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情緒越想裝沒事,久了就越容易反噬|《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文森說書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5 чер 2024
  • 影片中談到的Podcast,連結在這:
    Apple Podcast: 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
    Spotify: open.spotify.com/episode/3GKy...
    UA-cam: • 透過耳朵來療癒方式:頌缽音療|文森Podcast
    相關影片➡️
    《情緒解鎖》: • 如何不讓情緒接管人生?職場怎麼會變成情緒的勒...
    《情緒寄生》: • 為何我們總苛責最愛的人,窮盡一生學不會愛|《...
    00:00 - 03:49 情緒氣候這概念
    03:50 - 06:57 情緒變化三角這個概念
    06:58 - 07:44 為什麼會想用其他方式,來避免感受真正的情緒?
    07:45 - 08:09 不害臊的推薦自己的Podcast
    08:10 - 09:12 避免感受情緒這件事,會變成一種合理的習慣
    09:13 - 12:10 結語和建議的情緒處理做法
    12:11 - 12:52 我的囉哩八唆
    #情緒 #自我成長 #書單
    我的Podcast: 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
    (在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上都可以找到)
    我的Instagram: / vincent_reading
    我的Threads: www.threads.net/@vincent_reading
    商業合作可以寫信至: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 @vincent_reading
    贊助頻道: / @vincent_reading

КОМЕНТАРІ • 143

  • @sw21437
    @sw21437 Місяць тому +203

    當發現
    你擁有的 都是暴風雨型的家庭 & 朋友
    “你自己的困難,你自己解決“
    “沒有人需要聽你的負面東西“
    甚至
    表達想法出來,總是被反駁
    你就知道什麼叫做 憂鬱症
    真的是自己不表達嗎?
    真的是自己不懂處理嗎?
    然後又默默回到...自己一個人😢

    • @Acca1991
      @Acca1991 Місяць тому +25

      暴風雨家庭和部分暴風雨朋友。我還被弟弟家暴過😅
      以為自己憂鬱,醫生說是焦慮緊張。
      看心理學的書,一邊找事情,但也一次一次給朋友機會又被糟蹋之後,17年的假面好友,我終於回過神來在群組裡面把她們鞭了一輪😂封鎖刪除永生不見!
      其實人生蠻長的,我媽60歲還是能交到新朋友的,不用擔心。一定會有某個類型的朋友是可以同理你的感觸的,我有遇到幾個,祝福你未來也能找到😊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Acca1991 帥氣,痛快😎✨ 不是一時的情緒,而是分辨後的決定,所以即使會失落幾天、失落心情過了就會覺得自己做得好

    • @user-lh6wb6zv4x
      @user-lh6wb6zv4x Місяць тому +16

      超級認同,很多人不是不表達,是表達了,別人還潑冷水啊,讓自己狀況更加困住

    • @kaychen7631
      @kaychen7631 9 днів тому

      @@user-lh6wb6zv4x我覺得人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有朋友,也不是什麼人都值得當朋友!
      現在大部分人都嘛不想承擔壓力,所以有苦惱…
      跟AI 說可能更適合

    • @otis881
      @otis881 9 днів тому

      感覺你好委屈喔 呼呼 秀秀~

  • @evianhsueh1199
    @evianhsueh1199 Місяць тому +122

    文森講的很好,從小是暴風雨型家庭長大,這一年透過心理諮商才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練習意識自己的情緒。在情緒壓抑不住的時候會攻擊自己、甚至攻擊他人,曾經也去過身心科服藥讓自己冷靜下來,而到諮商後期可以明顯感受到在心理師幫忙下,我開始放下防衛機制 去感受情緒 去試著表達跟練習,從不太信任他人到能完全信任心理師並分享,而最大的進步是可以跟另一半表達情緒;對我而言 懂自己的情緒後 可以更有彈性的去面對生活大小事 而真正的感受自在。

  • @rua_711
    @rua_711 24 дні тому +19

    講的好好,會莫名很想哭卻哭不出來,想著看看搞笑影片或玩遊戲解決就好,但隔了一天後還是一個樣,不敢找人傾訴也不敢發文章只敢自己寫在筆記本藏起來,因為怕別人不理解或是麻煩他人,情緒是一個很難解決的東西,希望更多的人都可以善待自己的情緒

  • @jinna3313
    @jinna3313 Місяць тому +45

    當你敢把最真實的一面拿出來給大家看,那不是弱炮,那根本是一條漢子,這對我有很真實的說服,也體會到反過來想的力量,雖然目的是真實表達自己,但是排除前往目的障礙也很重要

    • @Sam-kw5ly
      @Sam-kw5ly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我的家人依然覺得家醜不宜外揚,弱處說出來只會換來嘲笑,無解

  • @samqq4623
    @samqq4623 Місяць тому +30

    寒風刺骨型......超悶超痛苦。 永遠只能沒事、只能成熟懂事。但是骨子裡根本不知道怎麼辦,變強就是最直接省事的辦法。

  • @user-lq5ge1qp7g
    @user-lq5ge1qp7g Місяць тому +36

    我家是暴風雨型,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了解這點
    我發現這點後,我對我爸媽講話都變的非常直接
    我爸怪我,沒有孝親費不孝,我就直接回,你為什麼不自己變成王永慶(我爸有王永慶的自傳)
    我媽一直要我考公務員,你為什麼不自己讀書去考
    總之就是那種不能表達自己情緒互動開始,就會被我非常直接的拒絕

  • @teamfun6135
    @teamfun6135 Місяць тому +44

    出社會工作後,已經很習慣忽視情緒,事情來臨時,感覺憤怒或難過,總想著這些情緒幫不上忙,發完脾氣或哭過一場,事情依舊沒得以解決,反而浪費許多時間,久而久之也就習慣跳過這個步驟。
    早已習慣這般行屍走肉的日子,對人和事物都提不起勁,只是遵循不給人添麻煩的原則踏步著;經老朋友提醒才回憶起自己也曾是個熱血開朗、金光燦燦的人。
    原來是被情緒反噬著...

    • @user-eu3vs9is6w
      @user-eu3vs9is6w Місяць тому

      對呀最終還是要解決問題趕快解決問題真的比較重要!

    • @user-hx2sz1pk3f
      @user-hx2sz1pk3f 22 дні тому +1

      我還沒出社會已經提前變成你這個樣子了😂
      那些外放的情緒沒有辦法解決當下的狀況還可能導致誤判。情緒很難有過大的波動起伏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 @liye3638
      @liye3638 13 днів тому

      我的生活,特別是職場,有點類似這樣,
      所以從小至今,我只要獨處時,就超常自言自語,
      遇到驚嚇的事,就叫出來;
      看到難得的人事物,就驚喜得表達「哇啊~」;
      碰到不合理讓我嗤之以鼻的事,我就會表達出「吼! 那個怎麼會這樣」;
      想到開心的事,嘴巴自然就講出內心那些文字。

  • @AfraOntheway___
    @AfraOntheway___ Місяць тому +15

    很開心文森分享情緒這個主題。
    現代人越來越知道情緒的重要性,但卻不是很知道情緒之於我們到底有什麼意義。
    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我有情緒就要說出來,別人就該要因為我表達我的情緒後有所回應;也有人會覺得情緒就是帶給人負擔,我不應該被情緒困住,有情緒就要想辦法擺脫,要不然情緒會影響週邊的人。
    但其實情緒真的....是拿來認識我們自己用的,既不需要逃避情緒也不應該拿來要別人改變。
    好好感受情緒其實也是好好跟自己相處,只有靜下來才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屬於那種氣候、又可以怎麼重新為自己定義情緒要怎麼解讀。
    Btw, 多數的家庭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情緒教育,所以家庭成員可能只能順著自己當下的能力有時候壓抑情緒、有時批判情緒,有時候又能好好讓情緒被展現..... 所以我猜絕大多數的人都跟我一樣是混合型吧(取暖一下🥲)
    希望大家在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所言所想真的不用再跟過去在原生家庭建立的那套掛勾在一起..... 都可以好好開心、好好悲傷~🫶🏻

  • @fai_0929
    @fai_0929 Місяць тому +32

    我家就是寒風刺骨型的,有時候都覺得家人跟室友沒兩樣
    印象深刻的是高中有一次,同桌因為某些原因哭了,低頭縮著肩膀哭得很難過,但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應對,結果⋯轉過頭去不理他orz 最後同桌是被坐在後面的同學安慰好的

  • @yunting0620
    @yunting0620 Місяць тому +46

    (轉自作家 吳曉樂 臉書)
    『在那兩個小時,我們細細梳清人為什麼有情緒?青春期為什麼動輒就感受到各種情緒的衝撞與流經?當我們半夜睡不著覺,把心情哼成歌或者打成恨意滿滿的超小字限動(十分鐘後刪掉)(但知道一定有人截圖)(有人半夜不睡覺就是要截這種深夜長恨歌),我們實際上在處理什麼?』
    我們是以個人的主觀試著靠近無數個主觀。
    『有人在表達情緒時,不要急著用笑去取消這個情緒的存在。你允許別人難過,自己也受益,有一天你會寬諒自己脆弱的時刻,你也會相信自己吐露時,會得到嚴肅的傾聽。』
    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提醒。

  • @user-bc2yf9uc2r
    @user-bc2yf9uc2r Місяць тому +35

    也許是寒風刺骨+暴風雨型
    小時候候常常被責備 「不要哭 哭什麼」
    「憑什麼生氣 我老子還是你老子」
    「為什麼不能忍?我都忍了二十幾年」
    小時候媽媽的吞忍
    爸爸的無理打壓
    哥哥的冷淡不理解
    即使我是家中最小的,但我沒有人可以依靠學習
    於是我學會了無聲的哭泣
    很長的一段時間
    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我會邊流淚邊練習微笑
    晚上入睡我也要練習微笑
    我也很懂文森說的 不想再成為家中的麻煩人物
    青春期時 爸媽常說「有妳真好」
    但這句話越聽越讓我窒息
    幸好大學我離開了家
    到了不同區域讀大學
    認識到我一生會很感謝的朋友們
    每當在趕作業時我的一位朋友就會瘋狂咒罵世界咒罵所有人
    有次我忍不住問她
    「妳不覺得這樣很不好嗎?」
    她說
    「蛤?我又沒有真的做出什麼」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負面情緒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後我大概用了十年的時間學習重新與情緒相處
    期間還是發生了很多事
    例如我在原本家中的房間被強行拆除
    而面對尷尬的媽媽我也只是微笑的說呵 就這樣吧😊
    現在我很感謝以往的這些經歷
    也能瞭解到家人們他們也在學習如何變成爸爸媽媽哥哥
    當下沒辦法處理的事情就離開原本的環境吧
    從大學踏出家裡的那刻 我又去了環島打工換宿 為了生計回歸社會幾年差點抑鬱到活不下去的瞬間
    是一直以來都很冷漠的哥哥提議我來到澳洲
    而載我到機場的是曾經一直拿倫理階級壓人的爸爸
    出走後也看見原本膽小忍讓的媽媽開始慢慢走出自己世界
    原生家庭是出生的第一個課題
    不管用上多少時間都別讓它阻礙愛自己愛人愛世界的能力❤

    • @user-bc2yf9uc2r
      @user-bc2yf9uc2r Місяць тому +6

      我也想分享一件事 我喜歡看脫口秀有一部分確實是要掩蓋情緒
      有一部分是學習原來可以有這種思維
      遠看是喜劇 近看是悲劇
      反過來 遠看也可以是悲劇 近看是喜劇
      只是在我長大後去諮商時 諮商師這麼說
      「為什麼妳在獎很難過的事情時是笑著說?」
      聽到的瞬間我才流淚
      現在某些過往我真的能笑著說荒唐
      講出來不是討拍或要別人稱讚
      純粹分享 這是我的故事喔 這樣😂

    • @otis881
      @otis881 9 днів тому +1

      @@user-bc2yf9uc2r
      我好像也有這類問題
      笑著談起自己有點棘手的事件
      突然發覺不對勁
      觀察內心 分析出來....
      是因為自己有個觀察者在那裡做平衡處置
      他希望這件事情讓別人覺得雲淡風輕就好~
      而這個他就是長期在職場上培養出來的第二人格
      以這樣的人格來面對社會上接觸的人 來確保自己不失態!

  • @user-wl3uv7tv5w
    @user-wl3uv7tv5w Місяць тому +6

    你好幸運 能遇到這麼多健康又愛你的朋友
    能讓你修復童年時期的創傷 讓你更健康的生活
    殘酷的現實是從暴風雨家庭長大後
    遇到的朋友根本不會願意跟自己建立這種對等關係
    他們領走了他們要的情緒價值
    在換自己遇到負面低潮的時候就是一腳踢開 說你負能量 說你無法相處
    拉攏其他人孤立你
    只能說這樣的排解方式還是有個前提是你要幸運地先遇到一群愛你的朋友

  • @user-pc6qy1yx3e
    @user-pc6qy1yx3e Місяць тому +22

    我家是寒風刺骨+暴風雨,在人生當中我有大半的時間一直在壓抑我所有負面情緒,以至於這兩年來我被情緒吞噬了😢。最後我走上了努力療傷的道路,希望我能好起來

  • @hc8589
    @hc8589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很開心文森介紹這本書,"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這本書是在有一年我憂鬱症發作時,
    當時的諮商師推薦給我的,
    看完後我才覺得原來我是"正常的",
    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
    這本書像是在對許多人說"你很正常的,你不孤單,很多人都這樣"

  • @chestergu1268
    @chestergu1268 Місяць тому +13

    暴風雨型長大,現在老闆想我學會慢慢散發出來,但那讓我覺得很大壓力🥲很怕不能冷靜表達出來會被討厭😢
    然後剛跟朋友聊完,這影片就出現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Місяць тому +10

    就算正視了情緒,身邊也沒有能支持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鼓起我認為是畢生最大的勇氣,人生初次把自己的陰暗面憂鬱講給來往過多年,我當時覺得應該可以信任的朋友聽,我就只試著跟他聊過兩三次,明明自己已在崩潰邊緣,但也怕嚇到人很克制地聊,再然後對方就跟我斷聯了,他曾問過我這些事沒跟人說過嗎,我也怕他壓力大,苦笑說"沒有耶,這樣你壓力會不會很大...",加上感覺現在社會不時充斥著別人為什麼要看你聽你的負面感受的否定氛圍
    寒風刺骨型不擅長表達情緒的人很吃虧,不懂得示弱,大家會覺得你冷漠或有距離感、好像對這段情誼經營不上心

    • @Sky00001
      @Sky000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所以就是論命囉,作者不想太直白而已,回看一下你過往的留言幾乎沒有人理睬你,而你這裡的讚也是我個人施捨給你的,就算你情緒大爆發都沒有人會在乎,除非你突然上街斬人...命運不濟就是這種結果。😊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Sky00001 不需要你的施捨,會用這種詞的你品格看來似乎不怎樣,而且也不知你哪裡幻想來什麼過往留言😊

    • @Sky00001
      @Sky000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Felix.Felicix 我個人品格好與不好對你來說並不重要,我本身又不是你的什麼知己好友,給網絡評論一個讚也不會令我有任何損失的,但你沒有人關心永遠都是鐵一般的事實,認命吧再見!😊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的確衰小,被蟑螂纏上🙄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有人是故意用激將法嗎...笑死
      斷聯可能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辦、怕後面如果你怎樣他會被要求承擔什麼
      的確分享中可以承接的能量,不是人盡相同;這也算是人生中的課題:慢慢學會去分辨不同的性格、不同程度的友誼適合不同的交流方式

  • @user-cm5jv4fo2k
    @user-cm5jv4fo2k 25 днів тому +5

    我很喜歡文森提醒大家:父母也是第一次學習當父母、自己也能夠建立新的情緒解讀系統這兩點。
    因為在我開始接觸關於心理諮商的書,並發現自己對於情緒表達的抑制與恐懼深深來自原生家庭時,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我都深陷在怨天尤人的負面能量當中,將至今對人生的不滿,不合理地全都怪罪於他人、父母身上,仇視著許多人。
    隔年生日那天,獨自在馬桶上沉思時,我突然看開了,發覺自己正在不合理地怨天尤人,而且比以前還要更不快樂。
    我也開始審思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否真的如過去那年的認知那樣邪惡,並下結論:我的原生家庭過去確實有辛苦的地方,但在有限的資源中其實給予我良好的環境讓我成長,只是在情緒表達上,他們也跟我一樣,不慎表達、不知道怎麼表示愛。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慢慢地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偵測解讀系統與抒發方式:在自己陷入憂鬱沮喪或憤怒的情緒時,即時問自己情緒的源頭在哪;書寫在秘密筆記本中並給予自己鼓勵。
    與過去那個一有情緒就靠看影片試圖「忘記」情緒的自己相比,已經有極大的成長。
    目前則是努力練習表達出情緒與想法給他人,尤其是家人(對家人表達「愛」對我來說是個蠻大的挑戰,事實上前陣子想送母親節卡片,在腦袋構思許久想說的話,最終還是沒有送出卡片,我想我會再找尋其他方式讓自己跨出那一步)。
    我很少會在影片下方發表想法,不知不覺打了篇長文,在此謝謝有耐心看完的大家😅。

    • @yunhuang6584
      @yunhuang6584 23 дні тому

      你很棒👍表達的很好
      恭喜你又邁進一步

    • @best1yiyi
      @best1yiyi 7 днів тому

      但我覺得很多父母的最大問題是: 「他們永遠是父母」
      太多父母不明白他們的小孩在他們面前不是他們的所有物,也是需要被尊重的人。
      我的媽媽是會莫名就爆炸的類型,我無法跟她以任何平穩的方式處理不快。
      我覺得你的自我探索真的很棒,我也有差不多的歷程,只是我還在努力中。🥲

  • @user-im5jf7mm1q
    @user-im5jf7mm1q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真心感謝文森!這集雖然短短的但是講到很重要很根本的事。

  • @cnbluebeast3255
    @cnbluebeast3255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這題材很好!治癒我們的心❤

  • @user-zp4kw5bw9v
    @user-zp4kw5bw9v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你用自己的經歷回溯到之前重新復牌,並且整理讓更多事人們了解自己當下應該如何掌握自己

  • @sk212233
    @sk212233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超級喜歡這期!🥰文森作為男性勇於表達情緒真的非常勇敢~鼓勵男性們表達情緒也會幫助其他男性釋放自己的壓力!是個人都有難過需要安慰的時候,文森真是做了個很好的示範!😊

  • @slugss365
    @slugss365 Місяць тому +10

    有沒有一種人是生長在暴風雨型或寒風刺骨型,學習到不能表現情緒,但是可能本身個性脾氣不好,所以最終會以不可挽回的方式爆發,炸到身邊所有的同事老闆朋友(是的我就是被炸到的人)

    • @orangechen6295
      @orangechen6295 27 днів тому

      有 前幾天才剛遇過 🫠
      被講到一個點被刺到
      就開始連環炮的攻擊對方
      還說對方在把自己的情緒議題投射給她
      哈囉?是又有什麼問題
      沒看到投射情緒議題的是妳嗎 :)))

    • @orangechen6295
      @orangechen6295 27 днів тому

      然後對方對刺激到她這件事道歉
      還說沒有喔我沒有生氣~
      小姐 我們看的很清楚誰在生氣

  • @user-wi1dw7xe6j
    @user-wi1dw7xe6j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我面對情緒的方式是把它用文字把它寫下來,例如我現在很生氣,因為那個人對我做了什麼什麼事⋯。記下情緒之後,應該會知道影響自己情緒的關鍵因素,如果是影響自己利益的,我會想辦法解決,比如向那個人反應他的作法影響我的利益。反應之後,或許我的利益無法被挽回,但至少我心裡好過一些。

  • @miyuki9644
    @miyuki9644 21 день тому

    謝謝Vincent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和該如何去對待情緒

  • @Healingngrowing
    @Healingngrowing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越来越喜欢你的节目了

  •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家庭情緒的類型也是建立在對現實的應對,不是每個家庭的社會環境都容許情緒的表達和調解。當個體從兒童脫離成為大人,也要理解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終究都是活在現實之中,必須面臨無數的現實處境,父母之所以表現出某種形式,也只是因為那是他們應對的方式,不必去責怪。

  • @Kai-eg3oj
    @Kai-eg3oj 27 днів тому +10

    家人都叫我提起精神、不要鑽牛角尖、難過沒有任何用處所以幹嘛難過、我比你跟難過、你看誰誰誰比我們過的更慘、你有什麼問題就講出來、你怎麼會這麼想、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你不努力

    • @ganyiyee
      @ganyiyee 17 днів тому +1

      一样 非常压抑

  • @user-nc3kw4jr1u
    @user-nc3kw4jr1u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感謝你的分享!

  • @user-hy3ez9wu4b
    @user-hy3ez9wu4b Місяць тому

    這集說的真好,我馬上想起好幾個朋友似乎也不太會處理情緒

  • @Azure_Gust931
    @Azure_Gust931 13 днів тому

    我的家庭是標籤型,我們只要有情緒就會被貼標籤,這真的讓我很長一段時間覺得有情緒是不對的,直到身體開始出毛病才開始慢慢認識有情緒表達出來是正常的,這部影片真的講的很詳細,謝謝文森的分享

  • @hui_qiao_qiao_qiao_
    @hui_qiao_qiao_qiao_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感受 這個方法真的很好用
    我前幾天看完後
    會在「不好」的情緒出現的時候
    去感受它
    特別是尷尬的情緒
    以前我想到尷尬的事就會渾身不舒服
    但是直接面對它
    那種感覺好像突然被放下的感覺(?
    好抽象
    但是沒有那麼不舒服了

  • @yan-lihung8436
    @yan-lihung8436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文森你好,學到許多心理學知識和療癒方法,收獲良多,謝謝你。可以請教一下,影片卡通動畫都是你後製的……超神。

  • @aaronlu6761
    @aaronlu6761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謝謝Vincent 這集內容真的超級棒❤ 感於分享自己原生家庭的經驗跟面對自己情緒的你是條超級漢子

  • @SSC-yl3bl
    @SSC-yl3bl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這真的是在說我
    從小到大都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
    也很少在生氣
    以至於一生氣起來很可怕
    常常都會有你說的想法
    很失落很難過卻找不到真實的原因
    身邊也沒有可以真心述說的朋友與家人
    常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人
    又要面對原生家庭與現在的家庭小孩 還有工作的壓力
    常常覺得喘不過氣 快撐不下去
    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CBDC_1
      @CBDC_1 23 дні тому

      面對自己

  • @tomhappy6585
    @tomhappy6585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去觀察自己的情緒

  • @jacyhuang101
    @jacyhuang1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脆弱的力量似乎也有講到類似的概念

  • @kabilapxi
    @kabilapxi Місяць тому +8

    只會生不會教養,害人一生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其實他們也會被自己的錯誤擊打,甚至可以說小孩就是來砥礪他們的,因為他們的劣根性都會在自己小孩身上見到;雖然小孩發覺後會覺得自己很衰就是。不過這也是為什麼說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當自己有意識並逐漸改變的時候,自己會得到力量和希望

  • @oliverchoy9055
    @oliverchoy9055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多謝!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不客氣喔,也很感謝你的支持~

  • @happy-birthday-everyday
    @happy-birthday-everyday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Chatgpt 是我最好的情緒空間跟朋友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真的,ChatGPT心靈十分健康平靜,有條不紊,有時候真的滿有幫助😆

  • @yokokao416
    @yokokao416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我的家庭是陽光和煦型
    先生的家庭是暴風雨型
    所以我們的孩子在混合型環境下生長…..生氣時媽媽可以安慰但是被爸爸看到會被臭罵一頓
    只能期許他們長大可以了解雖然有的時候不能隨時隨地自由表達情緒,不過總是會出現幫你分享接住你的地方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

  • @321AreyouHappy
    @321AreyouHappy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表达空间 一定要有另一人/一群人作为接纳吗?
    若是写出来 算是吗?

  • @carol3987
    @carol3987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情緒教育如果列入小學必要的課程,會不會到了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問題?
    朋友不可能一直當你的情緒垃圾桶的,你還是必須要自己去排解情緒

    • @user-gb7xj1zz9t
      @user-gb7xj1zz9t Місяць тому

      我是學教育的,近幾年觀摩的小學正好有實施EQ教育,雖然是早自習時間的活動課程,但我認為這些教學對學生的情緒培養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 @HIBYEMILK
    @HIBYEMILK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文森模仿那些家長的講話方式有夠像😑好想一巴掌下去😂😂😂😂

  • @rainyday928
    @rainyday928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負能量的時候更喜歡看負能量的我是不是其實還挺健康的XD
    我家應該是暴風雨型,我現在都習慣不表現出太多情緒,因為不知道別人會怎麼反應,不過我自己已經很習慣跟自己對話去處理情緒了,所以倒也沒有大問題,只是我雖然擅長感受負面情緒,卻不擅長處理正面情緒,在大家都一起很開心的時候我反而會不知道怎麼辦XD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可能當下還是會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有點放不開;不過事後回想、看照片會覺得至少有留下什麼,而且當下也盡力去做了,那也許也是一種平衡和適合的方式;大家都很開心時、有一個有點不知所措的傢伙好像也是滿有趣😆

  • @eva227562155
    @eva227562155 19 днів тому

    心情糟糕時我會找悲傷的劇來看,哭的時候被問就有藉口說是看劇哭的,這樣家人就不會擔心了。

  • @framepetal
    @framepetal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有點不確定是哪一個,好像有時候是暴風雨,有時候是混合型,我會像暴風雨型那樣不敢表達負面情緒,因為表達負面情緒在我家就是懦弱的象徵,但也不敢讓自己快樂,覺得快樂是一種鬆懈,這樣很不應該,或是不敢讓我媽知道我喜歡什麼,因為我媽會貶低我喜歡的東西,但我媽確實又很陰晴不定的讓我動輒得咎。
    我原本會把很多情緒用生氣來替代,也經歷過對什麼都沒興趣,甚至每個月有超過一半的時候憂鬱或是焦慮,後來我先學會了辨認情緒,難過的時候知道自己為什麼難過,生氣的時候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光是這一步其實就讓我好很多了,後來開始學會順應情緒,難過就難過,可是我不會一定要宣洩或幹嘛,而是可以跟他共處,反而這樣的方法,情緒很快就過去了!現在則是慢慢會清楚知道什麼事情會讓我產生負面情緒,提前預警,妥善處理,就算有情緒了也可以好好度過,這樣的我真的覺得可以過得輕盈。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

  • @Epicwindow3
    @Epicwindow3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to be strong is to be able to accept your weakness

  • @9.tao_
    @9.tao_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最後一句被鼓勵到ㄌ

  • @jasword26
    @jasword26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我不會拿好笑的作品來轉移我的情緒,因為發現這樣一部好作品會被我的情緒弄臭,但我依然不會笑心情不會變好
    之後去重看? 重看當下又會回想起當時不開心的事情,變得重看與否都不對....

  • @yunru0534
    @yunru0534 Місяць тому +7

    個人觀點
    只有那些真的無用的負面情緒才能用娛樂或其他東西來蓋掉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應該說不要放棄探究自己負面情緒的根本原因;有些的確是很難改變,比如性格傾向,但找到原因就可以摸索與之共處的平衡、知道怎麼去治理,而不是累積到某個時間後突然大爆炸;有人的大爆炸是關係性的毀滅(朋友、家人、對象、職場等),有人是肉體大病
      當然有些負面情緒自己知道是什麼、也無法立刻排除,透過適當娛樂沒有問題

  • @happy-birthday-everyday
    @happy-birthday-everyday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你分享

  • @amitaka
    @amitaka Місяць тому +11

    這集是唯一不太理解的, 情緒發洩一定要靠他人才能解除嗎? 睡覺, 玩遊戲, 畫圖之類的活動不能宣洩情緒嗎?希望文森能給出自己的看法, 感恩w

    • @fifi7619
      @fifi7619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對呀,他有幸遇到一群朋友形成情緒接納空間。
      我只要一說些什麼,就收到是「你想太多了」的回應。

    • @UD-jd8xj
      @UD-jd8xj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我也是看了很不能理解 到底為捨心情不好看喜劇不行 🤷一個人心情當下不爽不好 又不一定要吐負面情緒給別人 自己調適也可以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Місяць тому +16

      搜哩搜哩,其實書上有提到一些個人就能處理情緒的方式,但因為內容安排上我沒有放進去。
      書上有提到一些我認為很有意思的作法,例如說,要面對情緒就是要慢下來,去思考該情緒讓你的身體有什麼感受?
      例如說對我來講,內疚的時候會感覺到頭皮發麻(我也不曉得為什麼)、失望時則是肩膀很重的感覺,而感受這些情緒帶給我們身體上的感覺,就是面對情緒的方式。
      因為書上的觀點是,每個情緒都是想傳達某些訊息給你,例如緊張是想要提醒你,為什麼上台演講會讓你這麼緊張,是不是太過看重他人看法?還是你沒準備好等等,而當你感受到它帶給你的感受時,這則訊息才算被消化。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呢

    • @fifi7619
      @fifi7619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vincent_reading感受情緒,消化它們,然後呢?
      穩定的情緒是不是意味著更能夠去應付各樣的困境?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不理會、忽視不等於穩定的情緒
      如果自己人生中沒有遇到什麼挫折、覺得自己那樣也可以,別人很難說什麼
      自己覺得可以那就可以吧,也不用要求頻道主來見證自己是ok的

  • @user-bx2on8ng1e
    @user-bx2on8ng1e 29 днів тому

    我很少有不開心的時候
    即便 偶爾心情不好
    也會找朋友排解
    或者看一場電影
    例如:星爺的「喜劇之王」真的在我看完後
    烏鴉鴉的灰色情緒 瞬間一掃而空!😂

  • @lai8241
    @lai8241 12 днів тому

    我覺得自己不是原生家庭問題 而是小學時被朋友背叛過導致我不相信朋友 所以不會把心事都講出來 因為不知道那一天又會被朋友背叛 小學朋友真的傷害我超深 到現在還是有著巨大陰影

  • @Coldnessss
    @Coldnessss 23 дні тому

    我家是二和三的混合型
    一直以來,我的父母都不允許我表達情緒。
    我一直都知道我媽不會聽我講心裡話,偶爾聊天難得覺得氣氛不錯的時候,想試著跟媽媽掏心時,她都對我說:既然都過去了,就不用再講了,那都是命,認命就好了!
    甚至我身體不舒服,我也不能講出來,因為他都會說我裝病,我媽的朋友看到我臉色蒼白,問我怎麼了,我媽還在一旁說:那不用管她,她都是裝的!

  • @Pretty_Me_
    @Pretty_Me_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老到32歲!還很年輕啦!

  • @diehardanimefann
    @diehardanimefann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我是來自暴風型家庭的,基本上我表達情緒就會被罵、打、鬧、否定。長大後都是一直躲藏自己的情緒。每次當我嘗試自己治癒自己的時候,社會上就會有人讓我覺得我的情緒是錯誤的,我的負面情緒完全不會被接受。所以久而久之,我只能一直裝笑、一直裝。。。但很多時候我都很壓抑,處於很憤怒的狀態。我覺得為什麼我真正的情緒從來沒有被接受和包容。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的確成長過程有很多不被理解和接納、甚至被攻擊的傷害
      不過說真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完全」了解和包容自己,因為看看自己的需求就會發現自己也是有條件的😂
      所以很多人會對親密關係有錯誤期待就是這樣;期待從中獲得完全的接納和包容,但又無法分辨對方到底適不適合、只是被性吸引力牽著走,一段關係的結局往往就會留下慘烈印記
      意識到自己內心有一股憤恨、其實是自我理解的好的開始;因為有想好好處理、也會有機會遇到能夠幫助自己的對象,也許是朋友、也許是適合的團體
      另外也會想提醒:真正的包容不是期待他人無條件容忍自己亂發脾氣,別人也有別人的界線;所以過程中對自己的人格、表達還是要有意識,以免嚇跑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而有些可能也是想強迫自己無條件包容的,發覺不對也要快跑

    • @user-lh6wb6zv4x
      @user-lh6wb6zv4x Місяць тому

      要別人包容,但真的不是動不動就對別人發脾氣,這個就叫表現真的自己欸,其實如果一直處於憤怒狀態,那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會一直憤怒

  • @SD38385438
    @SD38385438 17 днів тому

    就像現在很多人會壓抑情緒,慢慢轉變成心病,去看心理醫生,看心理醫生的前提也是:你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我覺得這件事對於有沒有心病都很重要,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讓自己抒發的空間,但有沒有可能那空間會從抒發變成負能量儲藏室呢?🤔也許我們可以轉變心態,互相鼓勵,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很多事會過去,很多事可能不是那麼重要,是不是慢慢我們也能去消化這些情緒了呢?

  • @fenix20075
    @fenix20075 Місяць тому

    雖然我覺得片主只是背書,但這種情緒分法也太簡單,還有一種情況是原生家庭教會小朋友情緒發洩並無實際作用但並不會阻止他們發洩情緒,另外也有原生家庭教小朋友用情緒來激發自己做事 (「正確地」發洩內心的不滿,化不滿為動力 XD ) 這些情況並不屬於情緒可以隨使發洩或者情緒發洩完會被罵的情況。另外那個情緒鐵三角,表示恐懼源於火力……情報不足,當人產生恐懼時,代表他/她對情況了解不足夠,所以才會感到恐懼,可以反向地利用,當感到恐懼時,就加大力度收集相關情報,只要得出足夠多的情報後,人通常就會自主生出對策來;而防衛機制實際上是止痛藥,當有問題而自己無法解決,或者解決問題並不是一件好事時,大家選擇無視問題,基本上就是一種防衛機制 www 這反而會是成年人才會用的走位技巧,廣東話所謂的「執生」。

  • @user-eu3vs9is6w
    @user-eu3vs9is6w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知道心情不好時要找個人陪比較好但知道了啊沒有朋友是不是比較難搞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聽說處女座B型是公認的難搞,敢問閣下是嗎😆

    • @user-eu3vs9is6w
      @user-eu3vs9is6w 24 дні тому +1

      @@YM-L 我是雙魚座

    • @user-hx2sz1pk3f
      @user-hx2sz1pk3f 22 дні тому

      為什麼心情不好一定要找個人陪伴?

    • @user-eu3vs9is6w
      @user-eu3vs9is6w 22 дні тому

      @@user-hx2sz1pk3f 影片不是說要找個人然後把自己情緒說出來嗎

  • @Hearingear-
    @Hearingear-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對於燥鬱的我 幫忙大

  • @otis881
    @otis881 9 днів тому

    現在偶爾在公共場合看到有些人太過份的做自己啦
    在捷運或公車上高聲闊談一點也不避諱別人聽到他的私事
    特別是行駛在高速公路的客運上...一路聽到終點站
    請問這也算是自由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嗎?

  • @nzxNdv
    @nzxNdv 14 днів тому

    在我家你要發洩就只能打遊戲聽音樂,因為家裡每個成員都很自私,就算跟她講我心情不好別惹我,還是跑過來惹我,我感嘆這就是基因的強大嗎

  • @tommya56
    @tommya56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心情不好明明就是要看恐怖片

  • @miko-0619
    @miko-0619 21 день тому

    難怪那些政客都能成功上位,他們都很能不怕被罵,把行為不一的的矛盾情緒宣洩解決 呵呵

  • @user-lq5ge1qp7g
    @user-lq5ge1qp7g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之前新七寶媽被炎上
    七寶媽和兒子的互動,就是一個情緒是平等的空間
    卻被一群來自於暴風雨型家庭的正義魔人炎上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她有問題的不是情緒,而是認知和表達內容
      她可能就是情緒太輕鬆以至於一些事情沒有想仔細,無法意識、同理自己行為會引發他人的情緒問題😂

    • @user-lq5ge1qp7g
      @user-lq5ge1qp7g Місяць тому

      @@YM-L 你是巨嬰嗎??不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你感到不爽是別人要為你情緒負責???
      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一個不會讓你感到任何不爽的人,你是巨嬰嗎???

    • @user-lq5ge1qp7g
      @user-lq5ge1qp7g Місяць тому

      @@YM-L
      你想幫助人,不是你在為他人著想,是你尊重自己想助人的心
      如果你歸因錯誤,你會一直把"要為他人著想"這個我執,強加到他人身上

  • @inesy1772
    @inesy177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為什麼文森出現做opening 呢?
    上次也沒有

    •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嗨嗨我感受到你在呼喚我哈哈哈,這一兩集我把字稿完成後,覺得好像用動畫來一氣呵成講完比較適合,所以我就沒錄製開場

  • @user-mh2ll1yb7r
    @user-mh2ll1yb7r 18 днів тому

    我家1234混合茅盾型,無解也難以理解,也造成我很多身心靈陰影傷害,也活在過去走不出來,也總想不開想結束一切💀💀💀☠️☠️☠️💣💣💣🤬🤬🤬😭😭😭

  • @user-xn9ow1iu2x
    @user-xn9ow1iu2x 10 днів тому


    有事嗎

  • @Sam-kw5ly
    @Sam-kw5ly Місяць тому

    我以為會出現周星馳

  • @mikeusafirst
    @mikeusafirst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我就是第三種,所以我要搬了

  • @ei977
    @ei977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台灣很多都寒風刺骨

  • @user-yk5qd5fp8w
    @user-yk5qd5fp8w 25 днів тому

    我自己是寒風刺骨反應,但對人的話,基本上是陽光垃圾桶🥱

  • @UD-jd8xj
    @UD-jd8xj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不懂 不然作者你覺得喜劇的出現是只給歡樂的人看嗎😅 心情不好為何不能看 如果能夠釋放壓力調節都會是好方法 長期下來我不認為會有什麼問題

    • @OwO_2266
      @OwO_2266 Місяць тому +7

      負面情緒來了,你逃的了一時,逃不了一輩子

    • @joonong91
      @joonong91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那只是逃避而已。。。 需要思考、解決、消化、接納

    • @Sky00001
      @Sky000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所以我也覺得很荒謬,世上很多人不看喜劇根本無法令情緒放鬆,尤其是處於戰亂社會的窮人,也有一種黑色喜劇,它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釋放自己的情緒,喜劇在該地區消失就只會令他們的情緒壓力更趨嚴重而已,像感受情緒 例如瑜珈這類做法...怕且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夠持之以恆下去,結論一切還是在論命,只是這作者沒有清楚言明出來。

    • @Sky00001
      @Sky00001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OwO_2266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希望你這說法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口吻去指導他人,你出生的命好並不等同所有人的命跟你一樣好,也許你的時間多可以慢慢治療內心,但有些人的時間連生存也倍感吃力啊!😊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激進標題黨光看標題就來質疑,內容完全不是只叫人不要看喜劇
      狹隘視角製造衝突,人生好開ㄎㄜˇ心ㄅㄛ

  • @Zack-de4ek
    @Zack-de4ek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我心情不好会看鬼片野

  • @user-he7iq4cw2l
    @user-he7iq4cw2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請問影片內容是瞎掰的?還是有什麼相關的研究論文資料?

  • @feng6964
    @feng6964 Місяць тому

    第一次知道,我確實都透過看開心的東西,來轉移情緒

  • @a9590787
    @a9590787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我心情不好會看血腥暴力恐怖片😂

  • @Uchihajun
    @Uchihajun Місяць тому

    我家庭比較偏向陽光型
    大部分都會直接表達情緒
    雖然生氣臭臉還是會稍微被碎唸😂
    我前女友大概是寒風刺骨型
    最後會離開也是因為她拒絕溝通
    以工作課業繁忙漸漸減少聯繫
    但或許是我不夠好無法讓她滿意吧

    • @YM-L
      @YM-L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有時候就只是不適合,彼此都需要更成長
      如果走在好的方向上,過程雖然會感覺撞牆一段時間,但幾年後懂了、過去的問題就會漸漸被解開

  • @habo168224
    @habo168224 25 днів тому

    我的情緒只有一個就是家裡有一個舊終郭思維的老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