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感恩法師慈悲教授,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法師慈悲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17:54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23:03【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境等風所擊, 恒起諸識浪,現前作用轉。】
12:40 【無始時來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諸趣, 及涅槃證得。 】
37:10 以四力成就【作意】①境界力②憶念力③希望力④串習力
28:30 五徧行心所①徧一切心②徧一切性③徧一切地④徧一切時
40:09在《唯識二十頌》也講了一個小故事,講到這個夢境。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叫娑羅那王,這個娑羅那王他,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國王,把國家治理的非常的好,他不但是把國家治好,這個國王還有一個特色,長得特別的莊嚴,這個國王對自己的莊嚴還特別的滿意、特別的自負,他就昭告國內,貼下公告,說哪一個人能夠跟他比較,能夠比他莊嚴,就賞金一百金。但是來應徵的人,果然沒有一個人的莊嚴超過娑羅那王,他更加的滿意,更加的驕傲了。這個時候一位大臣就說:「國王你的莊嚴,就只能跟這個小國家比,這個也沒什麼大不了。」國王說:「怎麼呢?」他說:「我們應該要跟國際的人士相比。」「那麼要跟誰相比呢?」大臣說:「我聽說王舍城有個迦旃延尊者長得很莊嚴,我們請他來跟國王比一比。如果你比他莊嚴,那這個就得到國際的肯定。」「好!就請迦旃延尊者來。」迦旃延尊者是一位大阿羅漢,阿羅漢做事情都會先入定觀察,這件事情對眾生是不是有利益,他一入定觀察:「哦!有利益,可以行。」就遠迢迢的從王舍城來到娑羅那王的宮殿裡面。娑羅那王就安排了一個很盛大的法會,來歡迎迦旃延尊者,迦旃延尊者當然是大阿羅漢,就威儀具足的來到宮殿。迦旃延尊者一來到宮殿的時候,所有人的眼光就自然的被迦旃延尊者的威儀莊嚴攝受,我們都知道迦旃延尊者是論議第一、說法第一,還不知道他長得這麼莊嚴。這個時候,國王一看到以後,就說不用比了,你的確是比我莊嚴,這件事情我同意了。……
26:40【此以十二門釋初能變識之相也。一名阿賴耶識者。此云藏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即約當體自相言也。二名異熟識者。由過去善惡業習成熟之力。所感無記果報總主。以此異熟識體。望前善惡業習。業習是因。此識是果也。三名一切種識者。此識一類無記。受前七識諸法之熏。持前七識諸法之種。現在未來前七諸法一切現行。皆由此識所藏種子發起。諸法現行是果。此識是因也。四言不可知者。謂此識能緣行相極為微細。此識所緣五淨色根及諸種子亦甚微細。此識所緣外器世間難可測量也。五言執受處者。即指此識所緣相分。執受二字。指勝義浮塵五根及諸種子。處之一字。指依報世間。此三皆是第八識所緣境也。六言了者。即指此識能緣見分。識以了別為現行之相狀也。七云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者。謂與此遍行五心所恒相應起也。遍行心所。具如百法中釋。八云唯捨受者。受有三種。謂苦樂捨。今第八識。行相極不可知。不能分別苦樂。故唯與捨受相應也。九云是無覆無記者。性有三種。能為此世他世順益。名為善性。能為此世他世違損。名不善性。亦名惡性。於善不善損益義中不可記別。名為無記。就無記性。復分為二。若與染汙相應。名為有覆無記。若無染汙。其性白淨。名為無覆無記。今第八識。是善惡所招苦樂之果。體非善惡。又不與根隨煩惱相應。故是無覆無記也。十云觸等亦如是者。謂觸等五箇心所。亦如第八識惟是無覆無記性攝。亦屬異熟。所緣行相亦不可知也。十一云恒轉如暴流者。恒。謂此識無始以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轉。謂此識無始以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恒則非斷。轉則非常。非斷非常。因果法爾。望前名果。望後名因。喻如暴流。長時相續而非斷常也。十二云阿羅漢位捨者。煩惱斷盡。名阿羅漢。即聲聞乘之第四果。緣覺乘之辟支佛果。永斷俱生我執。大乘菩薩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執。皆名為阿羅漢。爾時此第八識。不復名阿賴耶。但名異熟及一切種。若至如來位中。并捨異熟識名。但名一切種識。亦名菴摩羅識。亦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也。】
00:51證有本識(第八識)①持種心②異熟心③三界趣生體④有執受⑤壽煖識⑥生死時心⑦緣起依⑧識食體⑨滅定有識⑩染淨心
感恩法師慈悲教授,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法師慈悲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17:54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23:03
【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境等風所擊,
恒起諸識浪,現前作用轉。】
12:40 【無始時來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諸趣, 及涅槃證得。 】
37:10 以四力成就【作意】①境界力②憶念力③希望力④串習力
28:30 五徧行心所①徧一切心②徧一切性③徧一切地④徧一切時
40:09
在《唯識二十頌》也講了一個小故事,講到這個夢境。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叫娑羅那王,這個娑羅那王他,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國王,把國家治理的非常的好,他不但是把國家治好,這個國王還有一個特色,長得特別的莊嚴,這個國王對自己的莊嚴還特別的滿意、特別的自負,他就昭告國內,貼下公告,說哪一個人能夠跟他比較,能夠比他莊嚴,就賞金一百金。但是來應徵的人,果然沒有一個人的莊嚴超過娑羅那王,他更加的滿意,更加的驕傲了。這個時候一位大臣就說:「國王你的莊嚴,就只能跟這個小國家比,這個也沒什麼大不了。」國王說:「怎麼呢?」他說:「我們應該要跟國際的人士相比。」「那麼要跟誰相比呢?」大臣說:「我聽說王舍城有個迦旃延尊者長得很莊嚴,我們請他來跟國王比一比。如果你比他莊嚴,那這個就得到國際的肯定。」「好!就請迦旃延尊者來。」迦旃延尊者是一位大阿羅漢,阿羅漢做事情都會先入定觀察,這件事情對眾生是不是有利益,他一入定觀察:「哦!有利益,可以行。」就遠迢迢的從王舍城來到娑羅那王的宮殿裡面。娑羅那王就安排了一個很盛大的法會,來歡迎迦旃延尊者,迦旃延尊者當然是大阿羅漢,就威儀具足的來到宮殿。迦旃延尊者一來到宮殿的時候,所有人的眼光就自然的被迦旃延尊者的威儀莊嚴攝受,我們都知道迦旃延尊者是論議第一、說法第一,還不知道他長得這麼莊嚴。這個時候,國王一看到以後,就說不用比了,你的確是比我莊嚴,這件事情我同意了。
……
26:40
【此以十二門釋初能變識之相也。
一名阿賴耶識者。此云藏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即約當體自相言也。
二名異熟識者。由過去善惡業習成熟之力。所感無記果報總主。以此異熟識體。望前善惡業習。業習是因。此識是果也。
三名一切種識者。此識一類無記。受前七識諸法之熏。持前七識諸法之種。現在未來前七諸法一切現行。皆由此識所藏種子發起。諸法現行是果。此識是因也。
四言不可知者。謂此識能緣行相極為微細。此識所緣五淨色根及諸種子亦甚微細。此識所緣外器世間難可測量也。
五言執受處者。即指此識所緣相分。執受二字。指勝義浮塵五根及諸種子。處之一字。指依報世間。此三皆是第八識所緣境也。
六言了者。即指此識能緣見分。識以了別為現行之相狀也。
七云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者。謂與此遍行五心所恒相應起也。遍行心所。具如百法中釋。
八云唯捨受者。受有三種。謂苦樂捨。今第八識。行相極不可知。不能分別苦樂。故唯與捨受相應也。
九云是無覆無記者。性有三種。能為此世他世順益。名為善性。能為此世他世違損。名不善性。亦名惡性。於善不善損益義中不可記別。名為無記。就無記性。復分為二。若與染汙相應。名為有覆無記。若無染汙。其性白淨。名為無覆無記。今第八識。是善惡所招苦樂之果。體非善惡。又不與根隨煩惱相應。故是無覆無記也。
十云觸等亦如是者。謂觸等五箇心所。亦如第八識惟是無覆無記性攝。亦屬異熟。所緣行相亦不可知也。
十一云恒轉如暴流者。恒。謂此識無始以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轉。謂此識無始以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恒則非斷。轉則非常。非斷非常。因果法爾。望前名果。望後名因。喻如暴流。長時相續而非斷常也。
十二云阿羅漢位捨者。煩惱斷盡。名阿羅漢。即聲聞乘之第四果。緣覺乘之辟支佛果。永斷俱生我執。大乘菩薩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執。皆名為阿羅漢。爾時此第八識。不復名阿賴耶。但名異熟及一切種。若至如來位中。并捨異熟識名。但名一切種識。亦名菴摩羅識。亦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也。】
00:51
證有本識(第八識)
①持種心②異熟心③三界趣生體④有執受⑤壽煖識⑥生死時心⑦緣起依⑧識食體⑨滅定有識⑩染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