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無內胎如果不用自補液出問題換一條胎 怎麼樣?
當然可以的,只要框體支援塞內胎就可以
@@chaoyuanlord 請問有問題換另一條外胎怎麼樣? xd有人會這樣做嗎
時代的潮流❤
無內胎那組胎壓支撐性完全足夠,而有內胎版那組胎壓不足才一踩出去就覺得重拖,根本是齊頭式的不公平比較
捷安特的50mm框,無內胎+無框勾,外胎難裝到靠北,用過giant、cadex、gp5000外胎,搭配外胎安裝輔助板手也是難裝,有人也有一樣的經驗嗎?
無框勾會更難裝,而且很挑胎種…
可以google 一下 Tyre glider, 台灣目前沒有代理只能國外網購,但我必須說手邊的無勾真的比有溝難裝⋯
當然是有內胎比較安心,無內胎更難維護,等到換外胎的時候就知道多難處理白色液體。在外無內胎爆到沒救白色液體亂噴,基本上就要想辦法叫車載回家,有內胎至少還可以換內胎後繼續騎。
無內胎可以用培根條,再不行還是可以塞內胎回家😂
如果無內胎可以炸到補不起來回不了家,那open的外胎一定也沒救
純跑模擬的結果1w大概就可以有100g以上的差距了,問題就是換無內胎跟原本想比到底省多少滾阻,要不然真的沒有不換無內胎的理由...自補性跟路感都完勝
早期土砲改無內胎我不敢說,現在看著家裡屯的一堆內胎都想拿去送人了看能不能積點功德值
假日車手只用傳統內胎+GP5000 但是內胎要100PSI才可以80會感覺太拖……
輪組一樣才有說服力
錄開頭的畫面 本人正在旁邊 此生榮幸😂
下坡前輪內胎爆胎飛出去的苦主+1,之後只用無內胎
看到中間用同個psi就不用看下去了😂
我比較喜歡無內胎 因為爆胎就算不拆輪胎也有蠻多東西可以修理
現在補胎條方便很多,很快就可以直接上路了
👍👍👍
其實有內胎缺點就在內胎容易破舒適度差,無內胎贏在自補能力好可靠度高舒適感較高。兩者在效率上哪個會比較優勢有內胎比較優勢因為舒適度差就來自於輪胎的變形量少,路阻就是變形量來的。常常說無內胎可以低胎壓,最根本問題在於胎唇跟胎壁,是否可以做到一定程度變形後還可以跟框緊密程度。所以無內胎的外胎一般都比有內胎的重上不少,強度是需要特別被設計的。
看到兩種輪胎都打80psi就不用看了,內胎版只打80psi 根本胎壓不足,一出發時踩下去那句"怎麼那麼重"就是沒有達到最佳工作胎壓的證明!相對的無內胎打到80psi 幾乎大於等於一般無內胎完美工作的胎壓建議值了
用過無內胎就回不去了,出門都不用帶工具了呢!(因為真的爆掉也沒轍了)
現在有補胎條,方便很多了
超級期待北高360
輪組不同是在測....????
重量也不同,都讓分給一代少200克了咩
@@chaoyuanlord而且比較對象沒乳膠內胎~差評!😂
宮主在倒數1週的北高360會不會跟小三和4冠王者拍片
今年沒跑北高,小三縮了XD
無內胎真的用過回不去😊
超爽的路感
還有想問一下;換上底阻力的輪胎;在加速上會不會比較快一些?反之如果遇到下雨會變很滑嗎?🤔️🤔️🤔️
低阻力的輪胎加速一定也會比較快,下雨天公路胎我覺得寬度差不多的情況之下都沒有特別的滑,不像機車胎這麼明顯
內胎打80胎壓?怎麼看這都不是一場公平的對決
開始轉用無內胎+小花/培根條避開奇怪路線顧路機率應該都比有內胎低,再不然就是讓輪子噴完再塞內胎而已😅
就是雙重保險的概念囉
結果隔壁 練功機器-Z宇.... 相同框相同外胎.直接騎20趟 數據大公開.....跟您數據差非常多...平均下來TPU甚至還快過無內胎不少
看來要30趟了..(推眼鏡
@@chaoyuanlord 我覺得會不會有不同輪組換上結果蹭碟可能性。此外特意用新舊款輪組會有預設立場的感覺,能增加出曝光率先,廠商應該也不吝嗇提供相同輪組才對
如果宮主自己沒有買一組下去我就不信
我目前都用無內胎啊XD
我比較想知道CSPD車衣褲那裡買XD
看你在哪個縣市囉,或是私訊fb問一下conceptspeed taiwan的粉絲專頁也可以
無內胎派(舉手)在外不動手
超方便的對吧
你竟然單純到把輪框輪胎差的兩百克當成有內胎的讓很大?那請問二代的框和一代的框差在哪?是花鼓棘輪座.鋼絲編法.還是軸承?假設如你所說那二代又重又爛沒有改進廠商是出來騙錢的嗎??????其實你比出來的差異我更傾向於是一二代的框的差異!否則廠商可以去洗馬桶了.....
閱
想請教一下,有沒有可能因為你是選手等級的關係,推力比至少4以上,騎這座山算是小山,不是非常陡,也不是大山所以根據這樣的條件才會滾阻比比較低的無內胎獲勝如果是一般市民車友,爬比較陡的大山情況下,理論上結局會不會不同呢?
就質量來說爬大山應該還是輕量化的會更佔優勢,不過以武嶺這樣爬升量,過鳶峰後開始的爬升量一般車友要維持在15km以上都有問題,我想應該還會有內胎會好一~~~點點,至少低速再啟動會輕一點,不過終究還是要回歸你平常路線騎乘的占比
@@chaoyuanlord 感謝回答
都是假的 只有腿才是重點
無內胎,用過回不去了!
無內胎路感真的很好
又吸震又快,真的用過回不去了
之前用磅捶哥的輪組51高搭配輕量內胎+GP5000和現在的Cadex ultra 50搭配史瓦比無內胎,同瓦數爬中寮只差3秒😂
肯定是哥進化了
不同輪組 變因太多 沒料
輪組不同,變因多出來了…
畢竟有改款嘛~
自從前陣子目睹隊友在五分山下滑路上因為內胎爆掉胎壓瞬間掉光失衡雷殘後,就直接跳入無內胎的懷抱ㄌqq不過無內胎適合的胎壓相對於有內胎似乎比較低(約80psi左右),兩者若要比較的話,感覺胎壓可能得做不一樣的設定才會比較公平?我個人有內胎以往都是打到100psi左右~ 跟無內胎在80psi的路感就會滿接近的(無內胎打到100psi的話就跟石頭沒兩樣...震到爆)
可能跟胎體厚度還有胎邊的吸震能力有關係,不過站在維修方便性這點來看,無內胎真的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chaoyuanlord 真的!就算真爆了補胎液救不了也是拿條培根督下去完事😌
但是無內胎系統是不是只有高階的公路車有;一般的登山車好像無緣裝上🤔️🤔️🤔️
其實登山車是最早使用無內胎的
無內胎系統事先在登山車上普及,才轉到公路車的,只是台灣高階登山車的市場比較小,所以路上少見
差一瓦在騎一次
上限就是兩趟喔!
無內胎如果不用自補液出問題換一條胎 怎麼樣?
當然可以的,只要框體支援塞內胎就可以
@@chaoyuanlord 請問有問題換另一條外胎怎麼樣? xd有人會這樣做嗎
時代的潮流❤
無內胎那組胎壓支撐性完全足夠,而有內胎版那組胎壓不足才一踩出去就覺得重拖,根本是齊頭式的不公平比較
捷安特的50mm框,無內胎+無框勾,外胎難裝到靠北,用過giant、cadex、gp5000外胎,搭配外胎安裝輔助板手也是難裝,有人也有一樣的經驗嗎?
無框勾會更難裝,而且很挑胎種…
可以google 一下 Tyre glider, 台灣目前沒有代理只能國外網購,但我必須說手邊的無勾真的比有溝難裝⋯
當然是有內胎比較安心,無內胎更難維護,等到換外胎的時候就知道多難處理白色液體。在外無內胎爆到沒救白色液體亂噴,基本上就要想辦法叫車載回家,有內胎至少還可以換內胎後繼續騎。
無內胎可以用培根條,再不行還是可以塞內胎回家😂
如果無內胎可以炸到補不起來回不了家,那open的外胎一定也沒救
純跑模擬的結果1w大概就可以有100g以上的差距了,問題就是換無內胎跟原本想比到底省多少滾阻,要不然真的沒有不換無內胎的理由...自補性跟路感都完勝
早期土砲改無內胎我不敢說,現在看著家裡屯的一堆內胎都想拿去送人了看能不能積點功德值
假日車手只用傳統內胎+GP5000
但是內胎要100PSI才可以
80會感覺太拖……
輪組一樣才有說服力
錄開頭的畫面 本人正在旁邊 此生榮幸😂
下坡前輪內胎爆胎飛出去的苦主+1,之後只用無內胎
看到中間用同個psi就不用看下去了😂
我比較喜歡無內胎 因為爆胎就算不拆輪胎也有蠻多東西可以修理
現在補胎條方便很多,很快就可以直接上路了
👍👍👍
其實有內胎缺點就在內胎容易破舒適度差,無內胎贏在自補能力好可靠度高舒適感較高。
兩者在效率上哪個會比較優勢
有內胎比較優勢
因為舒適度差就來自於輪胎的變形量少,路阻就是變形量來的。
常常說無內胎可以低胎壓,最根本問題在於胎唇跟胎壁,是否可以做到一定程度變形後還可以跟框緊密程度。
所以無內胎的外胎一般都比有內胎的重上不少,強度是需要特別被設計的。
看到兩種輪胎都打80psi就不用看了,內胎版只打80psi 根本胎壓不足,一出發時踩下去那句"怎麼那麼重"就是沒有達到最佳工作胎壓的證明!相對的無內胎打到80psi 幾乎大於等於一般無內胎完美工作的胎壓建議值了
用過無內胎就回不去了,出門都不用帶工具了呢!(因為真的爆掉也沒轍了)
現在有補胎條,方便很多了
超級期待北高360
輪組不同是在測....????
重量也不同,都讓分給一代少200克了咩
@@chaoyuanlord而且比較對象沒乳膠內胎~差評!😂
宮主在倒數1週的北高360會不會跟小三和4冠王者拍片
今年沒跑北高,小三縮了XD
無內胎真的用過回不去😊
超爽的路感
還有想問一下;換上底阻力的輪胎;在加速上會不會比較快一些?反之如果遇到下雨會變很滑嗎?🤔️🤔️🤔️
低阻力的輪胎加速一定也會比較快,下雨天公路胎我覺得寬度差不多的情況之下都沒有特別的滑,不像機車胎這麼明顯
內胎打80胎壓?怎麼看這都不是一場公平的對決
開始轉用無內胎+小花/培根條
避開奇怪路線顧路機率應該都比有內胎低,再不然就是讓輪子噴完再塞內胎而已😅
就是雙重保險的概念囉
結果隔壁 練功機器-Z宇.... 相同框相同外胎.直接騎20趟 數據大公開.....跟您數據差非常多...平均下來TPU甚至還快過無內胎不少
看來要30趟了..(推眼鏡
@@chaoyuanlord 我覺得會不會有不同輪組換上結果蹭碟可能性。
此外特意用新舊款輪組會有預設立場的感覺,能增加出曝光率先,廠商應該也不吝嗇提供相同輪組才對
如果宮主自己沒有買一組下去我就不信
我目前都用無內胎啊XD
我比較想知道CSPD車衣褲那裡買XD
看你在哪個縣市囉,或是私訊fb問一下conceptspeed taiwan的粉絲專頁也可以
無內胎派(舉手)
在外不動手
超方便的對吧
你竟然單純到把輪框輪胎差的兩百克當成有內胎的讓很大?那請問二代的框和一代的框差在哪?是花鼓棘輪座.鋼絲編法.還是軸承?假設如你所說那二代又重又爛沒有改進廠商是出來騙錢的嗎??????其實你比出來的差異我更傾向於是一二代的框的差異!否則廠商可以去洗馬桶了.....
閱
想請教一下,有沒有可能因為你是選手等級的關係,推力比至少4以上,騎這座山算是小山,不是非常陡,也不是大山
所以根據這樣的條件才會滾阻比比較低的無內胎獲勝
如果是一般市民車友,爬比較陡的大山情況下,理論上結局會不會不同呢?
就質量來說爬大山應該還是輕量化的會更佔優勢,不過以武嶺這樣爬升量,過鳶峰後開始的爬升量一般車友要維持在15km以上都有問題,我想應該還會有內胎會好一~~~點點,至少低速再啟動會輕一點,不過終究還是要回歸你平常路線騎乘的占比
@@chaoyuanlord 感謝回答
都是假的 只有腿才是重點
無內胎,用過回不去了!
無內胎路感真的很好
又吸震又快,真的用過回不去了
之前用磅捶哥的輪組51高搭配輕量內胎+GP5000和現在的Cadex ultra 50搭配史瓦比無內胎,同瓦數爬中寮只差3秒😂
肯定是哥進化了
不同輪組 變因太多
沒料
輪組不同,變因多出來了…
畢竟有改款嘛~
自從前陣子目睹隊友在五分山下滑路上因為內胎爆掉胎壓瞬間掉光失衡雷殘後,就直接跳入無內胎的懷抱ㄌqq
不過無內胎適合的胎壓相對於有內胎似乎比較低(約80psi左右),兩者若要比較的話,感覺胎壓可能得做不一樣的設定才會比較公平?
我個人有內胎以往都是打到100psi左右~ 跟無內胎在80psi的路感就會滿接近的(無內胎打到100psi的話就跟石頭沒兩樣...震到爆)
可能跟胎體厚度還有胎邊的吸震能力有關係,不過站在維修方便性這點來看,無內胎真的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chaoyuanlord 真的!就算真爆了補胎液救不了也是拿條培根督下去完事😌
但是無內胎系統是不是只有高階的公路車有;一般的登山車好像無緣裝上🤔️🤔️🤔️
其實登山車是最早使用無內胎的
無內胎系統事先在登山車上普及,才轉到公路車的,只是台灣高階登山車的市場比較小,所以路上少見
差一瓦在騎一次
上限就是兩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