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如果一个行业永远没有学术研究,那它就永远会停留在工匠层面。”老师说得太好了!若是没有进一步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咱们将仍旧停留在占星术,炼金术,巫术的层面,而永远不会有天文学,化学,和医学了
最好音乐演奏者可不一定是搞音乐学术研究的,记得好像博主说过,搞声乐研究的往往没有好的音乐作品,有好音乐作品的往往不是很精通乐理。若是精通乐理就能写出好的音乐作品,那么作曲就可以被AI完全取代。
那些也是有系统性研究的
聽完雙方的解釋,令我感觸頗深。 我因為是純理科出身,所以馬上就能接受馮老師的解釋。😂當個廚師不用懂化學,但實際上有一專業領域稱為"食品化學"。 就是專門研究與食物相關的所有化學反應。我們聞到的香氣、嚐到的味覺、食材的觸感,通通都跟有機無機化合物有關。例如怎麼煎肉更香? 溫度、廚具材質、肉質部位、調味料的成份等等,都離不開化學。 如果要更系統性的分析和研究料理方式,沒這些基礎架構,就只能靠經驗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師傅的經驗豐富,經驗談變傳承。 但這個傳承有沒有可能帶有信息失真,導致後代再也做不出來,又或者這就是純粹的"迷信"?那怎麼找到技法的核心? 當然是用科學法解析原因。 不抽絲剝繭,不量化,怎麼更好的傳承?食譜不就是這樣的存在? 西餐精準到幾克,而中餐常常“少許”描述(現在也越來越多人使用精準計量單位了)。 那中餐當然不同人做出來大相徑庭,而西餐的穩定度較高。反觀音樂,音樂是震動是頻率,那跟物理就有關係。 而你樂器的發聲和共鳴,都是靠物理現象。那既然是物理現象,為何不能用物理學研究?以小提琴為例,琴的好壞、人拉弓按弦如何更有效率、更不受傷、音色更好,這些都是經過物理學和人體工學迭代過的。鋼琴的談法也是一步步透過研究迭代至今,手腕和手指最不會受傷的彈奏法才得以問世。藝術就是可以發展出學術的,色彩的理論搭建、樂理的理論搭建、雕塑的材質理論搭建,這都脫離不了學術的理性分析。影片也提到了很重要的觀點。大師不用文憑,不用學這些科學知識。 但大師有幾個? 非大師又有幾個?並不是說有無博士就是唯一能力標準,但他卻是唯一的公平衡量標準。這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上限”,而是給普通人進入職場和教育領域的保命牌。如果純靠表演吃飯,那表演曲目會極大地受限於觀眾口味,那可就更"卑微"了。😅
我是演奏級大提琴手,但我也不反對用物理學和運動科學的形式去分析演奏😂😂
一直追踪叨叨的平台。有理论/教授,有实操/演奏家,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思路开阔,附带理科逻辑推理的擅长,中美二国的教育背景的叠加。十分难得的up主播客!由衷感谢所有付出!
我是《音乐学》专业,我只会演奏两三件乐器,还不精😂,但是不影响我成为音乐制作人😊这要感谢科技时代的音乐制作方式。👍🏻
我和娃都是叨叨的粉丝,今天和娃说叨叨要和人辩论了,娃说,叨叨肯定能把话题一个个拿出来敲碎,因为他相信叨叨逻辑的完整性,相信叨叨的实力😊
说的真好,读了博士逻辑就是清晰。
同时催更一下搞笑类节目
其实这种事情简单用职场竞争难度列个排序就好了。 独奏家, 知名乐团职位, 各大院校教职, 看看求职难度, 和他们各自的音乐教育背景就都清楚了。
作为另一个偏应用且会被当成工匠的专业的博士,我要手动给你点一个赞❤🎉
人其实很难想象出没见过的事物
不是说学位对于音乐表演这没用,对于他们在现实中的求职当然有用,这也正是大量博士产生的原因。应该说博士学位对于提高音乐表演者的实践能力作用有限,选拔演奏人才的时候若以博士学位作为主要依据往往会错失真正有才能的演奏家而很可能选到资质相对平庸的二流演奏者。如果需要音乐表演研究的人才那可以看博士学位及其研究的成果。
音樂博士演奏代表其演奏實力是行業內最頂尖的一群,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客觀化的標準讓行業外的人去看的,在音樂能讀博的都不會是二流。
@@briany2094 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啊,如果都是实至名归也就不会有人对水博的质疑了。可以看看某些东南亚,韩国甚至俄罗斯的表演博士,个个都是一流水准吗?
@@caoliang-re6bs 那水博的標準是甚麼? 韓國、俄羅斯的音樂院/名校很多在全球都是叫的上名號的,那怕是知名度相對較低的音樂學校好了,再「三流」的演奏博士他們都會是演奏級內的前1%人口
@@briany2094 我身边就有这类人,还真没觉得他们专业有那么强,没有你想象中应有的那种水准。
@@briany20941. 能說出這這種話的,我肯定你本身不是音樂的行家😂😂2.應該這種說,很多演奏行家懶得去考這些博士名譽,所以“博士”不應該是衡量演奏高低的唯一標準
也不知道这位马什么的元世祖是个什么背景--我媳妇是行里人,我们认识的DMA不说车载斗量,聚餐还是需要订大桌的,这些人都是美国学位,来自茱莉亚,琵芭迪,新英格兰,耶鲁乃至一些你可能没听说过名字的老牌音乐学院。有一点他说的可能不错,就是DMA们确实在演奏水平上可能并非当世顶尖,他们去考乐队被淘汰也是十有八九,但是乐器演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与文学写作一样,需要融合技术发展,音乐发展以及运动医学心理学以探索和发展的。这与所谓的“先锋音乐”是一脉相承的。乐器演奏从来就不是你能拉准每一个音就够了的,如果是那样,唱片的出现早就该判了这个行业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刑了。DMA的培训目标更像是运动员的教练,他们不一定要拥有最强的能力,但是他们一定要知道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以及他们心目中这个最高境界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发展方向
一個愛樂人士,說的話聽聽就好
那边回应了 你俩好好斗嘴😂
一直看你的频道就是喜欢你的专业点评,也了解了不少音乐方面的知识,谢谢🙏
音乐表演是一个实践性的行当,音乐表演研究可以算做学术研究,问题在于有大量没有太大实践指导价值的所谓研究。这类人往往在某些岗位的求职中压制前者,这才是很多人质疑的主要原因。如果就是选拔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这种学位确实意义不大,现场表演几段即可说明问题。
这算撞枪口上了😂是不是那个up主没想到小破站还有正好克他的😂😂😂
如果一个音乐博士/硕士说音乐博士没有用我会很乐意听他分析,而没有学习过音乐学术的人说这件事,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这跟十年前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出来不还是要给我打工等等言论,底层逻辑一模一样。
主要是很多拿到学术名头的人演奏水平不到位,屎盆子镶金边,只能去做史官拿别人做研究,虽然没有高下,但学艺术尤其是学表演的谁不想亲手创造历史呢?
其实读书无用论的反面是“读书万能论”,两者都是把一个东西极端化、绝对化了。
@ 确实,其实读书和读书之间差别也是很大的,主要还是看自己想成为什么人,演奏者和老师需要的技能有重合也有差异
音樂專業者必須給本期內容點個讚;但不影響評論區裡繼續出現和“馬蒂斯思等不在線的音樂博主式”的評論。😊
不要小看樂譜!就如同數學一樣,樂譜也是一種“語言”。語言自有其魔力,語言自有其世界。西方音樂至今依然掌控話語權,也是因為重視樂譜。例如Kpop,目前北歐的音樂人在幕後扔扮演著關鍵角色。
叨叨和马蒂思斯我都看 对业余爱好者科普都很好。 意见不一致 有时只是语言表达、精确语义上有所不同而已。
不只是表達和語意問題,馬是真看不起"演奏博士"這稱號。
对于一个音乐学院的新学生 如果对演奏行业有自信或执念 他会觉得老马说的很有用 毕竟没听说过欧美上点档次的交响乐团、歌剧院或其它演出机构或专业竞赛 面试/audition 过程中 会要求DMA或因为DMA加分的(如果不减分的话)但他爸妈或其他同学或许觉得叨叨说的更适用 毕竟那条独木桥太窄了 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叨叨老马实际上并没有否定对方 都讲了事情的一面老马抨击的是利用学位崇拜进行欺、蒙的行为 进而担心影响经典音乐在国内的发展 激愤之下讲了让旁人觉得冒犯的话 但其主旨显然不在此。他看不起看得起DMA只是个人意见 学生要不要DMA是自己的决定 学校要不要设DMA 更是只取决于市场:毕业生出路如何 有无足够生源 毕竟美国的大学象公司一样运营 赚钱才是正道。不是说学校设了学位 这个行业就因此有了”学术” 高级了好多。反之 每年各个学校取消的programs也不少 不是因为它们的“学术”突然没了 只是因为市场不行了。
@@michaelfan1306很同意~ 兩者的出發點與適用情境都不同,看似吵嘴實質上是互相補充,都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古典音樂圈。
特别好!专业!全面!
我儿子的钢琴和中提琴老师虽然在音乐中学教书,但是也是德国音乐学院的lecturers,他们都是音乐博士呵😂而且他的钢琴老师还是在唱片公司出专辑的concert pianist,所以技术和学术不矛盾。
而且这个博士最好有理工科背景,因此逻辑清楚,像叨叨这样的,哈哈
最爱看叨叨老师有理有据的怼人,能不能单开一个系列,排除一下行业劣币
叨叨真的逻辑性很强
說的很好,給你一個讚👍
希望叨叨能说一期关于 原神-纳塔的主题曲。它旋律虽然简单,但在编曲上很震撼
想请冯老师点评一下赵雷老师的民谣
非常棒的解释。
问题是国内的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许多带博老师自己只有master degree.
Curtis 老的也很多只是学士而已
聽叨叨冯博士一席话,四捨五入等如在大學上了音樂課了!哈。说的真好,读了博士逻辑就是清晰有條理!
我是搞笑内容的忠实观众😄
……就是做饭烹饪这个事情吧,其实还是有很多(化学)科技在里面的。有一个美食博主就比较经常讲科技狠活。做饭应该能算食品科学的分支吧。
搬小板凳看热闹咯!花生瓜子可乐摆上。
9:10 我还真就知道一个今井信子。还不知道她老人家健在否。😂
單就操作樂器演奏這件事情確實不需要,但是一個有學科術科專精的人才比會演奏更厲害。很多人就是這樣,會做不會教,最後就是失傳
博士是受過正統學術研究訓練 經學校認證具發現新知識本事的專業人士 音樂演奏領域當然也能算上一份
太感人了
思路清爽
發燒友的老通病了,不理解實際演奏的困難,聽多唱片買多就飄了。光是鋼琴,怎麼彈省力又好控制?怎麼彈不受傷?小手怎麼分解大和絃?踏辦要怎麼踩?等等,這都是經年累月形成一套套系統的東西,遑論其他學科。如果演奏是手藝,現在根本不可有那麼多小孩會彈《鐘》好嗎?
美国理工科博士路过,现在博士普遍都挺水的……专门拿音乐演奏博士拿来黑其实是很没劲的。
有點像歐美音樂圈的差異,歐洲的學位認定跟美國是真的差異很大
读什么博士都不是没用没意义 但肯定也不是对谁都有用。博士群体专业整体水平肯定比非博士高,但当然不是每个拿博士的含金量都高。说真的我觉得理科水博很多 大概比音乐多
一針見血👍🏻
扎实!
棒❤❤❤
阿德里奇有没有博士啊?
音乐学的,后来又读了钢琴专业。我只能说那个人没有系统学过音乐吧?
Up这里的逻辑不太对,有一点我需要指出来:我同意很多举世瞩目的音乐演奏者没有DMA并不能证明DMA没有用,就比如up主说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唯一。但是,这个说法成立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举世瞩目的音乐演奏者中大多数是有DMA的。就比如说,确实有数学神童纯靠自学就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大多数学家是通过正统数学教育读博出来的,那么这证明正统数学教育对塑造数学家虽然不是唯一途径,但依然是很重要的途径。但你要放眼看过去世界顶尖的演奏家里只有少部分是有DMA的,那这恰恰证明DMA对演奏家的塑造没什么用,天赋才是最重要的。这再结合up最后说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考虑,更加说明这个学位本身没有对演奏水平有帮助。要不就是本身演奏水平就很高,纯粹为了职业稳定来读的博;要不就是自己水平不行,想走教师路线混口饭吃,类似于师范学院。这个跟数学博士或者大多数理工科博士学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觉得承认博士教育无用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的博士就是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用处,我自己也拿的这方面的博士学位,非常有体会。
主要是 “音乐演奏博士”这个title误导人,演奏的好不好那么主观的事情,还要加个学位,就很奇怪了。
同意up主的绝大多数观点,但是今天有一点疑惑,按照您的说法,大家学完博士都抢着去教书,那大家都成老师了,最后教谁去:)
没明白你的疑惑的点。且不说博士的录取很严格,不是谁想读就能读,读了的也不是都能毕业,毕了业也不是想教书就能教,因为大学数量有限,还是得择优。单说”大家都成老师了,教谁去”这个问题,你是说没读博士、不当老师的人会一辈子都上课么?而且也不会有新的学生,也没有新出生、新长大的人,所有人就都固定住了?老师多了,于是学生就必须少了?
@马蒂思斯
打脸了😂
院士
好多一知半解的都开始搞这种所谓音乐科普吃流量了,最搞笑的是最近经常刷到一个叫上官音乐的,天天发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贬的一无是处,还说电吉他电贝斯这种才是现代乐器,其他的都得淘汰,最难崩的是最近有个说中国的笛子是垃圾,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都比中国好,然后人家举的第一个例子是尼安德特人的骨笛,我表示???
艺术和学术还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有严谨的逻辑数据标准的,科学的理论都是有标准和规范的,但艺术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音乐,音乐是人对声音得感受,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音乐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包含了地方文化特色,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若是你研究的是音乐史,那就和历史一样,历史是明确的,历史不会变,这就是有明确的标准了,研究音乐史,可以归类为学术研究,但音乐可不是学术,老鼠爱大米是学术吗?显然不是,可是很多人喜欢,若是你是乐器演奏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演奏大家喜欢的音乐,大家喜欢的是没有标准可依,所以就不可能是学术。阿炳的二胡当时是代表二胡最高水平,可是若从学术来讲,阿炳小学文凭都拿不到。若是用文凭来区分演奏水平,阿炳可不就这个行业门都进不去了?
你感覺不到規範不等於沒有規範,嚴謹的歷史研究跟網紅的歷史頻道都是在講歷史,除非你真的熱愛,不然你不會去研究歷史,音樂也一樣,你沒有研究過音樂,所以你才會覺得藝術沒有規範,但其實音樂有規範
教授敛钱和延长情人关系用的
你把那些英语解释拿掉,就不要解释的那么费劲了!
1:28 美~~~国乡巴佬😂
“如果一个行业永远没有学术研究,那它就永远会停留在工匠层面。”老师说得太好了!若是没有进一步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咱们将仍旧停留在占星术,炼金术,巫术的层面,而永远不会有天文学,化学,和医学了
最好音乐演奏者可不一定是搞音乐学术研究的,记得好像博主说过,搞声乐研究的往往没有好的音乐作品,有好音乐作品的往往不是很精通乐理。若是精通乐理就能写出好的音乐作品,那么作曲就可以被AI完全取代。
那些也是有系统性研究的
聽完雙方的解釋,令我感觸頗深。 我因為是純理科出身,所以馬上就能接受馮老師的解釋。😂
當個廚師不用懂化學,但實際上有一專業領域稱為"食品化學"。 就是專門研究與食物相關的所有化學反應。
我們聞到的香氣、嚐到的味覺、食材的觸感,通通都跟有機無機化合物有關。
例如怎麼煎肉更香? 溫度、廚具材質、肉質部位、調味料的成份等等,都離不開化學。
如果要更系統性的分析和研究料理方式,沒這些基礎架構,就只能靠經驗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老師傅的經驗豐富,經驗談變傳承。 但這個傳承有沒有可能帶有信息失真,導致後代再也做不出來,又或者這就是純粹的"迷信"?
那怎麼找到技法的核心? 當然是用科學法解析原因。
不抽絲剝繭,不量化,怎麼更好的傳承?
食譜不就是這樣的存在? 西餐精準到幾克,而中餐常常“少許”描述(現在也越來越多人使用精準計量單位了)。 那中餐當然不同人做出來大相徑庭,而西餐的穩定度較高。
反觀音樂,音樂是震動是頻率,那跟物理就有關係。 而你樂器的發聲和共鳴,都是靠物理現象。
那既然是物理現象,為何不能用物理學研究?
以小提琴為例,琴的好壞、人拉弓按弦如何更有效率、更不受傷、音色更好,這些都是經過物理學和人體工學迭代過的。
鋼琴的談法也是一步步透過研究迭代至今,手腕和手指最不會受傷的彈奏法才得以問世。
藝術就是可以發展出學術的,色彩的理論搭建、樂理的理論搭建、雕塑的材質理論搭建,這都脫離不了學術的理性分析。
影片也提到了很重要的觀點。
大師不用文憑,不用學這些科學知識。 但大師有幾個? 非大師又有幾個?
並不是說有無博士就是唯一能力標準,但他卻是唯一的公平衡量標準。
這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上限”,而是給普通人進入職場和教育領域的保命牌。
如果純靠表演吃飯,那表演曲目會極大地受限於觀眾口味,那可就更"卑微"了。😅
我是演奏級大提琴手,但我也不反對用物理學和運動科學的形式去分析演奏😂😂
一直追踪叨叨的平台。有理论/教授,有实操/演奏家,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思路开阔,附带理科逻辑推理的擅长,中美二国的教育背景的叠加。十分难得的up主播客!由衷感谢所有付出!
我是《音乐学》专业,我只会演奏两三件乐器,还不精😂,但是不影响我成为音乐制作人😊这要感谢科技时代的音乐制作方式。👍🏻
我和娃都是叨叨的粉丝,今天和娃说叨叨要和人辩论了,娃说,叨叨肯定能把话题一个个拿出来敲碎,因为他相信叨叨逻辑的完整性,相信叨叨的实力😊
说的真好,读了博士逻辑就是清晰。
同时催更一下搞笑类节目
其实这种事情简单用职场竞争难度列个排序就好了。 独奏家, 知名乐团职位, 各大院校教职, 看看求职难度, 和他们各自的音乐教育背景就都清楚了。
作为另一个偏应用且会被当成工匠的专业的博士,我要手动给你点一个赞❤🎉
人其实很难想象出没见过的事物
不是说学位对于音乐表演这没用,对于他们在现实中的求职当然有用,这也正是大量博士产生的原因。应该说博士学位对于提高音乐表演者的实践能力作用有限,选拔演奏人才的时候若以博士学位作为主要依据往往会错失真正有才能的演奏家而很可能选到资质相对平庸的二流演奏者。如果需要音乐表演研究的人才那可以看博士学位及其研究的成果。
音樂博士演奏代表其演奏實力是行業內最頂尖的一群,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客觀化的標準讓行業外的人去看的,在音樂能讀博的都不會是二流。
@@briany2094 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啊,如果都是实至名归也就不会有人对水博的质疑了。可以看看某些东南亚,韩国甚至俄罗斯的表演博士,个个都是一流水准吗?
@@caoliang-re6bs 那水博的標準是甚麼? 韓國、俄羅斯的音樂院/名校很多在全球都是叫的上名號的,那怕是知名度相對較低的音樂學校好了,再「三流」的演奏博士他們都會是演奏級內的前1%人口
@@briany2094 我身边就有这类人,还真没觉得他们专业有那么强,没有你想象中应有的那种水准。
@@briany2094
1. 能說出這這種話的,我肯定你本身不是音樂的行家😂😂
2.應該這種說,很多演奏行家懶得去考這些博士名譽,所以“博士”不應該是衡量演奏高低的唯一標準
也不知道这位马什么的元世祖是个什么背景--我媳妇是行里人,我们认识的DMA不说车载斗量,聚餐还是需要订大桌的,这些人都是美国学位,来自茱莉亚,琵芭迪,新英格兰,耶鲁乃至一些你可能没听说过名字的老牌音乐学院。有一点他说的可能不错,就是DMA们确实在演奏水平上可能并非当世顶尖,他们去考乐队被淘汰也是十有八九,但是乐器演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与文学写作一样,需要融合技术发展,音乐发展以及运动医学心理学以探索和发展的。这与所谓的“先锋音乐”是一脉相承的。乐器演奏从来就不是你能拉准每一个音就够了的,如果是那样,唱片的出现早就该判了这个行业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刑了。DMA的培训目标更像是运动员的教练,他们不一定要拥有最强的能力,但是他们一定要知道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以及他们心目中这个最高境界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发展方向
一個愛樂人士,說的話聽聽就好
那边回应了 你俩好好斗嘴😂
一直看你的频道就是喜欢你的专业点评,也了解了不少音乐方面的知识,谢谢🙏
音乐表演是一个实践性的行当,音乐表演研究可以算做学术研究,问题在于有大量没有太大实践指导价值的所谓研究。这类人往往在某些岗位的求职中压制前者,这才是很多人质疑的主要原因。如果就是选拔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这种学位确实意义不大,现场表演几段即可说明问题。
这算撞枪口上了😂是不是那个up主没想到小破站还有正好克他的😂😂😂
如果一个音乐博士/硕士说音乐博士没有用我会很乐意听他分析,而没有学习过音乐学术的人说这件事,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这跟十年前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出来不还是要给我打工等等言论,底层逻辑一模一样。
主要是很多拿到学术名头的人演奏水平不到位,屎盆子镶金边,只能去做史官拿别人做研究,虽然没有高下,但学艺术尤其是学表演的谁不想亲手创造历史呢?
其实读书无用论的反面是“读书万能论”,两者都是把一个东西极端化、绝对化了。
@ 确实,其实读书和读书之间差别也是很大的,主要还是看自己想成为什么人,演奏者和老师需要的技能有重合也有差异
音樂專業者必須給本期內容點個讚;
但不影響評論區裡繼續出現和“馬蒂斯思等不在線的音樂博主式”的評論。😊
不要小看樂譜!就如同數學一樣,樂譜也是一種“語言”。語言自有其魔力,語言自有其世界。西方音樂至今依然掌控話語權,也是因為重視樂譜。例如Kpop,目前北歐的音樂人在幕後扔扮演著關鍵角色。
叨叨和马蒂思斯我都看 对业余爱好者科普都很好。 意见不一致 有时只是语言表达、精确语义上有所不同而已。
不只是表達和語意問題,馬是真看不起"演奏博士"這稱號。
对于一个音乐学院的新学生 如果对演奏行业有自信或执念 他会觉得老马说的很有用 毕竟没听说过欧美上点档次的交响乐团、歌剧院或其它演出机构或专业竞赛 面试/audition 过程中 会要求DMA或因为DMA加分的(如果不减分的话)但他爸妈或其他同学或许觉得叨叨说的更适用 毕竟那条独木桥太窄了 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叨叨老马实际上并没有否定对方 都讲了事情的一面
老马抨击的是利用学位崇拜进行欺、蒙的行为 进而担心影响经典音乐在国内的发展 激愤之下讲了让旁人觉得冒犯的话 但其主旨显然不在此。
他看不起看得起DMA只是个人意见 学生要不要DMA是自己的决定 学校要不要设DMA 更是只取决于市场:毕业生出路如何 有无足够生源 毕竟美国的大学象公司一样运营 赚钱才是正道。不是说学校设了学位 这个行业就因此有了”学术” 高级了好多。反之 每年各个学校取消的programs也不少 不是因为它们的“学术”突然没了 只是因为市场不行了。
@@michaelfan1306很同意~ 兩者的出發點與適用情境都不同,看似吵嘴實質上是互相補充,都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古典音樂圈。
特别好!专业!全面!
我儿子的钢琴和中提琴老师虽然在音乐中学教书,但是也是德国音乐学院的lecturers,他们都是音乐博士呵😂而且他的钢琴老师还是在唱片公司出专辑的concert pianist,所以技术和学术不矛盾。
而且这个博士最好有理工科背景,因此逻辑清楚,像叨叨这样的,哈哈
最爱看叨叨老师有理有据的怼人,能不能单开一个系列,排除一下行业劣币
叨叨真的逻辑性很强
說的很好,給你一個讚👍
希望叨叨能说一期关于 原神-纳塔的主题曲。它旋律虽然简单,但在编曲上很震撼
想请冯老师点评一下赵雷老师的民谣
非常棒的解释。
问题是国内的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许多带博老师自己只有master degree.
Curtis 老的也很多只是学士而已
聽叨叨冯博士一席话,四捨五入等如在大學上了音樂課了!哈。
说的真好,读了博士逻辑就是清晰有條理!
我是搞笑内容的忠实观众😄
……就是做饭烹饪这个事情吧,其实还是有很多(化学)科技在里面的。有一个美食博主就比较经常讲科技狠活。做饭应该能算食品科学的分支吧。
搬小板凳看热闹咯!花生瓜子可乐摆上。
9:10 我还真就知道一个今井信子。还不知道她老人家健在否。😂
單就操作樂器演奏這件事情確實不需要,但是一個有學科術科專精的人才比會演奏更厲害。
很多人就是這樣,會做不會教,最後就是失傳
博士是受過正統學術研究訓練 經學校認證具發現新知識本事的專業人士 音樂演奏領域當然也能算上一份
太感人了
思路清爽
發燒友的老通病了,不理解實際演奏的困難,聽多唱片買多就飄了。
光是鋼琴,怎麼彈省力又好控制?怎麼彈不受傷?小手怎麼分解大和絃?踏辦要怎麼踩?等等,這都是經年累月形成一套套系統的東西,遑論其他學科。
如果演奏是手藝,現在根本不可有那麼多小孩會彈《鐘》好嗎?
美国理工科博士路过,现在博士普遍都挺水的……专门拿音乐演奏博士拿来黑其实是很没劲的。
有點像歐美音樂圈的差異,歐洲的學位認定跟美國是真的差異很大
读什么博士都不是没用没意义 但肯定也不是对谁都有用。博士群体专业整体水平肯定比非博士高,但当然不是每个拿博士的含金量都高。说真的我觉得理科水博很多 大概比音乐多
一針見血👍🏻
扎实!
棒❤❤❤
阿德里奇有没有博士啊?
音乐学的,后来又读了钢琴专业。我只能说那个人没有系统学过音乐吧?
Up这里的逻辑不太对,有一点我需要指出来:我同意很多举世瞩目的音乐演奏者没有DMA并不能证明DMA没有用,就比如up主说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唯一。但是,这个说法成立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举世瞩目的音乐演奏者中大多数是有DMA的。就比如说,确实有数学神童纯靠自学就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大多数学家是通过正统数学教育读博出来的,那么这证明正统数学教育对塑造数学家虽然不是唯一途径,但依然是很重要的途径。但你要放眼看过去世界顶尖的演奏家里只有少部分是有DMA的,那这恰恰证明DMA对演奏家的塑造没什么用,天赋才是最重要的。
这再结合up最后说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考虑,更加说明这个学位本身没有对演奏水平有帮助。要不就是本身演奏水平就很高,纯粹为了职业稳定来读的博;要不就是自己水平不行,想走教师路线混口饭吃,类似于师范学院。这个跟数学博士或者大多数理工科博士学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觉得承认博士教育无用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的博士就是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用处,我自己也拿的这方面的博士学位,非常有体会。
主要是 “音乐演奏博士”这个title误导人,演奏的好不好那么主观的事情,还要加个学位,就很奇怪了。
同意up主的绝大多数观点,但是今天有一点疑惑,按照您的说法,大家学完博士都抢着去教书,那大家都成老师了,最后教谁去:)
没明白你的疑惑的点。且不说博士的录取很严格,不是谁想读就能读,读了的也不是都能毕业,毕了业也不是想教书就能教,因为大学数量有限,还是得择优。单说”大家都成老师了,教谁去”这个问题,你是说没读博士、不当老师的人会一辈子都上课么?而且也不会有新的学生,也没有新出生、新长大的人,所有人就都固定住了?老师多了,于是学生就必须少了?
@马蒂思斯
打脸了😂
院士
好多一知半解的都开始搞这种所谓音乐科普吃流量了,最搞笑的是最近经常刷到一个叫上官音乐的,天天发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贬的一无是处,还说电吉他电贝斯这种才是现代乐器,其他的都得淘汰,最难崩的是最近有个说中国的笛子是垃圾,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都比中国好,然后人家举的第一个例子是尼安德特人的骨笛,我表示???
艺术和学术还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有严谨的逻辑数据标准的,科学的理论都是有标准和规范的,但艺术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音乐,音乐是人对声音得感受,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音乐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包含了地方文化特色,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若是你研究的是音乐史,那就和历史一样,历史是明确的,历史不会变,这就是有明确的标准了,研究音乐史,可以归类为学术研究,但音乐可不是学术,老鼠爱大米是学术吗?显然不是,可是很多人喜欢,若是你是乐器演奏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演奏大家喜欢的音乐,大家喜欢的是没有标准可依,所以就不可能是学术。阿炳的二胡当时是代表二胡最高水平,可是若从学术来讲,阿炳小学文凭都拿不到。若是用文凭来区分演奏水平,阿炳可不就这个行业门都进不去了?
你感覺不到規範不等於沒有規範,嚴謹的歷史研究跟網紅的歷史頻道都是在講歷史,除非你真的熱愛,不然你不會去研究歷史,音樂也一樣,你沒有研究過音樂,所以你才會覺得藝術沒有規範,但其實音樂有規範
教授敛钱和延长情人关系用的
你把那些英语解释拿掉,就不要解释的那么费劲了!
1:28 美~~~国乡巴佬😂
读什么博士都不是没用没意义 但肯定也不是对谁都有用。博士群体专业整体水平肯定比非博士高,但当然不是每个拿博士的含金量都高。说真的我觉得理科水博很多 大概比音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