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教育體系裡,「特教生」的處境? - 鄧惠文 專訪 姜義村 專任教授 臺師大 特教系暨復健諮商研究所 -【心事有人知】20240328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6 чер 2024
  • 0:00 片頭
    0:12 前言
    00:31 進入主題
    01:42 特教系在培育什麼老師和學生
    07:26 我們如何注意到更多元的學習需求
    18:42 融合教育需要努力的地方
    25:41 特教訓練分享
    39:11 公共設施有電梯的原因
    41:25 結語
    近年來,教育界對於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討論日益熱烈。特殊教育強調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專業化的支持和教育,而融合教育則強調將所有學生納入同一個教育體系,促進共融和平等。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復健諮商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姜義村教授,就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以及最近在北市某高中引起爭議的特教生對任課老師毆打事件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姜教授擁有豐富的教育背景和專業知識,在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經驗。透過這次訪談,我們將深入了解特殊教育生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挑戰,以及如何推動更包容和平等的教育環境。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姜義村教授對於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獨到見解,以及對未來教育的展望和建議。
    ‼【版權屬寶島聯播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重製,有需求請來信告知】
    --
    歡迎大家動動手指按讚+訂閱+分享!
    就能接收到最新影片通知唷~
    【立即下載 寶島聯播網APP】
    蘋果 IOS|reurl.cc/LMxxkK
    安卓 Android|reurl.cc/QbllyZ
    【Facebook】
    節目粉專 - reurl.cc/xOZLrb
    【youtube頻道】
    寶島聯播網-reurl.cc/aNpky3
    心事有人知-reurl.cc/V5Gj9Z
    【Podcast】sndn.link/baodaoradio6
    Apple - reurl.cc/Enq0qg
    Spotify - reurl.cc/2rxRME
    Sound On - reurl.cc/35gy8V
    KKBOX - kkbox.fm/0t0w3b
    --
    #心事有人知 #鄧惠文 #姜義村 #專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復健諮商研究所 #教育體系 #特教生

КОМЕНТАРІ • 18

  • @ching7464
    @ching7464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謝謝姜教授和鄧醫師讓我在這美好的早晨上了這麼棒的一課!
    共榮的社會是個美好的願景。
    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一分子,共同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友善跟包容,以同理心更友善的看待每一個和我們不同的人😊

  • @HermanToMath
    @HermanToMath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我看完那一則新聞之後,也覺得那個老師對學生很沒禮貌,就算那個學生不是特教生,也不應該這樣嗆,分明是挑釁。
    誰知道我一看留言,一面倒在罵學生,很大部份還主張從主流學校踢走特教生。跟我們香港那邊的聲音一樣,超級不文明。
    融合教育的重點不只是要讓有特別需求的學生,學習與所謂的一般人相處,更重要的其實是讓大家都學習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聽到這一集,聽到教授的看法,我真的很舒暢,終於聽到合理的話了😭

  • @eth5283
    @eth528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謝謝分享!其實現場教師也需要許多協助,不只是「研習」,還包括「心靈的安頓」,因為現場有各種情況(衝突、不同需求、各種溝通)。希望未來都能慢慢健全!(像現在開始有對30以下青年的心諮權益,而老師們也因為要跟孩子溝通,學習各種方法,如:薩提爾。如果能多一些心理資源的支持,老師照顧好自己,也才能照顧好學生。)
    另外,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是關於師資來源,目前除了正式與代理外,還有代課與兼課老師,通常是不用參加研習(因為乃時薪,老師不會整天一直在校)。而且當非代理或正式的老師在沒有兼、代課的學期,是沒有資源可以再去進行這類繼續教育的。(教師在職進修網,是提供給在職老師。但是非在職的老師(或說師資),其實也有精進的需求,且也可能之後再回去教書。也需要能自我增能。)
    希望社會在協助特殊需求者這一塊,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安排,讓老師、家長和一般民眾,能更知道如何做。
    謝謝你們。
    ps.以前修特教3學分,但是「那是理論課」啊!和實際碰到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
    曾在大學時當過特教志工,才真正接觸到特殊需求的孩子與了解某一種類型。
    然而,這也僅是某一類型。後來到了教學現場,有不同類型,如:ADHD、ADD、情障、自閉、亞斯等,並且即便是同一類型,每個孩子情況與表現也不同,需要的協助和相處方式也不同。
    希望大家能理解現場的各種可能。(家有4個孩子可能就感到累了,老師要了解20-30個孩子的情況與需求)
    也想對待在現場、願意持續付出並關心孩子的老師,致上敬意。

  • @Julia-gh1sv
    @Julia-gh1sv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姜老师好,邓老师好, 非常感谢有这一集。 恳请团对多多讨论这话题,create awareness。 有同事是视觉障碍,简单如读一封电邮对他来讲都是不容易的事,而且这“简单”的事是每天的挣扎。如果我没亲眼见到,这对我来讲是无法想象的。 生来健全已经是很幸运了,DNA稍微偏差,他既是我。 在可以的范围里,请幸运的人们稍微忍让一下。施比受有福。 🙏 请姜老师再来哦,让大众多了解这职业,多招生,让现在老师们的工作多点人分担。

  • @cutething1
    @cutething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發人省思的議題👍🏻🎉

  • @yeh7282
    @yeh728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姜教授的邏輯很清楚,表達的非常令人動容,請再請姜教授上節目
    有多少孩子是在這個環境得不到包容(連幫助都不用,只需要包容

  • @user-yating
    @user-yating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今天又上了一課 謝謝阿惠

  • @Stacy-louie0420
    @Stacy-louie042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我的一個好朋友是國中老師,她目前對於特教生的確採取半放任的做法。
    因為真的無法兼顧一般學生和特教生的指導,而且,還必須迎合家長的意見。

  • @recommecava
    @recommecava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教授們總是充滿理想與理論,偏偏現實超級骨感,而教授們不敢面對。

  • @julies3402
    @julies3402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有些老師自己為人師表真的不要太自以為 覺得自己就是權威 不用再學習進修
    有老師對特殊學生會帶頭霸凌真的很母湯

  • @user-wf3bl8lc2c
    @user-wf3bl8lc2c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對談, 收穫良多

  • @user-kd9bq5ip5h
    @user-kd9bq5ip5h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每集都精彩,讚

  • @tristafang25
    @tristafang25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

  • @user-wk4ex1xr2x
    @user-wk4ex1xr2x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平安

  • @WHpan-lh5ix
    @WHpan-lh5ix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我覺得教授講的太理想了 真正教學現場面對特教生並沒有這麼簡單 也沒有聽到實務現場的經驗 反而是一直穿插招生訊息

  • @user-ib5yr7ic6q
    @user-ib5yr7ic6q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需求社會資源的族群

  • @user-zt5bs4pb6o
    @user-zt5bs4pb6o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好歹也找台師大的洪麗瑜教授,找這位就知道是在騙外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