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作为在法国的国人,非常感谢袁老师的这一集。我曾经工作的工厂,就是当年华工参与修建的,他们当年曾经的住宅,现在依然存在,而且有人住。这段历史经常被我拿来和客户介绍,既自豪又伤感。影片中提到的华工墓地,我们很多华人都去过,不是无名碑,大部分都有姓名,而且墓地是当时民国时期官方参与修建的,它其实是一个有牌楼的墓园,干净整洁,虽然很偏僻,但也算是留给逝者一份清净吧。我也经常在想,以后自己归西了以后,葬在哪😂
希望下次袁游去法国的时候 一定要做一期节目!
是藏在哪?还是葬在那?
@@xuxinxu 他被边控了出不去
@@Vater-père 肯定是假消息,疫情前还有欧洲 日本的袁游计划
@@xuxinxu 疫情前还可以勉强叫共和国,现在都是帝国了
记得在一次纪念一战一百周年的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上,还请了一战华工的后代在活动中朗读了一封华工的家书。那次纪念活动很隆重,但是国内没有报道。袁老师的节目总是有一个主题,不要忘记历史。通过对真实历史的讲述给我们做启蒙。我和我的朋友们每天都在关注袁老师,谢谢。
皇上对曾经给帝国主义打工的人没兴趣😂😂
他这期说的应该是,唯有诚实面对,更加开放,更积极的走出去,中国才有机会据理力争,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谢谢袁老师
因为国内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劳工, 过得还不如当年的华工呢, 怎么可能让你看到呢?
抗美援朝战场上投降的官兵待遇还没翻身,越南战争自卫反击战,受伤士兵补助也没给全
偌大的中国只有极少数自媒体在讲真话,袁老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永远支持袁老师,你是长夜的明灯,中华的脊梁
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并以身殉国的,往往不是那些享受了这个国家种种好处的人,而是平时并不得志的民间人士;太平盛世,天下是达官贵人的天下,可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天下便成老百姓的了。国家兴盛可以分红时,匹夫无份;国家危急需要救难时,匹夫却有责。这就是历史真相
我是一个普通的孔乙己青年,六年前为了讨生活来到日本。虽然生活远远没有当年的华工们一样辛苦,但是举目无亲的境况也是每个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要遇到的难题。希望海外的同胞们不论宗教政治信仰如何,都能在自己选择的地方活得精彩!一起期盼云开雾散的那天!
要乐观😂
@@Fubao996 一起等红太阳落山的那天
支持讲真话的袁老师
那时的劳工和当代的农民工一样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被冷漠的社会遗忘
费拉人口。。。
@@台灣屬於中國台灣人也 那些都不是农民,都是城市郊区的,都拿城市户口,小粉红不是蠢就是坏,当然打繁体字冒充台湾人不仅仅是坏,还很贱,哈哈
大部分人都会被历史遗忘。不能青史留名并不是什么悲剧,真正的悲剧是他们在世时受到的欺骗,压榨,歧视和背叛。
我的曾祖就是一战中国劳工,去的法国,至今家里还有曾祖去法国当劳工时的纪念章!
想他致敬🫡……
@@alexzhu3155 感谢!
我记得我的外祖父提起过一件往事,山东省某庄(山东的村叫某家庄的居多)当年出了两名华工支援一战,回家后用积攒的微薄收入请来戏班请全庄人看了一场戏,算是答谢家乡父老……
我老爷爷就去了,
伦敦2018年树立了纪念一战华工的纪念碑,推荐在伦敦的朋友去看看,缅怀一下。
最後一句話說得真好
第一次了解到这段历史 被遗忘的军队 感谢袁老师
我以前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课会讲到的,九十年代。
更加积极面对,更加开放。
袁老师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小时候听村里的劳工爷爷讲故事,说法国耕地用“铁牛”,树叉会说话,照明灯亮的跟白天一样。当时村里人觉得他在胡说八道,直到多年后电灯,喇叭,手扶拖拉机的普及。
据理力争,更积极的开放和走出去,袁老师高😊
不错啦,可怜河边无定骨,华工们至少还会被外国人纪念。
看完泣不成声😭
结尾感人 袁老师坚守真知 值得尊敬
唯有诚实面对,更加开放,更积极的走出去,中国才有机会据理力争,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真正的爱国者,袁老师!
诺大一个中国讲真话的很多人被删帖封号被封杀。只有少数几个有骨气有担当的(包括梁宏达,袁腾飞,徐晓东,陈秋实等等),我非常敬佩他们,为中国的公民仗义执言。
不是“东”…………冬天的冬
我在西雅图Tacoma那里有个华工铁路纪念馆有展览,向他们致敬🫡勤劳勇敢苦干不求大富大贵的华工
这才是我们需要记住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总让人感动不已
我的曾祖父是其中之一,去了3年,给了一些钱(忘了多少),给了一块纪念币。一个笑话:曾祖父回来后跟村里的人聊天,说:很厉害,很大的ji,铁做的,在天上飞。挨了村里老人的拐杖,说他轻佻,胡说八道。
致敬🫡!
袁老师说得好,让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
在西方看来是苦难华工,实际可能比国内待遇高多了
谢谢袁老师科普,勿忘历史
给袁Sir点赞、安好。听课学知识、温故知新。
美国档案馆有当时在法国 华工的一些影片 他们勤劳刻苦 还把自己的文化舞龙舞狮 唱戏 排解在异国的孤独 他们就像在美国的华工一样 互相照顾 互相安慰
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上的华人前辈,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在异国他乡漂泊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呀!
万世师表袁老师!!!
其实应该拍一部相关电影,记录咱们中国人一战时期的贡献,不能让先辈的血白流
補充一點,當時在歐中國留學生,也組織服務隊,幫助在戰場上華工,主要工作有代寫家書,隨營補習(識字),滙兌…。參看晏陽初傳。
袁老师,我听懂了,你想说的什么。可是北京某男子他不这么想
台灣聽眾讚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勤俭节约……真的不是什么好词
重點係甘於奉獻,道家說的損一毛而奉天下,不為也,就係因為今日要一毛要,明日要手指甲,後天要手指,再之後就要心肝脾肺腎了
所以现在一个个都想找有双休日的,不结婚不生孩子
@@zhaoxuhan324 一直都不認為斤斤計較是貶義詞
对当权的那伙最好民众个个如此
对于统治者来说都是好词,唉
这期讲的真好
我目前在新加坡🇸🇬。这边很多食肆和酒店的老板招聘服务生都是点名要中国山东籍的。和他们略微交流过,实际上如此安排并不是因为山东人在体能上有啥优势,纯粹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山东汉人情绪平稳、听从指挥、任劳任怨,而不像东北汉人那样容易情绪化,也不像长江以南的人那样具有很强的抗争心理,稍微遇到不平之事就要“造反”、“闹革命”。
我喜歡聽這類事跡~ 這些人不該在歷史洪流中被淹沒!
大国外交,通商宽衣,拓展朋友圈
每年一战纪念日也没见中国官方有什么纪念活动来缅怀这些华工
不要忘记历史
民国时期的服装打扮审美让人有种平行世界的中国之感😢
這個故事,早於1986年,由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三井,寫成專著《歐戰與華工》。迄今大家依舊繞不開其大作。為其開山大作。
巴黎13区街道,好像是群政府门口墙上有一块石质牌子 上面写了一战中中国劳工对法国的贡献,作为纪念。
一戰期間林語堂在德國萊比錫讀博士學位,為了賺錢曾教導戰地華工讀書認字,也曾撿拾戰場上軍人遺失的皮鞋衣物等,來支持窮學生的經濟問題呢!
感謝您的節目!
泪目
每期都有经典语录
我们那里师范学校的传达室老大爷是一战华工。当时山东华工为了隐蔽和安全到达前线,是从太平洋坐船经过加拿大去欧洲的。有一些图片记录了这次长途跋涉。
陈三井先生的书《华工与欧战》有更详细的介绍,简体中文是岳麓书社出版的,繁体中文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
說實話,苦力真的很難被特別銘記。比如雖然驢拉磨,在從麥粒到饅頭的過程中吃了最大的苦受了最大的累,但你也很難說驢子起了關鍵作用
生产环节太多,环节上的每个人都出了体力,脑力,机器或者资本。政府在宣传上拔高体力和脑力的意义,实际操作上重点发展机器和资本
站队也是一门学问1938年11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鼓声愈演愈烈的时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无嗣者凯末尔将军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在临死之前,这位久历风暴、洞察世事的历史巨人以无比慎重的口气,正告他的继承者:“土耳其身处众矢之地,却国力有限,切不宜推动大国政策招惹强敌。另外,新的战争很可能要爆发了,历史上,英国人从来没有输过战争,在下一次战争中,我不希望土耳其成为英国的敌人。”
确实如此,现在来看近代以来外交水平最高的就是北洋政府了,虽然积贫积弱但是也基本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到最好了,没吃过太大的亏,更可贵的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从不打肿脸充胖子。
敬佩華工
袁老師這件衣服好好看
看多几次,给袁老师广告费❤
袁老师别抖腿 男抖穷😂
誠哉斯言!
巴黎和約,雖然山東的權利給了日本,但是有一份秘密合約寫了日本將在三年後撤軍。後面的華盛頓會議,日本不得不從山東撤軍。但是,由於教科書的宣傳,外交失敗,北洋賣國已經深入民心。實際上,那是北洋政府的巨大外交勝利。畢竟它是第一個廢除列強在華不平等條約的合法政府。而且五四運動,因為中國人病急亂投醫,把蘇俄那種具有暴力色彩的共產主義引進了中國,導致了後面的一系列災難。
那个秘密合约叫啥名字?会不会根本就不存在?
秘密合约你发明的吧
走在旷野的人必将S在旷野,但毕竟得以找回天赋的尊严,别人也会敬重你。
老师又双借古讽今了😂🎉
中國政府不把中國人推俄羅斯戰場上就不錯了。
大多數都是山東的鄉親.....
在我们国内的官方史观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狗咬狗的战争,中国是在列强的引诱(甚至可能是在逼迫下)参加了这场非正义战争的,这些人充当战争劳工除了白送死外毫无意义。另外他们毕竟不是正式军人,他们的努力并不足以改变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真正该纪念的,一是因为这场战争而催生的十月革命,在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同时,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二是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为中国现当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埋下了最初的种子。而这些华工更多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所弄出来的副产品,他们的命运不过是当时中国的缩影而已。一句话,纪念这些人的意义非常有限,大家只需记住弱国无外交以及落后就要挨打就行。然而这些话,以及这种史观只会让人变成单细胞动物,没法深入思考问题。
最後一句說的事情被維尼一口氣退100多年前😂😂😂
上身稳如泰山,两腿抖如筛糠🎉🎉🎉
谢谢分享
粉红:中国放开中国会乱外国:没见过比中国人更好管的人种😅
应该拍成电影电视剧 不能遗忘这些劳工
当听到30个人献花圈时候,一下子眼睛酸了
一战的华工还是比较勇于争取自己的权益的,比当年美国华工处境好不少
他們面對的層級不一樣,當時美國就一些沒文化的土包子執政直接從政府層級打壓華工,歐洲人比較高尚歧視只存在於民間,政府至少還有給華工基本人權跟基礎生活物資,跟那些零下還要扛著暴風雪而且只穿著簡單布衣在鋪鐵軌跟拓荒的美華工來比那是強的多了
一战华工北方人多,北方人性格比较积极阳光。虽然看起来憨憨的,但也会据理力争。西方人比较喜欢这种性格。华工在法国还备受法国妞青睐。去美国的华工广东人比较多,性格相对比较阴郁麻木,不太受西方人欢迎。
一战华工是河北山东人,美国早期华工是广东人,性格不同。
❤
一战华工这段历史,袁瑟有几个段子没有说,第一:英法对华工待遇差距很大,法国人对华工比较好,管理宽松,生活工作环境不差,而英国人就很恶劣,不仅监狱化管理而且劳动繁重,生活饮食恶劣第二 留在法国的华工战后普遍迎来了一波意想不到艳遇,由于法国男性损失太多,华工很容易找到法国女人,有的好几个,我老家一个本家大爷经常说起他老爹的这方面趣事
是真的
不管如何,相比于去某邻国阵亡的将士,结局要好很多了
@iSHOW TV 说法国人对外国人好过英国人我是相信的,但好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
老师衣服好好看
还是今天好,劳动者在本国也能体验一战华工的待遇了
应该拍一部关于中国劳工的电影
把这些故事挖掘出来不比西线无战事的情节逊色,可惜啊,万恶的文化审查😢
因為共匪精神上就不是中國人,雖然明面上把中華的旗幟舉得最高,但內心裡只把同胞的犧牲當作自己謀利的工具。把民國的成就貶斥得一文不值,連艱苦的抗戰都要拍成神劇,除了吹捧自己這也是在貶低國民政府的功績。
央视讲过这些。。不过,估计收视率不大高
神经病呀?这事有谁不让你播的?
那怎么可能,我天朝上国还去别国打工?丢面子
哎
现在看,某人还不如袁世凯啊
不愧是知识渊博的袁老师 其实咱一直很讨厌中国人被誉为廉价的劳动力这个称呼
国内称作人口红利,好听多了。但不改变历史、现在以及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现实事实。
提问袁老师,皇帝每天批阅很多奏折也包括请安折,比如清朝皇帝有没有印章不同语言刻有知道了,一类快捷回复方式!求解答!
唯有诚实面对,更加开放,更积极的走出去,中国才有机会据理力争,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第一个诚实面对,是中国人就做不到
损耗大
確實很多一戰的電影都沒有把華工拍出來
不止沒拍,是連一張華人面孔都無😢
所以只有一个民族国家强大才会受到尊重,民主好,但是无法带给中国强大
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的特点。和老黄牛有一拼。
太苦了
老師談古論今小學生們好好聽聽😂
好
说实话我宁愿成为当年的华工走出去,也不愿内卷在如此的祖国
當初的人可能也這麼想
印度现在在请人,快去。
华盛顿会议还是纠正了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对待,要是当时中国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实际上这并没什么作用,大家皆知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国被瓜分的惨状,也正印证了你自己不强大,怎样的献媚也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至少人家后代成为了法国人或者欧洲其它国家的人,为子孙奋斗了
想问一下,袁老师,(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不是就是西方后来的人权大于主权的思想。
任何人都会被人遗忘的 来了
卻是刻在自己的一本功勞簿上,永不磨滅。遇上了就報答,努力建功必不相賺。
我爷爷就是一战劳工,回来说当时欧洲就有化肥水泵
求袁老师翻牌,请问袁老师,主任,书记,主席,这些官名的来源是哪里。是不是一改朝换代官名都要改,比如兵部尚书改叫国防部长?
一战华工,天朝都不纪念。英法还记着
5:38 怎麼證明是自己埋自己的呢?
甄子丹演的精武英雄陈真讲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吧😂
沙发🛋️🛋️🛋️
作为在法国的国人,非常感谢袁老师的这一集。我曾经工作的工厂,就是当年华工参与修建的,他们当年曾经的住宅,现在依然存在,而且有人住。这段历史经常被我拿来和客户介绍,既自豪又伤感。
影片中提到的华工墓地,我们很多华人都去过,不是无名碑,大部分都有姓名,而且墓地是当时民国时期官方参与修建的,它其实是一个有牌楼的墓园,干净整洁,虽然很偏僻,但也算是留给逝者一份清净吧。我也经常在想,以后自己归西了以后,葬在哪😂
希望下次袁游去法国的时候 一定要做一期节目!
是藏在哪?还是葬在那?
@@xuxinxu 他被边控了出不去
@@Vater-père 肯定是假消息,疫情前还有欧洲 日本的袁游计划
@@xuxinxu 疫情前还可以勉强叫共和国,现在都是帝国了
记得在一次纪念一战一百周年的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上,还请了一战华工的后代在活动中朗读了一封华工的家书。那次纪念活动很隆重,但是国内没有报道。袁老师的节目总是有一个主题,不要忘记历史。通过对真实历史的讲述给我们做启蒙。我和我的朋友们每天都在关注袁老师,谢谢。
皇上对曾经给帝国主义打工的人没兴趣😂😂
他这期说的应该是,唯有诚实面对,更加开放,更积极的走出去,中国才有机会据理力争,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谢谢袁老师
因为国内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劳工, 过得还不如当年的华工呢, 怎么可能让你看到呢?
抗美援朝战场上投降的官兵待遇还没翻身,越南战争自卫反击战,受伤士兵补助也没给全
偌大的中国只有极少数自媒体在讲真话,袁老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永远支持袁老师,你是长夜的明灯,中华的脊梁
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并以身殉国的,往往不是那些享受了这个国家种种好处的人,而是平时并不得志的民间人士;
太平盛世,天下是达官贵人的天下,可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天下便成老百姓的了。
国家兴盛可以分红时,匹夫无份;国家危急需要救难时,匹夫却有责。
这就是历史真相
我是一个普通的孔乙己青年,六年前为了讨生活来到日本。虽然生活远远没有当年的华工们一样辛苦,但是举目无亲的境况也是每个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要遇到的难题。希望海外的同胞们不论宗教政治信仰如何,都能在自己选择的地方活得精彩!一起期盼云开雾散的那天!
要乐观😂
@@Fubao996 一起等红太阳落山的那天
支持讲真话的袁老师
那时的劳工和当代的农民工一样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被冷漠的社会遗忘
费拉人口。。。
@@台灣屬於中國台灣人也 那些都不是农民,都是城市郊区的,都拿城市户口,小粉红不是蠢就是坏,当然打繁体字冒充台湾人不仅仅是坏,还很贱,哈哈
大部分人都会被历史遗忘。不能青史留名并不是什么悲剧,真正的悲剧是他们在世时受到的欺骗,压榨,歧视和背叛。
我的曾祖就是一战中国劳工,去的法国,至今家里还有曾祖去法国当劳工时的纪念章!
想他致敬🫡……
@@alexzhu3155 感谢!
我记得我的外祖父提起过一件往事,山东省某庄(山东的村叫某家庄的居多)当年出了两名华工支援一战,回家后用积攒的微薄收入请来戏班请全庄人看了一场戏,算是答谢家乡父老……
我老爷爷就去了,
伦敦2018年树立了纪念一战华工的纪念碑,推荐在伦敦的朋友去看看,缅怀一下。
最後一句話說得真好
第一次了解到这段历史 被遗忘的军队 感谢袁老师
我以前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课会讲到的,九十年代。
更加积极面对,更加开放。
袁老师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小时候听村里的劳工爷爷讲故事,说法国耕地用“铁牛”,树叉会说话,照明灯亮的跟白天一样。当时村里人觉得他在胡说八道,直到多年后电灯,喇叭,手扶拖拉机的普及。
据理力争,更积极的开放和走出去,袁老师高😊
不错啦,可怜河边无定骨,华工们至少还会被外国人纪念。
看完泣不成声😭
结尾感人 袁老师坚守真知 值得尊敬
唯有诚实面对,更加开放,更积极的走出去,中国才有机会据理力争,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真正的爱国者,袁老师!
诺大一个中国讲真话的很多人被删帖封号被封杀。
只有少数几个有骨气有担当的(包括梁宏达,袁腾飞,徐晓东,陈秋实等等),我非常敬佩他们,为中国的公民仗义执言。
不是“东”…………冬天的冬
我在西雅图Tacoma那里有个华工铁路纪念馆有展览,向他们致敬🫡勤劳勇敢苦干不求大富大贵的华工
这才是我们需要记住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总让人感动不已
我的曾祖父是其中之一,去了3年,给了一些钱(忘了多少),给了一块纪念币。一个笑话:曾祖父回来后跟村里的人聊天,说:很厉害,很大的ji,铁做的,在天上飞。挨了村里老人的拐杖,说他轻佻,胡说八道。
致敬🫡!
袁老师说得好,让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
在西方看来是苦难华工,实际可能比国内待遇高多了
谢谢袁老师科普,勿忘历史
给袁Sir点赞、安好。听课学知识、温故知新。
美国档案馆有当时在法国 华工的一些影片 他们勤劳刻苦 还把自己的文化舞龙舞狮 唱戏 排解在异国的孤独 他们就像在美国的华工一样 互相照顾 互相安慰
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上的华人前辈,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在异国他乡漂泊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呀!
万世师表袁老师!!!
其实应该拍一部相关电影,记录咱们中国人一战时期的贡献,不能让先辈的血白流
補充一點,當時在歐中國留學生,也組織服務隊,幫助在戰場上華工,主要工作有代寫家書,隨營補習(識字),滙兌…。
參看晏陽初傳。
袁老师,我听懂了,你想说的什么。可是北京某男子他不这么想
台灣聽眾讚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勤俭节约……真的不是什么好词
重點係甘於奉獻,道家說的損一毛而奉天下,不為也,就係因為今日要一毛要,明日要手指甲,後天要手指,再之後就要心肝脾肺腎了
所以现在一个个都想找有双休日的,不结婚不生孩子
@@zhaoxuhan324 一直都不認為斤斤計較是貶義詞
对当权的那伙最好民众个个如此
对于统治者来说都是好词,唉
这期讲的真好
我目前在新加坡🇸🇬。这边很多食肆和酒店的老板招聘服务生都是点名要中国山东籍的。和他们略微交流过,实际上如此安排并不是因为山东人在体能上有啥优势,纯粹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山东汉人情绪平稳、听从指挥、任劳任怨,而不像东北汉人那样容易情绪化,也不像长江以南的人那样具有很强的抗争心理,稍微遇到不平之事就要“造反”、“闹革命”。
我喜歡聽這類事跡~ 這些人不該在歷史洪流中被淹沒!
大国外交,通商宽衣,拓展朋友圈
每年一战纪念日也没见中国官方有什么纪念活动来缅怀这些华工
不要忘记历史
民国时期的服装打扮审美让人有种平行世界的中国之感😢
這個故事,早於1986年,由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三井,寫成專著《歐戰與華工》。迄今大家依舊繞不開其大作。為其開山大作。
巴黎13区街道,好像是群政府门口墙上有一块石质牌子 上面写了一战中中国劳工对法国的贡献,作为纪念。
一戰期間林語堂在德國萊比錫讀博士學位,為了賺錢曾教導戰地華工讀書認字,也曾撿拾戰場上軍人遺失的皮鞋衣物等,來支持窮學生的經濟問題呢!
感謝您的節目!
泪目
每期都有经典语录
我们那里师范学校的传达室老大爷是一战华工。当时山东华工为了隐蔽和安全到达前线,是从太平洋坐船经过加拿大去欧洲的。有一些图片记录了这次长途跋涉。
陈三井先生的书《华工与欧战》有更详细的介绍,简体中文是岳麓书社出版的,繁体中文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
說實話,苦力真的很難被特別銘記。比如雖然驢拉磨,在從麥粒到饅頭的過程中吃了最大的苦受了最大的累,但你也很難說驢子起了關鍵作用
生产环节太多,环节上的每个人都出了体力,脑力,机器或者资本。政府在宣传上拔高体力和脑力的意义,实际操作上重点发展机器和资本
站队也是一门学问
1938年11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鼓声愈演愈烈的时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无嗣者凯末尔将军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在临死之前,这位久历风暴、洞察世事的历史巨人以无比慎重的口气,正告他的继承者:
“土耳其身处众矢之地,却国力有限,切不宜推动大国政策招惹强敌。另外,新的战争很可能要爆发了,历史上,英国人从来没有输过战争,在下一次战争中,我不希望土耳其成为英国的敌人。”
确实如此,现在来看近代以来外交水平最高的就是北洋政府了,虽然积贫积弱但是也基本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到最好了,没吃过太大的亏,更可贵的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从不打肿脸充胖子。
敬佩華工
袁老師這件衣服好好看
看多几次,给袁老师广告费❤
袁老师别抖腿 男抖穷😂
誠哉斯言!
谢谢袁老师
巴黎和約,雖然山東的權利給了日本,但是有一份秘密合約寫了日本將在三年後撤軍。後面的華盛頓會議,日本不得不從山東撤軍。但是,由於教科書的宣傳,外交失敗,北洋賣國已經深入民心。實際上,那是北洋政府的巨大外交勝利。畢竟它是第一個廢除列強在華不平等條約的合法政府。而且五四運動,因為中國人病急亂投醫,把蘇俄那種具有暴力色彩的共產主義引進了中國,導致了後面的一系列災難。
那个秘密合约叫啥名字?会不会根本就不存在?
秘密合约你发明的吧
走在旷野的人必将S在旷野,但毕竟得以找回天赋的尊严,别人也会敬重你。
老师又双借古讽今了😂🎉
中國政府不把中國人推俄羅斯戰場上就不錯了。
大多數都是山東的鄉親.....
在我们国内的官方史观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狗咬狗的战争,中国是在列强的引诱(甚至可能是在逼迫下)参加了这场非正义战争的,这些人充当战争劳工除了白送死外毫无意义。另外他们毕竟不是正式军人,他们的努力并不足以改变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真正该纪念的,一是因为这场战争而催生的十月革命,在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同时,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二是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为中国现当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埋下了最初的种子。而这些华工更多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所弄出来的副产品,他们的命运不过是当时中国的缩影而已。一句话,纪念这些人的意义非常有限,大家只需记住弱国无外交以及落后就要挨打就行。然而这些话,以及这种史观只会让人变成单细胞动物,没法深入思考问题。
最後一句說的事情被維尼一口氣退100多年前😂😂😂
上身稳如泰山,两腿抖如筛糠🎉🎉🎉
谢谢分享
粉红:中国放开中国会乱
外国:没见过比中国人更好管的人种😅
应该拍成电影电视剧 不能遗忘这些劳工
当听到30个人献花圈时候,一下子眼睛酸了
一战的华工还是比较勇于争取自己的权益的,比当年美国华工处境好不少
他們面對的層級不一樣,當時美國就一些沒文化的土包子執政直接從政府層級打壓華工,歐洲人比較高尚歧視只存在於民間,政府至少還有給華工基本人權跟基礎生活物資,跟那些零下還要扛著暴風雪而且只穿著簡單布衣在鋪鐵軌跟拓荒的美華工來比那是強的多了
一战华工北方人多,北方人性格比较积极阳光。虽然看起来憨憨的,但也会据理力争。西方人比较喜欢这种性格。华工在法国还备受法国妞青睐。
去美国的华工广东人比较多,性格相对比较阴郁麻木,不太受西方人欢迎。
一战华工是河北山东人,美国早期华工是广东人,性格不同。
❤
一战华工这段历史,袁瑟有几个段子没有说,第一:英法对华工待遇差距很大,法国人对华工比较好,管理宽松,生活工作环境不差,而英国人就很恶劣,不仅监狱化管理而且劳动繁重,生活饮食恶劣
第二 留在法国的华工战后普遍迎来了一波意想不到艳遇,由于法国男性损失太多,华工很容易找到法国女人,有的好几个,我老家一个本家大爷经常说起他老爹的这方面趣事
是真的
不管如何,相比于去某邻国阵亡的将士,结局要好很多了
@iSHOW TV 说法国人对外国人好过英国人我是相信的,但好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
老师衣服好好看
还是今天好,劳动者在本国也能体验一战华工的待遇了
应该拍一部关于中国劳工的电影
把这些故事挖掘出来不比西线无战事的情节逊色,可惜啊,万恶的文化审查😢
因為共匪精神上就不是中國人,雖然明面上把中華的旗幟舉得最高,但內心裡只把同胞的犧牲當作自己謀利的工具。把民國的成就貶斥得一文不值,連艱苦的抗戰都要拍成神劇,除了吹捧自己這也是在貶低國民政府的功績。
央视讲过这些。。不过,估计收视率不大高
神经病呀?这事有谁不让你播的?
那怎么可能,我天朝上国还去别国打工?丢面子
哎
现在看,某人还不如袁世凯啊
不愧是知识渊博的袁老师 其实咱一直很讨厌中国人被誉为廉价的劳动力这个称呼
国内称作人口红利,好听多了。但不改变历史、现在以及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现实事实。
提问袁老师,皇帝每天批阅很多奏折也包括请安折,比如清朝皇帝有没有印章不同语言刻有知道了,一类快捷回复方式!求解答!
唯有诚实面对,更加开放,更积极的走出去,中国才有机会据理力争,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地位。第一个诚实面对,是中国人就做不到
损耗大
確實很多一戰的電影都沒有把華工拍出來
不止沒拍,是連一張華人面孔都無😢
所以只有一个民族国家强大才会受到尊重,民主好,但是无法带给中国强大
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的特点。和老黄牛有一拼。
太苦了
老師談古論今小學生們好好聽聽😂
好
说实话我宁愿成为当年的华工走出去,也不愿内卷在如此的祖国
當初的人可能也這麼想
印度现在在请人,快去。
华盛顿会议还是纠正了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对待,要是当时中国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实际上这并没什么作用,大家皆知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国被瓜分的惨状,也正印证了你自己不强大,怎样的献媚也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至少人家后代成为了法国人或者欧洲其它国家的人,为子孙奋斗了
想问一下,袁老师,(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不是就是西方后来的人权大于主权的思想。
任何人都会被人遗忘的 来了
卻是刻在自己的一本功勞簿上,永不磨滅。遇上了就報答,努力建功必不相賺。
我爷爷就是一战劳工,回来说当时欧洲就有化肥水泵
求袁老师翻牌,请问袁老师,主任,书记,主席,这些官名的来源是哪里。是不是一改朝换代官名都要改,比如兵部尚书改叫国防部长?
一战华工,天朝都不纪念。英法还记着
5:38 怎麼證明是自己埋自己的呢?
甄子丹演的精武英雄陈真讲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吧😂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