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真的服,现在萝卜报告里也就寅哥能上真正有营养的干货了,希望寅哥能继续坚持
评得很有深度了,能从市场布局来考虑使用扭力梁的原因,而且颇有道理。个人之前是觉得因为X发动机成本(制造、研发)太高,高到需要用马3的G车型来为该成本买单,导致了使用扭力梁来平衡这个支出(不然为什么即使是新马3的G价格比之前高还减配非独立)。扭力梁确实没得洗,给马6用上扭力梁我就信了马自达官方的那些话哈哈。
昨天提车,说下感受1,隔音比上一代有着很大的进步2,2.5动力充足3,后座空间确实没进步,但173cm的我,够用4,全系扭力梁没得洗,但驾驶感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加速转弯都很线性,很舒服5,蓝灰色加红内饰的hatchback版本,大爱
年底才会有sky x引擎,估计明年才上市。留意cx30吧
Kit Choi 太贵,起步价我记得比马自达6便宜300,顶配快3万了
Tt Liu 我是加拿大版的..顶配 总价3w6左右。确实不便宜lol
Kit Choi 加拿大好像车比美国要贵一些,你们买车多少钱税,我上次去多伦多买东西我记得好像是13%的税
不知道国产后隔音怎么样 还有关心三厢版本有什么外观和内饰配色
现在家里的小车是第三代马3 SP25GT。之前第四代登陆澳洲,就马上去店里试了台Skyactive G 2.5型的。不知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感觉少了第三代的灵动。不过我还是期待未来车型搭载Skyactive X 2.5或是模块化的直六引擎!
這大概是我聽過最接近現實的四代馬三全面採用扭力樑的理由,個人還是覺得馬三這種偏向運動風格的C-segment家用車沒上多連桿有點小小的遺憾。前三代車主,懷念三代靈活的操控,在台灣的展間有試駕過並且已經訂車,試駕最有感的大概就是隔音進步非常多,操控性沒有去多彎的道路試。輪圈尺寸一如馬自達的尿性,同吋數的框硬是要比主流輪胎規格少10mm。至於後座空間的確比上代退步了一點,主因是座椅變厚了,但我想會買馬三的人大概也不太在意後座大小。小哥您很多見解十分獨到,值得給你一個讚。
寅哥推测的是对的,美国上的四驱2.5版本后桥也是扭力梁结构
Yanfei Wang 全系扭力梁。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sport版本改成多连杆
@@clt4237 很難吧,你去看馬自達全球的事件跟策略,感覺資源已經捉襟見肘快死掉了。
听说这个扭力梁就是拖板车,我没理解吧?
馬自達柴油就噴水噴到沒辦法處理了,up主可以來查一下台灣的資料。
欧洲排量税对2.5的它也不算友好吧。
声浪是音箱出来的吧
那是福克斯
比其他车评人好得不止一点
Q Q 好个毛,他以前开过一款我开过的车,有几点完全不是一回事
2.0我在澳洲都是165匹,没有122匹的说法
这在欧洲不是常态嘛,主流日本车在欧洲都不卖。
是不是天津人呀,普通话暴露了,哈哈哈
引以为傲的Skyactive X拖馬自達後腿給拖垮了⋯⋯
環保團體真的很惱人,汽車都不汽車了,幹。
连环保都喷??你看看南北极的冰山消融速度吧。。
让我想起了FF
这就是为什么马自达永远和两田一产有很大的档次,扭力梁运动不说,就光舒适性和独立就差一个档次
你开过马自达?
呵呵键盘侠只懂看销量,不懂别人如何发挥匠人精神把扭力梁做到极致,你说话的感觉就如同大部分人说日本车铁皮薄不安全
臉這麼白是海公公是不是
河南🤣
已看过实车,真的丑,不如上款好看
真的服,现在萝卜报告里也就寅哥能上真正有营养的干货了,希望寅哥能继续坚持
评得很有深度了,能从市场布局来考虑使用扭力梁的原因,而且颇有道理。个人之前是觉得因为X发动机成本(制造、研发)太高,高到需要用马3的G车型来为该成本买单,导致了使用扭力梁来平衡这个支出(不然为什么即使是新马3的G价格比之前高还减配非独立)。扭力梁确实没得洗,给马6用上扭力梁我就信了马自达官方的那些话哈哈。
昨天提车,说下感受
1,隔音比上一代有着很大的进步
2,2.5动力充足
3,后座空间确实没进步,但173cm的我,够用
4,全系扭力梁没得洗,但驾驶感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加速转弯都很线性,很舒服
5,蓝灰色加红内饰的hatchback版本,大爱
年底才会有sky x引擎,估计明年才上市。留意cx30吧
Kit Choi 太贵,起步价我记得比马自达6便宜300,顶配快3万了
Tt Liu 我是加拿大版的..顶配 总价3w6左右。确实不便宜lol
Kit Choi 加拿大好像车比美国要贵一些,你们买车多少钱税,我上次去多伦多买东西我记得好像是13%的税
不知道国产后隔音怎么样 还有关心三厢版本有什么外观和内饰配色
现在家里的小车是第三代马3 SP25GT。之前第四代登陆澳洲,就马上去店里试了台Skyactive G 2.5型的。不知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感觉少了第三代的灵动。不过我还是期待未来车型搭载Skyactive X 2.5或是模块化的直六引擎!
這大概是我聽過最接近現實的四代馬三全面採用扭力樑的理由,個人還是覺得馬三這種偏向運動風格的C-segment家用車沒上多連桿有點小小的遺憾。前三代車主,懷念三代靈活的操控,在台灣的展間有試駕過並且已經訂車,試駕最有感的大概就是隔音進步非常多,操控性沒有去多彎的道路試。輪圈尺寸一如馬自達的尿性,同吋數的框硬是要比主流輪胎規格少10mm。至於後座空間的確比上代退步了一點,主因是座椅變厚了,但我想會買馬三的人大概也不太在意後座大小。小哥您很多見解十分獨到,值得給你一個讚。
寅哥推测的是对的,美国上的四驱2.5版本后桥也是扭力梁结构
Yanfei Wang 全系扭力梁。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sport版本改成多连杆
@@clt4237 很難吧,你去看馬自達全球的事件跟策略,感覺資源已經捉襟見肘快死掉了。
听说这个扭力梁就是拖板车,我没理解吧?
馬自達柴油就噴水噴到沒辦法處理了,up主可以來查一下台灣的資料。
欧洲排量税对2.5的它也不算友好吧。
声浪是音箱出来的吧
那是福克斯
比其他车评人好得不止一点
Q Q 好个毛,他以前开过一款我开过的车,有几点完全不是一回事
2.0我在澳洲都是165匹,没有122匹的说法
这在欧洲不是常态嘛,主流日本车在欧洲都不卖。
是不是天津人呀,普通话暴露了,哈哈哈
引以为傲的Skyactive X拖馬自達後腿給拖垮了⋯⋯
環保團體真的很惱人,汽車都不汽車了,幹。
连环保都喷??你看看南北极的冰山消融速度吧。。
让我想起了FF
这就是为什么马自达永远和两田一产有很大的档次,扭力梁运动不说,就光舒适性和独立就差一个档次
你开过马自达?
呵呵键盘侠只懂看销量,不懂别人如何发挥匠人精神把扭力梁做到极致,你说话的感觉就如同大部分人说日本车铁皮薄不安全
臉這麼白是海公公是不是
河南🤣
已看过实车,真的丑,不如上款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