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对视频一开始,“易于存储,易于运输”的歧义,感到抱歉。其实在氢能研发的早期(2000年之前),人们一度认为氢是易于存储的和管道运输的。只是后来随着研发是深入,发现这是一个误解。
而且也不安全。
不止這個誤解,更嚴重的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氫是隨手可得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能源”。日本人到現在還認為上天眷顧了它“氫能源”包圍整個日本!
@@Redogful結果整個小本子就成為一個大炸彈!
视频开头几句话几乎就全错了
我就是行业内人士,氢能家用小汽车是基本不会成功的,货车有一定可能性,它整个产业链经济性落后锂电太多。氢气本身易燃体积浓度范围大,点火能量小,分子小难密封,液化温度极低,还有氢脆老化,存储运输成本高,再说燃料电池还是需要把氢气氧气转化回电能,能量也有转化损失,燃料电池也和锂电一样有使用老化问题。但是现在国内外整个行业都在转向绿氢电解槽,绿氢可以高效的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氨,完美解决以上问题,氨的运输存储都有成熟解决方案。
是的,我倾向于先做氢储。
@@aaronwhitetalk现在开发的新技术还可以高效的把氨再转化回氢气,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氢能的最大意义,是绿色新能源革命的最后一个生态闭环,可以长期存储和跨洲运输廉价的绿色能源,具有经济可行性后,可以取代将来大部分石油天然气的使用。
@gzh12 那其实应该称作氨能。
嗯,正在实践中。@@gzh12
锂电储能站可以在城市内大规模建设,而氢能站不亚于一个个小型核弹的存在,如果考虑安全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利用率又非常低,效率和安全上的矛盾太明显了。@@aaronwhitetalk
为什么提到锂电能源的时候都要反复强调安全性,但是提到氢能源的时候都沉默了,对于“氢脆现象”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于氢原子更加细密更容易泄漏也视而不见。
其实没有沉默,产业在用脚投票,用户在用dollar投票。
谁不愿意看着对手,乱花钱呢
@@aaronwhitetalk你是完全不懂这个行业哟,瞎科普。建议去找找重庆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的论文看看,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相关企业的运行,再看看成品汽车的实际运行,这个行业的大爸爸就是重交汽研,气体能源车的大爸爸
@@sweetlee377 告诉你,氢能可以用来储能,但应用于汽车,很难,氢气的化学性质就不适合用来民用。其不稳定性就确定了其应用成本会很高。
我这里佛山,有一千多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运营中,车和电池都是本地企业生产的。但一年据说亏损一亿(客观来说不全赖氢,公交哪都亏)。氢的储运很难,运一车氢只有600公斤,开始氢60一公斤,现在七十多,粗略算过每公里成本比充电高8-10倍
有人说了,氢存储运输不容易,常温要高压容器,低温液化则需要绝热材料,制冷的成本也很高。 目前比较好的运用氢能的载体是用氨(NH3), 氨在常温是液体,就可以运用发展得很好的液态化学品运输。 到使用地方再分解。 例子,中国的火力发电有混氨燃烧的试验了, 还有另外一条技术路线是用甲醇(CH3OH), 这个用在车辆,吉利有做了很多试验,就柴油甲醇双燃料的车辆。 有时一个好的技术不能普及,原因是使用者用不起,有更便宜的选择,比如新能源车,虽然知道驾乘体验很好,但是一般老百姓的消费力,那些贵得离谱的真的买不下去。 例如那个高和汽车,最近刚要凉凉了。 而日本的氢能车,价格也是太高,交通工具有便宜的,买便宜的就行。 那个美国加州,shell 把加氢站都关停了。
美国加州,shell 把加氢站都关停了。最近的事,应该具有标杆性!
個人使用,就是2個標準,一是便宜、二是安全。但凡做到其中一個,都值得考慮。因為只要不是經常出事,窮鬼不在乎安全性,不帶安全帽飆100多的是;只要低危險,有錢人都付得起,有錢人怕死得很。但兩者皆無? 我就不知道氫能源車要賣什麼個人客戶。
查看了一下,视频的声音稍微有点混响,非常抱歉!
我用初中的化学经验告诉大家,氢能的最大问题是安全,为了让氢能安全,其投入的人力物力会让氢能本身变成不环保的能源。我只制备了半矿泉水瓶的氢气,点燃一瞬间就是爆炸,瓶子直接飞到天花板。4.0%~75.6%的爆炸极限,一点点就爆炸,无论是泄露到空气中,还是空气混入到氢气瓶中。
中学时也有同样的经验,老師用的是试管,直径不到2公分,发出的声音像犬吠一样。我们需要的正是强勁的爆炸力啊!
@@ChunfaiLee-t8k 那要更进一步,研究下金属氢炸弹。比核弹还猛。
氫能沒有容易運輸跟存儲吧,高壓+氫脆反應,不是特殊材料根本扛不住,一直都是大規模推廣痛點。
是滴,所以是个bug
而且充电桩有电就能建,加氢站能随便乱建吗,估计比加油站还难
韩国最近几年一些示范城市搞得还可以,本身工业废氢经过净化通过管道输送到本地加氢站和发电站,管道输送避免了一些储运问题,但只能限制在本地使用
@@yudogcome5901 管道输送…辣么用这管子的材料做储箱,这么天才的点子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氫氣分子太小了,小得氫分子可以滲漏出一些儲存罐外殼
很棒的課程,幫助我了解氫能源產業。謝謝
氫能被認為當今最不環保能源,原因是氫要從那裡來。 現在氫來自水進行電解取氫,但效率遠不及直接用電來的有效率。 另一種取氫來自對化石能源:如天然氣、石油取氫,但效率遠不及直接用天然氣、汽油、柴油來的有效率。
氢燃值高是针对单位质量来说的,液氢的密度是70kg每立方米,虽然1kg液氢的燃值是1kg煤油的3.3倍,但是液氢的体积是煤油的11倍,所以要燃烧3.3倍单位体积的液氢才能相当于一单位体积煤油的燃值,所以液氢的能量体积密度比较低,如果用每摩尔作为单位来计算,氢的燃值仅有甲烷的三分之一。
very informative
氫能源 主要問題是在於 生產氫能 以及 儲存氫能都得在大厰製作 大卡運輸. 而不是 街頭設一個太陽/風能轉化為氫能的充氣站吧. 光是考慮到 運輸費用以及運輸安全性. 這東西就很難普及.而且作爲交通用途的話 我覺得氫能源 最多也就適合用在大卡車/船舶上 可能更安全一點. 小車裝載氫氣瓶 一遇到車禍就太容易穿刺了.我覺得真要投資氫能的話 可以先由遠洋貨輪 運輸大卡車 開始嘗試. 畢竟他們本身就能儲存大量燃料 而且車身有很多堅固的骨架内腔可以提供安全的儲存空間.而且啊 大卡車 停靠的地方 或貨輪停靠的地方 大都有大型的土地可以在地化生產 減少運輸需求. 而且大卡車 大型貨輪對量的需求也能保證這些產業的生存需求.
氢能确实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但是还是要发展,因为目前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不够,没法用于重型卡车,飞机,轮船等,所以还是要搞。但是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推广,还有一个非技术问题,这个是听说,如果说错了,请指正。这个非技术问题就是专利,日本由于在氢能源上面投入的早,投入大,研究的范围广,据说在氢能源领域注册了很多绕不开的专利,这使其他国家不太愿意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大力推广氢能源,否则都是在给日本打工,而日本也是一副要吃独食的样子。所以中国美国大力发展锂电池,走另外一个技术路线。东京奥运会日本大力推广氢能源汽车,但是也没什么效果。就像前面说过,氢能源还是要搞,但是是在绕开日本专利的前提下搞出来。
Very good!
当技术不成熟就会说瓶颈,当技术普及就会说伟大的发明,电车也好氢能也好,人类在为更绿色的能力而努力,我都希望他们都能成功
我上课的时候学过,储氢用的罐子是一个技术难点,还有那个氢发电的电子质膜,成本很高。
不一定要用純氫,也可以直接用氨或甲醇當燃料。
环境问题解决后,问题的关键则是cp值。
氢能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做科普需要比一般娱乐性的视频要更加认真些
即使以後氫儲能方便使用在機動車上,也不能作為主導單元,只能做到輔助儲能,代替燃油機的增程發電機。原因氫堆屬於恆流源,對機動加速所增加的幾倍馬達負荷直接癱瘓,因為氫堆有滯後反應,無法提供足夠突然增加數倍能量需求。目前所謂的“氫能驅動車”必須用電池儲能然後再以電池驅動馬達。目前是以壓縮800Bar儲氫,然而仍然體積過大,佔用大量空間,非常累贅。將來會以鎂金屬儲氫,大大減低使用空間安全性和氫脆難題,或許可以以電池儲能電動車,用鎂儲氫增程模式的可能性。
常年坐在炸弹上开车,对人的精神折磨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朱俊华-o6k 如果氫可以用鎂金屬固體化儲存,要使用時才釋放出來,那麼安全性會得到改善。
其實生產氫氣耗能效益比很低的..耗費50度電用電解法生產一公斤的氫去給氫能車上氫燃料電池產電只能產出十幾度的電..這比脫褲子放屁還笨除了這能量損耗率不划算...其他如運輸氫..儲存氫的成本...還有那顆氫燃料電池也是貴要用白金做還原劑.還有氫脆問題造成氫燃料電池會因使用時數減低發電功率..壽命只有2000小時
所以工業氫氣都不用電解來生產而是從天然氣提取,每提取1000立方米氫氣會產生7000-90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
@@leezhieng 工業氫氣是工業製造過程副產品..
精闢🎉🎉🎉
我非常同意绿能氢储的路线!
易于运输?易于存储?是不是说错了?
发展初期的理论上...实际上....,只是开头的引子
感谢分享
绿氢成本太高,加氢站建设以及安全成本也太高要普及化氢能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就要先盖加氢站网络前期投入成本十分的高氢能跟电动车的竞赛究竟花落谁家还要看是氢能对比固态电池那个最先普及化,抢占市场和先机
所以在有技术突破前, 公共和特种车辆等才适合上马氢能
不僅是前期成本,加氫站後期運營成本也遠高於充電樁。另外,車主使用氫的成本也是使用電能的數倍。
@@PZLin 公车可能还比较容易,毕竟公车系统规模都不小要独立拥有一座加氢站不是难事私家车或长途运输就是个问题了沿途的加氢站都要先盖起来卖家才会开始购买氢能车辆
@@leerizer 公交车都已经被电动自行车干废了。
氫能也是有其致命缺點..只要有致命缺點之能源..以目前科技材料都難以正常使用..氫能早幾十年就運用在工業上..由其是在黃金製作上現都還沿用上氫能..氫能講簡單點..氫能不管有如何精密控制..氫能都有可能瞬間失能..基本氫能需用電擊加壓..但電擊加壓會因大氣壓跟熱能變化..產生不可預期事件..所以要在動能上使用氫能有一定風險
支持🎉
市场化,普遍化的前提和条件往往是最艰难的。也许超级聚光太阳能板是个最清洁的能源。
氫能還是有可為的地方,譬如日照天數多的地方就非常適合產綠氫,做產業轉型的地方,甚至氫能的同系列替代產品~氨,就非常適合當作氫能的替換燃料,而且不用像氫必須極端低溫才能存儲。如現行的海運,利用氨來替代燃料減碳,就非常適合!像東京大學與出光興產、日產化學、東芝等持續推動以鉬金屬為觸媒從水與氮合成氨之共同研究。經證實,利用新型鉬觸媒的合成速度比既有觸媒加快了約7倍,且即使在常溫常壓狀態下亦具有活性。此外,以往利用鉬觸媒合成氨的使用次數上限約為4,000次,而新開發的觸媒藉由添加新的分子,促使使用次數增加15倍,可達到約6萬次。為了實現大量生產,反應速度等方面仍須進一步改良,而東京大學的近期目標是將觸媒的使用次數提高到10萬次。氨做為生產化學肥料的主要原料,可說是支撐全球糧食供給的重要化學品,但其生產過程的碳排量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以上,故被視為農業高碳排的原因之一,因此新的量產生產技術對於實現脫碳社會將不可或缺。
有一点,储氢可以实现电池的储能作用
是
这里忽略的重要技术路线是合金固态储氢,常温常压、体积小、且安全,示范基地已经在广州运行了
氫氣從哪裡來?汽油就是氫+碳(化合物),就是半個氫氣了,還是常溫液體。😮😊
氢最大的问题是怎样生产出来,转换效率有锂电池高吗?
属于脱裤子放屁模式生产出来的,用电制氢,然后高难度的存储和运输,然后使用时再转成电能或热能。转换效率可想而知。锂电转换效率百分之九十多以上汽油内燃机的热转换效率是百分之三十多,能达到四十算很高了。
氢燃料电池实际效率是43%,极少公司可以达到45%,但经过变换器90%和电机95%,也就38%,另外存储、运输、充注需要损耗20~30%,所以实际效率在30%以下,比柴油机50%差不少。
作为退休化工工程师,深知氢能技术的危险性。请大家先特别注意氢能安全操作流程。
节奏稍显缓慢, 信息挺不错的.
氫能還有一個安全問題。很多地方不准氫能汽車進入封閉地方倒如隧道和地下停車場
说到底 还是能量转化率和储存运输成本的问题 ,没有大规模的技术革命 氢能源永远只能是小众
我觉得合成汽油就是挺好的储氢方式,毕竟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以碳氢储能。
將氫液化的能源從那裡來呢?
氢能源汽车怎么可能进入家家户户啊,不太现实的,现在人们不关注环保,相反而是成本和效益
没错,像我买电车,主要原因不是环保,而是有退税,省油钱
氫會爆 電池會自燃 覺得可以學混合動力 利用氫加大電能或者汽油的使用率 然後再慢慢的翻轉比重
不易储存,不易运输!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丰田氢能样车,当时就知道它不可能成气候,因为它本质还是电车,只不过是由氢气燃烧直接发电去驱动汽车电机,效率是可以预料的低。
氢气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氨,然后进一步加工成尿素。多出来的氧气,运到钢铁厂炼钢。原来用来生产氨的煤用来发电。
这里很多人没接触过低温液化供能系统,比如LNG卡车
LNG什么成本?
目前重载汽车,船舶开始氢能化还是明显的,这块最近也正在产业化中。同时氢能的输送技术也在逐步成熟中,一些相关技术也成熟了。氢能的载体未必一定就是液态氢,也可以是甲醇,液态氨气。这块大量上马的氢气耦合煤化工产业。此外,氢气的管道传输,之前不安全的问题,也部分可以通过混合天然气进行传输,在应用端分离。
事實上,在車用電池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曾經使用廣汎的 天然氣車 也消失了。另外,近幾年來,天然氣的價格一直在漲,而電價基本維持不變。
我用電製氫,再把氫轉電?國中有畢業的都知道這超級愚蠢
每單位能量的運輸成本,氫氣遠高於燃油。氫氣比電車的優勢是補充速度快,能量密度高。但這在燃油車或燃氣車面前,沒有優勢。所以,如果有里程焦慮,可以使用現有的燃油車燃氣車。氫能車如果用的是灰氫,一樣髒,但更貴。綠氫極為昂貴。消除電車的里程焦慮方法很多,廣建充電站是一個。另外AI行動式充電車,呼叫後自己會跑來接上跟著電車跑,一邊給電車充電,任務結束自動脫離到附近加電站補充能量。
你好,up很喜欢你的视频,一直追你的科普视频。我提两点非科普类的建议,1- 咱们文案里面的反问句(废话)太多了,显得节奏被吊起来的疑问胃口在中间卡了,显得不连贯2- 完全没有背景音乐,无法突出重点。其实可以参考“小Lin说”,她的视频能逐步推高收听者的好奇心又解惑
光熱-融鹽 發電光能電解製氫-儲氫燃燒發電! 好主意
氫能源汽車市區到處都有的氫儲槽,戰爭時候不就是一個一個的氫彈嗎?
地面上的齐柏林飞艇
你是不是对氢弹有什么误解,氢弹是聚变核弹,要达到聚变,条件非常苛刻。现在的氢弹都是靠引爆裂变原子弹才能达到聚变所需高温高压条件。城市里有氢储罐跟汽油罐没多大差别
@@xuelongdai6318 我只是說飛彈打氫儲存槽,引起的氫氣爆炸,會更加大爆炸威力而已,
电动车还有个充电站,氢气车怎么加氢气,怎么运输,怎么建站,怎么推广,这个要比搞个氢气车难多了
加氢站,和加油站一样的那种。美国这边已经有小部分部署。但是一个城市可能就一个加氢站,虽然加氢速度和加油差不多,但是每次加氢都要来十多英里。没什么推广,很难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因為加氫站成本至少是加電站3倍以上,而且有爆炸風險
完全不认同氢能,氢能特别是绿氢,其实就是电能的一种转化和传输方法。目前输电系统的损耗只有3-5%,也就是效率超过95%,可目前电转氢才65%,氢转电有有很多损耗,而且氢需要极高压,或极低温液化才方便运输,这些损耗又有多少。就算如播主所说,以后电氢之间转化效率达到80%,比输电白白增加了两次转化,效率就剩下64%,加上传输中加压和保持低温的损耗,最多也就剩下50%,比目前已经成熟的输电系统95%效率低太多了。更不用说还要完全新建氢传输的管道等基础设施。
氢炼钢应该是氢能的重要用途
支持日本持續無限期研發氫能
谈运输和储存,还是得提一下氢脆这个问题吧。
所以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能不能买
沙发,第一次坐,给我点赞吧你们
👏 🌹🌹🌹
用氢储能是不是就没有储能电池这回事情了?
認同中國應該繼續研究。但內容有一點不同意,當儲存空間越小,代表壓力越大,更易爆炸,會比較危險。
博主认为氢能应该大力发展,其实很不现实,第一 虽然中国有大规模绿能基础设施,但制氢储氢用氢仍然相当的艰深和昂贵,需要投入极其庞大投入,第二,不同于其他行业可以向欧美逆习和拿来主义而弯道超车,而这个行业完全要自力更生,从头开始,国家根本没有这个勇气付出如此庞大体力
從日經新聞最近的風向似乎已經轉向儲存氨了~~氫能近期很少說了
因为相对存储条件要求更低嘛,但本质上,还是要向氢方向发展。
氢可真不是易于运输和存储呢,安全成本非常高!咋一开头就错了,看不下去了呢;
氢脆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 氢与锂都是第一族的,本质锂就是固体氢。制氢过程就是锂电池充电过程。不用想,锂电池比氢燃料电池更有效。
总得来说,还是科技水平还没达到实现氢能源汽车普及的水平,还需发展。
能用宇宙飞船从土星运回来吗?
听完你的分析 日本的氢能源肯定会失败 我觉得发电站多余的电完全可以电解水
这一期博主准备不充分,说的很多不着边际,打回去重做吧!
不认为。
氫能動力令我想起周星馳電影裏那光能電筒!先用手電筒照著光能手電筒,光能手電筒就能射出光照明。
不用杞人憂天擔心這個問題等美日研究清楚了再跟著抄就行了!現在最大瓶頸是能源來源而非這種中繼儲能技術.
这一期内容很差,几乎是搜索一下网络看到的观点缝合一下,有很多的误解和错漏。氢能源如何使用只字没提,难道是烧吗?😅 氢能源车本质就是电车,根本无法绕过这条技术路线,还多了一层能量转换
都在等日本的相关专利权利过期
氢没有任何前途
未来几年应该是主要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效率吧,氢能需要电解水,用电来产出燃料,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电也要输运的,你以为超超高压输电的成本和物料生产代价低吗?损失也不少。在内蒙、新疆等能源富集地区发的电变成液态可运输燃料,实际上是省的。
现在日本公司搞制氢设备研发,你说的没错,成本与规模效应没有,研发出来的东西没客户买,推广应用遥遥无期。。。
氢能成本太高,还是固态电池更有前景
您可以再重复一遍易于存储。
你们觉得白呀白能多高?
1.6米
这是啥问题。。。
1米7
哈哈
不高,有时候很low😂😂😂
欧美日,技术水平不行么,为何纷纷降低研发费用
中國的可以領補貼,技術也只要複製就好這麼輕鬆的工作當然繼續搞
Korea hydrogen car bus trucks also a lot and fast....goverment support also
博世在2023年 已经参与了中国氢能开发
日本發展了30年仍原地踏步,日本豐田等車廠只是在混淆視聽而已,稍微學過熱力學就知道'經過多次能能量轉換,效率有多低,再來電解需大電流,綠氫用50-60度電才電解出1升的氫....還不如把50-60度的電直接拿去用有夠蠢...
氢能车加的是液压吗,要是撞了会不会爆炸
擔心爆炸前先擔心凍死吧!快到絕對零度,洩漏可不鬧著玩😂
氢能很好,但是装在车里就是炸弹。不能接受
听说氢能源出车祸会氢爆是真的吗
是的,储氢罐在车头,你追尾前面,那么司机必死,如果储氢罐在后面,那么被追尾后排乘客必死。
human body also have hydrogen. we drink plain water.
👍🏻👍🏻
价格足够便宜这些都不是事
2050 2070 hydrogen sure successfully...now just started. green hydrogen cost higher.
氢能推不开主因就是低效
用氢不见氢
氫能源就是達文西的太陽能手電筒!
氢是几乎零排放热值高,但是难于运输和难于存储。
可是生产氢气却会排放很多二氧化碳。现在70%的工业氢气都是从天然气提炼取来的,每产生1000立方米氢气会排放7000-90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如果使用电解水的方式则太过耗电,会比直接开电动车用的电量还要大,成本太高了。
要是这么说,那电才是零排放效率高。
怎么生产出氢?挖矿吗?不是挖的话都是用电生产出来,哪转换率有锂电池效率高吗?
@@shunruzhang4237 问就是用爱制氢
我想知道,燃烧氢释放的能量,比获得氢,储存氢,运输氢成本大多少?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很难想象会大,更不要说大的有商业价值,如果不大,那氢能源的前途在哪里?还有储存运输使用氢过程中次危险风险,更会加大成本的飙升,和利用者的恐惧感。
氢真的不易于运输。。。😂
不少人提出放弃氢气, 用大气的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 间接储氢, 方便运输和保存. 也不增加碳排放
但電池車壽命5,6年就壞,換一顆需什十幾萬,所以電池車也不怎剩錢與環保
1992年就认为氢极其危险,极易逃逸,极难存储,极难运输,能量密度极低,成本极高,极不方便,氢能源根本就是个笑话。
对视频一开始,“易于存储,易于运输”的歧义,感到抱歉。其实在氢能研发的早期(2000年之前),人们一度认为氢是易于存储的和管道运输的。只是后来随着研发是深入,发现这是一个误解。
而且也不安全。
不止這個誤解,更嚴重的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氫是隨手可得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能源”。
日本人到現在還認為上天眷顧了它“氫能源”包圍整個日本!
@@Redogful結果整個小本子就成為一個大炸彈!
视频开头几句话几乎就全错了
我就是行业内人士,氢能家用小汽车是基本不会成功的,货车有一定可能性,它整个产业链经济性落后锂电太多。氢气本身易燃体积浓度范围大,点火能量小,分子小难密封,液化温度极低,还有氢脆老化,存储运输成本高,再说燃料电池还是需要把氢气氧气转化回电能,能量也有转化损失,燃料电池也和锂电一样有使用老化问题。但是现在国内外整个行业都在转向绿氢电解槽,绿氢可以高效的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氨,完美解决以上问题,氨的运输存储都有成熟解决方案。
是的,我倾向于先做氢储。
@@aaronwhitetalk现在开发的新技术还可以高效的把氨再转化回氢气,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氢能的最大意义,是绿色新能源革命的最后一个生态闭环,可以长期存储和跨洲运输廉价的绿色能源,具有经济可行性后,可以取代将来大部分石油天然气的使用。
@gzh12 那其实应该称作氨能。
嗯,正在实践中。@@gzh12
锂电储能站可以在城市内大规模建设,而氢能站不亚于一个个小型核弹的存在,如果考虑安全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利用率又非常低,效率和安全上的矛盾太明显了。@@aaronwhitetalk
为什么提到锂电能源的时候都要反复强调安全性,但是提到氢能源的时候都沉默了,对于“氢脆现象”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于氢原子更加细密更容易泄漏也视而不见。
其实没有沉默,产业在用脚投票,用户在用dollar投票。
谁不愿意看着对手,乱花钱呢
@@aaronwhitetalk你是完全不懂这个行业哟,瞎科普。建议去找找重庆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的论文看看,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相关企业的运行,再看看成品汽车的实际运行,这个行业的大爸爸就是重交汽研,气体能源车的大爸爸
@@sweetlee377 告诉你,氢能可以用来储能,但应用于汽车,很难,氢气的化学性质就不适合用来民用。其不稳定性就确定了其应用成本会很高。
我这里佛山,有一千多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运营中,车和电池都是本地企业生产的。但一年据说亏损一亿(客观来说不全赖氢,公交哪都亏)。氢的储运很难,运一车氢只有600公斤,开始氢60一公斤,现在七十多,粗略算过每公里成本比充电高8-10倍
有人说了,氢存储运输不容易,常温要高压容器,低温液化则需要绝热材料,制冷的成本也很高。 目前比较好的运用氢能的载体是用氨(NH3), 氨在常温是液体,就可以运用发展得很好的液态化学品运输。 到使用地方再分解。 例子,中国的火力发电有混氨燃烧的试验了, 还有另外一条技术路线是用甲醇(CH3OH), 这个用在车辆,吉利有做了很多试验,就柴油甲醇双燃料的车辆。 有时一个好的技术不能普及,原因是使用者用不起,有更便宜的选择,比如新能源车,虽然知道驾乘体验很好,但是一般老百姓的消费力,那些贵得离谱的真的买不下去。 例如那个高和汽车,最近刚要凉凉了。 而日本的氢能车,价格也是太高,交通工具有便宜的,买便宜的就行。 那个美国加州,shell 把加氢站都关停了。
美国加州,shell 把加氢站都关停了。最近的事,应该具有标杆性!
個人使用,就是2個標準,一是便宜、二是安全。但凡做到其中一個,都值得考慮。因為只要不是經常出事,窮鬼不在乎安全性,不帶安全帽飆100多的是;只要低危險,有錢人都付得起,有錢人怕死得很。
但兩者皆無? 我就不知道氫能源車要賣什麼個人客戶。
查看了一下,视频的声音稍微有点混响,非常抱歉!
我用初中的化学经验告诉大家,氢能的最大问题是安全,为了让氢能安全,其投入的人力物力会让氢能本身变成不环保的能源。我只制备了半矿泉水瓶的氢气,点燃一瞬间就是爆炸,瓶子直接飞到天花板。4.0%~75.6%的爆炸极限,一点点就爆炸,无论是泄露到空气中,还是空气混入到氢气瓶中。
中学时也有同样的经验,老師用的是试管,直径不到2公分,发出的声音像犬吠一样。我们需要的正是强勁的爆炸力啊!
@@ChunfaiLee-t8k 那要更进一步,研究下金属氢炸弹。比核弹还猛。
氫能沒有容易運輸跟存儲吧,高壓+氫脆反應,不是特殊材料根本扛不住,一直都是大規模推廣痛點。
是滴,所以是个bug
而且充电桩有电就能建,加氢站能随便乱建吗,估计比加油站还难
韩国最近几年一些示范城市搞得还可以,本身工业废氢经过净化通过管道输送到本地加氢站和发电站,管道输送避免了一些储运问题,但只能限制在本地使用
@@yudogcome5901 管道输送…辣么用这管子的材料做储箱,这么天才的点子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氫氣分子太小了,小得氫分子可以滲漏出一些儲存罐外殼
很棒的課程,幫助我了解氫能源產業。謝謝
氫能被認為當今最不環保能源,原因是氫要從那裡來。 現在氫來自水進行電解取氫,但效率遠不及直接用電來的有效率。 另一種取氫來自對化石能源:如天然氣、石油取氫,但效率遠不及直接用天然氣、汽油、柴油來的有效率。
氢燃值高是针对单位质量来说的,液氢的密度是70kg每立方米,虽然1kg液氢的燃值是1kg煤油的3.3倍,但是液氢的体积是煤油的11倍,所以要燃烧3.3倍单位体积的液氢才能相当于一单位体积煤油的燃值,所以液氢的能量体积密度比较低,如果用每摩尔作为单位来计算,氢的燃值仅有甲烷的三分之一。
very informative
氫能源 主要問題是在於 生產氫能 以及 儲存氫能都得在大厰製作 大卡運輸. 而不是 街頭設一個太陽/風能轉化為氫能的充氣站吧. 光是考慮到 運輸費用以及運輸安全性. 這東西就很難普及.
而且作爲交通用途的話 我覺得氫能源 最多也就適合用在大卡車/船舶上 可能更安全一點. 小車裝載氫氣瓶 一遇到車禍就太容易穿刺了.
我覺得真要投資氫能的話 可以先由遠洋貨輪 運輸大卡車 開始嘗試. 畢竟他們本身就能儲存大量燃料 而且車身有很多堅固的骨架内腔可以提供安全的儲存空間.
而且啊 大卡車 停靠的地方 或貨輪停靠的地方 大都有大型的土地可以在地化生產 減少運輸需求. 而且大卡車 大型貨輪對量的需求也能保證這些產業的生存需求.
氢能确实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但是还是要发展,因为目前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不够,没法用于重型卡车,飞机,轮船等,所以还是要搞。但是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推广,还有一个非技术问题,这个是听说,如果说错了,请指正。
这个非技术问题就是专利,日本由于在氢能源上面投入的早,投入大,研究的范围广,据说在氢能源领域注册了很多绕不开的专利,这使其他国家不太愿意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大力推广氢能源,否则都是在给日本打工,而日本也是一副要吃独食的样子。所以中国美国大力发展锂电池,走另外一个技术路线。东京奥运会日本大力推广氢能源汽车,但是也没什么效果。
就像前面说过,氢能源还是要搞,但是是在绕开日本专利的前提下搞出来。
Very good!
当技术不成熟就会说瓶颈,当技术普及就会说伟大的发明,电车也好氢能也好,人类在为更绿色的能力而努力,我都希望他们都能成功
我上课的时候学过,储氢用的罐子是一个技术难点,还有那个氢发电的电子质膜,成本很高。
不一定要用純氫,也可以直接用氨或甲醇當燃料。
环境问题解决后,问题的关键则是cp值。
氢能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做科普需要比一般娱乐性的视频要更加认真些
即使以後氫儲能方便使用在機動車上,也不能作為主導單元,只能做到輔助儲能,代替燃油機的增程發電機。原因氫堆屬於恆流源,對機動加速所增加的幾倍馬達負荷直接癱瘓,因為氫堆有滯後反應,無法提供足夠突然增加數倍能量需求。目前所謂的“氫能驅動車”必須用電池儲能然後再以電池驅動馬達。
目前是以壓縮800Bar儲氫,然而仍然體積過大,佔用大量空間,非常累贅。將來會以鎂金屬儲氫,大大減低使用空間安全性和氫脆難題,或許可以以電池儲能電動車,用鎂儲氫增程模式的可能性。
常年坐在炸弹上开车,对人的精神折磨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朱俊华-o6k 如果氫可以用鎂金屬固體化儲存,要使用時才釋放出來,那麼安全性會得到改善。
其實生產氫氣耗能效益比很低的..耗費50度電用電解法生產一公斤的氫去給氫能車上氫燃料電池產電只能產出十幾度的電..這比脫褲子放屁還笨除了這能量損耗率不划算...其他如運輸氫..儲存氫的成本...還有那顆氫燃料電池也是貴要用白金做還原劑.還有氫脆問題造成氫燃料電池會因使用時數減低發電功率..壽命只有2000小時
所以工業氫氣都不用電解來生產而是從天然氣提取,每提取1000立方米氫氣會產生7000-90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
@@leezhieng 工業氫氣是工業製造過程副產品..
精闢🎉🎉🎉
我非常同意绿能氢储的路线!
易于运输?易于存储?是不是说错了?
发展初期的理论上...实际上....,只是开头的引子
感谢分享
绿氢成本太高,加氢站建设以及安全成本也太高
要普及化氢能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就要先盖加氢站网络
前期投入成本十分的高
氢能跟电动车的竞赛究竟花落谁家还要看是氢能对比固态电池那个最先普及化,抢占市场和先机
所以在有技术突破前, 公共和特种车辆等才适合上马氢能
不僅是前期成本,加氫站後期運營成本也遠高於充電樁。
另外,車主使用氫的成本也是使用電能的數倍。
@@PZLin
公车可能还比较容易,毕竟公车系统规模都不小
要独立拥有一座加氢站不是难事
私家车或长途运输就是个问题了
沿途的加氢站都要先盖起来卖家才会开始购买氢能车辆
@@leerizer 公交车都已经被电动自行车干废了。
氫能也是有其致命缺點..只要有致命缺點之能源..以目前科技材料都難以正常使用..氫能早幾十年就運用在工業上..由其是在黃金製作上現都還沿用上氫能..氫能講簡單點..氫能不管有如何精密控制..氫能都有可能瞬間失能..基本氫能需用電擊加壓..但電擊加壓會因大氣壓跟熱能變化..產生不可預期事件..所以要在動能上使用氫能有一定風險
支持🎉
市场化,普遍化的前提和条件往往是最艰难的。也许超级聚光太阳能板是个最清洁的能源。
氫能還是有可為的地方,譬如日照天數多的地方就非常適合產綠氫,做產業轉型的地方,甚至氫能的同系列替代產品~氨,就非常適合當作氫能的替換燃料,而且不用像氫必須極端低溫才能存儲。如現行的海運,利用氨來替代燃料減碳,就非常適合!
像東京大學與出光興產、日產化學、東芝等持續推動以鉬金屬為觸媒從水與氮合成氨之共同研究。經證實,利用新型鉬觸媒的合成速度比既有觸媒加快了約7倍,且即使在常溫常壓狀態下亦具有活性。
此外,以往利用鉬觸媒合成氨的使用次數上限約為4,000次,而新開發的觸媒藉由添加新的分子,促使使用次數增加15倍,可達到約6萬次。為了實現大量生產,反應速度等方面仍須進一步改良,而東京大學的近期目標是將觸媒的使用次數提高到10萬次。
氨做為生產化學肥料的主要原料,可說是支撐全球糧食供給的重要化學品,但其生產過程的碳排量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以上,故被視為農業高碳排的原因之一,因此新的量產生產技術對於實現脫碳社會將不可或缺。
有一点,储氢可以实现电池的储能作用
是
这里忽略的重要技术路线是合金固态储氢,常温常压、体积小、且安全,示范基地已经在广州运行了
氫氣從哪裡來?汽油就是氫+碳(化合物),就是半個氫氣了,還是常溫液體。😮😊
氢最大的问题是怎样生产出来,转换效率有锂电池高吗?
属于脱裤子放屁模式生产出来的,用电制氢,然后高难度的存储和运输,然后使用时再转成电能或热能。转换效率可想而知。
锂电转换效率百分之九十多以上
汽油内燃机的热转换效率是百分之三十多,能达到四十算很高了。
氢燃料电池实际效率是43%,极少公司可以达到45%,但经过变换器90%和电机95%,也就38%,另外存储、运输、充注需要损耗20~30%,所以实际效率在30%以下,比柴油机50%差不少。
作为退休化工工程师,深知氢能技术的危险性。请大家先特别注意氢能安全操作流程。
节奏稍显缓慢, 信息挺不错的.
氫能還有一個安全問題。很多地方不准氫能汽車進入封閉地方倒如隧道和地下停車場
说到底 还是能量转化率和储存运输成本的问题 ,没有大规模的技术革命 氢能源永远只能是小众
我觉得合成汽油就是挺好的储氢方式,毕竟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以碳氢储能。
將氫液化的能源從那裡來呢?
氢能源汽车怎么可能进入家家户户啊,不太现实的,现在人们不关注环保,相反而是成本和效益
没错,像我买电车,主要原因不是环保,而是有退税,省油钱
氫會爆 電池會自燃 覺得可以學混合動力 利用氫加大電能或者汽油的使用率 然後再慢慢的翻轉比重
不易储存,不易运输!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丰田氢能样车,当时就知道它不可能成气候,因为它本质还是电车,只不过是由氢气燃烧直接发电去驱动汽车电机,效率是可以预料的低。
氢气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氨,然后进一步加工成尿素。
多出来的氧气,运到钢铁厂炼钢。
原来用来生产氨的煤用来发电。
这里很多人没接触过低温液化供能系统,比如LNG卡车
LNG什么成本?
目前重载汽车,船舶开始氢能化还是明显的,这块最近也正在产业化中。同时氢能的输送技术也在逐步成熟中,一些相关技术也成熟了。氢能的载体未必一定就是液态氢,也可以是甲醇,液态氨气。这块大量上马的氢气耦合煤化工产业。此外,氢气的管道传输,之前不安全的问题,也部分可以通过混合天然气进行传输,在应用端分离。
事實上,在車用電池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曾經使用廣汎的 天然氣車 也消失了。
另外,近幾年來,天然氣的價格一直在漲,而電價基本維持不變。
我用電製氫,再把氫轉電?
國中有畢業的都知道這超級愚蠢
每單位能量的運輸成本,氫氣遠高於燃油。
氫氣比電車的優勢是補充速度快,能量密度高。
但這在燃油車或燃氣車面前,沒有優勢。
所以,如果有里程焦慮,可以使用現有的燃油車燃氣車。
氫能車如果用的是灰氫,一樣髒,但更貴。
綠氫極為昂貴。
消除電車的里程焦慮方法很多,廣建充電站是一個。另外AI行動式充電車,呼叫後自己會跑來接上跟著電車跑,一邊給電車充電,任務結束自動脫離到附近加電站補充能量。
你好,up
很喜欢你的视频,一直追你的科普视频。
我提两点非科普类的建议,
1- 咱们文案里面的反问句(废话)太多了,显得节奏被吊起来的疑问胃口在中间卡了,显得不连贯
2- 完全没有背景音乐,无法突出重点。
其实可以参考“小Lin说”,她的视频能逐步推高收听者的好奇心又解惑
光熱-融鹽 發電
光能電解製氫-儲氫燃燒發電! 好主意
氫能源汽車市區到處都有的氫儲槽,戰爭時候不就是一個一個的氫彈嗎?
地面上的齐柏林飞艇
你是不是对氢弹有什么误解,氢弹是聚变核弹,要达到聚变,条件非常苛刻。现在的氢弹都是靠引爆裂变原子弹才能达到聚变所需高温高压条件。城市里有氢储罐跟汽油罐没多大差别
@@xuelongdai6318 我只是說
飛彈打氫儲存槽,引起的氫氣爆炸,會更加大爆炸威力而已,
电动车还有个充电站,氢气车怎么加氢气,怎么运输,怎么建站,怎么推广,这个要比搞个氢气车难多了
加氢站,和加油站一样的那种。美国这边已经有小部分部署。但是一个城市可能就一个加氢站,虽然加氢速度和加油差不多,但是每次加氢都要来十多英里。没什么推广,很难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因為加氫站成本至少是加電站3倍以上,而且有爆炸風險
完全不认同氢能,氢能特别是绿氢,其实就是电能的一种转化和传输方法。
目前输电系统的损耗只有3-5%,也就是效率超过95%,可目前电转氢才65%,氢转电有有很多损耗,而且氢需要极高压,或极低温液化才方便运输,这些损耗又有多少。
就算如播主所说,以后电氢之间转化效率达到80%,比输电白白增加了两次转化,效率就剩下64%,加上传输中加压和保持低温的损耗,最多也就剩下50%,比目前已经成熟的输电系统95%效率低太多了。更不用说还要完全新建氢传输的管道等基础设施。
氢炼钢应该是氢能的重要用途
支持日本持續無限期研發氫能
谈运输和储存,还是得提一下氢脆这个问题吧。
所以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能不能买
沙发,第一次坐,给我点赞吧你们
👏 🌹🌹🌹
用氢储能是不是就没有储能电池这回事情了?
認同中國應該繼續研究。但內容有一點不同意,當儲存空間越小,代表壓力越大,更易爆炸,會比較危險。
博主认为氢能应该大力发展,其实很不现实,第一 虽然中国有大规模绿能基础设施,但制氢储氢用氢仍然相当的艰深和昂贵,需要投入极其庞大投入,第二,不同于其他行业可以向欧美逆习和拿来主义而弯道超车,而这个行业完全要自力更生,从头开始,国家根本没有这个勇气付出如此庞大体力
從日經新聞最近的風向似乎已經轉向儲存氨了~~氫能近期很少說了
因为相对存储条件要求更低嘛,但本质上,还是要向氢方向发展。
氢可真不是易于运输和存储呢,安全成本非常高!咋一开头就错了,看不下去了呢;
氢脆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 氢与锂都是第一族的,本质锂就是固体氢。制氢过程就是锂电池充电过程。不用想,锂电池比氢燃料电池更有效。
总得来说,还是科技水平还没达到实现氢能源汽车普及的水平,还需发展。
能用宇宙飞船从土星运回来吗?
听完你的分析 日本的氢能源肯定会失败 我觉得发电站多余的电完全可以电解水
这一期博主准备不充分,说的很多不着边际,打回去重做吧!
不认为。
氫能動力令我想起周星馳電影裏那光能電筒!先用手電筒照著光能手電筒,光能手電筒就能射出光照明。
不用杞人憂天擔心這個問題等美日研究清楚了再跟著抄就行了!現在最大瓶頸是能源來源而非這種中繼儲能技術.
这一期内容很差,几乎是搜索一下网络看到的观点缝合一下,有很多的误解和错漏。氢能源如何使用只字没提,难道是烧吗?😅 氢能源车本质就是电车,根本无法绕过这条技术路线,还多了一层能量转换
都在等日本的相关专利权利过期
氢没有任何前途
未来几年应该是主要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效率吧,氢能需要电解水,用电来产出燃料,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电也要输运的,你以为超超高压输电的成本和物料生产代价低吗?损失也不少。在内蒙、新疆等能源富集地区发的电变成液态可运输燃料,实际上是省的。
现在日本公司搞制氢设备研发,你说的没错,成本与规模效应没有,研发出来的东西没客户买,推广应用遥遥无期。。。
氢能成本太高,还是固态电池更有前景
您可以再重复一遍易于存储。
你们觉得白呀白能多高?
1.6米
这是啥问题。。。
1米7
哈哈
不高,有时候很low😂😂😂
欧美日,技术水平不行么,为何纷纷降低研发费用
中國的可以領補貼,技術也只要複製就好
這麼輕鬆的工作當然繼續搞
Korea hydrogen car bus trucks also a lot and fast....goverment support also
博世在2023年 已经参与了中国氢能开发
日本發展了30年仍原地踏步,日本豐田等車廠只是在混淆視聽而已,稍微學過熱力學就知道'經過多次能能量轉換,效率有多低,再來電解需大電流,綠氫用50-60度電才電解出1升的氫....還不如把50-60度的電直接拿去用有夠蠢...
氢能车加的是液压吗,要是撞了会不会爆炸
擔心爆炸前先擔心凍死吧!快到絕對零度,洩漏可不鬧著玩😂
氢能很好,但是装在车里就是炸弹。不能接受
听说氢能源出车祸会氢爆是真的吗
是的,储氢罐在车头,你追尾前面,那么司机必死,如果储氢罐在后面,那么被追尾后排乘客必死。
human body also have hydrogen. we drink plain water.
👍🏻👍🏻
价格足够便宜这些都不是事
2050 2070 hydrogen sure successfully...now just started. green hydrogen cost higher.
氢能推不开主因就是低效
用氢不见氢
氫能源就是達文西的太陽能手電筒!
氢是几乎零排放热值高,但是难于运输和难于存储。
可是生产氢气却会排放很多二氧化碳。现在70%的工业氢气都是从天然气提炼取来的,每产生1000立方米氢气会排放7000-90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如果使用电解水的方式则太过耗电,会比直接开电动车用的电量还要大,成本太高了。
要是这么说,那电才是零排放效率高。
怎么生产出氢?挖矿吗?不是挖的话都是用电生产出来,哪转换率有锂电池效率高吗?
@@shunruzhang4237 问就是用爱制氢
我想知道,燃烧氢释放的能量,比获得氢,储存氢,运输氢成本大多少?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很难想象会大,更不要说大的有商业价值,如果不大,那氢能源的前途在哪里?还有储存运输使用氢过程中次危险风险,更会加大成本的飙升,和利用者的恐惧感。
氢真的不易于运输。。。😂
不少人提出放弃氢气, 用大气的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 间接储氢, 方便运输和保存. 也不增加碳排放
但電池車壽命5,6年就壞,換一顆需什十幾萬,所以電池車也不怎剩錢與環保
1992年就认为氢极其危险,极易逃逸,极难存储,极难运输,能量密度极低,成本极高,极不方便,氢能源根本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