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決定論還是機率論?薛丁格的貓其實是想嘲諷量子力學?物理大師們對於波函數詮釋的爭辯|量子熊 ✕ 泛科學 EP5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29 чер 2024
  • 量子國家隊《量子熊QuBear》,一起來聊宇宙、談核融合!►www.youtube.com/@QuBear2023/f...
    建議開啟cc字幕,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00:00 前言與前集回顧
    00:40 《量子熊QuBear》廣告段落
    01:16 決定論與機率論
    03:02 波函數決定狀態的「機率」
    06:00 波函數與薛丁格的貓
    09:39 波函數留下的謎團
    // 延伸閱讀 //
    「薛丁格的貓」悖論,是遺產還是危機?--《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
    pansci.asia/archives/328612
    薛丁格貓可以有多胖?
    pansci.asia/archives/45038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王喆宣、曹盛威
    腳本:鄭宜帆
    剪輯:蘇庭緯、康育恩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 Наука та технологія

КОМЕНТАРІ • 334

  • @Nova30678
    @Nova30678 Рік тому +134

    物理系畢業十幾年的大叔路過
    泛科學量子力學系列真的做得很不錯
    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去詮釋量子力學
    讓更多有興趣的人更容易理解

    • @user-pr4dd6mh1f
      @user-pr4dd6mh1f Рік тому +7

      薛丁格還挺帥的

    • @Ryoma_lawang
      @Ryoma_lawang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哎 我太笨 即便是这么容易理解的视频 我还是搞不懂 只能看看热闹 哈哈

  • @zoo0602
    @zoo0602 Рік тому +53

    我個人推薦麻省理工學院MIT OCW公開課程中量子力學的第一課由Prof. Adams主講,課程內容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裡面重點不會先解釋艱深公式而是透過各種簡單的講解實驗普通人也能接觸量子力學課程內容絕不無聊物理學其實是實驗科學是很有趣的。
    建議大家不懂英文可以開YT字幕選擇自動翻譯翻的還可以應該不影響各位理解非常推薦給各位。觀看量已經接近600萬次是一堂非常好的正式教學不看可惜因為要坐進去聽你除了IQ要高口袋要更深不要錯過了!😂

  • @gncho2004
    @gncho2004 Рік тому +317

    薛丁格本來是要嘲諷,結果他嘲諷的群體覺得他說的太對了😂

    • @user-vt1gx8cp5e
      @user-vt1gx8cp5e Рік тому +2

      笑死

    • @WII50135
      @WII50135 Рік тому +57

      所以才說反串聲明很重要啊!

    • @user-system6creaters
      @user-system6creaters Рік тому +33

      在嘲諷行為的當下產生時空分支:
      認為在嘲諷
      認為有道理
      認為???
      在被觀測之前,在被意識到之前

    • @wei770702
      @wei770702 Рік тому +7

      柏松表示:還好你比我有名

    • @hkicz
      @hkicz Рік тому +6

      薛丁格的嘲諷,後世都用他嘲諷打他的臉

  • @Hao-yp7mg
    @Hao-yp7mg Рік тому +25

    很佩服這些科學家,創造科技和科學的發展。

  • @user-pr4dq5xv3g
    @user-pr4dq5xv3g Рік тому +33

    6:47 其實用「測量」去形容,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確定性並不是測量的限制,而是物質的「本質」,所謂的不確定性就是一模一樣的系統,做好幾次實驗後,量到數據每次都不一樣(只有分布符合薛丁格方程),跟用什麼方式測量無關。
    就算有無限精度的測量儀器,還是會測到 一樣的系統有不一樣的結果,也一樣會有不確定性原理;但用「測量」去形容也不完全是錯的,因為就是測量才導致波函數崩塌,讓物理量有一個確定的結果。但如果用無法「精確」測量去形容的話,我覺得就是錯的了,因為跟測量是否精確無關,結果的分布是它自己的本質。
    感覺下一集會講貝爾不等式?!畢竟可以知道決定論和機率論哪個是對的。
    我也只有大學物理的知識,有大師覺得我說錯也願聞其詳。

    • @dukecheng6400
      @dukecheng6400 Рік тому +3

      其實在量子研究的領域,一般來說對於觀測的這個行為還是使用Measure這個動詞,而翻成中文也就是測量。對於Uncertainty Principle還有一個觀點是Quantum Computing中的No-Cloning Theorem,它顯示了我們不可能去完全複製一個量子所有的Properties,如果可以的話那這樣就違背了Uncertainty Principle,因為當我們可以多次複製一個量子然後對這些量子進行多次Measurement後那我們當然可以準確地得到這個量子的動量跟位置,Contradiction!

    • @zoo0602
      @zoo0602 Рік тому +1

      問題的本質在於我們人的組成也是電子,我們的量測工具本質也是電子和光子所以我們得到的結果也是間接量測。

    • @ALBEVA
      @ALBEVA Рік тому +1

      測量一詞沒有錯誤,反而是測量本身存在誤解。
      人們總期待'真相可以測量得到',但宇宙的法則就是測量本身就是不確定。
      這好比測量高度或長度,會跟相對速度有關係 (基本的相對論)
      這跟人類早已認知的'混沌系統'的出發點也一樣,你本身就不可以精準量測。所謂初速是0,過3秒鐘後速度是100....這些事情都只是紙本上的簡化思考,宇宙中不允許這樣的量測。
      很多大學老師反對用測不準原理這一詞(翻譯),因為他們會覺得學生以為不確定性是因為測量的極限造成,日後學習更深的理論會搞錯
      其實'測不準'本身就是絕對的正確,只是宇宙中有太多不準,而非單純測量不準 (是因也是果)....真擔心老師這樣鱉久了就不怕生病😅
      但回到物理思考的本質,量子物理擅長的是對現狀的描述(例如: 就是測不準啊! 不然你要怎樣),但是為何如此(光是最基本的,為何會有這個宇宙?) ...物理學家早已放棄當神明的幻覺了🙂

    • @nomore0978
      @nomore0978 Рік тому

      我覺得測量本身是沒錯,主要是對精確的定義,需要多次的測量來達到統計上的分布,這跟古典物理是不太一樣的

    • @singo1232001
      @singo1232001 Рік тому

      先不提到量子 就光講人生認知與日常價值觀就好
      機率論是涵蓋決定論的,決定論甚至小到可忽略
      決定論只是機率論中的0% 跟100% 兩個點而已
      (或者也可以說0~15% 或者 85~100%)這個30%區間
      相信機率論 可省很多麻煩問題
      只是我們人類會被眼前好處,觀念扭曲以為決定論簡單所以好用,然後越用就會逃不開思維僵固,習慣僵化繼續更愛用決定論來判斷事情
      若事情複雜度過於簡單或者不那麼複雜,當然會直覺決定論好用
      但事實上,只是不習慣訓練用機率論的後果罷了
      當大量訓練機率論後,會發現決定論真的難用,會用的人通常思維扁平二元,難以解決複雜問題,因為我就是決定論的長期受害者,而且決定論是基礎教育的長期擁護者,想躲開這個癌症思維,其實需要有很強大的心態去對抗與長期準備,
      因為你周遭8成的人都會說,想那麼多幹嘛,又不一定有用,就能摧毀你的機率論思維
      但並不是說 決定論就是一無是處
      這等於大槍與小槍
      有時候決定論可以快速讓你達到第一個簡單階段
      若直接用機率論 可能會繞遠路
      但我建議,都要會用

  • @chenlight
    @chenlight Рік тому +21

    薛丁格的貓,當我們把貓關起來,
    我相信他會轉生異世界,
    變成勇者然後拯救世界的。

  • @Timothy_CY
    @Timothy_CY Рік тому +9

    這個系列真好看

  • @darku7290
    @darku7290 Рік тому +33

    三位總統候選人之遊戲抽卡, 竟然抽出第四種卡牌 "紅毛猩猩" , 笑死 !
    6:20

  • @heyyeh8189
    @heyyeh8189 Рік тому +5

    這個頻道 真的很棒🎉❤

  • @yianwang2719
    @yianwang2719 Рік тому

    很有啟發性。thanks for sharing

  • @music105
    @music105 Рік тому

    感謝泛科學分享!

  • @pal3400
    @pal3400 Рік тому +33

    貓的感受也是一種機率😂

  • @user-oq6ws3lt5b
    @user-oq6ws3lt5b Рік тому +5

    感謝PanSci 台湾的影片帶給我科學相關知識

  • @moriesakurai
    @moriesakurai Рік тому +1

    最喜歡這個系列

  • @UaGungdfjei
    @UaGungdfjei Рік тому +5

    這些科學家從來都沒有想過貓內心的感受

  • @jay53262002
    @jay53262002 Рік тому +26

    其實現在主流的解釋是說 那個偵測衰變的偵測器 就是一次測量
    而有測量 機率就會攤縮 變成確定的事實
    所以 人看不看 貓死不死 瓶子破不破 其實都沒有關係
    把偵測器放進去 就已經做了觀測

    • @nopenottoday955
      @nopenottoday955 Рік тому +1

      那可不可以理解为: 意识才是唯一制造(几率)的因素呢?
      而无意识的观测下,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运行(结果是确定的),
      比如猫死了,猫没死,猫半生不死等等都是已确定的事实,有如面包中切片。
      而意识的观测将造成几率,引导观测所坍塌而成的结果。
      例子: 比如一个虚拟引擎制造的游戏,该系统和后台早已有了确定的,规律的运行结果,而只有玩家(有意识)的参与和干扰下,才会出现有几率的的渲染画面或者互动资料。
      所以可不可以反推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应该具有 (意识类的非物质) + (有规律的物理) 所组成?

    • @yehl9814
      @yehl9814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可能是混合態!而觀察者本身只是一種態!所以只會觀察到其中的一態!並沒有攤縮!!就像空中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電波!而如果只取一點!那就只會得到一個頻道!

  • @TheoXu
    @TheoXu Рік тому

    真優質節目!

  • @charlochiang3756
    @charlochiang3756 Рік тому

    量子系列真的太好看了 !

  • @ABABBAB
    @ABABBAB Рік тому

    這集好精彩

  • @su_davidchang
    @su_davidchang Рік тому +1

    真希望up主能多推出这类节目,加油 !

  • @Any_Universe
    @Any_Universe Рік тому +2

    在量子力學中,我們能預測機率,而非確定的結果。這種機率論的觀點與我們日常經驗並不完全一致,這使得量子力學變得相當難以理解。到了現代,無論是電腦、手機、網路通訊,還是醫學掃描、新材料開發等等,都有量子力學的影子。這是科學的一個美麗之處,我們永遠有新的問題去尋求解答😊

  • @ulysses9376
    @ulysses9376 Рік тому +3

    雖然現狀是波函數確實有效,但我還是覺得能作到不依靠光子來證明粒子疊加態的實驗才更有說服力

  • @zoo0602
    @zoo0602 Рік тому +2

    無數大師還有聰明到天才的科學家想了無數實驗方法想要證明測不準原理機率概念是錯的實驗結果都呈現一致的再現性那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機率。

  • @user-bj9tw6jt5c
    @user-bj9tw6jt5c Рік тому +1

    這集剪輯好喜歡XDDDD

  • @user-wl3ri7ln7l
    @user-wl3ri7ln7l Рік тому

    说得好

  • @Pakoxon
    @Pakoxon Рік тому +2

    9:23那邊笑死😂😂😂

  • @MrJoki2250
    @MrJoki2250 Рік тому +21

    愛因斯坦的“上帝不擲骰子”,我覺得改成“上帝早已擲完骰子”更貼切。既是機率但已是決定!

    • @2cosXcos-1
      @2cosXcos-1 Рік тому +2

      荒謬邏輯

    • @rliaus
      @rliaus Рік тому

      @@2cosXcos-1 虽然楼主他这种说法言之不祥,需再细述一下。如果是自己参透出来,指的是“自发对称性破缺”。那还是很厉害的,不荒谬。

    • @user-qj8gv3kc4r
      @user-qj8gv3kc4r Рік тому

      簡單來說就是黑箱作業是吧!😂😂😂
      人人都有機會,但是冠軍已內定的意思

    • @NOlongyi
      @NOlongyi Рік тому

      科学家不说没证据的话,而且你没扔过硬币,
      或打过牌,不抽老千都不是决定的.

    • @user-mj2kt9ui7d
      @user-mj2kt9ui7d Рік тому

      拉普拉斯妖不存在

  • @user-vb2bw9zq4c
    @user-vb2bw9zq4c Рік тому +6

    物理系小小回復一下,不確定原理翻譯是對的,但測不準原理是錯誤翻譯,測不準似乎聽起來跟實驗的精準度有關,實際上這源自於微觀粒子的特性,純數學也能看到不確定原理的發生

  • @mythman3200
    @mythman3200 Рік тому +3

    波函數的絕對值平方是機率密度 對位置做積分才是粒子出現在某位置的機率

  • @nico-hm3tn
    @nico-hm3tn Рік тому +7

    方程式咱是記不住,薛丁格的貓倒是大名鼎鼎

    • @user-cw2en9ly5v
      @user-cw2en9ly5v Рік тому +2

      記住方程式根本毫無意義,需要理解它,費曼說的

  • @PatrickWu0421
    @PatrickWu0421 Рік тому

    不管聽懂不懂,先給讚就對了!

  • @choosin
    @choosin Рік тому

    有可愛的貓貓我就按....ㄟ不是 我是說這集來龍去脈說明得清楚也有趣 推也期待下一集的解答XD

  • @megaman.
    @megaman. Рік тому +4

    有貓給推

  • @house4259
    @house4259 Рік тому +2

    剪輯師一定有吸,而且很純

  • @cctaiken4326
    @cctaiken4326 Рік тому +2

    我覺得只是迴避問題, 放棄理解quaantum state而去選擇用機率函數代替
    只是在量子學下單一粒子的狀態不重要而選擇monte carlo simulation,所以我就想到底是不是只是因為單單測量技術暫時達不到所以才讓uncertainty principle看似必然, 所以薜丁格的貓到現今還是paradox
    簡單一點說就是不去研究洗牌的手法,專注研究每種開牌的賭法,這情況只有莊家不作弊才有用 , 只是大部分情況看似管用

    • @KuanCGM
      @KuanCGM Рік тому

      問題是uncertainty principle是直接從數學上推出來的並不是從實驗結果歸納出來的所以跟實驗精確度完全無關⋯⋯

  • @Hidenaga.takahino
    @Hidenaga.takahino Рік тому +8

    薛定諤原本要打臉機率波的思想實驗,結果自己把自己的方程式,完美的詮釋了

    • @jay53262002
      @jay53262002 Рік тому +1

      那個年代隱變量派送頭的故事還很多😂

    • @Hidenaga.takahino
      @Hidenaga.takahino Рік тому

      應該是這樣說,有沒有隱變量,就目前的科學研究還找不到。但是真的沒有嗎?這很難說唷。波粒二相性、時空相對、能量不連續、普朗克常數,也都是隨著大神們的研究才帶給大家的成果。

    • @jay53262002
      @jay53262002 Рік тому +1

      貝爾不等式了解一下

  • @singo1232001
    @singo1232001 Рік тому +19

    其實我認為有一個角度很重要
    不該用量子來看機率
    而是應該用機率來看量子
    簡單的說 機率這個概念 通常會出現的場景 就必定建立在"多個不同樣本" 的概念上
    若一件事情會呈現機率狀態 無法確定
    那背後一定有一堆屬性相同但狀態不同的微小事件互相影響,足以產生這個機率
    可以自己舉很多例子
    那麼就鐵定有個比量子還小更多甚至還更難查的東西 人類還沒發現
    這東西一定是"很多很多小於量子更加微小的未知東西" 集群後 產生了量子有機率性的這個情況

    • @user-dy2xz6fn5u
      @user-dy2xz6fn5u Рік тому +2

      就像天氣預報,影響因素太多,只能用機率表示,但其實影響天氣的因素頂多到原子層級,都可以用決定論,簡單來說,大量的決定論組成的天氣系統,觀察下就成為了機率論,而且在那天到來之前,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那天的天氣

  • @boring8561
    @boring8561 Рік тому

    這是我看過介紹薛丁格的貓最好懂得影片

  • @yiluwi8734
    @yiluwi8734 Рік тому +4

    我開始理解量子力學是因為三、四年前開始有大量文章在說量子電腦。自己去找資料讀了一些理論發現量子力學的根基是機率描述,就對這些文章產生很大的疑問。
    因為幾乎所有網路上的文章都只講量子電腦有多厲害,能夠利用疊加態平行運算,卻沒有實際是怎麼運算的。
    若從事先無法得知確實狀態的機率來說,平行運算也同樣只是在事前無法得知的可能性之一,要等量測以後才知道電腦運算結果,這樣根本稱不上是平行運算。
    可是卻沒有人願意去解釋這種矛盾,或許這就是農場文的問題吧。

    • @KuanCGM
      @KuanCGM Рік тому +2

      以不涉及數學推導的方式簡單描述的話,你的直覺一部分是對的,舉例來說如果只是簡單轉換就把傳統的函數放到量子電腦上去跑的話,可以跑一次就得到所有結果的疊加態按照機率分佈,但你為了得到所有結果以及機率量測必須反覆做同樣的計算多次再分別測量,以計算次數來說沒有比較好。當然一個觀點是量子電腦跑單次計算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最終一定比傳統電腦快太多所以未來還是會比較有優勢。
      但通常量子電腦更有潛力的應用是經過一些巧妙的設計可以在疊加態的時候利用到計算空間的虛數或相位部分完成傳統電腦完全做不到的計算,這部分通常很難在科普文章中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所以常被略過吧。

    • @yiluwi8734
      @yiluwi8734 Рік тому

      @@KuanCGM 感謝解說,您的解釋比較讓人可以理解實際上的運作方式,所以應該是理論上是具備各種疊加態的運算,但要得到實質的結果還是得靠多次觀測,所以也是可能有觀測好多次仍舊無法取得想要的結果的狀況囉?
      這是否也代表量子電腦的應用也是有其適用範圍與不適用範圍,無法直接取代傳統電腦的運算?

    • @KuanCGM
      @KuanCGM Рік тому +2

      @@yiluwi8734 觀測好多次卻無法取得「想要的結果」?但在量子計算容易被環境干擾的前提下,任何計算本來都要跑很多次才能藉由統計得到更準確的結果已經是預設常態了,反過來說多跑幾次機率統計就會收斂接近原本分佈,這不會限制能得到的結果啊?如果是想說因為機率分佈之間差異太小導致分不清楚結果的情況?就再增加測量次數或是在計算過程很容易設計放大差值之後再測量就行了。結論來說雖然不管怎樣都得跑很多次但只要加起來跑得比傳統電腦快就還是有優勢,而且這跟適用範圍並沒有什麼關係。關於適用範圍量子計算的限制是可以簡化理解成必須要可逆,而傳統邏輯經過簡單轉換就可以直接在量子電腦跑了,當然簡單轉換不見得有效率就是了,不過計算空間是有包含的。
      真正限制量子計算應用的其實是現在還是只能在實驗室裡運作然後靠雲端連,短期內無法出現在生活中的各種電子產品上吧。

    • @yiluwi8734
      @yiluwi8734 Рік тому

      ​@@KuanCGM ​ @KuanCGM 我想錯方向了,一直在想結果是不確定的這件事,請先忘了它。重新確認一下,應該是量子輸出的結果可能性是確定的,但是多次量測的速度若比傳統電腦快,透過這樣的量測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列舉比傳統電腦更巨量的位元輸出結果。接下來就是我比較不清楚的部分,這些大量輸出是可以透過轉換控制「最終的結果」(也就是當下要解決的應用問題)數量以及各自機率分佈的嗎?

    • @KuanCGM
      @KuanCGM Рік тому +1

      @@yiluwi8734 啊我覺得你可能誤解成「量子電腦輸出的機率分佈是不能掌控的」,但其實機率分佈是電路邏輯設計的其中一部分。比方說在一個只有兩位元輸出的電路好了,傳統電路我可以做NOT、AND、OR之類的但總之一個寫好的電路輸出結果會是00、01、10、11這四個中固定其中一個;量子電路則可以做NOT、H、CNOT等等電路而一個寫好的電路輸出結果會是00、01、10、11有這四種組成的機率分佈,像是每種各四分之一機率或是要組出75%25%0%0%之類的也可以看怎麼設計,在同一個電路下反覆跑會隨機出現這四種結果然後統計可以得到對應的機率分佈,所以這其實是個可以巧妙運用的特性這樣。

  • @GuanJiunLee
    @GuanJiunLee Рік тому +2

    只能說高崇文教授的課真的很經典

  • @IppodoTea327
    @IppodoTea327 Рік тому +7

    離題了,我一直認為金融的衍生商品,亦是"薛丁格的盒子"的一種,華爾街的天才們,把一堆商品打包到沒有人知道他的風險為何。😅

    • @AllIn-ik9tm
      @AllIn-ik9tm Рік тому

      信用卡絕對是這理論最天才的發明,在帳單寄來前不知道有沒有花錢,所以拼命刷就對了🤣🤣🤣

  • @cat7052
    @cat7052 Рік тому

    雖然我聽的若有似無 似懂非懂的
    但我覺得這系列影片的好看是真的

  • @sylvicandothisallday
    @sylvicandothisallday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9:22 好喜歡傳訊息這個表達手法 每次都笑死😂

    • @fugen7349
      @fugen7349 24 дні тому

      真的🤣 看到愛因斯坦打出笑死 我也笑死🤣🤣🤣🤣🤣

  • @LOVE.HK_Free
    @LOVE.HK_Free Рік тому +2

    正能量決定好的人生吔

    • @user-system6creaters
      @user-system6creaters Рік тому

      待宰的豬,要保持樂觀對不對?
      就是因為他們悲觀,所以才會被殺
      而被殺只是現象,應該持中囉,因為觀察者嘛!

  • @user-qt8zn3dq6j
    @user-qt8zn3dq6j Рік тому

    在微觀的世界裡觀測者本身就會帶來變化

  • @KAIKOjanai
    @KAIKOjanai Рік тому

    這可能是我這生迄今看過最重要的短片

  • @Ken-S
    @Ken-S Рік тому +2

    我猜借哲學用來解答的話 會是黑格爾的正反合 或是康德的主體即客體

  • @user-ev1cl6rf2b
    @user-ev1cl6rf2b Рік тому +1

    現在的科學就是見微知著跟以偏概全2種,沒到最後,永遠也不知道是哪種

  • @d804320
    @d804320 Рік тому

    有貓貓就給讚

  • @codexter2727
    @codexter2727 Рік тому +21

    有些人把疊加態用平行世界來解釋 也就是既死又活的貓是同時存在的 只不過在兩個不同的平行世界

    • @cocoremi
      @cocoremi Рік тому +7

      某個平行世界的貓:"直接砸開箱子逃出來"

    • @SMchen-dk1sp
      @SMchen-dk1sp Рік тому

      這不跟廟公的猜想一樣了~ 天上有雷公~ 經常可看到閃電就是雷公想劈壞人~
      無法實驗證明~ 沒有實證的都叫宗教吧?!

    • @zoo0602
      @zoo0602 Рік тому +1

      這叫做全體波函數理論

    • @wei770702
      @wei770702 Рік тому

      有可能但是是最偷懶的論點😂

    • @roylin5480
      @roylin5480 Рік тому

      若是一觀測就產生一個平行宇宙聽起來不太靠譜

  • @23E
    @23E Рік тому +2

    有貓❤ 0:03

  • @binladan911
    @binladan911 Рік тому

    明明是比較枯燥深奧的科學理論,還是有莫名其妙的笑點和剪輯,例如9:24,笑死

  • @liaojames
    @liaojames Рік тому +1

    高維世界看低維世界,是決定論。
    低維世界看高維世界,是機率論。
    這是活到現在的人生看法

  • @wei770702
    @wei770702 Рік тому +4

    我個人認為 只要宇宙還在膨脹 世界就還是機率論

    • @2cosXcos-1
      @2cosXcos-1 Рік тому

      跟某個美國噗噗想的一樣

  • @eddyl1583
    @eddyl1583 Рік тому +2

    昨天打麻将喝了一些酒,就开始和牌友分享了6:50的概念。我就说麻将也是粒子构成的,在摸牌打开之前是什么都可以,而人的意志会影响牌的走向。
    朋友都说我喝大了,说我胡言乱语。我说你不相信,我告诉你下一粒就是红中。一摸一翻,我吃了大三元

    • @zoo0602
      @zoo0602 Рік тому

      本質上還是機率,這個宇宙波函數崩塌的結果已註定是必然的就是你所經歷的其餘可能發生在其他宇宙和你當下看到的結果無關對這個宇宙的你而言無意義。

  • @user-ek4pz1yb6x
    @user-ek4pz1yb6x Рік тому +2

    這影片製作剪輯師是不是以前是玩迷音的高手啊 不得了了這頻道背後隱藏厲害的傢伙

  • @py93529
    @py93529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時間一定會過,從前是確定的未來也是確定的,是我們不知道未來,若有無數個完全不同的歷史,就有疊加態了,宇宙就是多重的,而我們的記憶卻是線性的,所以我們會出現在別的宇宙嗎?

  • @JuuenKakkoNeko
    @JuuenKakkoNeko Рік тому +1

    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首先必須要有能『測量』輻射的儀器,結案

  • @user-ub1vy8zc8u
    @user-ub1vy8zc8u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薛丁格跟愛因斯坦傳Line的呈現方式很讚😂

  • @user-rh1sw6ji6t
    @user-rh1sw6ji6t Рік тому

    事實就是意識決定客觀事實

  • @user-ko3gs6dj2v
    @user-ko3gs6dj2v Рік тому

    泛舟哥

  • @enchantereddie
    @enchantereddie Рік тому

    物理學就是組電腦。
    經典物理是一臺無故障的嶄新電腦,玩游戲百分百不會宕機。
    量子物理是一臺超頻電腦,有50%的幾率會宕機。所以一場游戲沒有宕機不能説明任何問題,玩上100場,你會宕機50場,然後你就會想把超頻設置取消了。

  • @huangyich1
    @huangyich1 Рік тому +7

    薛丁格的貓邏輯似乎是一個謬誤,假設放射性物質衰變或未衰變的疊加狀況為真,疊加狀態的還是這放射性物質而不是貓啊!

    • @wei770702
      @wei770702 Рік тому

      但你在事後打開後
      貓是死還是活不是依靠放射物質有沒有打破毒藥瓶嗎

    • @wei770702
      @wei770702 Рік тому

      疊加狀態的特點就當你在檢測疊加狀態的時候就會崩塌
      而且看起來是事後的檢測造成
      過去的崩塌(量子延遲選擇實驗

    • @roylin5480
      @roylin5480 Рік тому

      放射物質疊加態影響到檢測裝置使得檢測裝置變成疊加態,而檢測裝置又影響到鐵錘....以此類推

    • @KuanCGM
      @KuanCGM Рік тому

      其實這個實驗不成立的地方應該是不可能有箱子能完美隔絕內外所以難以真的形成疊加態,你大概在打開箱子前就從動靜知道貓的死活了

    • @roylin5480
      @roylin5480 Рік тому +1

      @@KuanCGM 這個只是思想實驗,印象中把貓換成細菌還是水熊蟲就有可能實現

  • @YTY23
    @YTY23 Рік том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色,亦復如是

  • @devil5cry
    @devil5cry Рік тому

    夜視儀/光電管的應用

  • @user-hm9ew9cy4b
    @user-hm9ew9cy4b Рік тому

    敲碗機率波🥺和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 @user-qo3wh2fq4t
    @user-qo3wh2fq4t Рік тому +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橫批 ,量子力學

  • @user-wo5pe6xf9v
    @user-wo5pe6xf9v Рік тому

    看了以後還是不太懂啊!好深澳

  • @jessetimber1388
    @jessetimber1388 Рік тому

    問題是當系統過於龐大就只能用機率來表示了不是嗎? 例如太陽黑子下次出現位置 變數多到只能用機率

  • @c4075812231
    @c4075812231 Рік тому +5

    所以我們的韓總機說:「介於有跟沒有之間」。
    他是潛在物理學及思想學的天才啊,被埋沒了。

    • @zoo0602
      @zoo0602 Рік тому

      這說法誤解了測不準原理不是介於有跟沒有之間而是都存在。

    • @Mark-zr5yt
      @Mark-zr5yt Рік тому +1

      幸好有把這個物理學跟思想學的天才罷免掉,要不然的話高雄市就是確定薛丁格的死貓了

  • @user-eb7ce9gx4l
    @user-eb7ce9gx4l Рік тому +4

    單個粒子是機率 但是幾兆個粒子 疊加之下宏觀狀態就會趨近於確定了

    • @lulu-de9vg
      @lulu-de9vg Рік тому

      不太對吧,單一顆粒子是50%機率變化,那你幾兆顆就機率上也是成正比成長啊,所以還是50%機會吧…

  • @MADorMad
    @MADorMad Рік тому

    理想狀態下是決定論,現實狀態下是機率論

  • @cipher3010
    @cipher3010 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所以天氣預報不準是正常的,無法確切知道空氣粒子的狀態,那也就無法知道該空氣狀態是往颱風發展,往降雨發展,往北飄。

  • @user-wo2ou3rh6d
    @user-wo2ou3rh6d Рік тому

    其实在宏观力学的范围里、也不是“决定论”的,随着三体问题的扩大和不可忽略、庞加莱共振导致发散性的不可积分的系统、会使得拉普拉斯决定论崩溃,非解析性的也就是没有固定量化公式的力学结果将会浮现。

  • @s912158
    @s912158 4 місяці тому

    過年時
    把樂透彩放入紅包袋
    就變成薛丁格的紅包🎉

  • @fiofio521
    @fiofio521 Рік тому +1

    我一直感觉自己半死不活,原来真的如此

  • @arlisanda
    @arlisanda Рік тому

    楞嚴經說這叫如來藏妙真如性,此性具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常不斷等八不中道特性。
    因為諸法無有自己的體性,未曾真實存在,所以身心內外一切法都是心識幻化的現象。

  • @leowinsun
    @leowinsun Рік тому

    或許在量子的宇宙中決定我們觀察的結果是平行宇宙的通道

  • @lantern7845
    @lantern7845 Рік тому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 @tsechihhuang
    @tsechihhuang 11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薛丁格就是網路帶風向最後翻車的古典案例.

  • @WaLayKau
    @WaLayKau Рік тому

    貓本的法務熱身中 XDD

  • @thevgun
    @thevgun Рік тому

    所以我一直覺得”薛丁格的貓“是哲學範疇。

  • @user-he8gr9rb9t
    @user-he8gr9rb9t Рік тому

    這一集好難!!!

  • @zivc6547
    @zivc6547 Рік тому

    其實,
    薛丁格的貓,
    是個偽命題,
    只是用未觀測到的前提,
    來討論觀測後的結果是與否,
    藉此讓未觀測前成為 是與否 的並存狀態,
    但是就實際的結果論點,
    是就是 是,
    否就是 否,
    雖然有光子雙縫試驗可以說,
    但並不是所有的例子或波都是如此,
    因此討論此 模糊的並存狀態,
    並不能說是理性的討論,
    這更接近神祕學的討論。
    (薛丁格的貓 其實只要長時間不揭開,
    就可以得知裡面是生或者死,
    用其他條件來附加或強制模擬,
    就是偽命題的手段。)

    • @jeromeauyeung622
      @jeromeauyeung622 Рік тому

      這並不是偽命題,薛丁格的貓這思想實驗正正是用來諷刺用觀測來決定貓的生死是不合理。科學就是應該能進行預測,並重覆多次並得到驗證。(雖然歷來的實驗都證明了上帝是在擲骰子,請參考2022物理學諾貝爾獎)

  • @user-kx3jt8fu4t
    @user-kx3jt8fu4t Рік тому

    不就是重力場會會互相干擾各自的規律

  • @kundichen
    @kundichen 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機率如果可以被確定就不叫機率,研究量子力學好像是在尋找一個未知的定率吧!

  • @user-mx8ey9nr3t
    @user-mx8ey9nr3t Рік тому

    我家有養薛丁格的貓,虎斑,橘白和三色虎斑貓

  • @ATai-shitshit
    @ATai-shitshit 10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下次再看 該吃飯了 買便當 上午11點46= =

  • @jayscwang
    @jayscwang Рік тому

    在我心裡,也跟愛因斯坦一樣,量子力學不是真理,而上帝也確實不玩骰子。但量子力學卻是目前描述世界狀況最接近的方式,而非真相。
    簡單的說,薛丁格的貓,是一種既是這樣又是那樣的狀態,你的世界由你架構,而全世界由全世界的人架構,彼此交錯疊加,形成現有的世界。
    期待下一集。😀

  • @sianico2435
    @sianico2435 Рік тому

    我們也有機率可以穿過牆壁😂

  • @ivanchen2828
    @ivanchen2828 Рік тому

    太難了

  • @ooou8664
    @ooou8664 Рік тому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 @kennychoi3005
    @kennychoi3005 Рік тому

    如果這些量子力學的影片早2個月出來,我大概現在不用f掉,現在還不知道要不要defer😢

  • @Takeshi-0615
    @Takeshi-0615 Рік тому

    就像是電影這樣嗎,雖然沒看到最後不知會發生什麼,但結局早就拍好了,是既不確定但又已經確定的。

  • @user-sy6hz1lj5c
    @user-sy6hz1lj5c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薛定谔的猫不存在。请想象一下虚拟世界运行的本质。当苹果落下的一瞬间被感知时就有了因果,就会按照经典物理的方式来进行。直到它落地。所以当猫放进盒子时已经是被感知的状态就会按照经典方式就是猫的行为来决定它的生死,直到结果出现。打开盒子没死或者在盒子中乱动死掉了,这时因为结果的出现,感知结束。注意结果是猫的行为而不是观察者的行为,猫在被观察的那一刻被赋予了经典物理的模式。同理当双缝干涉的光子没有被感知时是波的模式。而当被感知时则被赋予经典物理模式。直到结果出现。结果就是光子打到探测屏。所以整个世界不存在什么波粒二象性。只有波。当感知时波会被一股神秘力量转化为经典物理现象而这不是原本的世界。原本的世界没有墙壁没有身体没有你能感知的任何东西只有波。而当这个波识别到是人类在感知他时。就会添加上经典物理的限制。就会出现墙壁,身体,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不被波感知到我们在感知他。就可以跳过神秘力量给我们的限制,无视一切经典物理力学。从而感知到真实的世界。这样说来,我们的感知其实是一个枷锁。。。

  • @u8886160
    @u8886160 Рік тому

    -貓喵 : 當時的我很害怕,我到底招誰惹誰了-

  • @benchang888
    @benchang888 Рік тому

    隱變量,就是神的意志。
    宇宙就是神的意識。
    我們作夢夢境,是隨機?宇宙就像神的夢,我們如同夢裡的故事。

  • @leedeio273
    @leedeio273 Рік тому

    決定,機率,因果,相對 等論述 應該都有吧!!?若是基於宇宙 人類所知所學 真的太渺茫了?!!

  • @MOSDish
    @MOSDish Рік тому

    請講講日本核食問題

    • @PanScitw
      @PanScitw  Рік тому

      對什麼主題好奇呢?

    • @MOSDish
      @MOSDish Рік тому

      @@PanScitw 排放核廢水檢測,日本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發表報告,指上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一種海魚體內放射性元素超標,當中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公斤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標準180倍。
      然後還有日本地上福島動植物 能吃嗎 福食(福島食物進口問題)

    • @user-zn8dw3oc2u
      @user-zn8dw3oc2u Рік тому

      @@MOSDish 你说的那是中共的假新闻,破坏台日友谊用的,别被中共骗了。福岛食品非常安全。 如果福岛海鱼真的是放射性元素超标早就沉到海底里了,鱼都不怕你怕什么?

  • @user-yi4hy7zw8e
    @user-yi4hy7zw8e Рік тому

    這邊附帶一提,我覺得愛因斯坦覺得波函數機率論有問題是因為我們其實現實世界中所謂的機率跟統計是建立在訊息不完備上,這邊一個例子就是像是足球比賽的輸贏機率某種程度是因為我們對球隊狀態跟球場的訊息不完整所以只能透過統計機率描述勝負,但是量子力學描述的世界觀卻是我們知道波函數是機率但是卻不是因為訊息不完備,這樣導致一個非常奇怪的邏輯衝突,這個問題還導致了多世界詮釋,這種東西對物理學家是非常不滿難以接受的。
    這邊附帶一提的就是我們的手遊抽卡其實電腦模擬的機率也不是真隨機機率,而是由一組種子跟數學分佈決定的,只要有辦法拿到種子就有辦法反推,這種也不是量子世界的隨機。

    • @Wind_of_Night
      @Wind_of_Night Рік тому

      訊息不完善,因為不完善才有機率這概念。如果全部都被確定了,那還需要機率論做啥?
      至於真偽隨機,誰知道呢?說不定在我們眼中看似不確定的事件,在神的眼中是確定的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