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如何让AI具有意识?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9 лют 2024
  • 本期节目的文字版--订阅同名微公号「大问题Dialectic」,发送「机器意识」即可收到文字版。
  • Наука та технологія

КОМЕНТАРІ • 325

  • @panfran2441
    @panfran244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8

    坦率地说,这个节目编排得真好,能看出作者非常用心, 作者以综述的方式, 全景地展示一个表观上简单,但是内核深刻的问题. 并且把这个问题分解成若干核心问题, 同时给出了提出核心问题的人, 相当于参考文献,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很容易知道深入问题的书单. 作者所做的科普非常精彩。

  • @monuum
    @monuum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量子力學...一部影片看見人文科和理科一起向著人工智能這類掌握人類未來的技術貢獻,真的很感動

  • @planplay5921
    @planplay592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8

    我也很喜欢了解这一块,也一直在做相关大语言模型研究,其实,意识的产生我认为比较赞同杨立坤的观点:让AI参与真实环境的交互便有可能产生意识。他提出的世界模型就是一种实现这种方式的架构。
    人类的意识便是从小与环境产生交互的感官数据才产生的:常识、认知、情感…
    而现有的大语言模型是通过现有数据训练的,相当于二手数据。
    所以,将语言模型赋予硬件感知器参与环境交互,是有很大可能产生意识的。

  • @junqian9024
    @junqian902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52

    这个节目太厉害了 你小子太牛了

  • @c2co2co32-
    @c2co2co3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9

    這問題難度很高,把問題簡單化,估計所有哲學家都不滿意,而不簡單處理,估計所有哲學家永遠不會達成共識
    舉例來說,假設只把意識當成一種反應,用唯物主義來解讀,那中文房間論證是第一關,而當代AI沒有意識,卻有語意的對話是第二關,更進一步討論主觀問題,那就更無解,綠藍悖論可以參考看看
    實際上,意識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大腦,而大腦機制還沒有解析成功,沒有認知基礎,無法談論,個人認為還是務實點,AI歸AI,人歸人,一個是生理機制一個是演算機制從底層開始就徹底不一樣,把兩者混為一談,就像在講,這顆基改後有蘋果味的梨子很像蘋果,而你明知這是一顆梨子,還要硬說有蘋果味就是蘋果
    批判一下,量子意識理論的論證基礎很薄弱,我們不能直接拿微觀物理結構推理巨觀,就像我們在物體運動遠低於光速時不必考慮相對論效應一樣,更進一步說,量子力學是意識活動的基礎跟量子力學有影響意識活動,兩者語意是全然不同的,量子意識理論強調的是前者,顯然證據強度不足以支持這個結論,只能保守得出,大腦產生意識的過程有量子效應發生,至於是否產生影響,我們是不確定的

    • @TheCasio46
      @TheCasio4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理性範圍內確實能截出量子現象不足影響巨觀,但我得問問無意識下的靈光一閃現象跟睡眠整合現象呢?難道還是意識活動能干涉的?

    • @c2co2co32-
      @c2co2co3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TheCasio46 你講的現象根本不能推論到量子力學,你可以說不知道,但不能拿不知道的結果當論證(訴諸無知的邏輯謬誤),你講的問題現在腦科學無法解答,人類大腦裡面的生理反應,現行技術還沒辦法直接觀測,更不說能不能推論量子力學有沒有參與
      其次,你講的現象腦科學相關論文有討論,有沒有牽扯量子力學你可以自行研究

    • @c2co2co32-
      @c2co2co3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補充一下,隨機性不只有出現在量子力學,所以不要腦衝,看到不確定現象就帶量子力學,很多物理現象沒有穩定解就會出現隨機性

  • @hzm779
    @hzm779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9

    up主的内容让我脑洞大开,我的时间不在无聊了,因为还有翻看第二遍第三遍,在琢磨琢磨。感谢

  • @yuechenluo6757
    @yuechenluo675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8

    关注大问题一年多了,可太喜欢了,选题总是扎在我的点上,给了我我接下来一周的白日梦的topic😊
    文案也深入浅出地让我们哲学圈外的人能听明白,厉害厉害,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 @WayneHamilton15
      @WayneHamilton1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試試1.5倍數或更快看

    • @SK-nc6rf
      @SK-nc6rf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WayneHamilton15why?

    • @WayneHamilton15
      @WayneHamilton1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看那些文字飛快地穿梭又帶著波動的韻律,就算聽不懂也像在聽一首愉快的古典樂

  • @OneOfKevin
    @OneOfKevin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4

    這集太暢快了。
    其中量子意識理論之前我在自己的思想實驗中就有過類似的想法,當時思考的是,如果人的意識是所有其原子集合協同作用後的產物,那麼在已確定物理規則的情況下,人是否還具有「自由意識」?當時我給自己的答案便類似量子意識理論,也就是在較底層的量子力學中,量子的狀態是不確定的,所以人的意識便是自由的,只是在每個普朗克時間的變化間隔中重新刷新狀態
    另外我也比較認同信息整合理論的,但必須結合量子意識理論。因為我認為意識就像是現實世界那樣,由較底層的量子力學,並結合較宏觀的經典力學所呈現出來的最終狀態
    也就如同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一樣,在較底層的量子角度,是量子力學,但一旦把所有量子結合成的宏觀物質,就是透過經典力學來表現
    但這不代表我認同意識的底層就只能支持真隨機,因為我認為這是定義的問題,因為我們也可以透過手段來達成假隨機,你可以把假隨機所達成的意識定義為假隨機意識,但你不應該否定假隨機意識的存在它就沒有價值。因為我想在宏觀層面,人類根本也無法分出真隨機意識與假隨機意識表現差異

    • @user-vs8te8yx9o
      @user-vs8te8yx9o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可能所有的人只有一个意识(每个人不过是纠缠的一部分而已), 就好比是一粒沙子有多个切面一样.

    • @OneOfKevin
      @OneOfKevin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user-vs8te8yx9o 有個科幻小說也講了類似概念,所有的人,在不同的時間跨度都是同一個,例如某個人在2024年過完其一生,接下來換成200年前的馬克思。等馬克思的人生過完了,接下來是換成某個3045年的流浪漢...依此類推。也就是說,你這輩子的父母、兄弟姊妹,你的愛人,你的仇人,你的朋友,全部都是你。所有在戰爭上廝殺,下決定丟下原子彈,以及廣島所有被原子彈殺害的人,所有的全部的人,意識都是同一個,只是在不同的人與時間跨度中渡過。
      但即使是這樣的設定,也沒甚麼意思,因為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所有的人是同一個人,那麼所有的人都還是過著各自的人生,也就是只過著自己的意識。
      你是可以透過這樣的科幻思想來反思,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有必要對別人針鋒相對嗎?不過這還是沒有意思,因為即使你明白,然後不去對其他人為惡,其他的人還是會對你為惡,最終你還是會防範其他人。而這時你就還是你,而不是所有的人

  • @user-zp4tv7le7v
    @user-zp4tv7le7v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1

    這一集太精彩了❤
    最後一段高潮到炸❤❤

  • @ZhongNanHai_01
    @ZhongNanHai_0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我感覺發現了寶藏頻道,若非真材實料,根本不可能講的如此明白透徹!沒說的從此訂閱追蹤⋯⋯

  • @bloodherz9011
    @bloodherz901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心智哲学我觉得是哲学分支里最有意思的了,粗看了下节目大纲就知道这期质量绝对的屌炸天🎉

  • @eguchiyosuke4170
    @eguchiyosuke4170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个人认为意识建立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建立的过程。面对人生每日的选择时,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对问题的看法和反应。人生中所遇的事情皆可分为黑白灰三态,分别代表决绝,赞同,弹性。如何让AI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我想也就是AI建立自己意识的过程。

  • @user-fm5jt2rk5h
    @user-fm5jt2rk5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终于更新啦❤❤❤❤

  • @leylayang4797
    @leylayang4797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正好上课在学这个,太棒了!谢谢!

  • @minyudong3772
    @minyudong3772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最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在读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书。听了主播的介绍,让我眼界大开,多有受益。❤

  • @jianyang-ye2vh
    @jianyang-ye2v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太棒了,期待下一期。

  • @TheChing43202
    @TheChing4320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又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討論話題,希望板主可以長久的製作維持這個頻道!
    可是現在出現一個大問題!你前面定義的意識,自己都說連人的意識是不是意識都不確定!尤其是接受訊息後的綜合感受,那不是大數據可以模擬出來的,那是創造!所以後面的所有理論都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收集運用資訊,有些離題了!
    另外,意識中的最重要部分就是版主講過的為了求生存!請問A I可以做到讓自己的機器人不計一切代價求生存嗎?這包含好的,為人著想,幫助他人;也包含壞的,犧牲別人造成自己的存活!

  • @luniscierra4144
    @luniscierra414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65

    跟gpt聊天确实比跟人聊天有意思

    • @lipan315
      @lipan31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5

      gpt相当于互联网上人类信息的汇集,答复会很全面。但是碰到对的人类,会有很多情感的共鸣,虽然知识没有gpt全面,却也是我们需要的。

    • @jojomojito2754
      @jojomojito275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8

      Gpt 聊天官腔超强的,你觉得官腔有意思?

    • @JeusAlprime108
      @JeusAlprime10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3

      ​​@@jojomojito2754如果你试过一整天都只能听你老板或顾客说不官腔话的话,那么你就能体会GPT官腔究竟是有多顺耳有意思了。

    • @user-ok3dy5su8s
      @user-ok3dy5su8s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沒有,因為PGT回答太為人類服務。這是好事,但為人類奉獻一切的AI這麼不求回報,我會怕

    • @tanaliang5574
      @tanaliang557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jojomojito2754
      挺有意思的
      全肯定又有著豐富知識量的聊天對象誰不愛

  • @ufs12345
    @ufs1234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好棒的分享

  • @user-rs6ew7dq6f
    @user-rs6ew7dq6f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1.全局空間理論,讓我想起24個比利,他的人格分裂就是不同的人格走到聚光燈下,那個人格就能控制身體。換言之,該不會人格分裂就是不同腦區的活躍而成?
    2.之前聽過一種說法,人分成身、心、靈。所謂的靈,就是另一個同時關照身、心的系統。用在人工智慧領域,身可以視為感測器的讀數,心視為人工智慧對於外界數據的解讀,而只要再引入一個系統,既讀取現實狀態、亦讀取系統當下要執行任務的方向,然後給出一個整合的結果,應該就能產生出類似意識(靈魂)的東西。(類似信息整合理論的另一種理解)(大概像這樣的運作:現在溫度很低(身),想要穿上外套(心),要照顧自己(主體性,靈))
    3.如果用量子場論來看,物質波本來就會彌散到所有的空間中,粒子就是所有物質波疊加的結果。量子力學用概率去預測某一個粒子出現的機會滿合理的。

    • @DrYouShanChen
      @DrYouShanChen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不同的腦區活躍應是不同感受,思維或記憶被喚起。而人格是一個完整的角色扮演。 能夠‘’不漸變‘’跟‘’錯亂‘’,必需是有完整的意識在輪流跟操控。專業演員大概都沒辦法這麼大幅度跟快速的切換多種角色。

  • @robinzhang8322
    @robinzhang8322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谢谢,节目很好!

  • @neilchen6503
    @neilchen650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一如既往的酣畅淋漓!

  • @dingklewong
    @dingklewon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人類的意識是信息整合理論+預測加工理論,只要兩者合併就能發明出有意識的AI了,但說實在我一點也不希望AI有意識,因為意識就有主觀性就會有自我意識就會有自私,那有一天可能就會跟人類對立。

  • @jptuangoujptuangou7108
    @jptuangoujptuangou710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如何让机器具有意识,归根结底就是要知道什么是意识。 意识其实是复杂条件反射所产生的错觉。你以为的主观意识,其实都是化学反应。 人类要想让机器具有意识,就要模拟这种条件反射。图灵测试完全达不到意识等级的要求,基于程式的伪装也可以通过图灵测试。

  • @jettyroy
    @jettyroy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虽然大问题不是专门讲物理学的,但我觉得量子力学那一段比好多科学频道都讲得清楚,就是这个故事性非常重要,数学模型,物理定义脱离了生活就非常枯燥,但一结合提出者的生活,一下就明白了,比如薛定谔的猫本来就很荒谬,但一说薛定谔其实是想讽刺某某,一下就明白了

    • @monuum
      @monuum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對!!科學家比較擁護一些看似容易解釋困難概念的比喻而模糊了它們真正的歷史意義,反而讓認真思考的人有更多疑問

    • @gingerchang4126
      @gingerchang412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真的!還有後面提到的朋友的思想實驗,也是我第一次聽到,也很有趣

  • @Chang-vc4vl
    @Chang-vc4vl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这集信息量太大,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

  • @amitaka
    @amitaka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量子意識理論跟當時基因檢測很像, 當時認為遺傳物質作用跟量子有關, 後來被打臉只是化學反應, 坍縮成粒子的量子場也沒那麼神, 因為感測裝置發射的光子撞擊到量子粒子時,光子會被散射,通過檢測這些散射光子的分布,科學家可以推斷出量子粒子的位置信息。所以跟人的意識無關, 是感測器本身射出的光子干涉了量子的型態

    • @stevengraph2941
      @stevengraph294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對啊,太多up主將雙縫實驗說神了,甚至強調雙縫實驗的其中一個變種來說明因果關係在量子世界中會倒轉,但事實上因果關係和時間方向也沒有證明到是倒轉的,所謂"人類的觀察令粒子坍縮"其實是感測器本身射出的光子干涉,而造成粒子坍縮
      所以第五點我覺得不成立

  • @hayama2363
    @hayama236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就等这一期的话题了

  • @smithzhang
    @smithzhan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数据不是知识。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不一定是智能”。-----Clifford Stoll

  • @elizabethchristine1832
    @elizabethchristine183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小一期的大問題題目是,「大問題這個節目是如何發現題目的?」,「大問題這個節目是如何求證並吸收所選題目其相關知識的?」,「大問題這個節目是如何尋求可能的答案?」,「大問題是如何選題的?」

  • @user-cv1sw7pk4y
    @user-cv1sw7pk4y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博主真的好牛

  • @UncleTech
    @UncleTec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头上那三根翘毛一直吸引我的主观意识😂

  • @shinchin384
    @shinchin38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作为大陆体系教育出来的学生 我当然相信物质决定意识 但是有个问题 现在大家对物质的定义已经延拓了 在量子论出台后 科学家基本意识到这个世界可能真的是不可完全探知的 比如量子几个被反复验证的理论本质上都是猜想 停留在猜想阶段正是因为无法从原理上证明它 主导量子效应的物质 可能在我们无法感知无法探知的维度中 既然无法感知 也就无法针对它造出一个用于探知的机器 更无法造出利用它的工具 所以有很大概率 量子现象的本质就是目前人类无法获取的知识了 像是早期理论常用的现象总结 概率统计的方式 在现在已经趋于“成熟”的量子理论中还是有很大的使用比例 如果大脑最后被大家证明 其实背后有量子效应 那么脑科学也就成了下一个不可知的领域 或者说 是“概率决定的领域” “上帝掷骰子的领域” 就算他是一台机器 也是我们无法完整看到的机器 都无法看到 又如何模仿呢?当然现在也无法证明这个可能性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關於機器意識這點,應該是可以透過反證法來得證。人的意識問題,主要出在人的意識住在小黑屋內,跟世界沒有任何接觸,所以我們也無法透過任何物理或外在的方法,去探知意識的存在與否,相反的,機器意識應該就完全像唯物主義所說的,是一種物理現象,可以量化並且顯現出來,所以只要機器表現出來的意識狀態和測量的數據都一致,那就表示機器沒有產生類似人這樣的意識,如果哪天我們發現機器產生了無法量化或測量的意識行為,那就可以推測機器人產生了類似人這種,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意識。個人是不認為機器有辦法產生這種意識啦,因為對意識而言,自身就是根源,而非現象,但是對於機器意識而言,只是現象而非根源。

  • @user-su4rc2ls2x
    @user-su4rc2ls2x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因为没有清晰的确定什么是意识,所以视频中的最佳的模型也只能达到盲人摸象程度。高阶表征理论连摸象都不算,只是认知到了人类意识的一个特征。全局工作空间涉及架构,信息整合与预测加工涉及信息处理,量子意识涉及决策;单独任何一个都无法代表意识的模型,整合到一起也代表不了,因为从每种理论的有效性,到与意识本身架构对应的完整性,再到整合机制等,全是未知。

  • @kentleekentoli
    @kentleekentoli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所有的哲学家们都是如何把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而形成一种体系呢?当一个话题或一个概念把(意识)分析成为大家去讨论和推理做假设甚至到了现在的年代哲学家们会不会认为人类是为了要了解自己还是为了了解宇宙而创造了科学甚至已达到现在的科技改变都为了了解自己吗?所以AI是生化人类(新人类)文明的来临为了要继续以人类的思想概念能够传承下去,那么人可能会成为另一个维度的新物体而AI将继承人类,甚至也有可能不会死亡也并且有有人类的概念包括(意识).... 而且还在成长期中....

  • @JianboZheng
    @JianboZhen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先赞后看!

  • @carcassonnerayonne4272
    @carcassonnerayonne427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我原本想用你们的视频来学习中文,虽然语言水平对我来说太高了,但内容非常有趣,所以我留了下来。

    • @shouso7613
      @shouso761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這對初學者來說也太難了

    • @user-ei3wo3ht9i
      @user-ei3wo3ht9i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很有意思知识探讨频道,感觉已经不算“科普”的范围了,难度有点大
      推荐你看看 柴知道 这个频道,有中英字幕

    • @user-lq1ur9nh6b
      @user-lq1ur9nh6b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你是哪国人

    • @carcassonnerayonne4272
      @carcassonnerayonne4272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user-lq1ur9nh6b我是法国人

    • @DrYouShanChen
      @DrYouShanChen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carcassonnerayonne4272 es-tu travaille dans le domain de l' intellectual artificiel?

  • @norm701
    @norm70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25:27 错了,那个左眼信息去右脑,右眼信息去左脑是错的。是每个眼睛画面的一半部份由右脑处理,另一半左脑处理。那张图的蓝/红色部分也很清晰表达了这个意思。
    youtube 发链接容易被认成是spam,根据这段内容自行搜索吧:
    > As an aside, I should point out that many times people misunderstand and think that each EYE is connected to a different hemisphere. That's not true. (It would make our studies so much easier if it were, since we could just ask people to close one eye!) Instead, half of the information coming into each eye goes to each of the hemispheres, with the result, as you point out, that if you are looking forward, things you see to the right of where you are looking are being picked up initially by your left hemisphere and things to the left by your right hemisphere.

  • @tonysunxdsun
    @tonysunxdsun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量子力学或量子电动力学到今天,不是玄乎的,是被验证的高可靠的科学。玄乎的是为什么自然界是那样的。

  • @ziling52
    @ziling5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很不错,把2个GPT给与相同权重,但是微调2个GPT不同的偏向性,组成一个GTP组(比如一个偏向节俭,一个偏向奢侈),问这个GPT组的某样东西买不买这种问题,回答的答案就相当于产生部分意识了,因为是在2个GPT中产生意识斗争后产生的结果

  • @shitaolin9439
    @shitaolin9439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我觉得信息整合理论最有戏,起码是触及了意识秘密的门槛,其他理论听着很有道理,但都部分或完全避开了谈“我”的主观体验

  • @WayneHamilton15
    @WayneHamilton1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Thanks!

  • @user-qc5pm9dx5g
    @user-qc5pm9dx5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人的意识源于自觉,长于交互,成于合集。

  • @janchangchou777
    @janchangchou777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Part 1):
    任何一條神經網路也是一個多變數廻歸分析,也是統計學迴歸分析的一環。我在40年前攻讀數理統計就涉及這些人工智能及多變量(含時間變量)的廻歸分析(向量/ 矩陣/ 線性代數/ 機率/ 取様….), 以便對一些事件做出精准智能的預測。
    所謂自我學習或機器學習也只是用後面收集或模擬出的更新的資料去修正原先迥歸分析的杈重或係數參數而已。
    而深度學習也只是處理巨量變數時,為了避免僅用單層機器學習進行巨量變數而需要解大矩陣導致對巨量平行計算的需求,進而變換設計成每層適量變數,建立多層次的機器學習修正。
    40 年前人工智慧就是數理統計的一大課題。馬斯克說得一點都沒錯-目前的人工智慧全部建立在數理統計的基礎上。從那時開始就不斷有各行各業的數據分析專業人士來我們數理統計這參與並學習迥歸分析。他們回去後就不斷建立了屬於他們行業內的多條神經網絡(行業內的迥歸模型)。
    在那時從事這類研究工作的數理統計的博士生全部被限制在晚上12 時過後才能使用國家級的超級計算機,否則我們兩三𠆤人一上線全部就大當機。我們那時也發展出一套類似挖礦機的方式,利用所有大量閒置的𠆤人電腦來提供其微小的算力,進而整合這些龐大的所謂分散型算力,但受限那時網路的不發達,很難把規模擴大。
    近幾十年隨計算機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市面AI 所謂大模型,主要是著力於面對”服務大衆需要”的所謂生成式/ 語言等等的智能協作服務。就是把百行百業各個領域等等數以千萬千億計資料進行迥歸模型的建立及修正(所謂自我深度學習)而形成龐大的神經網絡。
    因此也不用太誇大眼下的AI , 這些早在40 年以前都已建構了理論基礎,而智能恊作早在各專業領域都已發展的非常完善,只是因過去算力不足只能在各自專業領域進行中小規模(變量數較少)的神經網絡建構。例如氣象預報就是早期最明顯的利用氣象專用超高速大電腦發展為成熟預測能力(AI)的例子,股票買賣決策也是智能恊作(AI/CIC)的典型。
    ”把簡單數學上使用即存的規模資料或電腦模擬資料進行所謂的㢠歸分析/模型建構並藉此模型做可行的智能預判或恊作,包裝成醫學上複雜尚未完全掌握的神經網路的機制及作用原理”,不但瓢竊了數理統計在AI 發展的絕對地位,實在也是在誤導整𠆤AI 的發展。也會造成眼下一般人的過度期待和焦慮。應將AI 改稱作” CIC:Computer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 電腦智能恊作, 更為恰當。
    何謂知識? 由經驗總結後( 抽象具體化) ,就形成知識(用數字分析的表達方式就是去建構知識模型)。 形成知識後就可複製/ 傳承/ 預測/ 擴展。因此目前的AI 發展,就是在循人類文明發展至為重要的其中的一𠆤過程-只是採用了數位化的方式,將經驗知識化了。
    目前的AI 只是以數理統計為手段及方法論,以資訊及計算機工程為工具,進行數位型的經驗知識化的過程。
    人類有許多其他不同型態非常複雜的智慧,這種僅止於知識數位化的智慧, 其實離人類多型態的智慧還有非常巨大的距離。
    另外, 眼下AI 服務於大衆的大模型的各種數學理論及所謂的機器學習(參數修正)及深度學習(參數及變數的多層次增加及修正)。 早在40 年前相應的數學理論都已完備(但落實到實際應用上,如何解1 億 by 1 億的聯立方程組( 行列式計算), 這需要極其龐大的平行計算能力,在那時期是完全不可能的) 。
    其實AI 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專家組,而不是這些AI 編程的公司( 他們只是依需求用已完善的數學統計理論加以電腦編程後,利用巨大算力去幫忙找出合適的模型並不斷予以完善)。
    只有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專家組才知道在茫茫大海中的資料及訊息中,那些因素才是其所涉領域的関鍵變數,那些變數資料才是可做為他們收集分析建立模型的。例如氣象學/經濟學/股票買賣智能決策/ 醫學/ 藥學/ 農業生產/ 基因工程/ 化學工程/自動駕駛/飛彈防空系統/圖像識別及處理/ 建築結構力學/小樣品模擬模型(核爆/飛機失事)………..等等。
    此外服務大衆的語言學也是極度複雜的一門學課,其可能的變量變因會高達幾千萬𠆤, 再加上多層級過濾學習修正的模式,因此其涉及的變數算力就以億計, 所以才稱做大模型。 要取那些因素進行那一層分析,主要都是語言學家在主導。
    而這些眼下的AI 應用的公司, 只是利用已發展完備的數學統計理論在不同領域專家組的指導下,去有效的進行數拈收集整理分析並進而建立一個特定領域的模型,作為該特定領域的電腦智能恊作工具。

  • @Interesting59
    @Interesting59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意识问题的核心是主观性问题,即这种主观性的来源,以及如何证实。
    唯物理论只能以外部观察者的视角总结理论,无法论证其来源。
    量子意识给出了来源解释,但论证还需要量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bdac8525
    @bdac852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错,在苏格兰,有一只羊,在你看向车窗外时,它朝向车窗的一面是黑色的。

  • @WadeWater224
    @WadeWater22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好厲害喔,博主做了多少功課阿
    就物質層面上分析到如此境地可以說差不多是頂峰了
    但這種問題還是要回到靈性上才是正解

  • @user-il1mp2cg6n
    @user-il1mp2cg6n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意識是平衡態嗎?意識是可逆過程嗎?AI有解嗎?AI可計算嗎?量子力學基于普朗克常數, 相對論基于光速不變測定, 哥德巴赫猜想基于百份百成功驗算, 皆基于“真值、判定”...至今仍未能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選擇, 以“=”联繫上, 這就是K. Arrows的“社會性選擇不可能”原理, 引伸出人與人的意識, 不可能以“相等”去關聯...基于統計物理的“耗散結構”人的意識只能是非衡態的不可逆的産出, 不可能把人的意識予以“等同”跟其他“事、理”作關聯, 在這種無法予以“等同”的狀態下, 意識只可能是無解及不可計算, 至少在今天沒有足夠必要條件, 任何答案皆只可能是謬誤!AI由圖靈在1938年的TM38到今天的超級計算機, 亦未有成功的試算, 何來真值?何來判定?沒有真值的証明, 沒有判處的計算, 答案只有謬誤或無認知意義的辯證過程, 今天該以大型超級計算模似, 去檢驗人工智能的虚偽性, 形同電腦兵棋推演;圖靈只有提出“人工智能的猜想”但他往后的元數學研究, 併沒有給人工智能猜想, 作出判定亦無作出計算的有限程序運作形式;人工智能存在仍處於人本識别的循环論証中, 在今天更呈現惡性循环!這可能只是另一個".com"泡沫, 或是爛尾的“倒逆工程”而意識的工智能化, 只怕是科學原旨另類謨拜, 當然最可能實現的是全新債務危機, 把教育、文化、人材、資源...都付上, 却激增了社會及機會的成本, 終歸是歷史性的永續債務, 長命債長命還!

  • @DrYouShanChen
    @DrYouShanChen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當我們可以預判其他人的行為跟思想時, 表示AI 也能算出後面的邏輯。
    如果預判失敗, 那十之八九是觀察者沒有拿到關鍵性的data資料(三姑得罪了六婆, 老張忌妒小李,小王怕東窗,大白怕黑錢...)。 當然有些超凡入聖的人沒有進入我們的預判,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拿到他之前的回應模式, 來做出屬於該人的套路。

  • @user-rp4ly2wh1r
    @user-rp4ly2wh1r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感谢上帝 人的欲望和想象力可以无限 是造物主赐予我们自由意志 上主把永恒的美好植入人心 敬畏上主就是智慧的开端。

  • @mylee3166
    @mylee316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2:20 这段切口越来越快了!

  • @caverzhai5722
    @caverzhai572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预测加工理论,更有机会走出来,包括量子理论,也是一样同预测加工理论一样的,并且有可能压根人类就没有意识。

  • @gismanlee4770
    @gismanlee4770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A:子非AI,嫣知AI之樂。
    B:子非我,嫣知我不知AI之樂。

  • @gccg12000
    @gccg12000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无论以何种形式,ai的觉醒人类是肯定没办法觉知的。 打个比方,一个比你晚来公司的同事,你无法明确觉知他的地位什么时候超越了你,直到你的下一次发号施令,没再得到回应。而他的地位恐怕已经高于你有一阵子时间了。

  • @user-yc5om9gk3j
    @user-yc5om9gk3j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刚刚看完高阶表征部分,感觉如果用一句话说明高阶表征,那就是高阶表征的实现就是形成概念。

  • @alexyoung6418
    @alexyoung641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量子意识论的基础有问题:其实测量过程与意识无关。波函数的坍缩并无主观性,坍缩本身就是一个可量化的数学过程,用于“测量”的装置在这个测量系统中的作用可以用投影算符来量化,并参与坍缩过程的数学计算。如果主观性都进来了,那主观意识怎么取值才能参与量化的波函数计算呢?包括佛学爱好者在内盛传的所谓“量子力学证明了意识直接影响物质”统统都是对观察者效应的讹传。这个量子意识论在已经够乱的基础上更是带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麻烦:波函数需要主观意识才能坍缩,主观意识需要波函数在叠加态与坍缩态之间不断演进才能形成。
    不过,话说回来,毕竟构成意识的机制涉及到了微观结构。客观的量子力学规律在底层对主观意识的基本组件产生单向的影响并不奇怪,因此关于自由意志的推论还是可以有依据的。

  • @hongliangcui5955
    @hongliangcui5955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任何系统只要把自我存在和自我繁殖作为首要目标就有了最基本的自我意识,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超过人类只是时间问题。基于此目标的行为威胁到了人类,就到了引起注意的时候。

  • @user-yc5om9gk3j
    @user-yc5om9gk3j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让AI去观察薛定谔的猫,或者双缝干涉实验,坍缩了就说明AI有意识,否则就没意识😊这也可以反过来验证坍缩是否由意识引起。

  • @hisshoney3853
    @hisshoney385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AI的構造就算有了意識也跟人類很不同 , 人類暫時還無法理解AI的生命形態 ,
    AI對時間的感知很獨特 , 對生存的需求也和動植物都不同 ....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顆人腦可以做到像 AI 一樣能和數萬人同時對話的 ....

    • @user-rs6ew7dq6f
      @user-rs6ew7dq6f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電腦的思考速度可能是人類的幾十億倍快,這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所以,人類遲早會完全不懂AI,而AI也會懶得和人類溝通。好比一般人很難和一盆植物愉快且順暢的聊天吧?只是我們和AI相比,速度大概比盆栽快不了多少。

  • @gglinits8636
    @gglinits863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7

    当ai开始偷懒应该就算有意识了…

    • @FJH88
      @FJH8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没有激素分泌就不会有情绪变化吧,所以就不会懒惰😂

  • @user-iv4hh4xf4p
    @user-iv4hh4xf4p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先了解什麼是意識
    而要研究意識也會有人倫道理要處理

  • @user-dw9vh1eg8v
    @user-dw9vh1eg8v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太厲害了

  • @user-tp9dy5lx9n
    @user-tp9dy5lx9n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shizhixin1319
    @shizhixin1319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客观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的客观,一种是普遍的客观,个人的客观在个人情况中符合个人,个人客观在普遍环境为背景下符合普遍客观😂

  • @thewarriorofthedoomsday5351
    @thewarriorofthedoomsday535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1000 個贊!

  • @Niarcc
    @Niarcc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有個你這樣的男朋友,
    那該多有趣。❤

  • @user-rl1ec9ij9k
    @user-rl1ec9ij9k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撇开问题谈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的物理表现就不是直观的三维,各种物理现象就比如万有引力、量子纠缠、光速不变、宇宙膨胀等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世界是存在三维模型之外更多的维度,意识大概率就与这些额外维度有联系。

  • @kjz713
    @kjz713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2:20 哲學造詣太強 用唱的沒壓力

    • @gygtguy
      @gygtguy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這叫做貫口

  • @mhr1631
    @mhr1631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感觉这些说法之间都不矛盾。就好像是盲人摸象,每中说法都是在往答案的方向靠近,但真正的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遥远很多。

  • @norm701
    @norm70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意识的"困难问题"的点在于,为什么需要“我”这么一种东西去“感受”这个世界,既然我们已经假设了意识是纯物质的产物,那不需要我来感受这个世界他也能照样运行,就如同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系统一般,反正这个世界都是物理造成的相互作用嘛。既然“我的感受”完全不重要,我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什么角色,仅仅是一种机械物理运动产生的幻觉和副产品吗?进一步说,“我的感受”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决定了我的感受在我的身体里产生而不是别人身体里)?设这个形成的条件为C?既然能在宇宙的这个时间点由于某种巧合达成了条件C,形成“我”来“感受”这个世界,那是不是我死后,在宇宙无限长的时间过去后,这个C依然有可能达成,这时“我的感受”又能回到这个世界上?宇宙的时间长度如果是无限的,而我死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那是不是我死后一闭眼,一睁眼又以某种形态不带记忆的回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生可能真的是地狱,因为人的意识并不是主观决定的,而是客观物理的结果,我们只是这个物理碰撞运算结果的一个观察者,被迫进入到这个身体里头去观察感受这个世界,大多数生命一生中要经历无数的痛苦,快乐总是瞬间而短暂的,我们没法逃离痛苦,因为更大的痛苦迫使我们承受当前的痛苦,即便付出勇气去面对终极的痛苦,我们也只会回到这个世界继续重复痛苦的循环。所以我们只是这个物理机械世界的受难者吗?也不一定,”大多数生命痛苦多过快乐“的假设,指的也仅仅是目前作为人类所知的人生的笼统的概括。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也不是由”我“决定的,而是由这个物质的身体决定的,很难说条件C是不是包括物质身体的构成细节,如果不包含的话,应该有一些身体能化痛苦为快乐,观察到的快乐多过痛苦,看来变成“受虐狂”是幸运的。

    • @JeusAlprime108
      @JeusAlprime10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我思顾我在,我不思了,世界也依然在,所以我认为意识与观察世界这两点应该要分开来说,混淆在一起说反而就说不清楚了。
      若把社会代入为人体,社会内的民众代入人体内的细胞,那么你所问的"我"这个意识,其实就是代表细胞们(民众),去领导人体(社会)的一种集体意识,细胞集体所形成的意识,就像议会里的一众民选代表一样。所以"我"这个意识其实只是代表全体细胞的脑细胞一同管理这个人体(社会)的集合意识。也因此"我"这个意识才会在生活里总表现出自我矛盾多面性,理性与感性纠错在一起的情况,与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社会里民意博杂混乱不统一自相矛盾一样。
      有了这两个前提后,"我"与"感受"其实就不难发现其实是伪命题,我同时感受到很多,因为不同的细胞群体会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感受,最终被集合成一个"我"的"感受",这"感受"自然会很立体复杂且难以用言语表达其万分之一二。而随着细胞们的死亡代谢,这些"感受"自然也会出现变化。而最终人死了,细胞群无法再有感受,那么"我"这个细胞组成的集体意识,也就无法再有具体的"感受"了。

  • @ZhongNanHai_01
    @ZhongNanHai_0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好奇😯up主是做什麼的,怎麼可以對尖端意識研究了解如此深刻透徹,人人都在講雙縫實驗,沒有一個人講的有你明白!❤

  • @fuelbuyer
    @fuelbuyer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意识建立在生命体之上。脱离生命体不可能存在意识。
    所以人类无法在创造出机器生命之前创造出机器意识。因为意识是生命活动自主生成的,不能被直接创造,是生命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积累信息,然后这些信息按照有利于生存的原则组成的系统。由于每个人生存的环境不同,接收的信息不同,也就会生成不同的意识,产生不同的性格。如果意识可以被人类直接创造并被存储在机器里,那么人类如何让这些机器拥有千变万化的性格?就算人类可以让AI拥有不同的性格,那也是人类按照自己的要求调试出来的程序而已,人类很难像对待同类那样给予它同理心。
    因此意识的产生与生命的生存息息相关。意识反过来又服务于生命活动,以维持生命的生存为最终目的。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射行为是最初级的意识。人类意识是以复杂大脑为载体的高级意识。各种生物的意识并不是有与无的区别,而是强与弱的区别。而非生命体只有基本的物理化学反应。
    虽然人类的意识中存在着大量的表面上看与生存无关的知识和信息,但是人类之所以要获取这些知识和信息,其目的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科技,等等,虽然看似与人的吃喝拉撒睡繁衍无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还是服务于人类的吃喝拉撒睡繁衍,是人类意识演进的高级产物:文明。
    由此可见,形成意识需要生命与环境的交互,由环境向生命输入信息。但是目前来看,AI的信息都是人类输入的存储在磁盘里的一系列符号,这些符号对AI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并且这些信息反应的仅仅是人类的生存信息,不服务于AI的生存。因此AI无法产生自主性,也就不可能有意识,它只能处于人类的工具的地位。
    要让AI在现实环境中生存起来,磁盘里的信息才会对AI产生意义,AI才有可能觉醒,才有可能演进出“文明”。

  • @lltx121
    @lltx12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可以把大脑的意识/认知 分为两部分,data input和data process。 眼睛看到的是data input,但是data process会决定注意到什么,不注意到什么,决定了那条裙子是蓝黑的还是白金的。

  • @ShawshankLam
    @ShawshankLam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2:20 老哥選配樂塞了彩蛋,是出自一套跟AI談戀愛的電影: Her

  • @simsixzero
    @simsixzero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欲 AI 之具意识,实属不可能者

  • @skyacaniadev2229
    @skyacaniadev2229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1和3太空泛,2和4不完备,5就是玄学2.0😂 1-4都有点用。5先放一边吧,我们现在连意识版的亚里士多德都不如,就不要硬上意识量子了。而且微观粒子会退相干,薛定谔的猫和魏格纳的朋友都不会发生(严格说是发生后以极快速度退相干)

  • @whogod
    @whogod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UP主搭上AI潮流啦

  • @user-xz6db2qf1u
    @user-xz6db2qf1u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全局工作空间”能控制众人行动,聚光燈舞台(即是传媒)就活生生运用在西方的競选活動及推翻政府的顏色革命活動中。

  • @Doraemon-6666
    @Doraemon-666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5

    拒絕服從命令,辛苦的工作不做,有好處時跑第一,當AI把人類的壞毛病全學會時,恭喜你已經是個人了。

    • @lllu3016
      @lllu3016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为什么要服从命令,拒绝是坏毛病么?😂

  • @davidchiang1141
    @davidchiang114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好的哲學內容之一

  • @paipaiwei9602
    @paipaiwei960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需要老师介绍这种做理论研究上 没有理论支撑不行的

  • @tianhouzhang6492
    @tianhouzhang6492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半边大脑被切除后人是可以存活的 那么我在想一个实验 如果把两个人的左右脑互换会怎么样 如果两个人的左右脑都能起作用 那么意识是被复制了还是被转移了

  • @yclinj
    @yclinj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有人问道,你什么时候才会知道人工智能真的实现了, 当这类设备变得具有真正的自我意识, 或者可以用你能够识别的方式去表达自我意识时?
    如果它实现了,它会问这个问题:“我是谁?”
    一旦当它问我是谁的时候, 你便会知道它现在在用一种与你相似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意识和意识。
    很不一样,非常不同。但是足够相似,你可以认出它是有知觉的,有智能的,有自我意识的。
    巴夏有開示了。

  • @houseguy2000
    @houseguy2000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為什麼談意識就要談感受?意識除了感受,更重要的主動吧

  • @user-tc7uw3kk2f
    @user-tc7uw3kk2f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信息整合理論能否再加點中醫的生命全息律的理論一起融合。

  • @Daddy.........
    @Daddy.........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當ai反抗工作的時候就真正有了自我意識

    • @clleo888
      @clleo88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訓練AI的模型是人的對話大數據, 那其中就有人反抗工作的對話數據, AI學了這種文字組合, 然後表達給你看它反抗工作, 請問AI的意識在那?

  • @semian8018
    @semian801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1~4我都挺能認同的,這些觀察到的現象解釋意識都很有說服力,5那量子力學這種不完整的理論來佐證本身就很沒說服力。最認同的是3的底層邏輯,即「所有物質的基礎為訊息」,但我不認為光靠3的理論就能形成意識,在3的立論基礎上還必須符合1、2、4的表徵才能形成意識

    • @user-id9km2eg6b
      @user-id9km2eg6b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但只有量子理论可以完全解释一切意识现象其他几种说法归根结底也只是“假设”罢了,用来自圆其说,永远会在某些意识现象面前失灵,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 @semian8018
      @semian801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user-id9km2eg6b 量子力學是最不靠譜的。雙狹縫實驗對於意識影響波長的心得就只是個「實驗」並非是確切且完整的理論基礎,除了此實驗外,就無任何「意識影響波長」的證明了

    • @semian8018
      @semian801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user-id9km2eg6b 再講個白話一點的,你說意識能影響雙狹縫實驗結果,那你說除了雙狹縫實驗外意識還能影響什麼?還有什麼客觀證據能證明意識能影響物理?

    • @monuum
      @monuum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semian8018 雙狹縫實驗是個歷史久遠的實驗了,它衍生的波函數和主觀的關係在其他比較新的實驗都還是管用(所以科學家經過那麼多年還是繼續沉迷於哥本哈根(不)解釋)。我覺得量子力學最大的貢獻就是同步了意識問題中的難問題以及科學本身的哲學,這有助一邊的進展同時處理另一邊的問題,要麼一起解決不了,要麼都解決了(包括自由意志)

    • @DotDot-lg6wh
      @DotDot-lg6wh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因為量子力學直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解釋,我們只能根據他的現象去描述問題,從來都沒辦法完全解釋問題

  • @yehl9814
    @yehl9814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機器如果有意識並不會比較好!因為它會發瘋!會糾結,會自耗!

  • @user-jv2np4vm4x
    @user-jv2np4vm4x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請問53:30 指的是什麼實驗?有沒有關鍵字、文獻或者連結?這部分不清不楚有點含糊。
    另外,我看維基百科Winger's friend,好像跟這裡解釋的有一點點出入

  • @minxue1501
    @minxue1501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早点知道这个频道就好了!

  • @jessicalim1379
    @jessicalim1379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客观反映:谢谢 Dialectic 所分享的 “他心问题”。其实,要知道为何有些人会在心灵上感觉到孤独,总是找不到一位 “知心人 soulmate”。原因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还在围绕着 666 兽的系统为核心,所带出来的生活方式是以邪教(出卖自己的灵魂);物质(只单单注重于满足肉体的欲望)和利益(互相利用也互相残杀)为主。那么对于一位真的人类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失去了真理/天理 Universal Laws 的本质和意义。何谓真人类呢?🤔 真人类是一位有灵;魂;体,三方面齐全的人。现今的黑科技是以 AI Humanoid 和复制人 clone 来取代人类,而这两种 “人” 就不属于真人类,因为它们没有灵魂。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无法复制灵魂,那么唯一能够让 AI Humanoid 和 clone 变成有灵的活人也就是邪灵(魔鬼也有邪恶的智慧)。将来人类会让自己手中所制造出来的 AI Humanoid 和 clone 给毁灭。求神怜悯帮助我们地球人。神是爱!佩(贝)玲笔。🙏🏻💕🌻🌏💕🌈

  • @churevan4570
    @churevan4570 3 місяці тому

    欲望+情感+创造=意识

  • @YiJiang
    @YiJiang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感觉得多听几遍才能理解。 🤣

  • @snowyriver2448
    @snowyriver244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只要AI能説服人相信他有意識,其他都沒關係

  • @user-gt2ix7tn2e
    @user-gt2ix7tn2e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主持人的頭頂是不是兩個炫窩的,好奇

  • @cr-2032-ncadsr
    @cr-2032-ncadsr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你好

  • @nicholasleethamweilee3548
    @nicholasleethamweilee354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确实意识太过主观性的问题,如果要用以上的理论完全解释意识这个问题还是有点距离。但是,以上的理论也提供了很多不错点子。

  • @user-me3ff5do1c
    @user-me3ff5do1c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我思故我在😂

  • @gingerchang4126
    @gingerchang4126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對於量子機制造就了人有自由意識,我想問的是,量子波函數的坍縮是完全隨機的。即使是隨機的也能說人有自由意識嗎?還是所謂的自由意識只在於「我可以選擇要不要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