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重新思考的能力|《逆思維》深度解讀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6 чер 2024
  • 現今社會充滿「觀念邪教」,而《逆思維》一書就是要讓人有重新思考的能力,破除被動接受訊息的模式,主動理解哪些訊息是正確的,哪些訊息又是遭人誤導。
    💌 |訂閱我的學習成長電子報:blog.17rich.com/newsletter/
    📚 |更多學習成長影片:goo.gl/Ce7e3T
    🪴 |訂閱頻道:goo.gl/VsQgD2
    📕 |我的著作:bit.ly/alvin-books
    🚀 |課程-高效習慣工作力:bit.ly/494CFEh
    🎥 影片章節
    ---
    00:00 開場
    02:09 為什麼要具備重新思考的能力?
    02:27 獨立思考還不夠的問題
    04:23 四個你我必須具備的逆思維
    04:30 逆思維一: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05:59 逆思維二:懷疑 vs 否認
    07:41 逆思維三:複雜性 vs 簡單性
    09:40 觀念邪教
    10:32 逆思維四:普及度 vs 可信度
    12:34 為什麼要養成合理懷疑的能力?
    12:49 總結
    ---
    #逆思維 #閱讀心得 #艾爾文解讀
    --------------------------------------------------------------------------------​
    ★這些人氣影片也別錯過★​
    -------------------------------------------------------------------------------- ​
    ‣‣10年沒上班,我活過來了!​ • 十年後的你會如何?現在有多少準備,決定你將來...
    ‣‣成功者每天都在做什麼? • 這本書花了我快1500元,內容完全超值!| ...
    ‣‣5個超好用的說話技巧,聊到對方心坎裡!​ • 5個超好用的說話技巧,聊到對方心坎裡! ||...
    ‣‣R90睡眠法,頂級運動員都在用!​ • R90睡眠法,頂級運動員都在用!讓睡眠教練教...
    ‣‣10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 • 10本可以改變人生的書,不讀可惜!
    ‣‣為什麼有錢人會這樣做?5個加快財務自由的方法​: • 為什麼有錢人會這樣做?5個加快財務自由的方法...
    ‣‣這本書影響我15年,快樂是自己能決定的事!​ • 這本書影響我15年,快樂是自己能決定的事! ...
    ‣‣作者花20年,發現富人變有錢的真正方法​: • 作者花20年的研究,發現富人變有錢的真正方法...
    -------------------------------------------------------------------------------- ​
    📘 我的Facebook: richfriend.fans
    🅾️ 我的Instagram: / alvin701
    💰 我的理財筆記:blog.17rich.com/

КОМЕНТАРІ • 90

  • @audenwu8562
    @audenwu8562 Рік тому +26

    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番茄農場是採用機器採摘,但番茄總會在採摘的過程中碰傷損耗;
    農場於是一直在研發新的採摘機器,不斷修正機器動作的精細度來減少損傷,但花了大量金錢研發效果還是不好;
    最後農場換個方向思考,從番茄品種開始改良,在不影響口感太多情況下增加了番茄外皮的厚度,
    結果成功解決了機器採集損耗的問題。

  • @beyourlifedesigner9161
    @beyourlifedesigner9161 Рік тому +25

    很認同在作出結論前能多思考是一種習慣,大家都可以去養成,而不是聰明人的專利
    另外灰色地帶的思考真的很重要,更能確實平衡多方利益,想出的方案亦更有彈性,更能持續下去

  • @user-ue1wd8sw3w
    @user-ue1wd8sw3w Рік тому +15

    現今太多人已失去辨識及思考能力了,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感謝您的分享!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真正看懂😉

  • @francis6118
    @francis6118 Рік тому +7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思辨能力真的很重要,如何分辨真假消息取決於個人的思辨能力,謝謝艾爾文的分享!

  • @laude94wuo
    @laude94wuo Рік тому +6

    謝謝艾爾文的分享!
    一直以來我自己是個會注重不要輕易下結論的人,但久而久之會有點變成猶豫不決。最近在工作上也有這個樣子,我發現我在思考的過程中,比較像是看著現有資訊,期待一個完美的解答自動出現。看完影片後,發現所謂「檢視資訊」的重要性。是的,原來結論是需要逐步推敲,需要有脈絡可循的。就像是要離開結論島,就需要上島的交通工具,才會讓思考變得更有脈絡吧。

  • @Mr.akirawang
    @Mr.akirawang Рік тому +12

    "誰又把擦手紙丟進馬桶塞住!" 打掃阿姨已經憤怒喊了一個禮拜還是沒改善,不想聽阿姨吼叫也不想沒有馬桶用的我,後來我印了一張A4貼在馬桶旁的牆上,內容寫著"把擦手紙丟進馬桶塞住,就可以玩這支"附上一個箭頭圖示指向通馬桶神器後,就不再發生馬桶塞住的慘事,影片一開始艾爾文說到書名的部分,重新思考與逆思維的不同,我個人覺得說得很對,逆思維應該是重新思考後的其中一種選擇才是~😅

    • @hyhong1740
      @hyhong174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从厕纸质地去改进让它溶于水,是不是也算逆思维🤔

  • @amylee6365
    @amylee6365 Рік тому +4

    感恩艾老師的分享,我就是不會獨立思考的人,腦袋瓜不會轉動,也從來不知道人家想什麼,但看了讓人多一些自由,謝謝你。

  •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Рік тому +11

    因為我是個好奇寶寶,常常實驗,同一個問題問不同朋友,甚至不同網路溫層(臉書不同社團),答案真的可能相差特別大,友善程度也不一樣。這也算是提供think again 的機會

    • @user-vi1dl3xg4g
      @user-vi1dl3xg4g Рік тому +1

      謝謝 好主意

    • @kassytan7797
      @kassytan7797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对咯。同温层的人, 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大概一样

  • @whizzy8517
    @whizzy8517 Рік тому

    谢谢艾尔文分享的这部影片。让我对于思考的部分有了新的见解。

  • @jacobLan
    @jacobLan Рік тому +6

    逆思維的翻譯多了一份牽引力。 從以始為終、慎終追遠到以終為始,再在的來確認路徑。
    而Think again則更加廣闊,不只能從反面,還能從側面與其他維度來顧及各方面的角度。
    給予的作者,真的很會給予。 謝謝!

  • @Tina2255
    @Tina2255 Рік тому +1

    謝謝艾爾文老師從《逆思維》一書又延伸介紹其他好書。面對資訊龐雜、聲音紛亂的時候,真的很容易被帶著走,以為可以獨立思考,事實上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有時候面對過長的資訊,也很習慣快速下結論,原來這都是有危險的啊!

  • @55Redin
    @55Redin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人生来自由,不该被有限的认知框住,感谢艾尔文老师分享!

  • @dfg63631
    @dfg63631 Рік тому +9

    人在越長大後越容易固定思考
    受到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約束

  • @lenac8978
    @lenac8978 Рік тому +3

    含金量超高的ㄧ集!謝謝艾爾文分享

  • @wsu0812
    @wsu0812 Рік тому +2

    灰色思維這點說明的很棒😁

  • @foxieshan9384
    @foxieshan9384 Рік тому

    思想自由。这书让我对自己的非二维思考有了信心,会继续好奇和多方探讨事情。

  • @dawn._.1110
    @dawn._.1110 Рік тому +2

    好喜歡這集,最後一句「重新思考可以讓你看到更多事情發展的樣貌......」也能說是跳脫框架?經由自己的體驗自己判斷

  • @aaadddlppp123
    @aaadddlppp123 Рік тому

    極度認同【重新思考】太重要了! 正如每當同事們看到我一下吃4個水煮蛋,就會驚呼膽固醇超標,然後不論我怎麼說這個信息已經給證實是錯誤的了,結果我還是被圍攻的那個😂 要更新和否定自己已知的知識真的不是必然的~

  • @Jo-taro
    @Jo-taro Рік тому +1

    已訂閱 臉書上也常常看到艾爾文的貼文 偶爾會按讚留言
    這則影片有安慰到我
    我因為特立獨行跟別人不一樣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
    但看到這則影片我才知道
    原來我已經成為系統思考複雜思考的人嗎?
    難怪我常常與頭腦簡單的人有認知上的差異和代溝
    與一般人不一樣讓我超痛苦
    感謝艾爾文講解逆思維
    看艾爾文的影片或貼文常常有新的啟發和思考
    謝謝艾爾文的能量,我們都是自由的~~

  • @user-ep4pp7dt1i
    @user-ep4pp7dt1i Рік тому +1

    很有料的一集 讚

  • @dfg63631
    @dfg63631 Рік тому +5

    14:44 艾倫主席:有人談到自由嗎??🤣🤣

  • @user-lm7tt3ci9l
    @user-lm7tt3ci9l Рік тому

    謝謝你的分享❤

  • @elliecha4240
    @elliecha4240 Рік тому +1

    谢谢艾大师提出,逆思维三个字让我以为是另一本书 Reverse Thinking (逆向思维?) ! 但是结论部分说的很棒!

  • @nar198637z
    @nar198637z Рік тому +3

    現實狀況是,很多時候並沒有足夠時間來評估,只能憑淺意識、直覺、習慣,來作決定。
    所以平常就要建立系統化思維,凡事數據化,因為要考慮的事太多,不用統計數據化的方式處理,根本很難作決定。常常被要求快一點😅😅😅😅😅😅

  • @chiujimvlong7788
    @chiujimvlong7788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喜歡這書本的觀念,遇到問題時常態的判定無法以新知識融入後再進行判定,這點要好好學習。

  • @joyliu5739
    @joyliu5739 Рік тому +3

    觀念邪教真的是充滿既視感欸
    能把用科學家角度重新思考並且實際應用執行得淋漓盡致的人就是柯P了!沒有之一😆

  • @user-sp3ux2pl4u
    @user-sp3ux2pl4u Рік тому +1

    原來窮查理說的,在一年裡要試著得到一個能推翻以往的認知的新知,不然那年就白活了...是這意思啊。難怪我的生活莫名的越來越像楚門秀....

  • @minhsieh8184
    @minhsieh8184 Місяць тому

    政治 國防安全 形容的很好

  • @wzloii2004
    @wzloii2004 Рік тому

    謝謝艾爾文

  • @MrZvonhk
    @MrZvonhk Рік тому +1

    這件事也是雙面刃
    也大多數機率,跟前人的經驗守則救一命。
    95次成功,5次失敗,都不等于前人經驗是錯。
    但不能以5次,為一個做事方式

  • @venuspang6654
    @venuspang6654 22 дні тому

    人的思想本就该自由🎉

  • @mattshialdean9356
    @mattshialdean9356 Рік тому +6

    有時候做決策時真的不簡單,我比較喜歡聽完大家的意見後再尋求位於中間平衡的可能性,如果辦不到就換另一種方式。就像生鐵與熟鐵均有所長,但位於兩者間的鋼鐵才能兼顧優點一樣,在正與反的中間常常會是最適解(當時決策環境的)所在。可是現今社會似乎不太能接受中間的可能,一定要非黑即白,當你不允許二分法外的可能性存在時,要成長進步並突破瓶頸就成了一件難事,常常就是在原地繞圈圈而已。我也很怕自己會陷入二分迷思,通常再難聽的話也得聽一下,稍微停下腳步重新思考,真的會有更多種解法與可能性。

  • @Sunny-vv7si
    @Sunny-vv7si Рік тому

    学会拥有合理怀疑和重新思考的能力!

  • @annas8308
    @annas8308 Рік тому

    Mental prison... Thanks for sharing, Alvin! The book is great!

  • @pennylin8891
    @pennylin8891 Рік тому

    耶 希望可以常常看到艾爾文的影片!

  • @hayleychong4620
    @hayleychong4620 Рік тому

    我正好最近在听这本书的podcast 🧐🧐

  • @Challenge-subscribing
    @Challenge-subscribing Рік тому +1

    辛苦了

  • @user-fh6pz3dw8v
    @user-fh6pz3dw8v Рік тому

    好好好

  • @user-uu3fg1zj1l
    @user-uu3fg1zj1l Рік тому

    請問有podcast 版本嗎?

  • @tanwaikuan5964
    @tanwaikuan5964 Рік тому

    Welcome back alvin

  • @shurdanh2482
    @shurdanh2482 Рік тому +1

    下結論很容易 但回頭卻很難 真的 所以不能輕易下結論 不過有時候會怠惰XD 會只挑比較重要和在乎的認真思考 像吃飯那種事情我就會覺得百聞不如一見

  • @user-xf7vk8mt9q
    @user-xf7vk8mt9q Рік тому

    謝艾大

  • @miku3920
    @miku3920 Рік тому +54

    我經常反覆思考,查爆資料,常常我的結論都和大家不同,我都懷疑我有反社會人格

    • @user-ib7gp4xg3x
      @user-ib7gp4xg3x Рік тому +1

      我也是

    •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Рік тому +8

      不可能跟大家都不同,你還沒有找到相同思維的族群。再獨特的人,在地球上也有1趴的人是同一類。

    • @miku3920
      @miku3920 Рік тому +9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被你發現了,我其實就是認同艾爾文的思維方式才會待在這裡,要找到相同思維的人真的好不容易

    • @tanbeepohvivien8216
      @tanbeepohvivien8216 Рік тому

      @@somedaysomethingsomewhere 江一1...的

    • @user-kh9kg4zs8y
      @user-kh9kg4zs8y Рік тому

      +1

  • @singo1232001
    @singo1232001 Рік тому

    重新思考 = 量化打分 &數化&因果分解&機率統計&可信度&擴散延伸 > 科學研究方法

  • @w1990128w
    @w1990128w Рік тому

  • @Mr-ws3oe
    @Mr-ws3oe Рік тому

    👍👍

  • @user-hb1dl9yg6m
    @user-hb1dl9yg6m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有個疑問是說 有時候在下結論前的研究思考 是很耗費精力的 那會不會造成一些人惰性反而不去接觸到那些事情呢
    個人這個問題是蠻嚴重的 除非沒辦法避免的事情

  • @wkffelix1
    @wkffelix1 Рік тому

    让我想起《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本书。

  • @firebirdies
    @firebirdies Рік тому +1

    字字珠璣!其實要重新思考可以由不同的途徑做到,包括人類的本能如好奇心驅使,但在現代的社會,大部分人只能漠視與生存無關的事物,工作以外的信息淪為娛樂

  • @JG12347
    @JG12347 Рік тому

    請問想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資訊? 因為好多資訊其實都是一手轉一手,要怎麼親自確認? 謝謝。

  • @vivian51126
    @vivian51126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艾爾文要多保養一下喉嚨喔!聽到停頓處會覺得好像要開始咳嗽了!呼吸會不自覺跟著暫停🤣

  • @user-tz7wr2zj3f
    @user-tz7wr2zj3f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會被教訓,但我會讓你知道錯誤的方式是你做的,理所當然順理成章

  • @cheese2132
    @cheese2132 Рік тому

    直白一點 就是並非是非黑即白 這世界就明明還有其他色彩

  • @user-zy8xn6iz2u
    @user-zy8xn6iz2u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不悔改在繼續去拜那些可恨當中充滿邪靈木偶雕像的人有禍了!
    在這裡宣揚這可惡使人敗壞的邪術邪教的人也有禍了!
    天國近了,悔改信耶穌!不悔改的人有禍了!
    謝謝天父主耶穌聖靈!
    In Jesus' name. Amen

  •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Рік тому +3

    --- 《逆思維》有兩本不同的中文譯本.......書名不一樣(一本是直譯),結果就默默地買了兩本,看了以後才發現是同一本。
    ---裡面提到的許多點,內心第一個帶入的就是「營養學」,感覺食品營養根本就是重災區。
    像是大家都很喜愛過度簡化的答案,認為只要吃了A就能得到B結果。
    而不去深究背後的原理。
    食品營養領域也是一個普及度基本=正確的領域........許多觀念因為普及度太高,真的是闢謠跑斷腿😵
    ---話說《一級玩家》出了續集《二級玩家》
    《一級》的80年代元素涉獵較廣
    《二級》則走深度,深挖特定導演、歌手。

  • @user-dg1bm5le7v
    @user-dg1bm5le7v Рік тому

    如果大家對於宗教也可以有「重新思考」的能力
    我來到的宗教「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外面各式新聞不斷的說是邪教、與異端,缺少了思考、比較的態度。
    即使是宗教,也需要像科學家一樣,不斷的重新思考的態度。與各式宗教比較,交流。

  • @user-uh6ms7vu9q
    @user-uh6ms7vu9q Рік тому

    結論島...神隱少女...哈?

  • @Crystalcheongnc
    @Crystalcheongnc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逆思維"是一本好書, 但是中譯本真是譯得太爛了, 閱讀得很辛苦, 看了一半還是改看英文原文了.

    • @user-up2er6fl3h
      @user-up2er6fl3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也這樣覺得,很勉強看了半年,還看不到一半..... 丟了又覺得浪費錢

  • @JG12347
    @JG12347 Рік тому +1

    懷疑跟否認蠻難分辨,看起來應該是太久沒有更新自己的腦袋了。就是不夠綠燈思維

  • @nk931028
    @nk931028 Рік тому

    避免二分法直接下結論!不要懶得思考

  • @pikacusheng2916
    @pikacusheng2916 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在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逆思维》这个标题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刚开始阅读时开始时挺困惑的,感觉是不是被标题骗了,因为就像艾爾文老師所说,其实这本书是在强调重新思考《Think Again》但是中文却翻译成《逆思维》。话虽如此,这本书还是很值得大家去看看,就像书本英语的副标题《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在旧有和固化的观念中合理怀疑并重新思考其实很难,但是往往却是突破瓶颈的途径。

  • @user-tz7wr2zj3f
    @user-tz7wr2zj3f Рік тому

    為何人類不去重視真善的人,而是犠牲滅絕,你真覺得這種方式不算真傷害到嗎

  • @jakexie866
    @jakexie866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嘴形声音不匹配?AI合成吗?

  • @nextyear54
    @nextyear54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不要執著於「逆」還是「重新」,否則表示你還沒讀懂這本書

  • @user-tz7wr2zj3f
    @user-tz7wr2zj3f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看你人類什麽時候想霸手不走回頭路

  • @user-sg2rf2cu8t
    @user-sg2rf2cu8t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好像馬叔叔🤣

  • @user-lq5ge1qp7g
    @user-lq5ge1qp7g Рік тому

    這種黑白二元思維,會讓你陷入一個怪圈,一下對,一下錯
    如果能察覺得這種情況,就應該放下這個思維方式,因為這不能幫你解套
    拿政治議題來說,統獨議題就是個假議題,因為這個根源是來自於中國的執念
    而台灣的發展不是只有統和獨而己
    這也只是我階段性的想法而己
    中共的存在是在逼台灣人思考,逼中國人思考
    也就是說,沒有前面那些過程,可能也不能讓我產生現在的這些想法

  • @user-tz7wr2zj3f
    @user-tz7wr2zj3f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這些家醜只是一昧撼衛自身利益而爭奪,而不是發自內心,不值得深交

  • @kevinlin3206
    @kevinlin3206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這本書翻譯很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