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30分鐘版~心靈音樂、佛曲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8 жов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44

  • @soniachu6863
    @soniachu6863 18 днів тому +2

    大約一年前,我痛苦到睡也睡不著,吃也吃不下,是這首曲子陪我度過最難熬的時光。謝謝觀世音菩薩

  • @馮淑麗傳峰
    @馮淑麗傳峰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2

    清淨清涼自在

  • @LY-rt4ht
    @LY-rt4ht 3 роки тому +7

    念誦觀音菩薩的意義
    ◎宣公上人開示
    念一句觀音菩薩 就有一道光明現出
    現在舉行這個觀音七,是八萬四千法門裡的一個法門。所謂一門深入,由這個法門裡深入,你把這一個法門修的成功了,其他的法門也就圓滿了。所謂:
    自性入虛空,真妄在其中。
    悟得個中理,一通一切通。
    你念觀音菩薩,行住坐臥,都是在念觀世音菩薩。念得你聽這颳風的聲音,也是在念這觀世音菩薩;你聽這流水的聲音,也是在念觀世音菩薩,你聽這所有的聲音都是在念這觀世音菩薩。無論是有情或是無情,都是在念觀世音菩薩,所有一切的聲音,都是在那兒念觀世音菩薩,所有你看一切的境界都表示觀世音菩薩的現身說法。在這個時候你一個妄想、一點懷疑心都沒有了。覺得前後左右、四維上下,都是在觀世音菩薩的光明照耀之中。
    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的自性裡面,我們都在觀世音菩薩的自性裡面,互相合而為一。觀世音菩薩就像一個大海水似的,我們每一個人就像大海外邊的細流一樣,由細流同歸一海。所謂:「百川匯海」,都合而為一。也不知道有我,也不知道有觀世音菩薩。我和觀世音菩薩都空了,沒有了,你若能到這個程度啊,那只是在佛教裡頭,得到一點點少的部份,不是全的。可是你由這一點點由淺入深,由近即遠,由少而多,久而久之,你就會成就這個念觀世音菩薩的三昧了。
    念一句觀音菩薩,你是看不見的,就會有一道光明現出來,消除這個世界上很多惡業,救了很多的眾生。我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這也就是補世間上不足的正氣,多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就多一股光明,少一股黑暗的氣。
    我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在加州就沒有一切的天災,一切的人禍。為什麼呢?就因為我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的人很多。多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這個地方就消去很多的災難。因為觀世音菩薩,他是大慈大悲的,你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所求,他就遂心滿願,滿足你的這種求願。
    你們各位都是沒有注意,你看看!這近幾年來,美國的東部和中部,不是風災就是雨災,這個旋風吹倒了很多房子,死了很多人。這是因為在水裡頭有一些個怪物,牠要來害這世界上的人,但是牠就沒有辦法到加州來。在加州很少這個災難,這都是我們在這兒念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大家在這兒用功辦道的感應,我們在這兒修行,就是感應世界上沒有一切的災難。所以我們念觀音菩薩不是單單為自己有什麼好處,我們求觀音菩薩,感應這個世界上,災難都沒有了。我們的誠心有多大,感應就有多大。因為這個,所以我們在這兒用功念觀世音菩薩,要為整個世界上的人來祈禱,求觀音菩薩,令整個世界消除一切的災難,所以我們這個法會是非常重要的法會。
    你們因為不懂佛法,所以不懂念觀世音菩薩的重要性,念觀音菩薩「恚怒生歡喜,死者變成活。若言此是虛,諸佛不妄說。」恚怒;你能念觀世音菩薩,一般的眾生,恚怒、發脾氣的時候,仗著菩薩得力量,他很快就生歡喜心。死者變成活;就要死的人,你能給他念觀世音菩薩,他會活過來就不死了!你若說這個不對的,諸佛不妄說;這諸佛呀!他不打妄語的,不說假話的。這種感應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個,我們大家聚在一起打觀音七的時候,一分一秒也不要把它空過去,不可以隨隨便便的去亂講話。你亂講話不要緊啊,但其他人看見你講話,他也要講話,另外一個人也要講,那麼就把道心打失去了、退了,沒有道心了。所以這一點,我們不修行不要緊,不要也影響其他人不修行,不要到這個道場裡來造罪業,明知故犯,那是佛也不能原諒你的。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роки тому +5

    【大悲水之念服法】
    凡三寶弟子淨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療疾,並佈施結緣。念時,先須焚香頂禮,供開水一杯(多少不拘);應念:1.香讚;2.淨口業真言;3.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4.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三聲),大悲咒(四十九遍);5.補闕真言;6.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難之症。服此水者必須素口先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十聲(如小兒或病者無法念時,凡有關係之人均可同聲代念),然後服下,立刻見效。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發願放生,或每月齋素幾日,尤見功效;至若潛修大德念大悲水時,水可無限而佈施亦無限,此隨發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大悲咒防火災法】
    除用大悲水遍灑居屋可免火災外,可改備黃元紙一張,念咒時儀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於此黃紙上印一紅。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O成一行,共七行),並於四角O上,每角加念觀音靈感真言(即十小咒之一)一遍,加一小咒於角上大O內,然後將此咒紙焚於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災。如念咒者功德圓滿,能使四週鄰舍同受法益,不遭回祿。
    【觀音靈感真言】
    唵。嘛呢叭彌吽。麻曷倪牙納。積都特巴達。積特些納。微達哩葛。薩而斡而塔。卜哩悉塔葛。納補囉納。納卜哩。丟忒班納。
    (口奈)麻嚧吉。說囉耶。莎訶。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淨口業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娑婆訶。
    【補闕真言】
    南謨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佉囉佉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羅。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娑婆訶。(三遍)
    書名: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神咒功德說明·放生儀軌。
    【誦持大悲咒之功效】
    一、1.能得安樂。2.除一切病。3.延年益壽。4.得富饒。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6.離障難。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8.成就一切諸善根。9.遠離一切諸怖畏。10.臨命終時,任何佛土,隨願得生。
    二、觀世音復白佛言:持此咒者,得十五種善生: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3.常值好時。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純熟。7.不犯禁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恆得他人恭敬扶接。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恆常擁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不受十五種惡死:
    1.不為飢餓困苦死。2.不為枷禁扙楚死。3.不為冤家仇懟死。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為毒蛇虺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毒害死。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魘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三、誦持此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
    四、若在山野誦經坐禪,如有山精魍魎鬼神擾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皆被縛。
    五、如法誦持者,觀世音時敕一切善神、金剛密跡,常遂護衛,不離側,如護眼命。
    六、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
    -以上節錄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咒
    1.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2.南無阿唎耶
    3.婆盧羯帝爍鉢囉耶
    4.菩提薩埵婆耶
    5.摩訶薩埵婆耶
    6.摩訶迦盧尼迦耶
    7.唵
    8.薩皤囉罰曳
    9.數怛那怛寫
    10.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11.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
    12.南無那囉謹墀
    13.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14.薩婆阿他豆輸朋
    15.阿逝孕
    16.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
    17.摩罰特豆
    18.怛姪他
    19.唵阿婆盧醯
    20.盧迦帝
    21.迦羅帝
    22.夷醯唎
    23.摩訶菩提薩埵
    24.薩婆薩婆
    25.摩囉摩囉
    26.摩醯摩醯唎馱孕
    27.俱盧俱盧羯蒙
    28.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29.摩訶罰闍耶帝
    30.陀囉陀囉
    31.地唎尼
    32.室佛囉耶
    33.遮囉遮囉
    34.麼麼罰摩囉
    35.穆帝隸
    36.伊醯伊醯
    37.室那室那
    38.阿囉參佛囉舍利
    39.罰娑罰參
    40.佛囉舍耶
    41.呼盧呼盧摩囉
    42.呼盧呼盧醯利
    43.娑囉娑囉
    44.悉唎悉唎
    45.蘇嚧蘇嚧
    46.菩提夜菩提夜
    47.菩馱夜菩馱夜
    48.彌帝唎夜
    49.那囉謹墀
    50.地利瑟尼那
    51.婆夜摩那
    52.娑婆訶
    53.悉陀夜
    54.娑婆訶
    55.摩訶悉陀夜
    56.娑婆訶
    57.悉陀喻藝
    58.室皤囉耶
    59.娑婆訶
    60.那囉謹墀
    61.娑婆訶
    62.摩囉那囉
    63.娑婆訶
    64.悉囉僧阿穆佉耶
    65.娑婆訶
    66.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67.娑婆訶
    68.者吉囉阿悉陀夜
    69.娑婆訶
    70.波陀摩羯悉陀夜
    71.娑婆訶
    72.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73.娑婆訶
    74.摩婆利勝羯囉耶
    75.娑婆訶
    76.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77.南無阿利耶
    78.婆羅吉帝
    79.爍皤囉耶
    80.娑婆訶
    81.唵悉殿都
    82.漫多囉
    83.跋陀耶
    84.娑婆訶
    🙏🙏🙏🙏🙏

  • @yeeleewong5942
    @yeeleewong5942 2 роки тому +10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廣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保佑全国人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感恩🙏🏻🙏🏻🙏🏻🙏🏻🙏🏻🙏🏻🙏🏻

  • @LY-rt4ht
    @LY-rt4ht 3 роки тому +3

    觀音菩薩與我們是兄弟
    ◎宣公上人‧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開示於觀音七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 。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呢?「觀」是觀察世間所有的聲音。觀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眾生的心,看哪一位眾生的心沒有妄想。空了,就得到開悟。所以說「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無為法。念觀世音菩薩,也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這種無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親戚,你的親戚也想念你。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就是法眷屬,法親戚。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從阿彌陀佛那兒論起。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觀音菩薩的師父。觀世音菩薩是幫助阿彌陀佛弘揚淨土法門的助手。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就是法兄弟。觀音菩薩是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眾生的哥哥,而眾生是弟弟。如此說來,我們是很近的親戚,所以我們想念親兄弟,親兄弟也想念我們。我們是觀音菩薩的弟弟,觀音菩薩是我們的哥哥。有人說:「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是我們的哥哥?那我們不是太高攀了?」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拿我們當弟弟看待,也拿所有眾生當弟弟看待。不然的話,他為什麼要尋聲救苦?為什麼眾生有困難,他要幫助呢?因為他看一切眾生,有如手足一樣,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艱難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眾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們念一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我們。我們叫一聲「觀世音菩薩」,裏面包含的就是哥哥。觀世音菩薩就叫一聲我們這些未來的菩薩,未來佛小弟弟。你要是能這樣看觀世音菩薩,更應誠心,更應該親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過。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低著頭念,要抬起頭來,表示一種勇猛精進的精神,不要現出頹喪不振的樣子。觀世音菩薩看你這麼有精神,便即刻對你說:「快拉著我的手!」然後和你一起走向極樂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觀世音菩薩怎麼一天到晚看看看?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觀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觀世音菩薩是看裏邊,你是看外邊。觀世音菩薩是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眾生都有電波。哪個眾生在打什麼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裏看他的電波,和你看的不同。因為有的眾生離他很遠,雖然他有千手千眼,但要看無量的眾生,也是不夠用,也看不過來。所以他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看看自性的眾生,哪一個正在受什麼樣的苦?他就去救度這個眾生。可是你是向外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這個看,和他那個看,是不同的。還有人又打一個妄想:「法師啊!您講這個開示,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為什麼我不相信呢?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是兄弟,可是觀世音菩薩是聖人,我們是凡夫。凡夫怎能和聖人稱兄道弟呢?這不合乎邏輯學,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講的也是有道理,可是你這個道理,是屬於凡夫的知見。因為你沒有深入經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華嚴經》上說:「菩薩作是念。我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兄弟,互為父母,互為姊妹,互為夫婦。」你說你不相信,這是因為你不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再者,不但菩薩看我們是眾生;成佛之後,他看眾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眾生都是父母親,那麼我說觀世音菩薩看眾生是兄弟、是姊妹,這又有什麼不合理呢?你說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沒有知識。要不然,就是你所見太少了,所以才變得那麼愚癡。我講什麼,你都不相信。佛為什麼要度眾生?因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度眾生,希望他的父母離苦得樂。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現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認識。所以我們眾生是很苦惱的,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現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認識呢?就是那個當面關,也就是你的考驗。你念觀世音菩薩,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樣子。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也要學他的大慈、大悲、大願、大力。無論誰對我們不好,我們都應該不動心。誰罵我們,我們都要忍;誰打我們,我們也要忍;甚至誰把我們殺了,我們也要忍,並且要認帳。為什麼要認帳?假如我往昔沒有罵過人,他也不會來罵我;我往昔沒有打過人,人也不會打我。為什麼有人罵我、打我、殺我?因為我往昔在愚癡的時候,也罵過人、打過人、殺過人,所以今生遇到這種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債務還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時候,就好像賴債不還;現在明白了,就應該老老實實的承認這筆債務。我們能承認這筆債,就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就和觀世音菩薩有真正法眷屬的關係。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一見到人,就看別人的不對,你盡找別人麻煩,是自己苦未了,苦根未斷盡。所以各位要認識境界,徹法底源。學佛法,必須要會運用佛法。要是不會運用佛法,無論你修到什麼時候,佛法仍是佛法,你還是你自己。如果你會運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開。
    忍,是最要緊,即是叫你忍你所不願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願意挨罵,可是有人罵我,我都歡喜。我不願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歡喜。我不願意被人殺,生命是很寶貴的,可是有人要殺我,這是了脫我一生的業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各位啊!學佛法要倒過來學,修道也要倒過來修。怎麼倒過來呢?就是你不願意的事,也要願意。可是你所不願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讓給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樣,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執不空,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麼麻煩就現出來。若能退一步想,那麼任何事自然海闊天空。
    我們學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學。所謂「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用直心來修行。你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存一種貪心。不要說:「我念觀世音菩薩,會發財。」這是辦不到的。你要是沒有貪心,反而會得到,一旦有這個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觀世音菩薩,也不需要向外宣傳說:「我到某某地方打過觀音七,你沒有打過,你不如我。」不要打這種妄想,不貪名,不貪利,也不貪享受。
    念觀世音菩薩,就要平平常常的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觀世音菩薩,說:「我沒有兒子,要求觀音菩薩給我兒子。」有人又要求個女兒。有的男孩子,念觀世音菩薩是為求得一個美麗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個男朋友,這是不可以的。念觀世音菩薩,應該把這些骯髒的念頭去除,不要有貪瞋癡的心。譬如: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飯,也不要有一種貪美味的思想。要是有這種妄想,那你就沒有真心念觀世音菩薩。要是真心念觀世音菩薩,怎麼還會想吃好?穿好?早已經把什麼都忘了。什麼都忘了,才能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為一。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你現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裏的觀音菩薩。有人說:「我向心裏找,怎麼連個心都沒有?」如果你連個心也沒有,那就不要念觀世音菩薩了。因為那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沒有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沒有貪瞋癡。他也不計劃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點好的東西,享受一點好的供養。他是一切無著,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眾生。他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成佛道,而無所求於眾生。他希望眾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沒有貪瞋癡。我們念觀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沒有吃東西,晚上又沒有茶喝,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這真是沒有出息的修行人!

  • @劉先生-s7y
    @劉先生-s7y 3 роки тому +13

    謝謝上傳,尋找很久了

  • @yongkwangtang9540
    @yongkwangtang9540 Місяць тому

    观自在

  • @mo11128
    @mo11128 Рік тому +1

    觀自在菩薩。😊❤

  • @lovealwayswins58
    @lovealwayswins58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非常謝謝分享。因為我自己是追隨觀世音菩薩,所以聽到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音樂,聽到感動的都流淚了。

  • @LY-rt4ht
    @LY-rt4ht 3 роки тому +2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 @emahung
    @emahung 2 роки тому +3

    感謝分享!
    南無觀世音菩薩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роки тому +1

    弟子規(3)
    ❤汎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
    地同載。
    【易解】 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性別、宗教信仰,皆應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化育覆載的,應該不分你我,互相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易解】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顯,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所欣賞佩服的,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擅於誇耀。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
    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閒。
    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易解】 當你有能力可以為眾人服務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讚歎,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更不可以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或舊事物要珍惜,對於新朋友或新事物不要貪戀。當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去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
    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
    道兩虧。
    【易解】 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讚美他人的優點或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行惡,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
    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己。恩欲報。
    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易解】 財物的取得或給予,一定要分辦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要將事物加到別人身上,或要託別人做事之前,先要反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我願意嗎?」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記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記在心中太久,過去就算了。別人對我們的恩德,則要銘記在心,感恩不忘,常思報答。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
    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易解】 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
    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
    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
    百事壞。
    【易解】 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受風氣流俗影響的人多,仁慈寬厚的人少。如果是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自然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很幸運的事,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一天天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來接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思想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甚至使整個人生走入錯誤的方向。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
    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
    【易解】 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如果只是謹守教誨,卻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因不明事理,而依自己的偏見行事,造成錯誤而不自知,這也是不對的。
    🍎❤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
    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義。
    【易解】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把一本書好好深入讀通。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再讀另外一本。在訂定讀書計畫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時,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
    🍎❤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
    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
    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
    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易解】 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整齊不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然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書本應該分門別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閱讀完畢須歸還原處。雖有急事要離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摒棄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變得不健康。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弟子規易解(終)
    書名:弟子規 三字經
    孝經 易解。歡迎翻印。
    ❤明倫教孝
    讀書千遍。其意自現。
    落實生活。確實做到。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 @林國真-v5x
    @林國真-v5x 2 роки тому +4

    終於找到了! 感恩🙏

  • @陳麗華-l5t
    @陳麗華-l5t Рік тому +4

    感恩
    分享
    祈願
    世界和平
    爭戰不起
    衆生安樂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心丞
    @心丞 3 роки тому +12

    非常好聽,隨喜讚歎!
    南無觀世音菩薩~

  • @洪安安-n4q
    @洪安安-n4q 2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分享!隨喜讚歎!功德無量!

  • @suiyeunchiu7913
    @suiyeunchiu7913 2 роки тому +3

    阿弥陀佛!感恩感謝師父慈悲分享。

  • @vivianbin2317
    @vivianbin2317 2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讚歎!

  • @wang5018
    @wang5018 2 роки тому +1

    菩薩你是凡人他也是跟我們一樣成長的但是他的名字叫做妙音

  • @LY-rt4ht
    @LY-rt4ht 3 роки тому +2

    萬佛聖城
    法語繽紛
    如何可使觀世音菩薩少尋聲少救苦?
    比丘尼 恆慎
    講於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
    我看看大殿,大部分都是我們城內的住眾比較多;我看客人都累壞了,晚間都沒有來聽經。
    我們很有緣的,在這邊共同慶祝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我們常常聽說觀音菩薩是尋聲救苦,有求必應;那麼我也聽過上人講說念觀世音菩薩,跟念阿彌陀佛有什麼不同;如果我記得不對希望各位法師可以糾正我。印象中師父好像開示說:「念觀世音菩薩呢,是如果急難之中,我們應該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尋聲救苦,所以他的感應是最快的。那麼念佛是為了臨終時求生淨土」。
    如果這麼說,是不是念觀世音菩薩,就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那也不見得。如果我們誠心的話,我們發願往生淨土,那一樣是可以的。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裡,釋迦牟尼佛這麼樣稱讚觀世音菩薩:「此觀世音菩薩,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土。」所以從這裡也可以證明如果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樣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既然觀世音菩薩是尋聲救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我們眾生有什麼苦。其實這個世間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苦;最大的苦是刀兵、饑饉,或者是瘟疫。那麼在我們身邊也圍繞著很多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還有怨憎會苦;種種的諸苦說不完說不盡。其實還有一種苦是:我們有任何的執著,這都會成為我們的苦。但是這些苦是真的苦嗎?其實也不為苦。
    真正的苦在那裡呢?真正的苦在我們有這個生死;因為我們有生死所以種種的苦都來了。所以要真正沒有苦的話,我們必須要了生死;就是你必須要求生極樂世界,這是最究竟的。或者你會說貧窮的苦,我們可以用布施來對治,來生會得富貴;但是富貴也不長久。《永嘉大師證道歌》說:「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所以這些種種的苦說不完。
    舉個例子講,像秦儈是大權貴,就是大權力跟大富貴;他如果不陷害忠良仍然可以為宰相,但他就以為非如此不能鞏固其地位,一念之差造了很多業,所以多劫墮於地獄(詳見《印光大師文鈔》)。那麼武則天也是權貴一時;但是她也是多生。幾百年墮落,就是落入畜道而且淪為貓鼠(詳見《竹窗隨筆》--蕭妃pg 24)。那麼這些種種的歷史記載,可以讓我們知道,其實這大富貴裡面是藏有大禍的。
    或者你會想說,我學佛了,我們要發菩薩願,應該要生生世世來這裡幫助眾生。這個是對的,但是我們用什麼能力來幫助眾生呢?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解脫,我們如何教眾生解脫?恆慎是一個很沒有善根的人,記得自己剛出家時,師兄弟問我:「妳以後要不要去西方?」我說:「我不去。」我師兄弟就問我說我為何不去。我說:「上人來,我就來;我希望可以幫忙做一些什麼事情。」那麼我現在想一想,我覺得自己很愚癡啊!因為我自己沒有能力可以幫助眾生。
    我現在比較了解,在這十幾年來,漸漸對這個法門更深入時,我知道事實上我們要幫助眾生;我們如果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回來,那時候是具足大智慧、大神通、還有大福報,那麼這樣子來度眾生,才可以圓滿。今天是一個凡夫身,又是一個煩惱身;怎麼教人家沒有煩惱?所以這個是自己未度,你要度人,有這個心不一定能達到這個願。所以,事實上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是最究竟,最能夠滿足我們度生之願的。
    以前我對這個體會不是很深,所以老覺得生死還很遠。最近看多一點經典,再看身邊的人,其實往生的不一定要到老;有的人三十幾歲就往生了,有的人四十幾歲就往生了。我看看我自己呢,也大概差不多了,所以最近就比較積極來念佛,希望能夠積集往生的資糧,日後能夠往生西方淨土。因為自己有這種心願,所以也要普勸大家「同生極樂國」。這個是非常好的一個地方;不像娑婆世界這麼混亂。
    這個世界不是很好玩的,也不是很好來的;尤其這個時劫轉濁,越來越多的災難。在這個世間,你會慢慢發現人心也越來越糟,依報也大大不如前。現在毒素也很多,所以整個大環境,也一直在慢慢變壞。極樂世界不去,我們要去那裡呢?
    接著,我要介紹一個尊者,名字叫「妙圓」,明末人,是富貴人家出生的;他一出生就是在王侯之家。但是他很有善根,從小吃素,後來出家專行苦行;這一點我很佩服他。他常常燃香供佛,而且燃的好像是六指。我們知道虛雲老和尚燃了一個指頭,都已經痛到幾乎昏過去;所以要燃六指對身見的破除,是一個很大的力量;那燃頂燃背不知多少。他常常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勸修行人:「其實如果你念佛求上品上生,這個就等於參禪開悟一樣」;但是人多不信,所以他就勸人:「如果你不信,你但看我以後往生西方,你就會相信。」
    他的密行,他的修行,沒有人知道;他不會對外人講他的工夫。所以到他七十幾歲時,因為他是一個雲遊僧四處去,有一次住到一個廟上;他的修行是這樣,什麼東西來他是隨拿隨捨,所以他是一個很不容易的行者。而且夏衣到冬天他就捨,冬衣到夏天他就捨掉;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修行。
    最後他到淮安清江浦萬德菴去住,一天他就送給萬德菴主人一件僧袍,就跟他說:「我有一件事情要相托。」主人說:「可以呀,你有什麼事情託付呢?」他說:「我就要離開了。」主人:「你才到,怎麼就要走?」他說:「我不是要走去哪裡;我是要走去西方。」主人聽了很高興,就問說:「你要我幫你怎麼做?」「你幫我把我這個臭皮囊放水流就好了。」主人不敢答應,怕人家譏嫌,所以就說:「如果是照你這麼說我不敢辦。」妙圓尊者就說:「好吧,你不敢辦;不然你就幫我荼毗,以後把我的骨灰和麵粉跟水族結淨土緣。」主人就說:「如果這樣子,可以。」
    他交代完了,隔天就往生了。在半夜時,他請主人打開所有的大門,而且點燈燃香;就在他們點燈燃香時,他就這樣子坐脫了且四方皆聞異香,所以是非常自在。
    其實,我們如果能夠往生淨土,觀世音菩薩就少了很多工作;他不用聽我們這麼多人的聲音,這個人也跟他求救,那個人也跟他求救,所以去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究竟的。祝福各位大家努力念觀世音菩薩,絕對是功不唐捐,阿彌陀佛。
    法界佛教總會

    • @wang5018
      @wang5018 2 роки тому

      第一你們要找一個龜的師傅然後設五戒十五屆不一定要吃素但是武器裡面你如果能手勢調也算手機如果你喝酒就不能改那你就手事調解一不殺生不脫道三步鞋1是不妄語無不飲酒師父有說過5條件裡面你們所有兩條3條4條都可以成一樣的也可以學佛修行程活都可以然後當你慢慢進入的狀況之後你就可以受菩薩戒菩薩戒有

    • @wang5018
      @wang5018 2 роки тому

      在一個師傅不是龜師父是龜師父

  • @LY-rt4ht
    @LY-rt4ht 3 роки тому +1

    觀世音菩薩 十二大願
    南無號圓通名自在 觀音如來廣發弘誓願
    南無一念心無罣礙 觀音如來常居南海願
    南無住娑婆幽冥界 觀音如來尋聲救苦願
    南無降邪魔除妖怪 觀音如來能除危險願
    南無清淨瓶垂楊柳 觀音如來甘露灑心願
    南無大慈悲能喜捨 觀音如來常行平等願
    南無晝夜巡無損壞 觀音如來誓滅三途願
    南無望南巖勤禮拜 觀音如來枷鎖解脫願
    南無造法船遊苦海 觀音如來度盡眾生願
    南無前幢幡後寶蓋 觀音如來接引西方願
    南無無量壽佛境界 觀音如來彌陀受記願
    南無端嚴身無比賽 觀音如來果修十二願

  • @LY-rt4ht
    @LY-rt4ht 3 роки тому +1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云:善男子!於此世界若有人能憶念觀自在菩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輪迴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如是之人;而永不受輪迴之苦,無貪瞋癡,無老病死,無饑饉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蓮華化生,常居彼土,候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救度一切有情,皆得解脫,堅固願滿。

  • @chuihalim7589
    @chuihalim7589 3 роки тому +5

    很摄心, 感谢。

  • @许美珍-x6w
    @许美珍-x6w 3 роки тому +3

    感恩🙏🙏🙏南无观世音菩萨🙏🙏🙏

  • @林中良-r4c
    @林中良-r4c Рік тому +1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 @yehfuchin
    @yehfuchin 3 роки тому +3

    無意間同時播放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兩首佛樂, 韻律和諧毫無違和感!

  • @鈴木芳子-t4s
    @鈴木芳子-t4s 2 роки тому +3

    妙音😂❤❤❤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роки тому +4

    ☺❤謝謝你❤感謝你❤😇❤佛菩薩😇❤聖音太好太好聽❤謝謝你❤感恩❤尊敬佩服❤鞠躬

  • @陳劭齊-u8d
    @陳劭齊-u8d 3 роки тому +4

    種善因,得善果,成善業!

  • @yangchangta4569
    @yangchangta4569 3 роки тому +4

    終於找到了,感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

  • @namoamitabha77323
    @namoamitabha77323 3 роки тому +5

    《南無觀世音菩薩》

    • @carolchen1263
      @carolchen1263 3 роки тому

      )嗯昂昂昂昂昂昂昂昂昂昂昂昂昂嗯昂昂嗯昂嗯ㄦ而而而二)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роки тому +1

    😊❤💯謝謝你❤😊💯感謝你❤😊💯💯💯佛菩薩們愛心😇❤❤❤💯💯💯❤❤❤讓我暫時放弟子規文章❤❤❤謝謝你❤感謝你❤佛菩薩們😇❤💯💯💯💯💯💯💯💯💯感恩❤❤❤尊敬佩服❤鞠躬❤❤❤❤❤

  •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роки тому

    弟子規(1)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次謹言。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易解】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須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懶卸責。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
    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易解】 事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中,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親能安睡,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每天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傍晚回家之後,要將今天生活上發生的事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父母放心。出門前,須告訴父母要去那裡,回家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規,作息要保持規律,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心疑慮。
    🍊❤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
    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易解】 縱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因此而讓父母擔心,更是不孝的行為,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很傷父母的心。
    🍊❤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
    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易解】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親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當父母親氣惱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也要一樣孝順,而且還要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遷善,這種孝順的行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易解】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婉轉勸諫使他們改過向善,勸諫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並且和顏悅色。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遇到適當時機,在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加以勸諫。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被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
    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 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沈重時,更要晝夜服侍,片刻不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時,應真心誠意,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易解】 當兄姊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說話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會發生了。
    🍒❤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
    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應該主動去詢問有什麼可幫忙的,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
    🍒❤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
    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易解】 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
    現解:不論騎車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若方便停車,應下車問候,並詢問是否需要搭便車。若長輩要離去,則目視長輩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這是敬老尊賢的表現。
    🍒❤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
    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
    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易解】 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找尊長時,應快步向前;離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易解】 對待叔叔、伯伯等父執輩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書名:弟子規 三字經 孝經易解。 歡迎翻印。
    ❤明倫教孝
    讀書千遍。其意自現。
    落實生活。確實做到。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 @陳宗欽-s6i
    @陳宗欽-s6i 3 роки тому +3

    First.##I

  • @wang5018
    @wang5018 2 роки тому +1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俗名叫妙音

  • @黃美芬-i7i
    @黃美芬-i7i 3 роки тому +3

    老殘遊記致癌老闆嗎ㄏㄘㄛㄔㄛㄔˋㄞㄌㄅㄇ冷滿壘艾艾ㄍㄕㄉㄑㄑㄑㄑㄑㄕㄕˇㄑㄑˇㄐㄍㄕˋㄕˋ閩南話俄奧良ㄨㄜ˙ㄠㄌㄣㄛ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