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有什么问题,大家随时留言呀,大家的讨论我都会去看的!~ ^o^
日產倒非常好 鮎川義介當初就是被日本天皇給誤導 用了nissan==102A==712A==mate這個名子去連結car==1225AB...😅這真的相當奇怪...走相對的話 就是變成自己陰自己😅😅😅😢😢 以後都開Ford520B 可以陰519B force跟521B fore_sight .
日本的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衰败是必然的
@@aaronwhitetalk 经常给你的贴子点赞,今天要给你的视频点个差评:关于电车还是油车的争论,目前是很明显的,中国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政策背景导致的,绝对不能说,我们的造车能力和造车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端,日本车子就要衰落了。企业的起起伏伏,合并分拆,都是很正常的,在没有电车的时代,美国欧洲的汽车行业都有很多兼并和分拆。
日系车的----------------真三一萬能俠!
@@dylanwu1185 既然中国这么弱,何以欧洲美国都如临大敌、怕得要死?😂
日本合并大企业的案例不少,结局都是衰退,所以这次也不会例外。 毕竟结构性的问题没解决。
真3一万能侠!
本人在马来西亚。最近中国品牌的汽车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小鹏,吉利。我们的汽车在路上和他们本地的汽车(以日系为主)相比感觉完全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诺基亚跟智能手机的区别
@@大的小萝卜😂 最多算是索爱。 BBA 才能算是Nokia
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對車有認知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我工作的地方就有6大品牌,三菱,日產,Renault, Volvo, VW, BYD, MG,可以很付責任的跟你說中國車和韓國車都是一樣的垃圾,他們是把消費者看不見的引擎,變速箱和才料成本拉低,放一大堆花里胡哨的的低成本電子產品進給你去看上去覺得高檔吧了
@@dingpongchi632 是的,中国车和韩国车在偷工减料上是出了名的,新车时你开的是爽,但过了没几年这毛病那毛病就出来了,电动车不保值,到换电池时你就哭去吧。
@@dingpongchi632這只是你的固有印象而已。多數電動及混動,基本不需要變速箱和引摯😂如果是增程,只帶一個汽油充電寶⋯⋯
谢谢!
谢谢支持,感谢~!
三家经营不善的企业合并,当然是内部矛盾x3倍阿.就日本企业的这种山头文化, 合并真的不如不要合并.
说实话Honda有点背锅
日企的合并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不行找人分摊😂
合并主要是背后财团勾兑吧
😂 日企的合并更多的是政策性的, 而非商业性的。
@@aaronwhitetalk 我甚至觉得,本来本田可以多撑几年的,这样一合并,说不定溃败的更快~
我16年就感觉纯电时代到来了,所以果断换纯电车;老的车企还是老思维一款产品卖十年,三五年一改款,是赶不上电子产品的迭代速度的。汽车以后会和手机一样,每年一换代,每年出新品。
謝謝!
本田是在日本政府的指导下才同意和日产合并的,不是本田自主的选择。如果本田不拉日产一把,日产很可能被中国公司收购。把汽车业视为国本的日本,以及美欧都不愿意看到这个结局。
@@林瑞龍-d5i 是中国台湾县
日产可能被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收购
@@林瑞龍-d5i你觉得大陆资本会放弃怎么样一个与欧洲资本密切,深扎北美市场的日本品牌吗?还有没那么多人关心你,别给自己加戏😂
噗嗤你放心中国车企没那么蠢去收购一家注定倒闭还得不到控制权的公司,
想買日產的是鴻海吧?
还会是谁呢。如果经常看日经新闻就知道日本人对中国电动车的恐惧。还有,我认为自动驾驶很快彻底取代人工。我家一辆问界m9,现在能应对百分之99的场景。基本就不需要自己开了。。而且这种体验,你只要用过就回不去了。。现在就是上车,设置目的地,智驾开启,然后到地方,下车,自动泊车,走人。。关键一路不用自己开,碰上加塞的,心情都不烦躁了。。。
暂时有大哥罩着
我也想买一辆有自动驾驶的车。我希望在20万以内就可以买到。华为问界的汽车贵一点,小鹏的p7+就便宜好多。现在比亚迪天神之眼也不错。
你这么一讲,我听得都为中国车企骄傲!
等撞了就老实了。
感觉你对此有的什么意见@@aaronwhitetalk
諾基亞與易利信合併打得過蘋果嗎?
S40+S60=S100 吗?
诺基亚和爱立信有大量的通讯基站业务,卖手机只是副业。这俩是被华为全方面碾压而死掉的。
小米自研的V6s,V8s 超級電機,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個第一代的V6s是合作開發,第二代V8s是獨立自研的,電動車的心臟:超級電機 並且小米自己生產,不外包
五年前我买第一辆理想one的时候都是质疑,今年四月我提第一辆su7max的时候全是羡慕
村里第一台su7?还全是羡慕?满满的敬畏
那个理想one呢?报废了?
@@Dragon-ok6ne扯吧 现在二手理想one还能卖十几万人民币
@@Dragon-ok6ne 去年卖掉了,16万,准备再买台小米YU7max给老婆开,她现在开model3p,经常抢我的su7,特斯拉车机太差了,导航都要用手机,车机不好用
主播讲的观点清晰透彻真实,严谨学术抓重点风格,赞一个!
順代跟大家提一嘴,日產目前為止有息負債高達7兆日圓,而企業純利益,也就是扣除各種成本實際攢下來的錢,僅不到區區百億日圓,可以說就是個老賴,欠了一筆天價的呆帳,連付利息都不夠還。現在是現金流出了問題才面臨合併,然後本田平白接手了個天價負債的燙手山芋😂當然,假如不這樣做,日產底下13萬員工一夕之間成了遊民,那就是人類歷史上最誇張的失業潮了
谢谢分享~
日本人算負責了,你們中國皮尺泰是直接倒閉,客人買新車電池壞掉,直接要客人買別家新車,無法出保🤣🤣🙂😆
還有皮尺泰油車做到0-100急煞四次,輪胎竟然會著明火,真把全世界嚇呆了....🤣🤣🙂😆
@@shadow6016 洗,繼續洗~
这时候不吹看不见的手了?这不提优胜劣汰自由竞争了?
我的日產R35 GTR已經放在車庫好幾年了 看來沒辦法換R36了
最近才换的车,日本的车真是没法买,随便一辆车坐进去感受不到什么变化,还和十多年前的车一样,多花几万刀感受不到一点换车的兴奋和冲动。 去试驾BYD,体验和震撼真的是碾压
别的牌子也去多试试,多体验一下~
雷克萨斯更是让人震惊。。。那个价位再配上保守的内设,厚厚的屏幕😅
第一辆电车是比亚迪,第二辆对比亚迪没兴趣了,太保守了😂
我开的是长城
@@GaryZhang-y7pU9, u8保守?
但凡体会过一次新能源的智能座舱,就根本不想在用日本车那种老掉牙,就像你摸了36D在摸A,除了硌手你没有任何感觉,日本从家用电器,到手机现在终于到汽车了,日本也会回到它历史传统的位置,这百多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种突兀的一段😂
包括政治的体现:小安子最后一搏挂掉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啊?36D什么感觉啊,真的很想知道。女朋友是A
我一哥们原来就是在日本日产上班的,他说整个公司躺平,东西不合理也不能说,他越级反应情况被上司bb以后,他就辞职了,说这里没有希望。
日本对于反馈机制也跟中国似的,不让人说话?真假的,还以为只有国内才这样啊
@lhs9047 就是他们的一个地方是明显有问题的,我朋友就去找他们领导,领导说这事你得找大领导,他就直接给大领导写了邮件,结果大领导不但不处理,还责怪他越级提问题,结果他领导也来说他,大概是这样
可见 卡洛斯 戈恩 是个人才 。。。。。。
不止日产全部日系车都非常保守 都只用旧技术
是,主要是程序员太少了,错过了互联网这一波,软件部门拉胯了,断代了
说白了,日系养活着几十万人和几千家小厂,如果换型就会倒一大片,现在就吃老本,吃一天算一天
不是保守而是利润太低,,又要做假帐,又要付高额的运营成本,能少研发一点就少研发一点,去年年底丰田宣布利润超记录,我就对人说了,这企业已经全面走向消亡了,因为他根本不敢去研发了,在研发上都是这么抠,在材料上,他们早就能省全省了,
等到你要保養修車換零件時,就知道保守的好處了,就算是隔好幾代的零件也能拿來替換,副廠也早已衍伸出一系列零配件,開個幾十年都不怕壞掉
@@young-fg2cj 几十年都不坏?你开了几年车了,我九十年代初的驾证
我家是日产最忠实用户,我的幼年在轩逸,青年在阳光和天籁中度过。爸爸三台车全是日产,但是,比亚迪的7.98太有诱惑力了。没办法,更好的省油,更快的加速,更舒服的内饰沙发,更便宜的价钱,几近于零的保养费。轩逸算是日产的廉价车型了,还是比比亚迪贵了4-5万。咋选?告诉我咋选?我爸已经算是日产汽车所谓的死忠粉了,我19年跟他说比亚迪很牛,还和他们合作过,他还不信,说自燃产品不成熟,不稳定。后面我和我爸聊天,他说当初听了我的。买点电动车股票,早就不用上班了。日产单纯是死于战略规划,就应该跟着丰田的走的,不该搞电气化的。日本整个国家在新兴行业都搞不过韩国,怎么跟中国搞。这不是搞笑嘛!日产没有任何车能卖上丰田的价钱,丰田平替,来了个比亚迪类丰田,还自带中国政府在后面帮忙的类丰田,怎么可能不死。可惜了我爸的日产魂,这没办法,比亚迪7.98万,啥都比你轩逸好,轩逸最低配9万多,比亚迪还有补贴帮忙,轩逸拿牌子还要交购置税,怎么打。天籁就更不用说了。死局!!日产如果自己搞电池,价钱才下得来,日本人就该搞同质化,不然就是死。
当然,我现在开的还是我爸淘汰下来的阳光。破破烂烂的,开了很多年了。产业不景气,也懒得换车。
在澳洲日本车还有些品牌的惯性。回国看了看,国内任何2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或者混动,光说车机远超日本车体验,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操控方面国产也完全追上来了。就等着国产车大量进入澳洲,卷翻日本车吧。。。
澳洲土地這麼大,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建充電樁吧? 沒有充電樁基本上電動車就沒戲了
@@young-fg2cj插混其实比较适合澳洲,家里有车库就可以冲。现在市场也证明了这个,我就希望更多的国产车进来
@@young-fg2cj澳洲地广人稀,家家有车库,是最适合的。
@@young-fg2cj不买纯电有增程版本,中国国内卖得最好的也是增程式
一个比亚迪鲨鱼6就把美国,日本德国的皮卡厂家吓得脸都白了。
富士康还是安安份份当OEM😅
暂时比较难,错过了日产;后面就只有韩系了,鸿海可能又看不上了。
@@aaronwhitetalk实话实话,韩系车国外还是挺多的,韩国汽车出口也不少。起码在英国,我感觉比日本车还多,更重要的是都是新车。美国在全世界塑造韩国是一个改造过的中国形象,再加上kpop,放纵文化,夜店等等,欧美年轻群体里,对韩国有好感的人很高。韩国东西好不好的我不太清楚,但是韩国确实不容小觑,韩国和咱们文化一样,都有注重教育等等习惯,欧美很多企业招工程师,还是招中韩的多。
@@aaronwhitetalk韩系车感觉在国外的发展势头还是挺好的,富士康买不到吧?
@@aaronwhitetalk 韓系當下就現代起亞一家獨大,其他韓系車基本上是邊緣中的邊緣,現代起亞怎麼可能賣。
@@aaronwhitetalk 如果這三廠經營不好,搞不好過幾年他們面臨倒閉的時候鴻海就有機會買走了
我在澳洲,感觉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就是丰田,丰田最后的堡垒就是 Landcruiser LC300。日本卖750万日币(33万人民币)到了澳洲翻倍卖16万刀还要等至少半年。从完全工具属性来说,长城的坦克500汽油版国内也要33万人民币如果真的两者一起对比长城还是感觉定价太高。25-27万人民币也许有机会。 海外丰田的桥头堡是一块硬骨头,其他日系的确已经都不行了。然后还有一个现代起亚也卖了730万辆去年。主要棒车市场在米国,棒国,阿三国,部分欧洲地区撑起了730万的规模。现在棒子的新闻下面充斥着满满的骄傲,说没有中国市场还是做到了世界第三。中国车要出海抢市场由于不是用的谷歌苹果系统,许多的智能化无法当地落地,所以我的预测是丰田世界第一还是可以有个10年,第二位应该是棒车虽然我也不喜欢棒车。
哈哈哈 十年?不会超过5年好吧😂
@@hdvoice 你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没有说明天就超车。
@@ZZGZBF 韩国电子技术还可以,传统的燃油技术也不错,但没有互联网企业导致没有什么软件和ai人才,和欧洲很像。本来没有中国,韩国汽车已经就要崛起了,只是高端不行,现在看来 ,不上不下的会被日本和中国双重挤压,但起码比日本车有前途
10年?想屁吃呢?丰田还算安稳的市场只剩本土和美国,加起来不到2000万辆,而且美国市场根本不可能让丰田车全吃,今年是本田日产的大崩溃,明年就开始轮到丰田了
比较理性的分析
日系車最大問題是迭代速度極慢,每年推出的產品和上一代差異極小😅 甚至日產一個引擎技術能用15年,日產可能3年後,就被淘汰了!
15年前买的日产,发动机是HR16, 现在还在卖这款😂。能不淘汰吗。
确实
弱弱合併也許在縮減成本上有優勢,但是整體的體質與競爭力增加有限,個人覺得就是抱團取暖延緩衰弱與倒閉的時間而已!
没有iPhone大家的翻盖机用起来还挺顺手,没有ev燃油车开起来也没毛病。
是这样
喜新厌旧的不是男人的专利,是人就喜新厌旧,这是我们的天性 😅
@@k.b.cbruce3246說是喜新厭舊,實際是追求更好
原本想去買一部新本田,但本田和一間面臨破產的車廠大新合併,現在要三思日後垃圾零件
日產本田問題出現在他產品力上,合併救不了它,除非合併一個中國的新能源品牌,從頭研製電動化汽車
中国汽车26年内最迟就要决赛圈了,最后留下6-7个新能源蛊王,这种在国内这种超高压卷出来的厂家和产品,出国后就算让日本三大厂都合为一体,那也肯定打不过啊。
前提条件是电动车比燃油车先进。当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的时候或者是模糊的时候,结论就可想而知。如果说到自动化电气化,日本车德国车一点都不差汽车还是要安全为主,不像手机技术要三年翻新,可靠的技术用10年20年十年都是可以的。电动车的电击基本技术不还是100年前的技术吗?
ev最重要的是智能化 是诺基亚和iphone的区别
@ 九十年代初期,日本出租车上就𠕇雷达自动防撞功能,2000年就有车道保持自动跟随功能。中国的电车无非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外加花里胡哨的多媒体。中国电车企业哪有什么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吹太大,容易扯着蛋。车的本质是安全可靠,舒适性适当即可。更何况我们讨论的是车的动力本身,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言,电池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dylanwu1185 “自动跟随”是你理解的智能化? 哈哈哈 日式车消亡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剩下一堆老年人支持了 找一个高端电动车试驾一下 你以为年轻人都啥吗? 年轻人才是最懂科技的 你再怎么无能狂怒也扭转不了日系科技落伍的事实 诺基亚就是诺基亚 成不了iPhone
@@dylanwu1185 電車只信 TESLA ,人家真的穩,油車選豐田,很耐用,本田都耐用但缺少商用車型。
@@dylanwu1185 你厉害啊,和日本车企老板居然一个想法
合并了不小心再被团灭😂
必然的
搞不好本田也被拉下水一起淹死。日本的文化决定了它格局偏小
看看爾必達
前段时间我爸要买丰田普拉多,被我给劝退了,不如tank 方程豹了
😅
我的INFINITI QX60,垃圾的CVT变速箱根本拉不动大车,车底零件锈蚀严重,再也不会买NISSAN的车了。
之前已经有案例了,日本显示公司JDI,就是几家合并的
这个破车在美国还要多加几千美元才能提车,看见欧美日车企多可耻,到这步田地还要靠保护和人为缺货来挣油车大钱,美国消费者真惨
人家一家人 贵点贵点
我开的本田xrv.十年20万公里,下次肯定选新能源汽车
准备换哪辆?
@aaronwhitetalk 肯定是华为系的
@@aaronwhitetalk 可惜目前国际还未看到花系的出现,还在等待中
@@蔡大大-v8v 华为系?是车机吧?
@@ozjacky 意思是用华为智驾方案的车,比如奥迪准备在2025年在A5L上搭载鸿蒙智驾
日系車不倒,台灣不會好,被剝削太久了
還是關稅跟貨物稅的問題呀,進口太貴了
汽车作为高端工业品是会加强人们对于强大工业国的认知的,德国人严谨,日本人工匠精神,就是这样渲染出来的。事实上两者完全没关系,德国火车从不准点,日本人同样经常造假。大陆汽车这种高端工业品如果卖到台湾,肯定会被说成认知作战,就像黑神话一样
20年前:"笨蛋,问题是经济"20年后:"笨蛋,问题是民主"
大陸汽車是高端工業品?怎麼都說是有四個輪子的平板?
@@者愚蠢你只有這四個輪子的板凳。
非常期待本田引擎加日產大沙發,想想都爽
电车和油车除了四个轮子和外壳相同,车内核心部件几乎完全不一样,电车用的是电机和电池,油车用的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说是两个不同的产物都不为过。
非常赞同
除豐田靠老本拖一下外,其他的日企恐怕都在等S
走日本家电后沉
沉没于日本家电的厚尘
豐田雖然名義上豐田章男已經退休, 但是豐田章男的殘餘勢力還在拖豐田的後腿, 除非豐田擺脫豐田章男的油氫路線, 不然豐田倒下也是指日可待
美囯市場也沒有中囯車阿!日產汽車也在潰敗,所以日產本身問題真的太多了!
日本的公司主要是没啥软件研发能力。
对
日产和其他日系车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度,让员工只要不出错,就能养老一辈子。也不需要卷什么,更没有什么35岁优化,根本不需要创新😂这几年在日本经历了几个大日企,大部分周围都是这样等着安稳退休的老登……
我从日产劲客换到SU7 pro,这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過了吧。勁客多少錢啊
我住北美,本来对电动车也是嗤之以鼻...直到看到了Tesla的自动驾驶以后, 直接买了一台给老婆接送孩子, 节省了大量的舟车劳顿. 但油车一定还会有市场,毕竟电动车一天不解决在外充电耗时,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就绝对取代不了油车。
美国禁止中国EV进口,所以美国人还可以高高兴兴的再开燃油车几十年了。
混动,大部分时间都是纯电行驶;
@qsteven1262 Toyota混动大部分用油,BYD混动大部份用电。两者不同,Toyota每加仑可开50英哩,BYD DM-I 可开80英里。
我90后,现在觉得合资基本上就是工业垃圾级别。连我爸都准备把crv换理想
主要是智能化不行
这么多年就是当买办把国人当冤大头了,不思进取。
现在合资只有中老年人在买,我身边很多人已经把合资换新能源了,我也把q5换成了方程豹豹八
豹八好东西啊还有鸿蒙自动驾驶@@chaozi6688
建议换问界
國內汽車行業的生態已經變了,節奏跟手機等電子產品一樣快,日本品牌還按原來的節奏根本跟不上
有早期智能手机有点像
日本错过智能手机,现在搞电动车费力。
日本工厂里面,买一个锤子都要,几个领导签字,效率低下😂
@@愤怒的大鸟 有那么夸张
但消費者的錢包跟不上更新的速度
日子想抱团结果却是弱弱联合
想起了JDI,几家大的日本面板商抱团,现在也快无了
抱團取暖吧😂
老白不知道有沒有來過台灣,真該來看看台灣路上跑的都是些什麼車,賣的是什麼價錢
台灣地小,不合適推廣汽車,其他國家如新加坡、以色列、香港...車價也非常高
台灣已經算不錯了,有錢買車就能上路,也不管有沒有買停車位,中國某些城市如北京 上海,掛車牌還得靠搖號,沒搖到號就不能上路
@@young-fg2cj只有北京和上海,而且上海的郊区牌照是不限号的,就是不能进市区😂😂
我看油管上日本人士各种反EV😂我看合并了也竞争不过国产
打不过肯定反啊,不然呢,直接认输吗
我老家在东北 我爸妈新车都买理想了 他们朋友开都说好 我爸负责开 我妈负责躺平看电视剧
在冬天的東北開電動車不會有問題吧
@ 理想是增程
@@young-fg2cj 混动没问题的
已经用尽全力,销量还是在下滑。不创新碰到产业变革只能慢性死亡
北美的日本车也是十多年不思进取,反正照卖不误😂。已经被韩系赶上了。
看到这个消息很震惊,一叶知秋
英菲尼迪,14年买了第一辆印象还不错各方面够硬,21年又换了一辆,这次印象非常差,设计不太合理,最要命的就是中控做得烂很多bug,现在根本就懒得用了只当他是个摆设
我是日产老车主,用车八年超过十万公里,没出什么毛病,十分耐用。最近想换车,但不会考虑日产了,想尝试新能源汽车。
我荣威车3年7万公里了,电子配件多也没有毛病。
我荣威7年十万公里 也没修过😂
@@秦松宝我长安逸动开了11年,16万公里,没修过。现在车根本就开不坏。
Lexus 车主 铁公鸡 没毛病
在国内的话,太多车可以选择,眼花缭乱,可以去试驾奇瑞星途
纯电车对燃油车有打击但不是致命的,我认为终结燃油车的会是像比亚迪的超级混动技术,像比亚迪秦混动车可以开两千一百公里中间不用加油冲电,价格又低过同级别的燃油车,你让燃油车怎样活啊?!
当采埃孚舔着个脸跑去给长城调教他们引以为傲的8AT的时候,全世界汽车业的格局就已经变天了
本田的四轮车也是大幅下降,利润主要来源于两轮摩托和船用机
曾经的骊威和天籁车主。再也不会买日本车啦。中国车太赞了
合并是因为看到了智能化的趋势,这个不是短时间能追上去的
现在还买日本车的基本上都是社会消费最保守的后30%的人群了,这些人买了后需求就没了,后续销量会更断崖下降,日本车的天敌就是比亚迪,基本上就是对标的,比亚迪的发展上限就意味着日本车的发展下限
老广?
我们公司感觉新车都是买了新能源了
人不能没较劲的对手,或者说不能没有仇人,不然很容易就懈怠变得养尊处优,警惕与强壮反而成了影响歌舞升平的杂音,人如此,行业甚至国家也是如此。内卷虽会造成内耗,但也是鼓励创新的优胜劣汰最佳方式。
按你的邏輯,中國人請先內部互相仇視互相殺到見骨,謝謝
可以說看看日本車企與中古車諸如BYD的毛利率與淨利率茶葉嗎?比亞迪的毛利率與淨利率我查不到
最近這幾個星期在米國買車, 德國車修不起, 米國車嫌內部裝潢都太暗, 日本車是看起來跟七年前款差不多, 連最新上市的Subaru Forster看起來也很老舊, 最後決定買韓國現代, 韓國是在中國車以外最願意用新技術的了
说真的,我觉得目前韩国车对日本车的冲击力是最大的。韩国车简直就是日系省油车的软件升级版。完美契合老日系车主。暴打守旧的日本车
是的,韩国的电动车是除了特斯拉,中国车之外最有未来感的电动车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棒车车主,澳版2013 Hyundai i30。这是我买过的最最差的车,各种小问题,连长途都费油,而且只要连续40度高温开三天,第三天一定空调不制冷。在米国还是买丰田,因为也买不到中国车。棒车连马自达都不如。
没有中国车选项的时候,还是丰田吧 至少省点钱😂
有中国车选项也不能买中国车,质量实在太差,韩国车质量稍微好一点,但也是非常差,最安全的还是买日本车,耐用。
开过f150皮卡的,所有其他车都不想开了。
日本只有A片不斷進步
退步了,没以前尺度大
也远比不上韩国了
这个主播不是汽车工业专家,只是在想当然地大发言论。日本车厂以丰田与本田已经下了巨资研发新一代的固态电池,大概明年就可试产。电池成本是美日欧车厂最大的短板。中国的锂电池技术已达顶峰,无法更进一步。
新能源车的重点不是电池,而是智能化。
那更容易抄了。你干啥,我也干啥。天下文章一大抄!
怎么没人提及贬值率?一部汽车一般有20年的生命期呢。现在才过去小几年而已。汽车的贬值率会影响他的长期口碑。为什么丰田的混动至今还这么受欢迎?就是他20年来积攒的口碑。另外,电池车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使用。至少我所在的新西兰,8成车主都无法用电池车,因为充电不便。所以传统燃油车还是有极大的市场的。所以不要以为电池车就是未来。他只是未来的一小部分。
因为政府没推广,因为产业都在中国,很好理解,不过东南亚电车渗透率在逐年提高了
插混啊。。。丰田混动无法外放电。。。
@@恶心的蟾蜍 大部分国家政府都不是中国这种只手遮天型。权力和财力都是很有限的。像产业政策这种东西只有在极权/威权国家才会有。西方国家政府不能如此大的干预市场。一但当权者做了错误的决定,会拉整个国家下水。所以极权这个东西呀,走的是快,但有的时候会走错路。这就是为什么,民主国家不一定走在头部,但走在头部的都是民主国家。电池车的市场份额很快就会到头。产业链在不在中国根本无所谓,反正西方企业还继续生产纯油和混动车,那才是大头。
@@robertliang8378 丰田有插混
现在还有什么车保值吗?日本车也不保值了,新车价格都掉到什么去了
我覺得大陸的新能源車廠盈利衝擊到日系這點要說對,目前有盈利的企業也就理想而已再來就是華為,最近小鵬也有起色但負債比也還沒盈利
你是不是忘了比亚迪盈利😅
比亞迪是有盈利,但他是靠低價走量模式,平均賣一輛車只賺1200美元,還不斷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一旦競爭加劇,或成本上升,盈利馬上就會轉虧了。
而且中國新能源車主要是靠政府前期大量補貼,才取得競爭優勢,後期補貼慢慢減少,虧損倒閉的情形會加劇
@@young-fg2cj 你知道有势不单单是补贴而是基础设施水电交通新能源高度机器人无人化人工智能生产尤其是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汽车大规模生产以及汽车大规模消费还有垄断整合产业链技术专利供应链原材料零部件软硬件等等各个环节?
@@young-fg2cj 比亚迪是最不会亏损不懂多了解比亚迪垂直整合供应商尤其是电池和半导体电机等等零部件原材料供应,何况比亚迪量大而且以及是后面汽车一旦走量利润只会越来越高毕竟不会继续前期大规模卖买土地建厂采购和准备这些原来建厂只要依靠前期大规模已经建立厂系统继续研发成本还有采购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分摊成本只会更低利润只会更高当然除非比亚迪继续降价走量扩大销量何况别忘记创新新技术带来产业链供应链生产提升价格降低。
美国丰田7万刀的车无线充电还要选装更别提车机了离本田不远了😢😢
精采
奔桑汽车?
Subaru 和Mitsubishi 都已經沒什麼人買了。不過我不會買純電車,Hybrid 可能會考慮。
日本企业一旦开始合并就是倒闭的前奏
北美燃油车还能苟活最大的原因是 纯电车企业 只有一家tesla tesla好是真的好 但很多细节也是真粗糙
结局无法改变
比较难,看看丰田固态。。。 一点点机会
電動車無法完全取代油車,缺點不
日产也就国内销量降了,其它市场销量还是很好。就活不下去了。可想而知国内价格虚高到什么地步!两三年前买日产还要加价加装饰才能提车。
主要是北美不行了
现在的日本欧洲油车在国内基本都五折销售了😂
Nissan銷量FY2022比FY2018下降了快40%...在所有市場都大幅下跌了在歐洲甚至跌了一半
不懂装懂😅
加价买车感觉也就是前几年的事,转变的真快
听到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了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的时候,大量的日本游戏公司合并,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行业寒冬
主要是開過混合動力和電動車就回不去了
真回不去了,开日系就像开船一样,电车底盘稳啊。而智驾,跑几次高速,就知道了
@@aaronwhitetalk 哈哈,高速用上了智驾就回不去了
日产的沙发比较舒服😂
我们以前是日本车死忠,现在是电车死忠,相信不是少数情况.至少我哥哥也如此
国内亲戚圣诞节提的BYD GT6S,12万人民币出门,各种功能,甚至还自带自动泊车,日本车真的没办法玩了,就好好守着北美市场吧,起码还有美系车垫底😂😂
海豹系列
然后叫做“日本汽车”🤣
JDI给你点赞
诶呀,我今年初才买了一辆日产基本款,还是21年款二手的,我本也没打算买,只是之前那辆13年款的现代车被偷了,才逼得我换车,说起来那现代车开了十年,除了换油,加了一次冷媒换两个前灯泡也没怎么保养过,不知道我这日产车能正常维持几年,它这一合并不会导致我今后维修成问题吧?
中國汽車更迭太快 節奏快 日本跟不上,但中國車研發周期短 可靠度安全度沒做確實就上市,也衍生出不少新的問題,一體兩面的
其实就中国汽车市场电动车的保有量来说,所谓电动车安全的问题新闻其实是极小的占比。毕竟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是第二第三的美国和欧盟市场之和。如果具体到电动车,那是比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电动车的和的好几倍了。基数大了,自然就有概率事件。从数据分析来说,实际上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比燃油车少。
安全度可靠度不够怎么卖到日本和欧洲?怎么会有那么大市占率?消费者真金白银购买就是最好的说明,该做的安全测试一样不少,单从测试数据上看,日本车和德国车在某些项目中还不如国产车,实话实说。
中国貌似这两年才崛起,但是国产车被我们已经骂了20几年了,曾经的比亚迪,奇瑞,吉利在我们眼里是低端车的代名词,但是今天信任国产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们已经经受住市场的检验了
又在意淫,跟日本造谣中国手机支付普及是因为假币太多一样😂,既然安全不可靠为什么还能出口?你以为人家市场随便让你进?俄罗斯进口这么多中国车,中国车早禁受住了俄罗斯气候的考验
中國假幣確實多,每年都有新聞,給你1000元但可能是假幣,跟500元支付轉帳你要選哪個?
其实5年前我就有预感他俩为啥不合并,只怪小日子太犟,非要多品牌多特色车型走到底
电车只会越来越先进 智能驾驶 线控 相反油车只能原地踏步😂
现在的汽车最起码要万物互联,欧美日韩的汽车还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只是一个交通工具。
汽車產業與晶片製造業一樣,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但相對汽車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面對不確定的市場和客戶偏好,任何一個錯誤的決定都可能決定您的生存。 規模越大,生存機會越大,這是因為資本資源越多。 中國是世界汽車工業的後起之秀。 主要是因為時間在中國這邊,沒有任何舊有的歷史包袱需要面對。另外感謝美國推廣電動車。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的生存來說,這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位顧客只需在場邊等待,看看未來會發生什麼。
三星手机还是世界第一,但在国内基本上就是无声无息!!!!绝大多数的国家可没有对中国的手机进口设限,但还是那样!!!!中国的电动汽车没有未来,这是命!!!!
最近视频质量有些下降,看稿的时间太多了。建议弄个提词器
無論是本田,日產,三菱,或加埋丰田都是死路一條,因日人根本不能把成本降下來,丰田最終都要死,只是在日本車界裡死得最慢一個。不要說打低中國,連美國都打不赢怎呢?原因很簡單便是美國好不容易把日本半導体工業打下來,不會這麼容易給你翻生,現在AI電腦及AI智能車都掌握在美國手裡,未來量子電腦都要是美國人話事,可想而知怎樣唔至你日系車於死地永不超生呢?
我還沒過GTR 跟 Z370 耶, 引擎的怒吼與經典~~~ 三菱再出WRC 紀念版 Lancer WRX STi 手排的... 我要收藏
日产三菱和雷诺还有关系吗?欧洲一些三菱车就是雷诺的换牌。如果和雷诺还有关系,那新集团也会有雷诺的份额吗?
有啊 所以鴻海才跑去雷諾那邊買日產股票
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實大陸汽車製造廠過多,也該整併,避免過度競爭。
现在已经到淘汰阶段,绝大部分都会被淘汰,只有少数几家巨头能活下去
日本汽车也在变革之中,不能轻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实力。
有什么问题,大家随时留言呀,大家的讨论我都会去看的!~ ^o^
日產倒非常好 鮎川義介當初就是被日本天皇給誤導 用了nissan==102A==712A==mate這個名子去連結car==1225AB...😅這真的相當奇怪...走相對的話 就是變成自己陰自己😅😅😅😢😢 以後都開Ford520B 可以陰519B force跟521B fore_sight .
日本的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衰败是必然的
@@aaronwhitetalk 经常给你的贴子点赞,今天要给你的视频点个差评:关于电车还是油车的争论,目前是很明显的,中国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政策背景导致的,绝对不能说,我们的造车能力和造车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端,日本车子就要衰落了。企业的起起伏伏,合并分拆,都是很正常的,在没有电车的时代,美国欧洲的汽车行业都有很多兼并和分拆。
日系车的----------------真三一萬能俠!
@@dylanwu1185 既然中国这么弱,何以欧洲美国都如临大敌、怕得要死?😂
日本合并大企业的案例不少,结局都是衰退,所以这次也不会例外。 毕竟结构性的问题没解决。
真3一万能侠!
本人在马来西亚。最近中国品牌的汽车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小鹏,吉利。我们的汽车在路上和他们本地的汽车(以日系为主)相比感觉完全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诺基亚跟智能手机的区别
@@大的小萝卜😂 最多算是索爱。 BBA 才能算是Nokia
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對車有認知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我工作的地方就有6大品牌,三菱,日產,Renault, Volvo, VW, BYD, MG,可以很付責任的跟你說中國車和韓國車都是一樣的垃圾,他們是把消費者看不見的引擎,變速箱和才料成本拉低,放一大堆花里胡哨的的低成本電子產品進給你去看上去覺得高檔吧了
@@dingpongchi632 是的,中国车和韩国车在偷工减料上是出了名的,新车时你开的是爽,但过了没几年这毛病那毛病就出来了,电动车不保值,到换电池时你就哭去吧。
@@dingpongchi632這只是你的固有印象而已。多數電動及混動,基本不需要變速箱和引摯😂如果是增程,只帶一個汽油充電寶⋯⋯
谢谢!
谢谢支持,感谢~!
三家经营不善的企业合并,当然是内部矛盾x3倍阿.就日本企业的这种山头文化, 合并真的不如不要合并.
说实话Honda有点背锅
日企的合并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不行找人分摊😂
合并主要是背后财团勾兑吧
😂 日企的合并更多的是政策性的, 而非商业性的。
@@aaronwhitetalk 我甚至觉得,本来本田可以多撑几年的,这样一合并,说不定溃败的更快~
我16年就感觉纯电时代到来了,所以果断换纯电车;老的车企还是老思维一款产品卖十年,三五年一改款,是赶不上电子产品的迭代速度的。汽车以后会和手机一样,每年一换代,每年出新品。
謝謝!
本田是在日本政府的指导下才同意和日产合并的,不是本田自主的选择。如果本田不拉日产一把,日产很可能被中国公司收购。把汽车业视为国本的日本,以及美欧都不愿意看到这个结局。
@@林瑞龍-d5i 是中国台湾县
日产可能被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收购
@@林瑞龍-d5i你觉得大陆资本会放弃怎么样一个与欧洲资本密切,深扎北美市场的日本品牌吗?还有没那么多人关心你,别给自己加戏😂
噗嗤你放心中国车企没那么蠢去收购一家注定倒闭还得不到控制权的公司,
想買日產的是鴻海吧?
还会是谁呢。如果经常看日经新闻就知道日本人对中国电动车的恐惧。还有,我认为自动驾驶很快彻底取代人工。我家一辆问界m9,现在能应对百分之99的场景。基本就不需要自己开了。。而且这种体验,你只要用过就回不去了。。现在就是上车,设置目的地,智驾开启,然后到地方,下车,自动泊车,走人。。关键一路不用自己开,碰上加塞的,心情都不烦躁了。。。
暂时有大哥罩着
我也想买一辆有自动驾驶的车。我希望在20万以内就可以买到。华为问界的汽车贵一点,小鹏的p7+就便宜好多。现在比亚迪天神之眼也不错。
你这么一讲,我听得都为中国车企骄傲!
等撞了就老实了。
感觉你对此有的什么意见@@aaronwhitetalk
諾基亞與易利信合併打得過蘋果嗎?
S40+S60=S100 吗?
诺基亚和爱立信有大量的通讯基站业务,卖手机只是副业。
这俩是被华为全方面碾压而死掉的。
小米自研的V6s,V8s 超級電機,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個第一代的V6s是合作開發,第二代V8s是獨立自研的,電動車的心臟:超級電機
並且小米自己生產,不外包
五年前我买第一辆理想one的时候都是质疑,今年四月我提第一辆su7max的时候全是羡慕
村里第一台su7?还全是羡慕?满满的敬畏
那个理想one呢?报废了?
@@Dragon-ok6ne扯吧 现在二手理想one还能卖十几万人民币
@@Dragon-ok6ne 去年卖掉了,16万,准备再买台小米YU7max给老婆开,她现在开model3p,经常抢我的su7,特斯拉车机太差了,导航都要用手机,车机不好用
主播讲的观点清晰透彻真实,严谨学术抓重点风格,赞一个!
順代跟大家提一嘴,日產目前為止有息負債高達7兆日圓,而企業純利益,也就是扣除各種成本實際攢下來的錢,僅不到區區百億日圓,可以說就是個老賴,欠了一筆天價的呆帳,連付利息都不夠還。現在是現金流出了問題才面臨合併,然後本田平白接手了個天價負債的燙手山芋😂當然,假如不這樣做,日產底下13萬員工一夕之間成了遊民,那就是人類歷史上最誇張的失業潮了
谢谢分享~
日本人算負責了,你們中國皮尺泰是直接倒閉,客人買新車電池壞掉,直接要客人買別家新車,無法出保🤣🤣🙂😆
還有皮尺泰油車做到0-100急煞四次,輪胎竟然會著明火,真把全世界嚇呆了....🤣🤣🙂😆
@@shadow6016 洗,繼續洗~
这时候不吹看不见的手了?这不提优胜劣汰自由竞争了?
我的日產R35 GTR已經放在車庫好幾年了 看來沒辦法換R36了
最近才换的车,日本的车真是没法买,随便一辆车坐进去感受不到什么变化,还和十多年前的车一样,多花几万刀感受不到一点换车的兴奋和冲动。 去试驾BYD,体验和震撼真的是碾压
别的牌子也去多试试,多体验一下~
雷克萨斯更是让人震惊。。。那个价位再配上保守的内设,厚厚的屏幕😅
第一辆电车是比亚迪,第二辆对比亚迪没兴趣了,太保守了😂
我开的是长城
@@GaryZhang-y7pU9, u8保守?
但凡体会过一次新能源的智能座舱,就根本不想在用日本车那种老掉牙,就像你摸了36D在摸A,除了硌手你没有任何感觉,日本从家用电器,到手机现在终于到汽车了,日本也会回到它历史传统的位置,这百多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种突兀的一段😂
包括政治的体现:小安子最后一搏挂掉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啊?36D什么感觉啊,真的很想知道。女朋友是A
我一哥们原来就是在日本日产上班的,他说整个公司躺平,东西不合理也不能说,他越级反应情况被上司bb以后,他就辞职了,说这里没有希望。
日本对于反馈机制也跟中国似的,不让人说话?真假的,还以为只有国内才这样啊
@lhs9047 就是他们的一个地方是明显有问题的,我朋友就去找他们领导,领导说这事你得找大领导,他就直接给大领导写了邮件,结果大领导不但不处理,还责怪他越级提问题,结果他领导也来说他,大概是这样
可见 卡洛斯 戈恩 是个人才 。。。。。。
不止日产全部日系车都非常保守 都只用旧技术
是,主要是程序员太少了,错过了互联网这一波,软件部门拉胯了,断代了
说白了,日系养活着几十万人和几千家小厂,如果换型就会倒一大片,现在就吃老本,吃一天算一天
不是保守而是利润太低,,又要做假帐,又要付高额的运营成本,能少研发一点就少研发一点,去年年底丰田宣布利润超记录,我就对人说了,这企业已经全面走向消亡了,因为他根本不敢去研发了,在研发上都是这么抠,在材料上,他们早就能省全省了,
等到你要保養修車換零件時,就知道保守的好處了,就算是隔好幾代的零件也能拿來替換,副廠也早已衍伸出一系列零配件,開個幾十年都不怕壞掉
@@young-fg2cj 几十年都不坏?你开了几年车了,我九十年代初的驾证
我家是日产最忠实用户,我的幼年在轩逸,青年在阳光和天籁中度过。爸爸三台车全是日产,但是,比亚迪的7.98太有诱惑力了。没办法,更好的省油,更快的加速,更舒服的内饰沙发,更便宜的价钱,几近于零的保养费。轩逸算是日产的廉价车型了,还是比比亚迪贵了4-5万。咋选?告诉我咋选?我爸已经算是日产汽车所谓的死忠粉了,我19年跟他说比亚迪很牛,还和他们合作过,他还不信,说自燃产品不成熟,不稳定。后面我和我爸聊天,他说当初听了我的。买点电动车股票,早就不用上班了。日产单纯是死于战略规划,就应该跟着丰田的走的,不该搞电气化的。日本整个国家在新兴行业都搞不过韩国,怎么跟中国搞。这不是搞笑嘛!日产没有任何车能卖上丰田的价钱,丰田平替,来了个比亚迪类丰田,还自带中国政府在后面帮忙的类丰田,怎么可能不死。可惜了我爸的日产魂,这没办法,比亚迪7.98万,啥都比你轩逸好,轩逸最低配9万多,比亚迪还有补贴帮忙,轩逸拿牌子还要交购置税,怎么打。天籁就更不用说了。死局!!日产如果自己搞电池,价钱才下得来,日本人就该搞同质化,不然就是死。
当然,我现在开的还是我爸淘汰下来的阳光。破破烂烂的,开了很多年了。产业不景气,也懒得换车。
谢谢分享~
在澳洲日本车还有些品牌的惯性。回国看了看,国内任何2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或者混动,光说车机远超日本车体验,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产物。操控方面国产也完全追上来了。就等着国产车大量进入澳洲,卷翻日本车吧。。。
澳洲土地這麼大,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建充電樁吧? 沒有充電樁基本上電動車就沒戲了
@@young-fg2cj插混其实比较适合澳洲,家里有车库就可以冲。现在市场也证明了这个,我就希望更多的国产车进来
@@young-fg2cj澳洲地广人稀,家家有车库,是最适合的。
@@young-fg2cj不买纯电有增程版本,中国国内卖得最好的也是增程式
一个比亚迪鲨鱼6就把美国,日本德国的皮卡厂家吓得脸都白了。
富士康还是安安份份当OEM😅
暂时比较难,错过了日产;后面就只有韩系了,鸿海可能又看不上了。
@@aaronwhitetalk实话实话,韩系车国外还是挺多的,韩国汽车出口也不少。起码在英国,我感觉比日本车还多,更重要的是都是新车。美国在全世界塑造韩国是一个改造过的中国形象,再加上kpop,放纵文化,夜店等等,欧美年轻群体里,对韩国有好感的人很高。韩国东西好不好的我不太清楚,但是韩国确实不容小觑,韩国和咱们文化一样,都有注重教育等等习惯,欧美很多企业招工程师,还是招中韩的多。
@@aaronwhitetalk韩系车感觉在国外的发展势头还是挺好的,富士康买不到吧?
@@aaronwhitetalk 韓系當下就現代起亞一家獨大,其他韓系車基本上是邊緣中的邊緣,現代起亞怎麼可能賣。
@@aaronwhitetalk 如果這三廠經營不好,搞不好過幾年他們面臨倒閉的時候鴻海就有機會買走了
我在澳洲,感觉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就是丰田,丰田最后的堡垒就是 Landcruiser LC300。日本卖750万日币(33万人民币)到了澳洲翻倍卖16万刀还要等至少半年。从完全工具属性来说,长城的坦克500汽油版国内也要33万人民币如果真的两者一起对比长城还是感觉定价太高。25-27万人民币也许有机会。 海外丰田的桥头堡是一块硬骨头,其他日系的确已经都不行了。然后还有一个现代起亚也卖了730万辆去年。主要棒车市场在米国,棒国,阿三国,部分欧洲地区撑起了730万的规模。现在棒子的新闻下面充斥着满满的骄傲,说没有中国市场还是做到了世界第三。中国车要出海抢市场由于不是用的谷歌苹果系统,许多的智能化无法当地落地,所以我的预测是丰田世界第一还是可以有个10年,第二位应该是棒车虽然我也不喜欢棒车。
哈哈哈 十年?不会超过5年好吧😂
@@hdvoice 你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没有说明天就超车。
@@ZZGZBF 韩国电子技术还可以,传统的燃油技术也不错,但没有互联网企业导致没有什么软件和ai人才,和欧洲很像。本来没有中国,韩国汽车已经就要崛起了,只是高端不行,现在看来 ,不上不下的会被日本和中国双重挤压,但起码比日本车有前途
10年?想屁吃呢?丰田还算安稳的市场只剩本土和美国,加起来不到2000万辆,而且美国市场根本不可能让丰田车全吃,今年是本田日产的大崩溃,明年就开始轮到丰田了
比较理性的分析
日系車最大問題是迭代速度極慢,每年推出的產品和上一代差異極小😅 甚至日產一個引擎技術能用15年,日產可能3年後,就被淘汰了!
15年前买的日产,发动机是HR16, 现在还在卖这款😂。能不淘汰吗。
确实
弱弱合併也許在縮減成本上有優勢,但是整體的體質與競爭力增加有限,個人覺得就是抱團取暖延緩衰弱與倒閉的時間而已!
没有iPhone大家的翻盖机用起来还挺顺手,没有ev燃油车开起来也没毛病。
是这样
喜新厌旧的不是男人的专利,是人就喜新厌旧,这是我们的天性 😅
@@k.b.cbruce3246說是喜新厭舊,實際是追求更好
原本想去買一部新本田,但本田和一間面臨破產的車廠大新合併,現在要三思日後垃圾零件
日產本田問題出現在他產品力上,合併救不了它,除非合併一個中國的新能源品牌,從頭研製電動化汽車
中国汽车26年内最迟就要决赛圈了,最后留下6-7个新能源蛊王,这种在国内这种超高压卷出来的厂家和产品,出国后就算让日本三大厂都合为一体,那也肯定打不过啊。
前提条件是电动车比燃油车先进。当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的时候或者是模糊的时候,结论就可想而知。如果说到自动化电气化,日本车德国车一点都不差汽车还是要安全为主,不像手机技术要三年翻新,可靠的技术用10年20年十年都是可以的。电动车的电击基本技术不还是100年前的技术吗?
ev最重要的是智能化 是诺基亚和iphone的区别
@ 九十年代初期,日本出租车上就𠕇雷达自动防撞功能,2000年就有车道保持自动跟随功能。中国的电车无非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外加花里胡哨的多媒体。中国电车企业哪有什么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吹太大,容易扯着蛋。车的本质是安全可靠,舒适性适当即可。更何况我们讨论的是车的动力本身,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言,电池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dylanwu1185 “自动跟随”是你理解的智能化? 哈哈哈 日式车消亡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剩下一堆老年人支持了 找一个高端电动车试驾一下 你以为年轻人都啥吗? 年轻人才是最懂科技的 你再怎么无能狂怒也扭转不了日系科技落伍的事实 诺基亚就是诺基亚 成不了iPhone
@@dylanwu1185 電車只信 TESLA ,人家真的穩,油車選豐田,很耐用,本田都耐用但缺少商用車型。
@@dylanwu1185 你厉害啊,和日本车企老板居然一个想法
合并了不小心再被团灭😂
必然的
搞不好本田也被拉下水一起淹死。日本的文化决定了它格局偏小
看看爾必達
前段时间我爸要买丰田普拉多,被我给劝退了,不如tank 方程豹了
😅
我的INFINITI QX60,垃圾的CVT变速箱根本拉不动大车,车底零件锈蚀严重,再也不会买NISSAN的车了。
之前已经有案例了,日本显示公司JDI,就是几家合并的
这个破车在美国还要多加几千美元才能提车,看见欧美日车企多可耻,到这步田地还要靠保护和人为缺货来挣油车大钱,美国消费者真惨
人家一家人 贵点贵点
我开的本田xrv.十年20万公里,下次肯定选新能源汽车
准备换哪辆?
@aaronwhitetalk 肯定是华为系的
@@aaronwhitetalk 可惜目前国际还未看到花系的出现,还在等待中
@@蔡大大-v8v 华为系?是车机吧?
@@ozjacky 意思是用华为智驾方案的车,比如奥迪准备在2025年在A5L上搭载鸿蒙智驾
日系車不倒,台灣不會好,被剝削太久了
還是關稅跟貨物稅的問題呀,進口太貴了
汽车作为高端工业品是会加强人们对于强大工业国的认知的,德国人严谨,日本人工匠精神,就是这样渲染出来的。事实上两者完全没关系,德国火车从不准点,日本人同样经常造假。大陆汽车这种高端工业品如果卖到台湾,肯定会被说成认知作战,就像黑神话一样
20年前:"笨蛋,问题是经济"
20年后:"笨蛋,问题是民主"
大陸汽車是高端工業品?怎麼都說是有四個輪子的平板?
@@者愚蠢你只有這四個輪子的板凳。
非常期待本田引擎加日產大沙發,想想都爽
电车和油车除了四个轮子和外壳相同,车内核心部件几乎完全不一样,电车用的是电机和电池,油车用的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说是两个不同的产物都不为过。
非常赞同
除豐田靠老本拖一下外,其他的日企恐怕都在等S
走日本家电后沉
沉没于日本家电的厚尘
豐田雖然名義上豐田章男已經退休, 但是豐田章男的殘餘勢力還在拖豐田的後腿, 除非豐田擺脫豐田章男的油氫路線, 不然豐田倒下也是指日可待
美囯市場也沒有中囯車阿!日產汽車也在潰敗,所以日產本身問題真的太多了!
日本的公司主要是没啥软件研发能力。
对
日产和其他日系车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度,让员工只要不出错,就能养老一辈子。也不需要卷什么,更没有什么35岁优化,根本不需要创新😂这几年在日本经历了几个大日企,大部分周围都是这样等着安稳退休的老登……
我从日产劲客换到SU7 pro,这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過了吧。勁客多少錢啊
我住北美,本来对电动车也是嗤之以鼻...直到看到了Tesla的自动驾驶以后, 直接买了一台给老婆接送孩子, 节省了大量的舟车劳顿. 但油车一定还会有市场,毕竟电动车一天不解决在外充电耗时,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就绝对取代不了油车。
美国禁止中国EV进口,所以美国人还可以高高兴兴的再开燃油车几十年了。
混动,大部分时间都是纯电行驶;
@qsteven1262 Toyota混动大部分用油,BYD混动大部份用电。两者不同,Toyota每加仑可开50英哩,BYD DM-I 可开80英里。
我90后,现在觉得合资基本上就是工业垃圾级别。连我爸都准备把crv换理想
主要是智能化不行
这么多年就是当买办把国人当冤大头了,不思进取。
现在合资只有中老年人在买,我身边很多人已经把合资换新能源了,我也把q5换成了方程豹豹八
豹八好东西啊还有鸿蒙自动驾驶@@chaozi6688
建议换问界
國內汽車行業的生態已經變了,節奏跟手機等電子產品一樣快,日本品牌還按原來的節奏根本跟不上
有早期智能手机有点像
日本错过智能手机,现在搞电动车费力。
日本工厂里面,买一个锤子都要,几个领导签字,效率低下😂
@@愤怒的大鸟 有那么夸张
但消費者的錢包跟不上更新的速度
日子想抱团
结果却是弱弱联合
想起了JDI,几家大的日本面板商抱团,现在也快无了
抱團取暖吧😂
老白不知道有沒有來過台灣,真該來看看台灣路上跑的都是些什麼車,賣的是什麼價錢
台灣地小,不合適推廣汽車,其他國家如新加坡、以色列、香港...車價也非常高
台灣已經算不錯了,有錢買車就能上路,也不管有沒有買停車位,中國某些城市如北京 上海,掛車牌還得靠搖號,沒搖到號就不能上路
@@young-fg2cj只有北京和上海,而且上海的郊区牌照是不限号的,就是不能进市区😂😂
我看油管上日本人士各种反EV😂我看合并了也竞争不过国产
打不过肯定反啊,不然呢,直接认输吗
我老家在东北 我爸妈新车都买理想了 他们朋友开都说好 我爸负责开 我妈负责躺平看电视剧
在冬天的東北開電動車不會有問題吧
@ 理想是增程
@@young-fg2cj 混动没问题的
已经用尽全力,销量还是在下滑。不创新碰到产业变革只能慢性死亡
北美的日本车也是十多年不思进取,反正照卖不误😂。已经被韩系赶上了。
看到这个消息很震惊,一叶知秋
英菲尼迪,14年买了第一辆印象还不错各方面够硬,21年又换了一辆,这次印象非常差,设计不太合理,最要命的就是中控做得烂很多bug,现在根本就懒得用了只当他是个摆设
我是日产老车主,用车八年超过十万公里,没出什么毛病,十分耐用。最近想换车,但不会考虑日产了,想尝试新能源汽车。
我荣威车3年7万公里了,电子配件多也没有毛病。
我荣威7年十万公里 也没修过😂
@@秦松宝我长安逸动开了11年,16万公里,没修过。现在车根本就开不坏。
Lexus 车主 铁公鸡 没毛病
在国内的话,太多车可以选择,眼花缭乱,可以去试驾奇瑞星途
纯电车对燃油车有打击但不是致命的,我认为终结燃油车的会是像比亚迪的超级混动技术,像比亚迪秦混动车可以开两千一百公里中间不用加油冲电,价格又低过同级别的燃油车,你让燃油车怎样活啊?!
当采埃孚舔着个脸跑去给长城调教他们引以为傲的8AT的时候,全世界汽车业的格局就已经变天了
本田的四轮车也是大幅下降,利润主要来源于两轮摩托和船用机
曾经的骊威和天籁车主。再也不会买日本车啦。中国车太赞了
合并是因为看到了智能化的趋势,这个不是短时间能追上去的
现在还买日本车的基本上都是社会消费最保守的后30%的人群了,这些人买了后需求就没了,后续销量会更断崖下降,日本车的天敌就是比亚迪,基本上就是对标的,比亚迪的发展上限就意味着日本车的发展下限
老广?
我们公司感觉新车都是买了新能源了
人不能没较劲的对手,或者说不能没有仇人,不然很容易就懈怠变得养尊处优,警惕与强壮反而成了影响歌舞升平的杂音,人如此,行业甚至国家也是如此。内卷虽会造成内耗,但也是鼓励创新的优胜劣汰最佳方式。
按你的邏輯,中國人請先內部互相仇視互相殺到見骨,謝謝
可以說看看日本車企與中古車諸如BYD的毛利率與淨利率茶葉嗎?比亞迪的毛利率與淨利率我查不到
最近這幾個星期在米國買車, 德國車修不起, 米國車嫌內部裝潢都太暗, 日本車是看起來跟七年前款差不多, 連最新上市的Subaru Forster看起來也很老舊, 最後決定買韓國現代, 韓國是在中國車以外最願意用新技術的了
说真的,我觉得目前韩国车对日本车的冲击力是最大的。韩国车简直就是日系省油车的软件升级版。完美契合老日系车主。暴打守旧的日本车
是的,韩国的电动车是除了特斯拉,中国车之外最有未来感的电动车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棒车车主,澳版2013 Hyundai i30。这是我买过的最最差的车,各种小问题,连长途都费油,而且只要连续40度高温开三天,第三天一定空调不制冷。在米国还是买丰田,因为也买不到中国车。棒车连马自达都不如。
没有中国车选项的时候,还是丰田吧 至少省点钱😂
有中国车选项也不能买中国车,质量实在太差,韩国车质量稍微好一点,但也是非常差,最安全的还是买日本车,耐用。
开过f150皮卡的,所有其他车都不想开了。
日本只有A片不斷進步
退步了,没以前尺度大
也远比不上韩国了
这个主播不是汽车工业专家,只是在想当然地大发言论。日本车厂以丰田与本田已经下了巨资研发新一代的固态电池,大概明年就可试产。电池成本是美日欧车厂最大的短板。中国的锂电池技术已达顶峰,无法更进一步。
新能源车的重点不是电池,而是智能化。
那更容易抄了。你干啥,我也干啥。天下文章一大抄!
怎么没人提及贬值率?一部汽车一般有20年的生命期呢。现在才过去小几年而已。汽车的贬值率会影响他的长期口碑。为什么丰田的混动至今还这么受欢迎?就是他20年来积攒的口碑。
另外,电池车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使用。至少我所在的新西兰,8成车主都无法用电池车,因为充电不便。所以传统燃油车还是有极大的市场的。所以不要以为电池车就是未来。他只是未来的一小部分。
因为政府没推广,因为产业都在中国,很好理解,不过东南亚电车渗透率在逐年提高了
插混啊。。。丰田混动无法外放电。。。
@@恶心的蟾蜍 大部分国家政府都不是中国这种只手遮天型。权力和财力都是很有限的。像产业政策这种东西只有在极权/威权国家才会有。西方国家政府不能如此大的干预市场。
一但当权者做了错误的决定,会拉整个国家下水。所以极权这个东西呀,走的是快,但有的时候会走错路。这就是为什么,民主国家不一定走在头部,但走在头部的都是民主国家。
电池车的市场份额很快就会到头。产业链在不在中国根本无所谓,反正西方企业还继续生产纯油和混动车,那才是大头。
@@robertliang8378 丰田有插混
现在还有什么车保值吗?日本车也不保值了,新车价格都掉到什么去了
我覺得大陸的新能源車廠盈利衝擊到日系這點要說對,目前有盈利的企業也就理想而已再來就是華為,最近小鵬也有起色但負債比也還沒盈利
你是不是忘了比亚迪盈利😅
比亞迪是有盈利,但他是靠低價走量模式,平均賣一輛車只賺1200美元,還不斷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一旦競爭加劇,或成本上升,盈利馬上就會轉虧了。
而且中國新能源車主要是靠政府前期大量補貼,才取得競爭優勢,後期補貼慢慢減少,虧損倒閉的情形會加劇
@@young-fg2cj 你知道有势不单单是补贴而是基础设施水电交通新能源高度机器人无人化人工智能生产尤其是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汽车大规模生产以及汽车大规模消费还有垄断整合产业链技术专利供应链原材料零部件软硬件等等各个环节?
@@young-fg2cj 比亚迪是最不会亏损不懂多了解比亚迪垂直整合供应商尤其是电池和半导体电机等等零部件原材料供应,何况比亚迪量大而且以及是后面汽车一旦走量利润只会越来越高毕竟不会继续前期大规模卖买土地建厂采购和准备这些原来建厂只要依靠前期大规模已经建立厂系统继续研发成本还有采购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分摊成本只会更低利润只会更高当然除非比亚迪继续降价走量扩大销量何况别忘记创新新技术带来产业链供应链生产提升价格降低。
美国丰田7万刀的车无线充电还要选装更别提车机了离本田不远了😢😢
精采
奔桑汽车?
Subaru 和Mitsubishi 都已經沒什麼人買了。
不過我不會買純電車,Hybrid 可能會考慮。
日本企业一旦开始合并就是倒闭的前奏
北美燃油车还能苟活最大的原因是 纯电车企业 只有一家tesla tesla好是真的好 但很多细节也是真粗糙
结局无法改变
比较难,看看丰田固态。。。 一点点机会
電動車無法完全取代油車,缺點不
日产也就国内销量降了,其它市场销量还是很好。就活不下去了。可想而知国内价格虚高到什么地步!两三年前买日产还要加价加装饰才能提车。
主要是北美不行了
现在的日本欧洲油车在国内基本都五折销售了😂
Nissan銷量FY2022比FY2018下降了快40%...
在所有市場都大幅下跌了
在歐洲甚至跌了一半
不懂装懂😅
加价买车感觉也就是前几年的事,转变的真快
听到这条新闻,让我想起了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的时候,大量的日本游戏公司合并,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行业寒冬
主要是開過混合動力和電動車就回不去了
真回不去了,开日系就像开船一样,电车底盘稳啊。而智驾,跑几次高速,就知道了
@@aaronwhitetalk 哈哈,高速用上了智驾就回不去了
日产的沙发比较舒服😂
我们以前是日本车死忠,现在是电车死忠,相信不是少数情况.至少我哥哥也如此
国内亲戚圣诞节提的BYD GT6S,12万人民币出门,各种功能,甚至还自带自动泊车,日本车真的没办法玩了,就好好守着北美市场吧,起码还有美系车垫底😂😂
海豹系列
然后叫做“日本汽车”🤣
JDI给你点赞
诶呀,我今年初才买了一辆日产基本款,还是21年款二手的,我本也没打算买,只是之前那辆13年款的现代车被偷了,才逼得我换车,说起来那现代车开了十年,除了换油,加了一次冷媒换两个前灯泡也没怎么保养过,不知道我这日产车能正常维持几年,它这一合并不会导致我今后维修成问题吧?
中國汽車更迭太快 節奏快 日本跟不上,但中國車研發周期短 可靠度安全度沒做確實就上市,也衍生出不少新的問題,一體兩面的
其实就中国汽车市场电动车的保有量来说,所谓电动车安全的问题新闻其实是极小的占比。毕竟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是第二第三的美国和欧盟市场之和。如果具体到电动车,那是比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电动车的和的好几倍了。基数大了,自然就有概率事件。从数据分析来说,实际上电动车的安全问题比燃油车少。
安全度可靠度不够怎么卖到日本和欧洲?怎么会有那么大市占率?消费者真金白银购买就是最好的说明,该做的安全测试一样不少,单从测试数据上看,日本车和德国车在某些项目中还不如国产车,实话实说。
中国貌似这两年才崛起,但是国产车被我们已经骂了20几年了,曾经的比亚迪,奇瑞,吉利在我们眼里是低端车的代名词,但是今天信任国产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们已经经受住市场的检验了
又在意淫,跟日本造谣中国手机支付普及是因为假币太多一样😂,既然安全不可靠为什么还能出口?你以为人家市场随便让你进?俄罗斯进口这么多中国车,中国车早禁受住了俄罗斯气候的考验
中國假幣確實多,每年都有新聞,給你1000元但可能是假幣,跟500元支付轉帳你要選哪個?
其实5年前我就有预感他俩为啥不合并,只怪小日子太犟,非要多品牌多特色车型走到底
电车只会越来越先进 智能驾驶 线控 相反油车只能原地踏步😂
现在的汽车最起码要万物互联,欧美日韩的汽车还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只是一个交通工具。
汽車產業與晶片製造業一樣,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但相對汽車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面對不確定的市場和客戶偏好,任何一個錯誤的決定都可能決定您的生存。 規模越大,生存機會越大,這是因為資本資源越多。 中國是世界汽車工業的後起之秀。 主要是因為時間在中國這邊,沒有任何舊有的歷史包袱需要面對。另外感謝美國推廣電動車。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的生存來說,這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位顧客只需在場邊等待,看看未來會發生什麼。
三星手机还是世界第一,但在国内基本上就是无声无息!!!!绝大多数的国家可没有对中国的手机进口设限,但还是那样!!!!中国的电动汽车没有未来,这是命!!!!
最近视频质量有些下降,看稿的时间太多了。建议弄个提词器
無論是本田,日產,三菱,或加埋丰田都是死路一條,因日人根本不能把成本降下來,丰田最終都要死,只是在日本車界裡死得最慢一個。不要說打低中國,連美國都打不赢怎呢?原因很簡單便是美國好不容易把日本半導体工業打下來,不會這麼容易給你翻生,現在AI電腦及AI智能車都掌握在美國手裡,未來量子電腦都要是美國人話事,可想而知怎樣唔至你日系車於死地永不超生呢?
我還沒過GTR 跟 Z370 耶, 引擎的怒吼與經典~~~ 三菱再出WRC 紀念版 Lancer WRX STi 手排的... 我要收藏
日产三菱和雷诺还有关系吗?欧洲一些三菱车就是雷诺的换牌。如果和雷诺还有关系,那新集团也会有雷诺的份额吗?
有啊 所以鴻海才跑去雷諾那邊買日產股票
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實大陸汽車製造廠過多,也該整併,避免過度競爭。
现在已经到淘汰阶段,绝大部分都会被淘汰,只有少数几家巨头能活下去
日本汽车也在变革之中,不能轻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