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心理學】怎麼跟逃避型伴侶相處?逃避依附者其實很敏感?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 лют 2025

КОМЕНТАРІ • 70

  • @cedakatze
    @cedakatz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認真的覺得,不管逃避型背後的生成原因以及心理動力是什麼
    『劃清界線』『阻隔對方』或甚至過度強調『給予空間』『給予時間』
    這本身就跟『親密關係』的建立原則是違背的,
    (畢竟給予時間,到底是要等多久,這真的很難拿捏)。
    我主觀的感受是,
    老師這麼詳細與細膩的講解,是讓我們去分辨出對方的人格,
    早點決定放手,或去反思自己為什麼要跟這樣的人在一起?
    找出自己的議題,離開『不願意』或『無能力』建立親密關係的逃避型重症,
    尋找安全型人格,找到自己的幸福點。
    而逃避型人格也可以藉由老師這麼溫暖的解析,
    發現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往安全型人格靠攏,才能真正的建立親密關係。

  • @melodic1987
    @melodic198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9

    「大姐!妳沒講我們不知道捏」我真的是很無奈,身為焦慮型很需要明確的溝通,對方可能覺得他有表達,但我真的是沒聽到他有講😂😂😂 後來才知道是用比喻或暗示的方式🫠

  • @sabrinahuang1073
    @sabrinahuang107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焦慮真的是好難處理的一部分,尤其在原生家庭遭遇到的傷痛,永遠都在否定和懷疑自己,只要一點點的不如意,真的很容易將自己擊敗。先從面對自己的恐懼,允許自己的情緒潰堤,學習著自己接住自己的情緒,這一切真的好不容易。聽完老師的分享後又更有勇氣再一次次去經歷這些,也謝謝老師讓我明白感覺和現實的差距,不要只是把自己留在自己的幻想空間裡。剛剛允許自己好好的哭一場,似乎難過也被好好的照顧了。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允許自己脆弱練習自我安撫
      真的是很不容易🫂
      By編

  • @jmwang4512
    @jmwang451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以我和三個可能都是逃避型依附或傾向的人相處的經驗,逃避型依附傾向有可能出生沒多久就可以看得出來。
    例如我的大兒子,在嬰兒時期就很需要人家抱他,但不讓人把他抱緊緊,而且一定要把他晃動或走動,否則哭個不停。在成長過程中,開始會走路就不讓人抱; 個性倔強不聽勸,容易被我們責罵; 讀高中時更是衝突不斷。上大學後,打電話給他完全不接不回,重要訊息只能用簡訊讓他知道。
    本來很擔心大兒子結婚後不負責任,沒想到完全翻轉以前我們對他的認知。他生了一個他自己的玩伴,常常玩起來沒完沒了。他兒子很喜歡讓他抱,但也不能抱緊緊; 個性的倔強剛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幸而有一個很懂他的媽媽,這是他和我大兒子的幸運。
    我自己是焦慮型,而我太太則是典型逃避型依附的人,我和她相處的經驗就真的是一言難盡了。

  • @cheeroolong
    @cheeroolong 3 дні тому

    我本身是焦慮型依附的人,在跟朋友相處上因為自己沒有安全感,然後就會開始做出想破壞掉關係以及推開對方的行為,為求讓自己不要害怕,但每次只要這樣,我反而會開始有些後悔,失去朋友,變成是我不想要發生的結果

  • @alicedupont6761
    @alicedupont676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非常同意也感谢周慕姿老师提醒: 做不到时,要常常跟自己对话,更多鼓励自己,不给自己贴标签。我经历人生最大痛苦: 失去女儿。我想念女儿情绪低落时,会有声音出来,你命苦。也看过很多紫薇命盘等,会加重感伤
    后来意识到自悲自怜很危险,就开始学习觉察,跟自己对话,鼓励自己活下去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謝謝你的分享 希望我們頻道也能陪伴你 給予你一些力量💕(by編

  • @TheMartin9126
    @TheMartin9126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逃避型伴侶用逃跑來保護自己,也同時用一些雲谈輕飄的說話方式去攻擊伴侶,甚至去精神虐待! 這種難以解讀的痛和旁人不得看見的傷害,很多時候不是這麼容易找別人傾訴和得以理解,再說下去反而被別人視作問題者,這些伴侶必須找到方法強大自我,否則自身難保,又點有能力面對逃避型伴侶!
    除非找終身伴侶不需要建立親密關係,又或是不需要面對生活種種困難,而言逃避又如放棄解決問題,這心智模式當中存在什麼陰暗面值得探討,尤其是選擇婚姻對象!

  • @allpassplease1223
    @allpassplease122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感覺學習理論或了解心理學比診斷自己簡單多了,去諮商前覺得自己甚麼病都有,諮商完就又豁然開朗。

  • @TheJean0314
    @TheJean0314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簡慶芬跑去找Rebecca,纏著去要自己想要的答案或救贖,她確實得到了。然而對Rebecca而言,自己不被簡慶芬放棄,不是因為被愛、被看重,而是因為R身上有簡慶芬要的答案,所以在簡慶芬沒有得到答案之前,她不能讓R死,這才是真正的事實。
    而Rebecca唯一還能算得上得到安慰的,是在生命的盡頭時,還有人認為我有用,讓不願麻煩別人的我,以我的「有用」,去交換對他人的麻煩。
    我是逃避依附型的人,我會覺得簡慶芬自私又煩人,她在我生命末期來纏我,只是想救贖她自己,她根本不在意我想怎麼度過我的餘生,她只在意她能不能得到答案。
    如果我是Rebecca,我會很難受我生命的最後,仍是這麼被對待。

  • @corrywei1868
    @corrywei186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天啊 這集重複聽三遍 好需要

    • @muerstalk
      @muerstalk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能夠帶來幫助實在是太好了😍
      如果喜歡放心說的內容記得按讚訂閱➕
      也歡迎分享給身旁的親朋友好友們唷~~~
      By 編

  • @c.l.c.2024
    @c.l.c.202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9

    我覺得逃避型依戀好像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真的想跟某個人深交」,但也有可能他其實就是沒那麼喜歡對方,對方可能曾經有些地方令他覺得還不錯,但在多了解之後,其實對方有些性格特質不是他能接受的
    不確定我是否有逃避型依附,我的確是對於關係很沒有安全感,但我也最怕那種我真心沒那麼想跟他深交(不限於愛情關係)的人一廂情願的死纏爛打,太不屈不饒的人很高的機率其實有恐怖情人的特質,我相信所有的恐怖情人都是焦慮型依附的人
    像何瑞之那種媽寶我也交往過,當時也是因為他媽的緣故 拉拉扯扯的,但要是他沒了他媽,那只是換成他希望他的伴侶扛他而已
    我覺得逃避型依戀的人是因為已經吃足了「界限被侵犯」的痛苦,他們喜歡的是可以感受得到對方是「尊重、有界限的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的人,絕對不是行為上的黏,他們的敏感在於可以馬上嗅出接近他們的人是真的欣賞他們,或是 ''用表面上照顧別人的樣子在尋找要別人照顧他們'' 的那些焦慮型依戀的人

  • @銘-d3c
    @銘-d3c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周老師的解說容易理解多了。期待更多有關焦逃配的內容。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謝謝你的回饋,團隊會收集大家的想聽的主題納入選題清單中🙌🏻
      歡迎持續追蹤放心說也分享給身旁的親朋好友吧!
      By編

  • @kdooo563
    @kdooo563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我是48歲的逃避型,對外都說自己是單身主義,不婚主義,的確內心深處覺得沒人會愛上我,跟自己小時成長有關吧

  • @Anne-im9um
    @Anne-im9um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非常感謝老師分享🧡🧡
    身為一個諮商師認為具有逃避型特質的我😂🙋‍♀️,真的很感謝老師寫出了身為逃避型的痛苦。
    “如果你不嘗試讓別人瞭解你,別人卻要一直留在你身邊,這對別人的考驗是否大了一點呢”
    期待每個逃避型都可以聽見這句話,我聽過好幾次別人對我說這樣子的話,當下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對自己的感受/情緒非常的麻木/遲鈍,以至於心理師建議可以先從日常生活的興趣食物愛好開始練習。
    沒有辦法覺察自己的需要或情緒,讓我很像一個壓力鍋,等到我爆炸時,又感覺自己讓對方失望了而覺得關係完蛋。
    身為一個逃避型的痛苦在於,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痛苦。
    這是逃避型一輩子的課題,正視自己的痛苦裡有自己的需要。
    謝謝老師的提醒和分享😊😊

    • @muerstalk
      @muerstalk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也謝謝你和我們分享這麼深刻的經驗與感受🥹🥹🥹
      有機會也可以看看Rebecca的那一集
      也是慕姿心理師分享逃避型依附的內容哦
      希望放心說的內容的可以陪伴你成長與認識自己~
      By編

  • @shiencc5536
    @shiencc553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44

    老師:市面上很多幫助逃避依附的資源,但是能不能也提供一些幫助逃避依附伴侶的自救辦法,因為現實中逃避依附不只有讓人同情的一面,他們也有很多攻擊的行為,讓人無法相處,常讓周圍的人遍體鱗傷

    • @yinglin2406
      @yinglin240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身為伴侶的人更可憐,外人無法理解沒傷口的撕裂痛,身心不夠強大的人真的會一直否定自己到憂鬱症。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身為伴侶的朋友們辛苦了🥹
      也謝謝你回覆~團隊會將大家的回饋納入選題的題材唷!!!
      By編

    • @shiencc5536
      @shiencc553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yinglin2406 真心同意

    • @daylightlazzy827
      @daylightlazzy82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真的,常常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有問題​@@yinglin2406

    • @TheVisvim
      @TheVisvim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0

      很多逃避型依恋资源都有很大部分没谈到其实逃避型会在面对情绪的时候会用言语攻击和诋毁另一半。这一点时常是很多谈论逃避型没什么说到而且时常被美化的部分。
      没真实相处过的人真的很难明白平时疏离感加上长期冷暴力的相处模式还要在面对和他们谈心的时候被胡乱喷出一些没发生过的事而且最后会让你变成加害者他们就是个无辜的受害者。长时间下来真的自己真的会自我否定开始会让自己很忧郁自我怀疑。

  • @OverTheWay2112
    @OverTheWay211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從親密恐懼一書中,學習到何謂羞愧感 羞恥感,這些情緒其實很常在亞洲文化中存在,只是大部分的人看得到但是認不出來。我對於婚姻的恐懼,投射在女友的姊姊和她丈夫有了小孩之後,我當然感到喜悅,但我很常回頭問自己,自己能做好嗎?這個自己可能做不好的羞恥的感覺,對於女友希望有一個肩膀的期待的羞愧,讓我有很多想法要整理。

  • @綠寶-r4b
    @綠寶-r4b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新書買了 讚!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的支持🙏
      by編

  • @TaKu-b5b
    @TaKu-b5b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謝謝老師🥹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
      By編

  • @carlosuu541
    @carlosuu54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有機會想聽周心理師談談混亂型依附或其他依附類型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的回饋~小編會將大家的許願納入選題的考量,和心理師還有團隊們一起討論唷!
      By編

  • @huihui5324
    @huihui532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老師,我有把自己想法直接明確表達給對方,看對方是否要繼續來往或交往,因為我想要確實的確定與對方的關係

  • @XaoNima
    @XaoNima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11:51 大部分的點都講到心坎,很生活化,但是這段我覺得老師可以再構築一下語言,有聽過「不要想大象」原理嗎,越是不要越會想要。
    還是很謝謝老師願意分享書中這麼寶貴的內容!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的建議與支持~~~
      放心說團隊將會納入大家各方的建議
      做為頻道上的調整哦!
      By編

  • @lhcbilly
    @lhcbilly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謝謝老師…希望有一天能夠擺脫,自己會讓別人失望的這件事…😢
    但好像也是不允許自己不夠好…
    怕那個不夠好的自己;或是真實的自己不被喜歡,只允許自己表現好的出來…
    就像現在的社群動態上,大家都把美好的一面po出來…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謝謝你的分享 也希望我們可以給妳一些力量和陪伴 也記得給自己多一點時間💕(by編

    • @clairewong1523
      @clairewong1523 16 днів тому

      請問這個情況下,你認為作為伴侶的,可以怎樣做/幫助 你去令減低這種愧疚感呢?如果說話&行為上告訴你,我們是會接受你,不過離開你,這樣有幫助嗎?還是只會多了一份壓力?

  • @Emma-er6nv
    @Emma-er6nv 5 днів тому

    这就是为什么我只听周慕姿老师讲逃避型。其他所谓逃避型自己出的影片,在这里不点名,只知道一味让别人迁就他们,完全不分析和意识自己的问题,只知道让伴侣去反人类。 根本就是推卸责任,留言指出来他们的问题,就只会说“回避冲突不是很好吗?”好你个大脑袋只有你一个人好吧?为什么周围的人要无限的扭曲自己,而你自己不愿意改变一点点。 跟霸凌周围人有什么区别

  • @靜靜-h9r
    @靜靜-h9r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重點是他有困難可以一起解決問題,前提也是要兩者想要一起解決的意願,真的不行,放手也許是最好的方法

    • @muerstalk
      @muerstalk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你提到好重要的事情就是「彼此一起的意願」 謝謝你和我們分享~
      By編

  • @黃靜宜-x4k
    @黃靜宜-x4k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完了,都在說我
    我會一直逃,逃到後來就切掉連結,而且我認識的人都有伴,我像外人

  • @雙生火焰-e7p
    @雙生火焰-e7p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感謝你 療癒自己中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希望放心說能夠陪伴你那些不容易的時刻~~~ 祝福你🫶🏻
      By編

  • @像瘋一樣的女紙
    @像瘋一樣的女紙 Місяць тому

    老師好❤
    能夠打擾一下您⌚️嗎?期待您能回覆我。
    我和男友交往三年,我總是覺得很不了解他,他不喜歡麻煩事,也討厭溝通,ㄧ有問題都會習慣性說 是我引起的、請問這樣算是迴避型嗎?
    不過他在外面和任何人都可以很好。
    他ㄧ生氣可以完全無視你,電話不接,無聲,已讀不回。
    但是他好的時候你又會有一種錯覺!自己是不是誤會他了⋯⋯
    然而我不小心懷孕了,我們都有避孕⋯⋯他不回應不面對,我不曉得他是否因為不愛我不想負責任,還是他自己不知道怎麼辦⋯⋯而我處在一個進退兩難,明明很早就想離開想放手
    卻走不了….但想起曾經他給的種種無情反應,又害怕😭😭😭

  • @mogu65
    @mogu65 Місяць тому

    老师,我想问哪个视频是讨论关于金钱跟家人/婆家的关系的呢?

  • @陳志清-z1m
    @陳志清-z1m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請問老師,如果逃避了 訊息都不讀 好像人間蒸發一樣 這樣是算什麼 只能靜靜等他自己找你嗎,(她是女人)今年42歲了

  • @harpyggJiang
    @harpyggJian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請問可以直接跟迴避型依附者直接討論她的問題嗎?如請她看此影片等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對方如果有意願,當然可以一起溝通討論你們關係遇到的難題唷!
      By 編

    • @harpyggJiang
      @harpyggJian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muerstalk 謝謝回覆,討論的過程中對方會無法認同而退回自己的殼的可能性嗎?如果對方有更進一步地了解自己的狀況,是更有幫助對方打破自己心中高築的牆而走出來的。

  • @alic3star1
    @alic3star1 Місяць тому

    提到的Rebecca是哪个视频呢?

    • @yka6740
      @yka6740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不夠善良的我們

  • @Katherinelinkathy
    @Katherinelinkathy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老師 這樣類型的人 和 邊緣性人格差異在哪裡呢? 謝謝

    • @yukee1127
      @yukee112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邊緣型 英文是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通常會威脅要傷害自己,避免親密的人離開自己。他們容易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或是不了解自己是誰

  • @betsyxiong1810
    @betsyxiong18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

  • @語凡-o5m
    @語凡-o5m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逃避型的 還會責備別人 遷怒別人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和我們分享經驗
      無論是逃避型或焦慮型還是哪一型,都有可能會出現這些類似的生存策略,目的會稍微不同,偏向保護自己或維繫關係唷!
      By編

  • @谢玉华-u4p
    @谢玉华-u4p 24 дні тому

    为什么没人说如何离开逃避型😂我又不是圣母 没必要去拯救对方

  • @zhuzhang8601
    @zhuzhang860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請問老師可以講一下逃避依附和迴避型人格和迴避型依戀之間的關係嗎?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的回饋 之後有機會會參考你的留言加入分享的主題!(by編

  • @LevaLiu
    @LevaLiu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看來看去我好像真的是逃避型😢

    • @muerstalk
      @muerstalk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可以持續的認識自己喔~~~
      By編

  • @tinabao4889
    @tinabao4889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说的很啰嗦没有听明白。

    • @muerstalk
      @muerstal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謝謝你的回饋(by編

    • @drake4401
      @drake440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muerstalk這種不用回啦😂 沒有嘗試想理解代表還不想這麼做

    • @陳柏諺-f2c
      @陳柏諺-f2c Місяць тому

      不是囉嗦 迷茫無助的時候這是別人聽完後能抓到的一條繩 也是一種安全寄託
      聽到一句話覺得自己是這樣 不懂意思 就去查 資訊不夠怎麼可能聽懂 先了解自己才能一個個找答案 別人說 是別人說 聽多了還是要自救不然聽這個要幹嘛

  • @tayuplay
    @tayuplay 9 днів тому

    最後都會分開,那就是早點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