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可立乎大大的影片,覺得超讚CP值很高的輪組!最近我也再玩一組輪組是中國品牌打無極HYPER和對抗CADEX的ELITEWHEELS DRIVE D50輪組,重量1300克,前21後24,碳探幅條搭配power cup 外胎與tpu粉紅內胎24g,滾動與慣性超棒的!另外框體表面的烤漆是髮絲紋類鋼琴烤漆,在太陽底下反光非常帥氣!
I ride a supersix evo now and I use 45mm height wheels, used to ride Aero bike with 50mm. Personal subjective opinion, thinner frame don't look good with higher wheels.
我個人買輪組會看騎乘的用途,
以爬坡為主路線像是武嶺、陽金P字山道這一類的我會選板高3x低框,
如果是綜合地型像是一日北高、一日雙塔我會選板高前4x、後5x 不等高的輪組,
我個人騎車很少全平路所以板高6x以上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內。
我最近买了0011的自编轮管胎碟刹高35宽26,前钢条后碳条,1055克,专门休闲坡爬用,后轮脚感超轻、驱动性弹射性强、爬坡可以比钢条的后轮重一到二个档位。前轮钢条下那种坑坑蛙蛙的坡比较放心、大的震动不会像碳条那么颠,前轮如果用碳条的话只有下把位摇车才感觉有提升,所以前轮推荐用钢条,有兴趣可以试一下。他家这花鼓叫R2,设计性能重量特别好,但精度不是特别高。配的72咬合的齿轮,钛合金花鼓。轮组强度明显比我之前900克的超轻碳条轮好,脚感比我之前方远S3的1200克的轻很多,然后方远银贝斯这类的只有36咬合的花鼓比较奇葩。
我只騎低框,目前用的是25MM的碳纖輪,重量比影片這組還更輕一點。低框輪組外框輕重量集中在花鼓,騎起來感覺車子像紙片一樣,輕輕磕一下就滑走了,那踩踏的爽度不是高框能企及的。至於速度不快的問題,我休閒組的其實不太在意。
我想買那個輪袋了,旅行用很棒
影片製作非常用心,謝謝可利呼大大
謝謝您的支持:)
🎉報到囉,我個人會選中框。
衝一波、又有新影片了
看完可立乎大大的影片,覺得超讚CP值很高的輪組!最近我也再玩一組輪組是中國品牌打無極HYPER和對抗CADEX的ELITEWHEELS DRIVE D50輪組,重量1300克,前21後24,碳探幅條搭配power cup 外胎與tpu粉紅內胎24g,滾動與慣性超棒的!另外框體表面的烤漆是髮絲紋類鋼琴烤漆,在太陽底下反光非常帥氣!
是的,我看過,真漂亮。
40-50mm,我喜欢这类型
看到大大的推薦,感覺是個買輪袋送輪組的概念!? 感覺輪組材料科學越做越猛,框高沒影響多少重量,那一定是越高越帥啦!
但側風影響大😢
買高框 拍照起來視覺效果好 每次看到您拍這類的改裝影片都很想快點回家DIY一下😂
看車架下管的高度,框高和下管高度越相似我個人覺得越好看,tcr配42, propel配65
TCR 42我覺得視覺上還是有點高,曾使用CADEX 42配 2021 TCR。後來換FACTOR OSTER車架,42就有點不足,於是我加買CADEX 65,真的霸氣外露。
我会买中等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全能型的🫣🤭
空力車架上35以下框高 視覺上🈶️點怪怪的😂!40~50框高順眼多了!當然這只是個人見解🥹
會選低框+中框 這兩種。
是台灣騎車時常備良藥。
會買30+50框高 因為50其實就很夠用了
可立乎大大的影片直接被放在輪組官網😂
既然要玩碳框, 那當然配高框才夠帥. 常常有人說腳力不夠無法駕馭高框, 我到是覺得就拿高框練到腳力能夠完全駕馭, 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的嘛, 反正又不是天天騎武嶺, 還是要比環法積分賽, 那我們就先求帥再求快囉~對吧 XD
感謝可大分享😊
低框+中框,其實個人只需 1400g 以下的中框就夠了,主要是高框的應用場景和騎乘習慣不符
可利呼的影片有毒,看完買了D45 跟S-WORK POWER坐墊
我也是會選中框、當然有多的預算低框我也會買一組、這樣就可以交換使用了
我會選中低框,因為我都騎山路居多,但心理上是全部都想要,哈哈。
都買起來
什麼時候有2023環賽的隊伍或坐騎介紹
2組中框,用壞了可以換😎
我的车轮有个麻烦的情况,没法升级轮组!2016款的CAADX,碟刹但是轴还是Quick Release而不是桶轴。现在有卖的轮子,要么是Quick Release的圈刹,要么是桶轴的碟刹,Quick Release的碟刹买不到啊……
我的50mm前輪在新竹這邊每次刮稍強的側風就很難操控, 怕怕的只好慢慢騎過風場.
抓到新竹車友!!
如果在下坡遇到,那聲音我會以為遇到以前那種Dio50cc的機車聲
有可以改棘輪的零件嗎
絕對是中框跟高框,低框只有上斜感好,但是有上斜差不多必定有落斜吧,最多喜歡爬坡的也選45好了,至於平路巡航腿力驚人就高框,如果實力不夠也就50-55好了,車速沒有上到一定速度反而不太好踩。
不過這些是次要,最重要當然是哪個帥就用哪個😁,快不快我不知道,但我已經帥了,送啦
人家入门铝轮一对1.8kg,菜腿也能踩,为啥换了高框碳轮会踩不动。
我最近剛買Princeton Carbon的輪組~前面是4540後面是5550
我剛好就是買低框跟中框的車友^^
高框也很心動,但後來覺得台灣的活動賽事大部分都還是山路,所以捨棄高框。
如果有機會的話
可以拍一部關於
適合公路車在騎乘時 在用的對講機嗎?!
看了一下官网是全英文的,厂址是厦门的,淘宝上搜不到这个品牌,看来产品主要是定位海外市场的。
“厦门碳”从山寨代名词到一个一个自有品牌出现,也算是一种产业升级吧?
是啊。
这套轮组是真的轻👍 不过我觉得这声音太吵了。我山地车6棘爪的我都嫌吵,打算多么点油脂降降噪 😁
騎到車友旁邊都被回你輪組太吵,我聽不到你說啥
@@a0931688355 主要是觉得下坡时旁边的hiker听到很大的棘轮声会感觉很害怕,每回都是惊恐的躲避状😁
正在用方遠s4 輻條也是鴻基的st-01 大陸的碳輻條輪組幾乎都是這根 除了vortex 博士輪
我會選中低框,因為高框只有在平路高速巡航才會用上,可是平路又追不上人,所以只能在爬坡時用中低框減一些重量來彌補😂
中和高,纯低框应用场景太有限了,除非汽车载到山下纯爬坡,平时来回都靠骑的话中框还是最万金油的
I ride a supersix evo now and I use 45mm height wheels, used to ride Aero bike with 50mm. Personal subjective opinion, thinner frame don't look good with higher wheels.
Well said!
高框用來跑平路和丘陵、低框用來爬山
要輕一定是騎低框的輪組,我是用SLR 0的管胎輪組,爬坡爬山省力些;至於河濱平路、反正也沒在競賽,公路車騎這種路就很輕鬆了,不需要板輪來騎帥。
如果功率偏高或習慣比較高的功率騎乘 買中框跟高框 低框效能跟適用性比較不理想 除了爬大山以外 中框可以涵蓋低框大部分的需求 並且擁有較好的空力甚至剛性 在爬坡中還是有影響 而高框可以極大化空力優勢 在胖框時代低框存在的價值又更小了一些
低框的強項本來就不是效能,而是踩踏好帶好騎。基本上是要騎快騎帥選高框,好踩騎爽選低框,跟功率和路線沒太大關係。大部份路線即使是一般丘陵跟山路高框效能好,通常也還是比低框快。
@@MrJoeywei 我的前提就是功率輸出,這會影響到你的速度,功率高速度快空力效益就會對效能占比更大,爬坡也不例外。反之,你功率輸出如果不是很高或只是順順騎,其實什麼框高都不太重要,可能只有側風會有差別。現在低框等於比較舒適的變因也慢慢在減弱,有胖框有無內胎,這些對舒適度來說反而是更關鍵的因素。
讚
很喜歡高密度棘輪聲
很像拉鍊聲那樣
我會選,中低框
只是還要補胎墊的重量..如果不是要隱藏鋁頭...應該要做成無背孔比較方便
Cliff大大,有机会可以测试一下免充气轮胎吗?据说市面上有种能达到充气轮胎80%左右性能的,但是别人说就不太相信,想看Cliff大大测试看看😁
我看人家試都說不蘇湖,所以還真的沒有試過.... 下次看到有特價買來試試:)
@@CLIF 感谢Clifff大大!总体来说肯定不如充气胎,但据说有个别品牌还行。solid胎我觉得两个用途,一是长途旅行,好像大家一致反映,城外的路上就是比较脏,这里主要指各种异物,因为那些道路没人清扫,充气胎即使加了防爆液也扛不住。另外就是受Cliff大大上集锻炼身体那集的启发,solid滚阻大,其实非常适合锻炼身体😅
中框+高框,純低框用途真的太少,不管平路丘陵甚至小山坡,中框的都夠用。低框大概只有超長時間爬坡比較有差,但大多數騎乘不會只騎爬坡。但我會買兩組不一樣的中框吧
Nepest MAUI 很輕的碳纖維輪組
我还是倾向与低中框 35mm的
在台灣.中低框比較實用.真正要跑長途用到高框的機會.大概都會在東西部的海濱.還要跟側風對抗.拿來騎山又不太實際.
每次看到大大.拆 開棘輪.露出裡面的齒盤.就會非常好奇那些齒的耐用可以撐上多久?
登山車有一組手編DT240S 輪組使用了相當相當多年.(都只是拿來騎平緩路面).最近感覺裡面的棘輪生變得很清脆沒什麼潤滑油的感覺.去幾間大車店都不太願意拆開棘輪.小車店就更不用說了.拆這會很困難嗎????
應該是不困難,不過如果大家都不願意拆,一定有合理的理由,只是我想不到....
住在鄉下沒有遮蔽物,風強根本不考慮高框
选中框和低框。可惜我用的圈刹,然后一直纠结要不要换碳轮
輪組只考慮
前輪 80up or 刀輪
後輪 碟輪
風阻對前輪的影響會比較明顯,那是否用前50、後30板高的設定能兼顧重量與低風阻?
等等,我午餐還沒買好
如果我要買二個輪組,會買低框及中框,不過目前我就只有一組38mm的框,高框我自認為駕馭不了。😅
可以說一下你多重, 打80, 不會太軟嗎?
偶比較喜歡農後頭馬路旁的草地...粉大片素好區
请教各位大大,这个rachet齿轮也可以像上次的改棘轮声音的影片里一样不上油吗?声音好听很多,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系统工作?
front 35, rear 60.
50mm wheelset all rounder.
會比hyper低框輪組還要輕嗎?
小朋友才做選擇😂
請問可利乎大大之前開箱的那幾台閃電牌怎麼都好久不見蹤影了
我車庫只能放 4 到 5 台自行車,進一台就要出一台....
看不透14加另一邊7 spoke,限重50kg以下嗎?
54齒有點尖銳感,沒有36好聽。另外用無內胎的膠帶好像比撐帶來的輕一些,但就不知道可以撐多久(會不會把TPU 的型撐爆了,那就囧了
低的35-38之間
高的55-65之間
低框+中框
瑞克多配65版高帥很多
可惜沒有c夾版的
香
我會選低框和中等高度,太大的板輪用在公路車視覺上有點不平衡,除非是三鐵車架
不用三鐵.空力車像GIANT PROPEL這種類型很少人選框高45以下的.都騎平路最多丘陵不爬山的很多公路車也都配50以上.
一台車買兩組輪組!大大有幾台車😎
我都幾台車共用 1 組輪組,因為之前 3 台車裝了 3 組,無內胎,結果一段時間後,3 組都乾掉了,很麻煩,所以現在除了開箱的那組之外,都只有一組輪組有裝輪胎....
厦门碳质量可以吗?
一直很想問可利呼大大在同樣的車架,同樣都是28C的輪胎,GRX和105在平路和爬坡上哪個更快,相較於雙盤是比較喜歡單盤的變速系統
設定和價格上 ultegra應該是和GRX最接近的套件
@@betaching7424 ultegra應該是和GRX810最近
他家有出框刹轮组吗?
沒有喔,但是我記得 Winspace HYPER 新的 35mm 框煞輪組,也是只有 12XX g,框煞的通常都會輕個 50 - 100 g。
框刹可做
❤
低框+中框吧,高框其實只有騎到時速40以上才會比較有效益,肉腳組實在用不上
台灣其實中框一組打天下,除非武嶺才要換低框,硬要選兩組的話就低+中...不過現實中還是只能中框一組萬用了...地方爸爸的悲哀
前低後高配
40-50輪組跑平路 低框跑山路 理想是有兩台車和大房子😆
低框&中框。高框的內胎氣嘴太長不好帶。
棘轮太密集摩擦大
可利呼知道瑪吉斯High road嗎 跟GP5000有什麼差別嗎
High road SL 我用過,但new high road沒用過。SL版跟gp5000比起來就是輕。但是遇到坡用力抽車上去,SL的支撐力沒有gp5000好。會扁下去。滾阻我覺得差別不大。還有...
Gp5000比較難裝😁😁😁
@@rodman2888 SL 的磨耗超快 我1000公里就磨損點就差不多沒了,感覺就是武嶺專用胎。
New high road 倒是撐了很久,還在用
@@LeoW-u1w 確實它的磨耗標示很淺...不過來跑平路也不錯,雙塔他表現讓我覺得驚豔!
试下前30后40
錢包說只會買一種
50mm
這個輪組哪裡可以買🫠
請教一下105 和 dura ace 碟片有不同嗎?有點心動想磨掉105後換輕量化的...
如果是指影片的mt900的話其實就是重量剛性差別,而且買mt800 Ultegra等級的就可以了,mt系列兩者重量跟結構相同,只差在黑色散熱塗層(最新款的RT CL系列碟盤也是這樣,但舊的rt系列就可以不用看了)
另外第三方的碟盤改裝品也很多像galfer、 barkco、 carbon ti、swiss stop 都可以參考
MT800換下去嘍106g,舊的好像是RT 70,136左右吧!兩輪差60克。
不太刻意就150g左右的!一片少個1千左右
我怀疑可利呼跟踪我,今天研究碳纤维,下午就来可利呼。好可怕
da 的碟片.好像耐用度.沒有2級碟片好.
Mt900和mt800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 只差黑色的散熱塗層
沒要ITT&TTT ! 完全不考慮6X的 = = !!
所以是買輪袋送輪組?! 🤣🤣🤣
有多便宜?
不知道可利呼大大有沒有注意到台灣廠去年底剛出的KREX PLUS KC150,售價才三萬,真想聽您比較一下台灣小廠的輪組
哪里能买到?
高和低,平地和爬坡
前低後中
50mm的 跟65mm
低+中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