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遊戲】謝爾曼坦克有什麼有趣的細節?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9 гру 2022
  • 本期承載《戰爭雷霆》《戰地》等遊戲,講述遊戲中出現的謝爾曼坦克的歷史,結構,細節。
    --------------------⬇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視頻,開啟小鈴鐺🔔通知,第一時間觀看#森納映畫​​​​​​​#不止遊戲#​​​​​​​遊戲不止 精彩視頻哦!
    =================================
    本期視頻節目所用音樂 🎵
    Bear McCreary - Into the Lion』s Den
    Bear McCreary - Operation Tonga
    Christopher Lennertz - Pacific Assault Main Theme
    Joel Goldsmith - Call Of Duty
    Сергей Хмелевский -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夫道,World of Tanks - World of Tanks9.15 The op BGM
    Wilbert Roget II - A Brotherhood of Heroes
    Joel Goldsmith - Call To Arms
    Joel Goldsmith - The Crossroads
    Joel Goldsmith - Victory Melody
    =================================
    本期視頻節目所用影視片段 🎬
    《狂怒》
    《獵殺T-34》
    《美麗人生》
    《遙遠的橋》
    《坦克》
    《戰略大作戰》
    《血戰蒙特祖島》
    《西線無戰事2022》
    《兄弟連》第3集
    《太平洋戰爭》第6集
    =================================
    【遊戲】
    《戰爭雷霆》
    《戰地1942》
    《戰地3》
    《戰地1》
    《戰地5》
    《坦克世界》
    《戰爭附言》
    《使命召喚2》
    《使命召喚5:戰火世界》
    《使命召喚:二戰》
    《使命召喚:先鋒》
    《英雄連1》
    《IL-2》
    =================================
    【引用素材鏈接】
    docs.qq.com/doc/DSGliR1BvTkRQ...
    =================================
    「不止遊戲」系列 👉dwz.date/dTu​​​​​​​​
    「遊戲不止」系列 👉dwz.date/dTv​​​​​​​​
    「真人遊戲」系列 👉dwz.date/dTw​​​​​​​​
    ﹋﹊﹋﹊﹋﹊﹋﹊﹋﹊﹋﹊﹋﹊﹋﹊﹋﹊
    B 站主頁 👉space.bilibili.com/1724598​​​...
    ﹋﹊﹋﹊﹋﹊﹋﹊﹋﹊﹋﹊﹋﹊﹋﹊﹋﹊
    新浪微博 👉weibo.com/SONAR606/​​​​​​​​
    ﹋﹊﹋﹊﹋﹊﹋﹊﹋﹊﹋﹊﹋﹊﹋﹊﹋﹊
    =================================
    「不止遊戲」系列 👉dwz.date/dTu​​​​​​​
    「遊戲不止」系列 👉dwz.date/dTv​​​​​​​
    「真人遊戲」系列 👉dwz.date/dTw​​​​​​​
    ﹋﹊﹋﹊﹋﹊﹋﹊﹋﹊﹋﹊﹋﹊﹋﹊﹋﹊
    B 站主頁 👉space.bilibili.com/1724598
    ﹋﹊﹋﹊﹋﹊﹋﹊﹋﹊﹋﹊﹋﹊﹋﹊﹋﹊
    新浪微博 👉weibo.com/SONAR606/​​​​​​​
    ﹋﹊﹋﹊﹋﹊﹋﹊﹋﹊﹋﹊﹋﹊﹋﹊﹋﹊
    森納映畫水友群,來這裡找大家玩👉QQ1群:15921447 QQ2群:15921519
  • Ігри

КОМЕНТАРІ • 660

  • @user-wc9po3ux9q
    @user-wc9po3ux9q Рік тому +1016

    我手邊剛好有一輛謝爾曼坦克,我給大家來演示一下。
    by狗喬伊

    • @user-bh7vp4pc4i
      @user-bh7vp4pc4i Рік тому +43

      你可太刑了。

    • @AstiryKii
      @AstiryKii Рік тому +36

      我一看到標題想到的也是這個w

    • @misakayumeko180
      @misakayumeko180 Рік тому +13

      換成地獄貓也可以(笑

    • @YGMa-fs3my
      @YGMa-fs3my Рік тому +25

      其實說真的雪曼廣泛到確實是最容易把實物叫出來的坦克
      有不少美國Ytr在部分管制下拍出不少雪曼火力測試影片 這類坦克影片也只有雪曼是最普遍的了

    • @user-so9nk6xz4i
      @user-so9nk6xz4i Рік тому +9

      我小時候家附近的公園真的有停兩輛謝爾曼坦克當展品

  • @user-zm5br5se9p
    @user-zm5br5se9p Рік тому +681

    記得曾聽人說過,雪曼還有個特點,因為很多零件都是通用的,所以戰場上就算開壞了或被打壞了,也能拆解下來在戰場上直接維修,開壞兩台不用等後勤,現場給你修好一台

    • @message3500
      @message3500 Рік тому +200

      這其實對於德國或蘇聯也是可行的操作,並不只是雪曼的專利,只是德國明令上禁止拆一輛車去修另一輛車這種做法(當然底下的士兵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

    • @ntr1381
      @ntr1381 Рік тому +88

      很多東西都能這樣修啊,一款產品只要零件公差內都可以互換

    • @tonypan0318
      @tonypan0318 Рік тому +70

      同時期德軍就相反了,很多零件不通用,坦克也不好修

    • @tonypan0318
      @tonypan0318 Рік тому +55

      不只陸軍,空軍也很慘,很多戰鬥機損傷不嚴重,就要拖回原廠大修,盟軍佔領機場後,看到了很多輕傷的戰鬥機,被扔在倉庫

    • @message3500
      @message3500 Рік тому +89

      @@tonypan0318 這個應該是施佩爾的問題,由他主導的德國軍工偏向於生產整台的載具而不是可以替換的零件,這導致德軍缺少可以替換的零件。據說這麼做的原因是生產整台的載具他跟希特勒報告時可以比較容易作為功勞(畢竟你跟希特勒說生產了多少零件他也很難量化成戰力)

  • @vania4292
    @vania4292 Рік тому +187

    謝爾曼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多樣化,跟德軍的四號戰車一樣。
    有對建築防禦工事的 謝爾曼鱷式 ( 噴火坦克 )
    有掃雷的 謝爾曼掃雷車
    有大規模彈幕發射的 謝爾曼管風琴
    有防空用的 Skink防空謝爾曼
    有騙人用的 氣球謝爾曼
    有爆破用的 105mm謝爾曼推土機
    有專門獵殺坦克的 螢火蟲謝爾曼
    有維修用的 謝爾曼工程車
    有鋪橋用的 謝爾曼
    有改成火炮用的 司事式自行火砲
    有直接把天靈蓋打開變成坦克殺手的 M10狼獾
    餐餐自由配,餐餐自由選。

    • @PJ11547
      @PJ11547 Рік тому +3

      M36是謝爾曼的衍生型嗎?

    • @vania4292
      @vania4292 Рік тому +21

      @@PJ11547 他是用M10的底座所以算是孫子吧。

    • @MG-dt6jn
      @MG-dt6jn Рік тому +11

      @@PJ11547 看各人怎麼定位吧?
      戰時美軍為後勤整補的方便,很多載具統一用M4的底盤,其中就包括了M10及後期衍生的M36,但M4的定位是中型戰車,M10、M36定位是驅逐戰車,2種載具在戰場上的功能,跟戰鬥方式不太一樣...

    • @hsieh898
      @hsieh898 Рік тому +7

      比美豐田皮卡車的科技樹

    • @user-uz8fl7nl2u
      @user-uz8fl7nl2u Рік тому +2

      司事式自行火砲是英國人的,暱稱較Sixton,而美國的是M7 教式/牧師。

  • @hk416a4
    @hk416a4 Рік тому +60

    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
    是戰車裡的豪傑😅

  • @frencisshuen1054
    @frencisshuen1054 Рік тому +259

    組過一台雪曼,真的好看👍
    順帶一提,M3坦克本來就是M2到M4之間的過渡。當時美軍迫切需要一種能搭載75mm砲的坦克,在M4還沒研發出來前就先用M2為藍本改造的M3頂頂
    所以長的怪點就不足為奇了

    • @Yukifumi_ROC
      @Yukifumi_ROC Рік тому +11

      真的,我也有一台,它現在供在我書桌旁邊,之後要再做台T-34跟四號陪它XD

    • @frencisshuen1054
      @frencisshuen1054 Рік тому +9

      @@Yukifumi_ROC 我的是跟KV-2一同在祖國的大地上奔馳🤣

    • @panzer549
      @panzer549 Рік тому +5

      @@frencisshuen1054我的是KV-1欸XD

    • @JanJun-nt1nm
      @JanJun-nt1nm Рік тому +5

      @@Yukifumi_ROC 我的是豹式跟虎式XD 還有現代美軍的 艾布蘭坦克 跟88砲(車輪型)

    • @kuronekolove7384
      @kuronekolove7384 Рік тому +2

      且M3北非表現還讓北非軍吃了不少苦頭

  • @lunamiya1689
    @lunamiya1689 Рік тому +100

    另外很多人有種誤解就是76mm長倍徑是在交戰時有很多缺點,不過實際上二戰時裝甲車輛發射的大部分都是高爆彈,而當時美軍在測試的時候75mm的高爆炸藥性能比長倍徑76mm來的有效,且105mm破片量雖然更高,但是射速相較75mm來的少,在M4上使用75mm作為泛用性裝甲單位,然後讓專業反裝甲單位如M10/M18來執行反裝甲任務,這個也跟當時美軍的戰略有關

    • @user-ry8jm9jy9t
      @user-ry8jm9jy9t Рік тому +2

      專業反裝甲單位如M10/M18
      當然某段時間差點被拖曳式反坦克炮取代又是另一個話題wwww

    • @user-rk2hb6wq9r
      @user-rk2hb6wq9r Рік тому +5

      而且75炮的白磷彈也能讓敵方看不清楚甚至短暫的人員癱瘓,或被白磷彈的氣體燻到中毒

    • @fuonsam3099
      @fuonsam3099 Рік тому +12

      有聽過一種說法是像76mm炮這種炮口初速較快的火炮,高爆彈的彈頭外殼就必須加厚,否則彈頭就會因為承受不了速度而在中途解體,但加厚外殼令彈頭裝藥減少,結果爆炸威力反而比75mm炮少,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必須保持一定數量的75炮M4。

    • @fuonsam3099
      @fuonsam3099 Рік тому +1

      所以用17pdr炮的M4 Firefly 發射的高爆彈威力會比不上用75mm炮的坦克。

    • @Johnnyynf
      @Johnnyynf Рік тому

      高爆/穿甲性能跟戰車殲擊(M10/18)沒有關
      戰車殲擊至少以二戰美國而言 是用於防禦敵方裝甲進攻的反應部隊
      一般的戰車還如果遇到還是需要能解決敵方裝甲

  • @user-wr3ir4vt5w
    @user-wr3ir4vt5w Рік тому +196

    在戰雷裡面 除了瑞典線,其他國家都有謝爾曼。
    在歷史及遊戲中 謝爾曼整體性能較為平均 可擴展性相對好。在戰爭雷霆裡面算是很好上手的車。跟德國四號戰車一樣
    但是正因為較為均衡,讓很多人覺得沒有出彩的地方。

    • @user-wr3ir4vt5w
      @user-wr3ir4vt5w Рік тому +42

      題外話:當初M3中戰車出現在日軍眼前時,日軍將其定位在 「重戰車」的類別。(再提一個題外話:日本其實是較早開始研究裝甲部隊及其戰術的國家,但是由於軍隊中的保守派跟少壯派的不合而不了了之)
      而頭上的37毫米戰車砲它的定位趨向於自我防禦,而非進攻。
      外加此戰車的設計理念源自於法國B1重戰車。因二戰開打時,美軍的裝甲力量由較為過時的M2中戰車及M2輕戰車組成。相對於歐陸國家普遍的75毫米口徑,37略顯無力。

    • @mr.acegamer946
      @mr.acegamer946 Рік тому +1

      我覺得長管雪曼比較好發揮

    • @lf3boblf3bob
      @lf3boblf3bob Рік тому +34

      在戰雷裡的中型饅頭那裝甲非常魔法,不是一直打不穿就是一砲車毀人亡。
      德國四號我的評價輕坦裝甲重坦機動坦殲輸出。

    • @darkequation
      @darkequation Рік тому +29

      雪曼在所有場合都不出眾,但它能出現在所有場合

    • @toukakirishima5590
      @toukakirishima5590 Рік тому

      喔喔是繪畫大佬

  • @sherman1021
    @sherman1021 Рік тому +173

    很高興看到喬伊介紹M4雪曼這輛我個人最喜歡的戰車系列,這是部非常棒的講解影片,但我個人認為有幾點沒講解清楚或不足的:
    1.M3中戰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填補M4之前的空窗期,因此直接使用M2中戰車改裝,參考的是當時法國B1重型戰車的配置。M3與M4兩者的關係非常親密,M3與M4同樣擁有M3A1、A2、A3等型號,而且某些型號甚至可以M4上找到對應(使用相同設計或是引擎)的車款。另外就是M3在投入北非初期時,確實也給予德軍造成不小的威脅,尤其是他的75mm M2主炮,這款主炮最早可追溯自法國的M1897式75mm野戰炮,經過數十年的演進,裝在M3上的版本,除發射穿甲彈打擊裝甲目標外,也可發射榴彈砲對付陣地等軟目標,這種主炮在當時的英軍戰車上較為少見,因此M3中戰車的評價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不堪。
    2.76mm主炮裝備的研發時間點事實上早於美軍碰上虎式與豹式的時間,早在1942年3月M4進入量產時就已經在計畫了,8月時就將76mm T1主炮塞入原本的75mm炮炮塔進行測試,雖然在之後仍然有經過多次修正,其中包含在影片中提到把倍徑從57縮短至52的部分,縮短倍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平衡問題,但即使如此最後裝甲部隊委員會(Armored Force Board)仍以內部空間太過狹小為由拒絕這個方案,直到最後是將當時T23中戰車的砲塔移植到1943年型大艙蓋車體的M4系列上才解決問題。76mm主炮的M4在1943年8月開始測試,但直到1944年1月才投入量產,有裝備76mm主炮的M4A1 (76)W、M4A2 (76)W、M4A3 (76)W三種。
    3.裝備105mm炮的M4型號僅有M4 (105)與M4A3 (105)兩種,而且都沒有電動砲塔(後來有些戰場改裝車有)與濕式彈藥庫。
    4.使用前半部鑄造,後半部焊接的車體主要是M4混合型,該型號甚至是英軍改裝成雪曼螢火蟲第二多的車款(最多的是M4A4),M4A6產量僅有75輛,而且並沒有投入實戰
    5.M4A5其實指的是加拿大產的RAM II中戰車。
    6.辨認各種M4型號最好的方式是從車體尾部:M4與M4A1的車尾會是拱門形狀,M4A2、A3、A4的尾部長得差不多,都是多邊形,但是A2在引擎的艙蓋尚有一個較窄的柵欄散熱窗、A3的柵欄散熱窗較寬,A4的引擎蓋並沒有柵欄散熱窗,但接近炮塔的部分有一塊突起物。
    7.在1943年,原本是打算停產75mm主砲的各型M4,但當時英國陸戰隊都表示仍然有需求,所以就保留了M4A3 (75),並為其安裝濕式彈藥庫,因此型號也變成了M4A3 (75)W。
    8.裝備75mm主炮的M4有兩種型號的炮盾:M34與M34A1,前者僅有保護到75mm本身,後者則涵蓋至瞄準具與.30同軸機槍。
    9.M4A2在美軍當中僅有裝備至在太平洋的陸戰隊,真正造成西線美軍體系混亂的是吃柴油的M10驅逐戰車,因為它也是使用柴油引擎,但後續的M10A1也改用與M4A3同型的汽油引擎。
    10.美軍也曾在美國本土測試過裝備QF 17主炮的M4A3,甚至有非常完整的測試報告。而美國在後期也曾有過將M26潘興的砲塔裝備至M4 (105)的「大頭」M4的車款,甚至還有實際車輛,但後續還是決定將生產線全力生產潘興所以停止該計畫。
    11.M4A3E2的產量僅有254輛,而且有4輛留在國內測試,其餘250輛全部送往西線戰場,而且成為了美軍的搶手貨,唯一有使用過M4A3E2的非美軍部隊僅有自由法國的裝甲部隊。
    12.M4 DD不僅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還參加了之後1944年8月15日,於法國南部發動的「龍騎兵行動(Operation Dragon)」、1945年3月23日橫渡萊茵河(Rhine)的「戰利品行動(Operation Plunder)」,以及1945年2月於橫渡義大利北部的波(Po)河。
    其實關於M4雪曼還有非常多有趣的東西可以講,但礙於篇幅本人就先講一些關於影片中有提到的部分,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會喜歡這輛戰車!

    • @reisenmodel52ko
      @reisenmodel52ko Рік тому +11

      抓到 看到雪曼專題一定會找到你

    • @sherman1021
      @sherman1021 Рік тому +18

      @@reisenmodel52ko 身為一個雪曼教的忠實信仰者,我會盡量在各種雪曼的專題文章/影片的留言中出現。

    • @user-rk2hb6wq9r
      @user-rk2hb6wq9r Рік тому +3

      Fury的原型「好心情」也是一個把雪曼用到淋漓盡致的情況,一台M4A1(76)一次擊毀或癱瘓五台豹式

    • @kuronekolove7384
      @kuronekolove7384 Рік тому +1

      至雪曼!!!! 雪曼萬歲

    • @user-bc5iu8cr7b
      @user-bc5iu8cr7b Рік тому

      雪曼萬歲!

  • @user-lb7yx3rb9e
    @user-lb7yx3rb9e Рік тому +61

    之前有人測試過坦克著火的逃生設計比較
    德國手搖艙門轉半天,俄國人體工學…還要轉身擠出艙門
    美國扳開推閥門就可以跳出坦克M4雪曼的罵名真的是偏差搞出來的

    • @lyllechoi5621
      @lyllechoi5621 Рік тому +4

      ua-cam.com/video/q6xvg5iJ4Zk/v-deo.html&ab_channel=RobertH.Goddard%3ATheFatherofRocketry
      然後還有一些是艙蓋超重/難開, 還有英系的艙蓋總是有那麼一點小. 還有就是M4除了裝填手外(好像車底有暗門)所有人頭頂都有屬於自己的艙蓋.

    • @sfotbnandenmea
      @sfotbnandenmea Рік тому +1

      @@lyllechoi5621 Fury的新兵男主角(通訊兵/車體機槍手)就是推車底門逃出來的

  • @wind6967
    @wind6967 Рік тому +29

    就像以前喬伊說過的:能在戰場上奮戰許久的一定是好用的東西
    雪曼就是一個有強度有防禦有維修的好用東西才會讓盟軍用好用滿,甚至軸心國也把撿來的雪曼用的不亦樂乎

    • @user-gr6ec7qj4j
      @user-gr6ec7qj4j Рік тому +1

      雪曼的高耗油使德軍就算得到了雪曼也只會用到沒汽油就拋棄。

    • @Helmet-Amiya-Donky
      @Helmet-Amiya-Donky Рік тому

      @@user-gr6ec7qj4j 所以需要藍色計畫

    • @user-lg1vw4en3k
      @user-lg1vw4en3k Рік тому +7

      @@user-gr6ec7qj4j 德軍會把雪曼的油抽光帶走,因為在戰場上開敵人的戰車就算圖了徽章還是很容易被誤擊

  • @grid-panda
    @grid-panda Рік тому +12

    M4 谢尔曼驾驶员边上的不是无线电员,正式名字是assistant drivers(co-driver) 或者 bow machine gunners,意思是副驾驶或者前机枪手。一些别的坦克这个位置是radio operator/bow machine-gunner,但是谢尔曼服役之后这位就是副驾驶。

  • @user-jp5wf9uh5f
    @user-jp5wf9uh5f Рік тому +278

    謝爾曼M1,射速每分鐘350發,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是戰車中的豪傑,但因為自重56噸所以不適合中國

    • @user-vx4nq8wq5m
      @user-vx4nq8wq5m Рік тому +4

      什麼梗,不懂

    • @superplaymen
      @superplaymen Рік тому

      @@user-vx4nq8wq5m ua-cam.com/video/Kcm-RIYUgLs/v-deo.html

    • @gn01239273
      @gn01239273 Рік тому +87

      @@user-vx4nq8wq5m 不知道什麼名字的抗日神劇的片段,
      幾個國軍陸軍士官(大概吧)上課時老師一臉正經的對學員胡說八道的橋段。
      迷因片段比劇本體還要紅

    • @user-vx4nq8wq5m
      @user-vx4nq8wq5m Рік тому +41

      @@superplaymen 剛看完,這是2075年的智能無人謝爾曼

    • @user-cm2bd9vw4v
      @user-cm2bd9vw4v Рік тому +2

      不是30頓重嗎? 還是防護強化版的

  • @user-xb8tq4ep7o
    @user-xb8tq4ep7o Рік тому +8

    我還以為今天喬伊會說 "我手邊剛好有一台二手的謝爾曼"😂😂😂

  • @johnranger740623
    @johnranger740623 Рік тому +11

    狗喬伊:我這剛好有台謝爾曼坦克.....

  • @PSExa0119
    @PSExa0119 Рік тому +51

    其實電影裡面虎式選擇75打而不是76是有原因的
    因為那台75是最後面的坦克
    先擊毀的話就可以確保車隊無法沿著道路往後撤退
    如果在狹窄處甚至會再打掉領頭的 讓車隊完全卡死
    但其實在平原上效果就沒有那麼大了

    • @hsuanhunglin5385
      @hsuanhunglin5385 Рік тому +49

      我記得這個在 Military History Visualized 頻道裡有講解過
      德軍手冊有說要先打頭車再打尾車
      不過Fury 問題本來就很多,不用太在意

    • @Locolostis6699lol
      @Locolostis6699lol Рік тому +28

      裡面德軍被削弱到太誇張
      75砲瘋狂跳彈
      最後打在聖經的鐵拳威力不會只有那一點,正常來說那一發足夠把整個車組報銷

    • @eddie19990126
      @eddie19990126 Рік тому +10

      Fury這部的德軍其實被大砍,光是虎式不能轉彎然後還自己衝出掩體跟他們正面對轟就很瞎了

    • @ntr1381
      @ntr1381 Рік тому +3

      有人提到furry?

    • @user-rb1xm4md1f
      @user-rb1xm4md1f Рік тому +10

      @@eddie19990126 還別說Fury用的是真的虎式(還TM開壞了)

  • @sunnazi
    @sunnazi Рік тому +12

    Q. 謝爾曼坦克有什麼有趣的細節?
    A. 射速每分鐘350發 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

    • @EE-dm9uv
      @EE-dm9uv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那不是一戰德國最著名的坦克嗎

  • @user-iq1qd9vc9n
    @user-iq1qd9vc9n Рік тому +57

    橋伊跟森納映畫的成員們辛苦了!謝謝你們再次的獻給我們觀眾完美的視聽饗宴。
    .
    另外我有一個請求,不知道能不能出出看一或兩集有關二戰戰鬥機的視頻呢?(期待

    • @pc011630
      @pc011630 Рік тому +12

      我手邊剛好有一台bf-109¿😊

    • @suidone
      @suidone Рік тому +5

      我的一個哥兒們手中剛好有一台FW190

    • @maxchen9185
      @maxchen9185 Рік тому +8

      我的窗外刚好响起了斯图卡的尖啸声,我现在去录给大家听一下

    • @ilililililililililil1111
      @ilililililililililil1111 Рік тому +6

      我手邊剛剛好有德國高速探月俯沖戰鬥機FW-190,現在演示給大家看他是如何探月的

    • @DIABLOX322
      @DIABLOX322 Рік тому +7

      @@maxchen9185 哼!哼!哼!~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ua-cam.com/video/fhiOiiM8LCg/v-deo.html

  • @makefly3305
    @makefly3305 Рік тому +4

    “按他們按F上車操作”,這句很有喜感🤣

  • @user-rk2hb6wq9r
    @user-rk2hb6wq9r Рік тому +40

    M4雪曼,在當時可謂「高科技」坦克,有垂直穩定儀、車長超越手把、電動液壓轉向炮塔、履帶橡膠塊、濕式彈藥架以及超大的改裝空間,因為垂直穩定儀、車長超越手把以及電動液壓轉向炮塔讓雪曼接戰效率高的嚇人,常常能在動物軍團打出第一炮前,先回敬2-3炮,而放空機槍的部分,裝在車長前面的M2重機槍是早期型,後期都是裝在炮塔尾部,會改是因為每當車長要操作放空機槍前都要以非常彆扭的方式去操作,也有部分的車組員會把M1919A4和槍架以焊接的方式裝在車長的前面,以方便車長探出頭後也有一挺機槍可以操作

    • @message3500
      @message3500 Рік тому +8

      對 實際上雪曼的接戰效率比豹式好很多 因為豹式砲手的2.5倍鏡讓砲手在接收車長的命令後再找目標反而沒有雪曼砲手的無倍率來的快(在俄國平原較多,交戰距離普遍較遠的戰場這可能不是問題,但在諾曼地這種交戰距離更近的地方就很可能致命)。

    • @user-rk2hb6wq9r
      @user-rk2hb6wq9r Рік тому +8

      @@message3500 重點是德國車長都是用無線電講方位,美國則是車長直接把炮塔轉到大概都位置,再由砲手去微調

    • @chanyh321
      @chanyh321 Рік тому +1

      記得看過某美國紀錄片訪問老兵,那老兵的75雪曼誤闖虎式伏擊點零距正面對峙。他的雪曼在虎式反應得來前就已經連續轟了三炮在虎式臉上,可惜一炮也打不穿……

    • @user-rk2hb6wq9r
      @user-rk2hb6wq9r Рік тому

      @@chanyh321 如果是正面對決,絕對打不穿,但雪曼若在虎式側面則有機會,但正面雪曼可以打白磷彈,有機率讓裡面的人氣體中毒

    • @chanyh321
      @chanyh321 Рік тому +1

      @@user-rk2hb6wq9r 沒辦法啦。當你在法國穿過一個樹叢就看到一台虎式站在你面前,你也會把你手上所有炮彈以最快速度糊他一臉~😅

  • @zhx6922
    @zhx6922 Рік тому +8

    我在战雷最喜欢用的坦克就是M4A3E8,我喜欢他良好的行驶性,可堪一用的装甲,优秀的主炮及垂稳系统。
    它是我玩得最多的坦克,直到战雷把它权重提到了5.7

  • @a82308231
    @a82308231 Рік тому +23

    方便生產、易於改裝、維修方便、數量龐大,完美戰爭機器啊~~~

    • @josephpeat6983
      @josephpeat6983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超级不完美的。在二战时,你如果开Sherman, 遇见虎式或豹式或任何德国tank destroyer, 你就死定了。 是一个活棺材而已

  • @user-uq6xn8vr4e
    @user-uq6xn8vr4e Рік тому +4

    苏联对于谢尔曼评价很高 有位苏联英雄老哥就是开谢尔曼一路打进匈牙利的,后来还去东北胖揍过关东军,美国人那时候也很负责有随军代表负责收集苏联士兵给的意见,还有就是这些援助谢尔曼还有美国工人往炮管填充的油脂中藏入食品罐头和酒来援助苏联的工人弟兄

  • @mj-1581
    @mj-1581 Рік тому +18

    順帶一提,戰爭雷霆M4炮管穩定器是現代炮穩,炮穩的性能也是是隨著速度越快遞減,而不是瞬間消失。

  • @yutaka8057
    @yutaka8057 Рік тому +20

    喬伊:我手邊剛有一輛M4雪曼戰車,上面還有75毫米M3砲。

  • @leekaijit36
    @leekaijit36 Рік тому +5

    M4谢尔曼系列坦克可以说是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坦克了...
    主要原因是它能量产同时,零件规格都严格把控,而且同时也有模块升级或改装规格。并且在生产时,有严格的出厂标准等...
    德三的坦克(中后期)里,有个问题就是它只有很强的火炮和正面防御。机动性弱导致面对盟军海量航空兵时只有被挨打的份...
    而且就算德三军的坦克能一发打爆谢尔曼(或盟军其他系列的坦克),后面可就跳出3辆谢尔曼改(或盟军其他坦克,包括带反装甲炮)这局面...

  • @lazlowtse3506
    @lazlowtse3506 Рік тому +1

    感謝喬伊分享。前天剛好打算買雙星的謝爾曼,被其型號搞亂了,最後就買了早期型(因為之前買了虎式早期型)。看完片之後基本明白那些模型的區別了。

  • @zongyuan3962
    @zongyuan3962 Рік тому +2

    雪曼的鑄造與焊接,引擎不同原因在於
    為了大量製造,所以將訂單也給了其他車廠去生產,但每個車廠能力不同,所以有些鑄造有些焊接
    至於引擎...因為車替造的多,但原定的引擎不足,所幸車身有多很多空間,所以其他一般引擎就拿來改裝
    也因此讓M4的各車間,外型與車速都有所差異,而且也增加維護與補給困難
    所幸美國後勤保障能力強,加上其他零件沒有差異性,所以不至於變成負擔
    (德軍戰車則是各型號採各家標準,所以不同型號的零件規格都不同)

  • @user-yr8pn8mp1d
    @user-yr8pn8mp1d Рік тому +22

    二戰時,蘇軍的戰車兵非常喜歡美國提供的M4A2,尤其是76mm砲版的M4A2(76),這些美國貨比蘇聯的T-34/76還要可靠,蘇軍的高層也知道這點,因此使用M4A2的蘇聯戰車部隊都是精銳部隊

    • @karlelderich7502
      @karlelderich7502 Рік тому +8

      苏联坦克可靠甚至不如德国,尤其是大量生产期间的T34,经常在冲锋的时候故障。相反德国人坦克的质量非常好,只不过机械复杂导致一旦坏了就很难修好,而且维修极其耗时。

    • @user-rk2hb6wq9r
      @user-rk2hb6wq9r Рік тому +1

      而且76炮的雪曼跟T-34/85的穿甲力差不多

    • @hamburgerfps937
      @hamburgerfps937 Рік тому +1

      蘇聯造炮技術差,膛壓低不得不用大口徑大倍徑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同等級炮火的口徑老是比西方大些

    • @hamburgerfps937
      @hamburgerfps937 Рік тому

      @Chen Ma 端看是以哪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大口徑帶來的問題就是坦克增重需要更強力的引擎且越野能力不能太差,另外不難解釋韓戰多半還是T34/85打頭陣但後來被潘興M26屌虐卻不見IS2的蹤影,最主要原因還是IS2設計過時無法應付韓國戰場需求,況且真實戰場是非常不講武德的一堆笨重坦克常常栽在空襲或是各種奇奇怪怪的反戰車手段

    • @hamburgerfps937
      @hamburgerfps937 Рік тому

      ​@Chen Ma M26確實對上T34/85有壓倒性優勢(更何況擊殺T34比例最高的還是76砲的M4A3E8)不爽你可以去改維基,不拿其他炮比是因為二戰後及後期出現的坦克直射炮火口徑雙方最強的都攤開來,了不起就是122MM但那跟90炮硬比穿身不考慮車體性能會不會太超過? 而且L7幾年後也問世....然後造砲技術不好會影響坦克設計難道你敢說沒有,另外一上來就是TAG我然後穿深怎樣怎樣... 沒事不要亂TAG人 回答不如意又在那邊說人切換話題(欠你的?

  • @toukakirishima5590
    @toukakirishima5590 Рік тому +5

    難得聽到WoT 1.0改版前的配樂 整個懷舊起來了

  • @johnsoncheung4576
    @johnsoncheung4576 Рік тому +5

    雪曼看著平凡,以為它只是盟軍大眾臉戰車,想不到每個設計都是匠心獨具
    它的生產和應用概念後來被Sunrise科幻化,成為RGM-79吉姆🤣🤣

    • @ppzero2086
      @ppzero2086 Рік тому +1

      我也是想到他就像吉姆,量大又有多種版本,零件通用好維修

  • @user-kj8il8nw2c
    @user-kj8il8nw2c Рік тому +5

    馒头好像还是装备国家最多的坦克,即使在游戏中,比如战争雷霆,除了瑞典阵营,其他所有阵营都有相同和不同型号的雪曼😂
    其次,jumbo后脑勺那个152mm的装甲其实不是用来保护的,而是正面的装甲过厚,重量过大,后面焊了个铁坨用来配平🤣
    最后fury那个电影还有个笑话,76mm主炮的雪曼完全有能力正面击穿六号坦克,而且有火炮稳定器的情况下,移动射击也有更高的命中率,电影中已经接近到那个距离了,不仅能打漂而且还打不穿老虎正面(雪曼的炮塔方向机转的很快很灵活,配合火炮稳定器,有非常好的指向性),简直搞笑,其实现实的情况可能是虎式开炮袭击尾车(其实虎式伏击应该打的是头车),76雪曼就可以直接转向目标还击,毕竟76mm火炮造出来就是为了击穿虎式,像电影里傻愣愣的冲是在可笑,fury那个电影什么都好,唯独宣发阶段最噱头的坦克战部分非常小丑

  • @ANIMAS.
    @ANIMAS. Рік тому

    這種講解,真的過癮精彩!

  • @bucklien7974
    @bucklien7974 Рік тому

    超棒的解說,能敲碗制作一系列坦克的介紹嗎?

  • @roychen8921
    @roychen8921 Рік тому +12

    想不到有機會看到喬伊介紹二戰重要車種覺得很開心
    幫薛曼增添點設定:
    1.薛曼曾被德軍官兵笑稱是「湯米烤爐」 因為很容易擊破 但事實上同期的三四號防護力並沒有比較好
    甚至虎式的設計也是舊式設計 薛曼正面還有傾斜設計 防護力不一定比較差
    比較可能的原因是德軍作戰能力強
    開戰到中期有精兵在服役
    到了登陸後 盟軍推進大致上順利 有個重要原因是因為
    這些德國精兵幾乎被消耗殆盡 有的甚至被調往逐漸母湯的蘇聯戰場
    留在西歐戰線的兵容易出現訓練不足的菜鳥兵
    總而言之 薛曼跟三四號比其實後期反而改的比較強
    2.薛曼在德軍的偽旗作戰中幾乎無法模仿
    德軍勉強可以在豹式炮塔外加個板子騙盟軍官兵說這是M10驅逐戰車
    但薛曼因為車體識別度很高
    要模仿非常困難 除非是擄獲正版
    否則要拿德軍車偽裝很容易被拆穿
    3.也許有些人覺得薛曼跟德軍車比不太好
    但放在亞洲陸戰這邊可是讓日軍叫苦連天
    除了海戰空戰日軍很難纏
    陸戰這邊日軍裝備不優秀
    要擊破一台薛曼要冒很大的危險
    後期硬是湊點裝備加減用來打薛曼
    撇開火力防護略差 考量到薛曼容易生產 上手度高
    確實是台很有代表性的車種
    最後 怒火特攻隊劇中的虎式車長真的腦袋有洞
    你老遠發現薛曼戰車排應該是躲樹林線開砲
    比移動力只會被薛曼輪姦而已
    虎式光是保持距離就有能力用88砲殲滅所有人了
    這招在蘇聯的亞力山大中尉被徹底活用
    只靠一台T34/85就擊倒了剛下部隊的虎王戰車排
    真的很厲害

    • @reisenmodel52ko
      @reisenmodel52ko Рік тому +1

      蘇聯老兄還是躲側面直接轟爛三輛虎王
      超充分運用雙方車輛優缺點

    • @a7721523
      @a7721523 Рік тому +1

      其實盟軍到西線作戰的時候,也有遇到東線輪調回來的德軍,例如市場花園作戰就不幸遇到部分打過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德軍,應該是負傷後送才有機會打市場花園戰役,空降兵躲在建築物之中,很快就被這些在史達林格勒待過的德軍用他們在東線的經驗修理一頓

    • @roychen8921
      @roychen8921 Рік тому +3

      @@reisenmodel52ko 中尉在出手前還有特別叮囑砲手:新型的重戰車可能側面防禦也很厚實 盡量瞄脆弱的炮塔環 以當時軍人教育程度來說 這位老兄真的滿博學的 85砲要打穿虎王側面確實不是隨便打就會贏

    • @roychen8921
      @roychen8921 Рік тому +3

      @@a7721523 市場花園作戰的德軍駐守單位主要來自安恆的德軍重戰車兵團 其中不乏虎王式跟豹式 盟軍想靠當時的裝甲師硬打本身就有難度
      再來 蒙哥馬利對於傘兵的固守能力似乎有高估的樣子
      傘兵不可能帶著重型反戰車武器去跳傘 都是些輕裝武器
      他叫盟軍傘兵去佔領各橋樑中繼點的城鎮 再靠陸軍裝甲師逐一推進
      結果是裝甲師被駐守的德軍狠狠修理後 傘兵後繼無援的情況下遭到德軍裝甲師猛烈還擊
      最後不得已撤退 市場花園作戰就這樣母湯了
      就整體來說 蒙哥馬利太想過聖誕節了 以為德軍都很好打靠人力物資就能輾過

    • @user-ji3sn2dz4k
      @user-ji3sn2dz4k Рік тому

      @@roychen8921 關於「3.」這點,真的只能歸咎於二戰日本的軍工生產產能(特別是搭載75mm砲的新型坦克)不足(三式中坦至終戰僅生產了約150輛,四式與五式中坦僅分別生產了兩輛與一輛試作車)外加日本陸軍對單兵反坦克裝備的不重視(相較於德軍的鐵拳、美軍的巴祖卡、英軍的PIAT,日本陸軍直到二戰末期都還在使用抱炸藥包肉搏自殺衝鋒以及用長竹竿綁爆雷戳刺這種克難反坦克手段)了。

  • @Hayson1998
    @Hayson1998 Рік тому +11

    想了解坦克 , 就必須看 《 少女與戰車 》這動畫 , 他番外作品 《 不肖・秋山優花里の戦車講座 》就仔細介紹不同國家坦克的特色之處 XD

    • @MG-dt6jn
      @MG-dt6jn Рік тому

      拜託不要看這部,裡面不合邏輯的東西一大堆
      ex.15頓Hetzer可以鏟起120頓的鼠式、4號戰車可以甩尾、在有IS-1 T-34-85的情況下,偏偏選KV-2當旗車

    • @user-yr3im3gd5r
      @user-yr3im3gd5r Рік тому

      @@MG-dt6jn 你會跟動畫講邏輯嗎😊

    • @user-ol5zs7vz8l
      @user-ol5zs7vz8l Рік тому +4

      @@MG-dt6jn 我覺得倒還好,不合理的都很明顯w,自行過濾掉就行了,另一個角度上,英文圈的網友大部分認為這是表現戰車組員互動最好的日本動畫,我認為它對於非軍事迷的(純娛樂以外)價值應該還是很高的

    • @otakugamingrjlive7462
      @otakugamingrjlive7462 Рік тому +4

      @@MG-dt6jn 看邏輯的部份幹嘛,至少在坦克的配置跟運作原理,還有戰車的交戰守則上面,GUP大部分介紹的都很好

    • @reisenmodel52ko
      @reisenmodel52ko Рік тому

      GuP他在講解基本概念上非常優秀
      而且對於各家戰車特性他也是非常簡單的方法給你提供很多資訊

  • @George_Washington09
    @George_Washington09 Рік тому +1

    這集好多戰雷畫面喔😂 超愛

  • @Ichika_Sakura
    @Ichika_Sakura Рік тому +5

    7:53 不仅是如此,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打车队的领头,因为这样会堵住车队。而且领头的也比较可能是指挥官。打车队尾巴的还是很少见。

  • @CNMQ
    @CNMQ Рік тому

    很精彩,讚!訂閱了!!!

  • @user-iy5ck5ki7h
    @user-iy5ck5ki7h Рік тому

    多謝,最近做軍事報告正好有用到謝爾曼坦克

  • @shawnlu3659
    @shawnlu365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這期講謝爾曼非常精彩,期待喬伊之後也可以做一期講T-34的影片

  • @PDU2004
    @PDU2004 Рік тому +6

    Q:M4雪曼坦克在研發經緯中 無論是裝甲還是火力 速度上都不是各指數比較中最理想的 但是雪曼後來經過重大改良後遠勝過其他坦克是改良了甚麼
    A:產量

  • @neneseal5182
    @neneseal5182 Рік тому +46

    論述有點不太準確,m3本來就是m4的過渡型號。當時美國沒有足夠大的炮塔容納75mm主炮所以才暫時把75mm炮裝在車身,再裝上37mm炮讓m3也能360度發射。
    所以m3的作用本來就是為了盡快將75mm炮送上戰場的過渡型號,m4才是美軍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解決m3的問題才發展出m4。

    • @MG-dt6jn
      @MG-dt6jn Рік тому

      且印象中M4本身也是過渡車種,當時美軍做不出跟德軍一樣高效的發動機,所以只能先拿飛機用的發動機湊合,導致車身過高
      M3英軍就有向美軍反應這個問題,結果到M4依舊無解

    • @user-nx4cw4dt2v
      @user-nx4cw4dt2v Рік тому +2

      應該說是m3當初設計時因為是依照戰前數據設計得所以當初在設計上m3算是較先進的坦克(滿足步兵坦克+純坦克戰需求),但當開始生產的時候二戰爆發再加上戰事的升級及德國的綜合坦克戰術屌打各國在戰前的坦克戰術(騎兵坦克、部兵坦克、純坦克戰術),導致當m3生產出來時就已經過時了,所以說m3是m4的過度型號不太準確,應該是說m3是美國在坦克戰術及設計上的過渡型號會比較正確一點

    • @kcerwin5990
      @kcerwin5990 Рік тому

      ​@@MG-dt6jn 其實只要是驅動前置的坦克車高都會有"壓不下去"的現象,而T20後來拖用驅動後置佈局就把車高給壓低1英尺;M4其實沒有被認為"過高"而本身車的高低就各有好壞視乎你的取捨,像是美國人那種喜歡較寬闊的內部空間和較好的視野會傾向採用較高的車身

    • @kcerwin5990
      @kcerwin5990 Рік тому

      @@user-nx4cw4dt2v 在法國戰役後美軍認為M2已經不足而需要一款採用更大口徑主砲的"新坦克",但是開發"新坦克"需時所以美軍直接在M2的車身放75砲來應急而弄出了M3;至於M4就是40年美軍需要的"新坦克",但是M4除了砲塔外其實車體是由M2修改而來所以M4很多東西是跟同源的M3是共通的;到M4被正式採用後美軍就立即開始"新世代中坦"的開發(也就是T20/23/25/26這批)

  • @user-fp2vf7uf5x
    @user-fp2vf7uf5x Рік тому

    這集不給讚不行,觀察的好詳細!!

  • @minutes152002
    @minutes152002 Рік тому +49

    也因為倖存者偏差 所以才造就出蘇聯"T34是神車的概念" 因為戰場上存活性低到少有人能活者給負評

    • @karlelderich7502
      @karlelderich7502 Рік тому +10

      T34论质量和数量都比不过馒头,馒头改造变型也多。

    • @CN_MightyDragon
      @CN_MightyDragon Рік тому

      T34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这句话可是德国人说的。完美符合古德里安 “机动,装甲,火力”的坦克三要素。维护简单,可靠性强,造价低廉,你能找出它的缺点么?而且开创了倾斜装甲的先河,黑豹也是在参考了T34后被设计出来的。

    • @changtiger4372
      @changtiger4372 Рік тому +12

      T-34缺點不是坦克設計本身
      而是無線電沒有普及、乘員組訓練不足、製造品質、戰術和一些其他因素
      喔對T-34的橫槓不能漏
      T34是饅頭火箭
      T-34才是蘇聯坦克

    • @zhu_zi4533
      @zhu_zi4533 Рік тому +6

      T34强在拖拉机厂能造,苏联和英美的生产条件是不一样的,英美的生产线是完好的,苏联的生产是抢救下来偏废土朋克的,莫斯科再往东打都不知道哪里还有工厂能生产了,整不了太高大上的,生产技术精度也有物理上的限制。
      T34性能不比4号、谢尔曼这些家伙差,甚至还好些,虽然驾驶体验差的一批,但是后期的改型也能够有效的对抗虎豹和一堆4号(T34-85的穿甲能力其实比萤火虫差不算太多,但是突出一个够用就行,正正好1000m距离上能勉强打穿老虎1正面),可靠性也高(如果容易修也算的话)。从实用性上来说,非常好了,完全适应了战争需要。

    • @message3500
      @message3500 Рік тому +1

      傾斜裝甲西方很早就知道其功效,甚至一戰戰車就在使用了。而之所以那時的業界普遍選擇不用,只是單純的取捨(會犧牲成員內部空間和舒適度)所以二戰前期會有傾斜裝甲的要不就是需要速度所以必須用有限的重量盡可能強化防禦的輕型戰車,或是傾斜+重甲但內部很壅擠的(例如:瑪蒂爾達)戰車。德軍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碰到75、76炮才發現現有的防禦完全不足。

  • @xiaodai125
    @xiaodai125 Рік тому +3

    其实虎式的战斗是有SOP的, 当时美军的都是车队, 虎式伏击都是优先击杀首车或者尾车, 之后再把另一端的首车或者尾车打了, 让中间的车队陷入混乱
    其实还有一点的是, 根据美军的生产能力, 很夸张的说, 当时的车都比坦克手便宜

  • @wangjay17
    @wangjay17 Рік тому +1

    M4的車長超越手把真的是個很先進的設計,車長可以強制介入砲塔的轉向,加快接戰效率。

  • @dvdw_graphics_crafts
    @dvdw_graphics_crafts Рік тому +4

    玩二戰軍模,覺得謝爾曼是屬於萌系的;蘇軍的T和SU等系坦克總帶點奇怪科幻、眼睛一亮的造型設計,是我最喜歡的。德軍坦克則是有點理所當然的酷炫正經,所以反倒對它們沒啥特別感覺,不痛不癢;比較有感的只有JAGDPANTHER。 XD

  • @renweiwang5600
    @renweiwang5600 Рік тому

    這一期好棒

  • @MultiJaychou
    @MultiJaychou Рік тому

    乔伊你好,,希望你能讲解一下赛车游戏,有哪些比较接近真实的赛车游戏与一些细节或知识类的

  • @waynewang9752
    @waynewang9752 Рік тому

    感覺影片的品質有進步呢,👍

  • @user-jv4go4pu2b
    @user-jv4go4pu2b Рік тому +8

    喬伊能不能做個有關步槍和手槍射擊法和握法的影片(比如:中軸穩定射擊法、等三角、偉佛)

    • @FeCuSo4
      @FeCuSo4 Рік тому

      我倒是有看過這類解說影片,就看喬伊能不能做的更加詳細了

  • @IvanwnavI
    @IvanwnavI Рік тому

    多謝介紹

  • @soviets1026
    @soviets1026 Рік тому +3

    戰爭雷霆守衛模式,大量饅頭出現:

  • @kingjamezo4583
    @kingjamezo4583 Рік тому

    这就是要开始坦克系列了么?太好了 哈哈

  • @ralliart4j12
    @ralliart4j12 Рік тому

    太精彩了,让我重新认识了谢尔曼

  • @user-tg5rd4tf3e
    @user-tg5rd4tf3e Рік тому +2

    谢尔曼成了二战各国坦克参照的试金石。之前玩superamecy就是这样 美国谢尔曼 地狱猫 潘兴 巴顿 苏联 t34 kv1 斯大林 苏85火炮 英国谢尔曼 克伦威尔 十字军 玛蒂尔达 日本 1式 4式 德国 3号 4号 黑豹 虎式 虎王 但是游戏当时最强坦克是十字军

  • @fingermaster56
    @fingermaster56 Рік тому +3

    手邊沒有謝爾曼坦克?

  • @sleep_in_rain
    @sleep_in_rain Рік тому +5

    谢尔曼最厉害的当然是谢尔曼M1啦!射速每分钟350发”,“穿甲,爆破,燃烧瞬间完成”,“是战车中的豪杰”

    • @fatneet
      @fatneet Рік тому

      ua-cam.com/video/Kcm-RIYUgLs/v-deo.html

  • @jeremybach5904
    @jeremybach5904 Рік тому +2

    虎式当时其实没打错。当时76mm的馒头或者萤火虫都会在加长炮管的一半地方开始给炮管涂伪装色。涂了伪装色的炮管看起来比75mm的都短以至于敌人会误认为75mm的炮管是76mm而打错。这部片子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个76mm没有涂伪装色。另外馒头在的战场,轰炸机p40,p51和战斗机B17 B25了解下

  • @user-pr7bm7vi2k
    @user-pr7bm7vi2k Рік тому +1

    適合在六月四號談論這個

  • @yunongwang119
    @yunongwang119 28 днів тому

    谢谢!

  • @tedchan5140
    @tedchan5140 Рік тому

    good video! but i think you may also introduce the super Sherman m50/m51!

  • @elviskfp4315
    @elviskfp4315 Рік тому +1

    之後還會拍其他坦克相關的嗎?

  • @chengsun649
    @chengsun649 Рік тому +4

    M4A2在苏军里算是很好的坦克了,美国后续批次还根据反馈做了改进,比如在履带挂胶上加了钉子或者铁丝增强冰面抓地力。进攻关东军也有不少M4A2参与。

  • @Hubble_52099
    @Hubble_52099 Рік тому

    謝謝喬伊 想看好久了

  • @user-cb7fp7fg2e
    @user-cb7fp7fg2e Рік тому

    希望喬伊能多介紹一些其他類型的坦克~

  • @HurDKung
    @HurDKung Рік тому

    希望未來有機會,也能看到喬伊之後也可以介紹德軍四號或是六號戰車🙂

  • @fuonsam3099
    @fuonsam3099 Рік тому

    說到美軍的76mm炮版M4,其實英軍也曾經搞過一個差不多的新坦克炮,一方面要保持發射75mm高爆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反裝甲能力,結果就搞出了 Vickers 75mm HV gun ,網上資料說它具有和美軍76mm炮差不多的反裝甲能力,但最後還是因為裝不進Cromwell Tank 而放棄,轉而主力發展77mm炮。

  • @user-gd4fo5yj2j
    @user-gd4fo5yj2j Рік тому

    喬伊,有時間可以介紹一下t34嗎,這台也是經典

  • @a3728077
    @a3728077 Рік тому +5

    一個國家的組成需要幾個成分,人民、領土、主權政府及外交之能力還有雪曼

  • @engrace322
    @engrace322 Рік тому

    酋長看戰車可說得很清楚😊

  • @Jobs_Jiang
    @Jobs_Jiang Рік тому +1

    謝爾曼又名朗森打火機!一點就著😂!

  • @Tiny_Alberto_Lee
    @Tiny_Alberto_Lee 16 днів тому

    通用性真好

  • @charlie_cao
    @charlie_cao Рік тому

    喬伊介紹到逃生窗那我笑噴出來,原來是因為活著出來留一星好評的問題哈哈

  • @BarryChan1102
    @BarryChan1102 Рік тому +1

    我在Hell Let Loose這遊戲用1輛75毫米炮曼頭在沒被擊毁下轟穿過對面7台豹式(當然不是一次過一對七,自己坦克也有損傷維修)
    曼頭也許不是最強,但是是目前開過最順的坦克

  • @Stanley_Liu1112
    @Stanley_Liu1112 Рік тому +2

    美軍給我的感覺是裝備喜好要多功能化、模組化、零件化,不論是槍械還是載具,根據不同的需求臨機應變。也許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但常常看到的舉例大多是美軍,尤其遊戲裡面很常凸顯美軍裝備具有著不同組合成為一項陣營特色。

  • @erickuo2786
    @erickuo2786 Рік тому +1

    或許在圖紙數據上雪曼不如其他坦克 但是她絕對是2戰所有坦克中設計最人性化的

  • @user-rp8hs3rh3e
    @user-rp8hs3rh3e Рік тому

    有M4A1 DD耶,好評好評!!

  • @suidone
    @suidone Рік тому

    拜託,之後可不可以介紹德軍戰車系列的,尤其是不為人知卻貢獻良多的突擊炮系列

  • @user-gy7ow3xm9p
    @user-gy7ow3xm9p Рік тому +3

    有都市傳說由於雪曼這個名字,導致許多來自美國南方的裝甲兵很討厭M4坦克,緣由是雪曼將軍在內戰中對南方的「巨大貢獻」。

  • @ahd7777
    @ahd7777 Рік тому

    巨無霸炮塔後方裝甲會有100多毫米,不是因為怕後方被打,而是美國人覺得炮塔重量要平衡,炮塔才會轉得順,如果前面變重了,後面也要一起加重。
    76炮炮塔因為前面凸出一大根炮管,而把後方加重。而醬爆在前方加了一堆裝甲,所以後方也一起加厚來平衡。

    • @blue840429
      @blue840429 Рік тому

      Firefly螢火蟲我記得也是為了過長的砲管做配重 所以在砲塔後方設置無線電機

  • @user-ir3sl4im6o
    @user-ir3sl4im6o Рік тому

  • @kendslin
    @kendslin Рік тому

    可以講講T-34嗎,包含衍生型 還有量產數量 對戰局的影響等等

  • @kant880224
    @kant880224 Рік тому

    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好看的坦克介紹😍😍😍

  • @hwacollin421
    @hwacollin421 Рік тому

    回 歸 本 業

  • @user-nn8fk6mr6m
    @user-nn8fk6mr6m Рік тому

    前排板凳

  • @user-iz7fs9bl6w
    @user-iz7fs9bl6w Рік тому

    什麼時後介紹登陸艇系列

  • @user-ly9zp2hm9b
    @user-ly9zp2hm9b Рік тому +1

    一個饅頭掉進水尼裡變成硬饅頭

  • @victorchen3245
    @victorchen3245 Рік тому

    料太足了,看过的最好的 M4 视频

  • @user-wl4es1rd9s
    @user-wl4es1rd9s Рік тому

    喬伊會講解 b2轟炸機嗎
    非常期待這台幽靈轟炸機的性能給喬伊講解

  • @roychen9568
    @roychen9568 Рік тому +3

    濕式彈葯架其實對於降低彈藥起火率沒有什麼效果 比起降低起火 濕式彈葯架反而在降低彈藥爆炸後破片飛行速度上有一定的效果 降低起火和殉爆機率的功臣其實是將彈藥集中至車底的改動 前期的型號的彈藥架都設置在履帶上方的車體內 將彈藥下方至車底大大降低了彈藥被擊中的機率 才降低了起火率

  • @user-jh2sz7gr1k
    @user-jh2sz7gr1k Рік тому +3

    二戰過後 因為美國生產了太多太多的雪曼 所以後來有用很低的價格賣給農民拿去當拖拉車用

  • @KCR_Princess_SP1900
    @KCR_Princess_SP1900 Рік тому +1

    歡迎來到不只軍火、我是噴火戰車薛曼(゚∀゚)

  • @zoearthmoon
    @zoearthmoon Рік тому

    👍👍👍

  • @gwong2dak1ng4
    @gwong2dak1ng4 Рік тому +1

    啊,現在有點想玩謝爾曼了😂

  • @nickkk2340
    @nickkk2340 Рік тому +5

    WT裡的巨無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定會用草堆把機槍孔擋起來,玩過的都懂

  • @user-pd5rq2qw6g
    @user-pd5rq2qw6g Рік тому +4

    說到M3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體驗一下蝸牛旗下的一款叫應徵入伍的遊戲,裡面有M3登場的兩個戰役裡面的M3簡直是戰神般的存在,完全不是什麼鐵棺材,對面的德軍坦克幾乎打不穿你...

    • @andykao375
      @andykao375 Рік тому

      對非洲軍早期的薄皮二、三號及短管四號戰車來說
      M3的確是裝甲厚實的硬骨頭

    • @user-pd5rq2qw6g
      @user-pd5rq2qw6g Рік тому

      @@andykao375 莫斯科的M3也是如此

  • @bomberman4548
    @bomberman4548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M4是二戰中最有價值的坦克

  • @jiro89757
    @jiro89757 Рік тому

    17:14 害我以為下一秒 有近戰物理攻擊型的(類人擺臂掛件什麼的..) 開心了一下...

  • @user-ou3ip2of4f
    @user-ou3ip2of4f Рік тому +1

    西柱軍神表示: 砲彈來閃就好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