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簡介:這期終於講到了鄭成功的坑爹行動:1,這個如此不冷靜的行動背後的動機是什麼?2,父子為什麼會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產生如此重大的分歧?3,陰謀重重、殺機重重的南明正上演著怎樣的陰謀大戲?總裁不想平鋪直敘的告訴你一個冷冰冰的歷史結果。而試著帶你換個角度解讀故事,我們從人性惡的一面,從南明黨爭、陰謀的角度來看看鄭成功的坑爹事件。當然這一切,絕不是歷史的標準答案,只是總裁推理的一個側面,你可以和總裁一樣,推理出屬於你的歷史!--------------------------------------------------------參考資料:明朝: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C%9D南明: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98%8E鄭成功: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6%88%90%E5%8A%9F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tainan/tnteach/around08/newpage4.htmwww.hirado-net.com/teiseikou/tc/about.ph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499朱和之小說《鄭森》: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073(三部曲,大陸僅出版一部)okapi.books.com.tw/article/8473鄭芝龍: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8%8A%9D%E9%BE%8D鄭氏集團:blog.xuite.net/peggyss/20160223/385176464-%E9%84%AD%E6%B0%8F%E9%9B%86%E5%9C%98+%2F%E5%8F%B0%E7%81%A3zhuanlan.zhihu.com/p/30735513世界格局:education.digital.ntu.edu.tw/taiwanhistory/download/jcg01.pdf錢謙益: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8%B0%A6%E7%9B%8A史可法: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5%8F%AF%E6%B3%95多鐸:zh.wikipedia.org/wiki/%E5%A4%9A%E9%90%B8洪承疇: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6%89%BF%E7%96%87
也来早早订阅,见证一个潜在油管流量说书人的成长
投筆從戎其實可能是宣示脫離儒生身分要正式接手集團了。而這也是鄭芝龍感接受招降的底氣。因為留了可信之人在後方掌握武裝力量,來防止清廷毀約,只是沒想到真的毀約了。清軍原本就打算對鄭芝龍集團毀約下手可能才是真相。鄭成功的行為傳遞到清朝上層再決定攻打時間就多了,怎麼會老家和老母還是不設防被奪走。鄭成功的反抗成功的讓清廷手中俘虜的老爸保有價值多續命了十幾年。也讓清庭頭痛惹到一個麻煩的敵人。
能夠搞革命的多半有浪漫主義和一腔熱血,性命不是最重要的。鄭成功成為民族英雄也是命中注定吧⋯⋯比那些沾滿百姓鮮血的統治者偉大多,永遠被歌頌。不成功則成仁
好好
1800年前,馬超也是坑爹的腳色,全家被曹操殺光...只剩馬岱一個親人,歷史真的是不停重演阿
金门岛离大陆没有很远,我家是厦门的,金门天气好的时候,肉眼就能望见那边房子
坑爹是對的 但原因未必如此 能留一子作後應 難道就不會綁子上京?或是有意留下一個掌門 又或者國姓爺本身就是實力份子 老爹根本和兒子實力相當。
洪承疇從忠君角度來講,是貳臣. 從忠民角度來說,是賢臣. 因為崇禎君臣不如皇太極,順治君臣. 就剿匪必殺而言,他是心狠手辣. 但明末吏治敗壞,官逼民反,放匪不殺必定重作馮婦,感化無用. 他空有韜略,但同僚貪生怕死,無智無謀,所以換個統治集團,非明朝,非流寇,而是滿清,恐怕是最佳選擇. 盡忠於天下,則須打敗明朝愚忠之臣與能臣. 離間鄭氏父子,明朝實力集團,便是安定天下之計. 雖說是貳臣,也得致良知. 取義而捨忠.
adam chan 在台湾 心学很盛吧?
以前是,陽明山.現在不知,去中國化運動.
adam chan 去中国化 伪命题
兩種民族主義的鬥爭,類似國共鬥爭.清末有太平軍與湘淮軍鬥爭,革命黨與保皇黨鬥爭.人間悲劇,意識型態之衝突.
南安 我祖先的故鄉
字幕呢? I NEED THIS
連著好兩集沒字幕,看的很吃力耶!
請問總裁, 你用自己的思維去剖析鄭成功為了奪權, 不惜耍心機害死自己的父親和弟弟, 可有依據? 還是你只是把自己內心陰暗面投射在鄭成功身上? 他的父親和弟弟死後, 鄭成功的確有殘暴的一面, 但很就此推論他父兄之死也是有意為之. 講述這樣一位民族英雄等級的人物, 應該客觀一點比較妥當吧,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您看得很透徹,確實有你說的問題,我講著講著也發現了,按照我這種狀態講下去,我就是譁眾取寵了。本來是想講一個我心中多面的鄭成功出來,結果可能是因為第一次講吧,對心中宏大的故事把握度太差,講得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繼續,如何收尾。看來以我目前的段位想講一個多面鄭成功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鄭成功故事講到一半時就果斷放棄了。我想著拿一些簡單的人物先練習練習,於是講了汪直,但還是很難讓自己滿意,於是決定再退而求其次,講一些輕鬆的小故事、奇聞吧。下一期將是「奇聞系列」將是開篇。等我練得對故事更加有把控能力以後,我還會再講鄭成功的故事,再講人物系列。感謝您的指正,歡迎持續關注。
其實就是囚禁君主的軍閥 民族英雄的概念也是清朝洗出來的 目的也很明顯 方知海外有孤「忠」
姑且不論是不是民族英雄,歷史事實永遠不會被真正看到,而歷史的解讀是多面的,我更樂見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歷史多是勝利者寫的,看待歷史我認為最好避開民族情感。就像台灣人普遍不喜歡毛澤東,但在大陸也許因為教育、宣傳、解讀的立場不同、或甚至是洗腦,就可以認為他是正面的、偉大的領袖、甚至偉人。但事實上他確實打贏了蔣中正。我的看法是人在社會上很難去說做什麼才是對的,因為每個人想要的不同,所以在評價現代人我們普遍更看重他是否能實踐他的理想,而比較不是看他的理想是不是高尚。以結果來說,他沒有成果光復明朝、葬送了自己母親這兩個結果肯定是他不想要的。但這兩件事情又是他有直接參與,甚至因為他才發生的,所以,不論是敵人超乎想像的強大、隊友超乎想像的不可靠,他都是錯估了形勢、或者決策錯誤,總而言之,他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除非,他今天並不是如表面上號召的是想光復明朝,而是藉著個名義取得勢力、割據一方、甚至取而代之、母親的犧牲也只是政治籌碼,我才會說那他是成功的,至少他實踐了自己想要的。但如果他是真的想抗清,那結果只證明他太天真了。或者說也許他確實有機會成功、或者對江而治、或者三分天下,但是否出手的時機不對,有更好的手段?這也是可以討論的。而在歷史事件上,我們常會被影響想去以「對不對」來評價一件事,因此這個角度來看他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做的是「對」的事、是正義的事,因此不論他是否成功,他都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政治很現實,不是號稱正義就能成功。去檢討共產黨背著國民黨抗日累積實力,後來甚至用接收的日軍精銳,用日本人打中國人多卑鄙有意義嗎?即使認為中華民國才是正統也無濟於事,在西方主導的世界也只是被犧牲的一張牌而已。因此我還是傾向不如去看看為什麼沒成功、應該如何才能成功?而所謂的「對」的事,說實在也只是站在狹義的世界觀。明朝也只是一個朝代。而那些歷代的儒生多著是一開始反對反叛政權,而在好不容易接受了,新政權也結束後又再次無法接受下個新的政權的,所以才出現隋滅北周時批評楊堅不忠、元朝滅亡卻繼續捍衛元朝的人、滿清末年對抗國父的也多是漢人,所以才會被人稱為腐儒。至少認為明朝才是「正統」的那是站在漢人的角度看事情。而今天當中華民族這個詞彙被創造出來、五族共和,那清朝不就也只是一個國內的少數民族取得政權而已?當世界觀放大,會認為明朝就是絕對正確的嗎?如果它真的治理得很好,就不會因為一點動亂就覆滅。另外,鄭成功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而將台灣「收復」並非他的主要目的,甚至只能說是失敗的殘局而已。說明白點,即使他沒打台灣,清朝也許也會收復台灣。即時清朝沒收復台灣,民國也許也會收復台灣。即時民國創立初期沒收復台灣,在國民黨戰敗也可能會攻佔台灣。那麼有沒有被他收復沒有那麼大影響。而當日本人想佔領台灣時,交涉的對象也就只是變成荷蘭、或者趁亂直接出兵,有沒有他也無所謂。那麼這個事件就只能回歸到他自身當時,「這個舉動到底有沒有幫他成就他的理想?」結果也是只有偏安一時。最後還是失敗的。而他甚至促使手下施琅叛變而直接導致鄭氏的滅亡,更說明他不僅沒完成大局,連自己都沒守住。所以即使播主並沒有引述太多歷史根據,我還是算認同他的結論:他的確很會公關造勢 (或者也許是正義感極強吧)、年輕有為有抱負、但在政治上歷練太淺薄沒能玩過對手、背著父親取得政權、最後是失敗的。雖然在大格局是失敗的,在治理台灣也許有做出一些貢獻,或者區域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取得勝利的地方或許也是播主可以去研究並且拿出來講的。如此一來也會更全面吧。但從大局看起來評論一個人,我覺得並沒有問題。
歷史多角度分析 我覺得可以 雖然在用詞方面可能有些不妥 但是講述因果這方面 總裁還是有把我們平常人接觸不到的因果講述出來 還是值得觀看的 證據方面或許也該有把握再講也是
有种说法郑家如日本战国真田家哦。。。
鄭成功這系列的贅詞好多.....
这小子牛吹的还可以,比电视台好多了
总裁,有视频说,顺治死于厦门炮战,郑芝龙因此被处死,依厦门县志,似乎有稽可考。
總裁躲在洪承疇門後、床下、還是衣櫃裡,把他摸的透透徹徹的?
洪是個人物 才智真的利害 也是明朝最後的幹將們的老上司將軍 才智能力是一等一的。 但當然頻主只是猜想。吳三桂少年有如岳飛一樣神勇亡命 ,也是在洪 袁等手下的抗清得力悍將之一。最後也一柱頂天守護大明。 但明朝朝臣對抗清得力者就是快要成功時被擠下 再換上自己人領功。卻不知一擠 一換 就完全不同光景 反覆多次 令他們都反明了。
簡介:
這期終於講到了鄭成功的坑爹行動:
1,這個如此不冷靜的行動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2,父子為什麼會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產生如此重大的分歧?
3,陰謀重重、殺機重重的南明正上演著怎樣的陰謀大戲?
總裁不想平鋪直敘的告訴你一個冷冰冰的歷史結果。
而試著帶你換個角度解讀故事,我們從人性惡的一面,從南明黨爭、陰謀的角度來看看鄭成功的坑爹事件。
當然這一切,絕不是歷史的標準答案,只是總裁推理的一個側面,你可以和總裁一樣,推理出屬於你的歷史!
--------------------------------------------------------
參考資料:
明朝: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C%9D
南明: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98%8E
鄭成功: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6%88%90%E5%8A%9F
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tainan/tnteach/around08/newpage4.htm
www.hirado-net.com/teiseikou/tc/about.php
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499
朱和之小說《鄭森》: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073(三部曲,大陸僅出版一部)
okapi.books.com.tw/article/8473
鄭芝龍: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8%8A%9D%E9%BE%8D
鄭氏集團:blog.xuite.net/peggyss/20160223/385176464-%E9%84%AD%E6%B0%8F%E9%9B%86%E5%9C%98+%2F%E5%8F%B0%E7%81%A3
zhuanlan.zhihu.com/p/30735513
世界格局:education.digital.ntu.edu.tw/taiwanhistory/download/jcg01.pdf
錢謙益: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8%B0%A6%E7%9B%8A
史可法: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5%8F%AF%E6%B3%95
多鐸:zh.wikipedia.org/wiki/%E5%A4%9A%E9%90%B8
洪承疇: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6%89%BF%E7%96%87
也来早早订阅,见证一个潜在油管流量说书人的成长
投筆從戎其實可能是宣示脫離儒生身分要正式接手集團了。而這也是鄭芝龍感接受招降的底氣。因為留了可信之人在後方掌握武裝力量,來防止清廷毀約,只是沒想到真的毀約了。
清軍原本就打算對鄭芝龍集團毀約下手可能才是真相。鄭成功的行為傳遞到清朝上層再決定攻打時間就多了,怎麼會老家和老母還是不設防被奪走。
鄭成功的反抗成功的讓清廷手中俘虜的老爸保有價值多續命了十幾年。也讓清庭頭痛惹到一個麻煩的敵人。
能夠搞革命的多半有浪漫主義和一腔熱血,性命不是最重要的。
鄭成功成為民族英雄也是命中注定吧⋯⋯
比那些沾滿百姓鮮血的統治者偉大多,永遠被歌頌。
不成功則成仁
好好
1800年前,馬超也是坑爹的腳色,全家被曹操殺光...只剩馬岱一個親人,歷史真的是不停重演阿
金门岛离大陆没有很远,我家是厦门的,金门天气好的时候,肉眼就能望见那边房子
坑爹是對的 但原因未必如此 能留一子作後應 難道就不會綁子上京?或是有意留下一個掌門 又或者國姓爺本身就是實力份子 老爹根本和兒子實力相當。
洪承疇從忠君角度來講,是貳臣. 從忠民角度來說,是賢臣. 因為崇禎君臣不如皇太極,順治君臣. 就剿匪必殺而言,他是心狠手辣. 但明末吏治敗壞,官逼民反,放匪不殺必定重作馮婦,感化無用. 他空有韜略,但同僚貪生怕死,無智無謀,所以換個統治集團,非明朝,非流寇,而是滿清,恐怕是最佳選擇. 盡忠於天下,則須打敗明朝愚忠之臣與能臣. 離間鄭氏父子,明朝實力集團,便是安定天下之計. 雖說是貳臣,也得致良知. 取義而捨忠.
adam chan 在台湾 心学很盛吧?
以前是,陽明山.現在不知,去中國化運動.
adam chan 去中国化 伪命题
兩種民族主義的鬥爭,類似國共鬥爭.清末有太平軍與湘淮軍鬥爭,革命黨與保皇黨鬥爭.人間悲劇,意識型態之衝突.
南安 我祖先的故鄉
字幕呢? I NEED THIS
連著好兩集沒字幕,看的很吃力耶!
請問總裁, 你用自己的思維去剖析鄭成功為了奪權, 不惜耍心機害死自己的父親和弟弟, 可有依據? 還是你只是把自己內心陰暗面投射在鄭成功身上? 他的父親和弟弟死後, 鄭成功的確有殘暴的一面, 但很就此推論他父兄之死也是有意為之. 講述這樣一位民族英雄等級的人物, 應該客觀一點比較妥當吧,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您看得很透徹,確實有你說的問題,我講著講著也發現了,按照我這種狀態講下去,我就是譁眾取寵了。本來是想講一個我心中多面的鄭成功出來,結果可能是因為第一次講吧,對心中宏大的故事把握度太差,講得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繼續,如何收尾。看來以我目前的段位想講一個多面鄭成功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鄭成功故事講到一半時就果斷放棄了。我想著拿一些簡單的人物先練習練習,於是講了汪直,但還是很難讓自己滿意,於是決定再退而求其次,講一些輕鬆的小故事、奇聞吧。下一期將是「奇聞系列」將是開篇。等我練得對故事更加有把控能力以後,我還會再講鄭成功的故事,再講人物系列。感謝您的指正,歡迎持續關注。
其實就是囚禁君主的軍閥 民族英雄的概念也是清朝洗出來的 目的也很明顯 方知海外有孤「忠」
姑且不論是不是民族英雄,歷史事實永遠不會被真正看到,而歷史的解讀是多面的,我更樂見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歷史多是勝利者寫的,看待歷史我認為最好避開民族情感。就像台灣人普遍不喜歡毛澤東,但在大陸也許因為教育、宣傳、解讀的立場不同、或甚至是洗腦,就可以認為他是正面的、偉大的領袖、甚至偉人。但事實上他確實打贏了蔣中正。
我的看法是人在社會上很難去說做什麼才是對的,因為每個人想要的不同,所以在評價現代人我們普遍更看重他是否能實踐他的理想,而比較不是看他的理想是不是高尚。以結果來說,他沒有成果光復明朝、葬送了自己母親這兩個結果肯定是他不想要的。但這兩件事情又是他有直接參與,甚至因為他才發生的,所以,不論是敵人超乎想像的強大、隊友超乎想像的不可靠,他都是錯估了形勢、或者決策錯誤,總而言之,他沒有得到他想要的。
除非,他今天並不是如表面上號召的是想光復明朝,而是藉著個名義取得勢力、割據一方、甚至取而代之、母親的犧牲也只是政治籌碼,我才會說那他是成功的,至少他實踐了自己想要的。但如果他是真的想抗清,那結果只證明他太天真了。或者說也許他確實有機會成功、或者對江而治、或者三分天下,但是否出手的時機不對,有更好的手段?這也是可以討論的。
而在歷史事件上,我們常會被影響想去以「對不對」來評價一件事,因此這個角度來看他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做的是「對」的事、是正義的事,因此不論他是否成功,他都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政治很現實,不是號稱正義就能成功。去檢討共產黨背著國民黨抗日累積實力,後來甚至用接收的日軍精銳,用日本人打中國人多卑鄙有意義嗎?即使認為中華民國才是正統也無濟於事,在西方主導的世界也只是被犧牲的一張牌而已。因此我還是傾向不如去看看為什麼沒成功、應該如何才能成功?
而所謂的「對」的事,說實在也只是站在狹義的世界觀。明朝也只是一個朝代。而那些歷代的儒生多著是一開始反對反叛政權,而在好不容易接受了,新政權也結束後又再次無法接受下個新的政權的,所以才出現隋滅北周時批評楊堅不忠、元朝滅亡卻繼續捍衛元朝的人、滿清末年對抗國父的也多是漢人,所以才會被人稱為腐儒。至少認為明朝才是「正統」的那是站在漢人的角度看事情。而今天當中華民族這個詞彙被創造出來、五族共和,那清朝不就也只是一個國內的少數民族取得政權而已?當世界觀放大,會認為明朝就是絕對正確的嗎?如果它真的治理得很好,就不會因為一點動亂就覆滅。
另外,鄭成功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而將台灣「收復」並非他的主要目的,甚至只能說是失敗的殘局而已。說明白點,即使他沒打台灣,清朝也許也會收復台灣。即時清朝沒收復台灣,民國也許也會收復台灣。即時民國創立初期沒收復台灣,在國民黨戰敗也可能會攻佔台灣。那麼有沒有被他收復沒有那麼大影響。而當日本人想佔領台灣時,交涉的對象也就只是變成荷蘭、或者趁亂直接出兵,有沒有他也無所謂。那麼這個事件就只能回歸到他自身當時,「這個舉動到底有沒有幫他成就他的理想?」結果也是只有偏安一時。最後還是失敗的。
而他甚至促使手下施琅叛變而直接導致鄭氏的滅亡,更說明他不僅沒完成大局,連自己都沒守住。
所以即使播主並沒有引述太多歷史根據,我還是算認同他的結論:他的確很會公關造勢 (或者也許是正義感極強吧)、年輕有為有抱負、但在政治上歷練太淺薄沒能玩過對手、背著父親取得政權、最後是失敗的。
雖然在大格局是失敗的,在治理台灣也許有做出一些貢獻,或者區域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取得勝利的地方或許也是播主可以去研究並且拿出來講的。如此一來也會更全面吧。但從大局看起來評論一個人,我覺得並沒有問題。
歷史多角度分析 我覺得可以 雖然在用詞方面可能有些不妥 但是講述因果這方面 總裁還是有把我們平常人接觸不到的因果講述出來 還是值得觀看的 證據方面或許也該有把握再講也是
有种说法郑家如日本战国真田家哦。。。
鄭成功這系列的贅詞好多.....
这小子牛吹的还可以,比电视台好多了
总裁,有视频说,顺治死于厦门炮战,郑芝龙因此被处死,依厦门县志,似乎有稽可考。
總裁躲在洪承疇門後、床下、還是衣櫃裡,把他摸的透透徹徹的?
洪是個人物 才智真的利害 也是明朝最後的幹將們的老上司將軍 才智能力是一等一的。
但當然頻主只是猜想。吳三桂少年有如岳飛一樣神勇亡命 ,也是在洪 袁等手下的抗清得力悍將之一。最後也一柱頂天守護大明。
但明朝朝臣對抗清得力者就是快要成功時被擠下 再換上自己人領功。卻不知一擠 一換 就完全不同光景 反覆多次 令他們都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