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重新關愛自己的缺憾與不足! - 鄧惠文 專訪 蘇絢慧 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 -【心事有人知】20221101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0 жов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10

  • @李怡欣-u3i
    @李怡欣-u3i Рік тому

    謝謝鄧醫師分享,受益良多

  • @tomotomokii2062
    @tomotomokii2062 Рік тому +2

    受益良多的一個訪談!太感謝了!希望聽到「如何成為自己的的再生父母」的建議。我在脆弱無助的時候,需要成為再生父母鼓勵自己的時候,我往往是能量不足的⋯⋯所以希望聽到有什麼好辦法,在自己能量低狀態差的時候,仍然能夠做支撐自己的人!

  • @姜凰
    @姜凰 Рік тому

    謝謝鄧醫師。蘇老師分享~👍👍👍👍👍🥰🥰🥰🥰🥰

  • @陳靜慧-w4i
    @陳靜慧-w4i Рік тому +4

    ‘’我堅持我自己的想法,仍然值得擁有朋友‘‘’老師的金句

  • @Eileenwong0620
    @Eileenwong0620 Рік тому

    嘉賓的電話訪問音質比較差,很難聽到和集中,希望節目以後會改善,謝謝 :)

  • @TurnAround-g8n
    @TurnAround-g8n 2 роки тому +14

    許多家長會用測驗卷、參考書先讓孩子考一遍,然後背熟所有題目和答案。這做法會損害孩子的學習能力,用參考書代替課堂的互動交流,喪失最核心的創意與思辨。背了參考書的孩子普遍上課態度不良,包括沒興趣、分心、誤解課本的意思、無法欣賞別人的觀點。曾經不解:為何有些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績,雖一再解說那個考試的目的,只是評量學生階段性學習狀態,對老師的意義比較大,老師需要知道孩子吸收多少、如何改善教學;一張考卷並不代表學生整體成就;希望家長不要打擾孩子的學習路徑。家長似乎聽懂也同意,但奇怪就是不接受孩子考不好。經過好長的時間才了解,有孩子回阿公家時,親友大都以“你有沒有考一百分、考第幾名啊”之類的話跟孩子攀交情,因為不知道要跟小孩怎麽交談,而用考幾分開始。有些親友拿孩子分數來揶揄媽媽,也有先生責備全職在家帶小孩的老婆不盡職。因牽連廣闊,莫明的焦慮始終困擾著大人,孩子成績落後代表父母差勁。對於原本自卑於學歷財力不如人的媽媽,孩子的分數是一支鐵尺,隨時打在她們身上。

  • @江湖騙子·萌萌ニャー

    這一集用電話採訪的方式聽的效果很差,會不清楚,無法專注在內容上面

  • @susuchung5607
    @susuchung5607 Рік тому

    請問鄧醫師有視訊門診嗎因不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