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6 лют 2025
- #MM #700萬種生活 // 3歲打到80歲 筲箕灣半世紀荒廢街市藏乒乓高手 練出前香港甲組乒乓球冠軍球員 人手搬山建公屋 開揚靚走廊 175平方呎單位當年月租只59元
到底要怎樣,才算是一個社區呢?
「一群人以自由結合的方式,所居住的特定區域。」維基咁寫。
筲箕灣明華大廈旁,有一個荒廢街市。但每朝早7時到晚上11時,都有街坊在這裡打乒乓球。星期六及日的中午過後就更熱鬧。我們朝早9時多到球場,已有人在練球。椅子上大葱,節瓜旁是成筒的乒乓球,街坊李先生撐起摺叠電風扇,鐵絲網外白蘭樹透著光,樓下城隍廟淡淡的香火味飄來,李生髮絲微動,心情愉悅,抛起乒乓,開波。
原來筲箕灣自帶一股乒乓之氣。話說50年代這裡出了個天才乒乓球容國團,1959年代表國家隊,擊敗匈牙利名將,奪得中國體育史上首個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60年代這裡籌建當年香港的大Project明華大廈,1972年左右,中美間有乒乓球外交。屋邨裡本來共只得數張乒乓球枱,變成差不多每座大廈都有1張石球枱。多的時候有2張。城隍廟旁的街市大樓,頂樓是兒童遊樂場,三樓有4張木搭的乒乓球枱。1968年已遷到這居住的譚Sir說,當年整個筲箕灣的大中小朋友,都會跑到明華大廈來打乒乓球:「當年冇乜嘢玩嘛,球場要跑到鰂魚涌太古那邊。乒乓球你兩個人就能打,當年很熱鬧的。」人多的時候,街坊由1座跑到25座,都可以找不到一張枱來打球。
而位於街市遊樂場的三張球枱,由木枱變成纖維球枱,最好打,高手都聚集在此。8、9歲的譚Sir係完全無機會在此打球的。大家像打魔神塔般,在大廈公共空間練好武功再來挑戰三樓高手枱。係筲箕灣波友的共同目標。
這裡出過許多經典人物,除了8歲來打球,後來成為港隊代表的麥景皓;一個在樓下街市賣牛肉的「牛肉佬」,「(圍裙上)滿身血喺度打波,好恐怖㗎!」;一個打球多年的魚蛋叔,跟麥景皓好Friend,曾把他丟落垃圾桶。不過近年生病住院,沒再來打球了。
街坊平時會聚會喝茶,搞街坊球賽,甚至組旅行團作短線遊。疫情初期,好些長者買不到口罩,這裡的街坊就幫忙張羅。小問題,總能找到幫手。3歲到80歲,高手與新手,都在這裡找到他們的對手。剛才提到的前港隊球員麥景皓,在這裡找到人生的起步點。
我們打電話聯絡到麥景皓時,他都說:「冇呢度我無今日呀!」他在這裡個「朵」叫「麥景」,小時候學校就在附近,午飯時跑來打球,完了就衝回學校上課。放假時一天在此流連5、6小時,街坊會落街買定叉燒飯給他吃,唐伯當年也是他的對手,最記得魚蛋叔,希望有機會與他再戰一場。還有從小玩到大,相識了17、18年的大興。雖只兩三年的時間,但練就他對乒乓的愛,而所謂街場,有它的特點: 「每次來都有不同對手,大家打法千變萬化,現在的小朋友其實都可多打街場,讓自己的反應更靈活。」練就一身好武功,加入校隊,升上港隊:「像一個大家庭般聚在一起。一起進步,一起鍛鍊。」
這裡有著大伙的記憶。不過,隨著社區重建,明華大廈13座樓宇已封剩四座,有些街坊搬到筲箕灣其他屋苑,或新建的明華大廈去。閒來還是回到這裡相聚。而這座荒廢街市,其實都有可能被清拆。1968年已住在這的街坊譚Sir成立乒乓球會,同時希望可以向有關當局,申請不要清拆,或者可以另覓地方,重組這個自由的球場,讓區內街坊保留相聚的地方。
Clara正在為明華大廈,進行一個叫「細說明華」的社區紀錄。惟這麼多公屋在重建,為何偏要記錄這一座?當年政府到處覓地建屋,平地用完了,就跑到山上來,許多那個年代建的公屋,如勵德邨、祖堯邨都建在山坡上。據今年92歲的工程師崔Sir說,當年的筲箕灣,盛產香港有名的花崗岩,在未有許多大型開鑿機器的年代,這裡要用炸藥炸崩個山,再以人手推走碎石,工程不停延期,Clara:「唔係賴地硬呀。係年報都寫,塊地太硬了好難開鑿。」這樣掘下去不行啊,當時的著名華人建築師司徒惠就放棄了,索性把半座樓嵌在斜坡上。大廈樓高9層,山腳東大街那邊的入口,位處山腰,阿公岩道那邊的入口是3樓,中間以三層樓梯及平台連接。有些座數之間再搭橋相連,四通八達。3 ,000戶裡,最小的單位有175平方呎,當年月租59元。一開始便超額申請10倍申請,算很轟動了。回想60年代,東大街之後就避風塘與大海,風一定更涼快。I字型的大樓,向南的單位都有露台,據香港的太陽軌迹,迎來更多陽光。向北的雖沒露台,但租金相對便宜,更多不同階層的人負擔得起。每座大廈下,或平台上都有公共空間,裝有晾衫架或像氹氹轉等遊樂設施,讓人多參與社區活動。當年的公屋單位,著重鄰里互助,室內設計相對簡單,把生活都放在公共空間進行。
這個年代的公屋,最大特色是中央開陽的天井與走廊,全座大廈上下互通,抬頭可見藍天,照亮全座大樓。住在明華大廈30多年的楊婆婆,她住的G座已被圍封準備清拆,她本可選擇遷往新建的公屋單位,但還是選擇暫時遷往未拆的舊式大廈,多住一會兒。「呢度三樓,(由阿公岩道入)唔使行樓梯。」現在都有電梯了啊!「電梯會壞的嘛!租金又便宜。而且女兒都喜歡這裡(舊建築)。」當年少有人安裝冷氣,夏天大家都門戶大開來扯風,保持空氣流通,甚至坐在走廊上吃飯,跟鄰居有許多見面聊天的機會。雖然偶有吵架,但左鄰右里的關系還是較緊密的。女兒Wyee最喜歡這裡了,「喜歡這裡像個私人屋苑,很安靜,阿公岩道不算多車,巴士就停在外面。」母女倆常在阿公岩道散步聊天,想起座與座之間有些出入口,「我小時候會『捐窿捐罅』,由阿公岩道3樓進,中央平台2樓出,跑到山腳鄰座1樓入,2樓又出。」嘩,玩伏匿匿豈不是跑到人都癲,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媽媽總能準確地遞到遲了歸家的她,「看到她的身影自遠方走來,哎呀死梗喇。她太了解我了,你記得嗎?」楊婆婆搖頭「 忘了。」母女笑作一團。
Wyee:「舊的大廈,有種特別的感覺。那情懷代表了那個年代,那個時代的自己。現在拆掉都是好事,新發展可住更多的人,就怕記憶會消失。」
涼風徐徐而來,樹影婆娑,Wyee欲言又止: 「哼哼,都沒法的。」
細說明華: www.hshousings...
麥景皓UA-cam頻道: @user-nf5zq5en7f
策劃:陳慧敏
主持:陳伊鈴 Elaine
攝影:黃柏基 李軒
剪接:李軒
監製:王秋婷
#筲箕灣 #筲箕灣街市 #明華大廈 #乒乓球
#乒乓波 #乒乓外交 #陳慧敏 #MM_Man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mm.millmilk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UA-cam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____
MM Website: www.mill-milk....
MM Instagram: / mm.millmilk
MM Facebook: / mm.millmilk
____
CHUCKY|@chuckyching
/ chuckyching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phoebe.unprofessional....
ELAINE|@elaine_wow
/ elaine_wow
京|@phaedruslam
/ phaedruslam
KAREN|@karen__yukiu
/ karen__yukiu
MANYI|@manyishum
/ manyishum
SAM|@midwin_
/ midwin_
阿朗|@mm_longgg
/ mm_longgg
NATALIE |@nataliewwong
/ nataliewwong
APPLE | @apple.hiufung
/ apple.hiufung
後記:
遲來的後記。
估唔到咁多街坊返嚟相認。
訪問出街後,街坊打來竟係傾起筲箕灣乒乓傳奇之一的魚蛋叔。
喺球場時,其實個個都不約而同提起佢。
「佢都好勁㗎!」「佢好疼小朋友!」「佢鍾意先整蠱小朋友!」
如果你一陣子唔練波,會主動問候,叫你快啲返嚟練波。
連差了幾代的阿淳,都見過佢。
「佢腳痛唔肯睇醫生。個個街坊都勸佢。」
漸漸,他爬不上三層樓梯來球場,漸漸失了踪影。
「個個都想搵佢,但我哋淨知佢姓盧,攞花名,想去老人院搵都搵唔倒佢呢。」
魚蛋叔,希望你健康,筲箕灣街市的大家都想念你呢。
估唔到收到咁多街坊留言相聚,
訪問時有「一日飛個波落城隍廟4,5次,跑上跑落練體能」的麥景皓;
有「見到個場好舊,寫咗封信度要求改善」的KITi,
然後「翻新咗個場,同整個擋波網唔好等啲波飛出街」的CHUNG Adam; 重組案情咁。
透過Clara,仲搵倒「細個踢波,試過飛咗個波入人哋二樓騎樓」的街坊Daniel Ma,「俾人鬧囉!唔知有無打爛嘢。但每次俾街坊鬧兩句,都攞得返個波。啲街坊係好好。」(希望有機會放返條片出嚟。)
本以為呢度只係個「多街坊相聚」的小圈子。
但學之前木匠Ken話齋,「呢個圈子好大。」傾起,仲有好多快樂回憶咁。
多咗嘅片放會員啦!想睇,拍咗唔洗浪費!🫣
魚蛋嗰故事,跟本可以成為電影劇本,佢嘅活力完完整整咁活咗喺街坊嘅心入面!
希望啲條片能為魚蛋同街坊之間嘅情誼帶嚟奇蹟。
p.s.令我想起韓國電影「逆權司機」
😎乜水呀唔認識喎似乎為了呀做假
😎呢啲擺到明係阿姨肌群組佢自己嗰啲所謂朋友做價可居住社區四十幾年竟然同埋呢啲咁深入嘅留言呢啲人我唔認識呀仲有呀咁深入招呼都唔識打過去人哋屋企唔叫人呀呢啲小朋友冇禮貌
我做乜政府部門就吾講啦,但我睇左條片好開心,當年我新仔負責管理筲箕灣至鰂魚涌一帶既公園,當年返新左個場同整個擋波網吾好等啲波飛出街,原來真係幫倒街坊,仲成就左個香港隊隊員,我心感安慰,希望節目中的小朋友可以心願成真,成為世界冠軍💪🏻
成就咗整個區嘅回憶~
你唔會做康文署掛
區域市政局
多謝你
今次多謝millmilk邀請 先可以黎番筲箕灣街場打波,同班街坊聚舊。
多謝你趕頭趕命都來玩呢麥sir
多謝麥sir!
早幾年我係第一期拆卸重起明華大厦做過地盤做過地盤工人,我係短短半年認識隔離座的住戶,他們好有善,有時仲會請我食水果,我好感激的街坊亦都好懷念他們,我現休息有時間都會返去行行……祝福他們生活健康快樂……😆😆👍👍
多謝MM,我係明華長大嘅,住咗20幾年,細個真係好開心㗎,成班小朋友喺樓下玩到癲,又或者同同層嘅小朋友一齊喺走廊玩,又或者直接喺走廊踩單車真係好爽㗎,以前未裝修的時候,冇𨋢,同埋地板質料嘅關係,2邊走廊對流位好大,極通風,30度嘅夏天,行到走廊中間,係可以有涼意嘅
呢個地方真係有好多回憶,以前嘅公屋設計好有心思,而家要拆真係好唔捨得呢
我見到明華大廈被拆散左,好可惜呀!
我想我比妳大一截,我係70'S年代初至80'S住明華,當時真的同同層嘅小朋友一齊喺走廊玩滑板、單車足球、拍公仔紙、十字界豆腐,女孩子玩選美扮香港小姐、紙板公仔,間中落樓下打羽毛球乒乓波,30幾度嘅夏天,當年無一家有冷氣,我們不只(行到走廊中間),我(男子)直情開張接床出走廊訓,不知幾爽,中秋節最開心約定隔離屋D細路,一齊玩燈籠點蠟燭熱鬧到不得了.我在明華嘅長走廊和呢個地方,度過左開心的童年,十分難忘...
Elaine 講說話時既面部慢動作同肢體動作,顯示出一種內發的優雅與沉穩特質,呢種氣質超乎五官之美,所以令人睇落會越睇越順,越順越想睇
都幾明顯係MM重點栽培嚟
完全認同
以前在60年代重可以看到啟德機埸的飛機起降,又可以在9樓放風箏互片,中秋節每層樓都很多細路仔玩燈籠,年三十晚有人拍門叫接財神...............難以忘懷的往事
20多年前,中一時的好朋友曾經帶過我嚟呢度,喺天台玩捉仲整傷隻腳流血見骨。段記憶已經埋沒咗好耐,而嗰位朋友亦都中二轉校失去左聯絡,多謝MM令我回憶返呢件事。盧柏明希望你現在活得安好😊😊
多謝MM,個人回憶番晒嚟 ,四十年前成長地留下很多兒時回憶,
遊樂場 乒乓枱 ,打羽毛球 ,踢足球等等!
就要拆卸了!希望邨民身體健康!
街市活化兵兵球之地真的好好, 相信當區的政府人員係少有做事的一群。謝謝呢集非常好的報導👏👍
呢條片做得好好, 值得更多人睇. 第一段睇得出街坊嗰隻bonding, 乒乓波真係好有凝聚力. 第二段介紹返明華大廈, 喺短短時間內突出到佢同其他公屋嘅唔同, 如果可以長啲時間就更加好! Well done, Elaine 同MM!
其實 MM 的片好多都好貼地同親民, 岩睇好多,
好過果堆咩L野 試當憎、未辣、....
希望政府能夠安排一個可以打乒乓波既社區,讓社區凝聚力伸延下去,是石檯不是石檯,那都不重要。感謝MM。
唐伯老當益壯! 連結老中青三代! 充滿人情味嘅社區🏓
多謝MM將我長大嘅地方拍得好靚,感謝!
佢本身都好靚!
香港以前不嬲都係咁❤我哋原居民細個住海邊,有偷渡客拍門攞飯食,阿爸都會幫佢哋充飢,佢哋食完就走…簡單平水相逢都會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唔知幾時香港變到家不成家😢
後半段都好感觸,地鐵/海底隧道/中大校園設施…我爸爸都有份起,佢冇話比我哋聽佢嘅辛酸史,反而佢死後從叔叔口中得知同你哋所講嘅一樣咩都要徒手做,阿叔憶述其中既高難度,當時畏高嘅爸爸就咁爬上天秤打樁……
可惜我爸爸咩福都未享過50幾歲就得大病去咗賣鹹鴨蛋,冇得搭地鐵冇得過海底隧道……
MM真係好勁搵到咁多好題材
196X... 筲箕灣官小放學上明華搶檯打乒乓.石檯好彈, 陰力先放網前, 但因彈力亦好易[秋]波.
今集拍攝得好好
謝謝MM
每次入嚟睇片都有驚喜
Elaine 主持介紹得好好
原來身邊都有朋友睇呢個Channel
昨日又推介左另一個朋友睇
多謝支持
@@mm.millmilk welcome
咁用心製作值得推介俾朋友睇啦
喺呢條片感受最深刻嘅就係人情味,最純粹嘅熱情、運動精神、現今社會難得一見嘅左鄰右舍摯誠友情
用心管理嘅私人屋邨都未必做到咁好。
好好好有人情味。
多謝mm發掘更多題材。
MM 走既方向唔錯,深入社區挖掘五同故事,雖然TVB 都做唔少呢類節目但係MM都搵到題材真係唔話得
懷念以前打波大過一切嘅生活
多謝呀man多謝Elaine
好鍾意今集嘅畫面
你都係街坊?定係第二條邨都係咁㗎?
多謝你嘅讚賞!
@@ahmanchan3460 雖然唔係明華街坊,不過我哋嗰個年代唔係踢波就打乒乓波架啦!
你嘅故仔由Elaine主持呢個配搭好好!
唔錯 介紹得幾好 聽落好自然同舒服
呢個視頻係我居住社區筲箕灣一個街市已經荒廢咗㗎啦有四張乒乓波枱😎 我都有喺度打乒乓波🏀 但係你好似博大霧😍
🏀 好啦唔再搵落去喇 最初呢呢個視頻冇咩人留言㗎咋 我囉同埋或者我社區居住嘅居民 有好多係 做假🏀
好多謝MM 做呢個題材,找回很多兒時回憶❤️
故事正,Elaine好正
睇咁多集,呢集主持最靚
多謝MM,回憶番哂黎。
廿年前街市木枱好多人打,通常冇位就去明華大廈石枱打,再無位就去青協打,仲記得係街市係咁來回上落咁汁波,笑死。
個時怕醜,都係同朋友打,後悔冇認識其他街坊
今次條片感覺上緊另一個層次,好可愛,攝影師D shoots 好特別,足福魚蛋~
多謝攝影師,啲shot好靚
明華大廈確實好多回憶,新街市打乒乓波好正,我住23座,現時搬了
多謝MM 團隊,好有趣呀
多謝MM給我們保留好好回憶!
謝謝MM 團隊,看了這個訪問,很感受到街坊之間的溫暖!
要開elaine後援會了~
(勁呀MM 一年唔使就追平試當真訂閲數,恭喜!繼續加油!)
試當真呢啲唔該番屋企啦
@@k.e641 佢哋真係由屋企開始拍片,令人佩服。
間中週末戓日我都會上來打乒乓球,片中的人很多我都認識,講起魚旦,聽說數年前跌斷腳,冇去醫院,誤用偏方,結果搞要坐輪椅..
小學後~忘了多久沒拿起乒乓波板了!看箸看箸一份兒時回憶突然湧上心頭🥲🤍
多謝!
多謝Ricky Lee支持!
主持有d似JM
好有人情味,有波友同你打波既社區,真係好難得。
有d舊既事物政府應該去保留,唔好一味為左塞更多人而重建
好多新公屋仲要係起比新移民😓
真係太舊啦,唔多唔少都有唔少暗病,無計。不過如果班居民好多都住番明華應該仲可以keep到(不過無可否認租貴d)
She is cute
一早講左佢似JaiceMan 又唔信
仲要係塞比南亞大軍先夠離地!本地人排極都冇呢幫落後人種就輕易上樓攞盡各種福利
近排做得最好就係呢條片
🥰
拍得好好,多謝你地MM
睇完條片都想去睇吓,打吓波,我係區外人,但都會周圍去睇,周圍打波,我自己對打乒乓波一直無放棄打咗好多年,都成為我生活一部份
歡迎大家一齊來打波,筲箕灣~譚
@@任我行任我行-z6j 多謝你譚sir,今日過嚟打完波好開心,有呢個場真係好好
@@Hang_1995 歡迎有時間再嚟打波!
😎鍵盤備做手腳原因手機嘅gogo play亦都被非法控制不特止呀將手機嘅gogo play變咗家庭式悠然嘅表格都有問題啦你睇唔睇到永遠都係空咗置頂嘅方格
呢集拍得好好!讓人了解那區街坊,人情味,汗味😂
💦
歡迎各位街坊同喜歡呢條影片既朋友訂閱‘’港乒講乒‘’同"millmilk" channel 'ua-cam.com/users/c%E6%B8%AF%E4%B9%92%E8%AC%9B%E4%B9%92'。
多謝🏓🙏
拆真係無辨法, 現實麻.
情懷記憶, 留在心中係最好既.
非常喜歡這一集🎉
:我希望攞到世界冠軍
:哦~但你首先要打贏唐伯先喎~
😂😂😂😂😂😂
報導手法好有當年壹週刋副刋既味道呀。good
佢地個班人有係蘋果度做過
我相信很多老的明華大厦居民都讀過東華三院第二小學。(宝民街)。小息時,學生大部份用地上打乒乓球。因為全校只得二張乒乓球檯
elaine 好靚女
易拎👍👍👍今集同梅窩嗰集都有一樣,係你身上散發活力同陽光,說話清晰之餘,亦都係感受到投入係訪問當中! 19隻37號鞋😆!!加油啊!
所有野都好靚,令我有興趣去睇下。
童年時曾經係呢到渡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非常之感謝🙏🏻記載住呢個舊屋邨
你唔使喺度假惺惺作態😍人哋吹水呀吹大一兩蚊你條友犀牛角大呀推介幾十蚊就多緊你㗎喇
好多回憶,謝謝。 #17座前居民揮手區 :)
我住過17座1樓
香港舊嘅大廈,有一種味,人情味,零舍開心,齊齊歡笑,齊齊樂。
拍得好好好有人情味
現在住新建公屋真幸福 @@@
E條新靚妹,條條串片好高質下❤
我見到都想過來打,好開心的氣氛
即時諗返起有大部份人都係由石檯打到木檯纖維檯技術一路進步上去既童年回憶..~
(想同主持打乒乓波+1🤣)
I think this is the place I used to play in the late 70's. I move to US in 1981.
條片睇見都覺得開心
加油小朋友,世界冠軍絕對有可能
真係好靚既屋村, 多謝介紹...另小學日日打乒乓波, 睇完後好想黎打番吓同埋行吓呢個甘靚既屋村
我都喺呢一度打乒乓波㗎小朋友嘅時候因為我嘅社區係筲箕灣郭富城先生亦都係明華大廈嘅曾經住客
非常好的視頻
由細打到大 童年回憶:)
呢段片好正
Thank you MM produced this video. Yes, like other audience said it brings back the old days and lots of treasury of memories. I want to use this video to find someone I know from Block L, 3 floor facing North, the first unit, three sisters and parents. if anyone know them, please advise, their last name is Chan. 陳可兒, 陳樂兒, 陳美兒
How about someone by the name of 陳潔兒(宜)instead?
Hello, I know them.
@@ozkar6136 All the four? or just three?
好鐘意咁有人情味的地方吖
舊時香港真係好靚,好有特色
Reminds me of when i was growing up in tuen mun...btw Elaine looks like a teenager
唔係話我竟然可以留到演 取消咗㗎喇喎唔好嚇我喎
我細個鍾意同大佬係E同F座中間打羽毛球,試過5點落去打,嘈醒人😆
希望MM搵到魚蛋叔同班街坊聚一聚!
成為 Elaine FANs 了
美好香港,珍貴的記錄❤
Yes, 城城係我地既舊街坊呀
話題佬好耐冇見呀,估唔到會喺條片見到你😂
呢個公屋真係設計一流仲有大露台👍
以前起既公屋仲有心思宜家新公屋…..
好似呀伯咁講我細個技術唔夠只可以去打石檯, 偶然都會去街市上面睇下有冇技術更差既可以搓檯, 不過就算嬴左冇耐都係會輸比人最後都係返去打石檯.
有機會想同Elaine打乒乓波
5:51係配音郭立文,好耐冇聽佢把場。
好勁球手👍👍👍👍💪💪💪💪👏👏👏👏
好好睇!
😎做人印擦嗰位仁兄未離開我嘅手機網落🔥😍
😎流嘢嚟呀捉緊群組冇辦法連結投訴舉報評論
呢度有好多都係博大霧 幫出咕碌叔叔呀🤩 呢度係香港島東區你嘅地圖喺旺角 躝屍趌路啦🤩
😎 盜用我手機網絡身份去演繹呢個角色呢啲我個人嘅社區資訊最鍾意喺我手機網絡搜尋還 記得維基百科🤩
關於明華大廈 點解無雙號 其實有好多人唔知 面向電車總站就係雙號 佢地分開咗 面向阿公岩係單號 仲有英文字母都係今排 除咗白色果座25座
住左咁耐香港島都唔知😮👍🏼
現時街市的地址,以前是一舊樓。這裹有一間燒肉鋪。那年代筲箕湾燒肉铺不是太多!
啲街坊我全部都識😂
我1986入住當年五歲 舊樓好通風 我就住G座 家陣新樓租貴過舊樓幾倍 而且唔通風 同埋以前人情味好過依加 完全冷漠果款
請教各方師兄師姐:拋波發球有什麼秘訣呢?唔知點解我一拋波發球就發唔到... 一係個波就發到軟腳🦀咁 😭😭😭 但如果唔使拋波嘅話我發球係冇問題喎~ 🙏🏻🙇🏻♂🙏🏻🙇🏻♂🙏🏻🙇🏻♂
香港仔漁光村同明華大廈好似,我行山經常好奇望下。😂可惜明華因為重建被拆除中。😢
係4:42嗰個小朋友話D伯伯嘅膠好難打,因為D伯伯係用長膠 長膠嘅特性 係會將粒波變旋轉,所以有D乒乓球師兄就會覺得好難打🤣
食西🏓
打長膠會好吃力,p.s本人係反膠
所以長膠又名邪膠🤣
個阿伯係有料度 86歲 仲可以用乒乓波打到3個水樽
我同唐伯交過幾次手,佢d波係唔易打,我年紀同佢相差近五十年,我都唔夠佢打,真係老而彌堅,莫說打乒乓,到我八十歲唔知要唔要用拐杖行路,甚至長期在病床上..
一開始睇到主持訪問其中一位阿叔提及「明華大廈第1座、第25座」,這是語病問題。讓我幫不懂內情的外區人修正一下資訊吧,其實正確來說,「25座」應為明華大廈A座,只因路段是位處於亞公岩道25號吧;至於已拆卸的原M座則原本位處於亞公岩道一號。在過去的五年內,原K、L、M座(即原本為亞公岩道5號、3號、1號)位置,已拆卸並重建為新明華大廈1座及2座了。所以有必要在此澄清。
其實我同呢個乒乓球場有少少緣分, 細個嗰陣時同老豆喺嗰度打波。周圍好殘呀, 最後忽發奇想,寫咗封信放響旁邊小販管理隊辦公室門口嗰度要求改善。
點知後來有人打返電話畀我哋, 問我哋啲意見,更改裝到分開兩邊高低樓底開燈嘅設計(日間背光睇唔到乒乓波)同埋重新幫牆身油油。
算唔算我老豆成功為大家爭取呢?
好正啊!
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