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озмір ві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увати елементи керування програвачем
Автоматичне відтворення
Автоповтор
把柯達底片裝在富士相機裡拍,就跟在可口可樂曲線杯裡面倒進百事可樂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超愛中篇幅!擁有哈蘇 SWC 、Pentax 67、Broinca SQ、Mamiya 6、祿萊雙眼底片拍的是溫度!感受世界給你的溫暖!
底片相機富翁!希望未來的時間能夠再分享不同中幅相機的影片
曾經有Mamiya Super 23,6*7片匣,Fuji GA645zi,Pentax 67,第一次沖掃完的感動真的無法跟135相機比擬,操作手感更為扎實,對待快門更加用心細嚐,雖然在拍數位的時候常用這種心態去告訴自己,但還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只可惜中片幅機器已經全部出掉了,底片水漲船高真的讓人有心無力,相機放在防潮箱不如讓別人繼續使用,好好完成它這一生的使命,喜歡你的影片,謝謝你!
看一卷C200從65變到270真的很難受,甚至有人在花錢追逐過期片帶來的不穩定,在底片風行的這幾年,真的需要有人讓大家知道底片的原貌。
很欣賞對自己相機有愛,不僅是當純當作商品去販售,而是與他們培養過一段感情後,思考到自己熱情不再去給其他有興趣的人使用。回到我自己,雖然不確定底片會拍到什麼時候,但以心力以及下定決心想好好研究攝影如何作為創作的一種方式時,大概可以保證會持續好一陣子吧。最後,也謝謝你的支持。
現在手邊有MamiyaRB67 ProS配65mm F4,雖然背出門或是手持拍攝就像在重訓一樣,但是拍攝出來的結果真的很讓人滿意。
磚頭無誤,拍照護身兩用機(?)當時也有考慮過RB以及RZ67,前者是很難找到品項良好的(畢竟之前都是工作機,超過八成是戰鬥級外觀),後者則是售價太高
Bronica推嗎
透過旁軸相機拍攝忘記開鏡頭蓋,發現時總想說,啊我的豆花,30塊
大概再過五年就會變成:「啊我的統一布丁」
走我帶你拍馬路!
用中片幅拍照,再把照片洗出來,好快樂!每天起床看到照片,更快樂!
真的...但每次到沖洗店看到店員在key總金額的時候,我都會覺得金額不對🥵把我當盤子
感謝冠霖哥的分享,最近也在接觸中片幅相機,很驚喜看到冠霖哥也有嘗試拍6x6片幅的相機,將來我一定也要入影片裡的這款相機!!!
6x6相機是一個完全不需要考慮該拍橫幅還是直幅的比例,只是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還沒找到駕馭它的方法🤯不過說真的,腰平構圖的相機(例如雙眼相機)會是一個很特別的拍攝體驗,我想最印象深刻的就是Vivian Maier的作品,都是透過雙眼相機所拍攝的。期待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中片幅相機哦~
用心構思的影片,看了興起把中片幅買回來的念頭。
趁著底片還買得起的這最後幾年好好把握一下
我2021入了一台第一代,拍照卷数只有42!拍过六卷后,一直放在防潮箱舍不得用,太大太重,外带不方便!一直纠结要不要卖掉,看了你的影片我又舍不得卖了 哈哈哈哈😂
會找到持續用它拍攝的動力的,即使久久才拍一捲、久久才按一次快門也好,只有相機還在,就還有機會再找到對底片的熱情
中片幅最佳的是賓得士6x7規格沖洗相紙合適,附件也很多鏡頭種類齊全,最大好處堅固耐用還不貴。
在拍攝東京之旅的照片正是用Pentax 67ii拍攝的,非常銳利的成像,非常喜歡:)
從父親那邊接過來一部503CXi後,就開始嘗試著拍攝第一卷的底片。一開始真的是被全片幅的視角慣壞了,6X6的構圖方式真是令我吃盡苦頭,不過哈蘇相機的不論是捲片或是快門等一切的精緻,都讓我在每一次的快門裡都享受其中。
我認為當時哈蘇的定位是以室內攝影棚的人像機為主,6X6的比例對於人像攝影來說帶有一種穩定,如同純白的背景布一樣,都是為了凸顯畫面中的被攝者。至於說目前以2:3的比例作為主流時,便會一時不曉得如何駕馭正方形的構圖。也感謝你參與這週六晚上的Meet,期待之後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剛入手一台 X100V 結果 UA-cam 把你這影片推薦了給我想到我在防潮箱還有一台 503CW + CF100/3.5冷凍庫還有八盒Velvia跟 Provia 跟Portra400冰了快十年了😭😭😭
該是時候將哈蘇從防潮箱給召喚出來了搞不好曾經對底片的熱情也會再次浮現,算是給自己的一種挑戰🔥
現在手邊剩MamiyaRZ67 Pro l &RZ67 Pro ll,Rolleiflex 2.8E2之前擁有過的Pentax 67,Fuji GS645 GA645 ,Rollei SL66也都蠻推薦的
每一台我都好心動啊!推中片幅真・玩家🔥
有,目前使用Pentax67 和 rolleiflex 2.8D 拍攝
謝謝冠霖推坑,我馬上訂了一台
雖然想說聲恭喜,但仔細想想影片根本還沒開播你就訂了🥵
想到麥克魯漢所說的媒介即訊息,類比作為一種與數位不同的媒介,其直接影響觀者如何解讀符號文本,不論是那特殊的色調、顆粒感,抑或是正片本身那毒死人的立體影像,正是其與數位媒介本身不同的感受,雖然最後感受到的channel皆是視覺,但我相信透過燈箱觀看正片,其與透過電腦螢幕、手機螢幕這個自體發光的燈箱,還是有些許訊息上傳遞的不同,不論傳遞的訊息是我很有錢、抑或是對於影像的尊重云云。
聽到麥克魯漢,去年花了一些時間透過圖文系的同學提供的書單在研究他(汗影像本身代表的資訊真的是值得花非常多時間研究的對象。我個人從開始接觸影像,試著將它作爲錄像創作也好,平面影像也好,但有九成以上的表現方式都是在投影機以及電子螢幕這兩種虛擬影像中,那種「手可碰觸得到」的媒介似乎變得不再這麼重要。後來我思考到說,難道底片這種實體物件真的只能停留在影像生產的這種前端階段,到了後端需要進行展呈時便消失無蹤了嗎?我們的觀看方式是否完全的被數位化給佔據了?如果說能試著回歸到物質性的方向去思考,想著影像生產的方式都是需要經過拍攝者的「手」去完成它,這些「痕跡」或許才是這些影像有價值的地方。進入到暗房空間,沖洗底片、放相,將底片放置於燈箱上,拿著放大鏡觀看的過程,「手」介入影像的強度是很紮實的,相較於坐在電腦桌前編輯照片來說,這些身體感給予了我很強烈的影響。
手頭的是PENTAX 6x7 老實說用過中片幅已經回不太去135,計畫著要使用中片幅創作再進行大圖輸出
Pentax 6x7、67、67ii真的是人像利器看到散景的表現就愛上了🥰
好喜歡前面輕鬆幽默的開場白
NG的素材跟通過的素材比剛好是完美的1:1
目前用的是 Bronica SQ-A1 6x7,哦 对了 我说过你影片很赞吗?没有啊?那好,你的影片非常赞。继续加油
對於6x7比例的照片有著說不出的喜愛,可惜目前大部分市售的Bronica都是6x6的S2,當時如果有6x7的後背版本我就下手了也謝謝你的支持🥰
GSW690这系列是风景机,兄弟系列GW690就适合人像,我的是GL690配100mm F3.5,配合转接器塞35mm底片进去拍宽幅照片,每张都自带电影感buff😁
昨天到ebay看了轉接35mm的套件,可以拍出如同xpan的寬幅比例真的有心動到🔥
@@kuan_lin1201 對啊作為寬幅的忠實愛好者 xpan太遙不可及,所以乾脆把gl690變成大xpan 😂😂
這個月終於晉升中片幅,雖然只是BRONICA ETRSI、 只能拍645,但明顯感受到和135的不同!然後這部影片就突然浮到我的首頁上了!!!
恭喜你進到中片幅的世界未來也會持續分享用不同相機拍攝的影片,敬請期待:)
好險有點進來看,才發現原來以為只有聊相機的影片其實塞滿了對底片相機的關懷與觀點。小弟是從一個無法理解底片的數位拍攝者慢慢迷上中片幅底片、開始收120相機。我覺得除了因為數量以及外在成本產生更多按下快門前的思考外,數位轉換到底片攝影的過程中,給我帶來最多的是攝影時從對於WHAT移轉至對於HOW & WHY的關懷,以及更多攝影倫理學上的研究,如蘇珊桑塔格在攝影輪中所提及的:什麼值得觀看、以及我們有權利觀看什麼?Anyway, 看到這支一年影片很感動!喜歡上攝影以及底片攝影是我這輩子目前為止最榮幸的一件事!也希望同樣不管是剛開始接觸或是拍了萬卷底片的人可以繼續找到或是維持拍照的理由。
很謝謝你發現這部影片,接觸不同種類的攝影機具是有趣的,我們也會因為接觸這些器材而產生對應的創作靈感,或許所謂的可能性就能夠套用在這個討論上吧。未來也請多多關注,持續推出介紹攝影主題的影片☺️
現在用的彩色底片都是之前買好的,好久沒買了,但看到被炒高的富士底片真的很傷心呢!(其實底片賣家們也一直不斷提高柯達的售價)
富士的行銷策略真的很簡單,就是「不要買底片了,我這裡有很厲害的數位相機,裡面有超過十種的底片顏色可以選擇哦🥴。」
感謝推坑~請問有推薦的店家購買 Fuji GSW690?
我昨天在臉書底片相機交易社有看到一位賣家有放,或許還在,可以去看看。如果沒有的話就用徵的吧,我想並不難找~
馬上加入購物車了!謝謝冠霖
今年會去八仙拍攝嗎,我覺得你的相機很適合拍八仙,拍的風景很療癒
我打算在7或8月時段好好籌備一下,有成品的話會再發佈讓你知道的~
@@kuan_lin1201 謝謝 辛苦了
这台机器就是相当于买镜头送机身😂😂,另外gsw690是广角版相对稀少光圈5.6,标头版是gw690光圈3.5,gsw690加装135附件拍135宽幅,无论街拍亦是风景绝对惊艳爆炸,甚至可以比拟xpan(或者叫tx-1,反正都是fuji造的)
蠻認同GSW690算是買鏡頭送機身,一開始也會覺得標頭版的會比較好,但看了雜誌發現廣角版的居然還比較貴,可能是之前廣角端的中片幅相機真的比較少見吧(以及設計廣角鏡頭需要同時兼顧形變的問題,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去研發)。之後來找找加裝135套件拍寬幅...我非常感興趣,可以省下買TX-1的預算,也感謝你的分享☺️
@@kuan_lin1201 有金属的套件但容易挂花机器好心痛😢😢可以找找3D打印的
我自己也是用GS645S(中片幅半格機讚)鏡頭蓋沒開的痛很能感同身受 每捲底片都能碰上個一兩次 本來以為在觀景窗附近貼標籤提醒自己會有用 嗯今天下午又多一張空片呢😇
是說富士的旁軸系列拍風景真的讚
雖然都是中片幅,但也是第一次聽到GS645S有中片幅半格機的稱呼,挺有趣的當時原本也設定想買這一台相機,但考慮到這台的設計跟平常的相機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說要拍橫幅的時候,必須將相機旋轉90度,反而是用平常拍橫幅的方式會拍出直幅的。雖然只要用習慣了,照理來講都不會是個問題,不過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天啊這什麼反人類的設計?」然後立馬就從我的願望清單裡消失🥶
@@kuan_lin1201 假如把69當作120的全幅看645就真的很像半格機 而且跟135的半格機一樣是拍直的 對我來說用GS646時構圖都會以直向在思考 拍一拍也覺得蠻好玩的 而且現行120的底片都很細膩 645的底片面積能拍出的畫質也很不錯了
親愛的冠霖我好想知道片頭的音樂是什麼。中片幅除了入門需要比較多的財力之外,是不是蠻多的情況相較135要上腳架才不會因為反光鏡震動或是相機太重而導致晃動呀?
始終沒能找到音樂確切的名稱,不過當時是引用soundcloud.com/maxstromain/summer-wrap-up-mini-tape-thank-you-for-1000-followers大約2:00的片段,分享給你至於說相機會產生晃動的部分,可以討論的面向挺多的,但就如同你提到的相機如果太重,加上快門速度慢(假設低於1/30秒好了),那麼就建議上腳架,再搭配快門線拍攝。腳架也不是隨便找一支就可以了,要去查說這支腳架的承重是多少,所以當你想認真搞懂攝影時會發現其實預算根本不是解決相機這件事就好了,每一個環節都要了你荷包的命。不過當你看見影像後,這些努力都很值得。
哈~我超愛Fuji GL690~
GSW690之前跟朋友借來玩過,很喜歡他前面那顆快門的手感自己比較常用Pentax67+HP5彩色底片好貴RRRRRRR
Pentax 67一定加裝那搶眼的木製手把才行🔥像自己平常在關注的底片攝影創作者kyle macdougall、grainydays都是pentax 67愛用者呢
Pentax 67 + Yashica Mat-124 路過拍完120直接回不去135哈哈。影片開頭有夠認同,看到最近的富士果斷投靠柯達爸爸= =
那麼看到下次的Gold 200使用心得影片後,或許又會想回富士的懷抱了哦
@@kuan_lin1201 剛拍完第一卷送洗中,不過在看完很多攝影師包括身邊朋友用過後的心得,以目前和Portra相去不遠的售價我大概很大機率還是會選擇Portra。不過至少科柯達還願意推出新底片,各種意義上都算是好事囉~
感謝冠霖分享,但我想單純想就濾鏡這個問題提出我的想法,若是今天我使用Fuji x100v拍攝照片配上機內濾鏡,那這樣的作為是不是就被冠霖哥歸類在與”使用instagram 裡的富士濾鏡”是同樣的人群?還是說冠霖哥只是較不喜歡利用反向工程所設計出的粗顆粒又與正版底片色調差異極大的無意義濾鏡?
請你放心,從之前到現在的影片內容所提及的底片濾鏡,是比較狹義的指涉透過Instagram限時動態中的濾鏡畫面。主要是因為這些濾鏡比起各家廠牌的相機特有的顏色(精確來說稱為色彩科學)有著極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想要透過數位的方式簡單暴力去套用在一張照片上,並聲稱它是用底片拍出來的感覺。換個方式說,底片表面上的「顆粒」(grain)是因為銀粒子密集的排列產生的視覺效果,會隨著感光度高低而有不同的大小;然而數位則會稱為「雜訊」(noise),與底片不同的地方在於雜訊是技術上的不足所導致,並非化學反應產生的結果。但許多人不清楚為何底片會有顆粒、顆粒如何作為美學的一種表現,而誤以為手機拍出來的畫面加個看起來像顆粒的東西在上面就會變得很懷舊、很文青,這種誤解讓我感到無力,因為即使我們透過實際行動去解釋,然而對於99%的使用者來說,這並不會是他們關注的東西。「只要拍出來我喜歡就可以了啊。」用一句話就可以打趴前面辛苦討論底片顆粒的原理還有為什麼要堅持拍底片這件事情。所以我不會去反對富士相機本身去「模擬」過去不同款底片的濾鏡,畢竟這是許多買家會選擇他們公司的一個原因,前提是這些買家也都是從底片時代過渡到數位時代的「過來人」。至於說手機的使用者,我想就無法強求,得讓他們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然後親自嘗試兩者之間的差異之後再來討論,才不會侷限在沒有交集的空談當中。在這邊分享一些個人的觀點。
@@kuan_lin1201 若是手機用戶能有去深入了底片的製程以及顯影原理或許如此暴力的套用濾鏡的亂象所給予的解釋或許不會只有膚淺的”我喜歡就好”這種想法,我也能感同你想解釋但不見得大家都能了解的無力感,但回頭來看現在又有多少人拍底片是想你能不斷思考不斷研究呢?在這支持你的論點也希望未來能出更多這種底片與數位衝擊的論點分享影片我很喜歡👍,也因為看了你的影片我才更審慎地拍攝底片,底片的深奧與可玩性真的要不斷嘗試與學習才能理解,若是當初我沒有看你的影片或許我也是一個盲目追隨底片風潮的人罷了。
@@ruichengwang7522 會持續思考跟研究多半是基於自己在藝術大學這個環境,想透過攝影發展創作時常會受到非常多質疑的緣故。無論是使用底片這個媒材,就會被老師詢問到是否在追求復古的視覺風格,而非著重在底片這個材質、歷史研究上的探討。直到現在,我依然還在尋找底片對我的創作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若說為何會以影片去追問這麼多問題,乃至提出一些批判,可能都是將平時在學院內的個人想法融入在這些影片當中。同時,透過這種方式,或多或少才會激盪中一些討論跟回饋吧。最後,也謝謝你的認真回覆~
ROLLEICORD IV+1!!中片幅相機真的是學攝影的好教練,比起彷間的攝影老師更加嚴格XD不過底片攝影跟數位攝影我覺得就是心態轉換的問題罷了,我覺得這並不妨礙拍攝者能不能拍出一張好照片一年多前買富士底片是因為比柯達便宜(PRO400H 跟PRO160NS都是這樣)現在買富士底片...我覺得我怎麼會做這種事
現在買富士底片,多半是基於充值信仰吧沒有針對的意思,不過我想就跟會喜歡徠卡或哈蘇相機的買家一樣,即使多少會有裝逼的成分,但不可否認兩家大廠的做工以及表現都是一等一的。如果問我說會不會某天徹底拋棄了底片只拍數位?我的回答是不無可能,但無論手上是用什麼相機拍,我都會遵循用底片相機嚴謹的心態去慢慢思考每一張快門。
感謝分享
Hasselblad 500C/M很享受全機械快門操作還有過片的過程~
哈蘇的做工真的是相機界的天花板呢價格就跟不用說了🥴
我也有一台GL690,真的很快樂,偷偷問一下,背帶哪裡有得買
我當時買相機的時候就已經有附背帶了不過我之前都會去集英堂爬看看tw.bid.yahoo.com/booth/search?seller=Y1723970737&mode=category&pg=1&sort=&cid=&bcid=14&p=附連結分享給你
我有一台gsw690三代,买之前就被老司机劝阻不要买,3比2的比例太像135,并举例alpa 67后背比69后背贵许多,的确拿到手总感觉拍出来的成像十分的"数位感"
我都習慣事後裁切至4:5,保留中間較為銳利的畫面,至於說alpa的套件就更不用說,那太高級了,算是我夢想清單的其中之一
我自己有一台家裡長輩留下來的kiev88中篇幅有推薦哪卷底片的嗎,我自己拍了兩捲Kodak Portra,滿想試試看富士的XD
握過kiev 66,聽說標準鏡的成像是會愛上的Portra一直是我最愛的彩色負片,經常會與它比較的富士底片大概就是PRO 400H了先不論目前炒得誇張的售價,400H其實是一款需要將它設定成ISO 200的底片若有機會也請使用看看,或許會是你喜歡的顏色表現
感謝分享,害我很想去入手中片幅相機!最近底片真的狂漲到一個誇張的程度,然後不知道為啥連日本那邊最近也是各種底片缺貨蠻傻眼的⋯⋯
我都會跟對中片幅相機有興趣的朋友講說,要是現在不找機會拍的話之後應該就更沒機會了,當然撇除預算,動力不足永遠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底片的漲幅似乎變成一種行銷策略,搞不好原本不想炒價的賣家擔心自己破壞市場行情,也出賣了良心跟著一起變貴也說不定呢。之後我會花一支影片的篇幅去討論底片價格的亂象,以及有沒有購買過期底片的必要性等等的內容,敬請期待☺️
我用RB67+90KL,虽然很重,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带他出去
聽那響亮的快門聲,都有一種把錢花在對的地方的成就感
取决于人自己的态度,谨慎按下快门即可
請問「試拍一張喔」那邊的片頭音樂是什麼呀?謝謝
soundcloud.com/maxstromain/summer-wrap-up-mini-tape-thank-you-for-1000-followers我打算之後把這個連結設定成置頂留言🥴
好讚,謝謝冠霖回覆🤩
有台GSW690 III和bronica ETSi,偶尔也会装135的底片进去拍宽幅
聽到寬幅的套件非常心動,最近也很想去找一個可惜台灣應該沒有販售🥵 得多爬國外網站碰運氣了
想請問您的底片相機是如何入手的~在網路上逛都會擔心遇到品質不好的相機..
個人當時是在台北師大路的小老婆相機店購買的,當然實體店面能夠現場測試會是最理想的,同時店家也會做相機教學,唯一的缺點就是選擇可能比較少。其他縣市的實體店面我比較沒有研究,不過以目前臉書的幾個底片相機交易社團來說,能夠與賣家面交測試也是一個選項,建議可以找個懂相機的朋友一同前往~
想請問您拍長曝的話 會使用減光鏡或nd之類的濾鏡做輔助嗎
可以用數位相機相同數據做測試,再套用在膠片相機上
我會使用長曝的場合都是選擇在夜晚,所以不太會用到減光鏡如果說需要在人車多的場合拍攝,那麼還是會盡量找到在曝光期間內不會有人經過的時段完成
我目前是使用 ga645 拍照
2024年看这个, 我会想说,你以为柯达你就拍得起吗兄弟😂😂
手邊有一台Mamiya-6擁有神奇的裂像取景連動蛇腹對焦功能,拍過一捲覺得很驚艷,然後就被生活衝著走沒在拍下一捲了,冰箱裡停產的pro400h不曉得啥時能拍掉😶
是老Mamiya Six嗎?當時有拿過實體相機,收納起來真的很輕便,可以拍66還有645兩種比例也很吸引我呢PRO 400H是一款被當作400度,但實際上是200度的底片雖然現在被炒到一個誇張的價格,但還是建議在過期前拍完它否則放到過期才真的是浪費了呢🥲
@@kuan_lin1201 是舊款沒錯,連動對焦是其他一些老蛇腹沒有的,除了取景窗小得可憐,是個好機子pro4ooh用200度拍比較好是嗎?🤔聽說最近富士又要調漲,真不知道是原物料問題,或者是真的賠錢在賣,沒像拍立得那麼好用情懷圈錢😅
一直沒有中片幅相機,最近倒是想把自己的相機改成中片幅來試試看,難度不高,就是貴
一直有種「用大型相機拍120其實也蠻香的啊」的感覺,可能是自己拍照比較慢的緣故,平常扛一堆器材跟腳架也沒差但如果今天一趟下來都沒看到想拍的,真的會哭
人一定要有骨氣 這推坑腦迴路清奇 XD
趁還有動力就一定要拍底片再怎麼樣都要推人進去這個坑裡:)
66該直接上哈蘇,放相出來的細節跟階調會很感動
我可以體會哈蘇本身的成像品質,但我的荷包說先不要所以我就打消念頭直接上大型相機了
能夠校正變形跟拍攝全景深都是移軸優點我也是linhof的使用者期待您之後的影片!
這幾天下雨看著防潮箱內的C330 和之前囤積的PRO400H ,每天都在想是不是應該要趁機發財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富士底片的暴利可以
請問有機會能讓觀眾跟您一起出去拍照嗎,廢墟攝影感覺非常有趣。
廢墟空間不好尋找,目前也一段時間沒繼續進度了若有推薦的地點我很樂意一同前往拍攝
@@kuan_lin1201感謝回覆 如果有合適的地點會再推薦給您🙏
很想存錢買現在的富士GFX中片幅系列(不你存不完)來抵抗炒作囤貨的底片商人們...
有你存得完,因為有個叫做就學貸款的酷東西...
中幅鏡頭的價格很感人
從F3到yashica d 現在還在尋找新夥伴😆
F3可是大熱門的我想因為FM2被徹底神化的關係,整個大F系列被完全低估
中片幅真的好貴之前有收一台 agfa isolette的中片幅但他超難對焦 因為是測距的就很少帶出去拍🥲
測距相機都是抓個大概,要拿它出去拍照的時候可能隨身還需要帶個捲尺才行
之前有玩一陣子,但現在120又要大漲…..就回到135的懷抱了🥲
只要還在拍底片...都是可以接受的🥹
自從看了這影片,這半年一直不斷地找GSW690,20K以內能買到中片幅是很超值,但這半年底片價格又漲了不只一截 :(
省了相機的價格去補底片的價格,算是近期需要好好取得平衡的部分。話說柯達宣布底片又要再調漲40%,大概又要再爆發一波搶購潮了😰
拍黑白吧。便宜
有數位跟底片都有
還好一開始就是投靠柯達爸爸 富士只有拍過一捲富士是真的貴......350算找到最便宜的...... 柯達colorplus200不香ㄇ
明天會發布柯達新底片的測試影片,就來看看值不值得繼續投靠柯先生了
開始思考要繼續拍fuji x-tura還是買一台XT-40內建膠片模擬😝
繼續拍X-TRA也好,換成數位相機也好...只要不要套instagram的富士底片濾鏡就對了🥴
@@kuan_lin1201 真的超愛這句😆😆有夠真實~~ 拍攝底片是一種享受的過程不是一張濾鏡可以比擬的
@@kuan_lin1201 現在X-tura漲爆啦~~
喜歡Fuji GSW690III 比較輕巧
如果當時有第三代的選項,我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它的🥴
曾經用2000元買下狀況良好的Minolta Autocord,試過就回不去了,現在底片那麼貴與其拍135還不如認真拍中片幅
同意 120真的很棒
手上有一台BRONICAS2,快門按下去大家都會轉頭看你(汗
東洋哈蘇的成像跟快門聲可不是蓋的🥴
手上的MAKINA 670,一樣是RF系統,拍出來的照片真的很難不滿意
作為67中片幅相機的天花板之一,Makina真的是沒話說🔥
我都一次買滿一年份 這樣就可以忘記底片當時買多少錢
我記得去年把所有的五倍券都拿去買Portra 400跟160,然後現在看到一卷120的Portra 400已經來到400元大關...我只想說:早知道就買多一點的,搞什麼飛機🥲
前一陣子你有買冰箱,就想到以前很多前輩kodak e100vs 停產,大家都買到裝滿冰櫃,七八年後柯達復產e100都還沒拍完。
原本使用Nikon FE 4年,今年換上Mamiya M645整個回不去了哈哈
M645小巧輕便,跟RB67這台頸肩破壞者比起來真的更適合帶出門拍照🥴
和自己的Pentax67還有折疊的ZeissIkon手持相處五六年了。好像真的還是要買個腳架。
還是推底片新手要存錢買個中片幅,是新世界。
Pentax 67如果是有反光鏡預升的版本就比較不用擔心,往年常看到慢速快門因為反光鏡震動導致模糊,真的需要配一支穩定的腳架才行呢在進入到中片幅的世界之後,35mm底片真的會有種無感的落差感,某種程度來說真像是毒品一樣
北藝圖書館好棒!
今年花了一整個寒假泡在圖書館,每次讀日本早期的攝影雜誌,思考只有底片可以拍攝的那個年代,大家對於攝影的看重程度真的是令人尊敬
刚买了GS645
恭喜入手🔥
請問你用什麼腳架?
我都用衣架
Manfrotto 190
排隊!!
要排隊的話,吃一蘭拉麵再去排從午餐排到變明天早餐🥴
@@kuan_lin1201 哈哈台南沒有一蘭
玛米亚c330和GFX50R
講得真好 中片幅真吸引人...
透過看片器把底片放在燈箱上觀看時,細節的部分真的非常的吸引眼球☺️
手上有GSW690 II跟Mamiya 7,不過我上腳架拍攝的機會很少,大多是手持
聽說Mamiya 7的畫質是中片幅的天花板,對我來說也是遙不可及的夢幻逸品之所以自己會都裝在腳架拍也是基於習慣拍攝空間,需要將光圈縮到F/11到F/16,後來就乾脆上大型相機了
@@kuan_lin1201 Mamiya7有機會可以試試看,或是RB系列也不錯。如果是拍攝空間那我也是要上腳架
我还保留着kaiser的放大机,以后老了再玩吧,哈哈
彩色放大機嗎?真不錯是說以後老了會不會真的變古董玩不起來了🥵
@@kuan_lin1201 黑白的,vp3502
@@kuan_lin1201 可以换head,黑白和彩色都可以放
台湾的富士胶卷竟然比大陆还贵,我以为大陆已经够贵的了,被你种草了GSW690,但成色好的要卖到6千人民币以上了
我選了第三條路....買了一個數位機背裝上去底片機.....因為疫情等了三年才出貨
中片幅部分我自己使用 潘泰康 (6x6) 間宮 rb67 (6x7) 莫斯科5號(6x9) 只能說各有利弊...以前有想買富士的gx680 後來忘記什麼原因沒買
富士gx680挺重的吧,雖然是少數中片幅相機中具備移軸功能的相機,但看在它碩大的體積,光想帶它出去就累了🥵
@@kuan_lin1201 比RB還大好像是我沒買的原因
別說富士的底片了,就連最基本的cp200從去年2月入坑以來,一路從150 160一路漲到現在210 真的先哭
那麼過去一卷業務用只要70元的時代,正港的富士底片愛用者應該會真的欲哭無淚了
我是用 Rolleiflex 3.5F 拍過中篇幅真的回不去了。
祿萊的雙眼相機真的很棒呢,搭配自家的黑白底片效果會加乘哦🥴
@@kuan_lin1201真的喔 我沒買過~我買看看
這幾天看到短影片有人在教怎麼用手機構圖 結果留言區一堆人在酸==真的覺得那些人不配擁有可以拍照的任何媒介⋯
有時候留言多的時候就免不了出現這樣的討論我想懂的人自然不會被這種酸民釣起來才對
社上有台哈蘇 手邊有卷120但別說6張12張 我連36張都拍得小心翼翼了一直沒有勇氣把他拍掉(而且也想不到拍什麼好QQ
小心翼翼的拍永遠不是壞事,但從新鮮放到過期就可惜它了,所以可以設定時間讓自己去完成,你也會期待下一張會比這一張照片更好
有台哈蘇500cm 但實在太重了 每次都懶得帶出門
500收
畢竟哈蘇500cm有5公尺這麼長,也難怪懶得帶出門
@@kuan_lin1201 哈XD 沒錯
柯達現在在台灣的價格只能說也是急起直追啊
依然拍得起底片的人是真愛無誤了
沒有中片幅然後暫時可能也不會嘗試,但確實剛接觸數位時,感受到自己不同於底片的隨便快門🤪🤣
我認為數位相機的拍攝邏輯就是要使勁的拍,盡可能去嘗試不同構圖以及曝光,也算是迅速累積拍攝經驗的一個好方法,我都會建議剛開始接觸攝影的人不要猶豫,每天有空就帶著數位相機到街上找畫面。反倒是自己花了快8成的時間都在拍攝底片,導致現在拍數位變得畏手畏腳的,真糟糕🥵
倒是蠻想買690裝135底片,窮人xpan
可以嘗試看看 你會喜歡這種畫面感的
難不成~是平行時空!?!
如果是平行時空的話...那相機怎麼只有一台而已🥵
可以請問柯達底片要去哪裡買比較便宜嗎?
之前都是在臉書底片社團久久一次的大團購(到B&H買比較便宜),最近很久沒買底片了,那些之前常去的實體店家也都跟著把價格提得很高...實在講不出來哪裡買比較划算了
用柯達底片是不跟風的偶像吧
這個年頭只拍黑白底片的人才是真偶像🥰
流行是什麼? 當新品出現,我們買不起;等到我的錢夠了,那新品已經退燒了。最後因零件短缺與少數群眾,價格被炒高。
當自己因為趕不上流行而難過,這個時候一個叫做「復古」的人跳了出來
一直在说35厘米也是厉害哦
中片幅坑跳下去就對了,越跳越多坑
看在現在135底片堪稱天價個情況下,拍中片幅可以是個相對划算的選項...
Hasselblad 500C/M 躺好久了
改找機會帶出去重溫一下當初的感動了
富士645s路過 69根本大畫幅了wwww
6x9只是左右單純變寬而已(畢竟所有120底片上下兩端都等長),然而gsw690是廣角的關係,越靠近兩側的成像反而會有點軟,所以我都習慣拍攝完將照片做裁切,像是4:3或4:5的比例去保留中間較為銳利的部分,只不過這樣好像就浪費了蠻多的底片就是了🤢
連一卷gold 135也覺得貴的我:幹中篇幅好吸引ㄛ 怎麼會這樣
那我們下一支影片就來介紹柯達新推出120版本的Gold 200好了🔥
Broncos Ec
我跟同學借過Bronica ETR來拍,東洋哈蘇不是叫假的
費話真多
浪廢時間
喜歡玩情懷是你的自由。但說「底片中篇幅相機,是足以跟現在的數位相機對抗的」這種不科學,誤導性的鬼話,要不是皇帝的新衣,就是迷信,盲目崇拜的瞎說了!光寬容度 (膠片用語) 跟相對應的動態範圍 (數位影像用語) 就有天淵之別,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對抗」,情懷或某種精神自慰嗎?
目前要做純底片的影片分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意思是要透過影片去分享底片攝影,照片本身就進入了數位掃描、數位後製的程序,當底片變成被編碼的數位影像(.jpg、.tiff)後,就避不開去討論「底片寬容度 / CMOS動態範圍」、「顆粒細緻度 / 解析度」這類底片與數位兩種的計算單位。要能夠清楚的做切割,獨立著重在一部分進行討論,對我來說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回應到我在影片中提到的「對抗」,比較不是上述所說的「寬容度」、「細緻度」等等問題,而是「攝影工具的選用」以及「拍攝時具備的思考邏輯」這兩個問題。數位相機的強項絕對就是快拍、隨拍隨看這幾個優勢,更該說在影像生產如此快速的時代當中,用數位相機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不過這反而會讓我思考說,或許再快都還是會覺得不夠快,我們始終在錯過需要按下快門的瞬間,既然這樣,不如就慢下來想想自己要什麼畫面好了。小型相機不夠嚴謹,大型相機機動性又太差,那麼中片幅會是個答案。至於說投注時間與心力,在2022年選用中片幅底片相機是否實質上的「對抗」了些什麼,我想還是要透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印證,否則以數據上來說就如同你提到的不科學、誤導性的鬼話。提供一些個人想法,也很謝謝你的回饋。
@@kuan_lin1201 我用那麼不客氣的用語攻擊你的話,你仍然沉得住氣跟我講解,佩服 up 主的修養 🙏。本人五十年前開始愛上照相術,嚴格來說是對攝影器材發燒才對,這些年來我從最流行 135 相機用到 4“ X 5” 膠片機都用過,至今還保留了一套 Hasselblad 503CW,一套 Mimiya RZ67 II,一套 Pentax 67 II,一套Mamiya C330,一套 Mamiya 645 (忘了什麼型號),平均每套4、5個鏡頭。還有 一部 6X9 風琴機,一個 6 X12片盒 (4X5 機身用),和一堆 Pentacon Six…… 使用了無數黑白、彩色底片和彩色正片 (幻燈片)。噢,我還沒吹噓到用過數以百萬英呎電影底片呢,哈哈。 2004年我開始玩數位相機,從只有 4 百萬像素的傻瓜機用到幾千萬像素的全畫幅。從技術角度看,膠片的銳利度 (分辨率),高感 (顆粒對噪點),動態範圍,色彩還原等任何一方面,來到 2015 年左右已經全面不如數位技術了,所以強推膠片如何跟數位匹敵,只能從情懷入手,因為情懷這個東西很玄,很主觀,沒有參考,無所謂對錯,可以隨便說。但任何用科技方法可以量度或鑒別的因素,都無法說「對抗」了。
把柯達底片裝在富士相機裡拍,就跟在可口可樂曲線杯裡面倒進百事可樂一樣。
.
.
.
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超愛中篇幅!擁有哈蘇 SWC 、Pentax 67、Broinca SQ、Mamiya 6、祿萊雙眼
底片拍的是溫度!感受世界給你的溫暖!
底片相機富翁!希望未來的時間能夠再分享不同中幅相機的影片
曾經有Mamiya Super 23,6*7片匣,Fuji GA645zi,Pentax 67,第一次沖掃完的感動真的無法跟135相機比擬,操作手感更為扎實,對待快門更加用心細嚐,雖然在拍數位的時候常用這種心態去告訴自己,但還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只可惜中片幅機器已經全部出掉了,底片水漲船高真的讓人有心無力,相機放在防潮箱不如讓別人繼續使用,好好完成它這一生的使命,喜歡你的影片,謝謝你!
看一卷C200從65變到270真的很難受,甚至有人在花錢追逐過期片帶來的不穩定,在底片風行的這幾年,真的需要有人讓大家知道底片的原貌。
很欣賞對自己相機有愛,不僅是當純當作商品去販售,而是與他們培養過一段感情後,思考到自己熱情不再去給其他有興趣的人使用。回到我自己,雖然不確定底片會拍到什麼時候,但以心力以及下定決心想好好研究攝影如何作為創作的一種方式時,大概可以保證會持續好一陣子吧。最後,也謝謝你的支持。
現在手邊有MamiyaRB67 ProS配65mm F4,雖然背出門或是手持拍攝就像在重訓一樣,但是拍攝出來的結果真的很讓人滿意。
磚頭無誤,拍照護身兩用機(?)
當時也有考慮過RB以及RZ67,前者是很難找到品項良好的(畢竟之前都是工作機,超過八成是戰鬥級外觀),後者則是售價太高
Bronica推嗎
透過旁軸相機拍攝忘記開鏡頭蓋,發現時總想說,啊我的豆花,30塊
大概再過五年就會變成:「啊我的統一布丁」
走我帶你拍馬路!
用中片幅拍照,再把照片洗出來,好快樂!每天起床看到照片,更快樂!
真的...但每次到沖洗店看到店員在key總金額的時候,我都會覺得金額不對🥵
把我當盤子
感謝冠霖哥的分享,最近也在接觸中片幅相機,很驚喜看到冠霖哥也有嘗試拍6x6片幅的相機,將來我一定也要入影片裡的這款相機!!!
6x6相機是一個完全不需要考慮該拍橫幅還是直幅的比例,只是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還沒找到駕馭它的方法🤯
不過說真的,腰平構圖的相機(例如雙眼相機)會是一個很特別的拍攝體驗,我想最印象深刻的就是Vivian Maier的作品,都是透過雙眼相機所拍攝的。期待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中片幅相機哦~
用心構思的影片,看了興起把中片幅買回來的念頭。
趁著底片還買得起的這最後幾年好好把握一下
我2021入了一台第一代,拍照卷数只有42!拍过六卷后,一直放在防潮箱舍不得用,太大太重,外带不方便!一直纠结要不要卖掉,看了你的影片我又舍不得卖了 哈哈哈哈😂
會找到持續用它拍攝的動力的,即使久久才拍一捲、久久才按一次快門也好,只有相機還在,就還有機會再找到對底片的熱情
中片幅最佳的是賓得士6x7規格沖洗相紙合適,附件也很多鏡頭種類齊全,最大好處堅固耐用還不貴。
在拍攝東京之旅的照片正是用Pentax 67ii拍攝的,非常銳利的成像,非常喜歡:)
從父親那邊接過來一部503CXi後,就開始嘗試著拍攝第一卷的底片。一開始真的是被全片幅的視角慣壞了,6X6的構圖方式真是令我吃盡苦頭,不過哈蘇相機的不論是捲片或是快門等一切的精緻,都讓我在每一次的快門裡都享受其中。
我認為當時哈蘇的定位是以室內攝影棚的人像機為主,6X6的比例對於人像攝影來說帶有一種穩定,如同純白的背景布一樣,都是為了凸顯畫面中的被攝者。至於說目前以2:3的比例作為主流時,便會一時不曉得如何駕馭正方形的構圖。
也感謝你參與這週六晚上的Meet,期待之後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剛入手一台 X100V 結果 UA-cam 把你這影片推薦了給我
想到我在防潮箱還有一台 503CW + CF100/3.5
冷凍庫還有八盒Velvia跟 Provia 跟Portra400
冰了快十年了😭😭😭
該是時候將哈蘇從防潮箱給召喚出來了
搞不好曾經對底片的熱情也會再次浮現,算是給自己的一種挑戰🔥
現在手邊剩MamiyaRZ67 Pro l &RZ67 Pro ll,Rolleiflex 2.8E2
之前擁有過的Pentax 67,Fuji GS645 GA645 ,Rollei SL66也都蠻推薦的
每一台我都好心動啊!推中片幅真・玩家🔥
有,目前使用Pentax67 和 rolleiflex 2.8D 拍攝
謝謝冠霖推坑,我馬上訂了一台
雖然想說聲恭喜,但仔細想想
影片根本還沒開播你就訂了🥵
想到麥克魯漢所說的媒介即訊息,類比作為一種與數位不同的媒介,其直接影響觀者如何解讀符號文本,不論是那特殊的色調、顆粒感,抑或是正片本身那毒死人的立體影像,正是其與數位媒介本身不同的感受,雖然最後感受到的channel皆是視覺,但我相信透過燈箱觀看正片,其與透過電腦螢幕、手機螢幕這個自體發光的燈箱,還是有些許訊息上傳遞的不同,不論傳遞的訊息是我很有錢、抑或是對於影像的尊重云云。
聽到麥克魯漢,去年花了一些時間透過圖文系的同學提供的書單在研究他(汗
影像本身代表的資訊真的是值得花非常多時間研究的對象。我個人從開始接觸影像,試著將它作爲錄像創作也好,平面影像也好,但有九成以上的表現方式都是在投影機以及電子螢幕這兩種虛擬影像中,那種「手可碰觸得到」的媒介似乎變得不再這麼重要。後來我思考到說,難道底片這種實體物件真的只能停留在影像生產的這種前端階段,到了後端需要進行展呈時便消失無蹤了嗎?我們的觀看方式是否完全的被數位化給佔據了?
如果說能試著回歸到物質性的方向去思考,想著影像生產的方式都是需要經過拍攝者的「手」去完成它,這些「痕跡」或許才是這些影像有價值的地方。進入到暗房空間,沖洗底片、放相,將底片放置於燈箱上,拿著放大鏡觀看的過程,「手」介入影像的強度是很紮實的,相較於坐在電腦桌前編輯照片來說,這些身體感給予了我很強烈的影響。
手頭的是PENTAX 6x7 老實說用過中片幅已經回不太去135,計畫著要使用中片幅創作再進行大圖輸出
Pentax 6x7、67、67ii真的是人像利器
看到散景的表現就愛上了🥰
好喜歡前面輕鬆幽默的開場白
NG的素材跟通過的素材比剛好是完美的1:1
目前用的是 Bronica SQ-A1 6x7,哦 对了 我说过你影片很赞吗?没有啊?那好,你的影片非常赞。继续加油
對於6x7比例的照片有著說不出的喜愛,可惜目前大部分市售的Bronica都是6x6的S2,當時如果有6x7的後背版本我就下手了
也謝謝你的支持🥰
GSW690这系列是风景机,兄弟系列GW690就适合人像,我的是GL690配100mm F3.5,配合转接器塞35mm底片进去拍宽幅照片,每张都自带电影感buff😁
昨天到ebay看了轉接35mm的套件,可以拍出如同xpan的寬幅比例真的有心動到🔥
@@kuan_lin1201 對啊作為寬幅的忠實愛好者 xpan太遙不可及,所以乾脆把gl690變成大xpan 😂😂
這個月終於晉升中片幅,雖然只是BRONICA ETRSI、 只能拍645,但明顯感受到和135的不同!
然後這部影片就突然浮到我的首頁上了!!!
恭喜你進到中片幅的世界
未來也會持續分享用不同相機拍攝的影片,敬請期待:)
好險有點進來看,才發現原來以為只有聊相機的影片其實塞滿了對底片相機的關懷與觀點。
小弟是從一個無法理解底片的數位拍攝者慢慢迷上中片幅底片、開始收120相機。
我覺得除了因為數量以及外在成本產生更多按下快門前的思考外,數位轉換到底片攝影的過程中,給我帶來最多的是攝影時從對於WHAT移轉至對於HOW & WHY的關懷,以及更多攝影倫理學上的研究,如蘇珊桑塔格在攝影輪中所提及的:什麼值得觀看、以及我們有權利觀看什麼?
Anyway, 看到這支一年影片很感動!喜歡上攝影以及底片攝影是我這輩子目前為止最榮幸的一件事!也希望同樣不管是剛開始接觸或是拍了萬卷底片的人可以繼續找到或是維持拍照的理由。
很謝謝你發現這部影片,接觸不同種類的攝影機具是有趣的,我們也會因為接觸這些器材而產生對應的創作靈感,或許所謂的可能性就能夠套用在這個討論上吧。未來也請多多關注,持續推出介紹攝影主題的影片☺️
現在用的彩色底片都是之前買好的,好久沒買了,但看到被炒高的富士底片真的很傷心呢!(其實底片賣家們也一直不斷提高柯達的售價)
富士的行銷策略真的很簡單,就是「不要買底片了,我這裡有很厲害的數位相機,裡面有超過十種的底片顏色可以選擇哦🥴。」
感謝推坑~請問有推薦的店家購買 Fuji GSW690?
我昨天在臉書底片相機交易社有看到一位賣家有放,或許還在,可以去看看。如果沒有的話就用徵的吧,我想並不難找~
馬上加入購物車了!謝謝冠霖
今年會去八仙拍攝嗎,我覺得你的相機很適合拍八仙,拍的風景很療癒
我打算在7或8月時段好好籌備一下,有成品的話會再發佈讓你知道的~
@@kuan_lin1201 謝謝 辛苦了
这台机器就是相当于买镜头送机身😂😂,另外gsw690是广角版相对稀少光圈5.6,标头版是gw690光圈3.5,gsw690加装135附件拍135宽幅,无论街拍亦是风景绝对惊艳爆炸,甚至可以比拟xpan(或者叫tx-1,反正都是fuji造的)
蠻認同GSW690算是買鏡頭送機身,一開始也會覺得標頭版的會比較好,但看了雜誌發現廣角版的居然還比較貴,可能是之前廣角端的中片幅相機真的比較少見吧(以及設計廣角鏡頭需要同時兼顧形變的問題,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去研發)。之後來找找加裝135套件拍寬幅...我非常感興趣,可以省下買TX-1的預算,也感謝你的分享☺️
@@kuan_lin1201 有金属的套件但容易挂花机器好心痛😢😢可以找找3D打印的
我自己也是用GS645S(中片幅半格機讚)鏡頭蓋沒開的痛很能感同身受 每捲底片都能碰上個一兩次 本來以為在觀景窗附近貼標籤提醒自己會有用 嗯今天下午又多一張空片呢😇
是說富士的旁軸系列拍風景真的讚
雖然都是中片幅,但也是第一次聽到GS645S有中片幅半格機的稱呼,挺有趣的
當時原本也設定想買這一台相機,但考慮到這台的設計跟平常的相機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說要拍橫幅的時候,必須將相機旋轉90度,反而是用平常拍橫幅的方式會拍出直幅的。雖然只要用習慣了,照理來講都不會是個問題,不過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天啊這什麼反人類的設計?」然後立馬就從我的願望清單裡消失🥶
@@kuan_lin1201 假如把69當作120的全幅看645就真的很像半格機 而且跟135的半格機一樣是拍直的 對我來說用GS646時構圖都會以直向在思考 拍一拍也覺得蠻好玩的 而且現行120的底片都很細膩 645的底片面積能拍出的畫質也很不錯了
親愛的冠霖我好想知道片頭的音樂是什麼。
中片幅除了入門需要比較多的財力之外,是不是蠻多的情況相較135要上腳架才不會因為反光鏡震動或是相機太重而導致晃動呀?
始終沒能找到音樂確切的名稱,不過當時是引用soundcloud.com/maxstromain/summer-wrap-up-mini-tape-thank-you-for-1000-followers
大約2:00的片段,分享給你
至於說相機會產生晃動的部分,可以討論的面向挺多的,但就如同你提到的相機如果太重,加上快門速度慢(假設低於1/30秒好了),那麼就建議上腳架,再搭配快門線拍攝。腳架也不是隨便找一支就可以了,要去查說這支腳架的承重是多少,所以當你想認真搞懂攝影時會發現其實預算根本不是解決相機這件事就好了,每一個環節都要了你荷包的命。不過當你看見影像後,這些努力都很值得。
哈~我超愛Fuji GL690~
GSW690之前跟朋友借來玩過,很喜歡他前面那顆快門的手感
自己比較常用Pentax67+HP5
彩色底片好貴RRRRRRR
Pentax 67一定加裝那搶眼的木製手把才行🔥
像自己平常在關注的底片攝影創作者kyle macdougall、grainydays都是pentax 67愛用者呢
Pentax 67 + Yashica Mat-124 路過
拍完120直接回不去135哈哈。影片開頭有夠認同,看到最近的富士果斷投靠柯達爸爸= =
那麼看到下次的Gold 200使用心得影片後,或許又會想回富士的懷抱了哦
@@kuan_lin1201 剛拍完第一卷送洗中,不過在看完很多攝影師包括身邊朋友用過後的心得,以目前和Portra相去不遠的售價我大概很大機率還是會選擇Portra。不過至少科柯達還願意推出新底片,各種意義上都算是好事囉~
感謝冠霖分享,但我想單純想就濾鏡這個問題提出我的想法,若是今天我使用Fuji x100v拍攝照片配上機內濾鏡,那這樣的作為是不是就被冠霖哥歸類在與”使用instagram 裡的富士濾鏡”是同樣的人群?還是說冠霖哥只是較不喜歡利用反向工程所設計出的粗顆粒又與正版底片色調差異極大的無意義濾鏡?
請你放心,從之前到現在的影片內容所提及的底片濾鏡,是比較狹義的指涉透過Instagram限時動態中的濾鏡畫面。主要是因為這些濾鏡比起各家廠牌的相機特有的顏色(精確來說稱為色彩科學)有著極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想要透過數位的方式簡單暴力去套用在一張照片上,並聲稱它是用底片拍出來的感覺。
換個方式說,底片表面上的「顆粒」(grain)是因為銀粒子密集的排列產生的視覺效果,會隨著感光度高低而有不同的大小;然而數位則會稱為「雜訊」(noise),與底片不同的地方在於雜訊是技術上的不足所導致,並非化學反應產生的結果。但許多人不清楚為何底片會有顆粒、顆粒如何作為美學的一種表現,而誤以為手機拍出來的畫面加個看起來像顆粒的東西在上面就會變得很懷舊、很文青,這種誤解讓我感到無力,因為即使我們透過實際行動去解釋,然而對於99%的使用者來說,這並不會是他們關注的東西。
「只要拍出來我喜歡就可以了啊。」用一句話就可以打趴前面辛苦討論底片顆粒的原理還有為什麼要堅持拍底片這件事情。
所以我不會去反對富士相機本身去「模擬」過去不同款底片的濾鏡,畢竟這是許多買家會選擇他們公司的一個原因,前提是這些買家也都是從底片時代過渡到數位時代的「過來人」。至於說手機的使用者,我想就無法強求,得讓他們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然後親自嘗試兩者之間的差異之後再來討論,才不會侷限在沒有交集的空談當中。在這邊分享一些個人的觀點。
@@kuan_lin1201 若是手機用戶能有去深入了底片的製程以及顯影原理或許如此暴力的套用濾鏡的亂象所給予的解釋或許不會只有膚淺的”我喜歡就好”這種想法,我也能感同你想解釋但不見得大家都能了解的無力感,但回頭來看現在又有多少人拍底片是想你能不斷思考不斷研究呢?在這支持你的論點也希望未來能出更多這種底片與數位衝擊的論點分享影片我很喜歡👍,也因為看了你的影片我才更審慎地拍攝底片,底片的深奧與可玩性真的要不斷嘗試與學習才能理解,若是當初我沒有看你的影片或許我也是一個盲目追隨底片風潮的人罷了。
@@ruichengwang7522 會持續思考跟研究多半是基於自己在藝術大學這個環境,想透過攝影發展創作時常會受到非常多質疑的緣故。無論是使用底片這個媒材,就會被老師詢問到是否在追求復古的視覺風格,而非著重在底片這個材質、歷史研究上的探討。直到現在,我依然還在尋找底片對我的創作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若說為何會以影片去追問這麼多問題,乃至提出一些批判,可能都是將平時在學院內的個人想法融入在這些影片當中。同時,透過這種方式,或多或少才會激盪中一些討論跟回饋吧。最後,也謝謝你的認真回覆~
ROLLEICORD IV+1!!
中片幅相機真的是學攝影的好教練,比起彷間的攝影老師更加嚴格XD
不過底片攝影跟數位攝影我覺得就是心態轉換的問題罷了,我覺得這並不妨礙拍攝者能不能拍出一張好照片
一年多前買富士底片是因為比柯達便宜(PRO400H 跟PRO160NS都是這樣)
現在買富士底片...我覺得我怎麼會做這種事
現在買富士底片,多半是基於充值信仰吧
沒有針對的意思,不過我想就跟會喜歡徠卡或哈蘇相機的買家一樣,即使多少會有裝逼的成分,但不可否認兩家大廠的做工以及表現都是一等一的。
如果問我說會不會某天徹底拋棄了底片只拍數位?
我的回答是不無可能,但無論手上是用什麼相機拍,我都會遵循用底片相機嚴謹的心態去慢慢思考每一張快門。
感謝分享
Hasselblad 500C/M
很享受全機械快門操作還有過片的過程~
哈蘇的做工真的是相機界的天花板呢
價格就跟不用說了🥴
我也有一台GL690,真的很快樂,偷偷問一下,背帶哪裡有得買
我當時買相機的時候就已經有附背帶了
不過我之前都會去集英堂爬看看
tw.bid.yahoo.com/booth/search?seller=Y1723970737&mode=category&pg=1&sort=&cid=&bcid=14&p=
附連結分享給你
我有一台gsw690三代,买之前就被老司机劝阻不要买,3比2的比例太像135,并举例alpa 67后背比69后背贵许多,的确拿到手总感觉拍出来的成像十分的"数位感"
我都習慣事後裁切至4:5,保留中間較為銳利的畫面,至於說alpa的套件就更不用說,那太高級了,算是我夢想清單的其中之一
我自己有一台家裡長輩留下來的kiev88
中篇幅有推薦哪卷底片的嗎,我自己拍了兩捲Kodak Portra,滿想試試看富士的XD
握過kiev 66,聽說標準鏡的成像是會愛上的
Portra一直是我最愛的彩色負片,經常會與它比較的富士底片大概就是PRO 400H了
先不論目前炒得誇張的售價,400H其實是一款需要將它設定成ISO 200的底片
若有機會也請使用看看,或許會是你喜歡的顏色表現
感謝分享,害我很想去入手中片幅相機!
最近底片真的狂漲到一個誇張的程度,然後不知道為啥連日本那邊最近也是各種底片缺貨蠻傻眼的⋯⋯
我都會跟對中片幅相機有興趣的朋友講說,要是現在不找機會拍的話之後應該就更沒機會了,當然撇除預算,動力不足永遠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底片的漲幅似乎變成一種行銷策略,搞不好原本不想炒價的賣家擔心自己破壞市場行情,也出賣了良心跟著一起變貴也說不定呢。之後我會花一支影片的篇幅去討論底片價格的亂象,以及有沒有購買過期底片的必要性等等的內容,敬請期待☺️
我用RB67+90KL,虽然很重,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带他出去
聽那響亮的快門聲,都有一種把錢花在對的地方的成就感
取决于人自己的态度,谨慎按下快门即可
請問「試拍一張喔」那邊的片頭音樂是什麼呀?謝謝
soundcloud.com/maxstromain/summer-wrap-up-mini-tape-thank-you-for-1000-followers
我打算之後把這個連結設定成置頂留言🥴
好讚,謝謝冠霖回覆🤩
有台GSW690 III和bronica ETSi,偶尔也会装135的底片进去拍宽幅
聽到寬幅的套件非常心動,最近也很想去找一個
可惜台灣應該沒有販售🥵 得多爬國外網站碰運氣了
想請問您的底片相機是如何入手的~在網路上逛都會擔心遇到品質不好的相機..
個人當時是在台北師大路的小老婆相機店購買的,當然實體店面能夠現場測試會是最理想的,同時店家也會做相機教學,唯一的缺點就是選擇可能比較少。其他縣市的實體店面我比較沒有研究,不過以目前臉書的幾個底片相機交易社團來說,能夠與賣家面交測試也是一個選項,建議可以找個懂相機的朋友一同前往~
想請問您拍長曝的話 會使用減光鏡或nd之類的濾鏡做輔助嗎
可以用數位相機相同數據做測試,再套用在膠片相機上
我會使用長曝的場合都是選擇在夜晚,所以不太會用到減光鏡
如果說需要在人車多的場合拍攝,那麼還是會盡量找到在曝光期間內不會有人經過的時段完成
我目前是使用 ga645 拍照
2024年看这个, 我会想说,你以为柯达你就拍得起吗兄弟😂😂
手邊有一台Mamiya-6擁有神奇的裂像取景連動蛇腹對焦功能,拍過一捲覺得很驚艷,然後就被生活衝著走沒在拍下一捲了,冰箱裡停產的pro400h不曉得啥時能拍掉😶
是老Mamiya Six嗎?當時有拿過實體相機,收納起來真的很輕便,可以拍66還有645兩種比例也很吸引我呢
PRO 400H是一款被當作400度,但實際上是200度的底片
雖然現在被炒到一個誇張的價格,但還是建議在過期前拍完它
否則放到過期才真的是浪費了呢🥲
@@kuan_lin1201 是舊款沒錯,連動對焦是其他一些老蛇腹沒有的,除了取景窗小得可憐,是個好機子
pro4ooh用200度拍比較好是嗎?🤔
聽說最近富士又要調漲,真不知道是原物料問題,或者是真的賠錢在賣,沒像拍立得那麼好用情懷圈錢😅
一直沒有中片幅相機,最近倒是想把自己的相機改成中片幅來試試看,難度不高,就是貴
一直有種「用大型相機拍120其實也蠻香的啊」的感覺,可能是自己拍照比較慢的緣故,平常扛一堆器材跟腳架也沒差
但如果今天一趟下來都沒看到想拍的,真的會哭
人一定要有骨氣
這推坑腦迴路清奇 XD
趁還有動力就一定要拍底片
再怎麼樣都要推人進去這個坑裡:)
66該直接上哈蘇,放相出來的細節跟階調會很感動
我可以體會哈蘇本身的成像品質,但我的荷包說先不要
所以我就打消念頭直接上大型相機了
能夠校正變形跟拍攝全景深都是移軸優點
我也是linhof的使用者
期待您之後的影片!
這幾天下雨看著防潮箱內的C330 和之前囤積的PRO400H ,每天都在想是不是應該要趁機發財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富士底片的暴利可以
請問有機會能讓觀眾跟您一起出去拍照嗎,廢墟攝影感覺非常有趣。
廢墟空間不好尋找,目前也一段時間沒繼續進度了
若有推薦的地點我很樂意一同前往拍攝
@@kuan_lin1201感謝回覆 如果有合適的地點會再推薦給您🙏
很想存錢買現在的富士GFX中片幅系列(不你存不完)來抵抗炒作囤貨的底片商人們...
有你存得完,因為有個叫做就學貸款的酷東西...
中幅鏡頭的價格很感人
從F3到yashica d 現在還在尋找新夥伴😆
F3可是大熱門的
我想因為FM2被徹底神化的關係,整個大F系列被完全低估
中片幅真的好貴
之前有收一台 agfa isolette的中片幅
但他超難對焦 因為是測距的
就很少帶出去拍🥲
測距相機都是抓個大概,要拿它出去拍照的時候可能隨身還需要帶個捲尺才行
之前有玩一陣子,但現在120又要大漲…..就回到135的懷抱了🥲
只要還在拍底片...都是可以接受的🥹
自從看了這影片,這半年一直不斷地找GSW690,20K以內能買到中片幅是很超值,但這半年底片價格又漲了不只一截 :(
省了相機的價格去補底片的價格,算是近期需要好好取得平衡的部分。
話說柯達宣布底片又要再調漲40%,大概又要再爆發一波搶購潮了😰
拍黑白吧。便宜
有數位跟底片都有
還好一開始就是投靠柯達爸爸 富士只有拍過一捲
富士是真的貴......350算找到最便宜的...... 柯達colorplus200不香ㄇ
明天會發布柯達新底片的測試影片,就來看看值不值得繼續投靠柯先生了
開始思考要繼續拍fuji x-tura
還是買一台XT-40內建膠片模擬😝
繼續拍X-TRA也好,換成數位相機也好
.
.
.
只要不要套instagram的富士底片濾鏡就對了🥴
@@kuan_lin1201 真的超愛這句😆😆
有夠真實~~ 拍攝底片是一種享受的過程
不是一張濾鏡可以比擬的
@@kuan_lin1201 現在X-tura漲爆啦~~
喜歡Fuji GSW690III 比較輕巧
如果當時有第三代的選項,我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它的🥴
曾經用2000元買下狀況良好的Minolta Autocord,試過就回不去了,現在底片那麼貴與其拍135還不如認真拍中片幅
同意 120真的很棒
手上有一台BRONICAS2,快門按下去大家都會轉頭看你(汗
東洋哈蘇的成像跟快門聲可不是蓋的🥴
手上的MAKINA 670,一樣是RF系統,拍出來的照片真的很難不滿意
作為67中片幅相機的天花板之一,Makina真的是沒話說🔥
我都一次買滿一年份 這樣就可以忘記底片當時買多少錢
我記得去年把所有的五倍券都拿去買Portra 400跟160,然後現在看到一卷120的Portra 400已經來到400元大關...
我只想說:早知道就買多一點的,搞什麼飛機🥲
前一陣子你有買冰箱,就想到以前很多前輩kodak e100vs 停產,大家都買到裝滿冰櫃,七八年後柯達復產e100都還沒拍完。
原本使用Nikon FE 4年,今年換上Mamiya M645整個回不去了哈哈
M645小巧輕便,跟RB67這台頸肩破壞者比起來真的更適合帶出門拍照🥴
和自己的Pentax67還有折疊的ZeissIkon手持相處五六年了。好像真的還是要買個腳架。
還是推底片新手要存錢買個中片幅,是新世界。
Pentax 67如果是有反光鏡預升的版本就比較不用擔心,往年常看到慢速快門因為反光鏡震動導致模糊,真的需要配一支穩定的腳架才行呢
在進入到中片幅的世界之後,35mm底片真的會有種無感的落差感,某種程度來說真像是毒品一樣
北藝圖書館好棒!
今年花了一整個寒假泡在圖書館,每次讀日本早期的攝影雜誌,思考只有底片可以拍攝的那個年代,大家對於攝影的看重程度真的是令人尊敬
刚买了GS645
恭喜入手🔥
請問你用什麼腳架?
我都用衣架
Manfrotto 190
排隊!!
要排隊的話,吃一蘭拉麵再去排
從午餐排到變明天早餐🥴
@@kuan_lin1201 哈哈台南沒有一蘭
玛米亚c330和GFX50R
講得真好 中片幅真吸引人...
透過看片器把底片放在燈箱上觀看時,細節的部分真的非常的吸引眼球☺️
手上有GSW690 II跟Mamiya 7,不過我上腳架拍攝的機會很少,大多是手持
聽說Mamiya 7的畫質是中片幅的天花板,對我來說也是遙不可及的夢幻逸品
之所以自己會都裝在腳架拍也是基於習慣拍攝空間,需要將光圈縮到F/11到F/16,後來就乾脆上大型相機了
@@kuan_lin1201 Mamiya7有機會可以試試看,或是RB系列也不錯。如果是拍攝空間那我也是要上腳架
我还保留着kaiser的放大机,以后老了再玩吧,哈哈
彩色放大機嗎?真不錯
是說以後老了會不會真的變古董玩不起來了🥵
@@kuan_lin1201 黑白的,vp3502
@@kuan_lin1201 可以换head,黑白和彩色都可以放
台湾的富士胶卷竟然比大陆还贵,我以为大陆已经够贵的了,被你种草了GSW690,但成色好的要卖到6千人民币以上了
我選了第三條路....買了一個數位機背裝上去底片機.....因為疫情等了三年才出貨
中片幅部分我自己使用 潘泰康 (6x6) 間宮 rb67 (6x7) 莫斯科5號(6x9) 只能說各有利弊...以前有想買富士的gx680 後來忘記什麼原因沒買
富士gx680挺重的吧,雖然是少數中片幅相機中具備移軸功能的相機,但看在它碩大的體積,光想帶它出去就累了🥵
@@kuan_lin1201 比RB還大好像是我沒買的原因
別說富士的底片了,就連最基本的cp200從去年2月入坑以來,一路從150 160一路漲到現在210 真的先哭
那麼過去一卷業務用只要70元的時代,正港的富士底片愛用者應該會真的欲哭無淚了
我是用 Rolleiflex 3.5F 拍過中篇幅真的回不去了。
祿萊的雙眼相機真的很棒呢,搭配自家的黑白底片效果會加乘哦🥴
@@kuan_lin1201真的喔 我沒買過~我買看看
這幾天看到短影片有人在教怎麼用手機構圖 結果留言區一堆人在酸==真的覺得那些人不配擁有可以拍照的任何媒介⋯
有時候留言多的時候就免不了出現這樣的討論
我想懂的人自然不會被這種酸民釣起來才對
社上有台哈蘇 手邊有卷120
但別說6張12張 我連36張都拍得小心翼翼了
一直沒有勇氣把他拍掉(而且也想不到拍什麼好QQ
小心翼翼的拍永遠不是壞事,但從新鮮放到過期就可惜它了,所以可以設定時間讓自己去完成,你也會期待下一張會比這一張照片更好
有台哈蘇500cm 但實在太重了 每次都懶得帶出門
500收
畢竟哈蘇500cm有5公尺這麼長,也難怪懶得帶出門
@@kuan_lin1201 哈XD 沒錯
柯達現在在台灣的價格只能說也是急起直追啊
依然拍得起底片的人是真愛無誤了
沒有中片幅然後暫時可能也不會嘗試,但確實剛接觸數位時,感受到自己不同於底片的隨便快門🤪🤣
我認為數位相機的拍攝邏輯就是要使勁的拍,盡可能去嘗試不同構圖以及曝光,也算是迅速累積拍攝經驗的一個好方法,我都會建議剛開始接觸攝影的人不要猶豫,每天有空就帶著數位相機到街上找畫面。反倒是自己花了快8成的時間都在拍攝底片,導致現在拍數位變得畏手畏腳的,真糟糕🥵
倒是蠻想買690裝135底片,窮人xpan
可以嘗試看看 你會喜歡這種畫面感的
難不成~是平行時空!?!
如果是平行時空的話...那相機怎麼只有一台而已🥵
可以請問柯達底片要去哪裡買比較便宜嗎?
之前都是在臉書底片社團久久一次的大團購(到B&H買比較便宜),最近很久沒買底片了,那些之前常去的實體店家也都跟著把價格提得很高...實在講不出來哪裡買比較划算了
用柯達底片是不跟風的偶像吧
這個年頭只拍黑白底片的人才是真偶像🥰
流行是什麼? 當新品出現,我們買不起;等到我的錢夠了,那新品已經退燒了。最後因零件短缺與少數群眾,價格被炒高。
當自己因為趕不上流行而難過,這個時候一個叫做「復古」的人跳了出來
一直在说35厘米也是厉害哦
中片幅坑跳下去就對了,越跳越多坑
看在現在135底片堪稱天價個情況下,拍中片幅可以是個相對划算的選項...
Hasselblad 500C/M 躺好久了
改找機會帶出去重溫一下當初的感動了
富士645s路過 69根本大畫幅了wwww
6x9只是左右單純變寬而已(畢竟所有120底片上下兩端都等長),然而gsw690是廣角的關係,越靠近兩側的成像反而會有點軟,所以我都習慣拍攝完將照片做裁切,像是4:3或4:5的比例去保留中間較為銳利的部分,只不過這樣好像就浪費了蠻多的底片就是了🤢
連一卷gold 135也覺得貴的我:
幹中篇幅好吸引ㄛ 怎麼會這樣
那我們下一支影片就來介紹柯達新推出120版本的Gold 200好了🔥
Broncos Ec
我跟同學借過Bronica ETR來拍,東洋哈蘇不是叫假的
費話真多
浪廢時間
喜歡玩情懷是你的自由。但說「底片中篇幅相機,是足以跟現在的數位相機對抗的」這種不科學,誤導性的鬼話,要不是皇帝的新衣,就是迷信,盲目崇拜的瞎說了!光寬容度 (膠片用語) 跟相對應的動態範圍 (數位影像用語) 就有天淵之別,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對抗」,情懷或某種精神自慰嗎?
目前要做純底片的影片分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意思是要透過影片去分享底片攝影,照片本身就進入了數位掃描、數位後製的程序,當底片變成被編碼的數位影像(.jpg、.tiff)後,就避不開去討論「底片寬容度 / CMOS動態範圍」、「顆粒細緻度 / 解析度」這類底片與數位兩種的計算單位。要能夠清楚的做切割,獨立著重在一部分進行討論,對我來說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如果回應到我在影片中提到的「對抗」,比較不是上述所說的「寬容度」、「細緻度」等等問題,而是「攝影工具的選用」以及「拍攝時具備的思考邏輯」這兩個問題。數位相機的強項絕對就是快拍、隨拍隨看這幾個優勢,更該說在影像生產如此快速的時代當中,用數位相機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不過這反而會讓我思考說,或許再快都還是會覺得不夠快,我們始終在錯過需要按下快門的瞬間,既然這樣,不如就慢下來想想自己要什麼畫面好了。小型相機不夠嚴謹,大型相機機動性又太差,那麼中片幅會是個答案。至於說投注時間與心力,在2022年選用中片幅底片相機是否實質上的「對抗」了些什麼,我想還是要透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印證,否則以數據上來說就如同你提到的不科學、誤導性的鬼話。
提供一些個人想法,也很謝謝你的回饋。
@@kuan_lin1201 我用那麼不客氣的用語攻擊你的話,你仍然沉得住氣跟我講解,佩服 up 主的修養 🙏。
本人五十年前開始愛上照相術,嚴格來說是對攝影器材發燒才對,這些年來我從最流行 135 相機用到 4“ X 5” 膠片機都用過,至今還保留了一套 Hasselblad 503CW,一套 Mimiya RZ67 II,一套 Pentax 67 II,一套Mamiya C330,一套 Mamiya 645 (忘了什麼型號),平均每套4、5個鏡頭。還有 一部 6X9 風琴機,一個 6 X12片盒 (4X5 機身用),和一堆 Pentacon Six…… 使用了無數黑白、彩色底片和彩色正片 (幻燈片)。
噢,我還沒吹噓到用過數以百萬英呎電影底片呢,哈哈。 2004年我開始玩數位相機,從只有 4 百萬像素的傻瓜機用到幾千萬像素的全畫幅。
從技術角度看,膠片的銳利度 (分辨率),高感 (顆粒對噪點),動態範圍,色彩還原等任何一方面,來到 2015 年左右已經全面不如數位技術了,所以強推膠片如何跟數位匹敵,只能從情懷入手,因為情懷這個東西很玄,很主觀,沒有參考,無所謂對錯,可以隨便說。但任何用科技方法可以量度或鑒別的因素,都無法說「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