洛的光州,陳元光父子的入閩平叛与移民世居,及唐末追隨王審知兄弟入閩开拓的大量光州中原軍民,這兩次移民應遠过於八姓入閩吧?是不是唐朝河洛光州一帶的漢語,也屬於魏晋南北朝的南京官話系統??

    • @HistoryBro100
      @HistoryBro100  Рік тому +3

      委員是一家之說,大家都可以討論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1

      其實開漳聖王陳元光父子跟據最新的考證是河東人(山西),帶的兵主要是唐初的當地府兵,當時也不是住在光州而是另一個地方,很有可能是五代閩國時為拍馬屁有很多亂造祖譜的事,王審知帶來的光州人大多住當時的國都福州,而不是閩南,所以從唐初都南宋的文人學者能查到留下的文獻都是閩南(漳州)不似中原文化,發音也不同,光州固始在當時也不是河洛地區而更近淮河地區。現在的基因發現也是南方漢人都有混當地原住民,其中廣府民系與閩南民系離北方漢人較遠(混更多南方當地族群),語言也是會隨時代變動的,更別說在融合那麼多的其他族群,這些學者們的研究發現在谷歌或YT上找到,請自己去查並思考,南下漢人與當地族群融合混血產生的民系是否該掛上一個後來在台灣被取諧音曲解出來的河洛人與河洛話呢?那其他同樣從河洛地區衍生的民系與語言算不算河洛人與河洛話?

    • @amazonmarathon5265
      @amazonmarathon5265 Рік тому

      首先,胡适的历史被大陆节目考证过了,一个欺世盗名之徒。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最新版還嶺南土著說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smallliu2749 去多讀點書唄,不要像邪教徒一樣亂講話。南下漢人不等同中原人,中原人也不等同河洛人,融入當地百越族也不代表漢人變成嶺南土著,以偏概全的亂講該先思考一下吧,閩南民系是南下漢人混合當地少民形成的漢人民系是現有基因與歷史文獻所得到結論,但不是河洛人。

  • @_A_Ong
    @_A_Ong Рік тому +2

    福建【佬】是广东话的,

  • @半才
    @半才 Рік тому +1

    我覺得明年總統大選很重要,因為2028前應該就會統一,誰當總統決定了怎麼統一。

  • @chaothai6351
    @chaothai6351 Рік тому

    闽南话的发音和潮州话的发音非常相近。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漳州靠的近交流应该成 厦门 泉州口音差异就大了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潮洲人是從福建浦田宜過去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smallliu2749 潮州过去在胡建然后又划给广东 最早叫蒲田后面改莆田

  • @arisa6187
    @arisa6187 Рік тому +2

    😕😕😕😕😕😕😓😓

  • @kaeruhxu3890
    @kaeruhxu3890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蔡講的 完全沒證據

  • @andychan937
    @andychan937 Рік тому

    历史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蔡博士:这诗用的正好呀。
    马英九:你意思是上次我在大陆用错了?

  • @mas-ds7pc
    @mas-ds7pc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廣東潮汕地區客家暱稱潮汕人是holo(客家音).潮汕人暱稱客家是客仔.來到台灣流傳下來也是如此互稱.據說都是貶稱.奇怪.怎麼現在變成自稱,在東南亞華人.漳泉人說的母語自稱福建話..廣東潮汕人說的母語自稱潮洲話..閩南語是漢語方言通稱其下再細分潮汕片.漳泉片..等等.....自說自話...了解就好

  • @SeanChen5487
    @SeanChen5487 Рік тому +2

    河洛的洛是入聲Lok,鶴佬的佬是Lo,非入聲,在閩粵諸語言發音明顯不同,顯見這些閩南語的使用者自己的母語的語音規則也不是很精通
    河洛二字在臺灣通史以前的文獻只有代指河圖洛書的意思,從未被當作民族或地方代稱,連橫之後才被大量閩南裔的臺灣人引用,並在這十幾年反向輸出到中國大陸,被閩南人當成一種主流的自我抬升文化身價的說法。
    另外現在很多閩南語使用者常常標榜用閩南語讀唐詩比其它語言更能對帳押韻,所以主張閩南語是唐宋時期中原的官話。從語言學角度來看,弱勢語言才需要學習模仿強勢語言,當代中文大量的英語借詞、日文大量的漢語借詞和西方的外來語借詞都是弱勢語言對強勢語言的模仿,漢語間弱勢語言對強勢語言的模仿就體現在文白異讀上,越高級和抽象的詞彙越喜歡借用外來語,例如北京話就有大量文白異讀,老南京話長期做為官方標準語文白異讀極少,粵語做為南方政治經濟中心,文白異讀情況也極少。閩南語的文白異讀情況明顯,讀書時使用的文讀音大致符合廣韻音系,日常用語的白讀系統明顯和文讀的發音聯繫不大,顯見文讀系統是後期引入閩南語的外來語言,只是引入的時間剛好是唐詩大量被創造的廣韻發展時期,因此文讀音和唐詩較為押韻。如果不服氣可以試試看用白讀音讀唐詩,看看有幾個字平仄和韻尾能對上。所謂唐宋時期中原官話妥妥就是幻想,如果閩南語是強勢語言,寫詩詞為何不用日常白讀音發音?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你是正確的👍,其實開漳聖王陳元光父子跟據最新的考證是河東人(山西),帶的兵主要是唐初的當地府兵,親族是山西人,當時也不是住在光州而是另一個地方,很有可能是五代閩國時為拍馬屁有很多亂造祖譜的事,閩國王審知帶來的光州人與中原人大多住當時的國都福州與福建北部,而不是閩南,福州話也與閩南語不同,所以從唐初到南宋的文人學者能查到留下的文獻都是閩南(漳州)不似中原文化,光州固始在當時也不是河洛地區而是淮河道。現在的基因發現(大陸復旦大學與台灣的馬階和中研院各自研究做出相同的結論,見YT上四問四答中馬階研究員的說明)也是南方漢人都有混當地原住民,其中廣府民系與閩南民系離北方漢人較遠(混更多南方當地族群),客家民系與贛語民系相近有更多的漢人基因,語言也是會隨時代變動的,更別說在融合那麼多的其他族群,而閩南當地的歷史學者的共識是明代以前的族譜不可信不能證明什麼(見盧客文訪閩南/朝汕的YT),也找不到任何歷史文獻說閩南人是河洛人更別提其他民系也沒有這樣叫,閩南語中的中古漢音最有可能是唐宋開始漢化的閩南當地百越與畬族學習書面漢文字的發音,與日文的情況相似,後來泉州開始發達了,從浙江與閩北又再南下的大量漢人融合這些少民而形成今日的閩南民系。的確是早期台灣閩南人取福佬諧音再加故事編出河洛人的,基因結論與歷史文獻完全找不到閩南人是河洛人這件事情。

    • @young22yy
      @young22yy Місяць тому

      廈門大學民間歷史研究中心黃向春認為,東南區域社會文化史是由漢人「南遷」與土著「漢化」這兩條線索所構成的,流布東南的英雄祖先陳元光開閩故事,創造了身處「華夏邊緣」的人群與漢人正統性的連接。
      黃向春指出,新、舊《唐書》並無陳元光之記載;最早關於陳元光的記述雖始於宋,但其時已有人質疑;陳元光傳說流行地區出身的宋代知名學者劉克莊,所著《漳州諭畲》一文,詳細記述平定漳州「畬民」寇亂的過程,也未提及陳元光。陳元光事跡的詳情初載於明代中葉黃仲昭所纂《八閩通志》,之後的歷修方志也多有記載,而且時間越晚,記載就越詳細,明顯有虛構故事重構祖先的歷史記憶的跡象。

  • @user-bk9rm8xb9b2alijrri
    @user-bk9rm8xb9b2alijrri Рік тому +1

    蔡博真有guts,現今能說實話的學者鳯毛驎角....我佩服你

  • @李李-r7c
    @李李-r7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閩南話只是閩南人,福建其他還有閩東閩西閩北人

  • @home-n6e
    @home-n6e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整個中國都聽不懂 離其他省份的音太遠

  • @lotustheatre6841
    @lotustheatre6841 Рік тому +3

    福建广东大多数都是早期中原从河南迁徙过去的 客家人都是河南人,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客家有少數民族非漢人的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我馬上抄資料給你看 哈哈

  • @FelixGuo-c2i
    @FelixGuo-c2i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真博士?用「台灣話」念一念唐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種悲憤的心情,是那麼的類似「漢唐古語」!

  • @father500721
    @father500721 Рік тому +1

    蔡正元的說法和陳世明的說法不同,印象中黃俊雄他們也是主張閩南語是古河洛地區的語言。哪一個說法正確,倒是希蔡正元和陳世明有機會共同探究。

    • @FrancisChang5311
      @FrancisChang5311 Рік тому

      蔡正元博士在本影片及其它相関主題的影片論述,我感覺像是訪談或閑聊,整片除口頭提到隋文帝的“切韻”外,並沒提出確鑿的文獻證據證明:福建話(閩南話,河洛話)源自東晉或西晉(蔡前後混用或口誤)的南京官話;反觀陳世明博士論述“閩南話(河洛話,台語)的語源”很多相関影片都引經據典詳細解說,例如:西漢揚雄的”方言“。請教你會相信哪位的論述?再者,“河洛話的”洛“不是指”洛陽“。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1

      那個歷史文獻有說閩南人是河洛人?開漳聖王是河東人(山西),河南固史是淮河道也非河洛地區,那些隨閩國王家南下的中原人大多住在福州與福建北部,被查到的唐代到宋代的文人學者的文章都指閩南風俗不同於中原,閩南當地的歷史學者也共識明代以前的族譜可信度不足無法證明什麼(見盧客文訪閩南/潮汕的YT),幾年前就出來的基因發現,閩南民系混合了不少百越族基因。廣府話與客家話與吳語也都有找到上古或中古漢音,那陳世明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講河洛話這件事從何而來?

    • @FrancisChang5311
      @FrancisChang5311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請參閱陳世明博士的“臺語漢字學”著作及他許多相闗的影片論述。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FrancisChang5311 他主要是從語音與文化來片面推論的,但是基因與歷史文獻的不同處無法解釋,不是嗎?南下漢人不同於中原人,中原人也不等同於河洛人,很多的講法很以偏概全。

    • @FrancisChang5311
      @FrancisChang5311 Рік тому

      請教蔡博士除口頭提出“切韻”,没證明福建話就是東晋的南京官話。

  • @immanuelchan8413
    @immanuelchan8413 Рік тому +1

    这个教授确实有水平。关于闽南语这个词汇确实和我知道的一样,而且我知道这个最先使用闽南词汇的国民党人叫林森,后来官至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这样的笑话不止一个,导致今天大陆也蒙受其害,闽南语就是一个坏词儿,还有一个词儿叫“国语”,这个词儿也是坏词儿。为啥?因为当时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时候不是只有你汉族,国语是啥?那就是本国人民所说语言,那么满语,蒙语不是国语吗?为何偏偏是你汉族所说的话叫国语呢?这个词儿也是一个大汉族主义的坏词儿,我记得我看哪里说得不记得了,当时共和国建国的时候江浙文人因为是民国时代的,所以还主张用“国语”这个旧称呼,后来改了之后就叫“普通话”,普通话的意思是普通人说的话,就是正常交流说的话,这样就不会出现词语霸权的称谓了,从任何方面都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就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做啥事情考虑不周,政治性不够,所以导致出现这种问题,这个“国语”的坏词儿又因为台湾的流行文化导致大陆现在也有些难办,因为这个词儿严格意义上不合我们大陆的广电的规定的,但是大陆人又因为长期接受台湾的流行文化所以比如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这样的时候大陆的传媒我看就比较难做。还有国文,我们大陆叫语文,也是同样的概念,人家蒙族羌族彝族蒙族也都有人家的文字凭什么你们汉语写的文字叫国文呢?我知道有些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觉得我在小题大做,实际上还真不是,你们不要小巧语言和文字的作用哦!语言是可以塑造人们思维的,这可不是我瞎说,人家哲学早就研究这一点了,我不懂哲学,但我知道哲学有个流派叫语言分析哲学,好像海德格尔还是谁,那个时代人家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中国不是也有“名不正则言不顺吗”,这是墨子的“正名”还是哪一家的我忘了,反正对于名称的使用绝对不可以马虎的。所以我说,国民党做事情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周到,我党这一点就比国民党强,当然现在大陆的语言也有大陆语言的问题,那就是人民,政策,坚强领导,等等这样的词儿的滥用对汉语也是一大伤害。我知道台湾还有什么次长什么的,我觉得这一点就比大陆好,台湾因为还是民国政府的建制,而民国政府又是在传统中国的很大影响下建立的,所以还保留很多中国的老词儿,不像大陆全是tm苏联的名称,听起来就贼tm恶心,这一点我觉得台湾很多官员的名称比大陆听着舒服多了。台湾还有很多杯葛等等好多词汇,我在大陆都是从来没听说过的词,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台湾人的用词还是比大陆用词更传统,更中国一些。这一点我坚决站队台湾的。

    • @楊耀昌-c4c
      @楊耀昌-c4c Рік тому +1

      台湾在日據時日語(所謂的東京標準語)也叫国語,被他們認可的皇民化家庭,叫做国語家庭,何曾尊重漢人和原民?国府当時以北京官話做標準語推行,是明智、合乎情理現实的,至於把標準語定做国語,應是效仿日本和欧美列強,在那国將不国的年代,仍有其正面意義啊。当然,今日的中国台湾人我,更欣賞愛用「普通話」之称謂。
      最可笑的塔綠班当局,平日把普通話叫華語,仇中去中,学生教材卻仍称「国語」数典卻不認祖,莫名其妙!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3

      國語這用法是從日本導入的,現代中文的很多詞彙都是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學者翻譯外文或重新定義後傳進來的,例如科學,電話,經濟等詞彙都是,當時的清朝與民國學者的新詞彙大多數完敗,沒日本人的精準好懂而被淘汰,沒有這些詞的話,中文是無法在現代社會中進行溝通完成句子的,文化的交流不見的是壞事,所以國語不是你想的那樣或是個壞詞。反而用你對國語的標準,閩南語才該是正確的用法,福州話與其他福建方言不該被尊重嗎?

    • @immanuelchan8413
      @immanuelchan8413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我实在无法理解你们的思维????????我再说国语这个词代表中文代表国家统一语言是不合适的,是不恰当的,你为什么能够将我的话曲解为没有这个词中文是无法在现代社会沟通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第一,我承认现代中文里面有很多的词语是来自日本,如同你说的科学,电话,我是承认的,听懂了没有,我是承认的。第二,我现在说的问题是“国语”这个词语是不是应该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华民国的对官方语言的一种称呼”,听懂了没有?第三,日本的那些词语不过是因为日本最先将欧洲思想引入日本所以创造了这些词,后来的中国人去日本留学,所以又将这些词语拿到中国用,最后就用习惯了,今天还在用。但是难道民国时期的文人我不相信真想创造一个词语来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华民国的对官方语言的一种称呼”,还创造不出来吗?你能听懂我的意思吗?我真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能把我的意思曲解到如此之深??我严重怀疑你根本没理解我原文在说什么!!!然后还有,我用国语的标准的话,你们说的“闽南语”就该回到原本的称呼,也就是教授在节目中的称呼“福建话”。 此处的“福建话”和上面的“国语”之所以要区别对待,还是因为你没有弄懂背后的意涵。我具体给你讲清楚,当然这也是咱们互相沟通。 我先说福建话为什么是对的,没有对福州话,福建其他方言的语言霸凌, 因为这里的“福建话”的“福建”是地域概念,就是说“福建话”的意思是生活在福建这个地区的人说的话,你了解我的意思了吗? 这个“福建话”可以相当于“台湾话”这个内涵,如果是这样类比,“台湾话”就是包括 各原住民语言 + 客家话 +闽南话 +外省人的山东话等等等等。 但是“国语”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因为 “国语”这个词它带有一定的政治概念,我想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吧?当然我觉得我是很容易理解的, “国语”可以有两个概念,一个就是如同上面的“福建话”一些表示“中国人说的话”,如果是这样“国语”这个词就不是个坏词儿,当然我写到这我发现我主楼本身表达也不清晰,我应该说清楚的,就是如果“国语”是这个概念不是坏词儿。 但是“国语”还有第二个概念, 那就是“国语”代表“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个政治概念,正式因为“国语”中的“国”这个词本身有政治概念,所以导致“国语”这个词也带有了比“台湾话““河南话“”“福建话”这样的词儿多一层的概念,多了“政治概念”所以就要小心, 因为有“国”,有“官方”,有“正统”的内涵, 所以这时候如果把汉民族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字 叫做“国语”,“国文”,那么就会有一种“汉族是中国正统,官方”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内涵,而这样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不是恰当的,我们是“各民族平等”,你理解了吗?我感觉确实是我表达有问题。我再说简单点就是因为 “ 国语 ”这个词语不只是一个“语言”的概念,他因为加了“国”这个字所以带了“政治””内涵,而应该将 国家统一的官方语言的称呼 尽量降低“政治”的内涵, 恢复到纯粹语言的概念,那就是“中国人说的话””,所以我说 “普通话”这个词儿优于“国语”就是这个道理, 普通话这个词你再想找政治内涵,找分裂意涵你也找不到任何毛病, 相反还很接地气。 当然,我打到这里感觉我又有点小题大做,因为我发现你们台湾的民主制度下, 少数民族也从来没有声张过类似为什么我们的泰雅语为什么不是中华民国的“国语”,凭什么“北京官话”是中华民国的“国语”这样的议题,所以我觉得可能我说那么多也是没用的,这问题也未必那么重大。但是再想想,台湾和中国还是不能比,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要比台湾复杂的多,中国面对西方世界的妖魔化和敌对化也比台湾多得多,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还是有其必要性的。不知道你是否理解我这次的发言,我主楼确实发言的有失误,但是在回复你的过程中,我也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了。😁😁

    • @immanuelchan8413
      @immanuelchan8413 Рік тому +1

      @@楊耀昌-c4c 你这个信息也加深了我的理解,我以前还不知道台湾被日本殖民时候说的“日语”就叫国语的,谢谢。然后根据你的信息,我个人看法哈,不一定准确。我觉得因为日本和中国不一样,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而日本一直都是主张他们是血统纯净的,都是天皇子孙,都是大和族,只有“大和语”,他们的日语类比我们的汉语,日文类比我们汉字,东京标准语类似“普通话”“官话”,因为他们是单一民族,不需要考虑民族问题,所以他们就将日语又叫国语, 然后他们殖民台湾,可能出于同化目的,可以降低台湾人反日情绪(将日本看到很坏的负面想法), 也可能出于真的把台湾人当做大和民族的一部分(将日本人看的很好的正面想法),将台湾人视作我们日本自己人,所以就规定你们也要说日语。 而中国因为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就不能像日本那样任性,或者那样简单化, 直接就把大和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作为“国语”和“国文”。还有就是你说的,将“汉语”叫做“国语”,这方面的知识我没有,所以我不能认同你说的“效仿日本和欧美列强,仍有正面意义”,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不承认民国政府对中国的恭喜啊,我正在看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就是讲民国初建时候的历史,非常好看,我看的是繁体版的盗版资源,因为大陆出版的这本书被删减的简直和台湾出版的是两本书。最后,“普通话”这个称谓如果普通人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其实“国语”和“普通话”既然两岸已成既定事实,现状又是如此,倒没必要非要改口,您开心就行了,在台湾就继续用“国语”,和大陆人交谈用哪个也都无所谓,反正大陆人也都明白只是一个称谓的问题,和大陆的少数民族交谈的话用“普通话”显然更好一点,当然我大陆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几个少数民族😂😂,我遇到过一个土家族,一个满族,感觉完全没任何民族区别,本来就应该没任何民族区别。最后,那一点我也觉得是如此,我甚至和某些独派人士网上争辩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去公投将你们台湾的官方语言法定语言改成“闽南话”,这样离中国更远,虽然“闽南语”也是中国来的,但是最起码“闽南语”你们作为国语之后肯定比现在“北京官话””更台一些,这时候那些独派人士就不回复了。我不清楚他们这些人士为何不这样做呢?我在youtube还真的见过不少你们台湾人做一些将闽南话对应的一些字造出来,然后做成文章,我还挺欢迎的, 但是我猜测政府不这样做是因为如果将“闽南语””作为官方语言和文字,那么你们台湾的竞争力肯定会大幅下降,因为“闽南语”没啥小说,历史,文化遗产等等,到时候真你们台湾人打字全打“闽南字”,说话全说“闽南语”,那就和今天的香港一样了,我翻墙从来就是只看台湾的,香港的一群口字边的字根本看不懂,话也听不明白。😂😂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2

      @@immanuelchan8413 看來你沒能理解別人在說什麼,1)‘國語’這詞彙的用法與來由跟你講與想的不同;2)很多現在中文詞彙都是跟國語用法一樣的從日本人來的,而且這些詞彙是構成現代中文溝通的基礎(這些都是我從維信上轉發的大陸學者的文章學到的);3)如果照你講不合適的邏輯,那閩南語的叫法就是該是對的而不是壞詞,不然你就是雙重標準?再回來補一下4)按你同樣的邏輯,閩南語與粵語等方言就是各民系日常生活的普通話,為什麼不能被叫普通話?這不合適啊。你沒發現所謂普通話取代國語的叫法是換湯不換藥,意識形態而已。‘國語’指的是國家標準語言或國家官方語言,在中文上比‘普通話’更精準表達它實用上的意義。

  • @怀旧电视剧-w5t
    @怀旧电视剧-w5t Рік тому

    福州算闽东 闽北南平武夷山 闽西龙岩 三明

  • @石凡-b3e
    @石凡-b3e Рік тому

    我觉得别秀了。
    福建地区的家族历史大致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汉晋时期,尤其是在汉晋以后,中原汉族人民的大量南下入闽和聚族而居,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福建历史上早期的家族社会。
    福建地区的汉语方言,早在先秦时代就和中原汉语(这个时期称呼汉语也不准确,但你能懂我的意思就行)分家了。早在先秦时代,华夏人就就开始进入福建地区安家。
    福建地区的方言,源头是先秦时代的汉语,然后又受到了两汉到南北朝的官话的影响。接着又受到隋唐时代的中原官话影响。后来五代十国,还有大量外地人入闽安家。
    它在发展过程中,肯定有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南北朝里南朝官话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高。融合至今的闽南话,也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官话差别极大…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hujack7019 你講的是從復旦大學李輝的那個早期版本出來吧?你不知道那個是個有問題的獨論,與復旦團隊更早與後來做出來的結論有矛盾,閩南人有不少百越族的基因才是復旦與台灣其他學術團隊都重復做出來的得到的共同結論。另外那個安陽說法是要把閩南人漢人來源導到河南東部或者更東的山東而不是河洛地區,你要不要去看原文?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hujack7019 另外推薦你去看大衛羊的影片,他有解釋閩南語底層的百越語,陳x明先生的東西少看,有水準人多看一點資料都知道那是以偏概全亂編的故事。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客家台 客家大戲也很有競爭力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1

      這影片在講閩南人是河洛人是如何編造出來的,無法面對現實就扯其他民系,多讀點書吧,兩岸基因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共識,客家民系是漢人而非所謂畬族漢化,閩南民系混的百越族基因更多,網路上都找得到,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是早期台灣人編造的,你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故意散佈被推翻的錯誤訊息,像個邪教徒一樣,你真可憐。

  • @kevinchang7181
    @kevinchang7181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不是河洛話也是holo話,不一定要講閩南話。

  • @aarona2794
    @aarona2794 Рік тому

    稱不稱河洛話,是有待商榷,如以語言分類,稱閩南語應無不妥,畢竟福建就有很多方言,換個說法好了,福建話是以前沿海一帶居民的語言,當時沒有語言分類,一般大家都這麼說,現代從語言學的角度講,是歸類為閩南語~

  • @發現號
    @發現號 Рік тому +7

    蔡博士博文多學

  • @coco-eb1tw
    @coco-eb1tw Рік тому

    3q哥洛陽河洛

    • @alanlin110
      @alanlin110 Рік тому +1

      林森是我们那的,不要黑啦😅

  • @chengshiluo-hr9kz
    @chengshiluo-hr9kz Рік тому

    作为东北人,北方人,听台湾和福建那一代的人讲话,都是一样的,感觉你们就是一个地方的人,说话都一样,语调也一样,根本分辨不出来。哈哈哈哈,就像台湾福建那一代的人,听我们东北的讲话其实都一样,一个道理,只有本地人才能分清楚语调的不同

  • @alextyu12
    @alextyu12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南方漢语方言应该比较接近五胡乱华之前时期的漢语,现在的北方漢语方言由于鲜卑人大规模漢化融入漢人的结果

  • @love_Touma
    @love_Touma Рік тому +3

    福州是闽东好吧 可不是闽北

    • @wangyongmark
      @wangyongmark Рік тому +2

      没有闽东这个概念吧,福州就是属于闽北语。福州五区八县(以前这么分的)语言基本接近,往北浙江方向的霞浦,到宁德地区福鼎语言基本能通。但是往西到三明南平就听不懂了

    • @猪必胜
      @猪必胜 Рік тому +1

      闽东在福建东北,福建省宁德市(地区),共有9个县(市、区),它们分别是::蕉城区、古田县、屏南县、周宁县、寿宁县、福安市、柘荣县、福鼎市、霞浦县。宁德位于福建省东部,故俗称闽东。

    • @harryy33
      @harryy33 Рік тому +3

      @@wangyongmark 一般讲闽东就是福州宁德一带讲侯官片和福清片闽东语的地方,闽北是南平那边

    • @---rw8xs
      @---rw8xs Рік тому

      ​@牛杰 整個寧德地區就是霞浦的語言比較奇怪,霞浦人講的話偏閩南語有可能是當年一批莆田打石師傅定居在霞浦的後人,或者是泉州漁民的後人,,,,霞浦人稱哥哥姐姐為阿哥阿姐,福州人稱輩分喜歡講依哥依姐,寧德蕉城區週邊的人稱輩分幾乎沒有加字的,不過蕉城區的山翻過去的羅源縣就開始偏福州腔。
      福州話和寧德話腔調差很遠,但是和霞浦人的話完全沒法互通。
      再舉一個例子:
      福州人稱「自己」ji-ye
      寧德人稱「自己」ji-ya
      霞浦人稱「自己」ar-nie
      寧德人和福州人應該覺得霞浦人是另類吧,當然如果寧德有一部分老人稱「自己」為zar-ngei可能是北京官話傳入後的影響

    • @哎呀小林
      @哎呀小林 Рік тому

      就跟花莲一样,都是归纳台湾东部,很少人会说花莲属于台湾北部

  • @clc56
    @clc56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閩南話一詞是語言學家趙元任首創,跟國民黨無關。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客家人可以唱山歌上中國春晚呀 也是好幾千年古樂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這影片在講閩南人是河洛人是如何編造出來的,去扯其他民系,多讀點書吧,兩岸基因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共識,客家民系是漢人而非所謂畬族漢化,閩南民系混的百越族基因更多,網路上都找得到,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是早期台灣人編造的,你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故意散佈被推翻的錯誤訊息,像個邪教徒一樣,你真可憐。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我說a 你說b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所以是SB嗎?兄台,有品一點就面對最新的基因科學與歷史文獻的結論,你不高興無法接受並不代表你該去亂貼被證實的錯誤訊息。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客家與畬瑤百越少數民族的採茶舞,魚燈舞,騎馬舞,鬥笠舞,火龍舞,土樓...... 是一模一樣的 這個也可上春晚 看中國民眾服不服呀 這是幾千年漢文明東西 很多殘酷事實不是客委會可以用錢買來的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1

      這影片在講閩南人是河洛人是如何編造出來的,無法面對現實就扯其他民系,多讀點書吧,兩岸基因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共識,客家民系是漢人而非所謂畬族漢化,閩南民系混的百越族基因更多,網路上都找得到,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是早期台灣人編造的,你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故意散佈被推翻的錯誤訊息,像個邪教徒一樣,你真可憐。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1

      兄台,有品一點就面對最新的基因科學與歷史文獻的結論,你不高興無法接受並不代表你該去亂貼被證實的錯誤訊息。

  • @峽羽773
    @峽羽773 Рік тому +1

    蔡博士可是做足了研究出版了一套三冊的臺灣島史記, 裡面是滿滿的學問;弄一套來讀讀吧。

  • @展翅高飛-n4n
    @展翅高飛-n4n Рік тому

    所謂河洛話指的是黃河、洛水一帶所使用的語言 現今以泉、漳兩地移民為主的台灣人絕大多數皆來自於黃河、洛水一帶 故將台灣閩南語正名為河洛話 成為漢文化的主流價值 而非只是一地區性的個別方言而已 這只是重回歷史的正軌而已
    眾所周知蔡正元是共產黨的打手 台灣人將台灣閩南語正名為台語或河洛話 找回昔日的光榮感 成為漢文化的主流價值這是共產黨所不樂見的 將危及共產黨的領導威信 所以欲借由其打手來打擊這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莹莹王
    @莹莹王 Рік тому

    胡说八道,谁跟你说福州本地大多是外来人,本地人少的?

  • @謝易甫
    @謝易甫 Рік тому

    真博土,胡扯!

  • @EastSpring582
    @EastSpring582 Рік тому +7

    蔡正元不懂得事情不要鬼扯,這個不是你的專長。可以去看看youtuber 陳世明老師的解說,參考書籍台語漢字學的序。看你的學歷專長顯然不是語言學,推書這個方式要不得!

    • @connieou4699
      @connieou4699 Рік тому +3

      他就是大闽南沙文主义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你講的是從復旦大學李輝的那個早期版本出來吧?你不知道那個是個有問題的獨論,與復旦團隊更早與後來做出來的結論有矛盾,閩南人有不少百越族的基因才是復旦與台灣其他學術團隊都重復做出來的得到的共同結論。另外那個安陽說法是要把閩南人漢人來源導到河南東部或者更東的山東而不是河洛地區,你要不要去看原文?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上海復旦大學李輝自己測出來不是漢人是當地原住民 自此之後 類似研究都充滿太多政治考量往往不倫不類 台灣也是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這影片在講閩南人是河洛人是如何編造出來的,無法面對現實就扯其他民系,多讀點書吧,兩岸基因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共識,客家民系是漢人而非所謂畬族漢化,閩南民系混的百越族基因更多,網路上都找得到,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是早期台灣人編造的,你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故意散佈被推翻的錯誤訊息,像個邪教徒一樣,你真可憐。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兄台,有品一點就面對最新的基因科學與歷史文獻的結論,你不高興無法接受並不代表你該去亂貼被證實的錯誤訊息。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客家人的發源地在贛南、閩西和粵東三省交界地區。 據贛州志記載,漢代以來贛州十八縣“皆畬人”。 現在,贛南各縣記有佘字的小地名,如佘田,佘坡,佘江,佘村等不計其數,估計數萬以上。 清代及當代客家人先入為主,如羅香林依族譜中原說入手附會五次大移民說,卻忽視了客家身上的奇異蠻俗---婦女天足高髻涼帽,趁圩為市,客家人夜嫁夜娶,類似瑤僮,官家不承認漢種等受壓迫歧視歷史! 佘客苦難歷史造成歸善向化而失去古閩、越母語,才造成很客家人無法從語言角度去破解身世,而壯人兩千多年來不肯為秦虜,豪言壯語至今,研究起來就比佘客、漢人更容易!
    早在清朝前閩贛粵邊山區縣的縣誌已記載客家的來歷:“佘客者,即傳記所稱猺人是也,乃盤瓠之後,楚粵為盛。 閩中唐宋以前亦在在有之。 然多在深山窮谷中,又遷徙無常,故土人稱之曰'客',而彼稱土人為其“河老”,為其自河南光州來,畏之也。 凡三團左右有曰「佘客營」者,有曰「客仔寮」者,有曰」番仔寮“者,皆其舊址也。 “佘族人自稱”山哈“,在佘客語中,”客“”哈“同音,”哈“即客人,”山哈“是指山裡的客人。 因此,客家人從山區來到沿海平原所以也被稱之為“客”,意即來自山裡的山哈,此為“客家”得名來源之一。 漢族多住平原,客家和佘、瑤等少數民族則喜居深山,佘客瑤無論生活習慣還是文化風俗均與中原差異巨大,實際上,客家便是山區的土著居民,在古代,這些沒有遷入地戶籍的山區農民被偏「客籍」,「客籍」是掛靠戶籍的意思,類似於之前的暫住證制度,「客籍人」就是需要辦理暫住證的外來務工者,而當年外遷的客家人是需要掛靠當地人的戶籍後才能做勞力謀生, 這裡的“客”就是沒戶口者。 此為「客家」得名的第二個來源。 “家”是族群的意思,如瑤家、土家等等。 “客家”是他稱,畲瑤民族來到粵中被稱為“客家”的意思是:一個自稱為山客(哈),以客籍身份來粵中墾荒的族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多讀點書吧,兩岸基因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共識,客家民系是漢人而非所謂畬族漢化,閩南民系混的百越族基因更多,網路上都找得到基因結論,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是早期台灣人編造的,你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故意散佈被推翻的錯誤訊息,像個邪教徒一樣,真可憐。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2

      沒根據的謊言敢騙就沒品地亂講,把早期台灣人編造的閩南人是河洛人的故事扯去被推翻的錯誤的客家訊息,最好是客委會能買通大陸的復旦大學團隊與台灣的馬階還有中研院團隊,兩岸各自做出來的相同的基因結論,客家民系的漢族基因還比閩南民系多,信佛教的就是尼泊爾人?日本人有漢語元素與漢文化就是漢人?講這些以偏概全的錯誤訊息騙別人,你也真能幻想去逃避現實。可惜基因與歷史文獻的結論證明你講的是錯的。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黃冠鈞-d6d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hujack7019 你講的是從復旦大學李輝的那個早期版本出來吧?你不知道那個是個有問題的獨論,與復旦團隊更早與後來做出來的結論有矛盾,閩南人有不少百越族的基因才是復旦與台灣其他學術團隊都重復做出來的得到的共同結論。另外那個安陽說法是要把閩南人漢人來源導到河南東部或者更東的山東而不是河洛地區,你要不要去看原文?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hujack7019 另外推薦你去看大衛羊的影片,他有解釋閩南語底層的百越語,陳x明先生的東西少看,有水準人多看一點資料都知道那是以偏概全亂編的故事。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就像南音連中國學者也贊嘆這是古老漢族音樂 但一定有這種人古老漢民族存在於閩南族群 才有南音這種漢族古老音樂 同樣也是有這種人 才有客家與畬瑤百越少數民族的採茶舞,魚燈舞,騎馬舞,鬥笠舞,火龍舞和山歌 太多文化佐證已經證明誰是誰非 客委會叫布袋戲講客語
    但花再多錢也搶不走這是閩南族群東西 同樣南音也是客家人客委會花再多錢也搶不走 閩南族群來自那裡並不重要 但漢民族想起可以和日本比拼的古樂 他們會想到南音 這就夠了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這影片在講閩南人是河洛人是如何編造出來的,無法面對現實就扯其他民系,多讀點書吧,兩岸基因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共識,客家民系是漢人而非所謂畬族漢化,閩南民系混的百越族基因更多,網路上都找得到,所謂的閩南人是河洛人是早期台灣人編造的,你明知道這些事實還故意散佈被推翻的錯誤訊息,像個邪教徒一樣,你真可憐。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兄台,有品一點就面對最新的基因科學與歷史文獻的結論,你不高興無法接受並不代表你該去亂貼被證實的錯誤訊息。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那是客委會花錢買來的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有錢可以使鬼推磨 台灣人納稅錢就這樣被浪費掉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最好是客委會能買通大陸的復旦大學團隊與台灣的馬階還有中研院團隊,兩岸各自做出來的相同的基因結論,你也真能幻想去逃避現實。

  • @呂蔭堯
    @呂蔭堯 Рік тому +1

    自夏以降迄至隋唐
    洛陽泰半為首邑之區
    其語文自然而然成為
    官方通語文獻雅言
    東晉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多集中在泉州
    至今留有晉江、洛陽橋
    以示不忘來時路
    隋唐為推行科舉公平性
    敦請金陵洛陽耆老彙整
    共同擬定:金陵洛下音
    初唐陳政陳元光父子
    奉旨南下平定閩亂
    並奏請開設漳州府
    其子弟兵來自河南固始
    遂將金陵洛下音
    一併帶入漳州
    五代十國中原板蕩
    宋朝肇建官話更替
    問其從何處來說何種語言
    則稱來自河洛地區說河洛話
    口語流傳至今
    文獻則未正式定名
    中文方言分類
    向來以地名稱之
    山東話 河南話...
    蘇州話 上海話...
    例如:吳儂軟語
    文獻也不會特別註記
    是故
    何須在乎河洛話 閩南話
    由誰在什麼年代
    開始流傳下來

  • @edtyehehsgsgsj188
    @edtyehehsgsgsj188 Рік тому

    那中國為什麼有福建到河南尋根的影片,蔡你不要亂講了,還是去搞政治算了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客家也有影片去河南尋根,所以大家都是河洛人後代?

    • @hujack7019
      @hujack7019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DNA分析閩南人是全中國與古安陽人最接近的,河洛人無誤。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你講的是從復旦大學李輝的那個早期版本出來吧?你不知道那個是個有問題的獨論,與復旦團隊更早與後來做出來的結論有矛盾,閩南人有不少百越族的基因才是復旦與台灣其他學術團隊都重復做出來的得到的共同結論。另外那個安陽說法是要把閩南人漢人來源導到河南東部或者更東的山東而不是河洛地區,你要不要去看原文?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另外推薦你去看大衛羊的影片,他有解釋閩南語底層的百越語,陳x明先生的東西少看,有水準人多看一點資料都知道那是以偏概全亂編的故事。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上海復旦大學李輝中華民族中國各族群來源分子人類學研究是胡溫時代和美國人合作的項目那時中國政治環境相對寬鬆又是和美國的合作項目 所以很大程度可以排除政治干擾 現在中國已不具備這種環境 因為這個題目在中共是很敏感議題 政治正確和族群合諧都優於真相與學術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台灣的馬階與中研院都有做台灣客家人與台灣閩南人的基因,新加坡大學也有做廣府,潮汕與客家的基因,結論跟復旦大學的發現是一樣的,這是馬階研究員在一個四問四答節目中提到的(YT能找到),閩南民系混了很多百越族基因,不是所謂的河洛人,其他歷史文獻也有很多證明,另外客家民系是以漢人基因為主體,混了少量的少數民族,但是漢人基因比閩南民系更多。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鬼扯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客委會還特別上網去改資料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原始資料 老共收起來了

    • @smallliu2749
      @smallliu2749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現在最新說法畲族也是河洛人 客委會有錢可以做很多事

  • @albertliou3042
    @albertliou3042 Рік тому

    1950年代台灣新移民很多,常聽家裡祖父輩說我們是河洛人、講河洛話.。我們家是清末才第一代移居台灣台東,當時的台東地處偏遠,交通、資訊都不便,相信這河洛的說法是從福建老家帶過來的

    • @albertliou3042
      @albertliou3042 Рік тому +1

      台語發音的“河洛”跟“福佬”,是完全不同的,不應該混在一起

    • @albertliou3042
      @albertliou3042 Рік тому

      我們移居台灣的後代,只會說我們是台灣人、講台灣話,不會跟祖父輩一樣的說我們是河洛人、河洛話

    • @albertliou3042
      @albertliou3042 Рік тому

      還記得小時候清明掃墓,第一代移台的曾祖父、曾祖母墓碑上刻有“河洛人氏ㄇㄇㄇ”

    • @黃冠鈞-d6d
      @黃冠鈞-d6d Рік тому

      網路上很多像你這樣說自己祖上就講是河洛話的留言,但是真假都無從查證,全是一群台灣的閩南人的留言,但是我認識的東南亞像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閩南人移民後代都沒有這樣講,都說是福建話,只有台灣的閩南人才這樣傳,還反傳回去大陸,有極少數激進的潮汕人也學同樣無法證明的講法到底,河洛的叫法目前最早只看到連橫的文章,那是清末民初,也是現在台灣人祖父輩的時期,廣府話被改叫成粵語,台灣的閩南人被日本人教育以為只有自己在講台語(日本人的定義是台灣島上各族群的語言都是台語)而忘了自己講的是閩南語,而連橫這些台灣回去大陸的閩南人在推河洛話,那年代ㄧ堆這樣改名的事情發生,如果真的是清朝開始叫,地方志一定能找的到,但是目前沒發現過,所以像你們這樣的留言真的很奇怪。

    • @albertliou3042
      @albertliou3042 Рік тому

      @@黃冠鈞-d6d 連橫跟我的曾祖父輩應是同一時代,同是清末時期到台的。應是那時代的新移民,有需要繼續引用河洛稱謂。我的父母親一代及更後代就不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