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节制比放纵更接近自由@陈果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2 бер 2024
  • 视频来源:@满怀美梦的少年是现实主义者
    -----------------------------------------------------------------------
    创作感谢:
    字幕:闲者知无涯佛学课系列-灯校本字幕编辑组;
    支持:@STONE通史笔记@安端@阿伦的故事@映入眼帘的梧桐树;@常月@雨花石@娘子@;唐木没有这些师兄精心耕耘和协助,制作后期工作量会变得更加巨大;
    -----------------------------------------------------------------------
    课程版权:经创作者@闲者知无涯先生授权使用;@智海大和尚
    音乐版权:@Kevin MacLeod ;
    影片版权:www.pexels.com/
    图片版权:www.freepik.com/
    -----------------------------------------------------------------------
    #佛教 #信仰 佛 #佛法 #佛经 #寺院 #庙宇 #禅 #禅宗 #打坐 #冥想 #修行 #菩萨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如来佛祖 #释迦牟尼佛 #佛教学 #佛教文化 #佛教艺术 #佛教音乐 #佛教故事 #佛教历史 #佛教哲学 #因果报应 #轮回 #素食 #八戒 #五戒 #六度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智慧 #涅槃 #佛性 #慈悲 #众生 #无常 #缘起性空 #诸法无我 #空性 #解脱 #净土 #往生 #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 #业力 #修行方法 #参禅悟道 #佛偈 #佛言 #佛典 #佛号 #佛缘 #佛友 #佛心 #佛性禅心#佛理 #佛智 #佛恩 #佛德 #佛国 #佛言禅语 #佛语人生 #佛语经典 #佛语静心 #佛语感悟 #佛语名言 #佛语励志 #禅机 #善念 #佛文化 #佛智慧 #佛教导 #慈悲 #觉悟 #冥想 #禅修 #修行者 #佛弟子 #佛信徒 #佛学家 #佛学者 #教义 #佛经典 #偈语 #佛名言 #佛语录 #佛道场 #佛寺庙 #佛塔 #佛舍利 #佛造像 #佛画像 #佛书法 #佛篆刻 #佛艺术#佛电影 #佛纪录片 #佛仪式 #佛活动 #佛圣地 #舍利塔 #佛超度 #佛祈福 #佛保佑 #佛护佑 #佛庇护 #佛龛 #佛堂 #佛具 #佛钟 #佛磬 #佛塔林 #舍利子 #佛指舍利 #佛牙舍利 #佛言慧语 #佛心禅语 #佛光 #禅意

КОМЕНТАРІ • 10

  • @Jerry-pe1gc
    @Jerry-pe1gc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有句话是对的,内心充满安宁和平和是自由

  • @jackyu2845
    @jackyu2845 Місяць тому

    自由應指的是你有選擇權,你可以選擇留在教室看書,也可以選擇打電動,或做其他什麼都可以,當然以不影響他人為前提。至於內心不安等等心理因素,則是在做選擇前你沒做好事前評估優缺點,若做好事前評估,再選擇,也就能接受可能會發生的好處與壞處,內心也就比較有底,不是嗎?

  • @cosmetics1027
    @cosmetics1027 Місяць тому

    音樂實在太大

  • @arthurlin8866
    @arthurlin886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老師與學生都錯誤定義了自由。

  • @user-ih5wg4nf1d
    @user-ih5wg4nf1d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大乘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不是祈祷not praying ,是乘佛妙愿而成如来(to be enlightened or to become Buddha by chanting Buddha name)。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財童子白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定、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
      復次,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愍念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救護逼迫苦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自在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所加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不捨如來不動體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眾生轉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道理不是很难懂。大乘佛教的教导是全部众生本性本来就具足圆满(真如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就和佛一样,只是迷色form受想行识,所以惑业苦。
    🌷《华严经》:「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功德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圆觉经》:「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每一众生都能够和如来一样,全部能够成为未来如来菩萨。
    🌷《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圆觉经》:「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只需找个办法,觉悟本来就圆满具足,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明心、见性无殊后,又妙愿妙行,方便其他有缘众生觉醒本性。
    例如,《圆觉经》把所有觉悟本性/自性/佛性的方便分成三类:Samatha奢摩他,Samadhi三摩鉢提, Dhyana禪那。
    Samatha 摩诃止观就完全不管外境,更不提什么鬼神。完全只是实验觉醒本性真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妙愿妙行。止观没有任何的迷信,完全是客观的验证。摩诃止观不是信仰。
    念佛Samadhi(念佛三昧)是因为觉悟者已经觉醒不生不灭的本性真如,又妙愿方便有缘。
    念佛是随顺如来菩萨的方便,觉醒真如本性(觉悟),又妙愿妙行。是以如来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乘如来菩萨妙愿妙行,最后圆满后成就如来。如同如来。
    每一尊如来为了不同的沉迷而随顺众生,所以就不同妙愿妙行。
    因此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如来或十方如来皆是为了是觉醒本来就具足的真如本性(佛性),又妙愿妙行,如同如来。却不是提倡和推广主仆的奴隶主义。
    南无本师阿弥陀如来。
    娑婆世界的下一尊未来如来是弥勒如来。

    • @user-ih5wg4nf1d
      @user-ih5wg4nf1d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 saṃbodhi) 的意思:无上圆满正确的知见/觉知/觉悟。
      🌷根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菩提分为5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
      其实通过念佛也可以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然后妙愿妙行(出到菩提),最后如同如来(无上菩提)。
      -----------------------------------
      什么是邪见?
      自性本来圆满正知见,
      只是迷于色受想行识。
      还没有明心见性无殊之前,
      「色受想行识」都是邪见。
      明心、见性无殊之后,
      色即是空性,空性是色法,
      缘起即是性空,色空不二,
      然后真如本性,妙愿妙行。
      -----------------------------------
      《杂阿含经·六一经》: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
      《巴利三藏》: 色蕴,包括“色”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优劣、远近等等。而其中的“色”包括两类,一类是地、水、火、风四大种;另一类则是二十四种四大种所造色。
      现代解说:色法/form/样貌/模样,包括:颜色、声音、香气、口味、触觉、所有的物品或 原子(atom) 或细胞(cell)的组合,包括了原子(atom)和细胞(cell)。
      ------------------------------------
      《杂阿含经·六一经》: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受阴。
      《巴利三藏》: 受蕴,包括“受”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优劣、远近等等。而“受”是感受及体验目标的心所,此感情为对某种体验的感受,而非涉及不同心所而生的复杂感情。
      现代解说:受蕴,一切乐受、苦(痛)受、不苦(痛)不乐受,是名受蕴。
      ------------------------------------
      《杂阿含经·六一经》: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
      《巴利三藏》: 想蕴,包括“想”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优劣、远近等等,其中“想”分为六种: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
      现代解说:想蕴,一切想:知、不知、思惟、决定、欲、憎、愚痴、智慧等。是名想蕴,又名意地。
      ------------------------------------
      《杂阿含经·六一经》: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
      《巴利三藏》: 行蕴,包括“行”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优劣、远近等等[15]。与“想”类似,依据“行”所涉及内容分为六类。论藏中,“行蕴”被进一步分为触、思、一境性等五十心所。
      现代解说:行蕴,指三世流迁: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作用、一切功能等,是名行蕴。
      ------------------------------------
      《杂阿含经·六一经》: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
      《巴利三藏》: 识蕴,包括“识”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优劣、远近等等。与“受”类似,依据“识”所涉及内容分为六类。“识蕴”依据其生之因、与其同时生起的“受”、是否与智见或邪见相应等特点,被细分为悦俱邪见相应无行心、忧俱嗔恚相应无行心、舍俱疑相应心等八十九心。
      现代解说:识蕴,一切识别,是名识蕴。依眼根(范围),识别色尘,名眼识;依意根(范围),识别眼识,名意识。

    • @user-ih5wg4nf1d
      @user-ih5wg4nf1d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金刚经》: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百法」一词源自《百法明门论》。法的意思就是色form受想行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圆满正确的觉悟。
      如来与菩萨 缘起性空,本性真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色no form、无受no feelings、无想 no perception、无行 no mental formations、无识 no consciousness 。
      如来无慈悲无爱。慈悲和爱是受想行识。若慈悲和爱,则是《楞严经》的50阴境,是走火入魔。
      如来是大慈大慈,不是慈悲。
      如来与菩萨 缘起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真如本性,妙用/妙愿/妙行。
      600卷的《大般若经》是次第学,所以学《金刚经》时必须读完600卷 或至少读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551》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坐师子座,有无数量百千俱胝苾刍众等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或见自身有如是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踊在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化士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或见自身有如是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或复见烧城邑聚落,便发誓愿:『我若已受不退转记当证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当知已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当知未受不退转记。.......」
      色form 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由于如来和菩萨摩诃萨 已经明心、见性无殊,所以如来 和 菩萨摩诃萨 是真如本性 妙愿/妙用/妙行。
      如来不是色法,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如来和菩萨摩诃萨不是因果,是妙因妙果,是妙愿妙行。是如法妙有,如来妙法,如来妙色身三十二相。如经题,《妙法莲华经》。
      --------------------------------------
      又,《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先说出处。
      「一切唯心造」一词源自《华严经》第19卷,《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一切唯心造」一词是出自觉林菩萨。
      根据《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夜摩天王(六欲天的第三层天王)请释迦牟尼如来到夜摩天去。
      接着《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有无数菩萨从无数的佛净土因此聚会一处。法会,其中有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等等。
      功德林菩萨先赞释迦牟尼如来,接着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然后才到覺林菩萨。
      力林菩萨解释心法(八识)如幻,业力是虚妄,业是因为迷于五蕴(色受想行识)。业实不可住,不可执著,不可得。诸法空相,自性空寂,无生不灭。
      行林菩萨解释迷于业则是如幻众生,通达本性则真如。业性本空寂,本性如涅槃,本性是无色受想行识,无业无报。真如本性,遍十方。
      觉林菩萨解释本性为大种/原料。如画家画画,本来无一物,只是画菩提树。画家迷了就是漫画家,迷于五蕴。如来不迷,则妙行妙愿妙画,妙因妙果,妙法妙世界。
      因此「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迷的时候就是识,觉悟本性的时候就是妙愿妙行。
      ----------------------------------
      [0101b23]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眾生界,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亦復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此二不應說。
      云何為世間?云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說名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如是但假名。
      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常見在其前。
      .
      [0101c16]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十方界,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無主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說名為眾生,
      亦不離眾生,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於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是名法王子。
      .
      [0102a09]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user-ih5wg4nf1d
      @user-ih5wg4nf1d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般若=大智, 波罗蜜多=度彼岸.
      《大智度论》是为了解释600卷的《大般若经》。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 saṃbodhi) 的意思:是无上圆满正确的知见/觉知/觉悟。
      根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菩提分为5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
      念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发菩提心。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600卷《大般若经》是次第学,所以必须读完,或至少读到第551卷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坐师子座,有无数量百千俱胝苾刍众等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或见自身有如是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踊在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化士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或见自身有如是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或复见烧城邑聚落,便发誓愿:『我若已受不退转记当证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当知已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当知未受不退转记。.......」
      第551卷 是「出到菩提」,或本性真如、妙用妙愿妙行。

    • @user-ih5wg4nf1d
      @user-ih5wg4nf1d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怎样圆满菩提(无上菩提)?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菩提心,然后念「阿弥陀如来」。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如幻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百法」一词源自《百法明门论》。「法」的意思就是「色、受、想、行、识」。初发菩提心,缘起性空者,觉了一切法(色受想行识),犹如梦幻响。
      《佛说无量寿经》: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发菩提心,真如本性,
      缘起性空,一切如幻。
      本性具足,迷就变识,
      专心念佛,转识成智。
      自性真如,本具圆满,
      如本妙用,随顺如来。
      阿弥陀佛,妙法妙光,
      四十八愿,九品皆生。
      《圆觉经》:「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念佛三昧samadhi。 《圆觉经》: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samapatti/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 @fghabc8090
    @fghabc8090 13 днів тому

    陈果这人就说一些貌似正确的屁话,她说的对暴力来自于压抑,她咋不说压抑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她不敢,他不敢别人敢她就去批判别人,逃课那个说的一部分正确,逃课的路上最自由,所以打游戏不是目的而是为了逃离压抑的环境,所以目的完成之后打游戏就没那么自由和愉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