Це відео не доступне.
Перепрошуємо.

心是肉做的,有狀況也要看醫生:分享孩子諮商的心路歷程|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6 сер 2024
  • 大家都知道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看醫生,但是為什麼遇到心理狀況的時候,卻較少有人願意去看心理醫生?先不談人們是否會意識到自己或他人有這項需求,其實身心狀況本身就被貼上了太多標籤,今天透過我帶孩子去諮商的心路歷程,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片中提到的詞彙: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 Emotional Learning 簡稱SEL) bit.ly/3fvaI26
    ---
    ➤時間軸傳送門:
    00:00 開始
    00:18 心生病了,同樣也需要看醫生
    00:46 對於自閉症的刻板印象
    03:40 決定帶孩子去諮商的心路歷程
    13:10 心理和身體一樣都需要被照顧
    16:59 擁抱自己的脆弱
    18:23 邀請大家參與調查
    ---
    ➤Podcast頻道傳送門:
    (最新內容將會在UA-cam影片上架後的*隔周*更新於Podcast)
    .Apple Podcast:apple.co/3Uks6q8
    .Google Podcast:bit.ly/3xzhZUE
    .Spotify:spoti.fi/3f17K4S
    .KKBOX:bit.ly/3QVX44O
    .Firstory:bit.ly/3S7yUFv
    ---
    ➤請雪力和團隊喝咖啡:bit.ly/3S0rpkd
    ---
    ➤Hi 我是 #夏瑄澧 #Sherry #雪力!
    .臉書按個讚 / sherrysnotes.fb
    .IG追起來: / sherrys_notes
    .我在這執業 www.bconsultin...
    ---
    ➤關於我:
    .想要打造多元共融(DEI)社會,並且正在進行中的心理人
    .Baiyan Global Consulting 百彥國際發展顧問 創辦人/ CEO
    .高階主管教練Executive Coach
    .MBTI官方授證施測師/ 分析師
    ➤專業領域:
    .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 組織心理學碩士
    .哥倫比亞大學Barnard學院 心理學 & 社會學雙學士
    ➤專業資格:
    .HOGAN霍根測評授證分析師與講師 (Hogan Assessment Certification)
    .國際MBTI 施測師與講師認證 (Myers-Briggs Certification Certification)
    .IDI跨文化發展分析師與講師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 Certification)
    #心理諮商 #社會情緒學習 #SEL #socialemotionallearning #情緒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醫生 #自閉症 #亞斯伯格 #心理學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SherrysNotes #Sherryhsia #夏瑄澧

КОМЕНТАРІ • 82

  • @saragilbert2435
    @saragilbert2435 Рік тому +123

    人會哭並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堅強太久。這句話好溫暖,讓人覺得自己哭完還能再堅強下去。謝謝Sherry

  • @amyhsiung8826
    @amyhsiung8826 Рік тому +18

    我想Sherry的兒子以後一定會很感謝媽媽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我自己雖然是女性,但是我的亞斯特質很濃,家人從來也沒有發現過異常,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沒有感覺而已,我也是成人之後去諮商才被告知這件事的,雖說成人確診意義似乎不大,但是我覺得對我來說很重要,至少我可以為自己的過去畫下逗點,告別那些一路走來的跌跌撞撞,我可以告訴自己,不是我自己不夠努力,而是我的特質還沒被發現而已。
    對我來說,去諮商的意義就是,有個有經驗的人去帶領我探索自己,真的幫助很大,雖說走進去之前真的很忐忑,但是我獲得很多幫助就是了。

  • @user-qi8nr2ln3f
    @user-qi8nr2ln3f Рік тому +18

    想分享 自己因為遇到一些事情已經十幾年有輕度憂鬱症,大學時期因為金錢能力,只能去學校的諮商室,但結果帶來反效果,讓我更封閉覺得就是自己有問題,然後不看醫生和諮商,十年後,去年發現會開始想傷害自己,對家人說,居然得到家人說,那你就繼續忍耐或是死死算了,但我不想要這樣,所以就去看了身心科吃藥配合心理諮商,一開始是找正式的諮商師,但畢竟經濟能力還是有限,所以換成了實習諮商師,一開始覺得實習資給的回饋確實比較少一點,但目前已經配合了五個月,不管是老闆朋友家人或者是健身教練,都覺得我有明顯改變,我也回饋了給我的諮商師,我認為或許我的諮商師目前還是實習階段,每次能給我的回饋少,但我能接受諮商的次數相較多很多非常多,總體來說對沒有特別富裕的我,他成了我非常非常大的助力!
    我現在每個禮拜都很期待在和諮商師談論的過程,我又進步了多少,我又獲得或是解開了多少心結,分享給那些需要幫助,但有經濟負擔的人!

    • @Miao888
      @Miao888 Рік тому

      你好棒!👍

  • @lionzgarden5940
    @lionzgarden5940 Рік тому +10

    已經完成問卷😊我全家都多多少少有亞斯特質,大兒子是確診,從小被幼兒園老師說,他不太合群,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一直到6歲才確定是亞斯,他不能適應老師生病,來一個代課老師,然後對著老師大叫,你不是我們的老師😂如果有別的小孩在超市奔跑,他會阻止他們,說規定不可以,反正一定要有規則,然後非常喜歡數字,時間,可以對著時鐘看一個小時,數學比較好,比班上同學學的快一個年級,二兒子有很多特征,做事需要按照順序,對光線非常敏感,數學,語文也很好,幼兒園已經自己會加法,乘法,而且我們完全沒有教他,不過沒有影響他人,所以沒有看醫生,小女兒和哥哥有的拼😂還不到兩歲,就固執的很,穿什麼衣服必須自己挑選,吃飯的餐具有規定,不能亂用,還有爸爸媽媽不能亂坐位置,老公是治療師都感覺他是,我自己是做測驗,可能是,反正一家人都不喜歡交際,也常常覺得和別人格格不入,疫情不能出門,減少社交,我反而比較輕鬆,過多接觸社會人群感覺壓力很大,幸好現在有網絡,可以透過文字交流,平常比較喜歡獨處,種菜,種樹,手工

  • @norellejiang1188
    @norellejiang1188 Рік тому +17

    我也很慶幸自己有主動去找諮商師,最辛苦的那陣子是已經離自我了斷只差最後一步⋯身邊的人只會說不要想太多、要高興一點,對我沒有絲毫幫助,就像是Sherry說的,堅強太久,已經沒有力氣了😢
    諮商師給我很多幫助,我也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應對,真的好了很多,也能真心笑出來,歷經八個月到現在,進入一個月一次諮商的階段,或許不久的將來就能畢業了😊
    也祝福滿腹辛酸痛苦的人都能尋找到安寧與平靜😌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Рік тому +15

    我覺得到後期,有想要看身心科了解自己到底怎麼回事,但又不敢踏出去的一個點是,聽說有了身心科就醫紀錄,在保險上很不利.....
    而當我再更後來管不了那麼多跑看過身心科後,對於要不要去自費心理諮商(就是約2000NTD/小時的那種),最大的障礙是金額😅 真的好貴.......因為醫院裏可健保的多是臨床心理師,但我覺得我比較適合的是諮商心理師

  • @user-qi8nr2ln3f
    @user-qi8nr2ln3f Рік тому +12

    很感謝Sherry都會很真心地說出,雖然自己是心理師,碰到兒子這樣的心境,不會害怕別人說"你是心理師,你怎麼會有這樣的做法",也時常聽到你適時的表達出心理師也會有情緒也有壓力,我們都是一樣的,有情緒都是好的,只是要怎麼正確的正式和抒發他

  • @0755tw
    @0755tw Рік тому +11

    因為跟人際關係的誤解誤傷有關,因為有很多人會在意別人是怎么樣的人,會不會害到自己,但不會關心的是那個人為何如此🌸

  • @cuei_hua
    @cuei_hua Рік тому +6

    最近申請了大學內部的諮商服務,並且在管理個案的心理師下在等待第一次的晤談
    老實說其實會發出申請諮商的資格,是在情緒非常崩潰的情況下去做的
    在申請諮商後第一時間是感到後悔跟害怕;害怕遇上在諮商室做志工的同學、或許自己不需要去晤談,過了一陣子事情就會好了、或許諮商了之後根本就沒有改變,反而增添被發現被貼標籤的風險......
    我聽了很多關於諮商師在網上闡述,關於正確的心理知識及對個案的觀察,加上對實體諮商的害怕,讓自己其實挺抗拒諮商並且覺得自己說不定很快就可以調節好自己
    現在才剛申請了晤談,我希望未來的自己不會後悔去作申請

  • @moolachang
    @moolachang Рік тому +9

    每個人都需要一位心理諮商師
    就像家庭醫師一樣

  • @abbyii5686
    @abbyii5686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

  • @lmen9404
    @lmen9404 Рік тому +2

    Sherry的兒子很幸運啊,有態度開放的媽媽陪伴他適應自己的不一樣。真的,不是所謂的「確診」才會被標籤,反而是從小的不一樣才被標籤吧!我兩年前才發現自己是個亞斯,由於狀況不明顯,只會被別人說怪,也說不出怪在哪裡。由於是成年人,也沒有過得特別不好,我沒有去作診斷,但透過自己和身邊人多了解,直接的請教朋友分析不同社交狀況,直線面對自己的問題,才慢慢的真正接受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好好相處。

  • @OlinaChang
    @OlinaChang Рік тому +1

    最近看到好像雪力上志祺還是哪個網紅的節目才回來聽雪力,果然錄音和剪輯方式改善很多,大多也有字幕,這集我整整聽了三遍!
    前幾年跟我爸相處的時候,發現他好像也是一種自閉症,套用到從小到大他怎麼對待我媽、我們與他的社交問題... 完全有個解釋。不過老人家很固執有他的堅持,我們無法帶他去看去鑑定。之前在別的影片問過拍攝自閉症討論影片的醫生,他說老人就很難了。最近我是與他分開住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不過我還是很好奇.... 不知道這有沒有可能、希望未來雪力也能分享一些,萬一我們日常遇到這樣的親人、或同事,或朋友,我們可以怎麼看待、要注意怎麼樣的事情來與這些人相處?比如他們忽然炸鍋了要怎麼辦... 等等之類的。

  • @healingspell7908
    @healingspell7908 Рік тому +6

    說真的 自我療癒必須建立於自己有自我調適或是有認知自我的能力時才能這麼做的。
    如果沒有上述這兩項的調節自我能力的話真的不要輕易嘗試自我療癒,只會越來越忙,越來越絕望。
    希望有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的親朋好友們不要害怕心理諮商,往往跨出這個第一步是可以讓你好好活下去的力量,這個社會就算拋棄了你,也不要拋棄你自己,各位加油

  • @angelachung1940
    @angelachung1940 Рік тому +6

    今天也感謝雪力老師的分享🙏
    兩個問卷都填寫完畢,希望有幫助🙏
    (以下是心得,有負面情緒的描寫,防雷,雖然我盡量以平和的文字來寫)
    我了解諮商師不是個慈善事業,但我負擔不起諮商師的費用,我想這也是一些人他們不看心理諮商的原因。
    關於憂鬱症的標籤,我有在網路上看到過一篇dcard文章標題為:憂鬱症的朋友很自私,看完挺難過的。
    我害怕身邊的人覺得我死了是他們的責任、還有我死了你要怎麼對的起家人、還有自己想死是很自私的行為、還有自殺會在地獄裡一直重複自殺的動作、還有我的憂鬱症是裝的、思覺失調症比憂鬱症更痛苦…等等的家人或朋友跟我說過的話。
    我害怕跟朋友講自己的事情,怕會忍不住想要traumatic dumping,然後朋友感到有壓力,然後就離我而去。所以我不太與朋友講自己憂鬱症相關的事情,我只會講給自己的精神科醫師聽。
    我假裝正常的與久未見面的同學們聚會,而當同學說希望我能多笑一點時,我只感覺很累而已。
    我會在房間裡播放直播主開心玩遊戲的影片,但我無法被他們的快樂感染到,這感覺有點奇特,就像是自己跟世界之前有一層膜一樣,他們快樂他們的,我黑暗我的。

  • @Sue-wq6rd
    @Sue-wq6rd Рік тому +5

    早期療育(早療)對家庭很重要⋯
    敬佩邁出這一步的大人,擁有臣服生命的能力🙏

  • @user-ww8te5kj1y
    @user-ww8te5kj1y 17 днів тому

    孫子我一直懷疑是多重發展遲緩障礙.又有自閉症我真怕.很高興看到這理的手機.幸.苦了

  • @mandywei2116
    @mandywei2116 Рік тому +7

    憂鬱症在深夜一個人大哭的我 聽sherry 講話慢慢聽眼淚也慢慢的停了❤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21

    00:00 開始
    00:18 心生病了同樣也需要去看醫生
    00:46 對於自閉症的刻板印象
    03:40 決定帶孩子去諮商的心路歷程
    13:10 心理和身體一樣都需要被照顧
    16:59 擁抱自己的脆弱
    18:23 邀請你們參與調查

    • @fenialiao8718
      @fenialiao8718 Рік тому

      哭沒有用,坑還是在,哭了之後當下好一點,但情緒還是累積,可是坑卻愈來愈深。
      哭是因為忍了太久情緒溢出來,有的時候不想哭的,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控制不了了。
      我很想去找心理師,但差一步的勇氣真的差很多,想找人陪又找不到人,不想讓家人大驚小怪,很久以前又和朋友同學全都不聯絡人,沒有人啊……有沒有陪伴看醫生的志工或社工,其實社會上獨居的人和獨居老人也需要這個啊……

  • @moolachang
    @moolachang Рік тому +6

    把這些問題轉換成課題
    然後因為 心理層面的覺察
    必須要揭開自我深層的痛楚
    所以很多人選擇略過

  • @user-uv7jp3pt3s
    @user-uv7jp3pt3s Рік тому +3

    INTP小時候的腦迴路其實很簡單(嗎?)
    小時候在學校確實是很難融入團體,他們為什麼抱團,擁有什麼共識,我通通都感受不到。我只會做自己,我迷茫就繼續迷茫,困惑就繼續困惑,我覺得我總有一天可以找到我自己的答案。
    就是完全無法融入團體,無法共識,處處碰壁,處處看不過眼。
    也覺得所謂說話的潛規則,不就是單純的,我幫到你,你就會感謝,我損害你,我就是不懂潛規則。我為什麼要懂你?你懂我嗎?你聽我的聲音了嗎?那我懂不懂這個規則,很重要嗎?

  • @spaghettitalks1878
    @spaghettitalks1878 Рік тому +5

    Sherry, 有空可以多分享如何和小孩autism的相處和方法!謝謝你的分享!今天最後又聽哭了!❤

  • @angelblack5380
    @angelblack5380 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1

    牙齒生病知道要看牙醫,為什麼心生病了卻不看心理醫生?
    很簡單也很現實,因為太貴了🙃
    一個小時以千單位來計算的諮商費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真的很可怕...
    一年前工作壓力大到辭職
    當時心裡知道自己狀況不太對,身體在發炎、精神和情緒也很不穩定
    但上網查心理諮商,一看到費用就立刻打消了走這條路的念頭
    最後是選擇買書看、上網找相關資訊來幫助自己走出來
    前前後後也花了將近一年,直到最近才覺得好像可以開始求職往前走了

  • @ja831224
    @ja831224 Рік тому +1

    心有戚戚焉。這裡面有我走過的心路歷程。(當兒子小學在學校發生狀況時)還有那成年AS的先生在成長路上因為社交遇到的問題有更多理解和同理🙏🙏🙏

  • @kanon4545
    @kanon4545 Рік тому +1

    已填写问卷,感谢频道带来这么有价值的科普以及分享与陪伴

  • @YozoraYue
    @YozoraYue Рік тому +5

    我从小就是超级不能集中(那种,走着走着就开始想奇幻故事,想到不知道自己外界的任何事情;然后回过神来,我朋友在我面前一直在喊我的名字,然后发现我自己到了一个完全新的地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走过来的;然后在课堂上也是“开始听课了”,然后思想又开始飘到不知道在哪里)。虽然现在,或者在我来到美国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这些症状已经没有了;不过在中国的时候,我妈好像对我那些症状一直在逃避,或者不承认她的孩子的确有心理上的问题。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会那样,也一直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吧。
    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小症状的话,是,我本来就喜欢fantasize/在脑袋里自己编故事,很多时候想着想着就喜欢站起来在房间空地里走圈子。然后我妹妹听到我的脚步声就过来说”姐姐又开始走路了“哈哈哈
    不给也有可能是在正常范围?
    我现在主要是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看心理医生。
    看其他医生的时候是“啊,我肩膀刺痛刺痛的”(有physical的疼痛)就知道去看了。
    可是负面心情一直都在啊。如果只是“我生气我朋友辜负我了”,”我嫉妒某某“,这些都不太是需要看心理医生的范围。
    那,什么才是已经到了看心理医生的范围呢?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3

      我自己認為,跟你決定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一樣的-當你不舒服自己無法自己復原,或是不確定自己是否生病時應該都是好的時機。

  • @user-mc6fu4iq7t
    @user-mc6fu4iq7t Рік тому +1

    我也有一个在自闭症光谱上的儿子,快10岁了。我们在美国,这里的环境比较包容。他自己也已经了解自己是自闭症儿童。

  • @user-pc5yc8vf2g
    @user-pc5yc8vf2g Рік тому +3

    他發脾氣可能心裡不服氣(覺得自己沒有做錯或是覺得又莫名奇妙被罵了),如果一直受到打擊找不到對策解決,久了會想要自暴自棄選擇任何手段去逃避上學,還好當時沒有放任他在學校天天被罵,其實學校老師一般沒有辦法帶發展特殊的小孩,他們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如果遇到太傳統的老師很可能不客氣的直接認定他就是壞學生,會用放棄心態、不關心、歧視的方式對待。我第一次看精神科之前也是內心很煎熬,擔心其他人會把我當電影裡演的瘋人院的病人,原本掛號了又取消,很大勇氣才克服,雖然現在社會漸漸比較走向開明,但那道牆確實還是在一般人心裡。

  • @chiawei1674
    @chiawei1674 Рік тому +2

    填完調查了! 感恩有機會可以幫助你們~

  • @bambi6245
    @bambi6245 Рік тому +1

    最後面聽到哭了,謝謝Sherry

  • @grey_mao_mao
    @grey_mao_mao Рік тому +4

    雪力我是第一名!
    永遠支持你!🔥🔥🔥🔥🔥
    馬上看影片!!

  • @OverTheWay2112
    @OverTheWay2112 Рік тому +2

    即便身為專業人員也不想被看到去諮商的行為,一開始是怕偏見與歧視,後來是怕隱私外洩。馬克信箱有提到現在還有線上諮商平台,將交通和暴露的不便降得更低了

  • @shawnleong3605
    @shawnleong3605 Рік тому +5

    當然,心理生病了就得去看醫生。
    不過過程中是有很多黑暗面是不為人知的。可能撇開病症如自閉症,過動症不談(因為本身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沒法評論),但我本身有強迫症和憂鬱症。被開的藥物不僅沒有什麼幫助,還有很多很多的後遺症,要降低劑量也很難受。而且,依據我的經驗,心理醫生大致上是沒有同理心的。這些因素在時間的流逝中真的已使我心力交瘁,身體也被搞得不成人樣。當然,這只是單憑我的個人經驗所發表的感受,讀者斟酌閱讀,自行判斷就行了。但如此的案例並不單純只有我一個。
    人們不應該忽視心理藥物的黑暗面。很多之後,心理諮商和生活作息的調整才是對病情有最大的幫助,甚至有可能讓患者完全康復。

    • @egg199009
      @egg199009 Рік тому

      我從來沒有學過讓患者「完全康復」的觀念

    • @Felix.Felicix
      @Felix.Felicix Рік тому +1

      藥物只是治標,心理諮商是治本

    • @shawnleong3605
      @shawnleong3605 Рік тому

      @@egg199009 你沒有學過,但我有。別因為自己沒經歷或學習過就將別人的曙光吹滅

    • @egg199009
      @egg199009 Рік тому

      @@shawnleong3605 請教一下是哪個心理學派還是神經科學有提到完全康復的概念?
      憂鬱症這東西應該是用「目前沒有症狀」來陳述。
      對了,諮商經驗沒這麼少見,不要隨便判斷別人沒有經歷過。

  • @user-mp5vw4xg1x
    @user-mp5vw4xg1x Рік тому +3

    聽不出孩子的自閉症有影響到他自己什麼,反而是孩子週遭的社會對於應對各種特色的孩子透露出某種無能,調皮的正常孩子也常常會被貼上過動和亞斯伯格症的標籤。

  • @florenceevancho9613
    @florenceevancho9613 Рік тому +2

    謝謝你,我真的考慮了一段時間,想過放棄開始.沒錯,身體生病了會治療,為甚麼心理生病了我會不理呢?

  • @Sylvia63081
    @Sylvia63081 Рік тому +1

    Sherry老師辛苦了

  • @JiYeQiu
    @JiYeQiu Рік тому +1

    蒙特梭利教學可能會適合孩子的發展

  • @vyn5408
    @vyn5408 Рік тому +1

    兩份都做了,share了給讀心理碩士的同事,
    支持你!
    第一份問卷若更新,“領”字可改回“令”字,
    (好像是第5條?)

  • @eagle950007
    @eagle950007 Рік тому

    阿母加油👍

  • @ringox6637
    @ringox6637 Рік тому +1

    想了解有什麼樣的書籍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社交情境呢?

  • @user-vd3qf8cv1c
    @user-vd3qf8cv1c Рік тому +2

    想看sherry的先生来参加节目

  • @user-id9iz3sd1f
    @user-id9iz3sd1f Рік тому +1

    寫好了

  • @user-si6bk3bi2y
    @user-si6bk3bi2y Рік тому +1

    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什么事情总是拖延,洗手,刷牙,时间很长,,需要看心理医生吗/谢谢🙏

  • @natsuk1_
    @natsuk1_ Рік тому +1

    如果小時候很乖巧 但是長大以後反而是工作團體中的白目之人 該麼半

  • @user-vf2nc4jk3o
    @user-vf2nc4jk3o Рік тому +2

    因為不納入健保是最大的因素

  • @bb9782010
    @bb9782010 Рік тому +1

    這跟我小時候遇到的狀況好像⋯

  • @tuchi4442
    @tuchi4442 Рік тому +1

    請問要如何定義心理創傷?自我要如何感受到需要心理醫生或相關心理治療?

    • @norellejiang1188
      @norellejiang1188 Рік тому

      這個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掛號身心科或是尋找合格的諮商所,由專業的人評估最快也最適合哦

  • @881214julie
    @881214julie Рік тому +2

    您好!我有在yt推播關注到你的影片,我有個問題在網路上查不太到資訊,想請問有些MBTI最後測出來還會有第五個字母,例如ESTP-A/-T,請問A和T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謝謝🙏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我有錄一集解說為什麼我不會解說第五個字母。請您參考
      ua-cam.com/video/Rqk_u0wciEU/v-deo.html

  • @user-jk2xm8kd1f
    @user-jk2xm8kd1f Рік тому +1

    要怎麼填

  • @grey_mao_mao
    @grey_mao_mao Рік тому +1

    我似乎跟sherry的兒子很像…..
    該不會,我也是類似症狀?
    我好像也應該去看看心理師🥲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1

      我自己認為如果有問題自己老是無法解開,而且也資源的話,都可以去看看喔!

  • @linsandy2545
    @linsandy2545 Рік тому +1

    但我爸媽無法接受啊啊啊!
    我已經受情緒困擾了一整年
    他們就是...

  • @26.ChaR1zzma00
    @26.ChaR1zzma00 Рік тому +1

    第一份問卷第四題有錯字(純粹提醒)。

  • @achuang9920
    @achuang9920 Рік тому +1

    想請教,不是只有精神科醫生,沒有心理醫生嗎?我以為正確來說只有心理師?謝謝

  • @len-jager-ye-yao-gai
    @len-jager-ye-yao-gai Рік тому

    負能量想法會累積在心理醫師 所以有些不好意思的人 進而不想把負面情緒吐出來?🤔

  • @HennaLiu1996
    @HennaLiu1996 Рік тому +5

    有一部美劇叫Atypical,我真心推薦給大家

    • @888PEI-YU
      @888PEI-YU Рік тому

      我也有看這部 每季都很喜歡 真的很推薦🥹🤍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好的!我找時間來看!謝謝推薦!

  • @lunawhite4779
    @lunawhite4779 Рік тому

    兩個調查已填,希望能有所幫助!

  • @grey_mao_mao
    @grey_mao_mao Рік тому +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user-rb1wg2vd7w
    @user-rb1wg2vd7w Рік тому

    實在是沒有錢帶自己去諮商啊......

  • @hongmeixie409
    @hongmeixie409 Рік тому

    太贵了。医保不报销。在付房租和看心理医生之间,不得已

  • @Team8LA
    @Team8LA Рік тому

    Sorry I can't agree with you. Not to say I am a doctor, but the education in Taiwan sucks. Why parents need their children act like a machine? Must listen to you, must do whatever you want him/her to do at the time you want them to do? Why can't the society accept the difference? We all need to learn manners, but be ourselves?

    • @sherrysnotesofficial
      @sherrysnotesofficial  Рік тому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you. Taiwan’s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one that allows for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My son does not go to a traditional school. He lacks understanding how some social rul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s action and the feelings he may cause in others. He also has a hard time identifying his feelings and expressing them in a way that other people may understand. So it’s really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that we are trying to teach, not conformity. ☺️

  • @kylieminogue815
    @kylieminogue815 Рік тому +4

    其實沒有心理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