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答案通常不是正確解答?用社會學角度看對話中的暗器|《為什麼?》|文森說書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лют 2025
  • 讀這本書之前
    我以為每次回答為什麼
    都是為了給出正確答案
    #說書 #書單 #文森說書
    這本書探討的主題是:「我們如何去回答一個為什麼」
    是不是聽上來好像有點玄
    我一開始也以為作者在故弄玄虛
    後來發現不對
    他真的就在討論這樣的題目
    你可以在內容中發現
    當我每次要去回答時
    心中會有很多預設步驟在跑
    只是因為這過程太普遍了
    所以幾乎都被我們所忽略
    這本書台灣沒有出版
    認真覺得有點可惜
    但希望透過簡單的分享
    各位讀者還是可以吸收到作者的智慧
    我的付費會員:
    / @vincent_reading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podcasts.apple...
    我的Instagram: / 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 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 @vincent_reading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КОМЕНТАРІ • 81

  • @music0326youknow
    @music0326youknow 4 роки тому +79

    沒錯! 身為一名會計師我從不將術語強加於其他人身上,讓人聽懂才是專業

  • @翁久富
    @翁久富 4 роки тому +122

    簡言之,見人說人話,見鬼就......快跑啊!XDD

  • @同股核仁細胞器流轉
    @同股核仁細胞器流轉 4 роки тому +21

    這本書很猛!俗話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本書的主題我習以為常,談來卻令人耳目一新。以4種理由反思社會距離,想都沒想過。真想早點到圖書館看看!

  • @abbyhung7345
    @abbyhung7345 4 роки тому +14

    喔喔~本來想說聽第二次無妨,才發現原來 podcast 跟影片的舉例不太一樣,文森真是用心

  • @cat771210
    @cat771210 4 роки тому +10

    這篇我喜歡~有點類似休謨說的因果律,人對任何事物都要有因果關係的解釋才會安心

  • @林志忠-e3g
    @林志忠-e3g 4 роки тому +11

    感謝文森,讓我知道政府官員怎麼談萊豬事件

  • @iOromis1
    @iOromis1 3 роки тому +2

    8:22⋯⋯⋯⋯為什麼有種🍊⏰的既視感
    ⋯⋯⋯校正回歸⋯⋯⋯⋯

  • @tomatolovetw
    @tomatolovetw 4 роки тому +12

    完全可以理解!想找這本書來看看,謝謝文森的分享。😄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4 роки тому +3

      不客氣,一開始看得時候有點硬喔~請撐過去

  • @楊日-q6i
    @楊日-q6i 4 роки тому +142

    亞洲父母:我管你什麼理由,全是借口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4 роки тому +16

      😖那該怎麽辦

    • @moto6163
      @moto6163 4 роки тому +5

      藉口

    • @mingchen2063
      @mingchen2063 4 роки тому +9

      沒有理由,我錯了,你對。

    • @YS-kq8cm
      @YS-kq8cm 4 роки тому +17

      所以現在都用反諷法回答問題,例如:我以為這樣(填入正確解決問題方法)原來這個是藉口,抱歉我錯了!我應該怎麼改呢?你的建議是什麼🤔
      讓他們無意識發現正確解決問題方法,然後他們因為沒動腦,就會認同你前面說的解法。

    • @T-Rex977
      @T-Rex977 3 роки тому +3

      但又要問

  • @翁久富
    @翁久富 4 роки тому +12

    我來了,文森說書讚~~

  • @osera4284
    @osera4284 4 роки тому +11

    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熟悉程度有不同的答案

  • @staceydeng3931
    @staceydeng3931 4 роки тому +12

    这么棒的动画是用什么软件做的呢?

  • @GanshinSuperPlayer
    @GanshinSuperPlayer 4 роки тому +43

    可是我真的很不想聽到員工在犯錯的時候再講故事讓我聽,往往故事講完了他的錯就合理化了下一次一樣犯錯,我寧願他快速承認錯誤並且改進,不要讓彼此時間。

    • @christinetzeng5005
      @christinetzeng5005 4 роки тому +10

      說故事解釋是要人釋懷她的過錯
      但是有沒有反省過錯 想好下次不犯相同錯誤的方式作業是個問號
      一而再再而三發生一樣的狀況
      就會被認為每次發生錯誤時只會找藉口
      前工作就有個同事是這樣
      但她是老闆的愛將
      她犯錯後說完故事老闆還會圓場
      聽說最近她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讓老闆勃然大怒
      但我想她還是會繼續待在那間公司
      在工作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知道為何犯錯
      大家大多在意的是不要重複一樣的錯誤
      放錯重點一直解釋為何犯錯只會再也無法修復關係

    • @moussssse
      @moussssse 3 роки тому +5

      講故事跟反省改進是可以並存的,問題在於員工只想矇混過去吧!
      講故事可以在短時間讓人情緒舒緩,讓聽者判斷合不合理再做決定,有時候還能發現問題的癥結點,至於不真誠的、想逃避犯錯的人,乾脆直接點出來,讓他知道這招沒用,以後就不敢在你面前這樣推托了

  • @wanyaopomelo5378
    @wanyaopomelo5378 4 роки тому +1

    聽完你的說書,我期待有一天台灣可以出版。

  • @Moonteeth45
    @Moonteeth45 4 роки тому +1

    我很喜歡你做的影片跟podcasts,我每天睡前都會看!期待更多影片跟podcasts

  • @房教售-大白话学地-x6g
    @房教售-大白话学地-x6g 4 роки тому +3

    理由的理由
    思考后在说话👍
    谢谢文森

  • @Coocolab
    @Coocolab 4 роки тому +3

    而且正確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答案!👍👍

  • @percyshih6328
    @percyshih6328 4 роки тому +24

    我本來想訂閱按小鈴鐺的 , 可是我家的貓剛剛突然後空翻
    我嚇了一跳 , 所以趕快跑去洗衣服跟曬衣服
    才沒有按訂閱跟小鈴鐺 , 真的很抱歉 ! 下次一定 , 下次一定 !

    • @kkman5075
      @kkman5075 3 роки тому +4

      我家的小貓也會後空翻~我本來有訂閱的
      貓後空翻的時候,肉球剛好按到小鈴鐺,
      然後台灣又剛好太陽下山,沒太陽能發電,
      又剛好缺水,沒水力發電,所以停電導致筆電關機,我就沒辦法訂閱了

    • @djmeredith6520
      @djmeredith6520 3 роки тому

      我本來有訂閱的, 但看到你們的評論後, 笑傻了, 手抖了...

  • @aiqi411
    @aiqi411 4 роки тому +2

    没有理由的背后,都是为了平和一段关系。常见的四种理由的形式:惯例、故事、准则、技术性说明。

  • @lumiaogaga3254
    @lumiaogaga3254 4 роки тому +3

    嗯嗯這集內容好棒!

  • @firemanz3135
    @firemanz3135 3 роки тому +1

    很实用的心理学

  • @程星竣
    @程星竣 4 роки тому +4

    對於聽到不懂的話語或話術,人們選擇聽從,而這種盲目聽從使得某些“專家”顯得“高貴”,但是為什麼這些人即便不懂,卻仍然能做出“讓步”,到底是因為拉不下對於“不懂”的尊嚴還是另有原因呢?

    • @wrath564
      @wrath564 4 роки тому +3

      權威型人格,不願思考不願挑戰

  • @josephtsai1126
    @josephtsai1126 Рік тому +1

    台灣終於有出版了!
    《人為什麼要找理由?》21世紀社會學之父的理由學,推動人際關係建立與修復的祕密
    WHY?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give reasons … and why

  • @jimmyid4
    @jimmyid4 4 роки тому +1

    非常受用

  • @zarlek7395
    @zarlek7395 4 роки тому +3

    為什麼
    當我正要工作的時候,一看到文森更新了就跑過來看了呢?🤔
    對我來說,上班遲到的理由必須充分且令人同情,否則上司的臉不會太好看

  • @joannelin85
    @joannelin85 4 роки тому +1

    Happy new year Vincent!

  • @ceric8288
    @ceric8288 4 роки тому +2

    社會學角度看對話, 人會嘗試以故事性描述解答疑問說明理由。Joseph McCormack的Brief: Make a Bigger Impact by Saying Less則解釋這樣做效果不好, 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

  • @lanachristy
    @lanachristy 3 роки тому +11

    看了看發現原來有多少爭吵來自於問者想聽到的回答方式跟答者選擇的答題方式不一樣
    (慣例太敷衍,因果找藉口,準則古板,技術性像菁英主義看不起人)

    • @NaruKousaka
      @NaruKousaka 3 роки тому +3

      許多只是因為問的人想要聽到想聽的,有時候甚至他的問題根本問錯所以沒回答意義,但對方還是很氣憤😅

  • @hawatone
    @hawatone 4 роки тому +5

    沒幫車子加油那個,聽起來也是很像說家裡的狗有狀況,屬於說故事的形式,有點疑惑怎麼一個算是找裡由,一個算是說故事提高可接受度。 是不是還要考慮箱方彼此關係的屬性,對等或是有從屬關係呢??

    • @joycewan--self-help593
      @joycewan--self-help593 2 роки тому

      因為朋友比較容易接受你說故事,父母親只希望你說:「我忘了。對不起哦,下次會記得。」

  • @Williamaster369
    @Williamaster369 3 роки тому

    好書!

  • @yunglingchen5637
    @yunglingchen5637 Рік тому

    技術性說明加一點溫度會更好!😂

  • @yulintao9745
    @yulintao9745 3 роки тому +2

    我覺得不能講說是用不同理由來面對不同情況,因為事實真相一定只有一個
    只是某些情況下不能明講出來
    所以只能說個相對委婉的說法來交代過去

  • @user-zidan81
    @user-zidan81 4 роки тому +28

    说话是维系关系而不是给出合适的理由。

  • @KevinHuang-lq8ke
    @KevinHuang-lq8ke 2 роки тому

    人生沒有正解只有最佳解

  • @20120930leee
    @20120930leee 3 роки тому +2

    聽完開始沈思💭💭

  • @afthomas273
    @afthomas273 2 роки тому

    太酷了

  • @利威爾阿克曼
    @利威爾阿克曼 4 роки тому +8

    《人類說謊背後的原理》

  • @981hr
    @981hr 3 роки тому

    請問這四種情境是適用亞洲文化還是歐美文化,亦或者都是或否?

  • @andytv4205
    @andytv4205 4 роки тому

    謝謝文森的分享👍

  • @garrison8180
    @garrison8180 4 роки тому +1

    我覺得小孩說的理由正確性滿能接受的阿
    如果直接說不爽去加油會被扁吧?還是爸爸本來心情不好就想揍人,那爸爸到底想要什麼答案呢?

  • @xyxxyz2008
    @xyxxyz2008 2 роки тому

    我有發現耶,保持思想的人就會發現了,為甚麼重要呢,因為 基於這個原因, 答案可能是假的,但你當成真,那就悲劇了

  • @1220dollychao
    @1220dollychao 4 роки тому +4

    我說 :薪水太少了 ,看不到未來 😉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4 роки тому +1

      主管承受得住這句嗎哈哈

    • @1220dollychao
      @1220dollychao 4 роки тому +3

      臉色鐵青🤣🙃🙃

    • @z26885
      @z26885 4 роки тому +2

      你面試的時候,也是你面試公司的時候

  • @wingsumng2420
    @wingsumng2420 4 роки тому

    一係文字認知理解嘅文盲,一係講話唔好,一係用字不當,一係冇意做,一係聽D表面唔聽D,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係飲水冇感覺到係「硬」水、「軟」水嘅水盲,一係無緣無故批判人說謊,一係
    無緣無故批判人敷衍
    地回答然後不相信,一係以上什麼盲都是😵

  • @陳府謜-h4u
    @陳府謜-h4u Рік тому

    假如沒有fb金牛裡面怎麼錢132號

  • @whereaspa
    @whereaspa 4 роки тому

    有推薦的訂購管道嗎~

  • @vincentwu4732
    @vincentwu4732 3 роки тому +1

    X先生速隨@@

  • @archonzakarum
    @archonzakarum 3 роки тому

    為了錢,絕對是任何人可接受的答案,
    我都這樣回答,沒有人回嘴。
    我想問一下,我在職場對同樣的問題卻是不同對象,回答的都一樣,是我有什麼問題嗎?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роки тому

    影片中舉的例子就是書中的例子嗎?如果是的話,好像是在告訴人們說謊或敷衍是沒關係的,因為同一件事給不同人的答案也差太多了,雖然很多時候,人們必須講違心之論,但是好的答案還是應該要盡量維持一致性,像是不想聚餐的理由,「已經跟男友訂好餐廳」和「不想讓晚餐變成加班」,這兩個實在差太多了,要是有核對的機會,這兩個對象一定會對當事人產生很不好的印象,輕則覺得自己在敷衍,重則覺得自己滿口謊言,不如誠實而委婉的說下班後想要休息或是想要有個人時間,比較沒有後遺症吧

  • @黃朗朗
    @黃朗朗 4 роки тому

    最近發生車禍,對方的技術性説明規避責任,完全影響最後結果

    • @張崇益-d7u
      @張崇益-d7u 4 роки тому +3

      記得安裝行車記錄器 當下不要移動 先拍照 不要多說 只要說 不要移動現場 報警 等警察來就好 剩下用證據說話

  • @zc6527
    @zc6527 3 роки тому

    2:47

  • @z26885
    @z26885 4 роки тому

    反社會人格:不想繳稅

  • @asa1009apostle
    @asa1009apostle 4 роки тому +2

    WOWWWWWWWWWWWW

  • @吳妍妍
    @吳妍妍 3 роки тому

    說話的藝術 要好好學會說話

  • @DannyChi917
    @DannyChi917 3 роки тому

    國語發音不標準, 聽的難過!

  • @炸鸡9527
    @炸鸡9527 3 роки тому

    只讨论技术层面,不探讨本质原因,肤浅的书

  • @kkhsu2529
    @kkhsu2529 4 роки тому +1

    我就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