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台北印記 -萬華之旅】萬華 艋舺歷史/ 龍山寺/ 華西街觀光夜市/ 古山園旅社/ 艋舺青山宮/ 西昌街青草巷/ 剝皮寮歷史園區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2 січ 2025
- 【本集景點介紹】
1.萬華/艋舺歷史
萬華是台北地區較早開發的區域,舊名「艋舺」是凱達格蘭族語的獨木舟之意,因台語聽起來像日文「万華」而改名叫「萬華」。常聽到「一府二鹿三艋舺」就能知道台灣早期的艋舺萬華有多繁華。萬華至今仍還保有許多台灣的文化古蹟,舉凡龍山寺、青山宮、剝皮寮、華西街等,都是萬華熱門景點。
2.龍山寺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歷經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至民國八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
民國卅四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空襲摧殘,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聖像仍端坐蓮臺,寶相莊嚴;爾後遇有空襲,居民皆以觀世音菩薩蓮座下為避難所,然此次空襲前夕,避難居民因不堪兇蚊肆虐紛紛返家,以致中殿受毀時,無人受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庇護而奔相走告,此一神蹟更使得觀世音菩薩成為艋舺居民一大精神支柱,從清治時期至今,都一直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
龍山寺坐北朝南,面呈回字形,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之宮殿式建築,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三川殿前有一對全臺僅見之銅鑄蟠龍柱,正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四面走馬廊共42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的螺旋藻井不費一釘一鐵,全由斗栱相嵌築構而成。後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處。左右護龍各配有鐘樓與鼓樓,晨鐘暮鼓,其轎頂式扁六角形的屋頂,造形獨特。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由龍鳳、麒麟等吉祥物造形,飾以剪黏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臺灣剪黏藝術之精華。
龍山寺為國定古蹟之一,是萬華區最知名的寺廟.也是外國旅客來台必訪的台北景點。除了充滿歷史底蘊之外,也因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月老等神祇皆坐落在此,而常年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電話:(02) 2302 5162
✅開放時間:週一 ~ 週日 06:00-22:00
(資料出處:lungshan.org.t...)
3.華西街觀光夜市
位於萬華區華西街,鄰近香火鼎盛的艋舺龍山寺,被桂林路分隔成兩段,是台灣專門規劃的第一座觀光夜市。以販賣各式山產、海鮮及野味小吃為大宗,是很多國內外觀光客最鍾愛的景點之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華西街
✅開放時間:24 小時營業
(資料出處:zh.wikipedia.o... )
4.古山園旅社
位於萬華的一間特色的旅社,不僅外觀有50年代復古建物的美,內部的裝潢更具有早期旅社的濃濃古味,白色的木窗框、大理石拼花地磚、洗石子的樓梯、小橢圓形貼的浴缸......很多偶像劇及電影拍攝,都來此取景;還有很多萬華小人物的故事,等著你來挖寶喔!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華西街40巷16號
✅電話:(02) 2306 7408
(資料出處: http:古山園旅社.tw/portal_a1.php?owner_num=a1_516394&button_num=a1)
5.艋舺青山宮
主祀青山王(靈安尊王)的青山宮,為在地人的民間信仰。青山王以消弭瘟疫、賞罰善惡等事蹟聞名,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正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的艋舺青山祭,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廟會期間舉行正日遶境及夜間暗訪,更是與其他單位跨界合作,在青山祭前後舉辦音樂祭、市集、藝文活動等,可說是熱鬧非凡!
註:艋舺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
✅電話:(02) 2382 2296
✅開放時間:週一 ~ 週日 06:00-21:00
(資料出處:www.welcometw....)
6.西昌街青草巷
走在臺北龍山寺附近的西昌街上,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青草香味,那甘醇的清香飄來,就知道這裡是臺北著名的青草巷。有10多家藥草店聚集,各式中藥青草材料琳瑯滿目,據說艋舺開墾之初,當時流行疾病相當多,但是有證照的中醫卻極少,青草藥店就成為民間診療的主要機構,大家都是喝青草熬成的湯汁來治病,許多的古傳偏方,都隱藏在其中,當時還被人稱為「救命街」。後來因為龍山寺取消藥籤和健保的實施,青草產品轉型成為自然養生的食品。這裡的草藥有100多種,都是臺灣所產的道地草藥,由南部運上來,經過乾燥處理。在臺北市政府的規劃下,青草巷和龍山寺比鄰的廣州街209巷,種植有蘆薈、紅川七、虎耳、薰衣草等青草藥的活體樣本,設為藥用植物園區,也讓這裡成為戶外教學的好場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24巷,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08:00-22:00,週日休息
(資料出處: www.travel.tai...)
7.剝皮寮歷史園區
乾隆28年(1763年)「北皮藔街」的名稱即將出現於艋舺地契中,推估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治時期的剝皮寮,名稱不管是「北皮藔街」、「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已有店屋的型態,且皆已街名稱之,表示具相當發展之聚落形成。明治28年(1895年),剝皮寮地名由「福地藔街」改為「北皮藔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大正11年(1922年)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北皮藔街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市區改正」而開闢的廣州街、昆明街與康定路,將舊有剝皮寮街(今康定路173巷)從清治時期的重要街道,一變為隱身聚落中的巷弄。
現在鄰近的康定路和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
(資料出處:zh.wikipedia.o...)
8.剝皮寮歷史園區 - 四月望雨-鄧雨賢特展
2018年,適逢鄧雨賢逝世75週年,亦是鄧雨賢與李臨秋、周添旺合作之台灣著名流行音樂「望春風」、「月夜愁」創作85週年,台北市文化局11月15日起至明年10月31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為期近一年的「四月望雨-鄧雨賢特展」, 藉此呈現臺灣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
鄧雨賢大師開創了台灣歌曲的歷史,其所創作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歌詞都相當美及很具有意義,許多知名歌手也都翻唱鄧雨賢大師的歌曲,鄧雨賢大師跟李臨秋、周添旺先生的作曲作詞,創造出台灣許多好聽的歌曲,到目前為止仍讓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這次透過台北議會的支持之下,促成鄧雨賢特展,能讓這些歌曲能夠永永遠遠流傳下去,是很有意義的音樂饗宴。
(資料出處: culture.gov.ta...)