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一檢查就是晚期? 3個症狀其實早就提醒,千萬別不當一回事!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5 вер 2024
  • #漲知識 #養生 #健康科普 #疾病 #疾病預防 #癌症 #食道癌 #食管癌
    食道癌一檢查就是晚期? 3個症狀其實早就提醒,千萬別不當一回事!
    食道癌,這是一種在食道內壁生長的惡性腫瘤。它主要有兩種類型:鱗狀細胞癌和腺癌。由於它在早期往往不易被發現,症狀也不明顯,因此許多人在意識到問題時,病情已經比較嚴重。根據2020年的統計,中國新確診的食道癌患者數達到了32.4萬,而因這種疾病去世的人數也高達30.1萬。這兩個數字在全球範圍內都佔了超過一半的比例。
    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患者當他們被診斷出患有食道癌時,往往已經到了疾病的晚期。這不僅使得治療變得更加複雜,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機會。
    那麼,食道癌真的一檢查就是晚期嗎?它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
    一、食道癌一檢查就是晚期嗎? 3個症狀其實早就提醒我們
    食道癌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它並不是發現就必然處於晚期。癌症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於那些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習慣的人來說,他們更有可能在早期就發現問題,從而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
    對於那些只在感覺身體不適時才去醫院檢查的人,情況就不太樂觀了。食道癌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只是在吞嚥一些較硬的食物時會感到一些不適。這種症狀並不典型,因此很容易被忽視,導致錯過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最佳時機。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和共識,大多數食道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處於中晚期。這時,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其他部位,治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相對較低。但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並及時進行治療,患者的存活率可以顯著提高,甚至超過90%。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對於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特別留心身體所發出的一些預警訊號,包括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食道內異物感等,避免錯過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機會。
    1.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是食道癌患者常見的早期訊號,這種症狀不是偶爾發生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得明顯和嚴重。當人們在進食時,尤其是吞食固體食物,會感覺到食物在通過食道時遇到了阻礙。這種感覺會隨著腫瘤的增長而變得更加明顯。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會發現,即使是半流質或流質食物,吞嚥也變得困難。除了吞嚥困難,患者可能還會伴隨胸部疼痛、胸部悶脹或感覺喉嚨有異物等症狀,這些都會讓進食變得非常痛苦。
    吞嚥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食道內的腫瘤逐漸增大,導致食道變得狹窄,從而阻礙了食物的正常通過。這不僅影響了患者的正常飲食,還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足,進而引起體重下降和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如果出現持續的吞嚥困難,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食道癌。
    2.胸骨後疼痛
    胸骨後疼痛是食道癌患者可能經歷的另一種症狀,這種痛感通常表現為一種鈍痛、隱痛或灼熱感,尤其是在吞嚥食物時特別顯著。特別是當食物質地粗糙、溫度過高或刺激性較強時,這種痛感會更加明顯。
    疼痛的位置多集中在胸骨後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胸骨下方,有時這種痛感還會擴散到背部或肩膀。這種痛感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食道內的腫瘤在生長過程中侵犯了食道壁,或是壓迫到了周圍的神經。此外,如果患者同時患有逆流性食道炎或慢性表淺性胃炎等發炎性疾病,這些發炎的長期刺激也可能加劇食道黏膜的損傷,從而引發或加劇胸骨後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胸骨後疼痛這種症狀往往較為隱蔽,容易被忽視,或與其他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胃潰瘍等混淆。因此,如果出現這種症狀,特別是持續不緩解的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以便準確診斷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3.食道內異物感
    食道內的異物感是一種令人不適的症狀,它讓患者在吞嚥時感覺好像食道裡有什麼東西卡住,或者感覺有食物殘渣留在裡面,這種感覺很難透過咳嗽或嘔吐來清除,常常導致患者感到不安和焦慮。
    這種感覺的產生,與食道中的腫瘤有關。隨著腫瘤的增長,它會佔據食道的空間,使得食道變得狹窄,食物在通過時可能會滯留或黏附在食道壁上,從而產生異物感。此外,腫瘤還可能侵犯食道壁的神經組織,使得患者對食道內的刺激更加敏感,加劇了異物感的症狀。
    這種異物感可能在吞嚥時更為明顯,尤其是當食物通過腫瘤所在區域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患者應該及時就醫,以便進行專業的檢查和診斷,因為食道異物感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訊號之一。透過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提高治癒的機會,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如若出現以上3個症狀,大家也不必盲目猜測自己是否患有食道癌,許多其他疾病,如食道炎、食道狹窄等也可能引起類似的不適感,最重要的還是及時接受專業的檢查,以明確原因。
    在我國,食道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持續居高不下,更是佔據了全球的半數之多,這不禁讓我們深思,為何中國的食道癌會成為如此高發的疾病?
    二、我國高發生食道癌的因素有哪些?
    根據2022年發布的《中國食道癌篩檢與早期早期治療指南》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關於食道癌發生率的顯著特徵。男性的發生率明顯超過女性,具體數字為男性18.45萬例,女性6.80萬例。此外,食道癌的發生率與年齡有很大關係,40歲之前相對較低,但一旦超過40歲,發病率就會迅速上升,特別是在80到84歲的年齡層達到最高點。同時,食道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農村地區比城市地區高。
    飲食習慣是導致國人食道癌高發生率的重要因素。中國人有「趁熱吃」的習慣,認為這樣的食物更美味,也更容易消化。然而,長期食用過熱的食物可能會對食道黏膜造成慢性損傷,從而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科學研究也揭示了一些生物機制。例如,TRPV2(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酸受體2)在多種癌症的病理生理中發揮作用,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 2022年,中國學者透過小鼠實驗發現,TRPV2同樣會促進食道癌的發展。實驗也發現,超過攝氏54度的食物可以活化TRPV2通道,並增強食道腫瘤的增殖、遷移、侵襲和血管生成能力。
    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列為可能的致癌物。這提醒我們,在食用熱食時,應該等待食物稍微冷卻後再食用,以減少對食道的潛在傷害。
    醃製食品在中國也很受歡迎,但它們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在醃製過程中,亞硝酸鹽可以與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產物反應,生成具有強烈致癌性的亞硝胺類化合物。長期攝入這類物質,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在某些地區,如川渝湘等地,食辣已成為許多人的飲食習慣。然而,長期食用辛辣食物也可能成為食道癌的風險因素。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和其他刺激性成分可能會導致上皮細胞結構的異常變化,並影響細胞的核酸代謝過程。這種持續的刺激和損傷可能會引發食道黏膜的發炎反應,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發炎可能會轉化為慢性食道病變,從而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除了飲食,吸煙和飲酒也是我國食道癌高發生率的兩大危險因子。
    菸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質,會直接刺激食道黏膜,導致其受損,增加癌症的風險。而酒精則對食道黏膜具有強烈的刺激性,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引起食道黏膜的充血、水腫甚至變性,這些變化都可能促進食道癌的發展。
    食道癌的高發生率也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食道癌,其他家庭成員的患病風險也會相應提高。這可能與遺傳基因、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在一些高發生地區,食道癌的家族遺傳現象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推高了食道癌的發生率。
    除了飲食、吸煙和飲酒外,食道慢性疾病、不均衡的飲食結構、不規則的生活作息以及心理壓力過大等也是食道癌的潛在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食道癌在性別、年齡和地區上有差異。
    為了預防食道癌,我們可以從改善生活習慣、避免已知風險因素、積極治療相關慢性疾病、維持飲食均衡等方面著手。同時,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和篩檢對於提高食道癌的早診率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如長期吸菸飲酒者、喜食過熱食物者、有家族史者以及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篩檢可以及時發現病變,提高治療成功率和生活品質。
    常用的食道癌篩檢方法包括胃鏡檢查和X光鋇餐攝影。如果篩檢發現異常,醫師會進一步進行食道鏡檢查及活檢,這是確診食道腫瘤的黃金標準。透過直接觀察食道黏膜並取得病灶組織樣本,可以明確病灶的性質和分期。
    對於那些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氯吡格雷等)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胃鏡、食道鏡等侵入性檢查前,需要停藥7天以上,以降低檢查中出血的風險。這是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需要病人和醫生共同關注。
    雖然食道癌並非一檢查就是晚期,但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早診率較低,因此加強對食道癌的早期篩檢和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大家應該提高對食道癌的防範意識,注意身體發出的每一個細微訊號,當出現吞嚥困難、胸痛背痛、食道處異物感等症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檢查。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守護好自己的食道健康,遠離食道癌的威脅。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