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漢字的原理~有夠簡單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6 вер 2024

КОМЕНТАРІ • 92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5

    因為失去政權、失去教育主導權,衍生看到讀書人用字,讀母語漢字的音,才將母語保留下來

  • @sundaysunday9351
    @sundaysunday935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3

    謝謝老師

  • @hkho6832
    @hkho683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7

    台灣的台語文系所的教學內容是應該好好檢討了,陳世明博士應該以此為己任,非常敬佩你的貢獻!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劣幣驅逐良幣,想承擔也沒人理我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五胡亂華後做為上古音的閩語跟閩南的貴族往南遷
      五胡亂華後,中原漢人南遷的歷史事件確實對南方地區的語言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閩語的形成和發展。以下是這段歷史及其對閩語的影響的詳細討論:
      1. **五胡亂華與中原漢人南遷**:
      - 五胡亂華發生在西晉末年到東晉初年(約4世紀),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導致大量中原漢人和貴族南遷,遷往南方的江南、福建、廣東等地。
      - 這些南遷的中原士族和貴族帶來了中原的語音、文化和習俗,對當地的語言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並逐漸融入當地的語言系統。
      2. **閩語的形成與發展**:
      - 閩語作為一個方言群,形成於南方閩越地區,受到南遷漢人的語音和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語音系統。
      - 中原漢人的南遷帶來了大量古漢語詞彙、語音和語法結構,這些成分與當地的土著語言融合,形成了早期的閩語。閩語保留了許多上古音的特徵,尤其在語音方面,這使得閩語在漢語方言中顯得非常特殊。
      3. **貴族與語言的影響**:
      - 南遷的貴族階層往往是文化、文學和語言的主要傳播者,他們的語音對南方方言有較強的影響力。這些貴族使用的語言更接近當時的官方語音或文雅語音(即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徵),這些特徵在閩語中被部分保留下來。
      - 閩南地區的語言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逐漸演變,形成了今天的閩南語及其相關分支。
      4. **語音保留與演變**:
      - 閩語中保留了許多上古音的特點,例如入聲、古老的聲母和韻母等。這些語音特徵的保留,使得閩語成為研究古代漢語音系的重要材料。
      - 雖然閩語受中原漢人南遷的影響顯著,但它同時也保留了本地土著語言的成分,這些成分使閩語在語音和詞彙上顯得非常多樣且富有特色。
      總結來說,五胡亂華後中原漢人南遷,尤其是貴族階層的語音習慣對閩語的形成有深刻影響。閩語雖然融合了上古音的特徵,但仍是一個由多種語言因素交融而成的獨特方言體系。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CG+我發問 他回答
      這版本可以聊時事,和在與CG溝通時,我提出的疑問,CG會運用強大運算力去驗證

  • @junhong469
    @junhong469 Місяць тому +5

    老師你指出來的問題!
    跟我們潮州話也是一樣的!

  • @tsuntsai1708
    @tsuntsai1708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陳世明博士推廣臺語漢字的原理,非常敬佩你的貢獻!只是視頻中,如果可以刪除那些人身攻擊的言論,那就更完美了。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7

      謝謝🙏
      這叫愛之深、責之切。
      你只能獨善其身,我想兼善天下!

  • @mingchihchiu6350
    @mingchihchiu6350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很有道理!我小時候上過的漢學又重現在腦海!

  • @chiang_paul
    @chiang_paul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謝謝老師的分享❤

  • @user-zl8er1wr4e
    @user-zl8er1wr4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回想台語之美的第一印象,是霹靂布袋戲裡的吟詩作對,我在高中以前,還可以輕易地從生活周遭學習台語,雖然講得不標準,但起碼大部分聽得懂。現在問女兒班上狀況,很驚訝發現,她從國小到高中(台北市),班上從沒有同學講過台語(台語課除外),希望台語永存,加油!!

  • @chihfeng1975
    @chihfeng197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老師晚安,有勞老師了😊

  • @user-tk3lv5ro8q
    @user-tk3lv5ro8q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講得好我聽得懂感恩謝謝你善哉善哉

  • @nasa168168
    @nasa168168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我聽的懂,我聰明。

    • @Liliquan
      @Liliquan 27 днів тому

      (我聽得懂,我很聰明。)

  • @newtonhung
    @newtonhu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平頭百姓就以為自己是王謝貴族。

  • @user-gd1vx6py9p
    @user-gd1vx6py9p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鬥字可參考“漢字演進1000例”喔!

  • @jcfang998
    @jcfang998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謝謝老師! 從本土的角度來看,一清二楚。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芳香,同義複詞
      香油=芳油(芳,phang)

  • @yeawhsieh5440
    @yeawhsieh54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陳教授的舉證有憑有據👍竹竿=竹篙,篙意指很高的竹子,是依形象+意思造了此字,可證「篙」極可能是依「高」字古音發「gē」音。亦即「高」的古音應有「gē」音,另一音是「gǔan」。至於「高」造字來源是依據古時居民環境中最高的「城樓+城門」形象而造的字。而「竿」是至今民俗祭拜時仍流傳的「爬刀山」,用爬直立的竹竿意表「爬高山」(才會有上刀山,下火海一說)然後竹竿從下往上逐步橫插一把刀刃向上的刀梯,就像今日執行爬刀山的乩童一樣,要把標的物/口含另一把刀一階一階地往上爬,等把標的物揷到竹竿頂時再往回爬到地上,這時的腳底不應有刀傷流血,那就表示那個乩童功力高,誠心祈求會靈驗!另外陳師解釋鬥=共同意,那麼竹篙鬥刀子就有實質意義了!就是祭神廟會時乩童的一項重頭戲!但背後隱含的意義就需知曉這俗語背後意義的人解說了!

    • @chihfeng1975
      @chihfeng1975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你說的古音文獻在哪裡?
      這裡的g聲母該不會又是漢拼或條頓式發音的g吧?
      至於你說的高另外一個發音,其實是「懸」的白話音,不是高字。
      用來拼閩南語儘量不用條頓式的聲母。
      ㄍ=k、ㄎ=kh,畢竟閩南語有濁音的。

    • @yeawhsieh5440
      @yeawhsieh54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chihfeng1975
      《說文解字注》竿,竹梃也。竿从竹,干聲。古寒切。意指直立的竹竿,可謂有高意。而篙,从竹高聲。又《莊子》竿牘即簡牘也。那簡的河洛讀書音應是gàn音,因此竿字古音類gān音。以此推論上古時代竹簡與竹竿同讀書音,因此為區別竹簡與竹竿音同字不同的困擾,乾脆把竹竿改成竹篙,取其高高長長意。但上古讀書人只限於公侯伯子男有爵位系統的貴族們,而會撐著竹竿/篙划竹筏的人不是奴就是黎民們。因此口語白話音就得從民間來找,再說他們才是最貼切的古音活化石呀!至於竿=篙,這是以音通假的結果!所以只要找出竿跟高的民間白話音,就可證了!不好意思因工作關係,只需漢拼,注音,羅拼三種,所以在此就勉強使用漢拼了!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1

    老師您真的是很粗暴哈哈,對蔡正元嗆聲😂
    蔡博士最近在忙著玩黑神話 悟空❤

  • @MayChang-be8ue
    @MayChang-be8ue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台語是中原古語,詳情自己到「國家圖書館」找資料!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臺灣很多人都精神分裂了,搞到最後都自己否定自己

  • @shihchunghuang9017
    @shihchunghuang901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鬥相共(互相幫忙),同齊去(一起去),無仝款,無相仝(不一樣)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仝,同也。不是無相仝、無仝款

    • @yeawhsieh5440
      @yeawhsieh54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akilachen
      同時可證「仝」字的「工」,古音是發gang!取「江」字的「工gang」音做音符!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但說文解字並沒有標明「仝,音工」喔!

    • @yeawhsieh5440
      @yeawhsieh544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仝」字現代是發同tóng音,是同樣意。但因小時常看到大人或辦事員填寫表格時,凡相同於上排的答案,都會寫仝上二字。像郵寄地址和住家地址相同時,第二行人們通常會寫「仝上」二字。所以經老師發聲講解仝字意思後,大膽假設「仝」字的「工」應該會是它的聲符。因此就找《說文.水部》有同聲符的「江」字,得江从水工聲。再找「漢典」的「工」字,得工古紅切;另在《集韻》得工沽紅切。而且今之廈門(白)、泉州南安、莆仙、漳州、廣東汕頭、雷州、潮州⋯等地多說「kang」陰平22音,小差異就是調聲有不同罷了!綜上若解讀說「仝」的古音是「gáng」,應該也不為過吧!?😊 請指教!🙏

    • @shihchunghuang9017
      @shihchunghuang901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㒰”古同'“同”,所以許多匾額題,“xx仝賀” 台語音“tong”
      “仝款”“相仝”台語音“gang”
      “同”音“tong”,合同,同窗,同意
      “同”音“tang”,同齊,同門,同姒

  • @user-uw4tw8by6l
    @user-uw4tw8by6l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陳老師謝謝🙏,讓我們能學到真正的母語!

  • @user-dm1zi9hf3f
    @user-dm1zi9hf3f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謝謝陳老師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再補充
    討論上古音是否為閩語
    我舉例普通話說 竹竿
    台語的唸法 要用竹篙才對
    上古音與閩語之間的關係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語言學問題。閩語作為漢語方言的一支,保留了許多古代漢語的特徵,尤其是上古音的某些元素。讓我們來探討這個話題,並以您提供的例子來說明:
    1. **閩語的古音特徵**:
    - 閩語被認為是保留上古漢語語音特徵最多的方言之一。由於地理位置的相對封閉性,閩語較少受到北方語音變化的影響,許多詞彙和語音結構都能追溯至更古老的漢語時期。
    - 上古音指的是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語音系統,而閩語中的某些發音與這些古音系統有相似之處,反映了閩語在歷史發展中的獨特演變。
    2. **普通話「竹竿」與台語「竹篙」的對比**:
    - 在普通話中,「竹竿」指的是竹子的一根長條。
    - 在台語(閩南語)中,這個意思對應的詞是「竹篙」(白話字:tik-kau)。這顯示了閩語對一些詞彙的獨特保留和使用方式。雖然這兩個詞的基本含義相似,但使用的詞彙和語音反映了語言的區域差異和演變。
    3. **語言保留和演變**:
    - 閩語中「竹篙」的用法可能反映了上古漢語中對這類物品的稱呼,或是古代語音的音讀習慣保留。這些詞彙和普通話中的對應詞並不完全一致,但它們的基本語義有相似性。
    - 語言學研究指出,閩語中的許多詞彙和發音結構,可以看作是上古音的「活化石」,即古老語音在現代語言中的保留,這讓閩語成為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參考之一。
    總結來說,閩語雖然不是上古音的直接延續,但它保留了大量上古音的痕跡。這使得在討論上古音時,閩語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漢語的語音面貌。台語用「竹篙」來表示普通話的「竹竿」,正是閩語保留古代語言特色的例證之一。
    再測試一下C+
    其實閩語是梵語啦
    閩語和梵語之間的關係是值得討論的話題,但它們並不是同一語言,且屬於不同的語言系統。
    1. **語言系統**:
    - **閩語**:閩語屬於漢語語系,是現代漢語的一個方言群,包括閩南語、閩東語、莆仙語等分支。閩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有其獨特性,並且保存了許多上古漢語的特徵。
    - **梵語**:梵語是古代印度的一種語言,屬於印歐語系,是印度古典文學、宗教經典(如《吠陀經》、《奧義書》)的主要語言。梵語和漢語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和結構。
    2. **文化與宗教影響**:
    - 閩語受到佛教、道教等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詞彙方面,很多佛教用語可能通過唐宋時期的交流傳入閩南地區。這些佛教用語中有一些源自梵語,或是梵語經過翻譯後進入閩語。例如,某些宗教、佛教術語或是地名可能有梵語的痕跡。
    - 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彙層面,而非語音或語法。這些借詞並不意味著閩語是梵語,只是顯示了語言接觸的現象。
    3. **誤解來源**:
    - 閩語中存在一些音節與梵語相似,可能導致一些人誤認為閩語是梵語的延續。但這些相似之處通常是由於歷史接觸和文化交流,而不是語言本質上的關聯。
    總之,閩語和梵語雖然有文化和詞彙的交流和影響,但它們是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系統。閩語在語言學上是漢語的分支,並非梵語。
    以上是ChatGpt plus版本

  • @vacuumisallinone2618
    @vacuumisallinone2618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有的想削足適履
    有的想刻舟求劍
    有的想射箭再畫靶
    有的想乞丐趕廟公
    有的想宣賓奪主
    有的想從語言之範疇篡奪正統
    其實
    語言只是語言
    道理自是道理
    是其是 非其非
    道理者 並不因站隊之量數而改易
    並不隨政治權謀而拍板
    亦不依舉手表決所定奪
    說個小故事:
    早年 希特勒因厭惡猶太人
    欲集近百德國科學家聯名反對愛因斯坦之相對論
    當愛因斯坦知悉 只淡淡曰:
    若我理論有錯 一人反對足矣!
    總難與心胸狹隘者
    論宇宙太虛之浩瀚
    及如大道之行也
    如老子語: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不笑 不足以為道!

  • @user-gw2qm6du3h
    @user-gw2qm6du3h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您好,陈先生,您能帮我看看,玉堂禁经的这段文字有没有您说的古语呢,因为实在是看不懂:一曰顿笔,摧锋骤衄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二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三曰驭锋,直撞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
       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足存】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足存】之,「刀」、「乛」是也。
       六曰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
       八曰按锋,囊锋虛阔,章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有好幾個地方是古語

    • @user-gw2qm6du3h
      @user-gw2qm6du3h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akilachen 谢谢陈先生,这些唐朝甚至更久远的书法技法的文字记载,千年来被人解读,但是我看了之后都不尽人意,我冥冥中就觉得,这是语言变迁和方言造成的,虽然华夏上下有通用的词汇语句,但是面对局部的语言含义还是有不同方言的词汇的,看了您的解读觉得您的研究是很切合实际的。您能把玉堂禁经的文字都解释考证一遍么?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学书法的来说,就是书法的心经,这应该是功德无量的。

  • @kiytmalin8911
    @kiytmalin891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現下的台語教學應該扭轉
    回頭是岸!😊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他們想玉石俱焚,不管孩子們的死活

    • @diabolo710
      @diabolo7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akilachen他們是刻意製造差異,強調台語不屬於漢語呀!
      聽過美國人說自己說的是美語而不是英語嗎?
      聽過澳洲人說自己說的是澳語而不是英語嗎?
      倒是很常看見印尼人強調印尼語不是馬來語!
      呵呵呵😂

  • @user-ck2gp2pj1y
    @user-ck2gp2pj1y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這部影片05:09處也說明了粵語就是雅言混合了越語所形成,跟老師說的一模一樣。
    ua-cam.com/video/ahyPkkOnU_4/v-deo.htmlsi=cd9ohGEAW1-B_JGp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user-ck2gp2pj1y 顯然還有腦子清醒的人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哪 閩語 大細 您的看法
    在閩語中,「大細」這個詞組有特別的用法和含義,這些用法在普通話中並不常見,且反映了閩語特有的語言特色。讓我們詳細探討這個詞組在閩語中的意思和文化背景。
    ### 閩語中的「大細」
    1. **意思與用法**:
    - 在閩南語中,「大細」讀作「tāi-sè」(白話字拼音),常用來表示「大小」的意思,用於形容事情或事物的大小、規模、程度等。例如:
    - 「這件衣服大細剛好。」(Tsit kè i-hong tāi-sè kang-hó.)
    意思是「這件衣服的大小剛好。」
    - 此外,「大細」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身形或事物的狀態,尤其在描述物品、空間或情況時經常使用。
    2. **文化語境**:
    - 「大細」在閩語中表達的是對某種狀態或大小的描述,比普通話的「大小」有更多元的用法,且在日常對話中非常普遍。
    - 閩語中的這類詞組往往具有直觀性和生活化的特徵,強調實際情況而非抽象的描述,這與閩語偏重口語化、貼近日常生活的語言風格有關。
    ### 普通話中的「大小」
    1. **意思與用法**:
    - 在普通話中,「大小」指的是某事物的尺寸、規模或重要性。例如:「房子的大小」、「事情的大小」。
    - 相較於閩語,普通話中的「大小」用法相對嚴謹,並不延伸到太多其他語境,而是保持在對事物的基本描述上。
    2. **語言差異**:
    - 閩語中的「大細」比普通話中的「大小」更靈活,在口語表達中有更廣泛的應用範圍。
    - 這種靈活性使得閩語的表達更貼近日常生活,也更能反映說話者的個人觀察和體驗。
    ### 總結
    閩語中的「大細」反映了閩南語特有的語言風格和文化背景,它既可以表示事物的大小,也常用來描述具體的生活狀態。相比之下,普通話中「大小」的用法相對狹窄而固定。這些差異顯示出閩語在語言演變過程中保留了更多口語化的特性,並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

  • @iericnet
    @iericnet Місяць тому

    最近有一首歌叫「必巡」歌詞裡很多奇怪的字彙,一般民眾完全讀不懂,可以請老師有空糾正一下
    講一句拍勢 講話無算話
    佇這个輪迴 真心賰啥貨
    你看日出的鳥仔咧啼 是自然的運行造勢
    像人心若痛 浪槓上濟
    免傷濟解釋 予人心鎮地
    歲月再經過 誰攏袂放過
    有一種緣份予人做伙
    也就有怨恨今生今世
    可惜咱倆人 過千萬年也袂當相陪
    天地之闊予咱覕相揣
    四季輪替替無咱兩个
    我毋甘願 孤單留戀 親像孤鳥展翅咧飛
    滿四界揣你的人佇佗
    敢講註定我佮你無緣
    將我靈魂 捶到必巡 我也無後悔
    免傷濟解釋 予人心鎮地
    歲月再經過 誰攏袂放過
    有一種緣份予人做伙
    也就有怨恨今生今世
    可惜咱倆人 過千萬年也袂當相陪
    天地之闊予咱覕相揣
    四季輪替替無咱兩个
    我毋甘願 孤單留戀 親像孤鳥展翅咧飛
    滿四界揣你的人佇佗
    敢講註定我佮你無緣
    將我靈魂 捶到必巡 我也無後悔
    天地之闊予咱覕相揣
    四季輪替替無咱兩个
    我毋甘願 孤單留戀 親像孤鳥展翅咧飛
    滿四界揣你的人佇佗
    敢講註定我佮你無緣
    將我靈魂 捶到必巡 我也無後悔
    將我靈魂 捶到必巡 我也無後悔

  • @paulyen3097
    @paulyen309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還請就教『休息/放暑假』之詞句,感謝您!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哪鬥您可以用現代普通話跟閩語來解釋嗎
    確定,我可以用現代普通話和閩語來進一步解釋五胡亂華後中原漢人南遷對閩語的影響,以及閩語和上古音的關聯性。
    ### 1. 用現代普通話和閩語解釋語言影響
    #### 普通話:
    - **現象**:在五胡亂華之後,中原地區的大量漢人遷移到南方,包括現在的福建和廣東地區。這些移民中有不少是中原的貴族和士族,他們帶來了當時的語音和語言習慣,對當地的方言產生了很大影響。
    - **影響**:中原語音(接近上古漢語)融合進入當地語言中,並保留下來了一些語音特徵,例如聲母、韻母的發音方式。
    #### 閩語(以閩南語為例):
    - **現象**:五胡亂華以後,許多中原人(閩語稱為「唐山人」)遷移至閩南地區,他們帶來了語音和詞彙。閩語中有許多詞語和發音保留了上古漢語的痕跡,這些語音特色成為閩語的一部分。
    - **影響**:閩語的發音和詞彙融合了南遷漢人的語音特徵,如保留古入聲、複雜的聲母(如[tsh])和韻母結構,這些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或簡化。
    ### 2. 語音對比的例子
    #### 普通話與閩語語音對比:
    - **普通話「竹竿」**:在普通話中,「竹竿」的發音為「zhú gān」。
    - **閩南語「竹篙」**:在閩南語中,這個意思對應的是「竹篙」(tik-kau),而不是普通話的「竹竿」。這反映了閩語詞彙系統中的獨特性,且部分詞彙和語音結構保留了更古老的形式。
    #### 普通話與閩語聲母對比:
    - **聲母「知」(普通話:zhī)**:普通話中的「zh-」是平舌音。
    - **閩語聲母「知」(閩南語:ti)**:在閩南語中,這個詞的發音更接近古代音系的保留。
    #### 例子說明保留古音的特徵:
    - 普通話中的許多聲母、韻母結構已經簡化,而閩語中的聲母結構往往更為複雜,如「竹」的發音在閩語中保留古音「tik」,這與古漢語中的發音更為接近。
    ### 總結
    這些對比顯示了閩語在發音和詞彙上保留了許多上古漢語的特徵,特別是五胡亂華後中原漢人南遷對閩語語音的影響,使得閩語成為保留古漢語特徵最多的語言之一。
    我是指[鬥]這個字
    「鬥」這個字在普通話和閩語中的意思和用法有所不同,反映了閩語對上古語言特徵的保留。以下是兩種語言中「鬥」的解釋和比較:
    ### 普通話中的「鬥」
    - 在普通話中,「鬥」(拼音:dòu)通常是指「爭鬥」、「競爭」、「打鬥」等意思。例句包括:
    - **「打鬥」**:兩個人正在打鬥。
    - **「鬥智鬥勇」**:在比賽中,雙方鬥智鬥勇。
    ### 閩語(閩南語)中的「鬥」
    - 在閩南語中,「鬥」(白話字:tàu)有更廣泛的用法,常用來表示「一起」、「合在一起」或「做某事」的意思,這個用法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例句包括:
    - **「鬥陣」(tàu-tīng)**:意思是「一起」,如「咱鬥陣去」意思是「我們一起去」。
    - **「鬥輸贏」(tàu-su-iân)**:意思是「比賽」,帶有競爭的意味,但語境較為平和,不如普通話中的「鬥」那麼強烈。
    - **「鬥熱鬧」(tàu-jia̍t-nāu)**:意指「一起熱鬧」。
    ### 語言保留特徵
    - 在閩南語中,「鬥」的用法顯示出語意的擴展和保留了古代口語的特徵,這種用法在普通話中已經基本消失,或僅限於方言或歷史文獻中出現。
    - 「鬥」在閩南語中的用法有更生活化的表達,反映了上古漢語中詞義的廣泛性,而普通話經過歷史演變,則多強調競爭性或對抗性的含義。
    這些不同說明了閩語不僅保留了許多古漢語的詞彙和語音特徵,還保留了上古時期的語法和用詞習慣,使得它在現代漢語中呈現出獨特的語言風貌。

  • @飼虻兒
    @飼虻兒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考完試了,回來補課。說到細小兩個字,我只有看過外面將臺語的小心寫成細膩,沒看過有人寫成小膩。臺語的大小也應該同理為大細。

  • @diabolo710
    @diabolo7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可是教育部又不鳥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嗯,最後一次教育部的公聽會,教授的程度曝光了,被電爆了!

    • @diabolo710
      @diabolo710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akilachen 黨的需求才是重點吧

  • @victor-tube
    @victor-tube Місяць тому

    請教陳博士:
    我以為互相幫忙,
    台語不應是「鬥相同」,而應該是「 兜相工」,「兜在一起,做相同工作」,
    您參考看看,
    謝謝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victor-tube 鬥相共(同)

    • @victor-tube
      @victor-tube Місяць тому

      但「鬥」同時又是互打,
      又是互相幫忙,
      這兩個個意思截然相反,
      那古代的人說話的時候不是很混亂嗎?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3

      不會喔!
      大敗日本隊
      大勝日本隊
      我們都可以自圓其說喔!

    • @victor-tube
      @victor-tube Місяць тому

      謝謝指教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哪關於 鬥出錢呢
    「鬥出錢」這個短語在閩南語中具有特殊的用法和意義,這與普通話中的「鬥」有所不同,體現了閩南語對古代漢語語法和用詞的保留和演變。
    ### 閩南語中「鬥出錢」的意思
    - **「鬥出錢」**(閩南語:tàu chhut chîⁿ)在閩南語中,意思是「一起出錢」、「合資」、「分擔金錢」的意思。
    - **例句**:
    - 「咱鬥出錢來買這個東西。」(Lán tàu chhut chîⁿ lâi bé tsit ê mi̍h-kiānn.)
    意思是「我們一起出錢來買這個東西。」
    ### 普通話中的對應用法
    - 在普通話中,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說「合資出錢」或「湊錢」,而不會用「鬥」這個字。
    - **例句**:
    - 「我們湊錢買這個東西。」
    - 「大家合資出錢,一起買禮物。」
    ### 語言特徵比較
    1. **語法特徵**:
    - 閩南語中的「鬥」有「一起做某事」的意思,這在閩南語的口語表達中非常常見,特別是用來表達共同行動或分擔的概念,如「鬥出錢」即為大家共同分擔金錢的意思。
    - 普通話中沒有直接的詞彙對應,語法上也少有這樣的用法,多用「一起」或「合資」等詞。
    2. **文化和語境**:
    - 「鬥」在閩南語的用法中,往往帶有一種合作或共同的語境,這與閩南語系文化中的社群合作、互助的觀念有一定關聯。
    - 這些用法體現了閩南地區口語表達的獨特性,也顯示了古漢語中用詞靈活、語意廣泛的特點。
    這樣的語言現象反映了閩南語作為保留上古漢語語法特徵的方言,擁有許多現代普通話中已經少見的語言習慣,使得閩南語在表達日常生活時更具多樣性和靈活性。

  • @user-nz7vf3sy3f
    @user-nz7vf3sy3f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老師早安:
    請問老師~
    網路上常看到:
    每天...用歸剛?代替🤔
    正確台語字為何!
    感恩解釋😀

  • @a854872
    @a85487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

  • @user-dk5pc3jx1e
    @user-dk5pc3jx1e Місяць тому

    台灣話(文化
    一代一代言

  • @sharonchi4903
    @sharonchi4903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竹篙鬥菜刀

  • @yuyuchen1683
    @yuyuchen1683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普通話是滿人貴族語mandarin (滿大人)
    中國的俄羅斯語叫契丹Китайto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yuyuchen1683 普通話不是滿人的貴族語言,而是古代漢語的其中一支

  • @3rchiang
    @3rchian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陳老師,可以將台語歌詞,修正成正確的字

    • @akilachen
      @akilach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嗯,您也可以一起參與喔!

  • @user-rk3wb4jj2u
    @user-rk3wb4jj2u Місяць тому

    燈篙

  • @user-up8cc4yj5p
    @user-up8cc4yj5p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文獻都是從中國而來,為什麼會變成台彎國的母語?

  • @brightonchou1393
    @brightonchou1393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啥小是有夠簡單? 簡單的台語?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brightonchou1393 有夠簡單,就是國語的很簡單

  • @user-hz1fr4pt3u
    @user-hz1fr4pt3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不久AI會証明老師的科學

  • @farmer9894
    @farmer9894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老師 好!

  • @user-hz1fr4pt3u
    @user-hz1fr4pt3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科學才是正道

  • @user-hz1fr4pt3u
    @user-hz1fr4pt3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老師很科學

  • @mingtanghsu5991
    @mingtanghsu5991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陳博士的漢字研究沒話說!
    但是我想給個不成熟的建議,
    是否在語氣上能不能放柔些些謙和些?
    祈盼!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謝謝🙏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4

      若你面對面受到這些教授的鳥氣,你就知道我為何會生氣

  • @skylarsun9902
    @skylarsun9902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沒有台語只有閩南語。
    客語、原住民語算是台語嗎?
    身為一個學者怎麼會掉入這種邏輯謬誤中?!😂😂

    • @akilachen
      @akilach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2

      不會漢字,只會討論名稱,不是笨就是呆

    • @skylarsun9902
      @skylarsun9902 Місяць тому

      @@akilachen 大前提下的福佬沙文主義不弄清楚,擺對位子,後面的就不須再論,這是邏輯問題。
      也可以說是一種:程序正義。

  • @user-hz1fr4pt3u
    @user-hz1fr4pt3u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愚蠢才與科學爭論

  • @AndyNmoney
    @AndyNmoney 6 днів тому

    再補充
    討論上古音是否為閩語
    我舉例普通話說 竹竿
    台語的唸法 要用竹篙才對
    上古音與閩語之間的關係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語言學問題。閩語作為漢語方言的一支,保留了許多古代漢語的特徵,尤其是上古音的某些元素。讓我們來探討這個話題,並以您提供的例子來說明:
    1. **閩語的古音特徵**:
    - 閩語被認為是保留上古漢語語音特徵最多的方言之一。由於地理位置的相對封閉性,閩語較少受到北方語音變化的影響,許多詞彙和語音結構都能追溯至更古老的漢語時期。
    - 上古音指的是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語音系統,而閩語中的某些發音與這些古音系統有相似之處,反映了閩語在歷史發展中的獨特演變。
    2. **普通話「竹竿」與台語「竹篙」的對比**:
    - 在普通話中,「竹竿」指的是竹子的一根長條。
    - 在台語(閩南語)中,這個意思對應的詞是「竹篙」(白話字:tik-kau)。這顯示了閩語對一些詞彙的獨特保留和使用方式。雖然這兩個詞的基本含義相似,但使用的詞彙和語音反映了語言的區域差異和演變。
    3. **語言保留和演變**:
    - 閩語中「竹篙」的用法可能反映了上古漢語中對這類物品的稱呼,或是古代語音的音讀習慣保留。這些詞彙和普通話中的對應詞並不完全一致,但它們的基本語義有相似性。
    - 語言學研究指出,閩語中的許多詞彙和發音結構,可以看作是上古音的「活化石」,即古老語音在現代語言中的保留,這讓閩語成為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參考之一。
    總結來說,閩語雖然不是上古音的直接延續,但它保留了大量上古音的痕跡。這使得在討論上古音時,閩語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漢語的語音面貌。台語用「竹篙」來表示普通話的「竹竿」,正是閩語保留古代語言特色的例證之一。
    再測試一下C+
    其實閩語是梵語啦
    閩語和梵語之間的關係是值得討論的話題,但它們並不是同一語言,且屬於不同的語言系統。
    1. **語言系統**:
    - **閩語**:閩語屬於漢語語系,是現代漢語的一個方言群,包括閩南語、閩東語、莆仙語等分支。閩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有其獨特性,並且保存了許多上古漢語的特徵。
    - **梵語**:梵語是古代印度的一種語言,屬於印歐語系,是印度古典文學、宗教經典(如《吠陀經》、《奧義書》)的主要語言。梵語和漢語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和結構。
    2. **文化與宗教影響**:
    - 閩語受到佛教、道教等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詞彙方面,很多佛教用語可能通過唐宋時期的交流傳入閩南地區。這些佛教用語中有一些源自梵語,或是梵語經過翻譯後進入閩語。例如,某些宗教、佛教術語或是地名可能有梵語的痕跡。
    - 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彙層面,而非語音或語法。這些借詞並不意味著閩語是梵語,只是顯示了語言接觸的現象。
    3. **誤解來源**:
    - 閩語中存在一些音節與梵語相似,可能導致一些人誤認為閩語是梵語的延續。但這些相似之處通常是由於歷史接觸和文化交流,而不是語言本質上的關聯。
    總之,閩語和梵語雖然有文化和詞彙的交流和影響,但它們是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系統。閩語在語言學上是漢語的分支,並非梵語。
    以上是ChatGpt plus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