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哥】敢说真话的电影不多了,这部电影算一个,富人真的会同情穷人吗?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КОМЕНТАРІ • 797

  • @yanlu5055
    @yanlu5055 Рік тому +526

    真正的富人和真正的穷人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说得好!

    • @jingkun72
      @jingkun72 Рік тому +56

      不对的。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不了解问题,那么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 @wpz11
      @wpz11 Рік тому +38

      本来救助低收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不应该以富人穷人区分

    • @user-ty4th8mz1m
      @user-ty4th8mz1m Рік тому +32

      富人不剥削穷人怎么变富?

    • @hianhoolim7786
      @hianhoolim7786 Рік тому +35

      @@user-ty4th8mz1m 其实是穷人在互相伤害。片中那些雇佣他们还挑三拣四的不是富人而是比较富的穷人。穷人为了上位也会踩在其他穷人身上,所以我这管理外劳的方式都是把其中一个升成工头来管理其他的外劳。这外来的工头比我们本地人狠太多了,当然我们也没亏待他。问题永远不在遥远的富人身上而是你不想面对在你身边的老乡但中。是他急于表现把你们坑惨了。

    • @NOONE-lb6bd
      @NOONE-lb6bd Рік тому

      富人 执行了 人类灭绝计划,目前就是穷人。

  • @kachiu7436
    @kachiu7436 Рік тому +117

    好一句“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不去打扰” 就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

    • @xingxingwei4231
      @xingxingwei4231 Рік тому

      不是无法,是外国的精英阶层根本就没有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帮助和改变穷人。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2

      为你的无头无脑没有思想感到悲伤,不过也挺好的,看个电影剪辑有人简拼一下,可以解闷。
      最后一句是最没有思想缺乏深刻的,不小心跟你站在了一个水平线,我笑了。

    • @xingxingwei4231
      @xingxingwei4231 Рік тому +6

      @徐瑋慶 意思是,如果不是像中国那样真心想或者真正去做事让穷人去脱贫的,就别打着虚伪的要帮助他们的名义去消费穷人!

    • @user-tl8ou9sv7i
      @user-tl8ou9sv7i Рік тому +1

      @@user-lb1ry4yp1z 我倒觉得最后一句说得很好。我上大学那会,很多去支教的大学生,比例我无从考究,这些人去支教就是为了在简历上写一写,或者拿一些学校的奖项。他们去一两个月,感受了艰苦的山区生活,给孩子们带去了短暂的欢乐。他们可以随时离开,可是这些孩子依然得在贫穷的山区继续生活和学习,感受失去城里老师的痛苦。还是那句话,如果无法救赎,就不要互不打扰,多么贴切。我只佩服能扎根山区的老师,那时候就厌恶这种作秀一般的支教,我觉得越哥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 @user-tl8ou9sv7i
      @user-tl8ou9sv7i Рік тому +2

      @@user-lb1ry4yp1z 还有就是,你这种评论我已经看了几条了,故作高深,俯视一切,其实刚好显得你很浅薄。真正有思想的人,更在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打一两行字,说说人家的不足,来显示自己牛X。你打了四五行字,并没有说别人不对在哪里,就是个喷,喷完还得意洋洋

  • @margarettam12
    @margarettam12 Рік тому +168

    香港電台為了探討貧富懸殊的問題,拍攝過一套“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一些富二代,議員去體驗五天的窮人生活。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是充滿自信,認為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才幹不會落得跟窮人同一個下場,他們很多都帶著偏見,認為窮人是因為懶惰才導致他們的苦況。
    有從名牌大學畢業海歸的成年男子,十分艱苦找了一份茶餐廳送外賣的工作,但不到半天就被辭退,然後他哭了。也有議員要做倒垃圾的工作,晚上睡有跳蚤的板間房,結果3天不到就要退出節目

    • @viviennecheng146
      @viviennecheng146 Рік тому +69

      这个节目印象很深,结论就是,贫困会让你为了应付最低的生活标准而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和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变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贫困陷阱。

    • @user-maltreblarm
      @user-maltreblarm Рік тому +6

      田二少

    • @ansonli5923
      @ansonli5923 Рік тому +3

      哦,就是田北辰

    • @user-ff6qn6do2v
      @user-ff6qn6do2v 3 дні тому

      這就是階級

  • @tong7536
    @tong7536 Рік тому +218

    别说富人了,穷人都可能看不起其他人,鲁迅就说过,人与人的悲剧是不向通的

    • @user-it9ot6vw9m
      @user-it9ot6vw9m Рік тому +9

      但是至少是在时下,大部分中产沦落为穷人,是富人造成的。如果真的能毫无瓜葛,大多数情况,对于非富人群是有利的。可惜这个时代,富人的资本和口舌无所不在。

    • @jingkun72
      @jingkun72 Рік тому +6

      没有穷人就没有富人。富人无非是在一次分配中获得了一份大蛋糕🎂。

    • @huijin6795
      @huijin6795 Рік тому +9

      贫富差距不可能完全消除,关键是机会的平等,人与人既有先天的差距,也有后天努力的不同,结果上均贫富反而不公

    • @user-em9xl6ys3v
      @user-em9xl6ys3v Рік тому

      @@jingkun72 你不穷,5块钱就可以随意支配你。这是现代社会游戏。

    • @user-ct9ng4vl9y
      @user-ct9ng4vl9y Рік тому +2

      機會並沒有平等,最後沒有均富才是最大的不公

  • @makshuiyee
    @makshuiyee Рік тому +86

    最後的總結說得非常好,發人省思且再真實不過了。我曾經窮過,寄居在親戚家,竟然還要給親生父母錢,當時幾十元港幣花出去都會肉痛,後來搬出去租屋,房租是工資的一半,如今我是自由業,薪水是當時的2~3倍,跳脫貧窮一族。富人永遠無法體會也不會同情窮人,還還記得當時做會計的同事跟我說不能每個月只花幾百元。 在經過財務規劃後,我自己所能夠自由使用的錢就只有幾百元,不然其他的你給我啊。

    • @oooo-fw2gf
      @oooo-fw2gf Рік тому +7

      凡是叫人多花钱的,都是借贷过日,世界上太多举债的人及国家,才导致全球经济崩盘,为你的量力而为点赞,既不做一丝一毫伤害世界的帮凶,又替自己立下人品。👍👍👍

    • @lisalala5571
      @lisalala5571 Рік тому +5

      那種窮還
      逼10幾歲小孩
      打工養自己的父母
      最糟糕了

    • @oooo-fw2gf
      @oooo-fw2gf Рік тому +3

      @@lisalala5571 哎,糟糕的啃子族 🤔

    • @user-hu1ci6te9z
      @user-hu1ci6te9z Рік тому

      那不还是穷人吗

    • @rimantang8744
      @rimantang8744 Рік тому

      童年的创伤啊!

  • @user-mc5sf5nt8p
    @user-mc5sf5nt8p Рік тому +58

    “知道”不等於“感受到”;所謂的“同理心”、“感同身受”和“親身經歷”仍有“天壤之別”......

    • @user-ul9su6mz2g
      @user-ul9su6mz2g Рік тому +1

      說真的你能想像貧窮的感覺嗎 就是你不做就不能活沒有選擇那麼多選擇真的太天真

    • @user-mc5sf5nt8p
      @user-mc5sf5nt8p Рік тому +1

      我經歷的是經濟與法律的雙重壓迫;我沒有偷竊社區的一張海報,但我被打,被員警硬入我家拍照;我雖有教育部頒發的中等教師證,但我已無錢支付二審的律師費用,一審宣判我無罪,上訴我的主委不過是一個投資客,10年以上都不住在本社區......如今我的竊盜前科,讓我無法重返職場,我女兒讀小學六年級了,我也疾病纏身......

    • @user-ul9su6mz2g
      @user-ul9su6mz2g Рік тому

      @@user-mc5sf5nt8p 這就是這個是要問什麼多人會支持共產主義因為太多了不幸問題是現實不會更好只是把到一起拖進來這就是要死一起死的概念

    • @minaguo1949
      @minaguo1949 Рік тому

      人和人之間最可悲的就是,你永遠無法真正地“感同身受”,每個人本質上都是孤獨的,孤獨地來(出生),孤獨地走(離世),要修自己的人生,也許這也正是生命的意義和奇妙之處

    • @worldofauntychoo4953
      @worldofauntychoo4953 Рік тому

      @@user-mc5sf5nt8p 祝福你

  • @user-ur4rh6lj4m
    @user-ur4rh6lj4m Рік тому +14

    一個寧靜的小村落
    一群和善的人們
    每年聖誕節全村的人必齊聚教堂祈禱
    一起歡樂唱歌跳舞著
    感謝上天一年來的照顧與恩賜
    有一年就在聖誕節前一個月
    牧師告訴村民
    為了讓今年的聖誕節更有意義
    決定向村民募集資金
    送給村裡最需要幫忙的人
    大家都認同這很棒的點子
    一對小兄妹聽到這消息覺得很高興
    雖然他們的家境只是勉強過得去而已
    但可以幫忙別人的機會
    他們並不想錯過
    所以他們決定在聖誕節來臨之前努力打工賺錢
    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
    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令人雀躍的日子終於來臨
    今年的聖誕節
    全村的人一樣齊聚教堂祈禱
    一起歡樂唱歌跳舞著
    感謝上天一年來的照顧與恩賜
    小兄妹拿著辛苦努力打工賺來的錢
    投入募集的箱子裡
    雖然錢不多
    但他們是喜悅的!
    聖誕節的最後高潮
    牧師要把向村人募集來資金
    送給村裡最需要幫忙的人
    小兄妹也在觀望著
    村裡最需要幫忙的人
    到底是誰呢?
    只見牧師緩緩的走向兩小兄妹
    雙手獻上全村最誠摯的祝福
    就在小兄妹接過這禮物的同時
    卻留下難過的眼淚..
    原來他們是村人認為
    覺得最需要被幫忙的人...

    • @samson0215
      @samson0215 Рік тому

      哈哈!如果是"老兄妹"會哈哈大笑吧。

  • @zbillian9224
    @zbillian9224 Рік тому +178

    同情心只會在偶然的或特定的情況下發生,而且短暫。富人對窮人的同情也只會短暫的在某一特定的時段。普遍性長期的同情心是不存在的,這是人性。

    • @Winniex6489
      @Winniex6489 Рік тому +25

      短期援助是基於同情,長期援助就是責任就不是同情了。

    • @midas0203
      @midas0203 Рік тому +2

      讓我想起了烏克蘭!

    • @zbillian9224
      @zbillian9224 Рік тому

      @@midas0203 乌克兰人吃亏就吃亏在没想明白人性问题,以为西方人会永远同情下去。乌克兰政客不好好学点哲学,不学无术还要玩国际政治,可不就成现在的局势骑虎难下了。

    • @freeeagle6074
      @freeeagle6074 Рік тому

      同情心人人都有,但是是否能提供有效的帮助,一般富人有财力可以去做,但是富人是否会做,还要看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比如抵税。也要看信仰的程度,如果真心信仰上帝,或佛教、穆斯林(宗教基本都是劝人行善),富人会有所行动。

    • @aaaaamfm
      @aaaaamfm Рік тому +10

      久病床前都无孝子了,哪有什么持之以恒的同情

  • @user-ss3uf2nn7w
    @user-ss3uf2nn7w Рік тому +33

    越哥每集的文案都讓我好感動,更高層次的電影解說。

  • @yongyang6733
    @yongyang6733 Рік тому +23

    我覺得她們的友誼是真實的,只是維繫不下去了。

  • @user-me3hw6wd5l
    @user-me3hw6wd5l Рік тому +8

    我決定要每天看這視頻一次。希望能改掉我一個極壞的習慣。常常唔願意返工,但我工作時候係好勤力的。

  • @go19home
    @go19home Рік тому +65

    電影中富人是有同情心的 , 人都有同情心 , 但是有些時候你的"善意"恰恰讓他人感到更絕望 , 片中的兩位好友不原諒女主 , 就是從女主身上看到自己的現實是那麼的絕望 , 永遠也逃離不了的絕望

    • @tansiyitan
      @tansiyitan Рік тому +2

      也就所謂的左白吧,一些歐美富人明星去落後國家救濟,然後拍影片走過場,滿足了他們的“同情心”“聖母心”“優越感”,但對落後國家的百姓毫無實際建樹。

    • @MkGrA1
      @MkGrA1 Рік тому +3

      跟女主做一樣的工作,而女主還有辦法擠出時間完成暢銷著作,這就是能力的差距,片中兩位好友沒有感受到激勵,只有怨天尤人,繼續當窮人也是剛好而已。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2

      很高兴,终于看见你们二位的点评,要比他理解的深刻。这个文案作者写得太粗糙,我估计根本就没有好好的去看这部电影,而且富人有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同情穷人吗?而且要同情到底,这是一个非常有哲学理念的电影。

    • @go19home
      @go19home Рік тому +23

      @@MkGrA1 女主是在離開工作後才有「時間」把書寫完…,你覺得他們無法離開那個現況是他們的錯就好比你為什麼不是世界首富?

    • @MkGrA1
      @MkGrA1 Рік тому +1

      @@go19home 不用遙想一步登天,女主需要故事而她們需要錢,這不是一個賺稿費的機會嗎?

  • @ShaoYuanYuan
    @ShaoYuanYuan Рік тому +6

    底層人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BUT如果不去了解,就永遠不知如何往正確的方向去幫助。
    有一顆想幫助的心,雖然不一定立刻得到救贖的程度,但總有改善的契機。
    不打擾,就永遠沒有機會。

  • @ckysusanliu
    @ckysusanliu Рік тому +31

    我穷过,一天打三份工的日子过了很多年,但是那会儿年轻,身体上吃得消,精神上也没成熟到理解这是痛苦。真正痛苦的,是那个清洁工的母亲,她有孩子要照顾,她自己的未来,她看得到。

    • @shannonyen2252
      @shannonyen2252 Рік тому +2

      她有3 孩子, and the children will grow up to chase their own dream life

    • @lingyunzhang6840
      @lingyunzhang6840 Рік тому

      对于有孩子的,真心给孩子考虑补助。成年人还可以自己求生存,孩子怎么办。

    • @CC-pg4bg
      @CC-pg4bg Рік тому

      你說的真好

    • @cunsaiohong280
      @cunsaiohong280 Рік тому

      長輩求全家溫飽,晚輩認真讀書成為考試機器,下一代拿積累資本發揚廣大照顧整個家族。
      古代能出一個狀元,是要傾盡一個家族的資源培養,現代也共通用。
      當然,有人上來就有人下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的道理。

  • @Kaihok
    @Kaihok Рік тому +54

    越哥见解深刻,真的再找不到一个电影解说能如此深入浅出的对电影做出评论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1

      就这部影评来看,至少你和乐歌一样,未免过于轻薄了。
      没有思想的人相中了一个人,哪怕他放一个屁,也是如此香甜!这就是穷人的悲哀。

    • @AIgoodlook1789
      @AIgoodlook1789 Рік тому +1

      就你的表达来说,比轻薄不止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AIgoodlook1789 是啊,你能知道什么是 轻薄,已经非常了不起啊,我为你点大大一个赞!😄

    • @abcdefgkfc
      @abcdefgkfc Рік тому +1

      @@user-lb1ry4yp1z您这后半句经典!我一直想表达,被您说出来了

  • @leesun521
    @leesun521 Рік тому +14

    事实是我在法国生活十多年了,法国本土人做这种工作的少之又少!几乎所有和保洁相关的工作都是北非移民在做。即使有法国人做这类工作他们的工资SMIC(最低工资)大概是1200欧元每个月,如果再有孩子的话他们可以申CAF,属于社保对穷人的补贴,3个孩子每个月大概能拿至少600欧元了,更别说还有房屋补助,如果是收入更低,甚至没工作的人,政府有保障性住房,HLM! 是一分钱都不用的,这类住房里的居民才是真正的穷人!而且只能靠政府养着!这还是建立在单亲妈妈抚养三个孩子的情况,如果有爸爸,爸爸也工作的话就乘以二!在法国小孩上学什么的都不花钱,在学校吃饭也是非常便宜的。所以这个电影还是有很多地方有相当大的夸张成分。

    • @leesun521
      @leesun521 Рік тому +5

      或许是对于“深陷泥潭”的定义有所不同吧!对于法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辛苦了。。。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辛苦毕竟属于发达国家公民的辛苦。在法国有很多外来移民,有很多原因驱使着他们来到法国,有因为自己国家战乱的,有因为自己国家太过贫穷吃不上饭的,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吧!这些人不同于留学生,他们家里没有钱,甚至是全家借钱帮助他们偷渡过来,他们来了以后没有身份,不会法语,不能合法工作,还有一屁股的债要还!他们只能做着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工作,拿着比正常工资低一半的工钱!见到警察就害怕,被老板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居住条件是十几个人睡一间屋的大通铺,而且还没有住房合同,因为没有身份所以寸步难行!每天休息不过四五个小时,就这样坚持很多年!你问我这么辛苦为什么他们还要留在法国?那只是因为在自己的国家比这还要艰辛!

    • @flyingcatflyingcat4774
      @flyingcatflyingcat4774 Рік тому +8

      这个解说越哥是从墙内搬运过来的,在欧美现实语境里这种电影就是典型的左棍的无病呻吟。

    • @oooo-fw2gf
      @oooo-fw2gf Рік тому +2

      @@leesun521 为他们可怜 😭

  • @zimojin5341
    @zimojin5341 Рік тому +33

    呵呵,我在法國遇到的都是趾高氣昂的清潔工和低聲下氣的雇主。
    例子一:我們樓裡的清潔工各種理由找藉口不幹活,白拿了20年工資直到退休,她總算‘滾’回葡萄牙。期間我們樓業主就為了她能按時上班,把該做的活做了(一週工作最多2小時!一週掃一次5個樓層的樓梯/2次早起每次費時2分鐘把公共垃圾桶拉到街邊。就這,她都不好好做!)不能做的話,就請她去做其他更輕鬆的工作,給她一筆賠償費(不幹活,還要給補償費!)我們另請清潔工。我們業主委會跟她打了2次官司,都被法院判輸。勞動者公會給她出錢請律師。
    貧窮不能成為懶惰耍無賴的理由。
    這電影一定是左派的人拍的。電影裡出現的狀況,法國確實存在,但是為什麼只有業主壓榨欺負員工的電影?
    確實政治正確總有一天會把法國搞垮。法國現在就走在被拖垮的路上。
    一個月可以領1000歐元的失業救濟,還有低保房可以住。如果有工作,起早貪黑累死累活只得1500,還喪失了所有低保補助,誰也不想上班吧。
    窮人和富人本可以生活在兩個世界,誰也不打擾誰,可是政府硬給富人堆裡塞耍賴的窮人,不要還不行,你怎麼辦?
    我只能說我們業主運氣很差,沒有碰到如電影裡的那些清潔工。

    • @oooo-fw2gf
      @oooo-fw2gf Рік тому +2

      欧洲很多假公义,把懒笨捧得老高的,退化社会,可见过去的封建制度有其公正性。

    • @lyonchen6849
      @lyonchen6849 Рік тому

      只能说那个清洁工很幸运。

    • @columbuschi5218
      @columbuschi5218 Рік тому +1

      你好,我真的很好奇你写的内容,在法国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没有去过法国,不了解你说的情况。
      那为什么雇主不能辞退这样的员工?就是因为劳动保障法和工会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业主为什么不把资金抽出来去第三世界奴役那些愿意被奴役的人呢,比如说中国?

    • @zimojin5341
      @zimojin5341 Рік тому +3

      @@columbuschi5218 您猜的沒錯,就是因為勞動保障法和工會。理論上講,我們業主就是雇主,奇葩的是,這個清潔工是我們的管委會硬塞給我們的。而我們要解僱她,必須有充分的不可抗拒的理由。即使是這樣,公會派給清潔工的律師也會找各種理由拒絕我們,而目前走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法國的左派法院,就會想當然地認為有房產的人就是剝削階級就是會欺壓勞動人民,就會判我們業主輸,事實也是這樣。這都是15年前的事了,之後,我又力爭讓管委會再一次起訴這個根本不幹活的清潔工,法院的判決是我們可以解雇這個清潔工,但是必須支付一筆巨額賠償費,奇葩不奇葩,驚奇不驚奇,那筆巨額賠償費比我們需要支付她到退休的工資都高!最後只好等她到退休年齡。
      您的想法很可愛,您說去第三世界找窮人來幹活,就能找來了麼?
      我也只能呵呵了。一些窮人來到法國,過不了多久就會了解到所謂的勞動保護法,就會找機會偷懶耍賴想辦法領救濟金而不幹活,而法國就有一幫左派的律師,就是專門幫這樣的窮人打官司。法國也有很多所謂的幫助各種底層人的協會。
      總之,對於您的那個找人來法國幹活的想法,不是一句兩句能解釋清楚的。
      就我這麼多年在法國生活的經歷來說,好人壞人勤勞的人懶惰的人耍滑頭的人老實的人,按人口來算,基本各半。全世界各個地方都這樣,正面的人多些,社會就太平些;負面的人多些,社會就不安定些。
      另外,我建議您找“蠶食美國”這個紀錄片看看。

    • @columbuschi5218
      @columbuschi5218 Рік тому

      @@zimojin5341 谢谢,非常感谢您的介绍。
      不过相比于在中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还不如去法国躺着舒服。可能你说的那些人需要有法国国籍吧?

  • @billsun6617
    @billsun6617 Рік тому +39

    电影太精彩啦,越哥的解说也太精彩啦,看完这集视频心里在不停地流泪,嘴里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这电影真够残忍的,可世界更tm残忍呀!感谢电影的制作者,也感谢越哥。

    • @MaxPower-mb1es
      @MaxPower-mb1es Рік тому +1

      我很想提醒那些吵着要润出去的人们,本质上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人的差别,换个国家并不能让你的人生有多大的改变。

    • @yewei6278
      @yewei6278 Рік тому

      @@MaxPower-mb1es 要润出去的人本质就不太会是穷人

  • @panxueyong6697
    @panxueyong6697 Рік тому +31

    我在挪威生活了30多年,也开过店做过老板,现实和这电影根本两回事,现在想想是有多想不开才会去做老板,还训斥员工,没说一句话都得考虑清楚,有没有涉及到各种歧视,员工偷懒你根本没办法,这里有每年12天无理由病假,也就是打个电话不需要病假条3天不用上班,每年可以有4次,工资一分不少,这里医生其他不行,开病假条可厉害了, 一出病假条开始16天100%工资雇主承担,接着再有政府福利部门接手,现在我也去打工了,享受着劳工法带来的各种保障,每年5星期度假,真不明白是欧洲国与国有这么大差别还是这些电影在博眼球。我还有好几个朋友开公司的都说这里打工的才是爷。

    • @tdu3605
      @tdu3605 Рік тому +11

      我也不敢相信这是发生在法国的故事。为了那么点钱,西方人有必要这么辛苦地工作吗?政府的福利基本上可以让低工资的人躺平了。苦的是中低工薪的人包括白领,扣除了税务与各种金,拿到手的现金与领政府金,住政府房的人的生活档次一样了。

    • @shawmutter9206
      @shawmutter9206 Рік тому +5

      @@tdu3605 就是这样。👍

    • @tinggu1506
      @tinggu1506 Рік тому +13

      这部电影假得要命,现在是用工紧张,打工的是大爷,老板都是小心翼翼维护和下层的关系。

    • @vanessayang2631
      @vanessayang2631 Рік тому

      这电影拍的有点假,法国社会福利覆盖完善,女主怎么着也不至于这样

    • @shawmutter9206
      @shawmutter9206 Рік тому

      这故事是博眼球和骗没在国外生活的。
      在美,如果结婚后,女方从没出去工作,也就意味着女方没有工作能力了,如果离婚,男方必须继续支付女方的生活费。况且,如果当初那么好的收入,应该有些不动产(房产)。如果有孩子,女方要孩子,可以让男方净身出户(不仅净身出户,还必须继续支付孩子生活费),女方不可能如影片中那么惨。
      ​如果男方失业和拒付,不要紧,政府会代男方支付,从此,男方欠政府的。

  • @xk4527
    @xk4527 Рік тому +13

    实际上谁的生活都是很残酷的,客观现实总是给你出难题,总是在你的承受能力边缘制造麻烦,这事儿并不看你钱多钱少,不管你钱多钱少,总是不够花的,就算是马斯克他也一样有游走在崩溃边缘的时候,关键还是要看你屈服不屈服,承认不承认失败,社会确实分阶级,但你自己承认你是穷人那是第一步。

  • @user-mc5sf5nt8p
    @user-mc5sf5nt8p Рік тому +16

    謝謝越哥如此棒的解說!

  • @CHfromTW
    @CHfromTW Рік тому +15

    有時候,人跟人的差距,比人跟狗的差距還大

  • @user-qo7xu5sw5q
    @user-qo7xu5sw5q День тому

    最后那个富人跳泥潭的比喻真的好贴切又直接

  • @Amanda-pz1rr
    @Amanda-pz1rr Рік тому +2

    “即使这样一份简单的工作,也相当磨人。。。。(各种琐碎)充斥在她的脑海里使她身心俱疲”。照顾孩子的全职妈妈也这样

  • @tedsun3722
    @tedsun3722 Рік тому +23

    有同情心的人就有同情心而不論是富人或是窮人。但身為富人則比較有資源來支持物資方面的支出。至於何謂富或是窮則在於自覺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富裕。

    • @Dday19446six
      @Dday19446six Рік тому +1

      沒錯,有時太狹隘也不好,而且有良心的企業家,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要便捷上萬人的生活,如果不給他人提供有效的服務,也很難被買單成為所謂的富人

  • @fxggao6292
    @fxggao6292 Рік тому +14

    在任何社会,贫穷是无法回应的问题

  • @iron4720
    @iron4720 Рік тому +3

    越哥的电影大多选择有启蒙意义的电影,良苦用心。

  • @yan89
    @yan89 Рік тому +6

    我不认为这是阶层跨越问题,因为不论贫富, 人都要分清楚自己是在讲利益还是在讲感情,分不清楚这两件事的人,无论她是生活在穷人阶层还是富人阶层都会与人发生矛盾。就比如家里人谈家务事是在讲感情,但如果家里人一起合伙做生意就在讲利益。亲兄弟明算账就是老祖宗的告诫。朋友也一样,友谊归友谊,生意归生意,如果你区分不开这两者, 就不要同朋友做生意。

  • @user-bn9wc1ue1o
    @user-bn9wc1ue1o Рік тому +3

    沒有人會真心同情陌生人 頂多只是因為自己經歷過而感同身受

  • @KW-nr5ck
    @KW-nr5ck Рік тому +23

    窮人的工作也不見得如影片有善,尤其是高壓力長時間高要求的工作環境,同事彼此間都有無形的隔閡無法融入。

    • @MaxPower-mb1es
      @MaxPower-mb1es Рік тому +1

      底层之间的相互倾轧更让人痛恨,好似关在竹篓中的螃蟹。

    • @seabreeze667
      @seabreeze667 Рік тому

      同意。底层工作的女人们很多backstab blackslab jealousy catfights

  • @FreedomOfSpeech1234
    @FreedomOfSpeech1234 Рік тому +8

    有同情心是做不成富人的,只能做好人!

  • @swissrey
    @swissrey Рік тому +6

    我曾经是底层的人,高强度的脏活累活我干了很多。现在境况已经大大提升。在飞机场和飞机里,我每次见到清洁工,都会送他们我们航空公司的小零食或矿泉水。在面对穷人的时候,一点恻隐之心足以。

  • @owner44
    @owner44 Рік тому +16

    富人和穷人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果无法救赎就互不打扰。能互不打扰么?
    玛丽安的书让读者理解了贫穷,让富人在和穷人遭遇时,体会到了相互的尊重。富人不再忽略和漠视而是选择体谅和仁爱。这就是文学的作用。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1

      越哥的互不打扰,是他为穷人说话, 站在 穷 人立场说话吧?

    • @owner44
      @owner44 Рік тому

      @@user-lb1ry4yp1z 😛是的。越哥穷过

    • @hansshen1
      @hansshen1 Рік тому

      没啥用,理解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 @swa004
    @swa004 Рік тому +8

    喜欢越哥的解说,更喜欢这样的电影。比居高临下的心灵鸡汤强多了

  • @chifunglo6342
    @chifunglo6342 Рік тому +14

    如果無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擾!確實對于身邊任何人都應該這樣

    • @graceSTdesign
      @graceSTdesign Рік тому +1

      这句话最是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 @05gobi
    @05gobi Рік тому +4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2001年出版,極相似的情節,本片導演可能也讀過這本書

  • @francinepei5911
    @francinepei5911 Рік тому +2

    越哥的影评,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透彻深刻的。很想问问背景音乐叫什么,很想知道,超好听的。

  • @JZyuan191
    @JZyuan191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越哥真棒! 讓我看到了很多沒看過的高質量的電影

  • @richiew9691
    @richiew9691 Рік тому +5

    很感動~

  • @zhiguohe3292
    @zhiguohe3292 Рік тому +13

    这扯起了我的回忆. 我在卡昂上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些学生去乌斯特雷姆的渡轮上打工的,自己也很想去赚点钱,可惜没车,就没去成。法国的穷人的医疗免费,孩子上学也免费,租房子有补贴,生孩子有补贴。虽说也不易,可比起大多数国家都是要有很大尊严的。说到阶级也是类似。一个35小时一周的不需要任何学历和技术的清洁工的月薪大约一千四百,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大约两千整, 大学里资历最深的快要退休的老教授大约5千。这差别可以比较一下其它国家。

    • @wgemini4422
      @wgemini4422 Рік тому

      欧元吗?不至于吧。

    • @oooo-fw2gf
      @oooo-fw2gf Рік тому +2

      @@wgemini4422 是的,教授钱真少,不如卖手机。

    • @wgemini4422
      @wgemini4422 Рік тому +1

      @@oooo-fw2gf 加拿大终身教授恐怕怎么也有十万加元,还是很多年前的水平。法国薪水很低啊。

  • @superbread0527
    @superbread0527 Рік тому +7

    想起自己的分享的心事,也是被那些 "灵修者" 当作题材分享。他们收获了名气和粉丝,我的痛苦还是依旧。而且还要被拔给别人看。和这个故事挺相似的。如果像其他人一样,带着好的角度看待,至少我们的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应该也可以比较释怀一些。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谢谢你的分享,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点,任何人之间的差距,首先是在意识形态当中展开的,如何看待苦难?有如何让这个世界知道这里有苦呢?认识的角度是如此不同,你每个人的结局也会如此不同。
      我们可以试试看,把自己的辛酸苦辣永远埋在心里,不要让别人知道,结局会怎样呢?大概率应该是这个人基本就抑郁了或者精神分裂了,自闭症,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 @leongo4643
      @leongo4643 Рік тому

      "灵修者"?能否請問一下,你也靈修嗎?你怎麼會和他們有接觸?

  • @user5354hello
    @user5354hello Рік тому +31

    我相信這是真人真事改編!?
    社保局的工作人員問女主:
    這讓更多人看到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意義在:
    1/讓更多人了解社會低下階層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All change starts with awareness
    2/讓那些清潔和渡輪公司受更大的社會壓力, 從而改善對員工的待遇和福利
    3/倘若女主真的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社會學作家, 她其實可以嘗試向有錢有勢力的人或機構尋求協助, 搞一些社企去幫這一群勤奮但可憐的清潔工?

    • @wb2652
      @wb2652 Рік тому +3

      等真的给邮轮涨价或者清洁涨价的时候,付款的富人们就会不开心了

    • @user-ky7xn7xd5v
      @user-ky7xn7xd5v Рік тому +6

      太不理解社會真象才會如是想,當M型化差距,富人群體勢必能更具影響力主導政策,就像大老闆公司賺錢只會想擴張,公司越大員工越來越多,卻都只給低薪,所以少子化是大老闆們的成果。更別提剩下的餅,要分給弱勢者,吃不飽也撐不死,永遠在底層絕望。這才是事實,文學是美好的穿越。

    • @yummia
      @yummia Рік тому +1

      的确是真人真事,她写的书在大陆出版叫做《我在底层的生活》

    • @bonjourk6219
      @bonjourk6219 Рік тому +3

      錯,意義是什麼
      1.用別人的痛苦,賺更多的錢,沒了。
      沒人會在乎的,房價那麼病態,大家心知肚明,
      不也什麼都沒變嗎

    • @lingyunzhang6840
      @lingyunzhang6840 Рік тому +1

      人类的私产积累带来的先发优势与社会大众要求的公平竞争是一座天平的两端,太难平衡。大同社会太难了

  • @user-yt2xf6bv8p
    @user-yt2xf6bv8p Рік тому +7

    我觉得最扯的就是电视剧里面的穷人有富人的哥们,事实上俩人差距太大很难成为朋友

  • @user-fm2ft4pe4x
    @user-fm2ft4pe4x Рік тому +4

    大部分的富人不會同情窮人
    你看看在車道賣玉蘭花的窮人跟開車的富人
    你看看坐在街邊喝咖啡的富人跟賣彩券的窮人
    你看看發傳單的窮人跟住大房子的富人
    富人不會同情窮人的,根本不屑一顧

    • @oooo-fw2gf
      @oooo-fw2gf Рік тому +1

      资本家靠剝削发家,哪讲同情心?

  • @dswen922
    @dswen922 Рік тому +16

    何不食肉糜?感谢越哥提供精彩的电影和更精彩的解说。

  • @qinghaiwen9752
    @qinghaiwen9752 Рік тому +2

    把凄惨写书分享是唤醒人性的光辉虽然伤口被揭露但是能让更多的底层人得到尊重也是挺好

    • @catalinaliu3320
      @catalinaliu3320 Рік тому +2

      另一方面對窮人來說,也無法逃脫這是另一輪割窮人韭菜的操作,其實,以窮人的立場看來,這又是另一形勢的侮辱,所以越哥也說不要互相打擾,因為這也算是侵犯窮人的隱私,只不過會讓窮人覺得這又是加一層的悲哀,仿彿自己卑微無尊嚴的生活人生被晾給眾人圍觀指指點點,能不難受嗎?像是自己無奈為生活所迫的冏況毫無選擇無發言權的被人拿來研究批評發表意見,這不殘忍嗎?

  • @user-hv7dc7ko2h
    @user-hv7dc7ko2h Рік тому +5

    影后老了也依舊優雅

  • @suinanchu6274
    @suinanchu6274 Рік тому +2

    越哥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电影解说评论家了。喜欢!

    • @MaxPower-mb1es
      @MaxPower-mb1es Рік тому

      讲述的时候语气非常的平静,反倒让人更加带入到故事中。

  • @user-cp4zp8pw5d
    @user-cp4zp8pw5d Рік тому +2

    别的不说了,默默点赞,愿这生体验无尽痛苦的人,灵魂回归宇宙的唯一~~

  • @Alice-tc2xy
    @Alice-tc2xy 13 днів тому

    解说得真好!👍

  • @billyzm
    @billyzm Рік тому +2

    "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

  • @longz9416
    @longz9416 Рік тому +7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同情

  • @user-biggerthan30
    @user-biggerthan30 2 дні тому

    我做過一樣的事 不缺錢 就是想試試看那種生活
    結論就是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需要同情任何人 放下助人情結

  • @user-mi3kl2ev8c
    @user-mi3kl2ev8c Рік тому +28

    有好多电影解说节目,为什么越哥的订阅量这么高?原因就是因为越哥的精彩点评,但不是每个媒体人都能给出这些精彩的点评,没有内涵,是绝对做不到的。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1

      嘿i这是他最差的点评,你听不出来也看不出来不怪你,因为没有深度和宽度的人也只能随和从众人云亦云,这是可怜的,特别是他的最后一句话。

    • @user-mi3kl2ev8c
      @user-mi3kl2ev8c Рік тому +3

      @@user-lb1ry4yp1z 你这是羡慕嫉妒恨啊。。
      你点评一个我看看。就凭你说的这些话,也没看出你有啥深度宽度;自己都衣不蔽体,还说别人可怜。。。先可怜可怜你自己吧。

  • @peterpeng7021
    @peterpeng7021 Рік тому +1

    每个人的能力,机遇,努力程度,幸运程度,都不一样,没有必要去造穷人和富人的对立,他们之间也是动态平衡。我觉得核心是尽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平衡效益,让每个人都有相似的机会,同时政府也能尽可能利用税收平衡阶层

  • @catalinaliu3320
    @catalinaliu3320 Рік тому +1

    越哥的解說真的很好

  • @janemyfoodandflowers7726
    @janemyfoodandflowers7726 Рік тому +4

    我覺得短時間窮無所謂,吃得了苦是可以改變的,但長時間為了只能糊口的多份高強度的工作既無法滿足財務所需,乃至於體力和精神都大大消耗了,體力可以恢復,精神和意志消耗了就完蛋了,會感覺人生活著看不到希望,那樣的話身體就只能像是個機器人. 就算是家政工作清潔也有掙錢不少也不會被剝削的. 重要的是管道. 你的談吐修養乃至於你的穿著都透露出你的大致為人,如果你是個令人信賴的容易受到喜歡的,那你的待遇和機會就比普通人多很多. 我看最重要的是從小就該學習財務管理,多少人沒有能力也沒有財務概念,我有個朋友問我說,你覺得你的能力值多少錢? 我問:甚麼意思? "給你一百萬一年後能多多少錢? 這就是能力." 他是印度裔的美國人,算有錢的吧,所以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不過也是在富人的高強度+高期許,何況每天有父母的"模擬考"下長大的. 只能說富人跟窮人真的是兩個世界,我們的能力,眼界和自我期許根本不一樣啊. 由此延伸的,"門當戶對"基本上是正確的,至少財務上,各種觀念上是不能差得太遠的.

  • @xiaohonggao6568
    @xiaohonggao6568 Рік тому +1

    是的,最后那句话太精彩了。

  • @soundsofnature2451
    @soundsofnature2451 Рік тому +2

    如果无法救赎,最好互不打扰。说得好啊!

  • @user-rj8hm2rp7u
    @user-rj8hm2rp7u Рік тому +2

    谢谢越哥

  • @user-nu3sm5us5f
    @user-nu3sm5us5f Рік тому

    谢谢越哥。

  • @athenapeng0089
    @athenapeng0089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看了你的太多电影,你说的真好👍👍👍!

  • @faith2tube
    @faith2tube Рік тому

    謝謝越哥的解說,決定看原片。「不要太相信什麼社調數據

  • @arttherapy9431
    @arttherapy9431 Рік тому +5

    所以,我們都在(遠方)觀看別人的痛苦

  • @ichimonjiguy
    @ichimonjiguy Рік тому +1

    瑪麗安和瑪麗露 - 你的搞笑贏了,而且是贏麻痹了。說回來,這個人是畢諾許耶。

  • @diyang3577
    @diyang3577 Рік тому

    說一個時代的希望,在敢於說真話。 但也有人是,歷史上其實從來沒有過讓說真話的時代。 這就說明,過去許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冰冷的、防備的。 而近期在網上看了《大仁》著作中,講到“人至上”,要把有血有肉的人放在第一位。 因為人性是溫暖的,能感動人的,有著最真實的本源。 如果我們都能在平常生活中把人當人,一個人就不會因為說真話而收到壓迫,這樣的時代自然是有希望的。

  • @user-hm2uq6iy3f
    @user-hm2uq6iy3f Рік тому +1

    越哥说电影,说的最好没有之一

  • @SASA-zl2cb
    @SASA-zl2cb Рік тому

    懷著沉重的感覺看完了...

  • @user-ww9cj5bf5b
    @user-ww9cj5bf5b Рік тому +1

    这个电影看着感同身受,我才看了解说的4分钟31秒就忍不住感慨

  • @kennyli5103
    @kennyli5103 Рік тому +1

    朱丽叶·比诺什虽然已经不年轻,还是那么有魅力!

  • @chundinglu9657
    @chundinglu9657 Рік тому +3

    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中……

  • @lonpenlonpen47
    @lonpenlonpen47 Рік тому

    没想到博主会讲这部,大爱

  • @user-ps9mo7gb1b
    @user-ps9mo7gb1b 15 днів тому

    不單是物質 情感富足和情感匱乏的也是兩類人

  • @user-bs5ow3hu4e
    @user-bs5ow3hu4e 3 дні тому

    有錢人或許會因為同情去體驗窮人生活,但僅僅只是體驗後再講幾句同情別人的話

  • @oneekli4839
    @oneekli4839 Рік тому +1

    这个电影艺术加工的成分很多,其实大部份雇主都非常友善。。。以我在澳洲的经验

  • @yuhuiliu3765
    @yuhuiliu3765 Рік тому +3

    二十多年前,Barbara写过一本叫nickle and dimed的书,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前辈。不过那是一个生物出身的作家体验的三个底层“生活”的故事。

  • @user-mb2um6fh7u
    @user-mb2um6fh7u 5 днів тому

    背景音樂真好聽 ❤

  • @yan89
    @yan89 Рік тому +4

    这部电影只讨论了以收入分出的贫富阶层。 人群还可以以认知分层,也可以以灵魂德行分层, 但是因为这些分层无法量化,所以以收入分层才如此抓人眼球但也如此单一视角。一个人的收入只体现了一个人的市场价值而已。
    在市场价值交换层面,作家手段高明,干清洁工作所产生的收益远大于清洁工们所挣的最低工资。但也无可厚非,作家劳动的市场价值高于清洁工就在于她除了能打扫卫生还能写作。技能高一筹。市场价值就大一筹。 这正是市场的公平交易的体现。
    在讲价值交换的地方讲感情,就破坏了游戏规则。
    在讲道德和感情的地方讲利益,就是违规行为。作家如果不想坦白她卧底当清洁工的真实意图,就要维持好不与任何清洁工发生友谊的界线。作家违背了游戏规则,遭这两个清洁工对她的怨恨也就是情理之中。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谢谢你分析的好,只是可惜,影评作者没有铺下心思认真的去观察品味本片蕴含的哲思,文案写得过于匆忙,很适合无产阶级心思口味。

    • @civ6400
      @civ6400 Рік тому

      赞同!贫穷都是有原罪的。影片里三小男孩母亲穷苦累,就是因为女性繁衍后代认知上错觉,以为多子多福,或自控能力差,包括性和事后措施

  • @leema6193
    @leema6193 Рік тому

    Thanks!

  • @yan89
    @yan89 Рік тому +1

    这部电影一方面体现了作家自己分不清友谊和利益。 自己内心纠结。另一方面表现了清洁工工作幸苦,技能单一,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只能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缺乏职业技能提升的机会。疫情以后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倒闭,国际产业链重组,部分工人技能提升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被迫进入利润低下的服务业就业。

  • @user-ie6wd9lm7f
    @user-ie6wd9lm7f Рік том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如果是我寧願是被欺瞞 付出真情的那一方 但我會選擇原諒 而不會剌痛到其他人 因為底層肉體和精神的每日折磨 不該牽怒他人

  • @getao301
    @getao301 Рік тому +1

    越哥的文案真的好啊

  • @rainhu6300
    @rainhu6300 Рік тому +3

    富人千萬不要和窮人工作 真的想幫助給小費就好

  • @user-hf2rv5bj8n
    @user-hf2rv5bj8n Рік тому +1

    這是個研究報告,改編的(時代背景,只是讓你有代入感 )。
    跟啥都沒一點毛關係 !!!(這是在平和時代,做的實驗。)
    這是個美國學者,也是一名女性。
    她做了一個實驗,以她的人生閱歷,和她的學識,能否在底層掘起。
    她身上只帶了3200美金(好像是吧,叫啥名我都忘了,年紀大了,最好能忘了這世界。)
    去了一個沒人認識她的地方,然後他租了一個房子,結果租金和押金就去掉了她3分之2的準備金。
    她要活下去,只能去做洗碗工。
    就這樣,她換了三個地方,結果一樣。(中間啥啥的,我就不說了。)
    她的結論是,只要你進入了“窮人”這道門,你的人生跟“成功”沒關係。
    這世上最努力的是田裡的牛,但最爽的,是坐在龍椅上的癈物。
    還有一個男性的研究者,做了差不多的實驗。
    答案盡同。

  • @pisimon2751
    @pisimon2751 17 днів тому

    越哥解說是最棒的

  • @minaguo1949
    @minaguo1949 Рік тому +7

    不論窮人還是富人都首先是人, 作家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主動坦白”,她“利用”了朋友的信任, 這是任何一個有基本自尊的人都無法原諒的。我看到她的朋友失望的眼神那一刻也禁不住落淚了,沒有人喜歡自己真摯的友情被“欺騙”。

  • @finetrue
    @finetrue Рік тому +4

    真是个好电影。但是作家本身的做法没有错啊,如果没有作家这样的富人去提高社会对穷人的重视,穷人的日子如何会变好,而要求每一个这样做的富人能真的有穷人一样的心态是不可能的。换个角度,穷人付出了友谊,但是她们付出给的是那个和她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人,至于这个人什么身份地位,只要付出友谊的那个人当下是真实的,又有什么问题?这个人没有恶意,除了隐瞒身份地位对她们也可以真心相待,为何不能成为朋友。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打土豪分田地的 穷人暴动?
      穷人不愿意承认贫穷事实,又不思进取提升,等待救援也不是全部--有些中国穷人还很要面子呢.....也有些穷人,他们除了打家劫舍,剩下的就只有羡慕嫉妒恨?

  • @galika7509
    @galika7509 Рік тому

    好棒的電影,謝謝推薦

  • @sunrose8087
    @sunrose8087 Рік тому

    富人和穷人财富无法在一条平行线上,但是精神是一样的,无论什么原因快乐和痛苦都有,唯有快乐永远是一样的,灿烂的微笑像盛开的花朵那样美丽。

  • @spotifynyc43
    @spotifynyc43 Рік тому +7

    财富都是传承的,需要几辈人的努力。穷人的问题往往是眼界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差,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虽然没有钱,但在学习,婚姻,等等人生转折上却还是会各种搞砸。我见过很多貌似很穷很可怜的人,很多人都很多孩子,既不会教育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提供什么环境,自己也活的一塌糊涂,如果你让他们去寻求什么改变,会给你一大堆借口。其实改变对任何人都很难。所以说,人各有命。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嗯,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
      穷人一直期盼救助和被同情,是正常情感。每个人都有低谷时。但贫富是会转换的,所以无论何种景况,自强不息更重要-- 我的力量源泉,来自我的基督教信仰! 所以我从不为自己的贫与福分心,感谢祂!

  • @ooze4883
    @ooze4883 Рік тому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聋哑人朋友,他不停地对我说:我希望可以交一个听力正常的朋友,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我们就是朋友啊”,我总是毫不狐疑的回答他,理解可以通过距离拉近,但有些差异或许注定无法消除

  • @bamboogardenclermont4928
    @bamboogardenclermont4928 Рік тому

    我觉得是要注意消费陷阱和地区的选择。体力劳动的话一周控制在30小时以内,然后在城市消费的弹性很大的,而且低消费并不会降低很多生活质量。2022年11月

  • @Sam-ou6tb
    @Sam-ou6tb Рік тому +7

    越哥是唯一一个普通话不标准但我能认真看下去的解说👍

  • @ted50
    @ted50 Рік тому +2

    越哥选的电影都非常高质量,每次我都用心看完,赞!!!!

  • @keli2745
    @keli2745 Рік тому +3

    都洗洗睡吧,三个孩子又是单亲妈妈,这在欧洲简直不要太幸福,光是孩子的补助金加单亲补助就已经不需要工作了,这电影就是富国拍给穷国看的

  • @liwang3406
    @liwang3406 Рік тому

    BGM是 “騎士王の誇り”

  • @shentong5064
    @shentong5064 Рік тому +4

    澳洲最低工资21.5刀每小时 差不多100rmb 全球最高 疫情还请不到人 很多小生意老板其实是在给员工打工😂

  • @user-lb1ry4yp1z
    @user-lb1ry4yp1z Рік тому +2

    谢谢越哥,提供如此好又有影评争议的好片!这让我想起了在基督教历史上,加尔文和奥古斯丁最有争议的“预定论”

  • @user-td2ex2zf8u
    @user-td2ex2zf8u Рік тому +1

    越哥:不是「偽生」,是「衛生」。請問山東哪些地區會將wei(4)讀wei(3)

  • @georgechen8931
    @georgechen8931 Рік тому +1

    生活就是习惯,当你习惯了!你反而更会坦然面对!这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